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17 20:4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明小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明小故事

篇1

我身边的文明小故事

永嘉县城西小学四(4)班

刘琰

我身边的文明小故事可真不少啊!其中有一件事,直到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永远也忘记不了。

那是有一天下午,我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堆香蕉皮躺在环城西路的行人道上,这会给许多行人带来不方便。我心里想:平时老师让我们做个文明的小学生,我应该要把香蕉皮拿起来放在垃圾桶里啊!可是,如果我去捡香蕉皮的话,那就要迟到了啊!心里犹豫不决。还是算了吧,我还是抓紧时间上学去吧!临走时,突然听到一个小妹妹稚气的声音:“妈妈,前面有一堆香蕉皮,我把它们捡起来放进垃圾桶,不然行人会摔倒的。”妈妈说:“好的。”我回头一看,一位小女孩从她妈妈怀里下来,她扎着一条长长的小辫子,穿着一条粉红色的裙子,大约五六岁。她走到香蕉皮前,捡起香蕉皮看了看环城西路的人行道,好像在想些什么事情。她终于看到了较远处的垃圾桶,迈着轻松的脚步哼着小曲把小手中的香蕉皮放进垃圾桶,来回了好几次。她捡得满头大汗,笑眯眯地朝她妈妈跑去:“妈妈,香蕉皮捡完了,我们回家吧。”看着眼前这一幕,我的脸顿时红了,真是让我惭愧地无地自容了。可是她们离我越来越远,渐渐地消失了,她们离去的背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篇2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以八荣为标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城市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少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争做文明学生故事,供大家参考。

争做文明学生故事1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可是在不久前,我也偶尔不守规矩。我们学校有一个规定,课间不能在教室和走廊打闹。起初,我心中充满了新鲜感,不少同学和我一样,下雨或者有雾霾不上课间操时,我们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写作业、看书。可是日子久了,我们班里就有一些人——一些调皮的男生,推出了一款新游戏,通过剪刀、石头、布,选出一个捉的人,选出后,不用数任何数字就开始来抓其他人,抓到谁,谁就继续捉别的人。于是,楼道里经常传来他们的喊叫声、嬉笑声。不久,我也被拉着参加了了这一游戏,并沉迷于其中,每天只要不上操,就去玩这个游戏,作业与书根本顾不上碰。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呀!终于有一天,悲剧发生了。那天,捉的同学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跑到教室门口,正要跑进去,可是教室里写作业的同学嫌太吵,来关门,我却没顾上看,一头撞上去,门被我撞开了,我的头上也肿起了一个大红包。班主任把几位同学叫来询问情况,把我带到办公室,并没有批评我,为我涂上了药,并为我头上放了冰凉的毛巾。从此,我们再也没有玩那个游戏,课间不上操时,我坐在座位上看书、写作业、思考问题……

从这件事开始,我由一个不守规矩的人变成了一个严守规矩的人,不仅守学校的小规矩,还要守国家的大规矩。我想在这里说:严守规定,文明课间,安静学习,养成习惯,从我做起!

争做文明学生故事2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对周边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可是这样一个强大而又古老的国家却在明朝衰败了。为什么呢?因为朱棣之后的皇帝开始施行“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关系,这就使得中国落后了。后来,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之下,中国又开始变得富强起来。

中国要赶上其他国家必须有大量人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牺牲自己的利益的中国人数不胜数。其中朱光亚就是一个典范:1945年7月15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朱光亚被派往美国考察,但美国不向任何人开放原子能技术。没办法,考察队只好解散,各寻出路。于是朱光亚在美国刻苦学习了4年后,终于成为了博士。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毅然回国,拒绝了美国的高薪聘请。1962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这个研究小组就是朱光亚成立的。他的小组在原子弹和氢弹方面的成就使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看完这个故事后,对朱光亚深感敬佩。他功成名就,还惦记着祖国,惦记着祖国交给他的使命。他回国后,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全部投入到富强祖国当中。他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复兴中华呢?首先,我们要从平凡的小事做起,把复兴中华的理想抱负落实到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之中。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只有把身边的每一件事做好,长大以后才能更好的建设祖国,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争做文明学生故事3雷锋,一个时代的英雄;雷锋,一个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楷模。

雷锋,1940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原名雷正兴。是一名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还是一名为人们服务的优秀战士。

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的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的奉献精神是十分值得学习的。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也捐献给了辽阳人民。

雷锋的“钉子”精神更值得传扬。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的钉子精神太值得我学习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缺少这样的精神。我们只想着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缺少这样的精神。我们只想着自己,为他人想的很少很少。但从今以后,我们要为他人着想,为人民服务,为集体,为祖国的建设而贡献力量。

我们也要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在学习上要努力挤出时间,抽出时间去钻研,去开拓,去充分利用分分秒秒的时间用法在学习上,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更有意义。

啊!雷锋,我要高声赞美你,歌颂你,向你学习,以你为榜样,争做一名文明好少年!

争做文明学生故事4生活中,有许多不文明的事情,例如: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不爱护花草树木等。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位不怎么文明的小学生,人见人讨厌。

有一次,我正准备去上操,却发现在混乱的人群中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定睛一看,原来是那位“捣蛋大王”——小明。他一会儿在楼梯上又蹦又跳,一会儿又跑到楼梯扶手上滑滑梯。

这时,副班长看见了,劝道:“小明,这样很危险的,会碰到其他小朋友的。”“我才不管呢!那是他们的事,又不是我的事!”副班长气乎乎地去叫班长了。班长也来了,他也劝道:“你这样可不行,如果掉下来摔伤的是自己,还得去医院呢!”“不可能,玩这种游戏真是小菜一碟,你们别用那来吓唬我!”班长也生气啦,只好把老师喊了过来。

老师语重心长的对小明说:“小明啊,危险就在那一秒钟,快下来吧……”老师话音未落,只听“啊”的一声尖叫,小明从扶手上摔了下来,胳膊碰出来一个大包,还流了很多血。在场的人都慌了,他们抬起小明,急匆匆地走进校医务室。

自从这件事后,老师开了班会,教导孩子们争做文明小学生,大家都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不久,学校里涌现出许多文明的事迹: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上下楼梯轻声慢语……从此,再也没有出现攀爬扶手,互相打闹的现象。

篇3

刘小明贪玩,学习成绩很差,有一次迟到了他都不知道。

他进教室一看,呀,同学们都开始考试了。考试没考好,他很伤心。他觉得自己不能贪玩。

于是他回家刻苦学习,从不玩,不看电视。同学喊:“小明快来踢球。”刘小明说:“我没时间。”

刘小明认真学习,成绩很快就提高了。有一次作文大赛,刘小明获得了一等奖。他站在领奖台上,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心想:这几天的辛劳总算没有白费。

一年级:张呈聿

篇4

小明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他喜欢踢足球。放学后,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踢足球。看见别的小伙伴都有自己的足球,他非常羡慕,他多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足球啊!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没有立刻答应给他买。爸爸说:“快考试了,你要抓紧复习功课,如果这次考试考好了,就给你买!”

小明是个小马虎,他总是不够认真,考试时落题是常有的事儿。小明知道自己的这个坏毛病。为了能有一个心爱的足球,小明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努力改掉这个球毛病。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明的坏毛病一点一点地改掉了,考试也考得不错。爸爸兑现了他的承诺,给小明买了一个足球。

小明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篇5

三到六年级,小学生要写很多种作文,看图作文、编写童话、写小动物、写小物品、写信、写景、写事、写人、写新闻、写报告、写建议书、写请假条、写读后感以及扩写改写等。学生学得应接不暇,这个刚上手,还没捂出点热气,又塞来个新东西;新东西还散着新气儿,又来一个新新东西。“猫头上抓抓,狗头上挠挠”,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出个样,只好“猪头肉,三不精”。

钢琴、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琵琶、吉他、笛子、箫,乐器种类繁多,学乐器,没有人说,要从“钢琴”到“箫”,所有乐器通学一遍。篮球、排球、桌球、乒乓球、橄榄球、手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球类也多,学打球也没有人说,要从“篮球”到“高尔夫球”,所有的球通学一遍。爱读书,好事;你若想,古代的、现代的、流行的、经典的,还有黄皮肤、白皮肤与黑皮肤作者的书,全不放过,通读一遍,哪有那么傻的人。

作文,真要学那么多、学那么全吗?

一个人再有天赋,也禁不起瞎折腾,姚明如果要从“篮球”打到“排球”、“排球”打到“橄榄球”、“橄榄球”打到“羽毛球”,一轮下来,估计姚明该宣布退役了,想必,那个姚明也没资格宣布退役。琼瑶不会放下自己的爱情小说,去学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金庸不会放下自己的武侠小说,去学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每个人只要找到自己的“点”,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人如果浑身上下都是“点”,这些“点”想要同时“开花结果”,那人就不是“人”,是“树”了。

人身上的“花”,大都一朵一朵地开,果,一个一个地“结”。难的是开出第一朵“花”,结出第一个“果”。第一朵“花”开了,“果”结了,第二朵、第三朵,也就容易了。那些大师,既是文学家,又是评论家、哲学家,然而,他们不是一下子成就的,大都是一个一个地成就的。孩子练作文,要从“全面展开”的“全面平庸”里解放出来。姚明、易建联,一看那“海拔”,打篮球的料,“挖”篮球。作文这东西,放眼望去,哪个学生适合写童话,哪个学生适合写诗歌,哪个学生适合写新闻,谁也没那个眼力啊。

孩子学作文,不要在形式上折腾,外在的形式折腾不出什么;要在内在的“核”上折腾。不管练啥“拳”,少林拳也好,武当拳也罢,都得练桩功、掌功,那是“核”,谁都丢不开。

儿童作文的“核”,名叫“故事力”。讲清、讲好自己的故事,那是儿童最基础、最重要的作文能力。故事力,好比练武之人的桩功、掌功;各种文体,好比各路拳术的一招一式。桩功、掌功没练好,招式再漂亮,一上阵马脚尽露,花拳绣腿禁不起人家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三年级作文,老老实实地学写故事;四年级五年级,老老实实地学写故事。咬定故事不放松,打好“写故事”的底。桩功、掌功练好了,其他好办。一个会写故事的人,我不担心他不会描写,不会抒情,乃至议论。一个会写故事的人,写封信没什么难的,不清楚格式,好办,拿样本看着写,错不了。一个会写故事的人,写新闻一搜“新闻写作格式”,三下五除二入门了。有了“故事”,写童话,好办了;有了“故事”,看图作文,好办了;有了“故事”,写“人”,好办了;有了“故事”,写“动物”,也好办了……

故事力,作文的童子功。童子功,什么时候练最好、最适宜?当然是“儿童期”。

看到孩子哭了,没有一位年轻的妈妈会说:“孩子乖,妈妈给你读一段马斯洛的人本哲学。”也没有一位妈妈会说:“乖孩子,不哭,妈妈给你读一段朱光潜的《谈美学》。”那样的妈妈不止会把孩子吓住,也会把老公吓住。妈妈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不是故事,就是儿歌、童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那儿歌、那童谣,90%以上具有故事性。

识了字,能读书了,儿童读的第一本书99%是个故事。走进教室,有孩子正读课外书,你借来一翻,99%是讲故事的书。曹文轩、张之路、秦文君、杨红樱、梅子涵、沈石溪,那些炙手可热、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家,都是写故事的高手。儿童具有“故事属性”,儿童喜欢故事。你给学生讲道理,他不听。你讲故事,道理藏在故事里,他要听了。不管你讲什么,最能吸引孩子的,大都是有“故事”的那一段。有了故事,孩子便被你抓牢了。

小的时候,没有电视只能听收音机,“故事连播”成了我的最爱。听“故事连播”不够过瘾,又听评书、评弹。儿童天然地具有倾听故事的欲望。现在,电视机取代了收音机,孩子喜欢动画片,每一个吸引孩子的动画片,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所有的制片商,不约而同地选择“故事”。

篇6

交通事故是多么的可怕,就在那一霎之间,你条宝贵的生命就被交通事故夺走了,现在的车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挤,如果你不遵守交通安全,你那宝贵的生命就这样丢失了,你有没有想过你出了事故,你的家人会受到多大的打击吗?你的爸爸妈妈失去了一个孩子,有多么伤心吗?这些你都知道吗?每年,有多少交通事故发生?有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有多少美好的家庭被破坏?这些都是交通事故引起的,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事故,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了。

我在国庆节回老家时,在高速公路上,有多次的塞车,一塞,就是十几分钟,我下车走到前面看,被这样的场面震惊了:一辆车的车头撞在了前一辆车的车尾,两辆车已经冒烟了,还有一个小女孩在哭。这样的场面我不忍心看下去了,那个小女孩是多么的可怜啊!如果没有交通事故发生,那么这个小女孩就不会失去爸爸妈妈了!

因此,我们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就因该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通文明习惯,努力宣传“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如果我们都遵守交通规则,我相信一定会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篇7

一、手工业生产时期的艺术

传统社会是以手工业为主的农业文明社会,社会生产力比较简单、落后,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简单而又艰苦生活,人们的生活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人类对于自然和自身认识处于懵懂状态,渴望获取自身生活环境以外的经验,那些从远处来的水手或商人所带来的故事成为了人们获取经验的方式之一,于是,讲故事艺术应运而生。讲故事艺术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它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言语,讲故事艺术是讲故事人通过记忆以口头相传的形式,把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是别人的经验进行加工叙述而成的。它是受到时空限制的一种“在场”交流形式,交流范围是小规模群体之间的交流,如:部落、村庄和城区街坊等。其二,讲故事是一门手艺,如同手工业时期其他手艺一样,需要把自己经历的或是听来的事情进行加工,然后才能够向他人讲述,所以,讲故事人如同制作一件精美的手工制品一样锤炼着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听故事的人则是集中精力,完全沉迷于故事当中,没有自己的判断,听什么信什么,是一个忠实地接受者。其三,故事是讲故事人和听故事人之间的经验交流,它们具有实用关怀的倾向,每个故事包含有一定意义的使用目的,是伦理观念、实用建议、有启示的谚语或警句等的传达和交流,这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这个时期出现的艺术形式有史诗、童话和寓言等艺术形式。

二、机械化生产时期的艺术

现代社会是机械化生产的社会,讲故事艺术随之衰落,小说这种形式开始兴起,并且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使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在欧洲现代社会中取得了主流文体的地位。在现代小说的诞生和发展中,机械化大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一此时期艺术传播的主要媒介是印刷媒介,它使小说大批量的复制,扩大了传播和接受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书面文本的传播改变读者的接受模式。接受者不再像讲故事艺术时期那样完全沉浸在听故事当中,而是具有理性和批判思考的主体。这种转变的原因很多:小说家非在场,文字的线性出现与小说因果逻辑关系相对应,稳定的、物质的文字使读者重复接受成为可能等等原因。其二由于机械化大生产使财富的迅速增长,创造了一个相对庞大的有闲阶级,机器生产为家庭生活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必需品,使一些家庭主妇从繁忙的家务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并进而成为了有闲阶级的一部分,时代就这样为现代小说创造了必不可少的读者和市场。其三机械化生产导致人异化现象的出现,人成为机器控制下无机的生命个体。小说反映机械化时代人类的生存经验,揭示现代人生存的困惑和意义,是小说家对社会和人生深刻体验的产物。此外,小说的兴起还有自身的原因,小说是一种创作比较自由文体,它最能够体现出个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也最能够适应革命变革的需要。小说适应工业革命、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类的世俗生活和人性的欲求肯定的需要,使文学的关注点由神话故事、民族史诗、英雄传奇和宗教劝谕故事转向人类的世俗生活,文学的关注点从具有人性的神或英雄转向了平凡生命个体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际遇。这样对平凡的琐碎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就成为现代小说最主要的内容。小说家成为现实社会人生的真实记录者和描述者,巴尔扎克就是这样的小说家。

三、信息时代的艺术

信息时代主要是指后工业社会,是指由信息、媒体、网络所构成的世界。技术在这样的时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左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更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技术的进步致使信息更迭加速,经验贬值加剧,新的艺术形式迅速取代旧的艺术形式,成为主流的艺术形式,诸如:新闻报道、广播、电视和电影的出现对现代小说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解构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结构。

在本雅明所处的时代后现代社会特征已经初露端倪,他不仅仅把大众传媒看作是消费社会中为商业资本服务工具,更看作是大众参与话语权的工具,是唤醒大众的工具。它们使大众具有了自由、平等的参与权力,使大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互动交流地参与,多种话语声音充斥其中,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话语空间,这是本雅明所构建的大众乌托邦民主革命理论。当今时代的生存空间已经成为数字化生存的空间,电脑书写为后现代的大众建立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自由参与和交往的互动平台,它为本雅明所设想的自由、民主的大众文化氛围和具有革命性的大众文化空间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WalterBenjamin,UnderstandingBrecht,byVerso,1983.

[2]Walter Benjamin,Selected Writings Volume 3,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

篇8

【摘 要】 本文主要根据故事教学法的界定来论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意义,并且根据江苏牛津小学英语的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关键词 故事教学法;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应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应用故事来向学生说明一定的道理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加以巩固,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这更是教学乐于应用的教学素材。英语故事不但是小学生喜爱的阅读资料,更是教师搜集教学资料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授故事或者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故事的情节不但可以有利于课堂授课的顺利开展,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更重要的丰富课堂的知识与教师的教学方法。

一、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优点

故事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其优点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论述:

(一)加强小学生语言表达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和使用知识,在我们的概念里很容易扭曲“学”与“用”的真正意义,认为只有学会了知识,才能够对其进行应用。但是,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与“用”是结合在一起的,小学生正处于对各种事物的初级认识阶段,会将所学的语言应用到日常的表达上。故事教学法培养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教小学生学会认识方位词in/on/behind/near的时候,小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其读音,但是要学会应用却不容易,这是教师可以采用狼来了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在小孩第一次欺骗的情节中采用“There is a wolf in the cave.”,在第二次可以把句子适当改成“There is a wolf behind the tree.”,使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区分方位词之间的差别。教师在教学的在过程中采用表演故事的形式来进行对话使小学生融入到故事的角色当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方位词的意思及表达形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渗透文化意识

语言与文化知识是互为统一的有机体,丰富的文化知识与文化素养通过语言来表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在于了解本国文化的精粹,领略外国文化的意义,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文化意识的培养高度重视,让小学生明白中外文化意识的差异,掌握正确的交际方法,培养自身文明的好习惯。故事当中所涉及的文化可能会涉及日常生活常识、地理人文等各个方面,所以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教育。

二、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实施条件

故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需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息息相关,下面根据以下两个方面来对故事教学法的实施条件进行说明:

(一)对教师的要求

评价故事教学法取得成绩的好坏的关键在于教师选取的故事类型与教师的表达。在对故事的设定与引用方面看教师本身对故事的理解以及课堂的讲授的氛围。如果教师在情节设定过程中以学生理解的角度为主,那么其设定的故事情节必定是受学生喜爱,在表达方式上对情节加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其课堂效果必定是成功的,所以,教师的想象力与童趣是故事教学法在课堂上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课堂的氛围与渲染力

故事教学法的主要是靠教师对故事故事的展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故事的氛围中。比如在动物单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Who is coming”来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的氛围中,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食指放到嘴边神秘的“嘘”一声,这时学生便会竖起耳朵仔细听并且思考到底是谁来了,老师的情感感染着孩子,在这时教师带领学生讲目光聚集在屏幕上,这是孩子便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说出各种各样动物的名称来,教师在学生的热烈反响中公布答案,在公布答案的那一瞬间小学生会做出各种各样的肢体语言及表情。肢体语言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之一,这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灵活的示范,如对“run/jump”的展示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跑一跑,跳一跳来使学生融入课堂氛围[3]。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瞪大眼睛,张开嘴巴来向学生诠释“strange”,皱着眉毛以示“no”,微笑的点点头表示自己的“agree”。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故事情节展现的淋漓尽致,也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三、小结

故事教学法的作用在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使学生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情感的感染效果,将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不是完成给定的教学任务,而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想要使学生感到英语好学(easy to learn),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乐趣(enjoy oneself),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秦大俊,李丽雪,常丽颖.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江苏师范学院研究教育学院学报,2013,

121(13):1324-1331

[2]黄梅英,荔萍萍,宫小宇.探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的作用[J].河北石家庄英语培训机构,2013,10(16):2446-2447

[3]史丽媛,邹义明.关颖.应用故事教学法,优化小学英语词汇教学[J].湖南长沙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杂志,2013,18(125):

篇9

▶教学目标

1.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

2.能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

▶教学策略

1.习作前:创设习作情境。

2.习作中:搭建写作框架。

3.习作后:注重交流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印象最深的科幻故事,感知科幻故事的特点。

2.大胆设想故事,描述神奇的科幻世界。

3.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导入,畅谈故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曾看过一部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书中作者叶永烈幻想的事物,有的现在已经变为现实了。如小说中提到的下棋机器人,现在已经有了。

课件出示:

2.回忆交流,畅谈故事。

(1)提出问题:你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是什么?故事里写了哪些现实中并不存在,却看起来令人信服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写到的下棋机器人导入,无疑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打开思路,大胆想象

1.热身练习,引导想象。

(1)提出问题:如果你的大脑可以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如果你拥有一个背包飞行器,如果你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你会做些什么?

(2)让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想象。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课件出示:

过渡语:让我们写一个科幻故事,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2.讨论交流,大胆想象。

(1)提问:在你的笔下,人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他们可能运用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使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怎样的奇特经历?

(2)提示:放飞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课件出示:

(3)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人物有怎样奇特的经历呢?课件出示例子: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有了热身练习的基础,这个环节就让学生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老师依然采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每一个联结点都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无数个关节点。例如,假如拥有恒温衣服,接下来的奇特经历可能是火场救人、去南极探险、潜水、登珠穆朗玛峰等。学生打开了思路,想象的世界便无限广阔。

三、

读写结合,领悟写法

1.了解科幻故事的基本特点。

(1)回顾学过的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思考:科幻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呢?

明确:科学、幻想、小说,对应的就是科学性、预言性、文学性。

科幻故事和科幻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我们推测一下:科幻故事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科学、幻想、故事是其三要素,即科学性、预言性、故事性。

(2)重点讲述科幻故事的“故事性”:强调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课件出示:

科学——科学性:基于现实

幻想——预言性:大胆幻想

故事——故事性:生动和连贯的情节

2.引导学生回忆课外阅读的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说,领悟写法。

(1)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一定阅读过科幻小说或科幻故事,想一想:哪篇故事的写法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相机从“科学性”“预言性”“故事性”等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首先,回顾学过的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意在促进知识迁移。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其他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说,领悟写法。

四、

范文赏析,编写提纲

1.课件出示提纲及范文:

设下悬念,引人入胜。

第一次乘坐飘行车

叶永烈

“小燕也会开汽车?”我可真的不敢相信了。

“这汽车,谁都会开。小灵通,你只要跟我学一分钟,保证会。”小虎子说道,“在我们这儿,飘行车简直像鞋子一样普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飘行车,每个人都会开这玩意儿。”

“小灵通,你还是先跟我学吧!”小燕让我看她面前的操纵板,说道,“你看看这操纵板,就明白一大半了。”

运用插叙,衬托这辆车的先进性与智能化。

提到小虎子在看电视,既照应了前文,又写到了高科技产品“小盒子电视机”。

我凑近一看,只见浅绿色的塑料操纵板上,写着:开关、速度、高度……

小燕告诉我:“开车的时候,你把第一个开关朝左一推,车子就开动起来了。你再调节好速度和高度。以后,就只要管管方向盘了,向左拐弯时,把方向盘朝左转,往右转弯时,将方向盘往右转。”

往常,我爱坐在司机旁边,想学学开汽车。可是,司机的座位旁边,总是写着“开车时请勿与司机谈话”。所以,一开车,我就静静地坐在司机旁边,不敢问一句话。可小燕开车时,只顾跟我讲话,我真担心,车子可别出事故。

正想着,迎面来了一辆飘行车,与我们的飘行车头对头,几乎要撞上了。我大吃一惊,还没来得及喊出口,那辆飘行车从我们的头顶上飞过去了。

小燕笑着告诉我:“你只管放心,一百个放心!坐飘行车,非常安全。即使司机闭上眼睛开车,也不会闯祸。因为飘行车装有自动避撞装置,一遇上对面有车子开来,它就会自动向左拐,而对方的车子也会自动向左拐,不会撞上。有时,突然对面出现一辆高速行驶的飘行车,来不及躲开,其中的一辆飘行车就会自动加大气流,从另一辆飘行车上面飞过去。”

“如果飘行车掉到河里或者撞到山上,怎么办呢?”我还是有点担心。

“没关系,飘行车在水上也能飘行,还能爬山。”小燕一边说着,一边故意让飘行车离开了公路,开进一条小河,然后再沿着河岸爬上去,重新回到公路上。

我跟小燕很快就熟悉起来。我发现,她现在也像小虎子似的,很喜欢讲话。只不过她在陌生人面前,才一言不发罢了。

这时,我想起了小虎子,他怎么一声不响呢?回头一看,原来他在用那小盒子电视机收看文艺节目,正看得津津有味呢。

结尾描写了飘行车的透明车壳,以及车内的空调。

语言描写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氛围紧张起来。

通过实验,二手烟的危害显而易见。

不愧是杀手锏,一招“制敌”,也看到了爸爸对家人的关爱。

飘行车的整个车壳,像水晶一样透明。坐在车里,外边的景色像放电影似的,从身边溜过去。太阳光虽然透过透明的车壳,直射到我的脸上,却并不觉得热,大约那车壳是用会吸热的透明塑料做的。车里还装有小型冷气机,非常凉爽。

总评:故事以“我”第一次乘坐飘行车的内心变化为行文的线索,条理清晰。故事的语言描写出色,“我”、小燕和小虎子之间的对话体现了人物的特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生编写提纲,写好提纲后,同桌互相交流、评议:是否体现了科幻故事的三要素(科学、幻想、故事)?

【设计意图】古人绘画,有“胸有成竹”之说,我们写作文前也应该做到胸有成竹。出示提纲和范文,让学生欣赏,接着让学生学习列提纲,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文前做到心中有数。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根据提纲完成作文。

2.展示习作,师生评议。

3.修改习作。

4.和同学交流,看看谁写的科幻故事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作文并进行自我修改。

▶教学过程

一、

动笔起草

1.启发谈话: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来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相机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3.提醒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尝试修改习作,其他的同学加快写作的速度。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写作有困难的同学予以指导,对速度慢的同学加以提醒,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

指导修改

1.启发谈话。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托尔斯泰说过:“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习作初稿写好以后,我们还要反复修改完善。

2.指导自改,提示修改方法。

课件出示:

修改步骤:

l

自读。

l

自改:“换”拗口、意义不明确的语句,“调”前后紊乱的语序,“添”一些具体内容,“删”多余的内容。

l

自查:对照本课的习作要求,看内容是否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3.互改习作。

同桌之间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4.课堂交流。

(1)说一说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和体会。

(2)讲一讲修改他人作文的过程和理由。

【设计意图】“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的关于习作的目标。本环节要着重注意两点:一是指导修改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修改作文;二是通过自改、互改、交流,培养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三、

评价欣赏

1.交流展示。

教师引导: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精彩之处。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精彩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的成果。还要简单说一说这些句段好在哪里。

2.班级评赏。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段组织学生评赏。

将习作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念出来。组织学生评一评,并说明理由。

(2)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作文的精彩之处,并念给大家听,增强写作自信。在班级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或片段,让学生体验习作的乐趣,并热爱写作文,从而更加努力地写好作文。

四、

课后展示

1.将优秀习作装订成册,并传阅。

2.将优秀习作张贴在“作文园地”,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3.将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争取发表。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学校广播站或学校文化长廊投稿,力争展示。

5.鼓励学生把这篇作文编入自己的优秀习作集。

【设计意图】学生写完了作文,并不等于作文课已结束。还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平台展示学生习作。课后的作文展示是作文课的必要延伸,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的习作得到发表或展示,他(她)就十分自豪和自信,从而更加努力地阅读和写作,写出更好的作文。同时,对其他的同学又是一种鞭策。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谈本次教学设计如何达成单元习作目标:

1.如何展开想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兴趣,胜过说教无数遍。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科幻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浓厚兴趣。接着,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最后,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从而展开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篇10

儿童写作文,处于马不停蹄的“奔波状态”:才写了“事”,又得写“人”;才写了“人”,又得写“景”;才写了“景”,又得“状物”;才“状”了“物”,又得写“建议”……

你方唱罢我登场,教师教得力不从心,学生学得应接不暇。“教得力不从心”,老师要对付那么多种类的作文,真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学得应接不暇”,这个刚上手,还没焐出点热气,又塞来个新东西。“猫头上抓抓,狗头上挠挠”,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出个样,只好“猪头肉,三不精”。

这怨不得教师。教材里,看图作文、编写童话、状物作文、写景作文、写人作文、记事作文、写日记、写新闻、写建议书、写请假条、写调查报告、搜集资料写作文、扩写改写、写信、写读后感……教材这么编,老师自然这么教呀。

钢琴、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琵琶、吉他、笛子、箫……乐器种类繁多,学乐器,没人说要从“钢琴”到“箫”,所有乐器,通学一遍;篮球、排球、台球、乒乓球……球类很多,也没人说,学球要把所有的球通学一遍。

一个人再有天赋,也禁不起瞎折腾。每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点”,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人若浑身上下都是“点”,这些“点”还要同时“开花结果”,那就不是“人”了。人身上的“花”,大都一朵一朵地开;果,要一个一个地“结”。“全面发展”,不是一上手,什么都要学,“全面展开”地学。“全面展开”的“全面发展”,产出的往往是“全面平庸”,“全面平庸”又生出“全面憎恶”:人,处在平庸的位置上,要么憎恶“位置”,要么憎恶自己。

作文这东西,放眼望去,哪个学生适合写童话,哪个学生适合写诗歌,哪个学生适合写新闻,谁也没那个眼力啊。

那么只有挨个儿去试?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问题在于,你试出了这个孩子适合写新闻,那个孩子适合写童话,另一个孩子适合写报告,接下来,你怎么教?你若还跟着教材一个接一个地教,所有的“试”都是“白试”。

儿童作文,要从“全面展开”的“全面平庸”里解放出来。

抓住“故事”这个“牛鼻绳”

其实,作文教学不必在外在形式上折腾;要在内在的“核”上做文章。

找到儿童作文的“核”,也就找到了突围之路。我以为,儿童作文的“核”,名叫“故事力”——让儿童讲清、讲好自己的故事,那是一个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文能力。

“故事力”训练是作文的“童子功”,好比练武之人的桩功、掌功;而各种文体训练,便是各路拳术的一招一式。桩功、掌功没练好,招式再漂亮,一上阵,马脚尽露,花拳绣腿,禁不起人家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童子功,什么时候练最适宜?——当然是“儿童期”。

小学三到五年级的作文教学,要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学写故事。咬定“故事”不放松,就能打好“写故事”的功底。六年级,再学写信、写新闻、写读后感,一点也不迟;桩功、掌功练好了,其他的都好办。

盯住故事,写上两三年,每个孩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一个会写故事的人,不用担心他不会描写、抒情,乃至议论;一个会写故事的人,也不用担心他不知道写外在的景、内在的情;一个会写故事的人,更不用担心他不会其他文体的写作……抓住故事这个“牛鼻绳”,儿童作文便能从千头万绪中解脱出来。

儿童天生的“故事属性”

“最简单的写作就是最好的写作”,因为“简单”到你不以为自己是在“写作”,那才是真正的写作。

儿童作文,一旦指向儿童自己的故事,便有了写不完的事儿。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由故事构成的,他们是天生制造故事的高手。只要他们讲起自己的故事,便会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只要他们写起自己的故事,很容易忘了作文这回事,只是一次重新经历,这是最好的作文状态。

你要知道,没有一个儿童想过“平静的生活”。孩子憧憬故事,迷恋故事,渴望故事。没有故事,儿童似乎就失去了“活泼”的气息:学习平平而在伙伴中有较高威信的孩子,往往都有制造故事的“领袖”才能。他们还把握不住“故事”和“事故”的差别,一不小心,“故事”成了“事故”,于是,一个个可爱的“调皮鬼”,都成了“可恶”的“捣蛋鬼”。对于作文而言,“事故性”故事,更曲折、更迷人、更吸引读者。

“后进生”、“头疼生”,往往拥有丰富的故事。他们只是没有意识到,也从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经历的“事故”到了作文里,居然会是“宝藏”。作文很简单,无非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事儿。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少真正让儿童写自己的故事。有老师说,我也让学生写自己的故事,他们没故事呀。——不是儿童没有故事,而是他们没有老师“要的”那种故事。

儿童故事的价值观和大人“要的”故事的价值观,是如此的不同。小时候,裤兜有一回破了个洞,烟壳从洞里跑掉了,好一阵子,我都提不起神来。那烟壳,在大人眼里只是扔掉的垃圾而已。反过来,大人眼中重要、重大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可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个幼儿园孩子的眼中,脖子上的白金挂件,远不如伙伴们手里正玩着的“肥皂泡泡”。

一位同学在作文里称吴凡为“狗凡”。我说,绰号是美好童年的一部分,不过,绰号不应伤害当事人,当事人若不接受,以后就不要叫了。我问吴凡:“你接受‘狗凡’吗?”我原以为,吴凡一定不会接受,我可以顺着“不接受”往下“教育”。没想到,吴凡说“我接受”。课后吴凡告诉我,狗,在他们眼里,是跑得很快的动物,叫他“狗凡”,是夸他跑步速度快。

不充分认识儿童、儿童故事,不充分尊重儿童、儿童故事的价值取向。作文教学不可能指向儿童的心灵,不会有实质性突破的一天。有人说,一切教育的幸福,在于我们理解了儿童;一切教育的不幸,在于我们误解了儿童。作文教学亦然。当儿童写出了自己眼里、心中的故事,成人一棍子打过去:你那也叫故事,这些也能写成作文?——一切都完了。

成人眼里毫无“价值”、“意义”的游戏,儿童可能制造出纯粹的故事。游戏的本质是故事。有游戏、有故事的儿童,才生活得精神抖擞;排除在游戏、故事之外的儿童,总显得萎靡不振。儿童与故事的关系,恰似人和影子的关系,只有阴暗的日子,影子才会消失。哪怕一丁点的星光,影子就回来了。然而,儿童自身并不清楚,自己一天到晚活在故事里。生活在故事中的人不知道真相,正如地球上的人时常忘了地球引力一样。没有感觉到在制造故事,这本身说明,儿童天生具有“故事属性”,儿童与故事浑然一体。

有人说,“故事”是人的基因遗传的组成部分。这话不一定能从“遗传学”角度考证,不过,儿童真的离不开故事,有故事的童年才是充满生命质感的童年。儿童的作文指向自己的故事,那么,作文一定具有童真、童趣;儿童的作文指向自己的故事,那么,作文就成为儿童心灵的窗口,经由这个窗口,语文老师将步入儿童的心灵世界,作文将成为师生之间一座心灵的桥梁。

进入作文训练的“核”时代

儿童天然具备讲故事的冲动。当然,这不等于说,不用老师教,儿童便能写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指向“故事”的儿童作文,学生的学,有了向心力;教师的教,有了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即“故事力”。

孩子怕作文,第一怕“字数”不够。如果拿起笔来,能轻而易举写上五六百字,作文还有什么可怕的?大凡写不长的故事,故事里的“人”都是不开口的“哑巴”。如:

有一天晚上,我有一道数学作业不会做,她就跟我仔细解题,但我怎么搞也搞不懂。妈妈就跟我一字一句地慢慢说,最终我们在11点前完成了。

妈妈“跟我仔细解题”,说了多少话呀;“我怎么也搞不懂”,“我”又说了多少话呀。可小作者呢,偏不让妈妈和“我”说一句话。所以,只有让故事里的“人”“开口说话”,学生才能摆脱“字数”的困扰。

“故事力”训练,从“对话”入手,最直接、便捷,因为听觉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基本上是听到什么,写下来便是了。

“说话句”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能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全都“揉”进来。人物的对话,由“提示语”和“说的话”组成。提示语,往往要描写“人”说话时的种种表现、想法。

作文中的“对话”练习,大致要有如下步骤:(1)认识作文中的“人”原来如此会“说话”。(2)“说话句”的五种形式。(3)表示“说”的字词有很多。(4)精彩藏在“提示语”中。(5)提示语位置的细微差异。(6)说的话要符合人的特点、身份。(7)各种说话句的综合使用。(8)“直接说话句”和“转述”的差异。(9)哪里写“对话”,哪里不写“对话”。(10)返璞归真的提示语。(限于篇幅不展开,下同。)

绝大多数的故事,都伴随着一连串的“对话”,写好了“对话”,故事也就“有声有色”地写出来了。

也有的故事,极少有人物“说话”。如:

到了考试,我领到卷子一看,还好,这都是我做得来的题目,我认真地做考试卷,终于写完了,然后,我一丝不苟地检查,下课铃响了,我趁着最后的时间再次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问题后,才放心地交了试卷。

考试,没有“人”说话,要写“考试故事”,怎么办?

与“外部语言”相对的是“内部语言”,一个人会闭上说话的“嘴巴”,但内部的心理语言,则永远也断不了,哪怕你睡着了。因此,做考题、检查考卷,嘴巴不动,内在的心理语言却几乎可以把人“淹没”。

有了内部语言的注入,看似无声无息的故事也能讲得绘声绘色。“下节是语文课,老师说要检查背诵情况”,“老师说”就那么几个字,注入内心的感受,文字便飞起来了:

糟了、糟了,我以为明天老师才检查,昨天做完作业,还上了一小时的网。怎么办、怎么办,要是背不出来,传到妈妈的耳朵里,不骂死我才怪呢。

我有两个地方不是很熟,老师都有火眼金睛的,专门抽你背不出的地方。要是抽到我不熟的段落,那就惨了。快,趁课间还有几分钟,临时“抱佛脚”,“抱”得熟一点……

“故事力”训练的第二步,即关注内部语言,大致步骤有:(1)讲故事:认识到内部语言是相对外部语言的真实存在。(2)猜谜语:体察活跃的内部语言。(3)闭气60秒:感受并捕捉内在的心理感觉。(4)谁写的:有一种内部语言叫“推理”。(5)选哪个:内部无处不在的隐性选择。(6)突然袭击:有层次地写出内心体验。(7)一次特殊的听写:作文要忠实自己的内部语言。(8)经常性练习:和内部语言对话。

好的故事,不需要构思。但世上完美的故事实在太少,故事也要“化妆”,好的构思,能补救故事的不完美。

比如一只小鸟和一只驯鹿在森林里一起游玩。这故事初听没什么吸引人的。但某版教材的课文《会走路的树》这么写: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小鸟看见了,好奇地问:“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当然可以。来吧!”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这里,作者巧妙的构思,将故事救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