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的小房子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23:0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狗的小房子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小椅子真讨厌,一坐,就‘唧’一声,好像耗子叫!”
小狗,坐着不动。小猫又叫:
“小狗你看哪!我一动,小椅子就‘唧唧’响,这声音真不好听!”
小狗说:“好,我看一看。”小狗走过去,看看,说:“椅子腿儿有点儿活动。啊,这儿有一条小缝儿。你去找来一个小木片,钉进去就好啦。”
小猫说:“到哪儿去找呀!”
小狗说:“树林边上,有一大堆一段一段的小树,地上有好多碎木片。”
小猫说:“多远哪,我不去!”
小狗说:“我去吧!”
小狗找来好多碎木片,有大的,也有小的。小狗说:“你到小河边,检一块石头来。我挑一块不大不小的木片;钉进去。”
小猫说:“我不想坐小椅子了,不用修啦。咱们玩儿别的,好吗?”
小狗说:“修好了小椅子,再玩儿别的。”
小狗就自己到河边捡来一块石头,又挑了一个合适的木片,把小椅子钉好。小猫坐到小椅子上,晃一晃,小椅子一点儿也不叫了。小猫高兴地说:
“小狗,你真行!”
小狗也很高兴。他们又跑到草地上玩儿。小猫看见草上有一只绿色的大蚂蚱,就往上一扑。没想到大蚂蚌会飞,一下子“扑啦啦啦”飞出去好远。小猫追过去,大蚂蚱又飞起来。小猫追来追去,追到树林边上。大蚂蚱飞累了,就落在一棵树上,一动也不动。小猫喊:
“小狗,快来呀!小狗,快来呀!”
小狗听见小猫大喊大叫,还当是她遇见大狼了,就拼命往这边跑;跑来一看,小猫正仰着脖儿,往一棵大树顶上看呢!
“在那上头,就在那儿!瞧见没有?”
“什么东西呀?”小狗一边往上看,一边问。
“大蚂蚱呗!那不,就在那儿!哎哟,你真笨!”
看了好半天,小狗才看见那只蚂蚱。真高!
小猫对小狗说:“它翅膀坏了,不会飞啦!快帮我拿下来!”
小狗有点儿发愁。他说:“我们小狗,不会上树的……”
小猫说:“会嘛!你们小狗,会上树的嘛!”
小狗说:“小猫才会上树。”
小猫说:“我刚才追蚂蚱,累死啦!好小狗,你给我拿下来吧,啊?”
篇2
我家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是爸爸给我买的,它可爱极了。
它浑身雪白雪白的,像披了一件白毛衣。圆圆的头上有两只尖尖的耳朵,一双明亮的眼睛像两颗玻璃珠。小狗黑黑的鼻子下面有一张尖尖的嘴巴,嘴巴两边有又细又长的胡须,像一根根的线。它的腿短短的,走起路来很轻。它的尾巴长长的,喜欢左右摇摆。
我很喜欢它。
区一小一(8)班
方振宇
篇3
《新颖的泥名片》一课是一堂手工制作课,目的是能通过对自己名片的设计制作过程,更深入的了解名片,并能够借鉴其他艺术设计元素,为自己设计出新颖美观的个性化名片。本课更多的重视了对学生艺术感受、表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因此,为了在教学中较全面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体现新课改精神,我对本课做了如下设计:
1 情景导入、身临其境
一开始我就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利用了表演法,请两名学生表演大人初次见面时交换名片的情景,课前请两名学生练习表演,并请了音乐老师做指导,力求在表情、动作等方面做到惟妙惟肖、生动逼真。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更直观地观察名片,课前我用彩色的八开卡纸特制了两张超级大名片。上课伊始,一名着黑色小西服的男生和一名穿红色小礼服的女生分别从讲台的两边走上来,活泼地打招呼:“嗨,你好,我叫刘丕玄木。”“嗨,你好,我叫张艺楠。”并交换了名片,台下的学生兴趣盎然又充满好奇地望着他们。于是我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模拟大人初次见面的场景。他们交换的是什么东西?”大家齐声说:“名片。”我又问:“你能猜一猜名片有什么用吗?”立刻就有学生大胆猜想:“为了让别人认识自己而制作的纸片。”“他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名片的来历,你就清楚了。”并播放课件制作的动画片《名片的来历》。
通过实情实景的小品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作品展示环节――“找朋友”做铺垫。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需要教师活跃思维、勤恳钻研,将新颖别致的艺术导入方法融入课堂,本课表演法的导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 探索发现、展开联想
2.1 贴近生活、观察发现有收获。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儿童内心世界更为强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片的作用及设计方法,作为学习主体在观察发现中学习,我决定和学生做朋友,以一名小朋友的身份和大家打招呼,在寓教于乐中研究名片,发现名片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像初次相识一样,我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并出示纸做的名片:“嗨,大家好,看到我的名片,你能大声地说出我的名字吗?”紧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张用橡皮泥做成的名片:“爸爸妈妈非常喜欢我,他们给我起了一个小名,我的小名叫明明,我来自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那里有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大海,柔软的沙滩,我把它们做在名片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观察这两张名片,从材料上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细心的学生马上发现了:“一张是纸做的,一张是用橡皮泥做的。”我因势利导:“通过我的名片,你们对我有了哪些了解,我的爱好是什么?”善于观察的学生纷纷高举小手:“你的爱好是画画和滑旱冰。”我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名片上有一个调色板和一只旱冰鞋。”我发自肺腑地赞扬他:“你的观察力真敏锐,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2.2 名字联想、八仙过海显其能。我把“明”字写在黑板上,因为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偏旁部首,于是我启发学生展开联想:“请大家看我的小名,‘明’字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学生立刻能说出:“‘日’字和‘月’字”,我接着启发:“‘明’字的左边是一个‘日’字,右边是一个‘月’字,我用了什么来表现呢?”这太简单了,学生兴致勃勃:“用太阳和月亮来表现的。”我不失时机地夸奖道:“说得太棒了!我把‘日’字联想成太阳,把‘月’字联想成月亮,想一想,你的名字里的哪一个字可以联想成什么东西?”一分钟的热烈讨论之后,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兴高采烈地说:“我叫张哲霖,‘霖’字可以变成雨点和森林。”有的喜气洋洋地说:“我叫李晨茜,我的‘晨’字也可以变成太阳。”有的文质彬彬地说:“我叫王水芸,‘水’字可以变成水滴,‘芸’字可以变成小草和云彩。”有的胸有成竹地说“我叫宋泽桥,‘桥’字可以变成一座大桥。”……通过字形字义的相似联想,学生不仅联想到自然界的事物,也联想到生活中的食物,有个女生说:“我叫王宣淇,‘淇’字可以变成一个甜美的冰淇淋。”还有个女生说:“我叫胡巧儿,‘巧’字可以变成巧克力。”我不禁为学生的大胆创意鼓掌,他们真是太可爱了,他们用儿童式的趣味语言,随便地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文字和真实的事物)结合起来。学生就像是一株植物,只要教师造就出一种植物的泥土、养分、气候等等,他们就会茁壮成长。
2.3 外形联想、各显神通夺人目。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联想,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王冉是我的好伙伴,他也想和大家做朋友。他的名片告诉大家什么信息?”学生踊跃举手:“他的爱好是唱歌。”我微笑地说:“你从哪里发现了他的爱好?”学生上台来指着投影仪上的画面说:“大家跟我看,他做了几个音符,他还做了一张微微张开的嘴巴,说明他喜欢唱歌。”我表扬他:“观察得细致入微,大家接着观察,你发现王冉的名片外形像什么?”这下,学生们的目光全部集中到对外形的观察上,争先恐后地说:“饼干!饼干!”我说:“王冉小朋友可能喜欢吃饼干,所以做了一个饼干形状的泥名片。那你打算做一个什么形状的泥名片呢?”一个个小手像雨后春笋般伸得高高的,不假思索地说:“我喜欢飞机,我想做个飞机外形的泥名片。”“我喜欢芭比公主的王冠,我想做个王冠外形的。”“我喜欢蛋糕,我想做个千层蛋糕样式的。”还有的说:“我喜欢小狗,我要剪出小狗的外形。”有一名叫张语田的学生设想了她的泥名片:“我想盖一间小房屋,把‘田’字当窗户。”真让人拍案叫绝,孩子的名片设计畅想,散发着有一份浑然天成的童真和稚趣。
重点部分从名片的设计到制作完成,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表达中进行,教师只在其中穿针引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现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创能力。
3 学以致用、大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