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徽高考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徽高考作文

篇1

[关键词] 安徽高考;作文命题;写作教学

自2006年安徽省开始自主命题后,从以“读” 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到“提篮春光看妈妈”、“带着感动出发”、“时光在流逝”为题的命题作文,再到以“弯道超越”“《吴兴杂诗》”“《梯子不用时请横放》”为素材的新材料作文,安徽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呈现稳中求变,变种求新的趋势。

一、作文命题生活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写作内容

叶老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从促进学生发展来说,贴近生活是作文的第一诉求,作文不能贴近生活,对学生的成长将毫无意义。储存在人的长时记忆中的,与学生的作文密切相关的图示种类主要包括自然范畴图示、事件图示、人物角色图示和场景图式。这几种图示的实例皆来源于社会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作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文贴近生活,才能让其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当学生不具备与作文主题相关的图示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展示信息来再现事物、人物和景物或者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亲身参与的方式接触生活,体验生活,使外在人、事、物的形象能顺利进入学生大脑变为写作所需的图式。其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达与交流”部分指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走近社会、参与生活,更要养成用心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并在感性体验人生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理性思考,关注生活细节,体悟生活之理。

二、作文命题隐喻性,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提高探究能力

纵观安徽高考作文题,从“读”重在成长过程中的感悟,“提篮春光看妈妈” 重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感恩之心,“带着感动出发”紧扣感动、然后行动,“弯道超越”重在思辨、把握机遇,再到“《吴兴杂诗》”、“《梯子不用时请横放》”重在哲理、多维思考,形成了一条由感性思考到理性思辨的轨迹。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也均带有明显的思辨色彩,考生审题立意都要有理性的思考才行。安徽高考作文同样注重学生的理性思考与表达,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思想理念。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表征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来源于阅读训练,所以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要提倡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阅读训练中学习探究的方法,汲取理性思维的精华。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带有理性思辨色彩的文学作品,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迅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以及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以便学生在考试这样独立的情境下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作文材料,理清思路,概括要点,进而基于自身原有图式知识对作文题目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与表征。另一方面“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以便学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能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充分调动自己头脑中的命题网络和原有知识对作文材料进行个性化表征,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作文命题开放性,关注写作策略,提高自主选材的能力

由于作文命题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可供学生选择的材料也越来越多,而如何在巨大的材料库中择取有价值的材料,这就需要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选择策略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是以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写作教学要首先教授学生“选择写作材料的策略”方面的陈述性知识:(1)紧扣文章主题选材,选择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2)选择有典型性的、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3)选择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4)选择真实的、可信度高的材料等。

在获得了写作策略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之后,应通过引用例文,引用好的文章做正例,引用不好的文章做反例,通过同时和相继呈现的两个以上的不同实例进行分析比较,以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选择写作材料策略及规则的操作步骤:(1)搜集身边和记忆中所有与本次作文相关的材料(2)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3)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即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精心提取那些真实新颖、生动典型、有积极意义的材料,使之变得或形象而生动,或深邃而精蕴。从而,凸显文章的价值取向和写作的个性特点。

篇2

不过我才18岁,可不想这么早就呆在家,整天被老爹老妈呼来喝去,实在令人厌烦,我想考外地的大学,离开这个因为大建设和烧秸秆而变得灰蒙蒙的城市。我听学长们说,现在大学特别自由开放,因为学生数量太多,老师根本管不过来,所以在学校吃喝玩乐逃课泡妞打架都没人管,而且男生还可以在网吧打游戏练级挣钱,女生可以去酒吧夜总会坐台挣钱,想想真是令人神往,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然后交一个这样的女朋友,一起努力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

开了一会小差,时间已经浪费了5分钟,我赶紧擦拭了嘴角流出的口水,开始认真地分析题目。弯道超车,顾名思义,首先得有辆车,最好是赛车,而且车技很好,才可以在弯道上演超车的好戏。我心想,杭州那个飙车70码,将人撞起五米高的小子今年要是参加安徽的高考,作文肯定能得满分。因为书上说过,实践才能出真知。

我家是普通工薪阶层,家里没有赛车,不过我平常也很少骑自行车,因为现在这个城市的公交车和渣土车太狂野了,前几年学校就有个女生骑自行车,不幸被一辆公交车轧死了。我也很少坐公交,因为公交车经常会无缘无故起火,而且砸玻璃的锤子经常无缘无故丢失,本来书包就够沉的,如果每天上学还在包里放一把铁锤,实在太重了。

我上学的交通工具,很有这个城市的特色,是一辆挂着赛8888车牌的燃油助力车,每次我骑着它在合肥大街小巷的车流中穿梭时,春风拂面,我性感的胸毛迎风飘荡,总能让我找到一种古代大英雄驰骋疆场的。我拉风的造型,经常能吸引路边漂亮姑娘的目光,有时她们当中比较大胆的,干脆会伸手拦下我,然后脉脉含情地问:“大哥,到三孝口带不?”

又开小差了,说说弯道超车的事。印象中,我开着我的赛8888,超过两次车。一次是为了看前面一辆开奔驰车的美女,在过弯道时,她减速了,我猛一转油门,加速超过了她,并轻轻拍了一下她的窗户,对她展露了一个迷人的微笑,不过这个戴墨镜的长发美女却不怎么友好,她从车窗内对我吐了一口吐沫,并来了一句“妈比的,找死啊”。开奔驰车的美女,素质怎么能这么低呢?我心中暗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将来用兰博基尼把她勾引过来,然后买条狗给她作伴。

还有一次是在一个路口,当时绿灯刚刚转红,我很不幸地冲在第一个,本来想直接冲过去的,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我看到一个交警大叔锐利的目光锁住了我,估计是妒忌我太拉风了,他快步向我走来,示意我停车,我当时大脑开始了高速运转,计算如果停车可能面临的损失:无牌无照无证至少罚300,拖车110,停车一天20,至少要损失四五百。于是,我立刻打了转向灯,发动油门,驶向旁边的弯道,从一溜私家车中间绝尘而去,在倒车镜中我看到交警大叔脸都绿了。

篇3

零分作文《弯道超车》

我记得交规书上说过,弯道是禁止超车的,应该左右察看,减速通过,否则很容易出事故。

不知道命题老师会不会开车,不过他既然说弯道可以超车,那一定有他的道理,作为考生,我不敢也不能有任何疑问,因为疑问很可能导致我考不上大学,尽管读完大学跟考不上的结局基本一样——成为一名不怎么光彩的待业青年。

不过我才18岁,可不想这么早就呆在家,整天被老爹老妈呼来喝去,实在令人厌烦,我想考外地的大学,离开这个因为大建设和烧秸秆而变得灰蒙蒙的城市。我听学长们说,现在大学特别自由开放,因为学生数量太多,老师根本管不过来,所以在学校吃喝玩乐逃课泡妞打架都没人管,而且男生还可以在网吧打游戏练级挣钱,女生可以去酒吧夜总会坐台挣钱,想想真是令人神往,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然后交一个这样的女朋友,一起努力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

开了一会小差,时间已经浪费了5分钟,我赶紧擦拭了嘴角流出的口水,开始认真地分析题目。弯道超车,顾名思义,首先得有辆车,最好是赛车,而且车技很好,才可以在弯道上演超车的好戏。我心想,杭州那个飙车70码,将人撞起五米高的小子今年要是参加安徽的高考,作文肯定能得满分。因为书上说过,实践才能出真知。

我家是普通工薪阶层,家里没有赛车,不过我平常也很少骑自行车,因为现在这个城市的公交车和渣土车太狂野了,前几年学校就有个女生骑自行车,不幸被一辆公交车轧死了。我也很少坐公交,因为公交车经常会无缘无故起火,而且砸玻璃的锤子经常无缘无故丢失,本来书包就够沉的,如果每天上学还在包里放一把铁锤,实在太重了。

我上学的交通工具,很有这个城市的特色,是一辆挂着赛8888车牌的燃油助力车,每次我骑着它在合肥大街小巷的车流中穿梭时,春风拂面,我性感的胸毛迎风飘荡,总能让我找到一种古代大英雄驰骋疆场的。我拉风的造型,经常能吸引路边漂亮姑娘的目光,有时她们当中比较大胆的,干脆会伸手拦下我,然后脉脉含情地问:“大哥,到三孝口带不?”

又开小差了,说说弯道超车的事。印象中,我开着我的赛8888,超过两次车。一次是为了看前面一辆开奔驰车的美女,在过弯道时,她减速了,我猛一转油门,加速超过了她,并轻轻拍了一下她的窗户,对他展露了一个迷人的微笑,不过这个戴墨镜的长发美女却不怎么友好,她从车窗内对我吐了一口吐沫,并来了一句“妈比的,找死啊”。开奔驰车的美女,素质怎么能这么低呢?我心中暗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将来用兰博基尼把她勾引过来,然后买条狗给她作伴。

还有一次是在一个路口,当时绿灯刚刚转红,我很不幸地冲在第一个,本来想直接冲过去的,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我看到一个交警大叔锐利的目光锁住了我,估计是妒忌我太拉风了,他快步向我走来,示意我停车,我当时大脑开始了高速运转,计算如果停车可能面临的损失:无牌无照无证至少罚300,拖车110,停车一天20,至少要损失四五百,于是,我立刻打了转向灯,发动油门,驶向旁边的弯道,从一溜私家车中间绝尘而去,在倒车镜中我看到交警大叔脸都绿了。

篇4

所谓核心字词就是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题眼”。如《我忘不了他》,其中的“忘不了”就是关键词,应牢牢扣紧,通过回顾往事,重点写出“忘不了”的原因。同时要注意,“忘不了”的,可以是对你有益的帮助,也可以是故意的“伤害”,只要让你刻骨铭心的都可以一一道来。

对海南2007年高考作文题《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同样要针对题目中的“题眼”――“创新”与“创造”来行文,这样才不会跑题、偏题。有些作文题,如果运用惯常思维审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换种思路,跳出“固有”模式,就可豁然开朗、眼前一亮。如浙江2007年高考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看到这个题目,许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找不到北”――“消逝中”如何“行走”?但静下心来,运用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就能够化难为易――“行走在消逝中”,可作如下理解:过去的就不再留恋,不管是成绩还是失落;要以过去的成功为借鉴,在此基础上力争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或是吸取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之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反面”教材,等等。经过这样条分缕析,写作思路瞬间即可打开。

《万籁俱寂的时刻》一题也要采取反向解读的方法进行审题,否则,“万籁俱寂”,一切都悄无声息,有什么可写呢?但恰恰相反,这“万籁俱寂的时刻”,正是你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一个人享受“独处”之乐的惬意时光,你可以抛弃所有繁杂事物,尽情地、静静地回想往事、梳理未来……

有的题目给出了写作对象的明确指向,写作者只要满足命题者所限定的条件即可。比如,2008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这里的“城市”与“乡村”就是限制条件,不可以是之外的其他东西。上海2007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和安徽2007年高考作文题《提篮春光看妈妈》也属此类。这是指题目暗含了当年发生的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这类作文题比较多,几乎每年都有。如2008年安徽的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四川的考题《坚强》等,就与当年中国发生的湖南雪灾、汶川大地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考生能够基于时代背景去审题,一定会得到理想的分数。

如《宽容》《众志成城》《关注的目光》《该不该?》这些题目,就可以结合近期中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总理在英国演讲受到德籍博士生的干扰、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高考文理分科是否该取消的讨论……这些都可与以上题目“对号入座”。有的题目,写作范围非常宽泛,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难写得“圆满”,如《冲突》《误会》《矛盾》《纠纷》等,可以写成几万、几十万的专著,但在考场只有不到1小时用于写作的情况下怎么应对此类题目呢?那就要增添“虚拟”成分。

篇5

关于高考作文考查什么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始终莫衷一是。从这几年各省高考作文的题目来看,总的感觉还是与现实生活远了点,体现出“空”和“虚”的特点。所谓“空”,就是题目本身很空洞,大而无当,没有什么指向性;而所谓“虚”,则是指故弄玄虚,华而不实。总体上讲就是脱离现实,不接地气。有些题目虽说有“微言大义”的意思在里面,但玩文字游戏的味道依然很浓。如,今年福建的“走路”、广东的“感知自然”、北京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湖北的“喷泉与泉水”、湖南的“大树的旅行”、江苏的“智慧”、安徽的“蝴蝶翅膀的颜色”、山东的“丝瓜藤和肉豆须”等,都遭遇了网友的大量吐槽。虽然其间不乏非理性的嘲讽,但存在的问题则是显而易见的。

作文不管是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抑或是其他什么能力,都不能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分析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批判质疑,否则,我们看到的作文只能是充斥着“文学范”的文字卖弄和脱离生活的虚情假意,而不是真情实感的朴素表达和真知卓见的灵光闪现。

尽管每次高考结束后,我们的命题专家们都会面对广泛质疑而拿出一套自己的说辞,但大多都是自我欣赏式的表白和辩解,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因而也就没有多少说服力。

我们知道,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合格的公民,换句话说,也就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文学青年、作家。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在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沟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批判质疑精神的重要载体。如果我们的教育不和生活接轨,不与现实碰撞,而热衷于玩“鸳鸯蝴蝶”,灌“心灵鸡汤”,怎么能够培养出世事洞明、见识高远、关注现实、勇于担当的合格人才?我们的孩子将来怎么能够适应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

当前,在激烈的社会转型和变革过程中,很多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起,无法回避地呈现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比如,在环境与财富面前如何选择?金钱与健康哪个更重要?财富的多寡是不是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守着父母过日子和远离父母挣大钱,哪个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和亲情孝道?诚信是不是一种智慧?能力是否能成为一个人走上社会后的核心竞争力?知识能不能改变命运?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是这些即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子们需要思考和关注的。

今年的全国Ⅰ卷和重庆的材料作文通过典型事例,要求考生对涉及法律、人伦和道德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是继2011年高晓松酒驾案进入高考作文后,不多的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的作文题,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命题者却在给出相应的材料后,不能或不愿就相关问题直接点题,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向,其结果可能使很多考生不得要领,不能起到思想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88-01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教师一直要求学生多阅读,特别是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但是高中学生课业重、时间紧,难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所以,在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来构思高考作文。

一、教材中人物及其事迹的应用

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都可以当做高考作文素材。语文教材里所选的文章都是文学的精华,因此在构思高考作文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引申和挖掘这些文章中的精华。

在高中课文中出现很多人物,如司马迁、陶渊明、鲁迅、史铁生等,他们都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思想高度是我们所敬仰的,他们的事迹是可歌可泣的。我们要学生掌握他们的生平事迹,概括他们的人生思想,然后把他们的人生事迹和思想融入到我们的高考作文当中。例如2011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期待成长》,我们可以引用勾践期待成长为一代帝王而卧薪尝胆的努力,可以引用鲁迅期待国家成长而产生的“彷徨”“呐喊”进入作文。2011年高考广东卷作文《回到原点》,可以引用司马迁、陶渊明、鲁迅、史铁生等人都是为了回到人生“真、善、美”的原点而孜孜不倦地奋斗。2011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拒绝平庸》,平时授课时,就可以告知学生,几乎所有的历史名人都是拒绝平庸的典范。历史名人对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材料亦可用于2011年高考重庆卷作文《情有独钟》。在平时作文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作者和文中出现的名人事迹进行归纳总结,关注名家对名人的评价。

二、教材中诗歌的运用

在教材中出现的诗歌,是语言思想的精髓。恰如其分地把它们运用到作文当中可以有妙笔生花的效果。诗歌在作文中的运用可以分为两种,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所谓直接引用就是将诗歌直接引用到作文当中。例如2010年高考辽宁卷《取舍》话题,就可以直接引用徐志摩的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生一世,舍,要“舍”得干净、洒脱,决不拖泥带水。所谓间接引用就是将诗歌间接灵活地引用到作文当中。例如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全文以《琵琶行》作为行文结构转换的标志,同时将考生的成长过程有机地结合于其中,文章散得开,收得拢,是诗歌间接引用的典范。因此教师要求学生要尽量背诵课文诗歌名篇名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教材中现代文的应用

教材中现代文篇目众多,特别是散文具有优美的语句、严谨的逻辑、深邃的哲理、闪光的思想。这些现代文,不管是文章的结构还是内容都是高考作文良好的素材。例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谈谈你对常识的经历与认识。可以直接引用《米洛斯的维纳斯》:“残缺也有美,残缺也是美,维纳斯正是缺少了双臂,才显得如此秀丽迷人。不要为自己的某些缺陷难过,也许你的缺陷,会促使你奋进,促使你成功。”还可引用《项链》的材料,例如:“我们常常嘲笑和指责路瓦栽夫人贪慕虚荣,为了一夜风光而吃了十年的苦,但是,路瓦栽夫人有的优点我们不一定具备,你看,她知道事情不可能挽回时,毅然勇敢面对困难,辛苦十年还清债务,我们中的一些人,还不一定做得到呢,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和赞扬吗?”

四、教材中典故及注释的应用

学生学习课文时容易忽视课文中的典故和注释,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这两者都可以拿来作为作文的素材。例如《滕王阁序》的典故和注释就是极好的作文素材。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唐传》亦载。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其已九十高龄,不能再为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此典故可用于2011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时间在流逝》,亦可用于江苏卷《拒绝平庸》。杜威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个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因此,告诉学生,在运用典故时一定要熟悉教材典故的来龙去脉及其本质,找出与作文的切入点,达到综合灵活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篇7

一、“稳”中有“变”

试题材料类型

稳定――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延续了前两年的选材理念,试题材料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

1.生活现象(故事)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山东卷“我的行囊”,共计5道。

2015年――安徽卷“观察蝴蝶翅膀”,山东卷“辨别丝瓜藤与肉豆须”等,共计4道。

2014年――山东卷“打开窗户看风景”,江西卷“探究式学习”等,共计9道。

2.社会现象(焦点)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共计2道。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全国新课标卷Ⅱ“最具风采人物”等,共计4道。

2014年――广东卷“数码时代与胶卷时代”,北京卷“老规矩”等,共计5道。

3.言论类

2016年――江苏卷“个性与创新”,共计1道。

2015年――浙江卷“文章与人品”,江苏卷“智慧”等,共计5道。

2014年――上海卷“自由与不自由”等,共计3道。

变化――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材料虽说主要集中在以上三个方面,但却呈现出以下细微的变化。

1.侧重现象淡化故事。2015年安徽卷“观察蝴蝶翅膀”等;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山羊过独木桥”等,这些题目试题材料均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2016年,这种以故事为试题材料的题目数量明显减少,仅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试题材料属故事型。

2.将“我”融入材料。2015年广东卷“感知自然”等;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等,这些题目试题材料中均找不到“我”。而2016年, 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江苏卷“我的个性与创新”,这些考题试题材料中均突出了“我”,从材料的内在要求上强调了考生写作的自我意识。

关注方向

稳定――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和前两年试题所关注的方向大体相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关注时代焦点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关注的是教育改革话题,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及北京卷“神奇的书签”关注的是文化传承及学习方式话题,上海卷与浙江卷关注的是“科技与人文”话题。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探讨的话题是“依法治国”,同时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又如何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

2.关注传统文化

2016年――北京卷“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与“神奇的书签”,“老腔”与“书签”既是具体的事物,又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及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语文素养”与“阅读”既是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手段。

2015年――北京卷“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浙江卷“文章与人品”,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考生对民族文化经典的阅读情况。

3.注重价值构建

2016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告诉考生既要学会尊重、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又要理性地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告诉考生只有创新与分享才会有更大的成功;江苏卷“个性与创新”教导考生既懂得“藏”又要懂得“露”。

2015年――四川卷“老实人与聪明人”,引导考生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重庆卷“赶公交车的妈妈”告诉考生,人应该有一颗宽容、理解、尊重之心。

变化――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和前两年试题相比,在关注的方向上有以下细微的变化。

1.将个人的价值观念与时念有机结合。2015年,广东卷“感知自然的远与近”,四川卷“老实人与聪明人”等;2014年,重庆卷“出租屋的故事”,江苏卷“不朽的青春”等。这些考题要么重在从个人的角度上切入注重价值构建,要么从社会的角度上引导考生关注时代焦点。但2016年高考作文明显地做到了让二者有机结合,如: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既是对个人阅读方式的思考又是对全民阅读方式转变的思考,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既是我与他人之间的评价又是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评价,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既是个人的素养又是全民的文化素养......这些考题考生均可从自我切入,然后便可升华到时代的高度上,可谓可大可小,亦可先小后大。

2.避开具体的社会热点事件,关注焦点话题。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2014年大纲卷“老王生病”与福建卷“坚守大山的党支书”。这些试题均为具体的社会热点事件。而2016年此类试题一个也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从“面”上给考生展示一个时代焦点现象,如,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形式既能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又能有效地避免了试题被猜中的可能,从而保证了考试的公平。

考查能力

稳定――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仍延续前两年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辩证分析能力

2016年――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既可赞同电子阅读,又可赞同“纸质阅读”;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各有其优缺点;山东卷“我的背囊”,背囊中的东西有用与无用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

2015年――广东卷从远与近的角度上感知自然其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四川卷“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2.创新思维能力

2016年――江苏卷“个性与创新”鼓励考生要张扬个性,敢于创新,说出自己的想法;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告诉我们,坚守固然可贵,但突破自我、大胆创新更有出路。

2015年――天津卷认为“智慧是一种境界”;湖南卷大树转变思维能让“种子传播到远方”。

变化――对“二元矛盾”即辩证分析能力的考查有所淡化,对“多元矛盾”即开放思维能力的考查明显增强。

上海卷用一句“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作为提示语,而没有限制某个具体的写作方向;天津卷用“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作为提示语,写作角度同样很宽泛;浙江卷用“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作为提示语,也没有限制某个具体的写作角度。

二、守正“创新”

创新试题――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在全国上下都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为备考重中之重的大背景下,适用范围最广的全国新课标卷Ⅰ却命了一道漫画型材料作文,这让广大师生感觉自己被狠狠的“耍”了一把,但静下深思,其完全在情理之中。因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一般是以时事热点文字素材为载体要求考生就事论事,而漫画型材料作文的写作仍是要求考生就事论事,二者在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漫画命题,只不过是将试题材料由文字材料换成漫画而已。避开大家都能想到的形式命题,既是创新,又是命题中心反押题思维命题的具体体现,可谓一箭双雕。

创新试题――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试题的命题背景是试卷上的阅读理解《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如此设计作文试题既降低了命题作文试题的难度又增强了其开放性,这种命题形式将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机结合,将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有机结合,可谓独树一帜。

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展望与备考策略

1.命题展望――继续鼓励考生关注自我,抒发真情实感。

备考策略――从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可通过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书札、读后感等方式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

2.命题展望――继续鼓励考生关注社会焦点,增强历史使命感。

备考策略―― 关注各大媒体时事新闻,并思考热点背后的时代性话题。

3.命题展望――继续加大对考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

备考策略―― ①关注哲学中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包括两个论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几个范畴(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②多做开放式思维训练。

篇8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许多年以后,他俩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了,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叫人太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拉克苏一脸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在此引用这个故事,希望给面临高考的学生们一个提醒:在高考旗帜的引领下,我们在书山题海中也许跋涉得太久、太远,也太累了,临近目标的时候,不妨稍稍停驻匆忙的脚步,回头看看,也许真的会有新的发现——作文尤其如此。

高考未免觉得缥缈,而成功的例子却是实实在在,其中的经验也亲切鲜活,真正值得借鉴。这里引用安徽省2008年高考被评卷专家组判为59分,作为一类卷“标杆”的高考作文。

带着感动出发

文/安徽一考生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黑夜,是谁,为你点亮一盏灯?怀着一颗感动的心,你会发现,暴雨后总有美丽的彩虹,黑夜里总有星星在闪烁。带着感动出发吧,让你的人生变得温馨而美好。

感动,珍藏在我们的心中,又时刻向外散发着光与热,带着感动出发,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寻人生路上的风景,我相信,无论是广阔的大自然,还是热闹的周边社会,都会使我们收获最宝贵的财富。

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思的哲思。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盛开的海棠花,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味这紫色生命带来的感动时,他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人与自然中生灵万物因共同的感应而感动,便是这样一把钥匙,让我们打开自然的感应之门,收获朴实而深刻的哲思。

带着感动出发,在人间和社会的喧闹与冷暖中行走,我们将收获感人至深的温暖。当奥运圣火在异国他乡遭遇袭击,我们看见,一位瘦小的残疾女子弯腰护住火炬,完成了她一生中最出色的防守,那一刻,奥运圣火为之感动,燃烧出耀眼的光芒!当冰雪肆虐我国南方时,我们看见,无数绿色身影忙碌在铁路两旁,那一刻,冰雪为之感动,为之消散!当地震突袭四川时,我们看见,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面带忧虑,在废墟间穿行,那一刻,国人为之感动,世界为之惊叹!在风雨之中,在瓦砾之上,我们用感动见证了最顽强的民族,最伟大的爱!带着这样的感动出发,谁不会变得更加成熟?谁不会更了解温暖的含义?

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自然中聪慧,我们在社会中成长。于是,我们要将这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们,伸出你的双手,将爱心的感动传给孩子;坚守你的岗位,将敬业的感动传给同事;攀登你的高峰,将拼搏的感动传给同伴。我相信,这些感动会在人们心中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色彩斑斓,而这,也就是带着感动出发的意义所在。

请带着感动出发,在暴雨中为他人撑一把伞,在黑夜中为他人点一盏灯。带着感动出发,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世界,将永远是晴天,永远充满光明!

反复玩味这篇高考作文,笔者认为这篇作文张扬着强烈的回归意识,它的成功可以为“言之有物”这个棘手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1.回归社会,关注热点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导学生直面现实,关注社会人生是高考作文的应有之义,而且每年的高考考纲中都明确指出“不回避热点”,尤其是近年高考,多个省市命题所用作文材料、背景与社会热点问题都不约而同的“零距离”接触了。2008年安徽卷这篇成功的考场作文正是很好的体现了“关注社会人生、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思想。文中选取了北京奥运、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等热点材料,很好地提升了作文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堆砌材料,而是高屋建瓴,言简意丰地只用一句话概括一则材料,表述一个重大事件,并且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使事件感人至深。这样看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方法是很不适宜高考要求的。

2.回归课堂,重温经典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的学生而言写作的材料匮乏或者选材狭窄,往往成了作文难的瓶颈。或者把《龟兔赛跑》的寓言 “发酵”成500多字的故事,或者为了凑足800字而照抄考卷阅读题文段,或者拼命“抖箱底”、“开杂货铺”等等令人望而生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层出不穷。其实,他们是“抱着金饭碗的乞丐”。这里所谓的“金饭碗”指的是我们在课堂学习中“结识”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不朽精神和传奇故事。聪明的作者把课本里学过的知识信手拈来,作为自己文章生动鲜活的材料,举重若轻,让经典的光辉映照自己的文字,精彩纷呈。“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盛开的海棠花,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味这紫色生命带来的感动时,他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在这里,我们应该深深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谛和重温经典的魅力。即使同一个素材,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发掘经典的深层价值。这里举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

篇9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其实高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无非是“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轮换。材料作文,给你一段背景材料,不限定话题,但构思动笔之前,首先要做的还是从所给材料中准确地概括出一个话题。可以说材料作文说难又易,说易也难。之所以有这样的矛盾表述,就是因为对提供的材料,可以多角度切入,能有一个较宽的思路;但不是胡乱地牵强附会,要切得准,抓得住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笔者连续四年写了下水文,同时对高考作文作了一些分析,但毋庸讳言,今年高考作文题,出乎我的意料。但慢啜细品,还是认为题目出得还有一定道理。

揣摩意图,为合时而著

每年高考题都遭人诟病,但我认为避免撞车和宿构,能标新立异地出一道高考作文题也确实不易。从材料表面来看,这是有关安全的。这个话题应是去年炒得很热的东西。温州动车事故、校园安全、煤矿安全等等都是人们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此关乎度应是广泛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没有界限的。更重要的是安全从未离过口,可事故发生年年有。是偶然?是必然?值得思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样的高考题可以说切合每个人的生活。这不得不让人重新考量,不能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应将目光回到原点,回到自身,回到人性。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安全重要,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漫不经心地放在口头,大大咧咧的做在手上。

当然还有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为何关乎人们生活、生命的东西屡屡出问题,而且杜不绝,禁不止,打不垮呢?是不得要领,是草率从事,还是什么?在这则材料中,我们能寻求到答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有自己真实体验来诠释道理,表达对生活的理解。此作文题应说是“合时宜,有指向”,且具有匡正世风的意义。

拨云见日,要瞄准靶心

材料作文审题、拟题是关键。审准了题,方向不错,文章也不会滑到别处去。因为在正确方向行走,就不会背离终点。材料中提示语“请留意梯子,注意安全”和外国专家提出修改的“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同样的九个字,表述不同,效果各异。

那么“异在何处?”前者是善意提醒,若有人没有注意的话,可能还会发生安全事故。可后者是从根本上完全杜绝了安全事故发生。前者是敷衍塞责,有那么一种“我提醒了,你不注意安全是你的责任”。后者是严谨做事,潜台词是“用时扶起,不用放下”。举手之劳,免除后患。避免了人身伤害,同时也减少了生产成本。真是“一言千金”。

只审材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探究问题的实质所在。

透过现象,会发现我们平时做事,多流于形式和表象,不注重细节,抓不住关键,缺少严谨和认真。形式具备,可效果低微。若出了什么事,他辩称,“制度上了墙,会议开得长,活动有过场,口号比谁响。”有了如此粗放、拖沓、走过场的工作作风,就像一位蹩脚的箭手,始终射不到靶上,更别说射到靶心了。

审题就是审生活,审人性,审人性的矛盾性,审矛盾的最佳境界。

材料中没有从道德层面去谴责,而是从作风方面去拷问。因此我认为据此材料拟题的关键词是:重细节,抓关键,强根本,看实效,以及它们相反意。

人们都说题好文一半。好题就是立意高远的题。“千古文章意为高。”最简单的拟题:“梯子横放”的启示;还有诸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力量”、“抓关键,才能迎刃而解”、“推陈方能出新”、“形式主义要不得”、“透过现象抓根本”、“做到最精”、“实效比什么都重要”、“标本兼治方为道”、“换过角度看问题”等等。

精骛八极,可心游万仞

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像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一种观念想到另一种观念。当然他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至少内质是相同的。

根据材料可以类比想象流于形式的东西。食堂地面上,支起的提示牌写有:小心地滑,谨防摔倒。但还是有同学跌倒,我不禁要问,买块防滑垫比那精致的提示牌多几元钱?当然还可以深入追问:以人为本不是做在表面,而应做好、做细、做实。将钱用在事故的防范上,而不是用在事后的赔付上。

若从细节着手,可以举出温州动车因一个小小的信号灯,酿成了滔天惨剧;学生考试时,常常因第一步演算的马虎导致前功尽弃;青年求职,因不经意地将面巾没有丢进篓里,心仪的工作与他失之交臂;质检员,因大而化之放行了添加剂超标的食品……如此等等,均可入文。

现象后面必藏着本质。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做事时“差不多”的风格造成的。生产线因“差不多”,次品出来了;煤矿安全工作因“差不多”频频发生事故;社会上违章犯纪不讲原则,因“差不多”屡禁不止。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好,方是成功之道。

当然也可以从抓问题关键入手,任何问题的解决要抓“牛鼻子”,不能缘木求鱼。“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做起,不抓根本,只看表象,就像工厂里竖起的梯子,不抓住“横放梯子”这个根本,安全隐患就无法消除。

在作文实践中,联想与想象总是融合在一起的。尽管此材料作文可以去想像着编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故事,但现行高考阅卷框架下,应提倡写议论文。应紧紧围绕关键词,抓住联想、想象的触发点,引爆思维的导火索。

篇10

非智力因素不可忽视

所谓“作文中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写作能力以外的行文技巧。文面整洁,书写规范。考场作文要像“夕阳中的新娘”,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卷面整洁、书写美观的作文,会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第一印象很重要。阅卷老师是考场作文的唯一读者。高考阅卷时间紧,工作量大,绝不能因为书写潦草引起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而影响阅卷速度。字应写在格的正中间,大小适中,不“顶天立地”。不写错别字,不能中文外文混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要一“逗”到底或一“点”而过,甚至不加标点。标点符号的位置要符合要求。段落安排不沉闷。

力避“四无”且亮点纷呈

要明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内容和表达上没有“硬伤”,做到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并力求特点鲜明,亮点分明,与众不同。做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要敢于亮剑,敢于张扬个性,把文章内容包装精美。无思想、无思路、无材料、无文采是制约考场作文“出彩”的瓶颈。

一定要做到便于阅卷老师迅速把握作文的内涵!

审题与拟题。不能偏离题意。审准题目,全面理解。材料、提示语、要求语多位一体,不能只抓其中的一方面。一定要注意提示语的暗示和导向作用。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句,领会材料的精髓。会概括,会升华。善于把握寓言类材料的含意,并“置换”成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或现象,学会发散思维,拓宽写作范围,不能写成“故事”的续写或扩写。有时,还要挖掘材料思辨性的内涵。比如,2009年安徽省高考要求考生以“弯道超越”为材料作文。题中先解释“弯道超越”的本义,再说其引申义:“弯道”是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极富挑战更蕴含机遇。这就启发考生思考“弯道”与“超越”的辩证关系:利用(抓住)机遇,实现超越(对手或自我)。两者是条件和目的的关系,缺一不可。只写前者或只写后者都是偏题。对“弯道”的理解失误或只写其本义也是不符合题意的。

标题的拟定,应把握材料的核心、精髓,最好能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嵌入标题。拟题或用并列短语,或引用仿用,或题含典故等,都要做到突出中心,简洁有力,掷地有声。

文脉与文采。思路清晰,结构完美。主旨明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得举棋不定、中途易辙或左右摇摆。文章写得如一团乱麻,颠三倒四,纠缠不清,晦涩难懂,让阅卷老师理不出头绪是很失败的。主旨句、过渡句可独立成段。首尾点题照应。说理文在文中小结处,记叙文在情节的关键处也要作必要的点题。使文章思路清楚还可采用以下方法:段首运用排比或引名言,线索句或主旨句反复,使用对比手法等。议论文可横向展开议论,也可纵向展开议论,最好是横向和纵向相结合;既要考虑宏观布局,又要考虑微观层次。写记叙文要交代清楚记叙要素,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抒情议论句可独立成段,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若用倒叙,回忆前后的过渡要自然,篇末要点题。写散文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线索清晰,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形散神聚。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要注重语言的包装,力求色彩斑斓,文采斐然。议论文的语言,应该是气度不凡的排比、生动机巧的比喻、逻辑缜密的说理、典型有力的例证的综合展现,使语言有丰富的意蕴。如论述改变心态的重要性,可用一组排比句加强语势:“荒芜的田园是那么凄凉,而陶渊明却有‘悠然见南山’的情调意趣;被贬后的生活是那么辛酸,而李白却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博襟;狱中的磨难是多么痛苦,文天祥却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热情。”写记叙文要多用描写。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句式要灵活,用词要贴切,文句要有表现力。可用精彩的语句、隽永的哲言包装文章的开头结尾、段首断尾,或写好精美的题记。这些地方阅卷老师是要重点“观照”的。

体裁与题材。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对文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文体特征鲜明。记叙文必须有三分之二的记叙或描写,议论文必须有三分之二的议论成分。考试时一旦选定某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是该种文体,而不是其他文体,更不是几种文体的杂糅。写成“四不像”,非驴非马,是很危险的。文体的训练切忌单一化,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已经不灵了,记叙类文章和议论类文章都要会写。不能在高考中贸然尝试“另类文体”,如独幕剧、演讲稿等。

选材要精确恰当。材料与题意要高度契合。记叙文的材料要新颖生动。议论文选材要典型,既有历史沧桑感又有时代气息,有广度有深度有升华。材料贫乏、单调、陈旧,或引用生硬而缺乏揉捏,或说车轱辘话,必然导致文章写得苍白、乏味、灰不溜秋。

作文复习和备考时学生要多读范文,要分类认真研读优秀考场作文,在记叙类和议论类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汲取精华,丰富自我。把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加以梳理归类,再次挖掘教材中的写作素材,并利用网络等手段积极找米下锅,不断补充新的素材并强化记忆。储备的材料要丰富、典型,要有代表性。要关注时事,高度重视新材料,与时俱进。要整理记忆“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及颁奖词等。

感情与思想。感情要真挚,格调要高雅,力避病态和庸俗。优秀作文需要一种健朗的情感支撑。褒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高考作文不是上网聊天、跟帖,不能随意发牢骚。不能欣赏违背法律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人或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