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短信范文

时间:2023-03-24 15:5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下雪的短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在这个雪舞时节,静默无边的思绪,细碎的六角精灵,翩跹的形态象柳絮,象芦花,象蝴蝶,如醉如痴的凝望,那一朵朵晶莹中浸润着我的梦想,雪,落在枝桠上,屋檐上,各式楼宇,勾勒出不同风景的美丽弧线,在微露的月光映衬下,闪耀熠熠粼光,融合在朦胧的视线里,若有似无,一片纯白。

3、朵朵雪花好似一个个可爱的雪精灵,在这冰天雪地里无忧无虑的玩耍着,雪精灵落到山川上,给大山哥哥盖上了一条白被子;雪精灵落到大树上,给大树爷爷戴上了一顶洁白无瑕的白帽子;雪精灵落到大地上,送给大地妈妈一块白色的地毯。

4、轻柔的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渐渐地,小雪花变大了,变厚了,密密麻麻的。

5、有多久没有这样,看漫天飞雪,想前尘往事。浮现脑海中的却是,多少情爱在现实的风雪中涅灭。

6、下雪了,很多事犹如天气,慢慢热或者渐渐冷,等到惊悟,已过了一季。

篇2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手段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活动的现实性、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使职业教育面对的教育需求要远远超出人类业已形成的学科门类和知识体系范畴,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式更为复杂。同时,职业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系最为紧密,社会新变化、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新成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最先反映到职业教育上。因此,职业教育以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的职业胜任能力为重点,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中职生的特点是,年龄在15~18岁,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盲目性大,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动力,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将来有何用处,职业意识淡漠,对人生观、价值观、自由观等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而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目的就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直观性、形象性,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具体性和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是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印刷输出与印后加工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图1为该课程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说明该课程是在创意策划、广告文案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职业教育的特征、中职生的特点、“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地位与作用,都说明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2010年7月29日我国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应“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同时也具体地提出了今后教育信息化的奋斗目标。

二、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中推进教育信息化,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力。笔者在讲授“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中,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运用媒体技术进行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有益探索。

1.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

现代教育思想是指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思想。它主要包括六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及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教育观。

“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原稿的获取、印前图文设计与处理的基本方法、数码印刷工艺流程、传统印刷流程、特种印刷流程、印后加工方法、材料的合理选用、印刷质量的检查等基本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笔者在讲授“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时,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平版印刷工艺流程”,以企业真实项目“汉明居”印刷品为载体,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下,让学生利用“模拟印刷系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完成实践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不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分析、合作探究、模拟实践,从而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逐步养成职业素养。借助“模拟印刷系统”将不可能去印刷厂完成的任务在机房中实现,并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2.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数字模拟印刷系统”是将传统的平面设计作品,通过数字模拟的形式以立体效果呈现出来的系统。该系统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时间效率,节约了去印刷厂进行后期加工的大量时间。学生通过这套系统的学习应用,检查设计作品的合理性和模拟效果,实现技能提升。

通过平版印刷涉及产品类型、工艺的学习,利用游戏的形式及时检验掌握效果,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

教学环境:电脑、投影机、实物投影、“数字模拟印刷系统”教学平台。

教学工具:铅笔、橡皮、尺子、纸样。

学生用资源:“汉明居”印刷品电子稿文件、印刷样品、印刷任务单、任务反馈表、评价表。

教师用资源:“数字模拟印刷系统”、BB平台、讲义、教学课件、源文件、教案、视频、3D仿真动画等辅助素材。

3.采用新型教与学方式

教学系统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组成要素,所以教学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应当包括:“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学内容”“师、生与教学媒体”“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等四种关系。

新型教与学方式的主要优点:(1)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利用“数字模拟印刷系统”将传统的平面设计作品通过数字模拟的形式以立体效果呈现出来。该系统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约了去印刷厂进行后期加工的大量时间。(2)利用学校“数字模拟印刷系统”和“BB网络平台”将拓展作业延伸到课后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这套系统的学习应用,检查设计作品的合理性和模拟效果,实现技能提升。 (3)突出职业特点,按照工作流程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得以体验。

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的统一,像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倡导的基于“用连接取代隔离”“教学是团队活动而不再是个别教师的行为”“偶发、低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被协作、持续的教师专业学习所取代”而建立起来的全新教学模式。

“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评价以参与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原则,采取两种评价方式:第一种是单元成绩的评价(过程性评价),第二种是综合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单元成绩(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占2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价占60%。综合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是将过程性评价的三部分综合到一起,按照单元的轻重按比例划分。过程性评价占60%,结果性评价占40%(企业专家占结果评价的60%,任课教师评价占结果评价的40%),就是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这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倡导的注重过程性评价不谋而合。

三、结束语

信息化环境下“印刷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媒体技术推进教学信息化,引导学生参与制作的“CIS设计教学课件”获得首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等奖。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徐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8-16.

[2] 王全旺,赵兵川.信息技术支持下高职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9):15-17.

[3] 刘燕华.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职业指导教学整合实践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9(4):86-89.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新课程改革 激发兴趣 联系实际提高能力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教育改革也不例外。面对新课标改革,我们在欢呼的同时也应静下来思索:新课改是完全成功的吗?它存在哪些弊端?我们又改如何应对?

一、我们要改变一些和新课程改革不吻合的符号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存在盲目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法,这是很常见的,但如果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视知识的难易程度,一概交给学生去交流、讨论。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因其知识面所限对很多问题无从下手,讨论结果往往漫无边际而不着主题,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也不多。在教学实践中提倡适当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必要的,但要掌握好分寸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2.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做,甚至有些学校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这些做法忽视了教学实际,人为地分割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造成的教学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计的。高中学生因其知识层次、思维状态、价值观念等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状态,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渴求很强烈,加之受接收信息渠道所限,因此,还是应该把教师的“教”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本末倒置。

3.忽视课堂教学实效,教学形式和手段模式化。出于新课改教学的需要,许多教师采用一些新型教学形式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是合理的。但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这样的结果就是,情境设置、视频音频、多媒体动画声色并茂,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这种以满足学生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倾向,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重问题预设而轻知识生成,重媒体表面功能而轻媒体深层功效,教学设计空洞无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措施

1.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利用各种条件展现或者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2.教师要善于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讲的都是比较抽象、理论化的概念,对刚接触这些概念的学生来说,要做到充分透彻地理解并结合实际应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政治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将每一个抽象化的、理论性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社会上的一些实际例子作解释。

比如在讲政府转移性支付的时候,就会引申出一个问题,转移支付有哪些?政府是以什么形式实施转移性支付的?比如税收就是转移支付的一个途径,那么政府又是如何通过税收来实现的呢?这时就可以以我国东西部地区为例,东部地区发达,政府税收多,而相对而言,西部地区欠发达,甚至有很多落后地区,政府对西部的地区征税少,甚至要进行补贴,那么这些补贴西部地区的款是从哪来的呢?就是从东部发达地区的税收里挪过去的。相应地也可以以对收入高人群的税收和收入低人群的税收为例,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讲完以后,可以紧接着让学生举生活中所见到的转移性支付的例子,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引导他们更多地观察生活,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应用。

3.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能力

篇4

摘 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就信息技术手段带给初中英语教学的崭新变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信息技术手段;导入;讲解;作业

作为一名奋战在初中英语教学一线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笔者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对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了一番探索与实践,现将个人的一些认识、看法与体会总结、归纳如下。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课堂导入

初中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很难在上课一开始自觉调整自身的注意力,并将其集中到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借助外界的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以保证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而且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导入中的恰当运用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因此,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对此,笔者感受颇为深刻。如,在教学Unit 6:Healthy diet 这章内容时,笔者并没有一上来就带领学生学习其中的具体知识点,而是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了一组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幻灯片,其中包括hamburger,chips,cola,apple, banana,tomato,potato等食物。学生看得意犹未尽,兴致盎然。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幻灯片之后又出现了一个问题:Which foods are healthy to our body?初中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因此,他们能根据自身已有的认知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课堂学习氛围一时间空前高涨。笔者观察到,学生此时的学习状态较为热烈,就连平时甚少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积极融入了课堂学习活动中。这表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的课堂导入很好地起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热情的良好目的,而这些很显然都为具体英语知识点的有效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讲解

初中生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持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对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事物较为抵触,甚至有着较强的厌恶心理。由初中生的这一主观特点出发,初中英语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不能照抄照搬英语教材,一味地将其中的英语知识点死板地灌输给学生,这很有可能诱发学生的叛逆心理,致使其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情绪,这将是一个事倍功半的尴尬教学场景。

考虑到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会有意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一个新鲜、活泼而又生动丰富的英语学习环境,以此辅助展开具体知识点的教学。这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带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同时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显著优化。

如,在教学Unit 4 Problems and advice这一内容时,为了使学生灵活掌握表达建议的相关句型,笔者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了若干个不同的英语交际情景,分别为:Sam的英语分数比较低,他害怕父母责骂所以不敢告诉父母这次的考试成绩;Lily比班上的其他同学都要胖一点,她很自卑总是担心别人会因此嘲笑她;……这些英语交际情景的创设使得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英语环境,也正因如此,他们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与表达的热情格外热烈。如此,不需要笔者再一板一眼地讲解,学生便能凭借合作交际灵活而熟练地掌握表达建议的英语句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讲解能在创设融洽学习氛围的同时,切实深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收到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下复习

传统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在向学生布置课下复习学习任务时,要么要求学生背诵单词、课文等,要么干脆直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题目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复习兴趣日渐低迷,实际复习效果也不甚理想、不尽如人意。

在对这一点形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笔者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不一样的课下复习内容,即以微课的形式将课上所讲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概括,然后发送到班级公共QQ群中。初中生都有自己的QQ号,且微课资料的时长基本控制在5~7分钟,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较少,这就为学生有效下载微课复习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下载了微课复习资料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快进、或暂缓微课视频的播放速度,进而有针对性地复习。如此,便在创新课下复习形式的同时,确保最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课后复习效果,学生反响异常良好。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师应当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用,如此才能在迎合信息技术社会发展趋势的同时,切实优化初中英语的教学实效。

篇5

一、重视基础 ,落实双基

虽然《标准》提出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但中考仍然是很重要的评价形式。初三数学复习 ,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确定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然后结合教材明确学生所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标准 》的评价理念 ,去分析中考试题 ,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创新题应恰当评价双基;应用题应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 ,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大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开放题 ,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 ,有助于引导课堂教学向研究性学习转变 ,留给学生探索思维的空间。过去的“双基 ”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着“繁、难、偏、旧 ”等问题 ,局限于孤立的数学知识 ,忽视对“双基 ”的理解和运用 ,忽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 ,忽视科学方法的指导以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社会的联系、作用的认识。

例如:要判断如图 ABC的面积是 PBC面积的几倍 ,只用一把仅有刻度的直尺 ,需要度量的次数最少是 (

)。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小题 ”,其创新之处在于突破原有考查基础知识的套路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巧妙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深刻理解问题情景所提供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的实质基础之上 ,用操作的方法将这一关系表达出来。

又如:已知 AD是 ABC的角平分线 , E、F分别是边 AB、AC的中点 ,连接 DE、DF。在不再连接其他线段的前提下 ,要使四边形 AEDF成为菱形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可以是 (

)。

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的客观性试题 ,涉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基础知识 ,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考查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以及各个知识之间的转换能力。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这种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有助于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 ,使得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 ,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 ,因而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其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够 ,教学中试图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 ,就让学生去做题 ,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 ”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 ,理解浮浅 ,记忆不牢 ,只会机械地模仿 ,思维水平较低 ,有时甚至生搬硬套 ,照葫芦画瓢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从而在考试中造成失分。《标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将过程作为一个课程目标 ,意在规定并强化教材及教学的过程性、探索性和方法性。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 ,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取得好成绩。

二、立足课本 ,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 ,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 ”,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 ,是教材中题目的变形或组合 ,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标准 》中要求“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试评价等方面应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 ”,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深挖教材 ,绝不能脱离课本 ,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系统。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 ,书后的“读一读 ”、“想一想 ”,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 ,集中精力把初三代数、几何内容 ,初二的几何及代数中的分式与根式的化简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 ,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 ,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 ,其效果并不明显 ,有本末倒置之嫌。而教师选好例题对学生进行训练非常重要 ,教师在选题时应尽量以课本例题或习题为原型 ,这样学生会有亲切感 ,从中得到的感悟也更深刻 ,并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改编 ,以实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之效。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用一张矩形纸 ,你能折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 ?如图 ,先把矩形 ABCD纸对折 ,设折痕为 MN;再把点 B叠在折痕线上 ,得到 RtABE,沿着 EB 线折叠 ,就能得到等边 EAF。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

这是教材上一个典型的折叠图形问题 (初二几何课本第 182页的“做一做 ”) ,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图形的直觉判断能力和书面表达的数学素养。利用这一题可以复习平行线、三角形中线、三角形中位线 ,还可以复习对称的有关性质 ,能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对这一题还可以进行适当改编:对于任一矩形 ,按照上述方法是否都能折出等边三角形 ? 请说明理由(2003年山西中考题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教师在第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 ,按照初中数学知识体系 ,把初中数学内容归纳成数与式、方程 (组 )、不等式 (组 )、函数及其图象、统计初步、线段、角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 ,指导学生按“提要 ”复习 ,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 ,加深记忆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 ,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 ,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三、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 ,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 ,提高能力。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根据《标准》的要求 ,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及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的复习 ,一方面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 ,并能综合运用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一方面要通过设计一定的结合现实情境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但又不是越难越好 ,要让学生可接受 ,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 ,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 ,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 ,是重点 ,侧重双基训练 ,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 ,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 ,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解决疑难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 ,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 ,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 ,查漏补缺 ,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 ,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 ,题型要新颖 ,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提高复习效益。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 。

例如: (2003年镇江市中考题 )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 ,共同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 ,某医药器械厂接受了生产一批高质量医用口罩的任务 ,要求在 8天之内 (含 8天 )生产 A型和 B型两种型号的口罩共 5万只 ,其中 A型口罩不得少于 1. 8万只 ,该厂的生产能力是:若生产 A型口罩每天生产 0. 6万只 ,若生产 B型口罩每天能生产 0. 8万只 ,已知生产一只A型口罩可获利 0. 5元 ,生产一只 B 型口罩可获利0. 3元。设该厂在这次任务中生产了 A型口罩 x万只 ,问:

1. 该厂生产 A型口罩可获得利润 (

)万元 ,生产 B型口罩可获利润 (

)万元。

2. 设该厂这次生产口罩的总利润是 y万元 ,试写出 y关于 x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出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

3. 如果你是该厂厂长 :

(1)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 ,你如何安排生产 A型和 B型口罩的只数 ,使获得的总利润最大 ? 量大利润是多少 ?

(2)若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你又如何来安排生产 A型和 B型口罩的只数 ? 最短时间是几天 ?

这类题型旨在利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 ,注重学生的心路历程 ,搭起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 ,协助学生体验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的数学问题 ,即学会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考察周围的事物 ,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 ,大致可分成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要求对应于传统的数学教材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对应于修订后的试验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 ,又强化了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以及建立在过去能力基础上的作为数学核心能力的思维能力 ,特别是把数学作为文化和培养“人 ”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时 ,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 ,就必然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四、反复模拟、心理锤炼

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测试 ,可以培养学生在思维上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标准 》中指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因此 ,在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和迎考状态非常重要。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 ,要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 ,让学生调整心态 ,振作精神 ,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 ,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并加强这方面练习。数学知识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 ,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要学生学会镇定 ,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 ,从条件入手 ,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 ,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 ,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 ,因此教学的首要问题是转变观念 ,正确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认真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 ,有意识地“偏爱差生 ”,允许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态度存在反复 ,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并创造条件 ,让他们体验成功。学习困难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 ,因此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肯定 ,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 ,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 ,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 ,促使教与学相适应 ,教与学相促进 ,教与学相统一。

总之 ,切切实实提高复习实效是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 ,教师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 ,认真探讨和研究有效的复习方法 ,应因地制宜地拟订好复习计划。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群策群力 ,不断研究和改进复习方法 ,同时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 ,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的质量。

参  考  文  献:

[ 1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 [M ]1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

[ 2 ]  初中数学综合开放题型突破例释 [M ] 1北京 :龙门书局出版社 , 2002.

篇6

关键词:高考;化学;复习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程由8个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为必修1和必修2;选修包括6个模块,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每个模块2学分。我省高考中的化学课程从模块来看,分为必考和选考,必考内容是必修1,必修2和化学反应与原理,共占85分,选考内容为化学与生活、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个模块中由考生自选1个模块,为15分;从试题结构来看,选择题6道,为42分,非选择题4道,为58分。化学总分为100分,占理科综合总分的三分之一。

在高考复习中,要想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就要不断创新,采取积极主动的复习态度和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大量的知识。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学生应掌握复习方法的主动权。

一、抓住主干,编制网络

主动把主干知识体系分解为各知识点,进行“解剖麻雀”,重点突破。但是,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仅靠几个重点是完全不行的,而应将各知识编制成网络。如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各化学量的关系(如下图):

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所说:“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必修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又为继续学习选修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而选修是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

二、以点带面,系统掌握

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必须运用规律去掌握各板块的知识。如以典型的第VIIA族元素和第IA族元素来复习非金属和金属的性质;以铁代表过渡元素;以氧、硫代表氧族元素;以氮、磷代表第VA元素。通过个体揭示出一般规律,进而应用规律来推理演绎,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例如在复习典型物质“钠”之后,就可抽象出碱金属元素也具有如下同性:①均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②均能与X2(X=Cl,BrI)SH2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③与水反应的产物均为强碱和氢气;④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产物均为盐和氢气;⑤与一般盐溶液反应均是先与水发生置换反应,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这五大性质就是一般规律,便于记忆。轻松掌握上述知识和技能之后,再预言Li、K等的性质,几百个方程式弹指之间应运而生,平势而存。同时注意知识迁移时的个别现象,如NaCl溶液、NaOH溶液、硫酸溶液等大多数溶液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氨水、酒精溶液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钾、钠在常温下为固体,但钾、钠合金在常温下为液态,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三、灵活解题,提高运算

问题的解决贯彻着方法的培养,方法的培养促使着思维的发展。一题多解,是学生思维的发散源,可以训练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多层次地认识问题,多种方法处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多题一解的归类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有序性和综合性,使思维具有再定义性和洞察性。所以,活化解题方法是进行灵活解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既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又可不断地提高他们思维的敏锐性。从2013年我省的高考化学试卷来看,在活化方法的同时还必须提高考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差量法、数轴法、十字交叉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

四、注重实验,不断升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教材中不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根据实验内容和学校的不同条件,可边讲边实验或学生探究,也可由教师演示,同时为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提供必要的引导或建议。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要单纯把实验当成验证知识的手段。复习化学实验,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说明,采用归纳和对比的方法,形成实验知识网络,熟练掌握常见的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要动手做一些实验。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化学实验由原来的单一的物质制备、检验及性质的检验转化为实验的设计、组装及评价,即变传统的模仿重复试验为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中学范围内常见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具有纵观全局的能力,能够抓住完成实验的主动脉,善于分析影响成败的主要因素。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点,近几年来加大了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实验备考应做到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分散是指将物质的性质实验、制法、验证及探究实验分散到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等章节中去。集中是指复习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时,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把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综合实验组织专题、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教师要重视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基础作用,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这样,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建议如下:①重视答题规范化训练,倡导开放性应答。用化学语言做答,力求简洁明了,切中要害。②抓住本质,总结规律。复习化学实验,必须认真阅读教材,采用归纳和对比的方法,形成实验知识网络,再通过综合分析,抓住本质,寻找规律。这样,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篇7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

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教材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重点应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比划、边练习。使学生对体育实践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体育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图、辅助练习图、练习方法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它们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有效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看懂体育教学资料中的插图和与图示的内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及技术要求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教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例如如何看懂武术动作路线图和篮球战术图表等,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有一定的体育知识素养。

2.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2.1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体育能力则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调节与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2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将学生的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方式,拓展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2.3在体育教学设计中,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实现目标,对每个内容和目标进行三年、一年、学期统一计划和教学设计,使每个模块在每节课上,实现更好、更有效地分层次实施。在计划的设计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对于同一模块或同一节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体育基础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弹性学习目标,提供时间和练习内容,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每节课学有所获,保持兴趣。

3.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每一模块教学或每一节课上,都要想方设法地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包括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诙谐的讲解、规范的示范动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自主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以竞赛活动诱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的发展。

4.开展竞赛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播种”、“丰收的场面”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积极的影响。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意犹未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此教学,不仅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

5.坚持常规教学

传统的常规教学,是实施体育教学的基本手段。学生平时习惯的养成,体育知识的积累,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体育技能的逐渐完善,都是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应坚持常规教学,逐步同化和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的锻炼习惯和技能水平逐年提高,三年的实践证明:常规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6.不断学习,强化教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教师要经常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以此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了解新运动项目的发展,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努力使自己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更科学、更先进。

7.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提高师德修养,增强工作责任心。教师的品德、事业心和责任感决定其能否胜任学校教学工作。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能力再强,业务水平再高,如果没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没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就不会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而且要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篇8

关键词:新课程 兴趣 活动 现代化

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注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要努力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其中,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教学设施以增加课堂中的技术含量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对传统意识中的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堂更是明显,使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更容易也更好的实现。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新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

新课标强调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也是没有生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所以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教学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之中。努力创设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例如我在教学《体积的计算》时,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资源演示 “小明切橡皮”的整个过程,同时出示相关物体图片,然后在我的启发下,导入新课:体积的计算。这样唤起了学生探究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参与学习解决问题的动机,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出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就这样,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入了新知的学习中。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新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使教学方法灵活的同时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由于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教学中所提供的实际情景或材料多数是相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在常规的教学中,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远程教育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时,可以运用远程媒体资源演示各种数据、图表。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充分认识到统计的广泛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能有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落实,课堂训练扎实,可以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探究教学插上了翅膀,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小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营造“氛围美”,让学生“感受美”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选择、合作交流和亲身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体性。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所说:“从教学生学会数学转向让学生做数学。”这里的“教”是指简单的传授和以讲为主的灌输,而“做”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选择和亲身实践。在课堂中,让学生“做”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享有足够的亲身实践时间和自主探索的空间,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无限生机,时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但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技术上机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去欣赏别人,发现别人闪光点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林进舵,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中国校外教育(理论)[L],2008年09期

篇9

关键词:冠心病;冠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

中图分类号:R543.3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长期以来,冠脉造影(CAG)作为判断冠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 但是由于CAG受到观察角度受限, 以及其只能在形态学上判断的局限性,而不能对狭窄血管进行生理功能的评估,显然无法准确定位实际的心肌缺血血管,而且在判断时可能出现的主观性因素,因此冠脉造影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即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国际上已经开始推广,我们借鉴国外经验,开展了FFR与CAG的比较研究,初步评价FFR对冠脉病变诊断价值,现将相关应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CAG及FFR检测的50例冠心病患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律失常病史;②严重心肾功能不全;③有对比剂、三磷酸腺苷过敏史;④不能耐受检查者;⑤直径

1.2冠脉造影及FFR判断方法 CAG判断标准:冠脉狭窄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7.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CAG结果做为标准,计算FFR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2 结果

50例患者一般情况,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143支冠脉血管完成了FFR检查。其他一般情况见表1,143支冠脉血管中,FFR

3 讨论

长期以来,CAG是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重要参考指标,然而CAG只能进行形态学上的判断,其内在生理功能状况无法得到体现,其判断心肌缺血的准确性受到质疑。而冠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不一定只与狭窄程度相关,还可能与狭窄长度,形态等相关,因此CAG作为血运重建治疗指导存在不确定性,所以需要一些辅助手段如心电图负荷试验[1]、影像学[2]等的帮助进一步指导血运重建与否。

近年来,通过FFR来确定狭窄血管是否导致心肌缺血受到关注。FFR是指存在狭窄的情况下应用压力导丝测得的该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区域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在正常冠脉血管中,FFR≤0.80对冠脉狭窄病变导致心肌缺血预测阳性率在90%以上[3-4]。这与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类似,但是它具有更好特异性及敏感性,因为FFR是对直接供应血管和其供血心肌区域测量所得。

本研究结果显示FFR诊断心肌缺血阳性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98.7%、98.4%、92.3%。与国外报道类似。但在患者血管入选中,发现压力导丝在迂曲、钙化及闭塞不能通过压力导丝的血管中通过性较差,不适宜应用,另外对于存在侧枝循环以及急性心梗,FFR测量标准值不定,具体的界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虽然FFR在临床中应用仍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对于冠脉狭窄是否造成心肌缺血的判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且能对于冠脉的生理功能做较准确的评估,可以为治疗指导提供强有力的评估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McKavanagh P, Lusk L, Ball PA, et al. A comparison of cardiac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exercise stress electrocardiogram test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stable chest pain: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CAPP 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J].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5,16(4):441-448.

[2]Taqueti VR, Di Carli MF. Radionuclid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for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Known or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Era of Multimodality Cardiovascular Imaging[J].Prog Cardiovasc Dis,2015,pii:S0033-0620(15)00016-X.

篇10

【关键词】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兴趣 培养创新 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标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听力与口语能力的评价。科学家们发现:智力超著的人在语言学习上并不一定占优势,而学习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动机和付出努力的多少。要想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特别是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成绩,如何防止分化,抓好差生的转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结合本人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和谐师生关系,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使学生和你协调一致,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努力提高学习效率。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学生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相互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份、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既做先生,又做学生,只要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此时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例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困难,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出掌握知识后的快乐。

第二要热爱学生。我们都知道,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教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

第三要了解学生,因为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学更是如此,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求鱼,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让他们跳一跳,够一够,达到在原有的目标。

二、抓好后进生的转化,防止两极分化

英语是一门语言,要真正的学好并掌握一门语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从事了八年英语教学工作之后,对此的体会就更加深刻了。每个年级优秀学生的比例不足15%,中下游不及格的同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差生明显偏多。要想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特别是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成绩,抓好差生的转化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注意做好对后进生的转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下面就如何做好差生的转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差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常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词而激动,我也为他们的一点点的进步而兴奋不已。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为了延长差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我常结合课些游戏,教点歌曲,听听录音,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课堂上将好差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差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建立常规管理跟踪督查制度。督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日常家庭作业,课后作业,错题集等。其中以错题集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错题集对于改善和提高中差生的成绩有着显著的效果,但要做到以下两点:

(1)老师要耐心细致的讲解,并要求学生耐心细致的记录在错题处,然后再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整理入错题集中,可要求用红色的笔去写分析的理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的了解并记忆。

(2)老师要持之以恒的检查,指出学生的不足,并不忘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及时帮助,以防为主。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象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象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外语教学最有害的缺点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教师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方式,启发学生思维,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要精心设计,把每一课都导演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变换教学形式,如编课堂剧,进行值日生报告,分组活动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英语。利用环境因素营造英语氛围。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名人名言,办英语板报,组织学生举办英语晚会、演讲比赛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起到增加学习兴趣的效果。树立学生良好的自我形象,扫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课堂上要使学生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还能使每个学生时时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全神贯注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小华.阅读模式理论与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