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学范文
时间:2023-04-08 07:4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一生物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的学生感觉自己对生物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这不能成为生物成绩不理想的借口。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好初一生物的诀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好初一生物的诀窍I、瞧察、实验的要领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很强的学科,要想控制它,就得亲身瞧察、实验。不管动物学、动物学还是生物卫生,都与实践联系很紧密,所以学习每一章每一节都需注重从瞧察、实验进手。
(一)明确瞧察手法
不管瞧察标本、实物还是瞧察实验,都要先经过预习,了解瞧察的手法,才华使本人的注重力集中正在所需瞧察的东西上,才华对症下药地进行精细的瞧察,才华对瞧察的东西有明确的感知。
(二)要按雄道的步骤瞧察
瞧察的步骤和要领一般要由东西的全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全体。瞧察应先指向于东西的各个部分,先瞧上面、前面,后瞧下面、后面,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养成按顺序瞧察的习。瞧察时要精细,以了解其特、作用、种种细节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全体获得确实的全面的深进的熟识。
(三)瞧察时要用多种感官和分析器
不但要用眼瞧,也要凭据东西的实践情况使用听觉、触觉等器官精细感知。如蚯蚓的体外,大部分体环生刚毛,刚毛较小,不易瞧清,常超卓忽略。要用手摸,用触觉感觉刚毛的存正在,进一步瞧察蚯蚓运动的情况,领会刚毛有帮手运动的作用。
瞧察时要积极考虑,将生动的直瞧与抽象思想相联合,组成正确的观点、断定和推理,熟识事物的本质。如了解鲫鱼种种鳍的作用,可用几条作实验,一条走?失胸鳍和腹鳍,一条走?失尾鳍,一条维持种种鳍完好无缺。瞧察三种鱼正在水中游动的情况,考虑它们差别的体现,就可以分析总结出种种鳍的作用。
别的,要及时做好瞧察记录。记录瞧察结果既可以稳定后果,又可促进本人精细瞧察和考虑。
(四)要勤于动手
除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外,要本人动手作生物标本和做实验。这样不但能加深印象,更能扶植分析标题和解决题手法能力,还会扶植动手作能力。别的,注重对大自然的瞧察,联合本人身边的质料做多种实验,如解剖、养殖等等,就更能扶植本人学习生物的喜欢。
II、阅读、探究的要领
阅读教科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之一。只要卖真阅读教科书,才华深进理解并牢固控制所学习的学问。怎样阅读呢?
(一)可接纳带着标题阅读的要领
如学习“鱼的多样”一节时,可以边瞧察、边阅读,找出相关文句,对下列各标题作应:①乌鱼的生活习是怎样的?它的外形结构有什么特适于捕食小鱼?②比目鱼的生活习是怎样的?它的外形结构有什么特 适于底栖生活?③肺鱼的外形结构有什么特?这类鱼为什么喊肺鱼?④凭据以上种种鱼的情况,想一想鱼网的主要特 是什么?
(二)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学问结构
有些章节,阅读课文后要考虑其学问的内正在联系是什么。有些教材内容固然联系实践但无标本可瞧察。如“海洋鱼类资源的掩护”,这就要分析教材探究其学问结构,接纳分析式的阅读要领。这样既能读进走,又能记得清。
(三)弄清观点
生物课中名词观点较多,难记易混,是学习中的难点。正在阅读课文时碰到的观点要进行分析,弄清其内涵,还要晓得同类观点有哪些,学习时要前后联系相比,务必弄清。如完整与不完整;生殖回游、索饵回游与季节回游;留鸟与候鸟等。对这些同类观点,要注重经过相比,找出异同,从而构身明确、正确的观点。
总之,阅读与探究联合起来,才华使智力得到发展,组本钱人解决题手法能力。如读到课文中所讲的两栖动物的外形结构与水陆两栖生活相顺应时,本人就可以考虑田鸡的外形结构有哪些特是适于陆上生活的,有哪些特是适于水中生活的。课文中写鲫鱼身体反面深灰玄色,由反面到腹面色彩渐浅,腹面白色,这种体色使鲫鱼不超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觉。读到这里,我们就该卖想一想为什么不超卓被敌害发觉?经过这样考虑得出的答案,印象就相比深进,并会逐步改变融会贯通的学习要领。
别的,还要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注重瞧电看“动物世界”以及相关科技电影等,这些都能扩张看野,并激发学习生活的喜欢。
III、回纳整理要领
回纳整理学习内容不但利于控制学问,利于记忆,并且更重要的是能从事物之间更广泛的联系中找到新的规律,悟出新的原理来。所以,每学完一章,要小结一次,回纳本章主要内容;学完一单位,要小结一次,回纳本单位主要内容;学完一本书,要做一次零碎的总结。
例如,学完了动物根、茎、叶三章后,可做这一单位的总结、回纳、分析、相比,找出正常根、茎、叶外形的主要特,双习旧学问,明确观点,这是第一步,进一步要考虑比方神仙掌,使用所学观点分析哪部分是叶,考虑为什么说肉质扁平部分是茎,上面长的刺是叶,有什么凭据;进一步再考虑为什么说番薯是根,马铃薯是茎,凭据什么,为什么神仙掌上的刺是叶刺,柑桔上的刺是枝刺,凭据是什么。这样总结后可以找出根、茎、叶的规律及其识另外要领。又例如,学完了动物学的教材后,做一次零碎的总结,进行深进一步的考虑,就可以发觉,正在动物学教材中贯串两条主线:一条是动物的外形结谈判生活环境一致的瞧点,另一条是动物由低比及高等、由简略到双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瞧点。这就可以从客瞧的角度,更明确地理解,控制动物学。
总之,学习生物学要凭据“瞧察、实验——阅读、探究——回纳、整理”的线索进行。这种学习过程的结构,是相符辩证唯物主义的熟识论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初一生物的学习建议I、认真预习,专心听讲,做好笔记
1.想收到好的听课效果,就需要课前做好预习。
2.上课专心听讲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关键。
“听讲”是有技巧的,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并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3.笔记是简化了的课文重点。
听课时,将老师讲授的重点记录下来,可加深印象,减轻考试复习的负担。
II、归纳整理、对照比较、重视图解
1.充分理解专有名词、现象原理和课本笔记,再将相关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
2.用心比较各种生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分类归纳,如此才能融会贯通。
3.生物学有非常丰富而且十分重要的图片资料,配合图片的说明,可以使你迅速了解生物现象的来龙去脉。
III、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方面,生物学研究的东西都是活生生的。“活”的东西,重在理解,切忌“死”记硬背!——活学
另一方面,生物是一门生活科学,她来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就会“为我所用” 。——活用
IIII、人人动手、亲自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实验教学是生物学主要特点。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实习、调查等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不仅能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而且能够使我们充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在科学态度、意志、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IIIII、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统领生物学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5.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物界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浅谈初一生物学习方法一般科目的学习分为四个环节:预习、听课、巩固、提高。当然,生物也不例外。
预习是轻松但又必需的环节,为了提高听课效率,课前可将课本的重点、难点与自己不懂的地方勾出来,完成课后练习,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听课是最重要的环节,上课时,需将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消化、吸收。同时,将各个知识点条理,做好笔记,还应积极动脑,尽量与老师的思维同步。在上课的过程中,若有某个知识点听不懂,可暂时记下,千万不可一味停留,以免影响下面的内容。
巩固就是课后复习。复习时,应结合笔记本将课本吃透,把上课不明白的地方弄懂。课本是基础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可提高。
目前,课本上有较多的知识点需要记忆,抽出一定的时间去背诵是必要的,但不可只总单纯的记诵。可结合练习题,一边做,一边梳理自己的知识并记忆。做题时,应该有信心,千万不可一味依赖于答案。在做题的过程中,同时可检查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漏洞,争取将每道题目都弄明白。有些知识,时间一长,就被遗忘了。所以,在平时,除了完成当天的作业外,还应复习前面的内容。久而久之,那些难记的内容自然是记住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在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暑假,可适当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些较难的题目,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向别人请教或帮助别人解答问题都会受益良多。在与同学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问题,形成一种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篇2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教育;意识培养;探讨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学习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课标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我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在结束这个单元的学习时我又结合教材出现的关于DDT对环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三、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
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个人将来一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保护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与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行为出发,真正保护生物圈,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教育环节,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①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废旧电池、废纸、废玻璃对环境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伟大事业,每个公民应该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身做起。②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圈的例子;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课后调查由于人类活动面临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总之,地球只有一个,而破坏自然进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以上是我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对于环保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篇3
其一、“×”变为“?”,错是错了,给你点面子,或是留点余地,也许你的方法和结果与标准答案不一样,又怕埋没其创造性,所以以问号代之,也许你不对,也许我不对,也许我们都糊涂了,此法实在是一石三鸟。
其二、分数变等级,这是估算法的实际应用,那么死心眼干吗?老师心里知道分数与等级之间的折算方法就行了。至于“更正”之前加个“请”字,这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人文思想,更体现我们是礼仪之帮。我的分析,不是为了褒贬谁,我只是想,改来改去,我们是否应少搞些形式主义,探讨些深层次的东西。用现在一句时髦话,“讲点别的”。生物老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习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单纯的用“对”或“错”来评价学习思维,不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甚至会影响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改变当前这种单一方式?我认为利用评语也许能弥补这些不足。评语是批阅作业的一种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一、利用评语指导方法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观察、分析的错误时,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性指导,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解题思路。特别是在综合性题目的时候,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明确而产生的错误。这时,老师在边上写上那么几个字,如“先回忆相关知识”“采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你的想法的依据是什么呢?”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提出思考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改正、找错,从而真正掌握该类型的题目。此时,老师的几句话,就有“四两拔千斤”的功效。
二、利用评语激发兴趣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对自己充满了希望,逐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评语,拓宽思路,自主创新
生物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能在留意学生解题正误的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的以精妙之语,给学生以点拔,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特别是开放性的题目。利用评语,“思路多,方法妙”肯定其见解的独特性。
篇4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可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比如说草履虫象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就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了一个直观形象。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
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5、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即比较是一切逻辑思维的前提,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1、类比。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如学生已学过了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或者让学生把两个实物对比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如绿藻和兰藻的比较、鲸和鱼的比较,可使学生在原有一类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另一类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
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关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时运用。要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二类或多类(小类)。
2、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根(或茎、或叶、或花、或果实)的比较、昆虫纲各目动物口器的比较等等,这样可使学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繁多的生物器官与其功能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的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又如把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哺乳钢的心脏(用挂图或模型更佳)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看出脊椎动物心脏的分隔变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证明了动物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
篇5
【关键词】 研究型教师 师生互动 情感调节 创设情境 满怀信心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确实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
三、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善于设计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设计合理的小实验,教师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若能辅之设计合理的小实验,则将势必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如何区分,确实有一定难度,不妨一试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可以随手捏一个小粉笔头成粉末状,随手烧一张小纸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分析及讨论这个实验的现象和成分的变化,在教师的指点下,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就容易分辨和掌握了。这样一来,无疑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让你的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
篇6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力
什么是创造力?
开阔和富有深度的思维+坚韧执着的执行力。
创造力从何而来?
教育培B而来。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担着责任,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大事。
学校教育在这一教育目标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学工作者,我想谈谈物理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培养。
物理学的知识不仅应用在衣食住行的生产、消费的每一个层面,而且渗透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研究中。小到各样无法看到的粒子,大到整个宇宙天体都是物理学的研究范畴。离开它,人们将在夜晚摸黑,因为没有电灯。离开它,人类将永远贴在地球上,应为没有了飞机、飞船。如此重要的学科,当然要教好学好。更可贵的是,这门学科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品格具有独到的作用。
一、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物理研究的对象大致分为力、热、光、电、磁五大方面。举个小例子来说吧,探究光时,太阳光是怎样的一种光呢?善于观察的学生就会拿光碟表面反射五颜六色、或彩虹、肥皂泡的彩色来说事。能如此观察是对生活的热爱才会容易发生的。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地方,善于观察,它就焕发出各样的魅力,从中会得到很多智慧。不善于观察,漠然视之,将会在生活中失去很多色彩和智慧。物理教学工作者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节课都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鼓励学生述说出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相关现象,适时地布置观察目标,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和观察的角度、方法。生活融于物理中,物理融于生活中。课堂的实验也给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观察机会。学生在团体中,彼此激发,彼此鼓励,彼此学习,观察意识、观察方法、和描述技巧都会渐长的。
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
观察是为了思考、揭示事物内在、本质。观察绝不单是为了记忆。引导学生通过缤纷多姿的事物表面现象找出各种现象的异同点、相互联系之处。去思考,追索其本质。初中是抽象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抓住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例如力的概念。抽象。现场取材,学生正坐在凳子上呢。感受自己的身体和凳子的相互作用,描述自己受挤压的感觉和凳子的微小变化。概括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进而引导分析力存在的条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但教师教学中的注重点不同,其结果是截然相反的。若教师只偏重于知识的讲解、解题技巧的剖析,其结果是学生只是记点知识而已。若教师注重引发学生设计、操作、观察、思考、描述、归纳、推理等过程,学生收获的就是能力和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可以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我们首先将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加以落实,而不只是作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例如,在教学“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我首先提出课题,让大家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这样一些猜想:与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积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等等。然后适时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最后通过同学间的分析讨论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又比如在“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中,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介绍给同学一些参考方案,如:“50米快速跑测量速度,斜面滚球的速度,百米跑的速度,球自由下落的速度”等,即使有同学选择了相同的方案,处理的方式也会很不相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去感受、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验、再分析讨论等经历,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综合应用已有知识,并在探索的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创造能力。
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
灵巧的思维和丰富的知识,若不去行只是空谈。落下的只是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的骄傲而已。在教学中尤为注重培养学生耐心行事的品质。例,如果学生想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就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细心操作,认真记录数据、现象,独立分析记录结果。有些学生也很爱学习,可惜他们急功近利,只注重收获结论,学到知识点,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很多人一看过程长,就失去耐心。教师就需要鼓励、引导、培养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并且一丝不苟按要求去行,严谨地完成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耐心、细致、坚韧的行事风格。
创造力的培养是在点滴中,是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在当时看到果效,即使这样也绝不可以存急功近利之心,即只注重知识、解题方法、技巧的教导而忽略教育的实质内容。作为我们必须本着为学生整个人生负责任、为社会负责任的态度,默默地为此坚持不懈地付出。
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造性技能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的盎然的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和规律,大自然蕴涵着无穷的奥秘,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的能力和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之后,我适时地布置学生这样一个探究课题:请同学回家研究一下自己最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试着尽可能多的举出它在哪些方面应用了相关的物理知识。结果大家兴趣盎然,一共举出了十几个与力学有关的物理知识。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我讲到液体压强时吩咐学生课后将饮料瓶钻高低不同的三个小洞,观察里面装水后的现象,感受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关系。在讲到浮力时让学生动手做这样的小制作:将饮料瓶底部去掉,乒乓球放入饮料瓶的口部,用笔将乒乓球轻轻按住,往瓶里倒水,笔放开后,观察乒乓球是否会上浮,然后再用手将瓶口堵住,再观察乒乓球是否会上浮,让学生明白跟水接触不一定有浮力,以及水中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创造能力不是先天具备的本能,而是需要后天获得,即需要培养、需要学习与养成的。在新世纪的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应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加强研究,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造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7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优化 教学 质疑
生物学科内容丰富多彩,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门课程。教学中只要我们组织得好,设计得巧,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此,我们要注意优化课堂教学,让生物学科在课堂上“活”起来,还生物的“本能”。
1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多起来
创设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应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每节课至少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总结和发言,往往这短短的几分钟是学生提问的黄金时间;其次,布置作业要“精”,让学生在课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可避免为了追求考试成绩而大搞“题海战术”,限制学生的多向思维。多注重具有开放性和设计性的作业,也能较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另外,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也很重要。在课堂上做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创设出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大胆设想,不怕出错,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耍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促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课外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创造融洽、亲切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师面前无紧张感,能像对朋友倾吐心事一样问问题。笔者曾试验让每位学生就考试内容自己出一份试题,然后抽签决定使用哪一份,发现学生的兴致非常高。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这次测验的出题者,那是件自豪的事情,而且通过出题,使学生弥补了平时的漏洞。同时学生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
2通过比较教学,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比较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象草鞋,大草履虫有摘 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优化 教学 质疑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具体形象的整体感知。比较还能加强直观作用。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另外,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即比较是一切逻辑思维的方法。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借助模型、实物、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地方,学生不便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借助现代的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从感性到理性,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模型、实物、挂图、标本、投影、录像、计算机演示、实验探究、室外探索、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等直观手段,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通过不断地感受问题,处理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意识。但电教媒体的运用要适度,如果认为大量使用电教手段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不实际的想法。原则是:画龙点睛,适时推出,难处使用,局部强调,最后争取收到教学的整体效果。比如“消化系统”有一现成的视频材料,原片放映时间约20分钟,约占半节课的时间,而其中一些画面和解说词并不适用,属于枝枝蔓蔓的部分。如果20分钟片子全部放映,一是未突出重点,二是多余部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鉴于此,把原片子做了重新剪辑,自行设计成只有6分钟的片段片,并去掉原片解说,由教师伴讲。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制作,虽然放映时间短了,但起到的作用却是非常大的。实践表明,电教媒体使用得当和适度,是确保电化教学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4通过观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篇8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或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学生透彻理解教材、心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印象深刻。导入,要紧扣教学内容,为新课搭桥铺路,引导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未知,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要揭示矛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创设学生学习新知的最佳情境。因此,“导入”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讲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与吸收“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饭后“我”躺在床上休息,在蒙?中“我”听到消化道的一些成员争论一些问题:食道尖着桑子说:“没有我的运输,食物就不能被消化,因为我是最先接触食物的。”胃不服气地大声喊道:“我的功劳最大,既能够分泌胃液,又能够消化食物,还能吸收营养物质,缺少我可是不行啊!”小肠小声说:“我想,消化这一项复杂的工作,是我们大家共同完成的。我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说消化脂肪、蛋白质、糖类,主要任务除了消化外还有吸收。”大肠接着喊道:“小肠说得对!应该是我们大家共同完成消化工作的。我虽然长得比小肠粗,但是不比小肠多做什么,只是起了点吸收作用而已,嘿嘿。”学生质疑:上述小故事中,谁的话是正确的?由此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此外,我们还采用猜谜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名言导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等多种导课形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采用挂图、模型、实物进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有关细胞、组织和微生物,尽可能让学生直接看到各种动植物,增强感性认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仅学生,即使是教师也没有接触过多少生物,而挂图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生物,认识它们的形态和构造。在教学中,采用挂图、模型、实物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神经系统的组成”时,把已准备好的“神经系统结构模式图”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作简要的知识介绍之后,便让学生记住图中的结构和名称。或教师事先将已剪好结构图的各结构分发给学生,然后教师分别说出各结构的名称,让拿着该结构图的同学站起来,最后站起来的同学一起将各结构图拼接成一幅完整的插图。
三、利用生物实验教学法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培养生物学学习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利用得好,可使学生热爱生物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细心钻研,反之,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勇气。
在“探究种子的成分”这一实验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实验,边思考,既有听的,又有看的,还可以亲自动手,他们既能认真地去实验,又能积极思考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制作临时装片“这一实验,我通过几个关键词来操作:擦、滴、取、展、盖、染、吸。学生成功的制作临时装片,并且绘制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图,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比,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难为易
篇9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生物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人对自然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出对事物的体验,对问题的思索;人对生活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因好奇而实践,因验证而发现。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如果学生能有兴趣地学习生物,并在生物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体验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继续学习,直到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学好生物呢?通过多年生物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保障。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教的学科。据我国学者吕昌顺的研究,学生喜欢教师与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密切相关,一致性达95%以上r而学生对不满意的教师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喜欢程度也有很高的相关性,一致性达80%。师生关系良好,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才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从以下几点做起:⑴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教师要真正从对学生的爱出发,关心他们,严格要求他们,尽可能深入到学生中,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如此,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威信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了。⑵着装要有时代感。一个人的着装在很大程度上传递出他的各种信息。对教师而言,服装更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无声语言,得体的着装可帮助教师建立美好的形象,畅通地传递与教书育人密切关联的各种信息,从而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言谈举止、衣着服饰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⑶要学会赞美学生。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会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关怀;赞美学生,可以帮助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一堂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将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天地。
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空间,自由驰骋、自由探索。(1)认真备课: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一个精彩的课堂,其工夫在课前,在课外。备课是教育者永远不能马虎对待的事情。(2)课堂语言简约、幽默。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创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乐学、会学、善学。(3)因材施教。注意学生水平上的差异和班与班之间的差距,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感觉到每节课有所收获。(4)适当进行课堂提问。对各层次学生进行提问,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教学中。⑸适当布置作业。作业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如让学生对一些生物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活用时事新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
时事新闻往往具有时代信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特点。在当今世界乃至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许多时事新闻与生物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生物教学中很好的“活教材”。
适当运用时事新闻资料辅助生物课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学习品质,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用新闻导入新课,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导入新课时适当运用时事新闻资料,既可以导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用新闻材料进行复习,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复习到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时,可以结合新闻资料:2014年安徽万亩“两优0293”超级水稻出现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现象,损失惨重。让学生分析引起水稻减产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3)用新闻材料设置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由于时事新闻资料贴近生活,很适合用于作为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巩固。如果能针对性地选用时事新闻资料设置习题进行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在复习第四单元第13章《健康地生活》就利用了“玉树地震”进行习题设置。
四、合理采用直观教具,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
在生物课中,充分利用实物、插图、挂图、幻灯片、录像、课件等向学生展开丰富的世界。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还生物应有的生动面貌。一方面易于学生接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直观教具的应用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可以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1)如在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二节《血液循环》教学中,在“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比较清楚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中就采用挂图,让学生对三种血管进行比较、讨论,再对小组同学进行提问,最后教师进行归纳。(2)在“模拟练习止血包扎”的教学活动中,则结合书上的插图进行分析。动脉出血:血流量大,速度急,似喷泉样射出,采用近心端止血法。静脉出血:血流缓慢,采用远心端止血法。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慢慢渗出,一般可以自行凝固止血,采用止血带包扎法。在日常用生活中,碰、砸、切、挤等外伤均可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在教学中结合插图进行讲课,让学生清楚地掌握血管出血的处理方法,同时让学生掌握野外紧急情况下急救的一门技巧。(3)在“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的教学中,用猪心完成教学:①观察猪心的外形,确认心脏的前面与后面、上方与下方。用手捏一捏,比较左右心室的厚度。②将心脏放在解剖盘中,辨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辨认房室沟与室间沟的位置。识别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③用一根胶管连接水龙头,选一条与心脏相连的大血管向内注水,并观察水流出的位置。另选其他血管,重复上述过程。④解剖心脏,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房室瓣与动脉瓣)并比较左右心室的厚度,看看左右心室是否相通,进而得出血流方向心房心室动脉。(4)在“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难点还是历年会考的一考点,在教学中则采用课件生动展示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让学生轻松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体循环中血液是如何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而肺循环中血液又是如何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不管是应用实物、插图、挂图、幻灯片、录像、还是课件,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使抽象变具体,降低知识难度,便于学生接受,因此,合理采用直观教具,是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生物学作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不仅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在中学生物教学改革过程中,只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意识地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适时活用时事新闻,采用形式多样的直观教具,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对生物学感兴趣。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生物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66
初中生物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生命系统有更加完整的认识,生物对于学生来说是基础生命科学知识的普及。对于教师来说,教师作为引路人有必要最大力度的发掘学科的知识。在新课改下,生物教学也不再局限在教授书本知识的层面,而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谈谈,新时期生物教学的重点。
一、增加学科的趣味性
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更多的以科普性为主,涉及生物圈、细胞、植物、动物、生物进化、遗传变异等方方面面。教师相应的可以不同的角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紧密联系生活
初中生物作为生物学入门学科,主要是以基础性知识为主,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例如关于生物圈,人类就身处在生物圈;关于植物,我们的校园、路边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都是植物。教师在教授时要注意多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然后将学习紧密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并探索其中的无穷奥妙。
(二)切合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喜欢的内容。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奇古怪的东西对于学生比较有吸引力。教师应该广泛涉猎,了解生物领域的实时动态以及新奇有趣的事物,作为激发学生对生物兴趣的储备,可在课堂中积极的援引各类与生物有关的趣味知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注重交流与沟通
新课改以来要求教学应该摒弃之前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应该以学生为主,所以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上面都应该有所改善。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应该更多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中的困难。
(一)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查阅相关资料,其了解课本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担任引路人的角色,在学生自主学习之余给予学生相应的提示,指出学习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去思考。
(二)和谐师生关系,重视交流沟通
教学的成果只有在与学生交流之后才能得到相应的答案。在生物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应该积极的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随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在这一阶段的问题。将存在的问题归纳之后,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使得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
老旧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书本黑板教学为主,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教学方式理应有一个大的变革。当下教学应该充分的使用新媒体技术,让教学的效率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是一大趋势,许多名校的公开课可以在网上搜索到,许多学习的专用软件,还有各式各样的学习视频以及可以提供开发让教师或者学生自定义的教学软件。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也应该善于利用这些资源,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开展也能让学生随时学习,增强学习的灵活性。
(二)教学活动与课堂知识紧密联系
通过教学活动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增进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情谊。例如在教学中适当的增加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讨论问题、整理思路后作为课堂的发言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将学习的知识化为己用,老师作为参与者或者倾听评价者适当的给予指导意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同时老师也能够清晰的了解学生的所学知识情况。
(三)分层次教学
学生由于专注度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在接受知识的程度上面存在差异。初中的生物教学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自学方式可以更好的适用,同时可以在书本教学的基础上适当的延伸。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教学指导,同时注意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提高兴趣,增加他的专注度,让学生自身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四、实践活动的落实
实践活动的落实是包括生物在内的所有理科类学科的一个重点。因为实验是科学的理论得出,实验结论推导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一)教学实验确保落到实处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课程中存在有很多科学实验与调研活动,教师应该保证这些实验活动能够落到实处,学生能够参加到实践活动中。科学的很大一个手段就在于动手,无数的理论都是科学的实验证明出来的结果。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显微镜,制作切片,加试剂,观察植物的叶绿体、液泡等等组织。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知识同时在实验中培养细心严谨的科研态度。
(二)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融入生活中
生物的知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生物学的角度去记录生活。例如将日常生活中可见的植物,做一个生物上面的区分,教师在课堂上的时候就可以积极的将生活中遇到的植物进行举例,鼓励学生去做类比推理,将自己的所见植物能够做一个比较明确的分类。
五、注重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当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挑战,教师在教授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有关的能力。在教学任务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在其中所展现的学习习惯十分突出,教师应该领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学习的及时性、复习循环性、方法的重要性、知识要点的归纳性,这些学习上面的基本要点,教师应该适时的像学生传授,方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