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服务精细化范文

时间:2023-03-27 17:1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纳税服务精细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纳税服务精细化

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今年开展的“管理年”活动中,我们按照市局的要求,从强化“五项管理”入手,把实现精细化管理作为基本目标,把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税收管理效率、优化纳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使“管理年”活动稳步推进,特别是在对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管理、房屋租赁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质量提高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行纳税约谈制度,努力实现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管理的精细化

我局辖区现有外籍纳税人33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__人,外籍纳税人的连年增加,使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征管矛盾日显突出。为了做好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工作,使外籍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我国税收政策,提高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营造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自20__年下半年,我们开始推行外籍人员纳税约谈制度。主要是通过对辖区内不申报收入或者申报收入过低以及存有纳税疑点的外籍人员进行纳税约谈。一年来,外籍人员人均申报收入由以前的月均5000元上升到现在的14000元,取得了较好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做好纳税约谈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主动向政府进行汇报,并通过市局与市外商服务中心取得联系,积极与服务中心沟通,讲解外籍人员纳税约谈的目的和重要性,让他们与外商接触,双方共同做工作,避免对投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了避免约谈中出现违反税收政策的现象,邀请市局多年从事涉外税收的领导,召开涉外税务干部和有关人员参加的专题培训会议,对涉外的税收政策进行了系统的培训,让参加约谈人员熟悉掌握外籍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操作规程。羊亭征收局等单位还召开外资企业的“财务会计涉外税收纳税辅导会议”,向纳税人讲解涉外税收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外籍人员境外所得应申报纳税问题,并通过财会人员将涉外税收法律法规传达到辖区每一位外籍人员。同时我们按照鲁地税发[20__]31号文件《山东省外籍人员应税所得申报异常实行纳税约谈制度的试行规定》及省局“一人一档”等文件精神,制作了《外籍人员基本情况及纳税情况登记表》、《中国境内外籍人员适用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认定表》、《中国境内外籍人员临时出入境报告表》等基础资料档案,依法责令外籍纳税人如实申报其任职及境内外收入情况,并确定具体适用的税收政策。还制作了《纳税约定谈话通知书》,下发到纳税人手中,要求纳税人、翻译及财务人员一起参加约谈。二是注重约谈的方式和方法。为了使约谈工作顺利开展,税政科组成专门人员参与先期的约谈工作。在谈话前先确定谈话的原则,要求谈话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同时也要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纳税意识较淡薄的企业以及不愿配合约谈工作的纳税人耐心说服。约谈前针对确定的约谈对象,通过企业财务人员了解被约谈人的基本情况,如职务、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在单位的地位、家庭情况以及学历等,并根据纳税疑点制定约谈提纲。约谈中由精通涉外税收政策的人员进行详细询问,制作约谈记录,由纳税人进行确认后签字盖章,归入“一人一档”进行管理。三是明确约谈的具体步骤。首先,税务人员要向纳税人出示税务检查证,向他们讲明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解释约谈的目的。在约谈中详细讲解我国关于外籍个人的税收政策,利用掌握的分析数据和来华的居住时间等资料,按照谈话提纲逐项询问,环环紧扣,以找出疑点。要求纳税人对不符合逻辑关联性的指标进行合理解释,告知税务机关认定其纳税不真实性的理由,并适时利用相关知识对纳税人的解释进行质询,让纳税人自行分析查找原因,督促纳税人自愿缴纳税款。四是适时进行二次约谈。在对外籍个人进行一次约谈后,对有的纳税人收效不大。对于一次约谈发现疑点仍不如实申报的人员,我们在收集相关证据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二次约谈,告知其不如实申报的法律责任。如羊亭镇某外资企业的四名外籍个人在约谈前平均申报收入9000元,经过约谈后发现他们的收入与其职务不符,我们责令他们进行重新申报,但仍拒不承认申报的收入不实。我们通过两条途径进行收入调查工作:1.通过网上查取了韩国该行业及该职务的平均收入,查得该行业在韩国的最低收入在2万元上下;2.该企业为渔具加工业,在羊亭镇这类企业较多,通过当地同行业企业中的同职务收入比对来判定其收入的真实性。通过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后,对这四名外籍个人进行了第二次约谈,这四名外籍个人在相关证据面前承认其收入不实,并进行重新申报,平均申报收入16000元,月入库税款8000元。实行外籍人员纳税约谈一年来,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率、入库率大大提升,截止9月底,共入库税款253万元,同比增收136万元,增长116。

二、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作用,努力实现房屋租赁业税收管理的精细化。

根据房屋租赁税源具有隐蔽性大、分散性强、不稳定性突出等特点,我们利用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在信息掌握方面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建立有效征收管理网络。每个街道办事处都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居委会工作的副主任为副组长的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并设立综合治税办公室,每个居委会都设立协税员,办事处设立代征代缴税款台帐,每个居委会也相应设立应纳税和已交纳两套台帐,并都已建立微机台帐。应纳税户台帐是对已摸清情况的业主按每条街道进行登记,根据下达的限期

纳税通知单核对已缴纳房产税的台帐,最大限度保证了不留死角,形成严密细致的综合治税网络体系。为了摸清税源底数,年初我们协调公安、房产、居委会等部门,对出租业户进行普遍清查,分街道、按门牌号将业户的姓名、家庭住址、出租房屋面积、出租房屋类型、租赁金额、出租起止时间等登记在册,摸清底数,以加强管理。通过个人房屋租赁税收管理台帐的比对,科学掌握个人房屋租赁业的变动情况,努力使隐蔽的税源变为现实。二是加强代征人员的业务培训。为了提高税收协管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代征代缴工作中发生偏差,我们抽调业务骨干,先后4次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税收政策和相关知识,120多名协税员普遍参加了培训,从各税种的定义到税款代征、税票开具进行系统辅导培训,提高了协税员的征管业务能力。参训人员在专业知识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使这些考试合格的税收控管员、协税员成为综合治税的骨干。我们还结合协税工作的实际情况,将《税收征管法》和自行编印的《六税一费业务小册子》下发到每个居委会,便于协税员自学和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对保证房产税代征代缴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征收管理的透明度。我们利用在__电视台开办的《地税广角》专栏,对房产税有关政策进行宣传,联合办事处和广告公司发放《致辖区居民的一封信》近万份,张贴宣传标语1000余份,在居民区悬挂固定宣传牌300个,向辖区居民广泛宣传有关房屋租赁税法知识,有效提高了广大公民的纳税意识。在对房产税的征收管理中实行纳税公开制度,在税负额度核定后,公开纳税人的应纳税种、适用税率、应纳税款核定额、已纳和欠缴税额,让广大纳税人交明白税,以利于房产税征收管理中的社会监督,推进了房产税的精细化管理。1—9月份,通过代征代缴共入库房产税142.5万元,同比增收75万元,增长111.1。

三、全面推行“四种”服务方式,努力实现纳税服务的精细化。

在纳税服务工作中,我们从提高“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纳税人”的“三服务”理念出发,在全局实行“无缝隙”服务,从办税地点到办税时间,从纳税人的需求到服务效果的反馈,充分尊重纳税人,将精细化的要求贯穿到服务管理的全过程,纳税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我们主要推行了“四种”服务方式:一是推行“五零”服务。我们把确定纳税人满意的服务目标作为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提出了“五零”服务:办税服务“零距离”。根据纳税人的需要实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服务;办税质量“零差错”。积极推行“100-1=0”活动,确保工作质量无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实行“投诉有责,查实必究”制度,规定只要纳税人有投诉的,查明确属服务质量、执法有过错的,对责任人进行严格追究;办税流程“零障碍”。进一步简化优化办税流程,只要纳税人到__地税办税,全部保证无障碍服务,能当时办结的,立即就办,不能当场办结的,限期办结;规定之外“零收费”。严格执行收费标准,税务登记、发票工本费等收费项目,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收取,不多收一分钱,对于无规定收费项目,坚决不乱收费。二是推行提醒服务。主要是采取四项服务措施:税务登记提醒服务。税务管理员在了解到纳税人办理了工商登记,而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时,在法定期限届满之前,提醒纳税人及时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提醒服务。在每月初采取群发手机短信的方法,提醒纳税人按时进行纳税申报。税务管理员在每月纳税申报期限的前日,将未申报的纳税人名单排列出来,再次逐一提醒。征收人员在审核纳税人纳税申报表过程之中,发现纳税人有计算错误或其它问题时,在当场提示纳税人,予以纠正;税收优惠政策提醒服务。对按照税收政策应当享受税收减免优惠的纳税人,税务管理员及时提醒纳税人办理减免税审批手续,并在审批期限届满之前,再次提醒未办理税收优惠手续的纳税人,让纳税人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截止目前,已为897户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办理了减免税优惠,为27户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办理了税收减免。对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在恢复征税的前一个月,提醒纳税人做好缴税的准备工作;纳税异常提醒服务。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出现异常变化,或者出现利润盈亏的巨大变化时,税务管理员及时提醒纳税人税款是否计算正确,盈利或亏损核算是否正确,确有计算错误时,帮助纳税人加以解决。三是推行“五点”服务。准点服务:认真落实上下班考勤、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限时办结制度,并推行“无假日”工作服务制,确保节假日期间“工作无缝隙、服务不间断”;点名服务:针对当前税务干部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基础上着力推行点名服务等人性化举措,除日常税收执法管理外,纳税人在税收政策咨询、办税辅导等方面需求时,可根据各税管员的业务专长进行“点名挂号服务”;点题服务:纳税人根据各自的行业特性,对税法宣传、纳税帮扶、税务公开等方面的服务需求,通过意见簿、意见箱和恳谈会等反馈渠道进行点题预约,经汇总梳理和研究后分期组织开展,今年来已通过点题预约为各类纳税人开展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业务辅导”、“财务与税收差异分析”、“个人所得税知识专题讲座”、“房地产税收专题讲座”等多场业务知识培训,从而使纳税服务更能贴近纳税人的实际需求;金点子服务:认真落实税企联系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其经营发展出谋划策,帮助企业化解不利影响、走出生产经营困境。在联系企业工作中,我们积极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广通塑胶有限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生产销售牵线搭桥,今年该企业销售收入可以达到5000万元,比去年实现了翻番增长;热点服务:今年,我们抓住__区投资热点,针对区政府筛选确定的年计划总投资90.4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全部实行提前介入,在税收政策宣传、办税业务辅导、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四是推行“一信两卡”服务。为了便于纳税人对纳税服务工作的监督,我们推出了“一信两卡”服务:“一信”就是纳税服务工作质效回访信。我们定期从辖区中随机选取纳税人,逐一寄送纳税服务工作质效回访信。在信中,请纳税人对办税人员的执法情况、业务技能、 服务态度、廉洁勤政情况进行相关测评,并请纳税人在回信中提出对地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打消纳税人提意见时的顾虑,我们在信意注明纳税人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回复。“两卡”就是服务之星评议卡和纳税热线服务卡。我们对每位来办税服务厅的纳税人发放了服务之星评议卡,卡上注明了窗口税务人员的编号、姓名等,请纳税人在办理完涉税事宜时,对税务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定期评选“服务之星”的依据。为了能够更快捷地为纳税人服务,我们还向来办税的纳税人发放了纳税热线服务卡,以方便纳税人对具体的业务和政策进行咨询。截至目前,已向辖区内纳税人发放回访信400多封、评议卡及服务卡3000多张。在纳税服务质效回访中,在全区设立纳税服务联系点55个,向辖区内1000多户企业发放了纳税服务评议表,一年来累计落实反馈意见100余条,对纳税服务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今年的“管理年”活动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局“五项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和市局党组的要求,以及兄弟单位取得的成效还有较大差距。在剩余的时间里,我们要进一步对照标准找差距,联系实际查不足,把“五项管理”工作抓出实效,以实现“管理年”活动的新突破。

篇2

税源精细化管理,是将精细化管理理论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权限和“信息化加专业化”的工作要求,结合征管业务重组和流程优化,在对纳税人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的特点,准确把握纳税人涉税信息及变动规律,明确税源管理内容和标准,细化监控指标,优化管理流程,合理设置岗位职责,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实现税源管理的“零缺陷”目标。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一、精细化管理中税收管理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及其重要性

针对目前经济税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税源监控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税源控管能力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致使“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主要体现在税源监控人员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不了解、税源底数不清、掌握信息失真,申报真实性难以得到及时准确的分析和控制等。

税收管理员是精细化管理中人的因素,是管理中的主体,是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活的灵魂,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制约、监督和考核,从根本上影响着精细化管理工作实践的成败。开发区国税局在认真研究精细化管理工作理论的基础上,从人本管理的理念出发,探索出了一条税源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新路。

二、税收管理员是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

1.对税收管理员的要求

一是增强管理主体的工作责任感。积极引导干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不断强化职责意识,认真做好每个岗位的工作,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坚决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事事、懈怠散漫的现象。

二是加强对管理主体的教育培训。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加大了对税收管理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在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税源管理干部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税收管理员集中学习了省局制定的关于税源精细化管理的若干制度(办法),熟悉了税源监控的内容、指标、方法及标准。加强了税收征管法、财务会计、稽查审计、计算机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了税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是实行能级管理。合理划分岗位级别,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等方式推行能级管理,科学测试和评定税源管理人员的能级,实行按能定岗、以岗定责,切实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税务干部选拔到税源管理岗位。深化劳动分配制度改革,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激发税务干部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工作主动性。

四是严格工作考核。对现有的税源管理考核指标进行了认真梳理,提高了考核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能级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源管理过程控制,形成了科学的考核机制。对税收管理员工作的监督考评坚持了以人为本、公正公开、注重实效、奖惩兑现的原则。

坚持内外并举,通过设立举报箱、发放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让社会各界和纳税人评判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质量,增强监督考评的客观性、全面性、真实性。

坚持监督考评与效能监察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将监督考评结果与税收管理员评先树优、能级评定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对发现的索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和执法过错及时移交有关部门追究相关税收管理员的责任。

2.税收管理员对纳税人的精细化管理

税收管理员专职承担税源监控管理任务,主要职责包括税源监控、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纳税服务等。税源监控方面:运用“信息化加专业化”的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采集、整理、比对、分析,对所有可能影响税收收入的源头进行监督控制。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税种及不同信用等级的纳税人,实施动态分类管理,全面准确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核算情况和涉税信息变动规律,堵塞税收漏洞,引导纳税遵从,突出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税收管理员有计划地对辖区进行巡察,充分利用

外部信息管理系统比对信息或通过其他信息渠道发现漏征漏管户线索,对查找到的督促其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罚建议。 对申请领购发票的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初步核定其用票种类、领购方式(批量供应、交旧领新罐}旧领新)等,报经有关部门或负责人审批后反馈给办税服务厅。加强对纳税人使用、取得、保管、缴销发票情况的监控管理,督促用票单位和个人建立逐笔开具发票制度,加强对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销售、交通运输、海关完税凭证等发票的监控管理,把发票控管与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结合起来,认真审核确认生产经营行为的真实性,及时比对纳税情况,堵塞几种发票在抵扣税款方面的漏洞。

实行动态监控,切实做好防伪税控系统、税控收款机、税控加油机等税控器具推广应用的监控管理工作和申报数据与税控数据的核对、记录工作。 定期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实地了解情况,全面准确掌握其生产工艺、设备、产品、原料、销售、库存、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状况和成本、价格、利润等财务情况,通过对纳税人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的纵向比对、同行业纳税人涉税指标的横向比对、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账面记录情况的账实比对,及时取得动态监控数据,找出影响税负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税负变化趋势。

建立了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台账,积累重点税源企业档案资料,做好重点税源企业年度税收计划的编制和落实,实时监控税源变动,定期编写上报重点税源调查分析、预测报告。

纳税评估方面:每一纳税申报期结束后,充分利用“一户式”纳税信息资料管理系统,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行业指标的横向分析和历史指标的纵向分析,对所辖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初步判断,并有重点地对零负申报、低于各税种警戒指标、领购发票数量增幅较大而应税收入计税依据和应交税金增幅不大、票表稽核有偷漏税嫌疑以及日管发现有疑点的纳税人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纳税评估对象。

对纳税评估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如计算填写、政策理解等非主观性质差错,可约谈纳税人。通过约谈进行必要的提示与辅导,引导纳税人自行纠正差错,在申报纳税期限内的,根据税法有关规定免予处罚。对纳税评估发现需要进一步核实的问题,可下户做进一步调查核实,调查核实的过程和结果要进行记录。

日常检查方面:针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某一纳税环节或某一方面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等不涉及立案检查与系统审计。认真搞好纳税服务方面,做好对所辖纳税人的税法宣传工作,对新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及有关规定,及时宣传到每一户纳税人,并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纳税意识相对薄弱的纳税人进行重点宣传和讲解。

三、管理主体精细化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发挥信息化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建立起规范高效的税源控管机制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税源监控中的应用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切实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要充分采集税源的基础资料。积极筹建“一户式”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实现税源情况“一网通”;三是要加快信息数据的处理。及时淘汰、更新垃圾数据,最大限度的提高数据信息的增值利用。

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岗责体系

一是要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保证税源监控岗位人员“不缺位”;二是对税收管理员队伍不断优化组合。挑选业务骨干不断充实到税收管理员队伍中。三是不断对税收管理员队伍进行“充电”,加大培训力度。

同时,建立起合理的岗位体系。因事设岗,因岗配置人员。将涉及税收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细化、固化,确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并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岗位和人员,对确实难以量化的要抓住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选准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

3.增加执法透明度,加大对税收管理员的监督考核力度

篇3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信息化征管体系建设

学习实践活动重在解决问题,要突出实践主题,突出税收特色,紧密联系税收实际。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得失;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查找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税收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统筹兼顾的方法和要求,全面贯彻到各项税收管理工作中去,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和服务能力。

提高税收征管和服务能力,前提是观念创新。要牢固树立“跳出税收看税收、基于税收又高于税收”的“大税收、大服务”工作理念,自觉地把国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在服务经济建设、支持科学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上,将征管工作置于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之中。要转变理念,树立税收人本理念、税收经济理念、税收公平理念、树立税收法制理念、树立税收生态理念。抓好统筹工作,统筹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统筹税收与社会和谐发展、统筹依法治税和优质服务共同发展、统筹税收事业与人员全面发展、提高税收职能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依法治税、优质管理就是最高层次服务的理念,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优化税收环境为目标,不断改进税收服务,做到服务与管理有机结合,努力使征管体制更加规范高效,征管流程更加优化流畅,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完备,征管手段更加先进有力。

二、强化税源管理,实现管理与创新的同步提高

税务机关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紧紧结合税收工作实际,立足查找税收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按照破解难题的思路,寻找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搞好税源管理,我以为需要努力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推进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互动机制的落实。实践证明,五项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五项机制之一的互动机制是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通过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密切各部门的联动配合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完善互动机制管理,确保互动机制有效运转,实现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贯彻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全面应用税收管理员平台,规范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推广应用,对税收管理员形成了任务可分配,工作可记录,过程可监控,绩效可考评的税管员工作机制,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助力,通过规范的管理,促进科学化、精细化税源管理。

(三)深化纳税评估工作。应用总局的纳税评估模型,在系统内全面开展纳税!评估调查工作。通过整理我省征管综合软件内相关数据,并按照评估工作要求进行修改后,适时向总局上传数据,下发评估结果,指导基层全面开展纳税评估调查工作。

(四)应用个体计算机定税软件科学核定定额。全面推广总局的使用个体计算机定税,进一步规范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管理工作,努力实现个体税收管理由粗放型向科学精细型转变的目标。主要采取广泛宣传、平稳过渡、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逐步推进,以减少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和调整工作中的随意性,努力实现个体税收管理由粗放型向科学精细型转变,逐步达到“管理规范、定额合理、税负公平、监控及时”的目标。

(五)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研究建立以信息化为依托的,与省级数据集中模式相适应的,加强重点税源征管的办法和措施,建立重点税源的分类管理制度,研究其管理方式,主要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有效管理。

(六)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工作,在搞好日常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换发税务登记证件工作成果,重点加强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管理,堵塞集贸市场个体工商户只缴纳税款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管理漏洞以及加强对非正常户的认定、查找和后续管理。进一步落实工商登记信息和税务登记信息互换制度,做好与工商信息的交换、清分和比对。

(七)加快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研究做好税控收款机的选型招标和试点推广的有关准备工作,通过税控收款机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促进税收征管工作的规范管理,达到和谐征纳双方关系之目的。

(八)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发票是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凭据,是税收征收和税务稽查的重要依据。加强发票管理是强化税收征管的重要内容,必须充分发挥发票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作用,以票控税,强化税源监控。通过结合税收征管工作实际,做好全省供水、供暖、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等行业专用发票的管理,按照推行税控收款机的工作步骤,做好启用税控收款机专用发票的准备工作,探索推行有奖发票工作。

三、优化纳税服务,实现严格执法与公平正义

优化税收服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一环,我们要树立适应科学发展的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税收服务,进一步改进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的纳 税遵从度。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优化纳税服务,我以为必须努力通过以下途径来努力实现。

(一)总结经验、创新服务。规范纳税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内容,建立与纳税人的沟通交流制度,做好税法的及时传达,并根据不同纳税群体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升我省纳税服务工作水平。主要是在总结纳税服务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推广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质量。

(二)健全制度、做好规范。按照全省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全省纳税服务内容、方式、平台建设与管理、监督评价与考核等基础工作,推进全省纳税服务体系建设,使我省纳税服务工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三)优化环境、全程服务。建立健全办税服务厅服务行为规范,优化服务流程,优化办税服务功能,降低办税成本。主要是按照总局部署,统一办税服务厅标识,并实施远程监控,增设自助办税和排队叫号设施,规范窗口设置。落实和完善涉税事项的首问负责、全程服务、限时办结等制度,做好办税服务厅管理和考核工作,增设电子评价系统,提高纳税满意度。

(四)落实政策、清理减负。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关于“两个减负”的意见及关于清理简并纳税人报送涉税资料等要求,认真清理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报送的各种报表、资料,坚决避免报表、数据的重复报送,切实减轻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的负担。

(五)强化制约、办税公开。健全办税公开工作机制,完善公开程序,拓展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加强管理,强化制约,主动、及时地公开涉税事项的决策、执行、结果等主要环节工作内容,达到税收公平的目标。

(六)健全机制、热点追踪。建立纳税人咨询问题的收集与分析机制。加强对纳税人咨询或反映的税收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收集、研究和分析,定期向社会公开。

篇4

一、必须坚持“发展”的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税收职能和作用,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税机关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进国税各项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首先,必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高和掌握运用税收职能和杠杆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本领。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税收征管工作能力,确保实现税收增收,以满足经济社会需求和财政需求,从而提高国税部门在政府中的地位,获得社会和群众的良好评价;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税收经济观,充分运用税收职能和杠杆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必须从税收自身发展的角度,提高和掌握促进税收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的本领。加强包括税收制度、税收收入、税收管理、干部队伍和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建设,真正实现国税工作的新发展和新跨越。国税机关执法水平提高了,国税工作发展了,也就为党执政兴国作出了贡献。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因此,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也带来了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与变化。税务机关如何履行税收调控职能,调节好收入分配和协调地区间经济的均衡发展,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显得尤为重要。国税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本领,尊重纳税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首先,要公平、公正、公开执法,创造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真正做到“执法为民、阳光办税”,在群众中树立起“为民、务实、清廉”的国税形象,从而进一步密切国税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其次,要牢固树立“工作不停、服务不止”的理念,切实加强纳税服务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增进征纳双方的良性沟通,实现“五零”纳税服务(征纳交流零阻隔,服务状态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态度零投诉,服务程序零障碍),创造“国税服务规范一流”的好局面,从而获取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第三,要树立效率意识,依法简并纳税手续,合理简化办税环节,进一步降低纳税成本,方便纳税人办理纳税事项,在群众中树立“文明高效”的国税形象,实现“执法为民”的目标。

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提出了“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命题。国税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经济执法职能部门,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充分发挥税收调控职能,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一)要树立三个理念

一是树立求真务实的理念。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理念,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治理工作作风中的“飘”、“虚”、“浮”、“假”现象,做到重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征管工作做到“精”、“细”、“严”、“实”,才能真正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不能过分依赖电脑,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形成工作激励机制,实行“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管理机制,从上到下充分发挥税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步调一致,形成共识,才能从本质上真正有效地提高征管效率,促进国税事业科学发展。

三是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税收征管办法,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更加有效地促进国税事业科学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税源丰富集中,现代化管理水平高,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先进,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税源零星分散,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化技术和设备较落后,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因此,要在坚持依法治税、统一标准、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用具体的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求得国税事业协调发展。

(二)要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发展集约经济,培植重大税源。作为税务机关,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集约型经济献计献策,扶持培植重大税源,形成经济比较发达、税源相对集中的格局,为提高征管效率、促进国税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征收管理、增加收入,才有利于减少征管费用、降低征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二是实施简政放权,进行优化整合。要以提高征管效率为目标,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制定工作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行简政放权工作。一要进行人员重组,盘活人力资源,提高人员素质;二要简并内部征管环节,进行税收业务重组,优化业务流程,简化不必要的征管资料和纳税文书(如将外资、内资、分支机构和个体办理税务登记证四种表格合为一种,企业类型则以代码区别),减少不必要的传递环节和手续;三要进行税务机构重组,以岗定责,强化监督制约,更好地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四要实施绩效管理,进行严格考核,简化事前审批,强化事后管理,落实责任追究。通过实施简政放权,减少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环节,落实岗位责任,解放出人手,开展深层次的税收征管工作,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难题,真正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的税收征管格局。

三是加快科技兴税,取消“双轨并行”。要针对整体信息化水平低和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转变认识理念,加快科技兴税步伐,加大软件和硬件投入,切实提高人员素质,尽快实现高水平的税收管理信息化;同时,要在税收业务统一规范的前提下,规范税收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税收信息化网络,明确电子资料的法律效力,充分利用电子资料,减少纳税人的附送纸质资料和税务部门内部纸质资料的传递,取消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双轨并行的现象,从而降低征收成本和提高征管效率。

四是实施“三管”责任,强化“六基”工作。如何进行税收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落实税收管理员责任,做到“三管”并举:一是“管好户”。将各类型纳税户互有侧重地及时准确采集记录信息,为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提供准确全面的依据;二是“管好事”。统一制定岗位责任体系和业务操作规程,把征管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管好事”的局面;三是“管好税”。严格执行税收管理员考核制度,确保税款申报、入库、催报、催缴、清欠、处罚等各个环节工作落实,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其次,要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抓好“六基”工作:一是基本情况清楚,二是基础数据准确,三是基础资料完备,四是基础工作扎实,五是基本程序规范,六是基本制度健全。通过抓好以上“三管”、“六基”工作,切实提高税收征管水平,规范税务内部行政管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五是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税效率。国税机关要积极探索优化纳税服务的有效措施,切实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深层次的服务,是建设现代征管体系、提高征管效率的重要基础环节。税务机关则要尽量简化办税程序,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办税时间,减少征纳双方成本,努力实现纳税服务的“效能化”。一要以高效率和高效能为目标,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实现高效率、快速度办税;二要以纳税人为顾客,建立顾客导向型税务机关,推行无差别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和“贴近式”服务;三要以信息化为载体,建立全天候的“一站式”电子税务服务体系,推行简便式、多元式和快捷式服务;四要以税务机关为主导,建立政府协调、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多种服务组织共同参与的纳税服务体系,推行社会化、公开化和程控化服务。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因此,我们国税系统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换句话说,要从上至下努力构建和谐国税,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当前,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的关系。国税机关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税收工作;要以民主治税、依法治税、科学治税,实现税收分配的公平与正义;要以民主法治的形式维护公平正义,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要处理好诚信征税与诚信纳税的关系。税务机关必须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正、公平、规范地执法,确保税收政策法规贯彻落实到位,切实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对纳税人持续进行温馨宣传,合理调整基层税务分局的布局,依法精简办税程序,架构全方位的纳税服务平台,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法规服务,更加方便纳税人,引导纳税人诚信纳税。还要建立健全诚信用税的公共财政制度,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全面构筑诚信、和谐、友爱的税收征纳关系。

第三,要处理好经济与税收的关系。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税务机关要配合国家和各级政府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结构、税收制度,执行规范的税收政策,正确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

篇5

税收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依靠在基础,税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落实在基础,“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体现在基础。从20xx年起,重庆市国税局党组就提出“六基”建设思路,推动基础工作上新台阶,全面促进税收工作上档升级。

6年来的实践证明,以“六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税收工作持续稳定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因此,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深化“六基”建设作为重庆市国税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作为促进重庆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抓手,作为一项永续工程,以基础性和主体性蕴意赋予“六基”新内涵,即基本思路明晰、基本素质过硬、基础工作扎实、基本行为规范、基本服务优良、基本关系和谐,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

一、基本思路明晰

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对自身发展应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并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促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趋向一致。

一是组织目标明晰。特点:清晰,指明税务机关的前进方向和必要目标;实际,需要主动思考如何反映税收工作发展的个性;持久,需要作为精神内核保持不变;一致,需要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持有共同目标。

二是个人目标明晰。特点:客观,需要建立在个人知识、能力、身体及工作、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之上;科学,需要在一个总目标统领之下,逐渐分解成若干具体目标;善为,要善于总结经验,整理思路,积极实施。

三是目标关系明晰。组织目标是个人目标的前提,个人目标是组织目标的基础,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融合。

二、基本素质过硬

税务人员应具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匹配的综合素质,并且税务机关为税务人员提升素质创造必要条件。

一是政治素质过硬。有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服务发展的政治思想,有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有忠于职守、秉公办事的政治素养,有掌握科学理论的政治能力。

二是身心素质过硬。有成熟心理,面对压力能自觉稳定情绪;有坚强意志,为人自知、自信、自控;有健康体魄,能以充沛精力开展工作。

三是文化素质过硬。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努力充实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等知识内容;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主动储备公务礼仪、艺术欣赏等知识内容。

四是业务素质过硬。有扎实的税收专业知识,包括税收基础理论知识、税收专业技术、财务会计知识和与税收相关的其他知识;有较强的纳税服务能力,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需要,适应税收工作方式由管理控制型转向公共服务型的需要。

三、基础工作扎实

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贯彻落实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理念,根据不同层级、不同职责的要求,切实抓好纳税服务、征收管理、行政管理中与之对应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基本情况清楚。主动增强服务大局的针对性、预见性、实效性,做到经济税收情况清楚、经济税源情况清楚,相应在组织收入、税收征管、税收政策等方面调整服务和管理措施。

二是基础数据准确。必须全面并准确地采集基础数据,必须提高基础数据集中处理的能力和效率,必须准确分析并充分运用基础数据,提高基础数据利用率和共享度。

三是基础资料完备。对基础资料的种类、内容和收集、传递、使用、整理归档等方面进行规范,尤其通过税收信息化支撑,有效整合、集中基础资料,使纸质资料与电子资料同步搜集、整理、存储。

四是基础管理到位。求服务之真,务管理之实,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征管一线,深入纳税人,牢牢把握税收工作的过程,逐步实现程序管理和实体管理“无缝衔接”。

四、基本行为规范

税务人员应遵守以制度为基础的活动原则、工作程序、办事规则、言行标准和行政纪律等规范性内容。

一是税收执法行为规范。遵从税收法定主义,切实做到执法主体合法、执行程序合法、实体内容合法、权责对应等。

二是行政管理行为规范。遵循民主、公开、按程序办事的原则,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竞争激励机制。

三是公务人员行为规范。遵循职权标准,根据法律赋予职责权限履行职务行为;遵循目的标准,维护公共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遵循身份标准,做到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符合公务人员的社会身份。

五、基本服务优良

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应赋予纳税人美观的视觉形象、高效的功能性以及美好的精神享受。

一是服务导向创新。纵向上深化纳税服务内容,构建解决纳税人实际问题的需求;横向上拓展纳税服务领域,打造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平台;点上突破纳税服务方式,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是服务环境美观。功能布局合理完整,装饰布置简洁典雅,工作氛围井然有序。

三是服务态度文明。面部表情,贵在热情真诚;语言表达,巧在交流沟通;行为举止,重在技术专业。

四是服务流程高效。服务理念的认识要到位,服务标准的制定要适度,服务程序的设计要科学,服务方式的选择要恰当,服务时间的安排要合理,服务工具的操作要熟练。

五是服务需求满足。急纳税人之所急,想纳税人之所想,以传统化、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兼顾,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

六、基本关系和谐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诚实互信、税务机关内部融洽共进,税收工作职能与其他工作职能协调合作。

一是征纳关系和谐。建立规范的对话、协商和处理问题的反应机制,引导合法、理性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征纳矛盾。

篇6

在管理主体上,强化以人为本,

注重纳税人权益的保护

以纳税人为中心,广泛宣传纳税人权利义务,保护纳税人的权益,引导纳税人和社会各方共同关心和参与税收管理。

要继续加大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公告的宣传力度,促进征纳关系融洽和谐。宣传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各类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特别注重加强对农民工、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转退伍军人等弱势群体的税法宣传,通过进村庄、进社区、进军营、入企业、到集市等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为纳税人提供税法援助。继续落实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统一规范各级地税机关办理纳税服务投诉事项的范围、提交受理、调查处理和指导监督等,规范纳税服务投诉处理工作,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继续宣传纳税人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如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二手房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法修订以及涉税大要案等纳税人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在管理方式上,以纳税人需求

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以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为契机,推进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以“同心汇聚”地税服务品牌为纽带,以标准化办税服务厅、浙江财税12366语音特服系统、浙江地税网站为主要载体,建设符合我省实际的规范统一、高效运转的纳税服务平台。编制《浙江地税办税服务厅服务规范手册》,建设办税服务厅视觉识别系统。

推广完善个性化纳税服务。依托纳税服务志愿者、纳税人之家等服务载体,倡导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服务,为需要援助的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坚持开展“四个日”税收活动,巩固税收政策宣传的长效机制。切实有效开展“提速增效”服务,优化整合办税服务厅窗口,进一步推行纳税人涉税资料免填单服务,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健全税收征纳评价监督机制。开展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研究纳税信用等级应用实施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形成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全省各级纳税服务之星考评,探索建立纳税服务之星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办税服务质量和水平。

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办税服务制度、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制度建设。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补正承诺制”、“同城通办”等制度或办法;完善“一窗式”服务、“一站式”服务以及限时服务、延时服务、提醒服务等服务方式;开展预约和援助服务等特色服务。科学合理划分办税服务厅功能区域,添置或及时维护电子显示屏、纳税服务评价器、电子叫号系统等服务设施。

推进以“浙江地税”网站为平台的信息服务。以“税收宣传、政务公开、服务大众、提供税务信息、监督地税执法”为服务宗旨,着重于“办税服务”与“税收宣传”两条主线,为社会公众和纳税人提供免费办税服务和信息服务,打造网上办税服务和税收宣传相结合的平台。

在管理环节上,推进涉税信息共享

机制建设,加强税收源头控管

推进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形成各税种、各部门、各环节税源管理的合力,把“不知道的税源”变成“知道的税源”。

深化“五位一体”税(费)源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为各级地税部门更便捷地获取第三方信息提供支撑。通过加强涉税信息比对和数据深加工,挖掘深层次的信息内涵,实现数据信息的增值利用,有效堵漏增收,夯实征管基础。完善管查互动机制,提升管理质效。深化“抓大、评中、定小”税源管理思路。借鉴“二八”定律,扎实做好重点税源管理;开展专项纳税评估,建立10个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完善个体工商户参数定税。强化各税种管理。深化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持续推进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做好限售股转让、股权转让所得及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贯彻落实外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开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政策,建立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一体化征收模式等。推进发票管理改革。大力简并票种,“统一发票”种类精简一半。推广应用网络发票,目前,使用网络发票的户数已突破10万,大大减少了手工发票、定额发票、具名发票的使用,压缩了发票制假、售假、用假等不法行为的空间。

在管理手段上,推进地税信息化

建设,提升税收征管水平

以信息化“大集中”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推进“信息管税”,不断提升税收征管水平。

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按照“以我为主,专业为辅”的开发原则和“省局为主,市县配合,公司协作,集中开发”的开发方式,相继开发了《浙江地税信息系统》98版、2000版和2006版以及《浙江地税因特网办税服务系统》、《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系统》等17项软件功能开发与完善。2009年又启动信息化“大集中”工程建设,建设信息数据省局集中、业务处理科学高效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税友龙版》,目前已完成集中开发和集成测试,正在开展实地测试工作。健全以网税系统为平台的因特网办税服务。实现将纳税人“请出”办税服务厅、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申报纳税,大幅降低征纳成本,提升征管效率。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推进地税各专业人才库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既熟悉税收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技术队伍。

在管理制度上,加强地税管理

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

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适应税收管理环境、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变化的迫切需要。

不断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数据采集―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五位一体”的税源管理互动机制,构建以涉税信息数据为主体,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撑,社会化为力量支持的“一体两翼”税源管理机制,实现由“管理监督型”到“管理服务型”的转变。

篇7

目前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要让信息管税促进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将不断增加,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纳税人的数量将呈几何数增长,然而税务干部相对较少,工作强度与难度都将明显增加,这样就给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收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当前税务工作的当务之急。就如何加快推进信息管税收引起的思考。

一、实施信息管税的现状

近年来,紧紧围绕税收工作大局,以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以强化税收征管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为促进地税事业科学发展和乌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坚持标准化管理。始终坚持走科技兴税、精细管税之路,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制定了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计算机病毒防治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信息管理办法,使税务信息管理纳入信息化、制度化轨道。

(二)加强数据增值利用,实施预警管理。加快推进与第三方的信息共享,重点加强和深化国、地税信息共享,扩大与外部门数据交换,拓展数据应用基础。加强各项数据的交换与比对,提高了以数据说话的能力,使各项税收专项分析有的放矢,同时有效地规避了税收执法风险。

(三)拓展应用领域范围,优化纳税服务。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纳税人的需求,依靠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纳税人日益迫切的需求。着力解决信息管税与纳税服务的进一步深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当前信息管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信息管税理念需进一步更新。部分税务人员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对信息管税、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有的税务人员受传统征管思想的束缚,轻视甚至忽视信息管税的作用,也有一些税务人员过高强调信息管税作用,忽视人机结合。现代税收管理理念还需进一步确立。

(二)业务技术融合不够紧,信息应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目前统一的征管软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可以满足工作需求,部分税务人员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已有的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信息管税仍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数据获取渠道较少,制约了数据应用的深入分析和应用。

(三)信息应用范围需进一步延伸。在基层信息化建设实践中,还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要求纳税人经常报送一些数据和报表现象较多,应该通过信息化手段自动提取、收集和分析,以减轻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四)信息化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税是一个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既需要有很好的税收管理知识和经验,又需要有很强的计算机网络等知识,既要求专业,还要求多能。

三、加快推进信息管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思想理念逐步提高。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工作中的不断渗透和强力支撑,我们逐步意识到:信息管税是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信息处理能力是适应信息管税的必备素质。

(二)构搭建以大集中系统为依托,以网上申报、刷卡缴税、税控收款机、减免税系统、税源监控系统、个税扣缴等单项软件为辅助,以征管质量考核系统、发票查询系统等自主开发软件为补充的征管应用平台。

(三)加强信息管税与纳税服务工作创新

篇8

二是依法治税开创新局面。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程度提高,税收执法规范化程度增强,税收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初步建立“制度支撑、过程控制、责任追究”的执法管理机制。确保税收执法准确率达到98%以上。

三是征管基础迈上新台阶。收入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高效运转。税源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管户率、申报率、入库率均达到99%以上,税源预测数与税收实际入库数误差控制在10%以内。

四是征管改革取得新突破。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深化征管改革,构建与现代税收理念相适应的管理新格局。不断完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互动的新型征管机制。加快现代分局建设步伐,力争达标率达到10%以上。

五是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树立“大服务、一体化、大格局”的服务理念,初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纳税服务体系。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星级办税服务厅评定实现新突破。确保社会满意率达到96%以上。

六是队伍建设呈现新活力。干部职工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92%以上,取得各类专业技术资格的达到72%以上,“三师”比例达7.5%以上。创先争优再创佳绩,文明创建再结硕果,各项竞赛排名靠前,绩效考核“保先争一”。

落实上述思路,实现上述目标,全市地税部门2011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职能发挥,进一步提高财力保障水平。强化地税收入管理。科学合理分解税收计划,坚持按月、按季、按专题召开收入分析会,做好增减收因素影响测算、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计划执行结果反馈和收入预测预警分析,加强行业、税种、地区和重点税源收入分析。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严格征收纪律,大力清缴陈欠,严格控制新欠,规范缓税审批,确保完成收入任务。拓展政策运用空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调节、激励的作用,努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税收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良性互动,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的调控意图,找准落实政策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使税收政策效应充分释放。不断拓展政策的使用空间,为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助力。跟踪问效,加强政策执行检查,评估政策落实效果。深化税收经济分析。开展税收反映经济分析,从税收收入的产业、行业、区域、税种、结构等不同角度分析宏观经济各方面的基本特征,反映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状况。开展税收调节经济分析,全面了解税收政策内容和目标,研究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市区域、行业经济的影响。开展税收服务经济分析,针对经济运行、税收政策、税收制度中的问题开展分析,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建议,当好参谋助手。

(二)突出风险防范,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风险防范机制。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地税执法全过程,完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办法》,改进税务风险管理软件,提高化解税收执法风险能力,防范违法执法行为发生。完善税收执法权力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加强法制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全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素质。健全执法监督体系。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扩展执法责任制适用范围,大力推行执法责任制的自动化考核,完善追究范围与形式,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确保追究结果公平、公正。强化执法督察工作,做到查前有方案、有培训,查中程序规范,查后整改到位。推进税收执法监督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做好人工检查与计算机考核的有机结合,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整顿规范税收秩序。进一步完善稽查工作制度,稳步推进分类稽查和一级稽查,建立新型税务稽查的立体架构。健全完善大要案管理制度,强化大要案的报告和督办工作。依法加大涉税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打击各种税收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加强税法宣传教育,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三)突出专业管理,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根据纳税人的类别、税源规模、税源特征和征管流程,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机制,实现税源管理的科学化。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信誉等级、兼顾工作事项,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推进大企业个性化管理与服务,推行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完善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实施税源立体化管理。完善税源管理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各级地税机关之间,地税机关内部之间、地税机关与外部门之间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机制。建立与税源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机构与人力资源机制。

(四)突出信息管税,进一步提高科技运用水平。拓展征管核心软件应用。进一步完善现有应用系统功能,提升使用功效。完善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绩效考评机制,建立两级服务保障责任对应关系,加强对新软件模块上线、数据质量、网络安全等重要工作的日常监控,做好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充分运用参数定税软件、税务综合办公系统,稳步推行纳税评估软件、征管资料电子化档案软件。切实提高信息管税水平。坚持以业务为先导,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提高信息管税能力。拓宽涉税信息采集渠道,加强涉税信息的分析应用,提高税收征管数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水平,推进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推进基层现代分局建设。认真落实《宜春市地税系统现代分局建设工作规划》,融入税收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坚持动态管理、持续改进、自我完善、追求卓越,做到理念与实践、内涵与外延、硬件与软件等方面有机统一,不断增强税收征管能力和税收服务能力。

篇9

,男,1982年出生,参加工作,现任地税三分局。参加工作近5年来,他始终扎根于征管一线,热情待人、勤奋上进、勇于创新,以服务纳税人的实际行动书写着无悔人生。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受到市局嘉奖。他所在的办税服务厅被市局评为“+++++++++”,连续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窗口”。

转变服务理念,以精熟的业务技能引领服务前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纳税需求也逐渐提升。感到,要服务好纳税人,光有热情和激情是不够的,仅靠微笑和茶水服务也远远满足不了新时期纳税服务要求和纳税人办税需求,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才能在税务征收工作中游刃有余。对此,他首先把目标定位在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素质上。他把“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作为工作准则,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培训,参加了“我为纳税人做一事”、“我为纳税服务献一策”、“假如我是纳税人”和“纳税服务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发掘主动服务的源动力。同时,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充电,把业余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白天他在干中学,晚上他学习到深夜。细细琢磨,认真领会,直至理解实质、融会贯通。5年时间,他仅学习笔记就记了12本。为钻研业务难题,他还从互联网、报刊等渠道学习其他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巧加运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成果。他不仅自己不懈钻研,还积极帮助同事,带领大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支年轻的税收征收队伍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精熟的业务素质为他做好征收工作插上了“翅膀”。有一次,一家建筑公司到大厅代开工程发票,因为涉及分包业务,大家对扣除项目及软件实务争得面红耳赤,他凭着自己深厚的业务功底,从分析扣除项目到上机操作,使这一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为纳税人节省了宝贵时间,赢得了纳税人满意。从此,每当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向他请教。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凭精熟的业务技能引领着纳税服务的前沿。

提升服务品质,把和谐服务体现在精细化管理全程

篇10

一、试行大企业管理的初衷

1、将分类管理新理念运用到税收征管中,解决“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无锡国税外商投资企业的征管户数有2900多户,2003年完成涉外税收收入45.79亿元,今年的指导性计划是55亿元,占全市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中70%的税收收入是由5%的大企业贡献的,大企业在税收贡献中的突出位置不言而喻。而在日常税收征管中一贯的做法是不分大小,同样对待,“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对大企业情况了解不够、税源变化监控不力、纳税服务不到位等状况。2002年国税总局在上海国际税收会议上提出了分类管理的新理念,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大企业管理的现实性思考。经过多次讨论,以分类管理理念为引导的大企业专业化管理在无锡国税国际税收工作中实行,把大企业管理放在突出位置,进行专业化管理,集中最优势资源对大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和最优化服务,把大企业管住管好,是我们的初衷之一。

2、适应税收征管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的需求,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疏于管理,淡化责任”在近年的税收工作中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如何加强税源税基监控、提高征管水平,保证国家税收足额按时入库,成为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必须研究的问题。过去的粗放型、低层面的税收征管显然无法适应新的征管形势,尤其是大企业,对税收、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成为我们税收征管的重中之重,通过深入企业、强化分析、实时监控、纳税评估等征管手段,提高征管工作质量。我们试图通过实行大企业管理,探索一条税收征管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的路子。

3、强化服务意识,解决“管事制”下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服务纳税人、服务经济也是我们税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管事制”下我们对纳税人的服务往往浮于表面,对企业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加强对大企业的纳税服务,为其提供个性化、贴近式服务能够更好地加强税企沟通,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4、适应无锡外向型经济发展,解决国际税收事项管理与涉外税收管理统筹发展的问题。无锡地处“长三角”经济开发区、沿江开发区,近年来招商引资热势不减,外商投资蓬勃发展,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抢滩落户,日资高地、韩资板块应运而生,世界500强企业在无锡设立了50家公司。这些大企业大多具有跨区域经营、整体规模大、内部结构复杂、信息化程度高、兼有专门税收筹划等特点,我们的国际税收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在涉外税收中尝试大企业管理,就是要探索一条集日管、审计、反避税等多项外税特色工作于一体的立体式管理方法,着力统筹国际税收事项管理与涉外税收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国际税收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试行大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

年初,我局把大企业管理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全国国际税收工作会议和省、市局国税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加强涉外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实施意见》,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具体做法如下:

1、周密制定前瞻性目标。试行大企业管理,首先我们确定了“税收管理现代化、基础管理规范化、税收服务客户化、管理人员专业化”四大前瞻性目标。一是突出信息化手段在大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实现大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突破传统的重点税源户管理方法,摒弃“人海战术”、“手工作业”等管理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大企业的各项经济税收指标进行采集、筛选、对比、分析,达到监控税源的目的。二是强调大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效应,强化基础管理。针对当前大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基础管理着手,加强税收管理规范化建设,提高对大企业的征管质量。三是确立“客户化”服务理念,提高对大企业的服务水平。四是锻炼、造就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的税务干部队伍,增强干部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局国际税收管理水平。

2、努力实行一户式管理。大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一户式”管理,围绕“一户式”管理的总体要求,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设立大企业管理专门机构。市区涉外税务分局成立了大企业管理科,专门从事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和大企业的业务扎口。江阴、宜兴、锡山、惠山及新区均设专人负责大企业相关管理工作。大企业管理机制的确定,使我们有能力保证按照一户式的要求对大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如,我们市区涉外分局大企业管理科配置四位同志,征管35户大企业,每人管9户左右,而过去他们人均要管100多户企业,相比之下,大企业的管理机制保证了充分的人力来做好这项工作。二是锁定大企业管理对象。我们在现有征管格局不变、税收收入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选定了80户外资企业作为涉外大企业管理的对象。在大企业的选择与确定上突破了传统重点税源户的选择方法,借鉴了国际经验,采用了综合标准。如世界500强在我市投资的企业、投资规模超过3000万美元的企业、外国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境内投资二个以上的关联企业、在我国境外具有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与避税港有联系的较大规模的企业、特定行业的跨区域(国)性经营企业等都是大企业的首选目标。三是建立“一户式”电子台帐。我们依托大企业数据平台,把大企业的详细资料纳入“一户式”电子台帐,加强了对其的基础管理。在大企业“一户式”电子台帐中涵盖了我们能够采集到的该企业的各种信息数据,分基本情况、税收政策、国际税收、纳税情况、评估分析等几大模块,各大模块都有十分详细的企业数据,这些数据有的是从现有的软件系统中调取,有的是税务干部深入企业后获得的动态情况,有的是通过大企业信息系统自动分析提示的监控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为我们加强基础管理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分析、预测、监控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如纳税评估模块中包括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调查及测试、纳税评估分析、税务审计情况、企业损益分析、增值税金及税负分析等内容,为我们做好大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信息。

3、着力打造智能化平台。我局确定大企业管理的思路后,对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进行了探讨,经过充分的调研,并征求了各方意见和建议,确定了“站在高起点,打造高平台,创出高水平”的大企业管理方向,同时决定开发“无锡市涉外大企业税收分类管理一户式信息系统”。2003年10月,我局以市区涉外税务分局为开发基地,成立了业务需求编写组、技术开发组,开始了第一阶段的软件开发工作。2004年2月,软件开发初步成功,我局完成了全市80户大企业的初始化信息录入,并开始了软件的试运行。这个集中了我局业务骨干的智慧与技术尖兵的智力大企业管理智能化电子平台,试运行期间得到了省局外税处领导的肯定。系统突出体现了三大优势。一是集中优势。它集成了CTAIS、反避税软件、所得税软件、出口退税软件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可以高效率地收集占有信息,解决了大企业信息归集问题。二是智能优势。该电子平台首次具有了税务专家系统功能,能够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智能分析、增值利用。如系统能根据回归性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原理进行税源预测与统计分析,为税收分析提供素材。系统对一些重要指标(如税收负担率、行业利润率)设计了警戒线,如果突破警戒会以不同颜色提醒管理者重点分析,为税源监控提供预警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效率优势。由于进行了大企业数据的归集,该系统能够节省搜集信息的时间,如对大企业审计前的案头准备工作可以从原来的1到2天缩短到2个小时,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软件的适用性,从整体上优化、完善软件功能,充分发挥其涉外大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今年5月,我局又决定启动大企业管理系统第二阶段的开发工作,并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了由张群星局长任组长,蔡俊宝副局长、曹建伟总经济师为副组长,国际税收处、征管处、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软件开发领导小组,专门立项开发、升级“无锡市涉外大企业税收分类管理一户式信息系统”,预计今年9月升级版将上线运行,届时,该系统将更好地为大企业管理服务。

4、全面实施个性化服务。确立“纳税人就是客户”的服务理念,根据大企业实际情况,为纳税人量身定做服务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一是通过对大企业开展“调查问卷”活动,了解纳税人目前办税过程中碰到的最大的麻烦是什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对税务部门在纳税服务方面有什么要求等等,有针对性地开展预约服务、纳税提醒辅导服务、绿色通道服务、政策直通车服务、局长接待日服务等。二是开展“阳光办税,诚信服务”活动。今年4月税法宣传月,我局邀请了全市80户大企业及各级政府有关领导来局参加了国税局“阳光办税,诚信服务”信息会,公开了我局开展大企业专业化管理的重要信息,同时向与会大企业推出32项服务举措,包括八种宣传方式、八种软件服务、八种硬件设施、八种联系方式,服务项目一应俱全,为大企业精心制作了一道服务大餐。三是设立“纳税大户室”,专门为大企业提供咨询导税、政策解析等服务,并公示服务投诉及涉税维权电话、税收政策及征管业务咨询电话、大企业专用通道电话等等。四是建立大企业税收联系制度,定期举行大企业税收政策与有关征管规定的咨询会、通报会。每年举行一次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座谈会,征求他们对税收管理、纳税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试行大企业管理的思考

试行大企业管理,是我局在国际税收管理领域的一个新尝试。通过半年来的试运行,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抓住了税收征管中的重中之重,对占绝对税额的少数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抓住了税收工作的主动权。二是对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提高了数据的增值利用程度。利用大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种实时数据、分析数据,加强了对大企业的税源税基的日常监控。三是促进了日管水平的提高,目前纳入大企业管理的单位共有80户,均有专人负责,税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了管理中,对大企业的分析更精到,管理逐步由粗放型转到精细型。四是提高了税务干部的责任性和创造性,较好地解决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

然而我局大企业管理目前尚处于探索性阶段,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想通过大企业管理,探索一种税收征管的新模式、新方法,更好地强化征管基础建设,更好加强对税源税基的监控。

1、以大企业管理为主线,探索一条集日管、涉外审计、反避税于一体的立体式管理方法,着力统筹国际税收事项管理与涉外税收管理。目前大企业管理还只停留在大企业管理部门,而涉外税收工作的特点,要求我们外税各部门必须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特别要加强在反避税、涉外税务审计、所得税汇缴、税收优惠政策审批和管理等工作上作好衔接,做到内部信息适时共享,外部情报及时通报,以大企业管理为主线,将国际税收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整体的管理效能。

2、以现有的大企业一户式管理软件为基础,不断丰富、提升大企业管理电子信息系统的内容和功能。将更多大企业动态信息数据纳入信息系统。如企业的投入、产出比,相关行业的平均税负,水、电煤、气用量等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状况的相关数据信息都将被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利用信息系统强大的分析功能,帮助我们寻找企业的薄弱环节,排查一切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税收风险。

3、建立行业分析师制度。加强行业分析,能够使国税部门掌握税源变化情况、行业经济指标、动态情况、发展前景等,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为其它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提供一个参数,从而抓住税收的主动权。因此我局将逐步建立行业分析师制度,大企业管理部门要履行自身的职责:一是注重日常的行业资料搜集,建立行业数据库,包括行业的基本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与机遇,以及该行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如生产、销售、利润等指标。从中了解和熟悉行业的普遍性情况与发展趋势。二是深入大企业,掌握企业动态,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电子台帐,包括企业的生产情况、销售情况、盈利状况、纳税情况、发展动向,从中掌握大企业的个性与特点。三是将企业特点分析与行业分析、区域经济分析结合起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研究企业和行业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与预测,提供决策依据,防范各项税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