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19 20:3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课改的目的,达到课程的要求?怎样全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怎样组织教学?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需要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教学反思要求我们将自己置身于新课程改革整体的大教育背景中,以自己的事业和专业发展为基础,以全面培养合格学生为出发点,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及时深刻地总结、研究教学活动中涉及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等。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师生间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传统的教育观使广大教师习惯了按自己的思维定式,严格要求学生的意识、习惯和行为“规范化”、“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我们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要思考: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教师要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从而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三、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新一轮的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也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摸索前进,在新大纲颁布以后,我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思考: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于培养人才及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使之终生受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抢险”、“2008奥运”等,均以情境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
起初,笔者也遵循传统的思路,试图通过口头教育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投掷实心球时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求他们按我所提的要求在课堂上有序活动。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太好,一旦收紧纪律,学生则无法充分活动,一旦放松要求,学生又乱跑乱动。于是笔者产生一个想法,只有让学生体验到这种不注意安全的行为确实会受到伤害时,他们才会知道必须要遵守安全要求。
可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真的用实际实心球去砸他们,如何让学生有效体验呢?这个问题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在笔者头脑中挥之不去的问题。有一天课间,当我看到一些学生在课间用废纸团成纸团互相“攻击”时,笔者突发奇想,可不可以用纸团模拟实心球让学生训练呢?于是,下次课上我提出,让我们利用好身边的废纸来做一个纸球,看谁做得又圆又结实。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将自己的废纸找出来,几个人一合作就做成了一个纸团,还别出心裁地利用胶带将球包好。
到了操场上之后,我不再提什么安全要求,只是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他们在各自的场地进行纸球的投掷训练,为了防止学生过于放松,我给每小组安排了一个比较有威信的小组长,我则在进行流动检查。这下学生感受到了自由,到了自己的场地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之下开始了训练。在训练当中,那些调皮的学生开始了“流窜”,然后一不小心就听到被砸中后的哎哟声和别的学生的笑声。经过了十五分钟的训练,我将学生集中起来,让他们说说什么时候容易被砸中,说说怎样才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在讨论、交流与碰撞当中,加上我提供的一些数据,例如真正的实心球造成的伤害力量会是模拟纸球的十几倍时,学生终于知道了在真实投掷实心球时不能乱跑,在投掷者做预备动作时就要处在安全距离之外等。更为可喜的是,由于纸球比较轻,所以学生将球握在手上练习握球技巧和投球技巧时显得更为轻松,而不是以往感觉很累的情形。但同时问题也出现了,由于纸球比较轻,用真实的实心球进行训练时所形成的技巧很难转化为可实施的行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我认为这是由于从纸球到实心球之间的重量跨度太大形成的缘故。于是我再次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体育课上与学生一同分析。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不如直接用实心球训练,这样好一些;有的学生说,如果有这么五六个重量逐渐增大的实心球就好了,这样就可以逐步训练,最后就可以掌握力量与技巧了……我立即抓住这个观点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不可以弄出几个外形一样大的,但轻重又不同的球出来呢?这节课学生并没有想到办法,只好留到下一节体育课解决。
课后,有几个学生找到了我,说想到了办法。我问他们想的什么办法。他们说,我们可以做几个中间空心不一样大的球,在里面装上沙子,这样球的质量最后肯定是不一样的。我表扬了他们,让他们实际做来试试看。
又一节体育课上,这几个学生提供了他们的作品,内部用布或方便袋装成球形的沙子球心,外面再用纸包上,这样做出了四个外形与真实实心球差不多大,但质量轻重不一样的模拟球。到了操场上,学生们对这些球非常感兴趣,纷纷选择自己合手的球自发地形成了四个训练小组,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指点,相互提醒,很快掌握了实心球的投掷技巧。一个球训练熟练以后,再找质量大点的球进行训练,经过几节课的训练,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体育课在教学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初中体育作为中考的一门必考课程,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是显露无疑。所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则成为所有体育教师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呢?本文中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以期能够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示范教学法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为了让示范发挥最好的效能,教师就要讲究示范的艺术。首先,示范要与问题相结合。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等都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以及学生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在教授新教材时,教师可先进行完整的示范,让学生先观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然后再结合教学要求,把动作分解,用慢速或常速做重点示范。其次,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体育教学中的示范总是和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练习相结合,讲解示范可以先示范后讲解,或先讲解后示范,或边讲解边示范。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示范讲解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再次,示范要与美感相结合。体育教师做示范动作时要力求准确熟练,动作优美,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最后,示范要与引导相结合。教师在直观示范后,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来加深对动作技术的结构和程序的理解,找出动作各部分之间、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联系以及动作的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限等,以加速掌握动作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寓教于乐教学法
寓教于乐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法,其不仅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寓教于乐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水平和业务水平,要塑造自己良的好形象。同时,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做朋友,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一起去体验快乐的“伙伴”,让学生在“玩”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体验快乐。其次,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不是强迫学生去进行体育训练,而是吸引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运动,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体育课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再次,要合理开展游戏教学。游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跑步的训练中,教师若只是单纯地给学生指明目的,让学生来回反复的跑,这会让学生觉得无聊枯燥。中学生喜欢追逐打闹,因为体育教学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训练学生的跑步技能时开展追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三、网络多媒体教学法
在现代教育中,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为学校体育教育拓展新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必要的技术手段。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成为现实,也为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同时给体育教学领域改革的突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有效地辅助教学,积极探索体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以不断提升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教师在上课时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学软件给学生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文字解释,教师还可结合课堂上的需要对课件进行重复播放、讲解,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便能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掌握技术动作也就会更快。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探索有效的课堂途径和教学方法,要引进符合时展潮流的教学元素,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要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施展自己的体育才能,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也才能推进整体素质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季浏,汪晓赞.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岩.对体育课教学互动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3(12).
[4]刘霞.体育课教学应注重创新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8).
篇4
初中生体能身体素质体能作为一切人类生命活动和目标行为的动力基础,在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等领域都备受关注。《运动训练学》中认为:“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而初中阶段作为个体一生体能发展的关键阶段,承载着发展与决定的功能和任务。
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体能锻炼的手段是多方面的,采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体育教学原则,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学生就一定对体能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体能锻炼中来,使学生的体能逐步发展更上一层楼。
一、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学体育卫生工作的检查和督促,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的有关方针、政策与法规;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建立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及各种奖惩制度,切实保证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场地和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全面促进中学生体能的发展。
二、改革学校体育教学,使学生能够将体育锻炼变为自觉行动
当前多数初中体育课以身体素质类为主,以较少的球类学时为辅,内容单调乏味,专项课门类少,内容较窄,教材陈旧,难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致使多数初中生对体育课消极对待。为此,应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正确的教学指导方针,从而培养学生多能体育运动水平(形体、健美、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等),并且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为体能素质的锻炼开辟了新的活动空间。
三、积极实施体育改革,保证学校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体育课是使全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要提高学生体质,体育课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像文化课那样,既有国家规定的课时保证,又有计划、有内容,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季节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新鲜感,不断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一是要积极实行新课标,突出“健康第一”理念,指导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二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和策划一些体育活动,因材施教,从而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要在保证充足的课内课时量的基础上,保证平均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即在课内课时的学科课上,教授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活动课上,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由此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学、自炼、自评。
同时,还要开设若干体育项目选修课,培养发展学生对单项运动的兴趣,辅之以丰富的联赛和校园运动会,增强学生参与精神。
四、加强体育课教学
随着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娱乐性、观赏性等体育项目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田径、体操等被逐渐淡化。现阶段初中体育课一味地满足学生兴趣和追求时尚新兴体育运动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也违背了我国学校体育教改的初衷。田径是运动之“母”,对发展学生的跑、跳能力及心肺功能具有显著效果,体操对于发展学生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等具有显著功效。为此,我们建议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恢复田径、体操等传统体育项目,发挥其在增强学生体能素质方面的积极功效。另外,要保证每节体育课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高学生体能、遏制初中生体质下滑之关键,就是要保证体育课有适宜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只有学生体育运动量上的积累和一定运动强度的不断刺激人体各个运动器官,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和运动水平,最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之目的。
五、加强初中生体育运动安全教育
篇5
关键词:体育课;素质教育;认识;反思
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教学也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坚实基础。
我作为一名从小接受学校正规教学长大的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体育教学,对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亲身感受,更对过去的体育教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反思。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许多弊端,造成这些弊端的因素有场地器材以及其他硬件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也有体育老师素质普遍不高、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等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不可否认,场地、器材以及时间这三个因素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些基本的条件根本无法很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然而,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各个地域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差距很大。另外,就是在不同的学龄阶段的体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如高中的体育教学资源明显高于初中,而初中又明显好于小学。由于年龄越小的学生相对学习接受能力也比较低,所以,看似小学和初中所需的体育教学资源并不高,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恰恰相反,因为小学与初中正是学生培养体育兴趣的黄金时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应该更大。学生需要素质更高的专业体育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兴趣培养和引导,学生也需接触各类体育运动,从而发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也是体育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和方式都是由学校和体育老师制定的。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很明显地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校普遍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每到临近考试时体育课往往会让位于语数外等课。体育教学内容也较为单一。较多的都是走形式化,体育老师也大多是一套教案用到底,像完成任务一样,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其实,我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导致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体育考试,而不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样其实就使体育课本身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三、师资因素
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限制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社会上对于从事体育事业的人普遍都有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从而造成了以前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体育专业或从事体育工作,导致高学历高素质体育人才匮乏。虽然这种现象目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目前培养体育教学人才的速度远远低于社会的需求程度。许多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需要带十几个班级,超负荷的工作量也必然会导致体育老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简化和单一、重复,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体育课上课质量。
有时我时常会想体育课的本质、体育老师的真正使命是什么?特别是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掌握技能并不是第一位的,让学生加深对体育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快乐的成长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觉得体育课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育锻炼,更多地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地进行体育运动。我认为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在课堂上体育老师这节课上得多精彩,学生参与度多高。真正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好坏,应该是看学生有没有通过体育课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有没有激发起学生的运动兴趣,这才是体育课程设立的真谛。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体育课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与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总体来说,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现代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应与语数外等课目处于平等地位。良好的身心状态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过去体育课的目的也应由通过考试改为使学生能够快乐的运动,减轻学习的压力,培养学生浓厚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运动的好习惯。要完成以上的改变,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去应试教育成绩第一的教育考核模式。其次,学校应该更进一步支持和重视体育教学。重视不应只是句口号,应具体地体现在体育课时的增加、体育硬件设备的更新以及体育专业老师的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体育教师本身来说,应该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素质,不光是体育专业素质,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急救医疗学等常识与技能。所以,现代的体育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体制的改革,更是对于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杨洁.对目前我国快乐体育教学的初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6).
篇6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新课程给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促使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进展,广大教师正在孜孜不倦地钻研各种教学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农村初中学校的体育课教学,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从师资力量到器材设备和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都要劣于城市,加之传统教学观念的偏见影响,农村体育教学的效率普遍低下。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呈现为一种活动课的形式。具体表现为:课时量少,课堂上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缺失,上课即打打篮球、踢踢足球、跳眺皮筋、捉捉迷藏等,教学效果不佳。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教师的缺乏。
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和智力水平,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年龄结构而言,体育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是最佳的组合,而实际则是大部分农村初中几乎没有体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有的学校甚至连专职体育教师也没有。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自然无法有效开展。另外,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工资普遍低于平均线,而且有的学校还不承认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工作量。
(二)体育教师缺乏及素质不高,陈旧的教学观念。
在学校体育领域,多数农村中学还缺乏体育教师,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个体育教师,还有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只是因为岗位空缺就补上,致使在体育改革中教师由于缺乏学术交流,理论研究,对所存在的问题缺乏用系统的观点去观察、思考和处理。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管理不够,教学形式多以“放羊式”、“军事式”管理。由于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强,自控能力、集体观念、组织纪律和协调能力还比较差,如果放松组织管理,很容易发生事故。
(三)教学模式呆板,传授方法单一。
在目前农村体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按照教学大纲把竞技运动的内容搬到体育课上,不管学生能不能学会,传授内容对健身有没有太大实效。大量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把以健身娱乐为主体的中学体育教学竞技化,且各年级教学内容简单重复,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村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传授过程中总跳不出灌输式教学,学生总是被牵着鼻子走。教师讲解示范、布置练习;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教师预定和执行教学步骤并要求学生紧跟练习。学生几乎成为教师操纵的木偶,不能生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造成以后教学过程的困难。
(四)体育设施严重滞后,体育教学活动的不足。
农村初中虽然开设了体育课,但大部分学校每周的体育课时少得可怜,甚至有时还被其他课程占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外的体育活动。
教学设施、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农村中学里,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有限的经费用于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已举步维艰,也就谈不上更新、添置体育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等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练习兴趣难以调动,造成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小,尽管许多学校体育教师费尽心机,想方设法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应对策略
(一)对体育课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要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对体育课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
1.学习领会体育新课程的理念。
体育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的培养,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这关键在于把新体育课程的理念转化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体育授课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体育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锻炼习惯意识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锻炼及其效果,应从多方面去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和效果,尤其应注重学校体育的长远效益,使学生在离开学校教育以后仍能够根据主客观条件,从事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从而使其终身受益。
在教学中,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终身受益。
4.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构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显示教师的教学才能,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转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陈旧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体育教学的改革,要始终以新课程的新理念为指引,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1.转变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短缺就上不好体育课的错误观念。
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短缺,体育教师应利用现实中可利用的一切器材为体育课做准备。体育教师可发挥自己的作用,利用有限的资金和器材来上好体育课,转变传统的没有场地器材就上不好体育课的错误思想,要学会观察,观察农村学生在没有场地器材的条件下他们是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教师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改进放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在没有场地器材的情况下上好体育课。体育课不仅仅只是单一的跑、跳、投和球类运动它还包含许多方面,农村有自己的民间活动,如果体育教师能把这些民间活动吸为己用,那就可以转变没有场地器材的不好局面,也能让农村中学体育课上的生动活泼。
2.转变农村中学体育课程的投入时间少的错误观念。
农村中学对体育的投入时间过少,这主要是因为一部分领导及教师认为,农村就是劳动的地方,农村的学生从小就在不断的劳动和锻炼,所以农村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也就没有受到教师重视,教师们错误的认为农村学生每天都要参加家里的劳动,身体是健康的,不需要再过多的进行锻炼,教师的错误认识是没有科学性的,首先中学阶段的学生是处在长身体和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的,他们需要的锻炼是科学性的、系统性的,而不是简单的体力锻炼。根据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状况,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应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和科学性的锻炼方法来,这不仅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科学的锻炼而且也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得到锻炼,同时农村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阶段的情况,制定一套能够使学生增强大脑反映能力的锻炼,这可以使学生在上课的同时使智力和反映能力得到发展。
3.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
在农村中学要尽可能的给各个学校配备足够的体育教师,在职的体育教师也应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心里品质修养,丰富理论知识。学校可以通过订阅学习资料,鼓励教师进修,提高理论水平,逐步提高科研能力,使他们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教学,为教学服务。其次,体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对教学内容和各项运动项目作出正确的示范。通过正确优美的动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体育差生参与锻炼的自觉意识。
(三)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很多时候,学生喜欢一门学科,就是从喜欢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开始的。因此,教师的人格与信任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民主课堂气氛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课堂上,要做到严而有度,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每一位学生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像在预备年级单杠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因天生胆小而不敢练习,有些学生因在小学玩单杠时摔了下来而造成了恐惧和阴影……,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时,在课上不但没有批评她们,而是主动与他们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感受,并采用了小组互助、个别辅导的方式引导、鼓励和帮助她们,使她们尽快树立信心,克服恐惧和阴影,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由于师生情感的投入,最后她们又重新回到了单杠上,完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动作,享受到了成功和快乐。这种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
(四)做充满激情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体育课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为此,特别需要体育老师的激情,并以此来引领学生的激情。所以,体育教师的着装、仪容、心态、精神、情绪和姿态语言对于学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课前体育教师应注意自己的着装,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操场或场馆等待学生前来上课。上课铃响后,教师应脸带微笑、精神振作、大踏步地走到学生队伍前,情绪高昂地大声喊到“上课——同学们好”,学生便会情绪激昂地回应道:“老师好”。就这样教师用自己的激情点燃了学生们上课的热情;课中,只有教师先投入了自己的激情,才能吸引学生步入佳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运动的欲望,从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激情不仅仅表现在口头语言上,而且还充分表现在姿态语言和优美、标准的示范上。整堂课中由于教师情感的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发挥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例如:每当老师进入课堂之前必定会整理好自己,然后提前来到上课地点,精神振奋地站在那里,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从而队伍整齐地等待老师前来上课,上课前,我会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一下每一位学生,这时个别没有站好的学生会在我的目光下赶紧站好,同时体育委员也立刻开始整队,整队完毕报告老师后,我就会激情澎湃地向学生问好,学生也即是地回应我,如学生回应我的士气不足,我就回让他们重新来过。在上课过程中也同样如此,在讲重点、难点、疑点时,我比较注意口头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逻辑性,在运用精炼、准确、启发性教学语言基础上,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一系列丰富的姿态语言,引起学生重视并积极思考,同时把握好示范的时机,因时而宜,真正做到有声有色的进行教学。
(五)抓好课堂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体育课堂有别于其他课堂,由于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外或体育场馆进行,所以,除了课堂纪律外,队伍的组织和调动也是使学生顺利进行学习的保障。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组织的时候,必须认真、严肃对待,必须加强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自我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常规、要求以及学习的内容目标,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看老师的姿态语言行事,尤其要学会看老师的手势进行集队和队伍的调动,学会自我支配,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对于违纪违规和失控的学生一开始就提个醒,并要把“丑话”说在前头,一旦发生严肃处理,保证课堂正气抬头,对于每堂课的队伍组织和调动,要有预设,切忌在没有考虑周全时,随便乱调动队伍,造成课堂失控,使学生养成随随便便、懒懒散散的坏习惯,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六)课后不断总结反思,让学生闪现思维的火花。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有教学总结与反思,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是产生思维火花的空间。学生的疑问或想法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及时给予解决,所以,教师在课后对学生“想要知道的”要认真对待并积极思考,努力使它成为下一次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又能有效地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全身心留意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大提高。
例如:每次课后都要问自己:这节课上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哪些学生学会了,哪些学生还没完全学会,课上到底提高了学生的哪些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可生存的资源,我捕捉到了没有,加以利用了没有,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下节课如何改进等等,并将这些想法形成文字——写成教学日记或随笔,客观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失败中发现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有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七)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发展每一个初中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潜力。在现行教学大纲中,也比较重视对科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对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培养,往往都采取渗透的形式。许多事实表明,大多数学生具有在各种活动中发挥各自一定素质潜能的强烈欲望,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的积极的组织形式可以为他们提供实践和创造的新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和舞台。
比如:有一次活动课,由于学校篮球场地只有一个,预初年级的一个班的女生借了球没地方活动,就在拍球玩。我就引导她们做一些传球之类的游戏,并做一些方法的变化,让她们自己也想一些方法,结果其中有个学生,因为经常看她的父母打乒乓球,就想到了用篮球在地上打起乒乓来,我立即对她的做法给与肯定,她们在以后的活动课中就经常用这个方法活动,并进行比赛。后来我怕篮球对她们造成伤害就把篮球换成排球。她们就把它命名为“乒排球”。
(八)突出学科特点,优化教学过程。
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必须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它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教会学生有用的知识、技能。也就是说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运动技术、健身方法及健康知识,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在适度的“苦”和“累”中达到身心愉悦,不断进步、树立自信心、体验运动的乐趣,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身体活动和玩玩游戏。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没有获得运动技术的进步,没有通过学习运动技术获得身心的愉悦的体育课,我们在这里可以肯定地说,它不是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同时,在重视运动技术的学习时还必须避免用过去训练运动员的方法来教技术,不要过于追求技术的细节,必尽我们的目的是增进健康,我们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有层次,必须有传授运动技术和锻炼的程序与效果,即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展示、比赛、评价、常规、掌握运动原理和方法。
总之,通过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可以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得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不仅要增强体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发展个性,体育心理,提高体育品德,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 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育实践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探索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初探 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研究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的教学反思 初中体育教学中分层评价的艺术 对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新课改下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认识 谈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浅析 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浅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发挥的作用效果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发挥的作用效果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蔡定参")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繁重,学习压力较大,体育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的积极效果。高中体育和健康教学都在新课程中被要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发展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立足于高中体育分层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运用实验探究分析了体育教学发展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分层教学;策略;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25-02
一、教学背景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不得不大大降低对于体育课程的投入,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消极应付,怀有厌烦心理。于此同时,部分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不注重学生的个体特性,简化教学活动要求,甚至让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教学目的无法达成。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切实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对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创新。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
1、因材施教
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视情况而定,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分组进行教学,例如,对于身体素质一直不好,不适宜进行高强度运动的学生,只需让他们完成基本的锻炼任务即可;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给他们布置新的任务,鼓励个子高的学生进行篮球、排球等练习,而对于身材矮小的学生,则安排他们进行短跑等项目进行锻炼。
2、合理性
高中体育课教学的合理性原则,指的是依照合理的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合理的教学进度是指教学时保持适当的讲课速度,维持教学对象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易于接受老师的教学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年龄阶段相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学内容的多少。
三、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分层教学实施策略,要充分考虑到教师资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这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又包含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教学活动主体。
1、教师资源
教师是教学设计者,所以必须进行分层教育教学理念的培训,让教师充分理解分层教学的意义与目的,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认真活用分层教学思维,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2、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部分。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要注意这几种类别:
(1)性别差异。男生与女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女生一般不如男生的身体素质好,例如,进行体测时,对男生可以进行1500米跑的测试,而对于女生则应进行800米跑,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2)素质差异。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不光是男生与女生之间,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的具体情况也应被充分考虑。
(3)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喜欢球类运动,有的学生喜欢田径类运动,教师可在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分类、分组安排训练。
3、教学目标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主要进行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教学,为体育课上的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素质尚可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运动知识的前提下,加强训练,发展兴趣,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身体素质极佳的学生,可以考虑进行高强度的教学活动。
4、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分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第一节课上教授如扩胸、压腿等基础的热身动作,在第二节课上就应先进行复习,再教授新内容,比如:体操、短跑,再在第三节课上安排长跑、接力赛等运动,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率,避免跨度过大。
四、开展实验
为进一步调研分层教学法,某教研组选取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其中一班进行分层教学,二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选取的两个班级具有两大优势:一是人员组成相似。一班50人,其中女生24人,二班学生49人,其中女生是25人;二是体育基础平衡。一班学期末学生体育考核达标人数为39人,达标率为78%,二班学生达标人数为38人,达标率为77%。可见实验选取的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条件接近,利于实验的开展。
五、实验途径
1、合理分层,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归属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说明开展分层教学的积极意义,消除部分学生 “分层即为分等级”的片面观点。学生的体育能力被分为四个等级:A具有较强身体素质,具备体育特长,B体质较好,能轻松完成训练目标, C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经过努力可以完成训练目标,D体质较弱或存在缺陷,运动技巧较差。
2、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保证积极性
为各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进行学习与训练。例如,教师采取“上浮”与“下移”的方式确定训练目标,对C等学生,以教科书上规定的标准进行要求,对B等学生,以良好对应的分值与标准进行要求,对A等学生,按照满分标准进行要求,对D等学生,依其身体状况,降低5-10分进行要求,鼓励其进步。
3、分组竞赛,营造氛围
教师应将学生分组进行训练或竞赛。让人数较少的小组开展训练竞赛活动,人数较多的组按照男女分为不同小组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彼此能力相当的环境中活动。
4、动态管理,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激发上进心
六、实验结果分析
分层教学中,教师应切实按照不同程度体育能力学生的考核目标对其体育成绩进行评价。开展分层教学,一是为了使教学活动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其更加适应
篇8
关键词 中学体育课堂 活动分组 分组教学
一、班内行政分组考虑不全面,实效性不强
一般体育课都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分成几个固定的行政小组。往往很多体育教师开学后,就按从高到矮、男女分开的办法排成若干个横队或纵队。在分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重视不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身体状况,教师没有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和技能掌握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强弱搭配做到基本均衡,在学习中不能很好的达成通过互帮互助、整体推进,共同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许多老师对行政分组的集合站位形式进行了创新改革,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在小组的组合优化上是否有更多的文章可做呢?
二、课堂活动中分组不当,造成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例1:有一次听课,教学内容以篮球运球为主,上课老师带领学生做了一些准备活动和球性练习后,用了将近2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运球接力比赛。40多名学生分成3个比赛小组,用了3个篮球,其余的篮球放置在一边,课堂气氛很好,学生为自己的小组呐喊助威。但实际的效果是每个学生的合计练习时间只有1分钟左右,场地、器材使用率没有充分挖掘,分组不当造成了教学实效下降,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三、体育课堂活动分组策略
经过自己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体育课堂活动分组首先应重视实效性。分组教学的目的是追求高效益,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因而,必须从教材内容、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出发,尤其要切合学生实际进行分组。
(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分组方案。
教师在体育课课前设计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围绕课的教学目标,对上课过程中所需要的分组进行合理设计。首先,分组方案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在备课时,考虑如何利用有效分组带动所有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选择最优的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体现出学生在不同水平上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重视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其次,要检查这种分组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场地器材量、生均练习时间(如例1中的分组运球问题)等,是否能够达成教学目标中所期望的效果。在教案上写个分组练习,课中随意分组的做法肯定是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要充分考虑场地器材的最优化利用、课堂练习密度、学生分小组活动的氛围、男女生性别差异等因素,服务与课堂教学目标。
(二)按需改变分组形式。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分组要么是按男女分,要么是平均分,总是比较死板。而初中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具有浓厚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分组形式的重新组合,在分组上来个创新,让学生感到新鲜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三)体育课堂活动分组要注重灵活性。
在明确教师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分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选择分组形式的较大的自,以激发学习兴趣,将原来的“要我学”改变成“我要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身体素质、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力好差灵活合理的分组。
例如以下分组方法:1. 性别分组。这种分组适用于男女合班教学,且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2.行政分组。这种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尤其是集体竞赛项目,如广播操、拔河、接力赛等;3.体能分组。一般可分为ABC三组,或AB两组,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分组形式,目的是“抓两头,促中间”,面向全体学生。例如耐久跑、投掷、跳远等体能差异较大的项目;4.兴趣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兴趣小组,这种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作用很大。尤其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5.友伴分组。让几个要好的伙伴自由组合成小群体,这种分组有利于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培养交际能力。例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舞蹈等项目;6.补偿分组。教师有意识地让体育优等生和后进生一对一分在一组,让优等生做小老师,这样分组后,进生学习虚心,彼此进步都很快;或者让文化课与体育课各有所长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取长补短,能促进同学之间的理解与友爱。
当然,这些分组形式并不是孤立的,有时一节课上会有好多分组形式交织在一起。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其它许多分组形式,诸如,按身体高矮、年龄大小,性格好动好静,自觉性好差等分组方法。具体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尚需教师结合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巧妙把握,教出特色,教出成绩,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
四、结论
综合上述,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抓住实效性与灵活性这两个要点,反思课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注意积累教学经验,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意识,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取长补短的,能起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的作用。使分组教学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使体育课堂活动充满更多的绿色。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篮球运动 课程教学 调查分析
篮球课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学课堂以后,就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中小学开设篮球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篮球教学是中学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篮球运动得到迅猛发展。但中学篮球课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苏州市苏州中学篮球教学情况与分析
1.篮球课开设情况与篮球课课时数调查与分析
在体育与健康课中,是一般体育教师的首选内容,也是学生最喜爱的项目之一,又是在各学校易于操作的项目之一。在被调查的几所学校中,全部安排了篮球项目的教学内容,但是篮球教学时数的多少呈现多样化。从每学期6课时至20课时不一,有2所学校每学期开设篮球课节数在6~8节,占调查学校的25%,有5所学校每学期开设篮球课节数在10~15节,占调查学校的62.5%,有1所学校每学期开设篮球课节数20节,占调查学校的12.5%。此外,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只有1.41%的学生选择篮球课的课时数非常充足,30.28%的学生选择充足,43.84%的学生选择少,24.47%的学生选择非常少。调查数据说明苏州中学基本能够落实学校篮球教学,各学校分别占有不同的比例,多数学生认为课时安排少,教学时数没有统一的安排和规定。
2.篮球课教学内容调查与分析
当前,篮球运动在中学开展得非常普遍,篮球课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篮球教材内容多,既有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又有裁判法、竞赛组织和篮球理论知识等,而现时中学篮球课时却很少,通过对教师上课内容的调查发现,选基本技术、教学比赛和篮球游戏为教学内容的依次50人、41人和33人,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100%、82%和66%,选基本战术、组合技术和篮球裁判分别为20人、15人和12人,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0%、30%和24%,选择其他的为零。显然,多数学校篮球教学内容还是以基本技术、教学比赛和篮球游戏为主,战术、组合技术和裁判教学偏少,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
3.篮球课教学组织形式调查与分析
我国学校体育课特别是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采用行政编班仍将是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在所调查的学校篮球教学的编班形式上,均是采用行政编班上课。通过调查教师的上课人数发现,选择30人以下的有4位教师,占被调查的8%,选择31~40人的有33位教师,占66%,选择41~50人的有8位教师,占16%,选择51~60人的有5位教师,占10%,选择60人以上的为0。说明少数班级上课人数在30人以下,大部分班级上课人数在31~40人左右,有一小部分班级人数在41~60人之间。专家认为体育、绘画这类技能型课程,为了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活动的机会和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同时也更好地获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编班人数应该设计在24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人。但是受教育资源不均的影响,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苏州部分学校上课人数有可能不会减少。
4.篮球课教学方法调查与分析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调查发现:有40位教师认为目前中学篮球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占被调查人数的80%。而学生的调查几乎和教师的一。由此可见,苏州中学篮球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占很大的比例,课改中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推广,对篮球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有较大的影响。
二、苏州市苏州中学篮球课外活动开展情况与分析
课外篮球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成形式,是课堂篮球教学的巩固和延伸,篮球课外活动的开展与否,能够体现学校领导对篮球运动的重视程度,篮球课外活动的良好开展,必须有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作为保障。通过走访学校领导得知:篮球技能的掌握仅靠每周两学时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积极参加篮球课外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和提高篮球技能,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调查显示:有435名学生平时不参加篮球课外活动,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6.58%,只有133名学生参加篮球课外活动,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3.42%,而且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中,每周参加1次的高达80.45%,每周参加2次的骤跌到15.79%,3次及以上的仅占�3.76%。�以上情况表明,苏州中学学生参与篮球课外活动的状况很不理想,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制订的课外活动计划执行不力,学生参与的面太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参与指导的力度不够,这些情况不利于篮球运动在苏州中学更好地开展。
三、苏州市苏州中学篮球训练情况调查与分析
篮球竞赛是篮球运动最鲜明的特点,搞好篮球训练工作是参加篮球竞赛的前提,而科学、系统的训练直接决定了篮球队的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同时,组建篮球队并进行训练,是中学篮球教师的基本任务,还可以培养高水平篮球后备人才,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篮球竞赛是篮球运动开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遍重视,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开展篮球竞赛不仅能使人们感官上得到享受,同时对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积极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和高度凝聚的集体荣誉感都是大有益处的。而且篮球运动的平等竞争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优良的心理素质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调查的8所中学发现:其中有2所学校不举行篮球赛,有4所学校每年举行1次篮球竞赛,有2所学校每年举行2次篮球竞赛,每年举行3次及以上学校为0。这说明苏州中学举行的校内篮球赛次数较少,不利于篮球运动的校园文化建设。
中学篮球的开展,需要从实际出发。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规章制度的保证。建议中学开展篮球运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极大的发挥篮球的教学作用。发挥出学校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快乐体验和效果感受等方式,使广大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篮球运动的习惯;进一步增加篮球经费,加强场地器材建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樊文彬.中美中学篮球教学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0,(4).
篇10
教学研究
(3)浅议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 李婧
(5)论写作能力的培养 王庆华
(6)阅读——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张凤宝
(7)语文课堂对话的现状浅析 杨晶晶
(9)社会教学中辩证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对初一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 徐华枫
(11)高中新课程“生活逻辑”探究综述 王艺霞
(12)游戏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徐玉芳
(1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优质初中英语课堂 吴学军
(14)高一数学学法有讲究 李迎霞
(15)培养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王建平
(16)数学生活化三步曲 蒋红燕
(17)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凸显数学素质教育 卓冬定
(18)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李秀楼
(19)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张艳伟
(20)对优化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朱明 李哲
(2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林海
(22)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设置 刘新歌
(23)论生物课堂结尾的艺术 郑宾宾
(24)九屏幕法对农村初中科技教育方法选择的指导 邱华
(25)农艺教育教师更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实现教师专业化 孙桂明
(26)打比方在初中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 李爱卿
(27)如何提高高中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李宝明
(28)小学美术线描画的教学探究 华伟琴
(29)如何上好劳动技术课 刘慧莉
教学实践
(30)考场作文之痛——写作教学之我见 郜新锋
(31)演绎别样的精彩——新课程下影视评论课的探索 王春伟
(32)抢抓契机 巧妙引导 尤莉
(33)试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 王楠楠
(34)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王雅维
(35)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智能的培养 要海旭
(36)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谈喜英
(37)对两类三角题型深刻剖析 刘平
(38)用“教学创新”破解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樊贵仁
(39)由1=2想到的 刘淑荣
(40)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化归思想 邸娜
(41)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郑洪彬
(42)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索 黄贤春
(43)浅谈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 郜智武
 
; (44)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安彩霞
(45)初中计算机课教学模式探索 杜运健
(46)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王彩良
课改在线
(47)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念 王蕾
(48)高中作文教学应注重四个结合 徐培侠
(49)领会课改精神 纠正片面做法——走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禹志华
(50)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 李顺利
(52)浅议思想政治教学 李杰
(53)主体性教育理念设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亢俊华
(54)历史课堂生活化 张卫安
(55)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马惠玲
(56)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尹静
(57)中学物理创新教育尝试 黄雅军
(58)改革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郭宝
(59)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吴和平
中考聚焦
(60)巧备考破瓶颈 提高物理高考成绩 刘振兴
(61)中考数学中的动态问题与分类讨论思想 郭方富
(63)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历史成绩 周爱军
教育管理
(64)班主任在工作中成长 杨春燕
(65)做优秀班主任 创特色班集体 常军威
教育探析
(66)“仁”之今论 赵斌
(67)让阅读随成长而成长 韩进卫
(68)学温和的力量 焦珊珊
(69)体育教师素质的再提高 冀志军
(70)宽容是首诗 黄昕红
(71)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赵红
(72)无华的常态课 宋丹彤
(73)浅议性格懦弱生的转化 贺朝举
(74)浅谈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的几点反思 陈永臻
(75)怎样培养性格懦弱的学生 闫荔枝
(76)中学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杨淑琴
(77)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谢金莲
(78)管窥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陈新娟
(79)大铁锤之侠义精神 刘银先
(79)三更有梦书当枕——浅谈高中阶段的名著导读 董婧
(80)浅议数学分层次辅导教学 范伟文
无
(f0002)《人投鸟一石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