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教学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大包大揽满堂灌。教师讲的是津津乐道,学生昏昏欲睡,心游万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课堂状况呢?因为教师照本宣科,不能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学生不感兴趣这种被动的被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么在座位上搞小动作,或者和周围的小朋友玩闹。教师为了组织教学,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就要去制止、训斥甚至打骂学生。实在没招了,就把家长找来,结果师生关系紧张,家长和学生之间也成了猫鼠关系。
新修订课标的灵魂是:“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中学、江苏省柏庄实验小学、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辽宁省岫岩县三家子中学在研究实践新课标更新课堂教学理念上做了长时间的探索,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一、转变师生观念,建立新型师生观,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学生本身也是个完整的人,只是特殊的年龄段,才把他们聚集在象牙塔里
他们对知识渴求,同时也有情感的需要,需要交流,需要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存在着对事物的欣赏与否定的态度,需要获得成功的价值观。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三家子中学和八所实验小学的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加分鼓励机制就很好,适时的对学生的进步予以奖励,促使学差生也能满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要。
2.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很大
学生的某些不足,甚至犯点儿错误,需要理解、谅解和宽容。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绝对不能绷着师道尊“颜”,横眉冷对,恶语相加。要真诚爱护,帮助学生克服缺点,修正错误,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
3.师生之间如果抛开年龄上的差距,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理应相互尊重
教师尊重学生,也就是言传身教的影响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这样的教育方式犹如春风化雨,春雨润物细腻无声胜有声,也所谓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小事儿做起,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设立小主持人,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以爱为基础,教师理解信任学生用真情关爱,成为学生良师益友,善于沟通,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安全。
教师要面向一切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平等对待,不可以厚此薄彼。要全面了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转变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师生、生生之间合作探究的互动的过程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学内容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不变的设计,学生的奇思妙想被当做是歪理邪说的异端,扼杀掉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师滔滔不绝的传授,学生是疲于奔命。学生能不累不厌烦吗?这也就是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经常违反纪律,甚而大批量辍学的原因。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奥秘的导研学案,教师适时点拨,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研学任务。还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改编成小品。例如有一位老师在和学生一起研学《矛与盾》一课时,就把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市场,一个学生在叫卖矛和盾,和几个小学生在讨价还价,最后卖矛和盾小学生哑口无言,声情并茂的演绎了自相矛盾的故事和蕴含的哲理。师生全员参与改编、排练直至演出,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师生情感,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习惯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重结果轻视过程,学生各自为战,自主接受知识占有绝对的比例。重竞争,轻合作。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小先生引领小组成员兵教兵,共同完成研学任务。使学生脱离被动苦学苦海,转变为我要学的乐学大课堂。
为了有效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是十分必要的。分组的方式是组内异质,组间基本同质。组内设小先生或者小组长,在小先生的带领下,组内合作,展开组间竞争。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更主要的是关注了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差生。这样既有自主又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提高了竞争意识。但是要注意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人人都有任务,防止冷落学差生,还要用按号加分的方式鼓励学差生积极发言踊跃展示。每节课结束之前要评出金牌小组金牌个人,表彰鼓励,一次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有了这种缺憾,才激发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真的钻研新课标以及更宽泛教育教学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高教育艺术。不断丰富完善自我,以达从经验性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如果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研讨工作中,那么打造高校课堂,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发展,这一天到来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崇凤丽.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6期.
[2]房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N]. 中国教师报,2009-12-30.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化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137-01
一、正确面对实验中的“意外”,让课堂更精彩
2002年下期,我在初2003级1班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在教室里做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且有可燃性,操作时需将试管内的空气赶跑后才能加热,尾气处理是用燃着的酒精灯B将尾气中的C0燃掉。
当我通了一段时间的CO后,我估计装置内的空气己经排完了,就点燃了酒精灯B处理尾气,这时,我和同学位都看见在C处的蓝色火焰沿着导气管内很快进入了盛石灰水的集气瓶并引起了较弱的爆炸。将集气瓶上方的橡皮塞冲了出来,把同学们吓了一跳,这也是我没有意料到的情况。但我很快镇静下来,迅速的塞紧橡皮塞,接着按正确的步骤把实验做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针对刚才出现的情景,我提出了以下问题:①为什么会产生爆炸的现象?②爆炸后,我迅速的塞紧橡皮塞后,C处的蓝色火焰为什么不会再次沿着导气管内进入集气瓶引起第二次爆炸?③这个装置有弊端吗?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爆炸的原理,很快的解答了①②两个问题;做完演示实验后,经过同学们的讨论,一致认为该装置有弊端:通CO的时间短了,不能把装置内的空气排干净,处理尾气时容易引赶爆炸;通CO的时间长了,多余的CO会污染空气,毒害大家!同学们也提出了实验装置的改进办法:用排水法收集尾气,然后将尾气点燃烧掉。我充分的肯定了大家想法,表扬了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行为。
在过了两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该班的同学该起了这次实验。我说:“当时一定把你们吓傻了吧!”同学们却说:“当时确实把我们吓了一跳,但我们至今还记得CO如何燃进了瓶里引起了爆炸,老师又是如何处理的!我们喜欢安全的‘爆炸’!”
二、预设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教材第二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时,课堂演示实验时讲求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在水的净化探究活动中,我故意选择用自来水加黄泥巴土搅拌而得的浑浊的水。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这样过滤得到的水仍是浑浊的,自然就引出了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原因及处理办法的讨论,然后,我更换滤纸,并在过滤后仍然浑浊的水中滴加几滴明矾溶液后重新过滤,这时,所得滤液是澄清透明的;这时,我们正好可以问:这杯澄清透明的水是纯水吗?学生肯定会答“不是”,因为我们前面加了明矾溶液。天然的水会溶解像明矾一样可以溶于水的很多矿物质,如果溶解了较多钙镁离子化合物的水就称为硬水。这样,课堂自然而然的过度到了硬水、软水的学习;在经过学生看书,讨论一段时间后,我提出了问题:“我们如何除掉这种可溶液性的钙镁化合物?从而把硬水软化成软水呢?”这样,课堂自然地又“生成了”水的蒸馏的演示实验。
三、找相似实验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我在教学《燃烧和灭火》时,我会让学生回忆学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做的演示实验:如A图所示,点燃两支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我们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低到高逐渐熄灭。
然后我再做如B图所示的实验,“如果将烧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我先让学生猜一猜,讲一讲为什么,再做一做,比一比。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这两个实验很相似,都是要让燃着的蜡烛熄灭。但是实验现象正好相反。A图中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逐渐熄灭的原因是: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B图中燃着的蜡烛会高到低逐渐熄灭。学生往往会忽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热的,密度反而比空气小。
四、酸碱盐复习课中安排演示实验,加深对酸碱盐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酸碱盐知识的学习是九年级学生感到最难的,如何上好酸碱盐复习课是初中化学教师最伤透脑筋的事情。传统的办法是:先让学生回忆酸碱盐分别有哪几条化学性质,然后做一做相关的练习题。这种做法容易给学生一种错觉:化学只是要求死记硬背。我的做法是直接安排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思考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哪几条?
练习题: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有哪些办法?我让学生讨论后再回答,然后做演示实验验证,再小结。
物理方法: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固体残留物的是食盐水。(盐酸有挥发性)
篇3
“先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看书、自学、练习。“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先学后教”模式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始至终学和练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课堂教学大概分为六大环节:1、课题;2、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目标;3、学生自学前的指导;4、师生互动学习(包括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引导学生更正,发挥小组兵教兵作用);5、巩固练习;6、当堂检测,检查当堂掌握效果。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先学后教、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按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广度和深度上应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要始终围绕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一节课,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
(二)出示自学指导。
小学阶段的孩子的自学能力不足,他们有了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自学方法,但自学能力受知识水平、课文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师的自学指导要明确“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达到的标准、教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
例如,在教学《看》一文中,我提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课文具体讲了哪几种颜色,用横线把不同颜色勾画出来,4分钟后上台填表”这个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性很强,学生的自学就相当于是在作考前准备,因而就会紧张、高效。
(三)创设良好自学氛围。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虽然,这在起步阶段会产生“费时费力”的现象,但只要不断反思、总结,锲而不舍地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下功夫,那么,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学习。
在自学过程中,我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并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有时也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范写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要以真诚的目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这样,才能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师主导,少讲精讲。
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了“教”这个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而此环节的时间也只有10分钟左右,这就决定了教的内容要少而精。教师只须教教材内容的20%,即重点、难点;只教学生不会的,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在“全体学生”身上做文章,每一个环节都要关注全体学生,要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而不是只让少数几个学生发言。学习特别要从最后一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抓起,力争使每个学生会学习、能学习。对学生低起点严要求,贯穿管理始终。教师讲课的起点、提问的重点、话题的热点也都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到主动学习。
(四)精心设计练习。
在“先学后教”教学过程中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是紧扣教材内容的习题,即自学思考题、巩固练习题、课堂检测题。教师在这些习题的依托下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及时点拨指导。学生在这些题目的引导下,读懂教材的知识结构层次,理解所学内容,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并找出自己自学的疏漏之处,及时补缺。可见习题设计对一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
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的教学内容,并且要分层次,一是认知目标为主线,设计出课堂上能够进行集体教学、小组交流和个别辅导三结合的练习题,以利于分层落实。二是以智能目标为核心,坚持采用启发式教学,设计出利于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利于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趣味性习题。
篇4
【关键词】数学课堂;最近发展区;提问技巧;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而课堂提问是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常见的一种方法,是促进思维,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教学手段。课堂提问的目的应该服从总的教学目标,特别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课堂提问,还应该有特定的目的: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常言说:“引导之法,重在善问”,提问要提在“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既非伸手可及,但跳一跳又够得着。教师设计问题就要寻找这个“发展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上课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预测学生对授课内容接受的难易度。
例如:在教学乘法公式引入教学时,我抓住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一节课学习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你能说说运算法则吗?这些运算的依据是什么?
目的是回顾运算法则,强化“用运算律计算”的意识。
过渡语:(a+b)(c+d)=ac+ad+bc+bd中,a、b、c、d可以是整数、式或别的什么。数学中,经常要通过考察特殊情况来获得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
问题2:(a+b)(c+d)可以直接利用公式直接写出结果。它是在(a+b)(c+d)在a=c=x时的特例。在(a+b)(c+d)=ac+ad+bc+bd中,你认为还有那些特殊情形?你能得到什么?
通过过渡语渗透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考察特例,深入认识研究数学对象的规律方法,在学生自主活动之前,先指出已有特例(x+b)(x+d),使学生有一个类比对象,明确思考方向。
问题3: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公式。
二、把握好提问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和能力来设计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指向明确,不提与教学内容无关或宽泛无边、让学生不知所云的问题。
三、把握好提问的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把握好提问的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些问题看似浅显,往往被老师和学生忽视,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就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探索学习的规律。
例如在《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复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已知点M(2a-9,3-a)请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a的值:
问题1:点M与点N(b,2)关于x轴对称。
问题2:点M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落在y轴上。
问题3: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问题4:若点M(2a-9,3-a)是第三象限的整点。
在设计时,安排了四个提问,从简到难,逐步应用本章的有关知识点以到达复习的目的。上了这节课,我感觉设计很成功,学生兴趣高涨。于是再次上课时,我仍然采用这样的设计,结果提问第3题时,气氛就有些沉闷了,当给出问题4时,学生全傻眼了,什么是整点?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原本一个精彩的预设环节,成了一个败笔。
(二)把握好提问的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而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形成一对一的问题场面,或只向少数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再发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照顾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把握好提问的梯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于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复杂的、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串,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另外,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的概念形成环节,教师提出了四个问题(多媒体展示五个具体函数表达式):
1.所列函数中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函数?
2.在剩下的三个函数中,具有什么共同的形式?
3.反比例函数的特点是什么?
4. 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除了在形式上的不同外,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这一串问题就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原则,八个问题(包括第三个问题的四个小问题)层次递进,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学生学习效果明显,这种体现梯度的提问,就充分保证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无固定模式,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新鲜事物上的特点,可适当变换角度提问,问题具有新颖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是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艺术,合理优化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建跃.数学教育要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2(7)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
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 效率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阵地,是历史教学中实施新理念的关键,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用好新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
新教材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通过进一步学习,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我发现新教材有许多优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历史事件发生、发展来编排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学生差异较大,对大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将教材全部准备在手头上。“历史纵横”模块大多生动、形象,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模块链接"能有效补充历史知识及历史背景,有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
二、把握好课堂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搞好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2.培养学生能力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有人说教给学生的知识等于教给他们“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给他们“乘”。 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如投石激澜、巧设障碍、扩充延伸、诱导争论、变换角度等等,启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拓展思维的广阔性、激发思维的批判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步。
3.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上课时,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我不是简单地将要点和盘托出,而是提供四则材料,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加以点拨提示。当然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深刻性,不宜过难,也不能过易;不应停留在要求学生用“是”、“不是”来回答上,也不应高不可攀,无从下手,而应难易适度,“跳一跳就能摘得到。”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辅助手段
教学是一门艺术,认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学生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
1、讲授法。讲授法是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难以达到的问题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历史知识,教学能力和水平上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
2、讨论法。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形成一个小组综合意见,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激情,还有利于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辩论法。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辨性较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结论,目前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如上选修④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小结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辩论秦始皇的功过问题。在教授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创始人孔子》一课时,可以举行一个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以及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比较法。比较法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比较一些相似的或相异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历史事件的复杂因素,学会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授《开辟新航路》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异同,尤其是对中西社会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在教授日本明治维新时,比较中国与其异同。通过比较法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一定的历史观点去解决纷繁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思考
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本文针对现阶段教师应该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互动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的课堂时间属于教师,教学模式被简化为“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特别是对于处于表现欲较强的学生而言,这种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会压抑学生的性格;而对于本身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而言,刻板的教学模式,没有起到锻炼学生自信和勇气的作用。为此,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互动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时间,让学生有自我表达的机会。比如,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英语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回答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能动性,使他们在快乐中吸收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增强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变得自信和开朗。
互动教学是新时期探索教学方法的有益途径之一,通过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平等,学生可以把教师当做自己的朋友,这种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科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立足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的教学实践说明,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联系。如果很多学生都将学习当做一项苦差事来做,即使教师有再大的教学热情也无济于事。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立足实践,注重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和意义,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知识的重性,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以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注意发挥表扬的积极作用。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用鼓励的眼光激励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尤其应该注意降低标准,注重表扬,在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因材施教,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学生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感受。例如,在化学课的讲课过程中,由于涉及较多理解性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难以适应快节奏的教学模式,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还导致很多学生厌学情绪越来越大,对于不理解的知识,不敢问同学和教师,最后成为学困生。而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必须注意研究和了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纠正错误的学习态度。比如,对于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只看热闹、不注重理论学习的情况,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学生学习基础差、脑子笨。在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时,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给其布置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避免学生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有抵触心理。
四、拓展完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阶段的教学素材,教学内容大都是专家学者精心编制出的,适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然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方面要立足于课本教材,另一方面要注意搜集与教材有关的课外资料,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演示化学以及生物学科中某些微观物质运动时,可以不再局限于书本、黑板和粉笔,而是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如用视频在课堂上加以演示。视频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教材内容,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该注意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参考文献:
[1]李天悦.立足语文课堂,润泽美好人生[J].文学教育(中),2011,(08).
篇7
在办公室中经常听一些老师抱怨,某某某同学英语水平太差了,甚至连英文字母的大小写都分不清,不知道小学英语老师是怎样教的?初中阶段是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但学生处于青春期,学习英语容易走极端,英语成绩容易两极分化。初中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强,他们再也不是规规矩矩听话的小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他们爱思考,想独立解决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当前,特别是农村初中缺少城里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条件,因此教者要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追求理想课堂。
有人说,情商高的孩子往往比智商高的孩子容易成功,而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正确情感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唯我独尊者”。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把他们看成简单的认知体。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渴望得到尊重,渴望与人交流,渴望把他们看成大人,同小学生相比,初中生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不愿意死记硬背。在英语教学中要纠正以往只重知识而轻情感的情况,取而代之的应是重视和努力尝试以情优教、以情促知。通过情商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情绪高昂,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的动机,而且能促进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由于初中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阅历浅,除了加强学习英语目的性的教育外,还要使学生在运用英语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运用中体验,尝到乐趣。如:我们坚持英语值日报告,编写对话,英语游戏,表演,课本剧,英语角,英语艺术节,西方传统节日庆祝……对他们每一次语言的运用、每一次的开口没有意识的发音、模仿都应报以真诚的赞许及鼓励的表情,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学习越来越自信。
农村初中生由于缺少英语学习好的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力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出发,学会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视、听、感觉来吸引和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的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和引导他们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围绕这样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分阶段去完成,目标制定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让学生在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后有新的学习目标,以使学生保持适度的焦虑感,付出相应的实践行为,以达到最高的学习目标,使英语课堂教学高效、简朴,求真务实。
总之,要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留在课堂,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任务优质、高效,成为广大师生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篇8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两个支点
第一个支点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不管课程改革怎么改,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没有吃透,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作为一个出租车司机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熟悉道路。当客人报出地名后,你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路线把客人送到目的地。如果你拉着客人绕圈子,多收了人家的租车费,浪费了人家的时间,是要被骂娘的。作为一名教师也是如此,如果由于教师对课标和教材不熟,领着学生绕圈子,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摧残了学生的身体,也是要被骂娘的。这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功问题,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
第二个支点是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着想。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备课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实现高效课堂的三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通过“说教材”活动,引导教师把握课标和教材,落实第一个支点;第二个途径是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落实第二个支点;第三个途径是通过写“课例分析”,对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进行认真的反思,以便不断总结,逐步提高。这也是校本教研的三大途径。 老师们不仅要“煮”教材,而且煮熟煮透。
三、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许多老师心中没有数,要等专家或领导的点评才行。其实,每个老师上完了课不需要问别人,只需问自己四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效率的高低与否。
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
老师在上课时头脑一定要清楚,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不是说一节课热热闹闹就行了,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到底有什么收获,是知识的、能力的,还是价值观方面的,不能走到哪算哪,目标一定要明确。上海格致中学提出“国家课标校本化”,我很赞同。国家的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是最低标准,不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达到这个标准,这是教学质量的底线。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新的课程标准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本校的课程标准,甚至每个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确定相应的课程标准。
第二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
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说明问题,如果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课前不布置预习,课后不布置作业,课上解决全部问题。这是最高水平的课。如北京22中的数学教师孙维刚、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的马芯兰老师等老一辈的特级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课堂不热闹,但都非常扎实,教学成绩很高。现在山东省高青县的几个农村初中也做到了“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他们提出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学生的负担很轻但升学成绩很好,这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的老师课堂很热闹,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而课后却布置大量的预习和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是违背规律的。有的老师说预习不是负担。一定要明确:预习也是负担,也是作业,凡是除上课外,占用学生时间而与课本教学直接相关的活动都是负担。曾经有人搞过几个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对一个学校的学生讲同样的内容,有老师提前一天与学生演练了四个课时,有的老师提前与学生演练了2个课时,有的老师只是在课前与学生见面10分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但我们看到的课效果差不多。这就是效率问题。如同百米赛跑,当发令枪响的时候运动员都应在零点起跑线上。可当发令枪响的时候有的运动员已经提前跑到了60米处,已谈不上什么效率。
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要完成教学目标有很多方法,但方法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用探究就能获得书本上的知识,但自学的能力却得不到培养。一堂课老师讲多长时间为宜?现在有些学校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35分钟。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在改革的初期硬性限制老师的讲授时间有助于改革的进程。但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能硬性规定时间。基本的原则是:只要是学生自己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如果老师真的放手让学生看书,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是能自己看会的。学生不会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不会的大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老师再讲。现在许多老师上课就讲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难道学生连一个概念也看不懂吗?老师给学生自学的时间了吗?从理论上讲,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会,老师也不要讲,先让学生讲,学生不会的老师再讲。这样一堂课真正需要老师讲的东西并不多,关键是看老师敢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
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问题)
篇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并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能充分地去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所以,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显得非常必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兴趣
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师可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X30=(2X0.1)X229=0.1X230(毫米)=105(米),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师生互动活跃气氛
教师在问题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和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要尽量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配合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在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尤其是对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上集体开展讨论,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有的见解,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创造的能力。
三、设置新题启发创新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
例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引入、传授、反馈、深化,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手动脑,让他们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同时,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
篇10
【关键词】物理习题教学效率
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学习物理离不开物理习题,它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及物理实验的教学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的三大支柱。笔者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分化现象,总是从物理的习题教学开始的。由于没有一种有效的习题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从不会做习题开始,然后慢慢丧失学习兴趣,最终出现两极分化。高效的习题教学可以起到深化、活化知识,巩固概念、规律,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应变能力、及时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所以做好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相当重要的。下面笔者谈谈对习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1 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是我们进行物理习题教学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1.1学生方面
学生只会简单套用公式。许多学生总将解答物理习题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已知量、未知量有没有同时包括在哪一个公式上,对于习题所述的物理情境、过程、特点不进行认真地分析。因而当问题较为简单时,还能勉强应对,而对一些过程较复杂的问题,都显得无奈、无助。只注重解题结果,不注重过程,只关注怎么做,不关注为什么这样做,关注做出这个题,不关注这个题的考察目的,拓展变异。
1.2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方面,“搞题海战术”来代替正常的物理教学。教学中所讲解的例题和布置的作业不加选择,不顾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见题就讲、见题就练,不仅会导致学生不能掌握物理知识,而且缺少物理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支撑,很难应付千变万化的物理习题。
有的老师不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学,在选择例题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拿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所谓精题典例等题目来分析讲解,认为这样的例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能迅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这样追求习题教学一步到位,自觉或不自觉地轻视简单、基础的题目,而放弃了基础题的训练和讲解。过量讲解这类过难的习题,学生听不懂,不断的碰壁,严重挫伤相当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挫折感、失败感,摧毁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自信心一旦丧失,还何谈什么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呢?
有的老师讲解习题的方法也有问题,总是喜欢按部就班,将题目读一到两遍,然后点明研究对象、分析物理过程、创建物理模型、选择适用规律列出方程,最后求得结果。这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弊端,这实际是教师自己在做,而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动起来,只是被教师牵着走。甚至有的学生思路跟不上,学生自身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增强。教师讲得越细、越透,学生能够思考的余地越少,越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 如何进行物理习题教学
那么要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2.1要选好题
好的物理习题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双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所以上习题课之前选好要讲的习题至关重要。
在选题时要降低题目的难度,精选题目而不单纯追求数量。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合理选择,精选那些既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又有能力完成的习题让学生来做。只有这样的题目,才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选取习题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明确的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为此,所选习题要精炼、准确、新颖,同时具有启发性,举一反三,切忌搞“题海战术”。
2.2要抓好习题教学目标、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为了不需要教。”为了此目的,教师在习题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解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讲解物理习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分析题目的物理过程,启发学生分析、理清解题思路,寻找解答习题的正确方法;另外判断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不能看答案是否正确,也不能把解答过程是否符合“标准答案”作为判断的唯一标准。
从教学方法上讲,要群言堂,不要一言堂。在一言堂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都不见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纯粹的主宰和被主宰的关系;在这种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没有了,教师成为唯一的信息源;在这种课堂上,物理学失去了它的灵气和趣味,展现给学生的是固定的解题步骤和一堆枯燥的公式;在这种课堂上,除了记录和记忆,学生就再没有事情可做了。因此教师要适当提问引导,要给学生思考,要与学生交流讨论。这样激活解题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好物理的信心增强了。
2.3要重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习题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一题多解题,培养发散性、辩证思维。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应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启迪发散性思维,拓宽思维广度。
(2)利用一题多变题,培养灵活性思维。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深化。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巧用错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于解答错了的题目,应引导学生多想一想、查一查易出错的地方或曾出错的地方,分析出错的原因或总结应注意的问题,以促进错误概念或做法的转变,培养批判性思维。
总之,物理习题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针对目前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习题的设计上,习题的讲评中,渗透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习题教学中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和科学素养是每位教师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徳力根昌.中学物理习题教学初探.内蒙古教育.2012年04期
[2]刘树田.物理习题教学“四要”“四不要”.物理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