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间故事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间故事作文

篇1

《中外名间故事》里的民间故事是一朵美丽的奇葩。她源于民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那一个个美丽生动、曲折有趣的故事,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对生活的追求向往和对生命的思索。这本书我还没看完,但我看了许多个故事。

当我读到《仓颉造字》时,为仓颉的错误感到惋惜;当我读到《鲁班学艺》时,为鲁班的勤奋刻苦所感动;当我读到《豆腐的来历》时,为乐毅的孝顺而做出豆腐感到孝顺的神奇。翻开109页,就是外国的民间故事。当我读到《神锣》,知道贪心的下场;当我读到《敬老国》时,知道老人的重要;当我读到《撒尿的小英雄》时,知道了于廉的勇敢……还有许多故事,篇篇都是经典。

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比萨斜塔》。

大家都知道,举世无双的比萨斜塔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以“斜”而出名。那它是怎么斜的呢?有很多传说。这就是其中一个。

故事内容讲的是:建筑师为了建这座塔,花了很多心血和汗水,然而,比萨城的市长不想给报酬给建筑师。在落成典礼上,市长说:“建筑师感谢上帝,是上帝选择他来建筑着座塔,为了报答上帝的恩赐,建筑师应该自动放弃酬金,这才是高尚的行为。”建筑师听后十分生气,对着比萨塔喊道:“钟楼,我们走!”奇迹出现了,钟楼慢慢向建筑师倾斜。市民纷纷责备市长不守信用。市长让建筑师不要走,给他报酬,但是钟楼却再也直立不起来了。

故事讲的道理就是:一个违背诺言的人,终将被人唾弃。

是啊,我们不能像那个市长一样。做个诚实、守信用的人。看看那个市长,你看到比萨斜塔就想起他,多不好啊。

篇2

陆生作,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少年作家》杂志、《历史揭秘》杂志执行主编,致力于探索写作方法、推广微童话与传统民间故事。

长话短说,讲三点内容,纯纯的干货,特别是前面两点,你值得拥有。

1.作文可以用“积木”堆起来。

在写作中,会讲到一个方法,叫“移花接木”。这“花”和“木”,其实都可以理解为“积木”。积木本是一种玩具,但拿它来研究作文,是个好东西。用专业术语说,“积木”叫母题,或者情单元。

举个例子:江上漂来一只木盆,木盆里有一个婴儿。这就是一块“积木”,由它列五条内容――

岳飞幼年遭遇洪水,在木盆里漂流。

《西游记》中,唐僧在木盆里漂流,被老僧救下。

民间故事,悦城龙母传说:溪边有一老渔夫,无儿无女,一日打鱼,见木盆漂来,盆中有一女婴。

印度电影《巴赫巴利王》中,后有追兵,情急之下,母亲将婴儿于溪水中漂走。

据希腊神话改编的电影《诸神之战》,珀尔修斯和母亲被钉在棺木中,被扔下海,被渔民所救。

其实它们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的作文里需要这只“木盆”,请拿去用,千万别客气。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其他“积木”自己在平时多多归纳、积累,然后有机组合,就会有新故事。这样,能把作文变成一个技术活,然后再艺术化。

还想提一点:写作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千万别“齐刷刷地一刀切”。比如:在用“木盆漂来婴儿”这块“积木”时,有学生说,木盆漂在大海里。我说,这太危险了吧?风高浪急的,不怕孩子淹死吗?学生说,母亲狠心,就是要孩子死。确实够狠!但一听就有故事。虽然,若真要孩子死掉,放木盆好像有点麻烦,但学生能自圆其说就好了,说不定“木盆放在大海里”更能表现母亲的纠结呢?!

老师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以致用很重要,但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甚至胡思乱想,也很重要;活学活用就更重要了。

2.人物的情绪带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看故事,评价作文,常会用到“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句说滥的话。

怎么让作文有波折啊,我常说“制造矛盾、解决矛盾”这个方法。若换个角度讲讲,或许能理解得更有故事。比如,从主人公的情绪这个角度去理解一波三折。举个例子:

我想买糖吃,问妈妈要五块钱,妈妈很大方地给了。我高兴。

放学了,去买糖,一摸口袋,钱不见了。我不高兴。

低头走在路上,捡到了五块钱。我高兴。

再往前走,又捡到十块钱。我更高兴。

继续往前走,兴奋过头,走路不小心,摔了门牙。我不高兴。

……

篇3

每天放学回到家,我就捧起书来看,什么《安徒生童话》、《民间故事》、《365夜》……我都爱看。我虽然够不上“书呆子”,也算得上小书迷了。

爱看书成了我的习惯,吃饭时看,上厕所也看。

一个星期日,我突然觉得肚子疼,想上厕所,不管有多着急,我还是拿起《小学生分类作文大全》、《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获奖作品集》和《作文金钥匙丛书小学生题库》冲进厕所,把门锁上后,就一边上厕所,一边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过了好久,我听有人在敲门,就问:“谁啊?”她说:“还有谁啊?”

我急中生智,忙把书塞到马桶盖后,然后打开门问:“妈妈,找吗?”妈妈严肃问:“聪聪,我发现你这几天上厕所次数很多,而且每次都要超过一刻钟,你到底什么名堂?”我假装落无其事的样子说:“我没干吗呀!”她走进来,看到一个角。呀!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朋友,你说,我是不是小书迷。

篇4

缩写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

2.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

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对比学习《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原文和缩写,发现并提炼缩写方法——摘主删次,概括转述。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对比朗读,感知“缩写”

1.明确习作任务:我们以往写作文,都是要求把语句写得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写作能力。但是有时,我们还要学会把作文写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这次习作训练的目标就是学习把较长的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并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看了以后一目了然。(板书题目:缩写故事)

2.对比朗读《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原文与缩写,试着比较:

(1)在构段上,有区别吗?

(前者有四段话,后者变成了两段话)

(2)原文的四段话与缩写后的两段话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前者写得具体、生动,后者写得简洁、明了)

3.出示学习要求:缩写《猎人海力布》,要求内容完整、情节连贯、重点突出、语言通顺。

板块二 依据文脉,学会“缩写”

1.回顾故事,复习导图。

(1)回顾《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情节:学习《猎人海力布》时,我们画过关于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还记得吗?

(2)学生反馈,PPT出示完整的思维导图。

2.比较阅读,提炼方法。

(1)比较阅读《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原文与缩写,请把一样的部分用“

”画出来。原文有而缩写没有的,用“____”画去。

(2)学习摘录:出示学生做好记号的原文,激疑:哪些句子被直接摘录下来?为什么要摘录这些句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预设:摘录下来的句子介绍了故事主人公的主要信息)

教师相机小结:故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主要信息,我们要保留摘录。

(3)学习删除:哪些句子是要保留的呢?哪些句子可以删除呢?请看第4自然段的原文,对照课文中的缩写。认真观察被删去的句子和留下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发现:删去的是关于海力布的语句,留下的则都是写小白蛇的语句。

思考:为什么这样?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什么?

规律:原来这个段落主要写小白蛇报恩,所以留下的都是写小白蛇的语句。摘主删次,进行缩写。

练习: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去看看其余的自然段,试着摘主删次。

引导发现:第5自然段主要写“龙王送宝贝”,所以留下描写龙王的语句;第6自然段主要写“小白蛇的叮嘱”,所以留下描写小白蛇的语句……

教师相机小结:原来根据每段的思维导图,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每段的取舍。对于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我们常常要保留、摘录,而次要人物(次要情节)要删去。(板书:摘主删次)

(4)学习概括转述。

过渡:缩写不仅仅是简单地摘录和删减,还要将每段留下的主要人物的语句进行改写。

继续交流第3~4自然段:比较原文与缩写,在原文中把相似的部分用“(

)”括出来。对比两者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方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说她家有许多珍宝可以送给海力布。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教师相机小结:摘主删次后,面对留下的部分,我们可以概括,如遇到主要人物的语言要转述下来。边转述边概括,但主要意思不变。在缩写完成后,与原文比较一下,应做到故事完整、重点突出、连贯通顺。(板书:概括 转述)

课时目标

运用方法缩写《猎人海力布》的故事,做到缩完后故事完整、重点突出、情节连贯、语句通顺,并能对缩文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生进行习作

1.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板块二 展评习作,指导修改

1.教师出示有代表性问题的习作,全班讨论什么地方缩写得好,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可引导学生重点围绕以下方面评议:

(1)修改后是否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

(2)对详细的描写是否进行了缩写?

(3)故事情节是否连贯?

(4)语言是否简洁、通顺?

2.投影出示典型习作。

设计意图:

以有代表性问题的习作为例,集体修改,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到修改方法。

从前,有个猎人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乡亲们都非常敬爱他。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海力布把宝石含在嘴里,打猎非常方便,打的猎物就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多了。就这样过了几年。一天,海カ布又像平常一样去深山打猎。从一群鸟的谈话中得知,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了,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去催大家搬走。但是乡亲们不明白原因,不肯搬走。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海力布。

(1)让学生说一说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好。

预设: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比较完整;故事情节比较连贯;语言通顺。

(2)追问:这篇习作还存在什么问题?你能提出什么修改建议吗?

预设:

①没有说清宝石是怎么得到的,可以在“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后面加上:小白蛇的父亲龙王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了海力布一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

②关于“海力布打的猎物就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多了”,这不是重点,可以写得再简略些。

③没有层次,应该分段。

板块三 运用方法,反复修改

1.对照要求,进行以下三轮修改。

评价表摘主删次,转述人物语言,概括重要情节,缩完后,故事情节连贯,语句通顺,重点突出,

(1)自主修改:认真对照原文,读一读自己缩写的文章,按习作内容要求修改。

(2)同桌互改:互相朗读文章,同桌之间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是大家所欣赏的,哪个地方还要进一步修改。

(3)集体修改:在同桌互评的基础上,抽典型文章,进行集体修改点评。

篇5

牛郎先生您好!恕我冒昧,突然大发奇想,想给您写信。

我特别同情您与您妻子、子女的遭遇。也许心善的人并不恨王母娘娘将您和织女分别,可您知道吗?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中,王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也不知您与织女的儿女如今过得怎样?您与织女在天上过得怎样?吃得好吗?每年七月初七喜鹊有没有飞到银河那儿给您们搭桥?也不知王母娘娘与您的兄嫂过得如何?我相信恶人总有恶报!

当年他们那样对你,一定已经遭到报应了。

最可惜的是老牛那么早就死了,这是这个故事中最可惜的一点。

另外,你与织女变成牵牛和织女星,彼此相望,这样的生活好吗?我认为如果真是相爱的人,与其这样隔河相望,不如就那样分别,永世不再相见,也比相见却不相认,不能再在一起强。

另外,老牛的皮您放哪去了?您可以告诉我吗?我想您的儿女现在可能在外流浪,希望您可以现身或者让织女下凡去把您的儿女接过来,不要再让他们在凡尘中受苦了。

还有你们的故事从中国唐代就已经流传开来了,也有许多诗词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织女牵牛织女星”,还有宋朝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而且你们的故事已经被中国人民评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了,为此你们应该感到有脸面,很高兴。

某某某

篇6

有个郑国人想出去买双鞋子,怎么知道鞋子是否合适呢?于是他就在家把脚的大小量了量,准备带着去赶集。临到赶集的时候,匆匆忙忙之中,却把那尺寸忘在家里了。等他到了集市上,却找不到记下的尺寸,就赶紧对老板说:“哎呀,不好,我忘记带脚的尺寸了!”老板听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刚想说什么,他已经飞也似地跑了。那会天已经晚了,尽管他急急忙忙回家拿了记下的尺寸,再赶回到集市上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集市也已经散了。这个郑国人没有买到鞋子,很是苦恼。有人就问他:“你给谁买鞋呀?”“我自己”。“那你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为什么一定要带尺寸呢?直接用脚不是更好吗?”他回答说:“那怎么行,我宁可相信记下的尺寸,也不能相信自己的脚呀!”

读后,我们的感受太多。我们不仅为郑人的愚蠢感到可笑,还知道了文章的深刻含义。文章中的郑人没有自信,头脑简单、死板,生搬硬套,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所以买不到鞋。这是寓言中虚构的,但是,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缩影呢?

以前我有一个同学在做作业的时候,怎么也做不出来。就来向我求救,我问:“你怎么做的?”“按老师的方法做的。”他说,我看了看说:“这道题根本就不能用老师的公式来套啊!”可他还是固执地说:“老师的就是对的!”到这儿我也没辙了。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积累;立足课内;课外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87-0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探讨的能力,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广泛进行积极的社会实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解决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等等,处处需要去积累和收集有关的资料。为此,培养学生学会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现结合教学中点滴体会和以及学习新课程后的感悟,谈一下笔者的认识与做法。

1.注重课外阅读指导,以读促积累

《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毕竟还是有限,教材只是提供了例子,教师应通过教材的例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比如,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学生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童话名篇等。这样不仅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在推荐课外读物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教会学生读时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以读促积累,长此以往,必定会读有所获。

由于客观条件的左右,在阅读这道"大餐"上学生往往吃不饱、吃不全,但又不能等到有条件那一天再引导学生去阅读,所以,笔者带头把自己的各种各样的书籍全捐献出来,动员学生也把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拿来进行交流学习。接着,又鼓励学生节约零花钱,自愿订阅各种报刊,通过大家的努力,班级"小书库"便诞生了,现在存书量已达三千多册。班级"小书库"不仅使学生有书可读,而且读的都是自己喜爱的书、健康的书,从而为学生积累素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多读,是获得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了。如果学生读得多,广泛阅读,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畅所欲言。

2.立足课内,深挖资源

叶圣陶说过:课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学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把收集的方法指导于每一节课文内容中,如在九年义务教育《十册》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教《卜算子o咏梅》,先让学生自查课外书籍,观看有关的图片,组织上网查询,并召开了课前小小新闻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到两天,全班就收集了诗词近三十首,赞扬梅花的古诗二十首。根据学生们搜集的资料,及时组织了一个诗词朗诵会、演唱会、展览会,并围绕梅花进行了故事接龙、诗配画、口头说文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厄运中的海伦》,笔者让学生搜集、阅读张海迪、霍金的生动事迹,召开班会、演讲会,并排演了一幕幕生动的课本剧。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教《向往奥运》一文,为培养学生感受体育精神与奥运魅力,唤起学生们对奥运的向往之情,笔者在教学之前让学生自由结伴,去搜集自己喜欢的奥运内容。短短几日,有奥运会标、会歌、历届奥运会参赛图片、奥运田径比赛成绩单、历届奥运会主席的讲话录音、历届奥运多位明星以及明星的个人档案和联系地址都一一"飞"到了课堂。没想到一旦放开学生的手脚,会产生如此惊人的创造力,这是始料未及的,也是感受颇深的。再如作文训练《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写作训练。首先让学生去询问有关专家和亲朋好友,观看有关克隆牛、克隆羊录像带;然后根据收集资料的能力及占有资料的多少分组交流、大胆想象,看谁的想法最奇妙、最有益于人类的发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如农业、园艺、畜牧、医学等进行了设想,对"克隆"人这一新事物分正、反方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进行了辩论,之后评出了优秀发言人以及"未来克隆专家"。对于好资料及好习作进行整理、誊抄并绘制插图,进行全班展评,签好名存入班级"小书库"中,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同时使学生养成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良好习惯。

3.课外拓展,优化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篇8

1.看电视与上网

和读书相比,电视与网络能让学生更快、更有选择地接受更多更新的信息。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全球瞬息万变的世界所发生的最新信息。有人以新闻引路积累素材,带动写作,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点很值得我们借鉴。所以我们鼓励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第二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讲新闻给学生听,采用开“新闻会”、“课前三句话新闻提要”竞赛等方式进行。只要坚持不懈,就能让学生既获得写作材料,又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活动的关键是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和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它们的消极作用。要把看电视与看书、参观、游戏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各种积累互相联系,更系统化,更容易记忆。

2.观察与实践

2.1深入观察,培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前搜集素材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那么到底怎样观察生活,了解大千世界呢?引导学生观物、察人、品事,做“生活的有心人”。物是相对静止的、简单的;人相对是活动的、复杂的,应该先易后难。观察物的方法是:整体把握,细微观察,依照顺序,详细记录,认真仔细地看、摸、闻、想。观察人的方法用比较法会好些,先观察自己的家人,从外貌、服饰、神态、动作、语言、习惯、性格乃至品德等方面去比较他们的不同,然后依照这些性格特点,找到能够印证这些性格特点的事情,把它们集合下来,积累足够写人物的素材。

2.2实践活动,挖掘兴趣。

寻找材料,激发兴趣,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生产劳动、民间采风等方式获得。比如本地方言里可以获取素材,民间谚语里可以汲取养分,民间节日里可以寻找民俗文化的沃土,春联、婚联等诸多对联里可以提高语言素养。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我们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课外时间深入社区、街道进行采风,如寒假收集对联,体验过年的习俗,暑假收集方言和民间故事、民间谚语等。

3.避免作文教学模式化,鼓励“少做题、多读书、勤练笔,讲真话,抒真情”

“少做题,多读书”,这是针对应试教育中搞“题海战术”的严重不良倾向而言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即把少做题而省下来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多读几本书,多背几篇名文,多记几段佳句,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积累,从而打好文化根基,增加文化积淀。“多读书”,首先是多读课本中的课文,这些都是名家名篇,属典范性作品,该熟读的应熟读,该背诵的应背诵。其次,要破除过去认为学生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的观念,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尤其是教育部推荐的作品,最好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并尽量配合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农村初中应加大图书室的建设力度,而有些贫困学校学生无课外书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套教育部推荐的初中生必读作品要140元左右,给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好在我校图书室基本能正常开放,只是借书时间还嫌短促些。

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当代著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作文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继承我国源远流长的写作教学传统经验的精髓:多读多写。他在《课文讲读和作文指导》中说:“按目前水平,还是多一点好。我们大纲规定的六七次作文,这是个起码数,在这个基础上多一点也可以。”要多练,就有一些相应的问题出现,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增加练习次数,矛盾怎样解决?刘国正先生提出了“精讲多练”,他说:“讲和练在我们教学中间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时候是寓讲于练。”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把讲和练结合起来,既增加练习,又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理解课文内容。

4.给予学生成功感,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千万不可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要努力找出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对于那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提出较高的要求,使学生既充分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一来,无论写作能力优、差的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写作的成就,从而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我在每次辅导学生作文后,都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明显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又可以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勇于向报刊投稿。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做法,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彻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篇9

一、 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30分)

爱 的 力 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 ① )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既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 ② ),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 ③ )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地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拯救一切。”

1、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4分)

手足无措(  )  拯救(  )

2、 给文中标有①②③的地方选择最恰当的词。 (3分)

①  A、恳求 B、哀求 C、要求

②  A、希望 B、期望 C、渴望

③  A、抓住 B、攥紧 C、牵着

3、这位女护士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3分)

4、“女孩苏醒是个奇迹”,请问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4分)

5、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很多,请你写一句。(2分)

6、“少顷”的意思是 ,请你再说出几个表示时间短的三字词: 、

、  。(4分)

7、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最想对这位女护士说些什么呢?(4分)

8、你对文中的“母爱可拯救一切”是怎么理解的?联系实际或课文内容谈一谈。(6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训练2011-06-29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页】 【打印】 【投稿】 【关闭】 二、 基础知识。(30分)

1、按要求填空。(3分)

“屈”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弯曲,使弯曲;②屈服,使屈服;③理亏;④委曲,冤枉;⑤姓。将下面词语中“屈”字的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顽强不屈(  ) 能屈能伸(  ) 理屈词穷(  ) 屈打成招(  )

2、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你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

①当我发现了这种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竟欢喜感动得伏案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词语。(5分)

(1)形容做事认真的词语:_________

(2)赞美伟大祖国的成语:_________

(3)形容某个方面特别出色的词:___ ______ _______

(4)说明某个道理的成语: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形容口才好的: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用合适的关联词填空,并用所填的关联词造句。(2分)

(1) _________你长得多大,_______是爸妈眼中的孩子。

(2) 你_________懂得了这个道理,________要自觉地去做。

5、照样子写句子。(3分)

例:对我来说,一本好书就象一根法力无边的魔法棒,让我痴迷。

(1) 对我来说,一本好书就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我来说, ___________就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

(1)、“_________比金钱更能___________。你爱别人,________;你帮助别人,____________;你待他_________,他对你就会__________。(卢梭)” 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这一学期《  》中的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训练2011-06-29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页】 【打印】 【投稿】 【关闭】 (2)、《牛郎织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大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都表达劳动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了《牛郎织女》,我们认识了_________的牛郎,____的织女以及____________的王母娘娘。

(3)、“风声雨声涛声,________;雨水汗水血水,__________。”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_______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这里的诗句是仿照__代__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昔仲尼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且知勉---摘自__________这段话中的“仲尼”指的是_____。前四句让我想到了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四句让我想到了俗语:________________

7、 八下列词语或句子补充完整。(4分)

(1)  ,金石为开

(2)  ,死而后已

(3)明修栈道, 。

(4)明枪易躲, 。

(5)锲而不舍,  。

(6)  ,化作春泥更护花 。

(7)问渠哪得清如许, 。

(8)天街小雨润如酥, 。

8、排列下列错乱的句子,将序号写在括号里。(3分)

(  )相传,有一次,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到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庙堂朝拜。

(  )他吩咐学生拿水来注入欹(qī)器实验,果然和他说的一样。

(  )久而久之,欹(qī)器逐渐被一些催人奋进、戒骄戒躁的话语所代替,而且也不只局限于放在座位的右侧了。

(  )庙堂里陈列了许多祭器,其中有一种祭器学生不认识,就问孔子,孔子说:“这是欹器,是用来盛酒的。当它空腹时,是倾斜的;当倒满酒时,它就会倒下,酒全部流出来。当年齐桓公把它放在座位右侧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  )最初的座右铭,是一种叫做欹(qī)器的祭器。

(  )后来,孔子也请人做了一个欹(qī)器置于座位右侧,用来提醒自己要谦逊,不骄傲,不自满。

三、 作文。(40分)

题目: 我真

提示:(1)在横线上填一个表示心情的词语。如:高兴、激动、佩服、后

篇10

关键词: 狐狸 狐仙 稻荷 民间文学

1.狐狸相关民间故事的举例和文献分析

接下来要举例说明的民间故事为a 《扶桑略》中收录的《善家秘抄》宽平五年中的条目内容。b 室町时期的御伽草子绘卷中(现代又名「狐の草)的主题。

《善家秘抄》中描述的是一个好色的男子,突然有一天消失不见了,家人尽全力寻找无果,只能制作一个木像向观音菩萨祈祷,十天之后家人从自家仓库的地板低下发现了如大病初愈一般的男子,向其询问行踪,从男子朦朦所云中大致得知其被居住在大宅子中的公主收留并与其一起幸福生活了十三年,但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个手持法杖的人,公主和随从们都面惊失色四散而逃,自己也被人用法杖从背后敲打,不得已只得从一个狭小的间隙中逃出去,这才发现之前原是大宅子的地方只是一个破旧的仓库。听其所述由来之后,家人感觉非常不可思议,便将仓库拆毁,结果从仓库的地板底下逃出了几只狐狸,原来这十三天间男子一直被善于变化的狐狸所欺骗,所谓的十三年只不过是十三天,可能是家人的哭诉感动了观音菩萨使得狐狸的法术被破解了,男子才得以被救出,之后人们都是说是观音的法力救了这位男子。

「狐の草描绘的主题是从前地方上有个好色的老僧,由于一个好差事接到了一封文书,那是一个身份高贵的女性所写的情书,之后那位女子不断写文邀请老僧上门拜访,老僧终不得已来到了女子的住处,女子将到访的老僧请入宅中。老僧之后在美女与山珍海味的包围下,过着梦幻般的生活,这一过就是七年,但老僧内心中总觉得有哪里不对,有一天一个手持锡杖的年轻僧侣路过这个地方,身旁的美女们都表现出惧意,老僧好奇便向年轻僧人搭话,年轻僧人握住了老僧的手,结果身处富丽堂皇的宅子已然如云烟一般消散,仔细查看发现自己在地板下浑身贴着草纸满身狼藉,一旁的孩子们都在拍着手嘲笑着自己。原来这个年轻僧侣是地藏菩萨所变化,老僧所幻想的七年只不过七日而已,华服美食只不过是草纸和树叶而已。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两个故事中“狐狸喜欢诓骗并迷惑那些好色之徒”与“狐狸惧怕神佛的力量”这个两点上基本一致,a与b在故事的内容上或有细微的差别,特点在于当事人是否自己发觉了被狐狸所欺骗,并且狐狸的法术高强即使意识到了也只有借神佛的力量才能被化解,可见狐狸在狐狸在日本古时民众心目中可怕而又崇高的地位,同时古时的日本人也在借着狐狸的形象时刻警醒着自己的品行。

表 1

2.中国文学中狐的形象对日本狐的形象所产生的影响

《灵鬼志》是唐朝传入日本的书籍,《灵鬼志》为东晋荀氏所著,其收录轶事非常零散,各个故事都是从野史笔记和口述文学中收集而来,在流入日本之后,在其民间流传的过程中同样发生着变化并在日本民间流传开来,浅井了意所编著的《伽婢子》第九卷之一《与狐狸变化的人定下约定》就是根据大家所熟知的唐代志怪传奇文学《崔书生》改编而来。日本当时自《扶桑略o》以来所流传的大多数传说都是翻版于这则故事。狐狸善于变化的狡诈形象也扎根人心,结合日本国内的文录发展与朝代更迭来看不难发现其原因。

表2是同类型的收录有同类型故事并按照时代顺序进行排列的表格,其中《扶桑略》《元亨释》《寂照堂谷A集》中收集着与A故事类型基本相同的文章。《今昔物Z》十六-十七的“渲泄R良藤楹夫得^音助Z”也有着基本相同的故事模式,只是描写视角或为第一人称或为第三人称,有时两种叙事手法交替出现,但是在对狐狸形象的描写方面都是以变化成美女的狐妖引诱男人为基本模式,在故事的构成方面稍稍有些许改变。由于奈良时期以来中国文化在日本的盛行,许多中国古代民众对事物的认识开始影响着日本本土住民对事物的看法,分析表2不难看出,对于狐狸形象的定式来源于《扶桑略》。扶桑略记正是在遣唐使赴中国,也正是日本受唐代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所著,根据中国志怪文学所改编而成的《伽婢子》正是其具体体现。

表 2

3.日本“狐”形象受宗教影响下的形变

在日本,狐狸作为稻荷神使的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主张,第一种是古代秦朝祭祀土地的风俗与五行思想流入日本,而狐狸颜色与土地相近,从而被当做保护土地丰收的稻荷神的使者。而第二种则是根据日语读音,古代日本将狐狸成为“けつ”( ketsu),而稻荷神的别名为“みけつの神”(miketsunokami),而在日语中“三つ”(mitsu)读音与“みつ”(mitsu)是一样的,久而久之变被民众叫做“三つ狐の神”了。第二种说法源起于荷田氏的稻荷信仰“去中国化”行为。

同时,狐狸作为稻荷神的使者的象征在佛教中荼吉尼天的传说中也有所体现,在近藤喜博的《古代信仰研究》一书中提到稻荷神的原型之一便是佛教传说中的荼吉尼天。故事中荼吉尼天是骑着白狐吃人心脏饮人鲜血的恶神,红色象征着荼吉尼天降恶除魔的炙热的无上法力,白狐则是其坐骑。而油炸豆腐则是三天和合说中作为圣天的贡品,白狐则是稻荷神的使者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着清净圣域的守护神,这同样印证了其形象与稻荷密不可分的关联。

日本著名民俗学者柳田国男在《狐冢の》中谈到狐作为神的使者是因为其习性与日本自古流传的田神有相同之处,田神冬季在山中,春夏秋三季在田中保佑稻田丰产,狐狸的习性也是如此,加之常捕食忻椎睦鲜螅久而久之民众便将狐狸当做田神的使者来看待。但是通过近现代的民俗学解释从田宫登所著的《山と里の信仰史》中可得知为日本人类学界所认可的概念:“日本各处都栖息着狐,故从开始便受到人们的敬仰,将其尊为灵兽,之后由于人们需要保护田地作物的神灵才将田神与狐狸结合成为稻荷神也就是狐神。”

佛教传入日本之后,佛教的习和也影响着狐狸的形象,如五来重所编著的《R荷信仰の研究》中提及的佛教传承中的辰狐王或者被称为白辰狐王菩萨(上文所说的荼吉尼天)的形象,《R荷》著写的时期大概是在十四世纪初期,在此之前稻荷神社并没有承认狐狸与荼吉尼天的完全融合,虽然之前就有了稻荷神社与狐狸或者荼吉尼天进行统合的个例。根据《R荷》记载稻荷山上的之前被认为是田神直系的狐狸,被统称为了晨狐。在《R荷》中晨狐具有两种特征,第一,作为传统的田神与农耕神的代表的神狐是不允许与野狐相混同的。第二,晨狐不具有比荼吉尼天更高位的神格。密教正统正是用着这样晨狐的名称对稻荷进行独有的解释。但是狐狸在稻荷集中的时期与荼吉尼天在民众意识中与稻荷结缘的时期都在十四世纪中期,所以三种形象的融合渐渐被人们所接受,稻荷――狐狸――荼吉尼天的形象逐渐被融为一体,这也是狐狸形象被神格化的开端。

4.随日本朝代更迭“狐”形象所产生的变化

《日本灵异记》中的美浓国篇中所记故事是狐这个名称及其形象由来据今发现最早的民间文学,其中对狐是如此描述的:“古时有个男人在荒野中与以美丽的女性相遇并娶妻回家,但是家中的狗总是朝着这个女人狂吠不止,有一天狗摆脱绳子向着女人以扑杀之势追去,而惊恐的女人现出了其本性,变成狐狸逃到了屋顶上,男子虽然吓了一跳但是已经与狐狸变化的女人有了子嗣,便对狐狸说叙说不能辜负这段情谊,即使是畜生也没有关系,随时欢迎你回家。”从此以后女子被称为“きつね”,这也就是这个名字的由来。之后在《日本》(R名o五年――659年)中记载了人类与狐狸的关系,其传承的是钦明天皇时期(450~571年)狐狸变成美女与御上结婚并生子的故事。

“稻荷大神原本是被当作管理所有农业作物的神明被敬仰着,直到平安时期,东寺镇守将关于田神的信仰聚集起来并统一在当社进行传承,在神社香火不绝门庭若市的同时,稻荷信仰也一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再加上中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工商业开始迅速发展,稻荷的神格也开始从最原始的农耕神向着产殖、商业、土地神开始扩大,被当做一位全面的神灵被敬仰着”。此段内容出自《R荷大明神流》。稻荷神作为京都地方的豪族秦氏一族在祭祀的农耕神,在这一地方所产生的稻荷神信仰之后在日本逐渐扩张,在平安时期初期开始于佛教的真言密教所结合,之后真言密教才与稻荷神有了直接密切的关系。直至754年鉴真东渡带给日本中国唐代的文化,从此中国文化开始向日本涌入,中国对狐狸的印象开始与日本之前的传说相融合,狐,五十岁,能变化谓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玄中记・说狐》)。『抱朴子中也有「狐狸謇墙园税偎辍⒙五百岁则善变为人形,从此狐狸开始分为善与恶两种形象,从日本民间故事传承与信仰宗教两方面来看狐的形象截然不同。

江户时代之后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社会结构开始逐步稳定,各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同时带来了文化艺术的全面开花,取材生动便于为民众所接受的浮世绘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葛饰北斋以浮世绘风格所绘小说插画的《百物语》获得了民众的青睐,之后天保12年(1841年)又有了竹原春泉斋所绘制的《绘本百物语》,其中对狐狸形象有表述的便是白藏主的故事,之后在狐狸化作法师时就被称为“白藏主”,而法师的行为像只狐狸时,也叫做“白藏主”。这种对狐恶方面的形象描写由于有了浮世绘这种容易被民众所接受的载体,也开始广泛被民众所接受。之后的明治昭和时期日本由于战争与重建,文化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直到昭和晚期与平成年间,日本经济经过重建与泡沫之后,其影视动画开始迅速发展并进入成熟阶段,传统妖怪文化为动画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其中不乏对狐狸形象的借鉴与使用,例如《ぬらりひょんのO》、《がれい》、《东京レイヴンズ》这些动画作品,但在其借鉴与使用中,动画制作者们更多选择的是为了刺激观众的感官而对狐狸形象进行的负面描写。

5.结语

结合收集的文献资料在对日本的“狐”艺术形象进行总结与归纳中发现,日本文化中的“狐”具有善恶两面性,这与狐狸从生物角度所具有的魅力外形与其恶劣的习性这一点是一致的。正如狐狸与其他生物一样是在不断进化着的,文化层面中的“狐”也不例外,自从稻作文明步入人类的历史,直到现在狐狸的形象也在不断产生着变化,换句话说,狐狸的文化史与日本的历史一样具有悠久的传承也不为过。在此之上狐狸才能在日本人心中留下鲜明的印象,作为日本文化的标志之一呈现在世界面前,从狐狸的形象文化发展史上来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伴随着土著信仰诞生,与神道教的统一,与佛教的结合,在民间信仰中独立,之后形象传承中的全面开花。从时间上进行区分比较困难,因为大部分形象来源作为民间野史及口述传承具体年代难以考证且没有权威的说法,但是什么时期上狐狸形象大致的取向还是能进行分析的。稻荷文明最初出现在弥生时期,那时正是日本真正以水稻作为主食的时期,而作为稻田神信仰的狐狸则被神格化。然后在中世纪狐妻的传说开始出现,狐狸作为有着强大灵力有着变化本领的形象开始被定性。之后在平安时期初期,作为与荼吉尼天这个恶神相结合的一个动机便是在传说中以吸食男人阳气为目的狐妖形象的出现。之后在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的江户时期,狐信仰与狐文化盛行,狐的善恶两面性开始越来越鲜明,向着现代社会发展,狐狸的形象同时发生着变化,由于影视动画与游戏中一味追求感官方面的刺激,对狐的邪恶面进行过分的夸张,因而现代社会中民众对于狐狸的形象认知开始朝着“恶”的一面倾斜。

参考文献:

[1]中村里.狐の日本史古代中世篇.

[2]刘克华.民の狐と人g.

[3]小松和彦.{信仰 妖怪研究へのみ.

[4]松村.日本人はなぜ狐を信仰するのか.

[5]井上英明.日本のきつねとイギリスのきつね.

[6]工藤哲夫.土神と狐の物Z.

[7]清水惠美子.白狐に至るE.

[8]中u敦.狐{の造.

[9]屋敷信晴.唐代狐妖Tと道教.

[10]水上勺.ロシア・アニメ`ション映画におけるキツネ?クマ?オオカミの形象.

[11]程亮.涿菠工牒{き.承の型とT相.

[12]山口春.中世オランダZ「狐の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