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7 17:1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音乐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地、广泛地音乐作品,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地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爱乐人”的摇篮。
2、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
音乐教育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3、音乐的功能是音乐教育的前提
音乐的功能主要概括为三个层面:物理、生理、心理。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是自然的物理现象;人在有意或无意中生理上都会受音乐的影响;音乐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作用是双向性的,使音乐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平衡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这是音乐自身的美所决定的。“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二、中学音乐教育与德育
1、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高尚道德品质,这就是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在之际,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歌中唱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我依然……”。当唱起这首歌,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由然而升,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夕夕相关。当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2、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使德育教育更深入人心
从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了真善美。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昔别”、“楼台会”二段时,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被主人公真挚地情感所感动──真;“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使学生体会一种纯朴、善良──善;“化蝶”充满了浪漫与幻想,“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注重情感的体验,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音乐是一种毫不虚伪地反映人和人民的道德品质的语言”。
3、对音乐教育者的要求
音乐教师是音乐的重要传播者,又是教育工作者,又是引导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懂得真善美的人,这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需要。音乐教育正面临改革,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更要注重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爱乐”的行为、思想去感染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氛围。
4、中学音乐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①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中收获德育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应是丰富的、鲜活的,选择学生宜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融入德育内容。如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中国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中学生们是早已熟悉的,作品创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61年的历史,但学生们唱起《保卫黄河》;聆听《黄河颂》时,依然是情绪饱满。冼星海在《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中写到:“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惭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因此我又写了《民族解放交响乐》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朴实的一段话表现出作曲家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谦虚的态度。这些好的品德都是学生应学习的。学生在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时,通过体验音乐再次升华跳动的心灵,撞击出一束束音符的火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追求真理。
②音乐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正直的人。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起到广泛而深远地作用,反映时代的最强音。音乐教育也是随时代的发展、社会重大的变革,有所突破和挖掘,有目的的培养和发展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当前音乐是纷繁的,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这广阔的音乐海洋。教师与学生需要沟通,相互学习,最终是使学生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
③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德育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相互学习,磨练毅力是必不可缺的。在实践中学生们成为传播“真善美”的小使者。在多次艺术节、合唱节比赛中,学生们不但在艺术水平上有所提高,并且体验到了要付出很多心血,不具备优秀的意志品德将无法完成。
中学时代的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养附和时展所需的优秀人才。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教育才会产生效果。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真善美从音乐教育中获得。
注:①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第10页
篇2
大约在二千五百年以前,伟大的孔子把中国伦理学的原则归纳为三条基本的语句。
1、敬老――即对祖先的成就要崇敬,要学习。
2、知礼――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作乐――即内心和谐的培养。
我们已经无法了解这位哲学家本人如此热情地提倡的,在实践中赋予重大意义的中国音乐有怎样的影响。然而,我们了解,从巴赫到瓦格纳的音乐艺术征服了整个的文明世界。在今天,即使在收听收音机中的音乐,这种不能令人满足、不能愉悦听觉的活动中,音乐仍然可以帮助人们度过枯燥、空虚的夜晚。究竟在这些音乐听众的所谓艺术享受中包含着哪些主要内容?音乐只在感官上不受任何理性干扰地给人乐趣吗?有人听了男高音的令人愉快的高音而激动;有人听了贝多芬的有力而活泼的紧接段(stretta)而振奋;又有人听了花腔女高音的熟练技巧而惊讶。他赞叹钢琴大师的力度和速度。在难以理解的复杂古典交响曲中,如能一知半解地听到一支清晰的旋律,他就感到心满意足。当他听完四小时的《特里斯坦》的不谐和和弦,听完“直至轮船的到来”(这时,一位善良的汉堡妇女在难以思议的神秘音响所构成的《爱之死》(liebestod)的中嚎啕大哭――这最后一小节被认为是在音乐史中配器最美的终止式),之后他才喘了一口气,在离开剧场时感到某些肉体上的满足。但当我问到一些音乐会的听众――他们受到他们热爱的指挥的奇妙动作和狂喜的激动的感染――他们究竟在实际上听到些什么时,十分之九的回答是这样的:啊。《第九》,美极了,但四重唱不好;《朱庇特交响曲》中那“著名的”赋格、《鳟鱼五重奏》、《未完成交响曲》、《惊愕交响曲》等等。或者,在听完《名歌手》之后:你最爱听哪一段?喔,“瓦尔特的比赛独唱”、“授奖歌”,也可能是五重唱和华丽的序曲。在听完《女武神》之后:齐格蒙德的独唱,“特别是《神火音乐》”。如果你要问我们亲爱的听众听了《英雄交响曲》或《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后实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或莫扎特的《费加罗》或《女人心》的终曲为什么写得这样热情奔放?如果他不会弹点钢琴,或者像业余爱好者那样致力于室内乐的演奏――今天在维也纳,我们还能在星期天下午见到这种活动――并通过这些令人愉快的习惯,从而对绝对音乐有着不断增长的知识的话,对这些问题是不能作出回答的。只有对和声、对位和曲式进行过严格训练的人,才能充分地理解我们在音乐――所有艺术中最后成熟的艺术上所做出的、创造的伟大意义。谁能在阅读瓦格纳或柏辽兹的总谱时使用内心的听觉,谁才能了解《罗恩格林》和《女武神》木管处理的全部价值,谁才能了解用乐队在沃坦的讲叙中所表现的这种远古神话的音响是他的最高艺术享受的本源。
外行人认为音乐是一种比土耳其语容易懂的语言,因为它的少量的符号学起来比《可兰经》容易;也因为未经训练的耳朵能够很容易地记住一支简单的8小节旋律,他就认为它比一句中国话好听。每个两岁以上的儿童都能很容易地模仿、学习母语,当他离开小学时,他就能阅读任何一本书。通过逐日的观察、比较,一个12岁小学生的眼睛已经能够在慕尼黑的艺术博物馆宾那柯塞克辨别马利亚的圣母像和圣・塞巴斯蒂安像;凭借刻苦的观察,他不会把鲁斯戴尔的签字看作是柯罗特的,或把替善的看作是林布兰的。但他就能因此确实地看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和用廉价的、俗气的颜色所绘成的最平凡、庸俗的作品之间的区别吗?他能说为什么门策尔的一幅漫不经心、一挥而就的作品要比维尔纳的一幅凡尔赛宫内的《加冕礼》(comnation)要好得多吗?虽然在进入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时所体验到的深刻的敬畏之感和听巴赫《b小调弥撒》中的“上帝,怜悯”(kyrie)时相同,虽然在其中他陷入舒适的沉思,通过幻想看到不可言传的景象,但他能因此而充分地理解、欣赏哥特式的尖拱建筑,或《名歌手》这种艺术品的全部意义吗?由于他至少懂得他自己国家的语言,他头上长着一双眼睛,于是,瓦伦斯坦三部曲或《西斯廷圣母像》给他的美感享受无论如何要比贝多芬的一部晚期弦乐四重奏要大得多。这些四重奏的尖锐音响连那种在听配器卓越的《罗恩格林》序曲时所获得的愉快之感,以及其所给人的巨大享受的人都难以体验得到。每个外行人在听一首席勒的诗歌时,至少懂得他听到的是什么,但听一曲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可不是这么回事。
篇3
一、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现实意义
(一)通过研究来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学生在一起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仅他们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还能不自觉的获取许多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如在了解通俗音乐发展史的同时,了解到早期的通俗音乐大致起源公元前古罗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们在兴起的城市集镇间流动,遍及剧场和街市的“击”歌现象,在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及时联想到在文学中所说的我国古时候吟诗也如同唱歌,甚至有同学提出中国的最早的通俗音乐是否就是宋朝柳永的一些词——“凡有井水处,皆有柳郎词”。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了解,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共性和个性有所认识。
(二)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中,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学习本不是单纯为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的,它是构建在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无疑也给学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促使他们减少对教师的信赖。作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个学生的鼓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终身喜好音乐。
(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潜能的开发
研究性课程给学生提供丁一个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时空,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在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研究全过程的实践与经历,学生获得了各种丰富的体验,获得了大量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内隐知识,这种体验的积累会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的心理。
二、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一)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音、视频等手段记录知识的一种载体。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归纳、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采用文献检查手段,让学生到图书馆、展览馆、新华书店等地方,对有关书籍、报刊、文献及因特网中收集有关资料等。例如在《了解爵士乐》的课题研究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进行展示与交流,透过一本本学习资料,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那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强烈感受。大开眼界之余,蕴藏在学生心中的音乐学习潜能也会得到挖掘和开发。
篇4
一、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而
是注重于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的高中生,他们刚升入高中,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我门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二)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的第一节《音乐人生》,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
(三)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第一节中的歌曲《长江之歌》,学生对这首歌已经教为熟悉,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四)说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例如,第一节中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教学,鉴于学生不太了解,我们可以放低要求,说出乐曲情感上的特点即可。作品的色彩比较灰暗,表现作者哀怨的情绪,主题部分运用弦乐器深情的音色更加增添了乐曲的悲剧性。
那么通过上面所述的让学生在听、唱、想、说四个方面的参与,目的就是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慢慢地在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一)多听音乐作品
听,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在这最初阶段,或许只是觉得旋律好听,可慢慢听多了,就会感受到节奏、旋律、音色等的变化和特点,甚至能对音乐中的情感、意境也能有所领会。这个过程都是建立在多听基础上的。
(二)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欣赏音乐的时候,了解所欣赏乐曲的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作品处于什么时代、作者生平、创作特点、风格流派、创作意图等,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容。例如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时期,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就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贫苦,社会的黑暗、动荡不安,预示1905年的俄国革命的来临,因此整部作品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
(三)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学习乐理方面的知识,如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具备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四)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能力所能到达的水平,某些艺术作品无论从题材或内涵来说都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只有加强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所要体现的内涵。
三、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音乐教材中,我们的欣赏作品往往是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或是世界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是由于社会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要听教学欣赏内容,甚至明确表示不喜欢,而缺乏对作品欣赏的积极性,造成一种尴尬的教学局面。面对这种形势,教师更要镇静,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解决困境。
(一)从乐曲本身着手
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这些离学生的欣赏范围较远,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表现的内容具体的特点,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积极性。
(二)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
现在的教科书上有许多作品都是名著,学生对这一类作品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从来没听说过,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并且与本课有关的作品导入。例如,在学习第一节《草原放牧》时,我们可以用《十里埋伏》作为导入,通过对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及对不同演奏技巧展现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粗略讲解,引发学生对琵琶与交响乐合作后的效果产生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协奏曲的欣赏中,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三)运用流行音乐作为药引
篇5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育 美育 实施方法
针对我国教育现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被教育界普遍关注,而艺术(音乐、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势在必行。我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根据多年来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感悟,对中学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阐释。
一、美育和音乐教育的关系
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音乐教育,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指导学生去感受和欣赏,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等。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创造力,提高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品质,让学生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教改也对学校音乐教育提出要求,学校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之一,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学生音乐教材中有很多美的东西,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让学生对于音乐艺术所表达的情感产生相应的联想,从而看到完美真实的生活画面,这种教育最容易达到陶冶情操,塑造学生心灵美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通过采用美育的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做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二、音乐教育中构建美育的思路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美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为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运用艺术形式表现美、抒发感情,教师应尽量利用和发现中学音乐课本中所蕴含的美的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接受了美育教育,便能初步掌握美学知识,以正确的态度去感受和鉴赏美而对现实生活作出评价,识别是非的标准,发挥艺术创造能力。如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的《保卫黄河》,以跳动起伏、生气勃勃声调特征体现了高昂的战斗精神,生动地刻画出英勇杀敌、保卫祖国的光辉形象,学生通过欣赏或者表演会受到难忘而深刻的素质教育。
三、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实施方法
1.注意语言和形体美
美育是靠美的形象来打动人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美的形象传达作品中的内容、形式、旋律等方面,打动人们的心灵,它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体验,促进情感交流,等等。老师应该认识到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课堂上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语言风趣、有幽默感等,这一点很重要。同时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引入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美中引善,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在长期艺术形式熏陶下,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审美活动,就能更好地感受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慢慢地培养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仅如此,教师的言传身教还能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让师生感情更加融洽。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教育,能让学生在情感、素质、个人气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2.创造美的环境
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校能够为学生创造美的校园环境,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常组织一些美化校园环境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学环境也是美育教育中重要的一点,音乐老师可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等,创造好的学校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引导学生自觉追求高尚文明的艺术美和生活美。如在早上学生进入学校时播放《春江花月夜》、《清晨》等中外名曲,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受到熏陶;在学生课间活动时播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或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在学生用餐时播放《蓝色多瑙河》,可以缓减学生的压力,也可选择更多经典的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从音乐作品中感悟美
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和目的就是通过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应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学生的情操和心灵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在教学实践中,音乐老师也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进课堂与学生共同鉴赏。学生往往对某部电影非常熟悉喜爱,但对该部电影里面很出色的音乐却很少关注,此时教师就可对此作出正确引导。对于那些优秀的原创音乐,教师可以把电影中的音乐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作生动地讲解,此举能使学生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直接感观,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另外对于一些大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
4.提高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有它各自不同的感彩。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音乐通过刺激人类的审美感观,能迅速影响人类情绪、调节情感,引起听者共鸣。因此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而且能让他们的情绪感官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而发生变化,这种情感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然阶段。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音乐修养的提高,势必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也可以说,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促进了道德主体育德的养成。
5.组织活动创造美
篇6
【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育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124-02
中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但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自身功能,让音乐教育成为中学生乐于修、善于学的一门课程,通过音乐教育来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进而使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一、音乐教育问题上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音乐教育的态度问题与改进的地方
当前,之所以出现很多忽视音乐教育的学生及家长,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整个社会的大熔炉都没有对音乐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音乐教育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教育,是带领学生认识美、感知美的一门素质学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学生对音乐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但是对音乐课堂却充满了诸多失望。
一是学校的态度。校领导及教学部门因为小三门无关乎考学,所以不重视音乐教育。学校的这种态度,不但影响了教师对音乐教学的态度,也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看法。要改变这种态度,促使中学音乐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学校要把音乐教育放在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支持和鼓励学生利用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参加文艺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营造学校的音乐氛围,使音乐教育得到普及。
二是教师的态度。音乐课一直作为辅的科目,教师也不怎么重视,把音乐课当作可有可无的一门课。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把音乐课当作自己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责任,要对音乐课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态度。努力钻研教材,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认真做好学校里的各项组织工作,不断进取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找到能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三是学生的态度。大多数学生认为音乐是一门浪费时间的课,与其花时间在音乐课上,不如把时间花中与高考有关的科目上更实在。因此,对音乐不重视。对于学生来讲,只有大家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爱好,才会产生比较好的学习动力。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想学好各门知识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即使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不是主要课程,也应该按时上课,配合好音乐老师,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知识和音乐修养。在课余时间争取学点乐器,练习唱歌。要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同时也要丰富自己的学习技能。
(二)音乐教育方法上的不足与改进的地方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将音乐旋律当成调动学生情绪的工具,在课堂中让学生进入一种新的情绪状态。不管什么事都要靠感情的投入才能完成。中学音乐教育需要演唱,用演唱以美妙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在享受音乐的乐趣中学好音乐,并以此来怡情修性。就目前观察得到的情况看,音乐教育方法上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手段单一。中学音乐课堂里的教学大多比较死板,教师教学过于看重书本,囿于教材,不够灵活。音乐课应该是充满色彩的、生动丰富的课堂,不能像语文、数学一样要严格忠于教材,尽可能地调动出音乐的歌唱情绪。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当你问他是否喜欢音乐课时,他就会摇头。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是音乐教师没有把音乐课所特有的轻松活泼带到课堂里,弄得枯燥无味,学生因此不喜欢上音乐课,对音乐课没有兴趣。在笔者看来,音乐课的内容应该是多彩的、丰富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在教法上,要不断总结,做到寓教于乐,把音乐的愉悦性体现出来。
二是教与学不同调,双向互动不良。从调查研究上发现,我们的教学方法存在了一些问题和弊端。青少年是简单的天真的,他们对课堂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尤其是音乐课堂,许多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要让自己能够跟得上当下的流行色,会唱流行歌。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会照本宣科,不会主动地引入流行色彩,使教与学不同调。要教好学生就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喜欢什么,要积极地把学生的想与爱引进音乐课堂,让学生在享受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让学生主动进到音乐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良性的互动,学生就学不好音乐,也无法感受音乐的美。
二、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建议
(一)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
一是教师分工。中学音乐教师的人数通常较少,一般三人左右,音乐课一般只在一年级开设,师资也算够用,但情况并非如此。笔者调查中发现,音乐课中,比较受重视的是特长班,它一般由其中资格最老的音乐老师负责,常常忙不过来,同时,其他两位较年轻的教师却被闲置一边,也得不到锻炼,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是浪费了教育资源。如果学校能很好综合利用几位音乐教师,让他们全权负责,联手合作、分工,把试唱、乐理、声乐、钢琴、加试等项进行分工,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好音乐师资力量,更好地促进特长班的发展,也能够减轻资格较老的老师的压力,共同促进。
二是合理利用现有教室资源。为了提高整个音乐教学质量,良好的专业教室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可是由于各地区经济条件有限,专业教室相对比较缺少。例如,不少学校没有舞蹈房和排练房,无法开展文艺活动课。如果要进行音乐文艺活动课只能到露天的场所进行。希望学校能充分利用资源,将闲置的房子简单布置成为舞蹈房和排练房,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专业的教室,供学生学习使用。
三是合理利用课外活动。调查发现,很多爱好文艺的学生都盼望着过十一过元旦,希望在这些节日学校能举办文艺晚会,让这些爱好者有展示音乐天赋的机会。这个问题引人深思,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们多一些表现自我的空间,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感触和理解会更深一些。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建立业余合唱团、舞蹈队等团体,营造音乐教育氛围。利用周六下午排练合唱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四是适当添置基础设施,改善教学条件。学校应尽力改善音乐学科的教学条件,配备音乐教学用具,如教室环境、教师用具、音响设备、多媒体等方面要逐渐进行补充、配套,使之适应现代音乐教学。学校可动员教师及学生提供自己的音乐器材,如手风琴、电子琴等常用乐器和教学挂图、教学光盘等教学用具。或者与学生一起动手自制一些道具、教学挂图等,填补音乐课教具的不足。
(二)对教学的建议
一是课程方面的建议。中学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和目前社会、家长双方面的考学压力,在音乐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足。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建议,从对音乐课的态度开始,改善目前的现状。首先要把音乐课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做到既不要抬举,也无需压制。第二,保证每周的音乐课有足够的课时。在课时上努力做到既不能取缔,也不能虚位。第三,让音乐课成为活跃和拓展师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阵地。
二是教师方面的建议。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为音乐教师提供不断进步的机会,如进修、培训等,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给教师充电,使之成为业务精、素质高的音乐教师。另外,给音乐教师一定量的工作压力(申报课题、写学术论文)使之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不断提高学养。
(三)对教育形式的建议
“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作为中学音乐老师,一要积极引导,尊重天性。时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规范的音乐。同时尊重学生的活泼爱唱的天性,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适当增加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追星的心理。让他们感受到音乐课堂的轻松和愉悦,获得唱的快乐,享受到美妙音乐所给他们带来的那种憧憬和朦胧的幸福感。二要开放办学,实践多练。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中学生较多的尝试机会,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所谓开放办学,就是在充分发挥自己师资资源基础上,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奏家、歌唱家、戏曲家来学校,演奏、演唱、讲座,丰富学校音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弥补课堂教学单一化的不足。邀请兄弟学校的音乐老师来交流学习,并给本学学生讲他们是如何上课和培养学生的,用学生这种喜欢新鲜感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本校一些小有名气的学生现身说法地谈谈自己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的。通过他们的表演,使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同龄人的风采,激励学生去思考、去奋斗。
音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教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让音乐教育成为提高学生素养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蓝冬梅.试论中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及价值[J].科技信息,2009(25)
[2]鄢艳.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趋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
[3]杨阳.初探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情商发展的影响[J].华章,2011(18)
[4]方倩.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教育实践研究.2007(24)
[5]何杏军.中学音乐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0(21)
篇7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音乐教育;问题及对策
虽然中学一直将音乐课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人们传统认知的限制,不仅学校而且大多数家长都将其作为副科,忽视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新课改下新的教学理念认为中学音乐教育应该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讨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新课改对中学音乐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事教育的人更是投入心血用以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培养全方面的人才,提高教学的质量。中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各异,实则有共同的内涵,即因材施教,将课程的设计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而不是传统“一刀切”的做法。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学音乐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作用,这门学科能够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动脑筋思考的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努力交出满意的作品。教师应该意识到这门课程的独特性,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而不是内心对音乐课的抵触,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实现全面成长。对此,兴趣被作为新课改的一个标准,用来衡量中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中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古老
教师为主导的传统中学音乐教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主要是由老师带着学生唱歌或者通过口头讲授知识的方式,这种所谓的“填鸭式”教学,大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中学音乐的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音乐中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其它综合方面的能力。进行新课改后,将课堂的主题交给学生,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资源不足
音乐来源于生活,对于音乐的教学也必须回归于现实的生活之中。培养音乐人才,要使他们真正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点滴之事中获取灵感。一棵树想要长成参天大树就必须从环境中汲取养分,要想在音乐领域做出成就就必须依赖于音乐课程资源,这也是音乐课学习的基础。如今网络音乐盛行,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带来的便利。网络的普及会带来诸多益处,如果在网络音乐教学资源上缺乏研究,则会落后于时代,也是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会大大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学习意识陈旧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普遍被教师采用,也就使一些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弊端。但是,如今日新月异的世界,追求的是创新、是能力,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复述,死记硬背来的知识储备更是不被推崇。对此,学生要树立时代意识,赶上时代步伐,从生活中寻找新的知识。
4、师资不合理
经研究,如今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学时,课堂内容单一,且多是课本上的内容,很少进行拓展,也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很乏味,缺少创新,而这些与教师不充分的备课,学校对师资力量的投入不大,甚至很多音乐课是其它学科老师代课。除此之外,由于教师水平不高,他们认为音乐课只是简单的向学生教授唱歌,单一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弹唱无法有机统一起来。简单的教唱以及教授基本的音乐知识,是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追求的。
三、解决中学音乐教育问题的措施
1、注重教学技巧
要解决中学音乐教育问题,教师在进行传统授课的同时也应该开设其它唱练等拓展性的课程,这样学生在学好基本课程的同时也能提高听辩能力。在中学音乐课程中注重教学技巧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优化课程资源
课程内容的来源途径多样,对其进行整合、梳理要付出很多努力。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铲除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优化课程资源,降低学生们对书本的依赖,提高实际的学习能力。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上的音乐音乐课程资源在教授和辅助学生提高音乐水平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上各种资源混杂,如若正确使用则大有益处,但是使用不当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3、更新教育意识
意识对行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实施新课改就要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课堂上的主体进行意识上的启发。兴趣的培养对于音乐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也该要贴近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和知识。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要多加注重。培养人才不能只重视课题的研究,也应重视德智体美劳,音乐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重要,因此更新音乐教育的意识,不仅依靠课程也要贴近生活。教师主导。
4、开启现代化教学
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开启现代化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现代化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将图像、声音、影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展教学方式,提高中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教师将各种资源加以整合,为音乐的教学进行服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
四、总结
新课改教育的背景下,中学音乐教育也改变了以往应试教育的局面,开始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也不乏种种问题的出现,阻碍着教育教学的顺利发展。所以本文对出现比较频繁的问题做了总结,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成为中学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样重要,所以在实施新课改的同时,不能忽视音乐教育中学生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才能真正培育出完美人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不断适应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作者: 隋伟伟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马爱红.新课改下中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歌海,2008,05:62-63.
[2]张蔚.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5,01:112.
篇8
关键词:情感因素; 中学音乐教育; 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33-001
当前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与大学音乐教育、西方发达国家中学音乐教育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积极引入情感因素,大力发展中学音乐教育,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任务。
一、情感教育的理论阐释
1.情感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情感教育,是把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当作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绝不是单纯的教育艺术和模式。它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各种情感,与“德智体美劳教育”相容相通,促进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更加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侧重学生认知、审美能力的显著提升。情感教育把人的情感和认知行为的协调发展当作目的,追求其和谐共处的状态。可以说,情感教育不仅是教育理念,也是教学方法,能够对各种教育资源、思想进行整合,发挥其整体的优势。一言以概之,情感教育指的是把情感当作学生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严格遵循感情发展规律,促使教学过程充满情感,从而发挥情感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2.中学生的情感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学生的思想、情感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性,中学生的情感尚不稳定,上下波动幅度较大,不会掩饰内心的情感,不管任何地点都有可能出现情绪化的问题。这些特点要求中学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问题,引导其至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上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情感因素纳入中学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将情感因素纳入中学音乐教育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健全学生人格的必然要求
中学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健全的人格。现实社会中的事实反复证明,高学历人才倘若心理素质不高、人格不健全,极易走上歧途,给自身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中学音乐教学,要以现代人文观为原则,着力引入情感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切实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在基础音乐教育过程中注重情感因素,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音乐切磋和交流中,培养建立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进而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健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本质要求
通常来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经历,也是认识和情感因素的互相作用,绝不是机械式的操练。笔者认为,缺乏情感的中学音乐教育,不利于增强音乐教学的效能,不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针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终身学习成为必然。作为中学教育,要把情感因素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不断得到喜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总之,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情感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现乐趣,从而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目的。
三、以情感因素助推中学音乐教育的对策建议
1.着力强化感受和鉴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不断加强感受和鉴赏的应用,是着力推进中学音乐教学繁荣发展的关键。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须从提升学生的感受和鉴赏方面入手,着重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断提升,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显著增强。要把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欣赏上面,课堂上注重讲授音乐作品的来源,帮助学生找寻到对音乐的强烈情感。要精讲音乐旋律,帮助学生体验旋律、节奏、复调等的美,进而把握旋律的特点和风格,从而体验到音乐的内涵美。要教会学生在反复欣赏音乐作品中,掌握分辨乐器的规律,学会自己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情感经历,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增多。
2.进一步加强情感因素在中学生音乐创造中的作用
逐步强化情感因素的应用,是着力推进中学音乐教学繁荣发展的重点。对于中学生来讲,在音乐创作中较为匮乏的是真实的情感。过重的学业任务,造成了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书本、作业等上面,无暇顾及生活体验,使得学生的生活情感普遍缺失。要创设音乐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享受生活,更加注重从现实生活中积淀音乐素材。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带领学生观赏音乐名作,拓宽学生的视野,放飞学生想象的思维。比如在讲授鸟鸣声、汽笛声等生活声音的时候,要打破单纯的讲授声音,要设定相关的情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要通过即兴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比如在表现鸟鸣声之时,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表现风雨交加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用短笛奏出风声,用大鼓、大镲表现雷电,用人声模拟呼叫声,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音乐的能力。
3.促进教师的情感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切实提升教师的情感,是着力推进中学音乐教学繁荣发展的保证。当前很多中学教师忽视情感因素,认为教师就是严肃、严厉的教育。事实反复证明,音乐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倡导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用自身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音乐。要关爱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特点,多表扬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创作中获得成功情感。要深入学生之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切实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为开展音乐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情感因素的应用关系到中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创新,关系到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中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强化情感因素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对于切实提升中学音乐教学效率、健全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加快培养综合型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从强化感受和鉴赏的应用、加强情感因素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教师的情感水平等方面入手,探索中学音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贺璞.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学周刊,2013,(19)
篇9
1.对音乐育人功能的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能够促使人脑的均衡发展,诸如智力方面的感知、记忆、想象、敏捷、专注等能力都可以通过音乐活动而获得提升,而非智力方面的意志、性格、理想等也能通过音乐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灵发育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比较强,所以学习音乐不仅能够使他们的感受美的熏陶,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力和创造力。2.应试教育观念的改变。音乐课程在许多农村中学仍旧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这主要是“升”者生存,不“升”者淘汰的应试教育升学压力观念的阻挡,想要改变这种观念,必须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们一致的努力才能实现。同时还要正确认识音乐课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人”,这句话里的培养人应该是培养全面的人,就是让学生除了知道这个世界除了“语、数、外”之外还有美妙的音乐,必须让他们知道学生学习音乐并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有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
二、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
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对教师的执教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主要体现在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素养两个方面。1.音乐理论知识的提升。音乐理论是创作和组织音乐材料的前提,是对歌唱者、演奏者、作曲者必不可少的要求。不学音乐理论,就无法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构造和联系,它是人们了解音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理论素养,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常见的音乐理论知识内容包括基础乐理、作曲理论、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理论以及音乐美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提升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想对这些理论科目的完全掌握,确实是需要花费一番苦功夫的。教师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必然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带领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精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中学音乐教师提升自己的音乐理论知识途径一般可以通过农村中学教师专项规培、学术研究与交流以及自学等途径实现,这些理论知识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音乐技能素养的扩展与延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音乐技能素养的提升。音乐技能素养主要包括视唱练耳、声乐表演、键盘乐器演奏、合唱指挥以及舞蹈编排等几个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在教师们读大学时都训练过,也就是属于音乐实践的范畴,教师对这些音乐技能素养能力的掌握同样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视唱练耳包括五线谱和简谱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学音乐教材上的谱例基本都是简谱形式的,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两个方面都要注重。声乐演唱是这些技能素养中的最基本的一项,但是对教师的演唱水平要求比较高,教师的演唱水平直接关乎演唱效果的呈现,关乎中学生对作品内涵理解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而教师的键盘演奏水平同样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农村中学来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台钢琴或风琴,这对于没有见到过这两种乐器的农村中学学生来说,这两种键盘乐器的演奏必然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的合唱指挥和舞蹈编排技能同样也是农村中学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的,尽管它们只有在一些比赛或庆祝节日的演出中才会用到,但这两项技能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合作和协调能力,最能体现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成果,所以教师们务必重视。对于以上的五种常见技能教师们除了在读大学时掌握的一部分之外,再就是靠自己课余时间的学习了,或者假期参加一些专门针对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培训获得,教师对这些技能的熟练掌握必然会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无形中锻炼了学生们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执教思维的改变
执教思维应该说追求的是一种符合思维规律、认知规律、记忆规律、分析规律兼及鉴赏评价的一种教师教学思维方式,让学生巧妙地把玩与学、做与学结合在一起,变被动为主动。思维关系着学习,思维可以训练,教师的教学必须研究思维规律。1.创设情境、大胆创新。一是利用音乐叙事的方式创设情境。比如给学生介绍比才的歌剧序曲《卡门》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音响,然后以音乐叙事的方式给学生逐段讲解音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斗牛场上激烈搏斗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是图片与音响相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如给学生讲解贝多芬的小提请奏鸣曲《春天》时,可以先在ppt上安插许多大地复苏的图片,然后播放这段音乐,以及演奏音乐的乐器图片,钢琴有什么特点,小提琴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这两种乐器的不同构造特点。2.营造氛围、问中求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这句话符合西方人的人文认识论和哲学思想,因为西方人不管做什么,首先都会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证,最后解决问题,也就是寻求一个结果,不管这个结果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悲伤的还是欢乐的,它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过程。那么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实际不断激发同学们问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不断接触新鲜事物,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这种问问题的方式特别适合分小组教学,如分声部排练合唱时,学生会因为某些现象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有时候显得更加重要,毕竟学问的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3.计算机音乐制作手段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因为经济因素的制约,不少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没有钢琴、风琴,甚至连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设施都没有,面对这样的教学条件教师应该主动出击,寻求好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于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目前常用的电子音乐制作软件就是Cubase5,教师只要掌握简单的和声、配器知识,基本上一般的歌曲伴奏都能制作出来,简单的简谱、线谱旋律更是不在话下,教师将这些需要教给同学们的音乐转化成音频格式,然后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跟着录音学习,不仅能节约教学时间,而且还能够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同一段音乐旋律可以用不同的乐器编辑出来,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能让学生很快识别交响乐队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还可以在合唱比赛的时候,教师还能创作一些有个性的合唱作品,同样在没有钢琴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将这些不同的旋律转化成音频格式,让学生一个声部一个声部的跟着音响训练,最后合成排练。
四、结语
农村的教育水平关系到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农村中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样有助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全面发展,能缩短与城市中学孩子素质教育的差距。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地理位置偏远以及人们观念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再加上教学设施的简陋,教学人才的匮乏,作为一名在农村中学耕耘多年的音乐教师对此深感忧虑,并尽可能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突出自己的优势,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
作者:周钰颖 夏永丽 单位:重庆市荣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文丽君.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西安: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2]陈明礼,朱玉江.农村音乐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盐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5).
篇10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审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59-01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的开展实施,当前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全面发展,音乐学科作为中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音乐对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道德修养、创新能力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通过音乐的系统学习,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记忆力增强、反应灵敏、想象力更加丰富;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美的滋润的同时,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进一步体会到音乐艺术美的存在和音乐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音乐教育,优化音乐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等全面发展。
一、想方设法培养学生音乐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不管是学习哪一门学科,兴趣都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当然,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就音乐兴趣培养来说,教师要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逐步建立起高雅、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这其中必然包含着表现技能和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在音乐学生中有所创新。课堂上学生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教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是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阶段的学生表演欲比较强,根据这一点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文艺小会演、音乐知识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学生普遍喜欢通俗歌曲,在教唱欣赏教材歌曲时可以加入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如中学生喜欢的《奔跑》,《朋友》等。从而增加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模仿性较强的学科。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做好学生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教师要扮演好导演、演员和观众这三个角色,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示范、引导和研究指导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把握讲解音乐知识技能和音乐表演的“度”,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当同学们兴趣和情绪不高、缺乏积极性时,教师就应该扮演好演员和导演的角色,通过富有情感而又恰如其分的示范表演,为同学们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和教学环境;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学习欲望强烈时,应该结合音乐作品教学的需要,及时介绍一些相关的音乐文化与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加强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满足同学们高涨的求知欲望和审美需求。
三、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方向,音乐教育是一门极其讲究创新性教育的学科,音乐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艺术类学科,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唱几首歌、弹几支曲子,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创造美。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大胆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想象,进行音乐创作,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比如,组织学生参加本校或者当地举办的艺活动,要求学生自定节目,自行组织,自编自演,让学生表现自我。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增长知识才干,而且提高心理素质,磨炼学生意志,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尤其是像我校的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得到锻炼和自我展现的机会要远远少于城市的学生,在自信心和表现力上相对要弱一些。那么作为音乐教师就要更加注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多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四、挖掘美育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音乐的美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通过营造审美氛围,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中学音乐教育是学生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并非要培养艺术专业的人才,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要获得专业的音乐技能,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同时,教育要善于营造课堂艺术氛围,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熏陶,如: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以育人为宗旨,以美育为目标,以审美为核心,充分发挥音乐的素质教育功能,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优化音乐教学,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通过音乐感受、表现、创造及音乐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发展学生的创造与想象,从而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 涛.新课改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探索[J]教育界,2014(02).
- 上一篇:集团企业税务管理方案
- 下一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