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贷款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0 07:3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担保贷款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担保贷款管理

篇1

1 小额担保贷款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小额担保贷款是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促进创业就业相关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全民创业向纵深发展而产生的,它由中央财政全额贴息,具有商业性和福利性,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个人贷款一般为5万元,对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及各级妇联组织推荐的规模较大、市场前景好的妇女创业项目放贷额度可扩大至10万元,合伙经营最高限额不超过20万。贷款期限一般为2年,可展期2年 (展期不贴息)。2013年,仅固原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8亿元,扶持5247人创业,带动就业11941人(其中市本级发放1.93亿元,扶持1775人创业,带动就业5322人)。固原市现有担保基金6661万元,小额担保贷款余额为60137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与贷款余额比例达1:9.6。此项工作涉及部门多,人数广泛,但档案工作却停留在基础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涉及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具体承办的劳动人事局、工商局、税务局、街道办、居委会等部门,贷款过程中形成的资料都散存在各个单位,没有明确的档案主管部门,各单位都只保存此项工作自身产生的文件资料,各自为政,没有一个单位系统的收集这项工作涉及的全部资料,包括具体承办的劳动人事部门也未收集前后形成的资料,因为没有明确档案主管部门,在小额担保贷款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各个环节都没有形成业务标准,最基础的n案保管范围和期限都未制定,更不用提各类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

2.档案资料不齐全。小额担保贷款档案资料因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因此档案资料内容收集缺失严重,不能完全反映出该项工作各部门的配合、切断了档案资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如申请者需向劳动人事局提供小额贷款申请书,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租房协议或自有房产证明复印件,工商执照副本原件,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原件,劳动人事局根据申请者提供的资料到工商、卫生、税务部门核查,只是现场核对,核对结束后并未将各类证件资料归入档案范围,直接返回申请者,造成贷款档案资料不齐全。

3.信息化程度低,档案资料利用困难。劳动人事部门将收集到的申请资料全部为纸质文件,在建立登记时,劳动人事局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只是利用word或excel制作简单的表格,将申请者的资料按要素录入。每年度的申请者数量众多,申请成功和不成功的都要录入,在查阅检索时及其不便利。提供简单的索引条件时,检索出的数据量太大,限定的索引条件过多,又检索不出,无法精确查找。从2008年至2015年,每年都会单独产生多个word文件,如果要检索,就要打开每一份文件进行查找,费时费力,且无法对历年的数据进行综合索引。Word、excel软件本身的易更改性,无法保证数据的原始性。

4.档案室硬件设施不完善。担保贷款业务档案资料并未纳入年度档案收集范围,后因使用频繁,也未向机关档案室按时移交。因信息化程度低,查找时直接翻原件,数量大。随着近几年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不断推广,宣传力度增强,每年申请者成倍增长,档案数量迅速增加,相应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导致担保贷款档案堆放在办公室,容易丢失毁损,存在安全

隐患。

2 小额担保贷款档案管理的几点意见

1.强化责任意识,明确领导机构。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重视程度高,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都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文件,并且纳入了对市、县(区)的考核内容。从工作程序上,该项工作个人自愿申请、社区推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劳动人事)审查,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一般为劳动人事部门),商业银行核贷的程序,劳动人事部门为核心部门,同财政、监察、银行、工商、税务、社保等多部门协调、联系,因此,劳动人事部门应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明确劳动人事部门为小额担保贷款档案管理机构,此项工作涉及到的单位应将其形成的档案资料(一式几份件或复印件)同时移交劳动人事部门,在领导机制上的明确,是确保小额担保贷款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2.完善规章制度,制定档案管理标准。明确领导机构后,尽快着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当务之急确定小额担保贷款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在制定该规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各单位需移交的档案资料范围一并明确,同时抄送金融、监察、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要求其按归档范围定期向劳动人事部门报送档案资料。在制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同时,制定档案整理规范,从采用何种分类法、整理单位、装订、排列、编号、装盒、编目等各个环节统一整理标准,确保档案整理质量。最后完善保管制度、借阅利用制度等,形成一整套的档案管理制度,为小额担保贷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打下坚实的

基础。

篇2

    《抚顺市职工个人购买住房政策性担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业经市政府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抚顺市职工个人购买住房政策性担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推进住房商品化,支持和鼓励职工个人购建住房,根据《国务院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辽宁省城镇职工个人购买住房政策性抵押贷款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职工个人购买住房政策性担保贷款,是用于职工个人购买自住住房,自建住房和私房翻修而发放的专项贷款。

    第三条  本项贷款实行存贷结合、先存后贷、整借零还的原则,原则上每户只能享受一次贷款。

    第四条  本项货款业务由抚顺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及委托的银行办理。

    第二章  贷款的对象和条件

    第五条  职工个人购买住房政策性担保贷款的对象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必须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和认购住房债券;

    (二)具有本市常住城市户口的在职职工及离退休职工;

    (三)持有职工所在单位出具的本人或家庭成员固定经济收入的证明;

    (四)借款人购、建、修的是自住住房,并有相当于购、建、修住房费用50%以上的自筹资金;

    (五)所购、建、修的自住房符合房改政策规定,有合法的购房合同,修、建房批文等有关证明;

    (六)愿用自住房屋或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指定或认可的有价证券作为担保;

    (七)有代为偿还贷款本息能力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保证;

    (八)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贷款的程序

    第六条  借款人须向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提交以下资料:

    (一)借款人的户口簿、身份证、工作证和借款人所在单位出具的借款人家庭是否有稳定经济收入的证明;

    (二)公积金缴交和购买住房债券证明;

    (三)购买住房的,应提供购房合同及由售房方填制的《申办贷款通知书》;

    (四)自建住房,应提供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的文件和土地管理部门发给的有关证明材料,以及评估单位提供的建房估价方面的材料;

    (五)翻建、大修住房的,应提供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的文件和原房屋的所有权证,以及评估单位提供的翻修估价方面的材料;

    (六)自筹资金的落实情况证明;

    (七)保证人的资质证明;

    (八)抵押财产的证明;

    (九)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七条  职工个人在办理购房贷款时,须持售房单位的《申办贷款通知书》(一式四份)、购房协议及其他有关资料。

    职工个人在申办修、建房贷款时,将申请贷款的材料交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审查。

    第八条  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对申请贷款材料进行核实审查后,应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向申请人做出正式答复。同意贷款后,借款人须办理以下手续:

    (一)填写《职工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申请书》和《职工个人住房委托贷款合同书》;

    (二)借款人要将自筹资金存入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指定银行开立的住房储蓄存款户;

    (三)借款人要到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指定的保险公司办理抵押财产保险;

    (四)借款人要到市公证处办理公证;

    (五)将质押的有价证券、存款及抵押物权利凭证交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统一保管。

    第九条  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根据约定的合同期限通知指定银行办理贷款的划转手续。

    用于购买自住房的,银行采取转账方式将个人存款和住房贷款一并划到售房单位的售房存款账户。

    用于修、建自住房的,将住房贷款划入借款人开立的住房储蓄存款户。借款人用款时(包括自筹资金),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或用款证明,经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审核同意后方可支取。

    第十条  售房单位待借款人购房款全部交齐后,由其统一办理住房个人产权证书一并转交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保管作为抵押凭证。

    第四章  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及还款方式

    第十一条  贷款额度由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按下述两种计算方法选择确定:

    (一)贷款额度(元)=(借款人及家庭成员工资总额之和)×25%×12个月×贷款年限;

    (二)最高贷款额为购、建、修住房费用总额的50%。

    以上两种计算办法取最低数额为贷款额。

    第十二条  本项贷款期限为1年期到20年期。购买新房不得超过20年,购买旧房不得超过10年。

    第十三条  贷款利率按照贷款年限实行确定利率:

    1-5年  贷款年利率5.13%5?10年  贷款年利率5.67%10?15年  贷款年利率6.21%15?20年  贷款年利率6.75%第十四条  职工住房贷款本息偿还方法,采取按季均还的办法,借款人按借款合同规定,按季到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偿还贷款本息;借款人也可以委托所在工作单位每月从其工资中代扣,按季转交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应签订住房担保贷款代扣协议)。

    借款人还清全部贷款本息后,要在30天内到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办理注销贷款的一切手续,并领回抵押凭证。

    第十五条  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本息的,按提前的期限调整贷款利率,计算利息,已经归还贷款本息部分,不再重新调整计算。借款人未按合同规定偿还贷款本息的,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按逾期天数每天加收逾期贷款额3‰的滞纳金。

    第五章  贷款的抵押、质押

    第十六条  借款人可用购、建、修的住房和存款单、债券作为贷款抵押或质押,以房产作抵押的必须是借款人自有产权或共有产权。

    第十七条  以购买的房产作抵押的,在未取得住房产权证明之前,可用签订的购买自住房合同的全部权益抵押,抵押期间,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为第一受益人,同时借款人必须到市产权处办理房屋抵押登记。

    第十八条  以房产作抵押的,不得再重复抵押,在抵押期间,只允许借款人自己使用,并负有维修、保养和保证完好无损的责任,并随时接受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的监督检查,不得转借、转租、转让、出卖或馈赠。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有权依法对抵押物进行处理:

    (一)借款人在3个月以上不按计划期偿还贷款本息,或借款合同期满,借款人未依约偿还贷款本息的;

    (二)借款人在贷款合同终止之前死亡、失踪或移居国外的,借款人的合法继承人或受赠人拒绝履行代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义务的;

    (三)发生其他不能偿还贷款情况的。

    第二十条  处理抵押物所收取的款项,可依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拍卖或处理抵押物所发生的费用;

    (二)支付与处理抵押有关的税款;

    (三)补交土地出让金或转让费;

    (四)归还借款人所欠的贷款本息及罚息;

    (五)如有剩余,退还借款人,不足部分由借款人补偿。

    第二十一条  借款人以第三人存款单出质的,应由第三人出具同意书,并办理存款单冻结手续。出质的财产权利金额应当高于借款金额。

    以存款单、债券出质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将权利凭证交付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委托的银行。

    以载明兑现的存款单、债券出质的,其兑现日期先于借款履行期的,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有权在借款履行期届前兑现,并将兑现的价款转存。借款到期,借款人未偿还贷款本息,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有权依法处理质押物,清偿贷款本息及相关费用,剩余部分退还借款人,不足部分由借款人补偿。

    第六章  贷款的保证

    第二十二条  本贷款须进行如下保证:

    (一)用房产作抵押的,借款人必须有担保单位或三名以上有代偿还能力人作为保证人,保证人为自然人的,必须有固定经济来源,具有足够的代偿能力,并且在指定银行存有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保证人必须得到单位同意,如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由保证人所在单位扣收保证人的固定收入。

    (二)保证人的保证金额以贷款合同贷款本息及合同引起的诉讼费为限,保证期限自借款合同签订之日起到借款本息清偿时止。

    (三)用足额的有价证券作为质押的,借款人也可不提供保证。

    第二十三条  借款人的保证人系法人的,在保证人发生合并、分立或破产时,借款人应变更保证人,并重新办理担保手续。

    第七章  抵押保险与公证

    第二十四条  借款人以房产作为抵押的,须在合同签订前办理房屋保险或委托货款人代办有关保险手续,保险金额按照有关部门对房地产评估金额全额保险。

    第二十五条  住房保险期要与货款期限一致。在住房抵押期间,保险单要交由住资金管理中心保管,保险单享有的权益无条件地让渡给住房资金管理中心。

    第二十六条  抵押期内,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撤销保险;在保险期内,如发生保险责任范围以外毁损,由借款人负全部责任。

    第二十七条  贷款合同应到公证机关办理公证手续。

    第二十八条  抵押物的评估费、登记费、保管费、保险费、公证费由借款人自己负担。

    第八章  贷款监督

    第二十九条  住房贷款要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与银行有权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

    (一)借款人违反借款合同规定的条款;

    (二)借款挪作他用;

    (三)借款人发生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其他情况。

    借款挪作他用时,对挪用部分在原贷款利率基础上加收50%的罚息。

    第三十条  借款人在贷款期内,要主动配合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和银行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九章  借款合同变更与纠纷处理

    第三十一条  借、贷双方任何一方要求解除或变更贷款合同时,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在双方未达成协议前,原贷款合同继续有效,变更贷款合同须经保证人同意。

    第三十二条  借款人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其财产合法继承人继续履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

    第三十三条  借款双方之间发生纠纷时,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当事人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章  附则

篇3

关键词:抵押担保;新资本协议;抵押品

一、新资本协议下抵押担保介绍

(一)抵押品和担保主体的范围

一个合格的担保主体从理论上讲,只要保证人的风险比借款人低,其提供的保证就能够降低资产风险。但为保证资本计提的审慎性,新资本协议标准法对信用保证提供者的范围进行了必要限制,仅认可以下两类实体提供的信用保证:、公共部门、商业银行和风险权重比交易对象低的证券公司;评级为A-以上(含)的其他实体,包括具有较低风险权重、能提供信用保证的母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等。

(二)抵押担保的处理方法

新资本协议标准法允许商业银行采用简单法和综合法两种风险敏感程度不同的方法考虑抵押的风险缓释效应,高级内部评级法允许商业银行根据内部风险计量结果考虑抵押担保的风险缓释效应。

(三)抵押担保的管理要求

新资本协议扩大了合格抵押品和保证人的范围,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风险敏感度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对商业银行抵押担保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才能考虑抵押担保的风险缓释效应。

法律确定性要求:所有抵押交易、表内净扣和保证所使用的法律文件,必须对所有交易主体都具有约束力,并且确保在所有相关的国家内可以执行,这些交易必须经过有效的法律审查予以确认。

抵押品估值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抵押品估值制度,以确保按照合同规定为债券提供充分的保护。在抵押品可销售的情况下,抵押品必须按照当前的公平价值或低于当前公平价值来估值,并对抵押品价值实行连续监控,具体的估值频率取决于抵押品的种类,一些金融抵押品应实行盯市估值。

抵押担保管理要求:对于抵押交易,为保证抵押品对债权提供充分的保护,交易对手的信用与抵押品价值不能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商业银行不能接受交易对手或与其相关的集团发行的债券为合格的抵押品。商业银行必须建立明确和严格的程序,确保出现借款合同约定的违约事件时,能够及时清算抵押品。当抵押品被第三方托管时,银行应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托管方将抵押品与其自有资产相分立。对于保证交易,保证必须是保证人的直接负债,保证人承担的业务必须由文件明确说明,保证义务必须清楚定义并不可撤销。

二、目前抵押担保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制定了专门的贷款抵押担保管理制度,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认定、抵押率的确定、抵押品的后续管理及相应的追偿措施做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明显的漏洞。

(一)抵押保证交易的执行存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

法律确定性及可实施性是抵押担保风险缓释效应在资本监管中得到认可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抵押权和对保证人进行追偿时还存在一些障碍。一是国内司法实践不完全支持在借款人违约或无力偿还债务时,银行及时地对抵押品进行清算或收为己有,司法仲裁和执行的链条和程序过长,影响了抵押品的占有、处置和变现,增加了银行的回收成本。二是在保证贷款中相当一部分是一般保证,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在债务人违约情况下,商业银行不能及时地要求保证人履行代偿义务。

(二)抵押担保管理管理不善,疏于监测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虽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贷后管理工作,重贷轻管问题有所改善。但在抵押贷款管理中,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抵了之、不管不问的情况,甚至出现办妥抵押手续后,内部管理松懈,致使债务人能够轻易解除抵押、私自处置抵押品而导致抵质押权落空的情况。

(三)普遍存在抵押品价值高估情况

抵押品价值高估除了借款人有虚增押品价值的强烈动机外,还与信贷经办人员尽职调查不充分、审核把关不严格、缺乏评估技能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商业地产、工业厂房、机器设备的评估存在高估问题更为严重,抵质押物变现价值不能有效覆盖有关债权,难以真实计量押品的风险缓释能力。

三、改进和加强贷款抵押担保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有效建立严格的抵押担保管理政策和程序

一是结合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的整合,重新整合和再造担保抵押管理流程。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重新对有关制度进行梳理,明确界定抵押担保交易中相关部门、人员的权利和责任,提高抵押担保管理的专业水平和独立性。二是建立清晰的抵押接受标准,重点审查抵押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建立中介机构和内部评估相结合的抵押品价值评估机制,保证价值评估的审慎性,并以此为基础对各类抵押品设置合理的抵押覆盖率;明确要求只有高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经济主体才能提供保证,对保证人和借款人采取相同的评级标准。三是强化对抵押品和保证人的持续动态监控,对各类抵押品的估值和保证人的评估要有明确的频率要求,定时监测抵押品实物及价值变化情况,确保贷款存续期内抵押保证交易的充分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二)细化抵押率

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应根据具体债项的特点,如借款人信用等级、贷款种类、期限、贷款条件和行业生命周期特点以及抵押资产市场价格变动规律等,进一步细化抵押率。

(三)制定完善的内部抵押资产价值评估技术操作规范

商业银行价值评估需遵循谨慎和保守原则,在市场价值属性前提下,其价值往往根据市场行业数据确定,当行业健康发展,市场数据能体现资产价值特性时,商业银行可大部分接受外部中介评估的结果,但对价值评估过程中具体参数的选取,如机器设备价值评估中安装费用的计算等,则应持谨慎原则,不予考虑或折价考虑。

(四)建立抵押品管理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应建立自己的抵押风险数据库,至少应包括评估数据库和回收数据库。评估数据库应根据不同区域、行业、资产类型等制订统一的资产信息卡和市场信息卡,将评估所需资料进行搜集、汇总和整理。回收数据库应具体到小类,应将资产处置前价值、变现价值、处置税费及其他未知因素等列清楚,并定期汇总分析,以此作为调整商业银行内部抵押率的依据,也为今后开发抵押品价值评估模型和违约损失率模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银监会.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处理指引[Z].征求意见稿,2008.

篇4

第一条  为推动全市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政策性住房信贷体系,支持城镇居民购买(含建造、大修,下同)自住住房,规范个人住房委托贷款管理,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意见〉的通知》、《贷款通则》、《北京市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办法》、《北京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以下简称贷款)是指由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及所属分中心运用房改资金,委托银行向购买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交存人和离退休职工发放的贷款,并由借款人或第三人提供财产抵押加第三人保证担保、财产抵押担保加购房综合保险、财产质押担保或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有关各方:

委托人: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及所属分中心;

受托人:受托承办房改金融业务的银行;

借款人:向委托人申请贷款的个人;

保险人:承保购房综合险或房屋财产险的保险公司;

抵押人:为贷款提供抵押担保的借款人或第三人;

抵押权人:受托人;

出质人:为贷款提供质押担保的借款人或第三人;

质权人:受托人;

保证人:为贷款提供保证担保的第三人。

第二章  贷款对象和条件

第四条  贷款对象。在本市购买自住住房,同时在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系统交存住房公积金的住房公积金交存人和汇交单位的离退休职工。

第五条  贷款条件。借款人需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北京市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

二、具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三、具有购买住房的合同或有关证明文件;

四、提供委托人同意的担保方式;

五、符合委托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贷款额度、期限、利率

第六条  贷款额度。每笔贷款额度不超过所购住房评估价值的70%,同时不超过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定期公布的最高贷款额。

第七条  贷款期限。贷款期限由委托人和借款人商定,最长不得超过25年。

第八条  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按照国家规定在住房公积金计息利率的基础上加规定利差。借款人按月分期还款。贷款期间遇住房公积金计息利率调整,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第四章  贷款程序

第九条  贷款程序。

一、申请

借款人到委托人处填报借款申请表,并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户口本、身份证或其它有效居留证明;

2.购房合同或意向书等有关证明文件;

3.借款人所在单位同意贷款信函;

4.委托人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二、初审

委托人对申请进行初审,初审内容包括:

1.核验借款申请表;

2.核定贷款额度和期限;

3.确定贷款担保方式。

三、调查

委托人初审合格后,受托人对贷款进行调查,并提出调查意见。调查内容包括:

1.购房行为是否合法;

2.抵押物或质物是否符合要求;

3.收入情况,是否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4.有保证人的,保证人的意愿以及是否具有保证资格。

其中,需进行抵押物审核评估的,由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认定的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进行审核评估,并出具报告送受托人。

四、审批和签订委托合同

委托人根据受托人提出的调查意见,对贷款进行审批,审批同意,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委托合同,然后由委托人签发委托贷款通知单。

五、签订借款合同

根据委托合同,受托人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及相关合同。

1.采取抵押加保证担保的,须订立抵押合同和保证合同;

2.采取抵押担保同时购买购房综合保险的,须订立抵押合同和保险合同;

3.采取抵押担保的,须订立质押合同;

4.采取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须订立连带责任保证合同。

以所购住房为抵押物但未办妥《房屋所有权证》的,在订立抵押合同前需签订《房屋所有权证收押合同》。抵押合同或质押合同订立后,需要登记的,依法办理抵押物或质物的登记。

六、划拨贷款

借款合同生效后,委托人将资金划入委托贷款基金户,再由受托人按借款合同拨付。

第五章  贷款的偿还与收回

第十条  贷款的偿还。借款人的每月还款额不低于家庭月收入的15%(包括住房公积金中个人交存的部分)。

一、等额均还方式。贷款期限内每月均以相等的偿还额足额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计算公式如下:

                    N

            I(1+I)

    R=P*--------

                      N

            (1+I)-1

    其中:R=每月还款额;

          P=借款额;

          I=贷款月利率;

          N=按月计算的贷款期限。

    二、等比递增偿还方式。贷款期限内,逐年按同一比例递增偿还额,但每年年内各月均以相等的偿还额足额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计算公式如下:

                              N

          1        (1+I)*(D-I)

    M1 =-*P*-------------

          2                N            N

                  (1+D)-(1+I)

                        n-1

    Mn=M1 (1+D)

    其中:M1 =第一年月偿还额;

            P=借款额;

            I=贷款年利率;

            N=贷款期限(年);

            D=等比年递增率;

            n=还款期间某一年;

          Mn=第n年月还款额。

第十一条  贷款由借款人每月用现金偿还。还款期内,借款人可支用本人和配偶住房公积金帐户内的住房公积金用于还贷,也可由受托人与借款人所在单位依据借款合同签订委托代扣协议书,由借款人所在单位每月从借款人工资中代扣并偿还受托人。

第十二条  借款人可提前偿还全部贷款本息。

一、借款人应在预定提前还款日一个月前,书面通知受托人,该通知一经发出,即不可撤销;

二、借款人提前偿还全部贷款本息,受托人按原期限利率和实际贷款的期限计算利息。

第十三条  在还款期限内,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偿还贷款本息的,在接到受托人发出的催交通知书后,必须立即补付欠交的贷款本息及逾期罚息。逾期罚息,以逾期额为基数,每逾期一天,计收万分之四。

第六章  贷款抵押

第十四条  作为贷款抵押物的财产,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抵押物的具体范围由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规定。

第十五条  借款人以所购自住住房作为贷款抵押物的,必须将住房价值全额用于贷款抵押。

第十六条  以房地产作抵押物的,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签订书面抵押合同,并到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的有关内容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抵押人对设定抵押的房地产,抵押期内必须妥善保管,负有维修、保养、保证完好无损的责任,并随时接受抵押权人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对设定的抵押物,未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人不得擅自处分。

第十九条  抵押合同至借款人还清个人全部贷款本息时终止。抵押合同终止后,抵押权人应按合同的约定,解除设定的抵押权。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解除抵押权时,应到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抵押注销登记手续,在抵押期间,对设定的抵押物如造成损坏、遗失,由过错方承担责任并负责赔偿。

第七章  贷款质押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指质押为权利质押。采取质押担保的,出质人和质权人必须签订书面质押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应办理登记手续。质押合同的有关内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执行,生效日按第七十六条至第七十九条的规定执行。质押合同至借款人还清全部贷款本息时终止。

第二十一条  权利出质后,在质押期届满之前,质权人不得擅自处分。质押期间,权利凭证如造成损坏、遗失,由过错方承担责任并负责赔偿。

第八章  贷款保护

第二十二条  采取抵押加第三人保证担保的贷款,当借款人未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处分抵押物所得仍不能还清全部贷款本息、罚息及费用时,不足部分由保证人负责偿还。保证人须与受托人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第二十三条  采取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当借款人没有履行借款合同时,由保证人履行借款人的还款义务。

第二十四条  借款人采取抵押加第三人保证担保和采取第三人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在保证人发生变更或撤销等情况时,借款人须提供新的担保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九章  保  险

第二十五条  采取抵押担保加购买购房综合保险的,在贷款期间,保险单正本由受托人保管。借款人在承保范围内无法偿还贷款本息时,由保险人负责偿还。

第二十六条  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借款人需在合同签订前购买房屋保险或委托受托人购买房屋保险。抵押期内,保险单正本由受托人保管。购买购房综合保险的不再另行购买房屋保险。

第二十七条  以房产作为抵押的,抵押期内,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撤销保险。

第十章  借款合同的变更和终止

第二十八条  借款合同需要变更的,必须经委托人、受托人、借款人及有关各方协商同意,并依法签订变更合同。

第二十九条  借款人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其财产继承人、监护人或受遗赠人继续履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的,应签订新的借款合同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条  借款人按合同规定偿还全部贷款本息后,抵押物或质物返还抵押人或出质人,借款合同终止。

第十一章  抵押物和质物的处分

第三十一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抵押权人或质权人有权对部分或全部抵押物或质物进行处分,直至偿还全部债务:

一、借款人违反本办法之条款;

二、借款人连续六次未按贷款合同规定的时间还本付息或贷款到期逾期六个月仍未还清全部贷款本息、罚息及费用;

三、借款人在还款期限内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无继承人、受遗赠人或监护人,或其继承人、受遗赠人或监护人拒绝履行借款合同之条款;

四、借款人中断购买房屋保险六个月。

第三十二条  抵押物属于房地产的,抵押权人处分抵押物的方式和办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北京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执行。抵押权人或质权人处分其他类型抵押物或质物的方式和办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处分抵押物或质物所得扣除税费后,首先偿还贷款本息及相关费用,剩余部分退还抵押人或出质人。抵押物属以标准价购得的房屋时,处分所得高于届时标准价部分,须退还原售房单位。处分抵押物所得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的,受托人有权向借款人或其保证人追索未偿部分;处分质物所得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的,受托人有权向借款人追索未偿还部分。

第十二章  其  它

第三十四条  借款合同发生纠纷时,借贷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五条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托人按《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对借款人追究违约责任。

一、借款人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

二、借款人提供虚假文件或资料,已经或可能造成贷款损失的;

三、未经委托人和受托人同意,借款人将设定抵押权或质权财产或权益拆迁、出售、转让、赠与或重复抵押。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贷款合同进行公证的,发生的公证费用由要求公证的当事人负担。

篇5

关键词:担保贷款;风险;防范

一、担保贷款及其风险

《中华金融辞库》一书中,对担保贷款的定义为:以第三人为借款人提供相应的担保为条件发放的贷款,担保可以是人的担保或物的担保。人的担保,是指有偿还能力的经济实体出具担保文件,当借款人不能履约归还贷款本息时,由担保人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责任。物的担保,是以特定的实物或某种权利作为担保,一旦借款人不能履约,银行可通过行使对该担保物的权利来保证债权不受损失。从担保贷款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担保贷款是一种很“保险”的贷款方式,当借款人不能按规定履行还款义务时,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对担保人或物行使权力而收回款项。正是由于担保贷款的这种特点,则易造成商业银行对担保贷款风险的认识不够,不能正确认识到担保贷款风险的存在及其程度,忽视了担保贷款风险,危及信贷资金安全。

二、我国商业银行担保贷款风险来源

相比信用贷款来说,担保贷款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降低了贷款风险。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担保贷款的实际过程中,却仍然有不良贷款的形成,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依然产生风险,这些风险既基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一些原因而产生,也来源于商业银行外部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自身原因。

1.对整体担保贷款规模把握不佳,盲目放款。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为了追求其利润最大化,难免通过增加放款来增加利息收入。我国各商业银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较多的贷款利息收入,在借款人申请贷款的情况下,往往容易盲目扩大贷款规模,盲目放款。

2.疏于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审查,片面依赖担保措施。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在审查借款申请时,容易只注意贷款的担保措施,而轻视了借款人本身的还款能力,这种意识是错误的。因为,担保措施只是银行向借款人提供贷款时所实施的一项额外保障措施,而担保措施是在借款人已经确定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所实施的。如果担保合同中的抵押、质押物变现处置遇到困难或者保证人不能按时履行偿付义务,那么商业银行的贷款效益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把审查借款申请的重点放在担保措施而不是借款人本身还款能力上,是一种对担保贷款风险防范意识认识上的错误。

3.对担保贷款保证人主体资格审查不力。若商业银行没有完全按照《担保法》对担保贷款保证人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易造成担保贷款保证人不符合《担保法》规定,从而造成商业银行与担保人之间签订的担保合同丧失法律效力,由此产生担保贷款风险。这种潜在风险的存在,一旦发生,将会对商业银行造成直接的损失。

4.商业银行对保证人担保能力及其抵押物、质押物价值的评估能力欠缺。商业银行本身往往缺乏自己专门的评估机构,在商业银行进行发放担保贷款前,一贯是要求借款人自己选择社会中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后上交评估报告。由于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会向委托人收取一定的评估费用,评估机构在受利益驱动的影响下,往往会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去书写评估报告,其评估结果往往是不符合实际的,在对保证人担保能力或抵押物、质押物的价值进行评估时,其评估结果往往高于保证人的实际担保能力或抵押物、质押物的价值往往比其实际具有的价值高得多。因此,商业银行根据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发放贷款后,就会因保证人担保能力不足或抵押物、质押物实际价值低于贷款金额要求的价值而埋下担保贷款风险。

(二)外部原因。

1.政府部门干预。在商业银行审查是否向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的过程中,不时出现政府干预商业银行贷款的现象。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或行政目标,在一些自身经营不善,资金短缺,信用不佳的企业要求商业银行贷款情况下,政府部门往往出面干预,在《担保法》规定政府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的条件下,一般情况则是政府部门向商业银行指定某家企业作为其担保人,要求商业银行给予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在政府部门指定的担保人自身缺乏偿付能力的情况下,造成商业银行担保贷款风险的发生。

2.借款人利用一些不正当的担保获取商业银行贷款。如借款企业采取子公司为母公司提供保证担保,抵押、质押担保;或企业之间相互为对方提供担保。这些担保的存在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担保作为,因此商业银行往往不能够依靠这些担保的存在收回贷款。

3.外部法律调控缺失。虽然目前构建的法律体系比较健全,但相关的具体执行措施仍然欠缺。各银行开展担保贷款业务的依据,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前者仅适用于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后两者则着重于担保公司的设立意图和财务管理,尚没有对担保公司风险监管的具体规定,一旦出现风险后,对其进行处罚的法律依据不充分。在借款人自身不能履行还款义务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向保证人要求偿还借款或处置抵押物、质押物的执行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很多情况下,商业银行虽然官司上胜诉,但却仍收不回贷款。

三、风险防范措施

上述原因的存在,使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着极大的风险。针对担保贷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国商业银行有关部门应该落实好《担保法》及其它法律对担保贷款的具体要求,完善商业银行管理部门的职能,来切实提高担保贷款质量,降低和防范担保贷款风险,具体建议如下:

(一)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审批时,应该合理控制贷款规模。

由于为了增加市场份额而扩大贷款规模,会造成贷款质量的下降,不能正确地掌握借款人以及担保人的还款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贷款业务时不能盲目放款,要充分考虑到贷款的收回程度,而不是片面的为了增加市场份额而扩大贷款规模。

(二)要将贷款审查的重点放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上,而不是依赖于担保措施。

在担保贷款上,商业银行能否收回贷款,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借款人自身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如果借款人自身还款能力强,能够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那么,商业银行在收回贷款的过程中不仅能如实地收回贷款,而且还免去了靠保证人还款或处置抵押物、质押物而带来的一些困难和麻烦。

(三)严格审查保证人的主体资格,做到万无一失。

商业银行在进行担保贷款审批时,要严格按照《担保法》的规定,认真审核保证人的主体资格,扫清法律上的障碍,以确保在借款人确实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能顺利从保证人那里收回贷款。

(四)加强对保证人担保能力及其抵押物、质押物价值的评估。

由于贷款前的评估工作一般由借款人自行寻找社会上的评估机构来完成,因此其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欠佳,这种不切实际的评估结果是导致商业银行担保贷款风险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评估机构来对担保人担保能力及其抵押物、质押物价值进行评估,从而减少由于评估结果失真而带来的风险。

(五)加强行政立法,减少政府部门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不良干预。

政府通过指定担保贷款保证人来干预商业银行贷款行为时,不利于商业银行改善其资产状况,也会降低商业银行改善其资产状况的积极性。

(六)加强对企业信息的披露,以排除企业的不正当担保。

首先,可以对企业信用记录、资产负债状况、盈利能力、企业关系进行披露,使商业银行在放贷时能够充分了解到企业的资信等情况,以排除企业所做出的一些不正当担保,降低商业银行担保贷款风险。再次,可以通过制定法规的方式,对企业能否进行担保的资质进行限定,从宏观的角度来限制企业的不合规担保,以控制担保贷款资金的安全。

(七)加强法律制度实施细则的制定,严肃担保责任。

通过法律制度的加强,使借款人在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商业银行能够切实地、容易地通过保证人或者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处置而收回贷款。

总之,担保贷款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贷款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商业银行经营担保贷款的收益受到担保贷款风险的影响,担保贷款只是分散了贷款风险,提供了一种补偿功能,但它不能改变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不能保证足额偿还贷款,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贷款风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担保贷款业务的风险来源多样化,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就不仅需要商业银行对自身管理的规范,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从宏观方面上对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陈耀武,左凯.担保贷款风险管理: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安全的着力点[J].武汉金融,2000

[2]段炜,陈晓雯.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担保贷款风险[J].经济师,2001

篇6

一、建立*市小额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牵头,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城市信用社及各承办银行、市担保中心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小额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负责日常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集会议,指导小额贷款政策制定、实施和业务开展;市财政局负责筹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贴息、补贴和奖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创业培训,指导社区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有关贷款推荐手续;市担保中心负责贷款审核、考察、核保、审批、贷款管理、清收、担保基金管理。承办银行负责核贷,配合协助市担保中心对贷款逾期人员依法工作。各部门按期向市小额担保贷款联席会报告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推动贷款发放中存在的问题,为小额贷款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新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模式。

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操作规程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一是自愿申请。必须在申请人户籍或现居住地(房权所有者)进行申请,由该社区进行推荐,以便于了解申请人经营能力、家庭状况,便于管理和回收贷款。二是加强区、县劳动就业部门、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职责。采取谁推荐,谁负责管理、清收的原则。建立推荐、已贷款、到期、逾期人员台账;建立贷前考察、推荐,贷后跟踪管理和清收等工作制度。三是担保中心负责受理社区推荐手续,进行审核、考察、核保、向银行承诺担保,指导各区、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劳动保障事务站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行贷后管理和贷款清收;对不履行担保贷款协议和还款承诺逾期人员依法。四是经办银行按担保金1:3的比例负责放贷,并积极协助市担保中心对逾期人员依法等工作。承办银行对贷款到期前30日内向借款人发出《到期还款通知书》,提前告知,以便及时还款。待贷款到期日,借款人仍未还款,由承办银行直接从担保基金中扣划代偿,并将代偿人员名单,告知市担保中心,由市担保中心、区、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劳动保障事务站实施清收。待收回贷款后,再归还担保基金账户。五是采取灵活贷款。在国家规定的贷款期限、额度的范围内,根据贷款申请人的经营项目、经营规模、经营能力等条件,采取灵活放贷。期限不超过三年,对创业成功,有发展前景,按期足额偿还贷款的个体经营户和吸纳就业人数多,资信程度高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给予二次贷款。六是承办银行、市担保中心、区、县劳动就业服务局、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实行统一制式表格及传递手续,确定统一时间交换有关数据。拟定每月5号前交换商约的各项数据,在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传递审核、审批财政贴息手续,每月10号前担保中心将上月经办行贷款人员花名册通过区就业局反馈给社区保障事务站,便于做好跟踪管理工作。七是减化审批程序。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推荐;区就业局审核;担保中心承诺担保;承办行放贷。

三、联合制定措施,推动小额担保贷款良性循环。

一是联合制定“回收办法”,加大清收力度,建立长效回收机制。由劳动部门牵头,市人民银行、市财政局、承办银行、担保中心配合,联合制定《*市小额担保贷款回收办法》,使我市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90%以上,借款人贷款到期不还贷,由财政、银行及有关单位协助,扣除反担保人的工资代偿,防范贷款资金风险,形成小额担保贷款良性循环。二是加快信用社区建设,降低门槛。由市人民银行牵头,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办银行、担保中心联合制定我市《创建信用社区办法》,可先在市内三区进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扩大。三是启动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增强就业倍增效应。由劳动部门牵头,市财政局、市人民银行、承办行联合制定我市《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市人民银行负责确定开展此项业务的承办行。市财政局负责筹集所需的担保基金和贴息工作。劳动部门审查小企业和职工身份。

四、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额度和期限,全面贯彻小额贷款政策。

一是扩大担保贷款人员范围。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石银发[20*]69号)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有关政策的补充通知》(冀劳社[20*]7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担保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并扩大贴息范围和提高贴息比例。二是扩大担保贷款区域范围。按照冀劳社[20*]7号文件要求,各县(市)在年底前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由各县劳动就业服务局配备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县(市)同级财政筹集担保基金,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对回收率达90%以上的县(市),市财政按每年回收额度不低于20%的比例以奖代拨,并入县级担保基金。对20*年底前已批未贷的人员,经再次考察后,按不高于20000元,期限不超过两年放贷。

五、进一步完善反担保措施。

一是信用反担保。本市县(市、区)的国家公务员,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式在编人员,由市劳动保障局认定的有稳定收入的行业,具有正规招聘手续,在本企业连续十年以上工龄,经劳动部门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干部职工,可进行信用反担保。二是存单反担保。借款人以本人名义或第三人在银行存入借款本息金额作为反担保;经第三人同意以其在银行存款的存单作为反担保,金融机构配合解决存单止付问题;到期还款后,银行将所存入该银行金额及利息返还借款人。三是建立反担保合同的核保制度。担保中心经办人、借款人、反担保人,三方在场签订担保合同按手印,反担保人单位在合同上加盖法人公章,并证明反担保人是该单位正式在编人员。

篇7

(一)金融机构的商业化经营和担保贷款的政策性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在实际操作中,承办行并没有把小额担保贷款与其他各类贷款分开考核,这必然带来商业银行商业化经营和担保贷款的政策性要求之间的矛盾。

1 风险分担

银行控制风险一般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拒绝风险较高的贷款项目介入;二是责任约束,对出现风险的贷款,追究贷款调查、审查和审批人责任。

从前者看,地方政府和担保公司都倾向参照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让银行承担更多的贷款损失,下岗失业人员存在分散性和流动性、劳动技能低、信用意识淡薄、经营管理能力低等问题,加之整个社会创业环境较差,小额贷款存在较大风险;对银行工作人员而言,由于实行的是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不良贷款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相关人员的工资、岗位、职称等切身利益。

2 担保基金补偿

按小额担保贷款有关政策规定:同级财政部门应会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确定贷款担保基金年度代偿率的最高限额。对限额以内、贷款担保基金自身无法承担的代偿损失,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予以弥补。

三部委联合下发的51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建立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省级政府设立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基金应至少承担地市贷款担保基金代偿损失的10%,而对县(市)级风险补偿没有规定,且多数县(市)级地方财政紧张,对弥补损失心有余而力不足,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损失很难获得财政补贴。

此外,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单笔金额小、笔数多、管理繁、成本大、收益低等的特点造成经营管理成本大,也是商业银行不愿受理的主要原因。

(二)下岗职工创业的高风险和对贷款的依赖性并存

下岗失业人员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年龄偏大,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劳动技能简单,创业成功率相对较低,创业风险大。同时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一般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缺乏资金积累和有效资产,自我筹资能力不足,对贷款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许多下岗人员在办理小额贷款之前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创业培训,申请贷款的项目缺乏可行性与说服力,担保公司和银行为了控制贷款风险,通常对贷款支持的项目审查比较严格,从而使急需贷款的下岗职工得不到小额贷款。

(三)政府相关部门基础信息沟通不够、协调合作不畅

由于小额担保贷款是由财政贴息、拨款设立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对社会下岗失业人员发放的政策性贷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都十分繁琐,业务筹办需要由财政、银行、经贸和劳动保障等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因此,相关政策部门的基础信息沟通工作至关重要。

(四)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制约着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发展

1 担保与反担保问题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之所以能够普遍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保”的出现。一方面,“担保”使下岗失业人员具有一种贷款的方式和渠道;另一方面,银行拥有了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手段。

同时作为市场化运作的担保公司,为了防范和化解担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往往要求贷款人提供反担保,一种方式是选择房产抵押或者有价证券作质押;另一种是选择本地经济条件较好的自然人作反担保,即申请担保贷款的人员除要有担保单位担保外,还要求有一个担保人以自己的财产为申请人的贷款作风险担保。由于担保人所背负的风险较大,很多人不愿意为申请人作保,难找担保人成了影响下岗职工获贷的首要难题。正是这种反担保束缚了贷款人的手脚。

2 小额担保贷款单笔需求量大与单笔限额控制间的矛盾

在下岗失业人员中有部分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较早,其经营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对流动资金需求的愿望较高,数额相对较大,同时由于其提供反担保能力较强、经营状况比较好,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倾向于对其放贷、满足其资金需求,但《办法》规定小额担保贷款金额一般掌握在2万元,使其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3 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程序复杂,还款期限不合理

下岗失业人员要申请办理一笔小额担保贷款,必须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再就业优惠证》,经过自愿申请、所在社区推荐、劳动保障部门审查、贷款担保机构审核承诺、银行核贷等程序,如果其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将贷不到款,一般情况下一笔贷款业务办理完毕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严重影响了下岗失业人员资金需求的最佳时间,这也是该项贷款开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社会信用环境差,信用意识淡薄

信用不佳也影响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的投放。由于对小额担保贷款的宣传不到位,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对小额贷款的含义并不了解,想当然的把小额贷款当成了政府在财政上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扶持,把它当成了政府的救济金,信用意识淡薄,欠息现象层出不穷,甚至于还有人恶意骗取小额贷款。这也是导致商业银行“怕贷、慎贷、拒贷”的一个原因。

因此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实施。

(一)建立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风险控制、补偿和激励机制

1 加大信用社区建设力度,为小额担保贷款搭建信用平台

政府应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为每个创业者建立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级,结合社区内贷款回收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可以将社区劳动保障信息与银行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对接,对借款人信息进行披露,降低管理成本。贷款发放银行、财政、经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与失信惩罚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健全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机制。

2 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控制风险

承贷行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从其经营项目、规模、能力、信誉、创业意识、家庭状况、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考察,应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回访制度。

政府、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对担保基金、担保机构、贴息落实情况、贷款发放及实效等问题进行检查,按月通报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情况。

3 实施正面激励机制,增强承办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首先,以更为灵活的利率杠杆赋予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动力机制,允许小额担保贷款利率的一定上浮,向承办行提供正向激励。利息上浮部分由财政贴息。

其次,地方财政应考虑给予承办银行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手续费补助,并给予承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银行一定的奖励,考虑每年年末如果当年累积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回收率达到某个百分比以上,就给予奖励调动承办行的积极性。比如南京市对经办银行

和街道(社区)的奖励,统一规定了全省最低标准,即当年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90%以上的,分别按当年实际贷款回收额的0.5%给予手续费补助;贷款回收率达到95%以上的,再分别按当年实际贷款回收额的0.5%给予奖励,以及贵州推进的“以奖代补”小额贷款试点实践,对超过92%回收率的县,按照金融机构和扶贫部门6:4的比例进行奖励,这些政策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次,省级财政每年应该充实一定数额的资金到担保基金,并将一定的政府资金资源存入承贷行,支持承贷机构扩大负债规模,通过资金运作增加收入。

此外,对小额担保贷款质量考评的情况不应该纳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考核体系。

4 建立担保基金补充补偿机制

省级贷款担保基金能够适当分担市级贷款担保基金的损失,但鉴于市级财政紧张或由于贷款政策变化导致补偿中止的可能性存在,因此建议建立健全风险担保基金的补充补偿机制,明确担保基金的补偿部门、渠道、时间、筹措比例,一旦出现坏账损失,经办银行和担保机构应共担风险,经办银行只承担所贷本金的20%,其余80%由国家财政部门承担(其中,省级财政部门承担10%,地级以下财政部门承担70%)。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工商、税收、土地、营业场所、社会治安、开户结算等各个环节,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建立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效率

1 积极筹集下岗失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进一步降低反担保门槛。

2 简化办事程序,加快发放进度。

3 扩大小额担保贷款的范围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根据具体项目实际收益预期确定的本金回收期来确定贷款期限,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作用。

(三)尽快建立起协调运转、高效沟通的机制

要解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性与商业性的矛盾,需要人民银行、政府财政、劳动部门和担保机构以及经办金融部门加强协调与配合,定期沟通联系,交换信息意见。

承贷银行与担保中心要相互协调。担保中心要做好推荐工作,严格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核,降低商业银行核贷工作量;承贷银行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手续。

篇8

[关键词]下岗失业;担保贷款;激励不足

[中图分类号] F8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3-0074-03

一、引 言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是再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始于四部委联合下发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其主旨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资金困难。自一系列政策颁布以来,许多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这一信用方式实现了“创业式”的再就业。但在许多城市,特别是下岗失业严重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一政策对促进再就业的效果并不明显,以辽宁省2004年为例,阜新仅为85人,抚顺仅为98人提供了贷款。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即是问题不断出现和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政策的]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对该政策的具体落实,另一是对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本文将分析这一政策的]进过程和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与执行提供支持。

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依据与相关要求

为了促进和规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央政府、相关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具体如表1 所示,从其内容可以看出这一系列政策是逐步完善和]进的,这一]进有的体现在贷款对象和贷款人的拓展,有的体现在政策的完善方面如对反担保的管理等方面。其中,银发[2002]394号文件和银发[2006]5号文件是当前小额担保贷款的主要政策依据。除表中所列的文件外,各级地方政府也分别制定了本行政区划内小额担保贷款的实施细则。这些文件和实施细则从贷款人范围、贷款对象范围、担保机构、财政贴息、创业培训、信用社区、金融机构考核制度等方面对小额贷款工作进行约束和指导,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实施。

三、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实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目的是以财政资金为基础利用“杠杆效应”获取更多的融资以支持再就业工程,但现实中杠杆效应的效果并不明显,以辽宁省2004年为例,全省的发放金额为24,789.8万元,而担保基金实际到位的金额为18,936万元,比例仅为1.3∶1,除大连达到3∶1,营口,辽阳超过1∶1外,其他城市均未达到1∶1,而下岗失业最为严重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更低,阜新仅为0.25∶1,抚顺为0.6∶1,盘锦为0.64∶1,杠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资金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对促进就业的效果不明显,辽宁省仅扶持10,690人,而大连就占了近60%,失业最为严重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和抚顺均不到百人。这一政策的效果不明显的根源主要在于对各行为主体的利益激励并不明显。

首先,对下岗职工的激励不明显。第一,申请条件过于严格,相关规定对申请人的标准进行严格界定的同时,申请过程中要求提供的各种相关证件特别是营业执照副本、公章、担保人身份证和担保人单位证明,实际上变相缩小了贷款对象范围[1];第二,反担保条件较高①,其要求有稳定收入的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干部作担保人,或以银行存单、债券等有价证券可进行质押担保,以房产抵押,下岗失业人员很难找到满足反担保条件的人和资产为其担保;第三,贷款在时间和数量上不匹配在给下岗失业人员造成较大还款压力②,造成借款人在短期内还贷压力较大,使得下岗失业人员失去了申请贷款的动力;第四,从经办手续的角度,申请小额贷款程序比较复杂,完成整个流程不仅需要时间较长,正常办理的时间为一般在1个月左右,但实际情况是至少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且相关文件表格就得复印报送多处,成本很高,这也影响了下岗失业人员申请贷款的积极性[2]。

其次,对贷款人激励不足。由于小额担保贷款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政策性贷款,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属性,这与商业银行的赢利性和安全性相冲突,使得商业银行缺乏激励开展这项业务。第一,从成本的角度,贷前调查和审核成本较高,小额担保贷款相对分散,不具规模,对下岗人员的信息收集较为困难,银行很难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核实;事中运行成本较高,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多为自谋职业,流动性大,有的甚至营业网点都不固定,管理难度较大;事后成本也较高,下岗失业人员涉及面广,加之自身的经济实力导致的其风险承担能力较弱,导致贷款责任追究困难。第二,从收益的角度,由于执行同期基准利率,资金运用的机会成本较高,银行获利空间相对于其他贷款收益较低。第三,从风险的角度,根据规定担保公司仅为小额担保贷款有限担保,银行承担一部分最终损失,而由于下岗人员资信情况难于掌握,经营项目多为商业服务或其他第三产业等微利项目,竞争激烈,发展前景无法预料,同时下岗失业人员受自身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年龄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较差,创业成功率低,导致贷款风险较高,更为严重的是这类贷款的政策因素成分较多,承贷者容易误认为是政策性放款而诱发道德风险。由于这类贷款的高成本,低收益,高风险的项目,所以贷款人不具有开展这项业务积极性。

最后,对担保机构缺乏激励。表现为担保机构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第一,根据《管理办法》,小额担保贷款发生不良后三个月内,由担保机构履行代清偿责任,这样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贷款的事前调查、初审主要都是由担保机构承担,特别是一旦当贷款形成不良三个月左右,就对担保基金扣减进行代位清偿,贷款的整体风险大部分被转嫁到担保机构上;第二,担保公司对每一笔贷款均要进行调查和落实反担保程序,而按照相关规定其收取的担保费不能超过贷款本金的1%,收益偏低。由于成本高,收益低,其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可见,贷款对象的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贷款人的贷款发放机制和运行机制、担保机构的风险与利益机制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位,致使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不能有效形成,不能有效利用金融信用杠杆的作用促进再就业。

四、促进下岗事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建议

针对贷款对象,主要是让贷款对象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有正确的认识,方便其办理,切实降低反担保门槛,提高其创业成功率和完善贷款结构和金额设计。第一,改进小额担保贷款服务方式,一方面经办单位如银行、财政、担保机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指定的地点开设窗口,专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贷款政策、贷款办理、信息咨询服务,如有可能实现定时定点的“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适当减免下岗失业人员在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过程中的各种收费,如评估、公证等费用[3]。第二,努力拓展降低反担保门槛的途径,以建立社会通行的个人信用档案与失信惩戒机制为根本,努力拓展其它途径,特别是通过信用社区建设解决反担保的问题,鼓励金融部门积极参入信用社区的认定,规范和完善社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使各相关部门认可其认定标准,以达到个人信用机制与社区整体信用机制的一致,同时构建信用社区贷款损失分担和责任追究机制,以使各相关部门形成利益共同体,真正发挥信用社区降低反担保的作用。第三,贷款金额和贷款结构的重新设计,充分考虑现实情况,根据不同贷款人的项目需求、创业培训状况和经营能力,适当增加贷款额度和延长还款期限,将贷款额度拓展到3~5万元,将不超过两年贷款期限的期限适当延长,按照贷款人项目和经营状况,将还款时间定在经营较为平稳以后[4]。第四,实施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创业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能力,根据每个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经历和项目,重点分析项目的可行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成立创业指导和项目征集中心,建立创业指导专家团等类似组织和项目资源库,推进创业项目与创业人员对接、扶持政策与创业项目配套[5]。第五,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使下岗群体正确认识这一政策,特别是利用一些优秀创业人才的示范效应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的理解。

针对贷款人,在政策重新设计的基础上调动经办银行的积极性。第一,参照鼓励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业务给予手续费的规定,给予经办银行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手续费补助,以提高其收益;第二,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贷款用途的跟踪,包括对贷款使用的投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和动态跟踪管理,特别是对贷款用途的指导,实现促进再就业和风险控制的多赢。第三,整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与中小企业贷款扶持政策,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比如大连的捆绑式,特别是通过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以中小企业为载体,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吸纳就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实现贷款成本和风险水平的降低。第四,商业性金融机构在符合既有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贷款项目的特点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创新金融产品,重组业务流程,改进金融服务,特别是要设立负责办理创业贷款的相关机构和推出与小额担保贷款相衔接的商业性贷款产品,以在提高收益同时降低风险。

针对担保机构,主要是降低其经营风险,提高其收益。第一,从短期来看,鉴于担保公司的手续费偏低情况,可以在国家规定的1%手续费基础上,再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推动该项业务的更好发展,从长期来看,可以逐步通过招标等市场竞争手段吸引商业性担保机构加入,以促进该项担保业务的规范化。第二,建立贷款机构和担保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以防止贷款银行将经营风险转移给担保机构。

[注 释]

①虽然《关于进一步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信用社区建设,但在实际中信用社区却存在着诸如利益与风险承担主体不一致,整体信用与个体信用不一致等许多不足,难以发挥作用。

②根据管理办法,贷款金额不超过两万,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还款,且期限、计息和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商定。而两年的还款期限(或展期一年)要求贷款本金年纯收益率达到30% 以上,而根据管理办法有关贴息的规定和下岗失业人员自身经营条件的限制,贷款往往被用于本金回收期较长的微利项目,还贷的压力很大。

[参考文献]

[1]朱华.政策强制下的信贷壁垒: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难问题的再思考[J].武汉金融, 2005,(7):26-37.

[2]王平山,陈步宇.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发展缓慢的调查与思考 [J].海南金融, 2006,(2):66-68.

[3]刘士谦,王勤圣.推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有“六难”[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5,(9):85-86.

[4]陶正方,陈晓飞,黄可权.目标与激励: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个案研究[J].金融研究, 2005,(6) :186-190.

[5]杨永兵.关于小额担保贷款与再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5):43-44.

Insufficient Incentive: Barriers to the Operation of Micro-loan Scheme for Laid-off Workers

Hou Qiang1,2

(1.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Dalian116025,China;2.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110023,China)

篇9

一、主要问题

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出发点和发展趋势都好,但其毕竟是新生事物,与之相关的各种制度及操作规程等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

(一)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资格确认问题。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是直接对种粮农民的资金补贴,应该由种地农户领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种地农民没有领取到直补资金,造成他们丧失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资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出租土地农户与承租土地农户双方约定直补资金由出租方领取。由于出租方大多数是脱离土地的非种粮农户,这就造成种粮农户无法获得直补担保贷款的权利。另外有的虽然由承租方领取,但流转手续不健全,多数是双方口头协议,有书面协议的少之又少,可操作性差。

2.土地经营权归属问题。由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量较大,流转年限不统一,财政所在填写《农户直补资金担保资格确认单》时,不仅要根据直补资金台账,而且还要参照土地经营权证,但是由于二轮土地承包距现在时间较长,许多当时在一个土地经营权证上的家庭成员现在已经分户,而土地经营权证还没有分开,造成一证多户现象,为农户贷款造成诸多不便。

3.目前各村都有机动地,这些土地的使用权归村集体所有,但个别地方机动地直补资金由村干部领取后上缴三资服务中心,若用这些直补资金申请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从制度、手续上看是符合要求的,但贷款发放出去以后,无法保证贷款的实际用途,而且容易形成风险,造成损失。

4.土地征用问题。借款人的土地被征用后,农户土地面积减少,导致直补资金担保贷款风险加大,尤其是沿路及城乡结合部土地被征用的机率较大。

(二)容易形成借名贷款。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实施,很多农户通过合法流转拥有较多的土地,获得的直补资金也较多,这些农户的直补资金贷款多数能够用于农业生产。但是,有一些人看中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利率低、期限长的特点,利用农民朴实、好面子,个别人贪图蝇头小利等弱点,通过走人情、施薄利等手段进行借名贷款,扩大了贷款风险。

(三)业务部门之间协调问题。办理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业务流程,涉及多家单位,最为直接的是县乡镇财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银行。虽然金融部门和县乡镇财政签订了协议,但由于沟通不及时,有些金融部门的操作细则财政部门不掌握,乡财政所对有关事项了解得不清,制约了此项业务的开展。另外,金融部门之间的征信系统不共享,在发放此项贷款时,无法做到信息共享,容易产生多次放款,形成贷款风险。财政部门担保登记信息更新也不够及时,几家银行同时开办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因担保信息衔接不及时可能会造成重复放贷的现象。

(四)贷款用途偏离要求。《吉林省2011年以直补资金担保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规定:“贷款用途重点支持种植、养殖等农户农业生产性、经营性资金需求,避免盲目投资和过度消费行为,确保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方面。”但有些办理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金融机构对此项要求执行不严,出现个别农户将贷款用于购车、购房等过度消费行为,偏离了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方面的要求。还有的金融部门为了盘活不良贷款,引导农户用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偿还陈欠,而许多陈欠并非用于生产经营方面。

二、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发展前景及建议

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工作开展以来,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由于政府大力支持,财政积极介入,吉林省金融机构之间开始争抢农村金融市场,农民有了选择金融机构的空间。与传统的贷款方式相比,农民还款自由,利率降低,减轻了不少负担。随着金融机构不断向农村注资,农村经济发展有了资金保障,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直补资金会增加,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发展前景可观。为了做好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机动地及被征用土地直补担保资金贷款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机动地属于集体所有,用机动地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应按照上述条款规定,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对于征用土地,金融部门应经常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建设规划,对于将要被征用土地及时登记注册,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贷款发放之后土地被征用,金融部门要及时召集贷款人明确还款责任及份额,用其所得补偿款或其他款项偿还贷款,最大限度避免贷款损失。

(二)切实加强贷款管理,确保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真正惠及农户。切实做好贷前调查,明确贷款用途,从源头上堵塞借名贷款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借名贷款,建议将其贷款人及实际用款人列入重点关注对象,记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从根本上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确保直补资金贷款真正惠及农户。

(三)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工作需要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避免金融和财政部门脱节。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要建立一个更新及时的担保信息平台,能够及时查找借款申请人的贷款信息,避免多个金融机构的重复放贷,降低信贷风险。

篇10

基本情况

2006年9月末与2002年12月末相比,平凉市GDP增加了19.22亿元,增长了26.41%;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了4.36亿元,增长了77.03%;当地从业总人数增加了1300人,增长了1.17%;下岗失业人员总数减少了1000人,下降了13.5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增加了64.66个百分点;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各项贷款余额增加了44.19亿元,增长了49.74%,其中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增加了130万元,增长了67.89%。据对平凉市张新民、于红梅等30户下岗失业人员的调查,有46.7%的人表示满意、53.3%的人表示基本满意。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成效明显。

政策传导

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国家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出台后,人行平凉市中心支行及其所辖县支行积极与当地社保局和财政局协调配合,联合下发了《平凉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制定了各项政策措施。根据当地实际,确定了小额担保贷款的承贷金融机构,并相应制定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操作细则》,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据统计,该项贷款从2004年年初开始发放,至2006年9月末,承办金融机构共到位担保基金420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82笔,519.5万元,财政贴息38.06万元。贷款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逐步规范操作程序。由县(区)、市社保局把关,借款人提供再就业优惠证、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申请表等相关资料,在经借款人所在街道或社区推荐、各社保局审定、市担保中心审核同意的基础上,由承办金融机构进行贷前调查,贷后回访、跟踪,了解资金使用及项目经营情况。

开拓创新,规避风险。为了切实规避小额担保贷款风险,各承办金融机构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严把“四关”,即严把资料审核关,严把贷前调查关,严把贷中跟踪关,严把贷后检查关。与此同时,市人行、市担保中心、市社保局等有关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平凉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补充通知》,进一步明确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除由担保中心担保外,还必须寻找一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再担保,实行“双保险”。

加强督查,规范运作。人行平凉市中心支行和平凉市银监分局密切配合,定期不定期深入辖内承办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督促指导,规范其操作行为。

存在的问题

认识上存在偏差,宣传上不够到位。有关部门和个别金融机构对小额担保贷款业务认识不够统一,更多地是从各自工作的角度去理解和执行。财政部门认为小额担保贷款属银行信用行为,不能仅依靠担保基金来启动。劳动保障部门认为他们只负责颁发再就业优惠证,贷款应由银行办理,贷款贴息应由财政部门落实。承办金融机构认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办理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又由于上级行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承办金融机构出现了“怕贷、慎贷”现象。另外,有相当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对国家出台的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知之甚少,加之从未向银行借过款,担心办理手续烦琐、门槛过高,存在“怕贷”心理;还有的误认为小额担保贷款是政府的“救济款”或“扶贫款”,不贷白不贷,贷了也不用还等。

工作上存在推诿、不协调现象。小额担保贷款的开展涉及地方财政、经贸委、社保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人行和承办金融机构等诸多单位,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但从调查情况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信息沟通,或各自为政,或重复劳动,致使此项工作进展缓慢。

操作上存在难度,理解上不到位。一是《平凉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内容不够具体,对贷款担保基金的落实、账户设置、基金风险管理、贷款资金来源、贷款损失核销、微利项目的界定等诸多问题规定不够明确,给贷款实际操作带来难度。二是贷款审批环节多。下岗失业人员要申请办理一笔小额担保贷款,必须先取得社保局颁发的再就业优惠证,再经过自愿申请、所在社区推荐、社保局审查、贷款担保机构审核承诺、银行核贷等程序,一笔贷款至少需要10天时间,与其他商业贷款相比,手续繁杂,办理时间长。三是贷款贴息手续烦琐。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并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了层层上报、层层核准的程序,影响了贴息的时效性,一旦贴息款不能及时拨付,贷款又面临到期,银行将会处于两难境地。

创业意识不够强,诚信意识不到位。据调查,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因各种原因缺乏举债经营的勇气和胆量,更多的是安于现状。还有个别下岗失业人员缺乏诚信意识,误认为小额贷款是政府的“救济款”或“扶贫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小额贷款的道德风险。

政策建议

做好宣传培训,认真落实政策。一是强化政策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定期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班,组织学习有关政策规定。二是成立中介组织,加大投入力度。建议尽快成立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信用中介组织,切实加大地方财政对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投入力度,健全长效机制,真正满足下岗失业人员对小额担保贷款的合理需要。三是搭建创业平台,创造就业岗位。要从政策上、制度上周密安排,确保下岗失业人员所投资的微利项目有明显的盈利空间,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四是建立帮扶机制,提供信用担保。

建立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一是落实联席会议制度,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二是建立“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加强信贷管理,搞好贷款发放。承办金融机构要将小额担保贷款列入年度经营管理计划,纳入信贷人员营销贷款任务,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活动,变守株待兔为上门服务。四是加强“窗口指导”,实时推介项目。

修改操作办法,降低贷款门槛。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允许基层分支机构在担保手续和申报材料合规的情况下直接发放此项贷款,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同时,还应考虑到此项贷款的特殊性,建立有别于商业性贷款的风险责任追究制度,以解除承办金融机构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促使小额贷款发放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