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管理服务范文

时间:2023-03-27 17:1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税管理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税管理服务

篇1

关键词:腐蚀 氯化钙型污水 双金属复合管

一、生产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概述及管线腐蚀现状

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生产污水主要是自产生产污水和各集气站外拉污水以及每年的检修污水(其中主要为气田采出水)。外来非含醇污水、自产生产污水及检修污水混合处理后的合格污水直接回注地层,回注深度1520米。厂区生产污水主要为厂内脱油脱水、凝析油稳定等装置排放的冲洗水及化验楼排水;气田采出水主要是苏里格气田生产过程中分离出的气田污水,用汽车拉运到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进行处理回注。

1.气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气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1 外来不含醇污水首先进入密闭卸车装置进行沉降分离,过滤掉部分杂质;

1.2然后经过转水泵进入调节水罐进行二次沉降分离;

1.3 静置分离后,污水再经滤加压泵加压进入综合除油沉降器,在综合除油沉降器内加入絮凝剂进行除油沉降;

1.4 然后进入自动过滤装置对水中残留的杂质及油污进行过滤,过滤后进入净化罐,在净化罐入口处加入杀菌剂;

1.5 净化水罐水质化验合格后进入回注系统回注。

2.厂区污水处理流程

各单元来的生产污水,主要是自动过滤装置反冲洗水,经各个污水池、污水井汇入污水池,经过污水提升泵转至均质调节池,然后再经污水提升泵转入调节罐与外来生产污水一同经过处理后回注。

3.污水处理系统管线腐蚀现状

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管线绝大部分为双金属复合无缝钢管,由于材质特性、焊接工艺问题,加上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水质的特性,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污水处理系统多处管线焊缝出现砂眼破裂,造成了污水处理系统多次停运,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运行。主要腐蚀特点表现为以下四点:

3.1管线腐蚀速度快,污水处理系统管线第一处腐蚀砂眼在2009年9月,而2010年11月一个月内污水处理系统管线共出现了4处腐蚀穿孔的现象,可见腐蚀发展速度之快。

3.2管线腐蚀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腐蚀深度越来越大,而且穿孔频率越来越高,管线严重的腐蚀,妨碍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3.3管线腐蚀主要部位为焊缝处。目前已对污水处理系统管线埋地管线整改6次,发现污水处理系统管线直管段腐蚀现象相对较轻,主要腐蚀部位为管线焊缝处。

3.4污水处理系统直管段腐蚀主要原因为外壁防腐不到位。在2010年11月发现的管线腐蚀冲孔现象中发现,有2处为管线外壁腐蚀层损害,造成管线腐蚀穿孔。

二、污水处理系统管线腐蚀性能研究及腐蚀因素

1.气田污水的组成性质分析

2009年10月联系西安石油大学对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非含醇污水经过现场取样进行详细分析测试,经过3个多月的数次实验,得出污水中各种离子含量的分析结果见表2-1和图2-1。

通过多次采集外来气田污水水质组成分析结果可知:

1.1污水pH值较低(6.4),污水水质呈弱酸性,增加了污水处理管线的腐蚀性;

1.2气田污水矿化度和Cl-离子含量很高,属于氯化钙型污水;

1.3站外气田污水中的铁离子含量高、变化大(41~116mg/L),导致气田污水五颜六色;

1.4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含量高(70~120mg/L),必须进行处理,否则也会导致回注污水水质不达标。

2.腐蚀性能研究

为了研究苏里格气田第二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的腐蚀性能,联系西安石油大学采集了污水处理系统不含醇污水,采用油田采出水用缓蚀剂性能评价方法(SY/T 5273-2000),在常压下测定不含醇污水的腐蚀速率,通过测定结果,为苏里格气田第二处理厂站内污水的腐蚀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具体测定结果见表13。污水的腐蚀程度如图5所示。从表2-2中的测定结果和图2-2腐蚀挂片外观可以看出:不含醇污水处理的腐蚀性能平均腐蚀速率为0.0354mm/a,具有较强的腐蚀倾向。

表2-2 站内污水的腐蚀性能测定结果

3.污水处理系统腐蚀因素

3.1 CO2的腐蚀作用

气田产出污水处理和回注系统中,二氧化碳腐蚀是一个重要的腐蚀因素。伴随天然气开采过程,CO2溶于产出污水中,使污水呈酸性。当然,在pH值下,在二氧化碳水介质中腐蚀要比在强酸溶液中更为强烈。这是因为

在碳酸介质中氢离子同碳酸和被溶解的CO2处于平衡,去极化作用消耗的氢离子可以靠碳酸的形式和离解水来补充,当金属表面碳酸溶液中氢离子消耗时,深层溶液的扩散便可以给予补充。

3.2溶解盐的腐蚀作用

从气田污水水质分析结果看,含有大量的溶解盐,矿化度高达17680mg/L,而且水型为CaCl2水型,位于电化学腐蚀最严重的盐含量区域,是系统腐蚀的一个重要因素。

3.3溶解氧引起的腐蚀

产出污水在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有可能与空气接触,使水中溶解一定浓度的溶解氧,另外,由于种种原因,碳钢表面并不是均匀,当污水与金属接触后会与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造成金属腐蚀。

3.4土壤腐蚀

土壤是具有固、液、气三相的毛细管多孔性的胶质体,土壤的空隙被空气和水充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盐使土壤具有离子导电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均匀性和金属材质的电化学不均匀性,构成了埋地管线的电化学腐蚀条件,从而会产生土壤腐蚀。

三、污水处理系统管线腐蚀控制方法及耐腐蚀金属管材选择和性能评价

1.管线腐蚀控制方法

1.1添加缓蚀剂

所谓缓蚀剂,是指其少量加入到腐蚀介质中,从而抑制金属或合金的腐蚀破坏过程和其机械性能改变过程的物质。使用缓蚀剂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1.1基本上不改变腐蚀环境,就可获得良好的防腐蚀效果;

1.1.2可基本不增加设备投资,操作简便,见效快;

1.1.3对于腐蚀环境变化,可通过相应改变缓蚀剂的种类或浓度来保证防腐蚀效果;

1.1.4同一配方的缓蚀组分有时可以同时防止多种金属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腐蚀破坏。

2009年10月联系西安石油大学对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非含醇污水经过现场加入缓蚀阻垢剂进行详细分析。

从表中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添加wt-225缓蚀剂以后,含醇污水处理的腐蚀性得到了有效控制,腐蚀速率由原来的0.0354mm/a降低到0.0056mm/a,大大降低了腐蚀速率,起到保护管线的作用。

1.2管线外涂层防腐

管线外壁是由于集气管线暴露在大气或深埋在地下,主要受空气和土壤造成的电化学腐蚀。管道防腐层基本性能要求是抗潮能力强,以防止潮气钻入钢与涂层的接合面上促使涂层进一步剥离。污水管线外壁防腐层应采用三层聚乙烯夹克加强级结构防腐,总厚度应不小于2.9mm,其中环氧粉末以及胶粘剂层厚度同上;其次,现场施工是关系到各种防腐蚀措施能否达到预期防腐蚀效果的重要关节。防腐施工质量好,才能发挥防腐技术的保护作用。所以必须严格按施工规程进行施工,并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防止污水管线因防腐不到位而造成的管线腐蚀穿孔现象出现。

2.耐腐蚀金属材料选择和性能评价

由于苏里格气田污水高含量氯根和弱酸性的特质,污水的腐蚀性极强,因此在输送污水的管线材质选用上,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排水系统常用的耐腐蚀管材有金属型(如不锈钢管、双金属复合管)、非金属型(CPVC管),以及金属和非金属复合型(钢衬塑管、不锈钢复合金属软管等)三种。下面就各类管材的材质耐腐性能、连接工艺、价格等要素进行对比,优选出适合苏里格气田污水的管材。

由表3-2可以看出,从材质防腐性能上,以上管线均能满足防腐要求,但从连接方式及价格上差异较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1从性价比方面考虑,C-PVC管是最佳选择,但其管件连接方式为粘接,在第二处理厂使用情况不良,还需继续调研对其粘接工艺深入了解。

2.2钢衬塑管由于其管线连接处的管件需为配套同等材质,才能保证整体防腐,目前无配套材质管件,连接处防腐不能保证,因此不宜使用。

2.3金属复合软管适合安装在较长直管段或者转弯半径较大的地方,且其没有配套弯头、三通,需专门加工带法兰或丝扣的的弯头三通,污水处理系统埋地管件达150多个,最长直管段不到20米,安装工艺复杂,成本太高。同时DN50以上管线均为法兰连接,不适合埋地安装,因此污水处理系统不建议使用金属复合软管。

2.4 316L不锈钢管,防腐性能突出,单一材质焊接安装,施工方便,但其价格较高。

2.5双金属复合管秉承了不锈钢管的防腐性能,且价格较低,缺点是其焊接工艺要求较高,但目前焊接专业方面已有成熟的双金属复合管线焊接工艺技术,可以进行实践验证。

2.6液力柔性复合软管具有良好的抗拉伸和耐强度性能;抗H2S、CO2腐蚀性强;耐氯离子水性能强;良好的耐低温、抗静电、阻燃性能;防垢性能优良;柔性好、质量轻、输送流体阻力小,使用中可自由弯曲,使用寿命长。此管材在油田上广泛使用,使用效果良好。

四、结论及建议

1.经过对气田回注污水的水质分析和理论计算可知,这些污水具有较强的腐蚀倾向;在处理及回注过程中,会对金属设备和管线产生严重的腐蚀。主要原因为污水中有溶解状的CO2气体,CO2溶于产出污水中,使污水呈酸性。气田污水中的铁离子含量高、变化大,气田污水矿化度含量很高,会促进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2.气田污水所具有的高矿化度,又会促进污水处理和回注系统金属设备的腐蚀。这是造成系统金属腐蚀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3.污水处理系统管线的腐蚀,受到污水中矿化度、pH值、溶解气(CO2、O2)浓度的直接影响。

4.通过连接方式及价格上的综合评价,得出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污水管线管件更换为316L不锈钢管管件,而在于较长管段管线采用液力柔性复合软管。

5.在污水处理系统材质的问题上,建议在施工中埋地管线全部铺设管沟,便于后期漏点维修。

参考文献

[1]苏里格气田第二天然气处理厂工程总说明书[M].2007.

篇2

——帮扶单位排水管理处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先进材料

2013***市排水管理处作为***乡***村帮扶单位,结合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理清思路找准位置,调整产业结构,跑项目、硬化阵地、扶贫帮扶、助农播收,为群众真心实意服务,有力推动了乔拉克布拉克村经济发展。

市排水管理处工作组驻村期间,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拉运种子、肥料40吨;协助村支部做好200亩高酸海棠种植工作;配合村干部解决土地纠纷问题,确保了乡村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五清五改”工作的积极性,今年,共修枝涂白3公里,拉运垃圾20车。

帮助联系砂石料、投入5.2万元为该村文化阵地建设硬化地坪362平方米,于今年8月25日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此事正在筹划当中。多方积极跑办项目。为乔拉克布拉克村的发展奔走找项目、要资金,邀请自治区规划设计院的工程师为桥拉克布拉克进行规划,编制的可行性要就报告已上报自治区发改委,编制费用6万元,目前正在审批过程中。帮助村“两委”班子,理出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同时协调20万元资金扶持乔拉克布拉克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带领班子党员领导扶贫帮困。

篇3

关键词:财税管理;信息化;税收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正是税收信息化的发展,引发了税务管理的革命性变革,也正是在税收信息化的支撑下,财税工作越来越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公平化、透明化。

一、信息化建设对财税工作的财税大意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其行使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律对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发挥着为国聚财、公平税负、鼓励平等竞争、调节宏观经济、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等重要作用。在财税工作的一系列活动中,财税管理随着财税的产生而产生,是国家税务机关依据税收分配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监督和协调,以保证税收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税收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建议书按照当时的需要和可能将工程目标设定为,在全面建成并发挥效益后实现如下目标:

(一)税收征收率。将从2002年的63.5%提高到75%。

(二)计算机网络化覆盖面。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将全部纳入金税工程三期管理,其网络化覆盖面将从2002年纳入全国统一应用系统管理的41%提高到100%;金税工程三期还将全面覆盖申报征收、税款入库、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主要征管工作环节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国、地税征收的主要税种。

(三)税收成本。国税系统每百元税收成本将由2002年的4.66元降低到2.5元以下。

二、信息化技术给财税管理带重大变革

(一)优化了税收服务体系

税收信息化不但规范了税务管理行为,而且促进了管理向管理服务的职能转变,税收服务也由传统的主要依靠减免税、个案处理、自由散乱的“保姆式”服务转变到公开公正公平执法、文明高效优质服务上来,一个以纳税人为中心的“自助式”税收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九五”时期,我省各县市区按照“带好队,收好税,执好法,服好务”的宗旨,依托征管局域网络,已建成多功能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提供从办理税务登记―领购发票―申报纳税―税务咨询等涉税事宜的“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大大方便了纳税人。

(二)提升了队伍素质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全国国税系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税务管理理念、手段、机制、制度的更新,一体化、规范化、程序化等科学管理思想逐步强化,国税干部综合素质普遍提高,队伍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同时,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新机制,使税务管理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信息共享、减少了管理的随意性,促进了依法治税、从严治队。

(三)降低了税收成本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信息社会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同样,税收信息化建设也成为降低税收成本的主要方式。依托税收信息化建立起来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改善了税收成本结构,大幅度的提高了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成本。计算机网络缩短了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集中征收和信息的集中处理,税务机关实现了由“人海战术”的手工操作与粗放管理向现代化、专业化管理转变,减少了一线征收人员,增加了管理和稽查人员,拓宽和细化了服务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征收成本。实施信息化还使税收成本结构得以优化。例如:信息和机构的集中减少了办公场所建设费用,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减少了交通费用的支出,电子信息的共享减少了办公费用,强大的信息分类检索、分析校验能力减少了人力费用等等。费用结构调整的结果是征管工作的高效和节约。

三、加快财税信息化建设,推进财税管理创新

(一)强化信息化意识,充分把握财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应用到系统集成,从分散到整合,从追求效率到追求效益的方向发展。金财工程和金税工程的建设正是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并将使财税管理机制与水平发生质的飞跃,会在政令畅通、内部功能整合、数据分析利用和为纳税人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

(二)完善人才引进、激励和培训机制,提升全员信息化应用水平

在财税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是核心,网络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一是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引进人才,通过对熟悉税收业务的人员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税收业务的培训等方式对优秀人才进行定向培养。二是建立人才管理使用激励机制。通过职称评聘、人才库选拔及优秀人才的轮岗制度等方式从内部造就复合性人才。三是建立人才多层次培训机制。建立分级分类、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对电脑管理员以财税信息化建设开发、系统应用、数据处理和安全维护为重点进行培训,对一般人员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电脑相关基础知识的普及、电子政务的推广及各类财税软件的操作应用上。

(三)加强配套资源的支持力度,借助“外力”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

借鉴美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内部与外部协调配合,除了信息技术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配合外,还要与外部各大公司合作。通过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外聘的技术专家、管理咨询的专业公司等共同组成项目组,根据工作方案,拟定各个阶段明细的实施计划,形成项目实施、试运行、问题反馈、对比发现、修正等的寸套完整机制。

参考文献: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地发展起来,遍布各行各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资金不够充足,通常会采用最初级的记账模式,将财务会计核算和申报纳税业务剥离出去,外包给专业的记账中介机构。降低设置财务部门所需的办公环境、硬件软件和人员方面的投入,以较低的成本处理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等必须而非核心业务,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

然而,记账行业由于服务内容相似,难度较低,很快就有大量的企业涌入该行业,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方式发展到价格战阶段,记账行业迅速发展到成熟期,行业服务同质化程度高,价格低廉,使得服务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二、小微企?I记账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现行小微企业记账的范围主要是财务会计核算和各类纳税申报工作。记账作为专业的财税服务中介机构,无疑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相比设立财务部,其优势较为明显。但是记账行业的恶性价格竞争导致服务质量较低、行业乱象重生,不利于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小微企业采用记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服务水平更专业。记账中介机构通过标准化的流程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服务,专业化的分工、重复的劳动使得学习曲线效益明显,记账服务商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使得财务核算、税收管理等较为复杂的工作变得标准化、规模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学习成本,大批量的业务处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另外,企业集团将数家公司的财务打包后再外包,可以降低外包的总成本,记账服务商还可以帮助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加强集团管控。第二,记账成本低廉。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减少财务部门办公硬件软件和人员的配备,实现轻资本运营,降低经营风险。记账机构可充分挖掘软件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本的能量,去除闲置产能,降低单位核算成本。当小微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和业务量增加或减少时,可灵活变动记账的合同范围,避免软硬件人员不足或产能过剩的风险,轻资产与精简团队运作可以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小微企业采用记账优势不言而喻,但其低成本背后的劣势也不得不引起重视。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其劣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业务范围窄。传统的记账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一般不涵盖企业的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评价等职能,使得会计核算与实物资产的管理脱节,会计的管理职能缺失,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甚至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埋下不合规的隐患。第二,记账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财政部门是记账行业的主管部门,但目前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模式使得监管职能缺位,记账行业诚信体系尚未建立,需求方与供给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需求方用脚投票,加剧行业乱象。我们的调查发现部分记账企业,特别是市场份额小收费低的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错账频发,随意调整,无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可靠性和相关性不高,导致决策失误。第三,财税管理风险高。记账行业诚信体系的缺失使得部分企业提供的财务核算不规范,低廉的收费导致记账企业缺乏提供优质服务的动力,有的记账企业甚至不设置明细账户,也不与客户的资产管理人员对账,账簿记录与资产管理两条线从未交叉,使得客户资金管理混乱,资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为节约成本,记账公司聘请的员工专业水平不高,纳税申报服务较为随意,一方面税收计算错误,可能导致企业承担税收罚款;另一方面不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以客户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导致小微企业多交税,承担不必要的税收成本,利益受损。第四,记账协议到期风险和外包商人员变动风险。记账协议到期后,双方没有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或者记账公司内部员工流动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办理交接手续,导致企业财务数据丢失,后续财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三、小微企业记账改进探索

降低成本是小微企业选择记账的重要动因之一,然而,记账行业服务内容简单、同质化程度过高、价格低廉、服务水平不高、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等导致小型微利企业选择记账风险加大,无法助力企业的健康成长。小微企业需要探寻新的记账模式,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服务于价值创造。我们认为,小微企业选择记账时,应在现有记账模式的基础之上适当扩大商的业务范围,选择可长期持续合作的记账服务商。

1.扩大记账业务范围

小微企业要在复杂的生存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壮大,需要控制经营风险,利用财务数据作出科学的决策。传统的记账模式通常只提供简单的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服务,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寻求更加专业的财税和管理服务,业务范围可以适当扩充。

一是控制财税风险,为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提供保障。选择专业化程度高、市场反应良好的记账服务商,保证会计核算符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纳税申报符合税收法律体系的要求,而且不会让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税收成本。二是服务于企业资产安全管理。账簿记录是保障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要求财务记账服务商提供序时完整规范的账簿记录,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与企业对账,使得账实相符,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三是购买管理咨询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记账服务商为多个行业多家企业提供财务服务,可以获得各个行业的大数据,掌握的信息较多,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可以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风险管理等出谋划策。专业的记账服务商对最新财税政策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科学合理的支持,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服务。记账服务商拥有优秀的智囊团队,其知识构成既包括财务税务领域的专家、也有经济学、金融学、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其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提供更为科学的管理服务,降低经营风险。科学决策带来的收益可能远远大于节约成本产生的收益,这是记账服务商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新途径,商业前景广阔。四是提供纳税筹划服务。税收法律体系内容复杂,新的税收政策或对原有政策的细化等条例规章纷多繁杂,企业的财务人员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内部战略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提出的新要求。税务专家通过资源重新整合、流程再造、业务安排,帮助小微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税收改革红利,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节约税收成本。

篇5

今天在这里召开20*年度地方税收纳税协税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会。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为我县地税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纳税协税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二是请大家来,文秘部落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并请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共同把我县的地税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我就我县去年来地税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的汇报。

一、20*年来我县地税工作的基本情况

去年,我们地税部门在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地税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广大纳税人和协税护税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地税收入任务。

一是大力组织收入,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财政力保障。20*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中央出台了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省财政结算体制调整以及电力企业税收和利息所得税上划,全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影响财政总收入达1817万元,其中减少地方财政收入454万元;电力企业税收和利息所得税上划减少地方财政收入462万元。同时受上半年干旱气候影响,水电行业的产值和效益明显下降,全年增值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只有221万元,加上耕地占用税和罚没款收入缺口1200多万元,财政收入一度出现负增长。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税,深化征管改革,强化税务稽查,全面加强和规范收入管理,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20*年,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12756万元,同比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6356万元,同比增长12.7%。

二是强化税务稽查,为广大纳税人营造公平的纳税环境。采取自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认真组织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重大税务案件的审理工作,推行了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加大稽查工作力度,深化日常检查,有重点地开展了企业所得税、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货物运输业税收等专项检查。全年共查补税款279万元,罚款26万元,有力地打击了各类偷、逃税违法行为,达到了以查促管和公平税负的目的。

三是优化纳税服务,营造和谐良好的征纳氛围。完善办税环境和设施。去年8月,地税机关和稽查局、直属分局迁入新地税大楼后,办税环境和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办税服务厅配置了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公告栏、办税流程图和办税示意图,开设了业务咨询窗口、纳税人休息区和税吧,为纳税人网上申报和查找资料提供了便利。加快地税信息化改革步伐。在加强《浙江地税信息系统》的应用基础上,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广“网税”系统,运用因特网技术改革纳税申报方式,实现网上申报纳税,方便纳税人。加强地税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机关效能革命,努力转变财税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分科室建立服务承诺,简化办税办事流程、窗口受理等项目近20多项。大力推行文明办税“八公开”,全面推行税收“一窗式”管理服务。实行干部统一着装,挂牌上岗,统一文明礼貌用语、微笑服务等一体化管理,建立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AB岗制等一整套服务制度,推行纳税提醒服务,方便纳税人。

四是健全税收法制建设,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进程。积极开展税法宣传,组织了以“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税收宣传月活动,以宣传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为重点,广泛、深入地宣传税收知识,提高公民税收法制意识,改善税收环境。建立了地税与国税、工商税务协管制度,加强与房管、土地等部门协作配合。在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持续改进的要求,通过内审、内部检查等系统方法,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进行分析、预防和纠正,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税收规范性文件会签审核制度和备查备案制度,确保地税执法依据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统一性。全面实施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建立综合选案和案件分级审理机制,规范税收重大案件审理程序。认真组织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工作,积极推行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同时建立了学习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学法、执法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进行营业税制、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支持下岗失业人员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等问题的调研及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访效,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各位的无私奉献和积极支持配合税收工作是分不开的。据统计,20*年全县地税纳税户有1800户,下午要表彰的30户纳税大户,虽然占纳税户总数不到2%,但所缴纳的地方税收却达到2822.1万,占全县地方税收收入6356万元的44.4%。其中,纳税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家,100万以上的企业有8家,50万元以上有5家。因此,可以说你们是全县经济的顶梁柱,对地方财政和经济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在此,我谨代表县地税局向广大纳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获得20*年度纳税先进单位和个人及协税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地税组织收入等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致力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体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一是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大力支持各项事业发展。通过加强基金征管和多渠道筹措资金,20*年全县基本保证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和社会保险资金特别是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认真贯彻“科教兴县”战略,加大对文教科卫等各项事业的投入,确保了义务教育经费和各项教育正常经费的支出。认真落实政法部门各项经费,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了国家政权建设。二是积极筹措资金,支持经济发展。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20*年减免企业所得税276万元,减免房产税80万元。出台“两保两奖”政策,调动乡镇政府和部门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积极筹措安排专项资金和财政贴息资金,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快对农产品加工、资源加工等特色工业的培育。支持解决“三农”问题迈出新步伐,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对农业税实行免征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在确保预算内支农支出稳定增长的同时,向省市争取造田造地基金159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1475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90万元,基本农田建设资金277万元,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致力改善发展环境。全年县财政安排和向省市争取专项资金5800多万元,用于水、电、路及市政设施等基本建设,大力支持56省道、康庄工程、新文中、县城引水工程、粮食中心储备库等重点工程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筹措2000多万元资金,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泗溪河道整治等工程建设,支持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过去的一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县财税形势还比较严峻,现在仍是保吃饭财政,特别是20*年,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财源结构不合理,财政增收的基础尚不牢固,收入中减收或增收乏力因素增多。二是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以及电力企业税收和利息所得税上划,对我县财政收入影响增大。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由地方财政负担,而且出口退税影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统计数据,导致我县财政收入的排名在全省靠后。(据今年1—5月份全省财政收入统计数据,我县在全省61个县中排名第59位,全市排名最后,排在泰顺、洞头之后)三是我县财政收入已经多年高速增长,加上耕地占用税、契税、罚没款等不可比因素的影响,收入继续增长的难度增大。四是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保障政权建设、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实施农村卫生保障、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需要增加很大支出。五是乡镇财政财源贫乏,乡镇政府赤字及财政周转金和“两非”借款回收困难,增加了财政风险。

因此,需要我们财税部门和在座的各位要携起手来,共同研究对策,努力解决经济发展过程的各种困难,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增强财政的自我平衡能力而努力。

二、今后进一步加强地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些想法

一是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加大税源监控力度,强化税收征管。积极开展分行业的税源调查,清理基础数据,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分行业建立责任区,重点加强漏征漏管户的清理。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做到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进一步加大税收执法检查力度,以查促管,不断提高稽查质量。继续加强社保基金等规费的征收管理,健全预算外资金征缴体系,确保预算外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二是全面落实县委、县府关于促进企业改革、扶持重点骨干企

业和个私经济各项政策。根据财力可能,努力增加对财政贴息的安排;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建立改制专项资金等办法,区别不同情况,支持和推进企业改革。特别是要用足用活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是深化效能革命,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做好为纳税人服务。要进一步公开公平税负,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严格依法收税,杜绝人为少收税或多收税,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公平企业、个人税收负担。增加税收政策、办税事项透明度、公开度,以方便纳税人为宗旨,大力简化办税程序和手续,减少办税时间。深入企业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继续实行工效挂钩制度,适时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完善重点企业财务通报制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篇6

关键词:“营改增”;物业管理行业;影响;策略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服务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伴随着我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科学化发展,“营改增”是我国流转税制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的改革对于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营改增”试点的实行情况来看,对一些行业的影响较为明显,很多企业和行业的税负得以下降,真正提升了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营改增”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实现我国服务行业税负的整体下降,为全面推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条件,为更好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保障。在“营改增”前,企业征收的营业税是无法进行抵扣的,这就造成我国一些税收项目存在交叉征税、重复征税的现象。我国在这一大环境下进行税收体制改革,恰如一缕春风吹进企业,企业在减负同时也使广大消费者获得了更多的实惠。就目前我国税制改革的发展状况来看,此次改革是流转税制的创新与发展,是全面推动增值税快速变革的助推器。从“营改增”的改革内容来看,不是简单的税务管理或财务会计核算处理改变,而是会影响企业管理多方面的重大变革,将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模式、资质管理、供应商选择、管理环节、管理流程等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和挑战。如何在物业管理行业中实施“营改增”?如何做好应对“营改增”带来的影响措施,这就是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必须要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营改增”的实施对物业管理行业产生的影响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与发展都得到了顺利实施。“营改增”作为税制改革中的一项重头戏,不仅有助于企业税负的降低,更有助市场经济活力的完美释放,这对我国物业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营改增”的实施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

(一)从长远看促进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进一步持续发展

“营改增”的实施,是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物业管理服务业中,对于物业管理的收费并未形成良好的、有序的、完善的价格机制,再加之物业服务行业的税率偏高,导致物业管理行业的整体税负较高。在实施“营改增”后,企业进入了增值税管理体系中,这对于进一步提升、规范财务核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物业管理行业为了尽快适应“营改增”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必须在内部管理与控制上下功夫,全面扩大市场的规模,采取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以应对新形势下的物业管理企业的变化。另外,“营改增”的实施,有效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完善了抵扣范围和税率,对于促进行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奠定了基础。因此,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营改增”实施后抵扣链条的逐步延伸和拓展,物业管理行业中的可抵扣项目会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减税效应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从而为更多的企业提供减负优惠。可见,“营改增”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从短期看物业管理企业税负不降反增

自从我国税制改革开始后,我国一直沿用的是13%和17%的增值税税率。“营改增”的试行与实施增加了两档税率,即:6%和11%。在“营改增”前,物业管理企业缴纳的是税率为5%的营业税,“营改增”后,物业管理企业缴纳的是税率为6%的增值税。在物业管理企业中,由于企业的特殊性,其经营成本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就是人工成本,占到经营总成本的70%左右,这些成本是不能产生进项税额的,再加之税率的提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可见,在短时期内,物业管理企业的税负将会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但是,如果能够对保障房物业和商品房物业分别按照3%和6%的税率征收,并享受原有的国家规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如果再加上“营改增”财政专项资金补贴,那么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物业管理行业税负增加的现象将会得到改观。

(三)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上的影响

在“营改增”后,物业管理行业纳入到增值税的体系中,这对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新的挑战,对物业管理行业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财务制度、统一核算口径、保证财务统计数据的真实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等财务管理行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营改增”的实施避免了重复征税的现象的发生,弥补了征税中存在的漏洞,全面扩大了税负效应。这对物业管理行业扩大市场规模极为有利。

二、物业管理行业实施“营改增”的有效对策研究

(一)积极进行前期市场调研

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成立专门的“营改增”专门领导小组,做好前期调研和各种准备工作。例如:企业可以针对本企业前3年的营业税的上缴情况进行市场调研,并对未来3-5年的行业发展和营改增的影响进行科学地预测,制订增值税内部控制体系和工作流程,建立增值税全流程跟踪管理制度。再例如:对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全面夯实、规范经营管理中的基础环节,为行业转型与发展奠定基础;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研制出本企业的“营改增”具体应对方案,最好对相关数据的测算,争取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争取税收优惠和国家的财政支持,以便进行更好地税收筹划。

(二)进行完善的税收筹划

物业管理企业在“营改增”的过程中应正确解读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提前应对和防范营改增后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和税务风险,并提前进行税收筹划。例如:对于小规模纳税企业而言,应尽量通过酬金制的收费模式来规避经营风险的发生;对于一般纳税人企业而言应该尽量通过包干制的收费结算形式力争在国家允许的政策和法律范围内少缴税,在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企业的各项纳税事项,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不必要的税收风险。

(三)合理安排资产购入的时间

有的物业管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在与供应商进行谈判时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因此,企业一定要选择好固定资产购入的时间。如果企业不能够及时进行筹划而是被动适应经营的需要,那么企业也就无法得到全面发展。物业管理企业在采购固定资产时一定要注意:购进项目的资金占用情况、库存管理费用的情况,市场价格的风险。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物业管理企业必须选择恰当的购货时间,这对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对于物业管理企业而言,进行“营改增”是一项全新的重大事件,各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正确面对,抓住机遇,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促进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奠定基础,为使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尽快适应发展的需要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吴鸿根.营改增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房地,2014(05):46-47.

[2]潘明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效应分析与改革建议[J].财政研究,2013(12):64.

篇7

关键词:营改增 民航机场 影响 应对措施

财税[2011]111号文件将上海列为首个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城市2012年7月营改增的步伐进一步加大,试点范围分批扩大到北京等8个省(直辖市)。由此可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将在全国推广,同时更多行业可能将完成营业税改增值税。税收的结构性调整,不仅对民航机场的税收负担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其经营管理、业务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及意义

1994年税制改革后,增值税成为我国的主体税种,增值税对增值部分征收税款并实行抵扣税制的办法,充分体现了税收的中性原则(税收的中性是指“税收对经济行为包括企业生产决策、生产组织形式等,不影响生产,由市场对资源配置发生基础性主导作用。增值税的中性表现在,增值税是对商品货物的生产加工和运输销售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增值部分及加工修理修配的劳务和服务的价值增值部分征收的税额。即对扣除投入资料价值之后的商品货物和劳务服务的各环节的增值部分征税。),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仅限于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及进口货物,对交通运输、服务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建筑安装等仍征收营业税。营业税既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同时又破坏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不利于国民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

“营改增”后只对增值部分征税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征税,给予各领域企业公平的税收负担,增加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发挥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市场对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原来交营业税的企业改交增值税后,也能享受出口退税,从而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延伸增值税抵扣链条,增加抵扣范围和金额,并且随着营改增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这一效应还将进一步体现,从而切实有效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上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海从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营改增后,拉动了上海GDP增长了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了2个百分点,大幅减轻制造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税负。

二、 营改增对民航机场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因素分析

1、消除重复征税

机场主要是为国内外航空运输企业及旅客提供地面保障服务。在原营业税政策下,机场外购产品和外购服务发生的增值税或营业税是不能得到抵扣的,同时机场为航空运输提供航空地面服务发生的营业税在航空运输企业也得不到抵扣,结果是出现双重环节重复纳税。机场行业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以消除原来营业税双重环节重复征税的弊端,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从而推动生产业和生产企业的深度融合,从长远上看能减轻机场行业的整体税负。

2、更新固定资产,降低支付成本

我国目前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民航机场改征增值税后,购买的固定资产缴纳的增值税可以抵扣,可以为公司节省固定资产成本支出。

民航机场以前征收营业税,购买大型的设备如登机廊桥、盲降设施等所缴纳的增值税只能进入固定资产成本,为公司增加支付压力。改征增值税后,购买固定资产可以在企业计算应纳增值税时抵扣,该项税收改革可以极大地促使民航机场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换代,改善硬件设施,提高智能化水平,挖掘机场资源、提高效率,争取新航线都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业务外包,关注核心能力

机场行业营改增后,为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机场企业势必将在运营模式和组织机构上进行更多创新。在整合机场行业的业务资源的同时,将促使具有机场特色的专业化服务走向市场,如可以为市内重大会务提供安全检查服务等。把机场行业更多的内部生产活动或业务转移为外部提供,发挥市场上专业化服务单位的作用,使得机场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核心业务上,促进机场全面提升。从宏观上,随着机场服务外包形式的推广,机场对更多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增加,将促使产业链不断延伸和拉长,各环节不断细化、专业化,摧生更多不同类别的现代服务业。

(二)不利影响因素分析

1、存量固定资产增值税无法抵扣

2009年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转为国际上通用的消费型增值税,其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机场行业在此次营改增之前是纳营业税,因此在营改增前成立的机场并未享受到固定资产增值税的抵扣优惠。实施营改增后,又不允许税改前购置的期初存量进项税额抵扣,这对于税改前成立的纳税人和税改后新设立的纳税人相比会处在不公平的增值税待遇之下。

2、机场成本构成及基础设施投入制约可抵扣增值税,短期税负有所增加

增值税的特点是每个经营环节都相应的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时支付增值税,随着商品流通增值税的最终负担者为商品消费者。

机场企业是个特殊的行业,机场企业成本中为机场企业提供服务的建筑业、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性行业(如保洁、绿化)以及金融行业(资本利息)、人力成本等占比高达80%。新增机场固定资产以土地、房屋、跑道等为主,以上不动产目前均无法抵扣。目前以上行业无法确定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机场企业可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项目占全部成本费用的比例非常低。在营改增的背景下,这将不利于服务外包形式的发展,加大机场行业压缩成本,调整成本结构的难度,不利于机场业绩的进一步提升。

3、增值税征收环节复杂

增值税核算比营业税复杂。营业税的核算只涉及到销售收入,核算方法较为简单。增值税的核算不仅涉及到销售收入销项税额的计算,而且还涉及到购进原材料、固定资产、修理修配等进项税的计算,对于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不符抵扣的还须进行不得抵扣进项税的核算。

增值税的管理环节也较为复杂。增值税销项税和进项税的核算需要完整充分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运输票据、农产品采购合同作为支持,在票据的管理区分方面需要更加严谨,在新成为纳增值税的试点地区,由于财务人员对增值税的征收核算并不熟悉,可能会带来税收风险。

4、引起价格争议

机场在市场开发、航空运力竞争中,机场航空性业务收费是机场运营保障服务的重要基础,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后,由于目前民航局对机场服务收费标准也未作相关规定,所以价格是否是含税价格只能依靠机场对航空公司协调,这就成为航空公司与机场之间的争议所在。

三、 民航机场的应对措施

营改增势必会对民航机场的管理经营产生很大影响,如何利用税收改革锲机做好税收筹划、合理规避、争取行业优惠推动业务发展成为企业必须思考的难题。

首先,营改增是个新事物,需要企业多部门配合,需要得到企业高层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广泛参与。各企业必须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对财务部门加大对“营改增”的业务培训力度。合理调整企业的整体预算和经营规划,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税负、增资金流量。如会计核算流程将根据增值税管理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根据价税分离核算管理要求,研究指定进项税额抵扣、认证管理办法,对报销制度做适当调整,凡涉及增值税税票的报销业务,原则上要求先认证后付款。

其次,由于改为征收增值税对供应商选择将更加谨慎,供应商资质选择方面要考虑增值税抵扣事项等,最好选择试点地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加进项税抵扣范围。涉税业务合同的签订要考虑税负情况,做适当筹划等。同时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投资计划,合理避税。

篇8

一、中小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企业优化经济资源,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中小房地产企业在涉税事项发生之前,根据现有的或将来的经营管理情况,在税收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对企业经济资源科学的测算、分析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优化企业的经济资源,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税收筹划,让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相结合,使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在充分考虑税收影响的同时考虑企业的成本费用最优化,使企业财务收益最大化,最终达到整合企业经济资源的目的。

2.有利于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要想做好税收筹划,及时、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法规和最新税收政策的出台是保证。中小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除了必备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全局管理能力外,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的税收政策变化及相关行业政策变化,对税收的变化趋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一旦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变化,财务人员应从企业最大财务利益出发,采取行动,趋利避害,把税收的意图迅速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因此,税收筹划客观上促进了中小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促进税收法律法规的健全

税收筹划可以及时发现税法中的不成熟、不完善以及税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合理等缺陷。中小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人员在通过对税法的“边际”效应获取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将税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反馈给征税机关和相关的税法研究人员。从而推动相关部门在立法和征税管理中权衡轻重,修订和完善税法,促进着税法的健全。

4.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规范财务核算

企业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程度,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涉税诚信等方面是做好税收筹划的基础条件。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账证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甚至有的企业还存在偷逃税款等违反税法的行为。由于房地产企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工程成本的复杂性,成本发生的置后性,销售政策的特殊性,更加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专业化,财务核算规范化。

5.有利于企业减少或避免税务处罚,提高税收合作与信任

中小房地产企业通过税务筹划实现涉税零风险,即账目清楚,纳税申报正确,税款缴纳及时、足额,不出现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罚,在税收方面没有任何风险,或风险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等措施,可以减少和规避税务处罚;中小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为争得税务机关的认可,规避筹划风险,不断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与沟通,提高了税收筹划的效率,增进了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合作与信任。

二、中小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1.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和欠缺房地产业财务管理经验

房地产企业作为国家的一门新兴产业,有其生产周期长、成本发生复杂、涉及税种繁多、销售方式特别等很多与工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不同的特殊性。其账务处理周期长,核算要求高、所需的税法知识多。而在中小房地产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财务人员多数缺乏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经验,部分企业存在会计核算不健全,账目设置零乱,账证不全,其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无法实施对项目的长远规划和统筹管理。

2.管理层对税收筹划的意识不够重视,决策层不够民主

企业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认识程度是税收筹划的基础条件之一。在中小房地产企业中,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不了解,甚至认为税收筹划是高水平的财务造假,通过造假大肆进行偷税、漏税和骗税等。此外,中小房地产企业管理决策层缺乏民主决策,普通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会难得,财务部门等财税专业人员参与企业决策的力度不够等。

3.会计核算基础薄弱

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不健全、成本费用归类不正确、账目设置不规范、台账登记不完整、账证不清、会计信息失真、收入确认不规范、未按税法规定缴纳税款;内控制度欠缺,如不经领导审批签字支付款项、现金管理未做到日清月结、限额库存、大额现金支付、购买贵重物品及办公用品未建立登记保管领用制度、记账凭证上记载的后附原始单据张数与实际不符等;预算管理缺失,房地产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税收筹划必须以规范详细的预算作基础,如土地增值税的筹划等。

4.税收筹划欠缺操作的可行性和全局性

税收筹划决策关系到中小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税收筹划只有满足特定的条件才能成功。虽然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管理层注意到税收筹划的巨大作用,开始着手强调税收筹划,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忽略了税收筹划的许多前提条件和环境,或者忽略了税收筹划的可操作性。如中小房地产企业在运用土地增值税中有关普通住宅,土地增值额低于20%免征土地增值税这一条款进行税收筹划时,如果在设计阶段忽略了当地的普通住宅标准这一规定,后期的筹划就会化为乌有。

5.税收筹划忽视筹划成本

税收筹划需要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方面,显性成本是税收筹划中实际要发生的成本,隐性成本是税收筹划中可能要失去的机会成本。而中小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筹划中,基于税收筹划技术和筹划水平等多种原因,往往会割舍成本效益原则和综合平衡原则。如不计成本的聘用专业的税务专家为其税务咨询和策划;在筹划土地增值税税收优惠时,不计成本地增加成本支出,无限制地降低售价;在日常税收筹划中,花费于分析测算等的人力、物力、财力远大于税收筹划收益等。

6.中小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易割裂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

简单看每一税种,似乎都是独立的,有单独的条例和实施细则。但事实上,每一种税都通过某一经济业务载体,联系在一起。如中小房地产企业在做土地增值税筹划时,易忽略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损失中营业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所能增减的成本费用及土地增值税缴纳的多寡等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三、完善中小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对策建议

1.提高全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水平

中小房地产企业应从企业管理层出发,提高全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水平,如聘请权威人士(专家)到公司作全员讲解等。财务核算是税收筹划的基础,财务核算不健全,账目混乱,成本费用归类不清,项目预算不够精细,都会给税收筹划带来障碍,房地产企业税种繁多,税收政策的变化无穷,都需要财务人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把握。

2.加强税收合作与信任

一方面要求纳税人应按照税务机关的决定及时缴纳税款,并信赖税务机关的决定是公正和准确的;另一方面也要求税务机关有责任向纳税人提供完整的税收信息资料,征纳双方应建立起密切的税收信息联系和沟通渠道。中小房地产企业在做好税收筹划的同时,应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与沟通,服从税务机关管理,力争企业的税收筹划得到税务机关及相关人员的认可,任何单方的行为都会给企业埋下隐患。不服从税务机关的管理将会引发和税务机关的矛盾与冲突,为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开展带来阻碍,增加企业的筹划风险。

3.重视筹划成本,务实税收筹划的可操作性

中小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筹划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与从实际出发原则相结合。例如,税法规定企业的利息实际支出允许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规定扣除。因此,理论上一般认为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节税效应,有利于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然而,在实操中如果该项目的预售收入资金回笼到位,支付所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还绰绰有余的情况下,企业再做项目贷款,筹划利息抵税的效应显然是不成功的。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把各种实际情况和前提条件综合考虑,税收筹划才能取得成功。

4.注重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合理性与综合平衡

每一税种虽有单独的条例和实施细则,其实任何一个税种都通过经济行为这一载体,联系在一起。企业所得税与流转税之间的关系足以说明税种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税收筹划应坚持合理性与综合平衡,把各税种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用足行业里的所有税收优惠政策。此外,税收筹划还应坚持合理性与综合性平衡。例如,在实际操作中,一个分期开发的项目,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都将人防工程和景观工程分割于相关的期数,规划如此,工程合同的签订也是如此,符合税法规定的能明确划分归属的成本费用按归属归集的规定,但是景观和人防是作为整个项目的配套工程,是整个项目的“卖点”之一,是整个项目所有业主都享有的“权利”,这种划期施工的做法不利于企业的税收筹划,割裂了合理性原则,损失了企业利益。

篇9

一、科学发展观下完善税收理念的目标选择

与科学发展观的多层次目标取向相适应,国家税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实现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手段与调节经济运行、协调国家和微观市场主体利益关系的重要杠杆,要创新思路,更新观念,超越单纯就经济论税收,就税收论经济的“税收经济观”,充分重视国家税收这一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分配关系的经济范畴在政治性与社会性方面具有的积极作用,以便在为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取向提供必要财力支持的同时,凭借其内在的杠杆调节作用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最终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对此,在税收理念方面的直接反映是,在继续坚持我国长期遵循的“税收经济观”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总体指导原则,树立指导新时期税收实践的“科学税收观”。具体说,“科学税收观”至少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

首先,适应与服务于经济发展。本质上讲,税收作为国家为满足履行职能的需要而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汲取手段,其源泉是人们再生产活动中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税收首先表现为一个经济范畴。它来源于经济,受经济的最终制约,并以此为基础反作用于经济,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由此决定了经济既是治税的出发点,也是治税的归宿点,税收必须以服务经济发展为根本目的。在科学发展观下,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并客观决定着社会和人发展的实现程度。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的历史时期,税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非但不应弱化,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切实加强,这种加强必须是在进一步认识与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并以有利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前提。

其次,满足政治与社会需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与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基本建立,社会上有的观点出于对我国特殊社会历史因素的考虑以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目的,片面理解西方财税理论,把促进经济总量增长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惟一职能,忽视甚至有意弱化、丑化税收其他内在功能,认为强调税收的政治与社会属性就必然会导致政府根据“自己”的需要无限制地汲取社会资源,从而损害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不利于市场机制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的完整发挥。事实上,无论从我国传统的“国家分配论”强调国家在税收分配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出发,还是从以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社会政策学派强调利用税收手段实施社会政策以及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治程序对税收政策确定的巨大影响角度考虑,税收的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的,而且在具体税收实践过程中,其对税收政策的确定与税收征管实践都起着某种意义上的决定作用。如我国近期出台的降低农业税率直至完全取消农业税政策,就可被视为这方面的一个典型表现。而在税收征纳过程中,税务机关作为政府行政机构,自然以确保履行政府职能而存在,因而必然体现出一定的政治属性。以服务社会为终极目的的社会管理职能是国家(或政府)自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天然具有的基本属性,因此,税收又是一个政治范畴。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税务机关在履行其内在的政治职能的过程中必然要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从而使税收征纳行为同时具有了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基本属性。忽视税收的这些基本属性,不但很难正确回答税收实践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在事实上成为导致目前税收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主要根源,因而也很难为税收工作从根本上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

第三,实现“以人为本”基础上的职能协调。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政治需要、实现社会稳定等多层次目标取向的共同要求下,如何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税收内在职能作用的完整发挥就成为了—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事实上,我国以前税收工作之所以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一个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未能正确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满足政治需要、实现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如过去长期单纯强调税收的政治属性,以及近年过于强调税收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方面的能动作用等,客观上成为了税务人员权力意识膨胀、执法随意性过大、以促进经济总量增长为名无视社会承受能力,随意安排税收收入计划等问题的深层次思想根源。因此,实现促进经济发展、满足政治需要、实现社会稳定之间的良性互动就成为了“科学税收观”的必然选择。而“以人为本”这一人文主义的治国、执政理念则要求税收各项工作必须从“人的根本需要”出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贯彻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以人为本”基础上的职能协调。

二、科学税收观下对税收理论与实践的几点具体要求

综上所述,可以尝试性地把科学税收观具体表述为:以“以人为本”为基本思想导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税收本质的基本要求,在协调兼顾税收内在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与政治属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内在的聚财与调节职能作用,从而最终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与政策支持。具体而言,这一税收理念对我国今后的税收改革至少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先,在税制设计方面,科学税收观下的税制安排要全面落实“公平效率观”,在突出效率优先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既要适应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与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内在要求,不损害微观市场主体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能动作用,又要充分考虑国家履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职能所必需的收入规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支持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在两者协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满足社会福利,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我国今后的税制改革应在进一步完善“双主体税制模式”,协调流转税在组织收入与所得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各自积极作用的大背景下,进一步简化税制以降低社会税收遵从负担、提高税务机关执法水平;拓宽税基以确保税收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的财源基础;降低税率以增强微观市场主体运用市场机制力度;加强税收征管以实现既定税制横向公平与纵向公正。通过推进税收体制改革,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整扩大消费税税基,开征社会保障税、环保税,调整和完善资源税,实施燃油税,稳步推行物业税,赋予地方政府必要的税政管理权限等各项改革措施,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必要制度支持。

在改革的步骤选择方面,考虑到税制对社会整体经济运行的巨大影响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税制建设的理想模式与现实可支持的改革举措之间仍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因此,我国在今后的税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在充分理解社会、政治、经济需要的轻重缓急程度与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基础上,本着精心设计、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稳步实施的思想,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成熟一项实施一项,实施一项确保一项。

篇10

一、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动因

党的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精神、顺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立足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乡镇一级统筹能力的需要。乡镇一级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引领村级发展的“龙头”,乡镇不强就难以强县、兴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就难以落到实处。从我市总体情况看,乡镇一级还比较薄弱,经济实力弱、收入水平低、产业基础差、统筹能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全市156个乡镇中,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的只有6个,其中3个还位居900名之后,多数乡镇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加快培植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引领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我们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二是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需要。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到74%;又是煤炭资源大市,未来几十年内,采煤塌陷地将多达近400万亩,人口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仅靠大中城市和城市大工业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最现实、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这个支撑产业无外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在农业“母体”产业基础之上的、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招、引、联和城市工业辐射转移,加快发展新兴工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兴工业化必须节约用地、保护环境、集约发展,走园区化的路子。市虽现有94个建制镇,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辐射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去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市的农业基础较好,但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较慢,特别是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育慢、数量少。我们建设的新型乡镇,主要模式是依托现有的1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实行“镇区(园)合一”,以区为主,以区带镇,以镇促区,相互促进,加快建成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强园区、强乡镇,实现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融合发展的目标。这个发展过程,就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园区、居民进社区、农民变市民”的过程,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是加快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的过程。

三是实现创新发展,突破当前改革发展中突出问题的需要。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必然会遇到传统习惯的挑战,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改革创新更是如此,必须以试点探路和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必须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深层次和关键领域突破。当前从发展上看,面临着“无形”和“有形”两个方面的制约,体制机制障碍是“无形”制约,土地和发展资金问题是最突出的“有形”制约,“无形”甚于“有形”,“无形”制约不破解,“有形”制约也难以解决,体制机制创新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中国改革的发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但需要深化完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行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讲多少年来没有大的改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和难点也集中体现在了乡镇这一层面,有些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譬如,加快工业化步伐,是以工促农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园区建设上存在着与相关乡镇“两张皮”的体制障碍;县乡两级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但多数是“吃饭财政”,缺乏统筹实力和服务能力,建不成服务型政府,统筹变为“通愁”;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充满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但传统的用人和分配机制,难以充分调动和持续保持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土地问题,严格保护耕地、实现占补平衡是一项基本国策,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都需要建设用地,土地从哪里来?必须立足当地实际,走好挖潜存量、用好增量的路子。我市现有村庄占地近150万亩,其中不同程度的“空心村”占到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闲置近50万亩;传统的迁村并点、旧村改造,所节约腾出的土地不到三分之一,如走好社区化、公寓化建设路子,就能节约腾出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潜力巨大,但必须解决开发建设上的诸多难题,需要典型引路。全市近几年内有近600个压煤村庄需要整体搬迁,长期的压煤搬迁村多达3600个,如何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和小城镇建设,切实解决好搬迁村群众“安居”与“乐业”的问题也需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然趋势,在稳定和完善现行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需要在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勇于创新的先行者。从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求上讲,都需要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我们推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就是为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现实选择,力求把试点乡镇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区、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的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于上述考虑,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组织专门班子首先在市内开展调研,然后到成渝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江浙一些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学习,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试点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有关政策,制定了《关于推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于今年5月份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正式启动。

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基本设想

我市首批试点乡镇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依托12个县市区所属1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2个省级工业园,与所涉及乡镇村进行整合,除市中区不具备整合条件外,11个县市区各有一个“镇区合一”的试点镇,其中兖州、邹城各另有一个“镇园合一”的试点镇。试点工作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我们把此项试点工作定名为“新型乡镇建设”,就是要在以下九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一是推行“镇区(园)合一”的新模式;二是调整区划拓展发展新空间;三是下放权力赋予乡镇一级更大的行政管理新职能;四是理顺乡镇一级财政体制,建立名副其实的镇级新财政;五是探索破解一些发展方面遇到的难点问题有新突破;六是配套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优化发展新环境;七是形成激励约束新机制激发内部新活力;八是实现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九是走出一条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在发展目标上,明确提出到2015年,各试点镇要达到四个方面的建设目标:一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形成产业支撑新优势;二是实现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新突破,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三是构筑城乡公共服务新体系,形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局面;四是健全镇村管理服务新体制,实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目标。每项目标中都规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

(二)基本原则。鉴于这项工作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模式、领导方式等各个层面,要求在试点工作中必须把握好四条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协调、科学布局。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坚持把新型乡镇建设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群结构大城市建设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大格局中,防止盲目发展,无序建设。二是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旗帜鲜明地鼓励探索、支持改革、激励创新,允许改革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固步自封、无所作为。三是坚持产业支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强镇富民、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放在突出位置,走以产业发达推进城乡发展、以城镇发展带动产业振兴的路子。四是坚持动态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在试点乡镇管理上能进能出,不搞“终身制”;在干部使用上能上能下,搬倒“太平椅”;在经济待遇上有高有低,论功行赏。

(三)主要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一是推行“镇区(园)合一”模式。将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与相关乡镇合二为一,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实行“特区模式、以块为主、自我运作、自我管理”的管理体制。为扩大新型乡镇规模和拓展发展空间,将园区发展规划所涉及乡镇或部分村统一整合到试点乡镇管理。整合中调整行政区划涉及29个乡镇(街道办)、140个村(居),共减少建制镇4个,除个别镇外,试点镇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二是扩大新型乡镇管理权限。按照“依法下放、支持发展、责权统一”的原则,将市、县(市、区)发改、规划、建设、财政、税务、国土、环保、经贸、外经贸、人事、劳动保障、交通等部门的部分行政管理和审批权,通过授权或委托的形式下放给新型乡镇。同时本着有利于促进发展、不增加乡镇负担的原则,市、县两级有关行政执法权限,凡是能下放和授权、委托的,都下放给新型乡镇行使,并由其承担相应责任。三是创新用人和分配机制。新型乡镇实行全员聘任制,建立收入分配与工作实绩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干部的使用管理彻底解决等靠熬、论资排辈和干好干孬工资奖金一个样的问题。四是理顺财税管理体制。按照分税制要求和财权与事权相一致、增加基层财力的原则,建立以新型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的镇级财政体制。新型乡镇财政收入除按规定上缴中央和省部分外,市及市以下留成的新增财力按不低于50%比例返镇,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新型乡镇规划区范围内按有关规定征收的各项规费,除按规定上缴中央、省部分外,市留成部分全部返镇,县市区留成部分80%返镇。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里将列入市本级财政预算的工业发展资金、服务业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科技创新资金、推进对外开放资金等专项资金加以整合,重点向新型乡镇倾斜,同时要求县市区尽力支持试点乡镇建设和发展。五是探索完善土地管理使用新路子。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和年度新增计划适当向新型乡镇倾斜。新型乡镇规划区内通过搬迁改造建设集中居住区腾出的土地,积极申报置换为建设用地,用于园区项目建设。规划区以外撤村建居、合村并点腾出的土地,按照耕地总量占补平衡的要求,一部分等量复垦为耕地,其余部分可转换为建设用地,鼓励支持建设新型社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租赁、转让、转包、入股等形式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集中,鼓励发展农业公司、合作农场等规模经营。六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乡镇可成立建设发展投资公司,具体承担资本运营服务。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新型乡镇开展业务,对新型乡镇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安排一定额度的贷款予以支持。允许农民以房产、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等作抵押贷款,引导支持建立村镇银行和信贷担保组织,积极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鼓励支持各类民间资本投资新型乡镇建设。七是加快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新型乡镇全面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平等择业、充分就业机制。凡在镇驻地及园区从事二三产业、有稳定职业、固定居所的人员及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平等享受教育、医疗、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待遇,并承担相应义务。八是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加快新型乡镇撤村建居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四荒”资源、林权、水域等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金融保险支农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在各个主导产业链和专业村建立较为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民培训制度和社会治安服务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