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篇1

校园文化建设为我校办学品位的全面提升、师生素质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我校坚持

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的办学育人理念,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优化育人环境,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现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桐溪小学位于瑞安市桐浦乡桐溪村太平山南麓山坡脚,陶山至温州

、湖岭至瞿溪客车从我校门口经过,随着高桐公路、瑞枫公路的先后建成,桐溪小学离温州瓯海潘桥火车站约10分钟的车程,离瑞安市区约20分钟的车程,又是瑞安南门至桐溪5路公交车的终点站,交通十分便利,是名副其实的温州、瑞安城市的后花园

。她又坐落于瑞安市桐溪风景区,校园环境清幽秀美,校园占地面积4290平方米,施教区涉及桐浦乡的桐溪、桐星

、桐西

、根溪

、陶岙

、丁岙

、丁岙山

、高河

、小岭

、后龙

、坳头

、桐岭

、二平

、山外等14个行政村。学校现有6个班级,学生246人,教职工14人。

桐溪小学创建于1937年,至今已有70多年办学历史。原为中小学部的乡镇级学校,1992年撤扩并后成为一所完全小学,隶属于桐浦乡中心小学。xx年年3月经瑞安市教育局批准为升格学校,即独立的乡镇级学校,学校有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具体开展情况

制度保障,民主管理

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班级考核制度》、《教学工作制度》、《一日常规》等等,切实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实。学校领导和校务委员成员,时刻倾听教师们的建议,保证学校决策无误、行动无误。对师生、家长反映出来的问题,条件成熟的要马上改,暂时不能改的也要向老师们解释清楚,使学校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

强化校园文化管理,统一思想认识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周碧辉校长担任组长,书记张松虎为副组长,工会组织、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等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组员,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2、制订实施方案。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来抓,将其列入了学校的长远规划和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做到常抓不懈。

3、统一思想认识。

正是因为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齐抓共管,使全校师生形成

只有以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依托,建设具有丰富内涵,适应时展、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文化,才能办好学校

的共识,从而在校园中形成人人讨论校园文化建设、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气氛。

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精心打造绿色校园。

校园环境不仅是师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又是精神的外化、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因素。我校在新建校舍初就对校园合理布局,对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食堂、厕所、传达室、花坛、门台、校门、操场等修建,从根本上改善了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为了达到最好的环境育人效果,使校园突出

绿

字,强化

字,讲究

字,保持

字,学校于xx年年,在市教育局和陶山教育学区的

篇2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00-02

高校校园文化随着大学的产生和发展而演进,是高校师生员工的课外文化活动、学校长期形成并被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及这种精神所需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具有崇尚科学与追求卓越、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以人为本与张扬个性、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点。

笔者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题名进行跨库检索,阅读参考了国内2003年至2013年的相关优秀文献,以此梳理国内教育界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有的研究成果。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观念不全面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在建设观念上存在种种偏颇,尚不全面。王德斌[1]等人指出,一些高校较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许多高校重视外在的、收效快的形象建设,但对隐性的、潜在的精神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另外,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功利化倾向,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功利、实用倾向明显,过分讲求利益目标。刘德才[2]总结到,我们当前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全面,校园文化建设观念上存在误区。

2.建设结构不完整

荣慧等人[3][4]认为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到位,主体结构不全,存在建设组织结构不完整的问题。校园文化的主体应当包括学校所有的成员和组织(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但目前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上,教师和其他人员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学生为主体、管理机构和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而教师大多忙于科研教学等活动,很少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3.建设功能不突显

康胜、刘德才[4][2]指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受到局限,正逐渐弱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高校师生受市场经济实用主义思想影响严重,这就要求高校要努力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但是,当前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没有形成教育性、科学性、人文性三者的有机统一。这种把校园文化局限在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弱化校园文化建设功能的问题在目前许多高校还普遍存在。

4.建设创新不重视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意识不足,还停留在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对环境文化缺乏创新,对网络文化带来的影响重视不够。目前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主要集中于硬环境的改善,却忽视了同样重要的校园软环境。另外,许多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网络的深刻影响重视不够,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问题突显。网络游戏、不健康的文化内容等充斥着校园网络,严重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不少高校没有及时采取对策加以正确引导,进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1.转变建设观念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把培养人才本身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通过文化活动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观。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学校特色发展的终极方向是形成品牌。以特色求发展、以品牌求生存,追求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坚持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坚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把全面发展观落实于素质教育中。

2.完善建设制度

为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加快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建立和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校园制度文化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行的保障机制,要制定科学有序、规范合理、乐于被师生接受、操作方便的制度,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校园文化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校内相关制度,形成特有的制度文化约束力;健全组织机构,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长效机制和长远规划,确保制度建设落实;完善队伍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渗透于学校的各个方面。[4][5]

3.强化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和有效载体,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育人氛围。为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廖阔[6]认为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建构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效性途径,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软约束性”的教育引导功能,切实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其次,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评价当前文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后,校园文化建设应力求文化形式不断更新,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积极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精品文化活动。

4.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21世纪的高校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校园网络中多样的文化信息,并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发挥网络灵活、便利的特点,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形式,拓展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方式,发挥网络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作用。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管理,坚持以党的理论为指导,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在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把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

三、小结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数量繁多且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已有研究也存在视角单一、问题及对策重复、缺乏创新性等不足之处。所以为切实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文献研究要避免重复性和抽象性,多角度看待和改善,立足于实践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6

[2] 刘德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3]荣慧.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D].吉林:吉林大学,2013,9-20

[4]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

篇3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原则 机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传承与凝练高校办学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氛围、促进教职员工的职业发展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也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全新的环境与使命,由此也带来了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原则、机制等的创新。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定位不准,忽视高校办学内在底蕴的传承与积累,与办学实际相脱离,与校园文化建设所肩负的使命相脱节。当前部分高校忽视长期办学所形成的文化特色、精神脉流与人文气质,随意置换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主题”。部分高校曲解“创新、创意、创造”等时代命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盲目追求时尚、先锋概念,忽视自我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与服务面向特征,简单炒作缺乏内在专业与学科支撑的“创业文化”, 以概念博眼球,以符号求亮点、形成高校“创业文化”群起集聚发展的现象;部分高校随意变革与定义校园文化的内在特质,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因为主管部门的人员变动存在跳跃式转换的现象,进而成为某一阶段的文化号召;而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却又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足够重视,忽视自我办学特色的提炼,简单以“敬业、务实、博学、求真、创新”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念定义高校校园文化,长期僵持,即使在内涵解读层面也缺乏新的时代要素的植入。

同时,近几年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出现出“高端化、奢侈化”的发展趋势,校园文化活动盲目追求大背景、大场面的形式富华,简单借鉴社会商业演出的模式,既忽视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在特质的凝练与表达,又增加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经济负担。在盲目追求形式繁荣的同时,部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导向偏差”问题。各类纷繁多样的“选秀、选美”活动出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舞台,一些学生社团的活动带有越来越多的商业营销性质,“趋利性、投机性”在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始呈现,部分校园文化沙龙、论坛等潜在地传播某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与文化思潮等,混淆了部分师生员工的思想。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是特色文化源流传承的原则。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进程中积淀与形成了特殊的精神脉流、文化气质与人文生态因子。它深刻体现在高校的共同理想塑造、价值观念建构与行为规范约束上,体现在高校办学的战略规划与布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等各个方面。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托,是构建校园文化品牌,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差异化竞争力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于砥砺、传承与弘扬高校特色文化源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段,以更加生动、直观、富于感染力的方式让广大师生员工感知学校创业的艰辛、校园精神的特殊感召力与凝聚力,尊重历史、鼓舞来者,更好地通过文化感召人、激励人、凝聚人和发展人。

二是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原则。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质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密切相关。工科类院校、艺术类院校、综合性院校的校园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前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同质化倾向正是在于其忽视学校办学实际,盲目移植时尚、前沿文化概念,而导致校园文化成为“无源之水”。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更好地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特色以及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的特点,使其深深地扎根高校的办学实践中,实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的有效联动,更好地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附着性、专业契合性”特征。比如传媒类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始终立足于“传媒”在现代社会中所秉持的职责与使命,通过打通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的界限,在强调其传媒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培养其弘扬社会公义、德艺双馨的文化人格,形成兼具有课程教学与软性文化熏陶的立体化、潜在感染型育人氛围。

三是优势集聚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优势集聚的原则,整合高校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经济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要素,立足学校的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紧密呼应学校的办学重点,积聚力量,重点培育一个乃至若干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校园文化品牌,更好地引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当前,尤其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开放办学的持续推进所带来的有利条件,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吸纳多种社会要素与资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加宽广的视野、更为丰富的土壤,更加广阔的舞台。

四是缜密防控、防微杜渐的原则。当前文化领域的斗争更加微妙与复杂,高校校园文化平台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极力占领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赞助文化交流项目、学术沙龙论坛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与文化思想,蛊惑人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加强对不良文化思潮的监控、预警与处置。对重要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备案与报批制度;建立舆情观测与调研队伍,吸纳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党员干部骨干参与,通过科学抽样、分析与判断,及时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舆情动态及演变规律,尤其关注网络信息的价值导向,增强预见性、把握规律性,在第一时间为有关职能部门化解突发性舆情事件提供决策参考,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校园突发舆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制,厘清不同情况下校园突发舆情的响应及动员级别、方式等,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校园的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及路径

一是建立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多方协作工作机制。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由党委宣传部门与团委牵头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尚没有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考虑,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教学、科研乃至社会服务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发展所涉及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硬件资源的调动与使用受到诸多桎梏。比如社团建设聘请专业师资的工作量计算遭遇壁垒,影响专业老师投身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统筹考虑,在制定学校年度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时,适度考虑校园文化的权重,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水平不仅仅要作为党委宣传部、团委年度工作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同样要作为二级学院班子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系统化的量化标准,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与贡献率作为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建立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担负直接责任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编制、实施与考核评价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进行研究,确定年度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和重大活动主题等。建立校园文化建设联席会议机制,以月度为单位,党委宣传部门、团委、教务处、人事处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就校园文化建设中所涉及的师资配备、课业成绩评价、资源共享等政策性命题进行衔接,协调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跨部门职能冲突问题。

篇4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对策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所谓校园文化,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在校内形成的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换言之,就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一般来讲,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

(一)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的关系,无一不反映某种教育价值观。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二)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的校园文化组织机构和勤奋能干的校园文化队伍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三)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文化活动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育人的重要途径。

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一)对物质文化建设过于重视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要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指导,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离开了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偶尔偏离了这一宗旨。在校区建设中,由于追求规模和现代气息,忽视了与校园文化积淀相融合,造成了文化魅力和个性的缺失。加之,新校区地处郊区,与外界相对隔绝,校园文化易出现边缘化倾向,致使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和功能作用无法充分彰现,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容易流于形式。

(二)受价值观多元化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和确立,不同社会群体之问的利益冲突日益突显出来,价值观的多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亦在高校有所反映。师生员工中呈现出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已占据了一定位置。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但市场经济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而学生当中也广泛流传着“读书无用论”、“毕业失业论”等负面言论,有些学生单纯的认为只要是考试能过,拿个文凭也就万事大吉了,认为大学只是在混日子,这种庸俗的颓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不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对网络带来的影响研究不够

信息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和普及,上网已经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校园时尚。它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行为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发展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校网络已成为学生的“第三课堂”。但网络文化资源的共享性、信息的开放性、环境的无序性使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沉酒于网络世界,荒废了专业学习,甚至还有的学生对参加其它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这冲淡了校园文化的主题教育意义。同时,传统的校园文化内容也受到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学校的校园文化强调的是党性原则与社会效益,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令这种稳定格局彻底改变。由于网络信息基本上是无法控制和过滤的,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污染。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强烈冲击研究不够,在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建立有效的管理化机制上,明显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技术准备。

(四)对社会辐射的效果不明显

篇5

摘 要:本文对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介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灵魂,对于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必须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紧扣教育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及师生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八个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及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是否有利于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坚持导向性原则,各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广大学生向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

(二)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是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都必须突出时代特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坚持时代性原则,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优化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改革,更新人才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关注学科前沿,把各门学科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通过第二课堂或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及时传授给学生,以积极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促进高职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了探索切实有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本人组织了专题座谈会,邀请了普通学生、学生干部、学校各级领导、辅导员、一班主任及后勤服务人员代表参加,发放了调查问卷,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促使校园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全校师生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努力构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能持续、稳定的开展,而不是“一阵风”、“一个活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构建健全的责任体系

为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主要职责是:(1)制订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指导学校各部门、各系部制订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方案的落实;(2)在学校重大工作中,考虑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比如,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文化广场等的建设过程中,在校园的总体布局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内涵,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3)指导全校性的文化建设活动。例如,对校园网站建设、校园宣传、大型文艺晚会、“三下乡”活动等,都必须进行指导,充分考虑文化内涵。(4)组织全校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活动。例如,我院每年十月举行“我与校园”主题征文活动,通过这一主题活动,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从中了解师生的文化需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5)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检查、考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各系部要成立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各部门、各系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本系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构建了健全的责任体系,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较好地落到实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廉洁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办法》、《学生文体活动管理办法》、《校@文化建设考核办法》等。通过出台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考核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

(二)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硬件基础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硬件基础,对于建设和谐、美观、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改变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师生的情感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要注意三点:一是校园设计和布局要融实用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审美观、行为导向和校园精神,要有利于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例如:我院文化广场的建设,从设计、色调、造型、文化内涵等方面经过精心调研,集思广益,最终建设成体现我院农林专业特色,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取名为“翠湖广场”,成为我院校园环境的一个亮点。二是要搞好校园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构建学校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校园整体规划,设立名人雕塑、文化广场、阅报栏、宣传栏,悬挂名人名言、校训标语,设立环境卫生党员示范岗等,促使师生在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迪。三是要通过植树、种花、清扫校园卫生等活动加强师生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师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做到爱护公物,厉行节约,保护校园环境和资源,形成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基础设施包括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推进校园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合理规划、.注重质量、适度超前的原贝如防止重复建设和“豆腐渣”工程,避免资金、资源的浪费和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2000年,我院由普通大专改为职业技术学院,实现由普通高等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2000年~2005年,学院处于外延式发展阶段,重点放在扩大办学规模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办学规模由4000余人发展到。16000余人,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科技大楼、校史陈列室、办公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拔地而起,运动场、文化广场、学生活动中心、教师俱乐部先后建成,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备齐全,等等。实践表明,我院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使学院办学条件得到了实质性改观,较好地适应了教育改革与学院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广大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现状;CIS策略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110-1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院校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如何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当前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校园文化简述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由在校师生共同创造的具有指导性的思想意识形式,具体可以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思想等,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理念,是衡量一所学校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通常情况下,校园文化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有校园的各种设施设备、景观建筑等,是一种用肉眼能够直接看得见的文化形式;精神文化主要有学校的规章制度、思想观念以及共同的价值取向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高等院校是我国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机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是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我国对教育改革的力度逐渐加大,高等院校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园文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影响了高等院校的正常发展。

(一)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只注重对物质文化的建设,对精神文化建设没有正确的认识。校园内的各种设施和办公建筑是校园活动开展的物质载体[2],对各种设施进行建设只是为了更好地为精神文化服务。在现阶段,很多高校在扩招的同时,只注重对硬件设施进行建设, 加大对硬件的投入力度,局限在一种有形的物质投入上;在开展各种活动时,只是发展娱乐性的文化活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与其他文化一样是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可能像工程建设一样能够在短期内见到成效。这种错误的做法会对一个高校的正常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不够

任何生产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证,校园文化建设也要一定的经济投入作为基础。但是在实际上,部分学校只是注重对教学科研以及工程建设的投入,将校园文化建设看成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形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非常小,建设经费没有的保障。在缺少经费支持的情况下,校园文化建设任务通常难以完成。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CIS策略

CIS是有英文单词缩写而来的,即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是企业识别系统。CIS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方面组成。针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利用CIS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一)理念识别设计

理念识别就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在校师生指明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通过思想意识上的提高,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理念识别主要包括高校办学的理念、教学宗旨以及各种价值观念等,是校园各种精神文化的有机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文化理念要积极健康,引导师生不断奋斗,通过这种特有的校园理念进一步影响在校师生的行为。

(二)行为识别设计

行为识别是一种有别于理念的具体形式,是通过师生在校园中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教学理念的学习,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相应的生活和学习,通过各种强化表达出校园的行为意识,传递校园文化。

(三)视觉识别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校园中的每一块墙壁成为会说话的载体[3]。校园是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设计中对学生能够经常看得到的地方要进行设计,充分体现校园精神风貌。校徽的设计要简洁明了,体现学校特色的同时要便于学生认知,通过这种规范化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增加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在校园中设置各种名言警句、指示牌、垃圾箱等都属于视觉识别系统的范畴。

四、结语

新时期加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当前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严重制约了高校的正常发展。通过CIS策略的引入,将企业识别系统的建设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应该注意的是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建设高层次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靖.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2]郑琪.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2,(15).

[3]沈文.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园文化 精神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57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院健康发展的灵魂,是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学校传统、校风、学风、师生行为方式以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是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1]。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有些同学缺乏归属感,专业思想容易动摇,失落感是显而易见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受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价值取向,心理因素的调节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独立院校要根据自身的校园文化特色,按照科学发展的过程,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道路[2]。

1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因此,独立学院从建设初期就会具有母体院校的校园文化特性。然而,独立学院校起步较晚,学术氛围不浓,经费紧缺,导致在较短的时间内不能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在独立学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独立学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影响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

1.1 校园文化缺乏内涵性

1.1.1 办学定位模糊不清

大多数独立学院完全按照母体高校的办学模式进行办学,自身缺乏鲜明的办学理念。很多独立学院由于办学经验的缺乏,对院校自身的定位要么过高,要么过低,没有一个合理定位。很多改革措施仅仅只停留在文字报告中,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部分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短,缺乏文化沉淀。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从办学初期开始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积累的精神财富,反映出一所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总的来说,一个独立学院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够形成一种校园文化。独立院校作为一种新生的办学实体,它可以按照一些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少走一些弯路。但是,由于在学校定位、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同时也导致独立学院不能够建设系统的、长久的校园文化发展计划[3]。

1.1.2 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是以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为基本手段,导致文化活动形式单一。部分独立学院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缺乏创新性。很多学术活动和文体活动轻于实质,重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更达不到教育启发学生的效果,并且往往缺少系统性、持久性、传承性、创新性[4]。

1.2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滞后

部分独立学院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仅仅是照搬母体院校的制度或者从投资者的利益出发制定制度,并且在制度实行之前,完全忽略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不能够接受院校制定的规章制度,难以形成良性的制度文化。

1.3 校园文化缺乏个性

很多独立学院仅仅是模仿母体高校的文化建设,完全不进行自身院校的文化建设,培养方式同母体学校毫无差异,评价机制也没能反映出独立学院的特色。独立学院根据母体院校的专业设置,设置了许多与母体院校相同的专业类型,没有将自身特点与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相结合,缺乏独立的个性文化。作为新建的独立学院,学院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校园文化资源,只有按照母体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进行发展。这种情况将会导致独立学院缺乏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仅仅是母体校园文化的一种传承,不能促进自身校园文化的发展。

1.4 校训同质化现象严重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性格,体现着一所院校校园文化的精髓。但是很多高校不重视校训的制定,特别是有些独立院校完全忽视校训的作用,照搬母体院校校训,只把校训当做一个口号,根本没有落实到实处。一项针对国内256所院校校训的调查显示相同校训的院校占到总数的20%左右,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校训在师生中号召力不强,严重影响校园文化的发展。

2 新形势下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发展目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发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部署。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实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5]。

2.1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其中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前提和灵魂是办学理念的确立。

2.2 促进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动态部分,是稳定的精神文化内化为学校成员的固有品质后的外化表现,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在某一特定阶段的显露。

2.3 完善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处于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它是由学校制度所承载、表达、衍生和推动的文化。

2.4 确保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的、显性的物化文化,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审美意向。

3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它所处的环境、它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它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自身的目标密切相关。因此独立学院的文化建设需根据所处时代的大环境来制定相应建设的规章制度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师生员工的清晰认识和自觉行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文化为载体,牢牢把握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主线[6],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3.1 科学规划,确定办学方向

成熟的校园文化必须有明确的办学方向,这是学院发展的源动力。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明确独立学院的办学方向,继续坚持“一个宗旨,三类专业,三个面向”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独立学院的自身价值,形成独特的学院文化。

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推进“三个中心”(学生文化艺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创业中心)建设为核心,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全力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

3.2 立足校训,发展校园文化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充分体现着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反映着学校办学的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校园文化烙印。我们学院应当秉承“厚德、笃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使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从根本上发展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比如每年学院都有新生运动会召开,各系各方队可以依据学院校训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活动口号更应秉承“厚德、笃学、求实、创新”的校训,这样既宣传学院校训又扩大了校训在师生中的影响,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全面、更具体化落到实处。

3.3 紧密联系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就必须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重视校园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播方式。在独立学院中,具有文艺特长的学生较多,普遍热衷于娱乐性的校园文化活动,表现欲很强,所以院校可以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传播校园文化。现今互联网是校园文化在学生中传播的重要方式,学院可以利用网络宣传学校办学理念、核心价值观,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QQ群、博客圈、BBS等网络社区都成了学院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3.4 与时俱进,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有创新,要做到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教育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学院应该按照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最终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稳定、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婧蓉.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103.

[2]李韫伟,王国栋.浅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4):244.

[3]周军铁.新时期独立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

[4]李晓健,罗月亮.新形势下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分析与研究[J].大众科技,2010,(12):134-135.

[5]褚志梅,张然,孙维富.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1,(7):10-13.

篇8

第一,片面强调物质文化建设。这导致对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可以说,目前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一般学校都在物质文化设施上加大投入,比如新建或扩建图书馆、宿舍、多功能娱乐厅等教学、生活和文化设施。很多学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植树栽花,甚至不惜斥巨资建起了各种雕塑。但在进行这类建设的同时,却没有展现出这些物质文化设施的精神文化内涵,使之停留于一种低水平的“摆设”状态。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有关。比如很多高校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认识得不够全面、深入,使得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明晰的目标。此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影响也是这种缺失的主要原因,具体包括:首先,高校合并、重组及高校圈地运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合并、重组的实际好处毋庸置疑,但一窝蜂的合并重组、盲目的圈地占地,却让许多高校主校区与分校区、新校区与老校区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与反差,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其次,高校扩招后的经费短缺是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瓶颈。三是大学的评价指标中缺少量化校园文化指标,直接导致高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比例失调而畸形发展。

第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层次普遍较低。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高校普遍存在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有些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甚至很少有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办学者存在着相对重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习俗文化等“软件”建设的倾向。其次,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目前高校普遍缺乏软环境建设的调控组织机构,或者调控失灵。虽然学校许多部门在精神文化建设中都承担一定职能,但由于机制不健全,沟通不到位,决策不统一,很难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再次,建设的方法、手段相对滞后,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不知所措,方法落后。有的过分功利,误导和降低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第三,不能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和发掘传统资源。很多高校是通过合并提升办学层次和规模的,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这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是:本校原有的传统资源部分遭到浪费,高校间的文化沟通、融合缺少有效途径。一是本校原有各校区的传统资源不能得到同等重视,校区与校区之间不能有效地实现校园之间的文化融合,给整所高校形成统一的文化精神带来困难。二是学校的传统优良校风不能普及、推广到大学城(或称高校园)内的新校区。入住大学城的高校有多所,大学城内的校园文化良莠并存,相互影响,甚至相互侵蚀。现有的文化资源不能合理地被新校区师生们所享用。尤其是,学生公寓一般不在学校围墙内,学生在公寓内感受不到学校校园文化的氛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也相对减弱。

第四,采取了短期突击式的功利主义行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而很多高校随着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为了跟上发展的形势,往往采取急功近利的措施搞形式主义。有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很多活动是应付一时需要,走过场、一阵风现象普遍存在。上级来人检查、调研,或者看到兄弟高校开展某类活动,就在本校也一阵风地突击开展一系列活动,领导一走或者兄弟学校结束了活动,也随之偃旗息鼓。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做法之所以能够出现,原因复杂,既有客观上学校外延式扩展、应付上级各类检查等因素所导致,也有部分领导主观上好大喜功、追求立竿见影效果所激发,还有部分学校由于校园文化建设人才、资金储备不足或重视不够等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我们切不可因为存在上述问题,而对校园文化建设失去信心。相反,要树立和增强信心,积极地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时和一役,而需要历代校园人、全体校园人不断接力、共同努力。当前,这项系统工程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绝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那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管理部门或思想教育部门的责任的观念是狭隘而有害的。所以,务必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使高校领导者、管理者、老师、服务人员、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负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长久机制,从体制上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持久性,杜绝一阵风式的形式主义和各种形式的“走过场”。

第二,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正确处理校园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大学校园周边社区是社会环境的自然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们必然的活动空间。周边社区的文化环境与社会风气好的方面可以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而不良风气则会对校园文化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首先与周边社区的管理者进行合作,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止不良风气进入校园,尽量减少周边环境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积极协调好大学校园文化与周边文化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共建合力和正向效应,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纯净、美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作用。要做到让校园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以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比如学校的花草树木、建筑布局、人物雕塑等都是陶冶情操的要素,能使学生对集体、对学校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情感。要使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传递信息、传递情感,帮助学校塑造校园人的人格。

第三,大力开展校风建设。校风是一个学校的风貌和整体形象,树立优良校风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手段,务必高度重视、全力做好。在校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从创始人到历届校长的重要作用。包括用校长的价值观、治学态度、办学思想影响学校的微观文化,以至将他的人格魅力、治校理念反映到校园文化中,使之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作用。同时,用教授和老师们优良的学风、教风、道德情操等影响学校的校风。为此,应加强对本校校领导及有名望、有成就的教授、老师的宣

传,使之在校风、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好的引导作用。

第四,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的特性,努力加强、正确发挥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借助网络可以丰富拓宽大学生的求知途径。充分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师之教和学生之学;利用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学生的交往面;利用网络的平等性,为学生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与此同时,抑制网络的负面作用,防止和克服很多学生上网成瘾、受网困扰、受网上不法分子侵害等现象。面对网络文化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正视网络的双刃剑作用,既不因噎废食,又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科学开发、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第五,在提炼学校办学特色过程中,既体现高校文化的共性,又张扬校园文化的个性,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特色文化,特色是它的生命力。要彰显个性特色,充分发掘本校在办学历史中的积淀,继承和发扬本校前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正确处理好历史传承与时展的关系,通过发掘学校的办学历史素材,整理名人名事,找准和集聚学校办学过程中形成的闪光点,在提炼学校办学特色中放大、提升优秀文化要素,把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大做强。

篇9

1 我理解的校园文化

学校以传授人类文化知识为己任,故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以它独特的个性形成物质、制度、精神、课程、活动等文化。这些文化来源于学校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时,在规律的教学中挖掘、发现、发展、巩固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沃土,以校园精神为特点的群体互动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无形的让人难以形容。但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它的能量是巨大的。为此,我们要积极地挖掘它的潜能,不断地进取,通过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体育活动等形成一种勃勃生机、努力进取的文化气氛。学生自身融入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启迪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有积极向上精神的气质学生。

2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比起初高中校园文化有着很大不同,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着差异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的地位,在小学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潜能,然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会更难。它通过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文化活动,以及群体行为的互动,直接或间接使小学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谨慎分析每一个细小的情节,科学细致地做到言传身教,因为小学生的观念、思想、都会因此而根深蒂固。小学的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教学系统在规律运转时最具有挑战性的,无形的,智慧、知识、精神的一个缩写。它所具备的教学、管理、服务、组织、课程等细微的规则和方案,能使我们在不断的求索中得到补偿,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激发,使我们的素质得到熏陶。

就我校的实际情况,几年前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高,目标就一个:抓好学生的成绩就好。把教学和建设校园文化搅在一起,单一的只求成绩,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严重的违背了一个自然的教学规律。只是单求教学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少数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他们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提升。教师只教书,却没有做到育人的职责。我们呼吁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身心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大家就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更深一步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在小学校园的生活中具有的特殊性,有着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关系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幸福。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为人民造福,是教育后代的百年大计。

3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篇10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历来众说纷纭,可以说有学校就有校园文化,在人们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作用的时候,校园文化只是自然地反映着学校物质、精神风貌。不同的时期,人们精神面貌不同,校园物质条件不同,学校活动内容的重点不同,建设的校园文化也就不同。

一、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现实意义与作用

1.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什么是校园文化?狭义地讲,校园文化是一种植根于校园土壤,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目标和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内容。广义地讲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组织里,以学校组织成员为文化主体,通过组织内部的教学、科研、生活和文化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的总和。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学校里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指以中小学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在学校的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它涵盖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它所释放出的强大心理制约力量,使校园师生受到氛围、制度和观念三方面的文化熏陶。

2.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进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必须的,因为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要是校园文化没建设好,中小学生也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不能好好地学习了,还怎么谈国家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所以进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整个发展过程,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对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的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灵魂是由价值观、理想追求、精神面貌、道德情感等组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总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着某种思想、规范、价值标准,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的信念、对教育的希望,也不知不觉地影响和规范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的形成,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积极适应当前社会的新要求,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校园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个小环境,通过规范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赋予学校活力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大文化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校园文化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启迪了学生的智慧,锻炼了学生的才能,塑造了学生的美德。所有这一切,都将静静地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构建中小学各自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我国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起步晚,又由于各方面的影响,整体水平不高,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不断地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正、创新,只有这样,我国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那么,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开拓校园文化建设要走特色之路,成为校园文化未来的发展之方向。

校园文化作为文化教育的一种形式,应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性应体现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干的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性应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上的独创性和个性化的特性。各校的情况千差万别,开展校园文化必须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切忌互相模仿,生搬硬套。只有因校制宜地形成和体现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

目前我们中小学开展的文化活动很多,但真正对我们活动的内涵却缺乏深入挖掘。教育是针对人的个体而言的,其中最让人牵肠挂肚的是情感,缺乏情感的活动,再轰轰烈烈,也只能带给学生浮躁和功利。因此我们校园文化一定要有情感的力量,在这方面学校一定要坚守。

今年的新学期开学,某小学的一年级新生经历了一场特别的开学典礼——爱的牵手。一年级的教师蹲下身子,把孩子轻轻地抱在怀里,耳语着一句句鼓励的话语。这样的开学典礼没有任何成本,可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年级的孩子回家就对父母说,今天很想哭,想流泪。我们给了孩子什么?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在我看来,校园文化渗透在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细节,其核心就是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育人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充满爱的,这样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就不会缺少爱,不会缺少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