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上日出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篇1

一、构建自然的情景资源环境

教学资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源,是师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媒介,它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依托,教学资源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们教师应努力追求教学资源的自然生成,以努力体现教学资源的自然性,真正构建自然的教学资源环境。

案例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背景:播放《海上日出》的课文朗读片段,伴着舒缓的音乐,播放海上日出的美丽画面。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跳出海平面。再从海上日出的场景中抽象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听着自己熟悉的美文,看着让人能充满朝气的景色,学生的心里自然而然的都是满怀的热情,学习的热情也油然而生。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学生能够自然的接受理解,也更能让学生在内在情感的有效体验下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环境。

案例2:《生活中的轴对称》

背景:展示(实物)风筝、中国节、雷锋塔模型

(课件)京剧脸谱、八卦图、风景倒影照

师:这几个图形给我们什么感觉?师:正因为有了对称,我们的世界才这样和谐、这样美丽。你能把上述对称图形分类吗?

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对称的美,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自然的课堂氛围。这种来自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在与同伴的自然交流中进入教学主题,有效体现了生态课堂这一特色。

二、构建自然的生成资源环境

生成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情到深处的一种自然发现或真实体会,是学生真实思想的自然表达,是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的教学因素。作为教师就是要追求这种生成资源的自然利用,在教学的自然发展中体验课堂教学的生命力,真正构建自然的课堂环境。

案例3:《生活中的轴对称》

背景:学生欣赏了一些生活的美丽的对称图形之后,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分类。

师:面对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问题或想法?生1: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生2: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现象?生3:轴对称的对称轴只有一条?生4:学轴对称有什么用?……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创造力中最主要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最难实施的环节,本节让学生在内在美的不断冲击下自发地提出问题。在有效情景激发下,学生的内心产生一种冲动,教师的有效提问让学生的这种内在冲动加以激发,使教学成为一种学生的自然流露、教师的自然把握、课堂的自然呈现。

案例4:《证明的再认识》

背景: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个定理证明过程的教学中。学生自行设计的证明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一个学生做了一边上的高线后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为依据证明,出现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师:这是一个同学的证明过程,你觉得有问题嘛?(投影片展示)学生们首先有轻微的笑声。生:这个好象不能作为依据。师:为什么?生:他的依据就是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个定理证明的。师:大家觉得这样可行嘛?师:那么在以后的证明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抓住教学中自然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利用这种“活”资源,是教学自然进行的一种重要表现。作为教师就是要能抓住教学中出现的这种生成性资源,对这些生成性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才能使教学更加灵“活”,真正体现生态课堂价值。

三、构建自然的知识整合环境

课堂教学的知识整合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的一种自然状态,是学生对知识整理的一种自然需求,教师应努力追求知识整合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在自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自然整合,实现学生与数学的生命对话,真正实现生态课堂的和谐性。

案例5:《生活中的轴对称》

背景:学生欣赏了生活中的一些对称图形之后,对轴对称有了初步的体验,根据学生自己对轴对称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对称美。动手制作了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请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回答所提问题。

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的评价标准是是否让学生满意地解决他想要解决的问题或疑惑,是否让学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否让学生感到心情愉悦、体验到数学的美。这样的教学反思为提问者提供了解决自己问题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和谐性。这种自然、真切的反思,体现了生态课堂的自然性,更体现着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在解决问题中产生新的思考。

案例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背景:学生欣赏了各种简单几何图形经过变换后形成的各种漂亮的图案,感受了图形的变换带给生活的美。

篇2

【关键词】电子白板 初中数学链接资源 实时互动 检测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01-02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很多中小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赢得了多数一线教师的喜爱和好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效果。

一、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链接学习资源,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数学学习不再仅限于简单的例题讲解和单调的练习训练。灵活应用这些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不但可以拓展数学课堂的教学空间,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还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展示功能,通过链接的方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用的学习资源,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借助电子白板超强的导入功能,通过Notebook进行超级链接,展示了一则“海上日出”的视频,通过唯美的画面,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看到这个超链接视频时,内心产生了疑惑:“这则视频与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呢?”这时,教师又通过flash动态呈现“海上日出”的情景,把太阳看作一个圆,海平面看作一条直线,将太阳升起的过程与海面相切、相交、相离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看这则动画视频,对于圆与直线的关系获得了丰富的感性信息,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由上例来看,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提供多种学习资源,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应用数学学习资源,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打造高效有趣的数学课堂。

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实时互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常态。只有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及时地做出反应,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密切配合,高效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来说,交互式电子白板具备更加强大的交互性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地书写,及时进行批注和讲评,突出学习的重点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时,由于这部分内容需要运用圆规、直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图,而真实的教具不方便携带使用,但电子白板中的Notebook软件中设计了很多常用教具,可以自由灵活地使用这些虚拟工具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播放一则flas片,为学生生动直观地演示了尺规作图的全过程,清晰地展示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图方法。这种动态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模仿兴趣,在教师提出作图要求后,学生积极配合,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作图。此外,在完成作图之后,还及时地与动态演示课件进行对比,判断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下,师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由上例来看,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更加自由灵活的优势,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技术支持,帮助师生及时做出反应,促使师生全身心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把握数学学习的重点,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检测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评价反馈的实效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练习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客观评价学习情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获得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改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克服传统课堂练习数量较少、评价方式简单单一的弊端,更加方便快捷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之后,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练习题: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开口向上,过(1,0)、(-3,0)两个点,请用“>”“

由上例来看,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方便快捷的特点,创新课堂练习的呈现形式,能使课堂练习的针对性更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四、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记录教学过程,提升师生课后反思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即使教师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也难免会出现“节外生枝”,教师通过反思教学活动,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在回顾学习活动中,复习巩固知识,增强自身的学习体验。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强大的记录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记录课堂教学活动,并且能够灵活地进行回放,为师生回顾课堂学习过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复习,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教学过程。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和性质”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对整个引导学生列表、描点、连线的作图过程进行了记录。在进入学习新知阶段后,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记录功能,开始记录整个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完成过程,包括列表时出现的几个关键数据,(0,0)、(-1,1)、(1,1)等,接下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动态显示描点的过程,分别描出相对应的点。最后,教师通过带颜色的笔,对描出的点进行连接,强调“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得到二次函数y=x2的完整图象,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准确地描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教师课堂上给出的批注,标注的重点内容“对应”“光滑”等都进行了如实的记录。课后教师把这些电子白板记录的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利用这种课堂实录资料,让学生及时地回顾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巩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和性质”的知识,强化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由上例来看,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并将此存储为重要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活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还能够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活动,高效地复习数学知识,提升自主W习能力。

篇3

关键词:基础;实际;课标;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28-02

得数学者得天下。中考综合复习已然开始,由于要复习的是三年来所学的全部知识,内容多、时间紧,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考虑得面面俱到。初三学生究竟该如何应对,才能通过复习让自己取得事半功倍的收效呢?笔者根据以往的总结和探讨向读者浅谈一下中考复习策略。

一、扭转错误的题海战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传统的题海战术是可以训练学生的技巧和速度,但却是让学生在打疲劳战术,使学生苦不堪言,但为进入一所理想的高中又不得不这样做。做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量的做,切忌“题海战术”或只顾做题忽视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深入理解。善于总结规律加强题后反思。最后复习阶段最忌讳的就是抠难题、怪题,搞题海战术。这可能会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提高不了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样提高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所以在紧张的备考阶段,学生应回归课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从而利用知识、解析经典题、抓住常考题、突破难考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避免了不知从何做起的问题。

二、加强课本与实际的联系

把数学放在实际中应用。只有将课本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学活数学。例如,在复习圆锥曲线时,教师可引入人造卫星、行星、彗星等,由于运动速度不同,他们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圆、椭圆、抛物线或双曲线。教授概率时,可让学生向上抛硬币,向上的面是正面还是反面等。又如为学生创设情境,欣赏《海上日出》图片,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现象。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可从直线与圆交点的个数考虑,1个交点,2个交点,没有交点……。我们教师也要要求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例如,要学生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根据自己实际设计过程,从中总结和归纳知识,同时让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所在,从而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一个阶段。

三、牢固树立课标意识,依据课标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

基于现在一标多本的特点,《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成为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中考复习中必须遵循的总精神,只有明确这些,复习才能有正确的指导方针。所以教师不能只凭对教材的熟悉,而忽视对课标和考试说明的深入理解。解读《中高考考纲》变化,明确中高考考点分布范围。紧抓历年“必考点”,揣摩考点适应题型。让考生清楚了解考试方向!这就需要学生了解课标和考纲,做到有的放矢。在处理教材时应做到:1、低起点,即课标中要求知道的内容如整式的计算不必深究。2、适度挖掘知识内容之外的隐形知识即课标要求理解的知识,冀教版没有讲的,教师要补充。但对隐性知识的补充和挖掘重在对重点、热点知识的深入理解,加强联系,不能盲目扩大知识范围。3、概念必须理解性记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中考动态,将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学习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的偏差,加强备课再反思再认识,及时调整教学角度,做到周密设计,科学复习。学生在数学复习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梳理,更要关注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以便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

四、复习步骤

(一)第一阶段单元复习(主题统领教材)

目的: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

主要任务:查漏补缺。

中考数学每年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不会减少,不能心存侥幸,忽略一些自己弱势的知识点,要通过复习,把不爱学的知识点也变成自己的强项。首先是对每一课的概念进行整理分析,进而理解性记忆;其次整理单元线索,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主题知识结构。因此,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示出每节课的主要内容,逻辑性强、主题突出、板书条例清晰。例如,采用提纲法、图示法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各单元之间不要间断,要比较联系、拓展知识、适当补充完善知识。例如,前一课正比例函数为下一课的反比例函数奠定基础。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例如,复习完正比例的图像及其性质,第二节课复习反比例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反比例来推正比例的图像与性质,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二)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目的: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整体驾驭知识的能力。

主要任务:打破教材编写体制的限制,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重新梳理所学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专题。

篇4

    上学期期末本班共有学生35人,实际参加检测人数为35人,总分为2863.5,平均分81.8 合格率占100%;80分以上人数为25人(其中90分以上人数6人),优秀率为71.4%。

【教师定位】综观此卷积累坪部分、阅读部分,结合平时教学反思,看来扎实的基础源头来自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致、认真的书写习惯就尤为重要。平时的每个字都应认真书写,这一点教师本身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明确的方法加上步步到位的训练是需要落实及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学生畅游书海,多看书,多读书,读好书,广泛积累,且力求将所学所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至用,同时,进行有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训练,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以鄂教版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稿)为依据,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感和思维。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暧昧情趣。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教学要求:

    1、名言警句、古诗词、对联、“三字经”会背、会写。

2、 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并能正确书写;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速度。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阅读其他文章,稍做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

5、积累词语,背诵指定的段落或篇章。能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6、能根据需要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逐步养成书记笔记的习惯。

7、观察事物能注意抓住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想像力。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回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并能正确书写;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速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阅读其他文章,稍做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

3、观察事物能注意抓住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想像力。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回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难点:

1、能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能根据需要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逐步养成书记笔记的习惯。

    3、观察事物能注意抓住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想像力。

四、知识训练点:

1、名言警句、古诗词、对联会背、会写。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并能正确书写;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速度。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阅读其他文章,稍做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

5、积累词语,背诵指定的段落或篇章。能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6、能根据需要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逐步养成书记笔记的习惯。

7、观察事物能注意抓住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想像力。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回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能力训练点: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阅读其他文章,稍做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

4、积累词语,背诵指定的段落或篇章。能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5、能根据需要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逐步养成书记笔记的习惯。

6、观察事物能注意抓住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想像力。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德育渗透点:

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感和思维。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暧昧情趣。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

2011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 | | | | | | |

查看更多>>

七、教材编排:

全册书共选编八个话题,每个话题为一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诗词诵读、语文乐园四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附、进度安排:

周次

进    度    安    排

周课时数

完成情况

1

1、海上日出   2、暴风雨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6

 

2

 诗词诵读    语文乐园(一)

6

 

3

4、背课文    5、钟楼读书    6意外

6

 

4

诗词诵读    语文乐园(二)

6

 

5

7、“我终于回来了”    8、丰碑    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6

 

6

诗词诵读    语文乐园(三)

6

 

7

10、盘古开田辟地   11、嫦娥奔月 

6

 

8

12、月球之旅   诗词诵读      

6

 

9

语文乐园(四)  机动

6

 

10

13、我的老师    14、傻二哥  

6

 

11

15、童年的小花狗    诗词诵读

6

 

12

语文乐园(五)   16、游天然动物园  

篇5

一、教材特色

苏科版数学教材共有6册,供义务教育七~九年级的学生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结构如下:

苏科版数学教材区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方面:

1.以“生活·数学”和“活动·思考”为主线

本套教材遵循《标准》的理念,以“生活·数学”和“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力求有效地实现《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教材既注重创设情境,增加教学过程的活动性、连贯性、逻辑性,又注重在情境中展示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也力求“生活化”与“数学化”的结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往往隐含了基本数学思想、体现数学的价值,结论是重要的,但结论的获得离不开过程。因而,对于那些较好地体现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内容,教材适度地展开了过程。

教材在“阅读”栏目中,除了介绍一些数学史料和知识性的内容外,注重对渗透在“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思想加以简要的介绍。

3.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

(1) 教材对《标准》中“空间与图形”和“数与代数”内容的整合: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整合以下几部分:“走进图形世界”,“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平面图形的认识(二)”,“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一)、中心对称图形(二)”,“图形的全等”,“图形的相似”,“图形与证明(一)、图形与证明(二)”。

本套教材中的“从面积到乘法公式”、“勾股定理与平方根”、“数量和位置的变化”三章,把“数与代数”与“空间与图形”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在其他有关章节中,也注重了“数与形”的整合。

(2)在教材的各章节内容中,注重了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政治、语文、英语、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以及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3)注重相关内容的总体设计,体现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

4.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标准》的要求,本套教材各章节的内容,较多地采用了“学生‘做’——在‘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通过‘做’获得感受的基础上,揭示具体‘事例’的数学本质,然后再明晰有关知识。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5多边形的内角和”中,教材设置了对从特殊四边形到一般四边形、从四边形到五边形、六边形……的观察、尝试、填表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

另外,在每章的章头图中,除了简明的“导读”外,还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基础,提出一些与本章有关的问题(活动)供学生“做”,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做”数学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图形的相似”的章头活动中,通过把熊猫图案、多边形放大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悟到:将图形(图案)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图案)与原图形(图案)的形状相同。

在度量两个多边形对应的边和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这两个多边形的一些性质。

本套教材除在课文中的“做一做”、“练一练”等栏目外,还设置了“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做”数学栏目,并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验教材等,为学生能真正地参与数学活动提供可能。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做”数学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它是为了落实《标准》中的“综合与实践运用”的教学目标,体现数学的“好玩、有用、易学”等特征,使学生进一步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对生活是大有帮助的,并且数学是很容易学的,从而使学生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

5.注重引导教师理解《标准》的理念,并把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广大教师能否真正理解《标准》的理念,并把它转化为教学行为,是课改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为引导教师更好地理解《标准》的理念,教材编写时进行了一些探索。

(1)关注“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的论述,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贯穿全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感受知识的价值,获得“情感态度”方面的体验。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字母表示数”一节中,从天气预报图标等情境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感受“在数学中,经常用字母表示数”。

(2)引导教师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并注重协调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以利于学生对证明的全面理解。

(3)关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了相关的数学文化及人文素材,引导教师重视数学文化及人文素材的教育价值。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图形与证明(一)”章头图中的欧几里得的《原本》;七年级上册中的苏轼赞美庐山的诗句;九年级上册的巴金海上日出的描绘;八年级下册中的黄金分割及八年级上册中的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章头图等,为教材增添了人文色彩。

(4)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避免把数学知识的应用变为单纯的题型操作,而忽视解决问题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错误倾向。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进行了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而不按“题型分类”的编写尝试。

(5)关注过程性目标及其评价

为了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材设置了以“数学活动评价表”来引导教师克服评价中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倾向。

(6)关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要关注先进的信息技术,也用重视简易的设备器材,因为后者更易于大面积地被采纳。本教材中较多地利用了折、剪、拼、搭以及利用方格纸或网格线(以下简称“网格”)等简单易行的手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对如何引导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中更好地理解《标准》的理念,进行了一些探索,力求使本套教材成为《标准(实验稿)》的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 教材使用范围和人数

苏科版数学教材自2004年9月进入江苏、安徽、陕西、广东和广西等省市的实验区,目前使用该教材的学生人数稳定在200万左右。下表是历年来苏科版数学教材的使用范围和使用人数统计:

三、 教材培训和资源建设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教材编写组、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共同组织开展了省级和地市级160多场次培训活动,100余名学科专家先后参与授课,接受培训的教师约有5.2万人次。此外,还承担了新课程骨干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的部分任务。具体培训情况如下表:

为了进一步提高苏科版数学教材的适宜性,还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1.开展多形式的教材培训活动

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材设计意图,并将之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只有围绕真实的课堂开展研究和教材培训,才能使教师在具体的环境中体验和感悟新课程的理念,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得到转变。为此,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材编写组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各地教研部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材培训(如会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训等),引导教师进行实践反思,促进教师的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2.建立实验基地学校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发挥核心学校与骨干教师在地区乃至全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我们组建了首批32所“苏科版数学教材实验基地学校”。基地学校定期与教材编写组就教材实验的有关情况开展交流活动,同时,基地学校在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组和省、市教研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材实验,带动各教材实验区开展教学研究和新课程的教学实践。

3.多途径开发教学资源

(1)编制培训资源包

从2004年苏科版数学教材进入实验区使用以来,我们系统地录制了一批教材培训光盘和教材培训资料,并进行有效地整合,制成苏科版数学教材培训资源包,免费配发给实验区广大教师使用。

(2)录制“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学光盘

2008年,在江苏省教育厅的组织下,录制了“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学光盘116课时,并借助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网站和“凤凰数学网”(教材的专业网站),将其推广到江苏省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有效地提升了全省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了苏南、苏北,城市、乡村中学的均衡发展。

(3)编写教学指导用书

教材编写组研发了一系列初中数学教学指导用书,如《教师教学用书(含光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研究》、《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与开发》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这些产品有的在操作层面上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阐释教材的编写意图,还有的为教材的使用营造学术型、研究型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4)创办《中学数学月刊(初中)》期刊

为了配合苏科版数学教材在实验区的使用,2009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与苏州大学合作,创办了《中学数学月刊(初中)》期刊,期刊的创办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教材研究成果交流的平台。

(5)建立教材支持网站

教材编写组于2005年建立了“凤凰数学网”()。网站的建立为一线教师、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大信息量的数学教与学的资源平台。同时,在“凤凰数学网”上传有大量优秀论文、优秀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等,供广大一线教师免费下载使用。另外,网站还提供了一批学科专家的讲座视频和优秀课视频,供教师们学习提高。网站自2005年建成以来,规模及影响逐步扩大,现已拥有注册用户8万余人,总访问量达720万次。

苏科版数学教材的使用已近10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教材编写组依靠江苏的省、市、县区教研系统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支持,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教材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教材所体现的标准理念和特色也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为新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