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大的麦穗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最近,我读了《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
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到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还不能后退。弟子们走进了麦田,经过一番挑挑拣拣后,到了麦田的尽头时,弟子们的手中竟然还是两手空空。苏格拉底感到很失望,并告诉他们一个道理,弟子们听完后,悟出了这样一个人生道理: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是一个很宝贵的人生哲理,这就让我想起了以前发生过的一件事:四年级时,我们班举行了班干部竞选会,当时我想竞得位置是是班长。经过重重选拔后,我落选了。老师想让我当一位学习委员,可落选后的我心情很不好,不原意当学习委员。事后,我又想了想:当不上班长,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行。而现在老师让我当学习委员,这不也是个好事吗?虽然学习委员没班长的职位大,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为何不把为这个机会呢?第二天,我便跟老师说我想当学习委员了,老师也很乐意把这个官“封”给了我。当上学习委员的我,每天都按时地把作业收好,交到老师那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我连续当了一年多的学习委员。在五年级的班干部竞选里,我再次报了班长这个职位,因为我当了一年多的学习委员,当班干部的经验很丰富,老师就让我当上了班长。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的机会在等着我们,就像我没竞上班长但还有一个学习委员的位置一样。有这个机会是很不容易的,一定要好好把握住,千万不能像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一样,东看看,西瞧瞧,结果却一无所获。希望大家都能都能记住这句话:“追求的应该是最好的,但把眼前的机会把握住,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篇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围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困惑与愁苦。同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精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能喜欢
《围城》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围城》一书你有看过吗?“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无论婚姻,事业都在一个围城中。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出来。
偶然,打开书橱,想找一本好书却不知从何处下手。瞥见一抹浓绿,随手抽出。“围城”两字赫然偶然,打开书橱,想找一本好书却不知从何处下手。瞥见一抹浓绿,随手抽出。“围城”两字赫然显露在眼前。封面没有别的装饰,只有“围城”“钱钟书著”的字样。忽的想起前些日子学的课文《老王》。《老王》的作者杨绛是钱钟书的妻子。老师也提起过这本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翻看起来。
说实话,我看不太明白,更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想法。以至于只能一点一点慢慢的推敲,使得我现在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这本书是作者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背景是作者生活的年代。或许正因为此故事情节才显得更真实,人物才更生动。
主人公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准岳父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但最终与此二人感情破裂,并由此结识了苏的同学赵辛楣。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老师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很多人喜欢《围城》,或是因为它记叙的贴近大多数人的心理,许多感受都触动到了那曾经历的心里状态吧!杨绛在《记钱钟书与》中说道:“钟书把方鸿渐作为故事的中心,常从他的眼里看事,从他的心里感受。不经意的读者会对他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为一体。”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无论婚姻,事业都在一个围城中。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出来。每个人都陷在一座围城中,被生活,婚姻,事业磨砺,打击和束缚。文中的方鸿渐本就懦弱,没有与命运抵抗的勇气,任由命运摆布。最后终逃不过悲凉的结局。
围城总是存在的吧!学校,家庭……背负着老师,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期待。有时身心俱疲,想要冲出围城。可当真正冲出的时候才发现不过是进入另一座围城罢了。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成功与失败,学习与娱乐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一种色彩当它们存在时,生活才会感到满足,才会变成彩色的。所以也就不会想到要逃离围城,也会感到幸福满足。
《围城》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精选假日里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感受颇深,性格决定命运,我想是这样的,书中的主人公方渐鸿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他虽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则,甚至还带有一丝玩世不恭的态度,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使他身陷“围城”。其实,“围城”都是自己创造的,他想成为大人物,这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变环境,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在那个时代,作个大人物不容易,必须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要具备很多优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尊重,或者利用旁门左道,利用手段,做一些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事情。而方鸿渐,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的欲望,他有些亦正亦邪,他一直在两者交界处游荡。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身陷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围城”。
我认为,做人应该有原则,应该用正当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现在实现不了,就只能说明你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多看看自身的因素。如果目标很大,可能自己无法实现,那也不要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要做事,先学做人,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做人原则都没有,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觉得,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学会做人,当自己已是不惑之年时,回想自己的一生,或顺利,或坎坷,但自己问心无愧,这便是一生最大的成就
这本书写得也很有文学色彩。作者幽默的笔墨使一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跃然纸上。有人说,方渐鸿是作者本人的影子,无论是真是假,方渐鸿这个人物作者描写得非常到位。作者的笔墨幽默,在几处人物的外貌描写中也得以体现。但更令我佩服的是作者以幽默的语言讽刺嘲弄一些社会现象,文字顺畅,使人读起来通俗易懂。在写作方面这本书也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地方。其实,有时我们也会身陷“围城”,但更多都是我们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我曾经也有很多烦恼和困扰,现在看来,也不足为奇了。成功要靠自己努力争取,“如果你失败了,就说明你还不够强大,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吧!”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想要成功,只能改变自己。只能是我去适应环境,环境并不会来适应我。想要打破自己身边的“围城”很简单,凡事应更多地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考虑,多找找自身的原因。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当我读完全文后,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感到意犹未尽,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这样都“结束”了吗?对于主人公的故事,对于整个《围城》,让人去细细地思索、静静地品味、慢慢地鉴赏。全文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苍凉与变迁吗?刘墉说:“我们总以为世界的温暖全来自阳光,其实脚下的大地更有着令人惊异的热力。天没暖,大地先暖,所以有许多花能钻出冰雪绽放;人情不暖,大地先暖,所以我们能在尘世做一剂清流。”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别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总想闯进别人的生活之中。但事实上这些都是错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围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困惑与愁苦。同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精彩。
《围城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范文《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方鸿渐的人生故事。
头一回读《围城》是初二,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那时候我喜欢的是金庸。
第二回读《围城》是高一,看着看着睡着了,因为觉得节奏太慢,不过就这么迷迷糊糊的还倒也读下来了。
这是第三回读。好像还真发现他的高处了:恕我直言,自《围城》以后的中国大陆的小说没有能超过他的。
先讲一个故事:说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老师说:这就是“爱情”。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这是一个公式、定律,《围城》里的方鸿渐自然也可由此观之。
方鸿渐就是唐晓芙那棵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就是孙柔嘉那棵普普通通的树。不过其实在方鸿渐眼中孙柔嘉也是那棵树,但唐晓芙绝对是大麦穗。当然,也许唐晓芙并没有觉得前面有棵好的麦穗,但总之是没有摘成。最荒缪的是苏文纨,她并不是真的爱方鸿渐,方鸿渐本也不爱她。可方鸿渐因为她而失去了唐晓芙,因为他认识了赵辛楣,因为赵而去的三闾大学,因为去三闾大学认识的孙柔嘉,——方鸿渐的婚姻还是拜她所赐呢。
在方鸿渐身边的女人中,苏文纨代表了女性的虚荣——她的所有活动都为了这两个字。苏文纨是因为虚荣所以亲近、引逗、诋毁、嘲笑方鸿渐。她所作的一切都是基于“在人群中我理所当然是焦点”这种大小姐思想。她之所以选择方鸿渐也是认为他软弱,自己能控制住他。所以方鸿渐说“苏小姐是理想的女朋友”——一个官府大小姐做自己的女朋友当然有面子,可也没有谁会心甘情愿接受这个大小姐脾气的。
唐晓芙正是方鸿渐的心上人,方鸿渐对她的感情最纯洁,两个人本来是最理想的爱侣。可是,方鸿渐不幸被她表姐选中了——“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于是这一对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完了。
孙柔嘉在方鸿渐心目中只不过是“不讨厌”。若依赵辛楣那句“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结交做朋友”来看倒是不错,两人充其量只是朋友。可没想到这胖子接着发的那番先旅行后结婚的“高论”竟成了谶语,这对先经过旅行的男女果然结婚了(虽然感情不是很好)。方鸿渐结婚的决定在我们看来好像没必要,可是设身处地想:其实方鸿渐走的每一步都是当时唯一的途径,等于是生活的必然造成方鸿渐荒谬的结果,这就是钱钟书的手段高明之处了。
我以为小说有四等境界:最下等曰“歌颂”(如《抉择》),第二等曰“批判”(如《伤痕》),更高曰“幽默”(如《钟摆》),而独以“荒谬”为最高——《围城》正是这种“荒谬”作品。
篇3
常言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遇不仅是偶然遇到,也有的是自己努力争取的。当机遇到手以后,只看你自己如何把握,如何运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把握机遇作文高二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把握机遇作文高二600字1九月的金色阳光,温柔地透过洁白的云层,好奇地在窗边探出头来想要听一听教室里在上什么课。清新的草木香气安抚着一颗因紧张而怦怦乱跳的心。
我从小就不喜欢举手发言,总是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地记下每个重点。“课堂参与也很重要。”这几乎是从小到大,老师、家长对我说过最多的话。这是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上课前我就紧咬牙关默默地在心里说道:“一定要举手发言一次!”
还好第一节课上的是朱自清的《春》,对我来说比较熟悉,加上课前的充分预习,我觉得任务是一定能完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朱自清先生在文章开头写两遍‘盼望着’有什么用意吗?”李老师微笑着看着我们,目光充满了期盼。我低头迅速扫了一下预习批注,呀,这不正是我课前的批注吗?“我觉得这样写更能表达作者对春天的期待。”“非常好,请坐。”我这下才反应过来,刚刚到了嘴边的鸭子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罢了,下次一定抓住机会!
下决心很简单,实践却难。一连串的问题像球一样抛来,我的手却好似千斤重,要大力神才能举起来。同学们却像球场上的健将,把一个个球紧握在手中。眼看就要下课了,我开始焦急,希望老师再提一个问题。“那么有同学能给我们总结一下《春》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好机会!大力神终于拎起了我的手。“赵洁,你来说说看。”我迎着李老师鼓励的目光,勇敢地站起来,“这篇文章里多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好,请坐。赵洁同学的分析还是比较透彻的。”提着的一口气终于松了下来,我知道此时的我脸上一定充满了自豪的神情。
时光飞逝,从拿到了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我就心心念念地想上《关睢》一课。
“同学们,”李老师向我们神秘一笑,“今天我们上第12课《诗经》两首。”果然,同学们像打了鸡血一样,齐声“哦……”地大笑起哄。李老师看着我们兴高采烈的样子,开玩笑说道:“看来不少同学都想学爱情诗了。好,那我们就开始吧!”……“所以总的来说《关睢》这首诗情感线是‘喜欢—追求—思恋—亲近—迎娶’。”“怎么就迎娶了,不是刚敲钟击鼓使她快乐嘛!”我小声地嘟囔着。李老师似乎也发现了“不恰当”,问道:“同学们,你们同意‘迎娶’这个说法吗?”这时我又胆小起来,想缩到同学中间不被发现。“赵洁,你觉得呢?”机会“砰”地砸中了我。我只有壮着胆表达了没有“迎娶”仍是“亲近”的想法。但这无疑是一次自我的超越。
在本校区的白兰花开了又落了两季后,我们迎来了考试前一节珍贵的《泰戈尔诗选》导读课。
课上李老师打出了满满一屏幕诗选中常用的物象,希望我们发挥想象力写出一首小诗。李老师当时也在黑板上写出一首诗,令人赞不绝口。这时好几个同学当仁不让,纷纷举手展示。还有几个同学一口气写了两首、三首,篇篇都是精品。我却紧握着笔,看着满屏的物象又低头看着桌上的白纸,再抬头看同学奋笔疾书,自己却一点思路都没有。看到“清风”二字,灵感忽然闪现,但当笔尖刚碰到纸上,却又连半个字也写不出来。因此我十分苦恼,越来越烦躁,干脆在纸上乱画了一通。
下课后,李老师问我上了这节课有什么感受。我表达了想法后李老师遗憾地说:“可惜课上没有来得及展示。”我那一刻一定羞得满脸通红。“那你选的是什么意象?”“清风。”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哦,”李老师稍加思索便脱口而出:“清风拂乱了你的长发,也扰乱了我的心。”我不禁在心里想:天啊,太赞了吧!原来文学功底到一定程度真的可以出口成章!面对目瞪口呆的我,李老师也只是谦虚地笑笑。
多次的经验让我明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在剩下的初中时光里,请把握机会,继续向梦的彼岸航行!
把握机遇作文高二600字2湛蓝辽阔的蓝天,给了鸟儿自由飞翔的机遇;
宽广无垠的草原,给了小草茁壮成长的机遇;
深邃清澈的大海,给了鱼儿畅想生活的机遇。
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住机遇呢?
机遇留给敢于展现自己的人。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要带20个随从,但只有19个人合乎标准,毛遂抓住机遇,勇敢地向平原君推荐自己,并说服了楚王,为解救邯郸立下了头功。毛遂自荐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毛遂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展现自己的才华,才把握住这次机遇。可见,机遇要靠自己把握。
机遇留给坚定果断的人。秦末,刘邦和项羽两路大军对峙,刘邦有10万大军,项羽有四十万大军,实力相差悬殊。项羽本有机会除掉刘邦,因项羽狂妄自大,一再贻误战机。一日,他邀请刘邦到他帐中喝酒,席中有许多灭掉刘邦的机会,可项羽优柔寡断,迟迟下不了手,眼睁睁地看着刘邦离开帐营。后来,刘邦实力逐渐壮大,项羽落得了自刎乌江的下场。
机遇摆在面前,却又不珍惜,不会把握最佳战机,最后等对手东山再起,自己落败下来。项羽的故事告诉我们:机遇不会永远摆在你面前,一旦丧失机遇,后果往往难以弥补。机遇,需要自己去把握。
机遇需要智慧做沉淀。牛顿在头脑中贮存了大量知识,苹果掉在头上,才会恍然大悟。机遇需要努力做保障。中国现任国脚王永波,年轻时苦练球技,可始终上不了首发阵容,他没有放弃,而是随时做好上场的准备。一上场,他就会活力四射,终于被主教练认可,成为中国男足的主力球员,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机遇不是随随便便就来的,需要你平时百倍的努力,只有足够的储蓄,才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
鸟儿勇敢地飞向蓝天,自由地翱翔;小草深深扎根,把大地染成一片深绿;鱼儿果断潜入深海,在海底畅游。机遇在自己手中,靠自己把握。
把握机遇作文高二600字3人生中有许多个机会,有的人会不屑眼前的机会,只顾盲目向前走,他认为前方会有更好的,但最终一事无成;有的人则弯下腰小心拾起眼前的机会,最后取得了成功。
机会有许多,但在千千万万个机会中找到真正属于适合自己的机会那就太难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就要当机立断,做事要果断,否则好机会就被别人抢走了。
这就让我想到一则故事。在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苏格拉底。有一次他让他的学生进入一块麦田中找一颗自己认为长得最好的麦穗。于是学生们便一起进入了麦田。此时正值秋收,一株株麦穗颗粒饱满,浑身金灿灿的,正弯着腰欢迎学生们呢。学生们也都被这一幕惊住了,看着这成千上万的麦穗,不知从哪一个入手。于是他们有的便一直往前走,总以为前面会有更好的,但有一部分人并没有像他们一样盲目向前走,而是选择了一株就回去向老师汇报了,他们并不知道前方是否会有更好的,但他们抓住了眼前的机会,而那群犹豫不决的学生却还在往前走,直到苏格拉底喊道:“你们已经走到尽头了。”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他们面面相觑,才发现每个人都两手空空,一无所获。这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就算我把最大的麦穗放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会放弃它的。所以当我们看到机会就要毫不犹豫的拿下它,因为可能下一秒它就是别人的了。
此外,光果断还不行,更重要的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曾经有一位高学历的学生去一家上市公司应聘,但公司的老总却让她打扫厕所,这位员工很纳闷,凭什么让我做这个?于是她去问这位老总,老总便亲自厕所打扫了一遍,动作十分娴熟,利索。他说:“我就是这么干起来的,你要是能把这些小事都做好,难道还成不了大器?”说完便盛了一勺马桶里的水喝了下去。员工惊呆了,从此便勤勤恳恳的工作,最终自然成功了。
沙滩上的贝壳远不及海中的贝壳漂亮,想要漂亮的贝壳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机会来时不要犹豫,牢牢地抓住它,并为此付出努力,才能把握人生,取得成功!
把握机遇作文高二600字4一团火焰熄了,另一团火焰燃起。如果你不甘于失去的现状,那为什么不去再争取一次呢?你会想就算我争取了,也不一定会成功,可你也要知道如果不去争取,那你相当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在两年前的暑期里,前半个月我与常人无异,过得舒适安稳。可到了后半个月母亲将我送进了一个夏令营,专门是针对私立学校的自主招生,我的奥数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自主招生看中的就是这个,名额也有限,我对这次招生不报多大希望。
时长总共两周,两周结束后,通过考核审定哪些人有资格参加私立学校的招生考。
那个数学老师完全是那种对事不对人的,每天早上发一套试题,将例题透析讲解,这之后就让我们拼命刷题。那时我觉得刷题就是无用功,而周边同学很是起劲,很乐意刷。
时间就是转瞬即逝的,两周马上就过去,考核也开始了。若说要有多大把握,我看至多三成,毕竟我对奥数造诣不深。
可谁曾想到,我竟成功获得了资格。我很迷惑,因为别人题刷得比我快、多,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可既然拿到了资格就去考吧,一共可以报考两次。
那天下着大雨,夏天空气又很闷热。那是我第一次坐在招生考的考场教室里,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原因,我的心很烦躁。我一道大题都没碰,而其他考生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就是别人比我准备得更加充分吧。第二次考试离第一次相差两周,我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更加认真刷题,将题目吃透。在第二次考试时,我无所畏惧,在我能力范围内的题我都做了,能力范围外的我也有去争取,结果固然重要,但我更看重自己的进取。最后我如愿被录取了。
想象一下,如果我因为考试压力而自暴自弃,而不是积极进取,结果又会怎样?一团火焰熄了,另一团火焰燃起。既然你失去了一次机会,就去争取,去把握下一次机会,也要把每次机会当成最后一次机会。
把握机遇作文高二600字5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题记
机遇就像稍纵即逝的彩虹,只有抬起沉思的头,才能欣赏到它的美丽;机遇就像散在路边的珠宝,只有弯下你的腰,才能拣得到;机遇就像后脑勺,看不到,却能摸得到。
世界上本没有幸运和不幸之分,机遇每个人都会碰到,只不过所谓幸运的人能及时的把机遇化为助自己取得成就的力量罢了,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把握机遇,成就自我。
机遇来临时,我们应当毫不犹豫的把握住它。
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善于把握机遇的人。大学时代的盖茨敏锐的洞察到了软件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于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毅然选择了休学创业的道路,而结果也证明了他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今,他已是世界首富。
如果当初盖茨选择了继续学业,任机遇就此从眼前溜走的话,那么或许他一辈子都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员工,或者运气好点,成为某公司的部门经理,但世界首富自然与他风马牛不相及。正因及时的把握机遇,才促成了他的成功,才有了他如今的辉煌的成就。
把握机遇能助你成功,而有时候,错失机会便错过了逃生的希望。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虔诚的教徒被洪水困在屋顶上,于是,他便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帝能保佑他逃离灾难。不久,一块浮木漂了过来,教徒继续祈祷。一会儿,一颗树干随洪水漂了过来,他只顾着低头祈祷。又一块木板漂了过来……
洪水最终还是将他淹没,将他送到上帝面前。他很愤怒的质问上帝为什么没有来救他。上帝说:“我不是给你送去了浮木吗?”教徒愣住了……
故事的悲剧结局,是因为教徒没有及时的抓住逃生的机会,他忘了那一句话,“上帝只救自救之人”。而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悲剧的发生往往也包含着我们自己本身的过失。即使天上真的掉下“馅饼”,你也需要弯下腰去捡,光站着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成功把握机遇的基础是时刻做好准备。
林书豪的一鸣惊人不仅仅是把握了机遇展示自己那么简单,倘若没有他在人们视线外流下的汗水,那么即便他成功抓住了机会,也展示不出如此华丽的球技,也不会一夜成名了。
机遇就像上帝伸出的救命稻草,唯有伸手抓住他,才能助你逃离生天。
篇4
一、广阔的天地,丰富的活动
在农村,天蓝地阔,山清水秀,放学后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像放飞的小鸟,尽情地奔啊、跳啊、唱啊,一会儿上沙窝、翻筋斗,一会儿下水池、摸鱼虾,还可以帮助父母采桑叶、摘西瓜……春之花、夏之草、秋之果、冬之雪,四季交替,草木枯荣,农村学生对这些事物的认识直观而又熟悉。虽然比不上城市的学生上少年宫、进展览馆那样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但丰富而有童趣的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锻炼与发展,而且使他们能充分体验生活,增长见识,激活思维,产生灵感。如:习作《家乡之美》,教师先带学生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游览和玩耍,然后边点拨边发问:微风吹拂麦穗怎样形容?静静的湖水像什么?……这时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享美之乐,把冥思苦想的作文变成有感而发的描述。通过游览与习作,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加深了,对家乡的感情变浓了,努力学习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与信心增强了。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别有特色的教学
在城市,学生在校园里的学习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有标本、课件这些辅助教学工具,但仍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不能激起学生认识事物的好奇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削弱了学生的探究趣味。而在农村,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感受到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些感受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直观素材。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让学生到田间地头去观察,还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中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学具等。大自然有无穷的知识和奥秘,鸟兽虫鱼活灵活现,花草树木千姿百态,天气瞬息万变,景色气象万千,这些都是学生观察和探索的对象,从而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从中获得知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在美术教学中,农村学生虽然缺少专用的器材设备,没有专业教师指导,但他们也有城里学生无法比拟的条件。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每天接触花鸟虫鱼,感受晨露晚霞,这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大自然这位最伟大的导师。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比如带孩子们到山间田野、农舍小院、小溪池塘……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和感受,利用农村特有的现成材料完成美术作品。又如让学生采集生物标本,用树叶、种子、向日葵盘、麦草秆等粘贴图画,制作玩具等。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挖掘乡土文化,自编乡土教材,开展富有特色的美术教学。
三、纯朴的乡土民情,鲜活的德育教材
农村是德育教育的好阵地,勤劳的人民,纯朴的风俗乡情,是鲜活的现实教材。在家庭里,长辈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互敬互爱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特别是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长辈们顶着狂风、冒着雨雪同灾害抗争,坚守着庄园,看护着牛羊。他们不管是酷暑烈日,还是冰天雪地,从不失时节,不误农事。春耕、夏作、秋收、冬藏,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他们从不向灾害低头,不向困难弯腰,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努力为家人、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而他们自己却省吃俭用,用挣来的钱供孩子读书,把好吃好穿留给孩子。这些精神与品质,无形中为学生的成长积累了大量的生活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乡邻之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助人为乐之风等方面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发生在学生身边。如一年一度的春节,你来我往,走亲串邻,扶爷爷奶奶观社火,跟爸爸妈妈看姥爷姥姥,这其中的传统美德,在无声地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学到不少礼仪常规,增进亲情友情,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篇5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92-01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读整本的书。”然而,部分学校或学生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强迫孩子“一心只读教科书”,使得孩子未能获得大量课外阅读书籍,从而导致其知识面狭窄、积累不足。那么,如何有效的让学生重拾课外书本,指导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提高阅读水平呢?笔者想谈谈几点初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转变观念重视“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的确,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二、激发兴趣我要“读”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真正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1.亲情阅读,点燃课外阅读的兴趣。亲情阅读,在这里指家庭父母子女之间,学校师生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共同阅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课外书,可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从小为孩子心灵播下阅读兴趣的种子。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文时,我发现学生对苏格拉底特别崇敬,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苏格拉底的其他哲理小故事。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让学生收集如《智劫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水浒传》中其他的许多经典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为学生推荐好书美文,向学生介绍阅读的方法和体会,能潜移默化地为孩子点燃课外阅读兴趣的火焰。
2.营造氛围,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要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温馨的角落,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图书小屋”。“图书小屋”里放满了孩子们带来的最喜欢的书籍,很多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中所借之书却读得津津有味。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三、创造条件促进“读”
1.保证读物。保证读物的做法就是上文提及的让学生将图书暂时借出或捐出来设置班级图书角,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将借阅范围扩大到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一来,图书角就灵活增容,有了源头活水了。
2.保证时间。为使学生在校能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天中午安排30分钟自主阅读或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会因为教学任务紧张而排挤。
3.评价保证。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我们的检查评价跟不上,就容易造成学生的怠慢心理。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每周一都要检查孩子的阅读记录卡,并针对孩子们的阅读情况评选一周的阅读明星。获得表扬的孩子,不仅能得到一些物质上的小奖励,而且在心理也会更加坚定阅读的信心,从而会更加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四、介绍方法引导“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而没有科学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这里笔者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朝时的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