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难题归纳范文
时间:2023-04-02 17:2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化学难题归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化学用语的学习已成为教师的难题,学生的困惑。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密切配合、综合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好化学用语。
关键词 化学用语;化学教学;教学策略;寓学于乐
化学用语是初三化学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不懂化学用语,就不能进入化学之门。化学用语是学生展开深入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今后专业化的化学语言表述的开端。怎样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化学用语,对化学学习充满期待和兴趣,是我们每位初三化学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对化学用语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九年级化学学习的时间紧、内容多,学生从感知身边的化学物质到初步学会“物质一符号”的思维转换,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尤其是以拉丁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抽象、记忆比较困难,再加上学生生活经验中熟悉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比较少,两者要能熟练对应和转换的难度很大。学生在化学用语学习中多偏重死记硬背,把大量的化学符号看作是第二外语那样去强化记忆,而这种简单机械的记忆方法既增加学生负担,又让学生感到疲倦并容易遗忘,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化学学习产生厌倦,渐渐失去了兴趣。因此,我在日常的化学用语教学中采取了下列的一些教学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对化学用语教学采取策略
(一)分散难度,提前渗透
目前学生在化学用语学习中面临的难题是:化学用语数量多,记忆难,规律少,书写烦,学习时间短。如何破解教学中的这个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打破原来的教材顺序,分散记忆难度,提前渗透。教材中将化学用语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安排在第三章中展开,而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这些枯燥的知识一股脑塞给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刚学习化学所产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把化学符号的教学,从学习化学第一节课就开始渗透,在每节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适当介绍一到两个化学符号,到学习元素符号和物质的化学式时,学生已积累了很多的化学符号,这样既分散了集中学习的难点,又将需要记忆的化学用语贯穿化学教学始终。
(二)激发兴趣,寓学于乐
“好记才愿意记”,教师要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尝试,及时记下智慧的结晶,并能加以应用和推广。比如“谐音替身”记忆法,这是提高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的一种很有效方法。如在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替换成“加拿大美女,身体细纤轻,总共一百斤”,学生在一笑中记住。而在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时可用“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概括,谐音记忆则为“茶庄定点收利息”,使学生乐于记忆。又如“比喻”记忆法,运用比喻,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陌生的东西熟悉化,从而增进大脑记忆。如可把盐酸的性质和用途比喻为乌龟壳,并编成歌诀,帮助学生形象记忆。“盐酸性质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前爪金属、氧化物,后爪盐、碱一起捉,头衔酸碱指示剂,尾巴除锈又制药。”而在讲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时,可以将此与舞池中交换舞伴加以类比,只是男女舞伴相互交换了位置(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男女舞伴本身没有改变(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用这种比喻的方法可增强记忆的趣味性。
“好学不如乐学”,采用不同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喜欢学化学,乐于用化学用语进行化学交流。
1.举行猜谜活动,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如老俩口争儿郎(打一化学名词)——分子。寓巧于记,寓趣于记,通过猜谜活动,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展化学用语竞赛,把我们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以竞赛题的方式呈献给大家,可以采用元素符号接龙,化学式与化学名称抢答,化学方程式填空等方式,让学生在竞争学到化学知识、展现自我风采,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化学用语。
3.进行化学牌游戏,我采用钱扬义教授精心研制的 “520中学化学桌游”来突破学习难点,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化学牌,将“寓学于乐”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游戏环节中。利用初级游戏“化学翻翻乐”来提升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再通过中级游戏“化学争上游”建构化学分类观,理解化学反应规律,为解决初三化学用语难题提供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
(三)走进生活,走近化学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应用化学。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化学,让生活教会学生化学。如学习元素符号时可要求学生观察各种瓶子上或包装袋上的标签,如看矿泉水中含有哪些元素,介绍这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人体缺锌影响智力发育,缺铁贫血,缺碘得大脖子病,缺钙得佝偻病。用所学的化学用语知识解释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可以解开学生心目中的许多谜团,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化学。学生学得快乐、记得轻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四)持之以恒,培养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规范书写,严格要求。我指导学生每上一节化学课都应该归纳本节课见到的物质化学式,把化学式制作成化学牌,利用科学实验课堂通过游戏加以巩固。并要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用语时的“多发病”“常见病”要时常提醒大家注意,及时纠正,严加防范,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做到持之以恒,培养良好习惯。
篇2
关键词:化学 总复习 策略
打仗需要策略,经商需要策略,教学需要策略,中考复习当然也需要策略。有了好的策略,往往能事半功倍。常说“不要只顾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们既要实干,又要巧干。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并让学生取得最佳成绩,是摆在我们初三复习迎考第一线老师面前的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在此,就我复习迎考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1.树立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结束时,平行班只有个别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化学保持着良好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是稀里糊涂,缺少自信,甚至已经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时候,最重要的是给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一旦学生自己要学,进步将是非常大的。在刚开始第一轮复习前,首先要做的是思想工作,如告诉学生“化学不同于语数外,化学只学了一年,而且内容也不多,从现在努力还来得及。老师以前教的某学生基础很差,但从复习起,他开始努力,中考也考了50多分呢。”“化学只有60分,知识点也不多,我们也不求一天能进步多少,一节课学会一个知识点,时间长了,进步自然就很大”等等。每复习一个知识点后及时测验,如果他们是认真复习的,成绩肯定不错,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学生会慢慢地又喜欢上化学了。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对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一定要多鼓励,还可以找学生谈心,聊他们的爱好、理想等,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确实是在关心和关注着他们的进步。
2.制定详实的计划,做好统筹安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初三化学3月中旬新课就基本结束了,只有三个月的复习时间,时间很紧,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考出最理想的成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详实的计划,做好统筹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踏踏实实地度过每一天。复习计划不仅必须列出复习的各阶段、时限与内容,而且要对各阶段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学习的重点和易错点、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以及辅导教学手段等做出适当的规划。平行班速度较慢,第一轮复习,狠抓基础的落实,以考纲为依据,结合自己备课组编写的《每天一练》,进行有条不紊的复习。第二轮复习,做历年中考题及少量各区模拟题。当然二者可以穿行。
3.设计《每天一练》,将知识点一一落实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很多很杂,这些知识都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一一落实。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基本要求,我们备课组自己编写了一套适合我们学校学生情况的《每天一练》,如“求化合价”“推算化学式”“氧化剂还原剂”“水与氢气”“空气与氧气”……《每天一练》包括课堂练习和巩固练习两部分,课堂练习基本上是重点知识点的回顾,课堂上师生共同复习知识点时,边归纳边让学生将知识写在课堂练习卷上(因为平行班学生不愿意记笔记也不太会记笔记),巩固练习选的是历年中考题和各区模拟题,可作为课堂例题或回家作业或第二天课前检测。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将必考的基本题型和基础知识务必做到百分百掌握,因为他们成绩主要取决于这部分内容。
4.重视补差
平行班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为了保证百分百的合格率,个别成绩较差又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是老师关注的重点对象。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偏爱有加,最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一点点小的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他们就有了一点学习的动力,有了一点兴趣;其次,课堂上要多关注,如让回答问题、一个理解的眼神等,否则他们很容易思想不集中;还要进行课余时间的辅导,因为他们接受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耐心辅导。
5.提高学生分析和解题能力
中考有近42分为基础题,若把中档题和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分值会更大。要求平行班学生做到:低端题不失分,中端题多拿分,高端题多捡分。平行班的学生重点应该放在基础题上,得分主要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上,但谁不希望自己的分数更高一些呢?简答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得分率很低。在进行这种题型训练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题目中找出实验目的是什么,分析达到实验目的要应用的原理是什么,学过的哪些原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同时,还要挖掘题目中给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题目中给出的一些化学方程式以及提示的某些信息等,要特别关注试题中给的装置图,关键是要分析装置图给了什么信息,还要灵活排除一些干扰信息。总的来说,就是要想方设法从题目中挖掘答案,力争从这类题目中多捡点分数。刚开始做这种题目比较困难,但通过老师对学生做题方法的指导,慢慢地他们也敢做此类题目了,也能从中捡到一些分数。
6.让课堂新鲜,有吸引力
为了打破复习课单一、枯燥的模式,课堂上使用一些小小的策略,提高学生兴趣。(1)创设情景。新课需要创设情景,复习课更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复习“化学用语”时,引入“罗马帝国亡于铅”的故事,“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但被人们利用较晚”。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如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用硫磺漂白银耳,用工业酒精兑制假酒,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用工业盐亚硝酸钠使肉的颜色鲜红亮丽等,我们要学会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在复习干燥剂时,给学生讲“爱喝水的小东西”,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生活中常用的干燥剂。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可以以“生活中的化学”为专题,增添学生的趣味性,同时对所学知识也起到巩固作用。这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很自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2)巧用实验。在枯燥的复习中,运用恰当的时机和方法,增加小实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溶液”时,可以提供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多动手实验,或跟学生一起制作美丽的硫酸铜晶体等。复习酸的通性、PH值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用
PH试纸(老师提供)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在做鉴别题时,将题目涉及成实验的形式,如鉴别“真假纯净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3)善用模型。如在复习“化学反应的本质”时,用磁铁代表原子,通过摆弄磁铁模拟化学反应,让学生从微观角度了解与体会化学反应的过程,认识原子、分子的概念。(4)使用媒体。如启普发生器的原理,水电解实验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原理,通过生动逼真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
[关键词] 中考 化学复习教学 方法与策略
中考化学复习是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搞好化学复习是全面提升中考成绩的关键。
每年中考前,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复习。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化学教师和初中应届毕业生共同关注的热点。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要提高复习效果,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化学复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其次,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采取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方可达到提升中考成绩的目的。
一、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复习,使学生的薄弱知识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并让学生学会两种本领:一是对零星、分散的化学知识归纳梳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便于理解和记忆。二是帮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考化学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在复习时,要再一次体会《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求,因为它不仅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学习和中考命题的依据。同时,还要认真研究、领会《考试大纲》的精神,因为《考试大纲》是指导初中复习备考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中考考察的目标内容和能力要求。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可以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要搞好中考化学复习教学,必须注重如下复习方法和复习策略:
(一)中考复习阶段的划分与时间安排
大多数学校初三化学,在3月底之前结束了新课教学。随即进入了中考复习,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系统复习:课程结束到5月10日左右,计划用5周时间。
2.专项复习:从5月10日到6月初,计划用3周时间。
3.模拟训练:6月初到6月20,计划用3周时间。
(二)各阶段复习的目标任务与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是: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具体措施:
1.全面、系统、细致复习。凡是《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都要认真复习,不能有遗漏。否则,会给学生的知识结构留下隐患,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和学生能力培养。
2.抓好“双基”教学。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是获得高分的保证,因此,加强“双基”教学,尤其是紧扣课本、吃透课本是搞好系统复习的立足点。
要求做到:首先,重视课本的阅读,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中介绍的内容和规律。其次,深入分析课本中图片及阅读材料的化学内涵。第三,重视课本例题、习题的剖析,因为例题、习题具有典型示范性和探索性。第四,让学生仔细体会化学语言的严谨、周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语言表述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课标和考试大纲,明白每个章节的要点和考点。复习时要细致准确,知识点覆盖要全,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
2.要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注意对关键知识点的总结。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尽可能自己梳理、归纳总结出来,促使他们继续看书、看笔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防止复习工作演变成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每一个知识点,深刻挖掘其内涵、准确把握其外延,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
4.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及社会实际,创设实际问题情景,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第二阶段:专项复习、综合训练
目标任务:将课本的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组编,以专题形式帮助学生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叠加、联系。通过对不同概念的糅合、不同类型知识的对比,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进一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具体措施: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对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进行知识重组和专题归类,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应做到充分了解学生,使复习做到对症下药、系统全面。在内容上要打破教材章节的界限,可以按照知识的认知顺序和认知规律重新构建成主线鲜明的知识系统,进行专题复习。专题的数量多少,每个专题内容覆盖面的大小,可因学情、考情等具体情况而定,专题内容可细可简。专题的类型有:
1.知识型专题:如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构成、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质量守恒定律等。
2.应试技能型专题:如推断题、探究型试题、知识归纳性试题、图表分析题等,是近几年中考化学的常见题型。对这些题型的解题策略和思维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门训练。训练的题量不宜过多,但一定要精、要有代表性。
3.化学计算类专题:如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先引导学生把各类计算所涉及到的计算公式、针对不同题型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复习一遍,再精选一些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强化。
4.实验与探究专题:可分为基本实验、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及实验探究等。在进行实验探究复习时,可结合典型例题,教会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景做出合理的猜想,设计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并通过所学知识进行不同的探究、分析得出结论。
另外,在复习同一个专题时,还应多选几种类型的实验或习题,举一反三,让学生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面,帮助学生提高应变能力。
在专题训练中,练习要精、要巧,突出重、难点、易错点的训练,一般在课堂上不出现难题、怪题,对最基本的知识点要过好关。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目标任务:精选中考模拟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方法与措施:通过中考模拟试题,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训练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要避免题海战术,强调“精练、深议、讲透”,强化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应试心理训练和应试习惯培养。在训练中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可按以下步骤实施:
1.模拟试卷强化训练:选用多套试卷,加强对解题方法、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训练。
2.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收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训练。
3.在讲评试卷时,主要讲易错点,强调答题的规范、用词的科学、叙述的准确、解题的格式,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4.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准备。
篇4
关键词:化学复习课;定向重构;复习过程;复习模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3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11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复习是学习之母”,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复习环节起着巩固知识、总结方法、提升素养的重要作用。但是,笔者观察到很多化学复习课存在着以下现象:一是教学模式呆板,只注重做题和讲题,学生缺少兴趣和热情;二是复习内容太过肤浅和零乱,缺少深度探究和层次感;三是课堂随意性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四是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探究实验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得不到提升等。如何突破化学复习课的设计难题?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定向重构”的提出和概述
所谓“定向”,源于生物学中的“定向培育”,是指有一定的方向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重构”,是指学生复习方式的改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定向重构”的复习模式中师生主要的活动及目标见图1所示。该复习模式的重要特征是从化学情境和实验的创新;从化学知识和问题的整合;从化学思维和方法的总结;从化学能力和素养的提升等等方面进行有选择、有意向的重组和建构。
二、定向重构对化学复习的作用
1. 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内到外的认知过程,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所在。笔者开展了两个平行班不同教学模式的对比调查,见表1所示。
与传统复习课相比,定向重构的复习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学生在课堂里主动参与率很高,思维积极,充满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授课片段)设计情境
(导入)同学们,我们经过不到一年的学习,你们一定感悟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把视角投向大家熟悉的美食――松花蛋。
(教师展示)展示几个松花蛋并当场剥开一个松花蛋,再展示。
(提问)你们知道松花蛋是怎么腌制而成的吗?松花蛋在食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查阅资料,组内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这种复习模式不是酸碱盐知识的复述和再现,而是通过有关松花蛋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解决非常想知道的生活问题,使得学生有很大的兴趣参与探究和讨论。可以看出,定向重构的复习模式能借助新颖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去思考,从而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最终解决问题;并对过程中方法和思维的归纳总结,使得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事实证明这种复习课的模式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点燃了学生心中那团求知之火,从而使得复习课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
2. 定向整合,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目标不只是掌握知识,而是理解知识点的内涵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建立体系。所以,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理解知识―研究联系―整合重组―建立网络―构成体系―实践应用―反思提高,从而实现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传统的复习模式重视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学生并没有从认知上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停留在同一水平面,复习提升的效果不明显。定向重构模式更注重知识的联系和重组,呈现出立体式的学习状态,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认知上架起了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由知识面到知识体系的桥梁,从而建立多维度的立体知识体系,能很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等能力。
(授课片段)整合知识
(学生交流展示)家庭腌制松花蛋的原料中主要有:纯碱、食盐、生石灰、草木灰、水等等物质。
(提问)你们能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吗?其中哪些是酸、碱、盐和氧化物?它们混合以后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其中哪些是复分解反应?
(追问1)你能用思维导图的方法画出酸、碱、盐和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展示交流―归纳总结酸碱盐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本质
(追问2)混合以后溶液呈酸性、中性还是碱性?混合以后溶液中有哪些溶质?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追问3)你能从化学的视角归纳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吗?
(学生总结)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确定,不仅需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有无反应物剩余。
定向整合知识的过程中,并不是随意性选择,而是找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充分熟悉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有意向的取舍和选择,并且把不同层次的复习目标有机地融入课堂,使得整节复习课层次明显又圆润自然,从而使得学生知识内化的效率有很大提高。根据化学新课程标准和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化学复习课中化学知识的定向整合过程应达到以下四个层面:
(1)面向基础,击中软肋
学生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已经能较好地掌握,所以在复习课的设计时没有必要再多次重复。学生针对这部分化学基础的软肋是什么?是什么原因所导致?把这些问题的思考巧妙地融入复习课中。例如,针对有部分学生认为纯碱属于碱的错误,还有一些学生对酸碱盐的组成理解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有问题。根据学生的软肋所在,笔者设计了先写化学式,再进行分类的问题思考,这样有选择性对酸碱盐的化学式、组成、分类进行了复习。知识的整合,并不是不重视基础,而是针对学生的有问题的基础软肋,要击中要害,不能无意义的重复和浪费时间。
(2)突出本质,升华理解
在酸碱盐的新课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学生不清楚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和本质是什么,学习起来就没有主次之分,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重点,怎样才能抓住重点理解重点。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它们间的联系转化,本质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理解。笔者结合情境,设计了从腌制松花蛋的原料中的物质发生了哪些反应的问题,由此总结出酸碱盐有哪些化学性质,并引导学生画出酸碱盐之间反应的思维导图,最终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教师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理解本质,并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
(3)实验支撑,挑战思维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缺少实验的化学课堂缺乏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内涵,最终会导致化学学科性思维的缺失。实验的定向整合,要求老师提出与复习内容相匹配的实验探究问题,在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合作探究―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模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也能有意培养用化学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既能顺利突破复习的重点,又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培养。例如,笔者根据情境设计出以下两个问题:家庭腌制松花蛋的原料混合以后,溶液呈酸性、中性还是碱性?混合以后,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从而突破这节复习课的难点: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离子的交换,以及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完成实验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挑战了自己的思维,收获成功的喜悦。
(4)总结方法,举一反三
化学复习课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让学生变成做题的机器,而是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和归纳,学生通过自我生成的路径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复习课中方法的总结不是笼统的,也不是教师的泛泛而谈,而是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和内化,遇到问题才能举一反三。例如,在本节酸碱盐复习课中,通过追问“你能从化学的视角归纳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吗?”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总结。学生很容易总结出结论: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确定,不仅需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有无反应物剩余。定向重构的复习模式中,有意向的把知识点和思维方法串联起来,让学生真正知道“鱼”和“渔”的关系。再例如,本课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理清多物质间联系的过程如下:
(授课片段)课堂反馈
(提出问题)下列各种物质:Fe、HCl、NaOH、CuSO4、Fe2O3、CO2,它们之间能两两反应的化学反应共有几个?
(引导)怎样才能考虑完整不遗漏呢,请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
(引导)用简单图示法是不是可以把思维呈现出来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归纳总结:用思维导图来解决此类问题(见图2),简单可行,不容易遗漏。
3. 多维度反思,培养创新思维和学科素养
传统的复习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思维模式,学生思维单一,不会进行反思。定向重构的复习模式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尝试,从而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学会反思还能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并通过以化学观念为核心,以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等为主体,以化学品质为标志的多维度的反思过程,最终养成化学学科素养,见图3所示。
三、定向重构复习模式的实践反思
1. 复习内容的开放性和选择性的统一
复习内容的开放性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学情进行多元化复习内容的确定,选择性则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行定向选择的过程。从化学基础的巩固到能力培养,从化学实验操作到科学探究思维的形成,从读题审题技巧到分析解题的能力,从课本走向生活实际等等,都是多元化整合的核心要素。复习内容要打破常规,打乱原有教材体系,教师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进行大胆的取舍,学生才能跳出题海,减轻学习负担。知识整合程度的把握非常关键,先小范围整合,再进行大范围的整合,整合的过程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典型错题资源进行深刻反刍,指向明确,克服定势效应,促使学生寻找发生错误的根本原因,找到自己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2. 复习情境兴趣性和逻辑性的统一
在定向重构的复习模式中,复习情境不仅仅要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更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学科的价值,能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要复习的化学内容灵活地“编织”在情境之中,使之融为一体。课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认知的困难和易错点等等,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开阔视野,了解当今世界化学前沿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关注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学生的生活,以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化学热点问题。通过理清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建构化学知识网络,与之相对应的情境也必须具备逻辑性。把情境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和排列,这样的情境是课堂教学的线索,同时也是知识体系建构的框架,指引着学生进入系统的化学世界,使得复习过程自然流畅。
3. 复习目标的高度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不同的复习课目标定位层次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五个层次:知识技能―方法思路―学力能力―化学观念―化学品质和情感等等。复习目标的高度性就是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的定位,确定了化学课的高度性才能确立这节课的三维目标,进而分解为学生容易接受和达成的多维度子目标。整体性是指教学核心目标与三维目标以及多维度子目标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复习目标确立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复习课效率的提高,教师只有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标准,才能确立科学有效的复习目标体系,使得复习课成为高效学习的课堂。
总之,定向重构的复习模式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新异的情境创设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进行有效的、有预设的重新建构。这种复习模式使得复习课更具有趣味性、流畅性、整体性和高效性。在减负增效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设计课堂、指导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和科学素养等问题依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任顺元.奇妙的教育心理效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 汪杰英.反刍效应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J].化学教学,2010(1):8-29
[3] 万延岚,卢巍. 对化学复习课的重新审视与思考[J].化学教学,2013(5):10-13
[4] 董海.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3(12):71-73
[5] 包春华.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5(0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