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分析范文
时间:2023-03-28 00:1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经营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经营杠杆 系数 单位固定成本 利润
提到杠杆,就想到杠杆原理,相信大家也不会太陌生,初中学过,杠杆原理,是通过杠杆的作用,只用较小的力量便可产生较大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如:在山区开采石块时,常看到采石工人用一根长木棍撬动石块的情景,采石工人使用的那种长木棍就是杠杆。它可以用较小的力移动较重的物体。杠杆原理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中,在管理领域也被广泛采用。
一、经营杠杆效应实例分析
假设某企业生产白酒的固定成本总额为500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每瓶白酒在市场的平均售价为110元,请问:当该企业的白酒产销量由100万瓶增至150万瓶时,其产品成本、息税前利润(EBIT)分别是多少? 若减少至50万瓶呢?
当企业的产销量x:100万变成150万时:销量增长率为x/x=50%,利润增长率为85.35%。100万变成150万时:销量降低20%,利润率降低62.5%。
为何会有这种现状呢,这是因为固定成本的特点是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业务上升使利润上升时,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降低,单位利润大幅度升高,这样利润的上升速度就快于销量上升的速度。
二、经营杠杆效果与固定成本规模决策
单位产品的息税前利润(EBIT)会随着单位固定成本的摊薄而更大程度地增加。此时,经营杠杆效果的正面放大效应得到体现。高昂的固定成本分摊到小规模产销量的产品上,会造成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剧增,并且更大幅度地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息税前利润。此时,经营杠杆效果的负面放大效应就显露出来。
三、经营杠杆风险的衡量—经营杠杆系数
根据成本性态,在一定产销量范围内,产销量的增加一般不会影响固定成本总额,但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大于产销量增长率;反之,产销量减少,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升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利润,并使利润下降率大于产销量的下降率。所以,产品只有在没有固定成本的条件下,才能使贡献毛益等于经营利润,使利润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同步增减。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样,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在管理会计和企业财务管理中就常根据计划期产销量变动率来预测计划期的经营利润。为了对经营杠杆进行量化,企业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把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或销售收入)变动率的倍数称之为“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率”,并用下列公式加以表示:
DOL= (EBIT/ EBIT)÷(S/S) 公式1
DOL=(EBIT+F)/EBIT 或者DOL=Tcm/(Tcm-F)公式2
DOL为经营杠杆系数;EBIT为息税前收益;EBIT为息税前收益变化量;S为销售额;S为销售额变化量;F即固定成本;Tcm为边际贡献。
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规律是:(1)只要固定成本不等于零,经营杠杆系数恒大于1;(2)产销量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反;(3)成本指标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同;(4)单价的变动与经营杠杆系数的变动方向相反;(5)在同一产销量水平上,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利润变动幅度就越大,从而风险也就越大。
因为分母还要减去一个固定成本,分母总是小于分子的,因此同时增加一个数值时,相对于金额较大的分子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而相对于金额较小的分母来说,它增加的幅度相对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则整个式子越小,即经营杠杆系数越小,举例:如边际贡献=100,固定成本=20,则经营杠杆系数=100/(100-20)=1.25,当由于单价上升而使边际贡献增加20时,即边际贡献=120,固定成本不变,则120/(120-20)=1.2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知道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则越大,如果单价和销售量增加,那不相当于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吗?经营风险就会越小的,经营杠杆系数也会越小,所以其与经营杠杆系数呈反方向变化。
四、控制经营杠杆的方法
首先,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大于零时(盈利状态),杠杆系数DOL大于1,经营杠杆效应存在。可以用杠杆系数DOL的实际计算值,分析说明息税前利润变化率大于销售变化率和衡量经营风险大小。基本理论有关杠杆系数DOL影响因素分析正确,符合实际。其次,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等于零时(盈亏平衡状态),杠杆系数DOL无穷大,息税前利润变化对于销售变化反应最强烈。如果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则企业面临的扭亏为盈的可能性最大。再次,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小于零时(亏损状态),杠杆系数DOL小于零,无法用杠杆系数DOL的实际计算值说明问题。此时应该用杠杆系数DOL的实际计算值的绝对值|DOL|分|DOL|1三种情况来分析说明销售增长与企业减亏的关系,而且|DOL|的大小与 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是反向关系。
企业一般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金额、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经营杠杆率下降,降低经营风险。
五、结论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经营杠杆的效应。
一方面是从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来,单价和销售量增加,边际贡献就会增加,在求得经营杠杆系数以后,假定固定成本不变,即可用下列公式预测计划期的经营利润:
计划期经营利润=基期经营利润×(1+产销量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
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销售量变动对利润产生的作用,被称为经营杠杆。由于经营杠杆对经营风险的影响最为综合,因此常常被用来衡量经营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即EBIT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之间的比率。
参考文献:
篇2
本文的股权集中度定义为一定时期内该企业前十大股东所持股票的比例。因为从股票的占有程度上我们可以看出该企业产权的变化状况,一般而言,股权集中度越高,该企业的产权就越稳定,这样股东就越有动力实行对该企业的权利,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如果前十大股东所占的股权比较小,那么该企业的产权结构就不稳定,可能出现重大股权改变,这将给企业的日常经营带来影响。我们选取该指标主要就是为了检测一下产权稳定性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因此将股权集中度作为一个影响因素。2.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样本期间为2002年~2011年,样本期间内所有数据均来自于证券交易所及各个航运公司的年报,可以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及可靠性。
二、实证研究
1.Tobit回归
笔者前期研究成果表明,我国上市航运企业2002年~2011年的技术效率如下表,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将各个企业技术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将上述选取的5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设定Tobit模型,其表达式为:EFIit=C+β1GDPit+β2SEit+β3HCit+β4DEBTit+β5SCRit+εit模型中,因变量EFI代表每一家上市航运企业的技术效率值TE。自变量GDP我们取各年的国内生产总值;SE为企业的规模,我们取总资产的对数;HC为企业的人力资本,取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数;DEBT为企业年度资产负债率;SCR为股权集中度,取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C为常数项,β1、β2、β3、β4、β5为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εit为残差项,i代表企业数(i=1,2,3……15),t代表时期(t=2002,2003……2011)。
2.回归结果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与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GDP意味着国家宏观经济状况,而GDP与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正相关则说明宏观经济环境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宏观经济状况良好,则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较高,当宏观经济遭受巨大冲击时,上市航运企业的经营效率也会出现下滑,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啸对各国的实体经济都造成了重创,航运企业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衍生产业,经营效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仔细探究其中的关联,本文认为当宏观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各国国内消费水平下降,这不仅会抑制实体商品市场的需求量,而且对服务性产业的需求也会大幅减少。而航运企业面对危机造成的总需求巨幅减少,却不能撤掉其服务,只能坚持亏本经营,这便导致上市航运企业的成本支出相对提高,利润额下降,从而效率便随之下滑。因此,宏观经济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呈现出正相关性。(2)企业规模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为显著负相关。对于航运企业,企业规模越大不一定意味着市场势力越大,相反,企业规模的扩大还会导致成本支出增加。过去的几年,很多上市航运企业如中海海盛、天津港、长航油运等因为规模的盲目扩张而导致企业收益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航运企业之间的服务差异化程度很小,而且当地航运企业往往收发货更快,价格更低,规模的扩大竞争优势不明显。二是许多地区存在地方行政垄断,政府更加趋向于保护本地企业的发展,对本地企业来说等于获得了较大的竞争优势,而外来扩张的航运企业便处于劣势地位。所以,航运企业应该注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根据自身特点对企业规模进行理性选择,规模大的航运企业不一定有效率。(3)人力资本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为正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往的航运员工综合素质水平普遍较低,通过人数规模来盈利,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很难再适应国际化的需要,因此哪个航运企业能最先拥有素质优秀的员工,其便掌握了国际航运的主动权。尽管目前来看人力资本的效果还并不显著,但是随着航运企业管理经验的不断成熟,对每个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将会在国际航运的各个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今后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人多力量大,更多的是向管理要效率。(4)资产负债率与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分析其中的原因,负债率过高往往经营压力较大,这将影响到企业的日常决策,因为负债率高了企业便不能保证资金的流动性良好,当面对投资决策的时候,为了维持适度的流动性,航运企业就不得不放弃部分盈利。因此,资产负债率与上市航运企业的经营效率成显著负相关。从整个航运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目的来说,良好的流动性跟盈利性都是必需的,但是两者的矛盾性要求我们分清主次,维持合理的流动性只是实现盈利的手段,所以上市航运企业应该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率。(5)股权集中度指标未通过z检验,说明股权集中度对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很小。我们往往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在做各项决策时越及时、有效,从而更容易抓住市场机会,取得更好的效益,企业的经营效率就越高,而股权集中度低的航运公司,因为各个股东之间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又没有一股绝对性的影响力,因此企业的决策往往显得比较复杂,企业内各方利益博弈的同时,机会也会丧失,对企业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通过检验我们发现结果并不是这样的,本文认为,股权集中度并不会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太大影响,拥有公司的所有权不一定拥有直接控制权,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企业的高管,只要高管成员不变,对上市航运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不会产生影响的。
三、结论及建议
篇3
一、盈亏平衡分析方法目前的具体应用
盈亏平衡分析作为管理会计中一项重要的分析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易学易懂的特点。现行市场情况下,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对保本点进行预测。“保本点”(break-even point,简称BEP)是指企业销售量或销售额达到这一点时企业正好处于不亏不盈的状态,即所得等于所费,或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保本点是管理会计中一项很重要的管理信息。因为保本点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基础。任何一个企业为了预测利润,必须首先预测保本点;超过保本点,再扩大的销售量,才谈得上获得利润。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可以预测企业的保本点。
其次,它可以对保证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进行预测。企业为了实现目标利润,需要确定目标销售量或销售额。一般来说,所确定的销售预测值都要低于该企业的“销售潜量”(指通过企业的促销努力达到最大限度时的最高销售量或销售额)。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可以预测企业为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再次,它还可以对产品售价、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变动对目标利润的影响等进行预测。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各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为了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各因素的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此外,通过盈亏平衡分析还可以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做出最优抉择。为了方便企业在参加国内外定货会、贸易洽谈会或投标活动时能迅速报价,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系列在不同销量情况下的产品“保本价格”。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做出最优抉择。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引入无形价值因素的考虑
现代企业经营正朝着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产品的无形价值及其重要性呈上升趋势,因此,结合无形价值对盈亏平衡分析框架进行扩展,对当今的企业经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前所述,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可用表示。在实际中,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实际销售量总是达不到,那么就意味着现有产品将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投资将被认为是不可行的。然而,如果该产品对企业的无形资产有贡献,那么结果可能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结合产品的无形价值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现假设有关评估发现单位产品的无形价值是,那么考虑无形价值因素的单位产品收益将变成p+,这时,达到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Q由下式计算而得:
Q=F/(p+-v)
Q就是考虑无形价值因素以后,为达到盈亏平衡所需要的销售量,显然Q
三、多品种生产情况下的盈亏平衡分析
任何投资项目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是由于投资决策所要选择的可行方案都是针对未来情况而言的,而未来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根据预测数据作出的投资决策可能不会达到预期效果。但是,企业仍然希望投资后至少应该保本,由此而产生的对投资项目的盈亏平衡分析主要是针对单一产品生产的。当项目只生产一种产品时,其线性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比较简单,结果是唯一的。但当项目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时,企业就要决定怎样来安排这几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按不同的方法安排生产和销售将得到不同的盈亏平衡点。下面将对此情况结合多品种盈亏平衡分析法―临界收益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1.临界收益法及其优缺点
临界收益法是利用临界收益等于固定费用加上利润,并以此来确定多品`种生产企业盈亏平衡点的一种分析方法。应用该法不需要把生产经营多种产品的固定费用具体分摊到每种产品上去,特别适用于研究分析有关多品种生产企业的许多经济问题。
应用临界收益法,一般采取如下步骤:
(1)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变动成本与临界收益。
(2)计算各种产品的临界收益率,并从大到小排队。
(3)按临界收益率大小的排队情况,列表计算销售收入累积()、临界收益累积()、临界收益累积与固定费用的差额()。若此时差额为负,说明企业亏损;若差额为零,说明企业保本,不亏不盈;若差额为正,说明企业盈利。
(4)找出临界收益累计减去固定费用其差额首次大于零的产品记号,记作n,并按下式算出多品种生产企业产销平衡时的盈亏平衡点。
式中:为盈亏平衡时销售额;分别为第i种产品的销售收入与临界收益率(i=1,2….n-1);为第n种产品的临界收益率;F为生产所有产品所需的固定费用。
如某企业生产四种产品,在产销平衡时,有关资料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应用步骤,计算该企业盈亏平衡点,可得到表3与表4的资料数据。
即该企业只要生产销售A产品30万件、B产品20万件、D产品2万件(50/25)即可保本。若ABCD四种产品全按表中生产销售完,企业可实现利润330万元。
可见临界收益法主要有以下优点:首先,不需要把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共需的固定费用具体分摊到每一种产品上去,这极大地减轻了企业决策人员的工作量,为他们及时、准确地作出决策提供了方便条件。其次,该方法是建立在每种产品产销量平衡一致的前提下,如果企业不按分析计算出的盈亏平衡点产销量严格生产、销售,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因而它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事中控制。再次,该法还可作为一种预测与决策方法,帮助企业决策人员顺利的计算出企业的最佳销售规模。
但是,临界收益法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在于它要求企业的产销量必须平衡一致,否则利用该法所做的分析就无半点价值。事实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多品种生产企业是很难做到每种产品的产销量都平衡一致的。有的产品产量可能一致,有的产品产量可能不一致,有的产品产销量此时可能一致,彼时可能又不一致,等等。使得临界收益法在多品种生产企业的应用常常受到了阻碍。
下面我们将分情况讨论,对临界收益法的应用范围进行扩展。
2.产销不一致时临界收益法的扩展应用分析
在产销不一致的情况下,我们要根据产品产销量的不同情况,计算每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变动成本与临界收益。下面就全部产品生产量均大于销售量;全部产品生产量均小于销售量;全部产品中有的产品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有的产品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有的产品生产量等于销售量三种情况分别探讨临界收益法的应用。
(1)当全部产品生产量均大于销售量时
发生此种情况,主要是企业销售预测不准所致。此时应用临界收益法计算盈亏平衡点,应做如下处理:
首先,应按每种产品销售数量计算销售收入,按生产数量计算变动成本。因为此时产大于销,若按每种产品生产量计算其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就不能完全实现,若按销售量计算其变动成本,一是不符合实际,二是会出现变动成本少计,进而影响每种产品的临界收益,最后会影响盈亏平衡分析的准确性。
其次,再按前述临界收益法分析的有关应用步骤,计算出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如某多品种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量与订货量(即销售量,下同)及有关资料如表5所示。
即企业只要生产销售A产品30万件,B产品20万件,C产品14.572万件364.3/25,企业就可以保本,如按原销售结构(A30万件,B20万件,C20万件,D25万件)销售,企业可获得利润885.7万元。
(2)当全部产品生产量均小于销售量时
此时属于卖方市场,说明企业生产量已不满足订货量(销售量)的要求,可先考虑是否作出扩大规模的决策。如企业扩大规模追加的投资成本小于销售产品所得的销售收入,企业就应追加投资,扩大规模,反之,企业就应维持现状,即按现有生产量来满足社会需求。由于此时按订货计算的销售收入无法兑现,因而以此推算的临界收益也无意义。所以,此时要对企业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只能按每种产品实际生产量来分别计算其销售收入、变动成本与临界收益后,再利用临界收益法计算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例如,某企业共生产ABCD四种产品,其生产量均小于销售量,有关资料见表7,此时要对该企业应用临界收益法进行盈亏分析,就应将表8的数据调整为表9数据。
使每种产品的生产量等于销售量后,再利用临界收益法计算其盈亏平衡点,该例的盈亏平衡点为1125万元。
(3)当全部产品的生产量,有的大于销售量,有的小于销售量,有的等于销售量时
此时,如不考虑某些产品剩余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也不考虑某些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可综合参考第一、二种情况利用临界收益法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即对生产量大于销售量的产品,按销售量计算销售收入,按生产量计算变动成本;对于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产品,按生产量计算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对于生产量等于销售量的产品,按生产量或销售量计算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再利用临界收益法进行盈亏平衡分析。
如要对表10的资料用临界收益法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就应将其有关数据调整为表11后,再进行分析。
篇4
财务分析就是指企业以财务会计核算结果以及报表等相关资料作为基础数据,通过采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筹资、投资、经营活动进行的分析,重点明确企业的盈利、偿债以及营运能力,作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评价分析企业、预测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做出管理决策的依据。
1.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系统全面的财务分析,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可以准确的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将财务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与决策进行调整优化,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为企业投资者提供参考
企业的投资者对于企业的规模扩大与战略经营发展的预测,主要是透过财务分析结果进行判断。通过财务分析,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清楚的了解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盈利能力,并分析投资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而作出投资决策。
3.为债权人提供相关信息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出具相关的分析报告说明,可以让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情况进行整体的判断与把握,并对债务资金数额、偿还期限进行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企业的筹资活动开展。
4.为其他相关群体提供财务数据
企业的主管部门、供应商、客户出于管理或者是自身利益的需求,同样需要准确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分析则是这些群体获取企业财务状况数据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当前企业在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分析指标的运用不合理
当前一些企业在财务分析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合理,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作为重点对财务状况以及成果进行评价,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分析信息,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利润虚增、虚减以及操纵经营业绩等违规行为,也难以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2.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服务能力不足
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财务分析作为基础与导向,对企业的权衡收益风险、实施战略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未能有效的利用财务分析成果,这一方面与企业管理部门对于财务分析管理应用重视不足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财务分析报告中主要侧重于对过去经营状况的反映,对于财务预算、决策分析以及财务资源配置的重视不足,导致财务分析报告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规划与控制的信息支持不足。
3.财务分析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当前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虽然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信息的管理,但是财务分析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却相对较低,数据库的整合不全面、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不足,造成了财务分析信息化的实施困难。将财务分析流程整体信息化,提高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改革完善的重要方面。
三、企业财务分析应用完善策略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选取,应该重点在选择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管理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财务分析指标。对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应该主要采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率作为评价指标。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则应该采用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进行分析。对于盈利能力分析,则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资产收益率等进行分析。对于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则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
2.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水平,强化对于财务分析报表的应用
首先应该解决财务报表中数据高度综合性与信息明晰性不强的问题,除了选取常规的财务分析指标外,还应该将财务报表附注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在附注中采取增设非财务指标,解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信息反映不全面的问题。在财务分析中,还应通过提供企业的公允价值、披露企业未来信息以及增加人力资源报告评价等作为附注,并增加对于企业的行业因素、资产并购、债务担保等重大事项的分析结果,依据对财务数据与附注的统筹分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以及财务分析数据使用者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分析数据,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
3.提高信息化技术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财务分析应引入信息化技术,结合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业务模块数据库,重点完善财务信息数据归集、数据查询、数据库挖掘、数据模型建立等几方面的应用,通过采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技术,在企业的盈利分析、投资、融资、管理决策以及客户分析等方面,形成准确全面的财务分析报告,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4.强化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对于风险的分析防范能力
财务风险问题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财务分析体系中运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能力。重点是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等内容。此外,还应该对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的重大事项进行预警分析,依靠关键的预警指标、严格的管控标准,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预警能力。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江门;外贸;经营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123-02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2013年第一季度以来,江门外贸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的影响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为了解当前江门外贸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面临的难题,近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江门分院组织外贸调研小组对江门市外贸集团和江门聚德隆有限公司等一些外贸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就江门外贸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初步掌握了最新最真实的信息,本调研通过访谈,整理出江门外贸企业目前经营所面临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有助于相关政府部门了解当前江门外贸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为外贸主管部门拟订有关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二、江门外贸企业经营面临的问题
(一)外需疲软影响出口
根据我们与企业的访谈得知,目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订单的急剧减少,当然这与世界整个经济背景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整个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订单的减少直接导致我市外贸企业的出口数量下滑。从2013年第一季度我市主要产品出口数量来看,饲料减少了6%、服装减少了22.5%、家具减少了32.5%、金属集装箱减少了55%、日用不锈钢制品减少了55.4%、灯具减少49%等。出口到西欧、北美地区的产品订单数量下滑比较严重。需求疲软是导致经济下滑的最主要因素。
(二)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
据我市外贸企业透露,订单减少的另一个因素是我市企业生产产品品种单一,缺乏竞争力。出口产品以贴牌代工为主,缺乏核心技术,附加值低,这也反映了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竞争力和定价权。我国是生产大国品牌小国,江门市也非常典型,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诸如服装、工艺品、家具等等,品牌基本上是空白。在目前这种竞争激烈的贸易环境下,必然会影响出口。出口品牌是出口产品的识别标志,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出口产品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出口品牌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江门出口品牌建设在全省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从2012年广东省工业类名牌产品的数据来看,全省508个名牌产品中江门占18个、肇庆占14个。我们将广东省21个城市(含顺德)按分层聚类分析的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深圳(35个)、佛山(46个)、顺德(47个)、东莞(62个)、中山(63个)、广州(71个)处于第一梯队;肇庆(14个)、揭阳(17个)、潮州(18个)、江门(18个)、阳江(19个)、惠州(20个)、珠海(19个)、汕头(30个)处于第二梯队;河源(2个)、茂名(2个)、云浮(2个)、清远(5个)、湛江(4个)、梅州(7个)、韶关(7个)处于第三梯队。这一结构层次较准确反映了我省各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从201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得到的数据分析来看,江门只有嘉宝莉和豪爵两家企业进入500强,这两家企业品牌价值分别为46.22亿元和176.62亿元,而肇庆没有企业进入500强之列。从目前情况来看,江门的出口产品品牌建设在全省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从省名牌的出口产品类型来看,江门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且集中在汽车配件、摩托车、家具、纺织、卫浴等传统制造业。
(三)企业经营成本剧增
一方面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利率高居不下,融资成本不断攀升。另外,受金融危机背景影响,出口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减缓,出口退税资金是企业应对危机的重要资金来源。而出口退税政策执行中环节多、周期长、到位慢等问题,使企业不能及时足额享受到退税政策的优惠。另一方面购买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没有竞争力。第三、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指数不断攀升,劳动力成本增加。第四、江门地理位置的制约,大的海运港口距离较远,产品出口时需要先陆运再海运,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四)劳动力紧缺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2012年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0.9%,2013年一季度主要监测城市工业地价同比上涨3.3%,企业经营成本剧增。劳动力紧缺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一些外贸企业由于招不到人,不得不将用工年龄一次又一次地放宽,一些企业由于招工不足出现产能闲置而不敢接大单,这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小影响。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日渐回升,用工需求增大,造成企业出现“用工荒”。
江门中小外贸企业实力小、待遇低、管理者素质普遍偏低,员工经常流失,大多数企业很少有工作时间超过五年的老员工。这些企业对于生产工人通常只有工资及奖金,对于办公室员工通常只有工资提成,逢年过节也很少发放福利,就更别说什么五险一金了,结果造成的情况就是员工常常流失,尤其是那些优秀员工,根本就不会在这里长期工作,于是乎这些企业都成为了为大企业培养骨干的基地了。
(五)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薄弱
江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目前拥有自己研发机构的不足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七十五的企业没有一个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江门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主要是因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尚未形成,企业缺乏不断创新的动力和压力。同时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大型科研设施严重匮乏,且使用效率不高,产学研结合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得到根本突破。有些行业新产品产值甚至长期为零。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长期在低价竞争中维持生存,无力引进高技术产品和创新人才,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薄弱,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低下。
(六)内销渠道不足,有待开发
全球经济不景气,海外消费信心与消费力的不足使得今年出口市场不好做,很多企业也逐渐开始有了内销的想法,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又缺乏相应的人才,内销的渠道过于狭窄,销量也极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和销售途径。
三、加快我市外贸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扶持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措施
据很多外贸企业反映,在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国家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很多,企业的外贸业务量并没有减少,企业获得资金的方式和成本都对企业非常有利,企业并没有感觉经营特别困难,而在2013年,国家政府各项优惠的政策逐渐取消,面对外贸需求疲软的窘境,很多外贸企业感觉压力很大,反而比2009年更加难以经营。所以,江门市政府如果能搭建更好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融资途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加大奖励措施,企业的业绩应该会有好转。
(二)全力推进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创建和培育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创新是关键,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灵魂,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动力。对外贸企业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可以尽量避开国外贸易壁垒。可是我市的外贸企业在创新方面做得并不好,很多企业反映没有合适的人才,也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新的行列。国家对自主创新的企业有很多的优惠,江门市政府同样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给自主创新的企业,鼓励他们创建自己的品牌,在资金上给以支持,在技术上给以帮助,使企业真正的活起来,提高竞争力。
(三)加强外贸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永远都是企业的主要力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十分重视。由于自身实力缘由,外贸中小企业不可能给予所有员工丰厚的待遇,也不太可能引进高技术,高能力人才,不过他们可以给予那些优秀员工和关键员工丰厚的待遇,要知道他们可是企业的顶梁柱,必须给予优厚待遇,此外,政府也要为高能力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和环境,解决他们的落户、子女上学等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留住他们的心,让他们为企业长时间效力。此外企业必须改革用人唯亲的用人机制,优化创新外贸人才队伍,大力培养熟悉外经贸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并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引进、培训和用好人才。
篇6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企业
中图分类号:17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073-02
企业操纵账面利润,一般是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的,有的上市公司有较好的税后利润指标,但由于有关联交易的发生,导致现金流量不充裕。有的上市公司出现现金流太幅增加的现象,却不是来源于利润增加,而是变卖资产,中国从1998年起就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对现金流量信息进行披露,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透过现金流量可以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及企业获利能力,并清楚判断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运转是否健康,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因此,现金流量信息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日益受到企业内外各方人士的关注。
一、结合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分析现金流量及其构成
现金流中的现金概念是指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现金等价物。企业的现金流量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每一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又分别揭示流入、流出总额,可以了解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使会计信息更具明晰性和有用性。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或筹资活动过程中,其现金流量的大小,反映企业获得现金的能力。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经营性现金流量多,净利润现金(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含量高,说明企业的销售畅通,资金周转快,产品或项目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期,销售回款能力较强,成本费用底,财务压力小。一般来说该指标越大越好,反之亦然。本期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上期比较,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好。但由于商业信用的存在,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入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能否真正实现收益,还取决于公司的收现能力。即使企业有盈利能力,但若现金周转不畅,也将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分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也有助于分析企业的收现能力,而作为全面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成效的依据。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投资活动中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出,往往反映了其为拓展经营所作的努力,可以从中大致了解公司的投资方向,投资活动一般会发生大量现金流出,现金流量净额会出现负数,这为以后能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和现金流入打下基础,但是错误的投资决策也会事与愿违。分析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不能简单地以短期内现金净流入还是净流出来评价优劣。但分析终须注意的是分得股利或利润、取得债券利息收入而流人的现金,与利润表中确认投资收益的标准不同,是以实际收到为准,例如,某上市公司拥有子公司80%的股权,2008年度子公司实现净利润600万元。该上市公司拥有其80%的股权,按权益法应确认2008年度有投资收益480万元。如果子公司2008年度利润暂不分配付讫,就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该上市公司。该上市公司就不能在2008年的现金流量表中将此项投资收益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反映。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发行债券、向银行贷款、偿还债务等收到和付出的现金。如果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量大幅度增加,说明企业在扩大其经营规模,企业现有的资金不能满足经营的需要,需要从企业外部大量筹集资金;如果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增加,则说明本期大量的现金流出公司,该公司的规模在收缩。一般来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大,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也越大,还需注意如果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低于银行利率,则显示企业创利能力弱到甚至不足以偿付银行利息,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偿债能力的弱化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但如果现金净流入量主要来自于企业吸收的权益性资本,则资金实力反而增强。因此,在分析时,可将吸收权益性资本收到的现金与筹资活动现金总流入比较,所占比重大,说明企业资金实力增强,财务风险降低。
4 现金流量构成分析。现金流量结构十分重要,总量相同的现金流量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之间分布不同,则意味着不同的财务状况。按照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和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投资活动现金支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支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和流出占现金总流入、流出比重大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财务风险较低,现金流入、流出结构较为合理。
二、结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分析现金流量对企业进行评价
1 根据现金流量分析,评价企业未来盈利能力。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资本支出等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未来盈利能力,是对传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盈利能力分析的补充,可以看做现金净流量对利润的保障程度,主要通过盈利现金比率和再投资比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揭示每1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能带回多少利润,反映的是投入产出率的高低。在一般情况下,比率越大,说明获利能力越强,投资收益越高,企业盈利质量就越高。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收入,可能会发生现金短缺。如果要进一步对获利能力品质进行分析,可用指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税后净利,反映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当期净利润的差异程度。这一指标,对于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投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反映企业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能否可以支付资本性支出所需现金。比率越高,企业扩大规模、实现利润的能力就越强。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资本性支出所需现金包括外部筹措的现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某一期的现金流量表较适宜作短期分析,以当期的现金流量表为基础,连续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分析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向。
2 根据现金流量分析,评价企业偿债及支付投资利润的能力。流动资产体现的是能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包括了许多流动性不强的项目,如存货等,因此用流动比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往往有失偏颇。运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作为流动比率等指标的补充。主要通过现金偿债比率和现金股利支付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现金偿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长期债务总额,反映
企业按照当前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虽然企业可以用从投资或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但从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现金应该是企业长期现金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但如果该指标过高,则说明企业有可能没有很好利用现金资源。如果这一指标太低,则又意味着企业可能出现支付危机。现金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或分配的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反映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比率越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越强。
3 根据现金流量分析,评价企业成长潜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想测评企业的成长潜力主要通过现金再投资比率这个指标来衡量。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现金股利)/(固定资产总额+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该指标越高,表示企业可用于再投资在各项资产的现金越多,说明了企业成长的现金流量保障程度。一般来说,该项指标在8%―10%,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三、通过分析现金流量,预测企业各种风险
从企业现金流的增减变化,可以分析企业未来短时间内隐藏的风险因素,根据现金流量表所能提供的信息特征,通过现金流量,可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通过分析可使企业管理者掌握现金流量信息,调整好资金用途,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化解财务风险。
1 通过现金流量透视企业投资风险。投资是企业为拓展经营所作的努力,是为以后能有较高的盈利打下基础,但是错误的投资决策往往会事与愿违。所以,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就非常必要,按照动态法和静态法两种方法进行评价,动态法以资金成本为折现率,进行现金流量折现,若现金净流量大于0或现值指数大于1,则说明该投资项目可以接受,反之不可行。静态法投资项目的回收期即原始投资额除以每年现金净流量,若小于预计的回收期,则投资方案可行,反之不可行。
篇7
关键词:经营决策;方法;应用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各个经营环节的决策,这些决策都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来展开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人员的组织、物料供应、市场开发等方面。如何利用科学的决策方法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尤为重要,这些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以及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企业重大的战略性决策包括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决策是否科学准确决定了企业的存亡。实践中,在同样的条件下,决策水平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有利条件下,由于决策错误造成失败;在不利条件下,由于决策正确,能变不利为有利,从而得到成功。由此可见,决策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没有正确的决策,企业就不可能有正确经营行为和管理活动。经营管理决策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 。
一、经营决策分析的常用技术方法
企业常用的经营决策分析方法有两大类: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是在决策中充分发挥人的智慧的一种方法。它直接利用那些在某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知识和能力的专家,根据已知情况和现有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和方案,做出相应的评价和选择。定性决策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经验决策法。这是一种最古老的决策方法,由于它简便易行,在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仍然经常使用。特别是对那些业务熟悉、工作内容变化不大的专家,往往可以凭经验做出决策,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德尔菲法。它的核心组织形式是:不把专家召集在一起开会讨论,而是发函请一些专家对一定的问题提出看法和意见。收到专家们回答的意见后加以整理分析,再分寄给专家们继续征求意见。如此重复多次,直到意见比较集中为止,以据此做出决策。这种方法可以使专家们毫无顾虑,各抒己见,同时又能把较好的意见逐步集中起来。
3.头脑风暴法。这是邀集专家,针对确定的问题,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寻找新观念,找出新建议。其特点是运用一定的手段,保证大家相互启迪,在头脑中掀起思考的风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出大量的有效的设想。
4.集体意见法。这种方法是把有关人员集中起来以形成一种意见或建议。与会者发表的各种看法,其他人可以参加分析、评价,或提出不同看法,彼此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二)定量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是建立在数学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决策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决策的常量与变量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决策答案。定量决策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确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的影响因素和结果都是明确的、肯定的。一般根据已知条件,直接计算出各个方案的损益值,进行比较,选出比较满意的方案。主要有盈亏平衡分析法、差量分析法等。
2.风险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一般先预计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估计可能出现的概率。然后根据决策目的提出各种决策方案,并按每个方案计算出在不同的自然状况下的损益值。最后分别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进行比较,择优选用。具体方法有两种:决策树法和决策表法等。
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未来事件的条件,即自然状态发生概率不能肯定情况下的决策。这种决策是决策人凭着自己的态度和判断力,按照一定的法则去选择方案,不同决策人可能选出不同的最佳方案,并得到不同的结果,故称为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的选择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可能性法、保守法、 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二、经营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分析
企业经营决策包括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和战略性决策两方面,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就是企业经营没有重大调整所采取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包括企业生产的产、供销等方面。战略性决策就是企业经营发生重大调整所采取的决策,包括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
(一)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
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就是为保证企业适应市场的需求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就要求企业生产能够高效运行并且可控。经营管理决策由于各个方面的数据在经营过程中都有所掌握,并且数据的准确度相对真实,在做这方面的决策分析时要尽量用定量决策分析的方法,从而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1、生产活动的决策分析:企业的生产不是产量越多越好,产品销不出去产成品就会占压资金使企业经营不畅,最合理的产量就是以销量定产量,但是不能低于盈亏平衡产量。这里就用到了定量决策分析的确定性分析方法,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确定合理的产量范围和合理的盈利区间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盈亏平衡分析不仅可决策企业的合理生产利用率,同时通过分析可以找出企业节能增效的关键点,包括企业生产成本中的节约和浪费,通过这些控制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2、企业原材料供应的决策:企业原材料应区分管理的重点要着重管理好用量大的原材料的进货渠道和周转周期,确定这些方案就需要运用确定性决策的差量分析法找出最优的方案,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销售决策:销售的决策关键是企业生产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开展市场营销的前提就是了解产品市场的需求量,通过定量确定性决策来预测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有了这一数据企业就可以有计划和有针对新开展市场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产品销量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二)企业战略性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
企业战略性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所以在涉及到战略性决策时,要综合运用经营决策的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在企业要进行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时,要把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运用。战略性决策首先要做好项目前期的考察、调研、分析工作,这一方面的工作要充分运用定性决策分析的方法,要把经验决策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集体意见法灵活运用综合考虑,用最恰当的方法决策不同的重大事项方案,在以上战略性决策中对涉及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决策时要侧重运用经验决策法、德尔菲法,在涉及到项目投资决策时要侧重运用头脑风暴法。定性决策方法的综合运用应掌握运用集体意见法来对决策进行归纳和总结,掌握了这些方法对企业战略性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完成后,其次就是运用定量决策分析方法对决策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论证,对于基础数据可以进行准确预测的要应用确定性决策的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方案的经济效益和期望值的准确计算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企业目前战略性决策的确定性决策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总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这些指标的计算是基于预测的基础数据没有变化的前提条件下得出的,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那就要对方案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对可以预测因素发生概率的就要进行风险性分析,概率无法预测的用可能性法、保守法、 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进行分析,在这一分析过程中要运用定性决策的方法来预测方案影响因素的发生概率,从而使定量的数据更为准确和可以信赖,保证决策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企业能够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取胜。
决策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时刻存在,准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市场,可以推动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尤其是在竞争与日俱增的今天,公司决策稍有闪失,便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适时做出适当准确的经营决策,已经成为决定公司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向祖庚.现代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2]王华炜.现代企业管理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燃气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215-03
1引言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燃气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行业地位,其经营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该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并且单个项目投资额较大,投资回收周期也较长[1],在后金融时代,金融市场波动比较大,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大环境下,该行业受到的影响更大,行业企业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本文对目前燃气行业企业存在的经营权级财务风险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防范措施。
2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2.1财务风险的含义
现代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企业风险,而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是现代企业必须减少乃至消除的风险。纵观学术理论界,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其中,狭义的财务风险是一种相对静止的观点,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即由公司的负债直接引起财务风险,该风险由负债公司的股东承受。相反,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动态的观点,它既包括收益的不确定性,又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即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相背离,从而使企业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者可能性[1,2]。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采用的是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定义。
2.2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客观存在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各行各业可能都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财务风险,由于企业行业的财务活动与市场紧密相连,加之市场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性等特点使得企业实际的财务收益往往与预期收益相背离[1]。
(2)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多种原因会产生财务风险,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导致该风险对经营主体的影响和损坏程度也是复杂的,难以测量的,因此,经营者难以对这些方面做出准确的测定[2]。
(3)风险与收益共存性。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往往导致企业产生较大波动性的损益,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中的风险与收益共存,并成正比,一般而言,财务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1,2]。
(4)可测性。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具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可以据此作出一定的预测。财务风险亦是如此,因此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并不意味着财务风险是不可预测的,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并不都是纯粹的“意外事件”,相反,其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经营者往往从分析公司历年财务风险事件的详细资料及相关信息入手,利用相关的财会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未来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进行预测,并对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等进行主观估计和判断[1]。
2.3财务风险的类型
本文采用的是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基于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为以下几类。
(1)基于不同的企业财务管理主体,可将财务风险分为所有权级财务风险和经营权级财务风险。其中,所有权级财务风险指企业所有者面临的可能影响其财产安全和财产增值的风险。经营权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者面临的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流以及收益分配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2]。
(2)基于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可将财务风险分为制度性财务风险、操作性财务风险和固有财务风险。其中,制度性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制度变革所导致的财务风险。操作性财务风险指因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其操作失误或无法准确把握财务方法等,从而带来财务风险。固有财务风险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及局限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该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
(3)基于风险的可控程度,可将财务风险分为可控和不可控财务风险两类。可控风险是指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和进行全部或部分控制。不可控风险是指经营者本身所无法控制的风险,经营者仅仅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能预防、难以控制和抵御、难以管理的风险。该类风险大多都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突发性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2]。
(4)基于风险能否被抵消,可将财务风险分为非系统性财务风险和系统性财务风险。其中,非系统性财务风险是由经营企业所特有的、可分散的非系统性风险造成的,该风险为特定行业或特定企业所独有,大多具有可控性。系统性财务风险指由系统风险导致的财务风险。由于系统风险是市场风险,具有不可分散性,是由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所引起,对所有与市场紧密相关的企业都有影响,所有企业都将承担这种风险,因此,系统性财务风险往往具有不可控性[2]。
本文将从经营权级财务风险角度分析燃气企业可能存在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3燃气企业经营权级财务风险分析
3.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所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而燃气行业作为清洁能源供应的首选,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在燃气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这巨额资金无法依靠个人来投资,大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的。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经过连续几年的投资建设,很多银行贷款也相继到期或即将到期,对燃气企业来说,一方面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还要拿出大量的资金偿还到期的银行贷款。同时,由于燃气企业实现收益所需时间较长,短期内企业往往无法支付巨额的贷款,时常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3]。
3.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而这会导致企业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投资报酬[1]。
燃气企业进行投资是为了将来能从投资对象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但在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以后,由于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投资决策的不科学,投资项目出现偏差,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产生财务风险。此外,燃气企业投资范围广、规模大、占用资金较多,也可能加大投资风险[1]。
3.3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当企业产品销售出去后,由于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主要的资金回收风险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同时,应收账款本身也存在着管理成本、坏账所带来的损失成本等成本[4]。
对于燃气企业来说,其资金回收风险就是无法实现在短期内通过销售商品并收回其成本的风险。燃气企业由于应收账款无法预期收回,就会产生较大的资金回收风险。
3.4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作为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可能存在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各税种税率变动或税后利润分配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从而给企业未来的再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企业扩大再生产规模与股东股利分配之间的平衡问题[1]。
燃气企业投资范围广,其扩大再生产会占据大部分的税后利润,如果企业给投资者的股利分配低于相应的水平,可能会对企业的股票价值造成影响,从而产生收益分配上的风险;相反,若只顾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股利回报,而不考虑其生产需求,就会影响其扩大再生产活动,同时还会对投资人的后期利益带来损害,也会产生收益分配风险。
此外,还存在燃气企业互相担保向银行借款时,由于被担保企业无法到期偿还贷款,担保企业承担连带责任,被迫挤占大量流动资金支付被担保方贷款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3]。
4燃气企业经营权级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4.1外部因素
现代企业的发展不再是单纯地依靠自身,外部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注意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注重与外界的联系,这样才有可能防范财务风险,促使企业的健康发展。
(1)经济政策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许多研究表明,国家经济政策的稳定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能为其提供良好健康的外部经营环境。对于燃气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因为燃气行业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目前,我国燃气行业主要是由国家部门和各省级部门实行管理的,因此它们的政策变化会影响燃气产品的分配格局及其价格,从而带来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5]。我国《能源法》的颁布、2010年国家发改委对天然气价格的调整等都对燃气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此外,利率、汇率的变化,国际燃气价格的波动,都给国内燃气企业的销售带来了财务风险。
(2)技术创新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燃气行业更是如此,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包括外界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手段的超前性,技术创新项目涉及领域的广阔性和复杂性,技术创新主体本身技能与实力的局限性,从而导致技术创新无法达到预期目的,不能很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给企业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损失,形成财务风险[2]。无论是上游燃气供应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还是下游终端燃气企业:香港中华煤气(国内投资叫“港华”)、新奥燃气、中国燃气;还有液化天然气生产厂:新疆广汇、中原绿能、海燃,都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路线,将技术创新带来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3)区域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我国领土广阔,自然条件、居民收入等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也给燃气产品的销售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区域环境因素也对燃气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光照条件存在较强的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也较明显。我国东部地区是人口密集区,经济水平较高,市场需求大,适合天然气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太阳光照条件不好。而我国西部虽然太阳光照条件优渥,但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市场需求小,交通不便利。这种消费群体与光照条件的矛盾使得燃气企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此外,区域水资源的分布也对燃气产品的产销带来了一定的风险[2]。
4.2内部因素
(1)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全国城镇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在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然而,许多燃气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此外财务决策的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成因[6]。
(2)整体风险管理策略缺乏。企业对已发生的风险信息处理不恰当,缺乏完善的、整体的风险管理策略。目前,一些燃气企业尚未形成严格的风险信息标准,导致风险管理缺乏充分的、严谨的信息支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机制尚未建立,没有一套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影响风险防范管理的效率和效果[6]。
(3)应对财务风险的手段单一。目前,一些企业在面对上述财务风险时,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应对,只是一味地强调规避风险,是风险规避者,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及相关的管理手段,缺乏风险组合的观念意识[6]。
5燃气企业经营权级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范燃气企业经营权级财务风险。
(1)积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为了预防因财务风险失控而发生财务危机,应该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该机制,可以事先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从而使企业有机会在危机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燃气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该将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回收风险等关键性因素纳入其中,此外还要考虑相关的宏观环境,否则如果该机制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会给企业理财活动和经营带来相当的困难[1]。
(2)加强管理人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我国燃气行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经营管理者大都是一些燃气技术专业人员,他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是非常关注,也缺乏相关的资本运营能力,因此,在市场经济转型期间,高层管理者应加快思想转变,提高风险意识,创造条件让财务管理人员更多地参与企业决策,广泛吸取资深财务人员的建议,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1]。
(3)加快培养专业财务风险管理人才步伐。拥有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可以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提升风险预防水平。因此,燃气企业要积极培育和引进可以熟练操作规避风险的资产保值工具并对各类财务风险具有良好管理和控制能力的人才,从而可以较准确地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界宏观环境,并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识别、分析和控制。要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知水平,使其将风险防范理念和行为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1]。
(4)调整信贷策略。第一是充分发挥行业性、集团性在整体经济实力方面的优势,如相对稳定的、较大的现金流等,整合这些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的贷款,组建成银团贷款,选择实力且较强发展状况良好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与实力较强、服务较好的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银行信贷关系,这样,燃气企业的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为降低其贷款利率、减少相关财务费用创造了条件[3]。第二是燃气企业作为公用基础设施能源类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因此,这些企业应该可以向国家相关部门(如发改委、国家开发建设银行等)提出申请,以此在银行贷款方面享受相关的优惠经济政策,进而减小自身资金压力,降低财务风险[3]。
(5)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加强资金控制。除了上面的银行贷款这种筹资方式外,燃气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如股票、债券发行等,进而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
企业要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应该保持其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构成比例适当,且负债比例不能超过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因此燃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寻找全部资本的税前利润与负债利息的平衡点,使其持平[1];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关注并调整短期、长期负债的结构比例,使其趋于合理,避免出现财务风险[3]。
此外,面对应收账款形成的财务风险,燃气企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结算方式,减少应收账款的发生,缩短资金回收周期,加快经营资金的回收。燃气企业在投资时,首先应该进行充分论证,确保投资的可行性,同时要加强对投资的监管力度,确保投资资金的安全,建立被投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规避财务风险[3]。
参考文献:
[1]吴洪侠.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供水供气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北京:燕山大学,2010.
[2]张建华.桑乐太阳能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
[3]卢珊.浅析燃气行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现代商业,2011(17):224.
[4]郑良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篇9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资质评定财务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国内道路运输企业也必将发生重大变革。为适应新的行业发展形势,交通部制定了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管理办法,决定对全国道路运输企业进行经营资质的评定,并按照评定后的经营资质等级实行经营的合理分工。其目的是加快提高我国运输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引导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规范化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道路运输企业现状及进行经营资质等级评定工作的必要性
(一)道路运输企业在施行经营资质评定前的状况
1、企业规模小,经营业户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自八十年代初道路运输市场全面开放后,由于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投资少,收益快,道路运输业发展迅速。原来交通部门所属的专业运输企业因解体和下放,其经营规模大大缩小,经营能力大大降低。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其他行业部门为分流富余人员,成立了一批小规模道路运输企业,从事道路运输经营。而在农村个体运输业户占得比例很大。形成了目前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多、企业规模小的局面。
至2000年末,我省道路运输企业共有经营业户207998户,其中:交通部门拥有971户,占道路运输行业总户数的0.74%;非交通部门拥有207027户,占道路运输行业总户数的99.53%。全省共有营运车辆319109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营运车辆19491台,占营运车辆总数的6.11%;社会企事业单位拥有营运车辆150955台,占营运车辆总数的47.3%;个体联户拥有营运车辆148663台,占营运车辆总数的46.59%。我省道路运输业平均每户拥有营运车辆1.53台,其中:交通部门平均每户拥有营运车辆20.07台;社会企事业及个体联户平均每户拥有营运车辆1.45台。
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规模小,企业建立的运输网络覆盖能力有限,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发展壮大受到了制约。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将全方位进入我国道路运输市场,国内道路运输企业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2、道路运输工具档次较低
我省道路运输行业普通营运客车和营运货车所占的比重很大,高级营运客车或专用载货车辆所占比例很低,道路运输企业车辆结构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省道路运输行业营运车辆车型结构如表一、表二所示(略)。
至2000年末,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共有营运客车80445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营运客车12740台,占全省营运客车总数的15.84%。共有高级营运客车总数5717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高级营运客车1350台,占全省高级营运客车总数的23.61%。高级营运客车总数占营运客车总数的7.12%。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旅客在出行时越来越注重乘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快捷性。道路运输业高级客车数量偏低,车况陈旧落后,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旅客的需求,不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制约了道路旅客运输的健康发展。
至2000年末,我省道路运输行业营运货车总数为238664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6751台,占全省营运货车总数的2.83%。全省共有专用载货营运货车9235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303台,占全省专用载货营运货车总量的3.28%。我省营运货车车辆结构中,高效率、低能耗的重型营运货车很少。而高能耗、效率低的普通营运货车占得比重很大,全省共有普通营运货车229429台,占营运货车总量的96.13%。
当前,道路运输企业在用的营运货车大部分是普通敞蓬货车,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货损、货差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在运送沙石、建筑材料及煤炭等货物时极易洒漏,并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发达国家多数实现了营运货车厢式化,既有利于避免被送的货物途中丢失和损坏,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我们在调整营运货车的重型、中型、轻型以及专用货车的车型结构比例时,还应考虑营运货车的厢式化问题,力争早日实现货物无敞露运输,大力发展特种车辆运输。
3、道路运输企业经营机制落后,服务质量不高,安全隐患较多,运输效率较低。
至2000年末,我省国有专业道路运输企业共计145户,其中已改制的企业11户,改制专业运输企业仅占我省专业运输企业总数的7.59%。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比较落后,无论是国有的专业运输企业,还是社会个体运输经营业户,基本上采用的是单车单干的运输生产组织形式,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单一。
在市场经济下,许多道路运输经营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道路运输的服务质量提高,使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企业的窗口形象。道路运输企业实行多种经营形式后,有些经营者为图谋私利,短期行为严重。有的道路运输企业车辆使用权被层层转包,外来车辆挂靠专业运输企业,司乘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行车的安全动态无法掌握,使原来行之有效的预防性教育、检查、动态监控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形同虚设,行车事故频频发生,重大、特大恶性事故率呈上升趋势。
4、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
从文化素质来看,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其中具有中等专业以上学历的大约占18%左右。而个体和社会其他从业人员,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从业人员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近年来,道路运输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岗位技能培训,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接受了一定时间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专业技术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个体和社会其他运输业户从业人员,多数均未通过岗位培训。道路运输企业缺乏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的高级人才。
5、道路运输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
在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道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如果不加快道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会导致道路运输企业创新和竞争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将从根本上改变现行道路运输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效率、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为道路运输企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道路运输企业进行经营资质评定工作的必要性
1、开展资质评定是调控道路运输市场,改善行业形象,提高行业素质,促进行业发展的需要。
开展资质评定是有效调整运输市场,培育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需要,是优化运力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需要。道路运输企业存在着不少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客运市场宏观调控乏力,运力结构严重不合理,车辆档次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只注重外延发展,忽视内在提高,服务质量不如人意。货运市场经营主体过多、过散,市场集中度低,大中型企业为数不多,运输能力不强,企业和个体户数量很大,车辆结构不合理,运输经营方式落后。要从根本上治理整顿好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只能通过对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优化企业结构,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提高全行业服务质量。资质等级与经营范围挂钩,等级越高,可经营的货种、线路越多,这必将推动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引导企业把提高服务质量当作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
2、开展资质评定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道路运输市场将逐步完全对外开放。道路运输行业要应对国际、国内运输市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激烈竞争。无论外资、中资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经营项目、范围都要受到《规定》的约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符合实行国民待遇的国际惯例。这必将促进国内道路运输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的经营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运输效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道路运输企业来主导行业发展方向,建立起以安全、高效为特征的,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道路运输组织系统。
3、开展资质评定是完善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道路运输企业按照企业经营资质等级实行经营分工后,无论是线路质量招标,还是行政审批分工,都要以企业的资质作为主要依据,按企业的资质经营,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明确不让其经营与资质不符的经营项目。这样,可以减少行政审批程序中的不正之风,促进行业管理转变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对道路运输企业来说,明确了企业的经营资质等级,可以直接参与经营项目的招标和经营,监督不符合资质条件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通过加强企业质量信誉的考核,提高企业管理,促进行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道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观念陈旧落后,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者只抓生产经营,不注重财务管理工作,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由营运部门及司乘人员创造的,财务部门是一般的职能管理部门,只是简单的记账和算账。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企业管理上的失控,经济受损,效益下降。主要表现在承包经营初期,以包代管,放松企业内部管理,承包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拼车辆、设备,该保养的不保养,该维修的不维修,使承包车辆没到使用年限就已报废,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单车租赁经营后,只注重对外发包车辆数量,忽略了车辆租赁费的收缴,使大量的租赁费收不上来,有的已成为死账,企业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有的经营者为了个人的政治目的、个人业绩考核或为获取银行的信贷资金等,虚增企业收入,该进成本的费用不进,该提的折旧不提,该摊的费用不摊,想方设法把利润调整为最大化。有的经营者,为了躲避税费,达到躲、偷、漏、避各种税费,采取不该摊的费用多摊,不该提的多提,该入账的收入隐瞒不列,转移账目,账外设账。
企业对外投资、重组改制及资质评审时,编造理由高估资产,以获得较大比例控制权和评为更高一级资质企业。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将坏账、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使国家和职工利益受损。
道路运输企业采用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经营方式非常普遍。由于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经营形式的存在,使会计确认和计量上具有不确定性。
(三)经济效益下降,财务状况恶化。
表三:2000年国有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略)
道路运输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较差,未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多数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如表三所示,我省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低于企业的正常比率水平,国有道路运输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低。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不高,企业资金管理不利,资金占用水平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周转速度缓慢,应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企业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高,资产负债率超过标准财务比率(40%-60%)水平,企业的负债程度较高,偿付长期债务能力较低,企业财务风险较大。2000年度我省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完成利润总额-1687万元,亏损面43.33%,企业获利能力水平较差,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全面实现交通运输企业扭亏尚有一定的阻力。
(四)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虽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执行情况不是很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有差距,从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有的单位甚至认为领导说了算,有无内部控制制度无所谓。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不完全,针对性不强,操作性较差。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滞后,受管理人员思维、管理意识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监督环节薄弱,执行力度不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
思维观念落后。会计人员普遍的认识就是只要按法规、制度要求,把一套账做好,把一套会计报表编制出来,就算完成任务。对于运输成本控制、经营预算编制、投资决策分析、资金运用等工作职能,认为是与财务会计人员无关的事情,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文化素质较低,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以我省道路运输企业为例,至2000年末,全省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在职职工44065人,有财务会计人员1041人,占企业职工人数的2.3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会计职称以上的会计人员很少。个别财务会计人员不敢讲真话,不能同外来诱惑、威胁或弄虚作假的行为做斗争,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业务知识陈旧、老化,结构单一。财务会计人员在经济、法律、产业组织与管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外语等其他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制约了财务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挥。财务会计人员所学的业务知识,仍停留于旧会计制度所学的内容,对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学习得很少,研究的不深,有的甚至没有接触。
(六)财务管理手段滞后
目前,多数道路运输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还停留在手工会计核算上,财务人员覆行的只是会计的职责。即使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也只是实现了会计核算上用计算机替代了手工核算,或者部分地完成了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而网络会计在道路运输企业几乎是空白。
三、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等级评定中的财务分析
(一)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有关财务状况分析
1、道路运输企业在资质评定中提供的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分析
(1)规定申报资质等级评定的企业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目的
《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规定:申请经营资质等级的道路运输企业要提供企业净资产和客、货运净资产的资产评估报告,其目的就是通过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对道路运输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以确定其资产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经营资质等级对中小道路运输企业来讲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壮大的机遇,对中、小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的申报工作我省非常重视,鼓励他们实行强强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为了规范中小企业之间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经营体制改革动作,避免个别企业之间搞假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蒙混过关,规定企业在申报经营资质等级时必须报送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年度企业会计报告和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
(2)道路运输企业提供的资产评估报告、会计报告真实性分析
由于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原因导致资产评估报告、会计报告虚假。有的企业本来其资产没有达到其要申报的资质等级标准,为了多估资产、收入,少计负债,不惜出重金请愿意为其出具假报告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假的资产评估报告或会计报表审计报告。
目前,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中,存在不少有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会计师事务所竟相压价,不顾质量恶性竞争,为保收益不计后果,面对干预和压力不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谨慎原则而违心出具不实审计报告。中介机构责任心不强,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甚至没有审计就盖章出具审计报告。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资产评估程序、标准、方法进行评估验资,没有资产评估、验资职责的部门机构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验证。
企业与中介机构联合串通,提供虚假会计报表,任意扩大企业资产规模,减少负债,增加企业营业收入,以达到相应的资质等级。对已抵押资产评估确认,不分清责任,没有考虑企业的债务情况,提供不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审计报告。
2、道路运输企业资产规模分析
交通部颁发《道路运输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资产规模规定为:一级企业净资产在5亿元以上,其中客运净资产为3亿元以上;二级企业净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客运净资产3000万元以上等。对道路货运企业的资产规模规定:一级企业净资产在5亿元以上,其中货运净资产在3亿元以上;二级企业净资产在1亿元以上,其中货运净资产在6000万元以上等。
至2000年末我省交通部门客(货)运企业净资产分布情况如表四(略)所示。
(1)道路运输企业有关资产状况分析
①不良资产数额较大,存在潜亏
应收账款中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数额较大。据统计,至2000年末我省交通部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达11800万元,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占企业应收账款总额的27%至51%。应收账款中欠交的货运运费、车辆承包租费较为严重。有的已成为企业的呆账,有的以实物抵账,把实物的价格定在高于同期的市场价格,形成潜亏。
企业库存积压多年的存货,主要是汽车零配件,大部分已是过时和被淘汰的汽车零配件,已无使用价值,但账面数额较大。有的企业油库多年没有盘点,库存数量远远低于账面数量,形成潜亏。
部分企业对运输车辆计提折旧采用工作量法,在市场不景气时大批车辆闲置、停驶,车辆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但折旧还没提足。有的资产净值很高,而车辆已老化,造成账面车辆净值很大,但真正可运营的车辆却很少。
②对外投资管理不规范,投资回报率低
道路运输企业的长期投资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盲目投资,缺乏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长期投资项目不签订投资协议;对长期投资的核算不规范;对已达到规定的投资比例的长期投资项目不按照权益法核算。有的企业长期投资回报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有的投资项目甚至多年没有分利,所投企业连年亏损,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投资损失。
③虚增资产,调增企业净资产
为了增加企业资产总额,达到增加企业净资产的目的,在对企业资产重新评估时,把土地进行重新估价,增加企业的资本公积,使企业的资产和净资产同时增加。
把挂靠车辆作为企业的资产,增加企业的营运车辆数和运输车辆的原值、净值。道路运输企业实行挂靠经营方式比较普遍,其中货运企业比客运企业突出。从我省实际评审情况看,企业挂靠车辆数约占企业车辆总数的20%至70%比例,个别企业属于“空壳公司”,没有自有营运车辆。
车辆有关证件弄虚作假。对营运车辆的有关证件及证明材料进行编造、拼凑或篡改。为了准确反映企业实有车辆数,确认企业车辆产权和所有权,通过到有关部门对企业营运车辆证件进行验证,发现有的道路运输企业在经营资质申报表中,将其他单位的营运车辆计入本企业,虚报企业营运车辆数。个别企业还存在着编造、拼凑和篡改车辆证件现象。
为了达到相应资质等级的条件,有些小规模运输经营业户采取假兼并、假联合的方式进行组合,以某一企业名义申请道路运输企业资质评定。这些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和重组只是形式上的组合,签定虚假合同,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程序规定操作,没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企业仍然按照原来的经营模式、经营范围独立经营,各自为政。
④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
申报经营资质等级的道路运输企业,多数存在着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的问题。造成企业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的原因:一是实收资本不实。在1993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后,由于受会计政策的影响,将改革前的固定基金、流动基金和专用基金中的更改基金转作实收资本,但是多数企业未向工商局申报变更登记,造成法定资本与实收资本不符。1995年企业进行清产核资,调整企业潜亏和固定资产毁损,报经财政或国有资产部门核实批准先冲销资本公积,不足部分冲减实收资本,仍未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二是实收资本核算不规范。表现在集团公司和分级核算的企业,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或者总公司对分公司的投资,分别作“长期投资”和“实收资本”账务处理,但在汇总报表时没作抵销分录,造成账表实收资本不符。三是对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理解不够。按照《公司法》规定,企业实收资本超过注册资本20%时,应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
(2)客运线路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分析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客运线路使用权具有无形资产的一般特征,是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客运线路使用权是客运企业取得客运线路经营的权利,是企业为运送旅客、提供运输服务而持有的,它没有实物形态,是一种权利。客运线路使用权的取得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企业在新开通一条客运线路时,通常要做客流调查,经济效益分析,办理线路审批手续,还要做广告宣传等,这些工作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在新线路试运行期间客流量又小,收入少,在短期内没有利润甚至亏损。而在线路使用期内,还要根据线路客运收入向有关部门交纳一定的税费。
客运线路使用权基于上述特征,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故可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根据交通部有关文件规定,客运线路属于国家资产,国家授权企业使用,不允许企业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因此,企业参加资质评审时,不能将其线路使用权重新评估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处理。
3、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分析
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对道路旅客运输收入的规定:一级企业年完成总营收5亿元,其中客运收入3亿元以上;二级企业年完成总营收5000万元,其中客运收入3000万元以上等。对道路货物运输收入的规定:一级企业年完成总营业收入5亿元,其中货运营业收入3亿元以上;二级企业年完成总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其中货运营业收入6000万元以上等。
2000年我省交通部门客(货)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分布情况如表五(略)所示。
(1)道路运输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分析
在实际评审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道路运输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运输收入、生产量低于交通部规定标准,主要原因是道路运输企业存在着多种经营方式,如:公车公营方式、单车承包经营方式、单车租赁经营方式等,使营业收入的确认存在着不确定性。企业财务账表只是部分地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生产量完成情况,约占企业总营业收入、生产量的三分之一水平。为了真实地反映道路运输企业的营业收入、生产量完成情况,企业在申报经营资质时,允许企业按照实际经营的线路、班次、实载率、车辆数等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后再申报。但换算系数的选定缺乏科学性,当公车公营方式在某一企业所占比例较大时,换算收入与实际应达到的收入将相差很大。
公车公营的经营方式基本上用于高速公路旅客运输、快速直达旅客运输及快捷货物运输,客运站的售票收入及货物结算中心的运费收入可作为运输收入。而单车承包经营方式与单车租赁经营方式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承包者每月交纳的管理费、线路使用费和营业税金;另一部分是每月从承包者一次或分次交纳的相当于车辆净值或者是购车款中转入的收入。
(2)道路运输企业生产情况分析
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对道路旅客运输生产量规定:一级企业在近5年内年均完成客运量1200万人或客运周转量120000万人公里以上;二级企业在近5年内平均完成客运量230万人或客运周转量23000万人公里以上等。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资质等级的客运量标准,将客运站的旅客发送量计算到企业客运量中,造成客运量数据不实。企业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后,客运量是按客运收入换算出来的,因客运收入不真实,使客运量的准确性不高。同时,营运客车行驶里程不能完整统计,造成客运周转量不准确。企业营业收入、生产量完成情况记录不完整,实际计算出的基本运价水平也不够真实。
4、道路运输企业的债务分析
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规定道路运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2000年我省交通部门运输企业共145户,其中:资产负债率达60%以下的运输企业45户(客运企业25户,货运企业20户),占交通部门企业户数的31.03%;资产负债率达60%以上的运输企业100户(客运企业34户,货运企业66户),占交通部门企业户数的68.97%。
道路运输企业负债数额不实、资产负债率不准确的原因:一是该提的费用不提或者少提,造成负债总额不实。如:少提或者不提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退休活动经费以及该提而未提的长期借款利息等。二是调整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达到减少流动负债金额。有些企业将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相抵,达到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目的。三是企业资产不实,掩盖企业的或有负债,使企业存在潜在的债务损失。有的道路运输企业对外提供贷款担保,数额较大,没有在企业资产负债表附注中披露,使企业存在潜在的债务风险。
为了推动企业规范发展,我省允许企业在申报经营资质时,对有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测算。但企业应当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规范自己,发展自己,增强生命力。企业财务账表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将会带来很多弊端:一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数据失真。会计数据不真实,是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它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等有关法规规定。二是企业对外提供的营业收入、生产量等经济指标,与实际相差较大,企业少交纳税费,造成国家有关税费流失。三是会计核算不规范。营业收入与成本费用等财务数据只是部分地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性原则。四是对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错误的信息,造成决策失误。五是落后的经营管理手段对企业发展不利。企业经营者只满足于现状,没有紧迫感,不能通过挖潜企业内部潜力来扩大生产。
(二)道路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分析
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营运客车规定:一级企业自有营运客车800辆以上,客位24000个以上且高级客车在150辆以上,客位4500个以上,或拥有高线营运客车300辆以上,客位9000个以上,车辆新度系数在0.7以上;二级企业自有营运客车150辆以上,客位4500个以上且高级客车在50辆以上,客位1500个以上,或拥有高级营运客车60辆以上,客位1800个以上,车辆新度系数在0.7以上等。
对道路货运企业的营运车辆规定:一级企业车辆总载质量不少于7000吨,其中载质量为8吨及以上的重型载货车辆的载质量不少于3500吨,或专用货车不少于车辆总数的40%,车辆新度系数为0.60;二级企业车辆总载质量不少于1400吨,其中载质量为8吨及以上的重型载货车辆的载质量不少于700吨,或专用货车不少于车辆总数的35%,车辆新度系数不低于0.55等。
至2000年末,我省公路运输行业营运车辆情况如表六(略)所示。
自有营运车辆是指车辆产权属于该企业,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冠有本企业名称,企业固定资产账上有车辆产权登记的营运车辆。所谓挂靠车辆是指以企业的名义营运,但车辆产权不属于该企业的车辆,即在车辆的行驶证、道路运输证上均冠有该企业名称,但企业车辆资产账册上没有登记的营运车辆。
在道路运输企业资质评定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将挂靠在本单位经营的个体车辆和社会其他企业车辆作为本企业的自有车辆。因挂靠车辆不属于其资产,不应计入企业自有车辆。
有的客运企业经营者和个体运输业户,为了个人利益需要,私自增加客车座位,使客运车辆客位不准。有的货运企业承包经营者及个人运输业户,为了偷逃养路费和通行费,通过汽车制造厂或改造厂使车辆标记的载重吨位远远低于实际承载能力。所以,在核定营运车辆吨(座)位时,应以公路征稽部门核定的吨(座)位即养路费征收票据上标明的吨(座)位为准。个别汽车厂家出于自身利益,把自己生产的车辆按照高级车标准进行简单组合,尽管达不到高级豪华客车标准,却定为高级豪华车辆。
交通部规定在考核营运车辆新度系数时,车辆使用年限统一按8年计算。但有的道路运输企业为了能够达到相应资质等级车辆新度系数标准,在不影响营运车辆总数和总载质量的情况下,把那些使用年限长的营运车辆不在申报材料中申报,以达到提高车辆新度系数的目的。对于高速快客运输的豪华客车和从事长途快运的重型货车,按8年计算新度系数,则会出现车辆新度系数很高,实际上车辆已经到了报废限度。
(三)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方式分析
1、道路运输企业的几种经营方式
公车公营经营方式:即由企业出资购买运输车辆,车辆产权归企业所有,并由企业自己经营的方式。
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经营方式:又称抽本经营方式,是指车辆的产权是企业的,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除上交按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核定的承包费外,还要一次性或分次上交相当于车辆净值的费用,承包者在约定期间内占有和使用营运车辆,待承包到期后,车辆产权归承包人所有的经营方式。
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即由承包者个人出资购买运输车辆,而车辆资产记入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以企业的名义经营,且承包人按合同约定上交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和其他代扣、代缴费用,待承包到期后,车辆产权归承包人所有的经营方式。
挂靠经营方式。即车辆产权归经营者所有,经营者以企业名义经营,车辆的行驶证、道路运输证上均冠有企业名称,并按合同约定上交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和其他代扣代缴费用,待经营到期后,车籍转出该企业的经营方式。
2、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经营方式和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的账务处理
(1)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经营方式的账务处理
承包者一次性上交相当于车辆净值的现金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现金”,贷记“预收账款—预收承包车折旧款”;如果是分次上交则分次作相同的分录。每月应作如下会计分录:计提承包车辆折旧时作分录,借记“运输支出”,贷记“累计折旧”;承包者按合同规定每月交管理费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运输收入”。从“预收账款-预收承包车折旧款”中按承包月份的平均数作转账分录如下:借记“预收账款”,贷记“运输收入”。承包到期处理固定资产时做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2)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的账务处理
当承包者将购车款交与企业作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购车款”;购车时作会计分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每月作会计分录如下:计提车辆折旧时作分录,借记“运输支出”,贷记“累计折旧”。承包者按合同交承包费时作分录,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运输收入”;按承包期月份总数平均从长期应付款-应付购车款中作转账分录,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购车款”,贷记“运输收入”;承包到期处理固定资产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3、各种经营方式在道路运输企业的运用情况分析
公车公营经营方式主要用于高速公路旅客运输、快速直达道路旅客运输、快捷货物运输等。企业高档豪华客车及重型、箱式、特种大型货车基本都用于公车公营方式,且此种方式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经济效益在全部运输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道路运输企业也正是依靠此种方式去创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经营方式主要用于企业自有的且已使用多年的车辆租赁承包。这种经营方式在企业初始实行承包时应用较广。当前,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和挂靠经营方式在道路运输企业应用比较广泛,是道路运输企业公车公营方式的补充,是企业运输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是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和挂靠经营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尤其是挂靠经营方式更为突出,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隐患多,行车事故频繁发生
由于挂靠在企业的运输车辆过于分散,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行车的安全动态无法掌握,企业对其管理的难度较大。有些挂靠车经营者为图谋私利,车辆不定期保养检修,车辆带病运行,常常超限超载。有的经营者为了减少开支一人包开一辆车,日夜疲劳驾驶,重大、特大恶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的挂靠车经营者没有参加车辆保险,出了重大事故后无法支付巨额损失,只得由挂靠的企业来承担事故赔偿。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危及旅客和货主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服务质量差,严重影响道路运输企业的窗口形象
有些经营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道路运输的服务质量,坑、宰客户现象比较严重;无证上岗,业务不熟,语言粗俗,不文明服务现象非常普遍;违规营运时有发生。使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大幅下滑,道路运输企业的社会信誉受到玷污。
(3)车辆档次较低,车况陈旧落后,车容车貌较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个人财力限制,客观上造成了挂靠车辆档次不高,与道路运输市场上需求高档、舒适、快速、安全的车辆发展趋势不相协调。
(4)生产效率低下
一人一车分散经营,车辆的利用率很低,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发展受到了制约,不利于企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难以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取胜。
(四)道路运输企业有关资产联合、重组、兼并及划拨情况分析
1、个别企业为达到某一资质等级标准搞假联合、重组和并购
有的中小运输企业及个体运输业户,因其资产规模不具备某一资质等级条件,为了评上该资质等级,他们私下里达成协议,以某一企业的名义作为发起人搞联合、重组或兼并,并以该企业的名称申报资质等级评定,待取得资质等级证书时,还是各自为政,独立经营。
2、企业资产假划拨
有的道路运输企业主管部门,为了其地方利益,使其所管辖的道路运输企业评上比较高一级的资质,将几个企业的资产口头或以某种方式划拨给某一道路运输企业,使该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车辆总数达到该等级标准,并以该企业的名义申报道路运输资质等级评定。此种形式的资产划拨不是真正意义的划拨,因接收企业资产账面上没有反映被划拨的资产价值,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理资产产权变更手续。
四、道路运输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对道路运输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的评定,极大地促进了我省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如表七所示,一年来,道路运输企业按照交通部经营资质文件规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改制动作,交通部门企业户数增加了12家,企业资产规模扩大,权益资产增加,大大地改善了资本结构。企业生产量、营业收入大幅度提高,减少了亏损额。客运企业高级营运车辆,货运企业重型车辆、专用车辆都有所增长。企业挂靠车辆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治。道路运输行业正走出低谷,步入盘升趋势。
至2001年末,我省已有24户道路运输企业被交通部评为二级资质企业,其中:客运企业15户,货运企业9户。有74户企业被省交通主管部门评为三级资质企业,其中:客运企业32户,货运企业42户。有14户客运企业被各市交通主管部门评为四级资质企业。
五、加强道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搞好道路运输企业的资本运营
(一)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1、加强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管理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建立健全会计机构,配备数量和素质相当的、具备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是一个企业做好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具有一至四级经营资质的道路运输企业,必须设立会计机构,而一、二级企业还应设置总会计师。道路运输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允许无证上岗。
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培训的方式使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使他们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能够适应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的挑战,能够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
2、规范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监督
企业应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财务报告。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要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加强道路运输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源头控制,加强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虚假会计信息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助长了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恶化了社会经济环境。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解决道路运输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本文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整顿道路运输企业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对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禁止其从事会计工作,企业财务机构的负责人必须取得会计师以上职称。加强财务会计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
道路运输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如果不系统地学习财会有关专业知识,在对有关会计法规、制度理解上难免不出现偏差。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问题、新方法、新制度不断涌现,即使曾经受过系统学习的财务会计人员,如果仍停留于原有的知识水平上,也不能保证胜任本职工作。
2、明确企业经营者的会计责任,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企业的经营者,承担对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的责任,这其中包括维护各项资产的安全和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准确的责任。财务会计人员只是企业经营者的雇员,在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事项的处理上,他们不可能超越企业的经营者。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各项财政法规和财务制度必须了解和熟悉。企业经营者只有带头遵守财政法规,支持会计工作,尊重会计人员的意见,才能杜绝各种不符规定的原始单据出现,才能避免粉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情况发生,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现有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道路运输企业产权结构变革和创新是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的是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实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明确了企业的权利和责任,企业在分享利益的同时,也承担着经营损失的风险。经营者的责任、权力与利益的结合,依靠所有者的监督作用,可以防止经营者短期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理顺与有机结合。
4、加大奖惩力度
在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过程中,有的申报企业出具虚假的财务报表、评估报告等资料,由于企业作假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其从中获得的利益来说小得多,客观上也纵容了企业在会计信息上作假。主管道路运输企业资质评审机构没有对这些企业进行处罚。因此,必须加大执法的力度,对做假账、假报表、出具假审计报告及资产评估报告者要严肃处理,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同时,对长期自觉遵守会计法、坚持原则、抵制造假的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做到奖罚分明。积极使用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工具,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做好道路运输企业的资本运营工作
资本运营是指企业将一切所拥有或可支配的资源等转变为使资本增值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和活动。其表现为以货币化资产为主要对象的购买、出售、转让、兼并、接管、重组等经营活动。资本运营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扩张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经营风险,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特征是管理重心的价值化,经营机制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家和国有企业关系的细分化。资本运营的目的是从更大的环境中整合资本资源,将小资本规模发展为大资本规模,将低质量资本发展为高质量资本。
1、道路运输企业的资本筹集
(1)从企业内部挖潜,增加企业存量资本
道路运输企业的资产运营实质上就是运输车辆、维修设备、厂房、站场等这些存量资产流动起来,变换其形态,以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想使这些资产流动起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须优化资产结构。优化资产结构,就必须盘活存量资产,将一些闲置资产通过兼并、转让、租赁、对外投资等形式盘活,获取增量资金。将增量资金用于更新营运车辆或技术改造,将部分固定资产通过各种方式转换为流动资产,从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变,使资产的结构更加合理。对暂时不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予以租赁或出售,对那些已无使用价值或损坏的固定资产予以报废。有计划选择部分资产进行联营或对外投资。
(2)利用各种形式筹集资本,增加道路运输企业的增量资本
向社会融资,道路运输企业通过推行承包、租赁、抽本、挂靠等经营形式,广泛吸纳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向金融机构贷款,企业可以根据需要以担保和抵押等形式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企业在贷款前要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不能盲目地借款,企业贷款的利息率要低于其投资的预期报酬率,避免因不能按期支付本息而增大财务风险。采取直接筹资来筹集资本,直接筹集资本较有效的方式是实行股份制,采用此种方式筹资不仅体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利益共享,筹集资金阻力小。企业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手段。
2、优化道路运输企业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金和所有者所提供的资本金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构成或比重。最佳的资本结构可使企业的总价值最高,在企业总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下,公司的资金成本也是最低的,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可以同时运用几种筹资渠道。由于筹资成本高低和筹资风险的大小以及筹资的条件不同,所以在筹资时要进行充分分析研究,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及运用数字方式进行计算分析,然后选出最优方案,以期达到资本结构的最优组合。
3、道路运输企业的规模经营与资本配置
道路运输企业实行规模经营,要与资本配置相结合,道路运输企业规模的大小要与运输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在对运输市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财务预测方法对运输市场进行预测分析,测定保本周转量及保本收入来确定车辆配置和资本额度。资本配置额度要与运力投入相协调,资本配置额度少,投放运力不足,运输工具上不了档次,形不成规模,不能充分占领运输市场,缺乏竞争力。资本配置过剩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运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使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增加资本成本,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费用。也使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收回投资,阻碍了企业发展。
4、加快道路运输企业的资本扩张
道路运输企业经过数年的发展,拥有大批管理、技术人才,具有长期稳定的客、货运输业务和较高的企业信誉,具备一定规模的运输能力,占据较好的地理位置,这些存量资本优势为企业实现资本扩张提供了保证。道路运输企业在实行资本扩张时,要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自身特点选择可行的资本扩张方式,实现企业以低成本扩张,以有限的资本调动和支配更大的社会资本,壮大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避免那种形式上的联合、重组和行政干扰下的收购及盲目的投资,使企业不但没有做大做强,却背上沉重包袱。
六、加快道路运输行业结构调整,完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等级评定内容的建议
(一)完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内容
通过对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发现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尚有不足之处。如对企业资产规模有规定,但对企业资产使用效率没有约束,没有规定企业资产运用能力水平;对企业的收入做了规定,没有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出要求;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有规定,但没有规定应该达到什么样水平等。我们认为应增加道路运输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运营、企业发展能力及企业偿债能力的综合指标-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二)完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等级管理规定的建议
1、关于土地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的建议
在我国土地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权是通过两种方式取得的。一种是国家无偿划拨给企业的;另一种是企业交纳一定数额出让金后取得的。本文认为:企业因第一种情况取得土地使用权,除了95年按财政部[1995]14号文件精神规定进行清产核资,并且按国家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进行土地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外,不允许再将土地进行重新评估作为企业资产入账。道路运输企业在申报经营资质等级时,对已经确认入账的土地资产如再重新评估入账是不正确的。如果企业是按第二种情况取得土地使用权,只能按交纳土地出让金的金额按无形资产入账,不能再对其进行评估作为资产重新入账。
2、对道路运输企业在资质评定中提供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建议
为了减少道路运输企业在资质评定中提供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虚假成份,尽可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状况,建议采用对社会中介机构实行公开招标。一、二级企业的评审,可由交通部资质评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招标,三级企业的评审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在全省范围内招标,四级以下企业的评审由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在本市范围内招标。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中介机构,统一对参加资质评定的企业进行评估审计,并与中标的中介机构签订协议,对被评估和审计的单位实行抽检,发现有虚假行为视为违约,并追究其违约责任。同时与注册会计师协会沟通,对出具虚假报告的中介机构给予处罚。
3、对申报经营资质的道路运输企业资产重组、兼并的审查鉴定
兼并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兼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吸收兼并,二是新设兼并。
重组是指将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经过分立或合并等方式对股权、资产和组织合理划分、重新组合与设置,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统称为企业的股份制改组。
对于申报经营资质的道路运输企业,要审查能证明企业重组与兼并的文件资料。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兼并和重组要有地方政府体制改革部门及财政部门关于资产划拨的批文。如果是吸收兼并,还应有被吸收一方在当地工商部门注销回执以及吸收方在工商部门变更登记回执。如果是新设兼并和企业重组,还应要求出具新设企业工商注册证明。
(三)加快道路运输行业结构调整
1、破除专业界限和地域界限
我国加入WTO,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将会逐步失去优惠政策的保护,与其他运输企业展开公平竞争。因此,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要打破地域界限,摒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思想,抓住资质评定的机遇,开拓进取,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要防止一些企业为了扩大企业规模,搞假合资、假兼并、假联合,使企业成为“虚胖子”和“空壳公司”。另外,在企业联合时,大企业要放下架子,不要以大自居,与小企业签订“不平等”协议。
2、鼓励企业跨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兼并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企业应结合自身和当地情况进行联合。交通主管部门应引导和促进客运经营业户通过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组建紧密型经营实体,实行公司化经营和管理。实力较强的运输企业,可以以高等级公路和主枢纽站场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节点,以资本和存量资产为纽带,实行强强联合,争取组建我省一级道路运输企业。
目前达不到二级资质标准的企业,可以与自身规模相近的运输企业联合,以线路为依托,以资金为纽带,与有经营资质的省内或邻省道路客运企业联合组建新公司。对客货兼营的运输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营方向,或就某条线路与有相应经营资质的客运企业联合组建公司,按合同章程规范经营。
3、为晋升资质等级企业创造内部条件
企业的经营资质等级并不是终身制。为使企业保持不断晋升经营资质等级,企业要严格保证经营服务质量,尽快调整企业管理方式。在组建新的联合体时,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通过采用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篇10
摘要: 企业运用经营分析理念后,将可以很好的提高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管理活动上的高效性与科学性。作为现代化企业进行全方位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是利用到全程动态监控的手段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全面控制,然后\用客观性的量化分析手段,对企业在生产活动与经营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发现,在利用自身资源的前提下,对相关漏洞问题进行评估与形成报告,进而为企业高层决策者提供一手的信息资料与决策依据。
关键词:经营分析工;企业内部;数量分析法;业务分析法;调研分析法
经营管理(Operating and Management)是指在企业内,为使生产、营业、劳动力、财务等各种业务,能按经营目的顺利地执行、有效地调整而所进行的系列管理、运营之活动。经营管理职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战略职能、决策职能、开发职能、财务职能和公共关系职能。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经营分析工作在近年来越发的得到相关企业的重视,不断学习与引进西方企业的工作经验。但是部分企业在学习与引进相关理念的过程中,往往带有盲目性,处于大开大合的状态下,并不利于经营分析工作在企业内部的贯彻与发挥作用.甚至由于操作手段的不当而阻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与经营活动。因此,企业在运用企业经营分析理念时,一定要熟悉的掌握到其主要作用性,在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与需求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对企业经营分析理念进行运用,真正的促进企业的战略性发展。
1 企业经营分析方法
1.1数量分析法
数量分析法,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对相关事物的数量特征、关系以及变化情况等进行分析。在定量分析工作上,主要通过会计学与统计学的分析理论。在利用企业经营分析理念时,由于企业在生产与经营上的成果可以被综合性地表现到各项的报告上.特}}l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因此就需要把企业的相关报告进行数量性的分析。结合企业的各项指标、数据以及信息,从不同角度角度上客观的分析企业正常经营情况。
1.2业务分析法
业务分析法,对于企业经营分析理念来说,在利用数量分析法对企业的运行数据、指标以及信息等进行把握后,下一步就应该分析与挖掘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因此也就到了业务分析工作的环节。业务分析法主要对企业相关问题与漏洞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上应该如何完成.并分析相关经营成果的内在原因.区分出企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二另外,业务分析法还不仅局限于货币与实物单位的数据指标分析上,在更多的时候还要对做好管理分析与组织分析等,从而加强企业运行过程的把握与分析工作。
1.3行为分析法
对于正常发展的企业来说,其在经营过程上所体现出的数量、管理架构以及运行流程基本上是固定与相对稳定的。但是,对于经营活动来说,则属于企业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与完成的,因此人为因素在经营活动上处于决定性的地位,在经营分析理念上,对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分析也就产生的行为分析法从一般情况来看,企业工作人员能力与积极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贡献度,而一个企业的管理体制、企业文化以及组织构架则影响着企业的集体效率,而从这方面来讲,业务分析与行为分析则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1.4调研分析法
调研分析法,在一般的情况下,其要与数量分析法、业务分析法以及行为分析法结合使用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上,一般包括对企业内部进行实地的观察、座谈讨论、书面函询、专题调研、社区论坛、网络交流等。简单来说,调研分析法在工作上主要是对企业的相关资料与发展情况进行搜集,然后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与查清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需要了解的各方面状态和原因等。
2企业经营分析法综合作用
2.1经管分析提出与构设
企业经营分析作为我国企业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产物,其主要由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沃尔在本世纪初提出构设,在得到其他会计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领域专家学者充实后,目前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企业应用学科。西方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引进该理念后,现代化与科学化的发展途径得到良好的补充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不断对企业经营分析理念进行引进,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高精细化的经营管理工作,为我国企业接轨国际市场与走出国门做出重要的捕垫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经营分析对于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突出贡献。
2.2经营分析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运用经营分析理念后,将可以很好的提高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管理活动上的高效性与科学性。作为现代化企业进行全方位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是利用到全程动态监控的手段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全面控制,然后运用客观性的量化分析手段,对企业在生产活动与经营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发现,在利用自身资源的前提下,对相关漏洞问题进行评估与形成报告,进而为企业高层决策者提供一手的信息资料与决策依据:企业高层管理者与决策者得到相关报告与信息后,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对相关原因进行查找,然后制定出改进的具体措施,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从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项计划与任务的完成,实现企业不同时期的战略发展目标,使企业不断的做强做大。另外,伴随着企业集团化发展,企业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拓展经营领域与并购其他企业。在这个时候,经营分析工作将要及时的对企业的日常运作情况与经营业绩进行反映,作出企业战略性发展报告,为企业的相关经营动向与发展决策提供一手可靠参考信息,不断弥补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不足,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3经营分析对企业实际经营的作用
从实际的工作上来讲,企业在运用经营分析理念并完成工作后,其主要意义和功能一般有以下三点显示:一是可以系统化与全面性的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数据进行归集和整理,反映出企业每一项活动的具体数据与信息,从而可以从客观角度出发梳理与掌握企业经营情况;二是通过企业繁杂的数据报表,找出数据下真正反映或者暗示到现阶段存在的关键问题,为企业及时诊断与报警,因此具有预测与积累经验的作用;三是可以巩固与加强企业制定的经济责任制。对现代化的企业来说,其在管理形式上一般都会运用经济责任制,而运用经营分析理念后,就可以实现动态评价工作,通过定时的分析与评价加强经济责任制的执行力度与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安全稳定的向前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市场越发的开放化,对于市场环境的调控往往只是宏观方向性的指导,企业能否在激励市场上站立脚跟,主要依靠自身的市场管理意识与能力。在此大背景下,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上面对内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如何依靠内部控制能力与科学决策提升企业管理也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主要从企业经营分析工作出发,对于其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与调整运行等作用进行浅谈,以期能为相关企业的加强管理工作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邦志. 浅谈现代企业经营分析[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8(04)
- 上一篇:快乐的我作文
- 下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