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小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理小论文

篇1

1、交代来历: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2、具体描述: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3、动静结合: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4、说明功能:每件物品都有它回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篇2

本文作者:王树娴工作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1、服务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当前阶段,高校都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推动物业管理改革深入开展。但是应该看到,高校物业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很多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是由学校原有的后勤部门转型过来的,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还不能适应高校后勤改革的需要,依然停留或保持在原有管理模式上,服务意识不强,市场观念淡薄。而很多教职员工对于物业管理还存在着误区,难以接受高校花钱买服务的市场意识和消费观念,这些就严重阻碍了高校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2、物业管理技术水平较低现代物业管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要求,而当前高校物业管理还存在着专业技术知识较低,难以满足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需要。根据高校后勤化发展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引进了物业管理部门,划分了保洁、绿化、维修等职能,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很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但来自于学校原来的后勤服务部门,尽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管理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很难满足高校师生的服务需求。3、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规范的物业管理制度是加强物业管理的基础。物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行政、财务、业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主要明确职责范围、岗位要求、工作程序以及服务规范等。在当前阶段,很多高校物业管理公司主要是由本校后勤职工组建而来的,虽然也明确了岗位职责、工作程序、服务规范等相关制度,但与很多社会中的物业管理企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高校物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很多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4、物业管理投入严重不足在当前高校物业管理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职员工人数较多,很多资源使用率较高,大大增加了物业管理的难度。而随着高校公共设施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这就对物业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的物业管理费用来源于学校的拨款以及一定的物业服务收费。由于高校物业管理经费来源单一,物业公司对于物业管理和服务的投入严重不足,物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松散、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等问题。

在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物业管理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做好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切实转变观念,提高经营意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物业管理公司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物业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意识和经营意识,高校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物业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及企业要着眼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训内容主要应当包括专业技能、文明礼仪、工作作风等。在进行技能培训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邀请社会上专业的物业管理专家来开展技能培训或示范训练,切实做好实践考核工作。要逐步实现持证上岗,不断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3、注重制度建设,实现规范管理高校物业管理要真正走向市场化,就必须改变以前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建立起市场化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人事制度和考核办法等。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服务工作规程,包括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以及会议制度等。4、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对物业服务项目进行优化和调整,加强教室及教学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做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教学工作服务方面。同时,要结合高等学校实际,积极拓展维修、家政等相关服务项目,积极开设和优化各种商业服务网点,广开财源,推动物业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高校物业管理工作是高校后勤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物业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企业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篇3

(一)加强内部文化建设

现代医院的管理工作想要切实加强,如果仅仅一味的依靠严肃苛刻的制度加以约束,其管理效果可能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为时代在进步,不光医院的各项医疗卫生服务技术在不断升级,医院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巨大转变,尤其是年青一代,过于强硬粗暴的限制与约束会让她们产生诸多反感情绪,不利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同时也将严重影响医护人员与病患及家属之间的正常交流与互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制度管理与文化建设的结合力度,将制度融合于文化,通过各种文化交流及建设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学习活动,让绩效管理这一重要意识真正融入医院的文化建设当中,融入日常工作当中,让医护人员、工作人员从被动接受管理到积极参与管理,形成绩效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为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以全面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要改革预算管理具体工作,将传统的历史基础加弹性空间以及年度预算编制周期改为零基础预算编制模式以及滚动式预算编制周期,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预算编制工作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短期阶段性的预算管理工作结果来综合评定及纠正后续预算编制活动的偏差、及时进行问题的发展与解决,同时年度预算编制改为滚动式预算编制能够有效消除预算编制周期内的预算执行出现空窗期问题,能够将365天都纳入预算管理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在,这样才能准确掌握医院各部门(门诊部、住院部、药品销售部等的具体财务收支情况)。具有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意识之后,成本控制、资产管理也要根据预算的总体定额、分配情况来进行积极协调与统筹,避免预算外开支的出现,这样才能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结成一张可靠严密的大网,让财务绩效管理工作实实在在的找到工作的依托和根据,让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出自身真正价值与作用。

(三)加强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建设

绩效管理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与具体的绩效评价分析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具有直接关系。过去在绩效管理工作当中虽然也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但取得的成绩仍然无法令人满意,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评价标准、内容、周期以及后续工作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想要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在评价标准及内容方面就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关注直接的财务方面工作与指标(手术收益、住院收益、药品销售收益、医疗项目支出、医疗机械购置及维修成本、医院日常工作耗费、单位经济价值等等),同时也要关注非财务性指标,如服务质量、病患及家属满意度、医院的社会形象以及其他无形资本管理利用情况,这样才能让绩效管理工作更为全面的渗透于医院的方方面面、才能通过自身工作给医院的管理层、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在绩效体系的方法选择上也要多结合目标管理制度、平衡计分卡以及关键绩效指标和指标设定的SMART原则,从而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考核与评价方面也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考核方式及周期应该在过去的一年一度的笔试加实践的固定内容基础上综合日常工作表现、病患及家属意见建议收集等,这样才能够对一个工作人员做出更为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考核结果公布之后,还应该放开信息反馈及交流渠道,绩效考核工作的重点不在于得到一个分数结果,更多的意义在于如何在这些考核中找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消除考核对象与管理层之间的意识冲突与矛盾,形成管理上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中也要关注激励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不仅要继续维持物质奖励的公平公正,同时也要关注多元化奖励的应用,对于基层医务人员应以物质奖励为主以稳定她们的工作情绪与积极性,对于中层管理乃至高级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应该重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在按劳分配的同时重视职务升迁奖励、多劳多得奖励以及对优秀人才进行岗位优化配置的奖励,从而实现医务人员与医院发展双赢的目的,达到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

(四)确立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

监督约束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监督与外部社会监督两方面,内部审计监督应该建立在财务绩效管理人员与社会专门审计人员公共参与工作的基础之上,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实用性和契合度,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内部工作人员的眼界,帮助医院的审计工作走上更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及要求的科学发展道路。在外部社会监督方面,目前对于大多数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来说仍然欠缺,缺乏提升社会大众参与舆论监督的主动性与意识,所以应该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协作,帮助社会大众了解国家赋予自己的权利,为医院的管理工作质量提升营造一个科学严肃的外部监督环境,促进管理工作的切实加强。

二、结语

篇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在整个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日趋明显,并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之前我国高校执行的都是1997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旧制度曾一度对规范我国高校的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稳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高校所处的财务管理环境的整体变化,旧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高校财务管理要求,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2012年4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正式施行,与此规则修订相适应,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旧制度同时废止。新制度共有14章76条,与旧制度的13章54条相比多了1章“成本费用管理”(7条内容),共新增了23条内容,并对旧制度的原有内容也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见表1。

二、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政府财政改革推进要求改革高校财务制度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自2000年以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多项财政改革陆续实施,对我国高校的预算编制、财务核算、资金支付及财务管理工作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对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一系列的修订。(二)高校财务环境变化需要改革高校财务制度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自逐步扩大,筹资来源渠道日趋广泛、经济活动也更加频繁复杂,各个学校经费流量迅速增加,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机遇,这就要求高校在新的社会和财务环境下管好、用好每一分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的规范、安全、有效使用,也需要对旧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三)高校财务目标实现必须改革高校财务制度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财政部门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高校的财务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记账、核算工作,而是更多地向着分析、预测、理财等财务管理的方向发展。高校财务一方面肩负着计划、核算、报告等工作,另一方面也承担着预测、监督、控制、分析和评价等职能,这就要求高校在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统筹资金使用、推进绩效评价和加强财务监管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实现这一目标也亟需出台相应的制度保障。

三、新高校财务制度内涵探析

(一)提出总会计师设置权责新制度中不再强调只有符合条件的高校才设置总会计师,而是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这一制度规定,各高校将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有一个,而且可能是非专业的分管校(院)长来主管高校的财务,而是必须有一个具有中高级财会专业职称、并且有一定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财务人员来管理学校的整体经济活动,并对学校财务管理享有一定的职权和承担相应的职责。主管领导的专业化和职责分工将会有力地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的领导力量,有助于高校财会工作的优化管理。(二)加强预算管理审核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的各项收支都是按照部门预算来执行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的编制不够细致、预算监管也缺乏力度。各高校日常工作中很少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即使分析也只是梳理皮毛,而基本不做实质性的调控。新制度完善了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重视预算编制,合理核定和统筹安排各项收支。同时,各高校要加强年度决算的审核和分析工作,对预算收支的合理、合法性和预算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三)强调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新制度中明确规定高校“应当进行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高校财务的效益管理是满足国家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新形势要求高校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理财观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综合效益。同时,高校要树立忧患意识,重视对财务风险的度量和评价,建立和完善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常态化的评估,促使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四)调整资产管理相关内容资产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各项资金的来源最终都反映在了单位的资产中。目前大多高校每年的资产在账面上都是递增的,这与高校实际资产情况并不相符。新制度对各项资产的内容,尤其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和标准进行了修正,并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同时把基建工程也纳入了高校的大财务中,这样就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高校资产的整体情况。而且新制度中对高校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也增加了一些明确要求,进而保证了高校资产的安全性。(五)新增成本费用核算管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是新制度中唯一整章增加的内容,突出强调了高校应正确归集和分配各项教育费用,加强并细化高校办学成本核算,分别学校、院系、专业及科研项目核算各级各类事业成本,而且还要建立起相应的成本费用核对机制及分析报告制度。这一内容的增加有助于促进高校优化教育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合理发展专业、突出重点优势和加强内涵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新高校财务制度执行建议

篇5

1.职业技工学校物理教学的实践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即“学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职业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实践操作和专业技术的培养,而物理教学应该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实践既是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只有实践才能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熟悉技术学习和操作原理。这是职业技工学校物理教学的实践性。

2.职业技工学校物理教学的创新性

与传统物理教学不同,职业技工学校物理教学没有较多的教学计划。所以,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加到位和细致,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实验室、实验车间或者实验厂房为教学场地,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论认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这是职业技工学校物理教学的创新性。

3.职业技工学校物理教学的灵活性

传统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全方面能力素质的发展,而职业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灵活性很强。例如:针对机械操作以及仪表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自动控制原理和力学方面的教学,而其他无关的教学内容可以忽略或者带过。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学习到了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职业技工学校物理教学的灵活性体现。

二、改进措施

1.情景教学模拟,注重学生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热情都不高,所以,教师教学要优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带动学生养成勤学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方面的手段可以采用多媒体情景教学,由于物理知识概念通过书本传递给学生比较抽象,同时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情景教学,将物理理论和概念以图形的形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去理解和吸收,以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模拟人走路和汽车行驶的动画,让学生通过这些正常的生活现象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然后让学生用黑板擦进行简单实验,体会摩擦力的存在和意义。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将会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为后期实践教学提供基础。

2.教会学生勤学“好问”,提高学生探索和观察力

“学问”是“学”和“问”的结合体现,即“学”中带“问”,不断探索发现;“问”中带“学”不断学习成长。而问的实施者不应该完全是教师,因为教师提问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而教会学生“好问”是学生对自身的反思、对学习的求知以及探索的过程,“问”的方式有自问和反问。自问。学习《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即“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呈现怎样的关系”等,而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并采用公式的形式,说明电压、电路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最后达到学习效果;反问。在学习《电压表测量电压》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反问,即“串联电路的电压处处相等,如果将电压表串联到电路中,能否测到电路中其他元件的电压”,通过实验演示对比,告诉学生电压表内部电阻很大,串联相当于电路断路,最后学生得出结论:电压表串联将不能测试出电路中其他元器件的电压。教会学生勤学“好问”,将会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不断进取的钻研精神。

3.注意“因材施教”,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

由于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不多,并且教学任务并不是特别繁重,教师应该灵活利用这一特点,特别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方向确定学习重点,也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些传统教育会出现的情况,即学习的知识多而杂、学习的技能不专业,同时也不能保证教学的深度,这都是教学的大忌。例如,对电路电焊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电路电焊方面的知识说明,即电路原理、电路焊接保护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对于力学、自动化等方面可以阐述一些理论,而实践教学则以电路设计、电路故障维修和电路焊接为主,其他方面的课程可以采用选择性学习或者不学。

4.开展技能比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

篇6

1.探究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探究教学包括课堂的探究教学和课后的探究教学。粤教版课程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很重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都是需要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去发现的,如自由落体运动、楞次定律等。在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我手中的石头在放手后的下落情况,然后问:“石头为什么会下落?”然后在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伽利略的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物体下落快慢与其重量有无关系?引导学生对此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学生的实验方法可能各种各样,为了让全体学生明确概念,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把学生的意见进行统一后,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并归纳总结。步骤①:先让硬币和一张等面积的薄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观察结果:重的物体下落得快);步骤②:两张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揉成团再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结果:揉成团的纸片先落地,说明轻重相同的物体不同时落地。);步骤③:把两块表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金属片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桌面。(结果:两块物体同时落地);步骤④:让一块面积比较大的硬纸板和一个软木塞从同一高度下落,其中软木塞较轻。(结果:轻的先落地)。师生通过观察交流后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它们的轻重决定的。生活中看到轻的物体下落慢是空气阻力的原因。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然后加以引导:我们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教师: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完全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物体谁下落得快呢?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拿出来,让牛顿管中的硬币、鸡毛从静止状态一起下落,让学生注意观察。学生:同时落下。老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教师再在牛顿管中放入空气,重复刚才的实验,构成强烈的对比。同学们根据这些过程、结论,给自由落体运动下一个定义: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这样,在老师精心设置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进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到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同时消除了错误的思维定式。其次是课后探究教学,在粤教版教材中有很多供学生进行课后探究的材料,老师可以将这些探究课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去寻找物理规律,上课时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讲解。

2.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物理规律是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同时又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课时紧张、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等原因,高中物理实验课越来越少。笔者认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实验必须要有。鉴于课时紧张等原因,可以灵活进行实验教学。对于一些物理规律老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教学,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如在学习滑动摩擦力时,老师可以将小车放在斜板上,斜板表面放上不同的材料,让同学们先猜测放哪个材料小车滑得最快,斜板表面是什么材料时小车滑得最慢。通过小车直观的速度对比给学生一个摩擦力的概念。对于教材中要求的或者一些比较重要又易于操作的实验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老师则负责方法性的指导工作。

3.合作讨论教学法的应用。合作讨论教学是粤教版的一大亮点,在粤教版教材的活动中有一半都是合作讨论活动。讨论教学一般是按照座位或者学生观点的不同进行分组,老师为学生选择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具有趣味性且难度适中的讨论题。讨论教学一般需要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防止学生在课堂上乱抓一气,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也可以由老师抛出问题进行梯度式的讨论。笔者认为,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在初步学习时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情境教学,在每一章节学习完后可以采用讨论教学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如机械能的章节学完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对机械功、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等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进行一个大讨论,帮助同学们把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类,同时实现知识之间的融汇贯通。

4.及时合理的教学评价。构建高效课堂的最后一步是及时合理的教学评价,课堂评价是师生互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尽量正面积极,当然有错误一定要指出来,但是不可以严厉批评,因为严厉批评不仅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要给予肯定,对于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成绩中下和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要以激励为主,针对成绩较好又有些骄傲的学生则要严格要求。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指导

1.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一节课的效率不仅取决于听讲的认真程度,也取决于预习的效果。通过预习可以知道大概要学习什么内容,哪里有拦路虎,哪些知识点需要深入思考。老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在预习时就可以和以前学习的知识相联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2.对学生课堂听讲的指导。听课首先要听知识的重难点;其次要听自己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部分;第三要听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第四要听老师对一节课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最后要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中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重点的知识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笔记,用心理解。只有学生认真听、有策略地听,一节课才能真正达到高效。

3.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指导。课后作业是对一节课学习成果的检测,老师可以针对当天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份作业题,题量不需要太大,难度也不需要太高,但是必须要覆盖当天所讲解的知识点,包含比较常考的题目类型,让学生使用尽量多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所有的题目都要求学生独立闭卷完成,所有的答题过程都要求规范作答,这样不仅能检测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训练了他们的答题规范。

4.对学生定期复习的指导。老师必须教给学生适合的复习方法并督促他们进行课后复习,使其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将重要的概念、公式理解透并熟记于心,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这些都是复习要做的工作。只有及时认真复习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篇7

[关键词]:租赁转租效力完善

一、问题的提出

出租人甲将房屋出租给承租人乙,乙又将房屋转租给丙,后来乙违约未交房租,甲遂要求解除租赁合同,收回房屋,丙听甲讲乙转租房屋未告诉甲,丙遂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令丙与乙之间的租赁合同无效,不付租金,并要求乙赔偿其损失。

本纠纷的处理关键在于对房屋转租行为效力的认定,房屋转租是否需要出租人同意。我国现行法律对转租合同关注较少,《合同法》第224条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这一规定基本上没有涉及转承租人的权利义务,给有关案件的审理流下了一定的法律漏洞。

本文提出的问题,主要在于房屋转租是否需要房屋所有人的同意,在房屋所有人不知道或不同意的情况下,是否应认定转租合同无效?要认清转租合同的效力,需要先对租赁权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

二、租赁权的性质

关于租赁权的性质,有债权说、物权说和租赁权之物权化说三种

1、债权说。该说认为承租人对于租赁物使用收益的权利因租赁物的交付而取得,此权利系从属于租赁权的权能,并非如物权之直接支配标的物的独立的权利,故租赁权是债权而非物权,这一学说是罗马法以来的旧说,认为租赁权无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此与罗马法上的“买卖破租赁”的思想一致。

2、物权说。该说认为,租赁权应属于对物支配的一种物权,因为租赁权是占有租赁物而为使用收益的,支配权实为租赁权的本体,至于承租人的其他权利不过是由此而发生的效果而已。

3、租赁权为物权性质的债权。该说认为租赁权仍属于债权,但法律强化其效力,使之物权化。其物权化的效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抗力。对抗力主要表现为,在租赁关系存续期间,承租人对于取得租赁物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人,也能主张租赁权的成立和延续,即“买卖不破租赁。”(2)对于事实上侵害租赁权的第三人的效力。第三人事实上侵害租赁权时,承租人得基于租赁权而请求损害赔偿和排除妨害。(3)租赁权处分的可能性。此处指租赁权可以让与及转租的情形。租赁权的处分性逐渐被承认,不再特别重视谁为承租人;出租人使承租人得为使用收益的积极债务,渐渐退化为消极的容忍的债务。(4)租赁权的永续性。一般说来,物权的存续期间较长,债权存续期间较短,而租赁权多为较长期间存续,所以这也是租赁权物权化的表现。各国法律虽对于租赁权多有最长期间的限制,但同时承认期间的更新。[1]我国一些学者认为,租赁合同在当事人之间既引起债权法律关系,又引起物权法律关系,即导致承租人获得物权性质的承租权和先买权。承租人依租赁合同可获得物权,从而使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产生了物权法律关系。[2]也有人提出在立法上应明确规定租赁权为物权。笔者认为,租赁权尽管出现物权化的趋向,但就一般而言,其性质仍应为债权。从各国的立法规定看,租赁在各国民法里始终被归为合同,只是赋予不动产租赁权一定的物权效力,即确立“不动产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而对于动产则不适用,因为动产买卖后须现实交付,不能同时保持租赁行为,而且如果也实行动产买卖不破租赁,则不利于财产流通。综上所述,租赁权性质上是一种物权化的债权,即本质为债权,具有某些物权特征。

确认租赁权可以具有物权效力,不是所有的租赁权都有物权效力,只有符合“能够直接支配物”这一条件的租赁权才是具有物权效力的租赁权。也就是说,只有取得并且维持着占有的租赁权才是一种物权;没有取得或已经失去了占有的租赁权不是物权。因为占有是租赁可以直接支配物的原因,在租赁合同签定后、承租人取得占有前,承租人拥有请求出租人转移租赁物占有的权利,只有在真正获得占有后,承租人才直接支配标的物,这时的租赁权才符合物权的要求。

三、转租合同效力辨析

租赁合同的出租人是负有将租赁物交付对方使用收益的一方当事人。出租人一般应为出租标的物的所有人,但不以所有人为限。凡对标的物享有合法的使用收益权的人,原则上均可为出租人,有权将其使用的标的物转由他人使用。但是法律规定须经所有人同意的,合法使用人出租财产的,须经所有人的同意。以自己无权出租的他人之物出租的,租赁合同可以有效,但由于合同不能履行,出租人应负债务不履行的责任,这属于出租人的权利瑕疵担保问题。承租人是否可以出租人不是财产所有人或未告知所有人而转租房屋,主张转租无效呢?就租赁合同的目的而言,承租人是要取得对租赁物的使用收益,只要出租人能满足承租人的这一要求,承租人就没必要提出其他的要求,因此承租人无权已出租人无出租权而主张合同无效,只能请求出租人承担合同不履行的责任。正如1982年台湾上字第4690号判决所说:“查出租人固负有使承租人就租赁物为使用收益之义务,惟此项义务之履行,并不以转移租赁物之所有权为必要,故出租人对其租赁物是否有所有权或其他权利,概非租赁之成立要件。”然而,我国《合同法》第224条第二款却又这样规定:“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从而否定了承租人的法律处分权。法律如此规定,无非是为了防止承租人在未经出租人同意的情况下,利用租赁物转租渔利,搅乱市场价格;也为了防止承租人利用租赁物进行非法活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但笔者对此持不同的见解。因为订立租赁合同转移的是租赁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承租人取得租赁物的目的也是为了使用、收益,所以在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承租人依租赁合同取得租赁物后,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出租人不得进行不当干涉。所以承租人进行转租,是取得收益的一种方法,也是在租赁合同目的范围内应有的权利,不应该加以否定。也许有人会认为:如果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了损害,则不利于对出租人的利益保护。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承租人和第三人之间分别有合同关系,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当第三人对标的物造成损害时,由第三人向承租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再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承担赔偿责任。这种情况,与承租人自己使用租赁物造成其毁损从而向出租人承担责任的情形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况且,承租人对租赁物进行转租,只是占有、使用权发生了转移,对出租人的所有权并不产生任何影响。而由于转租,能使第三人更好地利用租赁物,更大地发挥租赁物的价值。既然转租在法理上可行,于实践上有利,我们还有何理由否定他呢?所以应当认为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而对租赁物进行转租,并不属于无权处分,而是正当行使收益权。从世界各国的立法看,对转租的规定有两种立法模式,即承诺转租和责任转租,所谓承诺转租指未经出租人同意,不得转租。如《日本民法典》第612条规定,承租人除非经出租人承诺,不得让与其权利或转租租赁物;所谓责任转租,指承租人非经禁止可以转租,承租人承担相应的后果。如《法国民法典》第1717条规定承租人有转租或以租赁权让与于他人的权利,但承租人被禁止此种权利者,不在此限。

转租合同的法律后果要区分合法转租和非法转租。合法转租包括经出租人同意的转租和在不动产租赁中当事人未约定不得转租时,承租人将租赁物转租。在合法转租时,当事人之间发生如下法律后果:第一、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关系不因转租而受影响,承租人并应就因次承租人应负责的事由所产生的损害向出租人负赔偿责任。第二、承租人为转租人,其与次承租人之间的关系与一般租赁关系并无区别。第三、在出租人与次承租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次承租人未经承租人认可,不能直接向出租人履行承租人的义务,出租人也不能直接向次承租人行使权利。第四、转租是以承租人享有租赁权为基础,在承租人的租赁权因合同终止等原因消灭时,次承租人不能向出租人主张租赁权。如因上述原因次承租人不能行使租赁权而受有损害时,次承租人也只能向转租人请求赔偿。非法转租包括约定禁止转租或转租应经出租人同意而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转租。非法转租发生以下法律后果:第一、就转租人与次承租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双方之间的租赁合同有效,转租人负有使次承租人取得对租赁物为使用收益权利的义务,因转租人的原因不能使次承租人取得使用收益权利的,次承租人应向转租人请求损害赔偿。因为次承租人在租赁房屋或其他财产时,没有义务一定了解谁是产权人,承租人有无权利转租,转租人有义务告知,未告知的后果应由转租人承担。第二、对出租人与承租人来说,承租人转租为严重的违约行为,出租人有权终止合同,如《德国民法典》第549条规定,在出租人拒绝允许转租时,承租人不顾出租人的警告而继续转租的,出租人可以终止租赁关系。出租人终止合同的,并可以请求损害赔偿;出租人不终止合同的,租赁关系仍然有效,不因承租人的转租而受影响。第三、就出租人与次承租人之间的关系而言,次承租人的租赁权不能对抗出租人。在出租人终止租赁关系时,出租人可以直接向次承租人请求返还租赁物。但如出租人不终止租赁关系,可否向次承租人主张权利呢?依日本判例及德国学说,出租人虽不终止租赁关系,也可以以拥有租赁物所有权为理由,对次承租人提出排除妨害的请求。[3]依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的解释,出租人不终止与承租人的租赁关系时,次承租人的租赁权源于承租人的租赁权而发生,在承租人有租赁权期间,次承租人为承租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并非不法,出租人不能直接向次承租人请求返还租赁物。[4]笔者同意这种观点,不然,次承租人的权利没有任何保障,租赁权也没有任何物权的对抗效力,与租赁权的性质不符,不利于租赁物的流转和用益效能的发挥。

四、对我国《合同法》关于转租合同规定完善的思考

我国《合同法》第224条关于转租的规定,既不是承诺转租的立法模式,也不是责任转租的立法模式,使人感觉软弱无力,缺乏操作性。因为从该条规定看,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转租租赁物,如果出租人不同意或不知道时,承租人能否转租,如果出租人不提出异议,是否可视为默认?转租期限与承租人的租赁期限不一致时应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从现行规定中无法查出,只能根据法理来解决。笔者认为应改变我国《合同法》对转租问题无关痛痒的规定,从发挥租赁权使用、收益的效能出发对转租问题重新进行定位,以保护次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转承租人与承租人订立租赁合同是基于对承租人拥有租赁权的信任,在转租时,承租人有租赁权,转承租人没有过错,出租人因转租就可以解除合同,将给次承租人带来很大损失,次承租人在目前无法抗辩,对他不公平。

第二、转租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目前许多办公楼、店铺甚至居民住宅以转租的形式进行使用。办公楼和店铺往往涉及价值高昂的装修费用及其它成本,住宅则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即便是承租人违约,出租人收回房屋,善后问题也会非常麻烦,何况次承租人没有过错。尤其是承租人拖欠的租金金额小于解除合同给次承租人造成的损失时,片面保护出租人利益更不可取。次承租人的损失只能向承租人追讨,如果承租人支付困难,则索赔风险极大。

第三、在次承租人已履行合同义务、完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允许出租人收回房屋,将使次承租人的地位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次承租人无法控制前手承租人的行为,也无法预见前手承租人可能的违约。无法预测自己的合同地位,必然会降低投入,不能充分利用租赁物收益,使出租人的利益也最终会受到损害。

保护转租权需要对我国的《合同法》进行完善,根据租赁权的性质对转租行为做出评价。笔者认为应做如下改进:《合同法》应明确规定,法律不禁止转租,出租人与承租人未约定不能转租的,承租人可以转租,转租后,出租人因承租人违约或其他原因要求收回租赁物的,出租人应先与承租人解除合同,在租赁合同解除前,次承租人的租赁权可以对抗出租人;在租赁合同解除后,出租人可以要求次承租人交出租赁物,但应给次承租人合理的准备时间,次承租人因此造成的损失由承租人进行赔偿。

这样规定租赁合同与转租合同的权利义务,可收到如下成效:1、各方权利义务真正做到了公平合理,承租人与次承租人可以凭占有享有物权保护,不必担忧出租方的变更影响自己的权利,次承租人也不必担心因承租人的过失危及自己的权利,稳定了租赁关系,保证租赁合同各方当事人能够依据法律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和风险,强化了租赁交易安全。2、解决了租赁权与物权之间的冲突,使直接支配物的租赁权能获得物权保护,使物权体系做到了逻辑严密。3、把占有作为租赁能否得到物权保护的根本要件,使有占有受到物权保护,无占有受到债权保护,解决了长期以来对租赁进行债权保护还是物权保护的难题,对租赁合同的权利义务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有利于协调《合同法》与《物权法》的关系。

注释:

[1]史尚宽:《债法各论》,第140-142页;郑玉波:《民法债编各论》(上册),第200-202页。

[2]参见王家福:《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第650页。

篇8

1.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教育,近年来,高校的合并方兴未艾,学院升大学、高职升本科比比皆是,学校对建设新校区建设热情高涨,学校面积、规模逐步扩大,如何管理好、运作好如此庞大的资金,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的使用,避免浪费,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下,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实施财务战略管理非常必要。

2.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高校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学校的价值最大化,高校价值体现在如何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定位上。要实现这样的功能定位,就必须提高学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大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校园基本建设和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的投入、加大科研经费、科研平台的投入,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实现社会文化的传承。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的筹集和投放管理,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非常必要。

3.整合学校资源的客观需要。学校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学校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高校必须对现有的资源做到心中有数:教授、博士数量、专任教师数量,教学楼容量,宿舍楼容量,食堂容量,图书数量,教学科研设备数量,整体收支状况等等,在学校发展目标和定位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对资源的缺口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还缺哪类人才,引进的可能性有多少;设备还有哪些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楼宇的容量能否满足在校生规模的需要;需要借贷融资的规模有多大,融资借贷的可能性有多大。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加强对现有资源和可利用资源的整合已非常必要。

4.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高校的财务管理一直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更落后于现代企业,ERP系统在高校的使用较少,资产管理薄弱,利用效率低,财务风险的控制意识淡薄,前瞻性的财务战略管理基本缺失。通过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二、高校财务战略管理与高校发展战略关系

1.方向与支撑的关系。高校的发展战略是高校依据自身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制定的学校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是学校全方位、方向性的发展计划。财务战略是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战略,是对发展战略计划的目标和各项任务的落实措施。

2.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高校的发展战略是全局性的战略规划,设立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路径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风险性的特征。财务战略是为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运用财务分析工具,确认学校的竞争地位,对学校决策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等活动进行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过程谋划,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校财务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区别

1.依据和时期不同。财务战略管理是依据学校的发展战略来制定的,是学校在

一段时期内执行的财务管理战略计划。预算管理是依据高校年度发展目标和任务,按照学校的财务战略,对年度内资金活动进行详细预测,作出合理资金筹集和安排的计划。2.管控的重点不同。高校财务战略管控的重点是高校发展过程中,对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财务风险的合理管控,保障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管控的重点是学校当年预算经费的使用效益和效率,保障学校当年各项任务的完成,实现收支平衡。

3.采用的方法不同。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工具有环境分析、SWOT分析,资源整合,风险控制等。对学校所处的环境、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潜在的竞争者进行分析,明确发展定位;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查找财务运行的风险点,并实施有效的控制,保障发展来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的主要工具是财务分析,绩效考评。通过对学校的财务状况的分析,安排当年的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对各类资源进行利用,保障学校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并在年终对预算执行进行考评,找出执行的偏差情况,实施调整和奖惩。

篇9

近年来,由于国家教育总局对办学规模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使得教育改革体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那就是:日常税务活动的增加,给税务管理工作带来的难度,且这个问题的出现,也给高校的内部管理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而“营改增”在各大高校中的实行,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税务管理的水平,从而让我国教育事业可以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发展。由此可见“,营改增”在高校中的实行,是极其重要的。

二“、营改增”对高校税务管理的影响

(一)纳税方面的影响。过去,高校在签订各种科研项目协议的时候,都必须要缴纳相应的印花税,且按照协议的要求,如果高校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那么它就必须要上缴一定的营业税,若销售物品,则必须上缴定额的增值税。另外,协议内容中还牵涉到其它的一些税种,比如:房产税、所得税以及契税等。然而,高校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则不再需要上缴相应的营业税。其中,针对具有“一般纳税人”性质的高校,它们过去需要上缴的营业税税率是5%,而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它们在“营改增”使用范围之内的税率则只有6%,且其税率也增长了20%。假设,高校的进项税额抵消税率是17%,那么“营改增”中的营业税则会增值,但高校能够向社会提供的所有教育服务的税收率基本不发生任何变化,将其设为s,同时将能够进行抵消的含税购进金额设为h,然后依照“营改增”的税率要求,将城建税定为7%,教育附加税定为3%。那么,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未实行“营改增”时的税负为:s*5%*(1+7%+3%)=0.055s;

(2)实行“营改增”时的赋税为:[s/(1+6%)*6%-h*17%]*(1+7%+3%)s=0.062s-0.187h;

(3)实行“营改增”时增加的税负为:0.062s-0.187h-0.055s=0.007s-0.187h。倘若,0.007s-0.187h的值等于零,那么不论高校是否实行“营改增”,其税负都是一样的。可0.007s-0.187h的值大于零时,高校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其税负会增加。若0.007s-0.187h的值小于零,那么高校实行“营改增”后,其税负则会减少。

(二)税务核算方面。一般来说,高校需要上缴的纳税额是依照营业额的多少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营业额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纳税额的总值。但是,当“营改增”将营业税纳入增值税之后,高校所需要上缴的增值税除了要受其营业额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到进项税额以及抵扣凭证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候,税务的核算工作就需要财务部以及高校各大部门的全力配合了,以确保财务部可以通过正确的途径获得较多的增值税发票,从而为税种的抵扣提供方便。

(三)发票管理方面。目前,增值税的发票只有两种:一种是普通发票,另一种则是专用发票。因高校在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消的过程中,会利用到专用发票,这就会影响到其自身需要上缴的增值税额。所以,从该角度上来看,专用发票相对于普通发票来说,高校对其的管理要更为严格一点。其次,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营改增”,将“增值税违法犯罪”条例列入了《刑法》中。与此同时,现阶段国家税务总局对专用发票的开具要求也比“营改增”实行之前,更为严苛。

三“、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一)严格申请纳税人身份。虽然,高校依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对“营改增”进行了全面的落实,但高校在现阶段中,也面临着一个有关身份认证的选择题。国家相关政策中提及到:还未申请纳税人身份的“营改增”试点,只要其年销售额达到了五百万,那么就可以向国家申请“一般纳税人”的身份,而那些没有经常性为社会提供应税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则可以申请“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因此,依照高校的服务性质,可将其判定为“纳税人”的范畴,年销售额也达不到“一般纳税人”的申请资格,所以这些高校还应当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

(二)建立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

因“营改增”提高了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管理的要求,所以高校还应当为这种专用发票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让该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以确保专用发票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从而让高校的各类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其次,高校还应当对能够进行抵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全面的审查,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而确保这些专用发票都能够实现税率的抵扣。另外,由于“营改增”的实行,让税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出现了较大的转变,所以管理人员还应当不断强化其自身的税务管理能力,并对传统的税务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的改进,以完善高校税务管理体系。

篇10

(一)没有清晰的校企政合作作理念

首先是学校不能清楚的认识到校企政合作,学校的观点是进行校企政合作,主要的目的是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基于评估的要求,合作项目主要是基于顶岗实习的目的,学校未从企业的角度考虑,没有结合到企业利益,学校对合作抱有很大的热情,但是企业对合作抱有冷淡的态度。其次,多数企业合作的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合作可以进行选人,选出学生却不进行培养,对人才培养不重视,育人的作用没有和企业的价值链融入到一起,企业的观点是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

(二)合作的形式流于表面

校企政合作在签订合作内容时,实质性内容不强,合作的内容主要局限在让学生实习方面,对于合作过程中和操作相关的条款没有重视,企业在合作方面缺乏积极性,企业通常认为在协议签订后,已经完成支持,合作的形式流于表面。学校让学生去企业实习,学校只是考虑到学生实习,在选择企业时,没有好好地考虑企业的水平,实习的效果并不好,没有让教师到企业中去,帮助解决和生产、管理相关的问题,企业积极性被打击,合作的形式更加表面化。现阶段,校企政合作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合作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合作缺少实质性内容,学校未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企业不能很好的参与,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不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不能向企业提供服务,企业在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完全的参与。

(三)校企政合作不具有完善的合作机制

不完善主要是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学校在派人去锻炼的过程中,基本属于无偿性,不能保证企业利益;第二,高校在科研以及实践方面,缺乏实力,在向企业输送技术服务方面,能力具有局限性。学校没有向企业支付相应的费用,学校采取的补偿是实行技术服务,并提供培训;第三,学生在顶岗学习的过程中,企业缺少社会责任感,未结合学校的资源,实行订单教育,也没有培养优秀员工。所以,在合作方面,没有以共赢为基础,更达不到共赢的目的。

(四)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物流管理专业还处在发展中,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课的老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教学,主要是负责基础课以及专业课。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不熟悉实践环节,部分教师是转自别的单位,不具有实践经验,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

二、校企政合作发展

(一)合作发展的原则

首先是为行业的发展服务。对于行业发展,高校有责任为其提供支持,在制定校企政合作的方案时,需要为地方行业的发展服务,物业合作人员的水平得以提高,物业服务的质量得以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法律制度得以完善,业主和物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得以改善,有助于社区的和谐发展。其次是为企业的需求服务。校企合作前提是服务于企业,它对合作效率以及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当前情况下,物业管理素质比较低,管理的水平相对较差,纠纷发生率比较高。学校应当进入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企业实际的需求,结合技术的支持情况,考虑到培训的需要,向企业输送人才,培养技术。再次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校企政合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许学生可以实地接触到工作,自身的职业能力以及素质得以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得以增强。企业到课堂中,人才培养针对性更强,实用性明显。以企业资源为依托,理论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理论、实践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校企政合作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主要是氛围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教学的课程得以完善。物业管理专业在教学主体方面主要是实践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比较重要。在实践教学方面,设置课程的合理性对实践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并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效果。学校应该根据物业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服务、工作的任务等,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的课程需要合理的设置,有助于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第二,联办的企业需要合理的选择。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方面,联办企业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管理方式、运营的力量以及服务的理念对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影响。我校在选择企业时,选择的标准是管理比较规范,具有较高的诚信,实力比较强,在校企合作方面,建立实训的基地,改变学校原有物业管理公司,使其作为实训的基地,合理的利用学校的资源,有助于校企合作进行。第三,建立相适应的管理以及教学的方式。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包括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考虑到落实生产经营目标。校企合作要想长期的发展,需要将企业的实际经营和教育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多年实际经验,学校在教学方式、管理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三)制定合作的形式

首先是在政府支持下进行。政府需要将行业政策出台,并搭建相应的平台,引导企业进入学校,学校进入企业,建设合作的平台。政府参与到合作中,利益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情况,学生就业困难,就业不是对口专业,浪费教育资源;校企政合作可以使得专业设置、岗位需要相结合;这种模式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其次,建立人才培养的方案。在建立培养方案时,需要三方参与。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教学的内容需要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适应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指导行业的发展。第三,校企融入到主管部门的工作。物业管理专业处于发展之中,行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存在困难,问题比较多,纠纷发生率高,法律体系并不规范。学校、企业在理论、技术等方面存在优势,需要融入到部门管理,向部门提供帮助,进行毕业指导,将行业的难题解决,有助于物业管理行业的稳步发展。

(四)实际的保障方法

第一,建立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分别是三方组成,根据级别管理,分部负责,并实行监控,三方权利、义务得以保证,有助于合作顺利进行。第二,提供制度支持。当三方在合作意向方面形成共识后,就可以将协议签订,职责、义务得以明确,三方行为形成规范。学校要对人才培养制定严格的计划,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满足企政在理论以及技术方面的要求。政府在政策方面需要给予支持,企业为其提供物质条件,能够安排教学任务。相关部门职责相互明确,实行保障制度。第三,更新观念。观念需要得到转变,服务的意识增强,注重行业的发展,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三方在发展以后,需要考虑到双方的合作利益,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入自身的发展,互相促进三方的发展。利用社会观念进行指导,这就需要社会的支持。第四,形成专业特色。根据区域的环境,校企政合作注意融洽性,专业建设具有创新意识,根据学校的专业水平,强化师资建设,形成专业品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人才的技能水平,结合人才市场的需要,注重实用性。此外,还要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企业的专家作为骨干,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发展。借助行业的资源,建立合作机制。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