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生活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6:0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的生活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的生活作文

篇1

美丽的乡村,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有它独特的幽静。

春天这里山清水秀,花香鸟语,处处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处处流露出一种自然淳朴的静。远处的山上,一片绿色,但不是那么寂寞,因为有一群群活蹦乱跳的鸟儿在树枝上唱着歌。

山脚的小溪浅浅的,最浅的地方不过我的膝盖,最深处也不会高于我的肩膀。每年暑假,我照例要回老家。每次回老家,我第一个玩耍的地方就是山脚的小溪,我爱去那儿不仅仅是因为那条小溪清澈,干净,还因为小溪上有许多高过我的、长长的,大大的石头。这些石头可以让我在上面休息,灿烂的阳光,和煦地微风,小溪在叮叮咚咚的歌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会不知不觉地睡着,旁若无人。这些石头还可以让我来次大冒险,我从这块石头爬到那块石头,上面一个个细细的花纹,一个个小小的浅洼都会让我驻足。这些游戏让旁人觉得很无聊,但如果让你去玩,你一定也会玩得停不下来。我爱这条小溪,还因为在这条小溪中,有许许多多地小虾,螃蟹以及小鱼,我可以在这里尽情地玩耍。

乡村吃饭时也很特别,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有些人家没有露台,所以经常夹着一小部分菜放在碗里,再拿上一张竹子编成的有靠背的椅子,到邻居的露台上,一边吃饭,一边看着远处一座座绿色的小山坡,镶嵌着一块块绿色的农田,还感受着和煦的微风,心里舒畅极了。如果碗里的菜吃完了,就会到别人餐桌上,夹一些菜,再聊聊天,之后再慢慢悠悠地走到露台上,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乡下和城里的空气截然不同。每次我从乡下到城里,都会在离开家不远处悄然入睡,一直睡到城里。即便离开家乡数百里,但感觉心里装满了清新醉人的空气。

乡村就是这么的独特。

感受乡村的生活作文

踏上乡村那软绵绵的土地,脱掉那华丽的外衣,露出那朴素的本质,真实的自我就在这一刻自由飞翔!

城市的喧闹,交通的拥挤,人与人之间的磕磕绊绊,都随着炊烟飘到了远方。

一大片枇杷园,茂盛的枇杷树,像小号鸡蛋似的澄黄色枇杷展现在我们面前。“哇!好大的园子呀!”。我情不自禁地喊起来。可不是嘛,在火辣辣的太阳下采枇杷不是件容易的事,坑坑洼洼的泥地,差点把我摔个狗啃泥呢!费了好大劲,才采了十几颗!

突然,一窝黑乎乎的,枇杷大小的蛋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对小伙伴叫道:“一窝黑蛋!”他们听了我的话,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蛇……蛇蛋吧……”“不是,蛇蛋是白的!”“鹰蛋!”“没这么小!”……大家七嘴八舌,把蛋拾起来,翻来覆去地研究着……

看完了“脏”蛋,我们便随手一扔,去品尝农家菜的美味了。玩了一个上午,大伙儿都肚子咕咕叫了。我们就走进小木屋里,坐在长板凳上。小木桌、长板凳虽然没有油漆过,但比油漆过的更黑亮、更光滑!这是我有史以来吃过的最美味的佳肴。

下午,我们坐牛车去钓鱼。牛车摇摇摆摆的,那只健壮的大黄牛悠闲地走着,细尾巴赶着牛蝇,一鼓臭味弥漫在空气中,真难闻哟……

妈妈说得好,钓鱼不能吵,可是我们几个小家伙在池塘边又唱又跳,还开了几个“party”呢,果然,鱼都被吓跑了。今天,一条鱼也没上钩,真把我“急”坏了……

吃完晚饭,我们就成黑夜的精灵了,在田野里捉萤火虫,在棉花地里捉迷藏,在梧桐树下……

总而言之,回望乡村的生活,就像茉莉花一样散发着幽香,让人感到舒适、清新。

感受乡村的生活作文三

对于我这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来说,乡村留给了我太多的记忆,我觉得那里就是我记忆成长的温床,那里可以让我重拾记忆。

曾经,一个人静静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听着被风吹动的树叶发出悦耳的响声。看着太阳透过叶缝,折射成一个个小光斑呈在叶荫道上,树叶斑驳的印迹演绎着生命的轮回。春至,一片生机勃勃;夏至,一场艳阳高照;秋来,一场落英缤纷;冬来,一片银装素裹。在这大自然浑然天成的艺术中,我感受到了欧阳修的山中之乐。

暮然回首,这些遥远的记忆竟全都浮现在脑海之中,时间流逝,历久弥新,然而,自上学以来,由于学业的繁忙,我便很少再感受乡村的一草一木了,趁这次的假期,我打点行装,踏上行程,与乡村进行一次亲密的邂逅。

乘坐回乡的车子,熟悉的一切冲击着感官神经。离家最近的那条弯曲的泥土路让我倍感亲切。午后,我终于进了村庄,突然间一种久违的宁静再次袭来。这里没有汽车的呼啸,没有机车的鸣笛,有的只是阳光普照万物的声音,此刻鸡鸣狗吠也难得听到,因为农人早已下地干活了,没有人去惊扰它们。

乡村的夜是有趣的,热闹的。到了傍晚,你总能听到父老乡亲们的欢声笑语。谈天说地,在释放一天的疲劳。它们的精神生活是如此的简单、快乐。

城市的精神生活虽然丰富,但欢乐大部分都是用金钱换来的,这种欢乐并不会长久,而乡村的父老乡亲们不会为找不到乐子而发愁,他们之间可以无芥蒂地开怀大笑。乡村的父老乡亲们是淳朴的,他们的这份淳朴是金钱所换不来的,因为这种淳朴是发自内心的。

感受乡村,感受乡村的美,乡村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感受乡村的生活作文四

乡村有动,也有静,用心感受,动中有味,静中也有味。相比之下,都市的动就显得浮躁,而静也显得娇气。

池塘间白鹭闲憩,群鸭戏水,“嘎嘎”的争鸣,荡漾得厉害。塘边洗衣的小姑娘是那么的闲静,清扬的衣袖云般妩媚,低头一笑已吹起一圈水纹——鱼儿都浮了。阡陌间牛羊细品着美食,感受着乡味;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着,招来了西天的白云。这儿的乡风,真叫一个“纯”。

夜来月升,才觉得这世界小了,而这乡村却大而无边。也只有这时,你才算寻回了自己。

溪水静静地流,鸟儿静静地飞,花儿静静地落,羊儿静静地归。再也没有一个更好的时机来供你澄心。有些东西只有在黑夜中才能看得格外清晰,你感受着乡村的静,同时思想着都市的车水马龙不过是梦幻泡影,作如此观,才得本心。感受乡村就是感悟人生。这乡村的静竟也有些“禅”的味道,一个字“实”!

乡村的“味”只有在与都市相比时才晓然。都市无所谓四季,无所谓日夜;乡村,月是明的,水是清的,花是红的,天是蓝的。感受乡村,才知世间愁苦皆是自寻,放开双手,拥有的是一片蓝天,这里你的身心皎若琉璃,灵魂洁然若玉。也只有在这里,你才懂得享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天籁、岚烟只光顾这里。

当你失意彷徨无路可走时,不妨来乡村感受一下何谓人生,这里的泥土可以包容下一切。人类创造了都市文明,却将他们的灵魂留在了乡村,有一天,他们会归来。

篇2

我外婆就住在乡村,每年寒假,爸爸妈妈都带我去外婆家领略乡村生活的有趣:泉水里倒映着我愉快的笑脸;泥地上留着我欢快的脚印;长满绿树红花的山间回荡着我和伙伴们欢乐的笑声。乡村真美啊!

在外婆家,最有趣、可爱的就是和小伙伴一起玩火炮的“引线”了。就是将一两个没有炸的火炮捡起来,把“引线”抽出,把火炮中带蓝绿色的“火药”倒出来,把“引线”放在上面用打火机(或火柴)点燃,然后转身紧走几步,只听“嗖”的一声。那里便冒出了美丽的火花,火花的颜色可鲜艳了,一会儿是红的,一会儿又变成了绿的,一会儿又呈现出了最常见的黄色……变成蓝色时才有趣呢!时间总是只有两三秒:像蓝蓝的大海、蓝天,也像一株青蓝的草。颜色都那么美,大小形状就更美了:这些火花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像一座小山,时而又成为了小草。多快乐啊!

白天是短暂的,吃过晚饭后,我们坐在屋前的台阶上,看着天空一点一点的暗下来,一转眼,星星亮了,月亮也露出了洁白的牙齿,我们便开始数星星,数着数着,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好的梦幻世界:星星一闪一闪的向大地眨着眼睛,月亮好似一颗最独特的宝石镶嵌在深黑的夜空里,月光仿佛是一层薄薄的白纱,将大山围住,那么轻、那么亮,整座山沉浸在白纱的笼罩中。一阵清凉的风吹过,好像一壶酒洒过,醉得屋前的树、竹、花、草等植物东倒西歪。

篇3

早晨,就在我正做着甜甜的美梦时,我被一阵小狗的“汪、汪、汪”的叫声吵醒了。爸爸来到我的床前,说:“子聪,你的小表哥来了,快起床吧!”我一听,立刻睡意全无,快速穿衣起床。吃过早饭,我们商量着一起去田野里“游览”一番。田野离村子不远,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那里。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欣赏一下满眼的绿色,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沿着田间的小路往前走,不时会有布谷鸟清脆的叫声传来,一群群小麻雀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间飞来飞去。

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小河边。这时,爸爸指着显得有些干涸的河道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一到夏天,就和村里的小伙伴在这条河里一起游泳、摸鱼、打水漂……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爸爸又说:“可惜现在的河道被上游的一些工厂排放的污水给污染了,所以,很少有人再下河游泳了。不过,爸爸可以教你玩‘打水漂’。”爸爸边说边从岸边找了一块扁扁的小石块,然后用力把小石块平行着河面甩出去。果然,小石块在河面上擦着水面跳跃了两三次才落入水中。”真是太好玩了。我也想试试。于是,我也找了块扁石块,向河面上投去。只见那石块真的在水面上落下又跳起,我高兴地也跟着跳起来。我还和表哥比赛打水漂,看谁的水漂飞得远跳得高。我们不时地为彼此的水漂鼓掌喝彩。我们玩得真是开心极了。

篇4

暑假到了,我和妈妈、表弟去乡村的外婆家小住。

早晨,天刚蒙蒙亮,公鸡“咯咯”地高声啼叫起来,好像在说:“太阳公公出来啦!太阳公公出来啦!”我见那时侯天还漆黑一片,便拿起被子罩住头,继续睡我的大觉,管它怎么叫呢!“咯咯咯——咯咯咯——”突然,公鸡大声地长叫着,好像跟我“唱对台戏”似的。我只好向公鸡认输了,极不情愿地穿好衣服迷迷糊糊地起了床,还懒洋洋地伸了伸懒腰。我来到院子里,只见外婆正在水井旁打水,洗衣服。外婆见我出来了,说:“锋啊,快过来,用外婆这井水洗洗脸,刷刷牙,可舒服了,冬暖夏凉。”我半信半疑,赶紧去试一试。呀,看来外婆没有骗我,泼在脚上还真的很舒服耶,这种感觉真是太爽了!

我抬头一看,太阳已经挂在蓝蓝的天空上。咦,奇怪了,表弟去哪了呢?还没起床呀!我往他的房间跑去。只见表弟这只“猪”仍在呼呼大睡,那睡相可好笑了。我揪住他的耳朵,拉他起床,表弟痛得直喊“救命”。我大叫:“快起来,跟外婆去到田里摘菜去!”表弟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们跟着外婆来到了田间。只见邻居叔叔肩上搭着用来擦汗的毛巾,正在一锄锄地翻着地,珍珠般大的汗水一颗一颗地往下滴。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不禁吟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极目远眺,只见绿油油的,好像一片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美丽极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田野的新鲜空气,啊,真舒服,真清新呀!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看见表弟和外婆已经弯下腰去摘菜了,我不甘示弱,冲上去,开始摘菜。看见了一棵很新鲜的菜心,我立刻把那棵菜心连根拔土地拔了出来。“看,我摘了一棵很新鲜的菜心!”外婆扭头一看,向我大叫:“哎!哎!慢着,慢着!锋,不是这样摘的,要留一截在土里,它还能长出菜来的!”在旁边的表弟哈哈大笑,我心想:你别笑,我又学到一些农业知识了。我看见了一棵白菜,立刻过去小心地摘下一截,我稍留了一些叶柄。外婆看见了,问我:“干嘛要留柄啊,它长不到的了,不像菜心哦!”我听了,恍然大悟。通过这两次教训,我对农活已经有所了解了。

中午,开饭了。啊!真香啊!饭菜真丰富啊!有美味的排骨,西洋菜、菜心、青瓜,还有鸡蛋,……我看见邻居的七叔捧着饭碗,经过外婆的门口,跟外婆搭话。咦,七叔怎么会捧着饭碗走来走去呢?我觉得很奇怪,就放下饭碗,跑出去看个究竟。一出门,我看见有几个叔叔阿姨捧着饭碗,一起坐在池塘旁边的大树下的石凳上悠闲的吃着饭菜,三三两两地高声谈天,享受着清凉的微风。天上自由自在的鸟儿,地下的昆虫都是他们的好友。树上的知了还时不时地为他们奏乐助兴。

篇5

关键词:乡土作文 内涵 教学意义

一.乡土作文的内涵

乡土作文教学是指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并反映乡土文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俗地讲,就是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反映自己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学生们成长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

二.乡土作文的特征

1、文化性。乡土作文是乡土文化的一种认知、表达与传播方式,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乡土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和升华,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是学生作文的宝贵资源。文化的核心与实质乃是一种生存方式,比如学生写乡村住宅的变化,从窑洞到土木房,就是写乡村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演变过程,每一种住宅不仅是一种避风挡雨的休息场所,而且是当时劳动人民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比如学生写春节年夜饭,有的地方的年夜饭吃荤或素的长面条,其含义是用面条之“长”拴住自己的“魂”,有的地方以吃饺子的方式庆贺“团圆”,吃也不仅仅是生存方式,同样也浸透这一种特有的文化。这种作文有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它蕴涵泥土般的厚重、自然、淳朴而又不乏温情的生存姿态。

2、审美性。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乡土作文的纯真,会让人返璞归真。乡土作文不仅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促使人们去思考、去体验,让成年人能够回忆起童年,乡土作文,不仅带着自然的清新,而且带着人文的滋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还有神奇的故事、无穷的乐趣,阅读这些乡土文章,我们就会感受儿童对乡土的向往及乡土给予儿童的快乐,这就是乡土作文的审美性。

三.乡土作文的教学意义

1、写乡土作文是农村教育的需要。乡村教育的最大误区,在于我们没有想尽办法引导孩子们热爱乡土。我们在对1600名城乡四、五、六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小学生对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教育、特产民情,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就是了解到的一些内容也是支离破碎、比较肤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编写的面向中学生的乡土读本《贵州读本》中指出:“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这就是失根,会最终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的强调。”这充分说明,近来利用乡土作文促进学校教育研究已经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同。

2、写乡土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需要。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说乡村的故事、写乡村的生活渐渐成了一种被遗忘、被忽视的写作方式;乡村的作文课堂成了批量生产毫无生命意识的作文“工厂”;各式各样的“模板”成了把乡村人变成“城市人”的捷径……这样,离乡村孩子最近的乡村,却渐渐淡了,悄悄远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教学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学生只有写乡土作文,才能有效落实这些理念。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农村学生只有写乡土作文,才能如让“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培养乡村孩子回归乡村的经验能力,能使他们“修炼”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收集乡村的点点滴滴,重拾一颗对乡村生活敏感的心;能帮助他们拨开眼前迷雾,还原乡村生活,还原那里的人和事,还原那里的一草一木;让他们以个性化的语言书写属于他们的游戏、歌谣,以及他们熟悉的花草树木……从文字到思想,乡村作文要根植于乡村,又要有助于提升乡村生活的人文价值,这才是它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篇6

【关键词】乡土资源;乡土教材;乡土作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生什么都可以选择,唯人出身不可以,乡村的孩子出生在农村,他们生活环境闭塞,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少,阅读面较窄,生活模式较为单调。如何突破这个桎梏农村作文教学发展的瓶颈呢?《淮南子・人间训》上说:“智者离路而得道,愚者守道而失路。”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认为作为乡村一名教师应当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土的优势,挖掘乡土资源――把当地的乡志祖谱,农村风光、风土人情、田间耕作、民间游戏等作为写作题材内容,让学生写出纯朴无饰的充满乡土味的作文。

一、观赏乡土教材,抒写个人观点

乡土教材是指国家统编教材以外的,由当地政府、学校等机构在课程标准范围内,结合学校所在地主的实际和特点而编写的教材,内容涵盖当地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经济民展、风情习俗、语言文化等等。大量的阅读乡土民间教材,也能使学生眼界开阔,增长知识,从这些纯朴的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因此,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地域文化,我筛选出《泗洪名人传》、《泗洪乡志》、《黄草编织》、《课改,让师生共发展》等反映本土文化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学生读后感触很深,有的对历史名人啧啧称赞,有的热烈讨论着地名、人名的传说,有的慨叹自己知识的浅薄……可见,乡土教材并非是土得掉渣的,它同样是一种文学作品,也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欣赏乡村景物,描绘鲜活画面

农村虽然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更没有灯红酒绿的街道,但是这里却有波光粼粼的池塘、纵横交错的田埂、一望无际的禾苗、古色古香的老屋……因为我校所处区域偏远,但这地方特色十分浓郁:田间有农妇在辛勤地拔黄草,檐下有老人在悠闲自在地搞编织,村口有儿童在无忧无虑地嬉戏,小巷有商人在南腔北调地叫卖……充分利用这些乡土资源为写作服务,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描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老屋是木头造的,外墙是木板,木板上粉刷了一层厚厚的白石灰。墙的低处是我和妹妹作的画――脚印,墙的高处留有爸爸小时候的涂鸦,加上爷爷造房子时画的朱红色装饰线,真是三世同堂啊!现在,爸爸在村里造了一座崭新的三层楼,可我还是喜欢老屋,喜欢老屋的那堵外墙。文章语句纯朴,视角独特,写物含情,真实地写出了小作者对家乡、对老房子的依恋、喜爱之情。

三、游赏田间地头,述说亲身经历

常言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相对于都市的学生,农村的孩子虽然没有看到花花世界,但他们亲身经历的劳动题材更多,体会更深――田间插秧收割,地里耕耘收获,水中捞鱼捕虾,村头打谷晒场……每一种劳动孩子们都可以亲手参加。但是,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学生常常重复地写着“老师送我上医院”、“我送老奶奶过马路”等话题,恰恰忽视了干农活这个题材宝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开展了名为“牧童骑黄牛”的主题系列写作活动:春天记录水田插秧的心情;夏天记叙采摘瓜果的经历;秋天品评田间拔草的滋味;冬天体验雪地大战的刺激。时常让学生参与到喂鸡、养猪、放牛、种大棚蔬菜等的活动中去,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有针对性的习作训练,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多多益善!

四、鉴赏风俗人情,述说纯朴乡情

农村有农村的特色,农村有农村的乐子。浓郁的民风民俗更是作文的好素材。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日渐殷实,但各地的农村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民风民俗。教师要善于发现契机,善于思考细节,善于引导视点,把春节时的爆米花、端午赛龙舟时的小粽子、重阳登高时的小茱萸……引入作文课堂,落到作文笔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丰富了他们的作文素材库,又让他们受到了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让孩子们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开展了名为“乡俗大荟萃”的系列写作活动,鼓励孩子们用搜集、调查、请教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习俗。孩子们用细腻的手法写出了《迎财神》、《过大礼》、《赛龙舟》、《上坟》等习作,呈现出浓浓地方特色。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一旦经过孩子的眼睛便别有一番趣味了。

五、玩赏民间游戏,再现童真童趣

城里的孩子忙于电子游戏,农村孩子更热衷于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具有浓厚区域文化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都有极好的帮助。在我所处区域流传着“十子”游戏:踢毽子、跳房子、捡棋子、扯铃子、打弹子、抽陀子、套球子、滚圈子、套环子、斗鸡子……只要一放学,孩子们便到村头、屋后、院内做起了游戏。我想,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如果教师抓住乡土游戏作为教学契机展开作文教学,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7

乡村的美景令人陶醉,乡村的生活令人向往。漫步于如诗如画的乡村田间,聆听着天籁般的虫鸣鸟啭……同学们,就让我们撷取乡村生活中最绚最亮的那朵花,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金 昱】

乡村美景让人留恋,田间趣事也别有一番风味。砍甘蔗、拔萝卜、淘螺蛳……我最喜欢还是挖生姜。大约挖了一分米深的小坑,那生姜就显现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我紧紧地抓住生姜一把将它连根拔起,像是逮到了什么宝贝似的。凝神观望,只见生姜全身呈微褐色,夹杂着一些细细的白色条纹。茎上长满了一层层卷起的新叶子;卷叶中抽出了尖尖的小脑袋,微微向上倾斜,几乎亮得耀眼,就这样参差不齐地依次排列着,粗看跟竹子没什么两样,细看秆上还有一些细小的绒毛呢!碧绿碧绿的新叶秆与根的连接处像八爪鱼一样伸进土里,有些泛黄,犹如不离不弃的一家人,还时不时地散发出一丝丝生姜的清香。闻着那沁人心脾的迷人香气,我心里乐开了花……

【陈 远】

我喜欢乡村,尤其是暮春时节的乡村!那些繁茂如茵的草地,那些清澈见底的河水,那些婆娑起舞的柳枝……令我流连忘返!如果把春天比作画家的话,我想,暮春时节,应该是画家最成熟、最稳重、最耀眼的时候,她把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涂上了五彩的颜色。小草从甘甜的梦乡中醒来,成群结队地从土中探出头来,舒展着筋骨,伸展着懒腰。从远处看,微风轻拂,就像涌起了千层的波浪,草海茫茫,似乎风中还带着淡淡的青草芳香。五颜六色的野花也不甘寂寞,争相怒放,装饰着无边的绿色,点缀着美好的春景。蜜蜂蝴蝶也来凑着热闹,有的扇着翅膀尽情飞舞,有的忙着辛勤地采蜜,还有的则是和同伴尽情嬉戏……

【许竣迪】

“晚霞中的红蜻蜓,请你告诉我,童年时代遇到你,那是哪一天……”我差点就要喊出声来,眼前竟是只蜻蜓!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正停在我身子不远处的叶片上呢。我踮起脚尖,轻轻悄悄地靠近,小心得连大气都不敢出。近了,近了……这个“可怜儿”居然还不知道它将是我的“瓮中之蜓”呢!我轻轻地伸出手,把手兜成三角形,迅速用手拢住了它。黑黄相间的身体,长长的尾巴,极其透明的翼,还有那鼓鼓的眼珠,似乎在注视着我呢!在这片草地上,低飞着各种各样的蜻蜓,它们飞呀,飞呀,飞进了我的心底……

篇8

一、农村小学作文现状形成的原因

(1)学生的生活面狭窄,尤其是农村孩子:学校、家庭,家庭、学校,生活单一、枯燥。

(2)学生忽视了身边的精彩,缺少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3)学生由于平时缺少丰富的语言积累,导致头脑中语言贫乏。

二、面对现状采取措施

1.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写不出精彩的好文章,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胸中无墨、手中无料。教师应首先教会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体验参与活动的趣味性;深入农村调查,了解民风民俗;引领学生走进乡村,观察乡村春夏秋冬等自然现象;带学生走进大自然,领悟大自然奥妙奇特。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积累形式各异的素材,习作时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2.丰富阅读,加强语言积累

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让同学们积极借阅校图书室提供的学生课外读物。同学们也可以把自己的好书带来互相交换。让学生在阅读中把遇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把它们背诵下来,这样就把那些精美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储存在脑海中。一到写作时,那些优美的句子就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3.小学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可见非同一般

在每次作文教学之前举行了“我来夸一夸”时为了降低孩子写作的难度,在教学中学生的日记作为范例,可以增添孩子写作的兴趣,也使孩子除却对作文对惧怕心理,还可以让孩子撰写作文时“有路可寻”。

4.注重习作讲评

篇9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一)重表达,轻育人

综观现今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就不那么注重,致使农村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这种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寒心。

(二)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然而现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农村小学生无话可说,假话连篇,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三)重指导,轻讲评

目前,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

针对以上教学现状,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条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不仅仅在作文课上,重要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写作激情,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教师在平时的时候,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些条件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农村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孩子们作文的兴趣呢?我发现:农村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正是学习的天然资源!于是我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近大自然:春天,到野外摘野花、放风筝;夏天,到田边捉小鱼、捡田螺;秋天,到野外摘野果,看秋风扫落叶。精彩纷呈的“天然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这些有趣的生活发现,成了孩子们写作的“素材仓库”,作文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作文兴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了,才能不断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作文学习表现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 中获得兴奋和快乐。

(二)阅读要紧密联系写作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作文能力才有了保证。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课外书,还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形成的作文技能。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来。所以,教师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文章。鼓励学生多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注意让学生学习文章中优美的词句,并把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起来。

(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将日常的生活积累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这一训练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大体上我遵循以下的步骤:

(1)观察事物的部分,写片段。我曾要求学生细致地观察本班一个同学的面貌,描述这个同学的肖像,抓住他的最大特点来写,结果,学生写得很逼真,不说姓名都知道是谁。这种训练很收效,同学们写的片段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2)观察事物场景写短文。比如观察学校旁边的小河,组织这种观察,教师在事前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做好观察前的准备。观察回来后,要启发指导学生按观察顺序与重点整理记录的材料,完成短文写作。

(3)观察日常生活,训练写日记。在学生有了初步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到了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我就训练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开始先要求学生写周记,然后每周写两至三篇日记,以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最后要求学生每日写一则。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普遍都有所提高。

(4)将地方特色融入到作文教学中。

乡村教师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们以乡村生活风景为突破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比如让他们多写田野 、森林、 小河、 蓝天、白云,路边的花花草草,家里饲养的鸡鸭牛羊、猪狗猫兔等,形形的村民......通过这些乡村特色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写作范围,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在作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写作素材,不搞“突然袭击”,在教学中要重在引导思路,想清楚为什么要写,该怎么写,哪些要写,哪些不用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等等。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而不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一套“请君入瓮”,要启发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就是找到他想写得作文的“魂”

(五)作文的修改和评议

学生的习作不能“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评价有时会起到教师难以起到的作用。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应是教师单边的活动,因为学生有自己的写作实践,有感性认识和亲身体验,他们有发言权,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评价,都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谈谈他们对自己,对别人文章的看法和体会。教师少些包办与束缚,彻底卸掉学生思维的枷锁,这样,学生在习作评改时常常会有奇思妙想涌出!

篇10

一、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1.观察体会家乡风光的美。

家乡的田野风光、自然景观、淳朴乡风是学生观察和写景的不竭资源。乡村的油菜、小麦、西瓜、棉花随季节变化形成的美丽画卷就是最现实、最方便的资源,引导学生体验、观察家乡的山川地貌、自然景观,从身边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事物的美,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训练学生发现写作素材的能力。学生在感受家乡美的同时,放松了精神,愉悦了身心,自然产生了写作激情,同时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提高了写作能力。

2.挖掘家乡的人文之美。

乾县著名人文景点甚多,乾县名胜古迹荟萃、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丰富。境内文物古迹多达539处,帝王陵墓3座,列陕西省十八个文物大县之首,其中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举世闻名,被誉为“唐代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此外,还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是关中地区历史文化旅游景观资源的富集区之一,被评为“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这些人文景点和深厚的历史积淀都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组织他们实地寻访和考察,由感受体会家乡的美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并通过作文训练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领略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要创造多种践行“乡土”生活的机会和情景,引导小学生走近乡土,体验乡土生活,在自然和人文活生生的课堂中用心观察、留心体味。在生活的课堂中有了体验和感受,他们的作文就可有物可写、有感而发,作文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1.游览名胜古迹,体验伟人风范。

乾县境内名胜古迹很多,数百年的历史孕育了许多有名的人物,形成了乾县独特的人文历史,著名的人物有赵植(唐岭南节度使);赵存约(唐代诗人);赵隐(唐懿宗、僖宗朝宰相);赵骘、赵光逢(后梁宰相);赵光胤(后唐宰相);杨振、杨奂(元代诗人);宋钦、宋廷佐(明刑部尚书);黎玉田(明兵部尚书);王郡(清台湾总兵);张庚良;吴希真(巨子);王炳南(共和国第一代外交部副部长,著名外交家)等,他们都是乾县人的骄傲。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名人故居、网络查询、搜集书报刊资料等多种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的人文历史,还积累了写作素材,激发了爱国、爱家乡的感情。在这种激情下,写作将如行云流水、妙笔生花。

2.组织实践活动,感受家乡新变化。

近年来,乾县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公路铁路纵横交错,“东菜、西果、南畜、北特”的农业产业板块格局基本形成,全县已形成纺织、橡胶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纺织工业园、橡胶产业园和化工建材工业园三大园区初具雏形。县城道路、绿化、给排水、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荣获“陕西省卫生县城”和“全国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都是现成的作文素材,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地参观访问,感受家乡的巨大进步和建设成就。这样的零距离体验,促使小学生用笔描绘出家乡的美好变化,抒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引导操作,体会动手乐趣。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动手实践,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写出生动的文章。通过走进乡村田间,认识了解农作物、果树和蔬菜的品种、形态,记录农作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与家人一起做家务,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等,使他们在每次劳动后都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通过走近生活,实践操作,对生活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悟,把经历的事情与体会写下,就是生动而真实的作文。

三、开展作文训练,促进乡土资源转化

1.日记积累。

写日记是积累作文材料的好方式,同时是练笔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及时引导或刻意安排练笔作业,要求他们把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自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不断提升。

2.演讲表达。

交流和表达是写作的基础,通过演讲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又可以丰富写作素材。在学生观察、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笔者利用晨会、早读、课前一分钟持续地开展简短的演讲,鼓励学生自愿上台演讲,引导他们自己确定演讲内容,如春播秋收、家务劳动、同学交际等一些特定的内容,以及家乡的新人新事,风俗习惯,日常生活自己的所见所闻,鼓励他们说一说、讲一讲,通过演讲、朗诵、分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小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不断提高,慢慢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作文变得自然而然,文如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