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时间:2023-03-27 17:1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技术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电力行业 科技创新 困境 措施
当前,电力行业已经逐渐成为了各个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与命脉,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对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着突飞猛进的速度,尤其是在改革开发之后,其发展速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我国长期存在的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缓解,是我国国内电力供需逐渐趋向基本平衡。电力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状况与科技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位对我国电力行业当前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电力科技创新的困境
1.1 技术创新管理分散
当前,我国的电力类型主要包括水电、火电、核电,不同类型电力资源的管理及控制等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中,造成整体的电力行业缺乏一个核心部门来专门对电力科技创新进行总体的管理、协调和规划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实现先进电力技术攻关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具有较大的难度,导致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国外先进技术引进、电力技术行业的国产化与产业化等方面的实现过程中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在电力行业中涉及到多种类型的企业,而其中的发电企业、制造企业等与电网经营企业在本质上是相互独立的。当前,我国的电网经营企业拥有较为雄厚的实力,但是由于经营企业与发电、制造等企业之间存在的相互独立的特性,导致电网经营企业不愿意支持发电、制造等企业的新技术研发以及设备制造工作,以致不惜花钱来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最终造成国内引用国外设备来执行国产技术操作恶性循环的不良局面。
1.2 国家对电力技术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可知,我国当前在电力行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是非常低的,甚至还没有达到企业年销售额的1%。虽然部分创新科技开发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一些重大项目的科技创新中往往需要巨大的投资,由于缺少甚至没有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投资已经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部分的投资费用还被分配在设计、科研、制造、等其他专业和部门,这无疑给本来已经捉襟见肘的电力行业造成雪上加霜的困境。
1.3 电力行业企业体系制约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企业缺乏有力的竞争机制,电力行业企业所采用的电价制定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国内电力技术开发以及电力行业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的顺利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鼓励地方办电的积极性,我国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采用的都是“还本付息”的电价政策,将当地的经济情况作为依据,可以实行“每厂一价”的制度。通过这种做法为各地新建的电厂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不用为了投资成本而投入较多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鼓励新建电厂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之后再将高电价以高成本的方式转嫁到电力用户的身上。
2 解决电力科技创新的困境的相应措施
2.1 充分认识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全球的科学技术都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科技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国家实现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动力。在电力企业中,企业领导肩负着组织、决策与指导科技创新的重任,对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企业的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电力企业的长远利益着眼,从根本上实现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实现创新意识的树立与创新战略的规划,积极落实各级别科技进步责任制,真正意义上推动电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2.2 明确目标,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高新技术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动力所在,能够让传统的电力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增强同行的竞争能力。电气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其重点的发展方向为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在对其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平稳性、环保性的基本原则,坚持走科技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消化吸收相结合的路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引进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要领进行全面的把握,在引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引进技术与设备的再次更新与二次开发,实现对引进技术与设备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要对多种引进技术进行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技术,真正做到自主创新,从而获得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
2.3 加大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促进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的方式将电力企业设置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同时,国家还要通过相应的措施鼓励电力企业与大学进行合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当前,传统的大学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对其进行改革,将科技创新素质作为培养、考核人才的最主要衡量的标准。电力企业也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有关培训,让员工能够实时地掌握最新的电力科技创新技术,使其努力适应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局势。
3 结语
科学发展观要求合理使用能源资源,而科技创新正是能够实现这一要求的唯一有力工具。必须要尽力克服困境,寻找出路,让科技创新为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平稳发展而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博,刘文兴,张鹏程.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对重大科研项目技术创新影响的权变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11:2965-2973.
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网络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TM7 文献标识码:A
层出不穷的新产品造成了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中的设备逐渐复杂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技术中的某些旧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将逐渐排斥。电力通信技术已经以多种形式发展成今天的网状的网络,以保证为日益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的需求服务。因此,增强技术创新是现在刻不容缓的任务。
1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它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目前,它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电力通信网对通信的可靠性、保护控制信息传送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具有及严格的要求,并且电力部门拥有发展通信的特殊资源优势,因此,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有着严格的要求。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网元管理系统也应运而生,并且随着通信设备水平的提高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通信网的规模和灵活性越来越大。网元管理系统有监控和对设备性能及安全的管理,在通信网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已随处可见。
1.1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厂商,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问题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等多项内容。国际上的许多大公司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国内的许多厂商也利用TMN来建设网络管理系统。TMN的体系结构如图1—1所示。
1.2兼容其他网络管理系统标准
在强调经济效益的今天,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的网管系统对电力通信的建设是有好处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和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将SNMP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1.3网络化网管系统
异构互联网是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之间的互联,组成一个范围极大的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络管理系统。一种或者是几种标准互联网接口作为系统互联的限制约定是目前网管系统之间互联的最可行的方法,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限制可能会有所改变。
1.4综合性接入
网络管理系统必须满足各种要求。由于TMN网络管理系统的接口有限,所以,通信设备并不多,网管系统通过各种网管部件将通信设备转换成标准接口,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对于层次多、智能水平低的电力通信网络,整个网络管理系统就会变得不经济。因此,要用接入能力强的网管系统,将通信设备集中转换,再接入高层次网管。建立综合性的网管系统完成任务,对于中等以下的网络完全可以依靠综合接入网管系统,这是一种经济的方案,既可以综合接入又建立了分层管理,而且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对于大量的网元系统来说,可以改造成综合接入网管系统再接入高层TMN网管。
1.5应用功能不断完善和客户应用接口的开放性
如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网管系统应用功能的完善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和得到客户的认可是网管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网管系统的开放性,应该要满足第三方应用程序,不断的推出新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管理方式和管理功能不一样,开放性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1.6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
网管系统的各种功能的应用程序要统一设计,采用统一的风格和一致的名词术语,并且要用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控制同类功能设备,在同一平台上控制网络的运行。网络系统应该不依赖于某个制造厂商,而应该具备独立性。为了保证通信系统的发展,确保网管系统的选择不受限制,网管系统要保证公平和有效,这一点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尤为重要。
1.7网管系统的人机界面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已成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管界面的设计中要把对象化的思想贯穿其中,将图形上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并将它所表达的数据对象联合起来,实现数据及其界面的统一。这种设计方法保证了网管数据与界面的统一,保证了系统的适应能力。因界面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因此,网管系统应采用新技术对其改造,提高其界面的可观赏性。GIS是一种支持地理信息数据并采用矢量图的方法,是一种可视性较强的信息技术。Web为人们提供了可接受并且使用方便的数据浏览界面,支持图片、视频等,并且支持数据库的浏览和各种数据格式。因此,利用web的优势作为信息的媒介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例,江门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采用网管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思想,将它所表达的数据对象联合起来,实现数据及其界面的统一。江门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网管优化后,人机界面如图1—2所示。
2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的创新
2.1电力通信网络技术步入正轨
电力通信专业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努力改变经营方式,使其管理基础不断增强,发展质量和社会形象不断提升,进而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2探索电网发展的新途径
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电网的选择方式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并加快电网的发展,适应能源资源分布的基本国情,平衡的发展电力,以满足水电和风电等的需求。要坚持技术方面的研究,使其技术的发展能适应当前电网运行和未来的发展。推进技术的创新,研究出节源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的变电新技术。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抄核收;问题;创新;措施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高度发展的阶段,而我国的电力系统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电力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在改革公司体制上加大了力度,并且将电力营销工作作为整个改革工作核心与重点,特别是电力抄核收环节的改革工作最为关键。现阶段,我国的电费收缴方式十分丰富,使得不同电力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得到了有效地满足。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有的电费收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所以,只有对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在电力系统抄核收技术创新上不断加大力度,才能促使电力系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1 电力系统抄核收的重要性分析
电力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电力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国民经济科学的发展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系统的质量。而当代社会越来越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导致电力行业所面临的工作任务与难度也越来越大。只有电力企业对电力抄核收工作不断加以改善和优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而促使电力企业不断发展。早在20世纪,我国就十分重视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而电力企业运营系统的支柱与核心就是电力营销,而电力营销的核心则主要是电力抄核算。所以,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国各个地区的用电分配情况是否合理,直接由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的工作效率所决定。如果一个地区的实际用电情况远远超出了额定用电限度,势必会导致当地各个行业的用电量额不足,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对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最终受到破坏。换言之,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1]。
2 我国电力抄核收技术的现状分析
首先,电力企业要对我国现阶段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的技术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与了解。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电费收缴方式十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传统型的营业公司大厅坐收缴费、居民网上缴费以及银行代收代扣等等。尽管形式多样的电费收缴方式使得不同的用电人群实际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由于这些电费收缴方式的实际运用效率比较低,最终导致整个收缴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不够理想,无法实现对电力系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运用。除此之外,由于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尚未有效地运用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导致整个电力系统抄核收效率不尽人意[2]。
3 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抄核收技术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居民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存在着很多居民偷电的问题。加上漏电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最终导致整个用电安全受到严重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电力抄核收工作人员在实际记录电费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数值上的错误,最终导致估抄以及漏抄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由于一部分电力系统运营公司尚未配备现代化的电子监察记录设备,并且没能及时地更换一些使用年限比较长的设备,最终导致我国的电力系统抄核收技术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正是因为以上问题没有得到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才导致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影响了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4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力系统抄核收的技术创新
由于我国现阶段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仍旧存在着很多客观问题,要想促使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电力系统抄核收的技术创新工作,只有电力系统抄核收的技术得到有效地创新与改善,才能促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以下就如何有效地加强电力系统抄核收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4.1 高度重视对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
为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电力抄核收工作的工作质量,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由于电力抄核收工作的主体就是从业人员,因此,从业人员自身的技能水平对电力系统抄核收技术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电力行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逐步实现信息化的发展目标。而电力抄核收工作人员只有自己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知识能力,并且将自身的知识技能逐步提高,才能促使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不断得以完善与优化。所以,电力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在培训电力抄核收工作人员的工作上不断加大力度,促使内部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以及劳动竞争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与加强。与此同时,电力公司也可以通过组织电力抄核收工作人员集中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的方式,使得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并且对电力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与认识。除此之外,电力公司还应该将从业人员与现代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匹配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不断加强工作人员掌握现代化工具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运用各种技能。电力公司可以通过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技能测试的方式,使得从业人员掌握技能的水平能够有效地提升,最终大大地提高电力抄核收工作的工作质量。当然,区别管理抄表以及电费回收工作也十分必要。由于抄表人员与电费回收人员自身的工作任务本身就不同,他们所掌握的技能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电力公司只有区别地管理抄表工作以及电费回收工作,才能保证电力抄核收工作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和完成。
4.2 不断加强电力抄核收方式的研究力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电费收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电力公司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加大力度。目前,随着我国居民用电量的不断增加,陈旧的电力记录设备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电子记录的需要。所以,电力公司只有不断研究和增加电子记录设备,才能更好地记录相关信息与数据。除此之外,由于在当今社会上增加了越来越多的银行,也导致电费收缴工作难度逐渐增加。只有在银行中加入一键式的电费收缴程序,才能将银行收缴电费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移动付费以及电子设备付费等方式,使得电费回收的方式得以丰富,从而为居民的用电提供更多的便捷[3]。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居民用电量也处于只增不减的状态中。而电力行业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沉重。因此,我国的电力企业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必须对现阶段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的技术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合理地运用一些新型方法与技术,使得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质量不断得以提升。积极开拓新型、先进的电力抄核收技术,对科学设备加以有效地运用。只有这样,我国的电力系统抄核收工作才能有序地进行,最终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利.电力系统抄核收的作用及技术分析[J].电子制作,2014,20:187.
篇4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基于企业科技创新理论相关成果,在充分分析我国电力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电力设计企业实践,侧重探讨了提升电力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管理机制优化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本文研究电力设计企业在当前环境下的科技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1 输变电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现状
输变电设计企业主要开展电源项目和各类电网工程的勘测设计业务,企业优势有:具有一支学历高、专业知识精、综合素质好的人才队伍;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客户群体;行业进入壁垒大,企业技术优势得天独厚等。劣势有:生产能力相对过剩;重生产轻市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勘测设计产品单一,企业经营风险教大;缺乏综合性高端人才等。
近年来,各设计企业从战略高度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把科技工作摆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及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形成管理、研发、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内外部资源有机结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得到不断完善,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虽然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应看到,各设计企业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高端业务领域与中电工程所属企业存在差距,缺少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强的专有技术;二是科技创新平台等级低,涉及战略性、前沿性与关键性的高端课题少;三是缺少高层次人才,尤其缺乏专家型、大师级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四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科技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科技成果份量不重,获得的科技奖项级别不高。此外,知识产权分散,集中度不够,在业务中起关键作用的专利和专利群很少。
2 制约输变电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外因素
制约输变电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家或地方对勘测设计咨询企业的鼓励政策力度不够;市场结构的不平衡不利于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亟待提高等。内部因素主要有:科技创新在企业经营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能力较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技术转移和推广应用力度不够等。企业创新成果应用中缺少适用性、应用率、经济性、应用效果等指标,创新效益的评估机制不健全。这些都是企业在创新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由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决策与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产品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六方面构成。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利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以激发组织创新潜力、改善组织创新绩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它是一种涉及企业创新要素、过程和管理的综合能力,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累积性、多样性等特点。
结合电力设计企业发展现状,在充分结合诸多研究基础上,考虑到定性和定量、微观和宏观等各方面因素,将电力设计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同时采用半定量的矩阵分析法,初步分析了电力设计行业的创新能力强弱程度,
3.建立健全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创新管理组织机构。强化技术委员会的领导职能和战略职能、适时建立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强化科技创新的专职管理。建立技术中心以后,目前常规的科技项目管理、专利申报、科技报奖等均可纳入其中,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可以落实到具体的专职部门负责实施,将项目管理模式引入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成效。
实施创新课题项目化管理。科技创新工作包括从立项、计划、审批、执行、控制、检查、验收、考核等流程,同样涉及到目标、质量、进度、成本、风险及合同管理等内容,因此,可将项目管理模式真正融入科技项目管理中,把项目决策权和人、财、物权委派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管理,将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项目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有利于组织技术人员协同攻关、提高创新效率。
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投入机制上,应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增加专职研发人员数量及相应的技术培训投入。运行机制上,要把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人员投入、培训经费和创新成效等作为评价主要内容,系统设计评价程序和方法,科学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使创新指标成为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应用和市场开发一体化策略的内涵是: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优化创新要素,加强技术开发力度,全面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水平。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应用和市场开发一体化策略可采取研发团队和设计团队相互重叠的人力资源,同步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和工程设计,保证了科技创新与设计业务的相互衔接,促进实用化成果有较高的转化率和应用水平。
在管理体制优化方面,应考虑输变电设计企业个体各自状况,在整个行业内所处位置和不同发展阶段,考虑战略实施的要求,对各电力设计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进行优化。
4 采取合作开发与自主研发并举的科技创新模式
输变电设计企业应抛弃固有的封闭模式和僵化习惯,采取合作开发与自主研发并重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建立虚拟化和实体化相结合的创新团队,实现“资本、知本、智本”的良性循环。
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机制提升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机制的纽带可以为企业培养大批人才,为创新型领衔人才的成长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企业人才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科研机构的研发人员,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熟悉企业的创新需求、生产运作和盈利模式,有助于研发机构更好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发挥企业主体地位,真正形成和掌握核心技术。输变电设计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目的,归根到底是通过科技创新形成的核心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因此,无论采取合作创新为主还是自主创新为主,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在目标定位、课题选择、项目策划、技术方案、试验研究、成果编制、评审鉴定、技术推广等创新环节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和自,确保创新成果的新型实用。
5 加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专业领军人才
实施科技创新策略时,输变电设计企业应加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专业领衔人才,构筑人才高地。
积极引进高端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对企业至关重要,一个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组织技术水平,还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提升企业地位立竿见影。各电力设计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积极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稳固构筑人才高地,形成人才竞争优势。
采取有效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培训体系。企业应形成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培训体系。
6打造一体化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从信息化应用基础来说,某输变电设计企业已经建立起以科研项目为核心的科研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构筑了稳固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并搭建一个统一集成的信息化综合系统,基本实现了科技项目的一体化管理。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使得科技管理由纸质文本管理转化为电子文档管理,所有科技项目的信息均能在数据库中检索并生成电子表单。职能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部门、人员的沟通更为有效,准确性更强,过程控制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随着科技管理系统中的信息的动态更新,即可实现科技项目从立项-计划-策划-实施-招投标-合同-付款-评审-验收-归档的全过程管理,使各级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最准的信息。
结语
总之,工程的参与者必须要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扎实工作、认真研究、勇于探索,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输变电工程创优目标,同时保证整个电力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莉,庞红卫. 设计阶段的工程控制[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6(05)
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延伸;火力发电厂;内部结构;成效标准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6-0039-02
火力发电厂的内部自动化系统结构在保证充分结合先进模拟技术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热点知识的应用,保证相关的监督控制措施得以落实,结合深度环节的主要设备保护措施以及低压电气系统的主要特征进行总体分析,保证控制方案的应对实效价值,保证整体结构的内部信息流通,促进任何形式的自我改进技术不断加深,保证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标准模式。根据当下的数字模拟处理结构的延展范围以及需求水平,结合高效的网络信息搜集整理技术,保证开拓范围不断加深的同时,注重国家电力能源开拓的主要方式,实现火力发电厂内部高质量生产以及低成本消耗的先进水平,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实现。
1 电气自动化处理技术在火力发电厂内部的主体概念以及作用
1.1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的主要内容
根据整体形式结构下的电气自动化处理技术应用实效以及现如今火力发电厂的能源交错状况,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水平以及期望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保证相关改进措施的层层深入,促进细节处理问题能力的不断加深,保证先进智能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这是现代化电厂内部动力支持时效最主要的能动意识表达。根据细节结构的实时监察信息报告以及数据交换信号的指导效应,结合我国主接线图的指导效应以及曲线等形式测量的精度校正,使得设备具体的运行状态和自动化处理标准实现了一定量化的控制,根据实际上报信息的清晰规划以及异常动作、声音的表现程度,结合内部细致结构部件的连接以及运转状态进行具体研究方案的制定,确保不同负荷状态下的准确定位,结合先进的修理技术进行维护,以避免任何错误形式造成的危险事故的发生、蔓延。根据自动化处理模式下的实际电量工作报表内容以及检修系统的高级标准呼应模式,结合特殊的数据反馈模型,利用内部特殊装置进行计量功能和脉冲水准的回馈,确保整体标准定值效应下的修改手段关于在线效能的真实反映,做好必要的实际应对方案制定,保证相关在线设备管理手段的充分进行,促进内部故障排查工作的及时进行,实现一定规模诊断与电动机检修状态的呼应标准,这是目前电气自动化效应的主观决定作用,也是针对火力发电厂的实际应用要求进行的具体细化内容阐述。
1.2 电气自动化处理技术在火力发电厂内部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火力发电厂主要根据中心控制系统的实际侧重定位以及内部信息交换的简单控制,实行相关环节的保护装置以及独立运行效果,实现一定要求的电源切换以及自动励磁调节处理,保证集散控制装置的高效利用。根据不同时期的信息互访以及工作量的交换,结合内部运行参数的标准界定模式进行快捷、简便的系统操作,整体自动化火力接线手段根据电气信号的实际表现情况进行不同模式的整理与发射,根据内部信道的实际位置以及多样化格局的转换,使得相对广阔的数据挖掘有着一定自动化标准格式的界定方向,面对内部较深层次的系统延展,需要结合整体布局的科学界定进行标准化管理,以实现整个电力行业的长足有效发展。实际电气自动化内部信息收集与监管系统进行一定总线控制格局下的以太网规划标准,借助自动化的延展模式以及间隔通信层的划分实现功能检测的高效回应,结合相对上层设备的实际依赖效果以及独立实现能力的展现,根据电气自动化内部运行的核心处理端进行不同位置中心站的交流,确保互访和数据转换活动得以进行。根据当前自动化处理技术在相关监督系统的时效发展对应程度,需要高度结合信息化管理与控制的标准进行实际工程量的层层细分,切实保证先进技术与自动化潮流的适应能力。
2 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厂内部结构的主要安全能动水平发挥
2.1 关于内部结构安全效能的修整
根据系统实际配置标准格式及不同远端智能控制的表达技巧进行集中手段研究,结合分布馈线的现场接口步骤设置以及电缆的集中控制效应,保证不同组态结构下的设备细节监控标准,根据一定覆盖速度的能力以及相关运行维护措施的轻便,保证具体防护措施的顺利进行,同时根据部件造价水平的衡量,实现一定格局的成本缓解,保证整体控制规模效应下的企业质量素质提高效应;根据远程智能操控系统的信息数据分类以及信息采集柜的标准现场实施,结合实际硬接线的电缆模型进行必要的主机柜的标准设计与检验,实现双绞以及光纤电缆结构关于材料的节约,保证整体设备可靠性的优化,实现一定智能处理手段下的高标准配备,满足一定方便性的结构安装效应,实现自动化模式下的设备自行检查以及校正工序处理,实现整体相关模拟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行。结合现场总线3C技术指标的控制效应保证计算机宏观调控配备的结合,并保证内部控制站的输出单元调整,实现分散结构状态下的集散标准框架处理,保证内部高度设备的统一安排,避免任何负荷形式的事故发生。
2.2 电气自动化在内部火力发电厂结构的技术创新
应用
根据实际电厂结构的应用能力调查,结合机、电控制一体化的模式转换,实行高标准的电机组运行参数配备,同时根据部件内部潜力的状态发挥以及成本造价估计,进行智能优化选择,保证丰富信息储量任务的高度进行,同时根据系统的科学管理方案进行必要的信息采集,促进最佳工作水准和成本高度节约的双重效益。根据宏观调控下的电网分布以及机组的监控水平进行自动化能力的改善,需要结合一定的控制保护措施进行相关连锁报警的信号反应,结合波形控制装置以及自动化检验模式进行整体运营标准检测与故障诊断,确保具体改变的策略和保护措施得以积极落实,实现防患于未然的高标准设备维护效应,另外结合实际通信的标准渠道进行技术的回应,保证内部通信网络的流畅,促进自动化模拟配备的高标准运行。
案例:某发电厂实际机组轴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烧损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油泵未能实现一定联动效应,经查实是热控盘在工作过程中,未能进行系统的监察,致使结束后忘记合上,使得联动效应规模比较严重。这类技术改造就必须针对信号的保护进行定值以及逻辑概念的渗透,确保不同细节工作的实时监督和排查,保证在整体负责的保护水平下,系统内部技术功能的高效拓展。
3 结语
关于我国电气自动化处理技术下的安全保护工作,具体结合细致问题的监察结构进行实时调查,切实保障整体发电功能的全力进行,促进输电质量的不断提高,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电力资源需求状态,促进现代化生产建设事业长足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卫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
[J].广西轻工业,2011,12(7).
[2] 王进云.探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
[J].电源技术应用,2012,15(11).
[3] 徐庆军.优化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及对策分
篇6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41
煤炭资源是我国储量最多的能源矿产资源,也是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各项先进技术在煤炭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煤炭开采、煤矿管理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想要快速地发展煤炭行业,必须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
1 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在煤炭行业中,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机制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设备的机械化水平。因此,必须加强煤炭机电技术的管理:
第一,煤矿行业能否继续发展,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煤炭管理的要求,决定着煤炭行业的安全性。
第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煤矿开采的机器设备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煤炭开采的要求,煤炭开采设备必须具有灵活性,如果不对这些开采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导致工作人员在使用机器时出现混乱问题,可能会造成机器的损坏或者人员的伤害,给企业和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损失。
第三,现在,煤矿行业对技术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煤矿企业必须提高对煤炭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煤矿机电进行严格技术的管理。
第四,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力度的不断加大,煤碳企业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必须加强对煤矿机电的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化。综上所述,煤炭企业的机电技术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人员过少
当前,很多煤炭企业都缺乏技术人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那里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很差,煤矿工人的安全不能得到良好保障,经常会发生煤矿坍塌事故,这些因素导致很多高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偏远的地方工作,这也造成了这些地区煤炭行业发展的落后。二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煤炭的需求不断增加,使煤矿行业不断扩大开采规模,煤炭企业的效益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煤炭企业只能使用更多的煤炭机电设备加快生产,因此也就需要更多的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来操作这些机器,但是煤炭企业又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高级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造成煤炭行业的高技术员工短缺,阻碍了企业发展。
2.2 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煤炭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也是阻碍机电设备管理的因素。近年来,我国煤矿行业迅速发展,这必然会增加先进机电设备的使用量,因为缺少专业的高科技人员,所以只有安排老员工进行设备操作,但是,这些人员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对机器性能的了解相对较少,不能完全掌握机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导致煤炭企业的生产活动不能有序进行。
2.3 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煤炭企业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煤炭企业的领导层对机电技术管理体系的认识不足,管理部门的员工对管理工作意识淡薄,造成企业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混乱。比如,管理人员在检查技术设备时,只检查设备的使用状况,而不分析机器的应用原理,并且很多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设备维修培训,只是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来维修设备。第二,煤炭企业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很多管理人员因为不需要直接操作机电设备,所以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比较粗放,而煤炭企业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导致了机器的高报废率,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3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及应用策略
3.1 完善管理体系
现在,煤炭企业出现的很多机电技术管理问题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造成的。因此,煤炭企业要不断地完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不断创新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并根据企业现状建立一个健全的机电技术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提高煤炭机电技术管理水平。
3.2 强化质量监督
煤炭企业应加强对设备安全性的监督,严格管理企业的基础设施,机电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做好安全应对措施,给操作人员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首先要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使用,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必须严肃处理、认真对待。
3.3 注重人才培养
煤炭企业培养机电人员的专业技能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对于不同专业素质的人员,要根据其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最大效率地提高专业素质;第二,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不断吸引高技术的人员前来加入,从整体上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3.4 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每个煤矿工作人员必上的一堂课,煤炭企业应在向员工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清楚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必须按照说明书使用机电设备,而且设备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的机电技术管理已成为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对煤矿机电技术进行科学管理。上文通过分析当前煤炭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指出煤炭企业应从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监督、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技术设备管理的创新和应用,煤炭企业必定会更加安全有序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志刚.浅谈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和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14).
[2]安玉明.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和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5(07).
[3]代小艳.对于煤矿机电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价值[J].能源与节能,2015(07).
篇7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通过有关研究分析可知,水利水电施工现有技术创新及其管理模式必须加以改进,目前,业界已经提出组建企业技术中心这一机构来管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本文结合企业技术中心组织机构的建立,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际情况,提出中国水利水电技术创新管理整体规划,重点对现阶段的创新管理组织模式和运行管理进行提出改进办法。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陕速发展的宏观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长,但如果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那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就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尤其在创新施工技术的实践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水平,是综合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进步程度和文明进程的基本准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经济和管理基础,建筑行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地说明了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反过来,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秀陕更好地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远不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努力提升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良的能力,要将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作为主要努力方向。
2、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迅猛发展以及信息传播技术在生活中的普及,一方面为建筑施工企业打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提供的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导致技术创新的成本大大增加。经济时代,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知识、经济、文化、政治全面高速发展与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实质也就是经济n,~42的基本要求,建筑施工行业作为—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如果想要继续延续下去,就必须以创新的思想来寻求发展、寻求机遇。创新是经济时代的主要大趋势,任何人、任何行业都只能顺势而不能背离,因此,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对身处其中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要求。
3、技术创新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目前,各行业的竞争都呈现出了白热化的态势,在弱肉强食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你一旦沦为弱者,将面临被淘汰的结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进入面临市场竞争时,若盲目扩张,技术力量跟不上,智力资源分散管理水平下降,专业化水平降低,企业变得越来越脆弱,从而失去了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认真思索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对竞争的策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若想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取得长足发展,则应该坚持以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企业整体效益为目标,在实现施工技术创新目标的同时努力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在市场调查与预测、建筑的开发手段、人员绩效评价机制、培训和引进等方面,逐步建立适合建筑企业实际需要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自主技术创新机制,同时积极地将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成果应用到实际中。
三、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创新
作为展示一个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的窗口,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的经济陕速增长,还能够为企业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员。经过建筑企业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在一般的建筑企业里面,有项目经理部、组建指挥部及它们部下的各级分别负责安全、合同问题、施工质量和进度等具体项目的管理机构。但是,诸如人力资源浪费,设备及物质的配置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改革创新。
1、组织机构上的创新
虽然建筑企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建筑工程的管理跟着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对管理机构进行创新。在以前的工程管理中,随着合同的签订也就产生了项目经理,他们在名义上代表的是施工企业,能够自主支配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他们各自负责的比如合同问题、安全、成本、施工质量和进度项目进行管理,这样就可能使他们只顾自己负责的方面,不能顾全整个施工大局。另外,他们也不能承担法人能够承担的责任,这样就可能使得当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各部门权责不明确,这样的机构管理模式,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针对上面的问题,建筑管理人员必须对管理的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创新,成立一个专门的对各个项目部进行管理的管理部门,对整个建筑的施工国政进行统筹的计划管理,做好对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2、管理理念上的创新
为了能够使建筑企业较好地长远发展,首先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其管理的创新工作,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尽力培养和引进一些高学历的管理人才,在管理的创新问题上加大经济投入,明确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案,并适当采取措施,确保创新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能达到落实。另外,在建立的创新方案中要根据施工的具体隋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尽量将方案不断完善,不要生搬硬套,使创新方案能够体现管理的内在要求和顺应时代的发展。
3、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工程从竞标成功到最后的交工验收,除了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外,也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技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工程比较分散,涉及的人员也多,在工序上也比较复杂,是一个劳动力非常密集并且分工也较细的行业,要想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我们必须把一些新的、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建立管理系统。实践也证明,在建筑项目中使用计算机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方面可以建筑行业里面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当施工中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迅速在系统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发展。
三、组织管理结构的创新
1、创新原则
(1)有利于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根据技术创新理论,现有技术创新管理中项目部是创新主体,根据项目法施工原则项目部是工程施工的承担主体,要承担技术创新存在技术力量的不足,创新人员无法完全投入等缺点。在改进后管理模式中,项目部是技术创新执行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是技术创新的责任主体对创新过程具有指导作用。根据上述原则当项目结束后,创新责任自然转移到技术中心。
(2)有利技术创新成果向知识资产转移
创新成果作为无形资产部分,在现有管理方式,技术创新无法转移形成组织资产,创新成果无法在组织内部流动。在新的模式下,技术知识可以从下到上。从上到下自由转移,既可以体现企业对创新项目过程的指导,技术创新成果按照规定程序形成组织资产。
2、组织管理模式
技术创新管理应该结合行政管理和技术管控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要考虑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和其依托的工程项目的不一致性,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创新作为新知识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特性,根据上述目的设计职能、矩阵复合型组织结构,作为水电施工企业刚设立的技术中心组织模式。该模式满足创新项目管理需要。
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实例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技术创新工作的全面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结合全国范围内权威建筑技术研究部门的共同合作提供的理论依据,以及建筑施工单位的操作践行,使得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领域已经渐人佳境,在未来发展的形势上有较好的前景。当前我们最大的难题便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在集中注意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创造出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用技术施工创新的理念夯实内部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施工技术创新成为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的强力支撑,并通过自自主创新的技术或是原有技术逐步的改良完善,使得建筑工程的创新施工技术能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以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为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便是当前众多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中创新施工理念的最直接体现,既能体现施工工艺的艺术陛,又能充分满足人们的自然诉求,在简化操作施工环节的同时使施工及维修成本大大降低。再以外墙施工缝的处理为例。近年来,我国的施工企业在全现浇砼结构施工中,墙体大模板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施工质量也相应提高。但是,在对外上,仍一直沿用在楼层处墙体内做导墙的老方法。这种做法外墙每层只需支设一次模板,施工缝也只有一道。就是此处砼导墙的质量无法保证,其缺点被很多专家质疑。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取消砼导墙,改在外墙楼层处安放铁板作为模板的技术创新策略就可以完全解决此问题。
结束语:
我国目前技术创新管理处于发展的初期,把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对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集成和固化企业固有的知识资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把创新知识转化为组织资产,规范化的创新管理体系的建立符合技术创新的客观运行规律,有利加快技术创新知识的集成和向产业化、市场化转移,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快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培岭.现代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水电出版社,2011
篇8
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岗位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一些人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普通高等学校或者研究性大学的事情,与高职教育无关。正是这种认识导致了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偏离。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的是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电子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课堂上的理论阐述,课后的实训环节也过于依赖实训设备和相关的教学手册,忽视学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训练,因此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互合,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的不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重专业教育而轻人文教育、重单科设置而轻课程整合等问题,教学时间与资源存在内耗的现象。在电子类专业教学方面片面注重单科教学,忽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更不用说创造性地应用。在教学模式上,存在重课内而轻课外,重校内而轻校外、重灌输而轻探究、重继承而轻创造等现象。受学校的一些设施和师资条件的限制,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授课方式还是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模式,应试教育的倾向比较突出。在课程建设上,存在重学校自身建设而轻行业企业参与、重形式而轻内容、重当前设计而轻持续改进等现象。因此,学校的一些实训设备利用率不高,有的只是充当招生砝码和宣传素材。在考核评价上,存在重学校评价而轻社会企业评价、重单一测试而轻综合测评、重结果而轻过程等现象。现行的普通高职教育已经大众化,学生往往成为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学校只是要求学生毕业时都达到某些标准,却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选择和个性表达。以上种种都不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甚至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环境和条件的不足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尤其是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明显不足。学生在学校无法得到保质保量的实践训练,毕业后进入工厂,往往还得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上手。“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滞后于教学需要。学校教师进编制受职称和学历等制约,常常导致需要的企业人才无法引进,教师的进修培训又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创新实践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电子类创新实践活动,其耗材需要资金比较多,全由学生支付显然不现实。总之,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电子技术创新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开展起来了也难以取得实效。
(四)创新文化培育不够,创新氛围不浓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条件。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对文化建设认识不足,不能营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随着对毕业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围绕学生创新知识学习、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素质提高的实践探索方兴未艾。如“订单式培养”、“基于岗位创新的课程开发”、“基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高职教材建设”[1-3]等探索,在教育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许多研究成果在实践应用中,又简单地将知识、技能和素质依照传统科目教育模式加以模块化,不能真正使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步提高。借鉴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结合我校机电工程系各专业的发展情况,我们认为,应当探索构建一种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电子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第一,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组织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及其路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明确高职电子相关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电子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正确认识高职电子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二,建立高职电子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依托机电工程系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立机器人创新实验实训室、电工电子类创新实验实训室,开发课程结合紧密、企业关联度高的实验实训项目。首先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然后通过实验室开放项目、学生创新课题、毕业论文(设计)等形式,鼓励学生课余独立或联合开展各类科研活动,吸引学生积极探索新技术并能够付诸实践。同时,组建由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构成的科研团队,根据企业需要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工学结合”,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企业参与实训室建设,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实训项目和考核方式。争取技术力量雄厚的设备供应企业参与实训室建设,在技术开发、实训室内部设施的布置、实训项目的开发、实训师资的培训等方面同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形成较为密切的互惠互利关系。这样,企业由于了解学校的目标需求,可以开发出更符合学生能力培养需要的设施设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可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第四,“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加强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以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为契机,利用实验实训平台,选拔培养优秀的有潜力的学生。通过参加大赛的准备和实训,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在传授一定的相关技能后,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自主创新。通过组织参加不同级别的大赛,不断总结提高,实现电子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形成探索创新的校园氛围,推动学生开展探索创新活动。第五,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开放实训室的设施设备管理、耗材管理、学生管理,都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教师干得带劲,学生学得满意。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及效果
根据上述思路,我校机电工程系建立了机器人创新实训室、电子创新实训室、EDA技术实训室,并且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组织了专业教师到众友等知名企业学习,并根据学生实际,将实际需求反映给实训设备制造企业。编辑了相关实训教材,在EDA教学中得到应用。在管理制度方面,加大了对实践指导教师的激励,在课酬和耗材资金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学校成立了机器人兴趣小组,大批成绩优异并有相关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以应用电子专业学生为主的团队,在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机器人应用项目三等奖;学生制作的双目式红外避障传感器,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赞誉。装备了该传感器的“国防之星”机器人小巧精致,定位准确,巡行路径规划正确。在代表安徽省参加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选手设计制作的机器人,采用多传感器融合定位,创意新颖,获得了机器人应用项目优胜奖。在榜样的带动作用下,很多学生理论课学习积极主动,实践课思维活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篇9
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主要是指通过使用综合的工程设施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这一过程。一般施工技术具体实施的设备包括泄水和挡水建筑物构成的发电厂房、机电设备、水电站引水系统、水库等。通过引水系统把水库里那些高水位的水资源引到厂房之中。然后这些水会对水轮发电机组进行推动,进而产生了电能。然后再将这些电能通过变压器进行升压,在经过开关站和相应的输电线路,将电能输入电网。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过程中,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假如一个工程中只有技术和资金,却没有相应的科学的管理,那么这个施工项目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不能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地服务。所以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施工的管理工作,与技术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工程的作用发挥的最好,才能使其质量得到保障。水利水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是十分环保的,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在利用这个新资源的过程中要有先进的技术作保证。要想顺利的竣工,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企业的基础构成就是施工的技术,它还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管理和技术相协调,使两者都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水利工程建设起到更好的作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促进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相配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我们都知道,只有将技术和管理充分融合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在对施工的技术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对日常的技术管理。使日常的技术运行工作的安全得到保障。这样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得到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些管理的具体方式:
3.1建立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保证安全生产。所以我们要重视安全生产,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通过建立一个具有实用性的体系来对施工中的操作进行约束。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明白安全生产和自己的利益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自愿的履行相关的制度。一旦事故发生,还要对事故的发生进行彻底的调查工作,对引发事故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对那些危险进行治理,使得那些容易造成危险的隐患彻底根除。还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宣传关于安全生产的知识,通过提高整体素质来保证安全生产的实施。这种工程是技术密集型的,所以它对职工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技术还要了解相关机械的技术和维修工作。所以必须要提高职工的素质,才能保证安全。
3.2提高操作职工的技术水平和质量
由于这个项目是技术密集型的所以要对员工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根据实际的工作状况来进行科学的培训,并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我们可以和相关的技术培训机构合作,在企业开展技术讲解活动,可以对职工进行理论教育,并且通过实践中得以掌握。另外还可以让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习机构,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根据职工的水平,我们可以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学习和帮助,使得组员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国的科技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很多企业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还有设备,但是企业的职工却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还是只会落后的知识,这样在工作中就会觉得力不从心。所以,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使其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卖力,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3.3组建并不断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应该积极组建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分级进行责任划分及管理。及时搜集技术信息,分析汇总并反馈故障相关情况。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及经验交流总结会议,对技术的合理应用提出切实可用的意见及建议。联合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对企业所掌握的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不断创新。对日常生产经营中机械运行的情况进行监控、定期检修排除事故及故障隐患,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机械的利用效率,降低其损坏的机率,而且还具有节省费用支出等作用。成立技术档案管理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档案进行整理,保证技术资料完整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把技术相关的设计、调试、安装、文书、图表、施工、试运行记录、运行记录、检验记录、图纸、检修、试验等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尤其要注意对散落在施工车间及班组中的技术记录情况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并归档,还应该探索快速的技术档案查阅方式。
3.4加强机械在运行时的监控及管理
水利水电企业在日常机械运行中必须落实两票与三制的方案,两票是指工作票和操作票,三制包括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与设备缺陷管理制。对机械的运行及操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纠正操作人员不正确的运行方式。组建运行分析评估机制,对实际操作中的运行记录、仪表指示、机械巡检等各项情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掌握引发各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发生的规律、造成的影响等,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3.5加强技术监督、机械检修的监控及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企业一定要坚持安全与质量第一的生产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寻找技术更新改造的突破点。在机械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注重怎样改进并提高其性能,而不只是恢复其性能。增加进行检修的次数,确保机械最终的检修质量。企业在运行时要积极引进新技术,引导职工学习掌握新工艺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式。摈弃落后的机械检修方式,结合先进的网络技术,研制机械检修网络方案,实现缩短检修时间、节省费用支出、提高质量的目标。在运行中,采用合理的科学试验形式对技术实施监控,定期对机械实施检验检测,掌握其技术的情况及变化规律,对仪表、绝缘、金属等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确保工程具有优质的技术。
篇10
关键词:电厂;财务管理;技术环境;新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电力技术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提升了电厂财务管理的效能
一是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厂财务管理,不仅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对实现电厂财务管理的高效性、快速性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二是及时了解市场变化。网络信息技术覆盖面较广,电厂通过网络上企业间的交通与沟通,有助于电厂及时把握客户需求变化,针对于其变化及时的对自身不足支出做出相应的调节,切实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电厂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二)拓展了电厂财务管理的空间
信息时代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国“独立自处”的封建格局,进一步拉近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对于电厂而言,其利用网络对所有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以及远程审计等多项远距离财务监控,有助于对其下属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同时,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促进了电厂各下属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有利于实现各机构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各个部门信息化易成孤岛
电厂企业现在很多部门都在搭建信息化平台,最后集团来个信息化平台一体化建设。电厂的现状是有点混乱,各建各的,还没有综合管理起来。当所有部门都分别进行计算及管理之后,效率虽然提高了,但各个部门仅关心自己部门的业绩改进,并且所有管理改进措施都围绕自己的部门进行,根本不考虑其他部门,甚至电厂企业整体的情况。当电厂企业中的每个部门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前面的时候,就很容易形成这样的问题,因为每个部门都不愿意将自己得到的资源和电厂企业中其他部门相互共享,这样,整个电厂企业就不能够得到相对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对于电厂企业整体的利益就不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新会计准则对电厂财务管理的影响
我国会计准则经过多年的完善与调整,截止现阶段,其已经实现了国际趋同,逐渐演变为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使投资者更加信任中国资本市场和财务报告,而且也将进一步刺激国内和国际资本投资。本章将针对于新会计准则对电厂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
(一)对电厂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具有相当一部分电厂一心致力于获得既定盈利,严重违背了会计准则的精神和目标,从而,进行“不正当”运用“公允价值”,造成电厂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大大增加了电厂财务风险。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电厂提供了金融套期保值和资产转移、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为电厂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对电厂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电厂财务管理目标由电厂利润价值最大化逐渐向利益相关者价值利益最大化转变。其中,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电厂财务管理目标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一是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财务报表列报等准则,为电厂全面的披露合并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是新会计准则中包含完善的政府补助制度、职工薪酬制度等,对协调投资者、政府、电厂、员工等诸多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电厂财务管理创新相关建议
(一)创新电厂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电厂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灵魂与精神。电厂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应致力于以下三种理念基础之上,首先是市场经济观念,推进电厂进行精细化和效益化管理;其次是树立“财税不分家”的理念,推进电厂实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管理的相机结合;最后是树立“数据说话”的理念。通过分析数据,及时发现电厂财务观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二)创新电厂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电厂财务管理考评体系。对专项资金使用状况、非税收入完成状况及其单位预算编报质量状况做出定期考评,并依据考评结果对其各部门或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处,以此,增强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大对电厂收支情况的监督力度,切实做好对电厂收支工作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确保电厂能够全面把握各单位收支情况,以便集中管理。
(三)优化电厂财务管理指标
财务管理指标是电厂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向。一般情况下,电厂往往依据财务管理指标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因此,电厂企业应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指标,运用优化后的财务管理手段,结合以往财务管理结果,为电厂企业制定全面、真实以及系统的财务管理指标,切实避免财务指标不准确,不规范等不良状况。
同时,电厂会计人员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领导入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此外,电厂会计人员应当对实物、款项进行监督,督促建立并严格执行财产清查制度。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超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职权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本公司领导报告,请求查明原因,最终做出处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