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验分享案例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经验分享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有感领导,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
安全经验分享活动做为安全管理的一项全新内容,能否有效开展,收到预期目的,和其他安全管理一样,关键在领导,尤其是安全生产第一者。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体现有感领导,带头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积极参加不同层次的安全经验分享活动。从这个角度讲,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既能促进安全经验分享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也能增强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通过对员工亲身经历的事故、事件的分享,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各种事故、事件,发现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增强其安全生产管理的紧迫感,促进其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和管理。
二、增强岗位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员工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的不断提高,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
安全经验分享的重点在岗位员工,只有通过岗位员工现身说法,将自己亲身经历或本人亲自看到或听到的各类事故、事件经过、教训和防范措施与其他员工进行分享,才能达到安全经验分享的目的。从这层面讲,安全经验分享活动既分享了安全经验,更是安全事故案例教育的有效载体。从而使岗位员工对自身从事的生产作业活动可能要发生的事故、事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自然也就提高了岗位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对事故教训的吸取,使岗位员工了解、掌握了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岗位员工的紧急避险能力。同时,通过安全经验分享,使岗位员工明白了什么样的操作可能要发生事故,怎么操作能避免发生事故,或者说,使岗位员工明白了什么是规定动作,什么是自选动作,从这意义讲,安全经验分享活动有效地促进和规范了员工的操作行为,减少了“三违”行为的发生。
三、有利于推进风险管理,促进HSE“两书一表”的有效运行
安全经验分享要注重针对性,尤其是要结合本系统、本单位、本人曾经发生过的事故、事件进行经验分享,从某种意义讲,这本身就是对一项作业活动的危害辨识。通过安全经验分享,使基层干部、岗位员工对生产作业活动潜在危险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过去没有认识到的潜在危险性,或是忽略了危害,能全面识别出来,并结合事故、事件防范措施,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更具有针对性。因而,通过安全经验分享,有利于基层组织在生产作业活动中辨识危害、制定风险削减措施,改进风险管理,促进HSE“两书一表”的有效运行。
四、有利于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持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通过安全经验分享,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员工因违章或不规范操作而发生的事故、事件,管理层通过对安全经验分享案例的系统分析,能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管理部门通过安全经验分享,对发现的管理缺陷进行改进。至少应对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一是改进HSE培训管理。就目前整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而言,任何下属单位在HSE培训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身就存在一个改进的问题。通过安全经验分享,能更直接、全面地暴露出HSE培训方面的问题。或者说通过员工分享出的自身事故、事件能更客观地分析其原因,特别是分析其员工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原因,无论是安全意识问题,还是能力问题,都涉及HSE培训问题。
二是改进HSE操作指南。无论本单位、本系统发生的事故、事件,从某种程度分析,都与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的缺失、缺陷有关,或者通过对事故、事件的分析,可以查找规程、预案存在的不足。因而,需要管理层修订和完善相关的程序、预案等操作指南,并达到改进的目的。
三是改进HSE规章制度建设。任何事故、事件的原因可能都与制度的不完善相关连。通过安全经验分享,能较好改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
篇2
1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政策性,主要包括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四大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岗位分析、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等流程与操作技能。课程内容与企业、社会实际联系紧密,需要学生在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和内容,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了案例教学法,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和沟通能力[1]。但大多数真实案例来自国外企业的实践,缺乏真实的本土案例,师生双方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使得案例教学难免本本主义,案例分析止于概念、原理等概括性知识的阐释和套用,难以形成很好的讨论氛围,难以激发思维火花,对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创新思考等能力的培养都很不利[2]-[3]。根据吴建华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没有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填鸭式的教学中,即使采用了案例教学,结果也会导致84%的学生不满意,他们认为自己无法掌握课堂教学内容[1]。近几年,一些学者提出了在本科生的人力资源课程中使用体验式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胡菊香指出,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候二秀等指出,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先做后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教师的成就感,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5]。
高职专科学生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比不上本科生,学生缺乏管理经验而对管理知识似懂非懂,使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感到迷茫与困惑,参与热情不高,在行为、情感和认知方面投入不足,甚至不投入。必须更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想,让教学更具有吸引性、参与性、知识性和实用性。
2 体验式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与教学过程
2.1 体验式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1.1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又?中构建起来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也并非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经验的基础上,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双向的互动来构建知识的新意义的过程。学习过程既有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也有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知识的建构过程具有主动性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镜性三个重要特征。[6]
2.1.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环境的,具有创造性和独特个性的自由人,成为即用情感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完全人。[6]
2.1.3 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低层次需要满足后,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成为动机或行为产生的原动力。大学生大多数处于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阶段。
此外,哲学中的马克思实践观[7]对体验式案例教学也有指导意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和动力。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要经过从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实践的反复运动,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递进过程。
从以上理论可知,实施体验式案例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体体验、主动学习,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经验,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最终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同时,融入个体的情感态度,重视学生理想、价值观培养。
2.2 体验式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与实施流程
体验教育是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认识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8]。体验式教学涉及关键词为体验、实践、环境和经历[9],具有亲历性、探究性、差异性和互动性四个明显的特征[10]。
体验式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认知经验而精心设计或选择案例,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案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和领悟而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突破以往对已经发生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从学生的实际认知经验出发,以案例为主线,将学生带到设定好的情境中进行具体分析,鼓励学生自身进行体验,其教学流程为:感知―体验―感悟―内化与提升,如表1。
3 体验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根据体验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以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为例,讨论如何实施体验式案例教学。笔者事先做好: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选择合适的案例;给学生进行分组。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如何设计和管理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3.1 感知阶段
感知阶段分为:活动――理论讲解――案例引入。
首先,组织学生参与两个活动,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活动一,分享经历。经过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短培训和暑期的社会实践,学生有工作、生活经历。在上课时,让学生分享经历和对未来的憧憬,分享完后,进行讨论:(1)你喜欢自己以前的兼职工作吗?若不喜欢,你以后换工作,会从哪些方面考虑?若喜欢,喜欢哪些方面?(2)你是怎么样找到自己的工作的?
活动二,选择杯子。在职业发展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问题,主要是看我们希望在职业中的得到什么。先准备4个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杯子,分别装有茶、咖啡、果汁、开水,且杯子都用盖子盖上;然后让5位同学选择自己想要的杯子;再打开杯子;最后,分别问学生选择的和自己想要是否一致,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其次,理论讲解。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设计步骤,让学生从一些零散的、局部的个性化认知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指导意义的理论认知。
第三,案例的引入。学生阅读案例《一位交大博士小A的苦恼》,引导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小A作为一位交大博士,为什么最后无路可走?再结合学生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兴趣而提出问题:(1)找出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的案例?并阐明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应该把什么放在首位?(2)请评价小A的职业发展?并给他合理的建议?
3.2 体验阶段
选择两个小组在课外进行一周的体验。学生通过分工协作,收集、分类和整理资料,分析、讨论与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完成PPT报告。在体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都必需亲自体验,小组长做好全程记录。教师作为引导者和鼓励者,提供适当的帮助,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3.3 感受阶段
感受阶段主要检验学生参与体验的成效,是否认真分析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与分析问题的深度。
先小组汇报。第一组分析了周杰伦的职业发展道路,提出在职业发展中,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把兴趣当做职业,指出小A应该重新把计算机专业捡起来,找有关计算机专业的工作。第二组分析了福特的职业发展道路,提出在职业发展中要知道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指出小A可以先从事材料有关的工作,养活自己,再利用业余时间来搞计算机。
再提问和讨论。学生1:是否所有兴趣都可以当职业?学生乙:有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如何才能确定我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围绕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把什么放在首位进行争论?
概括与总结。对案例中的一些关键点、容易理解错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并举出通俗易懂的实例;对学生的精彩发言给予喝彩,让学生乐于参与讨论。 笔者利用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指出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首先考虑职业职业观,再考虑兴趣、能力,因为兴趣和能力都可以培养与提高。
3.4 内化与提升阶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报告。学生先熟悉自己的个性特征、技能、兴趣与职业价值观等,再完成报告,然后参加学院、学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和了解就业情况,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报告。
4 教学效果
4.1 提高了学生教学的参与度,让课堂焕发活力
通过课外体验、分析、思考、讨论、实践与课内分享、讨论、交流,学生投入在教学中的时间、精力得到有效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数逐渐增多,从教学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进行观念、思想的碰撞,打破了鸦雀无声和低声细语的氛围,形成气氛活跃、生机勃勃的课堂。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出勤率由85%由提高到95%,学习平均成绩由70.3分提高到75.1分,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与讨论。
4.2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体验式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完成体验、讲解、提问和讨论、动手操作等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给学生提供锻炼与提升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学生从紧张、说话声音小、吐词不清逐渐到说话自然、声音洪亮、表达清晰;制作PPT从缺乏逻辑、层次不明到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版面整洁;从对理论知识的一知半解到理解透?兀?从实践操作的无从下手到运用自如。
4.3 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彼此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鼓励和督促,经常保持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肯定和接纳学生个性,宽容与支持学生的不同思想、不同见解,教师不只是面向学生的说话者,更是体谅学生的倾听者。在交往、对话和理解中,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赖与激励,逐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彼此的情感。
篇3
【关键词】 个案讨论方式;促进;哀伤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45-02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1]。面对疾病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关于疾病和治疗信息,并且运用个案讨论方式的交流技巧,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
1 哀伤护理及个案讨论方式相关概述
1.1 哀伤护理是指专业护理人员以医学心理学的多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协助哀伤者(指遭遇失落或被夺取心爱的人或物者)在合理时间内引发正常的悲伤并健康的完成悲伤任务,以增进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其终极目标是协助哀伤者处理因失落而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2]
1.2 个案 个案就是由某项目特定部分有关的信息的总和。
个案概念化-所谓个案概念化,指咨询员依据某种心理咨询理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理论假设。个案讨论方式即以个案的形式对个案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个案概念化,运用个体与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的方式。
2 资料与方法
2.1 对象 在特定时间场合产生的因失落而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的住院病人及其陪护家属及相关护理人员。
2.2 方法 制定具体工作方法及哀伤护理委员会工作月报表及哀伤护理学习包课程,以个案讨论方式进行定期学结,并对参与个案讨论前与讨论后进行满意度和认同度对比评价。
2.2.1 个案讨论方式收集资料 将全院各护理单元设立哀伤护理成员1名,定期学习相关知识,讨论疑难、复杂案例,分享、交流经验,以个案讨论方式收集相关资料提交于哀伤护理委员会,并传达来自委员会的信息于每一位成员。由成员介绍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护理情绪不良病人及家属的具体案例,包括成功的和不成功的,然后由心理专科医生或心理专科护士针进行逐一地分析,并与成员们共同探讨,同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实战演练,以求得针对不同案例、不同情景最合适的交流、解决方式。基于成员及全院护士的需求,病人的状况,分析、讨论下阶段的计划,做出书面的行动指南。开设一些哀伤护理相关的课程,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哀伤护理、心理专家授课。
2.2.2 委员会工作月报表内容 护理单元:XXX,哀伤护理成员:XXX1。①组织部门内哀伤护理活动几次,其中小讲课几次,案例讨论几次,解决了多少位情绪不良病人及家属的问题。②典型的案例;③需跟大家分享的经验;④不能解决的难题;⑤有何建议。
2.2.3 哀伤护理学习包 每位哀伤护理委员会成员都必须在新加人组织的一年内,完成由委员会提供的以下课程的学习,并完成至少1份相关的学习体会,学习包课程:哀伤护理;临终关怀;病人心理特点与护理;交流沟通技巧;同理性的关怀;病人抱怨的有效管理;愤怒病人的管理;与压力共存;哀伤护理相关科研选题及论文写作方法等。
3 结果
个案讨论方式为哀伤护理提供了一种组织和交流的平台,成为一种全新理念的助人模式和学习方法。陈佩仙等医疗工作者从哀伤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应用中指出,从对照表及工作实践中可知,通过哀伤委员的心里指导后,患者提高了对病情的知晓度,从而对医疗工作的配合及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有明显提高。参与哀伤小组的成员经过系统理论的学习及哀伤个案讨论方式的学习,对再次处理类似案例的经验值也明显提升,这在每年360度的同事间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 体会
4.1 以个案讨论方式收集资料,让每个人体会着不同的感情体验和情感碰撞,体会着不同交流方式所带来的成效。每个人对哀伤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人从理智层面去分析,有的人从自身角度去体会,每个小细节都是富有意义的。我们述说经历时感觉伤痛,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表现,述说同时也是一个整理的过程,这个过程令我们的内在得到释放,对事实接受程度提高,会产生新的动力。
4.2 哀悼是一个痛苦整合的过程,痛苦之后要对其进行消化梳理。事情刚发生时让经历的人立即述说并不可取,我们要尊重他人,更多地陪伴他们。其实就如同妈妈对哭泣的孩子一样,拥抱等肢体语言就是无形的巨大支持。当经历哀伤的他们愿意并能够表达时,我们再做其他。
4.3 从临床案例中通过运用个案讨论方式整理出一些哀伤护理的思路和可供参考的方法:①满足对方的基本需要如递纸巾,温水等,传递关心和温暖。②当事人没有心情处理的问题,通过其他资源,协助处理,减轻负担。③与哀伤对象的家属结成联盟,从另一角度给予支持。④交流过程中多观察对方是否能接受,如感受到对方的抗拒情绪,则应该先把时间留给对方。交流过程中,我们有责任首先保证倾诉者的安全,包括环境安全。⑤患者出院后,也可根据情况对其本人和家属进行持续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总有一条小路永远为他们通行着,由此带给他们希望。
4.4 哀伤护理是一项科学的、系统的、新颖的护理体系 丁焱、陈瑜等医疗工作者从临床角度对哀伤人群的心理护理提出了建议。个案讨论方式介入哀伤护理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助人模式和学习方法,为哀伤对象提供帮助,为哀伤护理提供理论方法,哀伤小组成员自身也受益,提高满意度,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篇4
主题阐释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产生影响,而现在的中小学生是信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甚至有专家称之为“数字原著民”。难道不是吗?现在的孩子拿到手机或其他电脑设备,只要在屏幕上点击图标,就可以玩游戏了。生活中也有众多的APP应用,如共享单车,12岁以下的孩子不也一样会打开APP来骑吗?如果想上网学习外语,听名师课堂,也很便捷,用QQ、微信就能轻松办到。这就是说,数字原著民的生活学习环境就是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所带来的一切,在他们的眼里都是这么自然。
然而,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是信息社会中的一个“人”,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必须正确引导他们。在信息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道德规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及个人隐私;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明确责任与担当,能采用简单的技术手段,保护数据、信息及信息设备的安全;在信息交流或合作中,尊重不同的信息文化,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信息社会中。
本期提供的2个案例,通过小组活动,研讨了“网络购物”“公共场所Wi-Fi使用”等应用实例,分析了在信息系统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总结了相关防范策略,归纳了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
教学案例
案例1:网络购物探究
学业要求:按照任务需求,了解网络购物概念,知道网络购物的具体流程,了解网络购物的优势与不足,知道网络购物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能通过延伸、拓展知识,来防范、处理信息活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情境设置:国庆节要到了,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共同庆贺祖国母亲的生日,大家来给教室添加一些小装饰。要求用来装饰的材料要通过网络购买,价格要低于当地同类材料。
研究题目:网络购物探究。
项目活动:
活动1:①分析购买途径,引出网络购物概念。②探究怎样进行网络购物,分析、总结网络购物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活动2:①探究传统购物方式与网络购物的异同,分析、总结网络购物的优势与不足。②探究网络购物存在的风险。③探究网络购物风险的防范、解决办法。
拓展: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遇到过其他安全问题吗?防范、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活动3:①写出网络购物探究的研究报告。②评价、交流与分享。
教学说明:
①网络购物探究的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次网络购物案例的具体实践来探究,从而了解网络购物的概念,知道网络购物的流程,了解网络购物的优势与不足,知道网络购物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办法。
②该案例情境构建的目的是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使其亲身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让他们的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升华,将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③在教学安排上,要充分考虑探究式、项目教学的特点,课时安排向项目活动倾斜。本项目活动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在信息技术实验室进行,建议用2~3课时来完成。
④在活动1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出当地用于营造节日喜庆气氛的部分小装饰材料的价格、到外地的路费等相关费用供学生参考。
⑤在分组中,教师一定要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进行,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活动学习中。
⑥在每一个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个模拟网站让学生模拟购物,也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钓鱼链接、远程协助等骗局案例,使其从案例的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习。
⑦在探究网络购物风险时,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到信息社会的安全问题上。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案例,让他们对信息社中的信息侵略、信息污染、信息侵权、计算机病毒、信息犯罪等有一定了解。
⑧在活动3的教学中,教师要提供1~2个研究报告模板供学生参考,以便使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要注意对学生研究报告的评价、交流与分享,可以让学生将学习所得分享给家长、好友等,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又能提升其他人的信息安全意识。
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各级水平特征,让不同素质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培养。
案例2:公共场所Wi-Fi的安全使用
学业要求:按照任务需求,通过联网实验、信息检索和小组研讨的方法,了解公共场所免费Wi-Fi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探究防范信息泄露的有效策略,形成网络安全意识和良好的上网习惯,实现在公共场所安全使用Wi-Fi。
情境设置:2016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公共Wi-Fi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晚会现场设有免费的公共网络信号,参加实验的观众在连上无线网络之后,打开自己常用的几个消费类软件,如打车、订餐、购物等,浏览一下之前的订单和消费记录。令人惊讶的是,现场的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地址、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
研究题目:如何安全地使用公共Wi-Fi。
项目活动:
活动1:联网体验――家庭路由器和公共Wi-Fi的联网过程。
①需输入密码Wi-Fi联网。②需用户认证的Wi-Fi联网。③无密码的公共Wi-Fi联网。④含普通广告推送功能的Wi-Fi联网。
讨论:在这四种联网方式中,哪些可能不安全?为什么?
活动2:风险体验――公共场所免费Wi-Fi的安全隐患。
①体验联网后公告提示中奖的情形。②体验联网后访问正规网上银行,却进入钓鱼网站的情形。
活动3:对策研讨――公共Wi-Fi可能存在的其他威胁及防范措施。
①信息检索:关于公共Wi-Fi可能有哪些安全隐患,在互联网查找典型案例和防范措施并记录下来。
②交流汇报:公共Wi-Fi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教学说明:
①本课需要在搭建有Wi-Fi路由器或无线AP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最好用带推送或公告功能的路由器Wi-Fi加无线AP来模拟公共Wi-Fi的应用情境,再用一个普通的家用路由器进行对比教学。学生通过手中的无线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连接Wi-Fi,进行仿真实验。
②在教学安排上,考虑到重在学生动手体验,本项目活动可以在信息技术无线网络实验室进行,建议用1节课完成。
③在“采用多种方式联网”的实验环节,可以准备多个无线路由器或AP模拟Wi-Fi连接方式,不宜在同一台路由器上反复设置。如果学生人数多,建议分组进行实验,分工协作,若条件许可,可以让学生体验手机认证上网方式。在“风险体验”环节,建议制作一个类似网上银行的图形界面,让学生体验自动打开的“仿钓鱼网站”欺骗消费者上当的情境,进而想到可能的攻击或诈骗形式,如安装木马软件、盗取账号密码、公安部门通知、亲友紧急求助等。在“对策研讨”环节,建议先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上查找公共Wi-Fi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选出最佳方案,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内进行口头交流汇报,并用电子教室、聊天工具或维客工具进行书面交流,其他小组点评。
④用企业路由器模拟非法公共Wi-Fi的设置建议:
Web认证设置:进入路由器管理页,在“上网行为管理”下选择“Web认证”,启用Web认证设置,再进行身份登记,录入公共账号和密码。
电子公告设置:进入路由器管理页,在“上网行为管理”下选择“电子公告”,再将一段含有超级链接的网页代码输入到“公告内容”栏,接着设置好公告标题,公告周期为1分钟。
Web访问控制:这个功能可以屏蔽合法网站,强制跳转到想设置的任何网页。启用该功能后,在黑名单中输入要屏蔽的网站域名(正规网站)并保存,然后在跳转地址中输入要跳转的目标地址(钓鱼网站)并保存,即可模拟不法份子利用无线Wi-Fi盗取网上银行账号密码的情境。
⑤实验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将路由器的设置还原到正常状态。
专家点评
案例1
该案例让学生通过体验网络购物的具体流程,了解网络购物方法,探究传统购物方式与网络购物的异同;经过分析、总结,了解网络购物的优势与不足,知道网络购物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寻找网络购物风险的防范、解决办法。活动设计线索明晰,内容丰富,对学生体验网络购物、融入信息社会生活、增强安全意识,都具有指导意义。
网络购物是学生融入信息社会的一个便捷途径。在现实生活中,网络购物十分普遍,但由于家庭、学校环境的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实际应用经验。由于网络购物涉及支付过程,一般学生可能不具备实际操作的条件,所以该案例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对网络购物的了解与认识,实为无奈之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案例在教学说明中提出了“做一个模拟网站让学生模拟购物”的建议,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解决之道。在虚拟的环境中开展网络购物教学,在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下,是可行的,但其技术要求较高,教师们可以探索多校合作开发应用。
(案例1提供:四川省凉山州教科所 王德俊;点评人: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维明)
案例2
该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家庭路由器和公共Wi-Fi联网过程的体验,实际感受公共场所免费Wi-Fi的安全隐患及其他威胁,并在此基础上研讨安全防范措施。活动设计有特色,学生学习就有兴趣。特别是用企业路由器模拟非法公共Wi-Fi的活动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公共Wi-Fi的实际场景,又避免了W生在真实环境下登录Wi-Fi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篇5
关键词:企业员工 安全意识 影响 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2.92;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05-02
化工生产中自然少不了一些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品还带有腐蚀性,而且化工产品生产均在高温下完成,生产步骤比较繁琐,增加了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只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
1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因化工安全事故伤亡的人员已经多达10万人,给化工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高达千亿元,不仅阻碍了化工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化工企业未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备应用不合理;二是工艺复杂,存在特殊作业,比如:检测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三是物品高处坠落;四是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五是危险品运输不当。设备应用不合理主要是指在化学产品生产过程中爆炸等问题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影响设备功能的发挥。高空坠物主要是指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出现坠落现象,人员的伤亡率非常高,而高空作业又是化工企业生产的关键方式,如果企业没有做好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就很有可能因为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人员从高处坠落。泄漏事故就是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介质泄漏问题,介质泄漏不仅会危害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也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化工危险品运输也是安全事故多发的环节,如果运输企业未按照危险品的标注和要求进行运输,就很容易导致危险品爆炸,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对于化工生产中的特殊作业,比如:检维修、置换、吹扫等很多平时再三强调的工作步骤,但是现场人员就不按照步骤操作,常常出现死亡事故,员工必须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绷紧这根弦。
2 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化工安全事故75%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不认真导致的。如今,我国关于企业员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比较少,研究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的机构也比较少。安全意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安全认知;二是安全素养;三是身心状态。在员工进行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影响员工安全意识的因素比较多,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企业必须针对每一位员工展开分析,降低内外部因素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影响,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进而提高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
3 加强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
要想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就必须认识到员工安全知识培训的重要性,定期举办安全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来企业授课,并在讲座中为大家讲解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让员工谈谈自己的感受,让企业员工认识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让企业员工吸取教训,增强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除此之外,化工企业还必须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在企业的楼宇间、楼梯等处张贴安全宣传语条幅,让企业员工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责任意识,不能让员工在生产中存在侥幸心理,企业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明确安全管理责任,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时找不到相关负责人。
3.2 加强安全培训
化工企业要在人员培训过程中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及时更换老旧知识,这样才能让员工真正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在开展员工培训之前,培训人员必须到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培训方案,要不断地创新培训手段,大胆尝试,实现员工培训目标。在新形势下,化工企业的员工培训必须具有超前性,员工培训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更是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有用之才,培训人员需要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员工培训中,充分发挥员工学习的主体性,让员工更愿意参加安全知识培训。很多化工企业的员工文化水平比较低,对于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培训人员需要结合员工的特点采用分层培训的模式,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听懂、学会,并让员工把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训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培训,也就是员工需要什么,就补充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企业培训的作用。培训人员一定要明确员工培训的目标,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如果发现培训中存在问题,需要及时采取调整对策。
3.3 分享安全生产经验
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向员工分享安全生产经验,这也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关键手段。但是,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的是为员工分享的安全事例一定要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情,不能脱离实际,要能真正触动员工的情绪和内心。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让企业员工每天分享一条安全经验,可以每天更换分享的人员,让企业员工都参与到安全经验分享中。安全经验分享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讨论式;二是演讲式;三是观看式。员工可以在安全经验分享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才能增强员工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人是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关键因素,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人来完成,只有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化工生产中的特殊作业比如检维修、置换、吹扫等很多平时再三强调的工作一定要按照合理的步骤开展,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分享安全经验必须成为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3.4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
化工企业要定期为员工安排安全演练,这样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并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感受到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在安全演练过程中,员工需要对安全事故做出紧急处理,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反应能力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化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安全演练的重要性,如果只注重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员工根本感受不到事故现场的氛围,也无法增强安全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化工企业可以每个月安排一次安全演练,提前做好安全演练的准备,场景要逼真,让员工真正融入到场景中。
4 结语
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阻碍了化工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化工企业未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在员工进行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影响员工安全意识的因素比较多,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企业必须针对每一位员工展开分析,降低内外部因素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影响。要想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就必须认识到员工安全知识培训的重要性,定期举办安全讲座。在开展员工培训之前,培训人员必须到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员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培训方案。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向员工分享安全生产经验,这也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关键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化工企业可以每个月安排一次安全演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杨辰飞,陈雪波,孙秋柏.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的探索和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34-39.
[2]张舒.矿山企业管理者安全行为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2.
篇6
关键词:科学 经验 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06-01
科学经验等于科学知识吗?我想大家都不会赞同这个观点。的确,在幼儿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过程中,除了让幼儿获得相应科学知识,更多是获得科学的态度和能力,这种情感态度和能力能帮助幼儿不断建构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那么如何让幼儿成为探究的主体,自由徜徉在探索的海洋里,从而建构一定的科学经验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入手。
1 走进幼儿,聚焦兴趣
要想让孩子成为探究活动的主角,第一步是教师能否走进幼儿,用心体会幼儿的兴趣点,聆听他们的探索愿望,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去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让他们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
1.1 解读孩子的年龄特点
都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探索是孩子的本能冲动,好奇、好探究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而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促使孩子不断的认识世界、探究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理解孩子,让自己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探索的支持者和合作者。
1.2 尊重孩子的好奇好问
“小蜗牛听得到我说话吗,他有耳朵吗?”“为什么天上有彩虹呢?”当孩子提问的时候,你会怎么处理呢?是忙于自己的事情,显得非常的不耐烦,对孩子敷衍了事;还是尊重孩子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寻求问题的答案呢?
其实,在孩子眼中,自然界和人们社会活动的一切现象都是科学活动的内容,他们每天都有问不完的“十万个为什么”,而我们该做的不是打断他们的发问,而是正视孩子的问题,让他们感觉自己像个科学家一样受到了他人的尊重。
2 提供机会,支持探索
2.1 留心生活细节,丰富科学经验
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好奇好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对孩子来说,科学就是在每天要做的事情。我们应留心生活细节,将幼儿的科学经验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比如在带孩子散步的过程中,孩子对自己的影子很感兴趣,我们随即可以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会变化吗,怎么才能让影子离开自己”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展“影子的秘密”小主题,提供机会,让幼儿对与影子的秘密进行系列的探索,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如我们在给孩子泡板蓝根的时候,孩子很偶然的发现颗粒状的板蓝根不见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看看谁会躲进水里不见了。类似于这些有价值的生活细节随处可见,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鼓励幼儿进行科学的探索,支持他们不断积累相关经验。
2.2 挖掘身边资源,开展科学小游戏
身边的一些废旧物品,经过特殊加工,都能成为孩子探索的科学小游戏。比如可以利用牛奶瓶和圆形瓶,在相同的距离放上两根蜡烛“一鼓作气”的小实验诞生了,我们请孩子用吹一吹,看看哪个瓶(盒)后面的蜡烛比较容易吹灭,当然在实验的最后一定记得问一问幼儿这是为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并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时即使孩子的回答多么的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是他们所特有的科学经验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
2.3 利用自然现象,拓展科学内容
自然界变化无穷,在每一个季节都给孩子准备一份妙不可言的礼物,孩子们用它们做游戏―― 玩雪、踩雨、捏泥俺酝……感受和体验着大自然的变化和奇妙。我们更应该抓住每一个季节的特点,春天的时候让孩子观察院子里的海棠树,秋天的时候我们来做绿叶和枯叶的小实验……当孩子沉浸在观察的探索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幼儿的科学就在身边,他们的探究方法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3 善于观察,适时介入
3.1 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显得非常“关心”孩子探索的情况,经常性介入幼儿的探索过程,一旦发现出现错误,都会毫不犹豫地提醒他们,殊不知这种频繁干预的现象不仅打断了幼儿的思路,更是阻碍幼儿主动建构科学经验。我们应该本着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努力了解幼儿的某些行为动机和真实想法,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鼓励,让幼儿在这种具备安全感的环境下,大胆探索,在失败中获得新的科学经验。
3.2 保障有效的物质跟进
我们都说“材料是无形的老师”,幼儿在与材料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建构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教师除了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外,更应在物质上给幼儿提供一定的保障,根据孩子的需要跟进材料,让孩子在与材料互动中获取丰富、直观的科学经验。比如如上所述的“一鼓作气”的案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回答和需要更新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分别提供更高、更大的方盒或小一号的方盒和圆瓶,让孩子不断尝试,在自由的操作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也许到最后他还是不能说出正确答案,但我想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3.3 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
幼儿在操作时,教师要不要指导?怎么指导?都是我们所困惑的。笔者认为首先应该相信幼儿拥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该做的是:观察幼儿的实际需求,适时给予必要的回应。比如,当孩子们的面粉太湿或者太干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而是观察幼儿下一部的操作,当发现有的幼儿继续往干面粉团中加面粉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提醒他观察继续加面粉的变化,提醒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实验的结果是否产生冲突,让孩子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建构新的经验。
4 鼓励创新,分享快乐
篇7
1.1理论教师的教学策略
1.1.1强化临床专业知识与能力
理论课教师同时教授相关临床课程是对课堂和临床学习最好的结合方式。理论教师通过定期的教授临床或实验课程、参与临床进修学习来加强临床专业知识与能力。比如参加医院在职的、普遍的基本技能或者实践等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如临床护理核心课程、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等,能够保证教师掌握临床当前的标准、政策和程序。教师通过对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链接。
1.1.2积累临床教学经验
理论课教师需要阅读临床书籍,观看指定的临床技术视频,能够更好的将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案例研究融合在一起。技能教科书通过提供具体步骤、应用实例和循证实践来说明理论概念。例如:当教授病人出院的相关内容时,技能教科书通常包含了出院计划、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等。同样,理论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课堂讲稿、课程材料和当前研究的文献来支持帮助临床教师。这样能保证临床教师收集与当前理论相对应的适合病情的护理经验和计划。
1.1.3掌握课堂授课技术,融入游戏和艺术理念
对理论教师来说课堂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手段。能够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应用观众响应技术如互动课堂反应系统(iclicker),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益处。教师可以选择或设立问题,促进复杂概念的合成和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发展先进的推理能力。使用这种技术,教师可以立即澄清错误的理解,增强学生理解力。描述理论概念可以用视频和照片,例如:术后护理的授课中,放映一个关于病人自控镇痛设备的简短视频可以提供概念性知识、临床技能和床旁技术之间的相关联系。另一个课堂策略是使用电子病例系统来突出实践相关的特定主题,如记录评估数据,分析生命迹象的趋势,或检查医嘱用药等。
1.1.4虚拟仿真教学,引发学生反思和反馈Burns
发现理论授课中应用仿真模拟可以显著提高学习能力。理论教师进行模拟教学呈现课堂和临床之间连接。同样,模拟教学的经验教训可以反馈回课堂,包括模拟设计,实施和汇报会议。反思和反馈对学生理解能力是重要的,虽然理论课程内容紧凑,可能会限制学生反思的时间,教师可以应用网站的剪辑视频帮助学生思考全面的护理干预过程。教师应该与临床教师共享相关的网站,在与学生的临床讨论中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反馈。
1.1.5编排临床故事引入课堂,设立虚拟问题和情景
邀请临床教师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临床故事与经验教学,或通过电子通信,使学生能够在多种经验和观点中有所收获。在教室里使用案例研究也能提供现实问题来促进批判性思维和临床推理能力。让学生完成一个场景或在线案例研究可以让学生把课堂的概念运用到实践中。临床教师分享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将学生的思路引入临床情景中。
1.2临床教师的策略
1.2.1加强理论教学指导
临床教师必须不断的努力,在复杂混乱的环境下,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时尽量多给以机会并平衡学生的多重学习需求。尽管许多临床教师都是投身于教学的医院护士,他们可能还没有对转变成教育者角色做好准备,需要理解怎样将实践经验与当前的理论课程相结合。应该给他们理论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请他们来听课,亲自了解主要的教学理念,观察一节课是如何进行的,并领悟学生的课堂管理。
1.2.2开展临床会议和讨论
临床教师,尤其是新角色或兼职教师,经常需要参加备课前、后的临床会议。这些临床会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话题和反思性学习的机会,来促进理论概念与实践的连接。
1.3课程协调员的重要性
1.3.1促进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间的有效沟通
安排学校实训部一个教师作为学校和临床教师的协调员,协调员首要任务是促进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兼职教师刚开始接触教学,需要了解与护理教育相关信息,如教学程序、考试安排,教育技术。协调员为新任职的临床教师提供课程标准,包括评估工具和课程资源,如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在线视频等。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是新任职临床教师掌握教学技术和适应教师角色的有效途径。使用整合的网络共享资源,包括临床表格、任务、模拟材料、护理计划,讨论等,确保临床教师和学生有同等机会获得资源。由于网络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协调员负责承担这些网络资源的管理工作。
1.3.2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进度协调员需要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进度。另外,协调员负责提交实验室使用申请、设备/仪器申请。同时,协调员与其他实训工作人员一起协助新任职教师进行角色的适应和定位,对其进行虚拟仿真教学和给予任务报告指导。
1.3.3组织和安排团队会议
协调员需要组织和安排团队会议(理论教师与临床教师组成)。每学期会议开始,协调员需要将新入职临床教师和有经验的导师相匹配,对临床课程设置提供建议与指导。临床会议前后预留一些时间进行头脑风暴讨论,鼓励临床教师带来新的想法和素材。会议结束时,分享学生课程评估的结果(理论和实践),并决定对该课程进行维护还是修订。整个学期,协调员负责与临床教师随时保持联系,确保解决特定问题。
2.总结
篇8
背景
印度设计师出生的瑟吉校长(Kiran Bir Sethi),为了改变现有教育制度,创造了以人为本、推广共融和同理心的私立河滨学校(Riverside School),学校以大量真实社会问题来引发孩子思考,而非基于传统科目来教学,学生需要参与大量的公益活动,要负起公民责任。三年前瑟吉校长发起了“孩童创意行动”(Design For Change,DFC),让孩子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付诸行动,让世界变得更好。DFC希望孩子们可以利用一个有创意的点子,透过四个简单步骤(感知Feel,想象Imagine,行动Do,分享Share),并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最后改变身边的无数生命和环境。2009年11月,瑟吉校长应TED()之邀,发表关于DFC的成果演讲。之后,DFC在全球获得响应,2011年有超过25个国家参与,2012年有近40个国家响应,2013年1月,DFC在中国大陆进入了快速传播阶段。
DFC的一个案例
主题:安全游乐场(http:///zYFKgXo)
组员:邱伯奎﹑邱智敏
组长:张娟桦
地区:香港
行动日期:2012年6月18日至24日
四步行动:
感受:伯奎﹑智敏有一次和同学们在儿童游乐场玩耍时,因为其中一个设施损坏,露出螺丝钉,令伯奎双手被割至流血。那天幸好导师在场,即时联络屋邨的管理员,帮忙清洁伤口以及马上维修损坏的设施。
想象:伯奎﹑智敏两兄妹决定要巡视区内的公园,视察有没有损坏的设施。他们希望每一个游乐场都是安全的,好让小朋友安心地玩,他们想了很多不同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他们选择自己去公园逐个检查的方法。
行动:组员们到区内的公园视察,如有发现损坏的设施,便拍下照片并通知负责人安排维修。结果他们成功让一项游乐设施进行维修。
分享:他们把整个行动过程都用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并出来进行分享(原案例材料中有活动进行的过程照片)。
DFC四步行动和案例分析
1.感知Feel
感知是对问题存在的敏感和识别。具体来说,敏感地观察周遭生活,如到学校、社区、街上走走,用心感受有什么问题可能烦扰到大家而你又发现没人去解决;识别问题,谁会被这问题所困扰到,访问一下受这一问题困扰的人的感受如何,以及为何会存在这个问题。需要进行讨论,把所有你看到又想解决的问题都写下来,一起讨论哪一个问题是小组成员最想解决和为什么最想解决;进行投票,分享所有的看法后,为最想解决的问题投票。通过感知阶段,就最终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在这个阶段大家开始细心观察和想象,提出一个平时困扰自己或身边人的问题,探索活动以安全、有趣、有正面意义为原则,不一定要做很大的事情,如前面案例中,由伯奎双手被割至流血,组员感知到游乐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2.想象Imagine
针对发现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新点子,让孩子们自发去想想做什么小行动可以令本来有问题的地方变得更美好,而不是大人的主意要小孩去跟着做。记得让孩子们知道:所有新想法都是好的。大胆去想,先不用怕做不到。想出来的点子要尽可能叫更多人一起参与。作为组长的导师要对孩子们的新点子进行指引:具有使多数人受益的潜力,是完全让孩子去发挥的点子和行动,用心感受和了解要改变的问题,对原有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让问题在一个星期之内有改变。总的来说,用创意设计一个在七天之内可以执行并看到成果的解决方法,计划一个星期内需要做的事情与细节。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有建设性和创意,尤其希望小组成员去访问和这个解决方法相关的老师、朋友、大人物们,让计划变得更完整,更可行。计划以安全、节省资源、使用最少金钱为原则,如前面案例中,组员决定要巡视区内的公园,视察有没有损坏的设施,并决定采用逐个检查登记的巡视方法。
3.行动Do
支持孩子们把想象出来的计划成真——我做得到。小组成员一起计划行动:要多少人一起行动?行动前要预备什么?要用到金钱或其他物资吗?如何拿到钱或物资去完成?进行的时间表和地点?然后把计划变成行动,在规定的时间段行动出来。把小组成员一起想象出来的计划用七天的课余时间行动出来,可以邀请老师/校长/邻居/家人/社工/其他朋友帮忙,既要利用现有资源并去改变现况(记得要做录影、拍照及文字记录等,并记录在大家行动期间能够看到的改变),又要让孩子们感受体验主动改变的价值。最后动手剪接编辑为最终成果,成果展示以三分钟内能呈现完最好。
4.分享Share
我做得到,你也做得到!把你的DFC行动告诉全世界!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行动成功的话能分享给更多更多人知道,他们都能参考大家的新点子去帮助改善他们的社区。分享时把展示成果电邮给DFC联络人员,同时尽可能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感染更多人去用微小力量改变世界。
DFC教育价值
通过前面DFC一个具体案例“安全游乐场”和“DFC四步行动”的介绍,可以见证具体DFC实施的简单,感知身边的问题,想象可能解决方法,我用行动做到,分享行动。那么DFC跟通常的一些教育项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1.DFC比赛项目比什么
中国的孩子,自小参与的比赛太多了,作文比赛、奥数比赛、英语比赛、音乐绘画比赛、计算机比赛……然而,这些比赛对孩子的成长,究竟产生了什么价值?成千上万参与者的一场比赛行动,对这个社会的发展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价值?
DFC是让中小学生相信“改变”是可能的,而且“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只要组成一个3~6人(含组长)的创意小组,每小组按照四个步骤来进行:感受、想象、行动与分享,就可创造一个DFC梦想创意行动去改变世界了。
DFC通过比赛在传播什么呢?
大胆突破奖—最释放另类的点子。
登高一呼奖—引起最多人响应的点子。
改变神速奖—能造成最快影响力的点子。
环保尖兵奖—最具环保思维的点子。
最易复制奖—最易被他人学习采用的点子。
薪火相传奖—最能延续文化精神的点子。
感天动地奖—最令人觉得温馨的点子。
DFC比赛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影响力、关心与爱。
2.DFC是建立孩童与身边世界的连接
DFC对于小学生组队,需要一名成人做组长,而对于中学生,则完全由学生自己来担当组长。前面也有提到,DFC完全不是成人设计好了,孩子们照着做。DFC是孩子主动与身边所处环境去建立连接,这种连接是通过感知、想象、行动、分享来建立,而这种连接行动深深植根于“孩子你能做到”的教育理念中。
DFC在世界快速传播,其魔力在哪里?人类对教育存在一个普遍认同和追求的价值观:believe in child,you can!相信孩子,你能行!由此所产生的教育功效:孩子们自己与这个世界成为一体,他们去感知身边的世界,成为有行动能力去参与环境改变的人,并且从参与环境的改变中,增进自身经验的丰富,进而增进自身与周边世界的进一步连接的能力。
DFC比赛评分标准写道,我们希望这些故事都有:
使多数人受益的潜力。
是完全让孩子去发挥的点子和行动。
用心感受和了解要改变的问题,对原有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
让问题在一个星期之内有了显著的改变。
报告能清楚表达你的DFC故事四个步骤。
我们希望这个点子改变的不只是他人的生命,也包含参赛者的成长。
与DFC所执行的教育价值观相比,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让孩子们与其所处环境世界越来越远,学习与其生活的世界不相关,孩子与其所处的世界失去了联系,进而失去对身边环境的感知能力。
DFC参与及在中国大陆传播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很多的资源都很稀缺,当多数比赛项目从上而下发放时,通常由于名额问题,其参与机会总是落在极少数人身上。DFC不同,任何想参与的孩子都可以参与,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家上学,担任导师的组长,也无须任何资历审核程序,只要你有热心愿意为孩子们提供协助就可以。
同样,当你想参与DFC,对你自己说,you can! 你能行,你能做到!
DFC在中国大陆的传播,来自香港一位学会计专业的24岁开咖啡馆的女孩邓家怡。邓家怡通过TED视频结识了瑟吉校长,被这样的一种教育观念和行动感染,飞到印度并在河滨学校见习三周,参与了第一个由小孩筹备的DFC -Be the Change Conference 2012,由此决定成立中国孩童创意行动协会,在中国推动DFC。
当邓家怡在2013年1月的一年一度香港MaD创不同大会上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在中国推动DFC,并想用4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在中国大陆为推进DFC做巡回演讲时,各地以义工方式参与的志愿者团队瞬间就形成了(http:///zYFCq2F),义工团队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成都、杭州、青岛、昆明等不同城市和地区。3月19日,在中国的北京、深圳、青岛三个城市,同时举行了DFC项目本地启动的宣讲交流会,为邓家怡4月巡讲做准备。笔者受DFC教育理念的鼓舞,也被这样的义工精神所激发,参与了DFC北京本地组的协助促进工作,3月19日下午在北京启动的DFC宣讲交流会,其中与会的组织机构十几家,与会人员近30人,大家一起为北京本地DFC项目如何落地出谋划策,同时还组建了北京本地DFC工作协作组,以周例会方式组织DFC工作坊和交流会。
所有这一切的发生,是在零费用资金支持下进行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见证到一个教育项目以无可阻挡的势气勇往直前地发展着。
DFC,不仅仅是个比赛,更是一种教育的方式,在日常可以贯彻的生活的方式、成长的方式。笔者愿意投入时间、精力支持DFC,因为希望自己和孩子,能用DFC方式去建立与身边世界的连接,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附录:
2013年梦想创意行动挑战赛
第一届截止报名日期:2013年7月20日
第一届颁奖典礼和展览会日期:2013年11月(待定)
可按网上报名/下载报名表报名:
http:///dfc/china/subnode.aspx?subnodeid=317&Country=60
http:///dfc/china/subnode.aspx?subnodeid=315&Country=60
其他相关链接:
为何要让更多中国孩子玩DFC
http:///programs/view/_uQagp8Mr1c/
2012 香港DFC故事—减少废物
/programs/view/CKpj5UfAAN4/
DFC台湾故事—爱无界限
http:///programs/view/vdBddbX9QBA/
DFC芬兰故事
http:///programs/view/CeI_BLi2uQA/
DFC台湾故事—原动力.原希望
http:///programs/view/WmsI8ufiGaM/
更多资料见 :
http:///dfc/china/ http:///dfcchina
http:///user/dfctaiwan
篇9
培训机构教学能力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前提,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则是关键。经常出现的情景是,安全培训机构的特种作业教师,部分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有的是从工厂选调出来的,这些人在授课过程中,实际操作能力虽然较强,但往往缺乏语言和逻辑方面的正规引导和理论讲授能力,这自然使得授课情况两极分化。再有,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能让自己的授课精彩,不顾安全技术培训大纲的要求,利用大量课时,以传授专业技能为主,忽略了安全技术理论的系统性培训,失去了特种作业培训的真正目的和意义。这样一来,特种作业培训的预期质量势必大打折扣。综上所述,提高特种作业员工的培训效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效果。首先,在班级组织上,充分考虑参培人员的个体差异,根据其工作经历、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分班,避免将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和刚刚从事特种作业的新员工“一锅烩”,从而出现培训“听天书”和“吃不饱”现象,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其次,大胆尝试,探寻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图片、视频等案例教学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给学员以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员防止和防范事故的应对能力。
通过各种典型案例,增强学员事故危害教育、违章危害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安全效益教育。采用实例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仿真软件及实训基地,进行与实际操作相统一的技能实操培训,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另外,培训过程中,采用与学员互动的讨论式教学。特种作业培训的学员有职业经历和社会阅历,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成人,学员是培训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培训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经验的传授者。让来自不同单位的学员聚集在一起,用开放、互动的方式自觉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同大家一起探讨、操作,与同学共同分享收获,听取别人的经验和体会,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培训环境将十分融洽。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培训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2)完善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培训效果,通过建立详细、规范、可操作性的考核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期评价和评估,并将结果作为薪酬发放、教师职称晋升、评先选优等依据,促使教师能够主动专研所授专业的教学研究,使教师能够从主观方面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授课任务,提升培训效果。
(3)强化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直接决定着特种作业培训质量。为此,不断提高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对培训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大庆炼化公司培训中心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一是通过引导教师自学、组织教研活动、外出参观学习、下厂调研实习等方式,不断提高现有专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其一,培训中心为教师提供专业书籍资料,引导教师自学提高业务水平;其二,培训中心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班,进行理论知识深造。
篇10
绿色教育理念
“绿色教育”源于对于现代社会与教育的反思。是指尊重、理解与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遵循生命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差异,努力唤醒与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与发展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绿色教育的核心是“三个尊重”,即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和尊重差异,以下分别予以阐释。
1.尊重生命
学校教育面对的对象是人,人与物具有本质区别,人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因而,绿色教育首先强调尊重生命。在学校教育中,尊重生命表现在: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让孩子感觉自己在其中是安全的,不会受到欺凌、侮辱或伤害;给予孩子生命的尊严和自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要自觉通过行动、良好表现去建立和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认可、肯定孩子,经常鼓励、赞美孩子,促使孩子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心;理解孩子、关心和爱护孩子,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出对孩子的爱与关心,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情感,内心充盈生命的美好与力量;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成就感、价值感,感受和经历生命的自我实现;促使生命不断认知人生与世界,通过每一个教育契机的引导,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创造机会扩大孩子的知识和实践视野,不断扩充孩子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习惯和意志品质,能够善良、友爱、乐观,学会理性、自制、自省、勤劳、审美,等等。
2.尊重规律
万事万物皆有规律,认识和遵循规律,可以与万物和谐相处,事半功倍,提高实践行动的效率。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认识和尊重规律,围绕“教书育人”目标开展各种活动,促使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认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促进孩子身体健康成长,遵循心理规律促进孩子心理的不断成长和成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方法;认识和遵循学科及学科教学的规律,每个学科都有其知识、能力建构和情感形成的逻辑和方法,教师要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本质、结构、思想、价值与方法,认识学科教与学的规律,形成方法意识,在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采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去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认识和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任何的知识、能力、情感要想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都需要一个自主认识与领悟和过程,因而,绿色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体验、思考、探究、归纳和抽象,学会自主发现学科学习和各种认知的规律和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能力技巧、精神世界和认知方法。
3.尊重差异
万事万物都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差异是客观的。每个孩子都是千差万别的,体现在家庭背景、知识基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智力类型、认知风格、学习风格、思维风格、心理需求等各个方面,“绿色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偏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要;根据学生智力、知识基础等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和性格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长善救失;根据学生的习惯特点,有意识地去改变其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根据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此外,学校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天赋和特长,为学生开设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选修课程等,提供给学生多种个性选择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和发掘自身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
绿色教育区域行动策略
围绕“绿色教育”的“三个尊重”的基本理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行动:
1.教师“绿色教育”价值观行动
①开展“绿色教育”价值观个人专题报告
在“绿色教育”理论探索基础上,我们组织区域教科研人员、教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到学校去开展“绿色教育”价值观个人专题报告,报告主题内容为:“绿色教育”之“三尊重”理论、“绿色教育”之“尊重生命”解读、“绿色教育”之“尊重规律”解读、“绿色教育”之“尊重差异”解读,以及围绕三个主题开展的相关理论。
②编制《“绿色教育”核心理念(25条)》和《学校行动改进关键词(8组)》,宣传“绿色教育”的价值观
在“三个尊重”理论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我们研制了《“绿色教育”核心理念(25条)》和《学校行动改进关键词(8组)》,将“绿色教育”基本理论以简短凝练、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干部工作会议上进行,并责成学校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本校教师进行宣讲和解读,促使全区教师对“绿色教育”价值观形成共识。
③征集和评选反映教师“绿色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案例
为了促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并以“绿色教育”的“三个尊重”价值观指导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我们组织了“绿色教育”优秀案例征集和评选活动,教育案例分为“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和“尊重差异”三个主题。教师根据绿色教育“三个尊重”的理念,结合自身经验和案例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促进绿色教育价值理念的认同、理解与内化。
④组建“绿色教育”讲师团,开展交流分享
为促进绿色教育实践经验的交流分享,我们按照“绿色教育”三个主题“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组建了三个“绿色教育”讲师团,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宣讲教师个人的“绿色教育”案例和经验,阐释个人对于“绿色教育”理念的理解。
2.绿色课堂改进行动
①全区教师基于“三个尊重”理念自主进行绿色课堂改进
将《“绿色教育”核心理念(25条)》下发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对照核心理念,自省自悟,探索绿色教育课堂改进,每年区教育教学研讨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等都以“绿色教育”核心理念为主题展开,每年征集绿色教育课堂改进论文,促使教师深刻理解“绿色教育”理念和研究绿色课堂实践策略。
②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绿色课堂改进专题研究
学科教研员和学科骨干教师一般对学科教学有着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因而,在绿色教育推进过程中,我们着力发动这些力量,促使其对学科教学价值、学科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特点和学科教学策略等进行专题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带动区域整个学科组绿色课堂改进的深入。
③实验校基于学科教研组进行绿色课堂改进行动研究
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学科教学研究的平台。我们要求学校教研组基于绿色教育理念和学校学科教学实际,开展绿色课堂改进行动研究。教研员和教科研员定期去学校进行指导。同时,在区规划办课题立项时,设立教研组绿色课堂改进研究专项,推动课堂改进的深入研究。
3.绿色学校文化建设行动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绿色教育”实践中,我们促进学校梳理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育人目标等文化要素,并深刻理解学校文化与绿色教育理念的内在契合。
①成立“绿色学校文化立校联盟”
为促进学校深入理解绿色教育理念于学校文化中的渗透,学习其他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经验,我们组织成立了“绿色学校文化立校联盟”。每个学期每个学校承办一次绿色学校文化交流活动,分享自己学校的文化理念,交流自己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提出自己学校在文化建设中的思考、困惑与困难,聘请专家指导,联盟校集体研讨,共同推动绿色学校文化建设。
②学校自主研究和发展绿色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生于学校、发展于学校、成熟于学校的,学校是自身文化的源泉。因而,我们提倡学校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家长的力量,挖掘学校文化和精神内涵,根据绿色教育理念推动学校文化发展,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将文化理念落到实处,让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学校文化,促使学校文化影响每一位师生的思想、情感和言行。
4.学生绿色健康成长行动
①开展学生生涯教育行动
我们制定了生涯教育的总目标和分学段目标,探索生涯教育内容体系、实施策略和途径,在实践中开展生涯教育活动。
②改进营养餐管理
我们首先调查和分析了学生在校用餐状况的满意度,以及存在问题、原因,然后变革管理机制,成立营养餐管理机构负责营养餐管理,保障了学生的营养健康。
③开展学生绿色成长评价
通过培训、阅读和研究等方式,促进教师了解动机理论,理解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教师在实践中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和成长。
④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每年征集“绿色教育优秀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并开展分享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形成理性和研究思维,学会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