强化税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7 17:1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强化税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内部行政管理;税务部门;税务文化
一、引言
在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中,构建税务文化,应该明确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工作的内容与目标任务,促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和推进税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以下本文对此做具体介绍。
对于我国税务部门,应该强化其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实现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构建税务文化,不仅是反腐倡廉的制度基础,同时也是建设党风廉政的重要载体。强化税务部门内控行政管理,可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有效对税务风险防控。并且还可以规范权力配置,切实保障税务财政收入,真正实现“两权”监督,防范廉政风险。同样,强化内部行政管理,也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税务干部廉政水平,完善反腐工作机制,能够围绕税务部门中人、财、物、权、钱、事等六个环节,全面整合税务管理工作规程,监督每个执法环节与岗位,提高税务部门中干部的廉政水平。同样也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税务部门可以“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保障纳税人权利,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取信于民,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当前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弊端
对于税务部门在其内部行政管理中,应该正确认识税务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有效杜绝其管理弊端,以下对此做具体介绍。
1.思想误区
税务部门行政管理中责任不明晰,管理不全面、工作运行紊乱,重视税收业务,忽视行政管理,导致工作人员在税务行政管理中,不能有效做好管理工作,难以实现齐抓共管,降低税务部门管理力度。
2.工作偏差
税务部门的内部行政管理中,存在凭经验办事的弊端,沿袭传统工作经验习惯,凭主观意志办事,采取“求快”方法处理税务事情,忽视工作质量。而且忽视平衡协调,忽视了系统管理的导向性。如在评先表优、奖惩处罚等方面,往往想尽可能的方方面面都兼顾到,从而忽视了行政管理的内在要求和舆论导向。
3.管理不足
人治管理、人情服从仍占一定地位。虽然有利于发挥其决策快、效率高、约束少的优点,但也有因“人治者”素质差异或不稳定,带来了工作随意性和局限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内部行政管理的可操作性不强。虽然制订出台了许多新制度、新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适用、不常用、用不好的现象。内部行政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不深,内部行政管理机制缺活力,对于内部行政管理中,其激励评价机制还不全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还存在岗位职责不明、操作流程不优、管理措施不细、协调配合不当等问题。
四、浅析强化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的措施
1.强化思想引导
通过加强教育,让税务部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内部行政管理的防范风险意识,并且内部行政管理中对源头治理的关注度,可以建设推进税务惩防体系,在税务部门树立“防治风险、抓好管理、促进管理规范、提高人员上进水平”的管理理念,将监管力度加大到工作中的细节中去,使税务监督可以贯穿在税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有效监督制约税务内部行政业务管理工作中,降低实际中的行政执法风险与廉政风险这,实现内控建设目标。可以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应用辩论赛以及知识竞赛的形式,将廉政理念融入到工作之中,使廉政思想可以入脑入心。
2.完善管理制度
可以在内部行政管理中,完善税务部门的岗责体系,落实税务部门责任制度,科学配置税务部门的权力,能够全面排查风险,界定制约监督的重点,实现税务部门工作的规范化与透明化;同时,明确岗位廉政责任,完善岗责体系明确税务部门的权责、规范税务部门管理流程、风险排查、完善税务部门制度;还需要创新工作方法,以税收信息化为契机,提高税务部门税收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税务部门的人事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对税务部门每个岗位、环节的实时监控。
3.强化监督
可以完善税务部门制度规范,内部行政管理中,可以发挥干部的积极性,维护内部行政管理制度的刚性,严格监督检查,深化政务公开,公开透明运行,加大查处力度。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税务部门的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力量,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监管的效果。
五、构建税务文化的措施
税务部门在内部行政管理中,应该强化构建其税务文化,这样可以提高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增强我国税务部门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为有效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优化构建税务文化的措施如下。
1.明确税务文化内涵
在税务机关中,税务文化不仅是组织文化,同时税务文化可以引导税务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可以树立起服务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税务内部行政管理效率。在新形势下,勇于创新税务文化,创建服务型的税务机关,打造我国内部行政部门的和谐税务活动。应该明确税务部门的税务文化原则,坚持把税务文化渗透到税务部门中,形成税务部门管理文化,实现税务部门中各项管理活动中的良性互动。将文化建设应用到税务部门的各项建设中,打造富有创造力、充满人性化的新型税务文化。
2.树立税务文化理念
在税务文化构建中,首先,税务部门应该树立法治理念,必须做好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目的。同时,也要抓好对税务部门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工作,防止税务违法行为的发生,树立文明税收执法的机关形象。其次,还应树立其税务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理念,通过优化办税手段,保障国家税收、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强化形势教育,强化观念更新,立足科学化管理要求,跳出传统行政事务的复杂繁琐,找准规律实施人本管理,还要具备团结互助理念、学习理念以及创新理念,能够建立健全税务部门的各项学习制度,以创新的思维意识,增强税务文化建设,提升税务文化建设水平。
3.强化税务文化宣传
税务部门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宣传组织到位。在我国税务部门中,建设税务文化,对于税务部门的领导层,既要在思想上对于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又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应该积极倡导、亲力亲为,引导人们做好税务文化建设工作。广泛发动群众,提高全体税务人员的认识度,为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的其他成员,树立起好的榜样,认真的做好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组织好各项活动,做到有备无患。
六、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税务部门中,强化其内部行政管理工作,细分目标任务,构建税务文化,建设节约型高素质人才精英,打造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廉洁高效的行政队伍,全面提升推动税务部门整体行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红生.关于加强地税部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4(32):54-57
[2] 国税系统预算定员定额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3,14(12):76-77
篇2
关键词:纳税服务 需求管理 研究
一、纳税服务需求及其发展趋势
(一)纳税服务需求概述
纳税服务需求是纳税人在处理相关涉税事宜时,依据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向税务机关提出的合法合理需求。
依法纳税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税务机关提供的所有服务都是为了帮助纳税人履行该义务。纳税服务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知情需求
纳税人有及时、全面、准确了解各项税收法律、法规以指引、预测自己涉税行为的需求。
2.办税服务需求
纳税人在处理涉税业务过程中,有方便、快捷、准确办理各项涉税事项的需求。
3.权益保护需求
纳税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过程中,有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和举行听证、提出涉税投诉、举报税务违法的需求。
4.社会信任需求
纳税人有通过税务机关对其纳税行为的公正评价产生社会信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需求。
5.纳税援助需求
社会弱势群体和在涉税过程中有特殊申请的纳税人有受到纳税服务援助的需求。
6.其他具有较强代表性和个性化特征的纳税服务需求。
(二)纳税服务需求发展趋势
当前纳税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呈多元化、层次化发展趋势。
1.在服务载体需求上,纳税人可选择的服务载体有税务网站、服务电话、手机短信等,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多数纳税人选择网络、电子等服务载体获取新的税收政策知识和纳税服务。
2.在服务形式需求上,当前纳税人渴望税务部门改善多部门、多层级进户的现状,以最大限度减少纳税人的办税成本,营造一个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纳税环境。
3.在服务内容需求上,纳税人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便捷地了解税收政策信息,希望税务机关帮助企业搞好税收筹划,用活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尽可能多的提供风险提醒服务,减少非主观故意税收违法和征纳争议。
4.在服务程序需求上,纳税人期待税务部门在程序上简化办税手续,提高办税效率。
二、加强纳税服务需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纳税服务需求管理是对纳税人涉税服务需求进行有效收集、全面分析和快速响应的工作制度。其工作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收集纳税人需求、分析纳税人需求、满足纳税人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实现纳税人需求获取渠道日益畅通,纳税人需求分析机制全面建立,纳税人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当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纳税服务需求管理在纳税服务工作中的突出地位,深刻领会建立纳税服务需求快速响应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做好纳税服务需求管理是努力构建“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新格局的需要。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是纳税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某种意义上说,纳税人的合理需求是否得到及时、有效满足,是检验纳税服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标尺。
(二)做好纳税服务需求管理是解决好纳税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与纳税服务供给相对稀缺矛盾的需要。了解纳税人的需求,满足纳税人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是目前纳税服务最迫切的工作。当前我国的纳税服务供给还不尽如人意,要解决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加强需求管理,以有限的服务资源来尽可能多的满足纳税人的迫切需求。
(三)做好纳税服务需求管理是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的需要。提出需求和满足需求是一个动态过程,了解纳税人的需求并设法满足它,是税务机关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需要税务机关在推进纳税服务的进程中,重视纳税人反馈,围绕纳税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差别化管理,提供针对。
三、加强纳税服务需求管理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税务机关在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很明显,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纳税服务需求重视不够;二是纳税服务需求搜集平台及相关制度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对纳税人诉求渠道整合不够;三是对纳税服务需求分析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四是纳税服务需求响应不够及时,应对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存在许多不足。
纳税人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差异性决定了纳税服务需求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我们只有正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促进纳税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一)转变需求管理理念,牢固树立“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服务理念。遵循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和谐社会的要求,设身处地地为纳税人着想,满足纳税人正当需求,以提高纳税人满意度为目标,扎实做好纳税服务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纳税服务需求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纳税服务需求管理岗责规范,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责任追究、质量管理、监督控制等制度,推进需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多层次、全方位、一体化的纳税服务需求管理格局。
(三)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纳税服务需求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健全“收集纳税人需求、分析纳税人需求、满足纳税人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纳税人需求获取渠道日益畅通,纳税人需求分析机制全面建立,纳税人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从而促进征纳关系和谐,提高纳税人满意度,最终实现纳税人自愿遵从税法。建立纳税服务需求快速响应机制是收集、分析、满足纳税人需求的必然要求,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
1.采取常态化收集与专业化收集相结合、日常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结合的方式,拓宽纳税人需求采集渠道,及时掌握纳税人需求的动态和重点。收集方法主要有现场采集、电话采集、税企邮箱采集、12366热线系统采集、税法宣传采集、纳税咨询采集、办税辅导采集、税企座谈采集和调查问卷采集等。
2.细分采集纳税服务需求信息,采用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分析,定期形成综合性的纳税需求分析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各级纳税服务部门应组织专人对通过各种渠道采集到的服务需求,进行细致分解、归集和整理,并采用科学方法,立足于解决纳税人普遍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针对纳税人需求的变化,分析纳税人需求的重点,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应对措施和方法,为指导和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3.本着“本级收集、本级处理、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响应纳税人各种合法合理需求,推进需求响应的及时化、效能化。对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或紧急需求应及时响应,努力创造条件予以满足;对纳税人的共性需求,应根据纳税人需求分析,发挥税务机关不同层级的资源优势和不同部门的职能优势,做好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改变纳税人“被服务”的现状。对本地区本部门能处理的需求应及时给予解决;对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及时向上级税务机关反馈,并向纳税人做出承诺。
4.拓宽信息反馈渠道,将需求响应处理情况及时向纳税人反馈。各级税务机关对需求的落实结果,由纳税服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纳税人,反馈对象单一的,逐一进行反馈;涉及众多纳税人的,应在网站、办税服务厅等公共场所公告反馈,让纳税人及时了解税务机关对其需求的重视和办理程度。
5.强化监督平台,
加强对纳税服务需求管理情况的指导与监督,杜绝在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推诿、敷衍、拖延的现象发生。
参阅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税务系统2010―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的通知 国税发〔2009〕131号 2009年9月10日
[2]王飞 蔡建勋《纳税服务理论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3]宁国市地税局课题组 关于纳税服务需求的调查与思考 安徽省宣城市地方税务局网 2009年7月29日
[4]沈宁 关于建立纳税服务需求快速响应机制的几点思考 江苏国税网 2011年9月30日
作者简介:陈智云 男 江西新建人 汉 1972.11.25 中央党校 经济管理专业 本科学历 新建县地税局科员
丁小华 女 江西新建人 汉?1961.03 辽宁刊大 会计学 大专学历 新建县地税局科员
任益群 女 江西新建人 汉 1976.12.14 江西财经学院九江分院 证券与投资专业 大专学历 新建县地税局科员
篇3
关键词:资金管理;财务管理;水平分析
一、财务资金管理深不下去的原因
1.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企业管理中的集权和分权是对立统一的,从国外跨国公司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我国目前的企业集团管理层次过多,“子不认母”、“母不识子”、“集而不团”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分割,相互缺乏信息联系和数据集成,产、销、购、存信息脱节,原本集成连贯的业务被人为地割裂成多个环节。旧的管理模式被打破而新的模式尚未建立,母子公司之间对集权与分权的认识很难统一,过去曾一味强调的分权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集团扁平化集中管理的要求。
2.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式落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复杂,市场遍布各地,产品千差万别,需求多样化,经营跨国化,由此形成的规模化大生产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需要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作支撑,而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传统的管理手段是无法做到的。大多数企业资金占用不明,产品成本构成不清,材料消耗、工时定额不准,考核决策无依据,满足不了企业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单纯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来统计、核算、传递有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难以跨越管理幅度、地域分布、交通通讯方面的限制,监督管理必然滞后。
3.新技术、新经验的学习和推广不够。大多数企业对以财务管理软件为核心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缺乏了解,对推行计算机财务信息化管理需要什么条件,本企业到底采用什么样的财务资金管理模式,什么样的财务管理软件能切实改善财务资金管理水平等问题心中无数。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全面比选和强制推行统一和适用的财务管理软件,已成为当前强化细化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如何指导企业加强和改善财务资金管理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资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
2.适应形势,整顿基础,抓好定额流动资金管理
定额流动资金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不断优化和降低定额流动资金的占用是提高资金利用效果的关键。新的核算机制产生了,定额流动资金的管理内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价格双轨制的运行给企业定额流动资金管理增加了难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原有的定额资金管理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几年来,单位一直把流动资金占用指标作为考核财务部门的主体承包指标之一,列入模拟市场考核体系进行严格考核。对流动资金实行高度的集中管理,并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归口单位,形成一整套资金占用指标考核体系,与目标成本指标考核体系并行运作,形成模拟市场核算全面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
3.推行企业会计委派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强化财务的监督与控制
(1)推行会计委派制。目前,国有企业还存在所有权结构单一,所有者缺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事会的监督乏力,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问题。如何强化企业集团对其参股或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监督与控制,客观上需要寻找一种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以保证资金的集中管理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结合本企业集团实际情况和特点,实行财务总监、财务部长下管一级等形式多样的会计委派制,强化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同时,确保集团内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的有效运行,切实维护出资者利益。
(2)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预算取得实效的保障。与国外大集团相比,目前国有企业一个很大的差距就在于内部审计力度不够。因此,大型企业都应建立高层的内部预算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投融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要将企业内部的预算审计和外部的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内部审计主要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实际运行效果的审计,外部审计主要是借助社会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账目、凭证等合法性进行审计。
总之,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本规范的迫切需要,抓好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现阶段企业管理工作的牛鼻子。因此,当前选择一批重点国有企业强行推行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并积极总结经验,加快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4
一、城市污水处理步骤与方法
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处理,是应用物理处理法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虫卵;二级处理,是应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三级处理,是应用化学沉淀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去除污水中的磷、氮、难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至于采取哪级处理比较合理,应视对最终排出物的处理要求而定。1.城市污水一级处理。城市污水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漂浮物和悬浮物质,通过物理方法去除这些污染物的方法称为一级处理,又称为物理处理或预处理。通过一级处理可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垃圾,并将较大颗粒的悬浮物沉降去除,BOD5去除率达到25%~40%左右。在城市污水回用中一级处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单独成为城市污水回用的工艺,又可以作为预处理设置于二级处理的前头。具体的做法主要看回用水的用途,如果没有混入工业污水的纯生活污水,或不含重金属的城市污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养鱼等用途时,可直接采用一级处理,这是最节省处理费用的处理方法,同时使大量污水回用是节省水资源的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如回用于工业用水或城市景观用水时,一级处理作为预处理设置于二级处理的前头,可减轻二级处理负荷,减少运行费用和提高出水效果。2.城市污水的二级处理。(1)普通活性污泥法。普通活性污泥法又称传统活性污泥法。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主要由普通曝气池、曝气系统、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放等部分组成。(2)除磷脱氮的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3)生物膜法。(4)氧化塘技术。
二、城市加强污水处理管理对策
1.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加大污水费合理征收的力度。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的可靠来源渠道就是收取污水处理费,国家对该项收费有了明确的规定,政府应按照污水处理厂所需要的经费及企业、居民承受能力,加大收费力度。特别要加强对自备水用户的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应全部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是建设部门的重要职责。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城市重要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是城市节水、治污工作的重要方面,与城市规划、管理密不可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职能分工,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厂监管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把各项监管工作落到实处。2.制定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在确定城市用水策略时,应当明确这样的指导思想:即首先应该立足于城市自有水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再生利用,以此增加可用水量,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尽可能降低对外部水源的依赖程度,减少或避免远距离调水。要以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实现污水资源化为方向,转变城市供、排水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将中水作为水资源的组成部分,直接纳入城市用水供需平衡之中,将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设施建设作为城市水资源建设的一部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城市的市政、环卫、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用水,要在实行计量计价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率先推广使用再生水。3.制定污水再生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要在现行的相关法律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指导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完善保障体系。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从严确立城市污水处理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标准,并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规划、收费、监督、管理等加以规范。4.城市污水处理要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改变原来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实现运营主体企业化;清晰界定政府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政企分开;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壮大产业主体;完善价格机制,建立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投资、建设、运营格局,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吸纳全社会资金,包括个人、集体和政府参与水处理活动,使水处理行业由单一的政府投资和管理走向社会化和产业化,逐步走向公司型的管理运营机制。要充分认识到,污水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可再生利用水资源,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是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的关键。因此,在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方面要摈弃轻视节水、制污、不重视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要重视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发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保证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实施标准和相关政策。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要考虑污水资源化的发展空间,综合考虑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的开发与使用。5.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平台。成本控制是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监管的重点和难点,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也是投资运营企业合理利润的源泉。鉴于城市污水处理相对垄断经营的行业特征,借鉴国际行业监管的经验,建议由国家组织力量建立全国性的绩效评价平台并向社会公开,为各级监管部门的成本监管提供相对依据。同时,鉴于污水处理成本、服务、水质、价格监管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建议学习国际经验,成立由监管政府部门任命的、具有无限责任的、由专家组成的独立执行机构,作为法定监管机构的辅助。从行业的高度,专业性介入企业的成本考核、水价听证、服务监督等核心监管内容,代表公众利益协助政府实施成本、服务、价格的监管。6.加强对政府行政的监督,建立应急保障机制。鉴于污水领域的专业性,除了通过立法和政府规章,以法规的形式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外,为制约地方政府的利益倾向,应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行政上下级监督的系统;同时,加强污水业务、服务的社会公开度,引导公众监督以规范、约束和监督政府行为。另一方面,城市污水处理也是关系到公共安全的重点行业,建议各级政府指定具体措施,加强对安全性的监管,同时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应急保障机制,以避免突发事件对社会造成的重大损失。
本文作者:张慧萍工作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排水管理处
篇5
2011年以来,丹阳市医保工作紧紧围绕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总体要求,以“政策体系有新完善、参保扩面有新突破、平台建设有新跨越、服务形象有新提升”为工作目标,强化管理,倡导诚信,优化服务,确保工作伴随经济创新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2011年9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医改在基层”系列报道播出了丹阳市医保改革工作的成功经验,央视评论指出,丹阳市探索“城乡医保衔接”这一做法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
丹阳市医保中心工作的主要亮点有:
医保扩面稳中有升,基金运行基本平稳
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78.42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医保人数16.06万人、居民医保1.97万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0.52万人。基金征缴4.3亿元,其中,基本医保2.2亿元、居民医保972万元、新农合2.01亿元(含政府补贴1.05亿元)。基金支出3.9亿元,其中基本医保支出2.1亿元、居民医保支出866万元、新农合支出1.8亿元。
医保监管力度逐年加大
2011年通过网络和实地,对门诊报销的零售药店开具的票据1665人次进行了稽查,追回不符规定报销金额3.48万元。同时,对385人次外伤人员重点核查,其中,未刷卡227人次;追回不符合规定4例10.4万元;对外伤人员刷卡住院核查158人次,杜绝违规3例,追回金额2.8万元;查处违规使用ic卡12人,金额10.65万元。
民生优先,强化服务
一是政府出资,解决困难群体连续参保的问题。基本医保个人参保已占单位人员参保的30%,个人参保中,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占个人总参保人数的二分之一。为解决这部分人员的暂时困难,确保连续缴费,对这部分人员实行优惠政策,按全市社平工资的70%缴纳。二是为全市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重残人员和优抚对象办理居民医疗保险,共计2344人次,政府投入资金155万元。三是按照市政府要求,全年对“40”“50”人员医疗保险补助进行发放(2011年为第4年),把补贴资金按时按质发放到位。全年符合“4050”条件人员2715人次,补助资金260万元。四是实行医疗救助一体化管理。2011年享受农保医疗救助对象15134人,对符合补助条件的人员进行了补助兑现,共补助2014人次,补助金额170万元。
完善医保政策体系,不断提升保障水平
一是医保险种相互转换,更加便捷。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已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对象转换成职工基本医保的,以上年社平工资为基数,按9%的比例按实际参加农保年限一次性补缴保费差额;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已参加居民医保对象转换成职工基本医保,以上年社平工资为基数,按7%的比例按实际参加居民医保年限补缴保费差额。二是缴费比例下调10个百分点。全市按照上级要求,将全市原医疗保险最低缴费70%比例调整为以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缴费。三是逐步施行单病种结算办法。针对近年来全市血透
转贴于
病人数量增加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学习周边县市好的做法和经验,于2011年7月实施了针对血透病人年度及每月费用封顶的规定,规范了血透病人的医疗行为,有效控制了单病种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现象。
2011年以来,医疗保险在丹阳市全民参保目标已基本实现的情况下,医保经办工作重心正在从以扩大覆盖范围为主向以强化基础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主转变,着力加强医保工作的社会化服务、规范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效能化服务,为构建和谐医保发挥其职能作用。
以完善政策体系和巩固扩面成果为重点,打造更加公平和谐的医保
为做好《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工作,丹阳市医保中心出台了相应措施。首先,组织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全面系统学习《社会保险法》的内容和意义,使每个职工深刻领会和掌握该法的核心内容。其次,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下基层,走进社区、市民广场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同时由主任带队,分组分片深入到大中小企业,发放《社会保险法》手册,广泛宣传医保政策,让市民及企业员工更多地了解《社会保险法》,以更好地维护参保人员的权益。
以强化服务质量为前提,全面提升经办能力
篇6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广电行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资金管理作为广电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广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在,广电行业的资金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广电行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对提升广电行业财务管理进行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 广电行业 资金管理 存在问题 财务管理 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广电行业资金管理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资金管理是广电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广电行业资金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性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针对广电行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问题之一——资金管理的方式与技术方法较为落后
广电行业资金管理的方式与技术方法较为落后的主要表现是:随着市场经营活动的复杂化发展与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从而形成了高度集中管理与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这就需要大量精确的数据信息的支撑,需要将产品的生产、销售与物流以及资金的运转等多个方面联系在一起,但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做到这一点。广电行业多采用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产品的成本组成不清晰、资金使用流程不清晰、生产工时与考核决策不准确。单纯地采取手工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的核算、统计以及传递相关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不仅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使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电行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问题之二——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
广电行业的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的主要表现是:很多广电企业缺少一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很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相对淡薄,企业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力度不够;二是广电行业中的会计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知识结构建构出现失衡现象,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知识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三)问题之三——缺少资金集中管理创新模式
广电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资金集中管理的创新模式的主要表现是:当前很多广电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呈现出“集而不团、子母不相识”的特征,企业内部的很多职能部门之间缺少信息的联系与沟通。原有连贯的业务链也被人为地割裂,使得很多广电行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分权与集权的认识难以统一。
(四)问题之四——资金管理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少
广电行业资金管理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的推广 与应用少的主要表现是:很多广电企业对以财务会计管理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与作用缺少充分地认识,对于该系统所需要的内外部环境、本企业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需要做的内容不能做到心中有数。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资金管理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范围降低。
二、针对强化广电行业资金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研究
(一)措施之一——采取措施做好广电行业定额流动资金的管理工作
要做好广电行业定额流动资金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将流动资金的占用指标进行有效分解,并将分解的指标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中,进而形成一种新型的资金占用指标的考核机制。同时将这种制度与目标成本的指标考核机制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充分模拟市场核算的财务会计指标考核机制。
(二)措施之二——采取措施做好资金的集中管理工作
要做好广电行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工作,就需要在广电行业中实行全方面的预算管理并及时地构建结算中心制度,对广电行业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资金预算的编制、考核以及分析,并将企业内部活动的资金收支状况纳入到资金预算管理中。同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对资金的预算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措施之三——采取措施做好资金的监督与控制工资
要做好广电行业中资金的监督与控制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内容:
首先要采取措施不断强化广电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即在企业内部构建预算审计的监督管理机构,选择专业素质高的财务会计人员担任预算审计的职责,并有效地确立预算审计人员的地位。同时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并健全相应的审计监督考核机制,对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有效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向与使用状况。
其次是采取措施在广电行业内部实行会计委派制,即根据广电行业资金运用的实际情况,推行财务部长与财务总监联合统管下一级工作的会计委派制度,对会计工作实行有效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争取在最大程度上维护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结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广电行业作为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逐渐发展起来。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广电行业资金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广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从广电行业资金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进行有效性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梁培兰,戴迎春,刘顺学.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中国经贸.2010(24).
[2]张西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基于新疆沙驼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管理.会计之友.2011(9).
[3]周.试论如何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现代经济信息.2011(14).
篇7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财务管理
在国内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医疗行业的改革迫在眉睫,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险制度、药品的生产流通方式、医药的卫生体系等三个方面。在进入了21世纪,医院要在巨大挑战中寻求机遇,成为医疗行业研究的重点。
一、为何要运用全成本核算对医院进行财务管理
根据医院管理以及决策,把在医院整个服务过程中的一切消耗进行划分、信息记录、材料归集及分配、做出分析报告等用以提供有关成本信息而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方式即为全成本核算。通过实施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医院管理人员可动态及时观察到医院各单元环节的质量状况、运行效率和获得的经济效益,能够切实的把以一切服务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药总量控制及总体结构调整等管理思想落实到医院管理经营的全过程中,让医院各个管理制度都能得到贯彻落实,改变各部门科室原来的被动服务方式,转变为现在的主动经营模式,从而达到提高医疗及其服务水平,让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各科室在全成本核算体系管理制度的职责如下:总务科根据有关动力能源消耗的成本费用来分管并控制水、电、气等费用消耗标准,完成指导并考核各科室对水、电、气资源节约使用的目的;财务科负责管理与做好后勤保障、服务供给相关等有关成本的费用,做好数据统计汇总、相关质量考核等工作;技术科负责整理与维修保养设备有关的成本费用及把握修理费用等指标,并指导各科室人员对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
二、强化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相关措施
当下国内按核算对象的不同可分为项目法、病种法、综合法三大类。项目法核算对象为医疗服务项目的核算,对各个服务项目的总成本进行定期核算;病种法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种来逐一进行成本核算;综合法以单位各部门及科室当作成本核算的对象,很多医院实施综合法对包括印刷费用、科研费用在内的业务费,含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以及低值易耗品的材料费,以及修理费进行核算。
1.建立全成本核算医院管理小组来加强财务管理
管理小组要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设立完善的包括医院现在的固定资产、各类药、材料及低值消耗品等各项财产,对其进行计量、报价、查收、领退、清点、盘查、报废等操作的制度体系。设置必要的消耗定额,并为加强管理定额而做好相关成本核算的初始记录和有效凭证,最好建立完善的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进行计算机程序化管理,从而增强了医院成本核算效率和提高了管理效果。通过对医院进行业务活动中的各类劳动及物资消耗的计量和计算结果来核算分期医院归集的成本,合理核算从而得到可靠合理的数字记录依据。按照有关记录进行计算、对比及分析,可最大程度的采用较少的劳动量和较低的物资消耗,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从而使医院明确自身职责,达到开源节流。可按医院管理的不同需要,对医院策划开展的服务活动中的手术、化验、检测、医疗等各种项目进行具体的成本核算,全面而高效的控制所需成本。
2.建立并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分析制度体系
首先是根据配比原则对科室当期成本进行正确归集,如果当期成本不能进入可使用分期摊销的方式处理。其次是选用内部转移价格或者直接分摊的方法来合理地分摊费用。再次是将全成本核算的理念融入到医院全体职工的认识中。还有,在职工的工资费用、房屋资产的占用空间的消耗应归入到成本核算当中,来抑制对人力资源、空间及设备等内容的浪费。最后为加大各科室对水、电、气和医用材料以及经常性物资的消耗节约意识,可定量、定期、定额控制成本消耗。
3.成本计算具体操作
固定成本、可变动成本、间接费用、管理费用是科室总费用的四个部分。固定成本包括在职人员费用、维修设备仪器费用、占用房屋费用。变动费用有公务费、业务费、材料费及其他费用。间接成本、管理成本的合理分摊是按照所服务科室的业务收入资金、工作量的高低、职工人数的多少进行合理分摊。全成本核算就是根据各科室间的收支结余的特定比例提取工资的总额。其收入包含直接收入,还增加了部分间接收入,包括各种检查收取费用和各类药品收入及各科室收取实习生进修费的收入等,这些收入会按相应比例归各科室用来支付所有的费用成本,有固定资产占用费用、各科室的材料物品消耗费用、水电气费用、在职人员的福利、社会保障金、后勤服务金、管理及修缮费用、科研教育基金等。
4.强化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效果
在运用全成本核算措施后,医院应把立项选择和科室结构建设作为重大经营项目。在依赖医院经济管理组织基础上,开展事前成本分析和预测工作,重视对论证项目和经济合同的管理,尽可能降低投资的风险性,抛弃盲目选择,让医院的财务发展建设规划更具科学性。从医院各项经济指标的变化来看,使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成绩更加显著。
三、结语
强化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不但为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和主体活动全过程的成本核算数据,而且可以在对这些数据分析、评价后,更好的帮助医院找出降低运营成本的方法,为加强医院经营管理和控制成本费用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从而提升了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更好的让全成本核算体系服务于医院,提高其在医疗行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曙明:浅析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措施[J].硅谷,2010,(19):136.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路径
一、现阶段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财务风险日益显露,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果。
(二)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的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由于监督工作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则触目惊心。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不清,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资金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营运必须牢固树立以资金为核心的观念,最大限度地追求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少则数百,多则逾千,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货款拖欠居高不下,产成品资金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二、大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要有新思路、新方法,要针对当前企业财务资金集中管理和监督控制中的主要问题,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入手,把大力推广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作为现阶段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的突破口。
(一)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财务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目前企业界的共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不单纯是推广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要借鉴国内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由易到难的环节逐步推进。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开发运用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子系统,做到开发一块,运用一块,见效一块,逐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二)要从薄弱环节入手,首先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采购、库存、分销、成本核算等环节的财务信息时效性差,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信息的真实性方面问题突出。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将过去繁琐的会计数据加工、分析,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应用予以取代,规章制度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化,减少人为因素,变成硬约束,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减少管理层次,加大管理幅度,加强事中控制和监督。
(三)要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工作。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因此,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进而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系统软件,是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初步建立起了产、购、销、存一体化的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所有原始凭证一次录入,所有的业务核算及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将车间、仓库、生产、供应、财务各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管理统一。
篇9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资产信息系统 整合
一、医院传统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所存问题
就传统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医院中财务部门的财务网络基本上为独立系统,医院药品管理、门诊以及收费等系统均为医院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而固定资产、经济管理、耗材以及物资等一系列系统均为独立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分布于不同部门,各自实施核算以及统计,由于这些系统处于一种封闭运行的状态,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重复录入数据现象较为频繁,不仅加大了医院经营管理的工作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工作质量与效率下降,满足不了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需求,最终造成医院计算机内部资源严重地浪费,为医院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必须要对其内部各部门财务系统实施信息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管理,不断健全其财务资产信息系统,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继而推动提高医院的整个财务管理质量以及水平。
二、整合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第一,可健全医院整个财务管理体系,集中处理医院内部各部门的账目,科学且合理地设置相应的基础科目,强化对基础信息数据的监控与管理,把医院内部中的薪金、会计核算以及科研方面的费用等内容结合起来,对其集中进行管理和处理,健全其管理体系,规范医院财务管理。
第二,使得医院财务管理流程和工作更为规范化,可确保责任机制落实到位,实现资源的共享,以此更为快速且及时地发现、解决问题,有效降低因责任的不明确所引起的重大经济损失,避免医院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确保其财产管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一步为医院在明确重大决策时提供更为准确且合理的财务信息数据。
第三,通过整合财务资产信息系统,不仅可达到资源数据信息的共享,对医院各部门财务信息实施动态化的管理,通过所记录的这些财务数据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医院内部财务信息,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其管理工作水平与效率。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不同医保措施的推行,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以及结算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费用报销这一环节,而医院要想满足当前这种医保改革的需求,就必须要对其财务资产信息系统进行整合。
三、 整合策略
在医院财务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中,财务资产管理信息这一系统为其核心部分,医院其他管理系统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均要在该系统中进行整理和加工,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信息与数据,完成最终的的财务管理任务。
(一)整合基础
基于上述医院传统财务系统所存问题,在对医院内部各财务系统实施整合时,应该综合考虑所有和财务有关的数据、信息等的来源,由于医院内部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所涉及到的范围较广、时间较长、所涉及到的部门也较为多等,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应基于整合系统所提供的这些数据,分析医院内部整个财务资产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整体规划和分布进行这一原则,将医院信息化会计系统作为其整合的基础平台,以此逐步实现系统的整合。
(二)整合具体操作
第一,制定相应的整合方案。在实施整合之前,应对医院内部各财务系统进行调查和研究,基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其管理的特点,按照医院岗位的需求情况来将各岗位分列,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各岗位之间的联系与接口要求等,结合医院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来进行分类和汇总,制定一个合理且科学的整合方案。
第二,在系统整合过程中,应将医院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整合的核心内容,并与资产管理系统、HIS系统以及全面预算系统连接,有效统一医院资产的各个环节,全面且合理地管理医院所有的物质以及资产。同时在这一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来选择与建设财务管理软件,以此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继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其工作的效率。
第三,将工资管理系统和人事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连接,根据人事部门所显示的人员信息数据资料来进行工资的核算,利用会计核算系统来进行工资的转账,同时借助于工资查询申报这一系统不定期查看相应的工作。而在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上,经过和会计核算系统之间的整合,可达到预算管理医院科研经费的目的,监控科研费用的预算以及核算等,为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科研经费具体使用情况查询的平台。
第四,将成本核算、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整合,监督医院各部门预算制定以及实施情况,针对其实施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并进行网上申报等,确保各部门所制定的预算数据信息和会计数据信息一致。成本核算主要是对医院经营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分析医院经营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将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系统整合,把绩效考核和成本控制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随时查询等各种功能。
第五,系统的整合涉及到医院内部各部门,以此需对医院内部相关人员具体职责在行政上实施相应的调整,构建相应的操作权限控制管理系统,以此确保医院财务资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整合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经济,2009
篇10
关键词:功能强化研究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水平 提升
众所周知,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体制改革过程中,影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步骤就是会计核算在其中的有效性功能发挥,只有做到充分开发会计核算在财务管理中的功能性潜力,不断提升管理开发力度,才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稳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本文就如何强化会计核算功能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就发挥会计核算功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以此作为寻找具体会计核算功能强化的道路,从而确立会计核算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中的有效地位。换句话说,提高核算的有效性,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比如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会计人员所在的团队的集体配合,凝聚力,团队创新能力,团队文化的培育等各方面要素的整合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看到,不仅要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软件要素,还应充分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入和夯实,比如要不断注重企业财务的安全系统保障,比如互联网的安全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更新升级等。下面文章从为什么要发挥会计核算功能即其存在的必要性及怎样发挥会计核算功能、强化使用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等几个方面探讨具体的措施、方法,以求教于学界方家。
一、会计核算功能强化的必要性及有效性研究
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不断调整自身发展策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关键是发挥以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只有充分认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和重视会计核算功能的发挥,才能真正做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具体来讲,只有打破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更变旧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的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让企业的财务管理走向市场,不断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就目前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出发,我们发现在很多的企业存在着财务管理模式呆板,手段落后的情况,因此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扭转当前会计核算失范的困境局面,是本文探讨的出发点之一。
日益淡薄的企业财务管理危机,使得企业对成本控制失去了应有的责任意识。就目前的分析而言,我们知道,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过度关注眼前利益,不注重企业长远的大规模发展,换句话说忽视了企业的科学发展问题,只是单纯依靠资金的外在规模化收益,而忽视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财务管理改革,正所谓“因小失大”,企业只懂得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不懂得从内部财务改革来改善当前的困境,众所周知的问题,日益先进的技术引进和规模化的资金输入,靠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成本的边际效益。同时,我们不可忽视的还有各种原材料成本的上扬,以及可变成本如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只是通过规模化的生产投入,是非常不合时宜的,很不利于企业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更加不可能稳固企业在日益激烈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的发挥。
目前很多企业对会计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注重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而对自身财务管理功能中的成本效益重视不够,导致了企业财务会计控制的关键作用不能很好发挥,不利益科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
制约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会计核算功能的缺失,这是一个重要的弊端。其中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会计核算的软件开发滞后,不利益财务控制。二是会计核算中统一核算的规范化问题日益突出,集中体现在缺乏透明性和精准性。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视域下的会计核算功能叙说
通过以上对会计核算功能必要性和有效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强化会计核算功能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是大有作为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功能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会计核算功能的策
略性研究。
企业要不断转变经营理念,充分重视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一方面要建立“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实施预算管理”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加强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的业务知识培训和锻炼,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思想道德品质建设,有效区分企业经营计划和企业预算管理。
创新财务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大家都知道,只有从根本上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从源头上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不断扩宽财务管理的有效适用面,在财务预算、财务运营、财务结算等全程的经济活动运行,建立全面的控制监督体系,加强企业的成本预测。
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强化企业会计核算功能,改善企业竞争乏力的局面,创造企业市场经济条件的繁荣发展事态,不断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愿景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支持国民经济的有效平稳增长。具体来说,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几对矛盾关系,提高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更新升级会计核算的硬件设备,特别是相应的软件要更新换代,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会计核算的精准度,强化科学性。
参考文献:
- 上一篇: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案
- 下一篇:企业治安管理制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强化内部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