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管理;作用;途径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soul of company, is also the highest stat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significance, the ro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wa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is analyzed.
Key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tion; way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 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新趋势是企业经过长期孕育和提炼升华的占主导地位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遵循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经营方式的总和。
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都是一种外在标志, 目的是使消费者能够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认同自我, 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加强内部凝聚力, 增强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文化建设尚无成熟的经验, 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 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供电企业带有公用事业性质, 因此, 要慎重分析内外因素, 提炼核心价值观, 围绕中心任务, 结合供电企业管理实践, 借鉴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建设和发展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既要重视团结协作、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等目标的实施和发展,又要注意意识导向、制度约束、凝聚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影响。
2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 即价值观。建立一个科学的、能够让员工认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内许多成功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利用企业文化这一载体, 有效地引人竞争机制, 优化人力资源, 释放人的潜能, 给企业注人生机和活力, 全面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社会进步和企业竞争的加剧, 经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日益呈现出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态势,经济与文化的融和已成为经济发展必由之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深刻认识到开展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和载体, 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创一流企业和创建文明行业的必然要求, 也是深化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纵观企业管理发展的历史, 企业管理依次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 它包含了经营管理、人性管理、激励管理、情感管理、团队管理等一系列内容。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整中小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凭借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或前辈、同行的成功经验管理企业。
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 主要是支柱产业骨干型企业,已进入科学管理阶段, 以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劳动定额、岗位职责、专业分工管理企业。极少数现代一流企业进人文化管理阶段, 围绕企业价值这一核心, 确定企业精神、经营观念、发展战略、奋斗目标, 培养职业道德, 规范企业行为, 建立企业作风, 营造企业环境, 突出了企业文化的主导作用。供电企业正处在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型的过渡期, 建设企业文化, 将加快转型速度, 缩短过渡时间, 尽快步人文化管理阶段, 达到提升企业管理层次的目的。
(2)促进企业的改革
近几年来, 企业已经进行政企分开, 转换经营机制, 干部、工资、人事制度的改革, 改革将向纵深发展, 彻底摆脱计划经济影响,全面进人市场, 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成了当务之急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企业化建设,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确立科学的企业目标,塑造崭新的企业形象, 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 建立现代的经营理念, 设计鲜明的企业标志, 塑造优良的企业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的粘合功能、功能、激发功能, 从而使企业能迅速地进人市场、占领市场、巩固市场, 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使企业的职工群体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奋斗目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改革,保证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3)推动企业的创一流工作
创建一流企业, 是职工追求的目标, 已为之奋斗了数年, 而创一流需要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职工队伍、一流的管理, 这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企业文化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 所以创一流企业的物质支撑、精神激励、制度保障, 都蕴含在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能有效地推动创一流工作。另外, 创一流企业靠的是职工的努力, 而企业文化建设强调的是以人为本, 两者异曲同工、一脉相承。将其结合起来, 可使企业中所有人朝着创一流目标和方向努力。
3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提高职工队伍的总体素质,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就是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起点。只有当职工的总体素质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水平相适应时, 建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精神才有可能。因此, 通过加强学习、深化教育、集中培训、注重实践、强化锻炼, 使职工成为“ 四有”人才, 企业文化建设才有牢固基础, 这也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2)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
企业没有目标或发展目标不明确, 职工就看不到企业的光明前途, 极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和思想上的波动, 因而不利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 进而影响企业精神的培育。另外, 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全体职工的心愿, 代表他们的共同利益, 要通过教育和宣传, 把企业目标变成职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职工才能清晰地看到企业的光明前途, 增强信心, 充分发挥自己在实现企业目标中的作用, 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积极为振兴企业献计献策, 从而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
(3)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 职工就难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为此, 一是搞好企业的生活环境, 满足职工衣、食、住、行、休、养、生、息的需要, 二是满足职工接受教育、开展活动、学习提高的需要。三是满足职工人格得到尊重和个性得到发展的需要。只有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才能使职工真正树立与企业“ 同呼吸、共命运” 、“ 厂兴我荣, 厂衰我耻” 的思想, 树立“ 企业是我家, 兴旺靠大家” 的观念, 形成企业职工的共同价值取向, 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4)发挥企业领导的表率作用,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体制要求
企业领导的思想品格影响企业的风气及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领导的生活方式影响企业职工的行为方式的建立, 企业领导的个性态度对职工健康人格的形式也有影响。总之,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领导强有力的指挥和鞭策。企业领导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威信高、律已严格、待人真诚、大公无私、廉洁奉公、任劳任怨、办事公道, 就会产生感召力, 形成企业上下一致的意志和共识, 全面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企业文化转化为职工群体意识行为, 起着不可替代的媒介和催化作用, 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升华的主要渠道。一是通过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企业民主管理, 提高企业经营活动透明度。二是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协调和改善企业内部关系, 强化职工的参与意识, 发挥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三是通过生动感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宣传和灌输企业宗旨、企业目标、企业理念, 树立职工学习企业精神的典型, 引导企业职工认同企业文化, 弘扬企业精神。四是要经常开展交心通气活动, 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 尊重人、关心人, 建立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企业环境, 使职工的人生价值充分得以实现, 从而确保企业文化的升华提高和企业精神的发扬光大。
篇2
交通企业文化 含义与意义 加强建设
党的十明确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交通运输部提出了学习贯彻十精神,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当前交通运输发展实际,不但在要加强交通企业的制度革新,而且要加强交通企业文化建设,联系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学习先进的管理文化,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具体工作中,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和实现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发展,增强实效,建设交通的企业文化理念,加大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打造交通企业的品牌,取信于民,又快又好的发展交通行业,让老百姓看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行动,让职工群众在这个过程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共同分享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成果。以新理念、新思路、发挥文化的力量和作用,促进交通行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文化及交通企业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也可以狭义的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交通企业文化是交通行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各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交通企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交通行业的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环境文化,就是工作、学习的办公条件,环境文化是借助环境效应,对交通职工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严肃交通风纪,使交通职工举止大方,待人接物文明礼貌等。环境文化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诱导者、监督者,是无形的学校,它能为交通工作的正常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以良好的行业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信任,赢得了交通部门的社会地位,树立了交通部门为民、利民、便民的良好形象。制度文化就是管理文化。交通行业的管理文化可分为硬性管理文化和软性管理文化。前者主要是指制度建设,交通工作目标制度、廉政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后者是指教育管理制度、公开办事制度、跟踪检查制度、违纪处罚制度等,重视的是人的因素。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既有约束,又有激励。观念文化是指行业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现象,是交通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升华。确立新的价值观念、理念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二、加强交通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加强交通企业文化建设是打造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交通核心。
和谐交通建设成就的体现应是让全体人:舒心生活、开心工作。交通文化建设为其提供精神动力,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没有交通人员良好的精神文化素质,交通事业核心价值观引导,和谐交通的建设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和谐交通的建设必须依靠交通文化建设,培育我们良好的精神文化,规范的制度文化,丰富的物质文化。我们要在交通精神、制度、物质文化的框架下,用交通价值文化、岗位学习文化、网络宣传文化、执法文明文化、培训教育文化、管理绩效文化、便民服务文化、清正廉洁文化等来构筑和谐交通文化体系
2、加强交通企业文化建设是交通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自我提升的必经之路。
做好交通行业管理,树立交通企业形象,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交通队伍是不可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需要文化,需要和谐的交通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改变交通职工的行为方式,激活各部门的组织和队伍;只有和谐交通文化,才能在广大职工中树立正确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核心价值观念,才能培育良好的心态、负责任的精神,才能迅速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品牌价值,创造社会效益。
3、加强交通企业文化建设是树立交通良好形象、打造交通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
篇3
一、企业竞争
企业的发展,从原始作坊到跨国集团经历了几千年,几千年的尘埃将企业的本性重重覆盖。为获得真实的认识,我们从企业最原始,最简单的形态来分析:
当原始群落形成后,人们劳动以“规模”进引,三五成群的狩猎,三五成堆的加工,形成了“规模经营”,因此,人类社会最早的“企业”不是一种独立社会之外,或者与社会对立的利益团体,而是完全融于社会,包含于社会之中,与社会完全一致的功能性组织,即为社会发展起到独特作用(提供物质力)的部门。他们之间表现的是高度的克已奉公的牺牲精神和和谐一致的合作品格,因而这种企业才是真正的企业,企业的真实本性便是如此,也应该如此。
随着私有制产生,人们的独立性增强,利益独占欲上升,企业的本性也开始异化,企业老板受到熏陶,除了迫不得已的交税外,已基本独立于社会之外,把社会各色人等作为剥削、占有的对象,社会共同利益被置之度外,唯一的目的就是攫取利润,手段不强、社会后果不负。这种企业本性的异化程度随历史发展不断加剧,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时发展到顶峰。
资本积累完成后,企业主像饿狼吃饱了肉一样,露出几许平静和满足,并有了示爱的欲望。到了世纪初,经济发展,产品相当丰富,人类第一次有了选择的余地。企业被选择便处于被动地位。企业要生存,企业老板们就不可能无限制的剥削,损害他人,否则损害的只是自己,客观现实迫使企业开始自我反省,重新认识企业的真实本性,并逐渐回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到了现代社会,出现了一种一心想赚钱反而赚不到钱的奇怪现象。很多人为之不明。这就把企业的社会性和经济性提上日程。企业的立足点不同,产生的效果就迥然不同,其实企业的社会性和经济性并不矛盾,一个企业要尽心尽力的做出贡献后,社会自然对企业有相应的回报,这种回报不是简单相加的效果,而是超值的效果,所以企业的社会性和经济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并以社会性为主,经济性为辅,经济性是社会性的延伸功能,并为社会性所制约。
商业竞争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强化,经历了一个由低向高,由表层向深层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五个不同的层面,即:产品竞争、市场占有率竞争、客户竞争、人才竞争、企业机制竞争。这五个不同层面,有其商业竞争的共同规律,又具有不同的内涵与特点。
产品竞争的特征表现为:以产品本身的质量优势、价格优势和形象优势来赢得消费者,以达到获利的目的。应当看到,虽然产品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企业的某种竞争能力和内在素质,但产品毕竟只是企业运行的某个阶段、某个过程的终结点,产品竞争并不是商业竞争最本质、最关键的,也不是商业竞争的全部,只是商业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市场占有率竞争是通过对企业经营规模及成长状态的数据描述所获得的比较优势。但市场占有率往往带有虚拟性。例如,某些企业采取特殊的营销谋略,通过打压价格或制定超常规的优惠政策来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这种占有率的增长是以牺牲企业利益,损害经济效益为代价的,其性质无异于“饮鸩止渴”。可见,市场占有率充其量只不过是商业竞争的表象或参照系,难以真实地体现企业的竞争实力。
客户竞争是企业针对客户的竞争策略。其中包括对客户采取范例展示、利益诱导、广告宣传、个案类比、实例介绍等营销手段,不失时机地引导客户接受新的消费观念,以期在客户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解决好客户对企业的认知度的问题。但这种竞争仍然侧重于企业的外部因素,只不过是一种“争夺战”,市场胜算率十分有限。
人才竞争是较高层次的竞争形式。企业经营者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突出人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作用,普遍认同“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人才”。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环境对人才的制约或激励可以决定人才的价值。目前企业频繁面对的人才跳槽问题,大抵会有这样的原因:待遇不理想;岗位不适合;心情不舒畅;发展几率不大等等,不难看出,这些原因全部与人才所处的环境有关。可见,良好的企业环境是拥有人才的重要前提和条件。环境氛围未能营造好,不仅人才不会光顾,即便有了人才也会逐步的丧失。可以断定:拥有人才仍然不是企业在商业竞争中取胜的终极原因。
什么是商业竞争中取胜的终极原因呢?企业机制的优劣是商业竞争能否取胜的决胜因素。这是因为企业机制较前面四种商业竞争的形式有着特殊的性质和作用。
“机制”的本意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机械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功能原理,后被生物学和医学借用过来,类比成生物体内各个生理组织结构之间的化学或物理学关系及其生命机能。医学上对机制的研究,历来被认为是对生命本质的研究,是弄清生命障碍和疾病的重要一环。机制引伸到经济学和管理学上,不难看出其具有以下特点:()原始动力性。“机制”是企业生命的机能,是企业生命最本质、最核心的动力源,企业机制决定企业的生命状态及其活力;()组织互动性。机制是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是企业生命运动有机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生物链;()功能导向性。企业机制具有对企业功能的导向作用,机制决定功能的性质与状态。由此,企业机制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也显而易见:()企业机制决定企业内部人、财、物、事的合理配置;()企业机制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成长性;()企业机制决定企业的自身品质和市场价位;()企业机制的力量是构成企业实力的重要方面。
事实上,所谓“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从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企业内部机制优化和衰退的必然反映。一切商业竞争的本质内涵都会表现为企业内在机制及其品质的激烈碰撞。企业内部机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商业竞争中的成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断言:企业机制是未来竞争的最后阵地和决胜因素。
总之,企业机制的优化和创新是企业竞争市场的决胜因素,更是企业面对市场的重大课题。航运业作为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行业,对西方同行早已不再陌生。加入后的中国,国门更开放,我们将与众多的国际一流同行进行面对面的较量。同时也将给航运企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变革机遇。我们深信:只要不断地从机制上优化企业内在的品质,我们的企业竞争实力就会随着加入后面临的新的竞争挑战,不断得到新的升华。
二、企业文化的概说
许多人对企业文化感到模模糊糊,似是而非,感觉这也是那也是,到底怎么讲,这里对企业文化作简单介绍: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即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思想核心理论基点,与人类行为的理念是哲学一样,企业的文化理念亦即企业的经营哲学思想,企业活动从事什么,禁止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不做,走这个方向而不走那个方向,都是有个想法的,有大想法,有小想法,一时之念长期之思,而企业一贯性活动必定是在一个长期形成的较深层的想法支配下进行的,不可能是盲目从事,即使是盲目行事也有一种文化理念支配,不要正确的文化理念就是盲目从事的文化,长期形成而深层的那个想法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①企业哲学②企业精神③企业目标④企业道德⑤企业风尚⑥企业民主⑦企业形象⑧企业价值观⑨企业素质⑩企业行为规范等。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⒈导向功能。它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企业目标上来。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企业文化越强有力,越用不着巨细无遗的详尽的规章制度。
⒉提升功能。先进的文化理念可提高企业形象的美感度,增加品牌的附加值。万宝路的文化比登喜路明显高出一筹,万宝路立意于一种人格力量和一种人类审美的局面,而登喜路仅仅着眼于烟的口味,固而万宝路的形象价值是登喜路的几十倍。
⒊凝聚功能。被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如同一面大旗,使员工自觉簇拥其周围,并吸引后者跟入,同时对企业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产生吸引力。
⒋激励功能。崇高的文化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力,让企业职工有盼头,有奔头,让企业外部的合作者产生合作的动力,对消费者激发其信心。
⒌稳定功能。正确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同化力量,对一些消极的“亚理念”起着消弱、改造的功能,从而使正确理念“一统天下”,企业处于有序状态,以利平稳而有力的运行。
三、企业形象定位
企业形象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企业行为,企业的各种活动成果所给予的整体评价与一般认定。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形象设计是总体性工作,它是三大系统一致性目标和共同结晶,而企业形象定位是关于企业形象设计的前提性工作,在企业形象确定后马上就进入了企业形象定位价段。以正确的企业文化为标准,为企业总体形象在社会中谋取一个最佳位置,然后将这种企业社会形象视觉化,并通过企业行为加以具体表现塑造。所谓企业形象定位,即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把握竞争对手实情,依照消费者需求,确定本企业独特而富于竞争力的形象,并契入社会一个最佳位置。
企业形象即社会对企业印象的总和,企业形象的分类很多,我们根据企业实情和实用出发,将欲推向社会形象从纵向角度来进行划分:
⒈原形象。即企业最本质现象,或者说企业欲给大众最根本的印象是什么,就是从企业正确的本性出发,将企业真实性质传达给社会,即要告诉社会,本企业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亲善性企业。
⒉基本形象。即社会企业最基本或一般性印象,当大众都知道企业是为自已服务的,就会产生好感和依赖感。这种好感和依赖感是一种综合性,概括性的感受,即企业给社会基本形象,基本形象是派出的原形象,原形象是基本形象的高度浓缩,二者关系密切,有时可合为一体,有时可互换。
⒊辅助形象。即对企业各个方面的具体印象。一个企业由许多要素组成的,一个企业形象亦是由许多方面组成的。如技术形象、销售形象和视觉形象等。技术形象又包含产品质量技术实力,人才素质等,销售形象包括价格、售点、服务、市场调查等。视觉形象有标志,名称、代表色、广告口号、广告音乐等。消费者从这些具体的细节中来感受,认识企业,久而久之形成总体企业形象。
辅助形象对基本形象和原形象的分解细说,基本形象、原形象是对辅助形象的概括和总和,从这三个层次来把握,企业的社会形象是怎样的,根据市场调查分析也就可制定相应的形象定位。
四、企业哲学思想
涉及哲学范畴,必须提出这个领域最基本的问题,或说必须明确根本的原则。市场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是企业和顾客的关系。企业与竞争者是不是市场哲学的基本问题呢?不是,因为当有了市场需求时才有生产者,生产者开始只有一家,以后逐渐增多,当供不应求时,只有生产者没有竞争者,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变成了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都属于一个范畴—生产者,不同的竞争者共有一个共同的依存对象—消费者,没有消费者,所有的竞争者都随之消失。因而市场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企业和顾客的关系,对于这个哲学问题的观点,对二者认识关系的结果,就是企业的哲学思想。
哲学道理是枯燥而浅显,难的不在于认识理解,而在于承认和运用,因为顾客至上,就意味着自己是子民,那么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有规有矩,必须取悦顾客。现在都拿的是国家的钱,都是主人翁,谁比谁差,谁愿低三下四低眉颔首?“作践”自己多难受啊,于是谁都明白顾客至上的道理,但谁都不能做。可以说中国百分之百的企业都理解这个理,但理睬这个理的人不到一半,能够真正做到的又不到一半的一半,做得实在好的企业实在数不出几家。现代企业中还有种典型的表现就是主体意识中心论和客体意识中心论,对各行业对这两种意识论的运用不尽相同,对于不需要售后服务的企业,也切不可偏离客体意识中心论,因为企业抓哲学的精典就是企业和顾客的关系学,一切不承认顾客决定企业,或承认而不运用这一原理都将犯原则性、战略性错误。企业哲学我们无法说得很精彩,只有靠人做才能做得很精彩。
五、企业精神和企业口号
企业精神是企业行为实质或企业行为本质特征与企业风貌意思一致。与企业面貌、企业风尚、企业时尚有一定联系,此二者体现都是企业行为的本质特征。企业口号即体现企业精神,鼓舞员工士气的警句短语,企业精神极为相似,都是对内部员工发生作用的,一般不直接针对消费者。一个企业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有的是大家心中有数,有的是口头流传,有的形成文字固定下来,因为企业精神只有一种,而表达形式都是多种多样,当全体认定这种企业精神后,便形成了共同的行为特征。如有许多企业的精神是团结、求实、拼搏、创新等。这些都是企业整体行为的本质特征,当企业精神形成后,领导者认为其十分重要,以鼓舞斗志,激发士气,增强凝聚力,并将企业精神书写在公司内外醒目之处,有的要求朗诵,这种书写出来的朗朗上口的企业精神便是企业口号。因而企业精神和企业口号有时完全一样,可以合二为一。
但他们又有一定的区别。企业精神具有稳定性、内隐性,长效性等特点。即一种企业精神是在一种较长时间内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发挥作用,消除它亦需一定时间。企业口号具有阶段性、外显性、时效性等特点,即一个口号由于是为鼓舞士气而设计的,因而根据企业所处不同时期,不同任务而提出不同口号。总之,企业口号一般是企业精神的直接体现,有时二者完全一致,有时语句不同,企业口号间接体现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内容,企业口号是表现形式。
六、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效果,具有积极的示范效益和强烈的感染力。
第一,职业神圣无比,懈怠就是缺德。这份职业使你能够安身立命,还能养家糊口,还改善了你生存的社会环境,乃命所依,神圣无比,不可能有任何懈怠,必须恭恭敬敬的对待职业,做得一丝不苟。如果亵渎神圣的职业,就是戏弄自己的生命,就缺乏人性,更缺乏良心了。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和谐;团队精神;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治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爱好、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可以说企业文化所反映的是一个具体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海尔1984年开始创业,当时还是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的小企业。当时很多员工羡慕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很多优惠政策得不到,很多员工说:我们不得“天时”;1984年建厂,是在平了一片坟地的基础上建起来的,离火葬场较近,当时员工上班没有活干,有的员工看着火葬场的大烟筒说:我们这个厂是火葬场的八车间。言外之意,这个厂早晚要完蛋,因为年年亏损。张瑞敏成为青岛电冰箱厂的厂长后锐意改革,倡导新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在他的领导下,海尔倡导了“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否定自我,创造市场”等新观念不断映入员工的脑海,不断转化为员工自觉的行动。企业文化一旦被员工认同了,就指导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正是由于海尔文化的不断形成,不断转变和影响着员工的思想观念,最终把所有的海尔人凝聚在一起,进发出海一样的力量,不断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海尔有一种“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人激励机制,“三工”就是“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试用员工”。不同等级的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不一样。“优秀员工”的基本条件是干部、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治理、技术人员以及车间的班组长,这是集团的骨干力量,大约占集团的15%左右。工人中的多数是“合格员工”,还有一小部分只占10%左右是“试用员工”。这“三工并存,动态转换”不是终身制。“合格员工”再不注重,那就可能成为“试用员工,“试用员工”就很危险,随时有下岗的可能。反过来,“试用员工”干得比较好,他仍然可以往上转,变成“合格员工”。这个“动态转换”使每个人都想成为集团的骨干力量,成为“优秀员工”。比如有些很累、很脏的活,在青岛市招工不大好招,他们就到郊区去招一些职业高中生。这些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愿意干,刚进厂的时候是“试用员工”,有很多在工作中表现非常好,成为了“合格员工”,有的“合格员工”后来当了车间主任,有的当上分厂厂长,成了“优秀员工”,成了集团的骨干力量。
三、营造和谐企业氛围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长远起作用的推动力。企业的发展构建是建立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基础之上,植根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的精神支柱哲学家尼采说过:“当婴儿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使他站起来的不是他的肢体,而是他的头脑。”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头脑。
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问题;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更是文化经济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力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但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多数企业的认可和重视,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其管理理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简单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只重视技术、市场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处于简单的自然发展状态。
2、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长期以来,对如何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缺乏明确的认知,认为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容就是做一些公关宣传活动、广告推广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即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推广。也有的企业在做企业文化建设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视觉文化上,认为统一了着装,统一了企业的标识,做了形象设计和形象宣传,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3、重视企业文化的设计,轻视对员工的教化
有的企业虽然设计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但仅仅热衷于把企业文化设计出来,展示出来,热衷于通过企业文化的展示改变企业的社会形象,热衷于让大家知道企业在做企业文化。而缺乏对员工进行深层次的教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广大员工的广泛认同和接受,没有转化为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动,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4、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随意性强
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如何将企业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很多企业各项工作都有年度计划,唯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计划,工作开展的随意性很强,缺乏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和详细可行的长远规划。二是缺乏制度保障。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不够,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缺乏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5、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人的因素
一是忽视员工的参与度。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家文化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中间力量,员工只需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因而企业文化建设中,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和反馈,员工没有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从而加大了企业文化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难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忽视员工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既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又要给员工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有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了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员工,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企业精神文化的贯彻、推广,轻视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造成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途和可能达到的职位程度缺乏认识,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6、企业文化缺乏个性特色
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源于其自身的独创性。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中,企业往往缺乏对企业的发展历史,文化积累进行深层的剖析、总结和提炼,而是简单学习一些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没有表现出企业特有的文化色彩,没有真正的反映出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没有在员工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无法对员工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法使社会公众通过这些精神文化识别企业形象,产生对企业的认同与选择。
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的措施
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包括:
1、对企业的背景分析
企业文化要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在进行企业文化设计时,就离不开对企业的文化背景、经营背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要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熟悉企业的业务特点。要分析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曾经做了哪些自觉、不自觉的工作,对企业过去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SWOT分析。具体工作要细化,要仔细梳理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每一项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存在的差距表现在哪里。只有做好了这些背景分析工作,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充分显示出自身深厚的文化沉淀,体现自身的个性特色。
2、梳理、提炼企业的核心理念
企业的核心理念的梳理、提炼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心,企业的核心理念要得到员工的理解、认同,对员工产生激励力,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分析企业的定位,提炼企业的愿景。很多企业在做愿景设计时,目标过空、过大,不切实际,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对企业的定位分析。要在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自身的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明确企业的愿景。二是分析企业的经营特色,提炼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企业自身的经营特色是决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精神文化的基础,要避免企业精神文化的雷同现象,就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深、做细。三是分析企业的文化特色,探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如某企业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形成了“温馨的家园文化”的文化特色,这种家园文化的特色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对客户是一种大家庭文化,对客户要形成一种亲和力、吸引力和形象力;对员工是一种小家庭文化,对员工要产生一种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3、理念强化
企业的核心理念总结、提炼出来以后,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企业的文件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对员工进行强化,使员工做到“入眼、入耳、入脑”。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动员会。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关心和参与,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动员会,就是要让全体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做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召开骨干员工座谈会,征求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达一方式为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创造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一方面使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来;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三是
VI系统执行操作。在建立和完善企业VI系统的基础上,可根据各业务单位的特点确定不同地点的展示辞条,完成企业理念的展示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要以一定的形式,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体现和强化。推出VI导视系统,对外可以进一步传播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增强企业对客户的吸引力,完善企业的品牌形象;对内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增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力,以文化力推动企业业务的持续发展。
4、认同消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如何让员工认同消化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落地”,把文化力转化为竞争力,这需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避免企业文化成为“空中楼阁”。认同消化可从以下工作入手:一是典型人物的树立、学习和推广。可开展《我们身边的故事》作品征集活动。通过作品征集,挖掘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件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件事;对企业贡献最大的人等。通过这些典型人物的事迹丰富企业精神文化的内涵,使员工在学习、认知企业文化时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消化企业的核心理念。二是优质服务月活动的开展。通过在员工中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教育,在员工中树立规范服务、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以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三是神秘顾客制的启动。通过聘请“神秘顾客”,对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现场暗访,可以从顾客的角度,及时发现、改正服务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客户满意度,留住老顾客,发展新顾客;可以给企业员工以无形的压力,引发他们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服务技能,改善服务态度,促使其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可以帮助管理者查找管理中的不足,拉近员工与企业和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达到内练功力,外塑形象的目的。四是开展“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的讨论,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认识。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对于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及推进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员工只有理解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且认同企业文化,才能自觉地将企业的目标与自身的行为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优势。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涵;意义;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23-0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企业文化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创造以及管理企业文化的能力,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努力创造企业文化管理的新境界。
一、企业文化管理内涵的厘定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由企业管理者倡导的,在大部分员工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感觉氛围、企业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满足与战略系统相匹配的要求和与组织能力系统相匹配的要求。在这个定义中,企业文化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涵: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决策者主导和倡导的,支撑企业发展的使命、宗旨、核心价值观、战略愿景等一系列价值观念、价值主张;共同的行为模式——共同的行为模式包括由共同的行为意识、行为能力、行为实践构成的行为习惯和相应的行为结果;共同的感觉氛围——组织群体共同的心理契约,形成了大家习惯的感觉氛围,这个氛围也是我们通常讲到的文化氛围;外在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感受和认识。在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文化氛围的作用下,企业的组织特征也会以其特定的企业形象向外部展示,向企业的客户、供应商、其他利益相关者展示。
二、优化企业文化管理的意义分析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更加汹涌澎湃,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和企业间的兼并进一步加剧,企业要在新的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没有更加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
1.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企业价值增加。首先,企业文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企从企业文化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看,企业文化可以降低企业内部不确定性;可以节省有限理性;有利于释放压缩的信息;有利于遏制机会主义行为。从企业文化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看,企业进行有意识的企业文化管理,确立一套价值观体系,并通过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使之得以外显,从而使得企业在进行外部交易时,外部交易主体就可明确地感知到企业的价值体系,因而面临较少的不确定性或复杂性,面临更少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节省了外部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诱使其也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加大了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的可能,并有利于节省交易成本。其次,企业文化降低单位价值创造的转换成本,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团队个体成员的实际生产率及获取合作效益,从而有利于团队生产率的提高。
2.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激励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文化从物质层中的“企业为员工创造的工作环境”,到观念层中的“企业精神和宗旨”,再到精神层中的“预期、价值观” 等,都对员工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优秀的工作环境和良好心理预期会使企业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企业文化的作用正是通过激励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由于它迎合了人的需要,适应了人的本质,因此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比他任何形式都更有效。
3.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指导与凝聚力。企业文化中包括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的行为规范和企业的共有价值观,这些都对员工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指导作用。如企业宗旨指导着员工努力方向,企业规范指导着员工的行为,企业的共有价值观指导着员工的态度。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员工跟随着公司的轨道前进,与公司共发展,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更好地融入工作去;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中,员工之间会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态度。它是一种极强的粘合剂,能从各个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这种向心和凝聚作用,员工就会把个人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与企业其他员工成功与否联系起来,所谓“上下同欲”就是指思想、信念的一致,这是深层凝聚力的来源。
4.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凸显企业特色价值。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与其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企业经营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不同的企业从创立、生存到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各不相同,各个企业采用的推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各有差异,企业经营者的经历、认识和价值理念也迥然不同。因此,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各具特色,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特征。
三、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建设可取路径的提出
将现代的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以文化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实现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才能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文化管理的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实步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理念能够落地生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理念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深深地植根于企业广大干部员工心目中,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也就无法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重点做好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工作,立足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的发展特点,将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捆绑在一起,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达到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质量的目的。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激活企业活力。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今世界的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成败。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议题,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而物的价值则次之。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就要把精力投向人,理解人、关心人。要从员工的企业主体性地位出发,充分肯定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认真考虑员工的需求,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共同价值观念的作用下,陶冶情操、激发斗志,心情舒畅地努力工作,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个人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员工直接参与对话,使他们有机会与公司同心同德,发挥各自最大的潜能。这就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魅力,也正是企业文化管理构建所要追求的。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媒体宣传,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必要的宣传和教育,才能让广大员工认识其重要性,才会从心里去接受,达到真正的共识。宣传和教育可以采用报纸、广播、电视、书刊、网络、会议等现代传播媒介,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分层次、分领域、有重点地宣传;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文化内容形成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这就是变无形为有形,变柔性为刚性,形成规范化、人性化的约束机制,为企业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并强化企业的群体价值观。在庞大的业务网络中,要找出几条主线,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能使企业管理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工作流程中。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突出企业个性、创新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共性,它需要通过一个个企业的“个体文化”表现出来。每个企业应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才会有吸引力,即有个性才有生命力。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鲜明的个性和特征,只有充分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深谙个性文化色彩之道的企业管理者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都十分注重构建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都十分注意彰显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魅力,使其企业文化的特质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面向未来的成功企业创建出一种新式的、有别于一般现有组织机构的扁平式学习型企业组织,这有助于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型企业组织具有五种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创建新型的学习型企业组织,就能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树立崇高的信念与使命,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不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的企业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跃上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升华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 张向前,刘佳,黄种杰.和谐社会企业文化管理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2).
[3] 李书进.浅析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缺失[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4] 宋媛.浅论ERP系统的实施与企业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1).
篇7
关键词:企业 文化 建设
一、 首先要避免形式主义
著名管理咨询师余世维说过:一流的企业看文化!二流的企业看创新!三流的企业看利润!由此足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企业文化也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项目,更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这就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形式主义,而是要“真枪实弹”的进行。近些年来,随着企业文化影响力的逐步增大,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发展了,就跟着效仿,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导入CI系统。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这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界对于这类企业的认识,比如一旦“东窗事发”,就会使外界对于企业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影响合作伙伴之间的正常合作,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只有脚踏实地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够真正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与影响力,最大程度的为企业谋取最大的利益。近些年来,首钢水钢的企业文化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就是靠着脚踏实地、不断创新做出来的,通过在组织成员中形成对企业使命、共同愿景和企业精神的广泛认同,使企业形成高度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确保企业战略执行到位。
二、 其次要坚持自身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同时为了提升企业形象,做好企业文化宣传,很多企业斥巨资聘请明星代言、做传媒广告等等,以期能够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但是在笔者看来,想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需要这些“表面功夫”,更多的是需要企业自身的价值内涵,同时也要利用好地域特色,通过自身的特色来增强文化底蕴,实现文化建设的有效进行。
比如企业要有观念特色,即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比如IBM的三大价值观之一是“追求卓越”,微软公司的秘诀之一是“不断淘汰自己的产品”,中国的海尔集团,在整顿收编的企业时,最先派过去的不是财务专家或销售专家,而是“企业文化小组”,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来达到自身的综合实力的提升。
另外企业文化建设也要有行业特色,行业特色是企业屹立于行业发展浪潮中依然能够不倒的重要因素,首钢水钢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一大钢铁综合企业,在做好自身日常生产之余,也注重自身的行业特色建设,比如精细化管理的推行,进一步夯实了水钢打造“西部长材精品基地”的管理基础,使企业进入“全国五百强”的行列,成为西部地区钢铁产业的一个支柱型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自身形象,也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案例。
三、 另外要注重以人为本
员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没有员工就谈不上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员工的切身利益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向心力,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生产力与综合实力。毕竟从宏观角度讲,一个企业纵然拥有再好的设备,而没有员工之间的有效合作、全力支撑,也无法有效的运转。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利益。同时也要加强员工的企业主人翁角色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大河无水小河干”这样的道理,要求他们能够万事从大局出发。这样一来,员工的工作压力有了,工作激情也就被激发出来了,“小河有水大河满”,也就实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这样形式的教育宣传,就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为企业的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比如首钢水钢就非常重视员工的感恩意识教育,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将每年3月定为“文明感恩月”,开展感恩学习、座谈、讨论、感恩主题实践等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学雷锋树新风、纠不文明行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等文明创建系列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添加了新的篇章。
四、 最后要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是当前社会的一个主题,也是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之一。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即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中也是如此。
第一我们要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创新才能够打破传统,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发展,所以创新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比如水钢就以思维创新为先导,提出“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的创新文化理念,把创新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大力开展 “三创六比”(创新、创优、创业,比理念、比素质、比能力、比干劲、比业绩、比形象)工作,广泛开展“学习、适应、胜任、创优”、“亮剑展风采、夺旗创辉煌”等活动,发动鼓励职工在岗位中争先创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要坚持协调发展,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完成一项工作是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才能完成的,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也要注重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营,协调发展。比如在水钢扭亏增效目标的指导下,企业各分子公司围绕水钢总体部署,在水钢“扭亏是第一要务”核心理念的引领和感召下,以当好“扭亏攻坚”先行军和排头兵的决心和勇气主动请缨,炼钢厂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足,统筹协调,把握全局,带领全体员工担当扭亏增盈攻坚战急先锋,承诺降本增效4亿元。广大干部职工用责任与忠诚挑起事关企业命运的重担,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力量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好案例。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出版社;企业文化;重要意义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什么作为支撑是所有企业家以及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从短时间来看,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领导体制和经营机制,离不开人才和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些都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从长远上看,一个企业能否长远的发展,能否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除了需要前面的必要条件之外更重要的还需要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撑。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当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和企业精神,需要有全体员工都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出版社而言,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出版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一、出版社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规范准则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在每个企业当中都是客观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实践的结果,是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文化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1.出版社的企业硬文化
企业硬文化,指的是出版社企业外在表现的办公场所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和办公环境等,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的基本色彩和企业的自身形态特点。
2.出版社的制度文化
出版社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以及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纪律。从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必须把制度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范围内,使之成为文化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版社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经营决策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分配机制、风险机制、竞争机制等等,只有完善的企业经营机制作保证,出版社才能真正有序地实行科学、规范、严密、完整的管理。例如,在全社确定新的岗位设置,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行独立策划开发选题,完善一人一书一成本单独核算和绩效挂钩;在分配制度上以岗定薪,易岗易薪,实行全新的用人和激励机制。
3.出版社的企业软文化
企业的软文化包括很多方面,企业的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等等,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以及职工素质都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这种软文化也是一种企业精神,它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体现。好的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和约束力,只有当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一致的时候,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有进取心,有创造力,这样企业才能够高效健康地运转。
二、出版社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出版社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认为简单地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就是在建设企业文化,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意义讨论。
1.出版社企业文化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出版社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出版社企业文化当中政治化、表面化的现象非常严重,许多出版社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员工开展各种简单的文化娱乐活动方面,在我国的实际环境当中,很多出版社其实一直扮演着文化单位的角色,每年的出版计划都是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的,只有极少一部分是按照读者的意图也就是市场需求进行的。出版社以前属于事业单位,现在虽已改制为企业但在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上仍受事业体制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当今的出版业与以前的出版业已经有了极大的区别。在进行改制之后,出版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单位自身进行盈利创收,也就是说以往的出版社特别是公益性的出版社没有将盈利作为企业主要目标,但是在改制之后,出版业必须自养。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出版社改变以往的图书出版选题思路,不断开拓产品市场,开始尝试出版符合市场需求和读者需要的图书,出版社以往单纯担负文化和文明传播的任务转变成为在担负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进行经营发展,这使出版社进入了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行出版社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2.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反映一个企业的团队精神,企业的凝聚力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来展现的。围绕企业发展这一目标,培养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才能起到互相激励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一位员工如果都能积极向上,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相信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一定备受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员工都能互相尊重,相互学习,这样的工作氛围一定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也能促使每位员工自觉地遵守企业文化制度,员工明白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还能更加激发起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员工自觉地工作,让他们在心底产生一种为企业发展尽力的工作热情。企业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工作,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办事效率同时还能够感召到周围的员工,形成一种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分配原则就是采用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也体现出付出与收获的相关性,员工在付出之后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这就更能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企业领导也要考虑如何能制订出一套完整并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来保障员工的权利,让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业的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要想不被环境淘汰,要想在出版业市场份额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我们必须积极寻找对策。其中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出版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吴春霞.出版社企业文化漫谈[J].编辑学刊,2014,(5):87-90.
[2] 周正悦.论创新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出版,2008,(5):60-62.
篇9
关键词:工会 企业 企业文化 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67-02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职工群众的价值取向、道德判断、行为动机和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内容和对象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企业工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建家”作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
营造富有特色和内涵的企业文化环境,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环境的构建,需要丰富多彩的载体和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工会组织做好这项工作责无旁贷,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好职工之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工会组织应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构筑好企业文化环境的硬件。目前,企业职工之家建得确实比较多,不论大单位、小单位都建有自己的职工之家。但个别单位的“家”名不符实,硬件功能跟不上,形式意义大于应用意义,究其作用发挥如何,在多大程度上吸引了职工的参与光顾,开展了多少有普遍意义的活动,难以令人满意,存在“滥”和“散”的问题。同时有些设施长期闲置不能物尽其用,有些设施陈旧损坏,不能得到更新和维修。管理上也不够科学规范,没有形成一套项目开发、利用、管理、受益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开展活动比较封闭,缺少互相之间的交流和融汇。
因此,要把职工之家建成真正的职工精神家园,首先要突出文化设施和场所质量建设。注重使用功能,提高利用效率,真正把职工群众吸引过来。各级工会组织要利用有限的条件和经费、资源,集中优势兵力,加强指导,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在纵向上强化功能的连锁和深化,在横向上强化功能的联合和交流,避免作样子,走形式。其次,要突出文化设施和场所的俱乐部功能。除体育、歌舞、健身场所外,还应有科普园地、展览场所、美育场所、文化创编活动场所等,利用一切必要的较为现代化的手段和设施,科学组织好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主体参与意识,在娱乐中陶冶高尚情操,展示聪明才智。第三,要突出文化设施和文化场所的前哨作用。针对基层实际,建立图书室、网络室,发展远程教育,使之具备对各种先进文化成果的吸纳功能,职工群众为提高自身素质,对各种知识的需求,都能在此得到基本满足。
二是要开展独具企业特色的文艺活动。目前,一些企业在组织文化艺术活动时,反映职工切身生活感受的比较少,离实际生活较远,缺少职工的主动参与,无疑使企业文化活动失去了不少“磁性”,相应地也弱化了这块使职工自我熏陶、自我教育的文化阵地的作用。古人早就认识到文艺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和宣泄作用,孔子讲过,诗,可以兴、观、群、怨。《诗经》中有许多篇章反映先民们在劳动之余或丰收时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娱自乐的情景。革命战争年代,一幕短短的街头话剧,一段精彩的战地快板,就能够起到鼓舞官兵斗志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营造企业文化环境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文艺活动的作用,以独特内涵的动态文化符号为载体去感染人、打动人、鼓舞人。所谓独特内涵,就是在内容上要贴近职工工作和生活,反映职工喜怒哀乐。在活动主体上要活跃职工的主动参与意识,不是让我参与,而是我要参与;不是被动,而是自发。在形式上要短、平、快,小型化、多样化、经常化。
二、开展创新活动,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完善管理机制。主要是完善劳动竞赛机制,建立竞赛考评委员会,切实加强领导。在此基础上要完善制度,实行动态考评。跟踪创新过程,对提出项目、难题解决、创新构思、协作配合、具体落实等重要环节及合理化建议的征集,都要加强原始记录,进行档案化管理;要制定各项效果指标、参数、标准,并据此进行客观公正的集中评估,必要时引入专家或权威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区分清楚责任、作用、效率、效益的层次,具体到每个人的贡献大小。要完善创新民主制度。项目要透明,试验可以多样,问题可以争论,既要强调协作配合,又要保持个人创新的相对独立性;既要集思广益,又要尊重个性创造。要协调科技、管理、生产、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紧密配合,及时使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完善激励机制。大力宣传创新、弘扬创新,形成鼓励职工群众大搞经济技术创新创效的浓厚氛围和舆论环境,要层层选树创新典型,激励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可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鼓励创新。这些方式和手段包括:对在经济技术创效过程中作出特别贡献的、取得显著成绩的应给予重奖,对岗位创新的一般职工也要给予奖励;根据创新增效情况,按比例给创新者付出的艰辛劳动予以经济报酬和补偿;对创新者予以晋资、晋职;推广以职工姓名冠名的先进操作法、工作法及管理和创新成果;依据国家法律,对创新成果像知识产权一样加以保护,对职工独立完成或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创新成果,要加以系统扶持完善、申报专利。
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最根本的是着眼于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发掘人的内驱力,建立一种能长远起作用的科学机制,工会组织应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建立文明竞评机制。在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紧紧抓住人与机制这个核心,建立文明竞评机制,是促使职工热爱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建立文明竞评机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人的因素,注重发挥人的最大潜能,因此必须注重把加压、考核、激励有机结合,压担子、分责任、定目标。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层层分解,给每个职工制定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和标准来进行量化考评,不仅要评思想、评作风、评业绩,还要评行为道德、评文明素质。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头尾结合。
其次,健全劳动评价、激励机制,加强科学分配和改革福利待遇。关于这一点,过去人们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已经从需要理论、期望理论的角度谈了很多,然而在切切实实完善科学机制方面,许多工作还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我们常常讲落实责任制,人人有指标、有压力,但目标激励却差不多,工资奖金基本上一样拿,不能有效地激发大家的积极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必将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及价值实现方式的差异,更加注重人的需要并努力使之得到各方面的满足,这绝不是单纯的物质刺激,而正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社会主义多劳多得优越性的体现。任何道德理想的倡导都不能代替具体制度措施的日常操作。因此,工会组织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把职工的各方面业绩与个人的不同需要挂钩,如何把个人素质提高与目标激励挂钩。例如建立职工业绩档案、素质档案,由各级工会组织和劳动部门结合,进行动态考评,达到什么档次的,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待遇或奖励,从而使人人都感到目标激励,多方面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要重视精神宣泄和抚慰。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负担也日益加大。职工群众的生活压力问题,不仅仅是物质、经济上的困难问题,更深层次的是社会心理问题、精神需要问题。解决一时的经济困难,并不意味着心理的困惑得到了消解、压力得到了释放。因此,工会组织应该把搞好送温暖活动与注重心理的宣泄抚慰有机结合起来,针对现代社会的特点,建立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热线”、“知心对子”,对少数压力过大的职工,除了应给予足够的理解、体谅之外,还应给予必要的思想开导,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因生活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则应及时从心理角度循循善诱,帮助治疗,使其生活和心理都得到正常的恢复。
第四,加强改革政策的信息反馈。工会组织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改革政策研究,加强民意调查、信息收集,与民主决策有机结合。一些改革措施酝酿前,应当先通过工会组织吹风,广泛听取最基层职工的意见,全面掌握职工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充分考虑职工群众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政策决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第五,加强社会主义价值文化建设。不可否认,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多种价值文化的选择,部分职工因此存在着理想与信念迷失问题。正因为如此,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引导和教育。要注重职工思想动态调查,开展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澄清模糊认识,做到三个转变:一是从“单纯的干活挣钱”向“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转变;二是从“要”的劳动观念向“我要干”的主人翁精神转变;三是由陈旧的“吃大锅饭”观念向“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观念转变。职工正确的思想观念一经确定,就会在行为上产生自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极大地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篇10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对广大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加强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融合。只有实现人文管理、创新文化,才能在竞争中充分彰显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 核心竞争力 融合
1 绪论
企业文化建设是谋求企业生存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渠道,展示思想政治工作新作为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巩固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成功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重点,通过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激发企业科学发展的生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
对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培育自身的企业文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进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对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2.1 助推作用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确保企业持续发展。企业借助战略规划,对企业文化进行完善,同时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明确,进而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确保企业永续经营。通过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帮助企业克服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抓住发展的机会。
2.2 协调作用 现代企业员工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员工对自己的行为担负更多的责任,以便成为企业的活跃分子。在企业与员工之间,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2.3 凝聚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其凝聚力。企业文化凭借自身的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同时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2.4 教育作用 企业借助企业文化,不断培育和提升员工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素质,通过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员工起到教育、培养的作用。
2.5 激励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能够对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进行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融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法宝,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3.1 实施人本管理,注重创新管理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追求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激励措施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融合。借助富有感情的管理方式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这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
3.2 培育员工群体行为,注重创新精神 培育企业员工群体行为主要表现在:第一激发员工的向心力,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第二让员工把工作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相融合,培育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第三让员工意识到企业文化是自己宝贵的资产,是个人和企业成长的精神财富。
3.3 强化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创新 规章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优秀的管理制度主要表现为科学性、完善性、实用性。规章制度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
3.4 切实发挥领导者的作用,注重创新领导机制 高素质的企业领导队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前提,企业文化的发展同样需要领导者为其进行定位。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领导者的角色是创造者和服务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舵手的作用。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丰富经营思想。在推行新观念、新方式时,领导者应凭借自身的影响力,以及自身具备的人格魅力、经营能力、领导艺术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等,持久地影响和带动员工。
4 结束语
总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找到促使自己不断发展的途径。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企业要想在变化迅速的市场中成功、持续地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角逐中取胜,就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唯有高举企业文化大旗,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融合,才能在竞争中充分彰显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管理的艺术[J].企业文化,2013,3.
[2]赵敏,刘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之我见[N].安徽经济报,2011.
[3]李小伟.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宣传工作[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