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3-03-25 20:1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社会主义价值观;构建
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每名职工的“三观“结合起来,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唐精神等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纳入目标,建立制度,融入管理,养成习惯。
一、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一)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全体职工的认知认同
企业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领导干部要做到身先士卒,要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使“三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经常用及时查找不足进行修复。所以,对组织和领导,要讲真话,对职工要讲政策、摆道理。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重视企业思想道德建设,运用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宣传先进人物,将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每个员工的头脑。可采取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企业日常形势宣传、主题和典型演讲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通过公司网站建立专栏,进行理论评论,运用报刊、微信群、QQ群等多种载体,通过生动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先进性讲清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落地生根。
(二)建立目标,坚持有效融入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唐精神和理念,引导公司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将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文明创建活动和职工行为准则位做为落脚点,做到全方位渗透和践行。
一是有效融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得到践行和落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精神,增强职工的向心力。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和职工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
二是有效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融入“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的价值观、“务实、奉献、创新、奋进”的企业精神及理念体系,把培养人的集体意识,规范人的行为准则,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有人气、扬正气。
三是有效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要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纪律性,保证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落实。注重对广大干部职工的人文关怀,促进企业人性化管理,帮助职工解决困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约束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职工利益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四是有效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从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家庭等日常行为的养成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在职工中开展全员阅读活动,加强对优秀国学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不断提升职工文明素质和企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发动职工群众推选、民主评议“最美职工”、“五好家庭”,评选系列“感动公司年度十大事迹”等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先进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提升职工的道德素质。
(三)针对不同群体,创新宣传载体
一是创新宣传内容。要注重以新颖、鲜活、生动的内容和形式,全方位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探索运用新的传播方式,特别是运用QQ群、微信群、微博、微影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增强网上宣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深度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大力推进企业局域网建设,正确引导网上舆情,开展网上评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职工共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全面推进“中国梦”、“大唐梦”宣传教育活动。在企业大力开展“我爱国、爱大唐”、“我敬业、我圆梦”、“我诚信、我圆梦”、“我友善、我圆梦”系列活动和“梦成于道”、“梦成于能”、“梦成于干”、“梦成于德”系列宣传,组织职工故事汇、演讲会、主题文艺创作等活动,推动中国梦、大唐梦,入脑、入心、入行动。利用企业道德论坛和讲堂,开展“天天讲道德故事”、“善美青春”等活动,加强职工的道德修养。
(四)弘扬国学文化,滋养美好心灵
在企业广泛开展国学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运用好文化载体,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和“三八”、“五一”等国际性节日,通过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开展“中华好家风”、“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范管理建设之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源头活水”。
(五)增强主人责任,奉献智慧力量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在职工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大唐梦”“我的梦”等主题教育,开展贴近企业实际和职工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让职工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坚持选树职工身边典型,坚持为职工办实事,下大气力解决职工在生产、生活、养老、就医、子女求学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大家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六)建立制度,融入管理,养成习惯
广大职工是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要在广大职工中灌输和实施普遍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目标,认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实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行为准则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具体做好以下四点:一要爱国爱企。修改完善职工手册。要进一步增强心中的祖国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把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崇高理想,把做好本职工作、报效祖国作为实际行动。二要敬业奉献。要树立职业信仰。把自己的工作事业与人生意义联系起来,既服务社会,又成就自我。把事情做得更好,精益求精,勤业精业,在创造性劳动中不断展示自己的才华。三要诚实守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坚持真诚做人的原则,始终信守承诺,把诚信贯穿于自己的言行之中,体现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坚守诚信美德,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取信于民。四要团结友善。在社会生活、工作岗位和与人相处中,要多增强个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增加对矛盾分歧之下的理解宽容,多加强团结协作之中的和谐共赢。多一些友善、谦让、宽容、理解,向道德模范学习,用平常之心对待生活和困难,用感激之情对待工作,用真诚之心对待他人,为创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企业管理
一个大型的企业本身应该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且让企业的员工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并认可其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而中华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内涵丰富的文化值得企业在管理中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达到丰富企业文化,增加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诚信经营,品牌为贵
“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商朝,在商朝使其政府比较重视商业的发展,这也使得商超的人善于经商,也因此后世的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之为商人。发展到春秋时期,临淄,邯郸等城市成为了著名的商业中心。发展到隋唐时期,洛阳和长安成为了全国著名的大都会,而到了宋朝,更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投入使用的纸币“交子”,同时还出现了早起的银行。到了明清时期,投放到市场的商品达到两百多种。而这几千年的发展中,给我们留下许多古人经营的老字号理念。早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诚信经营的理念,出现了如“仁中取利真君子,义中求财大丈夫”,“生意全凭公道导,货真价实莫欺人”等诚信经营的理念,甚至还出现过“利从诚中出,誉从信中来”的最早的品牌观念。可见我国古代很多商业观念的先进和超前。而放眼当今社会,诚信经营已经成为了企业立足于市场所必备的基本理念,诚信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只有通过诚信经营才能更好的打造出企业品牌,才能为企业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才能使企业拥有更多的活力和生机。面对当今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应当更加坚定的以诚信经营为根本理念,将诚信经营深深的成为我国企业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因此,企业要将诚信经营作为重点的企业文化,将诚信经营的理念传递给企业员工,让诚信经营成为一种可在公司集体中的信念,让诚信经营深深的写进公司的每一个员工的心里,为企业除了在创造财富和利润,同时还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二、遵道贵德,以人为本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道德,道可以理解为方法,规范。而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说,而德则泛指品德,德行。因此道德可以片面的理解为在规范的的品德。而当今社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定要规范企业的行业道德,让企业以厚德之道,恪守行业道德标准,这是一个企业应具有的最近本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将企业更好的做大,做强。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名言深深的提醒我们,遵道贵德,对于当今企业的重要性,也充分的阐述了商业竞争中,恪守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而以人为本,则要求企业做到对内对自己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提供平等的交流平台,对外要真正的做到以客户为本,满足客户的多样化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态度,虚心听取客户对于企业提出的各类意见和建议,并有效的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自身更加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自主创新,超越自我
放眼全球经济发展,身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之中,创新以此已经成为了当今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词汇,也是为企业增加效益,为品牌更具有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的重要举措。放眼当前世界激烈的竞争环境,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改变企业产品或服务之中出现的不足,完善产品或服务的弊端才能更好的适应客户以及消费群体的需求。受到互联网潮流的冲击,各类产品的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的在缩短,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式,自助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必行的出路,只有不断的开发创新,为企业的产品注入更多的活力。而在产品创新的同时,企业还应该对自身内部的管理模式进行更好的创新,使其达到增强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人力资源的地方,使得企业在更好的实现自主创新,超越自我的过程,使得创新精神成为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让企业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乘风破浪,更好的逆流而上,超越自我。
篇3
一、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再谈构建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牵头号召提倡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大兴“五讲四美”之风。此后,这项活动又和“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活动相结合,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曾几何时,“五讲四美三热爱”这一朗朗上口的简约化的理念体系,成为了当时男女老少,尤其是年轻一代人的道德标准,更成为了当时全社会的主流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感召下,全国人民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意气风发投身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整神州大地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机。随着社会的发展,“五讲四美三热爱”越来越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并深深印烙在一代人的思想深处,至今想起,依然感受到无尽的光明和温暖。
置身现实,我们鸟瞰“五讲四美三热爱”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活动,可以认识到这是在经历了后中央拨乱反正,致力恢复政治社会正常秩序大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鲜明具体的举措,也成功构建起了一个大家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二、企业文化是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而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加强硬件建设,优化生产资料条件,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科学和谐的生产关系,不断解放和激发以人为关键因素的生产力,就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这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是软实力,甚至比硬条件更重要的一种力量,对此,我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识。而在推进文化建设的现实工作中,我们暴露出的问题或者说容易出现的偏颇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工作肤浅。就文化抓文化,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初衷。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言: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于忘记了出发的目的。二是文化泛滥。这文化那文化,什么都套用文化,大而化之、坐而论道,讲者云山雾罩,听者不知所云,过往云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三是不能坚持。想起来就抓一抓,忙起来就放一放,文化建设缺乏连续性。四是缺乏表率。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带头人是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要时时处处带头践行大家共同遵守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不是要求其他人学文化、守规范、重行为,自己却我行我素。五是缺失灵魂。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文化建设停留在表层,只有一件件华丽的外衣,没有内核,所谓“外强中干”。文化建设抓得风起云涌,员工却五里雾中。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关键就是我们没有抓住文化建设的灵魂 ――构建起能够让大家广泛认同和接受的核心价值观,更谈不上让这一价值观洗礼净化心灵,升华品质、提升实力了。
“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这是同志观察和解决文化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我们首先要依靠广大员工,激发大家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发挥组织优势,发动广大员工参与文化建设,提炼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激发大家的内心共鸣,自觉地感应和遵守自己的精神信仰,争做文化百花园中的主人,达到自我教育和规范的目的,而不是被教育、被规范、被文化。二要一以贯之,突出重点。既要构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核心价值文化体系,也要结合形势变化,注重打造阶段性的价值文化。结合采油厂现实情况,当前文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培育精细意识、感恩意识、敬畏意识、奉献意识、争先意识上。三要形成浓厚的氛围。在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后,更需要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这种核心文化,使其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在当时,“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大型标语牌在乡村在城市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是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名国人的心中。四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做践行企业文化、彰现核心价值观的表率。着力培育先进的、有活力的企业文化,要正确理解文化内容的实质含义,将文化内容渗透到内心深处,从而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带动广大员工提高思想品质,提升个人实力,争做企业的优秀员工。
三、从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谈石油企业员工队伍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
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企改革;基本要求;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019-02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包含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36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必须有先进的思想引领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企业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者和实践者,其改革发展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
一、充分认清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1.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企增强历史担当、发挥经济主导作用的内在要求。中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由于国有企业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经济主体的价值取向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经营活动、历史担当、社会贡献、自主创新等等都发挥着排头兵和生力军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全面概括的对国家、社会、公民的遵循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为国有企业正确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思想指引。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有企业规范经营决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发展重任的内在需要。
2.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化国企责任意识、推进机制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新时期的国企改革更加深化、更加贴近市场。在基本经济制度层面,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体制形态上,发展混和所有制经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在管理方式上,国资监管系统从管企业向管资产转变。国有企业改革没有成功经验照抄,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特别在产权多元化改革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困难,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对抗。国有企业的改革如何保持正确的方向,保持与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保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实现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价值观的统一。
3.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正能量、推进企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人民群众是推进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广大员工的道德品行修养、精神境界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整个企业的主流文化。一个充满正能量、发展持续上升的企业,必然离不开健康、向上、积极、主动的主流文化和正确价值观。反之一个员工群体怨声载道、戾气十足、矛盾重重的企业,必然走不长远。
国有企业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员工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自觉提高道德品行修养和精神境界,培养爱国、爱企、敬业意识,让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才能经历得住改革发展大风大浪,保持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二、牢牢把握国企改革发展进程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1.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内在统一,“它通过塑造国家形象、彰显制度精神来获得人们的认同,并用以引导、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根本的、强有力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从而影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1]
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在推进企业发展和国有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正确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企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样,有了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就能更好地凝聚人心,团结一致为实现新跨越、新梦想而共同奋斗。因此,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注重长期发展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突出主业与辅业相促进,物质与精神文明两手抓,才能使国有企业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全面健康发展。
篇5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企业的最核心要素是人,各种工作都离不开人,所以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发挥人的潜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价值,这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临的挑战,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文化的影响虽然看不见,却非常巨大,近些年美国的一些学者推出《基业长青》《学习型组织》《从优秀到卓越》等管理类畅销书,其中都把企业文化上升到很高的高度,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优秀的文化;更令人深思的是,这几本书都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一些思想,尤其是“阴阳平衡、整体思维”的观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西方文化如果不借鉴东方文化,那会变成瞎子;而东方文化如果不借鉴西方文化,那会变成瘸子。”不得不佩服爱因斯坦的洞察力,一个深谙宇宙发展规律的科学家,同样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优点和不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虽然至今仍有许多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要素,但毕竟也有许多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甚至是文化糟粕的东西,有些人盲目的乐观,夸大传统文化的作用,不但不能发扬传统文化,反而会让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产生错误认识,这样的危害很大。
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文化有没有问题,我们的价值信仰是什么?我们的方向是什么?价值信仰与企业经营管理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传统文化为什么难以融入企业管理
世界在渐渐变平,中国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是渐进的但却日益深入,“麦当劳、可口可乐、耐克、NBA”这些典型的美国文化元素离中国的普通百姓越来越近,看一看很多中小城市肯德基的红火,我们在惊叹的同时,也有一丝担心,不能简单的用文化入侵来理解这种现象,如果真的是优秀的文化,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用呢?但关键的是,我们很多人无法区别西方文化哪些是先进的,是适合中国社会的,哪些又是落后和不适合的。同样的,很多人说要捍卫传统文化,现在也的确兴起了一股学《易经》《论语》《庄子》的热潮,积极的因素是有的,但也有很多人看《易经》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占卜吉凶,而且说得神乎其神;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我们的企业家,如果真的能读懂《论语》,那真是一大幸事,但事实并没有这么乐观。
中国的烟草系统目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塑造运动,国家烟草局要求所有的地市级烟草公司要在这2年内建立起富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这也是国资委2005年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山东省烟草局来说,有17家地市级公司,整个山东以齐鲁文化、儒家文化闻名,相对来说,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最好的地方,从山东的风土人情、待人接物就可以感觉出来。我们在与这些烟草公司的合作中,他们的普遍要求就是个性化、有特色、体现企业的独特内涵,而且要求将儒家文化的一些精髓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就引出一个令企业管理者都颇为头疼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说传统文化很好,但感觉无法融入企业的管理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四个方面来看:
首先,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假设不同。
以儒道释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其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内和外谐”的人生境界,当然,从表现形式上,这三家又各有偏重,儒家讲“治世”,道家讲“治身”,佛家讲“治心”;从实现方法上来看,儒家的方法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是“静虚、养生、遁世、穷万物”,佛家是“明心、见性、救世、通万有”。
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儒道释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进能退,即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文化相比西方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了人的社会价值,强调了人的“道德性”,人是道德的主体,人需要终其一生去达到“至善”的境界;而西方文化受基督教的影响很深,救赎观念根深蒂固,人生而有罪,所以需要不断的努力来赢得上帝的恩惠。中国文化讲社会与群体意识,以道德来维系人与人的关系;西方文化讲权利与义务,以法律来维系人与人的关系,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
现代管理源于西方,当然,西方管理思想也经历了从“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但其价值信仰并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人是个体的,“上帝”之下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形成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处世哲学,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就根深蒂固,调整起来非常困难。中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几乎都是在学习西方企业,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基于西方价值观的管理方法能否适应甚至是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国文化受中国近代社会运动的影响,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从最初的“道德人”转向“集体人”,改革开放后成了“经济人”,现在甚至是“自由人”,就是思想不受束缚,缺乏信仰约束,这与西方社会不同,西方社会的基础是宗教,虽然是世俗的宗教,但人之上有“神”,中国是彻底的无“神”社会,但也同时失去了对“神”的景仰、敬畏,让中国社会缺乏道德约束。虽然我们是最谈道德的一个民族,但道德观却最缺乏信仰支持体系,这才是最可怕的。
其次,文化贫瘠——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郑重地告诉世人“我不是大师、国宝、泰斗”,一时传为佳话,叫做“大师三辞”。中国这个社会很有意思,季羡林先生是真的想辞,可媒体越这样越硬要把“大师、国宝”这样的美誉加给老先生。我相信季羡林先生说得并非客套话,而是肺腑之言,季先生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句话更进一步解释了他是如何理解做学问的,那就是保持一个自由的“身”与“心”,一旦身心被物质、权力、名誉所左右,那他的思想就不再自由,而成为一种工具。所以,中国目前的状况难出大师,连季羡林这样的学者都不敢妄称大师,大家就可知外面的众多“大师”基本上都是打着大师的旗号从事商业活动而已了。真正可悲、危险莫过于斯!
真正的大师,必然是保持一颗独立的、自由的心去做学问、搞研究,而且要有争论,要容许不同的思想。目前中国的学术土壤似乎是差了一些。缺少真正的国学大师,也就没有人是真正地去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人讲管理是实践,但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作为指导,管理也只是瞎子摸象而已。
第三,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与模糊化。
看到这个标题,一定有人不认同,说“多元化”没问题,但“模糊化”对吗?我经常在一些公开培训课上问在座的管理者,请问你们认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结果要么回答不出来,要么回答得千差万别。继而我又问,请问中国社会有信仰吗?回答要么是没有,要么是不知道。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历史潮流,无法阻挡,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正在慢慢改变着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可我们还在这里迷迷糊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经济化大潮的大力推进下,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却被舍弃。许多地方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名修庙建佛,但却在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方面毫无作为,甚至是无情践踏。而共同处在儒教文化圈内的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在传承儒教文化方面比中国都要尽心尽力。以日本和韩国为例,日本的文字和韩国的节日都是中国的舶来品,但他们对此万分珍视,历经千年从不轻易简化和更改。与之对照,中国人的做法往往让人疑惑不解。比如说,许多人反日、反美情绪高涨,但却热衷于消费日美的商品。一方面对日本的教科书事件极端愤慨,另一方面却是很多个人大量毁坏日本侵华历史遗迹。这样的心态表现在今天,就是很多中国人喜欢和周边国家争夺传统文化遗产,但又从不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节日。不过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马上要将传统节日列为正式节日,这也算一种实实在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举措吧。
从各国价值信仰的不同探求中国文化的问题
撒切尔夫人说过:“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也有西方学者预言,21世纪是东方的世纪,因为西方文化已经走到头了。所以很多人开始鼓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东方文化,认为这是一剂灵丹妙药,可以解决目前整个西方社会存在的文化冲突和个人价值的膨胀。事实真的如此吗?美国经济虽然经历了911重创,但并未改变其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思维,美国总统也坦言,美国最富竞争力的是其先进的价值观和治理机制,而这是不可能动摇的。恐怖袭击的确打击了美国经济,客观上也改变了美国的一些国家行为,但是美国经济的那种创新机制和思维模式并未发生改变,所以美国仍然能够领跑世界,虽然它也存在“校园枪击案”这样的问题,但那时其强调个人自由文化下必然要结的“毒瘤”,无法避免。但如果我们转念想一下,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枪支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似乎美国的治安不象有些人想的那么坏。
中西方文化价值信仰的原点不同。季羡林先生认为,整个世界包括四个文化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美的文化体系。再扩而大之,全人类文化又可以分为两大文化体系: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产生的根源是东西方思维模式和哲学基础的异同。一个是“以物观物”,一个是“以人观物”。“以物观物”就是把人降同于万物中的一种去理解万物,并与万物融为一体,所以才有一些“天人合一”,才有“田园牧歌”,才有文学作品中永远的大团圆结局;而“以人观物”,则夸大人对大自然的挑战能力,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无限扩大,于是才有用“个性”去挑战“共性”,人的个性充分膨胀,艺术上才有浪漫主义、人本主义、人权主义等众多奇观。东西方文化互补,东西方文化各超越自己,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免各处的短处,有一个更理想、更美妙的融合。
东西方各国的价值信仰不同,这也导致了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差异很大:
从以上的分析对比表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判断:
1. 宗教力量不强导致中国人什么都不怕
世界上主流的宗教基本都是教导人要行善,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佛教讲行善积德,基督教讲感恩博爱。法律只能让人不去做什么,能约束一个人的行为,却无法抑制一个人恶的念头。举个例子来讲,一个人捡了别人的东西而没有主动归还,从法律上没有问题,但从道义上来讲就已经犯了罪。这就是宗教的力量,“神”是在自己的心里,时刻都离不开,只有有了对“神”的敬畏,一个人才能真正地管住自己私欲的碰撞。
中国现在有点名的寺院香火都很好,但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寺院越来越象个大的公司,真正潜心向佛的人少,求功名利禄的倒是不少,可悲!
当然,我们强调宗教的力量,但不能夸大宗教的力量,宗教也需要引导和管理,不能恣意发展,缺乏约束,那样反而会出大问题。
2. 儒家文化的影响广泛但在中国只停留在表面
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但却不是保留最好、传承最好的国家。每个国家都要根据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体系,并加以宣传推广。
不可否认儒家文化至今仍然有很多非常具有生命力的思想,但目前理论与实践“两张皮”,没有人去探讨儒家文化如何融入社会生活、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的问题,所以导致我们每年都在“祭孔”,但实际上是形式大于内容。
3. 中国的企业要大力推行价值观教育
中国企业的落后首先是文化的落后,精神的落后和价值观的落后,而非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落后,因为管理方法易学,而改变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观念是非常难的。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很好的价值观作为支撑,这个企业基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前景。
日本公司就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推行和价值观教育,松下的每家公司都设有一个神社,专门用来供奉神灵,公司的高级职员每周都要来这里,由主持神社的和尚给他们讲法,使他们净化心灵,更好地执行公司的有关命令。松下创始人的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他一生中最尊重的顾问就是一个和尚,通过各种宗教活动,企业与宗教的各种教义、精神和企业的巧妙结合起来,然后灌输给企业员工,使他们相信工作目的并不只是为了个人和社团,更多地是追求人类生活。
篇6
关键词:企业价值观;企业决策者;循环
要讨论什么是决定企业价值观的核心要素。我觉得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企业价值观。互联网这样定义:“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企业价值观简而言之,企业的价值观就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是为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从互联网对企业价值观的定义,我提取出了一个词汇――企业决策者。
首先我们通过定义,可以知道,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决策者做出的选择,也就是说,决策者的价值观是企业价值观的决定因素。决策者需要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要去影响别人,就得动脑筋想办法让别人跟着自己,并且不断地做决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决策者的价值观就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企业的决策者也不例外,企业决策者追求的目标就是其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美好的东西谁都会去追求,像美丽、健康、家庭的幸福,这些追求是谁都不会拒绝的。如果一个决策者能够选择一个好的目标,再影响别人做出好的选择,相对就要容易一些。如果决策者一味地追求金钱,或者决策者个人的追求是怎样通过该企业赚一大笔钱,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那么企业要发展壮大可能就比较困难。决策者的出发点越高,胸怀越宽,企业的战略定位就会越发的长远。举个例子,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的张瑞敏,他不止一次的在采访中提到他想改变中国人在世界上没有自己品牌的现状,所以海尔“让中国的品牌能够在世界立住脚”的战略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企业的价值观,并且我们可以看到海尔如今已经发展到了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的规模。
那什么又影响了决策者的价值观呢?我想每一个决策者的价值观都是在其特定的成长背景下形成的,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但在受到强烈刺激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以海底捞为例。“双手改变命运”是“海底捞”的企业价值观。毫无疑问这体现了企业决策者张勇在多次采访中提到的“勤奋、敬业、诚信、平等”的人生信条。而张勇的这些人生信条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从张勇的人生经历上,不难发现这些人生信条都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张勇曾经在参访中这样说过,他在14岁变声期的时候,变不过来生来。他嗓子说不出来,别人就会笑他。一笑他就会自卑、紧张,根本不敢去跟女孩子交往。到现在他还不会跳舞,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当时流行歌曲已经进来了,他也没办法学。后来他找到一个好地方,县图书馆。八十年代以前人们的思想是禁锢的,图书馆里只有一些高大全的东西。而从1983年到1984年,现在常见的一些书,比如泰戈尔的作品,和那些史学类、诗歌类的书籍大量涌进各个县城的图书馆,人们甚至经常讨论民族性啊、人性问题。那个时候他懵懵懂懂的,一看到那些书,脑袋里面一下子接受了那种平等的价值观。什么教育给你什么思维,如果你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那种,你对打工者的看法就是传统的,这个跟管理没有关系。为什么他就能做到员工有什么事情,他都很真诚地去管,跟思想、跟价值观有关系,也就是跟十四五岁时的那一段经历有关系。这个简单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小县城的出生,个人技校的求学经历等等都是他价值观的直接影响因素,同时这些也间接影响了海底捞的企业价值观。
那什么又影响这决策者的生活经历?在上一段落的事例中。我发现张勇曾经在讲述自己的个人经历时,提到了别人对他的嘲笑,以及所处时代文化氛围的改变。在这里我把这一切都概括为社会环境。也就是说大的社会环境会影响决策者的生活经历,从而影响决策者的价值观,最终影响企业的价值观。我们不难发现同类型企业的快速成长期往往时间都比较紧凑,举个例子,中国的保险业,之前基本一直是人保、太保、平安三足鼎立,但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已经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而这种局面放在以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的事情,但在今天却是真实存在。同样,就中国加入WTO前后相比,中国的许多垄断企业都已不再拥有过去的辉煌。同样,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而这些放在改革开放前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毫无疑问大的社会环境对于企业价值观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什么又影响着决策者的生活经历呢?我认为社会环境通过影响决策者的生活经历,进而影响决策者的个人价值观,从而影响的企业的价值观。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影响社会环境的因素,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发展同样在影响着社会的大环境。比如我们不难发现,百度建立是在Google之后,人人网的建立是在facebook之后等等,这些都证明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会影响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带动某个行业的兴起。如果谈及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想必不需要我过多的阐述,所有人都会提出企业的价值观这一概念。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切好像一个大的循环,不断地相互影响。
综上,我认为企业价值观处在一个循环影响的过程。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企业能否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影响着本行业的兴衰,一个行业的兴衰影响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着决策者的成长经历,决策者的成长经历影响着决策者的价值观,决策者的价值观影响着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就在这种循环影响的过程中,更替、兴衰。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管理; 核心竞争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33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3- 0060- 02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因此,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具创造性和能动性的重要资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领先,企业应该完善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仍沿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没有实现根本性的改变。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象。管理上注重的是“事”,管理的目的是控制“人” , “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考勤、档案、合同管理、上级任务等方面,忽视了企业持续经营以及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极大地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并用科学人性的方式管理,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最终让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2) 人才配置不科学。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缺乏科学性,限制了员工潜能的发挥,进而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体表现为:第一,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入职测评或考试机制,使用、配置人才仅凭主观感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第二,按资历配置,以资历的深浅和进入企业的时间长短来安排员工在企业中的位置,不利于调动有才能员工的积极性;第三,过分追求能力主义,人才之间配置不科学,相互间的配合度不高,团体形成不了合力,造成“1 + 1 < 2”的效果,降低了人力资源竞争力和组织绩效;第四,专业配置,将员工限制在某固定工作岗位而不考虑其实际具备的能力,不利于用人所长;第五,高学历配置,导致人才资源浪费严重,人才流动频繁,企业为此付出较高的人员重置成本和机会成本。
(3) 人才培训不到位。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企业普遍存在“培训无用论”的错误观点,没有站在人力资本的制高点看待培训与开发。另外,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导致企业培训项目脱离实际,效果甚微,不能促进企业和员工绩效的提升。培训费用和培训力度不足,人力资源发展后劲不足,最终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
(4) 激励机制不配套。当前企业对人才的激励方式过于单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员工的激励更应与时俱进。管理者往往把高薪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尤其是对待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更是缺乏科学性、人文性的管理,致使企业核心人力资源大量流失,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2 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选择
(1) 更新人力资源的管理思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始终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力发展,而非事务指导”。明确从管理人到开发人的思路,强化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持续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强调把开发员工的潜能作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努力使每一名员工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个人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施展;确立服务人的理念,逐步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性转变。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员工的心理现象,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把握员工的心理规律;确立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
(2)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首先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应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经营战略的决策部门,而不仅仅是行政管理部门。同时,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持久的、有重点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应以企业的整体战略为基础,并自觉地服从于服务与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建立健全学习型培训管理机制。使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企业除了完善自身的培训机制外,还应鼓励员工积极进行继续教育,重视员工的知识体系,使之与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发展前景相匹配。
(3) 建立科学、客观、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工作分析和职位设计,合理设置岗位并进行规范的分析描述,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估标准,根据岗位和人员分类的不同,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估。采取评估反馈,尽量减少评估误差,并根据反馈情况对评估方案加以改进,以保持其有效性。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岗位变动、职务晋升、薪酬分配、职业生涯发展、荣誉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4)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动力源自于对自身的要求和心理满足,有效的激励是满足心理需求十分重要的手段。激励机制作为一个系统,不仅要考虑激励因素、激励对象、激励方式与方法的选择组合,还应考虑激励频率和激励程度的把握,以保证激励充分达到其效用。实施激励的同时,企业还需加强约束机制的建立,实施严格的考评、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及时的奖惩、动态的人事调整等。通过有效的监控,使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的规范。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建立和完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培养、造就适应企业持续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工作基础,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力度,整个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竞争力才会不断提升,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篇8
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
企业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在满足员工需求、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越来越处于前沿位置和基础地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我们应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意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员工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针对员工心理特点进行情感关怀、心理关怀、精神关怀,引导人们求真向善爱美,弘扬传统美德,有助于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巩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和信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企业是社会的基础,企业小环境和谐是社会大环境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谐企业建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企业和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人们树立和谐理念、培养和谐思维、形成和谐心态,用和谐的态度看待问题,用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用合法的手段解决矛盾,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逐步成为员工群众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个重要方面是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因此,既需要加强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也需要用先进文化教育引导、用人文关怀滋养精神、用心理疏导融通情感。企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基层抓起、从企业抓起。当前,企业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心理问题的集散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化解不良情绪、培养积极心态、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文明素质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引导员工群众从社会管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目的。
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长久之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随着时展,思想政治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社会条件、工作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维护正当利益、满足多样化需求、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普遍的社会愿望,人们对缓解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实现心理和谐的要求更加迫切,对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要求更加强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握人的思想行为特点,遵循人的思想意识发展规律,对于创新运行机制、丰富工作内涵、增强吸引力凝聚力,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建立完善机制,畅通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渠道
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员工中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样也任重道远。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得到更大提高的同时,生活急剧变化,竞争更加激烈,员工的各种心理压力也会更大,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需求会更强烈。要及时做好准备,在基层建立员工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对员工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畅通员工心态疏导、调节渠道,帮助员工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
党的十提出的人文关怀,它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善外,又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特别是把“人文关怀”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延伸到正确妥善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扩展,也更易于落实到实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本着与思想政治工作完全一样的目标,但其手段更能体现“个性化”和“以人为本”的特点,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补充,可以达到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达不到的效果。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对我们有一种勇于创新,视野顿开的感悟。我们只有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充分尊重人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切实解决人的内心困惑,在这个基础上再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最大化。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须把握的几个关系
把握正面教育引导与促进自我完善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要使人的思想、意识、行为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方面应继续开展正面教育,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应改变单纯说教、灌输的方式,引导人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应多运用平等对话、民主讨论、互动交流、自身体验等方法,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教育内容内化为自我要求,使他律转化为自律,引导人们在满足自我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篇9
一、SAP系统
SAP系统是由德国公司SAP公司开发研究的一项关于大型企业管理的系统软件,其应用的领域包含财务、成本、资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基本功能,因此SAP系统也被称企业集成管理系统。SAP系统的发展前景很好,其目前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软件,在世界500强的公司中,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公司管理中都运用了SAP系统,从财务和会计两个方面上有着极强的优势。SAP系统具备应用广泛、集成性好、全流程控制以及全面严谨等特点,SAP系统是ERP产品中对企业结构和财务控制考虑的最为细致的系统之一,其控制逻辑十分严谨,在各行业的适用性考虑得也较多,集成好。
二、SAP系统对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影响价值
(一)改变企业会计核算方式
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通常都是固定模式,主要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内容,从而减少企业人员的工作量。通过实施SAP信息系统可以设计出更加便捷,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业务流程,促使会计核算变得更为简单,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利用SAP信息系统过,企业人员不用再亲自对企业财务进行具体的核算和校对,可以根据财务管理系统所提供的详细数据,再通过SAP信息系统的特定功能操作才完成核算任务,这样可以确保核算任务完成得快速又正确,从而避免人力的浪费和企业的损失。
(二)监控企业运行情况
SAP系统能够将企业全面进行精细的模板划分,这样不但可以促使SAP系统应用于任意一个部分,还能让各个部分的信息互通无阻,这也间接形成了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局面。与传统模式相对,这样大大减少了传递查看的的时间,也避免了在传递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情况。SAP系统通过信息互享功能,可以对企业进行任意财务控制,可以随时随地地根据需求生成任意时段的财务报表,通过报表来观察企业的最新经济动态,促使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另外,除了信息互享外,可靠的安全性也是SAP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其可以在监控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同时,加强对外界的防卫与抵御功能。
(三)改变会计报表记账方式
传统的会计报表是通过记账的形式绘制而成的,各个账目之间都有严格的区分形式,甚至有各自的特定格式,其与SAP系统的记账方式有个很明显的区别特征,那就是传统的记账是需要会计人员用纸和笔来记录和计算的,而SAP系统则是用数据库的文件形式来保存记录的。通过磁盘空间来记账,可以有效地避免纸张的浪费,还可以大量地保存数据避免丢失,在查看数据信息时,通过输出特定的信息就可以显示出所需要的数据信息,然后执行会计再按照国家会计规定格式将文件打印出来,就是一份完整的会计报表。
三、SAP系统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影响价值
(一)帮助企业形成以部门为单位的全面预算体系
一个企业的有序经营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而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以人工统计方法进行预算,不仅工作量大且繁琐,还容易出现数据错误。而SAP系统的预算管理功能可以通过将公司董事批下的各部分预算输入系统中,在系统中完成各部门成本预算的下达、追加以及划拨等程序,另外,为了合理控制各部门的预算成本,SAP系统还可以开启分阶段定期下发预算的工程,起到预算控制作用。
(二)优化财务管理机构
SAP系统通过企业信息输入功能,能够快速、便捷地完成自动生成报表,总账等工作,减少手工输入的复杂程度,从而降低数据出错的概率。企业通常使用SAP系统完善会计核算机制,从而增加财务预算、审核以及成本等控制部门,通过细分优化财务管理体系来全方位管理财务情况。一旦SAP上线后,企业各个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将情况反馈给财务管理系统,促使财务管理系统随时掌握企业整体动态变化,避免财务漏洞的产生。
(三)帮助企业将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结合
在运行了SAP系统的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都感觉到他们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其主要原因是生产经营系统和财务系统在同一个集成环境下,可以运用同样的语言来进行交流,从而避免企业内部的不协调,也就是说,SAP系统作为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通过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从而提高了整个企业的效率和能力。
篇10
【摘 要】 文章从落实海上丝绸之路的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中越两国的核心价值观,认为中越两国的价值观既有历
>> 浅析传统思想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约束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程度的现状研究 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 谈教师的核心价值观 我眼中的核心价值观 浅析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弘扬核心价值观 浅论认知图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特殊功用 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践行的探究 认知、认同与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主体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你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何没价值? 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辨析与融合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认知与价值观 我国价值观冲突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途径 论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人才的核心价值观塑造 构建大学新生“三W”认知模式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宁夏党政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调查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李逢铃、张娜,洞悉变化世界,共话多元价值--“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国际价值哲学论坛”综述,教学与研究,2015.10.109―112.
[3] 董淑静、樊葳葳,我国跨文化视域下价值观比较研究之动向--基于中国知网近20年相关文献的数量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6.35-4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