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励志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7 17:1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励志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励志教育

篇1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的成效,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积极地投入,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这两方面对获取学习的成功来说,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在教育教学领域中,部分学者把非智力因素的范围规定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五种基本心理因素,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也有学者把非智力因素分解为更为具体的一些因素:如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等等。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我们可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如表1。

在教育领域中我们常指第二层次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既有智力活动构成的操作系统,又有非智力品质构成的动力系统。正如有人把智力因素比作发动机,非智力因素比作汽油一样。智力因素的发展会使非智力因素得到相应的锻炼,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则有利于智力水平的提高。两者在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步入良性循环。因此,开发非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和方法。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1 学习动机,加强目的性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上进

动机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调动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期望目的的心理动力。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教师就应该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身边的实际(如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北京人不分职业、年龄,纷纷学习英语;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以及向国外的劳务输出,都需要大批的英语人才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无论升学、就业、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英语,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内心深处对英语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责任感。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作为传递信息最主要的载体―― 英语在国际间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更应该努力学好英语。

在进行目的性教育的过程中,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这也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方面。丹麦教学法家叶斯伯逊说过,为什么小孩子学习母语学得那么好呢?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是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每一点进步都会受到成年人的赞扬,每一个幼稚的试探也会受到关注和鼓励。从这一点来说,值得我们深思。所有的学生都期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特别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情感上的压抑和创伤,常常表现为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因此更需要关心和鼓励。在评价学习效果时,教师应从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客观、公正和及时,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等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以巩固教育教学成果。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首先,要有明确适度的期望,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应该做什么,成功后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和评价。其次,创设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获取清楚及时的学生信息反馈,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有利于学生改进和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最后,帮助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组织适当的学习竞争。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所进行的分析、解释和推论,会影响他以后的情感、期望和行为。

2 加强兴趣培养

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得以发挥。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 乐趣―― 志趣三个阶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有趣于学习英语开始,让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再上升到志趣,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源泉。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时,他总会不畏困难,百折不挠,主动学习,而且会以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去获取必要的知识。兴趣主要是靠教师来激发培养,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初一学生刚入学,更应注意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特别是英语,他们更感到新鲜好奇。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上好导言课,使学生认清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为培养兴趣做好准备。初一是培养听、说、读的重要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尽量加以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教师要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各种形式的操练,如游戏、表演、单词接龙、简笔画、运用多媒体技术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及时评价,给予表扬鼓励,努力将课堂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这种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沃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班,初一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以后英语学习将非常有利。到了初二、初三,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词汇量的扩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应减弱,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改变方法,巩固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如词汇教学尽可能直观化、多样化,可将词汇置于句子中来教,也可利用读音规则、构词法或英语释义来教;对话教学采用表演化,课文教学采用整体化。此外,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开设英语角,开展英语朗诵、演讲比赛、小辩论赛、作业书写评比、课堂答问明星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运用哪种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生活。课堂设计要面向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能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收到鼓舞;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使成绩好的学生稳步推进,更上一层楼,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有所获,有成就感。总之,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的兴趣;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使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病逐步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3 培养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②有教育学家认为:如果教师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是圆形的还是方形的,总也是空虚的。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情感十分脆弱,他们的心灵窗户决不会向一个漠不关心他们的,甚至是他们感到厌恶的人敞开的。由此可见,一位除了上课之外,从不关心、爱护和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教师,即使他们的课讲的再好、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难以预测。教书与育人如果不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机地统一起来,那么教书便失去了其灵性和神韵。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除了对教育事业,所教学科有一颗执着的心而外,还必须重视感情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情感投资,重在课堂。注重保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积极的情感,如:常用Will you try ? Would you please...? Have a try ,please. Well done ! Good job !等语气委婉、鼓励性强的句子,与学生们交流,这样学生便可大胆开口,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加鼓励。尤其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小毛病”时不要马上纠正,更不要批评,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鼓励。此外,情感投资,也贵在课外。课外常常与学生聊聊天,拉拉家常,摆摆知心话。这样,出乎意外的理解,诚挚中肯的建议和批评,催人上进的引导,都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使学生爱好英语,乐于学习英语,此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另外,我们还可亲自参加学生们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注意他们的积极表现和变化,引导学生的个性朝着积极的、有利于学习的方向发展。

4 磨炼意志,克服困难

意志坚强与否,是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荀子提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③意志是行动的推动力量,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难以获得成功,因此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毅力的培养。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可塑性强,求知欲旺,但意志力薄弱,缺乏持久性。在此阶段应努力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地给予鼓励,给予强化,使他们保持较高的动力,下定决心,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由于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活动,而记忆单词、句型、语法规则又十分单调枯燥,这就更需要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来支撑。在此情况下,用名人名言、格言、名人坚韧意志的故事来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从中吸取磨炼自己坚韧意志的养料;同时,也可开展一些励志的活动,在活动中磨炼其意志,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勤学苦练,向知识的高峰顽强地攀登。

5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当然每个学生各有特点,他们在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认为,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是勤奋。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一是努力奋斗,奋斗是成功之父。二是实事求是,求真是根。三是独立意识,要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四是要有创造精神。一般来说,学习困难的学生智力因素并不差,造成差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非智力因素发展滞后。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注意个体差异,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既要同意要求,又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五度”要求,(即一是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内容、问题、作业要求,要难易适度,充分体现学生身心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二是减缓坡度―― 在教学中确定的目标,设置的问题和训练,要由易而难,由简到繁,有小到大,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三是建立维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树,并且通过实现知识点的对接贯通与纵横联系,向形成知识森林发展;四是保证进度―― 就是要确保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全体学生都要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实现自身应有的发展;五是达到高度―― 通过前四度的工作,最终使全体学生达到个性化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标高要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好的学生回答,一般性的问题有中等的学生回答,差一点的学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背诵、听写等也分层对待。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6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的保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预习与复习的习惯,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开口,多开口,积极参与课内外的的英语活动,作业书写规范、整洁,独立完成,并且及时纠错;平时坚持说英语、听英语,尽可能地多阅读一些课外英语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们可把习惯的培养分为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课后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以下习惯的培养:一是听课习惯,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信心十足,精力充沛,坐姿规范,积极思维。二是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记录课堂学习要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单词、句型,语法知识等。三是参与活动的习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表演、pairwork、groupwork等等,尽可能多地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在课后的学习习惯培养:一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先复习当天的内容,再完成作业,之后认真检查;二是坚持听、读英语的习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听、读要求,邀请家长配合监督、签字,逐步培养起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最终让学生养成子相互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终生学习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 价值观教育 探索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97

高中生处在道德成长和急速社会化的关键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完善的时期。此时也是一个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的时期。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氛围难以激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要想提升高中历史课的价值观教育效果,首先是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但在现实中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高中历史课堂氛围不理想,难以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这与高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有距离。

2.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

有些高中历史教师采用满堂灌方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只是讲一些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任何帮助,他们很难欣赏这样的历史课,更不要奢望他们将历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对学生价值观教育不利。

3.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化

r值观教育的评价难点之一就是评价标准的制定。我们对历史价值的评价往往陷入绝对化的误区,比如对历史人物形象的评价,要么是完美的英雄,要么是不值得一提的败类,而没有从客观、整体上把握。像李鸿章等人,在学生心目中都是“奸臣”,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中国最早开始探索近代化发展之路的人物的功绩。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以“情”感人

创设恰当合理的教学情境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价值观情感是在价值观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内心的体验。一段音乐、一幅图片运用得好,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丰富强烈的情感。例如,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令中华儿女为之自豪的激动场面,学生看后深感自豪。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恰当合理的情境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产生认同感,从而对其价值观施加积极影响。

2.开展实践性教学,以“真”育人

开展实践性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在讲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制造竹木简,并在上面刻一首小诗,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造纸术的发明使文字的记载与传承更加方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其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历史古迹、讲述历史故事,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更贴近生活,也为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提供丰富的营养。

3.开展辩论活动,以“理”服人

真理不辩不明,通过讨论、辩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讲完秦朝的政治制度及秦朝的灭亡后,针对如何评价秦始皇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辩论主题即“孟姜女状告秦始皇”,学生分成正、反方,双方通过辩论来评判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掌握评价人物的正确方法。这种评价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4.开展合作学习,以“和”养人

现代社会特别强调团队精神,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品质。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对于加强学生的社会化、合作能力,正确看待合作关系,非常有效。比如,在讲这个内容时,笔者采用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派他们担任记者、战士等不同的角色。让每个小组成员都齐心合力,为完成任务献计献策,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对团结合作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

历史科学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笔者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了高中历史课程中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塑造高中生价值观的思考。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 参 考 文 献 ]

篇3

【关键词】激励教育;自我教育;发展;探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内在的力量,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个人的需要,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己时,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激励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

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对成功的渴望。激励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自律能力不够强,如何引导他们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改进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找出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认为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对中职学生这个教育对象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症下药”,这都是我们十分熟知的道理。因此,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就得首先对中职学生这个教育对象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在中考受挫的学生,他们普遍知识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好,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自信心不高,有比较严重的自卑感,认为不如别人,就算努力,都还是赶不上。有些学生因此更加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无心向学。自律自控能力差,又使得很多中职学生沉迷于网吧,“比较彻底”地告别学习。尽管如此,但他们的大多数人还是渴望通过学习一门技能,找到一门工作,改变人生被动的局面。他们的大多数人还是渴望被别人承认,被别人肯定,被别人尊重。一方面,基础、能力都比较差;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成功,渴望通过成功来摆脱目前比较令人自卑的地位。现实和理想差距如此之大,是渐行渐远呢,还是逐步靠拢呢?如何实现逐步靠拢?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大问题。针对这些基本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经验,认为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恰到好处的激励教育对任何学生甚至任何人都有促进作用,对中职学生的促进教育又有它自己的特点,也可以说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中职学生的激励教育,如何实施?我们认为,以正面鼓励为主,主要让他们理解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化被动为主动,改变人生的命运。

一、我们要让学生自我分析自己的处境,强化危机意识

中职学生学历低,社会竞争能力受此局限。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知识更贴近社会生产实践,实际操作能力更强。我是我们学校自动变速器模块实验室的主讲老师,我就经常对学生说,把自动变速器吃透了,竞争力不亚于读一个本科。危机危机,有危险,同时也有机会。现在社会上精通维修自动变速器的高级技工,工资薪酬是相当可观的,其他行业又何尝不是呢?行行出状元。如果我们不能在技能上有所成就,学历又低,那请问我们的竞争力又在哪里呢?要让学生看到危机,同时又看到希望,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达到激励的效用。

二、我们要让学生回归自己要学的轨道上来

“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要让学生回到我要学的轨道上了,这是比较困难同时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我在一堂自动变速器的原理课上,发现学生学习情绪不高,不愿学。我就给他们打了一个比方,我说,一个不懂法律的人要去当法官,你说他能判出什么案来?是不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又比如,一个不懂会计的人要去当审计官员,他连账目都看不懂,你说他又能查出什么帐来?同样道理,一个不懂自动变速器的人要去维修自动变速器,他连自动变速器如何工作都不懂,你说他能维修好自动变速器吗?这时,学生中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接下去我就语重心长对他们说,这些原理是比较难的,难不要怕,我们慢一点来,而且如果不难,我们想获得高薪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从这个角度

来说,难反而是一件好事。接下来的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相当不错,很完美。激励教育加爱心,效果是很显著的。我们的实验课,我们采用不断刺激学生去探究原理的奥妙的激励措施,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部分学生甚至下课后都不愿离开。

三、激励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一句话,为了人的发展。即教育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每一位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生命的充分发展。这就同时决定了,衡量一切教育行为的成败得失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要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就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强调“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中职学生的激励教育又有自己的特点,中职学生的激励教育更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发展。我们对学生的激励教育要时时反馈,经常检查我们实施的效果。作为一个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哲学反思”。所谓哲学反思,指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从哲学的高度,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把一时一地的教育行为,放到受教育对象发展的全局当中,放到其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全过程当中来反思;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符合“人的发展”的科学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等。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激励教育更强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发展。

四、榜样激励,为学生树立效仿的楷模

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往往无声的语言比有声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我们以往的毕业生,有很多优秀的榜样,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他们的师兄师姐成功的范例。有时我们也会请一些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做报告,讲述亲身经历,破解职场迷局。这些榜样离他们是如此之近,使学生更有真实感、亲切感,更容易受到激励。这让他们既看到了困难,更看到了希望。作为老师的我,更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每天早来晚走,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谈心,默默无闻地为学生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学生也被这一切的一切所感动,从中也受到激励的作用。

五、制度上的激励,使激励具体化,规范化

有了一个能够产生激励的制度,就会使得激励具体化,规范化。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上,我们给每个学生有一份操行卡,这是每个学生三年操行的记录卡。表现优秀的加分,违反纪律的减分,什么样的操行分,给予什么奖励;什么样的操行分,给予什么处分,我们的校纪一清二楚。对于学生的成绩,我们采用学分制,必须修完多少学分,什么样的绩点,给予什么样的待遇,这些都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在推荐就业、评优等活动中,都会严格地以这些为依据,这就为学生激励形成制度化和常规化,更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有则。我们学校是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主的中职学校,我们在每个年级中都会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组建丰田班、通用班,对这些学生加以特别的训练。这些学生毕业后十分抢手,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我们在选拔过程中,就形成了对学生的激励。

六、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4

 

结合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和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背景、可能性、策略及做法,谈谈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些看法。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乐观热情、活泼开朗、自立自强、自尊自信、坚定顽强、有恒心、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胆量、富于想象等。本文主要是从利用教育教学中一切可能的因素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笔者在高二《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切入,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哲学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世界的本质看法。因此,哲学与学生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准教材中哲学理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切入点,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如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节课中,根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构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心理素质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引入,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及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讲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时,可引入“甲同学与乙同学在讨论问题,甲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乙同学则坚持与甲同学相反的观点,双方互不相让,两个好朋友从此反目。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待?” 有的学生回答:“他们都有不对之处,当认识正确与否很难判断时,应该把它回归到实践,由实践来检验!”有些则认为:“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观点是正确的,当发生分歧时应该据理力争!”从学生的不同回答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时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容纳不同意见的胸怀。

 

在总结不同看法的基础上,学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这两位坚持自己意见的做法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真理并不是仅由自己的认识来检验的,而要由实践来检验。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和谐的关系,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只是列举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个别事例,教材中还有很多可以切入的角度和发挥的地方,值得我们研究。

 

二、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心理素质

 

1.进行时政播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坚持在授课班级进行时政播报活动,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收到不错的效果。时政播报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近期发生的时事政治进行播报,并结合课本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的活动。具体做法是:第一,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负责人,但人数最好控制在3-6人之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收集资料,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第二,合理安排。每周安排一个小组负责收集相关的时政资料,周末组员讨论、修改,下周一上课时让该组成员或其代表在课堂上用3-5分钟时间进行播报、分析。(每周抽出一节课进行)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协调好人际关系,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自我调节能力和胆量。

 

有些学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播报时,情绪很紧张,言行举止很拘谨,而在第二次、第三次的播报活动中,这些学生渐渐适应,情绪和心理状态都有所好转。这说明时政播报在锻炼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及胆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播报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时政播报的内容主要以最近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为主,除此以外,一些与哲学教材知识点相关的寓言、成语、故事、文章等,也在我们播报的范围之列。时政播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本组人员或时政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形式进行。如有些播报组模仿一些新闻栏目的形式,一个组员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另一个组员扮演专家的角色,用访谈或对话的形式进行;有些播报组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把寓言、成语故事很直观地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然后由点评员进行点评。这些形式都是由组员自己设计、想象,然后讨论决定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提升。

 

2.举行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辩论赛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有一种独立思辨的能力,不能先入为主,靠喜好,凭感觉,无根无据,胡言乱语;不能不尊重对方观点,肆意歪曲,断章取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辩论赛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养成一个习惯,一种凡事都要问为什么的习惯;让学生学会一种本领,一种通过分析、思辨找到真理的本领。它要求辩手不能只是装有一些固定软件的机器人,而是具有强烈求知欲望,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尊重他人的不同的个体。在哲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一次在某个班级,笔者组织学生进行“顺境易出

 

人才”还是“逆境易出人才”的辩论,在自由辩论的阶段双方辩手情绪都很激动,眼看一场辩论赛即将演变为吵架赛,这时笔者马上让主持人提醒辩手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超越规则。经过主持人提醒,辩手们恢复了冷静,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使辩论赛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辩论赛在锻炼辩手心理素质和情绪调控方面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课外交流

 

课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可以让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及时、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疏导,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课外交流可采用与学生个别谈心或通过周记、纸条等方式进行交流。有一学生,因父母吵架准备离婚而遭受重大创伤,她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一种极端消沉的情绪,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父母都不要自己了,不关心自己了,正是这种心理支配下,原本比较喜欢政治课的她上课老是走神,成天精神恍惚,毫无活力。后来在与她的一次课后交谈中她讲出了反常的原因,并希望老师帮帮她。在征得她的同意后,笔者把这件事告诉了该班班主任,班主任和笔者通过给她父亲做工作,让她父亲多关心她,此后该生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渐渐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在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挑战,而且要在贯彻执行教育赋予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基础上,注重和正确处理好社会赋予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培养、情感影响、道德教育等多层面的教育功能和角色,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独领的人才。

篇5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育;生存能力;和谐发展

B844.2

据查,中学生34%、小学生20%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应当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搀扶好孩子的心灵,使其身心健康。赛珍珠说:“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积累,而是心智上能力的发育。”近来一些教育专家和学者皆大声疾呼“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必须加强中小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然而,一些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仍然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许多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更是知之甚少。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增强,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学会生存的本源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创造型人才。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学生拥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学会生存的本领。这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

一个人的素质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是指社会素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的教育和培养。但社会素质是在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学生学会生存。

心理素质教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增强和健全其心理机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使学生在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其心理活动的过程能有效地反映现实,解决面临的问题,达到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并主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认知、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素质。

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1.让学生树立起自我意识观念

通过家庭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逐步树立起自我意识观念。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锻炼中,让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思想意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他们以后成才、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一个在体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岁小孩来见总教练,总教练没有当即让她表演体操,而给了她4只飞镖,要她投射到办公室对面的靶子上。那个小女孩胆怯地说:“要是投不中呢?”教练告诉她:“你应该想到怎样成功,而不是失败。”小女孩反复练习,终于获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 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增强孩子的自主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养观。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注重给孩子自,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且负起与年龄相适的责任。

2. 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最基本的方式。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们通过协作去完成,这就必须让儿童从小就学会与他人交往、协作。家长可引导孩子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处理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让孩子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地相处与协作。

3.注意培养学生的稳定情绪,乐观开朗的性格

有一位哲人说过:性格决定命运。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就决定了就决定了他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好什么样的工作。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使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稳定的情绪,乐观开朗的性格。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排忧解难,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学习的、娱乐的、竞赛的游戏的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整个身心都能获得陶冶、启迪、收获,并且养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性格。

4.注意培养学生同情他人,善待他人的品德,学会关心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德才兼备的人。一个出色的人才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又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德育、美育发展心理素质中的非智力因素――情商。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个人情绪稳定、乐观、充满自信,善于与人相处、合作,往往能够更成功地应付生活的荣辱浮沉,也就更容易成长和发展。

5.要注意学生智力、人格、个性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掌握劳动技能的向导。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的差异,就是创新的火花。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使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6.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中的矛盾,把握住各个心理发展时期,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水平。

7.培养孩子竞争能力

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家长需从小对孩子进行平等竞争意识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赶超精神和自强不息意识,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竞争,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心态,让这会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和家长努力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生存能力。心理素质教育为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那么素质教育也是空洞的。

参考文献:

[1]郑晓琪.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J].当代教育论坛, 2005(16).

篇6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特别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这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心理健康工作者,而是应该把其融入各种课堂上,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政治学科具有道德价值观引导和人文关怀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每一位学生积极健康的生长是政治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点以及在政治课堂上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生理、心理的客观要求。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具有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尚不完备,生理与心理成熟不同步,对家庭社会的依赖与寻求自主矛盾等特点。这些原因导致他们比成年人产生更多的焦虑和遭遇更多的挫折,也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在短期内心理上的困扰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困扰,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一个健康的人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让人们身体的健康更加具有保障,然而中学生面临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大,很容易产生心理畸形。

在当今网络信息社会,我们不时听到青少年自杀、自伤等相关事件,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一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一项调查称:上海2500名青少年之中有24%想过自杀,中国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青少年则是其主力军。由此可以看出,对青少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健康阳光的心理是一个人融入社会,开展幸福生活的钥匙,对一个人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们政治学科的使命

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教学具有高的契合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心理学领域,道德价值和道德感情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因为在每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生活在特定的情绪、情感情境中,能否具有正确的感知与体验他人情绪并作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对人具有重要意义。而政治教材恰恰是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的很好的素材,亦是审美的优秀范本。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道德情感,丰盈滋润学生的心里,进而内化为其道德价值取向。在教材中处处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子,教师应注意挖掘,带学生徜徉其中,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心理学具有众多经典理论,可以为政治教学提供绝佳的组织手段,进而创造更为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比如“短板理论”告诉学生最差的一块板决定储水的容量,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奥卡姆剃刀理论”告诉学生在做事情是应该把握事情的主流和实质,顺其自然,不把问题复杂化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助于学生政治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世事洞明皆学问,对于政治课程更是如此。一个学生政治素养绝不是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达到的,需要学生深入生活,丰富生活经验与阅历。而心理学正是基于人们生活经历经验的研究,对学生进行心理相关知识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成熟,达到心理健康与政治素养提升的双丰收。

三、在课堂上灵活应用

(一)挖掘教材资源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其本身包含一个个生动形象、具有哲理与情感韵味的小故事。学生透过阅读、分析、思考,从而认识世界、体味生活。读书可以丰盈人的头脑,思考可以让人更成熟。比如,当讲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把理论与现实相连接,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具有双面性的,当大家遇到挫折时,不应该仅仅看到其艰难困苦,而也应看到透过这次挫折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经验,成长更多。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二)创设教学情境

政治教学课堂不应该是个严肃的“一言堂”,而应该具有宽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增加班级活力,以情感为纽带,以理智线索,实现道德教育方式的根本改变,让学生用脑子来思考,用心来感悟。

课堂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竞赛等,帮助学生适应团队合作,增强其服务和奉献意识,激发每一个人的学习与交往动机,让学生有意识地和别人沟通交流,互相肯定,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提升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内外的实践活动都是政治学科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肥沃的土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和心理辅导活动,像“困苦也是一种幸运”“给别人一个笑脸”“当别人误解你时”“阳光总在风雨后”等主题都是塑造学生心理品质的不错的选择。

(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作为政治学科的教师,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洞悉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只有如此方能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政治教师需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敏锐地发现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展现的问题并通晓基本的处理策略。同时,政治教师应该不断地汲取最新的知识与资讯,和学生一起成长。如果教师自己不能够与时俱进,那么他讲授的理论对学生们来说毫无价值和吸引力,自然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的不断“充电”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上,教师应更多地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积极地鼓励后进生,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对于学生的创造向想法予以引导和鼓励。综合运用鼓励性语言,通过动作、手势、眼神等给学生以赞许,对存在适应障碍的学生予以特殊关注,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篇7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因素,学习动机越高,语言学得越快,学得越好。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之际,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掌握英语的重要性。国家的改革开放需要英语,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英语。学好英语就等于打开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的联系更紧密。针对部分中职学生对自身发展缺乏清醒的展望,对社会形势和社会发展缺乏了解和洞察,更不清楚自己将来会遇到哪些方面的需求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真实的英语交际任务,感受英语之需要和努力后的成功,进而真正产生英语的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发动和维持的作用。动机不充分,学习过程就松懈,效果就不理想。那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什么,例如本节课的目的是怎样用英语选购商品,谈价钱,围绕此目标进行教学。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用积极鼓励的方法,如课堂上经常进行口头表扬,如:Very good.Not bad.You are clever.Excellent.I like you very much等。通过表扬,学生的进步及时得到反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观念等,从而有利于今后学习。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心理倾向。学生的兴趣容易激发起来,但难以长期维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使学生产生并始终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把兴趣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新模式,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教学效率。这些有效形式,既深受学生的欢迎,又能大大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促进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教师要做到:第一,情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消除消极情绪与学生沟通感情。课堂上,教师以愉快的情绪进行教学,学生会受教师情绪的影响而愉快学习。当教师在发现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如果帮助学生渡过难关,顺利掌握英语学习方法,英语学习兴趣会渐趋稳定。第二,教学灵活:教师要适时变换教学形式和内容,经常置学生于真实环境中,让学生在真实交际中表现自我,自我表现的成功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将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生能否成才,与其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英语是世界上通用语言,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第二语言,要学好,非易事,这就需要学习者有坚强的意志,有学习的自觉性,有自信心,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加强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的培养

有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速度跟不上,学习感到吃力,不肯做作业,不全是智力的原因,更因为学习自觉性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增强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是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言行的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朗读、背诵、听写对于学好英语极其重要,教师应在这方面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从事自己不感兴趣但富有意义的工作,增强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英语学习不下苦功是不可能学好的,为此老师应做些硬性规定,要求学生每天掌握多少个单词、对话等,还应不定期地进行听写训练。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缺乏意志者采取鞭策与鼓励相结合的方式,在他们有松懈迹象时给予提醒,在他们取得进步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

2.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英语教学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他们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鼓励他们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合理的步骤,或者有意识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设置困难、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并及时积极地评价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意志是在克服困难中体现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与学习英语的各种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磨炼意志,如默写单词、背诵课文、听力训练等,让学生付出意志的努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学生自发努力学习英语,英语才能被有效掌握。

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篇8

摘要: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和发挥创造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核心的中职语文教育。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创造力;培养

21世纪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创造力是新实际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当前教育的最终目标,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承担着创新的使命。作为新世纪的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研究和探索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培养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在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被提到日益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创造力的内涵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首先必须了解创造力的内涵。什么是创造力?“就心理学家的占优势的观点来看,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属于创见性,不在于这一解决曾否有别人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别人来说是否新颖。”[1]从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看出,创造力就是以新颖、独到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出不同于他人的思想和结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针对中职学生求知欲强、干预向传统权威挑战的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把创造活动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创造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尤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方案,以探索自我生命意义,增进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创意潜能。[2]

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状况分析

随着应试教育体制逐步向素质教育体制的转轨,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日益被重视,但仍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机械等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和阻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状况。

第一,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重心的错位。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语文教学仍然被认为是语言技能的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本语言工具,这种片面的教学观念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视学生的听说训练。这种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师实践中的重心发生错位,严重阻碍了创新教学氛围的形成。

第二,传统“升学主义”考试制度的影响。受传统“升学主义”考试制度的影响,我国的语文教学始终是采取高分原则,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局限于课本,轻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这种滞后的考试制度往往造成中职学生的依附和盲从心理,一位地追求高分,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激情。

第三,片面的教学效果评估体制的束缚。目前,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仍采取教案评比、学生考试成绩排名高低来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情况总结是也顺理成章地采取传统的卷面成绩测评,这种片面的教学效果评估体制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束缚中职学生创造力思维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最大限度激发中职学生创造力的路径探索

在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语文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学校继而也要改变现存的传统考试模式和教学评估制度,发掘中职学生的创造潜能。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创新氛围。传统填鸭式、一言堂的传统教学形式重视对知识的传授,把语文教学作为学习语言的工具来理解,殊不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机械地学习语言形式知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被禁锢,得不到自由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有针对性的综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二,突破固定考试模式,激发学生创造激情。“一考订终身”使学生为了得高分而学习,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传统考试模式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激情。突破固定的考试模式,从多形式、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消除学生不学习课本就不能的高分的顾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注重个人创造力的培养,实现以培养创造力人才为目的的语文素质教育。

第三,建立健全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制度。当前,中职学校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存在片面性,制度的缺失导致教师忽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制度,强化评价的客观标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老师善于创设有创造力的学习氛围,学生敢于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突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3]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需要进行长时期、多形式、多层面地不断努力。语文学科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中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有创造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克雷奇等编.心理学纲要(上、下)[M],周先庾等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篇9

关键词:生活教育;中职;教育教学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具原创性的教育理论,它结合了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为当时的中国教育改革打开了一面新窗。它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抓手,解决了近代中国学校人才培养中集中体现的“教不能用”的弊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迅速上手,并在毕业工作后成为业务骨干。所以,时至今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对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其理论是我们中职学校办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以“生活即教育”为理念,强化教育教学的信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所在,它强调生活本身就是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所以陶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按其理解,当时的学校教育很多脱离了教育的实际,导致学生学习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毕业后却不能实行简单的技术操作。不仅陶行知这样看待,当时的其他教育家如黄炎培等人也认为,中国的学生“毕业即失业”,所以要注重技能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活即教育”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当下的中职教育的核心指导理念,并以此为中心,谋划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作为教育者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将“生活即教育”理念贯穿到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首先,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校园文化。理念先行的集中表现是校园文化的确立,我们当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在校风、学风等方面确立“生活即教育”的观念,具体做法包括在学校以宣传栏、宣传旗帜、网站、标语等方式,让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明确生活教育是我们当下的唯一主旨。这样,以隐形课程的方式将“生活即教育”贯穿至校园文化始终。其次,强化教师的“生活即教育”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生活中必需的、必要的内容引入课程当中,编订适合学校、地区教学的课程及校本教学内容,以实用、适用为主导思想,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还需要积极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学习,引入中陶会、湖北陶研会的专家机制,通过专家引领、专业发展,让每个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必须扎下“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思想。最后,帮助学生形成“生活即教育”的终身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借助“生活即教育”大课程观的确立,以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等方式,同时以政治理论课、职业实践课、见习课等多种课程的配套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生活即教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外化为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来证明这一观念的重要性,从而确立起全校性的生活教育核心思想。通过上述的三个流程,我们强化了“生活即教育”作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转变了学生、教师的思维模式,从“要我学”、“要我教”变成了“我要学”、“我要教”,体现出了“生活即教育”强大的时代生命力。

二、以“社会即学校”为场域,扩大教育教学的范围

陶行知先生看出中国教育的学校困境,所以倡导推倒学校的围墙,将社会纳入整个教育的体系当中,故而他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他强调,“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确实,打破教育的牢笼,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多的教育资源进入学校,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因此,借助这一观点,我们当下的中职教育应该扩大教育场域,将广义的大教育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当中来。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首先,从“人”字着手,建立系统的人才库,将城市当中的有应用技能强项的人员统统纳入人才体系当中,从中遴选合适的双师型人才,聘为学校校外指导教师,将教师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如以十堰为例,十堰以车闻名世界,我们就应该将造车、修车能手聘为双师型教师教授我们的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学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次,从“财”入手。既然有人,但没有财力调动,社会中的双师型人才必然难以为我所用,所以我们要与相关部门协同,将更多的财力资源投入职业教育,明确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策略,适度建立中职人才专项培养聘用基金。最后,从“物”入手,扩大与社区、社会协同的能力,将社区中的物资纳入教育体系当中,因地制宜,建设社区教育应用平台,让学生在社区实践当中学习进步。如我们还可以将汽修教学课堂直接开设到修车厂、十堰东风汽车制造厂中;美发专业教学开到美发室;酒店管理专业开设到相关酒店当中,让学生在实地学习、实地工作、实地成长。另外,学校还应该从课程体系的角度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减少理论课的安排内容,扩大社会实践课程的内容,将见习、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程大量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三、以“教学做合一”为方法,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

篇10

一、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1.语言环境方面

英语口语的语言环境对英语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影响。而事实上我国中学生的英语口语环境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其他使用口语的环境极少。我国的教师和学生很少有机会与来自说英语国家的人士交谈,而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学生练习英语的机会少,胆子也比较小,对英语口语也就敬而远之了。

2.重视程度方面

目前考试仍是中学教学的有力指挥棒,考试笔试成绩被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口语测试只是个别学校、个别专业录取的参考。因此,很多教师不重视口语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就学生而言,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已根深蒂固,以致大多数学生仍未重视口语学习,尤其是中职学生。现时教与学两方面不重视口语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极低。

3.教学实践方面

(1)绝大多数中职班级容量大,班级人数过多就难以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中职英语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内容多,课时少,讲授知识点时教师占主导地位,口语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因此这样的现状使得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少,口语的交际能力自然难以提升。

(2)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很少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一方面,由于教学环境及学生的局限性,使得教师无法创设“逼真”的交际语境,另一方面,多数教师的口语水平较低,平时又没有养成口语组织教学和交流的习惯,也导致了口语教学中的“淡漠”态度。这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薄弱,也抑制了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奠定比较坚实的知识基础,到了职业学校后,语言能力发展不平衡,无法顺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口语能力低,怕犯错误,总担心说错被老师指责和同学嘲笑,这种自卑和虚荣的心理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怕开口,少开口,甚至不开口,久而久之产生强烈厌学情绪。

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针对现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抓好英语基础知识

任何事物要想成功都要从最基础的做起。英语学习是如此,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更是如此。而口语最为基础的就是语音语调。只有将语音语调练习好了,才能谈得了单词,短语,句子,段落到文章,这样就能水到渠成,一气呵成。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的发音部位和语音规则,在学生确实掌握了正确的语音以后,再有目的的进行连读、重读、弱读、同化、失爆等的训练。教师也要注重语调传授。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模仿。学生可以通过看电影或听磁带反复模仿对话发音,我推荐学生多模仿动画片中的对话,因为动画片中的发音较清晰,语调变化多,学生对其内容也比较感兴趣。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有目的地练习,既纠正了发音,又形成正确的语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要学生多练习掌握语音的变化规律和模式,使之形成一种感知变成理解。

2.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以老师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是课堂,一堂课只有45分钟,教师讲得多,学生必然就“讲”得少。对于学生而言,英语课堂是他们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要场所,只有把课堂留给学生,他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不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3.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堂活动的总体结构就是将是将英语口语教学的各种方法融于一体。首先,在课堂上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活动。学生成对对话或小组操练,这一方法可以创造交际情景教学。其次,在课堂,教师是信息的传递者,而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这就是要求教师对信息载体精心选择,对教学方法科学设计,还要帮助学生消除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知识和情景等各种障碍。另外,课前安排5分钟free

talk,让学生登台各抒己见,这种方式新颖,兴趣盎然,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过渡进入正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4.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口语课上教师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消极旁观者。失去教师作用的口语课实际上就成了自发的英语角。但教师的作用已从传道、授业、解惑扩展到组织、启发、鼓励、提示、评判、归纳。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安排课堂活动,交代清其目的、要求、方法。随时调整活动内容,促进活动开展,并不失时机地传授语言知识。但凡学生能做的事情,教师决不越俎代庖。

5.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