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秋节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3:2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中秋节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秋节是我们国的传统节日,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日子,也流传着关于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逝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寄托。中秋佳节,也是全华人的节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快乐小学生作文600字,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欢迎浏览阅读!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秋日的印象不外乎萧瑟和凄凉,“秋日凄凄,百卉俱腓”。一场又一场雨过后,不见了夏日的骄阳,金黄的落叶铺成地毯,染得秋风秋雨,染得这个中秋。
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却不同,十五的月是最圆的。月圆圆,家团圆。看着一轮明月,客居他乡的游子会想些什么?香茗一杯,孑然一人。“谁共我,醉明月”。
夜幕降临,切好的月饼被端到桌子上,我却不急于吃,而是走到窗边,端详着亘古长存的月。风淡淡,月溶溶,她把面纱拉上,让人不能目睹她的真面目;时而又探出头来,就像东方的羞涩之美。古老的传说,千古吟诵的诗句,为你更添一分神秘。月色入户,我浮想联翩。
那片阴影,会不会是“琼楼玉宇”,里面住着嫦娥,玉兔捣药,吴刚伐桂。虽然他们来自人们的想象,但充满人们探索新奇的精神和希冀。突然想到杰伦的《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里面的意境在这时,更像陈坛老酒,越发浓郁。
赏月自然少不了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人心中一轮月,譬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杜甫的《旅夜书怀》,“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同样绘月,情感却不同。想到这,我咬下一口月饼,望着爸妈,心里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三”人者耳!
倦意袭来,我钻入被窝,却把窗帘留了个缝儿,为“她”留一席之地。我知道明天你还会在那,但是否还像今夜般明亮而圆满?半夜醒来,你还在那里,不求理解,不加责问。
世上有两个月亮,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心中。不管你是在天涯海角,是否与亲人在一起,月亮会替你传达压在心头的愁绪,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这个中秋,没有太多的不寻常,只是重温一份情感,一种味道。留下几张纸,许多字,是纪念也是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光叮当作响,我的本上漾开一片月色。
中秋节快乐小学生作文600字2第一场比赛,老师简单地讲了一下绘画的技巧,便画了一只金鱼在黑板上,让大家照着金鱼画,我忘了带铅笔,老师临时借了一支黑铅笔给我,即使画上去之后就改不了了,但我觉得这次比赛绝对难不倒我,我早早的画完,便交了……
今年的中秋节真快乐中秋节快到了,学校将要举行绘画比赛。消息一传出,我马上报了名,想起去年比赛,真让我后悔。今年,我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8月15日的绘画比赛分为两场,第一场是淘汰赛,第二场是实力赛。
第一场比赛,老师简单地讲了一下绘画的技巧,便画了一只金鱼在黑板上,让大家照着金鱼画,我忘了带铅笔,老师临时借了一支黑铅笔给我,即使画上去之后就改不了了,但我觉得这次比赛绝对难不倒我,我早早的画完,便交了。
过了一天,学校在广播里公布了结果,不出我的所料,我安全晋级。
第二场比赛开始了,这次老师让我们自己画,可是我却找不到素材,美术书都翻了好几遍了,看着周围的也同学都认真地画了起来,我更加慌张,我迅速镇定下来,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画的都是卡通人物,那就意味着卡通人物成功率低,所以我决定不画卡通人物。但时间不等人,在一秒一秒的减少,我的画纸上却一片空白。就在我正在担心的时候老师说:“没画完的画,可以明天交。”耶!我太高兴了。
晚上放学后,我拿着画纸,回到家里急忙上楼,放下画纸后,静下心来,极力寻找以前的美术书和可能有图案的书藉,但最终一无所获。就在我准备放弃时,突然眼前一亮,我房间里窗帘上的图案,不正是我要找的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我立刻提起笔就画了起来,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这幅作品总算是完成了。我拿起画,站起身来,再仔细欣赏一番,很满意,也很有信心,这次准拿冠军。
别人的中秋节是在欢乐中度过,可以吃月饼,赏月,尽情地享受。看我的中秋节过得更实在,更有意义,它谱写了我充实的人生,我正沿着这条道路奋勇向前。
中秋节快乐小学生作文600字3今天,我异常的兴奋,那是因为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来了。在中秋节到来之际,我们要做很多事情,例如:去超市买东西准备博饼;把家里打扫干净;准备丰盛的美食……因此,我今天早早的就起床了,当了一回“小管家”,我分配了一下任务:爸爸、爷爷负责准备博饼的东西;妈妈、奶奶负责准备饭菜用的材料;我和堂弟负责把家里打扫一遍。就这样,我们开始执行各自的任务。
很快,我们的任务都完成了,只有“采购”的还没回来,妈妈提议说:“趁现在有空,不如,我带你们去椰风寨的游乐场玩吧!”我和堂弟听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不约而同的叫起来:“太好了!”
我们乘着车来到了椰风寨,在游乐场里,有摩天轮、海盗船、大摆锤、过山车、旋转木马、鬼屋、丛林飞车……我们怀着紧张和刺激的心情尽情地游玩。一上午转瞬间就过去,我们急忙往家赶,因为那一帮老少爷们还在等我们开饭呢!
回到家中,已经饿得饥肠辘辘的我们,赶忙随妈妈进厨房帮忙做起饭来。不一会儿,一道道美味佳肴就在我们的“努力”下连续不断的诞生在餐桌上,诱得我垂涟欲滴。真想来个风卷云残。“开饭吧!”终于得到妈妈的‘指令’,一家人在祝福声中美美的饱餐起来。
吃完晚饭,我们进行了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博饼。“锵啷啷,锵啷啷”,博饼开始了!只见妈妈全神贯注,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色子,怕自己博了状元别人没发现似的;弟弟使出了一招“秘诀”:求上帝,但是,没显灵;爸爸憋足了气,准备“奋力一搏”,想博出一个状元,可惜用力过猛,一个色子跳出了碗,被停了一局,真是可惜……等一下,“五子带六”,我搏到状元了,正当我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妈妈随后也搏出了状元,而且还是“状元插金花”,比我大。最终,在惋惜和喜悦声中结束了这次博弈,状元最终还是被妈妈夺去了。博完饼,我们一家人来到小区花园里,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一边赏着皎洁的明月,好不惬意!
不知不觉,中秋节悄悄的溜走了,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期盼来年的中秋月更圆,人更齐,生活更美满。
中秋节快乐小学生作文600字4时至今,令仲秋。中秋节又来了。
又到中秋节,终是煎炒似地过来了。昨夜还热浪贴背,今晨忽感有凉意偷袭,刹那间真正闻到了秋的味道,臆念到秋的韵味。放眼忘去,翠色已浓得真的快滴了啊。
又到中秋节,一年一度的感觉真快呀。不到此时也许感觉不到它的快。不是有种说法:年怕中秋,月怕半。因为触景生情,又想到了往年的中秋时节,仿是在昨天发生的一样,不觉得快才怪呢,你说呢,朋友?也许在好些人眼里,这个节日是每副秋日画里的一笔浓彩,但我个人却只依稀几笔,淡画罢了。那几笔也只是少时旧画里的依稀远景,且是有些尘封哦……
那年秋天终于盼到了中秋节。因为中秋前时总是有艰辛的劳作,也就是收稻谷哦,那些苦处也许意会点好些,不说比写出来意思也许更到位吧,哈哈……那一天,天总是那么蓝,人总是那么亲,走到外面也总是有股说不出名的清醉的味道,好爽哦……大人们其实是最忙的,小孩们自然也跟着倒忙开了。老爸用担子挑新谷去磨完后,妈用风车吹净只留雪白的米,然后……,不说你也知道这作糍粑粑过程了。出笼时,那种香味儿……啧啧,,不摆了哈!最有意思的是哥几个抢啃粑棒的滋味儿,还有就是晒干后炸糍粑,那滋味……,说不出来了,只是……只是每次忆起,都有那滋味涌到我脑海里,鼻腔里,好想吃的那种想法,你想吗,哈哈,,
那个时候,就是感觉糍粑粑怎的就那么好吃呀?就连妈叫哥哥去扯些蒜苗炒肉,为了糍粑也是大欺小推托不想去,最后,我最小不去是不行的,走的时候也不忘扯团糍粑撤……一颠一颠的,那种精态,那种感觉,那种味儿,不用别人说,自已现在想起来依然感觉象秋天的风,秋天的云,秋天的绿,是有韵味的……
秋去春来,年复一年……几十个春秋都在一样的冬天的最后的一场雪中埋没,不管你勤奋,还是消沉;不管你是高兴,还是苦恼都在这白茫茫中写白……现在,我只记得我是有些老了,一天一天地,一年一年地不知不觉中老去了,其间这些个中秋节,仿是被记忆少年时好吃得不得了的糍粑掩盖了,也如我不断理去的须发般尘封远去……,如今打开,复活的也只是年少的糍粑的滋味儿,那些个高级的,普通的所谓的月饼儿都无影儿了。不知哪年哪个秋天,它又会挂在我的嘴上呢?那些说出的滋味儿,一如我暮年花白的须发飘呀飘的,希望会飘到那遥远的天国,让我继续回味去吧……
中秋节快乐小学生作文600字5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篇2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那么中秋节主题小学作文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我的中秋节主题小学作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1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俗,都有自己的节日,每一个节日都蕴涵着它值得纪念的意义。《我们的节日》一书中,详细描写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还有部分外国节日。阅读了此书后,就能对这些节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让大家更爱这些节日,更爱这个民族,更爱这个社会,更爱这个家园……渐渐地,你会发现,原来节日也能够过得如此有意义,如此值得回忆。
一听到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人们首先跳入脑海的便是那又大又圆的月亮,随后想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赏月、吃月饼等,到后来也会慢慢联想起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不错,中秋节的夜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家家户户来到阳台上,走到树阴下,抬头望着墨蓝的天空,观赏这一轮滚圆的月亮,这一道皎洁的月光。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身于五湖四海的儿女们总会回到家乡,与父母亲戚吃上一顿团圆饭。虽然只是一顿饭,却是老人们最朴实的期盼。吃吃月饼,看看孩子,聊聊生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足以让他们脸上露出涟漪般灿烂的微笑,渐渐荡漾开来,一圈又一圈……然而,有些人由于多种原因并不能回到父母身边,只能寄托这夜晚,望着月亮,对家人勾起一丝丝的回忆,对着天空,向着月光,许下心愿,望家人们能够幸福、平安。李白在《静夜思》中的心情也正是如此吧。
而对于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共同携手创建我们的家园,让它变得更加美好。比如就对于中秋节来说,我们可以陪亲戚家人一起吃饭;可以自己亲手学着做月饼,让这个节日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可以寻找、搜集一些节日的来历,充实我们脑袋里的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传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国家的节日;也可以关心孤寡老人,让他们在中秋节时同样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做的事正在等着我们去做,只要大家都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身影踏遍更多的泥土,让我们的节日影响更多的人心,让我们的家园充实更多的地方!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2“今人不是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此诗句出自李白笔下的《把酒问月》。多么优美的诗句,而又有些沧桑和凄凉,啊,这就是洁白无瑕的月亮吗?
夕阳的火红色渐渐从天边退去,一轮粉红色的月亮从天边缓缓飘到夜空中。月亮是一个婀娜的舞女,舞姿是那么文静而又贤淑,美得让我不得不如痴如醉地,一往深情地望着她。
每当心中怀念家人时,总会去看看那皎洁的明月,把思念之情寄托于月亮之上,让自己有一丝安慰。
中秋节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日子。我们正在那柔和的月光下,吃着美味的月饼,看着天空的明月,大家竟是多么开心。
望着月亮,看着楼下车水马龙,心中不由地升起一阵伤感,望着那作业多如一座山,便想到那月中的嫦娥。可是广寒宫里只有嫦娥自己,虽然没有作业,可她没有家人和朋友,多么寂寞呀!还是生活在有家人和朋友的世界里才会更加快乐。
夜空中的月是皎洁的,是无私的,月亮供我们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各种各样的情感,七情六欲。在月亮上,我们的心情能够平静下来,放松下来,用不着忐忑不安,惴惴不安。月亮的清明把我们的烦恼一扫而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人把月亮的美抒发在自己的笔下,让我们有了一个有血有肉,内涵了千万情肠的月亮,月亮也就越发美丽而多情。
再看看夜空,弯弯的月亮挂在天幕上,凄凉,神秘,孤独,寂寞,温馨,含情,幽怨,也正是这些,让我们看一眼就忘不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百看不厌,如醉如痴,是啊,我们对月亮有着永久的寄托!
月亮,我们珍贵的精神花园,我们灵魂的舞池。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3今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嫦娥在月宫里玩着电脑,这台电脑可是玉帝在春节时送给她的,自从联上了互联网,嫦娥天天在网上游,一刻也没闲着。
而电脑周围则堆放着各路神仙送来的五花八门的月饼。正所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玉帝在月饼上刻上了自己的卡通形象;王母娘娘则是把月饼做成了仙桃形状的;而七仙女自己亲手做的月饼,充满了仙气;孙悟空更是神通广大,做了一个天庭最最的月饼,还打破了世界记录呢!
这各式各样的月饼,有的包装精美,有的品质优良。嫦娥看着这些可爱的月饼,咽了咽口水,虽说年年吃月饼,但这些品种不一的月饼还是有很大的诱惑。
吃完了月饼,嫦娥漫不经心地浏览着网页,忽然发现,今年月饼不仅有面和馅做成的,还推出了电子月饼,嫦娥心血来潮,立即买下了一个,用电子邮件发给了哪吒。这时嫦娥打开收件箱,发现了一封电子邮件,原来是唐僧发给她的。打开一看,是一份电子月饼,发出动人的音乐,变换着精美的图画。
嫦娥想用她半生不熟的电脑技术办一个月饼展览会,但她发现已经有人办了。一看,原来是玉兔办的。
嫦娥气得脸色都变了,嫦娥气冲牛斗,吼得整个月宫都震动了:“玉兔,你给我过来!你不好好捣药,跑到网上干什么?”谁知玉兔却不以为然地说:“现在月宫也都机械化了,什么都是全自动的,我的任务早都完成了,我还在网上推销我捣的药,连忧忘兔也十分欣赏我捣的药,他还向我高价收购呢!谁像你呀,在网上玩了那么久,连网友都没有,真差劲!”嫦娥觉得十分没面子,自己好歹也是月宫的主人,中秋节的主角,竟让玉兔抢了风头。嫦娥气的抓起玉兔就打。
唉,可怜的玉兔,明明说的是实话,还要挨打!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4秋高气爽,气爽秋高,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全家都喜欢过中秋节,我爸,我妈,我哥,我姐,我弟,我妹也全喜欢过中秋节,因为中秋节这天,我们全家能在一起合家欢乐地吃月饼。
今年中秋节,恰逢农历八月十五,黄昏的傍晚,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地吹着小风,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挂在葡萄架上,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又飞去飞来,是那么的有情调,这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我和弟弟,弟弟也和我,我俩站在院子中央,抬着头,仰脖看那天上的月亮,我说:“看呐,这边的月亮升起来了!”弟弟说:“看呐,那边的月亮也升起来了!”这时,在院子里的全家人,也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几乎全都异口同声地一起喊道:“看呐,东边的月亮真的升起来了!”
好大好圆的月亮啊,它既像一轮明月,又像一轮圆月,正在升起来!
我们在院子里高兴得简直就是高兴,没有人能说出这不是高兴,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美丽而又美观的中秋节,尤其是在八月十五这天,正巧又赶上中秋节,真是双喜临门呐!
月有悲欢离合,人有阴晴圆缺,此时此刻,正是全国各地的全国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团圆的好日子,让我们一起高高举起月饼,共同畅饮这一杯高兴的月饼吧!
夜色已经很深了,深夜也渐渐地浓了,皓月当空,映着皎洁的月光,我们全家都流连忘返,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依然兴致勃勃地在院子里看着那轮明亮的月亮!
今年的中秋节,真是让人难忘啊,但愿明年八月十五,还能赶上中秋节!作文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5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是个美好、祥和具有诗情画意的节日。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备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
在这样一个圆满、美好、温馨的节日里,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国家四A级景区——巽寮湾,它巽寮湾位于惠东县城平山镇南部,南海大亚湾的东部。那里依山傍海,山海相嵌,海天交融。
伴着火辣辣的太阳,经过长途跋涉的我们来到了这美丽的地方。不愧是4A级景区!刚一下车,一股清新的海风就迎面拂来,把热全都吹跑了!好似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
当换好泳装,赤着脚,踩着细软、无边无际的银沙,在阳光的沐浴下,望着闪闪发光的大海,心里是无尽的轻松愉悦。
“哗”的.一声,伴随着溅起的浪花,我跳进了海里。真清爽啊!在温暖的阳光的沐浴下,泡着凉爽的海水,这种待遇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呢!不一会儿,我便在海里游了起来。我一会儿蛙泳,一会儿蝶泳,好似一条欢快的鱼儿在水中畅游,与大海嬉戏。时而呛到了几口咸咸的海水,一边“呸呸”地吐,一边傻傻地笑。
夜晚就这么悄悄来临了,玩累了的我早已回到了旅馆,正与家人一起吃月饼呢!看着那一张张脸上荡漾的笑容,洋溢的幸福,我也不禁笑了,是那样美好,那样甜蜜……
夜,静悄悄的,一阵凉爽的风穿过我的窗户,轻轻地抚摸我的脸;我站在窗前,痴情地望着十五的月亮和偶尔绽放的绚烂“花朵”。
玉盘一般的圆月悬于高空,散发着朦胧的光辉,使清冷,寂静的天空有一丝温暖与光。再加上时有时无的烟花的装点,变得更加璀璨。月光透过窗户,投入了细细碎碎的月影,宛如剪纸一般,有条理而美丽。在这一刻,天地充满静的安。
望着那圆圆的月亮,我不禁想到,嫦娥真的是如诗人所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吗?我又不禁联想,那广寒宫里,嫦娥真蹙着眉头,点点星泪挂在如玉的面庞上,玉兔随着胸腔的起伏而颤抖……
篇3
我是在梁启超先生的故乡——新会长大的。上小学的时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那时的会城镇还有不少“田园风光”——散布在居民区的“烂铲堆”。那是战争年代被毁坏的房屋变成的瓦砾地。有人就在地里拣了砖头瓦片卖钱,余下的空地就种上一些植物——以岭南佳果之一的木瓜为多,那一片一片的“烂铲堆”就成了一片一片的木瓜林。我住的小巷两边就有几个这样的“烂铲堆”。那时电灯还不普及,许多人家还点着煤油灯。小巷两百多米长,只在中段吊有一盏发着淡黄色光的白炽灯。晚上自修放学回家,两旁“烂铲堆”的木瓜林黑魆魆的,让人心里发毛,如果没有同伴一起走,我就一边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壮胆,一边飞也似的跑回家。
四年级的中秋节,学校举行文艺晚会,有合唱、歌舞、相声等。我在一个歌舞节目中扮演嫦娥姑娘的小白兔,穿上白衣白裤白鞋,戴上有两只长耳朵的兔帽子,围着嫦娥跳呀跳。晚会结束后,心里还兴奋得不得了,想着这一次的作文就写中秋晚会。这时不知什么原因停了电,路灯都熄灭了,不过月亮又大又圆,银光铺地,我一边哼着晚会上的一首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一边迈步回家。在兴奋和月光的簇拥下,竟然不觉小巷的无灯和木瓜林的幽暗。到家乘兴执笔,刷拉一下子就写了两页原稿纸,还想了几句打油诗作结:“唱歌跳舞庆中秋,尽兴迈步回家走。小巷无灯亦不愁,繁星当空月当头。”作文交上去,得了较高的分数。
春节假期,照例到外祖母家玩,退休教师的姨父问我要来作文本,说要给我指点指点。我的作文一向不赖,所以也乐得向人显示显示。姨父看完,却皱起眉头:“中秋节这篇前面的记叙还算生动,结尾的诗有问题呀!”我一愣:以诗收结是此文的特点,尤其“繁星当空月当头”是我触景生情的得意之句呀。“正是这一句犯了常识错误!”姨父接着解释说,晴朗的夜晚如果没有月亮,是有繁星满天的景象的,但如果是满月之夜,月光把星光都淹没了,只有特别近特别亮的少数星星可以看得见,不会有“繁星”的景象的。比如曹操的《短歌行》有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如果把“繁星”改作“明星”倒还可以的。“写作文首先要细心观察呀。”
篇4
关键词:深入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农村小学生作文困难的原因,大多是受到环境的束缚。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写作的素材自然就比较少;同时,农村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镇学生相比,视野小,所以作文时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用词的准确性也差;而且农村小学生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作文雷同与重复化虚假作文,内容不具体。比如三言两语,陈词滥调,这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虚浮不实,矫揉造作,令人着实担忧。农村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写好作文,而且拥有自己的特色呢?
一、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些人总认为农村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可写,其实,我们只要深入到农村去,留心生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奇感。
虽然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社会上和城市中的新鲜事物比较少,但是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素材基础,只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就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农村的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掏鸟蛋、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童年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喂猪、放牛、锄草、插秧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在农村广大的田野中有各种植物,它们的生长过程也充满乐趣;农家的楼房、庭院,农村的春种秋收,农村的生态环境变化,农村特有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农村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是充满了农村情趣。
农村是个大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五彩斑斓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我手写我心,涓涓细流只需老师轻轻点拨就会激起文思之波澜,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好起来。学生的习作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再是胡编乱造、空洞无味的东西了,而且还写出了农村浓浓的乡土气息,拥有自己的特色。
二、激发写作的兴趣
学生有了好的写作素材还不行,还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尝,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体验农村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乐于写农村的内容,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一句话,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说。
三、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写作
1.读中学写
在教学中注意结合阅读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如写家乡的美丽风景时,为了写好作文,我结合课文训练重点,教学生写景时,要按照顺序,认真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因此,学生写作文,都能按由近及远、从下到上的活动为线索,重点写好几处景物,思路比较清楚。
2.先说后写
每一次作文课,都先让学生回忆,打好腹稿,个人口述,小组评改后,由老师补充,最后让学生动笔。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写通顺了,而且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篇5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供作文源泉
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起作文来就难免空泛。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加的知觉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不是一般的“看”和“听”,通过观察,学生可发现生活的奇光异彩,写出生动具体的作文。
观察的对象要选择,应观察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例如:要观察春天的景色,就不只是把孩子带出去,随意地走走看看。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最能反映春天特点的景物。如:春天的田野有青青的麦苗,小河的冰雪融化了;路边的小草从泥土里冒出来了,柳树发出了嫩绿的芽;桃花开了,梨花也开了;春天的蒙蒙细雨像牛毛、像针尖……可以说,大自然为孩子的观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事物。
观察客体选定后,如何指导孩子一步步去认识,教师须在孩子观察前进行细致构想,合理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和想象,使他们的“看”上升到“观察”,使他们对眼前事物的反映变得深入具体,只有这样细致的观察才能带来学生具体的描写,才能从不同角度的有序观察产生出不同的形象创造。
二、体验生活,激发作文欲望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作文欲望,应把它安排在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作文欲望不单单在作文指导课上,它是一个全方位、连贯的,不断推进的过程。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接触自然,创造生活实践的广阔空间。如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观察大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如写一次拔河比赛活动。教师在写作前可以组织班级同学进行一场激烈的比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要引导观察比赛时的氛围,参赛同学的表情、表现,运用点与面、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描写整个比赛过程。经过真实的体验,学生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自然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三、创造想象,打开作文思想
乌申斯基曾说过:“语言乃是思维的有机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所以,只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注重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1.激发联想
联想是探索和创新的一把钥匙。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小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2.展开想象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性作文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笔者曾经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次想象作文:“一名学生在家里做了一个多小时的作业,难题仍无半点眉目,他急急地跑到阳台上玩去了。”这是开头,继之是结尾:“突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健步回到房里,拿起笔,心平气和地演算了起来。”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在阳台上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写出来与上述“开头”和“结尾”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各式各样。这种作文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作文各具个性而千姿百态。
3.多角度思考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全面地观察事物。即开阔思想,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发现。就作文立意来讲同一题材,如果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观点去分析、认识,也会得出不同的或相反的立意来。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例如:在指导学生“观赏月亮”写作时,可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有写月夜的美丽景色,有写望月思念友人的,有写关于嫦娥奔月神话传说的,也有写赏月忆中秋节的,还有写联想宇宙是如何形成的。由于立意不同,作文迥然不同,很有创意。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还很多,只要我们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常思考,勤训练,多积累,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篇6
【关键词】学语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并发展的文明产物,是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传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学科,天生具有优势。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掌握传统文化对其今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诵读经典感悟传统文化
诵读可以说是古代私塾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诵读是通过眼睛将知识传递到大脑,大脑再进行思考后,用嘴巴读出来,最后再传达到耳朵里,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能将知识点记忆牢固。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经典,是历史发展的沉淀物,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载体与思想源泉。这些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在诵读经典中能够让学生去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学习这些文化经典最适合的方式――诵读。比如,可让学生诵读一些较为简单的《千家诗》《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声律启蒙》等。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能够让学生感受韵律之美,而且还能加深记忆,更能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二、传统文化教育从低年级教学开始
低年级的小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识字。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字词的同时也要不断渗透传统文明的精神,这也是一种高效的授课方法。小学生的记忆和辨识能力是不断上升的,此时,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比如,多介绍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化成就,更利于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在讲解《孔子拜师》一文时,要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学习孔子不断学习的锲而不舍的精神,用经典人物、经典事情去启发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充分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古诗词的美,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言优美,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也向世人展示了古代的文化、生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信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去背诵简单易背的古诗词,也要深挖古诗词背后渗透着的传统知识,比如如《竹石》《石灰吟》表现出来的是古人艰苦卓绝之精神。陆游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出来的是诗人极度渴望报国的精神品质。
在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去感受传统文化之精髓,通过诗词学习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都能喜欢上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再成为合格的传统文化继任者与发扬者。
四、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传统文化内涵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去体味传统文化之内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是保障。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作为语文教师,就可以借用某个传统节日作为引子,再结合生活实际去引导学生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例如,在端午节快来临之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信息。比如,端午节还有哪些名称?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大家了解屈原的一些事迹吗?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资料整理、布置与之相关的作文,再以黑板报、讲故事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借助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体验,将传统文化实实在在地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去体验文化的内涵。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珍贵遗产,如果不对其传承,这些珍贵遗产的吸引力将会逐渐降低。在当下,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当代人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其职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2]张海霞.将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0.
[3]苑金茹,刘华,刘舒菁.将传统文化的“历史母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6(09).
篇7
一、培养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有趣的童话故事,为此,我每周一下午特意安排一节阅读课。在课上,我给学生们讲述《白雪公主》《小红帽》《皇帝的新装》等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当讲到《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小朋友扮演那位愚蠢的皇帝,他穿着子虚乌有的纱衣在热闹的大街上神气活现地游行,笑得学生们前俯后仰。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故事中来,感受到了故事的有趣。接下来,我便抛砖引玉,要求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有趣的书籍。第二天课前,我用十分钟让学生口述故事情节来回忆故事内容。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特别喜欢上阅读课,也会主动从家里带一些故事书来阅读,这就为课外阅读开了个好头。
二、推荐适合的读物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对话。”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识字量有限,可以向学生推荐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书籍。因此,我在教学生学习新课时,课前或课后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或资料。如上二年级的《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之前,我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看并阅读2001年申办北京奥运会的资料;上完《静夜思》,要求学生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上完《卡罗纳》一文时,我布置学生利用小长假阅读《爱的教育》……在课前或课后,让学生扩充一些阅读资料或书籍,这样会对课文内容更容易理解,既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比如:三月份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我让学生阅读雷锋的故事,再查找当代的雷锋的事迹来补充学习;遇上国庆节,学校开展“迎国庆”活动,我布置学生诵读爱国的诗歌,阅读反映祖国面貌的资料;每逢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到来之时,我会要求学生查找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与其相关的故事。通过课外阅读,不仅学校的德育工作扎实有效,也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指导读书方法
态度决定高度,方法决定效果。好的阅读方法能大大提高阅读的质量。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小、理解能力欠缺,课外书则需要家长陪同阅读。有时候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帮助孩子答疑解惑;有时父母是孩子的忠实“听众”,耐心地听孩子复述故事内容。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思想渐渐成熟,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时,教师则需依据文章的长短或体裁的不同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我认为篇幅短小的写景或者是诗歌等文章,可以采取熟读成诵的方法。篇幅较长的小说则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区别对待。(1)掌握读书程序。一本书先看标题、内容和序言,尤其是作者的特别观点。再查看目录,弄清书的大致情节。然后注意书后的索引及引证相关的书籍,以便解读需要理解的词汇。(2)了解读书方法。培根说过:“浅尝辄止,有些书不妨囫囵吞枣。”有选择的阅读是为了把力气花在刀刃上,针对不同类别的书籍可以选用不同的读书方法。一是浏览性阅读。对于那些浅显易懂、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或是长篇小说中那些穿插故事情节的一些过渡性语言,可以随便浏览一下,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二是选择性阅读。对于书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以便理解记忆。如读《百科全书》《昆虫记》,书中有许多科学知识需要学生理解,对待这类读物不可随意浏览,而是要学生重点阅读书中的科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下来。三是品味性阅读。对于名家名篇或文笔优美的优秀作品则采取精读的方法。在读中细细地品味字词的运用、文本的意境等。读此类的文章时,需要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针对文中精彩的场景、生动的对话、细腻的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可以建议学生用笔在书上画起来,熟读背诵;文中出现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议论等可以建议学生用特别符号做好记号,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四、展示成果来激励
篇8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这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1、体验自然风光,畅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先辈精神,叙述崇敬之情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让学生去采访了解烈士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的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感情,多数同学还联系自己做了真诚的反思,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相反!--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的心灵。
3、体验家乡富饶,倾诉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很难体现出真情实感。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体验家乡飞速发展,抒发振奋之情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小麦玉米绿带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富饶的理想。
5、体验乡情亲情,赞扬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6、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之苦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地点不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进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的大自然中进行!"农活"就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让习作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
篇9
一、在阅读中体味亲情
1.品读课文,感知亲情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是表现人间最真、最美的亲情的,语文课上,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品读这些课文,品味作品的语言,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交流,课文里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就自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营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老师应自然地恰如其分地予以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在学生初读课文感知亲情的基础上,可抓细节潜心研读揣摩亲情。本文可抓住父亲疼爱儿子这一中心,重点品读分析“望父买橘”这一细节,并联系文章前面交代的背景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通过这些描述让学生获得情感共鸣。语文教学中亲情教育要诉诸情感,通过形象感染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像一条长长的河,一直流淌在儿女的生命中,浸润着他们每一个成长的足迹,以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父母趋真挚情感。
2.联系生活,回味亲情
语文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获得文本意义的同时,进行着内心深处的自我对话,建构起自我意义,从而完成对自身的改造和转换,优化自我主体品质,完善自我。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适时拨动学生的亲情之弦,与文中的主人公作对比以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形成对家庭关系正确的认识,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正如王元骧所说:“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们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绝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1]我们应该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最能感动学生的那些因素,用以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身心受到感染,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在感动中受到感化。如,亚米契斯的《小抄写员》写了叙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深夜等父亲睡下后偷偷起床帮助父亲抄便条的事,甚是感人。一个九岁的孩子就能如此理解父母的艰辛,能主动分担家庭责任,这难道不能给我们以启迪,为我们树立榜样吗?我们今天条件好了,很多同学不理解父母的艰辛,处处依靠父母,甚至连举手之劳也要父母代劳,稍有不如意就与父母吵闹,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人人为我”的自私自利习惯,不知道关心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造成亲情观念弱化。和叙利奥相比,我们习惯了来自亲人的爱,觉得亲人为自己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想到为亲人付出自己的爱,更不会想到用自己的爱回报亲人,逐渐丧失一颗敏锐感受生活、感悟亲情的心。培养孩子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丰富学生个性、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3.阅读延伸,加深体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感情,阅读教学可以延伸到课外,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如,朱自清的散文充满真挚醇厚的亲情,材料平淡无奇,语言朴实无华,但在平淡中流露出至诚的感情。朱自清是“博爱意识的终极关怀者”[2],是个上孝下悌、慈妻爱子的人,他笔下多是关于家庭、亲人的琐事,但却充满真情,他笔下的亲情像酒一样浓厚,像水一样晶莹。讲完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儿女》,体会作者在至诚至真地解剖自己,在沉痛的自谴自责中表现出对儿女之爱的至情深厚;读《冬天》体会一家人之间浓浓亲情。这些课外延伸阅读,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让学生加深了对亲情的体悟。
二、在写作中抒写亲情
作文课上,一提到写关于父母的文章,同学们总说没东西写。于是几十篇作文如出一辙——自己夜里生了病,母亲背着去医院,悉心照顾。多少年的此类作文都是如此模式,对亲情的抒写显得空洞甚至虚假。“情者,文之经也。”亲情是天地间的至情,是心灵的绿洲,不应该也不需要去编造,而应该透过小事用心去体会去发现。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最熟悉的人,如果写这样的文章没东西可写,什么样的题目有内容可写呢?没东西可写是因为孩子们从没有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观察父母如何辛苦地包揽了家中的一切,没能感受到其中的殷殷亲情,更没有用心去体会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自己省吃俭用,不惜用重金为孩子择校的良苦用心。在他们看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天经地义的,是应该做的。因此,他们天天面对着父母为自己日夜操劳和忙碌的背影,却表现得很麻木、很平静,完全无动于衷,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感动。世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学生不是没有情,很多时候是因缺少点化和激发。此时,我们要适时点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一点小恩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之所以“感激不尽”是因为那点恩惠是出乎意料的,之所以“视而不见”是认为那些关爱都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平时把父母所做的一切,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把亲人的疼爱视作习以为常的事,我们没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和社会,怎能从这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小事中感悟到亲人的关爱呢?怎能找到令人感动的事呢?人类的高贵未必迸发于惊天动地的壮举之中,人类的真情却必闪烁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上,爱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每一细微之处都可见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经历中父亲或母亲的背影,像朱自清先生那样,细细地用心地去体验和重温父亲或母亲对自己的那一份关爱和至情。通过类比联想和情感激发,使学生消除经验上的陌生感和感觉上的盲点,增强他们情感的敏锐性。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亲情
语文界提出“大语文”的概念,强调营造健康、健全的社会语言环境,利用一切语文学习的机会,广泛开发社会与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社会生活包含了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如旅游胜地、纪念馆等,尤其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其中有很多节日与亲情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西方文化的渗入,近年来,母亲节、父亲节也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定将有助于学生亲情教育的实施。如春节,在合家欢度佳节喜庆气氛中培养学生“勤俭、孝亲”的精神;元宵节在做元宵吃元宵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温馨,做到与家人互亲互爱;利用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让学生在插柳挂纸的过程中缅怀去世的亲人,珍惜现有的亲情,对健在的父母多一份孝敬,以免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利用中秋节在品月饼、赏明月的过程中,激起学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利用重阳节让学生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国人民的好传统,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开展“孝”的教育,举行感恩活动。
语文课还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来进行亲情教育,如:开展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让学生收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从中感受被无数文人墨客赞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了解母亲养育子女的酸甜苦辣及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从中体会父母的辛苦;讲述倾注母亲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为母亲写小传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生儿育女的甘苦,望子成龙的焦虑,体验到爱与被爱的甜蜜,感受到一份强烈的家庭责任感。语文课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它的教学可以延伸到课外,在家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一张贺卡,一杯清茶,一封信……都能让父母得到慰藉,在关爱和回报中感受浓浓的亲情。
四、在培育人才中升华亲情
亲情是孩子的源头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怎会爱他人、进而爱国家呢?只有抓好了源头教育,推己及人,才能让亲情教育进一步延伸升华,进而爱师、爱友、爱国家。每个人如果能真正做到“泛爱众而亲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阅读教学 乐趣 魅力 意境
在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发展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
一、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优美的语句摘记下来,并且换化成自己的语言,在作文和说话中加以运用。同时,教师对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得好的句子,要用红色笔标记,并附上自己的赏析,这样能增加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能增加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乐趣。
而且,学生应该学习一下作者的描法,化为己用。这样长期积累的话就可以出口成章,把摘抄语句和语言归纳变成自己的爱好。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语句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爱上写作,爱上阅读。
二、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中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
学校应该每天开设阅读课,利于学生收集精美的句子。同时学校应该开设在外写生写作的课程,利于学生阅读中摘录的句子能够得到运用。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是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怎样正确地运用和掌握积累的语言。笔者认为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积累的乐趣,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一)熟读成诵法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只有了解了摘录的文章的意思,才能出口成章,在实践中更好地去运用。熟成背诵法又包括:主导词背诵法、提纲背诵法、手抄与背诵结合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别介绍了这三种方法的运用。
(二)主导词背诵法
如果文章不是很长,可以找出段落中最主要的部分,然后根据主要意思进行概括归纳,归纳完后再比较一下与原话的不同之处,如果自己归纳的比原文要好的话可以用自己归纳的部分,相反归纳的不好,要找到原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三)提纲背诵法
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要先把文章熟读几遍归纳出文章的大体提纲,根据每段提纲的大义来背诵,这样既能练习学生的记忆力也能练习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
(四)手抄与背诵结合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人照读背诵的很慢,但是把要背诵的内容抄一遍却能很快地记住。所以可以让学生试试不同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在此基础上,应该灌输学生巩固的思想,在能刚好背下来的时候要再多读多记几遍,以此巩固发到熟练背诵的程度,达到事倍功半的结果。在刚开始背诵的时候,记住得快但是忘得也比较快,再能熟练背诵后应该适时地复习,这样就不会很快忘记背诵的内容。
(五)摘记法
把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写在纸片上,或者在书中标记下来。学生可以自己随身带一个手抄本,当生活中遇到优美的句子或者感人肺腑的话时可以记在手抄本上。
(六)归类法
对于自己收集优美的语句,可以自己归纳分类。比如描写人外貌的包括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更多时候侧面描写比正面描写表现的更为生动形象,学生可以把自己摘录的侧面描写的语句进行归纳,学习一下侧面描写的方法。
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如何积累语言,就能够在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
三、运用比较法理解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比较法能够看出普通的语句中不同的地方,能看出丰富的哲理。
(一)省略原句原段中的精彩词句与原句原段比较。
例如,“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和“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让学生比一比,这两句有何不同?学生仔细一读,发现第二句多了一个比喻句。再让学生说说有了比喻句好在哪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二句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徐悲鸿不知疲倦学画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比喻句的妙处。
(二)用其他词句替换原文的词句再与原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原文遣词造句之精妙。
例如,“他十分珍爱图书。”句中“珍爱”一词引导学生换词,可换成“爱护、珍惜”,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珍爱”包含有“爱护、珍惜”之意,更能表达出主人对图书的“爱”,可见作者用词多么精妙。
四、运用想象法畅想语言的意境之美,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对意境优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之美。例如,《但愿人长久》一文中写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乌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在这里,可引导学生想象人们全家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的情景。第三小节中写到:“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埋怨起来。”可引导学生想象苏轼面对明月,听着外面传来的笑声,他会想些什么呢?古诗《游园不值》的佳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那满园的春色。学生在大胆的想象中,丰富了课文的内涵,领略了语言的意境之美,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总之,在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中,只要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成为一种爱好。
参考文献:
[1]张勇.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J].小学教学参考,2011(22).
[2]杨庆太.小议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J].学周刊,2011(8)期.
[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J].吉林教育,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