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汇报范文
时间:2023-03-31 10:0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品课程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精品课程 高等学校 林学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反应该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目前有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四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九门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和2005年我们进行了成功申报了《森林培育学》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在申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就申报林学类精品课程的体会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申报精品课程的体会
(一)教学材料准备要充分
完备的教学材料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基础和前提。精品课程的评审现在都采用网上审评的办法,这就要求参加申报的课程必须要有内容丰富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一般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等。这些材料都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必备材料。同时,还要在每一章节列举完整的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实习指导、参考资料目录等材料。这些材料是填写精品课程申报书的依据,要求内容齐全、新颖。所有教学材料都要形成电子文件,认真校对,严防出现错别字。字体适中,字形要美观大方。
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充分反映现代教学的特点,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体现林学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网页制作要规范
网页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展示途径和载体。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现都采取专家网上评审。评审专家往往根据申请者提供的网页资料,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申报课程进行评价。这就要求网页制作要特别规范,页面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能够反应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从2005年以来林学类课程申报的情况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栏目设置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来规范网页内容
由于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的要求,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对网页栏目做出规定,这样,不同课程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栏目内容,但是,有些栏目也不一定能恰当地展示想要表达的内容,甚至有些哗众取宠。
为了加快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教育部出台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对该办法进行了补充规定,我校每年在组识和实施精品课程申报前都会根据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的新要求,及时更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页制作规范”,这一技术文件为网页的制作提供了最新依据。因此,栏目设置必须以此为依据,布局要求规范、科学。
具体来讲,网页的栏目要按照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中规定的内容来设计,尽可能简单明了,大方得体。页面菜单必须包括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的一级指标,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内容。各个菜单要按照二级指标及相对应的主要观测点和评估标准来设计。
2.连接和导航要科学、合理
由于评价的内容繁多,部分内容相互重叠,网页必然要用到连接和导航等方法和手段。可以将有真正内涵和联系的内容进行连接,路径要进退自如。胡乱连接和返回首页或上一目录困难,给浏览网页造成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
3.展示材料要齐全
网页中要展示的内容除过最基本的一线教学材料以外,还要求一些其他支撑材料。比如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料往往不能齐备或材料达不到申报的要求,网上提供的资料不能反应我们的真实情况。比如,学生评教不尽全面,同行评价的专家知名度不高或缺乏影响力,这就给课程的总体评价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除过文字材料外,特别要利用网络优势充分体现我们的教学特点。林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实践性很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有包括照片
等在内的大量资料积累,制作网页时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栏目来展示这方面的内容。
4.切忌过分追求网页的色彩,忽视其实用性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网页的制作大都是业余的网页制作人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这样就会出现页面表达不到位、不全面或不准确的情况。业余的网页制作者和教师往往喜欢采用艳丽的色彩来体现某个内容,而这不符合网页制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网页缺乏和谐、自然的感觉,达不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5.必须时维护网页
目前每门课程可以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并且是逐级申报。有些课程在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后,由于某些原因,已经制作的网页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出现了网页上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新产生的教学材料和成果不能及时体现的现象。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多媒体课件是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体现。现在大多数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都是采用powerpiont的形式来体现。但这一手法比较单一,没有表现出多媒体的真正效果。
(四)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争取更多的教学成果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也是申请精品课程必备的内容之一,教学研究项目是教学研究的体现和主要途径。从目前申报的情况来看,教学方法缺乏深入研究。
学校每二年都要进行教学项目的审批和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的评定,足以表明学校对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然而,有些课程缺乏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项目和成果,对经批评课程的申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表明这些课程没有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是对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成果。
(五)注意特色栏目的培育
林学一级学科的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这些特色和分格可以用最能体现课程特色的栏目来体现。从目前申报精品课程的情况来看,特色栏目非常缺乏,仅有个别课程制作的网页中增加了特色栏目。如刚刚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森林昆虫学》就有昆虫形态数据库,既增加了课程展现的内容,又很好地体现了该课程的特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和效果,为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增色不少。
(六)进一步预告教学录像质量
教学课堂录像也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必备内容之一。在提供的教学录像资料中,机位少、画面单一是我们的课堂录像存在的主要问题。申报精品课程申报最少要求有一个小时的课堂教学的实时录像,完全可以按照“精品课程录像技术规程”来完成进行录像,实现多机位、画面丰富的要求。
二、申报精品课程应注意的思考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通过2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我们认为在申报精品课程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提前做好申报精品课程的准备工作,确保完备的教学资料及相关材料
在每年七月份精品课程评审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申报前的准备。教学材料主要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等材料和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队伍、主讲教师简介、参考文献目录等相关资料。
(二)制作网页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制作网页
设置合理的栏目,科学链接和导航,以自然的色彩和画面表达课程内容,及时维护和更新网页都是网页制作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的表现手段,使多媒体的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保证我们的申报材料占用绝对的优势。
(四)加强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工作。特别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
(五)增加特色栏目,提高录像质量
进一步挖掘和分析课程的特色,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特色栏目。比如,林业类的课程我们可以充分考虑黄土高原和干半干旱的地域和气候特点,以此为基础形成特色栏目。另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要考虑多机位录像,保证有一个自然、流畅和内容生动的教学录像。
参考文献:
[1]杜风国,孙广仁.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识别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4,(3).
[2]沈国舫,翟明普.关于造林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林业教育,2004,(5).
[3]黎起秦,韦恹乐,张国宏.21世纪种植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高教论坛,2004,(3).
[4]杨华,华巍.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的开发于设计[j].中国林业教育,2001,(5).
[5]福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森林培育”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林业教育,2001,(4).
篇2
【关键词】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71―04
一 我国《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学习科学与技术》是学习科学领域和教育技术学领域结合的一门课程,现在是很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是20世纪末期出现的一门在认知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学与教的交叉学科,涉及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研究领域,通过在心智、脑和教育(Mind,Brain and Education)之间建立桥梁,将脑科学的最新成果(从基因到行为)应用于教育和学习过程。[1]学习科学的目标是更好地理解产生最有效的学习的认知和社会过程,并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去重新设计课堂和其他学习环境,使人们更深入、更有效地进行学习(R.K.Sawyer,2006)。[2]著名的教育技术学家David Merrill认为,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认为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值得教育技术借鉴,学习科学的发展则有助于教育技术的进步[3]。
最早开设这门课程的是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他带领全国8所院校(我校是其中一员)校际协作开设了《学习论――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03年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后,更名为《学习科学与技术》。该课程是面向高等学校学生的跨专业公共选修课,同时也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乃至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课程深入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学习科学与学习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成果,紧密联系我国大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科学探究和学习技术修炼,使这门课成为推动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舞台,成为让师生了解和体验新型学习模式的窗口,成为培养终身学习者的一块重要基石。目前,参与这门课程的校际协作学校已经达到16所,桑教授带领各院校师生应用南京大学校际协作社区、天空教室、巴巴变校际协作思维导图交流区等平台进行校际协作交流,共享学习科学领域的理念、知识和技术。[4]
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福荫教授在“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研制思路”报告中,制定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不设专业方向,只设方向课程。在报告中,徐教授推荐了目前教育技术专业的8门主干课程是:《教育技术导论》、《教学系统设计》等8门;并着重推荐了包括《教育传播学》、《学习科学与技术》等11门课程供各校各方向课程组选择其中5门;其中《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确定为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方向、课程组和数字教育媒体方向课程组的主干课程之一。由此说明了我们国家教育技术专业的设置已经开始与国际接轨,也说明了《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目前,《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只有一门桑教授主持的《学习论――步入信息时代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级精品课程(2003年),随着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剧增,学生生源的扩招,地方院校发展的特殊定位,课程内容随学习技术的日新月异,《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及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二 《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构和实例分析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家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教育部,2003)。依据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南和《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的特色,文章构建了《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如下图。
模式包含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机制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建设和实验建设六个要素,前三要素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要素,后三要素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备要素,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要素下面还包含一些子要素,模式印证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系统工程性。文章结合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详细分析了《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并希望此模式可以为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思路。
1 教学队伍建设
教学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稳坐框架的中央位置,和其他五要素紧密相连,体现了它的重要性,也遵循了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人这一重要规律。建设目标是形成一支以教授负责为主并按具体课程模块配备不同专业的辅导和实验教师的教师团队,满足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特点。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团队,一定要让团队成员具有归属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所以,我们教学队伍建设的方法是通过培养、激励和约束三种办法来提高教学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培养方面,吸引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技术领域、认知科学、艺术设计等高尖端人才,同时培养原有的教师团队进修学习或者参加学术会议提升素质,最后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及好的管理策略(如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五项修炼)留住人才,让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归宿感,才能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在约束方面,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安排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制定相应的奖励惩罚制度,培养团队成员的危机感,居安思危才能发展长远。在激励方面,进行《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方案交流和评比活动,定期进行讲课大赛,并鼓励教学队伍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课程校际协作大赛和教育技术领域的其他大赛,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激励团队成员的责任感。
2 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优质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处在框架图右下角),它与教师、教材、教法紧密相关。建设目标是基础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研究性学习知识相结合,并能及时反映学习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也能推进双语教学。教学内容建设将围绕六组核心关键词展开(学习观念―团队建设―效率评价―技术支撑―自主学习―成果汇报)并形成六个建设单元,同时每个单元与教学、实践、科研、双语教学紧密相关。这六个建设单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具体如下:第一单元,了解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掌握学习科学先进理念和五项学习技术;第二单元,了解学习型组织新技术,掌握如何创建团队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三单元,了解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和学习评价的新工具;第三单元,掌握网站创建和脑图制作的技术和艺术;第四单元,了解学习者差异,掌握自我认识和自我超越的技能;第五单元,了解学习是什么、人是如何学习的、学习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和元认知能力;第六单元,了解课程评价技术,掌握学习成果汇报的能力(包括汇报策略、演示工具的选择、表达技能);这一系列的设计与安排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自主学习等能力,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教育技术素养,为以后的媒体学习打下基础,而学习成果将融入并补充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成为新的学习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可再生性。
3 教学方法建设
教学方法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坚持学生导向、学生为本,教学中采用启发为主的导学制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建立团队,自选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我们将建立长期的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和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能力进行导师双选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环节。目前,我们教学中采用的是桑新民教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学习科学与技术》,并带领学生参与桑教授引导的跨校协作活动,共享丰富的校际网络课程资源。我们课程建设目标是在优秀国家级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多年积累的教学科研经验和成果和适合大学生的学习科学领域最新成果,编纂丰富、前沿性的立体化教材,包括课堂教材、实验教材及以国外学习科学领域前沿性学术成果为基础选编的双语教材。
5 实验建设
实验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条件,原因在于,《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获得学习信息素养技能、脑图制作技能、网站搭建技能、研究性学习技能、学习科学新技能等等,所以,加强实验建设重点定位在实验教学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在实验教学方面,主要是实验教学师资力量,组合实验教学团队(教育技术、计算机、美术、心理学等专业),制定实验教学的激励政策和监督条例,并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重视实验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完善设备的更新,开放实验室并配专业实验人员,给学生便利的实验条件,并组织主题实验大赛,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兴趣,最终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 机制建设
教学管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所以机制建设或者管理建设是我们课程建设的首要和高层次的环节,包括用人机制和核查机制,是从较高的层面对整个《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体系进行把握,从而保证其余五个环节能高效地实施。用人机制包括组建教学队伍团队,团队由学科领衔教授负责,将对团队成员在教学、科研、技术、资源建设(如专门有人负责网络畅通,负责资源更新,负责模块答疑)等方面进行合理分工和定期指导,还要定期开会交流精品课程建设的长远发展问题。核查机制主要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相应的监督、激励和评价,需要制订详细的核查条例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持续性发展。
三 我校开展《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SWOT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WOT分析法,也即态势分析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分析法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韦里克认为企业所处的环境可以划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其中S(Strengths优势)和W(Weaknesses劣势)属于内部环境,O(Opportunities机会)和T(Threats威胁)则属于外部环境,通过SWOT分析,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掌握企业现状,从而便于企业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和制定可行性战略。近几年由于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党和人民关注的焦点,教育部长袁贵仁曾指出,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当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23日)。可见,高等学校和企业在新时代一样都存在危机和挑战,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改革,教育改革最关键的还是课程的改革,所以我们把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方法用于《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的客观衡量上,有助于学院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有机结合,或变内部劣势为优势,变外部威胁为机遇,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5]
1 优势(Strength)
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从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02年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从学科建设方面来看,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四川省特色专业,我校的重点学科,从省里到学校都给以很大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我校为了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还引进了精品课程建设的优质网络平台――天空教室,为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从课程建设和师资力量来看,《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在我们学校已讲授了近10年,一直是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从开课起就是以教师团队和导学团队的形式开展,有来自教育技术、计算机、美术、心理学等教授和讲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导学团队有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和部分前一届优秀本科生担任。从教学方面来看,我校一直参与桑新民教授引导的校际协作活动,在教学中开展了学生导向的研究性学习,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考评方式培养人才。从资源配备方面来看,优质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心理学、虚拟现实实验室资源为同学们的实践和科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经过多年教学,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为《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劣势(Weakness)
教学的师资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双语教学需要探索实施;教材方面急需总结过去的成绩和经验并吸取先进科学水平,编著校本教材和实践教材;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设备;还需要提升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影响力。
策略分析:需要学校和学院采取有效措施,引进高尖端的学习科学领域人才或聘请专家讲学,通过教学研讨、教案交流、作品展示等手段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随时关注学习科学最新成果,定期更新教学内容和扩展资源;双语教学方面,从扩展性资源阅读到课堂教学讲授要循序渐进实施;总结教学经验,收集往届学生学习成果,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特色重新编著立体化教材;进行实验教学设备的完善与更新;进行调研分析找出与国家级精品课程之间的差距,制定详细有效的建设计划和考核指标以对计划的实施,从精品课程建设的五大内容逐步赶上,并进行宣传,达到精品资源的最大共享。
3 机会(Opportunity)
2002年至今,上至国家教育部下至我们学校,都重视和支持教育改革的实施,尤其是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学校设立了教学改革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精品课程建设与探索。因此,精品课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大力发展。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目前只有一门省级精品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根据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生源、师资力量等,迫切需要推出一门新的精品课程,展示和发挥本专业的特色,学校和学院都给我们专业大力支持。所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很好的机会。
4 威胁(Threat)
目前,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桑新民教授在2003年就已经建设了《学习论――步入信息时代的理论和实践》国家级精品课程,李芒教授在09年建设了《学与教的理论》国家级精品课程,因此国家级《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的份额会有所减少。另外,由于《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发展,有很多重点院校已经或将要开设此课程,因而在《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潜在对手。同时,学习科学是新兴的学科,学习技术变化很快,所以课程知识更新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这对课程建设存在极大的挑战。
策略分析:教育部长袁贵仁在讲话中强调,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应努力满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行业、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重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相关行业需要服务(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23日)。我校属于西部地区省属院校,发展方向要以促进西部经济发展为目标,人才培养方面也要以西部高校学生发展的前景为基点。所以,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时候,将按照循序渐进的改革步骤和研究方案,例如激励、培养学习科学领域的教师团队;课程定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并和《教育技术学导论》在同一学期开设,引导学生用学习技术进行促进学习的研究,为以后的媒体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科学与技术》发展过快是威胁也是激励,因为我们认为教学是生态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社会具体需求、根据学生本身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我们会紧追学习科学前沿,不定期地更新和完善课程资源,争取把学习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应用到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四 小结
学习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对于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也起着重要指向性作用。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随着学习科学与学习技术的日新月异,我校《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既有机遇也有威胁,但我们团队一定利用优势扭转劣势,抓住机遇迎面威胁,真正以学生为本把精品课程建设做好做实。文章构建了《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模式,以我校为例进行探索分析,并应用管理学领域的SWOT方法(态势分析法)对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进行客观衡量,为我们申报精品课程项目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也扩展了教育技术学跨学科研究的视野,希望能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其他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DB/OL].
[2] 任友群,胡航.论学习科学的本质及其学科基础(1)[J].中国电化教育,2007,(5),1-5.
[3] 郑旭东.“学习”与“媒体”的历史纷争与教育技术领域的未来(四)――学习科学的崛起与学媒关系及教育技术领域的未来[J].教育技术软件导刊,2008,(10),3-4.
篇3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精品课程的内涵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的效果。
近年来,模具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产品被日益重视的今天,“绿色模具”概念已逐渐被提到议事E}程。模具从结构设计、原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及模具修复和报废,以及模具的回收利用将越来越考虑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利于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这一趋向。这对未来模具的设计与加工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阶段应在挖掘潜力、开拓思路、引领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的教育方式、产教结合的学习过程等鲜明特色,按课程服务专业、专业服从市场的原则,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根据职业岗位对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实际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在2009年,《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
一、重视内涵建设,铸造精品课程
1.教材、项目、视频库的建设是创建精品课程的前提条件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包括塑料、成型L艺、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方面,是一门综合多学科的课程。针对原《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相关教材或多或少都存在“三重三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习题、轻案例)现象,以及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缺乏实践性,我们组织教研组老师编写了《塑料模具设计与案例分析》、《塑料模具毕业设计指导》、《塑料模具成型与拆装实训》等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重新编排.将整个教学知识分拆到侮个项目里讲解,删减了一些概念性强的知识,融人了一些企业标准和职业素养。理论教材在结构编排上突出三点一线式(注塑、保温冷却、脱模)、结构引导式(普通结构到优化结构)、案例分析式(工程项目设计)三大模块;实训教材的编排围绕参观学习、动手实训、总结经验、优化设计四个方面。在教材中充分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内容,为培养适用性人才创造了条件。
学院成立了精品课程网站,相关教学项目、CAI课件、动画视频等教学内容可供学生进行浏览,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
2.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创建精品课程的可靠保证
现代化模具实训基地建设必需遵循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以产养教、以研促教。这几年,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金、物质与人力资源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身的校内实习基地。如模具成型中心、模具拆装室、模具陈列室、模具CAD/CAM设计室、模型展示厅等。同时,与力源模具公司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协议,融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锻炼与技术研发为一体,为学生提高技能创造了条件。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创建精品课程的必要支援
在精品课程团队建设中,最需要注重的是师资的最优配制和全员参与。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的队伍是支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多年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以及较高学历和学术研究水平,素质优良、特色鲜明,教学效果好的中青年教师团队。大家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努力以先进的教育观念、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实践。课程组成员共8人,硕士4人,本科4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力源模具公司技术总监)1人,讲师(工程 师)3人,高级技师1人,助教(技师) 1人。45-50岁 2人,40-45岁2人,25-35岁4人。课程组教学人员 均来自机械制造加工工艺专业,轮换进行理论和实 践教学,并承担毕业设计任务。
采用内外互培相结合的方一式壮大教学团队。一 方面,利用假期让老师带着教学项目下车间去寻求好的解决途径,与企业一线工人一起结合生产实际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形成“实践一教学一再实践一再教学”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为教师角色(车间主任、老师、技术主管)的变换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鼓励团队成员参加说课比赛、多媒体制作比赛等,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组织教师团队外出学习交流,汲取好的教学经验;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整体学历结构。通过多方努力,整个教学团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
二、推行教学改革,培育特色人才
1.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将素质教育融人到整个教学当中。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结合相关问题的制造背景、发展概况、塑料模具质量和经济性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怕吃苦的精神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
(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行。对于课程中某些复杂结构,利用CAD三维软件模具设计模块进行演示,使其通俗化、可视化、形象化;重点内容采用“教学练”三结合,即边教、边学、边练;当涉及到产品设计问题时,则采用“讲看做交叉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安排教学不仅直观易懂,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研究塑料模具结构的兴趣。
(3)善于引导,补充和归纳。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归纳方法。如图示法、列表法、分析法、比较法等。教学中注重教材前后知识的连贯、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温故而知新”和“知新而温故”的有机结合。
(4)改革传统的作业安排。在教学中,我们将知识点转化为案例的形式,按3至5人为一组,通过分组讨论、汇报展示、推导结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路创新,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在整个环节中,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个人意见,注重互动式学习方式。
2.考核方法改革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一种评价手段。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评价,我们按照学习态度、讨论发言、创新思路、项目汇报、团结协作、口头表述等情况制定课程评分标准。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情况和思路创新情况,将单纯的期末考试变为平时和期末的多层次考核。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主动接受知识。
三、教学改革后效果良好,获行内专家好评
1.课程知识与技能
通过课程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能在课程知识应用方面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能单独设计中等复杂的模具,并能操作简单加工机床进行试模和修模。2007年,我院选手参加湖南省模具设计师大赛获第六名。2008年,学生参加由湖南省主办的“注塑模成型零件的设计与加工”技能大赛,获团体第三的好成绩。
2.学习目的与兴趣
在引进先进教学方法以后,学生设计模具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学习目的也更加明确。我们在校内组织学生进行技能大赛,选出一批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技术娴熟的优秀学生,作为下一年度参加省级大赛的选拔对象。通过将竟赛机制引人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提升。从学生踊跃报名的场面可以看出我们培养的方式是可取的。
3.职业素质与创新
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更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与力源模具公司建立接纳式定单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教师与师傅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探索与创新式研究,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4
关键词:网络资源;钢结构;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曾聪(1981-),男,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贾玉琢(1964-),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资助规划项目“112”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C11088)、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钢结构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JG016)、东北电力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27-02
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神,教育部组织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质量工程”项目的带动和促进下,吉林省制订了《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省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全面落实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工作。东北电力大学也在2012年制订了《东北电力大学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在建设校级精品课的基础上,着力培育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钢结构”课程相继在2012年和2013年被评为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是精品课建设目标的核心,[1]因此,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建成具有可学性和可持续性的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并向着国家级精品课的建设目标迈进,课程组针对网络资源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探索。
一、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资源建设的目标和思路有误
课程网站建设是各级精品课评价指标的一个重点,比如吉林省精品课的评价指标中关于网络资源建设就做了如下规定:“建立了此门课程网站,课程网站至少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内容,提供至少3位主讲教师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同时该网站已开展课程的辅导教学。”很多课程的网站建设都是以该规定作为网站的设计蓝本,规定上需要什么,网站就设立相应模块,共享相应内容。这就造成当前精品课网站的建设是以应付课程评估和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为导向。这种思路成为了目前制约我国精品课网站建设进步的一个严重瓶颈。
2.网络资源的可学性缺失
可学性主要包括三个属性,即愉快的学习、有效的学习和快速的学习。针对精品课网络资源在可学性方面的缺失,有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王佑镁[2,3]的研究表明,现有精品课网络资源很难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愉快和满足感,学生学习时间短、积极性差、对网络资源的应用水平低,以上都导致了网络资源可学性的缺失。
3.网络资源的可持续性建设和应用较差
很多课程的网站都是在申报精品课时临时做出来应付评估的,申报结束后既没有后续建设,也没有学生去应用,很多网站出现链接失效甚至整个网站都无法打开的现象。这是目前精品课网络资源“重申报、轻建设”的一个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存在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网络资源建设者对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认识不足。网络资源的建设应该是课程教师对于优质教学成果的一次整合,是对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的一次集中梳理和升华的过程。因此,对于网络资源的建设思路不能模式化,课程的网络资源不能仅仅是文本、课件、图片和录像的简单罗列,每门课程的网络资源都应该是有灵魂、有特色的,应该能够体现教学者对于课程的理解和设计,比如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出、教学环节的设计、新的教学方法的体现、作业和讨论主题的布置意图以及教学经验和体会等。按照以上思路建设的网络资源,才是独具特色的,是具备可学性的,是可以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只有明确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网络资源建设目标,精品课的网络资源才是真的“精品”,精品课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和落实。
二、网络资源建设的改革和实践
1.将混合教学模式与网络资源建设相结合
网络资源具有生命力的前提是其必须要被广泛应用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钢结构”课程具有信息量大、课时紧张、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多、部分课程内容抽象等特点,采用传统学习方式难以满足课程学习的需要。因此,课程组提出了一种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一种把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与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整合起来的教学方法,[4]该教学模式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同时网络资源在教学中也要扮演重要角色。其核心是做到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同步,本课程组在课程网站中创新性加入了一个“混合教学”模块,该模块与每次课堂教学实行同步更新。
“混合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六个子模块,下面分别介绍:
(1)“温旧”模块。在该模块中对本次课程涉及的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比如在讲授“焊缝连接强度计算”时,用到了材料力学中求惯性矩的知识,有部分学生已经忘了,通过“温旧”模块即可以强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也可以节省上课复习的时间,提高授课效果。
(2)“知新”模块。介绍一些工程背景,设置一些小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本次课学习的内容意义所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来上课。比如在讲授“轴心受压构件”一课之前,给出一些工程图片,让学生自己判断哪些构件是轴心受压构件,然后问一下学生,在没学本课程之前,认为轴心受压构件应该如何设计?这样很多学生会从材料力学的角度给出答案,而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发现是稳定起控制作用时,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会更深刻。
(3)“复习”模块。将本次课所讲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
(4)“作业”模块。布置作业。
(5)“自学”模块。一些在课上不讲的章节,可以通过该模块让学生自学。
(6)“签到”模块。作为督促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一种手段,其签到情况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考量依据。
以上模块中,(1)和(2)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登陆学习,(3)和(4)要求学生在课后登陆学习。
通过在网络资源中设置“混合学习”模块,实现了“钢结构”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和监督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保证了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也显著提高了课程网络资源的可学性和可持续性。
2.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与网络资源建设相结合
2010年,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致力于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5]东北电力大学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并开设了卓越工程师班,网络资源作为“钢结构”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课程组在本课程网站中专门设计了“卓越钢结构工程师”模块,将实际工程和注册工程师等元素融入其中,设置了3个子模块,分别是“工程赏析”、“注册工程师”和“工程论坛”。
在“工程赏析”模块中,搜集了一些国内国际的著名钢结构工程的多媒体资料和一些实际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图纸,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走近工程;在“注册工程师”模块中,将历年国家一级和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与钢结构相关的题目摘录下来,供学生作答和讨论;“工程论坛”模块直接链接到了国内最大的钢结构工程师讨论平台——中华钢结构论坛(),让学生接触真正的工程师,与工程师交流。
3.将“深层次学习”与网络资源建设相结合
王佑镁[3]的调查表明,当前精品课网站的模块类别还处于“浅表学习”层次,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和教案等下载的“教学资源下载”类模块在网站设计和使用中都占到了统治地位。其他一些深层次的具有交互性、自主学习性、科研性、工程性的模块则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和设计。针对此问题,课程组在本课程网站中专门设计了“走近科研”模块和基于google工具套件的“云服务”技术的“交流互动”模块。
在“走近科研”模块中,网络资源建设者会不断从国内和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中下载一些与钢结构相关又较为通俗易懂的学术论文,在该模块中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课堂上做简短的阅读体会汇报,以此加强师生交流、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走近科研,接触一些书本中接触不到的新知识、新想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讲授钢结构节点连接时,给学生分享了一些半刚性节点的科技论文,让学生对于钢结构节点的连接方式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云技术的“交流互动”模块使学生可以更方便实现基于手机终端的交流互动。除了网站上的“交流互动”模块外,课程组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博客等多种交流方式,做到与时俱进。通过以上两个模块的设置,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于网络资源使用的层次,真正做到“深层次学习”。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正在经历一个从重视资源共享到重视用户学习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途径就是网络资源建设者必须要将课程教学和网络资源建设有机整合在一起,把课程的网络资源做出特色,做出灵魂。通过设计一些独具匠心的功能模块,切实提高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可学性,通过课程组教师长期的不懈坚持和努力,实现课程网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学生越来越喜欢用,真正提高精品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以海.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8,(5):53-56.
[2]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可学习性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1):59-62.
[3]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8):80-84.
篇5
一、教学工作通报
1、授课任务安排情况通报。目前,尚有极少数课程没有安排好任课教师,请相关院系克服困难,在开学前安排好。
2、上期期末成绩单问题通报。上期期末考试成绩单发现如下问题: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的分制不统一;不能及格的直接送分登记为及格;平时成绩满分过多,同一班级同一课程的平时成绩比例不同;成绩单随意改动,填写不规范等。开学时,教务处将把不符合规范的成绩单返给院系部和评卷教师,请认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要进行相应处理。请各院系部认真负责地进行自我检查和整改。
二、教学工作安排
1、教师课表发放。课表以3月3日下午的为准,请各院系部在上课前一天将课表发放到任课教师手中。
2、开学第一天教学工作。学校于3月5日正式上课,要求各任课教师按新规范备好课,上好第一次课。请各院系部确保上课教师和学生到位,并对该天教学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请于当天第7节课前交教务处。
3、教研教改工作安排。本年度教研教改工作将主要围绕精品课程建设、教研教改课题立项与结题、双语教学课程立项、专业学士学位授权评估、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新专业申报和建设、省级教学名师申报等方面来开展。各院系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4、教研论文收集。原定于3月9日截止收集的2006年度教研论文征集延期至3月28日,请各院系部认真组织,积极参与。
5、实习教学大纲制定。请各院系按下发的格式和样本制定好实纲,于第4周周五前交实践管理办。
6、新增多媒体教室说明。寒假期间,学校在第3教学楼新增了20个多媒体教室,但室内没有安装电脑,教师上课需自带电脑。同时,为延长多媒体器件的使用寿命,请任课教师务必按规程操作。
7、转专业考试。考试将于3月3日9:00—11:00在新校区一教101教室进行,科目为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转出人数不得超过所在班级的5%,转入人数不得超过转入班级的10%。3月4日将公布转专业学生名单,开学后已转专业的学生直接到新班级上课。
8、补考事宜。开学补考安排在第一周周六、日进行,8门以上不及格者须其家长到各院系和教务处进行诫勉谈话后再安排补考。
9、评估工作。评估办将以“协助各部门推行规范管理”为宗旨,开展各种专项检查,材料收集则主要利用网络进行。
10、教材发放。3月3、4日教材以班为单位发放,请各院系通知班级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教材室领取。
11、教学工作、教研室活动计划上交。请各院系部、各教研室于第二周前分别上交2007年度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室活动计划。
12、精品课程中期检查。3月15日下午2:00将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会议室(二实验楼东头308)举行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汇报会,请相关人员按时参加。精品课程文字材料请于3月12日前交教研办。
三、xxx副校长作重要讲话
篇6
打造职业教育智慧品牌
中海智公司提供智慧校园、移动校园、数字资源开发等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众多职业院校的用户,数字化校园平台经多年应用,得到用户一致好评。
中海智公司始终坚持“勇于创新、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致力打造职业教育智慧校园品牌,与学校共同成长,让更多人分享职教改革发展成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贡献。
中海智拥有多项软件平台著作权,如“互联网+智慧校园”综合平台软件著作权、教学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软件著作权、慕课平台软件著作权,协同办公管理平台软件著作权、智慧校园――移动校园App软件著作权。
创新的智慧校园综合平台
(一)互联网+智慧校园综合平台。互联网+智慧校园综合平台搭建是在现有“IT基础设施层”基础上,完成“应用支撑层”的搭建。中海智实现数字校园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并且支撑数字校园对信息整合基础上的应用整合与开发,实现Web门户、智能手机客户端、PDA、短信、邮件、一卡通等方式的数字校园信息的“综合服务展现”。
(二)教学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系统能够满足学校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网络辅助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全校师生的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共享与应用。功能如下:
资源的共建共享功能令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上传下载存放和使用库中资源。
网络教学功能提供完善的基于课程的网络教学功能,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教学形式组织网络教学活动,包含教学内容章节浏览、网络考试。
精品课程建设功能令使用者可按照职业院校的精品课程要求建设精品课程,包含精品课程展示网站模板设定、展示网站栏目、内容设定等。
(三)慕课平台。它可以满足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网络辅助教学方面的要求。以课程资源、培训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优质课程为核心,实现全校师生及其他课程渠道提供人员的课程资源的建设管理共享与应用。它有以下功能:
课程的共建共享功能是课程加盟提供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提供课程资源,同时也可以下载存放和使用库中资源。
网络教学功能提供完善基于课程的网络教学视频,通过教学大纲的浏览、课堂视频教学、动画教学、网络考试、作业、讨论区等达到教学目的。
网络自学功能支持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自学,学生自学内容包含:自学教案的流程、在线自测、课程资源查看与下载。
(四)协同办公管理平台。协同办公管理平台建立以人为本、以流程为导航、以事找人的工作方式,从提高跨部门、跨地域、动态团队工作效率的角度,解决组织机构办文、办事、沟通、协作、共享的管理需求,系统功能如下:
建立协同审批的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公文、请示、汇报、各种审批事项等的流转自动化,解决协同工作与透明度的问题。
建立知识共享的平台,在保障信息的安全与使用权限基础上,构建一个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
建立互动沟通的平台,保障组织单位内部信息传递与沟通交流的及时性、准确性。
(五)智慧校园―移动校园App。移动校园平台设计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移动校园平台,加强了无线终端的实际应用,在日常教学、办公管理、交流互动、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与完善,满足学校管理应用的持续发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平台从设计思路、架构设计、功能规划等多个方面统一方向,相互配合,有以下特点:
从“移动校园门户”发展成“移动校园个人门户”,集成相对实用、有用、经常要用的功能,保持操作界面的清爽,真正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
以“移动业务系统”为基础,强调信息聚合与资源共享,实现统一消息提醒、统一事务办理、统一资源检索、统一消息与获取。
篇7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法;对接;职业能力
1 传统教育模式不能适应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
电商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电商的知识结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现存知识、技能全部来自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电商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传授理论体系往往滞后于当前,二是缺乏具有实践知识结构的专业教师。因此,导致传统教育传授的电商知识,与企业实践和需求脱节严重,出现下图的状况:
从上图可知,社会需求的电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体系结构与学校培养的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学校对电商人才培养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笔者以“电子商务运营综合实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项目教学为例,对实施岗位对接的主要环节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2 项目教学在“电子商务运营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1 教学项目对接岗位能力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以淘宝网开店、家庭在线商务运营、阿里巴巴商务项目运作等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实施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其目标是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重新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发展职业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能实现从一个“校园人”到“准老板”或“准企业人”的转变,实现“校园”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具体对接内容见下表:
2.2 项目内容的选取对接具体的工作岗位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紧扣当前电子商务岗位的具体需求,以目前电子商务运作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确定每一项目的学习内容,将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予以对接,突出专业学习的发展性、实战性。各项目选取的内容与岗位的对接见下表:
2.3 项目教学的顺序对接工作流程中的技能由低到高的层次
本课程项目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在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之上,依据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从基本技能的提升到管理运营能力的培养,从基本应用能力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模仿到实战,以达到“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项目“成功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是我们学习的第一项,着重是让学生了解典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运作流程及基本的操作能力。在第一个项目的基础上,我们通过项目“电子商务网站策划”让学生从交易流程的角度来分析电子商务运作平台设计的依据、思路,让学生能将商务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在前面两个项目的基础之上,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开店”,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网店运营的相关技能。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进入第四个项目“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管理”,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企业电子商务运作的流程中,培养学生协调、管理的能力。
2.4 项目的组织实施
项目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辅之启发引导法、循序渐进法、合作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以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如在教学项目——“成功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学习任务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三人一组,每组选一组长,由组长分配具体的案例分析任务,最后由组长形成PPT汇报稿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在提交后,我们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PPT的讲解与点评,组与组之间的成果比较增强了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 “电子商务运营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3.1 “电子商务运营综合实训”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首批精品课程
在近几年,我们的教学团队认真探索,深入改革,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基本形成了对接典型就业岗位的、突显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项目。2010年10月,该课程成功申报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院学院级精品课程。2011年11月,在总院组织的中期检查中,该课程在31门精品课程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取得了“优”等评价。2012年11月,该课程顺利通过了总院组织的终期检查,取得了“优”等评价。
3.2 学生的就业对口率有了显著提升、校企“过渡期”明显缩短
在2009年上半年,我们第一次尝试开设“电子商务运营综合实训”课程。从2010年6月份,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电商06级的学生进行预实习时就显现出来,当时有多名同学生到上海的电子商务公司工作。目前,06级、07级的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电子商务运营主管,08级的部分预就业学生,在上海、杭州等地的电子商务企业独自运营天猫商城、当当网店、京东网店等,运营实绩较好。
3.3 学生的创业取得一定成效
从2009年下半起,电商06级在网上开店成功迎来了第一单,实现了校内创业销售“零”的突破。目前,有10多名学生在网上开店,其中最好的已达到了五钻。
4 结束语
尽管“电子商务运营综合实训”课程的项目教学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完善。如课程开设的项目一定要随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校企合作的项目应增加。我们相信,要使学生适应与专业职业对应的第一岗位的工作需要,必须坚持“能力训练与岗位对接”的基本原则,开展“指向具体、措施有力、指导到位和过程强化”的教学训练。这样,我们学生一定会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认可。
参考文献:
篇8
主要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
一、学术研究与成果
1、调入学院后,2010年9月尝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申报。以《高等职业教育双证制及其校本实施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尽管没有结果,但是为今后相关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010年12月在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教育学类核心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87-1784、国内统一刊号cn54-1190/g,)《中国教育月刊》上发表题为《xx》论文,并或论文一等奖。
3、圆满完成了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并得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外审专家的好评,希望能将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并加以应用。
二、新环境、新起点、新目标、新角色
新的起点,必须要保持长期一贯的敬业奉献精神,坚持和发扬勇于吃苦、做事干练、悉心全面、有张有持,在总结提炼中有所创新的养成性工作习惯;坚持团结合作、踏实做事、正直做人、相互补台的做事做人原则;立足本职、兼顾全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之道。基于这样一种心态,基本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和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无以权谋私和徇私舞弊的行为。
三、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航标,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和经验,一方面,与高教所联合筹备、策划“高职教育论坛”,已举办三期,第四期正在组织中;另一方面,组织实施全院指导性教育理论、教学信息、教改经验等各类专题学习8次;
2、三次参与组织了院级和省级优秀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和网站的评审推荐工作;6次参与2010年研究生人才引进的听评课工作;
3、正在准备2010年8个教学专项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和2010年教学专项课题指南的初步拟订工作;
4、还分别到上海和南京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和专业建设学习班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场推进会,会后分别以内参资料和会议纪要的方式向有关领导和教师进行了专题汇报。
5、负责对新进教师进行有关教学管理制度文件的学习指导,并对新教师学习情况进行验收。
6、组织了系部教学档案的检查工作,对检查情况进行了汇报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7、针对信息类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关于信息类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相关分析》,力图从全局的角度、行业的视角,在对比分析中立足学院实际,把握我院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
8、先后组织了16院级教学专项研究立项及成果的补报和厅级10门精品课程、6个教改试点专业的申报工作;
10、组织了公共课教改情况研讨交流会,之前对承担公共课的系部、其他各系以不同的方式对公共课施教进行了调研工作指导,为保证此项工作富有成效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对公共课研讨交流情况以会议纪要和简报的方式进行汇报和交流;
不足:由于刚到新环境工作,针对一些具体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想法和工作热情,但是在执行中存在顾虑较多、谨慎有余、果敢不足的情况。由于对学院以往情况和上半年工作了解不够,在工作点面相互结合上,在整体系统化推进上略显不足,被动。
努力方向:围绕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扎实有效、有所创新的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成为工作的努力方向。
2010年,我相信我还会有更多的任务需要我去解决,不过现在的情况下,我还是需要继续不断的努力,因为我还是没有达到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我会一直认真的努力下去,相信自己能够做好,现实情况下,这些都是要做好的。教师工作本来就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机会之中,我相信我在2010年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查阅更多 【教务处副处长2010年工作个人总结】
篇9
一 概念界定
免费男幼师生须在中考前参加招生培养学校统一组织的面试。面试合格者方可填报免费男幼师生志愿。毕业时拿的依然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在就业方面,为免费男幼师生制定宽松的就业政策。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取得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免费男幼师生,均可自由选择就业出路。包括参加教师公开招聘,到生源所在省辖市公办幼儿园任教,也可通过双向选择到民办幼儿园任教。经公开招聘、双向选择依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还可由省辖市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任教。经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应承诺在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不少于5年。各地则负责确保,到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有编有岗。”由于就业有保障,学生报考热情高涨,录取分数线均达到了当地四星级高中的水平。目前共有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苏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八所学校承担培养任务。
二 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过渡,规范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其培养方式,应当成为免费男幼师生培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幼师男生未来承担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们自身的素质一定要过硬,教育科研能力不仅是他们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入职后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师范生的培养和培训做出了详细的规划,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体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视角来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免费男幼师生必须在职前教育阶段就要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兴趣,让他们参与科研活动,激发探索精神,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目前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在2012年、2013年、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三次免费男幼师生汇报会上,充分彰显了男幼师生培养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精神、教育实践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男幼师生们进行了体育类、美术类、互动实践课、文艺类展演,赢得一片喝彩。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展示了男幼师生们的蓬勃朝气、阳光帅气;儿童水墨画、蜡笔画,则展现了他们的刚柔并济、内外兼修。这些技能、技艺,素质、素养,品德、品格,已经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形成常态。但是汇报会上却没有关于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展示,首届300名学生已经五年级了,2015年7月即将毕业。经过笔者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统计:参与到老师各项课题研究的学生仅约10%,在正式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约为1%,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仅约20%,课后阅读教育科研类期刊的仅约10%。应当承认,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学生只把专业技能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作为主要目标,没有探讨学术问题的意识,参与调查研究的经历较少。
2.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掌握甚少
通过对八所培养学校免费男幼师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只有三所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其他五所学校只是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公共任选类课程来开设。调查表明,只有约5%的同学参加了公共任选课的学习,还有个别学校因公共任选课学生报名人数较少,取消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仅约10%的学生了解教育类研究论文的相关写作要求,只有极少数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及课题选择、调查问卷设计等知识。学生主动去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状况的几乎没有。
3.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实践能力有限
在访谈中,大部分免费男幼师生都认为工作之前参与教育科研实践不重要,认为工作后有了教育教学实践基础才能搞好教育科研工作。仅有个别学校提供给学生可选择研究的课题,这些课题也都是涉及寒假、暑假期间社会实践调查类的。没有学生主动申报研究课题,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做一些数据调查、记录、统计等方面辅助工作。调查表明,有80%的学生能通过图书馆文献索引查找文献资料,但都是查找其他材料的,查找教育科研方面的只有10%。
四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素质较低,究其原因,不仅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与学校对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
1.对教育见习、实习进行改革,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
学校与邻边的幼儿园共同建立免费男幼师生教育培养实验区,免费男幼师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建立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注重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培养过程管理。把教育见习时间安排为从第二学期至第九学期,共8次,每 次为期一周,把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到第六学期、第八学期和第十学期,共3次,每次两个月。每次都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见习、实习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继而去解决问题。学校给每一个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教师每人必须至少在指导免费男幼师生幼儿园见习、实习中设立一个课题,同时这一课题组中必须有5~10位同学参与。不仅增加了学生见习、实习的时间,而且加强指导教师的职责,在培养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指导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考核,构建新的评价体制
教育部在《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师范院校特别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坚持科研和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师范生教育学术水平,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高师院校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加强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调查,免费男幼师生培养学校中只有我校建立了学生毕业撰写毕业论文的制度,把学生毕业与撰写教育类论文或课题研究相挂钩。学校明确科研处牵头,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科研活动实施统一的协调管理,特别是对在校期间完成科研项目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学校从制度层面使培养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及每个人身上。
3.以专业课程为依托,建设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精品课程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推进精品课程建设,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运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免费男幼师生专业课程主要有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以前这些课程的考核都以考试为主,现在部分课程用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提高对学生的科研要求。精品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教育研究选题与研究方案设计、收集与分析研究资料、教育调查、行动研究、课堂观察等专题,运用案例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幼儿园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科研对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10
关键词:医学分子生物学;自主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87-02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和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标准均要求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我们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依托于教研教改重点项目、精品课程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探索提高学生对设置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对今后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思路。
一、PBL是提高SDL能力的重要途径
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已成为医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在事物是学习的客体,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培养自己理解和掌握客体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对学习各个方面自觉做出选择和控制。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所设置的问题进行学习的过程。PBL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所以如何设置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尤为重要。一个好的问题或者案例有助于学生们学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基于PBL的自主学习程序
自2008年起至今,我们在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约4000人中探索基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PBL教学的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其实施的程序为:①教师设置问题②以小班为单位(9~11人)选定所要探索问题③分小组收集资料并讨论已达成共识④讨论、制作并修订PPT⑤自主学习报告会上汇报小组成果PPT⑥教师点评⑦收集反馈信息,评价教学效果。整个过程的完成即是SDL七要素的组合与应用。
三、PBL的问题设置及其目的
表1中列举了一部分我们所设置的PBL问题,所设置的问题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如从电影《阿凡达》),积极去自我探索,同时可让学生选择内容、方式和学习方法,由学习的主体即学生进行自我选择;问题设置还要有利于学习主体的新知识形成和构建;此外,问题设置还要有助于学习主体的自我创造性发挥和展示(如优良品质和高智能物种的创造)。Woltering等人认为,有效PBL的启动是使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方向,促进小组中个人的有效协作。因此,我们认为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PBL问题本身就应该含有自我探索性学习、自我选择性学习、自我建构性学习和自我创造性学习的元素。
四、学习效果分析及对教学改革的提示
分析表1中四个PBL问题的学习成果,我们欣喜看到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也很有创意,而且学生有能力从参考书、文献、网络等途经获取课外信息,如“基因工程之狂想曲——《阿凡达》”;同时,学生对临床相关的问题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而,我们也看到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如对操纵子调控机制的理解与应用;也有部分学生主动参与不够。
近几年的PBL教学结果表明: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必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成绩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力求体现自主学习的效果。其次,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应该有机结合,教师应有更大自,这要求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较大可塑性。第三,随着课堂教学学时减少,教师因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指导并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力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第四,教师应该主动接受自主学习的挑战,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研究自主学习的要素、方法、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切实通过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想学”、“会学”和“坚持学”,提高其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Murad MH,Varkey P.Self-didrected learning in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J].Ann Acad Med, 2008,37(7):580-590.
[2]郭昕.高校班级自主管理中的自主学习[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