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范文
时间:2023-03-23 13:3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生的智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科学家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外界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
心理暗示可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能产生良好的影响,调动人的内在潜能,使其发挥最大的能力。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对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积极的人,遇到挫折,不轻言失败!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追随积极的人,他们会不断给你带来新希望。而消极的人,动辄怨天尤人,遇事总往坏处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应当远离消极的人,否则他们会偷走你的梦想。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3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3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确实,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态度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很显然,积极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虽然他们可能遭受更多的打击与挫折,但是至少他们肯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奋斗。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枚鹰蛋被放到了一个母鸡的巢里,结果这枚蛋被母鸡孵化出了一只小鹰。这只小鹰自以为也是一只小鸡,每天做着与别的小鸡一样的事情:在垃圾堆里找食物吃,与其他小鸡嬉戏,像小鸡一样咯咯地叫,它从来没有飞过几尺高。一天,它看见一只鹰在万里碧空中展翅翱翔,就问母鸡:“那种美丽能干的鸟叫什么?”母鸡回答说:“那是一只鹰,它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鸟。你不过是一只鸡,不能像它那样飞,认命吧。”于是,这只鹰接受了这种观点,也不尝试着去飞,由于没有其他鹰去影响它,它像鸡一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也像鸡一样死去。
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有类似的故事吗?本来你是优秀的,但你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生活中最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带着未演奏的乐曲走进了坟墓”。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影响你的人,缺乏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给你做榜样,你可能难以取得卓越的成就。
如果你想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你就得学会鹰飞翔的方法。
篇2
文/洪启嵩
其实我们人生的每一幕,每一个场景,如果将之升华清净,不就是一会又一会的曼荼罗吗?曼荼罗处处呈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一处造景、一栋建筑的空间规划、一座殿堂、一张办公桌,都是人们内在曼荼罗的外在显现。我们可以说,一个茶席空间也就是动态的曼荼罗。欣赏曼荼罗,也是欣赏生命中不同事物每个过程的圆满。茶会有所谓的“一期一会”,就是要我们珍惜瞬间,珍惜当下,就当成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日本茶道有“一期一会”的说法。这是日本茶圣千利休在一次茶会后的感悟,收录在弟子山上宗二的《茶汤者觉悟十体》(一说为是江户时期最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汤一会集》)一书当中。“一期”代表人的一生, “一会”代表仅有一次的相会。换句话说,我们要珍惜身边跟我们一起喝茶的人,谁知道下一刻,这些人又会在哪里呢?既然是人生中仅有的一次相会,为了让主客了无遗憾,我们就必须尽全力,精心准备这个茶会,于是茶会中的花、壁上的挂轴、手中的茶碗,样样都是能让茶人归于沉着、恬静的道具。此时无声胜有声,大家都有最深的体悟,主客融为一体,完成此生最后的一次相会。于是,只不过是一杯茶,大家便能心领神会,就已经是现世中至高无上的幸福。
百年陈氏书院 岭南智慧殿堂
文/小米
在广州热闹无比的上下九步行街附近,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极具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该祠堂规模宏大,青灰色的高大古墙静静矗立,开着富丽堂皇的门,顶着精雕细琢的彩色墀头。祠堂内古树参天,观赏植物多姿多彩。在喧嚣的城市中,古老的陈氏书院安然地沉淀在都市的浮夸之中。
陈家祠主体建筑呈正方形,以“聚贤堂”为中轴线,其布局用专业术语称为“三路三进九堂两厢抄”,工整对称,主次分明。走进陈家祠,就像进入到一座古雕艺术博物馆,五座三进、九堂六院陈列展示着岭南地区精致细腻、栩栩如生的雕刻作品,就连墙壁、屋脊也都布满了各种图案,升起各色场景,甚至庭院内一个小小的坐椅、一只不起眼的垃圾桶,也都雕刻得那么细致。木雕、石雕、砖雕、牙雕、泥塑、陶塑、灰塑、编织、铁铸、嵌瓷等各类工艺品,充分展示了岭南人民的智慧和心灵手巧,富含浓郁的地方特色。
气势恢宏的砖雕、石雕、灰塑,幅幅作品场景宏大,人物动作、表情丰富,多姿多彩。一幅“赤壁之战”将当年英雄称霸天下的气概铺陈开来;一幅“陶潜采菊”将那份淡泊和明净表露无遗;一幅“仙女下凡”将那份灵动飘荡起来。精巧细致的23层牙雕花篮,朵朵花、片片叶满花篮,一个花心、一条叶脉也都呈现得无比清晰。流线型圆滑的编织蒲扇,手艺精湛,就连扇面上的轻轻薄雾都生动地编织出来。
走出屋堂,庭院里正桂花飘香,摇曳多姿的各色观赏植物,枝枝妩媚。在祠堂尽头,是片休闲的庭院式花园,满眼的绿:针尖细的叶、心型的圆润边的叶、巨大舒展开来的似铁扇公主的扇叶,记录着这座祠堂里南来北往的过客,上演着是是非非的故事。
篇3
【关键词】苏轼;豁达超脱;狂放乐观;启迪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5-0127-03
苏轼是一位大智之人,即使面对现实中的狂风暴雨仍欣然畅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面对逆境时的旷达超然、洒脱飘逸的性情为生命之泉注入了永不枯竭的活力,也贏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认同,同时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启迪。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和人生态度等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与态度。人生观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人为什么而活”“怎样活着”“怎样活出生命的美好”。人生观的内容包括生死观、道德观、公私观、幸福感等。
当代大学生正经历着社会的转型,他们面临多重的文化冲突和价值冲突。通过分析诸多专家、学者的调查报告以及对在校大学生的访谈、调研,我们发现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着实令人担忧。
在人生目的方面,部分大学生迷惘、困惑,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感觉不到活着的快乐,没有人生追求,导致相当数量大学生沉迷于“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在人生观价值方面,不仅出现了《非诚勿扰》节目上,“80后”女大学生马诺的“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言论,更有红会女生郭美美通过网络炫富一夜成名的镜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此起彼伏。何元庆对转型时期的大学生人生观进行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人生凸显世俗化、个人化和关注快乐的趋势。学者刘秀峰的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延续并强化80后大学生在人生目标上的个人化取向。在集体与个人发展的利益之间,他们更关注个人发展。在人生态度方面,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弱。当他们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往往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多采用暴力、逃避、逆反等态度,甚至以“轻生”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据有关统计显示,大学生由于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压力等原因,出现自杀率持续走高的趋势。
部分大学生出现这种虚无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根源在于这些大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开阔的人生格局,导致他们割裂了自己与社会的联结,以孤立的视角只关注此刻的自己和自己的此刻。在这方面,苏轼就能以他独特的经历和心态为当代大学生带来人生的启迪。
一、启迪当代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
苏轼一生几经沉浮,历尽磨难。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中无人有苏轼经受的磨难艰辛和沉重。但是,在接踵而至的各种灾难面前,他既没有躲到山林、田园去逃避现实,也没有沉入谷底,自暴自弃,更没有厌倦人生而终止生命,而是直面人生的各种苦难,竭尽所能地加以化解,并作为一种养分滋润生命。尽管他早就有投老林泉的夙愿,但在每一地他都实践了范仲淹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其精神世界充盈而高蹈、超然而逍遥。因此,以民胞物与的精神“济世”的苏轼,最终也救赎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使生命如夏花般灿烂,创造了无穷的价值,真正达到了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境界。他不仅成为那个沉重而悲哀的时代里勇敢、坚强和乐观的代表,而且也成为其后所有遭遇各种人生磨难者坚持向上、永不懈怠的精神楷模!
正如他的《定风波》所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雨奈我何?走下去便是。
处逆境之中仍能保持高旷之情操,无论人生如何,他的心中总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泰然处之。就靠着这份修养,他在62岁那年再度被贬谪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的蛮荒之地,被称为十去九不还的鬼门关——儋州,他仍然生活得好好的,而且竟然把这个蛮荒之地变成了“诗和远方”。
苏轼用坚毅刚强的意志和旷达乐观的心态,用抽身一步天地宽的积极人生观战胜恶劣处境;以宠辱不惊、从容淡定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一切变故,以坚忍不拔、乐观旷达的精神对待人生中的一切苦难。无论遭遇什么不公平对待,他都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以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他有句名言——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凡事尽力而为,而后顺其自然。
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注重安逸和享乐,在生活中被家长过分溺爱,过度依赖家长,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就无所适从、焦虑苦闷、彷徨悲观,甚至厌世轻生,导致不断发生大学生漠视生命,肆意轻生等社会问题。从中国计量学院某大学生表白失败跳楼自杀,天津师范大学大一女生被查出系乙肝病毒携带者后烧炭自杀,四川师范大学女大学生寝室自缢身亡,香港理工大学20岁女生自杀坠楼,到史学才子林嘉文抑郁自尽等事件,令人痛惜。
与苏轼一生所遭遇的磨难相比,我们人生中的那点挫折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苏轼一生遭遇的打击,经历的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甚至有几次差一点儿被政敌迫害而死,但他总能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他以坚毅刚强的意志和旷达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磨难和挫折。他让我们明白:天下的事,无论怎样的艰难、痛苦、屈辱,都会过去,人生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我们在遇到它们时,一定要有勇气面对,想办法处置,而且要永远怀抱希望。当一个人经过了几次这样的艰难痛苦屈辱之后,世间的荣辱哀乐都将不再困扰他,而他以后的心境也就“也无风雨也无晴了”。
因此,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面临困难,遭遇挫折时,不妨走近苏轼,诵读诵读苏轼的诗词,它会激励我们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二、启迪当代大学生如何诗意栖居
苏轼一生大起大落,但他时刻对生活充满着无限的热爱。他善于从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是很简朴的,乃至有点艰苦的物质生活中间发现幸福感,发现美感,发现诗意,从而诗意地栖居。
花甲之年,苏轼被贬到一块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儋州。但苏轼硬是把这个蛮荒之地变成了“诗和远方”。没有好吃的东西,他就开发了牡蛎。没有朋友玩,就自己找乐子,办起学堂,教起了书,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
他的处世哲学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苏轼的生活哲学——审美地生活。
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酿酒师。他一生中酿过米酒、桂酒、真一酒、蜜酒、冬酒、酴醿酒等多种酒品。还撰写了《东坡酒经》一文。
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茶藝师。他专注烹茶,留下了许多茶道圣经,他与名相司马光的“墨茶之辩”,更是被誉为茶道中的“千古真经”。
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旅游家。泛舟赤壁,想起赤壁之战场景,便挥毫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还有那篇宋词中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他还是北宋著名的美食实验家。一生发明了“东坡肘子”“东坡腿”“东坡豆腐”“东坡肉”等60多道著名菜肴。
苏轼还是北宋最有名的段子手、瑜伽修行者……
他拥有的头衔实在是太多了。他真的把生活活成了“诗和远方”。
杰克·伦敦说:“人应该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林语堂说苏轼是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轼的全部……
虽然苏轼在海南、惠州的生活过得不好,但是他拥有了幸福感、美感和诗意,并诗意地栖居。苏轼的生活哲学启示我们要以愉悦的心情对待生活,从简朴的生活中发现诗意。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有一种潇洒的心态,有一种热爱人生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你即使过的是比较简朴,乃至不那么宽裕的物质生活,你同样能从中感受诗意,发现美感,体会幸福并诗意栖居。
三、启迪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纵观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殿堂之上的纵横捭阖,也有贬谪天涯的人生无常,但是无论走到哪里,苏轼的交友都极其广泛,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士农工商,黎民百姓,世外高僧,甚至还有曾经想置他于死地的仇人,三教九流,到处都有他的知心朋友。
章惇与苏轼是同年进士,交好多年。但绍圣年间,章惇登上相位后,迫害苏轼无所不用其极。几年后,形势突变,苏轼遇赦北归,章惇却被贬南行。当章惇之子章援代父向苏轼求援时,苏轼不念旧恶,好言抚慰,而且亲书“白术方”,一道让章惇服用,以求延年。还立刻写了封信给章惇的老母亲,安慰老人家说雷州、惠州、岭南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恐怖,请老人放心,还捎去了应对瘴疠之毒的药方。章惇得知此事,羞愧无比。
翻看一下苏轼的文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与朋友互答、唱和、离别之作。他不仅与士大夫、读书人、僧侣道士交游,还“与渔樵杂处”“与田父野叟从溪山间”。正如他所说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悲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理解别人的欲望,理解别人的局限。看透人性,宽恕人性。所以朋友遍布天下。
苏轼性情忠厚,胸襟开阔,性格坦荡,他总以善良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即使面对政敌,苏轼也以忠厚之心待之,并与他们推心置腹。当代大学生,生于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特别自我,缺乏宽容与接纳,人际关系紧张。我们可从苏轼的交友中试着去看透人性,宽恕人性,努力学会善良和理解、包容和宽恕,从而使自己朋友遍布天下。
四、启迪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一名斗士
苏轼一生为我们留下的诗、词、文卷,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达到了惊人的的程度。如果没有一种进取精神,他怎么可能在短短的一生中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
苏轼的一生虽然历经坎坷,几番沉浮,但是丝毫没影响他的进取精神,反而为他在文学上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苏轼的诗、词、文卷帙浩繁,史称“苏海”,而且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极高的创造成就,成为北宋文学的巅峰。就散文而言,他位列唐宋家之中;就诗歌而言,他“以文为诗……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就词而论,他“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仅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语境,而且创造性地以诗为词,促进了词体的变革。他的书法、绘画作品,现已成为世界性的价值连城的艺术瑰宝。他著的三部学术著作《易经》《书传》和《论语说》,学术价值颇高。
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诗词文创作,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苏轼历经磨难而旷达高朗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闪耀着人生的大智慧。可以说,如果没有乐观的情怀、健康的心态、自由的想象和进取的精神,其文学艺术方面的革新与创造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必须具有进取意识,否则很快会被社会淘汰。从苏轼身上我们应该体悟到拼搏进取、坚韧豁达斗士精神的人格魅力。
五、启迪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社会关爱
苏轼的一生虽然是坎坷不平的一生,但是也是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一生,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处处为老百姓办好事。在密州时,发生蝗灾、旱灾。他身先士卒,带领人民祈雨,并建立超然台。在徐州时,黄河决口“水深达二丈八尺”,他临危不惧,安抚百姓,指挥抗洪,与城共存亡,与民共生死。在杭州,他修复六井,疏浚西湖,并修长堤,随时贩灾施药。在湖州,他爱民如子,因“乌台诗案”被押解进京时,“送者雨泣”“为他消灾道场”。在黄州,他投书拯救女婴,在惠州,他收葬暴骨,助修西桥、医院和饮水工程,救火灾,推广秧马等等。苏轼无私的爱与责任深深地感动了老百姓,以至在他死后,“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暖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惠林佛舍”。苏轼的爱民精神和责任感伴随着他的一生。他曾认为“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轼的一生是爱民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
有关数据显示,有78%的大学生能够主动让座、主动帮助他人。超过52%的大学生积极参加三支一扶,但是这是以有利于自我发展为前提。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时,有69%的大学生会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会盲从他人。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但是当遇到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候,往往倾向于自我,在个人协调与社会关系的表征上,显现出不愿意承担社会义务,以至于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能正確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并享用个人权利,同时承担社会义务更是一头雾水。甚至我们经常听到“某某大学生一个月竟能花掉父母两万多元的血汗钱”“某某大学生因为恋爱遭到拒绝而自寻短见”等等。由此可见,大学生责任感也令人担忧。从苏轼的社会关爱中。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好好体悟思考,如何做一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当代社会青年。
纵览苏轼一生,他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成长,在丰富的社会阅历中成熟。苏轼之所以成为最具人格魅力的人,也正是因为他心怀天下,心系苍生,能把坎坷的经历转化为人生的智慧,把曲折的心路酝酿出满腹的才华。志存高远让他不计一时一事之得失,心系苍生让他不计一己一私之毁誉。他暮年被贬、泛舟赤壁时,感慨的是周瑜“雄姿英发”、运筹帷幄,感悟的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种通达壮阔,让他无惧任何逆境,把逆境中的每一刻都活出了独特的价值,把人生的每一处都活成精彩的风景。这种壮志与情怀正是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树立的。
人生观统领人一生的道路,解答着人生的意义。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大学生作为现代文明中产生的一个群体,既是文明薪火的传承者,又是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因素。希望当代大学生能从苏轼的人生智慧与人生境界中吸取智慧,引领自己的人生观,做一名超然旷达、坚毅乐观、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有情怀的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 何元庆.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人生观现状的调査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06.
[3] 刘秀锋.“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4] 陈器之.孟子通译[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
[5] 叶炳庆.品诗词·悟人生[M].合肥:黄山书社出版社,2010.
[6] 林语堂.苏轼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7]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宋辽金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篇4
[案例一]
教学片断一:
师:中国古代有许多聪颖多慧的少年儿童,曹冲就是其中的一位。“曹冲称象”的故事你们熟悉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请一位学生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其实这则故事还蕴含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那就是把本来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变成了容易解决的问题。“转化法”的运用,正是曹冲的智慧所在。
师: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也经常要用到“转化法”。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就是通过把它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再进行计算的。请同学们再回忆回忆,我们还在哪些知识的学习中应用过“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生1:在学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是通过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进行计算的;
生2: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是通过把它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生3: 在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时,都是把它们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再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
生4: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时,是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进行计算的;
生5: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时,是通过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再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生6:在学习分数除法时,是通过把它转化成分数乘法后再计算的。
……
教学片断二:
师:过去曹冲想办法称一头大象的质量,今天我想请同学们想办法测土豆的体积,你们有信心吗?同桌一起商量商量….
(组织学生先分组讨论,再进行交流。)
生1:把土豆放到一个长方体的水槽中,看水面上升了多少,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生2:用一块橡皮泥捏成土豆的形状后,再提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相当于土豆的体积;
生3: 切一块1立方厘米大小的土豆,称出它的质量,接着再称量出整个土豆的质量,然后计算出整个土豆的质量是一小块土豆的多少倍,那么整个土豆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
师: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许多新的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多拥有这种思想,我们便多拥有一份力量。这正是“曾冲称象”这则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赋予我们的启示……
[案例二]
教学片断一:
师:今天这堂课先请大家认识一个成语。
(出示成语:朝三暮四)
师:“朝三暮四”本来的意思就是早上3个,晚上4个。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多媒体播放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这则故事想发表什么意见?
生1:我觉得猴子太傻了,早上吃3个晚上吃4个和早上吃4个晚上吃3个,总数不是一样的吗?
生2:养猿人太狡猾了,他只不过把早上吃的个数和晚上吃的个数调了个儿,猴子就上当了。
师:看来这个有趣的故事里,还藏着一个值得探索的数学问题呢?我们看,早上吃3个桃子晚上吃4个桃子,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生:一天一共吃多少个桃子?
师:那早上吃4个晚上吃3个,我们也可以知道——
生:一共吃了多少个桃子?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调换加数的位置,和是一样的。
师:××同学的这种猜想,我们可以怎样进行验证呢?
教学片断二: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这里有一个长柄的勺子,请一名同学拿着它的末端舀到汤放到自己的嘴里。谁愿意的?
(一名学生上来,怎么着都喝不到汤。)
师:下面我要请四名同学上来,分成两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喝到汤。
(学生开始都只顾舀汤给自己喝,后来突然领悟到把汤互相送到对方的嘴里,就都能喝到了。)
师:同学们,刚才这个游戏看似轻松,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请大家看屏幕—一
(多媒体以打印的方式出示:有的时候,我们不能直接为自己做事,但是可以为别人做事,这样收获的总和还是一样的,这就是生活中的交换律。)
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在谈及知识与智慧二者关系时,有人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会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拥有知识的人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同样,一个概念就是一个概念,一道公式就是一道公式……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光辉,在一个概念里寻觅灵魂,在一道公式里追索真理……因此,我们应基于知识,为奠基智慧的人生而教育。
渗透思想方法我们常说,数学教学内容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很明显的知识线索,如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这是一条有形的线索。另一条是隐性的数学方法线索,它是蕴涵、渗透在知识体系中的,是一条无形的线索。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慧,必须善于揭示知识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将终身受益。“案例一” 旨在向学生渗透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案例二”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猜想一验证一总结一应用”这一数学探索的过程。学生拥有了这些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精神,才会自觉地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珍视独特感受“教育是人的个性的营养钵。”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案例一”中教师有意启发并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每一种想法都蕴含着一种极富个性的思维,这些不同学生表现出的不同思维过程,正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生长点,是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张扬个性,彰显潜能,我们的教育才称得上是有智慧的教育。
篇5
【关键词】智慧 家长关系 班会课
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但去肩负的天下最重要的育人的职责,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必然可以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一、利用智慧处理好和家长的关系,建立育人的纽带
(一)用自己的真诚换家长的真诚。面对家长,多想想假如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工作中家长可能比我们更着急,更心切,因为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就是一对父母生活的动力。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的调动家长的因素,我想教育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先让他们明白老师是和家长站在同一条战线,我们的目的就是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贴心朋友。多给孩子些关注,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在学生人生发展的历程中找到属于他们的天空。用真诚的心和家长交流,目的就是给孩子找到一个最好的定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把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把一切的不可能因素变成可能。
我体会到日常家校联系缺少的就是对学生、家长人性的尊重。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进行沟通,首先把孩子在某方面喜讯告诉家长,和家长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同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心理动向,以便关注孩子成长状况。一段时间后成效显著:家长和孩子共同语言多起来,孩子的抵触情绪渐渐消逝,家长的教育水平也在提高。
(二)面对家长我是以一颗母亲的心和他们交流
母亲的情感永远是善良的,她眼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进步和可爱,我们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更重要的就是把你了解到的孩子的优秀交流给家长,让他们看到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曙光;母亲的心灵永远是为自己的孩子敞开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要让她的心中装满对孩子的期待和向往;母亲对孩子的爱永远是持久的,她不会因为孩子的一点过错就放弃追求,永远不会,相反她会用自己最慈祥的爱照亮孩子远行的方向。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和家长接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以一颗母亲的心和家长去交流和沟通,你的教育工作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要知道真诚的交流是最有利的教育武器。
我曾经对一个各个方面表现都不好的学生采取这样的方式和家长交流,我给孩子最真实的评价,找到他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和他的妈妈真诚的为他的发展制定目标和方向,那一次我完全是以一个母亲的心在和家长交流和探讨,我所以收获的除了家长的感激外还有孩子的决心和努力。他在周记这样写道:“孙老师,这次我与你交谈,我觉得我们的关系更进了一步,你也更一步的想了解我,谢谢你在我放弃自己的时候给我的指点和帮助。我觉得我是受到武侠小说的影响,如果老师对我好,我就像诸葛亮那样忠心的为老师打下半边天,如果老师对我又偏见,我会像杨过那样不靠你们我照样成大侠。我就是不服输,可是我得坏事就一样一样暴露出来,使得老师对我产生坏影响,所以我的逆向行为一件件的出现了,并且带头做坏事。但现在我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价值,你向我妈妈表扬了我,就凭这我一定可以做好,因为你让我感受到了爱,让我父母感受到了希望。”
我没有想到老师的真诚完全可以换来学生的真诚,有了这些就是我和家长探讨的切入点,对于这个孩子的教育我得到了家长的充分支持,也使我对他的教育有了很好的效果。班主任在家长心中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就很快建立,而这种信赖就是孩子、家长、老师沟通的最好的途径。
班会课,似乎我们每位班主任老师都不陌生,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每周都在上,一年一年、一月一月,可以看出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上班会课大家的看法却是各有不同,有的老师认为班会课只是谈谈计划,传达学校工作、布置学习任务的再简单不过的一节课。但我却认为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有效形式,是对学生实施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有力保证,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阵地。
二、充分利用班会课这个德育基地,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
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现在的教育中显得尤其重要。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我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事实证明也是很有成效的。我尤其注意在班会课中利用一些小故事、哲理性的小文章、小幽默、小笑话来激发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
曾经有这样一幅名为“教子原则”的漫画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也把它做为班会的主题,并在班会课上我和孩子们共同欣赏这幅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我希望他们体会的内涵。爸爸说:“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独立自主。”儿子说:“我的“懒”爸爸给我创造了许多实践的就会,我真得感谢他呦。”我说这是个懂得教育的好爸爸。我们当老师的真的也应该从中受到一点教育 ,我们应该在潜意识中树立这种意识,在实践中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一切都要自理,能自己做的事就不要别人帮助和代劳。先让学生发表对这幅漫画的认识,我们就不会有形和无形的束缚和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情感世界被深深的撞击着,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中达到了我本节班会课的目的。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每个人都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倘若挖掘得当,都能很神奇。人的大脑就像一部汽车,要想这部汽车能够顺利驶向目的地,就得提高自己驾驭大脑的能力。班会课只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契机,我们可以为学生在这里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在教育中自然可以看到收效。
我时刻象一个开心的孩子用我的快乐和善良去影响我的学生,和他们在一起,我收获这一份别人无法体会的幸福。要想让自己体会到做老师的幸福,那么首先自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注。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我们也就找到了上好班会课的眼睛,她照亮的不只是我们亮丽的心情,还有学生们前行美好的人生。
做一个用心的人,做一个用心的班主任老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引领学生在成长的天地里快乐前行。
参考文献:
篇6
看着一片狼藉的桌面,整理着那些散落着的记满文字的白纸,无数的话语总在心里涌动,但迷失了许久的我,一时之间却不知该如何表达……
自从去年7月以来,我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找到灵感,那些零散的文字从指尖划过,但却始终无法找到自己曾经写作的感觉。
于是,当我再次调整好心情来到文学这方绿地,这片曾经被我视为心灵的净土的时候,突然发现――已经很久没有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了。
打开尘封已久的文集,我不禁有些许的忧伤之感。突然觉得,除了记忆可以留下些或喜或悲之外,我还能留下什么?
2013年4月29日,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栏目播出了中国富商王健林先生的演讲后,我才知道,我可以留下的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留下的,还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份坚持与放下。
演讲尚未开始,现场的大学生就问了王健林先生一个很直接的问题――王总,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马上变成中国首富?王总的回答很风趣:两个办法,(1)把我的财富分给你百分之九十;(2)想一个能赚钱的行业和买卖,关键是你必须找到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比如卖担担面,你不一定把面的味道做得比别人更好,但如果你能想办法做连锁,卖的比别人更便宜一点,你的收入就多了。
王总这次演讲的题目叫《坚持才能成功》。他是从参军时首次野营拉练讲起的,讲述了自己的拉练团队从最开始的一千多人到拉练结束时仅剩下的四百多人。而这段经历就为他日后形成坚强的性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精神是不能成功的。
坚持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同时也是所有人实现梦想的基石。
所有企业家的梦想都只有在坚持中才会实现。
王健林先生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做房地产,从最初50万的启动资金开始,从一栋楼开始做到现在,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富商,我想这一成功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机缘巧合来概括。
再说说放下。人生有四苦:看不透,舍不得,输不起,放不下。其实,这四苦,有一点是核心,那就是“放不下”。要想摆脱这四苦,只需做到一点――放下!
如果能放下,就不必去看透,看透与看不透便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也就不会产生看不透的郁闷和看透了的失望。如果能放下,就不会舍不得,只有舍了,也才能得到。如果放下,就不会输不起,输了可以从头再来,把输掉的重新找回来。
这点在王健林先生身上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企业遇到危机时,他依然锲而不舍,正是他的这种精神为他的企业换来两千万的贷款,从而使企业重获新生。
为了生存,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我们内心那所谓的自尊,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光懂得坚持与放下还远远不够,还有比它们更重要的一点――站对自己的位置。
于丹教授的一句话让我颇为深思,“同样的一瓶饮料,便利店里卖2块钱,五星饭店卖60块。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所在的
位置。”
一个人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比什么都强。但还是要看看自己的位置站错了没有?位置站错了,讲话讲错了,做事也做错了。这就犹如跑步比赛,所站的位置就是起跑点,面朝的方向是前进的方向,自始至终都要在自己的跑道内奋力奔跑,千万别错位了,不然即使第一个跑到终点,那也只能是竹篮打水,白白浪费了精力空欢喜。
所以,我想告诉所有的朋友:只要拥有坚持与放下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智慧,找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那么我们可以留下的就不仅仅是苍白无力的文字,还可以留下属于我们童话般的美丽人生。
篇7
选择考古是机会使然
与多数人想法不同的是,吴老师一直认为自己成长于一个幸运的年代。当年高中即将毕业的他来到西安看病,虽然耽误了考大学的机会,但当时各单位很缺人员,到处都有招工的单位。经人介绍,他得以在一连串的要人单位中选择了刚成立不久的陕西考古研究所(即现在的陕西考古研究院)。吴老师说之所以选择考古,一方面是自己比较喜欢文科,喜欢历史,语文方面的成绩比较好;另一方面,他不喜欢搞行政工作,看到考古研究所是搞研究、搞学术的,他一眼就相中了,立刻就报到了。
作为第二批进入陕西考古研究所的学员,他很快就被分配到西乡李家村工地进入发掘现场。由于当时资金匮乏,多数发掘工作都是发掘队的人员亲自动手进行工作,不像现在会请民工来做现场支持。那时既是劳力也是工作人员,但恰恰在这些实践的工作中,吴老师学到了很多最基本的发掘基础知识,如绘图、照相、发掘知识等。进入冬天,因为天寒,田野的发掘工作暂停,学员们都被从各个工地召回到研究所进行专业的培训。
谈到研究所为他们安排的培训课程,吴镇烽老师记忆犹新。他说研究所给他们安排的培训老师有十位之多,均为国内史学界的泰斗,都是当代影响深远的考古专家。如古文字与青铜器学是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唐兰教授讲授;旧石器时代考古和古人类学的课程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教授来讲授;新石器时代考古是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志敏讲授;隋唐与佛教考古是由北京大学宿白教授讲授;秦汉考古是由黄展岳讲授。四川大学教授冯汉骥讲授西南民族考古,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史念海讲授历史地理;斯维至教授讲授史料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宽教授讲授战国史;南京博物院曾昭院长也曾作过专题报告。在吴老师的一生中,他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贾兰坡教授。因为贾兰坡也是高中毕业,当时他只是发掘队管理员,由于好学,从而成了自学成才的考古学家典范,从技工做起,直到成为国内外很有影响力的古人类考古专家。在吴老师的印象中,贾兰坡先生在1960年讲课时曾说过:“要寻找中国最古老的人类遗骸就要到秦岭北麓去找。”结果第二年就在秦岭北麓的蓝田县公王岭发现了蓝田人化石。专业研究的积淀对考古判断精确度影响如此之大,让吴老师对考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悉,虽然吴老师很喜欢安志敏老师上的新石器考古课程,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周秦考古和青铜器古文字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用吴镇烽老师自己的话说,他对于青铜器古文字学的钟情完全来自于唐兰老师的启发。在吴老师的印象中,唐兰老师对古文字的研究非常深入,学问很深,讲课生动有趣且严谨,而自己又喜爱历史和语文这类文科课程,所以对古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知道,古文字与青铜器总是密不可分的。先后主持过周原岐邑遗址、秦都雍城遗址等商周时期的考古工作,期间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文物,将古文字与青铜器研究相结合,加上研究所里有许多金石文献可做参考,使得吴老师对于青铜器和古文字越来越着迷。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青铜器和古文字研究方向就已确立。
对于青铜器和古文字研究的喜爱,让吴老师愿意将自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考古工作中。据悉,最初读文献或是看到青铜器上自己不懂的古文字时,往往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查找这个古文字的意思和读法,同时还要将这些古文字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规律找出来,从而可以推断出下一次碰到类似字时,能不能将偏旁互换从而得到同一个字同一个意思的结果。不做好古文字研究就无法做好青铜器研究。
有所成就是兴趣所致
“50多年的考古经历,为周秦考古和方志编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在商周青铜器研究方面造诣很深,对分期与断代有独到见解,在全国文博考古界有很大的影响,是古代青铜器研究和方志界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这是选自吴镇烽个人介绍资料中的一段话。据统计,这么多年来,吴老师一直致力于商周青铜器的考古与研究。吴镇烽老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考古报告和论文70多篇,50多万字,完成了14部专著,共650多万字。其所写的多部专著均获得了无数的奖项。
吴老师告诉记者,考古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查找资料,与同行交流,仔细分析,将这些问题研究清楚,并以文字的形式完整地表达出来。在吴老师的记忆中最艰难的一次考古,就是他在凤翔主持秦都雍城遗址时,发现的大方坑。这大方坑下面有一个排水道,排水道一直通到了雍河里。发掘出来后,队里有人说这是粮仓,但是他认为这应该与水有关,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是唐兰老师告诉他们这是冰窖,在古代称为凌阴,是贮藏冰的地方,因此有一个水道,利于冰融化的水流到河里。通常是放冰之后盖一层厚谷壳,就像现在卖冰棍的给冰箱盖个被子一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故宫的凌阴还能用于存储冰,构造与这个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存极为相似。唐兰老师的解答,让整个发掘团队为之振奋,就像打了胜仗的军队一样,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对于吴老师而言,这就是生动的一课,也应该将其记录到发掘简报中。
与现代收藏家和艺术家所不同的是,考古学家眼中的快乐在于发现这件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而并不是经济价值。吴老师认为,现在收藏非常火热,这是他们以前选择做考古时所没有想到的。他说:“商周考古和青铜器我都喜欢。自己的幸运就是在于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一生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1973年在发掘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青铜器窖穴的时候,出土了一窖(37件)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上绝大多数都有铭文,其中有一件称为“”的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的是一场由司寇伯扬父判决并处理的案件结果。内容中显示的判决刑罚包括要受300鞭子、在脸上刻字(墨刑)、要求交多少铜(罚款)等内容。这在青铜器铭文中极为罕见,它表明在西周时期,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法律条文和一整套的诉讼制度,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重要资料。
对青铜器和古文字考古研究的兴趣使吴老师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也正是这份专注,让吴老师即使面对当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热火朝天的收藏热时,依然能潜心做研究。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吴老师只是按照国家鉴定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参加文物鉴定,几乎不参加任何商业意义的鉴宝活动。他表示,对于国家藏宝于个人的收藏发展方向非常赞同,但是他认为如果青铜器能像钱币、陶瓷、字画等文物一样放开的话,藏宝于民,让更多的人参与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那么青铜器文物将会得到更多的保护,其历史价值将会得到国内外更为广泛的认可。
多样化的考古收获源于专注的探究
自2001年退休至今,吴镇烽老师说他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编撰《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这套书。据悉这套书共35卷,一卷一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即将于今年10月出版。他说这是他古文字研究的精华,里面收集了他多年青铜器考古过程中所收集的16800个青铜器上的古文字,是目前最完整的古文字词典性工具书。每一件青铜器不仅配有铭文拓片,同时还配有器物图像,并有青铜器出土的时间地点、收藏单位、尺度重量、形制纹饰说明以及铭文的释文等。这套书都是繁体字的,里面自己造字7000多个。吴老师说这是他一生的成果,是其在商周金文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工作总结。
事实上,在此之前,吴镇烽老师还发表过《商周金文资料通鉴》(电子版)这一专著,根据这本专著所收藏的字根,有计算机系统开发商为其研究了一套电子版的金文字查询系统。他说有了这套软件,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古文字研究效率。一旦有同行发现不知道的古文字,只要拿到电脑里一比对,就知道是不是新出现的字,如果是新出现的,他就会做针对的研究,然后再将研究结果告诉同行,并且将这新字的发现记录到字库中。现在这套软件在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汉语语言文学研究和学习中被广泛应用。
篇8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教学策略
一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朗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通过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夯实汉语言文化基础,潜移默化地熏陶人文思想。”可见,朗读,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在语文教学中,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感,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因此,初中阅读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在中学朗读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些令人担忧的情况:
1.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朗读形式各式各样,有范读,对读,分角色读等。在语文课堂上,听起来书声琅琅,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学生一片茫然,因为教师在读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朗读目标和要求。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读,朗读时心不在焉,只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效果不佳。
2.朗读教学活动没有激情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的交流与互通,朗读教学往往处于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的原始状态。一位教师以毫无感情、毫无起伏的语调读,学生怎能从中得到感情的熏陶与鼓舞,进而发现朗读的魅力呢?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涵。比如: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怪腔怪调,还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3.朗读过程只有形式没有实效
一节课四十分钟,充斥于语文课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许多读书时间,学生朗读的时间甚至不到五分钟。朗读安排了三四次,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没实效,往往是琅琅书声骤然响起,不到一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马上转入下一程序。由此,朗读成了教学的一个过渡环节,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4.朗读评价太单调
一些教师在学生朗读后,不给予适当点评,也没有指导学生互相评价,更没有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进行自我反思。读得是好是差;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学生浑然不知。只有实事求是又充满激励性质的评价语,才能既保持学生的朗读热情,又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提高朗读能力。
二
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如何消除这些弊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结合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提出如下策略。
1.明确重要性
教师必须明确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学习一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感与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激发想象和联想,从课文的有效信息中发现意境美,强化语文能力。朗读具有调节节奏、对话交流的作用。在朗读中,学生既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对课文内容作二度创作,可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目的。
2.兴趣引路
课堂上,重要的是营造朗读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提高朗读能力,做到“教学无痕”。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入手点。如苏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紫藤萝瀑布》,我在讲授前进行了精心准备,搜集了很多图片资料,制作成了精美的幻灯片,并特意配上了一曲笛子独奏作为欣赏的背景音乐。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欣赏图片,顺势引导读课文,学生读书兴趣空前高涨,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示以模范
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我在课上有时给学生配乐朗诵,有时让有朗读特长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有时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名品。这样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达到了学生“想读”的目的。教师的范读是最直接和亲切的,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比如我在讲《出师表》时,表情严肃,用低缓而苍劲的音调,深情朗读,课堂氛围凝重,激发了学生朗读和学习的欲望。
4.形式多样
朗读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朗读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发挥最大能量。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用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比如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中《皇帝的新装》时,我就把课本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有针对性地作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了解了课文内容。
5.评价激励
篇9
62岁的潘石存,给人的印象是慈善、和蔼、低调而细致的。作为河南罗山县潘新镇旭东花炮厂(下文简称:旭东花炮厂)的“掌门人”,十几年的创业足迹,成就了他朴实的梦想,也成就了他的光辉人生。
以人为本
旭东花炮厂有新、老两个厂区,坐落于信阳市罗山县潘新镇山村丘陵之间,绿笼翠绕,曲径通幽,别有风情。
“让工人有家一般的感觉”,在潘石存“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建于1997年旭东花炮厂十余年来,平稳快速地向前发展着。
“从1997年建厂至今我们都把生产安全放在首位。”潘石存说。
依山而建、与老厂区一路之隔、占地200多亩的新厂区办公室里悬挂着的各种奖牌和公司发展规划图展示了旭东花炮厂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发展蓝图。
“虽然工人都是附近村民,但有个宿舍方便休息,遇到下雨天,就可以住在这里;如果工人们有亲戚朋友来,在餐厅里炒几个菜招待一下也很方便。”在职工宿舍和食堂门前,潘石存介绍着建职工宿舍、食堂的初衷。
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从小,母亲就教育我诚实做人。”1950年代的中国农村是贫困的,潘石存童年过得很艰辛,但母亲的教诲,令他倍感珍贵,至今记忆犹新:“记得有一次,我从外面捡回一块瓦,高兴地带回家给母亲看时,受到了她的严厉责备。”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母亲的这句话,伴随着潘石存走过了60个春秋,历久弥新。
1980年代,已过而立之年的潘石存办起了一个爆竹小作坊,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凭着潘石存的热忱和执著,小作坊一天天地壮大。1997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潘石存在一片废弃的选矿厂厂址上,筹资建起了旭东花炮厂。旭东花炮厂的建立,带来了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更大挑战。
缺少工人、缺少资金、缺少厂房,潘石存依靠东挪西借的两三千元钱,艰难地支撑起了工厂的发展。
“那阵儿真是困难啊,全厂只有几个工人,全凭借钱和贷款维持着工厂的运转,经常为发工资发愁。”潘石存颇有感慨地回忆道,“但只要是认准的事,我就不会轻易放弃,还一定要干好”。
一步一个脚印,旭东花炮厂渐渐走出了困境,走上了正常发展轨道。
2000年,该厂获得了罗山县安全生产许可证;
2001年,该厂获得了信阳市安全生产许可证;
2005年,是旭东花炮厂发展历程上跨越和转折的一年。这一年该厂获得了河南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厂也已经初具规模,年产值达到二三百万元,工人上百。
2006~2008年,旭东花炮厂连续荣获县市安全生产奖,所有荣誉证书和奖章加起来达几十个。
2008年12月,风雨飘摇中,走过了十个春秋的旭东花炮厂按捺不住继续发展的冲动,按照国家标准,全面改建,旧貌换新颜。
2009年,新装上阵的旭东花炮厂年产值迈过了千万元大关,发展通道完全打开。
成绩是难能可贵的。潘石存平静地说:“我没多少文化,就知道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我经历过解放初期的艰难,现在国家形势这么好,要想法为国家、为群众多做些事。”
“我的父亲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只要有人有求于他,他都尽力帮助,对待工人,他更是关怀备至。”潘旭东这样评价父亲。
在这片曾经荒废的土地上,承载了潘石存朴实的梦想。十几年的创业足迹,记录了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蕴含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我希望我的事业能在儿子那里持续发展下去。”潘石存动情地说,“厂名中‘旭东’是儿子的名字”。
善良,换回真情
“爸,一名上了年纪的工人不舒服,需要去医院。”潘旭东走到父亲旁边说。
“带2000元钱,赶紧陪他去看病。”潘石存叮嘱儿子。
在农村,能找个地方打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到厂里工资高、活儿轻,周边村民都想来这里。上了年纪的、身体残疾的,只要他们肯来,潘石存总不忍心拒绝。
虽然工作不累,但大多时间工人们要站着干活,时间长了,一些上了年纪或者身体不好的就偶尔会感到不适。每当有病人身体不舒服,潘石存不是让他们回家休息,而是让人陪他们去医院检查。
“工人们挣钱不容易,他们舍不得去医院看病。发现工人身体不适,我都让人陪他们去医院检查身体。工人们能有个好身体,对他们自己、对工厂都有好处。”潘石存说,“一般情况下,看病费用都是厂里出”。
“没有潘经理的帮助,我就不会有今天。”工人周正新激动地说。
45岁的周正新是潘新村人,他是厂里的元老级人物,早在1997年工厂刚刚建成时,他就来到这里。进厂之前,周正新的家境可以说是一贫如洗:低矮的土屋,破旧的院落,他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看着工人生活如此艰辛,潘石存很是焦虑。工厂稍有起色,他就自己掏钱给周正新盖起了两层小楼。
“现在,我和妻子都在这里干活,我们俩一个月能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资。我们要好好干,早点把潘经理为我们盖房的钱还上。”不善言谈的周正新憨厚地说。
艰辛的童年生活,让潘石存对家乡的父老乡亲充满了感情,只要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要想法帮忙。给他们的钱,许多时候潘石存压根儿就没打算让还,但憨厚朴实的乡亲,总会尽快把钱还上。
沈世清胳膊有残疾,陈玉国身体不好,当他们看到在厂里干活的乡亲们每月拿着两三千元的工资,过上舒适日子的时候,两个人也硬着头皮找到了潘石存。
“本想可能会被拒绝,没想到潘经理很爽快就同意了。”沈世清和陈玉国说,“要不是潘经理让我们来上班,现在家庭还是很困难的”。
“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在潘新镇这片偏远的乡镇,潘石存用自己的善良温暖着这里的父老乡亲。
在每个车间的墙壁上,都贴着工人每月的工资表。
“工人的工资按天计算,大多数工人每月都能领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看着工资表,潘石存很是欣慰,“看到工人们拿的工资越高,我也越高兴、越满足”。
摘掉口罩,工人陶家勇高兴得几乎合不拢嘴。才来上班一个多月的他第一个月的工资就领了2400元,让这位40多岁的中年人很是高兴:“当我把钱拿回家时,可把老婆高兴坏了,我们都没想到会领那么多钱,我当天就给孩子买了许多好吃的。”
下午5点,阳光温柔地洒在工厂的院落里,把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拉出长长的影子,微风轻抚着树叶,悠然摇摆。
如此人生
“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潘石存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也体验着人生的欢乐。
2006年,为栗林组修路捐助资金700元。
2009年12月,为石庄组捐助修路资金3000元,为王湾组捐款2000元。
2010年5月,为栗林组捐助资金5000元,为玉树地震捐款1000元,为罗山县民政局慈善捐款1000元。
……
自从工厂走上了良性发展,潘石存已经记不清参加过多少这样的捐助活动。
“我要为国家多作些贡献,为人民多办些实事。”2002年,潘石存被选为罗山县人大代表,潘石存暗下了这样的决心。
节假日去学校看望老师、去乡养老院看望老人,这已经是潘石存多年不变的习惯。
“2003年非典期间,从电视上看到站岗的民警非常辛苦,我便买了几箱矿泉水、方便面、肉,用小车推着送了过去。当民警们拉着我的手说感谢时,我觉得自己做了很自豪的事情。”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潘石存这样解释。
篇10
一、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准确的目标能给教与学的双方一个明确的方向,首先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一份计划,给学生一个合理定位,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学习主题进行教学。把学生大致分为三类:能学的,按知识点逐一进行教学及实践活动;能理解的,教会购物要有目的,怎样寻求帮助;不能学的,要教会其使用辅助工具。
二、选择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就是利用学生以往生活经验,选择相关内容,潜移默化,为生活实践做好过渡衔接准备。在学习《购物小能手》时,根据每个孩子学习能力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前做好物质上(钱、实物)的准备工作。购物时,先让学生看到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激发了购物的欲望,再出示一个个装有人民币和商品图片的钱袋,要求学生先确认一下自己有多少钱,再按照要求选择购买与图片相一致的商品。最后清点结余,说说自己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商品,师生一起评选出本节课的购物小能手。情景的创设使清点人民币、选择商品、付人民币、礼仪常识等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到了一块儿,利于学生把零星的知识加以整合运用。
2.角色扮演法。智障学生的认知是从模仿、扮演角色开始的。在进行《我是超市收银员》时,先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超市收银的具体情况,待学生对这一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过程中既加深了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巩固了手口一致点数实物这一知识点,又体验到了银行职员繁琐、认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运用教学手段
学生喜欢新鲜、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教具的制作、课件的使用无疑能起到寓教于乐,丰富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进行《购物》练习时,就一定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还要提供人民币给学生练习,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迷你的小超市,让学生在实物面前真切地体会购物的乐趣。
四、教学实践活动
问题回答得再好、作业完成的再优秀,也并不能说明学生真的掌握了学习内容,尤其是人民币的使用,它一定是要在商店中、超市里、菜市场等现实环境中体验的。课堂演练毕竟是纸上谈兵,我通过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在双休日能带学生去超市购买一些物品,使理论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很好运用,并要求家长把具体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我,我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什么是有效教学?学生到底学要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