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角色游戏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现象
首先,有效的角色游戏讲评应该包括分享经验、提升经验和发展经验三个部分,但是目前很多的角色游戏讲评往往都停留在分享经验这个层面,教师会借助“你玩了什么?你开不开心?你看到谁玩得好的?”这样程式化的问题来让幼儿交流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所见所闻,但往往问过答过就好了,缺乏教师的理性提升和合理引导下的经验发展,讲评看似热闹,实际却只流于表面,这样的游戏评价对游戏和幼儿两者的发展都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其次,游戏讲评中的幼儿互评大多在游戏结束时进行,却很少出现在过程中。
最后,讲评时面面俱到,缺乏重点,每个游戏都评讲一遍。实际上,每次游戏中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果想一股脑儿全部解决,反而会连最根本的都没解决,这样也不利于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二、反思
(一)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讲评的作用认识不够
游戏讲评在幼儿的游戏教育中极具价值,但部分教师对此还是认识不够,还是把讲评作为角色游戏开展中的一个程序来完成,导致讲评的随意,缺乏目标性。
(二)教师对幼儿游戏的目标不重视或不清晰
游戏与其他集体活动相比,对于幼儿来说比较自由,也相对比较松散,容易让教师轻视它的教育目标。教师一旦对游戏活动的目标不重视或不清晰,那么每次的讲评也就失去了方向,在幼儿泛泛的交流中提取不出有价值的建议,也无法与幼儿探讨出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经验,使游戏很大程度上重复着原有的水平。
(三)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细致或不深入
幼儿每次的角色游戏往往会涉及较多的主题和内容,教师为了兼顾各个游戏往往会这里看看、那里跑跑,这样会影响对一些游戏细致和深入的观察,导致讲评时缺乏重点。
三、对策
教师是幼儿角色游戏开展与发展的引领者,让角色游戏的讲评变得有效,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两个有效讲评的前提
1.心中装着明确具体的游戏目标
角色游戏是一种自主性活动,但它不是一种放羊式的自由活动,目标依然是整个活动的指向和归宿,我们的角色游戏的目标不仅要有长远的、整体性发展的规划,更要化解成每次游戏的具体目标,并且要将它牢牢地装在心中,在这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指引下,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就不会是放羊式的,而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包括游戏前如何导入;游戏中如何观察、观察些什么;游戏结束时怎样讲评、讲评些什么;游戏后还有哪些需要修正的地方、怎样在这次游戏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发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而在游戏发展中担任着承前启后重要任务的游戏也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这样教师在讲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会在幼儿的交流中挖掘有价值的、和游戏目标一致的经验来了。
2.眼中有着鲜活真实的游戏过程
对幼儿角色游戏过程细致而深入的观察是进行有效讲评的另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沉入游戏,既要关注到每个游戏中幼儿的角色行为情况,又要对个别游戏进行动态跟踪式的观察,教师此时不应做个救火队员,忙着去解决问题、干预游戏,而应该做个比较纯粹的观察者,去收集整个个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幼儿的创举等信息,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为了提高观察的有效性,主配班教师可明确各自的分工,一个负责游戏中“面”的观察,另一个则着重“点”的跟踪,有了对整个鲜活而真实的游戏过程的用心观察和记录,才会讲评提供有更具针对性的依据。
(二)运用多种有效讲评的策略
1.尾首呼应,有效突出重点
角色游戏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每次游戏的导入会回顾上次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幼儿新的想法等,本次游戏应是幼儿解决上次的问题,把上次产生的新想法转化为行动的实践。因此,教师在讲游戏时可以从导入时的要求入手评价本次游戏。例如,在上一次的游戏中,建筑师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因为忙着建造房子而抽不出时间去吃“午饭”,幼儿提议点心店增加“送餐”的服务来解决。根据这一需要,本次游戏在导入时教师向幼儿介绍了新投放的订餐本、“外卖”包装用容器等,那么,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教师就应该重点关注这些新材料的使用、新情节的开展等,讲评时也重点围绕着这些情况,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出现新的问题等,这样的讲评重点突出,丰富着幼儿的游戏经验、推动着游戏情节和游戏行为不断地向前发展,而这样的方式由于其目的的明确性,对于游戏的组织教师来说也是相对容易掌握的。
2.再现过程,有效分享经验
角色游戏是一个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也是幼儿创造性的活动过程,有些创意行为或存在的问题虽然教师在观察中捕捉到了,但是在讲评时光靠语言的描述让事件本身打了折扣,会难以引起幼儿的共鸣。因此,如今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会更多采用拍照以及摄像的方式来把幼儿稍纵即逝但又有讨论价值的角色行为记录下来,讲评时这些图像记录就成了最直观的载体,影像资料中出现的自己与同伴的形象不仅使讲评更有趣味性,更能帮助幼儿回忆游戏的过程,发现值得分享的经验,幼儿对自己与同伴的评价也不会仅仅停留在“我看见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如此空洞的言语间,而会引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等深层的思考,为下一次的游戏做好经验的准备,这样的讲评也就更具有效性。
3.即时互评,有效促进过程评价
中、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在游戏过程中对自身行为的调节能力和对同伴的影响能力,因此有效的讲评还应考虑给幼儿更多在游戏过程中互评的机会,游戏过程中的即时评价对幼儿的角色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种评价除了通过语言的形式,更可通过记录的形式。例如,在我园的角色游戏中,每个游戏区的墙上都有一个小小的评价角,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对点心店服务员的服务、剧院演员的表演情况、造型屋化妆师的造型技术等,通过贴星星、小苹果等形式作出即时评价,每个幼儿在评同伴的同时,也在被同伴评价着。每次游戏的展示式互评结果不仅会让游戏中的幼儿得到激励,也会让他们从每一次评价时星数的自身纵向差距以及与其他游戏中同伴的横向差距中找到不足,从而自主地去调节行为,修正错误的游戏经验,这种既能让幼儿在过程中进行即时评价,又能让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和分享评价结果的形式也是很有意义的。
4.适时提升,有效发展经验
在讲评中,幼儿交流的经验大多是比较零散的,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在整理这些零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提升。例如,大班“巴布工程队”主题结构游戏的讲评中,幼儿讲述了自己建构的内容以及建构时的想法后,有幼儿发现,其中公园缺了大门、立交桥只有一半、马路上的汽车面对面在同一车道行驶,幼儿在交流中也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他们认为下次搭建公园时应该先搭大门,再搭围墙和其他建筑;立交桥要全部搭完再搭别的建筑;马路上的汽车在摆放时要注意靠右行驶的原则等。幼儿在讲到这里时,似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实际上这样的方式也依然只是表面的,也许下次的公园有门了,立交桥完整了、汽车不再乱开了,但又出现高楼没顶了、池塘开裂了等问题了。因此此时教师要与幼儿讨论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找到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幼儿的合作与分工出现了问题,可以在帮助幼儿梳理以上经验的同时,建议幼儿在下次的游戏前可先通过商议或设计图纸的方式讨论所要建构的主题和内容,再进行分工,还可推选负责人等,而这种游戏经验又是可以辐射到其他主题的游戏中,值得大家进行分享的。这样从本质上去提升幼儿游戏经验的讲评能够发展幼儿的游戏经验,更好地推进游戏的发展,也是更有效的讲评。
(三)担好多重有效讲评的角色
在幼儿的角色游戏讲评中,教师要将自己定位为多重的角色:部分游戏的准备者、活动的观察记录者、幼儿经验交流时的支持者和倾听者、敏锐捕捉有价值经验并进行提升的引导者,她蹲下身来能和幼儿玩在一起,她站起身来又能思考游戏中的种种问题,多重角色的适时变换和适时出现,让幼儿的角色游戏讲评充满实效性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网购;快递;货到付款;角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21-01
玩,是小孩子整个的生活。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以游戏为主,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情境,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
在传统的角色游戏中,尽管我们经常更换游戏材料,还是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是我们的游戏模式太老套了?还是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太强烈?我们一直在反思。是否应该换一种模式开展游戏?还是增添几个新颖的区域?
现在的80后父母经常会在网络上购物,什么都买,孩子们也耳濡目染,对网购有一定的了解。于是我想能不能将淘宝网的这种经营模式运用到我们的角色游戏中呢?有了这个想法后,经过我与配班老师的商讨,我们决定试一试。开设哪些区域由孩子来决定,各种规则也由老师和孩子进行商讨制定。
一、重新审视角色游戏,调整区域,制定规则
虽然说班级大部分孩子都知道什么是网络购物,大致怎样的流程也能清楚的表达,但是,在大班角色游戏中该如何去操作,还有待考虑,我们没有电脑,不可能完全像真的网络购物那样在互联网上操作,而是加入“网购”元素,吸取经验,重新审视我们的角色游戏,换一种思路去开展我们的角色游戏,这需要老师和孩子共同商量后决定。
我决定这次将我们班的角色游戏来个“大改革”,让孩子们有一个全新、创新的游戏环境。区域中所投放的材料也需要幼儿的参与,并且是他们感兴趣的,为此我发了调查表给孩子们,让孩子口述家长为孩子填写,通过表格我就能清楚的知道孩子们的想法。
孩子们带着表格回家让家长帮他们填,家长也告诉我孩子们回家一项一项说给他们听的,还让家长认真写呢,孩子、家长的认真态度让我对这次游戏的“改革”更添了一份信心。通过对我班35位幼儿调查报告的综合,我发现幼儿最喜欢的区域有:娃娃家、建筑工地、小吃店、工艺品店、手工坊。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收获很大,有了“改革”的方向,确定了新的角色游戏所开区域有:娃娃家、光福乱炖小吃店、乐乐超市、银行、巧手坊、顺丰快递、建筑工地这七个区域,其中顺丰快递是在这次“改革”中新增的区域。学习“网购”方便、快捷的理念,我们在一些区域中加入了外送服务。
以上这些是我们初步和孩子确定下来的内容,我们吸取了“淘宝”成功运营的经验,利用“外送”和“货到付款”的服务增加游戏情节。具体需要改进的地方还要在游戏中再观察。
二、游戏案例分析
1、在注重游戏情境的同时不能忽视细节
场景一:自从开设了“顺丰快递”,孩子们新鲜感十足,生意也特别的红火,几位快递员忙的不亦乐乎。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就商量好了分工,涛涛负责留守快递站,其他两位幼儿负责外出送快递。超市营业员莹莹跑来快递站,将一个箱子拿给涛涛,“这是一位顾客订的东西,帮我们送一下,别忘记收钱,速度快点哦,人家等着呢。”涛涛拿着箱子看了看,然后将箱子放在了一边。客人络绎不绝。
在游戏中,孩子们一忙起来就会到处乱放东西,这样不仅会耽误时间,产生错误,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要培养孩子在游戏中做到井井有条,更加让我意识到,抓好细节的重要性。
2、游戏中人员要合理分配
场景二:这是一次游戏后点评中我和孩子们的对话。
老师:今天在游戏中,你们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幼儿:我寄了快递给我的好朋友小洁的。
老师:快递里是什么?
幼儿:是我在超市买的一些水果。
老师:小洁一定很开心。你收快递的时候顺利吗?
小洁:我觉得快递太慢了,游戏快结束我才收到呢。
老师:那次快递站的工作人员可要快一点了。
辰辰:我觉得我们快递站人太少了,忙死了。
老师:小朋友能帮快递站想想办法吗?忙的时候确实缺人手,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幼儿:也可以请人打工呀,像小吃店,付工资给打工的人。
幼儿:是呀是呀,我们也很想去送快递,但是早上来的晚,插卡地方都插满了。
孩子的建议是非常好的,很好的解决了快递站太忙没人手的问题。打工的好处有多,首先是人员的分配比较自由;其次是增加幼儿的赚钱机会和游戏情节,同时也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在游戏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问题,“顺丰快递”是我们游戏“改革”中新开设的区域,还处在“磨合期”,很多问题要在游戏的实践中才能发现,点评时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时候,幼儿将问题提出,再由他们商量后制定解决的方案,提高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改革”后的反思
重新审视我们的角色游戏,在原有角色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让娃娃家、小吃店、超市与快递站紧密结合起来,让班级中所有的区域都有联系。
在每次游戏后的点评中,我们针对孩子们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找出最适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所谓熟能生巧,我相信,孩子们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能将游戏越玩越出色,越玩越精彩。
在这次班级角色游戏的“改革”过程中我认识到,角色游戏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索欲望,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经常审视我们的游戏,要有创新精神,经常给我们游戏来一次改革,让我们的游戏更有吸引力,让孩子们爱上游戏!
参考文献:
篇3
长久以来,西方幼教工作者深信自由游戏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及意义,但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教育改革认为游戏不应当被看作一种自由的和完全无结构的活动。教师要能够为幼儿提供高质量、有目的的游戏和有价值的活动,也就是要能够“通过游戏来教”。那如何实现“通过游戏来教”,本书深入实践现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的第一章是探讨游戏在理论和现实中的处境。通过总结不同领域有关游戏的研究,作者指出,大家都认可一个观念:游戏在早期学习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仍然存在问题。这是因为大家对于游戏的理念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相应的实践。因此,探讨教师关于游戏的理念和他们的教学实践的关系,对于保证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发挥其教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章就如何探讨教师的观念与行动方面进行设计,提出了研究的目的和模型。作者明确了自己研究目的主要有三个:明确解释教师的游戏理论;确定教师的理论与他们的课堂实践之间的关系;检验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或是限制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整个研究由三个渐进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对教师如何将游戏整合进入课程的情况进行描述性描写,初步了解他们有关游戏的观念;第二阶段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关于游戏的概念和设想;第三阶段通过分享教师自我选择的录像片段及对行动的反思,对教师理论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第三章教师的游戏理论,探讨了教师关于游戏的理念,以及这些理念与他们的一般教学倾向之间的关系。作者用概念图展示了教师对于游戏和学习、游戏的本质、教师的角色、组织和计划游戏、通过游戏评价儿童以及开展游戏的限制因素的认识。这些认识反映了教师们认可在游戏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内在动机的激发和主动参与能引发“高质量的学习”。
教师有关游戏的理论能否在实践中得到体现,第四章对此做了回答。通过与教师一起观看录像,作者发现既有教师的观念与实践相匹配的案例,也存在许多观念与实践不相匹配的情况。大部分教师都认可游戏和学习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可以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控制力,激发他们的参与性。但是在实践中,超过半数的教师都是自己在游戏中作出大部分的决定,而给予幼儿的选择权很少。与教师的理论和观念相比,实践中的游戏是过于结构化的。造成这状况的原因既有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因素,也有教师对于自身角色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游戏中对儿童具有支持和指导的价值。
篇4
在21世界教育的今天,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主渠道之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儿教师教育相对独立的一个阶段,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我个人认为要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幼儿教育教学事业做好坚实的基础。
一、问题提出: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现状
从教育一线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不先进。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主体性、创新性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在教学和科研上能力不强。(二)技能特长不过硬。随着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目前幼教很重视特色教育开设了多种特色课程开发幼儿特长、潜力及培养幼儿艺术修养与兴趣。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特长的很少,不能满足幼教的需要。(三)教育教学技能知识及能力不足,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科目多,导致学生缺少试讲和深入幼儿园实习的机会,加之一些学生平时不注意收集各种幼儿教育教学的资料,也不掌握几套幼儿游戏,因此上岗组织幼儿活动时往往手足无措。
二、学前课程指导
中职学生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主要包括学前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课程(其中还包括很多课程,如学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及幼儿园艺术教育游戏指导等)、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课程和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具体设计、实施与实际指导。然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并没有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主要原因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相分离。再者,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基础薄弱、经验不充分,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学习期间,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导两个方面的学习都表现出很大困难。
三、展现课堂教学模式设施
展现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设施工作现场,将课程中抽象化、概括化的理论知识以现场实景、实事、事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直观地进行讲解和具体演练,促使学生在实际的体验和活动中学习抽象的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就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设在模拟实训室或幼儿园中,将抽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直观可触的真实场景,在幼儿园或模拟实训室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达到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职业能力的双重目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实际现场教学,即将课堂搬到幼儿园,通过园校结合的途径,高效合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教师与学生同时面对真实的幼儿园场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另一种是模拟现场教学,即在学校模拟实训室中通过墙面布置、区角设计、小桌椅放置、室内装饰和多媒体辅助等形式创设模拟幼儿园情景,让学生直观感知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类型和过程,并身临其境进行教学活动演练,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学前教育教学程序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包括初步感知现场(模拟现场或实际现场)并讨论明确目标、学习理论设计幼儿游戏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游戏活动(在实际现场或模拟现场中)评价与反思归纳总结等六个教学环节。下面以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课程中的 “角色游戏”为例,说明现场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篇5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120―01
许多传统游戏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童趣,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儿童的需要,深受儿童喜爱。为了挖掘其价值,笔者开始尝试把传统体育游戏“贴人”引入班级的户外活动中。
一、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的准备:游戏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从游戏的本身来看,“贴人”游戏主要以发展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追逐、奔跑、快速反应及躲闪的能力为主,游戏形式活泼、规则简单、易懂,可变性强。游戏的开展需要同伴的配合与互助,不需要任何特制的游戏材料,开展的随机性大,这表明它比较适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
(二)初次实施:问题引发的思考
基于上述资料收集与分析,我将“贴人”游戏设计成一次集体形式的体育游戏活动。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培养同伴间的合作、互助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互助的快乐;2.锻炼幼儿瞬间起跑、快速奔跑、灵活躲闪与急停的能力;3.让幼儿明白遵守规则才能获得快乐的道理。
考虑到幼儿初次玩此类游戏以及安全问题、身体素质有差异等因素,我限定了游戏奔跑区域,控制了游戏奔跑的时间。在游戏前利用各种小游戏来让他们熟悉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实行分组游戏的形式。尽管我非常认真谨慎,准备充分,但游戏实施后,却让我大失所望:幼儿对游戏规则不自觉遵守,整个游戏过程中大部分幼儿一通乱跑,在兴奋中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与任务。面对这些问题,我对活动方案又重新进行了修改调整,对活动过程进行了反思。
(三)再次实施:初尝成功的喜悦
经过反思我修改了游戏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每个阶段为期一周。
第一阶段:教师发起
首次玩游戏时,因幼儿对规则还没有内化,虽能自觉遵守但需要外力的提醒。所以此阶段游戏由教师发起并参与其中充当“追逐者”的角色,教师在追的过程中还要反复提醒幼儿注意游戏规则,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和被捉住的幼儿都要在教师的提醒下退出游戏,暂不实施连续互换角色的游戏方式。
本阶段游戏的重点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游戏规则,体会遵守规则才能顺利进行游戏的道理。实践表明:这种边做边说的方法比“听”了再“做”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阶段:教师退出
有了第一阶段的游戏基础,教师就可以退出游戏了。作为游戏的指导者,首先协助全体幼儿推选跑步敏捷并对游戏规则掌握较好的幼儿来充当“追逐者”;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提醒、指导幼儿如何快速的贴人与追人。
本阶段的重点是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游戏循环进行的角色和任务以及游戏循环进行的更替原则与方法,教师要随机指导幼儿投入到游戏当中。
第三阶段:幼儿自由发起
在幼儿明确游戏规则之后,游戏的自完全可以交给幼儿了。幼儿会在自主游戏活动时自发组织“贴人”的游戏,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戏角色,甚至会自己创编一些游戏规则,此阶段幼儿的游戏自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享受到了游戏带来的愉悦!
二、活动后的思考
(一)传统体育游戏有利于幼儿游戏精神的释放与表达
在贴人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极为浓厚,即使在第一次不甚顺利的实施中,幼儿初次接触传统游戏时表现出的兴奋感也是显而易见的。后来幼儿不仅在集体游戏时积极参与,而且还在自由活动时自发组织“贴人”游戏。幼儿在传统体育游戏中获得了快乐游戏性体验,其游戏精神更是得到了释放与表达,顺应了幼儿的天性。
(二)传统的体育游戏有利于幼儿基础运动能力的发展
“贴人”游戏主要是以奔跑、躲闪、急停、急跑为主要动作。这些也恰恰能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能有效促进幼儿基础的运动能力。另外,传统体育游戏简便易行,少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幼儿自由游戏时重要的选择和活动形式,这也为幼儿基础运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发展了基础运动能力。
篇6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自我评价 角色游戏水平 三层阶梯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角色游戏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何在游戏中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是提高角色游戏水平的关键因素。很多时候,我们的评价方式多以教师总结评价为主,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对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而言,这样的方式没有太大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应保证幼儿每天有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结合上面的观点,我在平时注意收集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评价信息,在以幼儿为主体的角色游戏中,探索出以幼儿自我评价为主的大家来找茬、有话大家谈、敬请期待等评价方式,使幼儿真正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并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第一层阶梯:“大家来找茬”――帮助幼儿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采取“大家来找茬”式的游戏评价方式,利用多种方法再现上次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直接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
首先,教师可以用照片录像记录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评价,从中捕捉幼儿在游戏中有教育价值的情节,然后引导幼儿一起看一看、找一找里面的错误。例如:在“肯德基餐厅里”里,客人要打包回娃娃吃,但是我发现“服务员”直接把做好的“汉堡”用手直接拿给客人,“客人”就直接拿回家了,这个时候我就将这整个过程拍下来,等到评价的时候,让孩子们一起看,这个服务员做得对吗?为什么?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汉堡打包应该要用打包的盒子装!”……用这样的方式生动地再现游戏场景,让孩子能清楚及时发现自己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孩子及时改正。
其次,教师可以找到在之前游戏中出现问题的小朋友,到大家面前再次表演,让其他幼儿帮助他发现错误并且告诉他如何改正。这种以现场再现游戏相关情景、引导幼儿进行评价的方式更有真实感,有助于幼儿直接从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
第二层阶梯:“有话大家谈”――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梳理和表达
“有话大家谈”是一种以某一话题为主的评价方式。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话题,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对自己先后活动的评价,与大家交流、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并获得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教师作为游戏评价的引导者,应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从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为引子,启发幼儿发表想法,从而提升游戏水平。例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我发现娃娃家的妈妈只顾照顾自己的宝宝,来了客人好像跟她没有关系似的,客人们觉得没意思了,慢慢就没有客人来娃娃家玩了。很快到了游戏的评价时间,针对前面出现的问题我问:“客人来了,娃娃家的爸爸和妈妈应该做些什么?”这时候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了许多好办法:“要请客人进来并请他坐下。”“要做好吃的饭菜给客人吃。”“要给好玩的玩具给客人玩,和他一起分享。”……我接着问:“如果你是娃娃家的妈妈,你会给客人做什么好吃的呢?你会怎么和客人交谈呢?”这样,孩子们就能明确自己在娃娃家当妈妈时究竟改怎么做,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次游戏。
我们还要给幼儿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在游戏后能向老师和同伴说出自己在游戏时的感受,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幼儿抒发自己的游戏情绪,更可以帮助他们在与大家的讨论学习新的游戏经验。例如:“烘培房”的游戏结束后,在评价过程中,我提问:“孩子们,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你有开心的事要和你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呢?除了开心的事情,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吗?不开心的也可以和我们大家说一说。”这时,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都想把自己发生的事情和大家说一说。熙熙说:“今天我在‘三味书屋’看了一本《动物世界》,上面有好多我认识的动物呀。”铭铭说“今天的理发店客人太多,我都忙不过来了,下次能不能给我们多准备一些凳子,给等的客人坐呢?””醇醇说:“今天我们菜场里很多客人钱不够了还来买菜,希望他们下次不要这样了。”……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制定了规则,发展了自主性,而且丰富了游戏经验。在下次的游戏中,孩子们肯定能吸取这些经验,获得进步。
第三层阶梯:“敬请期待”――帮助幼儿进行自我计划和提升
随着游戏经验的丰富,游戏会变成有意游戏。对此,我适时让幼儿在游戏过后自己制订下次的游戏计划,设计敬请期待的环节,引导幼儿按照这个计划开展之后的游戏,并在游戏结束后,再次引导他们根据计划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
篇7
戏剧工作坊作为一种小组学习形态,是指在专门的戏剧空间(教室)中,教师带领儿童((8-10名左右),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特定主题,经由肢体、声音、语言等身体资源共同创作戏剧的角色、情节和情境,并在创作过程中反映自身独特经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的组织形式。在遵循儿童创作戏剧“角色为先,情节在后”的一般规律基础上,戏剧工作坊依次按照暖身活动、角色塑造、情节创作、分享与交流四个流程进行。
戏剧主题活动
戏剧主题活动是围绕某一主题,依从儿童戏剧经验整合与提升的进程,师幼共同建构的一系列戏剧活动,即从戏剧表达(角色的体验与表达)出发,到戏剧创作(戏剧冲突的创作和问题的解决),最终形成完整的戏剧表演(演员面对观众表演他们的戏剧作品,但是小班阶段一般尚不能达到这一层次。
戏剧主题一般来自艺术作品(文学、影视动画、音乐、美术、中国戏曲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一个戏剧主题通常包括四个层次:导入、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共10一15个左右的系列戏剧活动组成。(1)导入是整个戏剧主题活动开端,即围绕戏剧主题的来源展开相关经验的铺垫,将儿童从真实世界带入到戏剧虚构世界。(2)戏剧表达以塑造角色为主,让儿童对角色的典型的动作、语言、声音进行充分的探索与表达。(3)戏剧创作在戏剧表达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新增角色、设计戏剧冲突来引导儿童创作戏剧情节、场景。(钧戏剧表演是在戏剧表达和戏剧创作的基础上,在观众面前分角色把一定的故事情节表演出来。戏剧表演工作一般包括角色的选择与装扮、剧场布置、(片段、完整)排演和正式表演。其中,戏剧表达和戏剧创作活动都十分强调导入环节以戏剧游戏进行戏剧情境,结束环节以戏剧游戏走出戏剧情境。
创造性戏剧
“创造性戏剧”是美国儿童戏剧教育先驱温妮弗瑞德·沃尔德(Winifred wards, 1930)最早提出来的。直到1977年,美国儿童剧场联盟(CTAA)才给“创造性戏剧”下了一个正式的官方定义:“它是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参与者(participant)在引导者(leader)指导下想象、扮演和反思人类真实的或想象的经验。
篇8
角色游戏是新进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最爱,不需要老师的干预,只要给一个环境,他们就能玩得有声有色。对小朋友们来说,角色游戏这四个字是比较陌生的,但是面对着布置好的环境,比如“娃娃家”,他们会忍不住地去摆弄摆弄,在与玩具的“交流”中他们会很简单地模仿成人的一些动作,会抱着孩子到其他“小朋友家里”串门,还会问“娃娃”一些简单的问题:“宝宝,你饿了吗?”“宝宝你要喝水吗?”……幼儿们把娃娃看作是有生命的,这些现象在开展“娃娃家”角色游戏时,是经常能观察到的。因此,为幼儿提供较多的形象逼真的玩具,布置良好的区角环境,鼓励幼儿大胆玩耍是教师主要的任务。
一、材料——玩游戏的兴趣前提
角色游戏,离不开丰富的材料,材料越丰富,小朋友们玩得越起劲,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更注重形象思维能力,更要求教师为小班小朋友提供角色游戏的准备材料。
首先,要考虑材料、玩具的形象性。一个个颜色鲜艳、形象可爱的玩具能促使幼儿产生玩耍、摆弄的欲望,玩具是小朋友们的最爱,一旦小朋友们爱上了玩具,那肯定也会爱上游戏,更会投入到游戏中来;其次,在准备玩具的数量上,也有所要求,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小朋友的年龄心理特点,都喜欢争抢玩具,而且一旦抢到自己手里,都很难协商,在布置“娃娃家”区角时,我们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娃娃,娃娃家的餐具,比如小碗、筷子、勺子、还有仿真点心水果等,用来招待客人需要;再次,小班幼儿的玩具提供不需要太复杂,要根据幼儿的喜好准备适宜的材料,当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时,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比如在“娃娃家”角色区域准备材料时,小朋友们更喜欢的是可以准备跟娃娃相关的材料,如娃娃的衣服、鞋子等,而一些空调、冰箱等家电,小朋友们似乎关注得更少。最后,材料的增添要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递进式地投放。在游戏时要注意观察孩子对各种材料的使用情况,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和活动水平对材料进行有效地增减。比如在“玩具店”一开始,可以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一些常见的玩具,供小朋友们玩,也可以由小朋友们“购买”。但是过一个阶段后,现有的玩具满足不了小朋友们的玩乐需求,这个时候再适当地增添一些新鲜玩具,重新引起幼儿玩耍的兴趣。
二、观察幼儿游戏,适时参与指导
当幼儿已经能自立开展游戏后,我们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游戏,但是也少不了必要的指导、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情形是各不相同的。在指导小班幼儿的游戏时,教师必须以观察幼儿的动作、语言作为重点。其实对幼儿来说是能够和玩具“交流”的,而教师作为旁观者,站在小朋友边上,得用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关注他们的游戏过程,“煞有其事”,这就是角色游戏要求我们做的。除了欣赏他们的游戏过程,也应适时地指导,比如,拎着娃娃的头发了,揪着娃娃的耳朵了,等等。可以反问小朋友,大人这样,你觉得舒服吗?或者老师可以参与游戏:“我好痛呀,你揪着我的头发。”变声为娃娃的口气来说,幼儿更能接受,都能及时地调整自己抱娃娃的姿势。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我们老师还要不断地与幼儿交流,用交流来解释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生活、模仿成人劳动。比如老师说:“你是这个娃娃的妈妈吗?你很喜欢娃娃吗?”“你的娃娃今年几岁了?”“娃娃叫什么名字呀?”……小班幼儿在这样的言语中能逐渐了解自己的角色身份,也能从中慢慢地明白自己的行为、语言和角色身份的关系。
三、鼓励幼儿交流玩游戏心得
小班的小朋友,语言能力发展还比较有限,要求他们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游戏体会是需要一定时间来培养的。教师在学期的初期首先应提供最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喜欢来讲讲游戏中的事。比如讲讲游戏的角色身份,应当注意小班的幼儿对社会、家庭的许多成员是不了解的,小班小朋友对自己的性别还不是很清晰的,有些男孩子做“娃娃的妈妈”,女孩子做“娃娃的爸爸”。出现这种情况后,我们老师也不必给予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改善的。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及注意力不稳定, 行为不受规则控制, 更不会用规则调节自己的行为, 同伴间一旦发生矛盾就无法解决或终止游戏或等待教师的帮助。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 并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 有目的, 有计划地通过游戏的不同主题, 不同角色对幼儿进行教育和训练。我们老师在指导中也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和幼儿平行游戏来影响幼儿, 但要牢记幼儿在先教师在后的原则。比如,看到“娃娃家”比较冷清,我就以客人的身份出现:“家里有人吗?”小主人过来开门了,我也参与到游戏中来,和小朋友对话,互动,一起“做家务”,一起“照顾娃娃”。这样通过教师的参与游戏性指导, 使幼儿在游戏中主题内容得到继续与深化。
幼儿的一日活动离不开游戏,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之一。怎样让幼儿爱上游戏,更好地参与角色游戏,让游戏成为有益于幼儿的活动,我们作为教师,在指导活动中,应及时反思,总结,共同探索游戏方案。
篇9
“组建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在进行小组分组时,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小组的规模。在确定好小组的规模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来保证组内异质。不过,最好不要让学生自愿分组。在分组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给小组取名字,制定呼号、组歌、组徽,开展丰富的相互认识活动等来组建小组,并通过讨论、观摩、分享等方法认识合作学习的价值。当然,在不同学科间、某段时限后,小组也应该进行改组,并可在适当的时候结束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达成学习任务;二是完成小组工作。因此,合作学习的小组角色也可以相应地进行分配。在合作学习的规划过程中,除有效地进行小组组建、合理分配小组角色外,教师还需要做好课堂管理的准备。
二、程序的科学设计
对合作学习进行监控和反思,是有关合作学习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是对合作学习效果进行反思的前提。一般而言,监控过程既可以由教师来负责,或者由小组中的观察员来实施,也可以采取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监控。反思通常是在课程的结尾进行。反思活动既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
“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评估,是指在课程实施之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和反思。”根据评估目的的不同,评估内容也不一样。合作学习的课程评估一定要以事实材料为基础。至于具体的评估形式,教师可以采取自我评估的方式,可以采取和其他教师交流的方式,也可采取请其他教师到班上来听课和评课等方式。
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起点是从课堂案例入手,教师要占有大量的课堂实例,然后对案例进行分类汇总,研究哪些目标可以放在小组合作中,哪些不适宜放在合作中,然后将可以放在小组合作中的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多角度的问题,共同完成的一个难题,讨论达成的问题等。接着需要对每一类制定一个操作流程,操作流程要明确、具体,可反复在课堂上试用,然后调整、修正。
三、合理搭配小组合作的成员
为了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减少时间上的空耗,教师必须为学生分配好学习伙伴,相对固定好小组成员,并注意到小组成员在人数、层次分配上的合理性。组内同学担任的角色不一定固定不变,分工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变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一般会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异质分组: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另一种是同质分组:将学习特别有困难的学生安排在一组,对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异质分组,以便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能将更多的关注给予学习后进生,同时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意愿分别进行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学习。
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合作、融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想办法让学生乐于合作便成了我们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向。具体表现在:
1.用语言激趣
在教学时,我曾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如果谁先猜对了,谁就是聪明的一休。”紧接着,我就用学生熟悉的调子唱出了谜语:“身穿绿衣裳,水陆都是家,游泳呱呱叫……”还未等我把话说完,学生就很快猜出了谜底,进入了学习状态。
2.游戏引入课堂
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共性。在教学中,我常常将游戏融于识字教学中,如送信游戏、猜字游戏、捕鱼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用多媒体激趣
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合作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合作学习的意识。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五、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篇10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学;作用分析
提及游戏,幼儿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经过实践证明,游戏教学能够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作用意义更是不可估量。主要因为游戏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符,适应幼儿发展,将其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游戏教学含义
幼儿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其形式为:教学与游戏融合,教师通过一定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抽象化的内容转为形象具体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得到知识的积累,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让幼儿从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形式落后于现代教学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型教育形式。游戏教育就是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教师设计科学的教学计划,将教学和游戏相融合,为幼儿塑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得到思维能力的创新,为今后成长发展奠定基础。在游戏教学中,幼儿通过不断的游戏探索,得到知识能力的提升,实现创新发展。由于游戏趣味性特点与幼儿阶段发展相适用,因此教学效果要高于其他教学形式,对幼儿教学具有帮作用。只有不爱学习的孩子,没有不爱做游戏的孩子,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对游戏有着独特的感情和兴趣。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掌控、规划情节,做自己的主人。现阶段,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创造力与创新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幼儿语言交流能力
0--6岁阶段,是幼儿语言思维能力训练的最佳阶段。在该阶段,教师主要通过一些绘本阅读、童谣背诵等形式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现阶段,教师可以将语言知识与游戏进行融合,通过情景设定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情景中幼儿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得到语言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学习《我的家是动物园》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进行绘画动物,当动物绘画完成时,播放该故事,当幼儿听到“其实我的爸爸呢,就像狮子”教师就可以进行角色安排,依次排序妈妈、爷爷等情景,教师为幼儿进行装扮,模拟故事中小犹太自述的方式,家庭成员依次进行出场,加上音乐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故事中一个家庭的和谐。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形式,不仅提高幼儿语言能力,还能够增加教师而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在游戏中,思想得到创新进而得到不同角色的语言训练。
(二)提升幼儿学习能力
应用游戏教学形式,相对于传统教学形式,效果更佳。而传统书本教学形式,幼儿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教育效果平平。将游戏教学融入教学中,其效果大相径庭。比如:在加减法学习,5+2计算时,教师可以选择5名男孩、2名女孩,通过人数移动,将算数形式形象的表现出来,使幼儿学会计算,得到能力的提升。
(三)扩大幼儿知识视野
学龄前阶段,幼儿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较弱,对事物的理解是直观的。而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使得幼儿学习较为困难。通过游戏教学形式,能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通过想象化的知识点引导幼儿学习,降低幼儿理解难度,对教学具有帮作用。将生活事物与游戏教学相融合。例如:粉笔、书本,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不同事物的不同使用功能,并能够应用在生活中,扩大幼儿知识视野。
三、幼儿教育应用游戏教学方法
经过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方法对幼儿阶段教育教学具有帮作用。但是怎样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有效的教学形式,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育经验,就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为几点进行分析。
(一)游戏与音乐艺术融合方法
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歌曲与游戏融合,进而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与音乐修养,为今后艺术发展奠定基础。在音乐歌曲中,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其中,进而角色扮演;同时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跟随节奏的变化蹦跳,掌握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在“丢手绢”活动中,教师设计丢手绢环节,首先引导幼儿围成一个圆,由一名幼儿围绕圆圈跑,在音乐停止后幼儿将手绢丢在其他小朋友身后,随后,两名幼儿进行追赶。如果后一名幼儿追赶失败,则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符合幼儿个性特点发展,同时训练音乐节奏感,随之产生对音乐的具象理解。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或是在“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雷锋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幼儿歌曲本身较为抽象化。因此,在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生活进行游戏引导。比如:在玩玩具时,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玩具、不随地乱扔等,提升幼儿道德意识和行为意识
(二)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在游戏教学中,也能够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分工协同,懂得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对其今后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拔河游戏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平均分为2组,在规定时间内,哪组小朋友被拽到另一组红线内,哪组小朋友胜利。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到:在小组合作中,只有小朋友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才能赢得胜利,提升合作意识。比如:在清晨活动中,开展接力运球游戏活动。2人为一组进行运球,两人通过报纸将球运到对面,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最先到终点。如果中途球掉落,则需要从新回到起点运送。在活动中,小组学生合作将报纸拉好,然后将球放在报纸中,一前一后移动向前。在这次活动中,每一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到互动中,并相互配合取得胜利,幼儿普遍提升了合作意识。由此可见,游戏运行对合作意识的提升,效果显著。
(三)区角游戏形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室划分为不同区域,幼儿选择自己的游戏活动区域,选择所需物件,主动投入到游戏规则制定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与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制定相关游戏计划,与幼儿合作完成,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意识。在游戏规则制定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要冷静处理,保持清醒头脑,提示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升幼儿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化游戏形式,提升教学效率,使游戏教学充分发挥真正的价值意义。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合作反思,通过反思总结区域游戏活动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除此之外,在合作反思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所在,同时让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反思时,教师要用积极的语言总结、肯定幼儿行为,提高幼儿自信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关注,使幼儿能够主动投入到区域游戏活动中。例如:教师设计《三只熊》游戏活动,教师在投放材料中,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要符合游戏活动与幼儿兴趣,根据活动要求,使幼儿得到能力的提升。通过各种不同的信封制作3只纸熊,同时将纸箱作为房子,引导幼儿在信封纸偶游戏中,利用信封纸偶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在活动中,幼儿乐此不疲的在游戏情境中,学会了信封的使用。在制作结束后,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角中。通过这样的区角活动形式,培养幼儿勤俭节约、懂得关心良好品质;在制作中得到思维的创新,能够将不同材料应用在相应背景活动中。
综合分析,将游戏活动与教学相融合,其作用影响是值得肯定的,对教学的重要性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做到引导,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科学规划游戏形式,确保游戏教学发挥真正的意义价值。笔者分别从:游戏教学含义、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应用游戏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幼儿游戏教学的应用起到帮作用,同时深化新课程教育改革。
作者:赵静 单位:开封市金明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崔玮.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6(31).
[2]刘雅凤.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J/OL].学周刊,2017(04).
[3]李书珺.对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角色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03).
[4]武丹.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