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问题,而幼师资格证的取得,非常重要的一项考核就是,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达到二级乙等(80分)以上的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包括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项内容,其中的第四项命题说话,是围绕给出的话题单向说话3分钟。主要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时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以及自然、流畅的程度。和朗读相比,命题说话可以更有效地考查应试人在自然状态下运用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最能全面体现应试人普通话的真实水平。
那么,我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如何?是否需要提高?该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呢?
一、学生命题说话现状及分析
1.普遍存在语音问题。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广西粤方言区人,而粤方言区人所说的普通话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错误和缺陷。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有:
(1)没有翘舌音。广西所有的方言和民族语言中都没有翘舌音声母,所以广西人说普通话碰到平翘舌音时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翘舌音,把翘舌音一律说成了平舌音;还会出现的问题是平翘舌音相混,或是翘舌不到位等。
(2)j q x/z c s/zh ch sh三套声母相混。受粤方言(白话)影响,常常将z\zh发成j、c\ch发成q、s\sh发成x等。
(3)前后鼻音不分。广西部分粤方言(钦州话、北海话)中没有后鼻韵尾韵母ang、uang、eng、ing,或者后鼻音发音不到位,所以普通话中包含这些韵母的字,很容易说成相对应的前鼻韵母an、uan、en和in,或者是分不清前、后鼻韵母而相混的。
(4)撮口呼和齐齿呼混淆。广西部分白话(如钦州、合浦、北海、百色等地)大都无撮口呼韵母,因而说普通话时,有人会把撮口呼ü开头的字说成i开头的字。如“区qu说成qi”,“拒绝jujue说成jijie”,“月亮yueliang说成yeliang”,“圆圈说成yanqian”等等。
(5)丢失韵头i。有些说粤方言的人说普通话带ia、ie、iao、iou、iang、iong韵母的字时,常不带韵头,或说不好有韵头的韵母,这很大程度是由于用粤方言的舌尖前或舌根音声母代替普通话的舌面音声母j、q、x而形成的语音错误。如“下xia说成近似sa”,“穷qiong说成近似cong”,“兄xiong说成近似song”,等等。
2.词汇语法不规范。
广西粤方言区人受语言习惯的影响,除跟外地人交流用普通话外,平常的交流基本都是用方言,所以在说普通话时常常会自然而然地把方言词汇、语法带到普通话中,比如“自行车”会说成“单车”,“胡萝卜”会说成“红萝卜”,“我先走”说成“我走先”, “一所学校”说成“一间学校”,等等。
3.普通话表达不准确、不自然、不流畅。
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大部分时间都说方言,习惯于用方言思维,所以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个从方言到普通话的翻译过程,这对说话时各方面的准确、自然和流畅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常常会出现说起普通话来像背书或者朗诵的腔调,有时甚至说得磕磕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的。
4.对说话存在恐惧心理。
由于普通话表达的不准确、不自然、不流畅,所以很多学生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说普通话,特别是在测普通话时,别说学生,就连老师都是最怕“命题说话”这一项的,担心说不准、说得语无伦次、不流畅、没话说等等。
针对学生在命题说话方面存在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加强命题说话训练,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命题说话能力,从容应对测试,以提高学生普通话测试水平。
二、提高学生命题说话能力的对策
(一)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大部分学生刚入学时认为普通话能说就行,没什么好学、好练的,只要学好琴法、唱歌、舞蹈就可以去做幼儿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学普通话引起重视,入学时要首先给他们进行普通话摸底考试,把摸底情况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以及与专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从普通话摸底考试中认识到命题说话的重要性和难度,从而明白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紧迫性。
(二)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时间。
对于大部分南方人来说,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临时抱佛脚就能考出好成绩的,特别是命题说话这一项,需要事先的充分准备和经常的练习。所以,命题说话的训练宜早不宜迟。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时间是两学年(四个学期),第一学年进行的就是普通话训练及测试。笔者多年来的做法是,把命题说话的训练放到第一学期的每一堂课中进行,每节课练习1-2个话题,同时再进行普通话语音、语流音变方面的训练,这样下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命题说话的30个话题逐一进行了讲说练习,让学生对每一个话题该如何讲说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到第二学期普通话测试前再系统地进行一次命题说话的巩固强化训练。经过这样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让学生了解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
让学生对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有个清楚的了解,他们才能按要求来构思自己讲话的内容并尽可能按要求讲述出来。
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语音要标准。要求学生力求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准确到位,变调符合规律,轻声、儿化准确自然。
2.词汇语法要规范。所说的话语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忌用方言词汇语法,克服方言语气,用词要恰当,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得当,句子的相对完整等等。
3.说话要自然流畅。要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不要带有朗诵或背诵的腔调。说话时语速要适当,太快容易出错,太慢容易导致预留凝滞、话语不连贯。还要做到说话时不要磕磕巴巴,不要过多重复同一词语或同一句话,不要出现太多的口头禅,不要长时间停顿等等。
4.内容要充分。命题说话项目要求应试者围绕话题单向说话3分钟,如果说话不足30秒该项则按0分计,如果缺时酌情扣分。
(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1.让学生明确每个话题可以说什么、怎么说是完成命题说话的关键。由于中职学生文化
基础差,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他们面对话题时常常是不知说什么好,有些学生说了几句就没话可说了。所以,教师在布置每一个话题时,都要让他们明确这个话题可以说什么、怎么说,让学生理清说话的思路,构思说话的提纲和内容,然后教师再做标准的示范把话题讲说一遍,让学生有个样子来效仿,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个话题该如何讲说。
2. 要求学生确定话题的提纲,并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做好说话题的准备。由于学生说普通话的水平有限,无法在课堂上一拿到话题准备几分钟就能按要求来完成,所以每次命题说话作业可以提前一次课布置,在学生明确每个话题怎么说,并听了老师的示范讲说之后,要求学生课后把每个话题的提纲写下来,没有把握根据提纲就能完成说话的同学,最好把要说的话用平常说话的口语写下来,以加深记忆。上课时,让学生回忆所写的提纲或内容用自然说话的语气语调说出来。由于学生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绝大部分都能顺利地完成课堂说话任务。
3.从开始训练时就要求学生努力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把思维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自然、准确、流畅的外部语言。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大部分时间都说方言,习惯于用方言思维,所以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个从方言到普通话的翻译过程,这就影响了说普通话时各方面的准确、自然和流畅。让学生养成普通话思维的习惯,可以缩短甚至消除“翻译”的过程,达到自然流畅地说话的程度。
4.排除学生恐惧心理,用加分的办法激励学生踊跃、勇敢上讲台说话。笔者抓住学生求上进、爱加分的心理,采用自己举手主动上台说话者多加分的办法激励学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上台讲话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克服了恐惧心理,非常踊跃地上台讲说话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5.认真做记录,并及时点评学生说话的优点,指出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自然流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改正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命题说话的能力。
6.做好测试前的培训和准备工作,打消学生测试前的紧张恐惧心理。测试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做好考前培训工作,让学生明白普通话测试的完整的操作流程;二是教会学生如何备考,并且让学生知道测试过程中每一项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有了考前经常的训练和充分的准备,学生才能克服紧张心理,从容应对测试,正常发挥,取得好的测试成绩。
参考文献:
[1]卞成林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商务印书馆 2004年1月版.
[3]苑 望 《幼儿教师口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4月版.
篇2
作者简介:陆文君(1972―),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普通话省级测试员。
摘 要: 普通话学习个人档案不只是解决了教师教学精力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它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趋向于积极,学习行为趋向于自觉,学习结果趋向于合理。它不仅使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也使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反思等综合社会能力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 普通话;学习档案;设计与运用;分析与反思
随着国家推普力度的不断加强,普通话学习与考级成为中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对于各级各类专业的专门人才,国家均有明确的普通话等级达标要求。但是普通话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其重要性与复杂性学生普遍认识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在机测要求下学生想要过关更是困难重重。加上学校师资缺乏,大班制、教师兼职现象普遍,普通话教学现状堪忧。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兼职普通话教学与参与测试工作的一线人员,在同样的困境下尝试学生普通话学习个人档案的设计与运用,经历了失败的考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积极地反思与改进,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此不揣浅陋,略陈己见。
一、学习档案的设计意图与思路
2008年始,江苏省教育部提高了对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达标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通话水平达不到二甲,就拿不到教师资格证,也不能毕业。但现状是常州幼儿师范学校该专业近几年一直保持有20个以上的班级,只有4名测试员老师担任普通话教学与辅导任务,而且都是兼职,因此在普通话教学实际中存在种种困难与问题。
在这种困境下,辉进宇老师的论文《当前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蔡荷芳、陈淑萍老师的论文《高师普通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给了我们启发,他们不约而同都提到的建立语音档案的做法让我们想到了建立学习档案这个主意。
学习档案评价也称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源于 20 世纪60 年代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加德纳领导的 “零点计划”,是对学生艺术心理发展 的一种形成性评 价技术,“是在一个或多个领域系统地收集学生作品,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进程和表演能力”,并且“必须要体现学生的反思”(Paulson Meyer,1991)。“这种新型的评价模式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将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发展纳入评价的重要领域,用学生的多元化创造性成果展示和印证学生发展的内在心理,使学生通过对主体创造性产品及其反映的心理发展历程的反思,积极地敦促学生形成更强的动机、态度和审美情绪,有效地判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认知和学习风格及策略。”
我们以往对学生普通话学习的评价只有测试一种途径,学生通不过相应等级就是失败,他们面对的只有沉重的打击,感受不到自己内在心理的发展与进步,也就缺乏继续努力的勇气和动力。学习档案袋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性评价方法,杜威的民主主义思想、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普通话学习档案袋评价方法的建立和完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指导学生建立普通话学习档案,不只为解决教师教学精力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能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趋向于积极,学习行为趋向于自觉,学习结果趋向于合理。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也要使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反思等综合社会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参考了档案袋的一些内容形式,根据学生普通话学纲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了较为粗放的设计,挑选试点班实施对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进,由粗放到细化,整个学习档案的设计前后经历了三次大的修改,由重视内容学习的小结到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环节,最后还考虑到了目标定位,生生、师生互动环节等。以下为修改第二稿与第三稿学习档案目录。
〖JZ〗目录(二次修改)
一、普通话水平自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二、普通话水平组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三、普通话水平师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四、普通话读单音节字词训练情况(日期、存在问题反思)
五、普通话读多音节词语训练情况(日期、存在问题反思)
六、普通话短文朗读训练情况(日期、反思朗读表现及不足)
七、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情况(日期、反思说话表现及不足)
八、附录:命题说话思路及内容概要
(一)命题说话要求
(二)命题说话技巧
(三)命题说话思路
〖JZ〗目录(三次修改)
一、普通话学习要求(专业要求:二甲、会说会教、熟练交际)
二、普通话水平自测、互测(日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三、普通话水平组测、师测(抽测、动态记录:日期、具体情况)
四、普通话学习目标与计划(短期目标,计划随组测与师测情况调整)
五、普通话读单音节字词训练情况
(一)读单音节字词要求
(二)训练情况记录及反思(日期、篇目、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记录、自我反思)
六、普通话读多音节词语训练情况
(一)读多音节词语要求
(二)训练情况记录及反思(日期、篇目、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记录、自我反思)
七、普通话短文朗读训练情况
(一)读短文要求与技巧
(二)训练情况记录及反思(日期、篇目、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记录、自我反思)
八、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情况
(一)命题说话要求
(二)命题说话技巧
(三)命题说话内容提纲、训练情况记录及反思(日期、说话提纲、互动记录、反思)
1我的愿望/我的理想
2我的学习生活
3我尊敬的人
……
二、学习档案的实施原则与做法
在学习档案建立与实施的始终,都必须遵守个人计划与学纲高度统一的基本原则,以及个人最终目标与学习目标相吻合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遵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做法是选定人数适中、男女生比例均衡的试点班,在期初布置设计好学习档案目录,设计目录以教师提供模板为准,可以在遵守以上原则前提下添加个性化项目或创新性内容,如果想要修改模板内容则需要经过与老师的沟通协商。目录建立以后,按照目录指引与学习进度添加活页,用铅笔标注可能需要随时更改的页码。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需要随时关注几种情况:一是关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情况。他们可能难以独立完成学习档案的设计与记录,需要进行个别指导,并且需要安排优秀学生进行日常的帮助,以免停滞不前。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这部分学生相应降低目标要求,循序渐进,慢慢建立良性循环。二是关注持久性较差的学生情况。除了学习习惯特别好的学生之外,一般学生在没有督促检查的情况下都很难坚持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更何况学习档案的记录不是靠学生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中间互动的环节需要大家的合作。所以教师还应安排课代表、组长、学习对子三种层次的检查督促、合作互助的关系,以推动全班学生学习档案的正常进展。三是关注共性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学习主动的学生会经常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得到的教学帮助和建议会比较多,一般同学则比较被动,但是相同的问题绝大部分情况下在他们身上同样存在。教师就要善于记录和整理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及时在全班进行讲解。四是重视抽样检查。教师抽样检查的质量常常决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教师抽查的内容除了普通话训练部分内容之外,还应包括学习档案记录的其他所有内容。教师在抽查过程中还应兼顾不同因素,如男女生情况、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情况、不同方言区学生情况、不同语音基础学生情况等。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指导督促学生利用学习档案,提高学习水平与效率。
三、学习档案的运用特点与成效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当今时代提倡个性化,珍视个体的思维自由与创新能力。学习档案的运用给了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充分地体现了个性化学习这一特点。它将学生的发展与教学的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在这种学习途径中,学生个人必须有选择的能力,一边从教师教学中选择,一边确立自己的计划,寻求有效的学习途径。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常常会碰一点壁,吃一点亏,走一点弯路,但是这样反而让他们成长得更快,特别是对于中等和低等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获益更多。
第一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学习热情大大提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自然是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他们经常承担检查和督促的任务,在解疑答疑的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实力与自信,更加激发了积极求知的欲望,对自己的要求自然更高。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较好的独立学习的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慢慢融入优秀的群体,也更有了学习后劲。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是最大的获益者,他们得到了最多的关注和帮助,他们由最低目标开始努力,每一次目标的达成都给予他们极大的惊喜和鼓舞,“升层激励”满足了他们的希望心理,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和信心,他们由“不被重视”转变为“自我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热情大大提升。
第二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在听、说、读、写的能力中,听和说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学生每天都要帮助对方听出问题,说出对方的问题所在,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要和同学沟通、交流,互相检查、督促,这些都是极好的听辨训练和言语思维训练,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在构建学习档案的过程中,学生的目标性、计划性、自主参与和自主管理能力都得到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自主反思与创新能力也得到发展。本年度普通话测试结果显示,试点班学生二甲过关率明显高于其他班学生,达到80%以上,而普通班二甲过关率平均只能达到50%左右。在话题部分得分也普遍高于其他班学生。更重要的是,学习档案的尝试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深远。
第三是为教师节省了精力,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教学的效益。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一对一的单打独斗,而是指导、激发、组织、协调,一石三鸟,以一当十。学习档案也将成为生生互动、师生沟通的动态信息库,随着档案的不断充实与刷新,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的过去作出评估,每位教师都可以对学生的现在作出评价,双方能够更好地找到下一个共同的新目标和新方向。
四、学习档案的不足之处与改进
在学习档案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如下不足之处,将在后期继续改进。
一是在学习档案的设计上还是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意志。由于模板设计较为具体全面,学生较少自主设计的空间,加上多数学生习惯于听从老师的安排,自主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因此在观察中未能发现学生更多的创新内容与做法,学生在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方式选择方面的自主能力发挥有限。教师应该把握大方向,将学习档案按照目标模块、内容模块与评价模块适当划分,让学生具体设计内容与学习方式,将能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意特点。二是团队合作体现不够。学生方面还是以个体的进度为关注点,与其他同学未能形成共同利益体。学生之间水平差距较大,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与督促仍需花较多工夫,教师精力仍显不足。如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档案设计,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分组,将更能体现团队合作学习优势。三是激励措施未能跟上。教师适当的激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展示优秀档案,为学生提供借鉴与参考。可以加强学生档案之间的交流,发挥资源共享优势。还可以与班主任联合,设置评比和奖励措施。
参考文献:
[1] 辉进宇 .当前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云南高教研究,2000(1).
[2]蔡荷芳,陈淑萍 .高师普通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池州师专学报,2005(1).
[3]钟启泉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2004(10):20.
篇3
关键词: 说话 训练 语音 口头语言 口语表达
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命题说话项测试目的是测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此项测试有别于朗读测试,以应试人生活中普通话的实际应用状态为考察要素,使普通话测试能更真实体现应试者的普通话口语的运用能力。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而且一旦成为语言就是最终的形式,不能修改,不像书面语言表达时那样可以再三斟酌、反复修改,所以口语表达更要求思维敏捷、严密。这种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尤其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进行科学的训练。又因为它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复合体,所以我们在训练时不能把它孤立起来训练,应注意多管齐下,以达到最终目的。长期以来,在普通话教学中“命题说话”成了学生最薄弱的环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使学生从怕说话变为想说话、会说话?
一、克服不敢“说”的心理因素
“说话”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它是以表达为中心的将思维快速转换成口语的过程。但是,学生的说话学习,并不是冷漠地、被动地、消极地进行的,而总是伴随喜、怒、哀、乐、惧等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并根据自己的或社会的需要对说话采取亲近或疏远的态度。这就是心理过程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在说话活动中,学生还根据自己的需要,带着一定的目的,在说话中克服种种困难,这是心理过程的意志因素在起作用。这些知、情、意等心理因素在学生的说话活动中都起着特定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学生紧张得哆哆嗦嗦,说起话来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语无伦次,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究其原因,不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好,加上平时锻炼少,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当众说话时便过分紧张、胆怯,从而影响了表达质量。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传统的“满堂灌”、“满堂讲”使学生习惯了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话者”,在听讲中,他们慢慢地丢失了“说的能力”,也丧失了“说”的欲望,越来越自我封闭。所以要使学生善“说”,教师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扫除说话时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说话时能显示出一定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关爱世界的情感,丰富能够说出来的内容,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做到乐说,欲说,爱说,从而“动之以心,发之于口”。
二、日常学习生活注重积累
(一)语言积累。如果没有积累,说的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与能力相比,积累是更基础的。提到语言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想到了食古不化,想到书呆子和书袋子,好像强调了语言积累,就一定会阻碍人们的灵性和创造力,其实这是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语言的积累的途径是让学生建立笔记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积累:第一:字词的积累。汉语言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构成普通话音节的21个声母,39个韵母,有机拼成了400多个基本音节,加上4个声调的配合组成了1250多个带音节,掌握了这些字词正确的声、韵、调和字义,说话时运用起这些汉字就如鱼得水,自由自在,轻松愉快。掌握丰富的词汇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这是说的基础。无论哪一位演说家,他的语言都会表现出词汇丰富的特点。即使是普通人,如果词汇贫乏,说话也就索然无味。第二:佳言美句的积累。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生大量积累锦言佳句,无疑是一种非常可贵和可靠的思维训练和言语训练,是他们学习和发展说话能力的内容素材和形式规范。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二)生活积累。说话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这样,既积累了说话的材料,又训练了思维。
三、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训练
练是培养说话能力的最好的良方。说话能力构成因素复杂,训练内容多样,途径也多,训练应通盘考虑,有计划地进行。应遵循能力发展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规律,拟定说话能力的序列,使训练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多年实践中,我采取的办法是:
(一)在朗读和背诵中加强语音能力。
语言表达归根结底是思维的反映,也是情感激发的过程。以往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尝试中,朗读、背诵一直都作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因为这两种手段能培养学生的语音能力。然而,如何提高这些手段的使用效率,让他们充分激发出学生的语音能力来呢?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或听觉是最有效的办法。朗读、背诵对培养语感起到一定作用,也是培养表达能力的主要方法。朗读、背诵从形式上已被学生接受,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例如配乐朗诵:诗歌、散文等采取配乐朗诵的形式不是简单找一段音乐边放边朗读,或者直接播放事先配乐的朗读带,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自己挑选音乐来配,看谁的配乐与诗文的内容、意境、感情、背景最吻合。音乐是学生喜爱的,诗文的意境美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利用艺术相通的特点,把两者结合起来,既学到了文学知识,受到了美的熏陶,又使学生的语音能力在朗读中得到提高,为学生训练出良好的说话能力打下了基础。如在朗读作品22号(王文杰《可爱的小鸟》节选)、作品25号(朱自清《绿》节选)、作品32号(杏林子《朋友和其他》节选)、作品58号(老舍《住的梦》节选)等散文类的作品时,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集体朗读,也让个别同学单独朗读。可是涉及面毕竟不广,学生下课后一般不会捧着书主动朗读,始终无法很好地领略文章的意境,更谈不上提高语音能力了。于是,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制作配乐朗诵的录音带,通过这样的作业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作品的能力,规范语音,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语句的优美。美国教育家帕恪说过“感觉是人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通过在吟诵中加强对审美的感知,学生可以促进对语感的培养。
(二)在训练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剔除口语杂质。
所谓口语杂质是指那些不起任何表情达意作用的音节,主要包括滥用的语气词和使用的口头禅。同书面语相比,日常口语中语气词用得比较多,但口语、书面语的主要区别并不表现在语气词的使用上,更重要的是,较多使用语气词是口语的特点,却非优点。在许多学生的口语表达中,语气词用得太多而使得语句表达松散、凌乱、拖沓。这种情况往往是学生思维阻滞,缺乏训练的表现。有时,把学生一段话中这些无关的语气词去掉,五分钟的话可缩减到三分钟。那么如何让学生改掉滥用语气词和口头禅的习惯,提高语言质量呢?一是让学生对自己常用的语气词和口头禅加以统计,并由学生自己建立个人语言小档案;二是在学生演讲、辩论、训练过程中,教师针对这两方面进行提示并作记录;三是让学生每周自录一段即兴发言,由学生自己加以改进;四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对话训练,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指正提高。
(三)在课前三分钟“自说自话”和辩论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三分钟即兴之作是一种行之有效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法。在教学中由学生讲一个有关自己的小故事(姓名的由来、有趣的往事、自我描述,等等),然后分别请同学从文章的内容、语音语调、流畅等方面进行评论,然后打分。最后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说进行评述:首先根据学生说话的内容选择一点有感触的内容进行联想,拓展发言,引发出更多的话题,为学生大胆发言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结合学生的评讲和打分,老师可以发表见解和意见。学生特别注重老师的看法,所以老师评论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评讲中对学生的不足,以希望的方式提出,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为轻松,这样能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便于“张口”。也可定期开设一节辩论课,辩题由老师一周前公布,将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让其各自查阅资料准备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老师退居二线,由学生唱主角。平常有些沉默的学生这时也会嫌辩手讲得不够具体、深刻主动举手加以补充。学生这时不再沉默寡言,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不知不觉中辩论思维渐为敏捷,见解更为深刻,从而达到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
四、在表演中激发学生的说话潜能
给童话剧、名影片段、动画片配音,配音后再讨论评析,全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在背后做指导点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说的积极性,更可以训练学生的即兴说话的能力及体态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手势、体姿等,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而且,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们展现自我提供了舞台。学生亦可利用这些机会,锻炼胆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朗读作品的能力。例如给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配音,同学们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音色分配角色:恶皇后在不同扮相时的声音特点,七个小矮人性格不同声音效果也截然不同,等等,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再如播放同学们熟悉的电影、电视、动画片片段,不打字幕,让同学们凭借记忆和想象自由发挥给人物配音,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显得格外轻松,在配音的过程中即兴说话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总之,厚积才能薄发,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广博的知识基础,加上科学的训练,说话才会如“万斛泉水,滔滔不绝,不择而出”。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1.
[2]宋欣桥.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商务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综合素质 交流表达 普通话课 教学模式 “一二三四”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规范语,也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普通话的普及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也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素质和修养。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时代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这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群体,普通话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任何学校、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能说流畅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是其求职和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为应对普通话水平测试,高职院校大多开设了普通话课程,主要是向学生讲授普通话语音知识,包括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声调、音变等,同时也兼顾朗读、说话等训练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强调语音的标准性,说话训练也只是一种单项自我式的线性语言实践活动,缺少思想交流、思维碰撞,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虽然普通话水平测试已合格,但实际的语言交际却依然有词不达意、层次不清、表意不明等问题,更不必说生动形象、文采飞扬了。这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极不相称的。
语言表达是综合能力的体现,除了语音标准外,还要有内容、有思想,语音是语言的外壳,内容和思想才是语言的内核,要使内容和思想被人接受、深入人心,还要运用修辞、逻辑等手段,可以这样说,语言表达就是一座冰山,语音只是水面上的九分之一,思想、修辞、逻辑等是水面下的十分之九,缺少了这水面下的部分,水面上的部分便会失去它存在的根基。因此,我们探究了从静态的个体语音单位的训练,逐步过渡到动态的整体语音单位的训练,即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纯正的普通话语音,更要培养学生普通话交际能力,开拓一条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以实现提高交流表达能力的目标。
遵循高职院校全面提升人才质量的教育方针,结合普通话教学的自身特点,经过探索,我们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一个目标、两个层次、三个切入点、四个层面,简称“一二三四”教学模式。
一个目标,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两个层次,根据普通话水平基础,将学生分成两个层次——基础层次和提高层次;三个切入点,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基本点,以语音训练为切入点,以普通话课为突破点;四个层面,以课堂教学为主导面,以宿舍为补充面,以校园为扩展面,以各种活动为推动面。
一个目标
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是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交流表达能力是语言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包括理解能力(听、读)和表达能力(说、写)两个方面四个要点。这两面四点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我们侧重“表达能力”的培养,探究“说”的能力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实现“三性”——准确性、艺术性、逻辑性;做到“三有”——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准确性,即规范,是指语音标准,词句正确,表意明确;艺术性,即得体、生动,做到“准确”不难,但要达到“艺术性”不容易,其中“得体”是第一要求,即表达要根据对象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词、句式、语气……其次是“生动”,即要有生命力,有变化,如语调的抑扬顿挫、语句的整散结合、语音的韵律和谐等;逻辑性,即思路清楚、条理清晰,它是准确性、艺术性效果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语言素养的隐性成分,它体现的是表达者的思维品质。
言之有物,是指表达要重视思想内容。因为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不管你说的话有多么优美、动听,大家毕竟不是把它当成音乐来听的,并不是为了陶醉于你的音质、语调、韵律,那些精彩的演讲和讲话之所以能打动我们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内容,即通过语音形式所传达出的意义信息。
言之有理,是指话语要有逻辑性。如上文所述,它是说话者抽象思维能力的体现,它会决定话语是否严密、是否简洁,思路是否清晰,是表达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言之有文,是指表达要注意修辞。即根据特定的目的和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子,以求得到最佳表达效果。
两个层次
根据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将其分成两个层次:基础层次和提高层次,即分为二级甲等以上和二级甲等以下两个层次。分层的作用有二:一是便于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辅导;二是可以将学生编成“一帮一”学习小组,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同学之间相互切磋、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课后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
三个切入点
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基本点,以测促训,以训保测,全面检测学生普通话水平,督促并推动普通话教学工作;以语音训练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具备基本的语音听辨能力;以普通话课为突破点,根据学生方音和普通话标准音的对应规律,对重点、难点音进行强化训练,努力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委要求的二级甲等以上。
在规范语音的同时,训练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训练的主要方式有三。一是学生上讲台面对同学讲话,这主要是训练单向表达能力。讲话的内容分三个阶段:自选话题阶段、规定话题范围阶段、规定具体话题阶段。按从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析到综合的“阶梯式”顺序,循序渐进逐步展开。二是设置具体话题,组织小组讨论,主要是训练学生双向和多向交流表达的能力。三是设置具体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这是训练学生职业语言的表达能力。情景模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不但训练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还对专业技能进行了实训。比如教育专业,设置一个教师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场景,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一方面要求双方普通话语音标准、语速语调恰当,同时对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组织能力、把握学生心理的能力以及因势利导的能力进行了实训。以上三种方式,起步于单向自我式的线性语言实践活动,提高于双向互动式的圆形语言实践活动,成熟于行业应用式的职业性语言实践活动。整个训练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由在静态语言环境下的表达能力训练过渡到在动态语言环境下的交际能力的训练,前者的发展是后者的基础,后者的形成是前者的目标。
四个层面
以课堂教学为主导面,让普通话成为课堂教学语言;以宿舍为补充面,使普通话成为生活交际语言;以校园为扩展面,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以各类活动为推动面,使普通话成为艺术语言。建立“教—学—练—赛”的训练序列,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普通话的使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普通话教学是一种通过美的声音传递人类美好情感的教学。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训练途径。每节课安排三位学生各做三分钟的口语表达练习,让同学们在语言实践中增强语言能力。要求:速度适当、吐词清楚、说普通话、语言流利。方式:学生自由命题;教师命题。按照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内容:故事会、说见闻、说感受等,可复述、评论、讲述、介绍。
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言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和课本,现实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言素材,把语言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来学习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根本上有所提高。因此,我们确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一是否定“以教师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是否定“以课本为中心”,不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在用好教科书的同时适当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三是否定“课堂为中心”,反对把师生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实现语言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
利用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机会,提供展示语言能力的舞台,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普通话的无穷魅力,感受普通话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篇5
关键词: 新课改 口语交际 训练方略
《语文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多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交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口语交际”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必须予以重视,下面谈谈初中阶段“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些设想。
一、初中各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要求
七年级,激发练说的兴趣,鼓励练说的勇气,着眼于训练学生正确、连贯地进行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话题,养成主动表达的习惯。
要利用以叙述事物和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材料,进行朗读、复述、答问、日常说话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到声音洪亮、表达流畅。
八年级,着眼于训练学生准确、生动地进行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善于广泛选择话题,养成认真表达的习惯。
要利用以记叙、描写为主要内容的材料,进行朗读、复述、口头作文、讨论、日常说话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到内容实在,表达清楚。
九年级,着眼于训练学生敏捷、严密地进行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在话题广泛的前提下提高说话水平,养成认真思考后进行表达的习惯。
要利用以抒情、议论为主要内容的材料,进行发表简单见解、作简单的演讲、进行初步的论辩及日常说话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到有中心、有层次、表达清晰。
初中各年级都要进行严格的普通话训练,都要进行听的训练。
二、初中各年级“口语交际”训练内容
七年级上:以朗读为主,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大胆大声地朗读;2.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3.字字咬准地慢读和速读;4.处理好轻重音;5.注意节奏;6.掌握停顿的方式;7.注意语调;8.提高语音的表现力;9.不同文章体裁的朗读处理(一);10.不同文章体裁的朗读处理(二);11.日常说话方式:作介绍;12.日常说话方式:打电话;13.日常说话方式:问候;14.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语言要正确;15.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语言要清晰。
七年级下:以复述为主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片断复述;2.复述梗概或大意;3.按提纲复述;4.全文复述;5.听后复述;6.变化式复述;7.口头作文:片断模仿;8.口头作文:看图说话;9.怎样答问;10.怎样讲故事;11.日常说话方式:接待;12.日常说话方式:谈心之一;13.日常说话方式:谈心之二;14.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语言要连贯;15.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语言要纯洁。
八年级上:在上学期基础上,继续进行复述训练和口头作文等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扩展式复述;2.接续式复述;3.简评式复述;4.综合式复述;5.口头作文:看场面、情景作文;6.口头作文:即席报道;7.怎样进行小组讨论;8.怎样做好大会发言;9.日常说话方式:采访;10.日常说话方式:致辞;11.日常说话方式:批评;12.日常说话方式:表扬;13.说话基本知识:发音要符合说话内容;14.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要看场合和对象;15.说话基本知识:学一点口语修辞(一)。
八年级下:以口头作文为主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介绍式口头作文;2.说明式口头作文;3.描述式口头作文;4.想象式口头作文;5.抒情式口头作文;6.体会式口头作文;7.即席评判式口头作文;8.分角色对话式口头作文;9.日常说话方式:主持;10.日常说话方式:接洽;11.怎样作读书报告;12.说话基本知识,应对的要领;13.说话基本知识:注意文采;14.说话基本知识:学一点口语修辞(二);15.演讲的要领(一)。
九年级上:以论辩为主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论辩的基本能力:讲道理;2.论辩的基本能力:谈体会;3.论辩的基本能力:说见解;4.论辩的基本能力:析原因;5.论辩的基本能力:考谬误;6.怎样作活动总结;7.日常说话方式:汇报;8.日常说话方式:提意见;9.日常说话方式:建议;10.说话基本知识:幽默;11.说话基本知识:委婉;12.说话基本知识:学一点口语修辞(三);13.演讲的要领(二);演讲的要领(三);15.演讲的要领(四)。
九年级下:以综合性的内容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演讲的要领(五);2.演讲的要领(六);3.演讲的要领(七);4.日常说话方式:争持;5.日常说话方式:商量;6.日常说话方式:宣传鼓励;7.说话基本知识:体态语言;8.说话基本知识:言外之意;9.说话基本知识:形成自己的风格;10.有效的自我训练的方法。
三、初中各年级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形式
七年级:背诵、各种难度不大的复述、问答、讨论、各种形式的缩、扩、想、联式说话。听记。
八年级:创造性复述、讨论发言、答问、口头作文、各种形式的缩、扩、想、联式说话。听思。
九年级:复述、讨论、评议、随感、口头作文。听辩。
四、初中各年级“口语交际”的课外活动
七年级上:绕口令比赛;抽签式的快读比赛;朗诵会。
七年级下:读后复述比赛;笑话会;故事会。
八年级上:问题抢答;讲述见闻;赛诗会。
八年级下:看图作文;电视(或电影、小说)讨论会;读书报告。
九年级上:演讲比赛;经验交流会;情景表演。
篇6
一、鼓励“清晰”地说
普通话的口语测试,首要就是要求读音的准确和标准,这是衡量成绩的一个重要的标杆,那么,这就要求培训教师鼓励学生发音要发得清晰,而不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地发音。在教师将每一个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声调的调值等问题讲解透彻的前提下,要鼓励学生即使说得慢些,也要尽可能地说得清晰、准确,尤其是一些以少数民族语言为母语的学生或者是来自方言区的学生。由于他们受本族语或其方言语音系统的影响,会干扰他们对普通话中声韵调的运用,如蒙古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难点是在声调和语流音变上。由于蒙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是没有声调的语言,它强调的是固定重音,重音固定在每个词的词首,发音时,每个词的开头音素读得特别的响亮,后面的音素顺势减弱,甚至脱落,语音的走势类似汉语的去声,只不过时值要稍长一些,所以每个蒙古族学生在读汉字时,尤其是在句子末尾时都读得类似去声。这也就造成了蒙古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对四声调值的茫然和不敏感,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始培训的时候就应该为他们形成一个哪怕读得慢些,也要尽可能地读准汉语的调值――阴平55调,阳平35调,上声214调,去声51调的习惯,不仅是当单念每个音节时,汉字的时值要念得精准、到位,连读成词成句时更要注意语流音变的问题,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声调和语流音变掌握得好与坏是衡量普通话说得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学生要掌握好发音的技巧和发音准则,尤其是对一些自己发音上有纠结点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努力地突破自己的发音上的障碍,清晰地说出每一个汉字,才能更好地把握连词成句时的语流音变问题。教师要对他们发音上的进步不断地给予赞扬和鼓励,从不标准到标准是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尤其是当学生大部分发音是介于不标准和标准之间的游离状态时,而学生也自我感觉发音的水平踌躇不前、原地踏步的时候,更要不断地纠正他们的发音的错误和缺陷,再接再厉地加强正确声韵调的训练,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持之以恒地增加正确的大量练习,才会达到语音面貌质的飞跃。
二、鼓励“模仿”地说
虽然高尔基曾说过“学习并不就是模仿”,但是模仿却是我们求知过程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尤其是在语言习得方面,任何人对标准的语音都不会无动于衷,都会在脑海里留下美好的记忆表象,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模仿。正是因为人有这样的本能,所以模仿才会是学好普通话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一个必要的步骤。培训的时候,只有让学生模仿正确的发音,他们才会在领悟后发出正确的语音。但模仿式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如在课堂上,培训教师要多采用示范模仿教学法来将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很好地结合,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前者需要教师自身的准确示范,这样才能让学生来模仿,后者需要学生正确模仿,当然学生在照葫芦画瓢的过程中可能会不得要领,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虽然示范模仿教学法的导向不同(前者是教师导向学生,后者是学生导向教师),但却会给学生带来效果很好的听觉上的语感刺激和语感烙印,这就是一种双向的活动过程,如果能相得益彰的话,会取得很好的教学相长的效果。
此外,培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多看正规发音的录音和视频文件,模仿正确的发音,这对于学生语音面貌的提升有很大的助益。像选用一些声像材料进行辅助教学,如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秀的教学口语录音带,让学生认真聆听模仿,以便学生借鉴,领悟其中朗读者的发音技巧;或者是鼓励学生收听电视新闻的播报,学习播音员的发音、语言表达、说话的技巧等。但我们是为了提高而模仿,而不是为了模仿而模仿,因此也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自检”和“他检”能力,才不至于让模仿走入误区,也是继模仿之后的一种自我提升的检验,让学生在模仿中有自我突破,这种“自检”和“他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如可以利用录音器把自己训练的读音录下来,而后一边听,一边根据模仿习得来的标准语音找出自己发音错误或缺陷的症结点,再有针对性地去改正。此外,还可以以“互助点评”的方式进行“他检”。让学生彼此之间互听对方的发音,找出“自检”不出来的缺陷,当然这种情况最好是在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间进行,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由于语音误区雷同而纠察不出来。所以说,鼓励学生“模仿”地说,模仿之后要通过“自检”或“他检”来检测,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口语发音的能力。
三、鼓励“大胆”地说
在培训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两极的现象,语音面貌好的学生总是会很踊跃地参与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如积极地领读汉字,积极地朗读课文,主动率先地面对全班同学进行命题说话训练,甚至积极地与教师沟通探讨自己发音上的优缺点;而语音面貌不好的学生(排除进行与教学无关活动的非学习状态的学生)由于害怕由于自己的方音、普通话的不熟练、沟通交流能力差等原因会引起其他同学的讥讽和嘲笑而在教学互动环节表现得很被动,甚至一节课都不开口说一个字,三缄其口,以低头或沉默应对。虽然不排除有一部分同学“枪打出头鸟”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积极发言而被其他同学认为自己“爱出风头”或“爱显示自己”,但是大部分沉默的学生仍然是担心自己的表现有误而失了面子,伤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变为课堂上的“思维沉默”。作为教师,一方面必须承认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沉默(包括行为沉默、情感沉默、思维沉默等)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打破沉默,构建有效的课堂参与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大胆地勇敢地开口,从而获得课堂体验。
首先,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学习普通话的必要条件。好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当周围同学都积极踊跃地发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触动甚至调动沉默以对的学生。其次,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课堂互动参与的重要性,要培养他们开口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我能”,必要的时候要采用“强制提问”的方式来调动他们的自信,为他们打开固步自封的枷锁;再次,发现和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不管参与程度和效果如何,对于沉默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最后,让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点滴的进步,对同学(特别是对那些害羞的、语言能力较弱的人)的不自信持宽容和鼓励的态度,从而让这些同学有信心“展示自我”。此外,教师还要对一些个别的学生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并鼓励他们“开口”。如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与学习层次,采取不同的提问与激励方法: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勇敢地争取课堂体验,增加其自我成就感;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提问时要考虑语速、问题的难易度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最终还是达到让沉默的学生开口“说”的目的。
四、鼓励“随时”地说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除却教师的讲解时间,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并不多,而且教师还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体验中,所以,每个学生自我锻炼的时间并不长,这就需要学生在课间及课后的时间随时随地地练习。普通话不仅仅是思维的工具,更是交际的工具,只要进行思维,只要与人交流,那么就要开口说普通话。可是,在有少数民族学生及方言区学生的授课班级,经常会出现课上大家卖力地学习普通话,纠正自己的发音缺陷,但是,课间铃声一响,学生身心都得到了解放,角色也立刻转换,与同学间的交流立刻变为了自己的母语或方言,课后呢,由于身处民族院校的校园或者是喜欢跟和自己来自同一方言区的同学来往,他们都不自觉地使用本族语言或方言,很少去使用“蹩脚”的普通话,这样,在课堂上好不容易摆脱了方言的干扰而形成了准确的语感,由于得不到持续的强化而很快会出现语音“回潮”的现象。这样如此反复的此消彼长,普通话口语能力的提高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同时也是造成很多同学普通话口语水平踟蹰不前的直接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老师要引导他们平日里随时随地地说普通话,可以采取同学们彼此互相监督的策略,当有人无意识地说出自己的母语或方言时,或者普通话说得有错误或缺陷,其他同学要及时提醒和纠正,这样在潜移默化地营造了人人说普通话的习惯和氛围之后,就为大家的语言练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温床”。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交流和展示自己普通话水平的机会,多开展一些如普通话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小品赛等活动,让他们自己担任评委,这样既提升了他们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纠正语音错误和缺陷的“反侦察”能力。这样通过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提高。
五、鼓励“开心”地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能以另一种感悟去体会学习普通话带来的益处的时候,那么即使是学海无涯,也会以“乐”作舟。当这种普通话练习的“苦”差事勉强成为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和交流习惯的时候,那么这种习惯也就成为一种脱口而出的自然而然,正所谓“久住坡,不嫌陡”。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当教师尽可能地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枯燥的反复练习趣味化,学生就会在教师营造的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学说普通话,而不是将课堂当做一种负担,当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地积极踊跃地学说普通话时,他们口语水平的提升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当然,这是有前提的:成就感是学生快乐学习的保证。为此,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做摸底考试,测试形式比照于普通话测试的流程,当学生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一次的考试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种成就感会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普通话的训练中,当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学好普通话也就不是难事了,正所谓“态度决定成败”。
普通话口语培训的得失决定着普通话测试成绩的高低,而口语培训是一个实践性的互动活动,教师的任务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开口“说”普通话的主动性,当化被动性为主动的时候,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而后将学生这种激情很好地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训练,才会“说”出好的成绩。
本文为国家民委2011年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项目“适应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实际的普通话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096)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蒋大鹏,张燮.教育心理学新系[M].济南:山东出版社,1992.
篇7
在现代社会,护士工作已经不再仅仅是打针挂水,还承担着与患者沟通、进行心理疏导等工作,这需要护士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而现在的职校护理生所体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却不容乐观。在新生见面的自我介绍中,很多新生只能把自己的姓名交代清楚,就匆忙下台了,稍微好一些的能再简单地谈下自己的兴趣爱好。至于能流利全面进行自我介绍,在学生中是很少见的。在语文课堂上,当教师抛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时,有些同学会滔滔不绝,但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有些学生则吞吞吐吐,半天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这样的学生如何能在现在医患矛盾非常突出的工作中与病人、家属做好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呢?因此,提高护理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语文课的课堂上,除了教授课文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需要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一些针对其专业的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流利顺畅地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护理专业口语的特点,准确恰当地选用合适的词汇,这样才能在将来的护理岗位上创造一个轻松友好的工作氛围,为胜任护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职校口语交际部分教材特点
2011年,江苏省重新编订了新的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在借鉴之前沿用了近十年的高职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分为了阅读、表达与交流、综合拓展三大块内容。而表达与交流主要涉及了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口语交际训练这部分设置了说好普通话、朗读、解说、交谈、演讲、情境对话、介绍、访谈、应聘、劝说、即席发言等等内容。不得不说,新出版的这套教材,与之前的高职学校语文教材相比,在口语训练环节改动很大,突出了口语技能技巧的训练,重视学生与社会的衔接,体现了职校的特色。不过口语训练这些章节对医护生而言,针对性、专业性并不是很突出,这势必要求任课老师在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时结合专业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护理生口语教学实施对策
3.1重视普通话训练,奠定良好沟通的基础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说好普通话是人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在教材中,将《说好普通话》作为了口语交际的第一环节。我校是面对全省进行招生的,从历届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映的情况看,基本都能用较规范的普通话与人交流,但是不同地区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扣分较为严重的是自由命题说话环节。因此对新生进行普通话训练尤其是进行自由表达能力训练是非常关键的。关于语音语调,由于本地区同学从幼儿园期间就接受普通话教学,普遍发音较好,教师在新生开学初始,可以通过自我介绍、上课提问等方式大致了解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利用课堂时间,集中两次课,从声母、韵母、声调、语调、声音几方面入手培训。而对于三分钟命题说话环节,它与演讲、即席发言等口语交际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交给学生练习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列提纲的习惯。然后,将全班学生按学号顺序依次训练每个话题。从有稿到脱稿,再到即兴抽题,轮流进行多次后,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3.2采用情景教学法,寓职业口语训练于一般口语训练中
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体系中,没有针对护理专业而设置相应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本专业的专业特点融入其中。一年级新生接触专业时间很短暂,不可能对护士这一职业的特点有多深的了解。情境教学法无疑是较好的具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方式,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情境。比如在教授《介绍》这一课时,按照教材要求是设计了新职工上岗的自我介绍,这对于新生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模拟求职的自我介绍。课前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安排学生预习《介绍》这一单元,回去查找成为一名护士所需具备的技能条件,了解医院的需求。写好求职的自我介绍稿。在上课初始,教师通过放映主持人大赛的相关录像,让学生明白,一个具有特色的自我介绍能在第一时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了解自我介绍的作用。随后通过教师讲解自我介绍要点,并当堂布置教学任务,通过模拟医院招聘现场,设置评委,以比赛的形式,决出最佳应聘者。这样的教授方式轻松而又新颖,学生通过竞赛环节能够体验到现场招聘的紧张,也能较好地掌握应聘中自我介绍的要点。类似这样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有访谈、劝说等等相关章节。
3.3口语训练中引导学生注意护士职业口语的表达
医护工作与一般服务业不同,面对的是病患者。病痛往往会使一个人承受身心上的双重折磨,因此在与病患交流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口语的表达,也因此形成了护士职业口语的特点。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医院的机会不是很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补充一些职业口语的专业术语,引导学生掌握职业口语的基本特点。在一年级学生《护理入门》一书中也涉及一些护理口语,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参考,运用于教学中。1在与病患交往中,需要护理生学会使用得体的称呼语。有许多医患矛盾起源都在于一些极为细小的环节。在交流中运用尊称、敬称,往往能给患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有的护士习惯用病床号来呼叫病人,这是一种极为不礼貌的行为。在日常授课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使用得体的称呼语。2学会使用委婉的说法。病人由于生病,往往身心承受较大的痛苦,因此心理比较脆弱,对于一些词语比较忌讳,也容易联想而引起误会。因此护士在工作中需要学会使用一些委婉的说法。如对于瘸腿患者,护理生可以用“腿脚不方便”这样的语言;患者去世,学生一般都会直接用“死了”这个词语,完全可以用离世、走了、仙逝、过世这样的词语来代替。讳语显示的是一个人的素养,而这方面恰恰是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反复纠正,使得学生形成概念。3注意工作的特殊性,妥善用词,在与病患及家属交谈过程中,需要注意用词的恰当,避免用刺激性的词语。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病人的个人隐私,绝不能在平时闲谈中随意谈论病人情况,以供消遣之用。
3.4及时做好评价,评价是口语交际能力进步的阶梯
篇8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轻声问题 把握策略
轻声是普通话语音中的一种语流音变现象,却是语流音变中最缺乏规范性带来的一种,常常给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评判带来困扰,更重要的是给方言区人员学习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轻声问题进行重新认识,进一步辨清轻声音节的特质。
一、什么是轻声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读的又短又轻的调子”,“轻声在物理属性上的主要表现是音长变短,音强变弱”(黄、廖本《现代汉语》上册118—119)。《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总论部分提出:“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由于它长期处于口语轻读音节的地位,失去了原有声调的调值,又重新构成自身特有的音高形式,听感上显得轻短模糊。”可见,轻声不是第五个声调,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变化而来的,作为一种语流音变现象,轻声只在语流中才会发生,即“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单独一个音节不存在轻声,即使固定读轻声的单音节助词,单念时也是带声调的,如“的dé、地dì、得d锓着zhuō、了liǎo、过guò”。
二、轻声的作用
轻声在普通话中有什么作用呢?首先轻声可以区别词义和词性。例如:
瞎子xiāzi(眼瞎的人)虾子xiāzǐ(虾卵)
舌头shétou(口腔内的器官)蛇头shétóu(组织非法偷渡的人)
兄弟xiōngdi(弟弟)兄弟xiōngdì(哥哥和弟弟)
地道dìdao(真正纯粹的)地道dìdào(地下的通道)
是非shìfei(纠纷)是非shìfēi(正确和错误)
精神jīngshen(有生气)精神jīngshén(宗旨、主要意义)
对头duìtou(冤家,名词)对头duìtóu(正确,形容词)
厉害lìhai(程度深,副词或形容词)厉害lìhài(利和弊,名词)
练习liànxi(动词)练习liànxí(名词)
其次,轻声可以调节语言的节奏,形成抑扬顿挫的美感。
轻声的变化可以使朗读或说话的节奏趋于变化,节奏明晰。例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因此,普通话中的轻声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但是轻声这种语流音变现象就其本原来说还是来自“北京话”,这可以从许多语言学论著中找到证据。罗常培、王均在《普通语音学纲要》中谈及声调(包括调型、调值、调类、声调相连的变化、轻声及词重音等)时明确指出是北京话而并未提及普通话。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在提及轻声时也指明是“北京方言里的轻声”。徐世荣在《普通话语音常识》一书中则认为:“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就其整个语音体系来说,并不包括北京的一些土语、土音。有些土音是特殊的‘音变’,比方词语中过度的‘弱化’音节(听起来含糊不清),随着一些土词而发生的读音变化,至今保留在一些老北京人的口中,这却不是我们所要采用、推广的。凡琐细的语音区别,不成规律的声音变化习惯,只能给北京一个地方服务,并不能用作普通话的标准音。作为标准音的北京语音,一定是经过甄别去取,淘汰了芜杂的东西,这才可以成为标准,让全国人民学习。”这种来自“北京方言里的轻声”,本身就带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而给其他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中的轻声带来了困难。而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即使是作为国标的北京人或是中央台的播音员,对口语中的轻声音节的读法也存在随意性。
三、轻声的规律
哪些词语需要读轻声呢?从口语实践来看,多数轻声和词汇、语法有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有规律的轻声词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词语:
1.单音节的语气词。如“吗、呢、啊、吧”等。
2.助词。如“的、地、得、着、了、过”等。
3.词缀。如“子、头、么、们、巴”等。
4.方位词。如“上、下、面、里、边”等。
5.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趋向动词。
6.单音节名词、动词重叠形式的后一个字。
以上这些有规律轻读的字词大都缺乏独立性,具有附着性。
(二)必读轻声词
即没有规律性的轻声词。根据具体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语境的必读轻声词,如:“地道、精神、东西”之类,读不读轻声词义或词性不同,只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就可以确定是否读轻声。一类是无语境的轻声词,如:“豆腐、女婿、刺猬、队伍、脊梁”等,不管在任何语境中都习惯读轻声。这一类是普通话中最缺乏规范性的部分,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最难把握的部分,更是方言区学习普通话轻声的难点。
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轻声词条目约有2500条,《普通话轻声词汇编》收录的双音节轻声词共1028条,《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表一和表二词语共23021条,其中注为轻声词语的有1293条,约占5.6%,大纲中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共收词为545条。可见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轻声音节的把握程度是衡量普通话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方言区的学习者除了需要强记大纲中的545个必读轻声词外,还要搞清楚那些大纲和《现代汉语词典》不一致的词语,如大纲中标注为轻声,《现代汉语词典》标注为“一般轻读、间或重读”或非轻声词的就有71个,表一和表二中还有注为非轻声的219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则注为轻声或“一般轻读、间或重读”。此外,普通话中还存在次轻音(重次轻格式)现象,这些音节也不能读重,而轻声和次轻声的语音界限也难以划定。那么,次轻音的词语在普通话系统到底有多少也是个未知数,全凭个人语感决定。所有这些不确定音素,都说明轻声不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规范性,必然会给普通话教学和学习带来困难。
四、轻声的特性
轻声的难以把握除了它的规约性不足之外,还表现在它的实际发音的不确定上。轻声是在语流中失去了原有的调值,它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的调值决定后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而不论后一个音节原调调值的具体形式。“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固定读轻声的单音节助词、语气词也不例外,他们的实际轻声调值也要依靠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确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对语音现象本质的分析,离不开语音的物理性质,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传统语言学大都认为轻声的“又轻又短的调子”是音强变弱,音长变短,现代语言学通过实验的方法,从声学上分析,发现轻声音节能量较弱,“是音高、音长、音色、音强综合变化的效应,但这些语音的要素在轻声音节的辨别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语音实验证明,轻声音节特性是由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构成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一)轻声的音高变化
轻声是在语流中失去原有调值的音变现象,“轻声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调值,变为轻声音节特有的音高形式,构成轻声调值”。轻声的调值(音高变化形式)到底是怎样的,语言学界有不同的观点。
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中描述为:阴平字+轻声字——轻声字读半低调2度;阳平字+轻声字——轻声字读中调3度;上声字+轻声字——轻声字读半高调4度;去声字+轻声字——轻声字读低调1度。
宋欣桥《普通话朗读训练教程》和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描述为: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阴平、阳平、去声的时候(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后面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低降调,调值为31(调值下加短横线表示音长短);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上声的时候(上声+轻声),后面一个轻声音节是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为44。
胡裕树《现代汉语》中表述为:阴平、阳平音节之后(阴平、阳平+轻声)的轻声音节读中调3度;上声音节之后(上声+轻声)的轻声音节读低调1度;去声音节之后(去声+轻声)的轻声音节读低调1度。
可见在实际发音中,轻声的调值还是会有差别,何为正确,何为缺陷很难界定。其中的组合与现实的语言实际不完全符合,常常存有争议。如按照变调规则,非上声前面的上声调值都应变读为半上,调值为211,轻声是非上声,所以“上声+轻声”中的上声也应变为211,《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都持这样的看法。但是有些词是例外,如“小姐、主意、把手、法子、打点、打手、找补、拿主意”等词前面的上声音节实际调值就不是211,而必须读成24;而“倒腾、打扮、骨头、指头、手指头、脊梁”这些词,则读得比较乱,北京地区大都读为24,其他方言区则习惯读作211。单音节动词重叠时,如果是上声重叠,则前一个上声也读作24。可见,在实际语流中,“上声+轻声”格式中的上声确实存在24和211两种读法。
(二)轻声的音强变化
我们一般认为轻声的“轻”与音强减弱有关,所以在普通话测试中,有些测试者在读轻声时降低音强,造成轻声音节听不到的“吃字”现象。《大纲》明确指出:“实验语音学认为,音强在辨别轻重音方面起的作用很小。在普通话轻声音节中音强不起明显作用。轻声音节听感上轻短模糊,是心理感知作用。由于轻声音节音长短,读音时所需能量明显减少,但音强并不一定比正常重读音节弱。”语音实验表明,从轻声词和非轻声词的音强绝对值相比较来看,音强确实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大部分轻声词中的轻声音节比前面的非轻声音节在音强上还是略微弱一些(至少允许弱一些),这主要是通过前后对比感知到的变化,如“地·道”中的“地”和“道”。
(三)轻声的音长变化
音长的变化是轻声中最明显,也是最容易感知到的变化。《大纲》认为“轻声音节一般短于正常重读音节的长度,甚至大大缩短,可见音长短是构成轻声音节特性的另一重要因素。尽管轻声音节音长短,但它的调形仍然可以分辨,并在辨别轻声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实验语音学的考察,双音节轻声词中的轻声音节要比前面的非轻声音节的音长大约短55%。在实际语言中,前一个音节的音长也会略长于不读轻声时的时长,如“东—西”。
(四)轻声的音色变化
《大纲》提出:“轻声音节的音色也或多或少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韵母发生弱化,例如元音(指主要元音)舌位趋向中央等。声母也可能产生变化。例如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声母变为浊塞音、浊塞擦音声母等。”“轻声音节的音色变化是不稳定的。语音训练只要求掌握已经固定下来的轻声现象(字典、词典已收入的)。例如:助词‘的’读de,‘了’读le,词缀‘子’读zi,‘钥匙’读shi,‘衣裳’读shang。”但是在实际语言中,如果出现不是已经固定下来的轻声音节的声母或韵母的变化,该怎么判定呢?如“椅子”中的“子”,口语中会读成[ts]、[dz]、[?觰?鄣]、或[dz?鄣],哪一个是正确的,哪一个是错误的或者是存在缺陷的呢?《大纲》里并未明确,测试员常常凭感觉判断。
五、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轻声的把握
轻声是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现象,是普通话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方言区的人还是需要学习普通话中的轻声的。但是由于轻声自身的一些特点,其规约性和规范性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不宜对轻声词做过多的硬性规定,应区别对待。
有规律的轻声词和有语境的必读轻声词是比较好规范的,而且读与不读与词义、词性、语法意义相关,是必须掌握的轻声词。其中有规律的轻声词在作品朗读和命题说话中还会直接影响语言的节律,如果掌握不好,就会破坏语言的参差和谐之美,反映出应试者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和精熟程度。而一些毫无规律,完全是北京方言中约定俗成的轻声,其他方言区的人并不习惯发轻声的词,可以不作硬性规定。如“云彩”“知道”“娇嫩”等。而轻音与次轻音在音高、音强和音色上基本无法辨别,因此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可以不再区分,尽量宽判。这样的普通话才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又“淘汰了芜杂的东西,这才可以成为标准,让全国人民学习”的标准普通话。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
[2]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6,6.
[3]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4]林祥楣.现代汉语.语文出版社,1995.12,2.
[5]周殿福.艺术语言发声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6]宋欣桥.普通话朗读训练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篇9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普通话测试管理机构
为能确保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河北大学专门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委员会主任,教务处处长任副主任。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下设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设立专职岗位,由专人负责全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学校还建立了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站,负责全校各校区普通话测试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各项工作。
2.建立健全普通话“机辅测试”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普通话“机辅测试”各项规章制度,是完成普通话测试工作重要保障,也是普通话“机辅测试”规范化管理的政策依据。针对普通话“机辅测试”特点,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的测试流程分别制定了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以及测试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做到职责分明,环环相扣,使普通话“机辅测试”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组建普通话“机辅测试”专兼队伍
普通话测试采用“机辅测试”后,前三题由测试系统自动评测,第四题需要人工评测,因此需要有一只普通话测试员专兼队伍。从原有普通话测试员中遴选一批对工作负责、业务能力强、时间相对充足的测试员进行专门在培训,使他们熟识普通话“机辅测试”下的测试评分办法、评分标准和网上评分操作流程,并定期组织普通话测试员校内、校外学习培训及研讨交流,加强测试员之间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统一评分尺度,不断提升测试员的思想觉悟、业务素质和心理综合素质,以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评分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二、规范组织过程管理
(一)考前环节
1.制定测试计划
为顺利完成全校各校区本年度普通话测试任务,需提前谋划好本年度测试方案和计划,充分考虑普通话测试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测试时间和测试场所等。根据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计划,测试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半年,这样有充足的时间给测试员对第四题进行评分,下半年能顺利完成本年度的测试和评分工作,并发放通过测试考生的普通话成绩单。在制定测试日程时,测试日期的选择尽量选择星期六和星期日,且要避开节假日和大型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适当预留考生报名时间和考前培训时间,提前借用普通话测试用公共机房(用作测试室)和公共教室(用作候测室和备测室),按照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在保证测试质量的情况下合理设置测试考场数,保证单个校区在一天内完成所有考生测试。
2.组织考前报名
为保证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考生报名信息的准确性是十分关键的。为保证报名信息的准确性,应测年级的考生信息从学校综合教务系统学生信息库中导出考生信息及照片,再将导出的学生信息进行整理,将整理后的考生信息(包含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等)下发至各学院,由各学院核实报名考生报名状态并收取相应报名费用,各学院将核准后的报名考生及费用上报语言文字办公室。语言文字办公室汇总各学院报名考生信息及费用,并以此作为考生报名依据,按照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报名要求格式进行系统报名,批量上传考生信息及考生照片。
3.组织考前培训
组织考生考前培训,对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到效果。目前,大部分高校均未开设普通话必修课程,部分选修课程开设班容量较小,覆盖学生面较小,致使学生对普通话“机辅测试”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较少,严重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和效果[2]。因此,河北大学借助“可视化网络群控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组织全员覆盖的普通话考前培训就显得极为重要。河北大学考前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应试必备心理、语言文字基本知识、发音技巧、“机辅测试”流程、测试纪律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避免考生测试时因紧张而出现漏读、错读、漏行、误操作等现象,让学生熟悉测试评分细则及容易扣分点,指导学生加强普通话“机辅测试”实践机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和实践经验。
4.组织考务准备
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计划和测试日程,提前准备好各项考务工作。根据总体测试计划及考生报名情况,合理设置考场数目,安排相应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场地,并按照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各岗位工作要求分别准备好所需考务用品(考生花名册、考生签名表、工作证、测试记录单等),测试室需提前准备好测试环境。为进一步节约普通话“机辅测试”成本,在保证测试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候测室、备测室选用学校公用教室,测试室选用学校计算机公共机房。因此,测试室需提前布置好测试环境,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考场环境布置要求,根据计算机公共机房面积及计算机台数,一般建议安排两个测试考场,两个测试考场需分区隔离,考试机之间前后左右距离均保证2米以上。考试机采用计算机公共机房的计算机,需在测试前安装好考试机客户端和耳机,并对安装好的考试机进行语音环境测试。监考机建议采用笔记本电脑,一个考场安排一个笔记本电脑做监考机。笔记本电脑需提前安装好监考系统,下载测试任务,随机分配测试用试卷,测试完成后便于带回上传测试数据。
5.组织考务培训
测试工作人员的考务培训对于规模大、场次多、连贯性强的普通话测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对备测室、候测室、测试室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考务培训,对于时隔一年再次承担测试任务的工作人员,不仅有利于熟悉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流程,还有利用强调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考务纪律。在普通话“机辅测试”考务培训会上,要重点介绍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考务纪律,明确责任到人,强调考试考务工作的纪律性和严肃性[3]。负责“监考机”操作的测试系统管理员需单独培训测试用监考机使用及其他相关事宜。
(二)考中环节
1.考务人员管理
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总体安排,根据考务工作人员的岗位设置,可以将备测室、候测室、测试室的考务工作人员设置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考务人员和各项任务的管理工作。在测试室内,可单独设置一名测试系统管理员,负责测试监考机的操作、测试进度和评测异常信息等,一个机房内多个测试考场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测试系统管理员。
2.测试环境管理
在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开始前,需对测试用考试机进行测试环境布置,主要包括考场分布设置、考试机机位确定、考试机系统设置、测试软件安装、调试、试音等。河北大学公共计算机机房一般都是200台以上的大机房,一般一个机房设置2个考场,每个考场20个考试机机位。在考试机位确定时,应保证考试机前后左右间距在2米以上。监考机和考试机的操作系统要纯净,各类驱动程序完整,关闭防火墙、关闭杀毒软件,同一个考场的考试机和监考机要处于同一局域网网段,切断外网连接。检查监考机用加密狗授权数额,若不足测试用数需及时更换新的加密狗。测试完毕后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直接带走上传数据,公共计算机机房可以直接恢复教学使用。备测室1-20号座位的备试用试卷应于同考场1-20号监考机分配的试卷一致。另外,需在校园内、备测室、候测室、测试室悬挂“严肃纪律、认真考试”等条幅,在电子滚动屏上显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河北大学考点”等信息。
3.考试过程管理
普通话“机辅测试”具有考生多、批次多的特点,因此,组织考生从候考到备考、再到测试之间的连冠有序就显得极其重要。考生提前半个小时到候测室报到,在候测室内观看“普通话‘机辅测试’考生要求及测试流程介绍”,熟悉考试流程。考生在测试前15分钟进入备测室进行准备,随机抽签确定测试机位号,到达相应座位上准备相应的测试试卷,15分钟后到达测试室在相应考试机上进行测试。测试室工作人员讲解考场纪律及注意事项,引导考生正确佩戴耳机、输入准考证号的后四位,核验考生个人信息,信息无误后等待考试指令。测试系统管理员操作监考机完成“系统检测”、“准备考试”、“分发试卷”、“自动试音”、“开始考试”、“结束考试”、“下场考试”等指令。
4.考场状况处理
在测试过程中,考点负责人及各工作小组负责人要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测试室工作人员应加强考场纪律巡视,处理考场突发状况,如考生试音失败、考试机死机、前三题评测失败等。若考生出现前三题评测失败,测试室工作人员需登记考生信息及失败原因,并让考生重回候测室排队准备下一次测试。测试系统管理员要监控监考机运行状态,及时对无法连接考试机、考试机闪断、监考机无法发送试卷、监考机无法收取试卷、加密狗失效等各类状况进行处理,以免影响总体测试进度。
(三)考后环节规范化
1.测试数据管理
普通话“机辅测试”完毕后,测试站负责人与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各类考试材料回收,及时整理汇总各测试考场的数据和信息,并及时将监考机测试数据上传至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当天测试任务完成后,测试系统管理员就可以将监考机用笔记本电脑连接外网进行数据上传,由于测试数据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上传数据,晚上互联网速相对较快适合数据上传,第二天早上数据便可全部上传完毕。上传完毕后,监考机上测试数据需再保存半年,待本年度测试任务全部评分完毕后,可再选择长期保存或删除。
2.成绩评判复核
普通话“机辅测试”的前三题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评测,第四题“命题说话”需要进行人工评测,需要安排普通话测试员进行第四题评分,而由于考生数量较多,第四题评分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开始评分之前,要组织普通话测试员进行评分专题培训,统一评分尺度,严肃评分纪律,明确测试任务和完成时间,以保证普通话评分公正、公平、高效。评分完成后,学校普通话测试站要对评分结果进行复审,包括“偏差复审”、“一级复审”、“异常复审”等,以保证普通话测试员评分的准确性。
3.证书发放管理
普通话测试任务全部评测复核完成后,可向省普通话测试站申请打印证书。省普通话测试站按照普通话测试任务的批次分彼此打印普通话等级证书,打印完毕后下发到各高校。学校可根据需要将普通话等级证书批量扫描为JPG或PDF格式电子版,用于存档备查。学校按照考生报名信息分学院分班级分发普通话等级证书,由学院教务科长统一领取,做好证书领取记录登记。
4.数据分析报告
根据全校学生的报名情况、考前培训情况、机辅测试情况、成绩等级情况,以及普通话“机辅测试”考务组织情况和普通话测试员的评测复核情况等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普通话“机辅测试”年度数据分析报告。通过分析参测考生的生源地因素、专业因素、性别因素等对考生成绩等级的影响,以及考生失分项目,分析原因并总结规律,提高下一年度考生考前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用性。
5.测试工作总结
通过对本年度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各类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概述全校本年度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状况,总结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为下一年度测试提供改进的建议,以提高下一年度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质量和效率。
6.测试档案管理
普通话测试各项任务全部完成后,应对本年度各批次普通话测试用材料及时汇总、整理、归档,做好档案归结工作。普通话测试工作的档案材料应包括:年度测试计划、测试日程、报名通知、报名信息、考务工作手册、各类测试用表、报告单、数据分析报告、测试工作总结等纸质版和电子版材料。
三、规范化管理
1.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圆满完成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普通话“机辅测试”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到人,认识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重要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各岗位工作人员按照既定工作程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地完成了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
2.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按照国家语委、省语委关于计算机辅助普通水平测试工作的各项要求,学校在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前提下,通过不断完善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计划,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测试成本,降低人、财、物、时等各类资源消耗。
篇10
关键词:幼师学生;口语;训练;阶梯;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幼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高等职业学校学前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师学生在校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是掌握幼儿园语领域教育活动的前提。在此阶段,要训练学生个个都敢说、会说,在任何场合,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效地完成沟通与合作。那么,该如何指导幼师学生的口语训练呢?
一、第一阶梯――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常用手法,可谓社交大门的一把钥匙,所谓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常常是因为自我介绍形成的。所以幼师学生口语训练的初期可以从自我介绍入手。口语训练的手段是让学生敢说、愿说,目的是会说、说好。巴普洛夫说:“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学生口语训练初期的自我介绍,教师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引导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介绍自己,预期目标――敢说。可采用“写稿――记稿――说稿”三步训练法。学生可将自己的姓名、出生地、外貌、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等方面而写下底稿,再反复修改,直到能背,最后在课堂上讲给同学们听,长期坚持不懈地锻炼,久而久之,每个同学都能从容自如的简单介绍自己。其次是学会自我介绍的方法,预期目标――会说。现代交际学把自我介绍看成是一种塑造自我形象和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所以学会自信、得体、有礼有节的自我介绍对于幼师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归纳起来,自我介绍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客观叙述法。客观地介绍自己的情况、简明而真诚。一般包含问候语、姓名、班级、职务、出生地、来源事由等,在应用时根据需要可以省略,不一定面面俱到。二是主观评价法。此法是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的主观延伸,恰到好处的延伸是介绍者自信的体现,能够增加第一印象的好感。三是幽默风趣法。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作这样的自我介绍常常能活跃气氛、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比如台湾艺人凌峰在1990年央视春晚的自我介绍:在下凌峰……这两年,我们大江南北走了一道,男观众对我的印象特别好,因为我长得丑,对他们没有构成威胁,他们很放心,(大笑)他们认为本人长得很中国,(笑声)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都写在我的脸上了。(笑声、掌声)一般说来,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良好;有的女观众对我的长相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笑声)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球黑。(笑声)但是我要特别声明,这不是本人的过错,实在是父母的错误,当初并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就把我生成这个样子。(笑声、掌声)但是,时代在变,潮流在变,现在的男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你看上去很漂亮,看久了也就那么一回事,这一种就像我的好朋友刘文正这种;第二种你看上去很难看,看久了以后是越看越难看,这种就像我的好朋友陈佩斯这种;(笑声)第三种,你看上去很难看,看久了以后你会发现,他有另一种男人的味道,这种就是在下这种了。
二、第二阶梯――交谈
学会对话交谈,对于幼师学生毕业后从业显得尤为重要。幼师学生在校主要和老师、同学打交道,从业后,打交道会变得复杂化,幼儿、同事、幼儿家长等都是交谈的对象,尤其是幼儿家长,还会不择时机地电话交谈。所以交谈这种一般口语交际的最基本的语言形式是幼师学生口语训练的第一个阶梯后的爬高。幼师学生的交谈训练,可采用师生交谈、教师指导下的同学间的交谈这两种方式进行。师生交谈不能仅限于《教师口语》课上,应贯穿在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口语水平,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口语教学;二是能激励学生大胆讲话。学生间的交谈,时间上从开始时的课前3、5分钟延伸到课外,内容上由浅入深、从漫无边际到专题对话,人数上从两人到多人。也可分小组进行,小组交谈训练还可以安排组员代表在交谈结束后做简单总结。
三、第三阶梯――说话
这里说的“说话”是指命题说话,这也是幼师学生普通话水平达标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印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明确规定命题说话的测试标准,要求应试人从给定的30个话题中抽取1个话题,单向连续说一段话,不能背稿、离题、中断。幼师学生必须人人过关。为此,教师应在学期初就根据大纲安排适量的话题,让学生准备并在课前或课间检查。时间不能少于3分钟。在这个阶段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内容干瘪,无话可说,来不及开始就匆匆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话题分成几类,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综合类等,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先进行说明类的训练,随着年级的增加再向叙事类、议论类、综合类递进。学生说话时少说空话、套话,尽量将命题说具体,只有具体才贴近生活、才接“地气”、才有话可说、才生动。比如训练话题《我的家乡》,有的学生只简单地说了几句“我的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民情就无话可说了。教师可引导学生“找话”,比如以家乡的秀美风光为主要内容说话,就可以将家乡的风光扩展到不同的季节,分春、夏、秋、冬为提纲来说,春天的山水、绿树掩映的村寨,夏天的河流、孩子们与河水的“恩怨”,秋天的丰收景象、大人们乐呵呵的表情,冬天的雪景、孩子们的欢笑、家家户户杀猪宰鸭其乐融融过大年的情景等等。这个阶段的训练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尽量把话说得简洁明了,抓住重点,击中要害。
四、第四阶梯――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