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5 16:2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

篇1

本文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微课的意义,分析了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微课;初中历史;应用

根据新课标与教育教学实践标准提出的要求,所谓的微课,就是指基于视频这一主要载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记录的针对某一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教学是以课堂教学视频或者教学案例片段为核心,并且相关知识点的一系列辅教学资源也包含其中,例如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等。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微课的意义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自我约束以及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果再加上学习兴趣的缺乏,那么他们是无法认真学习知识内容的,特别是对于历史教学,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需要记忆的部分较多,例如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历史过程等等,在日益繁重的课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大,逐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与消极心理,而在课堂中引入微课则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微课在内容上的趣味性较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串联起知识内容,采用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在记忆与运用上提供引导与帮助,传统的对教学内容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得到有效避免。历史教学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例如历史故事、任务典故等等,很多知识的系统性、故事性、连贯性是非常强的,而对于这些短小而多的知识模块而言,微课的运用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微课具有鲜明的主题与简洁的内容,不会耗费过多时间,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使历史教学更具趣味性,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由此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供很大的帮助。此外,在微课教学中,知识点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形式得到展示,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人文素养对公众的熏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历史题材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例如语言节目、影视作品、名人讲座等等。历史教材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然而教师可以寻找影片、说书、以及名师公开课等一系列形式与素材,将知识点展示在课堂之上,如此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得到集中,对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微课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无法合理控制微课时长。传统历史教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点掌握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放缓节奏。而微课与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相适应。微课教学不需要过多时间,在微课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可以相对集中,并且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对知识点的掌控相对简单。相关调查显示,5-10分钟是微课教学的最佳时长,这段时间学的注意力能够一直保持集中,因此,针对微课时长控制不当的问题,可以合理设置微课视频播放之间,以5-8分钟为宜。微课教学的时长较短,因此必须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必须达到精简的要求,并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开始时将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以此将主题与主要知识点导出,如此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速度更快,传统课堂中的导入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就得以缩短,课堂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第二,微课教学素材内容不够丰富,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缺乏充分考虑。在微课教学开展中,尽管教师们保持着高涨的热情,然而受限于备课条件以及对微课教学的认知程度,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微课内容的准备比较单一,然而学生之间的基础存在差异,在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上肯定无法保持一致,因此不同的学生必然无法都适合使用同一套教学内容,这往往难以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相悖于微课课程实施的初衷。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认真选择微课课程的素材,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层次性差异,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在设置微课时要注重灵活性,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并且新知识学习要保持连贯,不宜出现过多新内容,合理控制教学进度。第三,教师缺乏对微课教学的把控,对自身课堂定位没有足够重视。目前,微课教学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有的教师忽视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完全以微课课程中的视频为主,整个教学活动完全用视频来替代。由于缺乏引导,学生在理解视频内容方面并不充分,课堂参与度也不高,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完全被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的提升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课堂定位,合理控制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微课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作用,播放微课视频的作用仅仅是展现知识点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运用要求教师注重微课素材的选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必须达到充分体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使学生准确、有效的把握知识重点与难点。在微课结束之后,教师必须对整个教学进行一个总结,在学生对微课所学内容的记忆与巩固上提供帮助,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好反馈与总结,如此课程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才能够达到最佳。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微课的运用仍然有待完善。我们必须针对此展开研究与探讨,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阴靖娜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美婷.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4,(9):53-53.

篇2

关键词:历史故事;高中历史;教学

一、关于历史故事的概述

历史故事就是根据实际生活真正存在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以叙述的手法向人们展示出来,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历史故事有所改变,一些优秀的部分、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被保留下来,当然历史故事大多会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历史故事在某些方面对传统文化有继承的作用,这些故事也都是发生在过去的,所以也就会具有连贯性和独特性。

二、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途径

1.对历史故事进行筛选。在很多教材都会有历史故事的引进,一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会向学生简述一些历史故事,以帮助学生理解或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历史故事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真实性较强、针对性较明显;有助于建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故事应该短小精悍不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2.选择适当的方式呈现历史故事。历史故事的内容如果选择好就能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呈现的方式更为重要,而现在的教学设备愈发先进,呈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教师口述、图片、影音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3.如何利用历史故事。(1)利用历史故事抛砖引玉。历史故事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这也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呈现出一段历史故事抛砖引玉加深学生的思考与理解,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保持充足的好奇心,去探究。但是教师也应该注重讲述历史故事的时间,否则也会消耗学生精力,难以回归主题。(2)利用历史故事进行质疑。历史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但是传统文化包含了精华和糟粕,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讲述历史故事之后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去质疑、去思考。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提问、分析材料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更加完整和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也就能更加深刻地掌握、消化知识。(3)利用历史故事掌握真实历史。虽然历史故事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版本,但是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和事迹都会被保留下来,故事的发展也与实际历史有很大的关联性,所以历史故事可以成为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背景,理清相互关系和真实规律,从故事中获得道理,让故事和历史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4)利用历史故事展示现象揭示规律。历史事件的发生不可能只有一个因素在起作用,通常经济、政治、文化等等都会成为历史发展的催化剂,当教师列举非常经典的历史故事的时候,就应该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得更深刻、清晰。(5)利用历史故事进行知识强化。高中历史的理论性和综合性更强,所以难度也会有所提升,很多知识都是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说一些历史故事,有助于降低历史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应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这种丰富简洁的历史故事才更能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6)利用历史故事连接知识点。在历史教材中都会有一段历史故事,或许是相关专题报道,这样的历史故事有着更强的连续性,因此也就成为一些知识点相互连接的重要方式。(7)利用历史知识总结课堂内容。历史故事具有广阔的利用空间,历史故事的使用不仅仅限于课堂的开始阶段,还可以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历史故事也是总结教学内容和对下次课程进行铺垫的方法之一。(8)利用历史知识阐述道理。很多时候光靠历史知识不能完全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优秀的内容,也需要在失败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道德情操。

三、结语

本文首先进行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概述;其次说明了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途径,其中包含:对历史故事进行筛选、选择适当的方式呈现历史故事、如何利用历史故事、最后分别说明了利用历史故事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利用历史故事抛砖引玉、利用历史故事进行质疑、利用历史故事掌握真实历史、利用历史故事展示现象揭示规律、利用历史故事进行知识强化、利用历史故事连接知识点、利用历史知识总结课堂内容、利用历史知识阐述道理。在本文中笔者对于历史故事融入历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介绍,这样有助于提高现有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军.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郑浩.“故事叙述”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篇3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通过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先学后教,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微”时代的来临入手,总结出微课程符合时代的学习特点,结合实践应用,探讨如何实现微课与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并进行反思。

【关键词】

微课;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反思

21世纪初,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深化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节奏明显加快。在更多的“碎片化”时间里,短小、便捷、快速的信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诸如,微博、微信,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这一改变同样影响着教育领域,微课程应运而生。综合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笔者理解微课是通过时长大约5-8分钟的简短视频,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帮助各层次的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便捷学习方式。

一、微课的特点与优势及其理论依据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会或多或少的使用视频教学资源,其中不乏一些名师名家的讲坛,对于这类视频资源,更多的是用于教师备课或者学生被动地去听,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产生的改太大的改变。而配合“翻转课堂”所产生的微课,却由于其所具备的诸多优点,对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国内微课先驱胡铁生老师将微课的特点总结为“短、小、精、悍”,下面结合教育理论谈谈我对微课这四个特点的认识。(1)短:时间段。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在碎片化时代,长时间的教学内容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多的乐于在课间、等车、睡前等短时间内,打开手机按照自主意愿选择对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2)小:主题小。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微课程的内容更加精简,主题更为鲜明,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便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选择权由老师转移到学生,从而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标。(3)精:内容精。针对性强。一般来说,一节微课对一个重点或难点进行专而精的呈现,同时配套设计相应的练习、反思等。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需简单而巧妙的对前后只是进行点播,使得学生在专注于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彻底掌握。微课可以将教学的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还能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核心方法。(4)悍:互动性强。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听讲”这一方式,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留下5%,“阅读”、“声音、图片”、“示范”、“小组讨论”、“实际演练”的方式逐渐增加,最后的“教别人”可达到90%。可见,学习效果较高的都是通过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学生在自发、自觉学习微课过程中发现问题,抓住课堂生成性问题,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从而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微课的上述特点,历史教师如何制作一节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的微课,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移动式、碎片化学习呢。笔者将以微课作品《新儒学思想的内容》为例,从选题设计、制作微课及相关资源两个维度说明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一)选题

制作微课视频首先要确定微课课题。选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在最短的时间里给学生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适合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

(二)制作微课

(1)录制微课视频。首先确定微课设计方案。(详见微课设计表)其次,确定微课设计内容后,我采用ppt制作课件,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录屏及同期录音,并进行祛除杂音、添加背景音乐等后期处理。将制作的课件和视频压缩打包,通过公共邮箱,微信,QQ,微博等工具,也可适当的选择其他媒体形式,使微课程更加灵活多变,更加符合网络时代学生的需求。(2)设计学生学习任务单及配套练习题。微课主要是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除了要有基本的微视频之外,其配套资源也应该完备,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学习、自我检查。首先,设置学习目标和方法指导,借助任务驱动,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前做到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结合课标,我将《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微课程学习目标定为:能够复述出新儒学思想的内容,能够归纳出新儒学思想的特点。方法指导:(1)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对课本知识进行大体了解。(2)观看微课,学会独立思考,紧跟教师的提示,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并做好记录,如果遇到难懂的知识点,建议对此知识点进行重复观看。对于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记录,课堂统一交流。其次,相关习题演练。为了便于学生在观看微课之后的自我评价,在学案的后半部分增加了有梯度的相关习题。分别是5道选择题,和一道思考题,题目为:为何汉武帝会采纳董仲舒的新儒学作为统治思想?通过课后的检测,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查漏补缺。

三、关于微课的反思与认识

(1)微课选题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例如,对于文科、理科和我校动漫班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在学习微课之后的反馈,再在之后的制作中不断调整。(2)尝试开发不同课程种类的微课。现阶段微课课题多为新授课,服务于翻转课堂、先学后教或课后重难点突破补充教学,而习题答疑类、探究活动类并不常见。在新一轮的减负背景下,教师普遍感觉到课堂时间的紧迫性,我们就可以通过制作例如答疑类微课解决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一难题。

总之,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给传统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希望。制作好的微课能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使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节好的微课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飞瀑之下,必有深潭”,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模式,需要我们大胆实践创新,不断反思,设计更符合学情的历史微课程,师生共同进入“微时代”。

作者:张晓娜 单位: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热点问题解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篇4

一、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似是无心却有意地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授予合作技能,让孩子学会合作;探索合作方式,让孩子体验合作;创设合作情境,让孩子享受合作。

笔者在一次教学中,笔者准备了8套选择题,分别写在8张纸上,每套题有8道。第一节课是由7位小组长来抽题,各小组合作把答案写在自备的纸上并要写上本组的名字,时间为10分钟。从第二节课开始由笔者派发,原因是再抽有可能会做重题,这8套题每组都会轮到一次,最后是以总分取胜。在小组活动时,同学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组是大家齐心合力,大家共做一道题,有的组是把题承包到更小的小组,提高做题速度。在第一节课上,king小组只做了4道题时间就到了,其他小组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问题不思考,问题永远是阻碍你前进的绊脚石。现实迫使大家积极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准确性?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一股内驱力,为了自己,为了小组的利益,每一个小组都全力以赴。

8套题做完后,笔者在课上对大家的努力成果进行了总结与表扬,再次鼓舞大家的士气。在期中考试结束后,笔者要求各小组长统计本组的分数,以此作为基础,到第二次考试时,对有进步的小组予以表彰。让大家的热情与积极性保持下来,让历史课成为大家的加油站。

二、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碎,若教师按部就班的逐一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的情绪。在教学中,笔者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交由学生处理,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

例如,学生将《和同为一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文成公主入藏”编成历史短剧,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文成公主入藏”,路途漫漫,留念依依,学生在表演中大胆创新,塑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她思乡时使用。文成公主途经这里,举目四望,草原空旷,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长安城繁花似锦,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和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她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扔掉日月镜。历史短剧全部过程由学生自己制作完成,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问几个为什么”应该以问启之,以问导之,讲究设问的时间、方法和技巧,适时进行,科学安排。设问应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前预习时,提供给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这类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同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中设问重在分析教材,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这类问题要有指导性、剖析性。

例如,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课前笔者安排了预习,并给出问题:西域的含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这些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出发,对本课内容形成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基本知识点。

四、展开自由辩论,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系统性、灵活性、深刻性

历史教学仅仅追求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对“岳飞抗金”这一史实评价的处理。笔者首先拟出截然不同的观点,A观点:岳飞抗金是正义的;B观点:岳飞抗金是非正义的。然后把学生分成A、B两组,分别代表不同的观点展开自由辩论。A组:“岳飞抗金就是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金对南宋的骚扰,造成了南宋生产的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人民流离失所。岳飞抗金,阻挡了金军的进攻,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B组:“岳飞抗金,阻碍了金灭南宋的步伐,使祖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如果南宋不战而降,金很快就会统一全国,这样就能避免战争,百姓免遭战乱之苦。”在同学们唇枪舌剑进行辩论激烈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金对南宋的战争给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义的。

篇5

【关键词】微课教学;初中历史;教学指导

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使社会步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微”事物层出不穷。如何才能有效地抓住“微时代”的契机,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全体授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而微课则是“微教育”背景下所诞生的一种全新教学产物,可以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所以对其应用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微课的意义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自我约束以及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果再加上学习兴趣的缺乏,那么他们是无法认真学习知识内容的,特别是对于历史教学,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需要记忆的部分较多,例如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历史过程等等,在日益繁重的课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大,逐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与消极心理,而在课堂中引入微课则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微课在内容上的趣味性较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串联起知识内容,采用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在记忆与运用上提供引导与帮助,传统的对教学内容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得到有效避免。

历史教学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例如历史故事、任务典故等等,很多知识的系统性、故事性、连贯性是非常强的,而对于这些短小而多的知识模块而言,微课的运用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微课具有鲜明的主题与简洁的内容,不会耗费过多时间,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使历史教学更具趣味性,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由此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供很大的帮助。此外,在微课教学中,知识点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形式得到展示,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人文素养对公众的熏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历史题材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二、微课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无法合理控制微课时长。传统历史教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点掌握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放缓节奏。而微课与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相适应。微课教学不需要过多时间,在微课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可以相对集中,并且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对知识点的掌控相对简单。相关调查显示,5-10分钟是微课教学的最佳时长,这段时间学的注意力能够一直保持集中,因此,针对微课时长控制不当的问题,可以合理设置微课视频播放之间,以5-8分钟为宜。微课教学的时长较短,因此必须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必须达到精简的要求,并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开始时将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以此将主题与主要知识点导出,如此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速度更快,传统课堂中的导入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就得以缩短,课堂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微课教学素材内容不够丰富,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缺乏充分考虑。在微课教学开展中,尽管教师们保持着高涨的热情,然而受限于备课条件以及对微课教学的认知程度,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微课内容的准备比较单一,然而学生之间的基础存在差异,在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上肯定无法保持一致,因此不同的学生必然无法都适合使用同一套教学内容,这往往难以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相悖于微课课程实施的初衷。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认真选择微课课程的素材,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层次性差异,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在设置微课时要注重灵活性,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并且新知识学习要保持连贯,不宜出现过多新内容,合理控制教学进度。

三、转变教学思想,明确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地获取必要的信息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微信、微视频、微小说等诸多微事物,这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极大便捷。而微课则是教育事业在微时代条件下所诞生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然而,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授课教师依旧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甚至部分教师将微课教学直接理解为看视频的活动,从而影响了其实际实施的效果。因此,为了提升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质量,授课教师需要加快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贯彻教学知识。此外,在实际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同样需要明确微课教学的具体授课思路,以便为后续的应用奠定扎实基础,确保其应用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要根据实际的历史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来合理制作微课课件,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常而言,微课课件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左右,但是必须要确保内容的“精”,不可一味地追求“小”,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其次,要注意微课导入教学环节。鉴于微课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授课教师需要尽快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多思考,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再次,讲课线索要清晰。虽然当前初中教学中的大多数课程教学都主张讲授线索的清晰性,但是微课的讲授最好要保持一条主线,以确保内容的突出性和明晰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删改。然后,要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明性。在微课讲授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短,对教师的语言具有较高的要求,应确保语言内容的完整性和精炼性。最后,收尾要迅速。好的教学总结可以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深化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学有定法。适用于各种教学的“万能方法”是不存在的,即便全新的微课教学也不例外。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导入微课教学,授课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制定科学、合理的微课课件,同时还要汲取其他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观念,以便借此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近几年中考历史命题特点

1.非常关注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试题的基础性。

2.体现开卷考试特点,考查理解能力,突出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

3.关注对历史主题知识的考查,主观题一般由专题方式呈现。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知识的跨度比较大。

4.考查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比例分配合理,经济、文化史内容有所增加,不单考政治史,平时不太考的如文化史、科技史等也有所涉及。

5.注意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重点知识进行考查,注意细节,而非完全主干。

6.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突出对三维目标的考查。

7.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关注社会时政热点问题,体现与时俱进。

8.运用大量史料、图片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对学生审题能力、阅读材料能力、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有些从材料中直接概括答案,对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人文学科特点。

10.对平时历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做好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如此看来,新课程改革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必须得到落实,各种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必须得到规范,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必须相应提高。

二、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1.重视历史学科。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相对于一些自然科学科目来讲,它的现实应用价值也许较小,但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公民素养等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考对学生历史学科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重视,不愿投入时间,那么成绩的提高从何谈起?

2.继续贯彻新课改。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理念,形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教学理念上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高度重视课堂。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第一阵地,加上课时的限制,每周两节的历史课就更显得珍贵。课堂目标应定位准确(目标定位合理、内容安排科学、教法设计可行);课堂要高效率(讲得高效、问得高效、教学手段高效、当堂巩固);课堂要互动生成(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每一教学活动都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4.关注学生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提高基本能力,了解基本理论,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5.规范练习、考试。对于平时的各种学案,尤其是期中、期末考试,都应根据中考要求进行一定的改革,不能一成不变。

6.除了正常的历史教学外,还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如通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历史活动课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整个初中历史教学来讲,初三一年的历史教学是最关键的。与初一、初二的教学相比,其有一定的继承性、连续性,也有其特殊性。

三、初三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1.研究中考试题、中考说明。在初三正式开学之前,初三教师就应认真研究当年中考试题,了解中考命题特点,把握命题方向;还应仔细研究中考考试说明,对知识点识记、理解、应用的层次心中有数,在今后的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易混点,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还应多做几套中考真题,提高对试题的敏感性,也提高自己今后的命题水平。

2.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初三一年既要完成新课教学,又要有效复习,时间非常紧张。提前制订计划很有必要,包括世界史新课教学、第一轮基础复习及综合复习、解题训练等,都应仔细规划,不能前松后紧。

3.平时教学夯实基础,注重提高能力。基础知识仍是中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新课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将基础知识讲授落到实处。教师还应把握住知识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4.增强综合意识,做到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引导学生前后联系、不断比较,形成认识,提高能力。

5.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初三历史学习要面临六本书,古今中外,中国史与世界史相互交融,要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大环境中去学习,也要将世界史与中国史进行对照。

6.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开卷考试。开卷考试就不用背书,甚至不需要努力学习历史,这是存在于许多学生中的思想误区。用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只靠临场翻书是不行的,要适当识记一些基础知识,同时要加强理解与应用。

7.整个复习过程循序渐进。初三历史复习一般分为第一轮基础知识、第二轮专题综合、第三轮强化训练。每一轮复习都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有所侧重。

8.联系时政,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史为鉴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不能孤立地、呆板地学习历史,要将所学知识与当今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相结合。从历史的角度看现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9.重视乡土历史,贴近现实生活。乡土历史知识体现了地方特色,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在中考命题中往往占有一席之地。

篇7

比如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一节中,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的比较大小学生不理解。举例,下列比例尺大小相等的是()A.1.250000000B.1厘米代表25千米C.D.1/250000000。考点: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表示方法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解:A、1.250000000不是比例尺;B、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千米;C、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千米;D、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千米.故选:CD.点评: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应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单,范围越大。

2物理与地理

比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提到的: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这部分地理知识牵涉到初二物理知识即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由于陆地表示固体,升温快,降温也快;而海洋是液体,升温降温都比较慢。所以才构成了冬夏海陆的热力不一样。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先准备一盆沙子和一盆水放在阳光下面,2个温度计分别插入沙子和水里,让学生观察结果,学生很容易将物理知识和本节所学知识理解、融合。

3体育与地理

七年级地理下《认识国家—美国》,我找出美国地图,然后播放同学们所熟悉的NBA球队视频,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球队所在地。同学574598们读图之后,观察各球队在哪些地方比较集中,哪些城市比较集中,从而引出美国的城市带即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包括: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纽约(尼克斯队)、费城(76人队)、巴尔的摩、华盛顿(奇才队)、新泽西(网队)等;五大湖城市带,包括:蒙特利尔,底特律(活塞队)、芝加哥(公牛队)、多伦多(猛龙队)、克利夫兰(骑士队)、印第安纳(步行者队)、密尔沃基(雄鹿队)等等。通过这个活动,一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二也增长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4历史与地理

我们都知道政史地不分家,地理环境的形成离不开历史渊源。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常常要贯穿历史知识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我们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特别行政区的简称和省会时,更和历史分不开。有些省份从古代就一直沿承下来的,比如山东的“鲁”山西的“晋”甘肃的“陇”或“甘”等等,学好了历史,就等于学好了地理。

5外语与地理

比如《世界的语言》一节,就“我”先让学生听不同语言的读法,这样课堂气氛活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为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6时事热点与地理

讲授《祖国的心脏—北京市》一课时,可先让学生回忆2008年8月我国发生的举世瞩目的大事——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顺利举办。课前学生查资料,尽可能多了解北京奥运会的有关情况。教师叙述“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是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祖国的心脏—北京市》。”这样不仅巩固了时事热点,还突出了教材重点,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7总结

篇8

岳麓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思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社会)对外交往与民族融合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二)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三)数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四)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农业,畜牧业;因地制宜。最能反映时代特点:民族交融)

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开始汲取西方科技思想)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总结农业和手工业;反映工业因素萌动时期

(五)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六)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第二,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第三, 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七)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要本保障。

B. 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C. 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D. 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E. 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F.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八)中国古代有着如此辉煌的科技成果,而自明清以来,多出现一些总结性的著作,如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想一想为什么明清时期在科技发展方面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

1. 中国古代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科技一旦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2. 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

(九)明清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启示

启示:先进文化要不断地创新才有新的生机,更要学会如何在日常学习中扬长避短,避免故步自封。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现在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兴国,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职能等。

岳麓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二

一、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壁画,地面画,陶器装饰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山人:风格奇特; 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篇9

高考于我国而言已不是一场简单的考试,而是已成为国民生活的一件大事,高考制度是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系统乃至社会、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制度。 现行高考的“基本框架”,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定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学校高考工作情况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高考工作情况总结范文一20__年是我省实行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我校在区教育局领导下,在校长的正确指挥下,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校全体高三师生共同努力,高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回顾高20__年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更新观念,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

一、我们的准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学生方面:本届学生总数216人,分为

5个班,其中理科3个班126人,文科2个班85人。本届学生是铁路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后的第二届学生,当年招生线上线下学生各有一半,人数虽然初具规模,但尖子生寥寥无几。高考归属地报名后,在我校参加高考报名的学生有145人,其中理工类考生81人,文史类考生64人,艺术(文)类考生5人,艺术(理)类考生1人,体育(理)类考生3人,回外县区报名的学生有81人。根据检测成绩,本届学生中没有较突出的学业优秀生,中下层人数较多,但学生普遍学习认真,班风良好,不遵守纪律的现象较少

2.教师方面:本届高三任课教师17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0人,二级教师3人。

除两人是第一次担任高三教学工作以外,其余都有多次担任高三教学工作的经历。任课教师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团队精神好。

3.高考奋斗目标:

①人数目标:36+30即理科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要达到36人,文科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要达到30人。高考归属地报名后高考奋斗目标修正为理科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要达到17人,文科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要达到18人。

②学科目标:学科目标是人数目标的1.5倍。

二、我们的工作-------关注过程,重在落实:

1.学校领导很重视高三工作,抓得早、动得快。

20__年_月5日在假期补课期间第一次召开了新高三年级会,在会上分析了学生在高二时的学情,提出了新高三的包抓措施,宣布新一届高三工作正式启动。并成立了复课领导小组,封校长任组长,副组长有杨少君、李中兴、吕宗乐,组员有曹平慧、张红丽、郑革功、赵红英、李艳。明确职责,分工负责,使高三复课工作在各个时期进展的都比较顺利。

2.教导处对区、市所组织的大型考试能及时、认真、细致地进行分析,能及时洞察各科成绩的变化趋势,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及时给予指出。

实行“希望生薄弱学科无提高问责制”,在每次质量分析会上,各学科任课教师要总结所包抓的希望生和边缘生的成绩变化情况及成功与失败原因,并提出今后的奋斗目标。

3.教导处能严格复课过程管理,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能及时反馈给老师,对成绩突出的能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指出。

4.学校领导能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和定时评课,对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及时给予指出。

上学期校长、书记听课都过百节,本学期几乎每天在高三教室里都能看见校长和书记的身影。学校领导听完课后,立刻检查教案,并在教案上签字。

5.学校注重高三研讨和高考信息的搜集。

学校能组织部分高三教师参加省教科所举办的高考研讨会,参会老师能把研讨会上所获得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在校其他高三老师,形成资源共享;学校根据本学期试卷讲评比较多的特点,在市二检后开展了一次“试卷讲评示范周”活动,学校指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先进教学理念的雷永长、李艳、王焕丽老师在4月17~19日给高三老师上了三天的试卷讲评示范课 ,高三老师都能够积极地听课品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高三老师能坚持“抓差扶优工作”,能经常找边缘生进行谈话,并能做出记录,能及时了解边缘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7.学校组织老师认真研讨大纲、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五年的高考题和实行了新课改省的高考题,特别是宁夏和海南省高考题,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坚持三周考练,考题以剪贴的组合题为主,教导处严格把关,考完后老师能及时进行讲评。

8.校心理咨询室长期开展“欢迎来欣馨园坐坐”活动,针对高三学生学习生活上压力大,思想紧张,情绪不稳定的特点,进行个性心理疏导,并且每年_月底5月初对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

9.学校承担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项国家级教科研项目,语文研究的课题为《新时期中学语文学习方法的变革》,数学研究的课题为《“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英语研究的课题为《运用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一项市级数学科研项目,研究的课题为《“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一项区级教科研项目,研究的课题为“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高三老师都能积极参加到教科研活动中去,并在教科研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我们的收获------合作竞争,全面提升

高三年级是拼搏而团结的年级,一年来老师们勤勤恳恳 ,倾心投入,踏实工作,尽管竞争压力大,工作强度大,但我们知道“人心齐,泰山移” ,和谐团结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每位教师都深刻的体会到:团结协作是一个集体取得成功的法宝。高三年级组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团队精神,增强团结协作意识,鼓足干劲,齐心协力,一心一意搞教学。

每位高三年级教师都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上,许多老师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补缺补差,不计报酬,经常利用晚自习、下课和星期日时间找学生谈心补课,与学生打成一片,帮助学困生和希望生、边缘生义务辅导。凡此感人的事,举不胜举。在学生思想方面更是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人人都是班主任。在教学中他们强调团结协作,以大局为重,较好地保证了高考战略总体目标的完成。

回想我们高三所走过的路,虽然一路艰辛,一路拼搏,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好多方面距党和人民的要求及家长的期望还差的很远。我们坚信;有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科学指挥,有全体宝铁一中教职工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我校教育教学一定会迈上新台阶。

学校高考工作情况总结范文二本学期在教育局、教务处、教研处等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下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本着以“考纲、考点、考题”为导向,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优化教学程序为手段,全面梳理主干知识,侧重于“夯实基础,构建网络”。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进行了三个轮次的复习以及高考最后冲刺的备考工作。这一学期全组所有历史教师精诚合作,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全组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在课堂效率上下功夫,深挖巩固提高及应试环节,共同奋斗,确保了__届高考我校再一次创造辉煌。

一、备考方向及备考思路总结:

通过对__年各地区15套高考试题的分析得出我们历史组的三轮备考工作的方向性非常正确,复习也非常具有针对性,尤其是我们在二轮复习中在通史复习的基本前提下,穿插了老教材的相关内容,2104高考无论是新课标一新课标二还是其它地区的高考试题基本侧重了这样一种脉络,例如:两套新课标的41题,题目设计新颖,是对不同时期版本的的教材目录进行删减、整合,这就涉及到我们老教材的内容;又如:我们在二轮复习采取了通史阶段特征的复习方法,浙江卷的38、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对外恰恰是考察了阶段特征;我们在复习中侧重了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以及马歇尔计划的复习。在__高考中有三个省区的主观题都有涉及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两个省区涉及马歇尔计划;在热点复习中,我们认为__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重点强调中法关系的发展,浙江卷的39题考察就是中法关系的发展演变;拿破仑的评价;总之我们__年高考备考的思路是非常适应高考要求的。

二、各阶段的安排

我们的备考复习安排为三个轮次一个冲刺四个阶段。

1、一轮复习基本按照教材顺序进行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通过“低起点、小梯度、高密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科体系。

”帮助学生从高考的角度来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并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完成了知识目标的掌握。通过学科基础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考纲上所要求的各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完成了能力目标的培养。

2、二轮复习采取通史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

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几段历史进行宏观、系统的把握,按照“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整合教学资源,概括、拓展、升华教材,,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掌握各个单元及各专题的知识结构,在这过程中,穿插补充了一些人民版教材没有设计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构建主干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认识、理解和评析材料,注意会用历史的语言叙述历史规律和历史过程,同时注意解题的规范性。促使学生自己形成把握历史问题的能力。

3、注重三轮复习和冲刺阶段的辅导

在三轮复习中除了按照年级的安排进行九轮正式考试再加上考前的保温训练,总计10套模拟试题。学校就、会提供4套试题,我们自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历史专题组织5-6套试题,但因学校安排的试题也可能有不适合之处,需要历史组的老师们每人搜集整理一套试题,这样可以发挥大家智慧,使我们的备考更加具有针对性,除了组织的十次模拟考试外进行了两个重要的内容:

一是自主性回归(考前主干知识强化)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归教材;督促学生对错题、重点题型重新研究整理,适时组织重做或变形重做;速记内容,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抢记,除主干知识外。还要加强对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记忆,组织教师编写记忆提纲,知道学生利用早晚自习和边角时间加强记忆,保证重点知识方法记得住、想得起、用得上、用得准,提高准备性。;每轮次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矫正,总结反思,针对训练暴漏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8.注重针对辅导

考前最后一个月对推进生的辅导除了应主要侧重心理辅导与心理疏导上。课堂上多鼓励、多肯定千方百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下,多谈心,多交流尤其是对优生中的历史待优生,我们除了面批面改他们的作业外,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走近它们的内心。另外就是建立动态的管理档案,要不断的针对每个待优生的实际及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它们的历史成绩有所提高、绝不能成为制约总分的学科。

六、对__年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

1、砸实基础、灵活运用。

强化对主干知识的准确掌握。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就是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与理解。并且能够对题目进行灵活的变通,尝试“变一变”“改一改”,对主干知识进行多角度的训练。教学中应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巩固,应该在主干知识的记忆、理解上引导学生多下功夫,教师主要发挥点拨、督促、检查的作用,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平时记得住、考试想得起,用得上。

2、审清设问,明确问题。

强化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无论是练习还是考试,“成也审题,败也审题”,如果审题出现失误或偏差,导致答题方向、角度错误,答得再多也是枉然。所以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重视在网评的条件下,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答案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楚,书写用语要规范。

3、材料教学,紧跟潮流。

在平时的教学、测试中一定要注重搜集新情境的材料,注重新角度、设计新问题,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尽快适应这样的新题型。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正确性、语言表述的概括性、准确性上下功夫,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平时可以教师设计、或是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部分资料,让他们自己设计问题,进行讲解、分析,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这是现在高考需要的能力

4、强化训练,提升技能。

教学中要注重解题技能的指导。如对材料解析题的分析,最基本的分层训练、缩句训练、角度训练,以及归纳法、演绎法等基本方法的训练应该是我们__届高三备考的重点,也是我们基础年级教学参考的一个方向。注意教科书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尤其是迁移延伸,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学校高考工作情况总结范文三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面对高考试卷,回首往日的教学与备考历程,无意中意识到工作中有得也有失,仔细想来有以下几点较值得一提

一、早打基础,构建体系

早到什么时候呢?高一!如何打基础、建体系呢?掌握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基本观点!这原本就是高一、高二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为什么还要提呢?因为事实上高一、高二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和要求,而这个目标和要求的达到又是高考出成绩的前提和基础。历史科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考试必然以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基本观点为主要内容。例如今年高考题的第12题就典型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基本线索。第36题就典型地考察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外交的基本线索、基本观点。那么高一、高二的时候学生为什么没有掌握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基本观点呢?此事可就说来话长了。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在相当多的班主任和学生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历史科只要等到高三背背书就行了,高一、高二根本不用花较多时间去学。在课改之前历史教材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分古今中外几大块如叙述家普一样的编写,学生在高三死记硬背对掌握基本史实、基本线索虽然效果不可能很好,但是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在课改之后的今天教材打乱时空顺序,按模块、分专题进行编写,学生如果平时不好好学,只靠高三搞突击,就连基本史实都掌握不了,就如同在一个大家庭里认不清人、搞不清辈分一样,更不要说基本线索、基本观点了。说到底,学习每一学科都要遵循每一学科的认知规律,学习历史科也不例外,只靠想当然是不行的。其次是学生精力问题。我们的学生总体上是相对差一点的,等到高二文理分科后文科班的学生总体上相对又差一点。文科班的学生能够语、数、英、政、史、地全面发展的很少,只好选择语、数、英重点发展,一般班主任也会这样引导。但实际上结果往往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几乎放弃政、史、地的学习。再次是惯例问题。按照惯例政、史、地都是没有作业的,这与理、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有作业当然也就少了一道程序,教学效果又打了折。总之,学生在高一、高二没有掌握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基本观点是因为思想上重视不够,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不够。因此,希望大家都能从新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历史科准确定位,还历史科应有地位,以便在高一、高二阶段就能打好基础,在高三能有所提高,在高考中能更出成绩。

二、史料教学,培养能力

新课标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突出了史料解读与能力培养: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近两年的《考试说明》也突出了从史料中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今年的历史高考题更是有力说明了史料运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今年的历史高考题无一题不是史料题,从选择题到问答题无一题例外;而学生感觉最难的21题、22题正是通过史料考察能力的题目。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也能体会到:史料教学确实有利于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培养能力。所以今后我们要顺应潮流,紧跟大势,积极进行史料教学方法的研究,运用史料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当然,我们目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史料教学还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我们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史料搜集、整理和共享系统,这使得我们有时要用的史料一时找不到。另一方面,我们也缺乏运用史料教学的设备手段,毕竟绝大部时间都不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文字史料尚可口述,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形式的史料就难以很好地展示给学生了。

三、搜集信息,把握方向

大家都知道,每年考前关于高考动向的信息搜集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每年也都花较大的代价让高三教师轮流外出参加信息交流从而为我们搜集高考信息提供了条件。我认为在安徽省实行自主命题后搜集高考信息就更加重要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自主命题前,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高考信息主要来源于北京,作为安徽省的每一所中学,只要积极参加信息交流,得到的信息几乎是一样的,因而也是公平的。但在自主命题后形势就不一样了,由于自主命题,高考信息主要来源于合肥,合肥市的中学在获得高考信息方面就占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中学应该能比我们更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高考信息。所以自主命题后,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搜集信息,把握高考动向,否则,就要在这方面吃亏。本人在这两年里也切实体会到积极搜集高考信息,对我们备考是大有益处的。例如,今年本人去合肥参加了一次高考信息交流会,主讲人是合肥市教研室的历史学科教研员,她就提到:__年的高考问答题很可能重点考察必修3;不定项组合型选择题(如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是早就淘汰的题型,高考中不会出现。本人在组织复习备考中非常注意这两点,在复习必修3时较多地引导学生以问答题的形式掌握知识点;在全真模试卷(蚌埠卷)中现了不定项组合型选择题,引起了学生的恐慌,本人评讲试卷时明确指出高考中不会出现这种题型。现在对照__年高考试题反思,当时备考确实把握住了大方向。第35题问答题就考察了必修3的内容;整套文综试卷(包括政治和地理)都没有出现不定项组合型选择题。总之,搜集信息,把握方面可以使我们复习更具针对性、有效性,不做或少做无用功。

篇10

关键词:微课;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19

1.课前

课前预习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也离不开课前预习,对此笔者认为,在将微课应用于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前预习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改变以往的课前预习方式。之前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往往集中在学生课后对教材内容的大致了解上。而在微课教学中,课前预习则以教师帮助学生制订学习方案,促使学生提高课余时间利用率,在浏览微课的同时做好学习计划。其次,微课教学重点在于课前学习,课堂掌握相关知识,因此,为提高课前预习效果,教师必须为学生梳理和概括相应的教学知识点,让学生提前了解知识要点,对难以理解的知识要点加以重点预习。最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充分准备,包括知识背景、历史对比、现实生活和模拟道具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例,笔者在课前预习阶段为了确保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顺利应用,对课前预习进行了如下调整:一是制作5分钟的教学视频,然后上传到共享网络供学生下载使用,教学视频内容涵盖课堂教学内容;二是在教学视频中罗列出相应的学习重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纬度和季节的关系)、学习难点(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图的理解和记忆,以此来保证学生预习的针对性);三是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道具来为后续课堂教学中对昼夜长短变化现象进行模拟做准备。

2.课中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微课教学模式中课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疑惑的解答和对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其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将知识点形成系统的体系。因此,在微课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课堂讲授内容不能只局限于生搬硬套的理论讲授,而是要尽可能地促使学生将课前微课视频和课中讲授结合起来。其次,要从核心知识点出发来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形成完整体系。最后,利用课堂时间来帮助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知识内容。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第 1节“水圈与水循环”为例,笔者在课中讲授时期主要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一是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瀑布、雪、天空来介绍水的三种状态,引出水圈的概念。二是重难点讲解。结合课本教材来解决微课中提出的问题――水循环的概念和分类,以动画形式向学生介绍水循环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从多方面对三类水循环的区别进行归纳总结,列出相应的知识框架。四是了解通过河流补给的水体类型有哪些以及河流补给所涉及的水体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等问题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课后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后复习主要是通过练习来进行的,针对不了解的知识点则是通过向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请教来解决。但是这种单独请教方式不仅占用了教师的时间,而且难以兼顾到全体学生,课后复习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微课教学模式下的课后复习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仍旧将复习、练习要点、混同点、难点、出错点作为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微视频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学习空间。例如,遇到课堂上没有充分掌握的知识点的情况下,学生不需要再单独地向教师请教,而是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微视频为小单元进行独立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讲授作为教学核心的现象,教学的重点从课堂转移到课前,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就可通过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初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活动则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场所,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能够更全面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因此,在将微课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积极性有充分的了解,确保微课教学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