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7 17:1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创新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技术创新方案

篇1

第一条为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创新基金项目")立项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创新基金项目的立项工作。

第三条立项工作主要包括立项审查、审批、签订合同等程序。遵循科学管理、竞争择优、公正透明的原则。

第二章立项审查

第四条立项审查包括专家评审、咨询、评估、招标。进行立项审查的项目必须已通过、受理审查或满足招标条件。

第五条管理中心一般根据企业所申请创新基金项目支持的方式,选择相应的立项审查方式。

(一)申请贷款贴息支持的项目,一般采用专家评审方式进行理想审查。

(二)申请无偿资助支持的项目,一般采用评估或竞标方式进行立项审查。

(三)对评估或评审结果有较大争议的项目,可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进行补充审查。

(四)技术、市场不确定因素多风险较大的项目,可采用上述规定的立项审查方式进行组合审查。

第六条申请创新基金以资本金(股本金)投入方式的项目,采用专家评审、评估、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财务分析等立项审查方式。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对创新基金需重点扶持且无偿拨款数额较大、具有较多潜在承担能力单位、具有明确开发目标的项目,可采用招标方式立项。

(一)创新基金项目的招标方式为公开竞争性招标。

(二)招标由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委托有相应资格条件的评估机构、机构承担招标工作。

第八条立项审查工作执行管理中心组织制定的工作规范及审查标准。

第三章评估机构、机构及专家

第九条承担创新基金项目立项评估工作、招标工作的评估机构和机构在经科技部和财政部认定的机构中选择。评估机构、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或事业法人资格,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二)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评估机构应从事过评估或科技咨询等工作,机构从事过科技项目招标工作,并具有一定经验;

(四)有良好的业绩和信誉。

第十条参加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审查工作的专家(以下简称"专家")由管理中心聘任或认可。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对国家和企业负责的态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原则,独立、客观、公正地对项目进行审查。

(二)对审查项目所书的技术领域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所涉及经济领域、市场有较深的了解,具有权威性;

(三)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特殊情况下,可聘任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下;专家的构成应包括技术专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企业家。

第十一条专家应依据工作规范和审查标准,对申请项目进行全面的审查,并提出具体的书面审查意见。

第十二条在立项审查过程中,专家可通过管理中心要求申请企业补充有关材料或进一步说明情况,但不得与申请企业及有关人员发生直接关系。必要时管理中心可委托专家组到申请企业进行审查。

第十三条为保证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审查的公正性,审查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属下列情况之一时,专家应当回避:

(一)审查专家所在企业的申请项目;

(二)专家家庭成员或亲属为所审查项目申请企业的负责人;

(三)有利益关系或直接隶属关系。

第十四条评估机构、机构和专家对所审查项目的技术、经济秘密和审查结论意见,负有不扩散的责任和义务。管理中心尊重评估机构、机构和专家的审查结论意见并给予保密。

第十五条评估机构、机构和专家有违反本实施方案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科技部和财政部有权取消其资格,并由其承担因此而产生的责任。

第四章立项审批

第十六条管理中心根据项目申请书、可行性报告、推荐单位意见和立项审查结论意见,提出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建议,报科技部、财政部审批。

第十七条经科技部、财政部批准的项目,管理中心将书面通知申请企业和推荐单位外,并与申请企业签订创新基金项目合同书。

申请企业在收到管理中心制发的合同书草本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合同书签订手续。

第十八条立项审查未通过或未获科技部、财政部批准的项目,管理中心将在自该项目受理之日起四个月内,书面通知申请企业和推荐单位。

第五章附则

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创新

0 前言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但是如雨后春笋般的摩天高楼施工安全却不是个个都能做到位,2012年9月武汉某工地发生升降机坠落事故,造成19人死亡,同样,2013年宁波在11月份短时间内就出现了4起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造成多人死亡,这将房屋建筑行业的施工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房建施工过程中这些安全事故不仅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给施工单位、业主带来经济上的严重损失。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必须把安全施工放在第一位,并在过程中逐渐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房建施工的安全可靠。

1 房建施工中常见安全隐患

1.1房建施工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房屋建筑企业起步较晚,加上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现在的房建施工企业大多按照以往的思维和方式来管理建筑施工。这种落后的安全管理理念让企业止步不前,是造成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将会导致整个房屋建筑施工工作无章可循,整个房建项目施工管理的规划都无法合理安排,管理方法也无法有效实施。同时,信息化办公的普及力度不够,导致文件的传达、查阅及管理存在严重的滞后和缺失,导致安全生产信息不能够及时传达,也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原因。

1.2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施工单位的用工需求一般比较大,经常会招聘不同层次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程度不高,这些人之前并未接受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加上本身安全意识较差,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并不懂得有效的保护自身安全。加上对建筑施工管理缺乏认识,对现场管理人员的建议和指导意见具有抵触心理,从思想上就埋下了事故祸根。同时,由于这些务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经常不能科学使用的一些施工设备,导致整个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状况百出,极易引发施工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较差以及自身掌握的安全技术管理知识较少也是导致房建安全施工的重要因素。在房建施工过程中作为项目的管理人员不负责任的施工态度也会影响其他施工人员,严重影响了房建工程的安全施工。

1.3 安全生产技术落后

在房建施工管理过程中,技术上的落后存在很大弊端,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多安全问题。安全生产技术的落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房屋建筑施工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不当;在房建施工中现场的施工设备各式各样,操作要求、施工规范也各不相同,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设备,现场的施工人员可能难以严格按照规章操作,当设备操作不当极容易给施工人员带来人身伤害,如2010年6月就曾出现施工人员由于施工操作问题不慎跌入水泥搅拌机滚筒的事故。另外国内建筑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追赶工期,很多施工企业都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加班加点、连夜施工的现象,这就大大提高了施工人员疲劳工作的几率,给房建安全施工带来隐患。2)施工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不足;由于国内建筑行业的大环境所限,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在房建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设备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导致很多设计出来的个人防护设备不能很好的结合施工人员的施工环境和技术特点。这些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的个人防护服、安全帽等让很多施工人员佩戴后有明显的不适感,这使得相当多的施工人员不愿佩戴。这就给房建安全施工带来了难题。

1.4 房建施工安全责任制执行力度不够

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将房建施工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到具体人员,这样可以提高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但是如果安全责任制执行不到位,就无法对相关责任个人进行处罚,这样也就对其他员工缺少了警示作用。同时,这也会对很多员工产生误导作用,误以为即使施工过程出现过失造成安全事故也不会连累到自己,自己置身事外完全没有施工人员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为事故埋下祸根。

2 房建施工安全技术创新措施

2.1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及方法创新

施工企业和项目管理人员要注重安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事故安全管理工作中来。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房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行为赏罚分明;推广安全生产信息化,发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优势,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员的软件培训和使用,加速安全生产信息的传播,力求最快的时间获得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确保项目的安全生产。

2.2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

要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企业就要定期组织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在房建工程施工前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的管理人员、安全负责人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将一切可能诱发安全事故的隐患消除。推行自我检讨,自我总结,要求施工人员针对每天、每个分项工程出现的安全问题、存在的隐患进行总结,并在下一工程中加强防范,让施工人员主动的在施工过程中规避安全风险;在工程结束后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总结会议,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总结,继续应用良好的安全施工经验,摒弃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操作行为。从房建施工的各个方向加强施工的安全性,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2.3 加强施工安全技术创新

企业要不断加大安全科技创新的资金、技术投入,把房建安全生产纳入到企业的前景规划中,切实做到安全施工与企业同发展、共命运,避免将安全生产当作口号,只做表面功夫的现象。鉴于施工企业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为提高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水平,施工单位可以与相关科研院所、科技攻关单位等进行合作,联合进行安全生产技术的创新工作。确保设计出的个人防护设备既能符合人机工程学又能很好的结合房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特点,让每个现场的施工人员都能自觉佩戴。除了要加强施工人员个人防护设备的研制之外,还应该提高建筑施工设备的可操作性,降低操作难度和复杂性,避免施工人员由于操作不佳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最后,要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房建施工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杜绝施工人员疲劳操作、高强度作业现象的发生,从技术层面确保房建工程的安全施工。

2.4 安全责任制要实施到位

在房建施工中要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到人,确保每一工程、每一分项工程、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有专门的安全负责人。这样有利于增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责任心,能积极参与到房建施工的安全工作中来。当施工过程发生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查到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3 结语

安全不仅关系到参建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安全生产可以极大的节约项目成本,是整个项目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性,必须始终把安全施工作为首要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意识、推广新技术、落实责任制来做好房建施工的安全工作,保证人员安全,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福华.浅谈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1(8)

篇3

关键词:起重机械;应用特性;新型智能化防风防撞安全装置;技术创新研究

一、剖析起重机械应用特性

现阶段,科学技术水平已发展到较高状态,在科学技术影响下,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营、安全生产等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随之便提高了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为了更好的确保起重机械应用稳定性,下文将对其自身存在着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以便从源头上确保设备运营安全。

(一)作业范围大

众所周知,起重机械属于大型机械设备,常用于起吊和搬运其他设备,随着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不断发展,起重机械作业的范围也逐步扩增,进而便实现了高荷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稍有疏忽便容易增大安全隐患。

(二)重力势能大

单就起重机械来讲,其能够承担起几顿到十几吨吊运工作,这是因为其不仅位置高、质量大,而且重力势能还很大。

(三)作业条件相对复杂

起重机械自身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因而吊装不同货物表现出的形态也有所差异,加之每一种货物规定的作业工艺以及作业方式显现着明显差异性,如此便对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起重机械因所占体积较大,需要在露天环境下完成作业,而环境的复杂性、特殊性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业范围及作业完成质量。

(四)运动多维性

相较于固定式起重机械来讲,远距离式起重机械在具体作业环节需要应用到多种不同的机械组合形式才能完成装卸、搬运等工作,如此便决定了其有着运动多维性的特性。

二、以新型智能化防风防撞安全装置为例探究技术创新

(一)探究新装置特性

现阶段,最新研发出的智能化防风防撞安全装置可以说是当前最有效的一种起重机械类型,其在安全防护方面所取得的效果非常好。分析其特性,主要表现如下:

因起重机械操作均为高空作业,因而对作业准确性、作业精度的要求较高,因而在具体操作环节,工作者会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置在装卸操作中,而在此时若突遇风向不稳定的狂风,加之操作者自身经验有限,无法有效应对这一情况,便容易带来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诸如:被吊往空中的机械或货物突然匝向地面等。针对此,人们便研发出了新型智能化防风防撞安全装置,若在作业环节遭遇狂风,该装置也能够及时作出反应,防止机械失控,极大地减小了安全事故出现概率。据了解,这一新装置可以自动且有效的把起重机械控制在正常运营态。

针对造船厂、集装箱码头等需要长时间大量应用起重机械的地方,涉及于其中的轨道难免会存在某一路段下沉的问题,若起重机械持续在下沉地段停车装卸重物或定点吊物,便容易出现起重机械车辆滑动问题。自新型智能化防风防撞安全装置出现后,其能有效控制住车辆滑动,这主要是因为该装置能固定住大车轮子,除了能确保起重机械在定点吊装作业中的安全外,还极大地节省了工作者的工作量。

当新型智能化防风防撞安全装置是和多台起重机械共用单挑或者多条行车轨道时,能够有效降低机械间发生碰撞事故,这是因为明了化的设备设计,操作中只需凭借肉眼便能够判断机械间发生碰撞的概率。

(二)对比起重机械安全防护设备各功能对照

如下表所示(如:表一):

(三)探究主要的技术创新点

据了解,新型智能化防风防撞安全装置可以把预警电路(如:图一)与限位电路集成到一起,并全部放到安全防护控制单元之中。在具体应用环节,还增添了必要的限位电路,简单说便是当光电开关(如:图二)或者声波开关检测到行车轨道前方存在障碍物时,便会自行启动,并将相关信号发送给限位电路,由其切断行车轨道的主电路,即消除障碍物。

这一新型智能化防风防撞安全装置还可以有效的连接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众所周知,传动时设备多是由驱动轴、曲柄和驱动臂等部件构成,其中曲柄一端连接驱动轴,一端连接驱动器顶,随后再通过设备转动将驱动轴与机架板连接到一起,如此便实现了连接有效性,进而再将曲柄下部与制動铁碶连接到一起,如此驱动臂的上下部间便形成与I型结构相似的折弯,便能更好维护设备运营性能。

通过仔细观察与分析新型智能化防风防撞安全装置,可发现其整个装置的结构相对稳定,不易损坏,且只需在曲轴中心位移原理的应用下,便能准确找出转折点,进而便能确保前后位移准确性。值得一提的是,新型智能化防风防撞安全装置还增加有故障自检电路,即通过安装非接触试传感器开关便能自行监测电路运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会作出报警反应,进而判断故障类型,并有效控制住主电路信号,确保整个设备运行安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起重机械领域中应用到新型智能化防风防撞安全装置,除了能及时检测出行车轨道障碍物外,还能自动发出报警信号,避免机械发生碰撞。

作者:陈建东

    参考文献: 

篇4

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工作部署,围绕落实监督责任清单,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深化巩固三项建设成果,强化思想作风、能力素质建设和纪律约束,为推进四个全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促进我县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二、活动目的

纪检干部创三优就是要坚持打铁自身硬、践行六项承诺,做到政治素质优秀、纪律作风优良、工作业绩优异;铸利剑就是要深化三转、聚焦主责主业,打造反贪惩腐之剑、巡视震慑之剑、正风肃纪之剑;树新风就是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形成崇廉尚实之风、干事创业之风、遵纪守法之风。以期达到‘正勤实’队伍更加过硬、‘三转’更加到位、履职更加有效的活动目标。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动员部署阶段

召开本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动员部署会议,学习传达县纪委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组织本系统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习省市、县、纪委相关文件、怀臣书记、市委李向志书记、县委书记等领导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开展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迅速掀起创铸树活动热潮。

第二阶段 组织实施阶段

(一)开展问题会诊

1.查找三不问题。认真学习创、铸、树会议精神,特别是怀臣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三项建设两深三转工作取得的成效,查找问题,梳理问题清单。

2.开展三大讨论。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活动怎么看、工作怎么干、自己怎么办大讨论,进一步提升环保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对开展活动的深刻认识,增强自身建设和提升监督执纪问责水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努力方向。

3.建立三本台账。运用台账工作法,建立问题、责任、进度三本台账。

(二)强化党性锤炼。

4.开展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和三严三实专题学习教育。集中学习《》、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等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纪法规,对照提出的三严三实、七个有之、五个必须和省委提出的十类问题现象,开展学习讨论、对照检查和剖析反思,强化思想理论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5.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党组学习制度,以及党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等制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

6.自觉践行六项承诺。以三优为目标,晒工作、比贡献、立标杆、树形象。到帮扶联系点集中开展党员义工日,每人每年累计完成义工服务时间不少于3天。

(三)推动改革落实

7.按照文件精神,配合县纪委完成全县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加强纪检组自身机构建设,强化两个责任的落实。

(四)提升履职能力

8.开展业务大培训。定期组织全体职工学习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环保法律法规,熟悉环保法规体系,增强环保工作法律意识,确保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环境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工作水平,规范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行为。

9.优化完善工作机制。一是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行政。在环保执法工作中始终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原则。加强对环保行政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使环保权力运行在阳光下。二是以明确职责为重点,逐步改善工作效率。通过进一步明确机关股室及单位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理顺了工作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按照科学化、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制度建设。实现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促进环保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四是以规范程序为契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了《环境保护局环境行政许可工作程序》、《环境监察工作程序》、《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程序》等业务工作程序,建立健全高效的业务工作运行机制,切实解决机关效能和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聚焦主责主业。

10.坚决惩治腐败。配合县纪委做好案件查办工作,及时排查和收集案件线索,并按要求向县纪委报告,在本系统形成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11.持续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各项要求,巩固深化七项专项整治成果,建立正风肃纪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新形式、新动向。

12.完善三早机制。升级完善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监察平台和干部廉政档案及预警系统,适时对环保系统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早发现、早处置、早纠正。加强和规范办案文书,完善管理、增添措施、堵塞漏洞。依纪依法,为受到错告、诬告的干部澄清是非。

13.强化警示教育。协助局党组抓好廉政警示教育,巩固提升5+8廉政系列教育工程,运用案例警示、情景演示、现场展示、模拟教学等方式开展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增强廉政教育的穿透力和震慑力。

14.扎紧制度笼子。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完善A级风险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纪检组对环保局党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纪实制度。探索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紧扣权力运行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开展预防腐败创新项目建设,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完善权力分解、流程控制、定期轮岗等制度。按照县纪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开展案件问题回访分析。

15.推进阳光行权。深化为民服务阳光行动,强化事项清理,实行事项目录管理制度,推进社会管理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六)严明纪律约束。以打造纪检铁军为关键,严格执行省纪委监察厅五个严守五个不准十六个决不允许的要求,严格干部选任,健全内控措施,用铁的纪律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正勤实纪检监察队伍。

16.加强干部监管。坚持纪检组定期向县纪委报告工作、定期述职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外出报备制度和请销假制度。

17.健全防范机制。围绕三转后职能定位,全面排查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引发廉政风险的问题。重点对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执纪监督、干部选任、综合部门权力行使等六个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梳理权力清单、评估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风险预警、责任追究,形成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按照全面履职、转变方式方法等新要求,分别建立业务清单,实现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18.选准用好干部。配合县纪委做好对新提拔对象的考察考核关,按照组织程序选配好纪检监察室主任。

19.狠刹不为之风。坚决查究问题,纪检监察干部要敢抓敢管,率先垂范,狠刹为官不为之风。

20.守纪律讲规范。严格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审查纪律、廉政纪律,定期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分析,查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限期整改。

(七)树立先进典型。以健全机制制度为保障,坚持以人为本,选树先进典型,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激励措施,关心爱护干部,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

第三阶段 总结考核阶段

(一)全面自查自纠。各单位逐项对照活动方案,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深入剖析原因,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改措施,形成自查报告。

(二)接受考核评估。接受县纪委监察局组织的分类考核评估,将创铸树活动工作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及成员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

(三)总结交流提高。认真总结交流活动中创造的好典型、好经验,提升实践成果,强化建章立制,形成一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纪检组要主动向局党组报告,争取重视和支持,加强本系统创铸树活动的组织领导,纪检组组长要不知不扣的参与县纪委和县级部门联组组织的创铸树活动,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篇5

中兴通讯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停车和数据挖掘经验,整合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率先推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道路停车系统,再造智能化道路停车流程。

中兴通讯的智能道路停车系统具有丰富的业务流程管理;对车辆实施的停车监督、诱导管理和详细的拒付车辆管理;使客户能够实时掌握城市道路停车的详细动态;灵活的收费标准管理和丰富的报表分析统计以及强大的数据交换管理让管理更灵活;而便捷的第三方支付,大大拓宽了支付渠道。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道路停车方案

系统由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4部分组成。

感知层包含物联网数据检测单元(IDU)、物联网接入网关(IAG)、手持PDA、手机终端等。

物联网数据检测单元(IDU)。每个停车位安装一个,用于检测泊位是否有车停靠或者离开。并通过物联网将泊位占用信息上传给物联网接入网关IAG。

物联网接入网关(IAG)。收集泊位占用信息并传送到运营管理平台。

手持PDA。现场收费&监管配备,作为巡查终端,可完成人工收费、欠费拍照取证等。

手机终端。车主启动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输入车辆驶入泊位号及约定停留时间,完成缴费。

网络层由通信网、互联网等各类网络构成。通信网主要用于物联网接入网关(IAG)、手持PDA、手机终端与平台之间双向信息交互;互联网主要完成运营管理平台与通信网网关、对外系统的接口等的互联。物联网主要用于物联网数据检测单元(IDU)和物联网接入网关(IAG)的双向信息交互。

平台层主要采用云计算、云存储等各种云方案,搭建一个基于云的运营支撑平台。

应用层的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由停车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

运营平台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支撑智能道路停车系统停车、收费等一系列流程;二是运营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全面掌握路边停车信息,为路边停车位的规划建设提供依据;三是提供网络管理功能。例如,通过运营管理平台,可以对系统的设备进行设置,可以获取诸如物联网数据检测单元电池状态、工作状态等设备实时信息,可以对巡查员等进行管理;可以对实际收账和系统计费的情况进行对账;可以对各车位的状态进行实时查询;可以对停车位的周转率和利用率进行统计分析。

外部系统主要是智能道路停车系统可以对外提供支撑、或者对外获取帮助的系统。

与外部系统的主要接口完成如下功能:交警接口完成罚单生成、处理等;车管所接口完成对于违规停车用户的年审控制等;支付系统接口(如银联、微信、支付宝等)主要支持系统完成交易清算等;征信评估系统接口主要用于记录恶意违规用户的不良行为等。

方案亮点

技术领先:

(a) 系统采用科学的架构设计,易于扩容和与第三方对接。

(b) 物联网数据检测单元(IDU)获取车位占用情况,设备检测准确性可达98%以上。

(c) 数据传输采用全新的物联网技术,可以轻松实现系统的稳定接入和数据的可靠传输。相比现有的RF/Zigbee等无线技术,功耗更低、覆盖更广、容量更大。

使用方便:

(a) 系统支持灵活的停车诱导,包括三级诱导屏和手机APP停车诱导,车主可方便地获取车位信息,实现便捷停车,由此可使车主的车位找寻时间减少43%左右。

(b) 系统支持多样的收费方式,车主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手机APP自助缴费、车载标签自动扣费、或收费员人工收费等,从而提升车主体验,并大幅减少收费员及巡检员的工作量。

运维简单:

(a) 系统采用全无线架构,支持远程维护升级,管理方便。设备安装简单,通过对工人进行2小时左右培训即可独立进行安装,平均部署100个车检器仅需2人1天。

(b) 物联网数据检测单元(IDU)体积小,不破坏路面,抗干扰能力强,结构可拆卸,电池通用易购买,寿命长达5年;一旦电量低于系统设置阈值,主站会发出告警通知,维护人员使用定制工具即可方便取出对应IDU内胆更换电池,平均更换100个IDU电池仅需0.5人1天。

管理高效:

ZTE具有业界领先的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海量停车数据的有效整合,促进系统效益的最大化。

(a) 管理部门利用全方位的停车信息,结合经济杠杆等手段,实现停车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与动态交通的有效平衡,体现政府在宏观管理和资源规划层面的价值。

(b) 停车管理者利用统计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停车管理的漏洞,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产品价值

经济效益可观:

实施智能道路停车能给路边停车运营管理部门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

降低人力成本:

通过各种收费手段,减少停车管理的人力、物力。

提升泊位利用率:

停车诱导功能,能合理安排停车,提高停车位利用率和周转率,减少驾驶员寻找车位的时间消耗。

改善交通状况:

通过收费能让很多僵尸车、非法占道车离开道路两侧。停车收费片区平均车速有较大提升,交通运行状况明显改善。据统计,平均车速上升11.4%,部分居住区、商业区上升8.8%-14%。

市场应用

南京智能道路停车实验局

实施背景:

篇6

【关键词】设备管理技术、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电气设备是构成企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中的电气设备管理是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煤炭企业实施电气设备管理,是保障煤炭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煤炭企业中的煤炭开采、运输、提升、装运等煤炭生产过程,其关键是电气设备环节及其管理,如矿井煤炭的提升运输是矿井生产的咽喉,对矿井生产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做好设备维护、保养、修理、与日俱增新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工作,以维持设备能力,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2.设备维修与技术经济分析

设备投入使用后,由于有一个平均寿命周期,它反映着设备在实物形态上保持完好的时间。在平均寿命周期内,设备应处在正常工作状态。但由于设备本身原因和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深度不同,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寿命周期也不可能完全一榉,因此,要保持设备在寿命内正常工作状态,就必须对设备进行维修。设备大修理的周期会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短,因此,对设备大修理的经济评价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设备大修理费用必须小于或等于该设备的重置成本,如果大修理费用超过该设备的重置成本(购新设备费),从经济角度看。不如重新购置,从技术角度看,大修理设备性能也不如新购设备,因此,大修理费用小于或等于设备的重置成本是最低经济界限。

第二,大修理后的设备生产单位产品计算费用必须小于等于具有相同用途的新设备生产单位产品的计算费用。

3.设备更新与技术经济分析

设备更新是大修理以外的另一种设备综合补偿方式,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购置新设备更换技术落后、陈旧不能继续使用的设备;另一种是用更经济的和较完善的新设备,即用技术更新型设备更换那些技术上不能继续使用或在经济上使用成本高的设备,这种更新不仅解决设备损坏问题,主要是解决设备落后的问题,在当今技术进步很快的条件下,设备更新主要是这一种。

设备更新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1)设备更新的方案比较

在进行设备更新时,方案一般是多个,比较时,必须要求各方案都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这样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来比较设备的年度使用费用的高低。通俗讲,就是衡量尺度是设备使用一年,要支出多少费用。较好的设备更新方案主要特点是,在必须满足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率的要求前提下,该方案的年度使用费比其他更新方案要小。

(2)设备更新方案的选择

根据设备使用寿命的概念,设备在经济寿命终了时似乎是最佳时机,但是,当新旧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原值、残值和年度费用不一致时,新旧设备的更新组合将有多种方案,这就要求依据两设备在需要服务期内总使用费最小的原则确定设备更新方案实施时机。如现设备需要服务的年限为N,正在使用的设备A已使用年限为t,现若需要更新,则更新设备B的使用年限为(N t),可见,设备A使用时间越长,则更新设备B使用时间愈短。

4.设备技术改造与技术经济分析

4.1现代化技术改造

所谓设备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是指应用现代的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适应生产的具体需要,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改善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使之全部达到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水平。设备现代化技术改造是克服现有设备的技术陈旧状态,消除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无形磨损,促进技术进步的方法之一,也是扩大设备的生产能力,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途径。现有设备通过现代化技术改造在技术上可以做到:提高设备所有技术特性使之达到现代新技术、新设备水平;改善设备的某些技术特性,使之局部达到现代新设备的水平;使设备的技术特性得到某种程度上的改善。

在多数情况下,通过设备现代化技术改造,使陈旧设备达到生产需要的水平,所需投资往往比用新设备更换费用要少。因此,在不少的情况下,设备现代化技术改造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优越性。

4.2技术经济分析

一般采用的是最低总费用法,就是计算各种方案在相同的使用时间内、在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时的总设备费用,其中费用最低的就是最佳方案。另外,还有追加投资回收期法,就是通过计算回收期指标的方法来评价设备大修理方案、技术改造方案、换新方案或更新方案的经济性,从而找出经济性最好的方案,即为最佳决策方案。其回收期计算方法如下:

设备投资回收期=设备投资费(元)/采用新设备后年节约额(元/年);

从上可以看出,回收期限越短,投资效果越好。

另外,还有年费法、现值法、费用效率分析法等计算方法。从总的设备投资来看:大修理

5.企业对设备技术改造的调节与推动

(1)在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时,既要考虑设备的自然寿命,也要考虑设备的经济寿命。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由使用费用决定的设备寿命,设备的自然寿命后期。随着设备的老化,维修费用日益增多。依靠高额的维修费用维持设备的运转即自然寿命,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如果设备不能给企业带来盈利,又增加产生成本,这种设备就应当考虑予以更新。

(2)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要有比较详细的组织工作。首先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情况。调查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内部的厂、矿设备状况,包括主要设备的实际使用年限;设备故障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研究;现有设备历次修理的情况;修理费用累计;设备折旧费的提成情况;设备陈旧老化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等。二是外部先进企业设备技术改造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了解国外先进设备的规格、效率、性能、价格等。对煤炭系统来说,尤其是要关注同行业的先进技术。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设备技术改造规划,设备的技术改造要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

(3)设备的技术改造与购置新设备的关系。企业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引进设备)权衡好,要把购置设备与自力更生、自行制造新设备结合起来,用少量的资金收到较好地经济效果,要把引进设备同发行原有设备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企业潜力,走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

(4)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要同现有设备的维护、修理、保养结合起来。企业在保证生产计划不受影响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大修理的时机,分期分批对设备进行改造,这是不断更新企业现有设备的一种有效径。

(5)企业设备的技术改造要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对企业的设备进行填平、补齐、配套,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注意技术适中性,某项技术超前与其他设备技术不配套,也是一种浪费。

篇7

关键词:工业工程 关联矩阵法 生产设备更新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062-02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生产设备如何更新已成为企业面临的新问题。文章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三种方案,通过使用工业工程中对权重的计算以及关联矩阵法使用,得出了最优的更新方案,进而对方案进行了细化。

1 生产设备更新

该文中所提到的生产设备主要是指直接参加生产的设备,即直接参加生产的各类机床。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技术状态不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还关系工时、材料及能源的有效利用,生产设备是关系到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与企业产品的质量、数量和生产成本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一个生产设备陈旧的企业必然缺乏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展示良好的加工能力,对生产设备的更新就必须重视。

生产设备更新就是采用新的设备替代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效益差的原有设备[1]。其更新的意义在于:第一,生产设备更新是企业维持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我国大多数国企片面强调维修的重要性,设备一修再修,几乎现在车间的生产设备都进行过大修,仍不进行更新。重复修理导致设备技术性能劣化,故障增多,维修费用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现使用设备日趋老化。只有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的更新才能保持乃至提高技术水平,保持旺盛的市场竞争力。第二,生产设备更新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赖于产品的技术创新,产品的技术创新建立在生产设备更新的基础之上。第三,生产设备的更新有利于提高操作人员能力的提高。只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设备更新,紧跟时代的脚步,并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实时培训,才能真正的实现效益最大化。

2 案例提出

为了能更清楚的将关联矩阵法阐述,下面以某企业为例,运用工业工程的方法计算该企业如何进行设备的更新。

表1为某企业的设备现状。

3 生产设备更新方案评价

3.1 提出方案

生产设备的磨损如果可以消除,则可通过大修理恢复其功能,针对该企业生产设备现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A1):对所有旧生产设备进行大修,估计费用为15万元,大修后可继续使用三年,每年维持费用预计3万元,生产产品销售预计可获利润240万元;

方案二(A2):对原生产设备全部进行更新,购置费用为300万元,无需大修理可使用8年,每年维持费用预计5万元,生产产品销售预计可获利润800万元;

方案三(A3):对原有部分生产设备进行更新,购置费用为100万元,购进部分无需大修理可使用8年,旧设备维修费用预计共1.8万元,每年维持费用预计1万元,生产产品销售预计可获利润460万元;

使用工业工程系统评价的关联矩阵法对以上方案进行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3.2 建立矩阵

关联矩阵法是常用的系统综合评价 法[2],它主要是用矩阵形式来表示个替代方案有关评价指标及其重要度与方案关于具体指标的价值评定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矩阵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设有:A1、A2、A3为设备更新的3种方案;

f1、f2、f3是设备更新方案的3个评价指标;

W1、W2、W3是三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v1、v2、v3是设备更新方案A1、A2、A3的关于f1、f2、f3指标的价值评定值。

根据这三个方案评价指标的效果如表2所示:

3.3 确定权重

每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即权重Wj),该文采用A・古林法(KLEE法)求出。结果如表3所示。在表中,按评价指标自上而下地两两比较其重要性,对于一个企业可知,维修费(购置费)的重要性是每年维持费的0.5倍,即R1=0.5;销售利润的重要性是每年维持费的3倍,即R2=3;以数字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度Rj。以每年维持费为基准,取其K=1,K2=R2×1,K1=R1×R2×1。每年维持费作为评价指标的基准,没有别的指标与它相比较,故没有R值。代入公式1计算即可:

(1)

依次类推,可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为:维修费(购置费)0.27,每年维持费0.18,销售利润0.55。

3.4 对指标值无量纲化

在指标无量纲化,一般有线性插值法和均值插值法。该文采用线性插值法对各方案进行分析。

(1)对指标越大越好的进行分析:

如图1所示,v轴表示评价指标的评价值,f轴表示某个评价指标。利用线性插值法,fjmax时,vj取10;fjmin时,vj取1。对企业来说,销售利润应该是越大越好,则可根据公式2进行计算,得出数值。

(2)

(2)对指标越小越好的进行分析:

利用线性插值法,同理,易知维修费(购置费)、维持费越低越好,可根据公式3进行计算,得出数值。

(3)

3.5 方案的价值分析

取评价值权重1~10,维修费(购置费)越低越好,即A1为10,A2为1;维持费也是越低越好,即A3为10,A2为1;而对销售利润来说,应该是越高越好,即A2为10,A1为1。在上述确定权重的计算中知:维修费(购置费)W1=0.27,每年维持费W2=0.18,销售利润W3=0.55。

现对设备更新的三种方案进行价值分析,见表4:

利用公式2对销售利润计算如下。

利用公式(3)对维修费(购置费)计算如下:

利用公式(3)对维持费计算如下:

3.6 方案价值评定

根据上述价值分析表,以下将使用表4所有数据对三种方案进行评价:

A1方案评价值=10×0.27+5.5×0.18

+1×0.55=4.24

A2方案评价值=1×0.27+1×0.18+10

×0.55=5.95

A3方案评价值=7.3×0.27+10×0.18+4.5×0.55=6.246

将这三种方案进行比对,显然方案A3的综合评价值最大,即只对原有部分生产设备进行更新。

3.7 更新思路

考虑到企业的经济实力、加工零件工艺要求及上文提到的更新原则、时机选择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可以按照表5对设备进行部分更新。

4 结语

该文以某企业为案例,应用了工业工程中关联矩阵法对生产设备更新方案进行了评价,是工业工程与企业设备管理方法的有效结合,对任一企业都有通用性。总之,要对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必须对研究方案的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更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施工管理;技术创新;观念模式创新;模式创新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1.1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逐步转变,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清除了人们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建筑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创新是时展的要求。纵观历史,大量事实说明,没有刨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走“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就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也意味着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国内建筑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这些因素迫切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1.3创新是建筑市场自身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等现象;由于业主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等,常常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与公平;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总之,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自身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

1.4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管理科学是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实际管理,降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将管理科学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

创新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随着“高、新、大”(即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比重增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创新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途径。

2.1观念创新。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2.2组织机构创新。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2.3体制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措施如下:(1)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工程管理的边界责任。(2)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企业管理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3)形成科学的法人管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总公司的意志。总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总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总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2.4机制创新。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机制创新就是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则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盈利水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

2.5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篇9

关键词:项目管理;创新

1、创新的必要性

1.1 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市场观念及竞争意识中逐步形成,并得到不断加强,清除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与发展既要靠市场、又要靠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在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 是时展的要求

纵观历史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却时阻碍。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如何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3 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1.4 是先进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人们不断将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施工项目管理进行创新。

2、创新原则

2.1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更好地建设好项目,以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只有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只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途径

3.1 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重视并提高经费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创新方案要结合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去提出创新方案。

3.2 组织机构创新

由于历史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总体的发展联系起来,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而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 体制创新

对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措施如下:(1)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工程管理的边界责任。(2)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只有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法人责任。(3)形成科学的法人管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总公司的意志。总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总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总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3.4 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机制创新就是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这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则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盈利水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

3.5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而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篇10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有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1、创新的必然性

1.1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人们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的要求

纵观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己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瓜分,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1.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渡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1.4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的要求

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本世纪50年代该理论体系形成并正式存在,管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和工具于管理的多种活动,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机应用于管理,减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模型,模型、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顺猛,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2、创新原则

2.1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巳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创新方案

3.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企业制度。

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第三是形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3.4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3.5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