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运动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运动的意义

篇1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体育运动;体育哲学;认识论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2-0016-05

一直以来,古希腊体育被认为是现代体育的起源,尤其是古奥运会,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哲学意味都被体育哲学各位论家诠释、阐发。在此中,古希腊哲学思想与古希腊体育运动之间的关联成为解释的关键所在。在先前较多的研究中,古希腊体育运动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表现”、“实现”特定哲学观念和文化理念的中介,而它的自性则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所以,厘清先前研究中古希腊体育所扮演的中介角色,深挖古希腊哲学思想中蕴含的实践智慧,对古希腊体育作哲学认识论层面上的诠释,使之有着更为饱满的哲学思考内涵是该文的思维导向。

当在体育运动领域论及古希腊哲学家及其思想时,最常被引用的一个例证是古希腊为数不少的哲学家,尤其是伟大的师徒三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出色的运动家,其中还不乏奥运桂冠获得者[1][2]。以此为依据,在较为宽泛的历史文化层面来树立体育运动在古希腊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古希腊哲学与古希腊运动在形成伊始所具备的紧密关联。而在古希腊哲学家的原著中挖掘其思想内涵和论述与古希腊体育运动之间的关联则能开出另一条研究径路。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说

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被称为“爱智慧”(希腊语为philosophia)[2],意旨于对睿智的追求、热爱。但是凸显智慧的实践性,换言之确定实践智慧的内涵与意义的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将知识区别为三类:“第一类是理论知识或科学知识;第二类是实践的智慧、实践的知识或者明智、审慎;第三类是技艺、技巧或生产的知识、制作的知识” [3](这三类分别对应希腊文episteme,phronesis和techne),本文所主要关注的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phronesis,即实践智慧这一概念。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智慧包含着伦理学与政治学,他们的研究目标是善和善的行为。国家和个人的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而在实现善的过程中,实践智慧作为“一种体现为行动的知识”即实践知识,得到了凸显。

1.1 实践智慧与实践知识

亚里士多德崇尚知识,崇尚求知的生活,“他坚信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只有通过持久不懈的学术研究、逐渐积累知识才能达到,并因而告诫我们说,按照求知的欲望行事、实现自我乃是人生最崇高的目标,从事理智活动、进行思辨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并且这种求知的过程――“一种从事智识活动并进行思辨的生活”,是一种人追求不朽的过程,是人最接近神的一种状态[4]3。然实践智慧中包含着实践知识这一维度。通过挖掘古希腊体育运动中存在的知识因素,尤其是当摆脱亚里士多德所提到的第一个知识类型(理论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束缚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具备的实践性知识,即亚里士多德所提及的第二种知识类型(实践知识)得以彰显,这是实现认识论层面上对体育运动理解提升的一个途径。

然而实践知识却是丰富的,首先它是一种属人的知识,更是一种“让我们的欲望行正道”的知识。而如何“行正道”则与亚里士多德之后提出的两个概念――权衡与直觉,及由这两者构成的话语性知识和直觉性知识密切相连[5]。

亚里士多德关注人的行为,尤其关注人行为的目的和方式这两个方面,而由权衡形成的话语性知识就是解决人行为的方式问题,而由直觉形成的直觉性知识就是解决人行为的目的问题。

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眼中,“实践的智慧必须是一种能够在与人类的善相关的事情上作出行动的合理的正确的状态”[3],而实现这一合理、正确的状态就需要人来“整体性”地判断“什么是对他有利的”[5],这一行为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权衡。所以说“实践的智慧的本质是权衡的”,且权衡的对象就是“那些我们并不永远如此的事情,比如医疗、航海”。从对实践智慧的界定出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著名的中道原则――以权衡的方式“在恰当的方式,对恰当的人,有所行动” [3],而并非是一种无原则的一味“折中”,同时这也是人最好的一种行为方式。

而直觉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思想。作为一位古典经验主义肇始者,亚里士多德对感觉经验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的强调是必然的,但它同时也区别了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列举的方式,即从“大量的特例中找到逻辑层面上的共同点”;第二种则是当人面对只能在整体中被观察到的原则时,人的直觉体验就至关重要,他便如斯定义了直觉理性――“区别于在推理过程中展现的逻辑理性”,而是一种“本质性的定义”[6]。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强调直觉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重视人的参与过程和直觉体验,更为甚之的是,直觉成为了直面本质的一种方式[7],是跨越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回归到特殊的途径[3]。所以通过直觉,人们就能把握行为的目的。

1.2 实践智慧的身体性

在论述完实践智慧中存在的实践知识维度及其权衡和直觉两个方面,但是真正要与个人和国家的生活发生关联,知识和德性需要与个体发生关联,那么身体这一概念却在此中扮演了中介的角色。但由于哲学界的学者对亚里士多德的关注多从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角度,身体维度存在一定的漠视,时至今日,对身体问题的关注已是炙手可热,对亚里士多德对身体的描述的挖掘无疑有着对当今身体问题追根溯源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不像柏拉图,虽然两者都承认人身体的不完美性,但是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身体是人实现“理智生活”的一个中介[8]。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有着两个基本的界定。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善已然被分为三个层次:一些被称为外在的善,另外一些则与灵魂与身体有关”[9]13,与身体相关的善即可被认作是“身体的善”,其中包含了“健康、强壮、健美、敏锐” [10],而在现代看来这些描述静态身体的形容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必须“在于行动”,“获得奥林匹克桂冠的不是那些长的最漂亮和最强壮的人,却是那些参与竞技的人” [9],所以身体的行为是实现善的一个必要途径,身体的善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再者,亚里士多德并不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样避讳身体的快乐,而相反他认为在身体的快乐中可以体现人“自制”的品德,并且这种“节制”的形成并不来自于道德、心灵的掌控,而更多的是身体快乐本身所具有的两种特性:第一身体快乐能驱开痛苦,只有过度的身体快乐才能治愈过度的痛苦,是从快乐的匮乏走向正常的品质,所以毫无疑问是一种向善的过程;第二身体快乐是强烈的,是天生的。[9]

可见,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中的权衡与直觉概念都在他对身体的阐述中得到体现和印证,如果没有身体,直觉经验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对身体快乐的正面肯定,实践智慧的善就无法在个体身上得以实现。同时身体也是古希腊时期个人参与政治和公共活动的一张必要的门票,亚里士多德也说过,“身体丑陋的人,不是我们所说的善的人” [9],所以身体也是个体通向集体的一个道路。

1.3 个人的善与国家的善

经由身体这一中介,实践智慧及其衍生――实践知识进入了个体和国家的生活,成为个人和国家形成善的一个基础。个体在具备直觉性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明了善的行为目的,通过权衡这一话语性知识,便可使自己行为的方式符合善的需要。在亚里士多德对善的描述中,个人的善是身体的善、灵魂的善和外在的善的三者结合,前两者又与第三种相区别。在身体的善中,包含着“健康、强壮、健美和敏锐”,在灵魂的善中包含着“节制、勇敢、公正和明智”,在高扬身体价值的前提下,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而这两种内在的善需要外在的善作为表达,正如他所说“具有德性还是认为在于实现生活”,所以外在的“财富、高贵出身、友爱和好运”是内在的身体和心灵的善的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10]。在这三种个人的善的描述中,也蕴含着向最高善――国家的善的迁移方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最高善,其他属人的善都是以其为目的,而城邦(古希腊的城邦实质上就是一个个小的国家,为了理解便利,本文在后面将其都写作为国家)的善就是各种技艺的目的,如战术、理财术和修辞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善。并且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完满的善应该是自足的,我们所说的自足不是指一个孤独的人过着孤独的生活,而是指他有父母、儿女、妻子,以及广言之有朋友和同邦人,因为人在本性上是社会性的”[10]。所以亚里士多德作出如下论断:“尽管善于个人和于城邦是同样的,城邦的善却是所要获得和保持的更重要、更完满的善。因为,一个人获得这种善诚然可嘉,为一个城邦获得这种善则更高尚,更神圣” [10]。在这一论述中,不仅包含了亚里士多德对个人善和国家善一致性的论述,但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善的重要性的认识。国家的善的体现和实现方式也与个人的善相区别,目的在于形成“共同体的利益”,即在于利益的形成的公正的分配。但是有一点应当值得重视,也被当代的伦理学学者发挥:“一个东西之所以在国家层面是好的,完全是因为他在个人层面上也是好的。我们不能反过来说,国家层面上的善为个人层面的善提供了根据。对亚氏来说,如果什么东西在国家层面上是好的,在个人层面上却是坏的,那将不可思议 [11]。”

2 古希腊体育运动与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契合

如若单纯从当前哲学界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伦理学、政治学视角出发,无法非常直接地与古希腊体育运动建立直接的关联,但是当身体性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中被挖掘后,古希腊体育运动,尤其是作为其代表的奥林匹克运动就能与古希腊的实践哲学形成互为印证,继而能在西方哲学发端之时树立体育运动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古希腊体育运动中所存在的通向个体和国家的善和通向实践知识这两条道路是形成与实践哲学相互印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历史层面上来说,古希腊体育运动也成为了古希腊哲学实践智慧的集中展示。

2.1 体育运动:通向个体和国家的善的道路

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重视,但是由于柏拉图主要持理念论的观点,所以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身体不能保证心灵的优秀,但是一个懂得思考的人一定会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拒绝过度的饮食”,但是柏拉图却又尖刻的指出日常的体育锻炼会让运动员变得缺乏适应性和懈怠,需要更多的睡眠[12]32。而亚里士多德高扬了身体感觉,重视体育运动,原因在于“健康的心灵取决于健康的身体”,“田径运动能让年轻人变成强壮、健康的公民并能在战时保卫雅典在和平时为雅典服务”[9]47,这就非常直白地印证了实践智慧中对身体性的强调和伦理学、政治学意义。而下面所阐述的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两个隐喻便展开了个体善的提升和国家稳定这两大实践智慧的意义。

2.1.1 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自然隐喻

古希腊先民普遍存在着自然崇拜和人格神崇拜,一方面是对自然力量的畏惧,而另一方面也是对身体不朽的追求,然后太阳的东升西落,季节交替和风雨雷电,使得先民认识到“运动”(这里的运动是更为宽泛意义上的物质运动,而非体育运动)是自然力量的本质所在,所以先民用自己身体的运动来“模写”自然的运动,所以古希腊的体育运动就形成了“模写”自然崇拜和人格神的作用[13]。从对古代神话和身体运动的研究出发,这种“模写”作用的一个反映便可诠释为身体――自然隐喻,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体育哲学学者C.Jane和Darwin就揭示了各种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存在着大地与天空是身体――自然隐喻的两个方面:

他们转述了早在公元前522年-443年的Pindar的记载,“赛跑、铁饼和掷标枪、搏击、摔跤和战车比赛都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认为其中“摔跤、拳击、赛跑和战车比赛都是与大地相关”,而“投掷性的如铁饼、标枪却与天空相关”,更深入地说,摔跤、拳击等运动模拟着人格神宙斯在大地上的动物代表――公牛,骏马的行为,而“甩出铁饼前所做的圆周运动正是模写着宇宙的一种秩序”,是一种对天空中太阳东升西落的圆周运动的模写,所以“铁饼只要求达到最远的距离,而不是击中某个目标”,但是圆周运动只是铁饼运动的一部分,这也暗示着“人是无法完美地展示这永不停歇的太阳的运动”。而人投掷标枪的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古希腊人格神宙斯投掷其武器――雷电的动作,标枪在天空中的划过的轨迹也模拟着流星从天空中滑落的过程[13]。

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自然隐喻实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完美的追求,也着重实现了身体在人与自然进行交流沟通时的关键性地位。这样身体,尤其是身体的运动,成为了实现人能力提升和对完美追求的先决条件,是模写了完美的天空和太阳。由此引发出的身体观便不同于近代心物二分观念深入人心后的身体观。在这一身体观中,首先,善和身体的美相关联,古希腊人对身体的一个信念:“(身体)超越战争、超越,对身体特定但是却普遍的一个信条:美貌由德性而来,成为美的才能成为善的” [12],而体育运动正是形成身体的美的一个最佳途径;其次身体的美所形成的善更是一种社会的教养,这样身体又与社会规范相关联,Norbert Elias更深一步地解释了古希腊时代的善是不同于我们当代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与军人和有教养的人的培养相关”,而“身体形象是其中的主导因素” [14]。最后,体育运动中的身体又是行为的身体,是趋向于美的身体,是个人趋向于善的过程,同时具备了善的目的和过程。所以说,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自然隐喻从实质上是一种善的体现,更为确切的说,是一种个体的善的提升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实践智慧个人的善的实现、展现的一种方式。

2.1.2 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个体――国家隐喻

如果说古希腊体育运动中存在的自然――身体隐喻是一个个体层面上善的追求,那么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蕴含的个体――国家隐喻则是一个社会的、群体层面上的善的追求。然而这一个体――国家隐喻就体现在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场地、规则和教学方式的设置上,其中“正义”理念是隐喻的内核。

首先在古希腊时代,体育比赛必须在一个公开的场地上,在日光下进行,这是为了让神来见证比赛的全过程。拳击比赛都是没有现代拳击比赛的“重量级”概念,虽然这一方式在现代拳击运动中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它的目的却在于,古希腊人认为只有这种无差别级的比赛才能展示最有力量和最强壮的人且不受制于体重,才能代表太阳这一“生命之源”的力量。在摔跤中,一个失败的身体姿势是某一方的背部触及了地面,因为这个时候失败者能感受到太阳的力量,而此时毫无疑问,获胜方正是代表了和行使了太阳的力量。可见,古希腊时代的正义来源于太阳,而在古希腊的体育运动中正是展示了这种正义,更为重要的是,它将这种正义展示给社会大众,形成维系社会群体,形成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13]。

再者,尽管是体育运动或者是早期的身体教育,古希腊人尤其是雅典人拒斥特殊化。在Eliseo Andreu-Cabrera等人对古希腊时期体育运动与身体教育的研究中就发现了亚里士多德就反对音乐教师和体操教师对运动员进行区别化的训练,他坚持认为“年轻人应当受到所有种类的体育运动,而不是仅仅接受它们中的某一项运动训练”[15]。简单地看,这是一项古希腊身体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深层次的政治学理念。不同于上面所提到的体育运动中的太阳隐喻展示了正义,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这种拒斥特殊化的做法是实现正义的一种途径。个体的身体在未经体育运动和身体教育时是私人的,为己的,但个体若要成为一个公共人物,抑或是政客、官员,从事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私人的肉体得到公开的展示,且需要进行近乎“全才式”的培养,这样个体的身体才能形成国家的公器,社会的、群体的、国家的善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古希腊城邦时代,作为“哲学王”的哲学家们有不少都是运动员。

通过揭示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蕴含的个体――国家隐喻,可以打通古希腊体育运动中两大隐喻,个体的身体不仅仅在个体层面上与自然力量呼应,同时也能超越个人身体的限制,成为一种社会的身体、城邦的身体,个体与集体之间的鸿沟也同时被超越。

2.2 体育运动:通向实践知识的道路

暂且将古希腊体育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知识在学理层面上的联系搁置一边,古希腊哲学家们所创办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就与体育场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希腊的哲学家在教授哲学的同时,还会教授各种运动技能。亚里士多德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府(对应的英文为Lyceum, 也有翻译为莱森学派,逍遥学派)就靠近古希腊式的体育场[7],在那里经常还会有哲学、政治学上的论辩。由此可见,古希腊的体育场所,不仅仅是一个人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展开哲学争论,学习哲学、算学、修辞学等知识的地方,所以先天的,古希腊体育运动就与知识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体育运动所包含的知识,尤其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实践知识,却是另需一番论证,Healther L. Reid[16]对在知识层面上对古希腊体育运动(包括了体育教育)作出的重释是实现体育运动成为通向亚里士多德多崇尚的实践知识之路就是其中较为典范的。

Reid对古希腊体育运动在知识层面上的复兴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的,第一便是古希腊体育运动是“真理之争”。因为首先古希腊体育运动挑战着人们业已认可的答案,不重复原有的状态,充斥着不确定性;其次古希腊体育运动中是一种“开放和中立”的比拼,在其中形成的知识正符合了古希腊哲学的知识定位,“知识作为事实的表达必须是可信的且是可以被证实的,并不是一个所谓信念、意见”;最后,古希腊体育运动是通过公开展示的方式,由“共识”来确定胜负,而非传统、权威、信仰和暴力。

第二是蕴含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善德之争”,它的基本核心是将体育运动对胜利的追求转向对善德的追求,亚里士多德的两位先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这种转向的积极倡导者。在哲学史层面上,苏格拉底将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为主的研究导向转向于道德哲学。苏格拉底一直坚持体育运动应该是“离开那些现实的,追求胜利的目标,而是为了追求理想性的善德的目标,换言之,这就是‘爱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就能发现自我的存在,实现真正的幸福。柏拉图则与苏格拉底所走的类似“个人救赎”道路迥然相异,他的教育理念是追求“发展灵魂的哲思能力,最终形成社会领导能力”,所以在他看来,体育教育一方面需要参与者能理解规则,让自己的灵魂和欲望恢复到原初状态,一方面体育教育也能训诫灵魂,使之能获得更高的教育水平,最终形成公共服务能力,形成欲望和灵魂的和谐。

由上述两点可以发现,与其说古希腊体育运动与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毋宁说古希腊体育运动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区别于理论知识的一种实践知识,其中追求真理与善,追求国家与个体的和谐正是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界定的关键所在,是一种身体化的实践智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践智慧中的“权衡――对不永远如此的事情的求解”的具体体现。

3 古希腊体育运动与实践智慧契合的当代意义

上文在阐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的内涵的基础上,又以蕴含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自然隐喻、个体――国家隐喻及实践知识维度为中介,实质上就是挖掘了古希腊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实践智慧。但是这种深挖已然存放在博物馆中的历史故事,厘清其中的历史脉络是否有价值,却是非常值得深思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以追寻这一历史踪迹的现当代意义是本文的要旨之一,其中它对植根于当代体育深处某些问题的反思更具有核心意义。

3.1 体育与知识关系

体育运动是否在传授一种知识?这一疑问一直困扰着体育学学者、体育教育学者。尤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这一疑问则更为凸显。随着教育学的日臻完善,“教育性知识”被界定成一种“命题式或理论化的理解”,它有着启发性的价值。而体育作为一门学校的课程,也用这种“教育性知识”来重新“装点”自己,努力能“自证”为一种“学术性课程”[17],成为一种和其他理论学科一样的一种“知识”。为实现这一目的,体育教育有两个做法。Amour对此进行了描述:第一,体育课程中,“理论课和理论考试是寻常可见的”;第二,国家课程体系必须主导国家体育课程的设置。Hargreaves[17]等人对这两个做法提出了深刻的反思,他们尖刻地指出“(体育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理论考试的出现意味着体育教育失去了他最为优势的方面”,即便不停地在体育教育中强调理论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的体育课从本质上而言仍然是实践性的,身体性的。虽然Armour在身体维度对体育教育中存在的这种身体与智识之间的矛盾进行重构,但是这种直接在体育运动、体育教育的体系中直插入身体概念是稍显突兀的,然后追寻古希腊体育运动中的实践智慧,挖掘其中的实践知识却是一个正本清源的做法。

毫无疑问古希腊时代风行的体育运动、身体教育方式和当代社会的体育教育课程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身体与智识的和谐共处却在哲学层面上为当今体育教育、甚或说为“体育运动是否在传授一种知识”这一疑问提供了一条解释的径路。毋庸置疑,在上述的种种论述中,已经不难发现古希腊的体育运动中存在着一种实践知识,区别于理论知识,体现着一种实践智慧。也正是由于古希腊体育运动的这一特性,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体育与知识息息相关,互为辅佐。

随着古希腊文明的式微,基督教统治欧洲,虽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层面上二元论得以延续,但是它有关体育教育,实践智慧的理念却被忽略[2]。之后兴起的近代哲学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形成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心物二分”观念,身体不再被认为是“人类主体在世界的泊处”,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类理智――“我思”的高扬[18],身体成为了心灵“令行禁止的工具”[19],所以在中世纪,对身体的拒斥走向了极端,出现了宗教式的禁欲和苦修生活[2]。在这一知识背景下,体育与知识之间形成了隔阂,而在其中对身体的认识的跌宕便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一直影响了后期体育、体育教育哲学的思想。之后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始,体育开始从走向了学校,进入了教育化过程,在18-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科学和技术成为了时代的主导,体育便进入了科学化和课程化时代。虽然在这几个时代中,似乎体育与知识紧密联系,体育中充满了“理性知识”,整合了心灵与肉体,如Jesse Feiring Williams的将体育认为是“通过体育的教育”这一观点便是代表之一。基于将个体认为是心灵和身体的整合体,心灵是这一整合体的本质的观点,Williams认为“体育教育不仅仅只关注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通过体育教育而达到的个体关系、情感反应、智力学习、团队行为、社会关系、情感和审美效果” [2]。可见在这一知识背景下,体育,包括体育中的人的身体只是一个被科学所分析的对象,它的知识来源于其他学科,体育中包含的运动技能甚至运动技艺不被认为是知识的来源,而是被解释的对象,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所倡导的“实践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在现当代哲学繁盛的今天,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传统、尼采-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传统、莫斯-布迪厄的人类学传统实现了身体的重光[20],在这三股思潮传统的作用下,身体不再被简单的当作“肉体”,也不再是心灵和意识的附属。身体成为了“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身体是某种兼具社会性和自然性的实体,既形塑社会,也被社会所形塑”[21],由此身体成为了社会与个人的中介,也成为了人认识和影响世界的中介。针对身体的探讨还在深入了认识论层面,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指出:“所有知识都有其身体根源”[22]。虽然波兰尼对知识的身体性的论述有着深刻的认识论变革意义,有着冗长的论述,但是他却是将知识的根源定在身体之上的开始。在当代的体育哲学界,将身体纳入研究分析,甚至成为研究的主题之一[23],引发了国内大量学者的共鸣,但是较多的研究均是在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对身体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如体育中社会对身体的规训,体育中对身体的人文价值的体现等,所以只停留在身体的中介性意义上,但是最为知识根源的挖掘则尚未展开。从这点看,体育哲学中的身体研究就缺憾了与当代哲学的认识论研究的身体根源性挖掘这一方向的呼应。所以体育哲学中的身体研究还未深入到知识层面,体育运动中蕴含的“实践知识”就无法得到进一步挖掘。

古希腊体育运动与古希腊哲学中的“实践智慧”形成了契合。在历史追溯层面上,找到体育运动与知识的早期契合,身体的善是它们之间的中介。在哲学史演进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的当代解读形成了体育与知识在当代哲学背景下再度形成契合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从古希腊体育至现代体育的发现又可搜索出一条实践知识沉浮的线索,为体育哲学中的认识论研究提够逻辑发展的一个维度。

参考文献:

[1] 李力研.野蛮的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94.

[2] Mechikoff ROBERT A. A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ancient civilization to the modern world [M].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60,9,87,45.

[3] 郁振华. 对西方传统主流知识观的挑战――从默会知识论看phronesis[J].学术月刊,2003,12.

[4] 乔纳逊・伯内斯. 亚里士多德[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3.

[5] Schollmeier PAUL. Aristotle on practical wisdom[M]. Zeitschrift fur philosophische forschung,1989,43(1).

[6] Prosch, HARRY. Polanyi’s tacit knowledge in the ‘classic’ philosophers[J]. Journal of the British society of phenomenology, 1973,4(3).

[7] Schollmeier PAUL. Aristotle on practical wisdom[J].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sche Forschung, 1989, 1:124-132.

[8] Todes SAMUEL. Body and world [M].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2001:12.

[9] 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1:13,140.

[10]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尼各马可伦理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2,18-19,6.

[11]李绍猛. 稳定性与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体:《政治学》第5卷新解[J].世界哲学,2010(3).

[12]Spivey NIGEL. The ancient Olympic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57.

[13]Gregory C JANE. Hypothe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ZEUS and athletics in ancient Greece[J]. Sport history review, 1974,5(1).

[14]Elias NORBERT. Sport et violence[J]. 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 1976,2(6).

[15]Andreu-Cabrera ELISEO et al. Play and childhood in ancient Greece [J]. Journal of human sport & exercise, 2010,5(3).

[16]Reid HEATHER L. Sport, philosophy, and the quest for knowledge [J].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sport,2009,36.

[17]Armour KATHLEEN M. The case for a Body-Focus in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J]. Sport, education, society, 1999,4(1).

[18]Todes SAMUEL. Body and world [M].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2001:13.

[19]Turner BRYAN S. The body & society[M]. London:Sage, 1996:9.

[20]汪民安,陈永国. 后身体:文化权利和生命政治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1.

[21]克里斯・希林. 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8.

篇2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定向运动;意义;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29-01

一、定向运动的概述

定向运动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瑞典,最初只是一项军事体育活动。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定向运动不断发展与完善,并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世界性体育运动项目。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于1961年5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成立,我国在1992正式加入该组织。

定向运动实际上就是借助指南针和地图,对地图上标示的各个点标进行到访,以时间作为评判标准,到达所有点标用时最短者为胜。定向运动通常在野外举行,如公园、森林等,如果条件允许,在校园内同样可以举行。参考的标准不同,可以将定向运动分为不同的种类。以项目类型为标准,可以将定向运动分为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个人赛、接力赛、团体赛等;以比赛级别为标准,可以将定向运动分为初级组、高级组、精英组;以比赛形式为标准,可以将定向运动分为轮椅定向、摩托车定向、滑雪定向、自行车定向、越野定向、公园定向等;以工具为标准,可以将定向运动分为徒步定向、工具定向。

二、中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

定向运动是一项集趣味、竞技、锻炼、健身于一体的新型体育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定向运动不仅能锻炼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中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当机立断做决定的反映能力。在定向运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调节负荷与强度,自由发挥自身的运动能力。定向运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个性。

(一)定向运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参与定向运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具备过硬的意志力和体力。因为参与者不仅要接受不同外界条件的考验,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其中有些困难是可以预料和容易解决的,但有些困难却是突发性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去面对并解决突发性事件。通过定向运动的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定向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定向运动可以提高学生使用指南针和地图的能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选择最佳运动方法和运动路线。另外,定向运动还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体育理论和体育卫生知识,帮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合理利用呼吸,科学分配体力,预防伤病,正确判断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体力消耗状况等。通过定向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并通过实践的应用进一步升华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三)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拓展体育活动的新思路,不断创新。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育人环境。在参与定向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锤炼学生的性格、健康、气质等与身体最为密切的人格要素,它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团结的力量,还能使校园充满和谐、团结、进步的生活情趣,帮助参与者不断克服自身的倦怠和散漫行为,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由此可见,定向运动不仅拓宽了校园的体育内容,更加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

(四)拓展校园体育的内容与空间

定向运动不再把学生限制在体育场、体育馆或游泳池等单调的体育空间内,而是让学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从而迅速扩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中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使学生的体育课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竞技型运动项目(如球类运动、体操、武术、游泳和田径等),而是把原有学校的体育内容扩展到大自然。由此可见,中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可以有效拓展校园体育的空间与内容。

三、中学体育开展定向运动的制约因素

我国接触定向运动的时间短、发展慢,因此中学体育开展定向运动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首先,中学还没有关于定向运动的系统教材或相关的参考文献供体育教师教学使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类似专题研讨会的形式进行教学探讨,加强横向信息传递和纵向信息交流,不断健全和完善定向运动教学理论体系;其次,师资队伍薄弱。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对定向运动的了解,都是通过各种零零散散的短期培训班获得的,所以很多中学教师对定向运动的理解比较肤浅,这就给教学和训练带来很大困难。最后,定向运动的场地和器材限制。定向运动表面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它对场地和器材也有一定的要求。定向运动场地要具备足够的奔跑距离,场地上要有必需的障碍物,具有一定的奔跑难度,否则达不到锻炼效果。除了对场地的要求,学校还要根据场地绘制高精度的地图并配备指南针等器材。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学还无法满足定向运动所需的场地和器材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是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的意义,定向运动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运动内容和运动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当机立断做决定的反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韩飞,佟贵锋,包海涛.定向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7):273-276.

篇3

关键词:健美操 中学体育 意义

大多数学校长期以来采用的基本教育课程是以田径为主,其它球类及体操等为辅的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应试教育也使得体育成了为了分数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而设的课程。鉴于过去各种师资条件的限制,体育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无可厚非,而即使内容并不丰富的课程也有其功不可没的历史意义。但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做过的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增设了相关体育设施和教学用具。中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也日渐丰富,健美操运动更是一枝独秀,走进了学校乃至全民的体育审美视野。

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现状

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原因,健美操运动在中学的普及程度仍然不高,特别是在很多师资条件落后的地区,健美操依然被列为中学体育的边缘课程或辅助课程。然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认识到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推进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进程具有很大的意义。我们也惊喜地看到越来越多中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推广的有效结合,激起了中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参与热情,对于当下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们希望引起体育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从体育教育策略制定、社会氛围倡导、基层推广与落实、师生积极参灯合力推进,真正达到普及健美操运动的目的。

二、健美操运动的综合价值

健美操是一种均衡的全身运动项目,在音乐节奏下,身体各部分协调动作,使关节、韧带、肌肉得到全面的运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持之以恒的练习,可促进骨骼的生长,有助于青少年身体长高,骨骼密度增加,骨质更加坚固。身体各部分得到均衡发展,增强运动协调系统功能;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缓解学生局部的身体疲劳,强壮消化系统和改善肝肾脏的血液供应机能;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动作的协调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学生对美感的认识,对艺术的修养;形成开朗的性格,顽强的意志以及团结互助和团队合作精神。健美操运动的锻炼价值是别的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因此,为使学生更好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推广和普及健美操运动是当代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健美操运动对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主要场所,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主要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方法,并且用喊口令的形式,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早期的广播体操教学也沿用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健美操运动来讲,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也无法体现健美操本身所存在的价值。这就使得教学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及模式,如在教学的时候尝试运用健身房的带操模式,每天由一位学生当小老师,在准备活动期间进行自编操领操练习,主要由脚上步伐组成,这样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胆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对健美操的动作和步伐更加熟练,更好地适应教师配合音乐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

健美操按风格可分为:一般健身操、爵士健身操、踏板健身操、搏击健身操、瑜珈健身操健美操等。教师在内容的选择和动作编排的时候往往会注意到方法新颖,避免形式单一化,选择多种风格的健美操合作教学,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教师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准备活动是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主要过程。学校体育课传统的准备活动主要有跑步、游戏和徒手操等,单一性的准备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感到厌烦抵触情绪,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融体操与舞蹈为一体的健美操开展不受场地、器材人数的限制,通过动感的音乐和富有节奏性的动作,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拉伸。体育教师可以有计划的进行集体备课,在必修课上通过准备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健美操的锻炼当中。

四、健美操运动对中学体育及其他教师队伍成长的积极意义。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学生是否喜欢学习本课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体育教师队伍中,能够胜任健美操教学的教师本身就比较短缺,而健美操专业毕业的教师就更加少。尤其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就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形态,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的审美观,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和热情、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视野。这样对健美操教师的自身素质就有一定的要求,加强健美操教师的队伍的培养也是每个学校的任务之一。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在健美操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自我修养与成长,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都参与到健美操教学的队伍中来,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审美修养。

随着健美操运动的推广,很多非专业教师进行逐渐意识到健美操的积极意义,即使是非体育教师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推广一项群众性的体育项目,全民参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像我国的乒乓球运动,之所以能享誉全球,首先是因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能否很好地在学生中推动健美操运动,对于提升非专业教师的身体素质审美情趣,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如果非专业教师能带头和支持推广健美操,相信健美操运动一定能在学生中蓬勃发展起来。当非专业教师也都能认识到健美操有如此多的优点和好处,觉得这是一项全方位锻炼身体和素质的好运动时,那么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随着健美操运动的深入开展而逐步提高。

五、健美操运动对中学生文化学习和身心成长的积极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民间普及大众集体舞,校园青春系列的健美操、街舞、排舞等项目深受人们喜爱,社会各界通过宣传和比赛活动的举办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学校健美操运动也同样需要宣传和理论学习,这同样是对舞蹈文化的学习和吸收,有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中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压力大,以传统体育运动为内容的课间活动流于形式化,加上现在的青少年对于广播操热情不高,由于场地有限,很多学生就只能在操场上坐着聊天或者回到教室做作业。然而健美操对于场地、人数的要求不高,通过全身运动的健美操锻炼,有效缓解处于受压较大那部分身体的疲劳状态,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在学习健美操运动的中学生群体内,文化课成绩参差不齐,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原本对体育锻炼缺少兴趣,但经过健美操的训练后,他们普遍提高了身体素质和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原本纪律散漫,有些还有自卑感,通过健美操的锻炼,可以让他们加强了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也更加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其对学习的热情和劲头。

六、小结

篇4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定向运动 意义 制约因素

定向运动是将趣味性、健身性和竞技性三者相融合,这不仅仅是院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的反映,也是中学体育教学质的飞跃,使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副科,提升了体育教学在学生人生中的影响力。定向运动在我国实施得并不是十分顺利,由于各校的教学水平的不同,有些学校根本没有专业的体育老师对其进行定向,但实际若是要实施定向运动就要求教师具备很强专业性。

一、定向运动实施的意义

1.定向运动的历史意义

定向运动最早是在具有体育开创者的瑞典,它是将定向运动和军事项目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在20世纪初,北欧国家发现定向运动的趣味性和竞技性,这种特性适合办学的规律,于是将其融入教学当中,特别是体育教学当中,为体育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世界,不再仅仅体现它的趣味性和建设性,而是把重点放在竞技性和专业性方面。这也是新教改对于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政策,教学内容和性质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国家运动的事业选拔人才的元素融入了体育教学当中,则更加容易发现体育方面的人才。我国对于定向运动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外国丰富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定向运动的教学方案不断完善,使其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2.定向运动的现实意义

定向运动教学方案的实施,不是一项硬性的指标,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的教学成果不仅仅和教师的专业性有关,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本身的体育素质,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强项,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科学、合理地增加学生的体育特长,真正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定向运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和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统一化教学有了质的改变,一方面不能够为国家发现有价值的人才,另一方面是能够更早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丰富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发展方向。定向运动的实施受到学生的喜爱,加深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调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体育课”等于“自由化动课”的现象。

二、中学体育教学定向运动的制约因素

定向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中学教学当中,学校和学生大部分都把精力放在文化学习方面,再加上教师专业性和学生的接受性等发面的制约,在实践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国正式将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实现体育教学的意义。

1.传统教学的制约

中学的教学理念对于新的教学方式仍然有很多传统教学的遗留问题。在千百年的教学模式当中,体育教学相当于教学中的调节剂,如今新教改中将体育教学提升到了正统的教学队伍中,很多中学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过渡的阶段,尤其是从事了一辈子的教师职业的教师对于新教学理念的融合必定存在很多传统教学的思想。

定向运动教学实施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任务量,不仅仅对每一个学生各项体育项目能力的考察和兴趣爱好的分析,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生教学规划,并且在规划过程中由于尊重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存在很多的不稳定性因素,教师需要花更大的精力保证学生的安全性能。定向运动的教学方案需要教师和学生高度的配合才能够顺利的实施。

2.教学条件的限制因素

我国由于各个地区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条件也有所区分,定向运动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教学器材和训练场地,因此会受到各校教学条件的约束。因为定向运动教学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来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因此对器材和场地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也需要学校大力的支持,允许将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投放在体育教学上,这需要院校领导真正理解新教改的实施。

定向运动由于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竞技性和困难性,这也是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的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它需要一定场地和器材的配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要有宽泛的场地,关卡的设置,安全设施等。学校需要重视支持体育教学定向运动的实施,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将一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定向运动中,减弱定向运动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定向运动从根本上改善了传统教学理念,真正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也是新教改的主要思想之一。在定向运动中需要学院和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学生的高度配合,共同支持定向运动体育竞技活动的顺利实施。定向运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并且开发学生的体育强项和培养其体育兴趣,培育出真正的体育人才,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项泽龙.中学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及制约因素[J].华人时刊,2013(6).

篇5

【关键词】荷球;中学体育;价值

1研究目的`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他们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象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体育锻炼与体育活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养、智力的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期健康监测表明,我国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中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有待改善。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当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促其逐渐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丰富中学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这项宗旨,分析在我国中学推广荷球教育的意义,探析荷球运动进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前景,为我国中学体育课程开设荷球项目提供理论支持。

2结果与分析

2.1荷球运动的场地器材和基本规则

国际标准的荷球比赛场地长40米、宽20米,分成正方形的两个半场;两个球柱位于场地中央纵轴线上,距两端的距离为6.67米、罚球点距球柱2.5米,球柱直径5-8厘米,高3.5米,顶端固定球篮,无篮板;球篮直径39-41厘米,篮筐高25厘米,荷球用皮质或合成材料制成,周长68-70.5厘米,重量为425-475克。

荷球与篮球相似,是依靠手来控制球的运动,而且是两性混合的男女平等的运动。比赛时,每队上场8名队员,男、女运动员各四人,按区域(例如,进攻区左半场,防守区右半场)分成进攻和防守两组,男女运动员各2人,每次将球投入对方球篮得1分,当两队得分相加为2的倍数时(如1:1,2:0或3:1等),两组队员必须交换区域和交换攻守角色,比赛中采用人盯人防守战术,同性之间一对一盯人防守,攻守双方不允许有身体接触,不得二对一防守,不得防守异性队员,不得越区防守,不得摇动篮柱影响投篮,比赛时间为上、下半场各3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下半场开始时,两队交换进攻区。

2.2荷球运动的特点

荷球运动是具有鲜明特点的欧洲传统体育项目,这项运动源自荷兰的篮球游戏,它要求男女球员同场竞技,要求球员技术全面、能攻善守、精于团队协作配合,是一项注重团队协作的运动项目。该项运动对器材要求简单且形式多样,它娱乐性强、新鲜有趣,有着广泛的适应性、有效性和游艺性,参加比赛的队员既要有高超的技艺,又要具备全队整体配合的战略战术意识。经常参加这项运动,能够提高参与者的观察、判断、反应能力和改善身体机能,对于促进参与者的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够培养参与者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2.2.1荷球运动要求男女同场竞技

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地位和健身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而荷球运动是唯一的一项国际奥委会认可的男女混合运动项目,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男女健康交流的平台。荷球运动的引进对于我国的体育运动来说必将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2.2.2荷球运动器材简易

荷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期普及的阶段,人们对荷球运动的了解还很有限,因此需要投放大量的器材给人们创造参与荷球运动的条件。对于这项运动来说,器材是否简单易于开展,是普及这项运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荷球运动所需的器材简单,是由平整的长方形场地、荷球和两个单独的球篮和支架构成。场地的材料构成多种多样,可以由水泥、土、草、塑胶、木板等材料构成。球篮和支架是由球柱和篮筐组成,材料的选择也可以多种多样。荷球是与足球的大小差不多的均匀的球体,周长为70公分,,球的材料通常选用牛皮和其他合成材料。荷球运动所需的器材非常简单,生产方便,因而很适合荷球运动的普及。

2.2.3荷球运动对抗特殊、突出团队配合和运动方式多样化

荷球运动能够培养参与者的团队意识。荷球场上每位球员要学习根据自己与队友以及对手之间的互动关系来作为行动准则,在一个严密的团队中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在最适当的位置与时机,依靠团队协作意识发挥最佳的功能。

篇6

摘要: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舞蹈价值

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它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已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深受人们的青睐。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育部门所重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多方面论述,旨在为宣传推广这一新兴的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如此迅猛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为了能使体育舞蹈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首先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了几方面研究,旨为广泛宣传推广这一新兴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 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体育舞蹈的形式有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

运动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的目的。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

二、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三、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四、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美学观认为,美既不是人的主观精神意识的产物,也不是纯自然进化的结果,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从摆脱自然生产开始,人类社会就朝着物质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两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审美属性。在今天,现代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武术等等。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疏理和谐,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

一个人审美能力除了与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着自我身体条件的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人们改变着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优美的音乐和优美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7

1 主导思想的异同

1.1 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是既要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又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正确认识“三基”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因为“三基”教学是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与“终身体育”相一致的;其次,以“整体教育”的观点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

1.2 运动训练的主导思想。运动训练的主导思想是通过运动训练实践对运动项目特征、运动队或运动员现实状态,以及拟达到的预期目标而产生的一种理论认识。这种理论认识一旦形成,就确定下来,不轻易更改,并通过语言文字定格或文件的形式储存,直到实现训练目标,这就为运动训练指明了方向并赋予了行动目标。然而,训练的主导思想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实现某一训练目标之后,教练员要根据项目的发展形势以及竞赛规则的不断变化,对运动训练的主导思想做相应的调整与修正,以形成可行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从而促进训练的良性发展。

2 教学目标上的异同

体育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是同一个范畴,但教学任务是比较笼统的,分不出阶段和层次,而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层次有明显的限定。所以,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体育教学中师生所应达到的最终目的,即预期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2.1 体育教学的目标。在我国,体育教学以增强体质、开发体力和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为主。因此,我国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增强体质,开发体力和智力资源,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2 运动训练的目标。在我国,运动训练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国争光。运动训练的目标还有:一是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水平,改善身体形态,不断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发展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二是使运动员掌握和提高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战术,达到纯熟的程度,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三是使运动员掌握进行专项运动训练的组织和方法、知识和技能,培养运动员独立进行自我训练的能力;四是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体育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2.3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目标异同分析。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都是培养人的一种教育过程。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运动训练从根本上讲,是要培养出类拔萃的、为国争光的体育人才。所以说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都是培养人的一种手段,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机体能力和体育文化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过程。但两者所培养的人在层次上有区别:一是两者所培养的对象不一样,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在校的全体学生,而运动训练面对的是具有一定运动天赋的、运动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二是两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同,体育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三基”,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而运动训练则是以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运动员不断创造出新的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发挥运动员的潜力。而当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顶峰后,则要保持它,并尽最大的可能延缓机体机能的衰退和最好成绩的下降,使运动员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保持顶峰状态。

3 组织形式的异同

3.1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以身体练习为主。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着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锻炼能力,促使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体育课要实行开放式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以个人爱好和特长的发挥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个性发展。

3.2 运动训练的组织形式。运动训练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为主,讲课要细精结合,着重发掘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奋力拼搏的精神。运动训练课都以专门性与专业性为主,有利于发展个人的专项能力,以巩固提高个人的专项运动成绩。

篇8

热身的主要作用是舒展肌肉、活动关节等,运动前热身是防止受伤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对于业余运动爱好者来说,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热身便直接开始剧烈运动,很容易引发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腹痛等症状。

2、喝水“少量多次”最健康:

夏季气温较高,体能消耗较大,大量的运动会加速人体内水分的流失,因此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在运动前半个小时左右先喝两杯水;在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最好喝生理盐水。补充水分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既不要一次性喝大量的水,也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

3、运动过后勿贪凉,休息一会再冲澡:

篇9

关键词:运动迁移;体育教学;效益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G420

1.对运动技能迁移的认识

所谓迁移,是指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运用,并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和新技能的形成。迁移是理论学习和运动技能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包括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及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迁移规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通常所指的运动技能形成三阶段,其本质也就是迁移的过程。

1.1 正迁移

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积极影响叫正迁移。例如,经常打篮球有助于手球技术的学习;掌握了脚背正面踢球技术,很快就能学会脚背外侧踢球;学会了跳山羊,跳箱技术就能很容易掌握。

1.2 负迁移

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消极影响叫负迁移或技能的干扰。例如,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在刚学习骑三轮板车时,会感到很不习惯,他们的骑车技术可能还不如原来不会骑自行车的人。这是因为骑自行车对骑三轮车产生了负迁移。值得注意的是,负迁移的影响是暂时的,通过练习就能克服。

1.3 零迁移

前后学习的两种动作技能之间没有任何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零迁移。这是因为两种动作技能无相似之处的缘故。

2.体育教学中影响运动迁移的因素

2.1 运动技术间的共同因素

从迁移产生的机制可知,学习内容间的相同因素产生迁移效应的条件。并且,"共同因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产生。①在体育教学中,能产生迁移效应的情况大体有:运动项目之间,运动项目各技术动作之间,以及运动技术与辅助启发性练习之间等,如:球类项目之间,游泳不同泳姿之间。因各项目、各技术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共同因素",故易产生有效的迁移。在体育教学中,只要不同技术动作具有共同要素,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将其安排在前后连贯的教学当中,这样有利于迁移效应的产生。

2.2 部分与整体迁移因素

在运动技能的训练中,有些动作细分为各部分进行练习可能意义不大,但有很多动作将其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进行分解练习,对于降低初学者的学习难度、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技术质量是十分有效的。这种将部分练习的效果迁移到整体技术中的教学,效果有时要明显优于先整体后迁移到部分的教学。即各个分技术相加之和大于总技术本身的迁移效果。比如,排球教学可分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不同技术教学,如果仅进行比赛式的综合教学,教学效果则很难提高。

2.3 难易程度与迁移因素

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最好的迁移应当发生在从容易到较为困难的运动技能学习中。因为,可以发生迁移的两种技术必定包含有技能的相同成分和相同的原理。这种由简单到复杂技能的迁移容易完成,这种情况也符合教材所呈现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当然也存在复杂运动技能到简单运动技能的迁移。有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也证明,在铅球的教学中,采用背向投掷的教法,因提高了抗干扰能力而有利于铅球投掷成绩的提高。因为复杂的任务包括了简单任务的全部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4 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因素

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兴趣、动机、自信心、注意力等,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同样也影响迁移效应的产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者所学习运动技术兴趣高,注意力集中,充满自信心,那么,他便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观察思考老师所讲的和演示的动作技术,并有意识地将新学技术与已有知识进行"相似性"的分析比较,这样便有利于学习者迁移效应的产生。学生的身体、生理状况影响着迁移的产生。在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的体力状况、疲劳度,对其学习的影响尤为突出。不难理解,一个身心疲惫、体力不支的学习者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较那些体力充沛身体状态好的学习者,其学习效果低是无可置疑的。

3.运动迁移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 积极合理的创造迁移的条件

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合理的安排教材,出示最佳的教学示例。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中介和载体,它的排列顺序应该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所以,教师应当及时的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将容易发生迁移作用的两种技能有效的衔接起来,将可能产生相互干扰和影响的技能区分开来。最佳的教材程序不仅要充分的反映知识技能的逻辑结构,还体现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主要原则,注重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努力克服心理定势的影响,有效的实现正迁移。所谓的心理定势,是指在过去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于个体的认识以及处理时起着控制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自信心和紧张程度等影响有效迁移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不仅能够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也能够使负迁移出现在教学中。由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定势的影响,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顺序的内容,积极帮助学生消除不利心理定势的影响,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3.2 选用迁移性练习形成最大迁移

在教学中,有的动作练习枯燥无味。如,短跑的途中跑技术教学,此时,我们可选用与途中跑技术有共同特点的"迎面接力"、"连环追拍同伴"等迁移性练习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奔跑能力培养与途中跑技术学习寓于活动性游戏之中,随后再进行短跑的系统教学,将竞赛跑的余兴迁移到短跑的全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效果甚好。故利用"当两任务的训练条件高度相似时,迁移量最大"的相似原则进行教学,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教学迁移效果。

3.3 精确定义概念,提高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对运动技能的精确定义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运动技术概念反映了运动技能的内部规律。如果学生具有独立地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就能察觉到运动技能间内在联系,善于掌握新旧课的运动技能共同点和不同点,掌握练习的原则与方法,这就有利于技能的正迁移。学生的概括能力越强,越能反映同类事物间的共同点和规律性联系,就越有利于迁移的产生。

4.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动作技能迁移

4.1 重视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启发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迁移与干扰往往呈现双重性与复杂性,通过运用分析对比,能使学生明确各项运动技术动作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或相关的技术环节,能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例如,单杠教材中的单、双8脚蹬地翻上成支撑与高杠慢翻上之间的技能,双杠教材中的挂臂摆动前摆上成分腿坐与挂臂摆动屈伸上之间的技能。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抽象概括,找出新旧技能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处,从而为促进技能的迁移创造有利条件。

4.2 加强教学指导和基本技术学习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指导。教师应充分利用人为性反馈的作用,启迪和帮助学生迅速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处理好练习的时间、量及强度的关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习,及早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以减少互相干扰,促进学生将新学的技术与已学过的技术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加快对新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正迁移效应的产生。加强基本技术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互相之间的共同因素是产生迁移效应的重要条件,而基本技术是组成复杂动作的基础。抓住了基本技术,就等于抓住了各类复杂技术的共同要素,而且基本技术越扎实,在学习新技术时就越能触类旁通,合理运用正迁移。

4.3 重视认知程序,创新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采用以鼓励和赞扬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使用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教学语言及练习,为学生新技能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此外,在学习新技能时,教师应当给学生以足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通过熟能生巧的原理更好的掌握该技能。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够一成不变的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根据授课的实际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训练的乐趣。

4.4 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状态

众所周知,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是取得既定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运动技能迁移的效应得以产生和实现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训练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运动技能正迁移的有效实现,优化教学结果已经成为当今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5.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不仅应该了解和研究教学内容、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应该注意把握和遵循运动迁移的有关规律,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可缩短练习时间,加速教学进程。学生学习知识和技术的目的在于将这些知识和技术有效地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体育教学中,学生无论是对知识、技术的学习,还是技能、态度的形成,无一不受迁移规律的影响和支配。我们研究、认识迁移规律,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把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合理用于不同的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以实现体育训练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苏磊.论体育教学中迁移的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3):58-59

[2]凌桂兰.论心理迁移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97(5):72

篇10

关键词:体育运动 坚强意志 培养

前言:警校学生是未来的国家机器,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优良的意志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获得的,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出来,在竞争机制十分激烈的今天坚强的意志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学校要在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作用下,逐步完成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

1 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社会中,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学生从小生长在优裕的生活条件下,在艰苦环境下的磨练非常之少,因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意志品质薄弱者甚多,加之好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娇惯使他们养成怕苦、怕累的习性,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均达不到现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然而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祖国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坚强意志力的合格人才。所以对警校来说将把学生培养出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是学校的最基本目标。

2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志存高远

远大目标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心理潜能,使人观察敏锐、记忆持久、思维深刻、想象丰富。并使人的情感充沛、兴趣集中,为理想的实现发奋努力,锲而不舍。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对学生进行意志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教育学生“意志”对一名未来的警察、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青年至关重要,要下决心磨练自己的意志,然后从学习中的点滴做起,例如无论盛夏酷暑、数九严寒、风刮雨淋每天坚持出早操、克服懒惰等意志品质,高尔基曾说过“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坚强起来”,说明坚强意志的形成就是在千百件小事的锻炼中逐步发展培养起来的,只有在小事中磨练自己,才可能在重大事情上表现出坚强的意志。

3 明确具体的计划有助子坚强意志力的形成

在对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提倡学生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主动进行意志的锻炼。普罗斯教授曾经研究过一组打算从元旦起改变自己行为的实验对象,结果发现最成功的是那些目标最具体、明确的人,而笼统地表示要“我打算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或“我计划多读一点书”的人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在制定计划时应该具体、明确地表示“我打算每天早晨跑步3000米”或“我计划每周一、三,五的早晨跑3000米、二、四、六早晨做上肢和躯干肌的练习,每次做3X4组”,“每天晚上8:00――-9:00读一个小时的书”。当有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后,在实施的过程中第一,注意坚持,第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修改计划。最后,要不断的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常严格的要求自己注意意志的锻炼,才能在今后的事业中经得起困难的考验。

4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加强意志力的锻炼

体育教学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育者既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更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利用体育独有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渗透和培养,使其从现在开始适应社会的发展。将来成为有坚强意志、有竞争意识、有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的社会栋梁。

4.1 设置难易适度的困难培养意志力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经常为学生设置一些主客观条件允许、但需要经过自己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战胜的困难,以坚决的态度征服它,然后进行总结,从中获得并品味意志成功的体验,曾鼓励人们:“胜利的实现,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在教学中设置的困难可以是一次性克服,也可以是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才能得到成功等。例如:在前滚翻的练习时,教学目标可定位;其一,滚动圆滑,其二,滚动圆滑并在一条直线上;其三,向前滚动蹬地时腿要蹬直,蹬直后迅速收腿站起。在完成上述练习后加大难度,形成“鱼跃前滚翻”设置高度丛0.40米――1.20米不等,学生可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高度进行练习,征服一个高度以后,再前进去征服另一个高度,这样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的练习中实现意志力的培养。

4.2 利用体育功能安排枯燥内容实现意志力的培养

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人身心健康,而且能磨练人的意志,据研究,长距离,周期性强的项目可锻炼顽强性和自制力,如;骑自行车、长跑等:球类运动既可锻炼独立性又对团队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等,通过体操和散打练习可全面提高人的坚韧性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对警校学生来说吃苦耐劳、集体意识、独立思考、战胜困难等意志品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责任多安排长跑、泥洼地行车、散打,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学习与训练。教师在教学与训练中要掌握一个原则即:人们在体育锻炼中克服的困难越大,意志就会磨练得越坚强。

4.3 利用教学评价培养自省的习惯

每天上完教学与训练课以后,根据自己本节课堂上的练习情况、技能掌握情况、互帮互学情况等评价自己,用写日记的形式将评价写出,以培养自己善思考、勤奋进取、勇敢顽强、积极自信、坚韧自制的良好意志品质,克服懒惰、盲目、草率等不良的意志品质,在自省的过程中要经常不断的激励自己,可搜集格言、警句,如“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用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