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规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墨守成规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墨守成规的词语解释: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墨守成规的反义词:标新立异、别辟蹊径、别创新格、标奇立异、除旧布新、推陈出新、随机应变
用墨守成规造句
1、画家没有墨守成规,呕心沥血的创造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描写的是“罄竹难书”的故事。
2、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转换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所作为,才能进步,不会墨守成规,顽固不化。
3、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
4、她在学术上从不墨守成规,经常能提出一些新见解,引起大家的重视。
5、一味墨守成规,只会阻碍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用墨守成规的反义词造句
标新立异:我们在思想上一定要随潮流,千万不能标新立异的。
除旧布新: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
篇2
答:看到你孩子的表现,我感觉很兴奋,我很喜欢这个孩子,因为她有个性,有独到之处。
她不是完完全全地按你和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按规矩出牌”,这说明她不墨守成规,头脑不僵化,能独立思考;而且人家还超自信,不怯场,很天真。这样的孩子头脑里没有条条框框,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好事啊。
当然,按事先的准备,“一字不落”地讲述出来的孩子,也很好。这说明孩子的感受能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不错。
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发展,也会得到不同人的欣赏。有的老师可能喜欢后者,但你作为家长,无论如何都应该给予自己孩子以欣赏,那是她独有的个性。
咱们国家的孩子,大多都是规矩有余,灵活性和创造性不足,最缺乏的就是你女儿这种敢于“突破”的品质和能力。我们不是说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吗?你的孩子就是在创造性方面初露头角。
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的教育,在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方面,应当要求按照大家都遵守的规矩、公序良俗去做,按照社会公德去执行。而在智力的培养和发展方面,不应当过早地制定什么规矩,束缚她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应该设法打开孩子的思路,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想象力和想象的独立性。这是很好的品质和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曾广为流传的一个美国故事:一个孩子回家后兴奋地告诉妈妈说,在幼儿园认识了“O”。妈妈听了不仅不高兴,反而很气愤。她认为,老师是多此一举,那么小的孩子还没必要认识字母,他可以把“O”看成是太阳、月亮、皮球、锅盖、纽扣、手表,当老师告诉孩子这只是一个英文字母,就扼杀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为此,这位妈妈把这位多事的老师告上了法庭,结果还胜诉了。
故事无论真假,道理却是真真地摆在这里的。
有丰富想象力和很强的创造力的孩子,不墨守成规,好“想入非非”,有时候可能让家长或老师感到头疼,但最有可能成为有作为的人。
我以前招考研究生,出的考题很多是开放性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阅卷时,我判分的原则不是看考生的观点对不对,而是看问题地分析是不是透彻,论述是不是有逻辑性、有说服力,讲道理是不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哪怕我并不同意考生的观点,但只要是独到的见解,能够自圆其说,能让人信服,我就给高分。
篇3
只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在同样一个团队里只有你被突然抛弃掉。这样的感觉是绝对是自己经历过之后才能够明白的。也许在你说过的这些话的过程当中,很多都是不同色的,都是有语病的,但是你依旧珍重的珍惜他们。
也许这次好像以前我们所说的那种爱情故事一样。也许有很多人一直都在默默的嫌弃着他们,可是却只有你,始终不离不弃。我一直都觉得这种感情一直都是特别伟大的,也是模仿不来的。
可是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能力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估计全都存在着精英了。
而且如果这些事情全都变成现实生活,也未免有点不太切合实际。想你,突然发现那些意料不到的人,突然闯入了自己的人生,闯进了自己没有办法低估的那种世界。
篇4
我喜欢当老师,老师的职责非常重要,要教导学生,让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我觉得当老师很轻松,有休息时间、上课一次也只要上四十分钟、最多再改改作业,多好!
假如我当上老师,上课时,我会认真的教导学生、传授他们知识,这些知识,关系着他们将来的生活,绝对不能马虎。如果有理解力较差的学生听不懂,我也一定把他们教到了解为止。假如遇到一位宁愿受处罚、也不愿写功课的学生,我一定会苦口婆心的告诉他:「读书不是为老师读的,而是为你自己读的,你就算考零分,我也不会扣薪水。我不相信一位学生会叛逆到这种程度。
我认为,一个学生学业好不好再其次,最重要的是品德。要是一个学生功课再好、品德却不好,将来又有什么用呢?学生品德不好,如果他是无心的,我会原谅他,如果他是有心的,我一定会通知他的家长,给他适当的处罚,严格叫他加以改进。我上课的方式不会墨守成规,譬如:数学课的时候,如果学生们都很累,我会留十分钟给他们当「体育课出去玩,国语课的时候,课文枯燥乏味,我会把课文都编成故事,唸给学生们听。
如果我将来真的成为一位老师,那也会是一位慈善和蔼的老师,绝不会是那种拿着棍子、只因为学生一点作业没写就乱打学生的坏老师。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老师是这些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楷模,也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如果老师做坏榜样,那么学生也会照样学样,将来也会做不好的示范。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说的很对,只要是老师,我们都该敬重他,而我也要成为一位人人敬重的老师,成为像孔子一样品德高尚、有教无类的老师,把学生都教成品德兼优的学生。
篇5
关键词:漫画和图片 哲学 培养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和漫画,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极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是教材的一大特色,这些形象生动的漫画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但我们知道,这些图例的作用与意义不仅是由于它的生动、形象和幽默,更在于其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道理能发人深省。对这些形象的图例,如果缺乏应有的指导,就容易流于浅薄,图例中所蕴涵的睿智和哲理可能在学生不经意的笑声中流失。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些漫画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在运用漫画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漫画中所蕴藏的内涵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试着用最恰当的方法运用漫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导入材料
哲学常识中新事物和旧事物有本质区别,但是很难理解。教师在讲课时引用以下这则小幽默,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小幽默的内容是: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音乐会,可节目刚演出不久,他就打起瞌睡来。这时女主人推了他一下,问:“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赫尔岑摇了摇头,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女主人惊奇地说:“这里演奏的可都是流行的乐曲啊。”赫尔岑平心静气地反问:“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女主人反驳道:“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赫尔岑听了这句话,风趣地回答:“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说完,就走了。
教师讲完后可提问:“女主人为什么会陷入困境?”学生经过思考后就会明白: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据形式上、现象上的新奇,一时的流行等。而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这样通过搜集、分析信息,就能培养学生的判断意识和分析能力。
二、做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成语漫画中的辩证唯物思想,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思想。如“人定胜天”,“人定胜天”道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但人定胜天吗?人定胜天肯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面,但要“胜天”,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客观性为前提,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例证,可以说“人定胜天”有其唯物论的成分,同时也会存在唯心论的因素。对此类成语漫画的哲理解剖,能让学生在思考中树立辩证唯物思想,从而理直气壮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又如“墨守成规”,意指守住旧框框,抱住旧条条,始终不放。可是我们的世界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要使我们的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就必须解放思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不能以“旧规”为束缚,否则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墨守成规”给人带来“桎梏”,从而明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哲理深蕴。
三、逐层分析
例如,在讲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原理时,我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让人印象深刻的29个大脚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说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焰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承载着历史与文明的29个大脚印,使我们的心灵感到震撼。那么,这29个大脚印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幕后的故事。”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还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了成就感。运用这幅插图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分析,运用巩固知识,加深对实践是认识基础的理解: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实践(唯一)。
四、激发学习兴趣
课本中列举了有趣的例子,可以使枯燥的哲学原理通俗化,这是哲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例子的范围很广,可以是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或者是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是诗句、谚语、名人名言、对联等,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深入浅出地讲解原理。如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我拿两个苹果先让学生猜是酸还是甜?然后我让学生品尝,引导他们得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五、变抽象为具体
高中哲学常识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教师在讲课时可从寓言入手。例如,在教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时,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一是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哲学问题,对哲学的基本观点没有概念,比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二是因为这部分教材中的案例比较少,只有抽象理论。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且提高其积极性,我用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教材意图靠近,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具体做法如下:
1.设置情景: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 问题:你是如何认为的?学生对此议论纷纷,按常识判断,都觉得慧能的观点不对。教师就可以由此导入:这恰恰体现了两大派别的分歧,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这也是哲学基本的问题。
2.问题设置:“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什么悬崖。”“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由此得出结论: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
总之,课程的实施深刻地改变着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新教材中,图片、照片等是教材重要的“语言”形式,包含着教材所要表达的很多“言外之意”。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性意义,那么探究图例所蕴含的“言外之意”,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图片,充分发挥图片的道德教育作用,则是教师在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使用好新教材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聂盛兰.探索高中政治课堂的趣味教学.
篇6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像第一只田鼠那样勤勤恳恳、埋头实干的人,也需要像第二只田鼠那样讲究秩序、按部就班的人,但也不能鄙视像第三只田鼠那样看似慵懒、超逸洒脱的人。正是因为第三只田鼠的存在,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
教育就是为孩子一生储备美好的过程,然而,反思我们的教育过程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强制灌输的教育行为,另一种是矫枉过正的教育态度。前者是应试背景下,以分数为标杆的知识灌输教育,学校成了车间,孩子们站在“流水线”上被加工,直至一个个被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后者是在过度追求安全平稳的前提下,强化循规蹈矩,决不允许犯错误的守成教育,学校限定动作,强行复制行为,让孩子的天真和那份创造美好的能力,过早地被扼杀在萌芽阶段。
于丹教授从一个母亲和家长的角度,谈到最期待的三种小学教育,“拥有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生命常识,让孩子懂得和学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鼓励和培养孩子那种异想天开的天真和创造美好的能力。”现实中,我们却一直为孩子反反复复抄课文、长期奋战在题海中不能自拔而感到苦恼,为他们的墨守成规、缺乏创造、过度依赖而揪心。有时候,孩子因犯错误受到非常规惩罚而被迫停学、转学,当我们看到孩子连犯点小错误的勇气都没有时,又显得无可奈何。是教育失去了本真,还是我们本身就缺乏底气,是教育创造了“我们”,还是我们生成了这样的教育,让大家值得深思。
篇7
在诸葛亮一出祁山,兴师北伐时,司马懿引兵出关迎敌,诸葛亮命令马谡率重兵驻守街亭,以阻止魏军。兵马到了街亭,他既不按诸葛亮的意图行事,也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刚愎自用,没有把营盘扎在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路边。却机械地搬用《孙子兵法》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条文,把营盘扎到远离水源的山顶上。于是魏兵蜂拥而至,断绝水源,果然置蜀军于死地。只不过蜀军却没有“后生”,军心动摇,无心恋战,被魏军杀得大败。马谡因此被军法从事,诸葛亮自己也深感用人不当,唱了一出空城计之后自降三级。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马谡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连诸葛亮都敬他三分。为什么连个小小的街亭都没有守住呢?究其主要原因,马谡犯的是纸上谈兵,墨守成规,不能灵活运用战术的错误。那么,马谡的失误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呢?
一、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二、切莫墨守成规、纸上谈兵。
失街亭,皆马谡之过吗?当然不是。在这一失误中,诸葛亮也是责无旁贷的。孔明又犯了什么错误呢?孔明把刘备临终“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嘱咐抛之脑后,重用马谡,就犯了未能知人善用、举贤任能的用人之失。诸葛亮的错误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那就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战如此,学习以如此。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才能制定正确的计划;只有充分了解所学知识的情况,才能做到掌握并充分利用知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兵法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那么,我们从兵法中还能找到那些具体的的学习方法呢?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几种。
一、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能够预知同敌人交战的地区,交战的日期,即可跋涉千里与敌人交战,我方诸将方能互相接应而确保万无一失。
这里的“地”和“日”,就是我们学习中的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有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勇往直前,才不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因此,找准“地”与“日”,确定学习目标,才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需的任务。因为没有它,我们的学习就像没有灯塔的航船,失去了目标,最终只能迷失。
二、未战庙算
庙算,指的是古代用兵前在庙堂举行一定的仪式,讨论决定作战的方针、策略和计谋,类似今天战前的军事会议。凡是未开战前就预计到胜利是因为筹划周密,得胜条件多。只有条件充分,计划详备,才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作战前,要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新学期伊始,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要制定详细而客观的学习计划。战争讲究不打无准备的仗,学习也一样。只有制定好计划,运筹帷幄之中,才能最终取得学习这个战场上的胜利。一个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三、 实而备之
对于实力雄厚的对手,要加倍防备它。“备”就是积极防御,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敌人”。在语文方面,比如语病题。它是高考的重点,更是高考的难点。再如文学作品类阅读题,更是高考失分最多的题。对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怎么“备”呢?我们不妨用一个专有名词——赋——的方法。就是从多个方面弄懂吃透。语病题首先要牢记六种语病类型,易出又易错的典型例句等;而阅读题,除了要掌握一些约定俗成的答案外,更要重视相同题目下的不同答案,真正用心分析与感悟,灵活掌握,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正真学好语文。
另外,同学也是学习的“敌人”,只有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才有我们的不断进步。因此我们对待这样的“敌人”,更应该时刻小心,处处留意,用他的努力进取,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四、以正合,以奇胜,正奇相生,出奇制胜
正中生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相变,是敌人无法摸清行动意图,从而收到出其不意战胜敌人的效果。
这里要讲的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多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在一些常规方法的指导下,要不断积累总结,摸索出自己独特的方法。《孙子兵法》中有一个独立的篇章——九变篇,主要讲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处理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语文具有灵活性特点,学习方法更不能照抄照搬,甚至钻牛角尖,否则只能一败涂地。只有多管齐下,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五、致人而不致于人
转换敌我双方的虚实,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主动权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当然也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怎样才能做到“致人”呢?兵法讲争先机之利,形成先发制人的态势。即“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
丧失主动权是任何战争的致命点。学习的主动权,除了自主学习以外,我重点想说的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自己学习的主动权。由于升学的压力,每所高中都实行严管理,把课程安排得非常满,甚至连自习课都被划分了。尽管这样可以从时间上加以把握,但却不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在学习中,不是每位考生基础都一样,应该说是千差万别,因此不能什么都大一统。在时间上,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让考生在高考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学生来说,切不能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权利。我们要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要按照自己的计划,不断调整计划,循序渐进,直至成功。
一、语感。培养语感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因为在语言类学科中,我们有时未能掌握理论,但却能做对题,这就是语感在发挥作用。怎样培养语感,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书,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例如早读课时,要大声的朗读。朗读时,要吐字清晰,音准气足,铿锵有力,节奏停顿合理,又要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还要充分表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这样既有利于增强语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同时对字音的掌握,也很有价值。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生僻字时,一定要查字典,看清字音,弄懂字义,反复记忆,加以掌握。这样对字形又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三本多色笔。三本指积累本、日记本和改错本。积累本的正面可根据高考题型划分好区域 ,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知识分门别类记录下来;反面可用作摘抄,把阅读过程中的好句好段摘抄下来,欣赏模仿。改错本用来记录错题,把握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改错本要及时复习整理,把错题变成会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日记本就不用多说了,它对写作功不可没。写日记一定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在写作过程中,要刻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等,形成习惯后,会让你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大吃一惊。
篇8
让自己成为营销内容
营销应着眼于产品和服务,对不对?不对!营销应着眼于产品和服务能够为客户做些什么。前者是以企业为中心,后者是以客户为中心。你要把自己置身于营销之外,将客户置于营销的中心。换言之,让你的客户而不是你的公司成为故事的主人公。
为自己做营销
如果根据你自己或你朋友的喜好与行为,对客户进行想象,这样会将事情弄得一团糟。营销活动的最终结果很可能与你的目标受众形成冲突,与客户的真实愿望、需求、爱好和行为不搭调。
不了解顾客
谁才是你的目标客户呢?你要投入时间和金钱来识别你的客户是哪些人。不仅如此,还要弄清楚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怎样生活与工作?他们在哪里购物?谁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对你设法接近的那个人,即“买方”,你要有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营销被他人决定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解有效开展营销活动的方式。你无须理会别人甚至可能包括你的老板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你了解你的客户是谁,你知道怎样才能找到他们,你还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有深入的了解。如果你理会老板的那些臆想,这就是你可能会遇到问题的原因所在。
没有客户数据
观点或直觉不是你的营销方案的基础,研究才应是营销方案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和创造力不起作用。相反,你要将数据视为你深入了解新机遇的必不可少的洞察力,以及真正富有灵感的营销活动的基础。
在营销策略上墨守成规
具有突破意义的营销在一个行业内往往具有创新特征,但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它并不一定非得具有独创性。你要看看其他人或其它机构正在做些什么,有时要看看那些与你所从事的业务完全无关的内容。你没必要等你所在的特定行业或垂直领域内的案例分析来证明营销策略的有效性。相反,所谓创新,通常就是将一个地方行得通的东西,拿到另一个地方去用的行为。
不善于使用网络
在我们这个凭借社交网络进行联系的世界,广告商和传统媒体不再是影响购买行为的唯一风向。当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同龄人建立的社交网络的影响。在客户成为你的潜在客户之前,你得重新思考接触客户的方法。你是否通过社交网络与客户互动呢?那不妨试试收听社交媒体的消息、开发搜索引擎、制定内容策略等网络手段。
篇9
Hello,boys and girls!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很有爱的词呢?Wait a minute. 如果你以为这个“love apple”是表示“I love apple”,那么I’m sorry to tell you,你错得很靠谱。Actually,“love apple”就是我们大家经常见到、吃到的西红柿啦。怎么样,是否觉得很诧异呢?一起看看这个词的来源吧。
公元16世纪时,西班牙人从南美洲引进了西红柿,后来,西红柿又传入了摩洛哥,被返乡的意大利商人称为“摩洛人的苹果(pomo dei Moro)”。由于意大利文的dei Moro与法文的d’amour(爱情的)发音相似,法国人就把pomo dei Moro误读为pomme d’amour(爱情的苹果)了。在英语中,表示“爱情的”是love,所以当西红柿辗转来到英国时,英国人就称其为love apple (apple of love)了。
学会了么?以后不妨用love apple 来表示西红柿吧,是不是比tomato更有意思?
Muggle
一说到muggle(麻瓜),同学们肯定会想到那个来自英国的神奇少年——哈利·波特。事实上,muggle这个词就是由“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所创造的。Really?Go ahead!
先来一起看看单词mug。mug其实是一个英语俚语,意思是“傻瓜”。muggle就是以它为原型创造出来的。把muggle翻译成为“麻瓜”,不仅保留了它原汁原味的发音,还运用汉字里的“瓜”字,让我们联想到“傻瓜、呆瓜”。
muggle一词被广泛运用后,它还有了进一步的衍生义,那就是“墨守成规、呆板、不懂变通”的意思。
love me,love my dog
世界上所有的动物中,恐怕要数狗对人类最忠诚了。虽然狗被当为宠物养还不到200年,但是西方人早就决定“爱它一万年”了。关于狗的最有名的英语谚语就是Love me, love my dog,意思是“你要爱‘我’就得接受‘我’的一切”。
对西方人来说,狗是最忠诚的伙伴、最可靠的朋友。当你有机会到西方人家里做客,千万要记住,一定要对主人家的狗始终保持十二分的热情,而且越热情越好。哪怕它对你咆哮、吼叫,甚至用狗眼恶狠狠地看你,你都要好好待它,这样一来,你将收获一桌丰盛的饭菜和主人最甜美的笑脸——因为:Love me, love my dog!
Gnomeo and Juliette(《吉诺密欧与茱丽叶》),看到这部电影的片名,大家是不是立刻想到了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同的是,这是一部动画片,故事的主角们换成了淘气、可爱的陶瓷人偶。
篇10
生1:我的列式是30×35÷30-30
生2:我的列式是30×(35-30÷30
我点头表示赞赏,正想接着出示新的习题,一位学生稍作迟疑,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
生: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列式是35-30
话音一落,教室里哄笑声、质疑声四起。
师(愣住),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我……
生1:老师,他的想法肯定是错的,他解题只用了两个条件。
生2:很明显,他是在凑得数。
生3:他的列式如果理解为35筐减30筐,求出的应该是比原来多几筐,不是所求的问题。如果理解为35千克减30千克,那么算式就无意义了。我认为他的算式是错的。
……
同学们争论不休。
师:这位同学的列式是否有道理呢?我们分小组好好讨论一下,好吗?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过了几分钟,有几位同学激动地举起了小手,像是有了新的发现。
生4:我们认为他的算式是正确的。因为这一题梨的总质量是一定色,是30×35千克。用35个筐装,每筐装30千克;如果用30个筐装,则每筐装35千克。所以每筐多装35-30千克,也就是5千克。
那位同学很激动,小脸涨得通红,其他同学眼中流露出欣赏的目光,我也向他翘起了大拇指。
评析:
写故事可以不拘一格,解数学题可是有“格式”的,但今天的数学课出现了“异端”。“异端”来得出人意料,触及了学生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因而引起了哄堂大笑,然后是争论不休。同学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正是各种思维火花碰撞的时候,正是他们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的时刻。它体现了孩子不同的思维能力,能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作为执教者,我课前也无此创新设计,但当“异端”来临时,没有武断下结论,而是勇敢地保护这个“异端”,并把它抛给学生自主研究,小组讨论。假如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办法,这位学生创新的萌芽就会被扼杀,全班同学也就失去了一次绝好的创新思维训练。正是这“异端”,同学们跳出了自身固有的框框,促进了这星星之火的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