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16 04:2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钳工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问题
【分类号】:U416.1
引言:桩基础是由若干个沉入土中的单桩通过顶部的承台或梁联系起来的一种基础。它的作用是将浅层土层难以承受的上部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大的土层或岩层上,或将上部软弱持力层挤密以提高地基的密实度,进而使地基的承载力大幅度提高。桩基础做为一种深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且均匀的特点。在当今建筑用地供应量日渐减少,而建筑用地需求量日渐增大的现实情况下,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各种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桩基的类型
1、根据持力情况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端承桩是穿过软土层而达到深层坚实土层,上部荷载主要有桩尖阻力来承受,施工时主要以贯入度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和标高可供参考。摩擦桩只打入软弱土层一定的深度将软弱土层挤密,以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力,上部结构的荷载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承受,施工时以控制桩尖的标高为主,贯入度可做参考。
2、根据施工方法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预制桩按将桩沉入土中的方法不同分为打入桩,静力压桩,振动沉桩和水冲桩等。灌入桩是先在桩位处成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分为泥浆护壁成孔、干作业成孔、套管成孔及爆破成孔等几种灌注桩。
二、桩的施工方法
1、预制桩的施工
1.1锤击法。桩基施工中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沉桩方法。以锤的冲击能量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预定深度。一般适用于硬塑、软塑粘性土。用于砂土或碎石土有困难时,可辅以钻孔法及水冲法。常用桩锤有蒸汽锤、柴油锤(见打桩机)。
1.2振动法。振动法沉桩是以大功率的电动激振器产生频率为700~900次/分钟的振动,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入土中。
1.3压入法。压入法沉桩具有无噪声、无震动、成本低等优点,常用压桩机有80吨及120吨两种。压桩需借助设备自重及配重,经过传动机构加压把桩压入土中,故仅用于软土地基。
1.4射水法。锤击、振动两种沉桩方法的辅助方法。施工时利用高压水泵,产生高速射流,破坏或减小土的阻力,使锤击或振动更易将桩沉入土中。射水法多适用于砂土或碎石土中,使用时需控制水冲深度。
2、灌注桩的施工
主要工序是成孔及灌注混凝土。成孔可分为套管成孔、干作业成孔、泥浆护壁成孔及爆扩成孔四类。
2.1套管成孔灌注桩
将带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尖或活瓣桩尖的套管用锤击法或振动法沉入土中挤土成孔。在管中灌注混凝土后,边振动边将套管拔出,同时混凝土得到振实,在土中成圆柱桩体。套管成孔灌注桩适用于软土地基,不受地下水位影响。由于套管灌注桩在淤泥中成孔,有时会出现缩颈和断裂,施工时要严格掌握操作顺序、灌注混凝土量和拔管时间,必要时可二次沉管、复打予以补救。
2.2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用螺旋钻成孔,不需泥浆护壁,孔壁自立,孔径不变。经清底放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混凝土,用混凝土振捣器振实。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土质较好的粘性土及砂土。
2.3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以钻(冲)机切削土体,排土成孔。灌入泥浆,泥浆稠度可根据土层情况确定。其作用是稳定孔壁,维持孔径。
三、目前在桩基础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预制桩接部位设置不当
设计预制桩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报告中的土层情况确定合理的接桩部位,否则易出现打桩质量问题。例如:某工程主楼(十八层),设计23米长的预制桩,分14米和9米两节。在施工打入第一节(14米)桩,焊接第二节后再打入桩时,桩的损坏较多。后来将第一节桩改为9米的桩,则桩的损坏显然大量减少。这很明显是设计接桩部位设置不当。因而接桩焊接一般需30分钟左右的时间,设计将第一节(14米)桩打入到砂性大的4米厚的粉土,并进入砂性较大的粉质粘土1米多左右,以30分钟或更长时间,造成粉土固结,所以第一次第一节为14米时桩损坏较多,第二次将第一节桩改为9米桩后,桩损坏明显减少。
2、打桩顺序不当
打预制桩和打灌注桩都有打桩顺序问题,如在施工打桩时将顺序弄错,将会出现桩头、桩身损坏或断桩和桩顶位移、倾斜等。例如:某厂烟囱基础打预制桩,打桩部从外圈往内圈转着打,开始时很顺利,后来越打越难打,坏桩逐渐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四周打桩时中间土体挤密,从而增加了中间打桩的难度。
3、接桩焊接质量问题
预制桩的焊接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桩的好坏。例如:某热电厂车间厂房的建设场地属于软土地基,设计1150根预制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断桩217根的严重质量事故。其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不执行规范和设计要求,焊接不合格,点焊、漏焊、溜焊现象严重。另有某港务局综合服务楼,建筑面积8000米、地上十三层,其场地属滨海平原,设计243根预制桩,经土方开挖完成后,对全部桩的水平位移、垂直度偏差做测量,认为合格的桩只有78根(合格率为32%),不合格桩的水平位移偏差从200-1120毫米不等,垂直度偏差为2.6%-15.2%不等。此外,在基坑四周地表出现大量因土体滑动而产生的裂缝,最大宽度达100毫米以上,经拔桩检验桩上段接头部分,设计要求全部满焊120毫米,实际8条焊缝平均长为85毫米,而且全是点焊、浮焊、虚焊,上部桩体带出的角钢,用手锤一敲立即脱落。
四、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几点应对措施
1、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和上层建筑荷载等情况,认真进行多方案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基础埋深设计能浅则浅,尽量利用地表面下的硬层做为持力层;基础下换土石屑时也应本着能少换则少换的原则,在复核软弱下卧层后,充分利用土石屑的承载力;基础工程设计,能不打桩者就不打桩,能打短桩者就不打长桩,能打灌注桩者尽量不打预制桩;预制桩能设计一节者不设计两节的桩,不宜设计三节桩。
2、关于桩基竖向偏差的控制和处理
根据JGJ94-94第7.4.12条我们控制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100mm,但实际施工中偏差这么大将引起繁重的施工任务及损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桩顶标高,尽可能地使工程桩标高同设计一致,特别是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桩在卸载后的回降量,否则不加考虑则每根桩都将高于设计标高。
3、漏浆处理的注意事项
在处理漏浆时,首先必须先维持孔内水位,再根据钻孔的原始记录及相关资料,判别本处的地质情况,是裂隙或溶洞,然后根据以上资料及漏浆的程度来判别采用什么材料进行回填。如漏浆轻微,但岩层为软弱夹层时,就不能采用单一的回填粘土。
4、认真做好不合格桩基的处理工作
不合格的桩基主要有桩位超偏和桩顶标高超偏两种情况.对桩位超偏的处理,在桩基开挖时,应加强现场巡视检查和实测实量几作,发现桩位偏差超出允许范围要及时签发监理几程师通知单,督促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一般为局部加大承台截面。处理过程中,应做好旁站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按规定留下影像资料。对桩顶标高超偏的处理,首先要确定桩顶标高的标准,凡超过1.5倍允许偏差值的桩基即为不合格,其处理方案亦应通过设计人员确认。
篇2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管理
地基与基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定义
狭义的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广义的项目成本控制就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施工的合同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控制,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下面本人从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质量控制、工期控制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
一、 加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前的合同控制
1、投标文件的编写。
投标时投标文件中的投标报价、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阶段的工程结算、施工组织设计有所不同。投标时是努力实现中标,而中标后的项目施工是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标时编制的投标文件,应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在努力实现中标的前提下,要会利用一些“投标技巧”,为施工时的成本控制创造良好的便利条件。投标文件编写时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报价“踩”好点,施工组织设计面面具到,防止废标。但要注意在编写施工方案时,要运用比投资方更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优势,进行适当的“文字处理”,为今后施工方案的实施和结算调整打下伏笔。制定投标报价时,在不提高总报价的前提下,运用不平衡报价法,对前期完成的和预计工程量有可能增加的分项工程适当提高报价,对后期完成的和预计实际工程量有可能减少的分项工程适当降低报价,实现资金成本的优良运行。
2、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
投标项目中标后首先需要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签订良好的承包合同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签定合同时,即要兑现投标文件中的投标文字承诺,认可投标报价,又要针对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中可能进行的索赔或反索赔因素,通过谈判,明确双方职责,尽可能限制、转化或降低风险,为今后索赔建立理论根据,争取到对施工承包方有利的合同条款。同时注意尽量避免出现投资商有利合同条款。
在签订分包或包清工合同时,要进行优化竞争分包。即要选择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有一定技术能力、有较强的设备实力、有较好的信誉度队伍,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分包方的积极性,实行全额经济承包。在签定合同时要对施工中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等都要有项目的成本归集、核算和各项成本分析,并制定相应经济制约措施,确保成本控制的最大化。。
3、工程成本的合理计划。
计划成本是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历年来在单位工程上各项费用的开支水平,挖潜的可能性,及上级下达的成本降低指标,按照成本组织的内容经分解后组成。工程开工前,应以定额标准为依据,搞好施工图预算,同时依据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测算出按工种,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耗用标准;对各种技术方案、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从而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
二、加强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第一,是我们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加强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可降低返工、返修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建立与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1)提高管理层的质量管理意识,明确:①工程质量必须依靠法律法规来保证;②质量管理必须依法实施管理;③工程质量不仅是个人或单位的行为,还必须接受质量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督;④质量体系文件就是法规性文件,必须认真履行。
(2)制定与质量体系配套的质量体系文件,加大质量体系实施力度,提高管理者及被管理者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1)做好项目的质量策划,包括项目经理部的建立、施工所需资源的准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2)把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首先是设计人员对项目经理部人员交底,让项目经理部人员熟悉领会施工图意图,二是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交底,让施工班组掌握如何按规定要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有哪些。技术交底要清楚易懂,必要时应附图,记录要有责任人签字。
(4) 确定施工的参数。由于各场地地基基础工程条件的差异性,工程正式施工前都应进行试桩、试打工作,以确定有关施工参数的准确性,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5)控制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关键过程是指技术含量高、对最终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对整个工程具有制约作用的施工过程。特殊过程是指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按标准严格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明确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规定这些过程的控制手段和方法,由具备有资格和有经验的人员严格执行,并有合格的鉴字纪录。
(6)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施工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设备操作和保养规程,重视施工设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
(7)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以促使各工程的有关责任人员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严禁项目管理人员缺岗运行和管理不到位,严禁施工作业人员不按技术交底和作业文件要求施工。
三、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工期控制
所谓工期控制,就是针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手段,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工期目标,从而保证总的工期目标的实现。工期控制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
1、重视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认真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场外准备等工作
2、编制合理的进度计划。
编制进度计划就是决定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或者什么时候工程进度到什么程度。无论是项目自身的各道工序,还是与施工有关的其他工作,都应纳入进度计划之中去。如材料使用计划,周转材料使用计划,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等等。从时间控制长短来分,有总进度计划与阶段性计划。
2、进度的监督、检查与分析。
对项目进行监督就是要弄清整个项目的进度情况,预测达到目标的时间。监督的做法是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寻找产生错位原因,分析各工序在本工序中是“提前或延误”,对不一致的进度进行调整。
3、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随着施工内、外部条件不断地变化,使施工计划不能如期实施。要在检查中及时发现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运用进度管理中的“工期优化、平行流水作业法、直线流水作业法等方法来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解决由于内、外部条件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影响计划执行的问题,以确保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目标实现。。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以下内容而达到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目的:①调整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②调整施工人员和机械;③调整工作时间;④提高工作效率等。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进度延误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做为项目经理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篇3
关键词:桩基础;现状;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最常见桩的类型主要有:灌注桩包括人工挖孔灌注桩、机械成孔灌注桩和预制桩。桩基础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水利建筑、桥墩基础等。
人工挖孔灌注桩因具有施工方便、单桩承载力高、抗震能力强、施工速度快、可多桩同时进行桩端持力层便于检查,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得到许多设计和施工单位认可,但也因施工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等受到限制。适用于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的黏土、粉质黏土及含少量砂卵石的黏土,对有流沙、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冲积地带及近代沉积的含水量高的淤泥、淤泥质土层不适用。
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其能适应各种地层,无需接桩,施工时无振动、噪音小,宜在建筑物密集地区使用。灌注桩操作要求严格,施工过程中必须力争一次成桩,避免返工,成孔时有大量土渣或泥浆排出。根据成孔工艺不同,分为干作业成孔、泥浆护壁成孔、锤击成空、套管护壁成孔和爆扩成孔等,近年来还出现了扩沉管灌注桩、钻孔压浆承桩等一些新工艺。
预制混凝土桩的形式有预制方桩及预制管桩两类,是在专业厂家加工而成,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预制桩坚固耐用、施工速度快、抗腐蚀性强、单桩承载力较高。由于施工噪音和振动较大,也由于是挤土桩,施工时易引起周围地面隆起对施工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一般不宜在城市建筑密集的地区使用。钢桩则有H型钢桩、钢管桩和钢板桩等,它们的沉桩方法主要有锤击打入法、静力压桩法及水冲沉桩法,有时也采用振动沉桩方法。
2、桩基础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在施工前,要认真看图,领会设计意图,查阅地质报告,并对施工场地进行全面勘察,主要内容包括查明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气候及其它自然条件;了解施工现场成桩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布情况、形成年代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了解邻近建筑物的位置、距离、结构性质、现状及目前使用情况;了解沉桩区域附近地下管线的分布及距离、埋置深度、使用年限、管径大小、结构情况等,了解施工现场区域内人为和自然地质现象,地震、溶岩、矿岩、古塘、暗滨及地下构筑物、障碍物等。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桩基础的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为顺利完成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技术准备。桩基础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根据成孔机械、成桩工艺,确定施工顺序、邻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等;计划施工进度,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确定桩基施工计划(进度计划、劳动力需求计划及材料、设备需求计划);制定质量保证、安全技术及文明施工等措施;进行工艺试桩,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确定工艺参数。
3、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之质量控制
在下文中以机械成孔、泥浆护壁以及灌注桩为例进行阐述。施工中桩身材料的选择和混凝土级配的确定对保证桩基施工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保证桩基质量的基础。为了获得较好的收缩值,最好采用矿渣硅酸水泥或普通硅酸水泥。如果是在冬季施工,最好选用普通硅酸水泥,水泥标号应大于425#,尤其是在
钻孔过程的监督。在每次钻孔前应该重新复核该桩位及标高,确保无误;参照地质勘探报告和按设计图纸要求判断孔深是否已经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检测终孔的孔深、孔径、孔斜度及二次清孔后的沉浆密度、沉渣厚度。对端承桩孔底沉渣不超过50mm,摩擦桩为150mm.。钻孔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孔壁坍塌、扩径和缩颈。
钢筋笼的检查,主要检查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下笼、焊接质量、搭接长度。分段制作的钢筋笼的长度以钢筋的定长为宜,一般≥6m,连接时钢筋接头的一半应予错开焊接且两钢筋轴心在一直线上。为避免灌注导管挂笼及钢筋笼上浮,笼底钢筋略成喇叭状。对非全长配筋的桩,钢筋笼顶标高低于地面时用吊筋将钢筋笼焊接牢固,防止下落。钢筋笼的保护层最好设置成混凝土滚轮,厚度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均匀布置4个,穿在箍筋上,这样既保证保护层厚度,又能减少对孔壁的扰动。在焊接施工时要特别注意焊缝的饱满程度。
灌注砼过程的质量控制。检查钢筋笼顶固定措施是否可靠,其顶面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核实商品砼强度等级,抽查坍落度;检查导管的长度及导管的水密性,核实导管底部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检查储料斗的容积是否可以达到砼初灌量导管的理论埋深;浇灌砼过程中,检查导管的埋深,压浆及砼面上升情况,注意孔内是否有异常情况,督促施工人员控制好灌注速度;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应加强对砼的坍落度的控制。坍落度合理的砼应是拌合均匀、和易性好、内阻小、初凝时间长、性好且有较好的触变性能,塌落度合理的砼可有效地保证砼灌注性、连续性和密实性,一般应控制在160~220mm范围内。导管底端在砼面以下的深度是否合理关系到成桩质量,必须予以严格控制。在开浇时,料斗必须储足一次下料能保证导管埋入砼达1.0m以上的砼初灌量,以免因导管下口未被埋入砼内造成管内反混浆现象,导致开浇失败;在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探测砼面实际标高、计算砼面上升高度、导管下口与砼面相对位置,及时拆卸导管,保持导管合理埋深,严禁将导管拔出砼面,导管埋深一般控制在1~5m,过大或过小都会出现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桩身的质量。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不断对外开放,企业竞争也就愈加强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影响建筑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桩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现状及施工过程进行详细探究。桩基础具有稳定性好、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而均匀、抗震性能良好、沉降稳定快等优点,因此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高层建筑中。控制桩基础施工质量不是个、一个过程就可以独立实现的,要将其纳入到具体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方法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篇4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处治办法
0 概述
软土,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在公路工程中,软土特指具有较大含水量和较强压缩性的地基土层,该土层荷载能力较差,车辆行驶经过后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影响公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以上特性,在公路建设时对路基的处理中,必须认真分析该地土质状况,对软土地基土层进行固化处理。
1 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危害性
我国的软土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周围及山涧谷底,按照成因可分为四类:滨海沉积、湖泊沉积、河滩沉积、谷底沉积;从组成形式上看,软土是淤泥土质,是因河流湖泊的长期冲刷而形成的沉积淤泥,我国的平原大多属于冲击平原,所以其软土成分含量较高,尤其是经过长期的沉淀后,软土变得更具饱和性和粘性,这些特点都给高速公路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外,一些地区因为水流不畅、或处于缺氧盆地地区,粘土具有小颗粒的分布特点。
1.1 各类软土的工程共性
1.1.1 粘粒含量都比其他土质更高,一般在30%~60%左右。
1.1.2 天然含水量较高,在34%~72%之间;孔隙较大,孔隙比在1.0~1.9之间,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在35%~60%之间。
1.1.3 透水性较差,大部分软土的渗透系数为(1×10-3~1×10-7)cm/s。
1.1.4 压缩性高,属于高压缩性土,压缩系数在0.5~2.0MPa-1。
1.2 软土地基对公路的危害性
软土地基的不可预见性较大,软基性质在各地区、乃至土基础各层面之间都不相同,如果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质量事故,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公路设计初期,若勘察数据不准确,就会产生错误的设计和软基处治办法,最终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引起下沉、塌方事故;
如果在含水量较高、孔隙较大的软土地基上施工,有可能导致公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地基的沉降;
当车辆行驶产生的荷载力会对软土层的欠压密结构进行碾压,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地基沉降现象的出现和扩展,从而威胁公路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工程利润而一味追赶工期,在软基处治未完全固结的情况下,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很容易产生变形或地基下沉,工程不得不返工重做,从而延长工期时间、增加工程成本。
2 软土地基的处治办法
软土地基处理不当的危害已非常明了,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程特征,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软土地基尤为重要,处治的办法很多,无论采用何种办法,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强度、稳定、变形、透水性要求,从而改变因行车载荷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面就三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治办法进行说明:
2.1 换填法
施工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或机械将路堤下的全部软土挖除,再换填强度较高的卵石、中(粗)砂、片石、砾石等渗水性材料,形成复合地基,或在部分软弱地基中掺入水泥、水泥砂浆,以及石灰等物,形成固体,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压缩量。
要注意的是,换填法一般用于基坑面积较大,或者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工程中,且适用于处理深度在2~3m间的浅层软弱土层。如果使用换填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那么要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以免形成泥沼地带,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不便。实践中发现,砂、砂砾、灰土等材料的填土效果较好。
2.2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处理软粘土地基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法是在地基中设置不同长度和间距的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利用建筑物本身重力分级逐渐加载,使得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在使用该法时要注意,加压系统的选择要根据软土地基做出针对性的安排,以保证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的融合。
2.2.1 袋装砂井
袋装砂井是将符合质量要求的砂先装入透水性好的编织袋内,然后用设备将砂袋沉入或打入软土地基内。袋装砂井既有大直径沙井的作用,又可以保证砂井的连续性,避免缩径现象;另外,袋装砂井的孔径较小、砂材料消耗少、工程费用低,施工速度明显加快,是软弱地基施工最好的方法。
当泥沼或软土层厚度大于5m,且路堤填筑高度的土体自重远超过天然地基承载力或地基土体水平位移较大时,袋装砂井具有明显的优势,是软土地基最合适的处理方法。
2.2.2 砂井
是用动力螺旋钻在软土地基上钻成孔眼,提钻后往孔内灌砂,利用荷载作用加速软土中水的排出。
砂井适用于陆上工程,且砂井长度在10m以内的,土质较好,不会出现缩颈、塌孔现象的软弱地基。
2.2.3 塑料排水板法
施工时利用塑料排水板打入土中,作为垂直排水通道。
它的特点是排水畅通,质量轻,强度高,耐久性好。一般在泥炭饱和淤泥地段或土基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采用此方法。
2.2.4 砂垫层
施工时在软土层顶面铺设排水砂层,以增加排水面,使软土地基在填土荷载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排水砂层对于基底应力的分布和沉降量的大小无显著的影响,但可加速沉降的发展,缩短固结过程。
当在砂垫层上填筑路基时,路堤填筑速度应合理安排,使加荷的速率与地基承载力增加(排水固结)的速率相适应,以保证地基在路堤填筑过程中不发生破坏。通常可以利用埋设在路堤中线的地面沉降板以及布置在路堤坡脚处的位移边桩进行施工观测,随时掌握地基在路堤填筑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和发展趋势,借以判断地基是否稳定。
2.3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就地将软粘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粘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地基土。根据上部结构的要求,可对软土地基进行柱状、壁状和块状等不同形式的加固。
深层搅拌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搅拌时无振动、无噪音和无污染,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及地下沟管影响很小。深层搅拌法形成的复合地基固结缓慢,软土的固结度小;复合路基的侧向变形小,填土后两个月内侧向位移趋于稳定。该施工法不仅可以提高构筑物的稳定性和减少沉降,还可用于特殊地基条件和有各种制约条件的软土地基。
3 结语
软土地基的处理办法很多,上文只列举了部分,各种办法都有和它相适应的适用范围,具体的工程和地质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从处理要求、处理范围、地基要求、工程进度、现有材料和机械等方面综合考虑,具体分析,力求选用最合适、最经济的施工处治办法。
【参考文献】
[1]蔡建国.水泥搅拌桩在建筑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8).
篇5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配合比;后浇带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waterproof treatment for basement, and the basement waterproofing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a particular description.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how to control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nly the relevant technical personnel.
Key words: basement; waterproof; mix; post pouring belt
中图分类号:TU76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目前在我国城市的基建项目中,地下工程的数量及面积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尤其在民用建设项目的建设中,由于土地价格的上升,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高层建筑随之增多,而一般的高层建筑均设置地下室,另外利用公园、广场、绿地等修建地下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工程也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建筑防水的施工质量对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防水的一个主要组成都分,因此探讨地下室防水施工及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某工程实际对地下水防水施工,做一简要探讨,仅供同行参考。
1 某工程概况
某住宅楼群由l5栋l2层塔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9000m2,设有2层地下车库和设备房。建筑面积(包括公建部分)28137m2,其中负2、负l层分别为l1914m2和12145m2,最大长度172.38m,最大宽度82.98m,地下室深度8.8m,剪力墙最大高度8.8m。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承台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2主体结构防水施工
2.1防水混凝土施工
2.1.1配合比
水泥为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1.1%;砂为中砂,级配为Ⅱ类,含泥量24%;碎石单粒级5-31.5mm,针片状颗粒含量7.9%,含泥量0.3%;掺合料为黄埔Ⅱ级粉煤灰,细度23.7%。需水量比104%,烧失量5.3%;减水剂为SPA高效减水剂,掺量3%。防水剂采用HEA—l高效、低碱的抗裂防水剂,掺量9%。它可与水泥水化形成大量钙矾石晶体,使混凝土产生适度体积膨胀,在钢筋邻位约束下产生0.2-0.7MPa的预压应力,有效补偿混凝土的干缩和冷缩。根据设计的抗渗防水等级、混凝土强度以及防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20kg/m3,水灰比≤0.55等规范要求。
2.1.2钢筋工程
防水混凝土要控制好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防止因其厚度不足而导致钢筋锈蚀,进而腐蚀钢筋网,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剪力墙配双层双向网片钢筋,为控制剪力墙钢筋保护层符合规范要求,除放置砂浆垫块外,在墙钢筋网片上下、左右每隔lm焊接Φ10等墙厚的短钢筋头顶住模板。防止剪力墙的钢筋网片偏移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地下室底板钢筋绑扎时,因要抵抗浮力,主、次梁与板钢筋受力传递次序与楼板相反。沉梁前要仔细检查梁、板钢筋的位置,避免带来结构上的施工错误。其中:
(1)模板工程
剪力墙模板采用18mm厚910×1830胶合模板,板沿长度方向竖向放置80x80@410木方作为竖向背楞;横楞为双Φ50@600钢管;设Φ14对拉螺栓加固,其中间满焊60×60×3止水钢片(节点如图2)。其间距从墙底至墙高L/3处为410(竖) ×600(横),上部为600x600。钢管箍间距与对拉螺栓一致,第l道对拉螺栓距地面200mm内。以防墙根部涨模 墙模内侧支撑与满堂架拉牢,形成整体,外侧支撑与基坑周围连接牢固对拆模后露出混凝土面的对拉螺栓钢筋头,将混凝土面凿出2cm的V形凹槽。
图1 节点固定示意图
(2)混凝土工程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按照功能分区及后浇带分为4块浇筑,最大块浇筑量达1700m2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高,浇筑量大且路线长,开仓前结合现场地形及所浇筑仓面大小,合理布置天泵、地泵的位置及数量。开仓后,以后浇带为分界,按照“斜面分层,循序推进”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先浇筑承台,电梯井筒等较深部位。浇筑负一层、首层板和剪力墙时,因楼板不用添加外加剂,存在不同配合比混凝土。需合理调配,防止因混凝土覆盖不及时而出现冷缝。剪力墙的施工缝需凿除表面浮浆和清除杂物,浇筑混凝土时先铺30~50mm厚的l:l水泥砂浆,然后分段分层浇筑。每层高度控制在50cm左右。采用高频插入式振动棒振捣l0s-30s.直至泛浆无气泡为止。插入点间距在50cm内,防止漏振、欠振。混凝土浇筑后12h内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防止因内外温差过大、干缩等原因而出现裂缝。
2.2 剪力墙外壁防水施工
剪力墙外壁防水施工流程为:基面清理一扫水泥油l道20mm厚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2mm厚环保型聚氨酯涂刷防水层聚酯无纺布隔离层组织验收粘贴40m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护层墙后回填粘性土。
(1)基面清理与找平。清除原混凝土表面杂物、油污、凸出表面的石子、砂浆块等,清扫表面灰尘,然后扫水泥油l道。以防止找平层空鼓。抹20mm厚l:2.5聚合物水泥砂浆,表面抹平压光,浇水养护7d。
(2)配制。将A、B组份的防水涂料按l:2的配比倒入容器中,用搅拌器搅拌约2min,配好的料在2h内用完。
(3)涂覆。待基层表面含水率达到要求后,将清理干净的基面涂刷l层聚氨酯基层处理剂,以割断基层潮气,提高涂膜与基面的粘结强度,防止防水涂膜起鼓脱落、出现针眼气孔等缺陷。接缝处用改性剂调腻子处理,墙角应下翻20-50cm,薄层多涂。基层处理剂干燥后,用胶刮板将搅匀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刮到基面上,纵横涂刷2遍,如未达到设计厚度则再增加1遍,涂刮时要求做到均匀一致,不得过厚或过薄,无漏刷现象。聚氨酯防水层达到设计要求的厚度后,铺贴聚酯无纺布隔离层,要求铺贴平整、密实。
(4)检查和保护。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认真检查整个外墙面,若发现有空鼓起泡,则将鼓位割开,排出潮气干燥后增强涂刷,加抹。验收合格后,粘贴40m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软保护层,塑料片材拼缝要严密,同时墙后回填粘土,厚30-50cm,分层夯实。
3 细部构造防水施工
3.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
浇筑底板垫层时,在后浇带及其左右1倍宽度范围内,垫层加厚至200mm,其上扫20mm厚1:2水泥砂浆保护层和3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以增强抗渗效果,阻止地下水的涌入(其构造如图2a)。后浇带两侧设置宽400mm、厚5mm的水平钢板止水带,其下用镀锌密目钢丝网与钢筋绑扎牢固,且卷进模板内100mm,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距钢丝网25cm以上,以防止将钢丝网挤破。
后浇带处梁钢筋贯通,板钢筋分离,并绑扎4@100加强钢筋网,2个月后浇筑强度高一级的混凝土,二次浇筑前将两侧松动的混凝土块及浮浆凿除,用高压水冲净并充分湿润混凝土表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应覆盖湿麻袋浇水养护28d以上。剪力墙后浇带从基础顶部直到地下室顶板,做成直缝,水平钢筋分离处理,并绑扎加强钢筋。在垂直后浇带两侧端部设置止水钢板,用木模板封堵(其构造如图2b)。拆模后将混凝土表面凿毛,为使外墙能及时回填土方,在后浇带外砌筑370mm厚、2.5m×1.5m空心砖墙井作为挡土墙,以保护后浇带结构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将旧混凝土表面洗净,刷1遍纯水泥浆,浇筑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将后浇带补齐。剪力墙后浇带在迎水面一侧还须加铺3mm厚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并以MU7.5灰砂砖,M10水泥砂浆砌120mm厚的砖墙压紧,空心砖墙井内回填粘土,分层夯实。
(a)底板
(b)外墙
图2 地下室后浇带设置示意图
3.2剪力墙施工缝
剪力墙首条水平施工缝设置在墙身上高出底板50cm处,施工时在预留施工缝处居中设置4mm厚、300mm宽的钢板止水带,钢板高出混凝土面15cm。钢板接头处采用双面焊接,应保证不透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时避免碰触止水钢板,其周围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 混凝土浇筑后(2-3)d内对施工缝凿毛,上一层浇筑前将施工缝表面清理干净,并在结合面铺填30-50mm厚的1:1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
篇6
摘要:钻孔灌注桩属于地下混凝土工程,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桩基和最终质量带来严重的损害。本文论述了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验收三个阶段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以保证每道工序都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施工管理
Abstract: the cast-in-place pile underground concrete engineering belongs to, with larger the concealment of the and complexity, any link problems would give pile foundation and the final quality bring serious dam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stage, stage of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ree stages the whole course quality control to ensure each process can meet the design and specification.
Keywords: bored pile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大批高层建筑及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作为基础承力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钻孔灌注桩,在现阶段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施工过程中因工艺落后、地下施工,情况不明确等原因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着重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对钻孔灌注桩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二、施工要点
1、泥浆
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无论对于成孔质量还是最终对桩的承载能力的发挥,泥浆质量都是相当重要的因素。目前桩基施工队伍绝大多数缺乏对泥浆质量和泥浆管理的重视,泥浆质量差,其后果是:(1)形成不了护壁泥膜或形成的泥皮粘附力差,易于脱落,导致孔壁稳定性差,在砂性土地层易于塌壁,在流塑状粘土层则易于缩孔。(2)泥浆稠度大、比重大,含砂率高,形成的泥皮质量差、厚度大,大大降低桩的侧摩阻力。(3)稠浆在钢筋笼钢筋上沉积粘附,导数钢筋与砼握裹力降低。泥浆比重过大,使得砼水下灌注阻力增大,降低砼的流动半径,使砼骨料大部分堆积在桩芯部位,而钢筋笼外几乎无骨料,不仅桩身质量不好而且桩的侧摩阻力也难以发挥。因此,对泥浆质量的管理决不是个小问题,监理一定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
2、砼灌注
砼灌注是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首先必须严格按设计强度配制砼。许多桩基单位都是现场搅拌砼,其常见问题是:a)砂石的含泥量偏大;b)配料的计量不准确;c)水泥保管不善受潮。水下砼灌注由于阻力大不易流畅灌入,于是常随意加大水灰比,增大塌落度便于砼灌注,结果砼的强度等级严重降低。质检和设计人员应加强现场质量监理,决不能轻易相信试块的试验结果。在保证砼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导管法水下灌注砼质量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a)不能象上部结构施工那样逐层振捣.b)由于导管埋在泥浆和砼中,砼的灌入阻力是相当大的,要克服很大的灌入阻力保证砼桩身质量,必须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冲击力越大,完成每一斗砼灌注的时间越短,砼桩身越均匀。由于砼是由水泥、砂、石子配制的混合料,不同材料、不同粒径则摩擦系数不一样,因此仅靠静力平衡产生的超压力缓慢流淌,则易造成砼粗骨料在桩芯堆积,随半径增大而递减。桩身不匀,则影响桩的抗压强度。
三、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
1、认真参与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工作。参与图纸会审主要要重点研究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对地质剖面图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并对桩位图、施工图,桩长、桩径、乃至对桩设计承载力等进行复核。
2、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关系到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控制、环保及消防等必须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施工技术标准及现场条件。要从施工准备阶段从严控制,对不符合要求的方面要及时建议并给出审批意见。
3、检查三通一平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三通一平的施工条件进行考察,以及必须处理架空线(高压线)和地下障碍物,排水应通畅,并且路面及工作面满足机械设备地面承载力。
4、审查进场原材料 ,在开工前应对施工单位报验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石子、砂等主要原材料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查,符合要求后同意进场使用。
四、施工阶段的工作
1、钻孔及清孔
(1)在开钻前要检查护筒埋置情况并复核桩位轴线。护筒中心允许偏差≤2 Cl-n,筒顶高出地面10--20 cm,筒底应埋人原状20 cm以上,筒的用素土分层填实。钻进时护筒直径应为20~40cm,工程技术人员应会同施工单位一起复核桩位轴线,其允许偏差≤±2 cm。
(2)成孔后立即清孔,终孔后立即清孔称为第一次清孔,第一次清孔是否彻底是成桩质量的关键,要求清孔后泥浆中不含小泥块,孔底沉渣厚度≤10cm,泥浆密度1.15左右,粘度18~22 s,含砂量≤40%。放钢筋笼和导管以后的再次清孔称为第二次清孔。按技术规范要求对桩位、孔径、倾斜度、孔深、孔底沉渣厚度及泥浆指标等进行全面检查记录。
2、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1)制作钢筋笼前,工程技术人员要复查所用钢材及焊条的型号,并对焊工进行实地焊接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主筋每200个焊接点需做钢筋焊接拉伸试验和焊接冷弯试验各1组(3根为1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审核原材料及其焊件的检测结果
(2)加工制作钢筋笼的材料必须是合格品,施工工程技术人员要对钢筋笼进行全面自检,工程技术人员应及时进行相应项目的抽检,抽检合格后签认。
(3)在验收合格的钻孔中吊放钢筋笼,并正确就位。工程技术人员要检查钢筋笼的就位情况,检查钢筋笼是否变形以及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措施等,检查合格后方可下导管灌注混凝土。
3、灌注混凝土
(1)工程技术人员对灌注混凝土实施旁站监控,详细记录混凝土的加料拌和情况,抽检混凝土的坍落度,按要求每台班或每100m3的混凝土试块不得少于1组。
(2)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要随时测量和记录孔内混凝土灌注标高和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工程技术人员实施旁站监控,全面掌握混凝土的浇注情况,督促承包商做好灌注记录,填写“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
五、验收阶段
桩基的质量检测包括桩身的无破损检测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等。
(1)受检桩位的确定。受检桩位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情况和约定的检测桩数确定,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桩、对施工质量有怀疑的桩以及因施工故障处理过的桩。
(2)测桩单位的选择。选择测桩单位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测桩单位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检测工作的质量,而且波及后续工程的施工。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对测桩单位的资质、信誉、测桩史、检测方案及报告样本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并提出测试的要求,选择有资质、信誉好,有技术实力的测桩单位。否则就有可能因桩基检测而延误工期。
(3)无破损检测。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28d设计强度的75%以上,或浇灌混凝土14 d后,即可通过检测。检测的桩如有严重缺陷时,应由工程技术人员指定加倍复检。施工单位安排施工进度时,必须对此加以考虑,以免影响桩的复检。
(4)混凝土的强度试验,混凝土试件养护期满后,应按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试验,试验报告必须归档。
篇7
关键词:检察机关;民事公诉;理论基础;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288-01
随着检察机关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事公诉日益成为检察改革的热门话题。有学者认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没有法律依据,若仅因个案原因就允许检察机关拥有民事公诉权将是对“有法可依”的践踏。但笔者认为我国建立检察机关民事公诉制度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
1、诉权理论。诉权就是民事纠纷的主体所享有的,请求国家机关公正地解决他们之间存在的民事纠纷的权利。享有诉权的基本条件是:(1)直接享有现实的实体法律上的正当权益;(2)当事人具有诉讼权利能力;(3)不违背一事不再理原则。由此可知在民事诉讼领域,只要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民事主体就享有诉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国家作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的机会将越来越大。因此,国家本身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应享有诉权,可以通过法院审判给予保护。但这种诉权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国家诉权,其不能由任意的主体行使,而应有某一特定的国家机关代表行使,这也是称其公诉权的重要原因。检察机关无疑是代表国家行使这一权能的最佳主体。
2、当事人理论。传统的当事人理论认为,当事人指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案件审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人。它要求当事人必须是直接利害关系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日益分离,这在客观上要求应当允许民事主体以外的人作为民事诉讼主体,以自己的名义提起民事诉讼,维护民事主体的权益。此时,诉讼信托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使当事人从传统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扩展到非直接利害关系人,非直接利害关系人可基于实体权利人的信托而享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可以自己的名义提讼,并承担程序意义上的诉讼结果。这种信托分为法定信托和任意信托。
3、检察理论。为何说由检察机关这一法定机关来统一代表国家承担诉讼角色最合适呢?因为我国检察机关不仅是法律监督机关,还是公诉机关。它们提起民事公诉均以国家的名义,代表国家而不是政府、法院或检察机关本身,通过司法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处理问题。若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国家提起民事公诉,可能会造成国家利益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冲突,不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的法制统一。且政府职能部门与民事违法者大多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由其提起民事诉讼也将违背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的法理。而我国检察机关由其法律监督者的性质决定了其独特超然的法律地位,由其行使国家民事诉权也是权力制衡的要求,更是其对民事实体活动进行监督的最有效方式。
日前,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制度,仍处于孕育阶段,还未在立法上予以明确规定。因而从诉讼的角度看,结合我国实际,应在以下几方面建立完善我国的民事公诉制度。
1、完善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立法规定。
虽然,我国《宪法》、《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对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活动给予了概括性授权,但这作为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法律依据是远远不够的。
2、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法律地位。
检察机关代表国家社会利益提起民事公诉,其在整个审判过程中,与民事被告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的享有各种诉讼权利,履行各种诉讼义务。“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检察机关。在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中,将其定位为“公诉人”的地位是较为科学的,因为在国家公众的民事权益遭到侵犯时,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是国家或公众的代表,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的称谓应为“公诉人”。
3、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案件范围
控制民事诉讼的范围,是为了防止检察机关过多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防止民事公诉案件范围过宽,与民法私权自治、契约自由的精神相违背。结合我国国情,应将民事公诉案件限定为以下几类:
(1)、侵害国有资产的案件。综合前文所述,检察机关应代表国家对此类案件提起民事公诉,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保护国有资产。
篇8
[关键词]土建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引发了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 建筑企业呈现出一种大型化、高层化的特点,高层建筑发展起来了, 这就要求深基坑支护技术也应得到提高, 因此, 大多建筑企业都把重点放在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上要想建设出安全可靠的楼房, 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基础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上己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它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这就需要相关人员深化这方面的技术
1 设计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方案
(l )从安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考虑,要想深基坑支护工程取得成功, 就必须设计一个可行、可靠、安全的方案。根据历史经验可知, 如果采用以土钉为主的支护方式, 那么在基坑的西侧、北侧、南侧和东侧转角10m 内, 就需要用双排中550 水泥搅拌桩当做止水帷幕, 同时也是一种超前支护结构, 那在基坑开挖时, 这就有助于增强淤泥的稳定能力。如果采用沿基坑深度来布置土钉七排, 那其间距是1.2xl .lm ,每个排土钉长度分别是12m 、13m 、13m 、13m 、13m 、13m 、12m ,这时的土钉墙厚是l(X) , 那就需要采用c20 混凝土喷射成型,如果布置钢筋怀@ 20 , 那就需要在土钉节点处加强筋2小16 ,基坑的南侧和东侧就要用中550 的水泥搅拌桩当做止水帷幕, 这也是一种超前支护结构, 在基坑开挖时, 对于增强淤泥的稳定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采用沿基坑深度来布置土钉七排, 那其间距为l.Zx l.lm .各排土钉长度分别是12m 、13m 、13m 、13m 、13m 、13m 、12m ,在土钉墙中就需要布置钢筋杯@ 20 , 在土钉节点处要加强筋2小160
(2 )土方开挖方案要遵循分区分层分段和保持平衡的开挖原则, 这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和基坑土方的开挖. 自由开挖区是距边坡sm 以内的基坑中心, 基坑周边sm 以内要分层分段开挖, 其分段长度要小于25 m , 这时也需要分段跳挖施工, 这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
(3 )环境监控方案,在基坑坡顶附近的道路和建筑物上, 应该每隔25m 设置一个观测点,一旦开始开挖, 那在开挖时间内, 每天最少都要观测2 次, 开挖完成后, 一个星期内每天最少1 次, 8一15d 内每两天观察1次, 如果收敛了, 那就只需要4一7d 观察1 次.如果发生异常情况, 那就应该增加观测次数.当基坑回填一半时, 就应该停止观测.坡顶沉降的警戒值是20m m , 水平位移的警戒值是30 ~ , 必须对观测结果做好记录, 同时做好整理, 因为它需要上报设计和监理这些相关单位, 一旦观测值达到了警戒值, 那就应该立即通知设计和监理部门的相关人员, 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2 土建基础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l ) 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深基坑的支护形式种类繁多, 包括混合式,悬臂式和重力式挡土墙等, 在施工过程中, 应该选择出合理的支护形式, 既要符合该工程周边的环境, 还要符合其周围的地质情况, 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实际, 做到量体裁衣,制定合理的施工流程,制定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 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并符合其条件, 选择正确的基坑支护形式, 从而安排合理的施工流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比较复杂, 并且工序繁琐, 要求的技术也较强,具体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平整场地、开挖土方、修整边壁、钻孔、灌浆和养护, 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认真施工, 不能偷工减料.
(2)在施工时保护环境,高层建筑一般都建在人口密集和繁华的地带, 所以, 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保护环境, 从而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深基坑支护在施工时, 可能会产生噪音污染,化学污染和振动等, 这就会对城市的环境带来很大的不利, 也造成了人们生活的不便所以, 在施工时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这也是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重要问题.
(3)在施工时做好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重要工作在施工前, 应该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熟悉施工的环节, 监管部门也要严格执行相关规范, 使机械和机具正常运行培训专业人员对机械和电器设备的操作与此同时, 也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对施工的安全管理, 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减少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做到文明和安全施工对于地下水位基坑支护结构和围护结构, 监理人员应该做好监测工作, 保持工程的正常运行.
3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 根据深基坑的支护型式来划分, 支护结构有支挡型和加固型这两种类型支挡型支护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桩排支挡结构和土钉支护结构,加固型支护结构包括水泥搅拌加固结构地下连续墙结构这种结构的刚性较强, 防水效果也比较好, 在各种深度的基坑施工中有广泛运用, 对于地下水位更深的软体粘土层这些环境复杂的工程, 它运用的也比较多因为地下连续墙对施工周围的建筑的影响较小, 所以它就在高层建筑的基坑支护中有广泛的运用桩排支挡结构这种结构需要在柱列式中布置钢筋混凝土挖孔和钻孔灌注桩, 其形式各种各样, 有连续桩排双排桩和稀疏桩排这几种土钉支护结构这种结构要有密集的土钉群加固的土体和混凝土, 从而建立一种和重力式挡土结构相似的支护结构, 这可以抵制土压力和其他作用力, 从而保证深基坑的稳定性. 因为这种结构的柔性较高,造价低,施工起来较为方便,所以这种结构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被广泛运用.深层搅拌加固结构.这种结构需要将水泥进行机械搅拌, 再和软土剂进行强制搅拌, 在保证二者之间会产生反应并硬化后, 才能达到要求, 从而形成坚固的支护结构.这种结构的造价较少, 对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小, 稳定性强, 主要运用于软土层.
(2)根据基坑的支护方式来划分, 深基坑的支护方式有三种, 包括悬臂式混合式和重力式挡土悬臂式支护结构是根据嵌入基坑底部的岩土来支撑地面重量的, 这就要有一定的土压力和水压力, 以便保持平衡这在土质条件好和基坑深度小的基坑中有所运用混合式支护结构, 这种结构是在悬臂式支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锚杆, 这会使得结构更加稳定锚杆支护结构是由挡土结构和稳定土体锚杆构成的, 这种技术在规模较大和变形较小的基坑中有所运用重力式挡土结构. 这种结构是根据自身的重量来保持平衡的, 这就需要支护结构在侧向的作用力下保持稳定
4 小结
深基坑支护施工在建筑工程处于重要地位, 这有利于主体施工的顺利进行, 同时, 对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有一定的作用.深基坑的支护工程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那就是支护设计和施工, 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工期, 有利于对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深基坑建设也随之发展起来, 施工人员只有更好的掌握这门技术, 并对其进行应用, 才能带给人们安全稳定的生活, 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 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也有巨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程楠, 祝彦知.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模糊积分多元决策研究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X 为-(] 8一25 .
篇9
关键词:基础渗漏 防止
中图分类号:TV6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建筑物往地下开挖的深度越来越深,随之地下水对基础底板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导致目前带地下室的工程,基础底板渗水甚至上浮的事情越来越多,靠“堵”来修复渗漏效果也不佳。我本人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觉得采用如下处理措施:从“堵”和“防”两个角度出发,采取注浆堵渗漏和和盲沟排水两个主要措施进行地下室底板渗漏防治处理,实际效果不错。在这里就用工程实例跟大家探讨一下。
概况
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础底板防水板加承台形式,其中基础底板700mm厚,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防渗等级为P8。基础承台为上返承台,上返高度以700mm为主。
基础底板结构至建筑完成面高度为1.1m,其中“三七”灰土回填厚度为880mm和230mm。
渗漏概况
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封堵后,基础底板表面局部出现不规则渗漏点,渗漏部位为后浇带两侧及其它部位底板,形式为主要为不规则、不连续线状,主要表现为湿渍,,基本无明水出现渗漏量较小。
方案选择
根据工程特点和渗漏情况,结合我方在渗漏处理和防治方面的成熟经验,拟采用注浆封堵渗漏点进行止水,同时为防止后期因工况改变而出现回填土潮湿,在基础底板顶面三七灰土以下设置盲沟,有组织地将可能出现的渗水引导水至积水坑再外排的方式进行治理和预防,确保建筑使用功能。
注浆止水可行性和可靠性
(1)、技术规程规定的地下工程止水措施
采用《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212-2010)规定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措施(该标准第10页)。注浆止水措施在地下工程渗漏治理中有广泛的运用,是成熟可行可靠的处理措施;
(2)、材料保证
选用《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212-2010)规定的聚氨酯型灌浆料作为止水材料,采用具有材料品质有保证,产品合格证和材质检验报告注浆料。
3)施工管理保证
我方对地下室底板渗漏非常关注和重视,加强治理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盲沟导引水方案
设置盲沟将地下室底板渗漏治理后可能出现的地下水通过盲沟引至积水坑排走。
上述两个方案堵、排结合,治理和预防并用,确保地下室的使用功能。
注浆处理措施
在渗漏部位采用钻孔后高压注浆止水。
编制依据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
(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3)《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212-2010。
注浆材料选择
采用聚氨酯型注浆料,选择盛隆牌SL-668疏水性单型PU发泡止水剂。SL-668是以疏水性MDI为基材的聚氨酯,无吸水性,不收缩,与水反应后形成不透水性和尿脘,不会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形成腐蚀、破坏。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施工工艺
确定漏水点清理渗漏基面钻孔清洗安装灌浆接嘴高压灌注注浆止水剂观察并补漏拆除灌浆嘴表面恢复
施工方法
(1)确定漏水点
根据湿迹并撒干水泥确定渗漏点。
(2)注浆孔的设计和布孔
注浆孔采用骑缝式,在出现渗水的裂缝上直接钻孔。
布孔:钻孔深度为结构底板的1/3~1/2,深度不小于200mm;钻孔间距为150mm~200mm。
(3)钻孔
采用机械钻孔。
(4)注浆
将注浆嘴植入已经钻好的孔内进行注浆。采用高压注浆机注浆,从一端开始到另一端。
注浆时注意观察注浆嘴周边是否出浆,当止水剂从结构表面渗出时即停止注浆。
注浆完毕1~2小时后,在注浆部位200mm宽范围基层表面涂干水泥,一方面起封堵止水后的裂缝,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干水泥上是否有湿迹检查注浆止水效果。如还有湿渍,需进行二次注浆。
盲沟排水
在基础底板面上、回填土以下设置碎石盲沟,将可能渗出的水通过盲沟有组织的排至地下室积水坑后外排,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
盲沟做法
盲沟构造做法
(1)、盲沟设置部位
盲沟竖向设置在基础底板顶面以上、回填灰土以下,平面按间距不大于50m并连接积水坑设置纵横方向主盲沟,局部不能直接连接积水坑时,设置短盲沟与主盲沟连接。
盲沟设置在基础底板承台之间。
2)积水坑四周
积水坑四周连续设置盲沟,并在积水坑壁底板顶标高相交处,按间距1m沿积水坑四周钻直径Ф100孔。
3)板顶滤水层
因目前地下室已经完成部分区域回填土施工,对未回填土部分,在回填以前增加一层100mm滤水层。
板顶回填灰土之间设置的100mm厚滤水层连接纵横向盲沟,将盲沟之间的可能渗水引致盲沟再经盲沟引至积水坑。积水层采用30~50mm碎石。滤水层适用于未回填灰土部位。
4)盲沟材料
盲沟材料采用30~50碎石。
盲沟与灰土接触部位在盲沟顶设置一层无纺布,防止回填进入盲沟碎石缝隙而堵塞盲沟。
5)盲沟尺寸
盲沟截面为500x300mm,宽度为小型挖掘机挖斗宽度。
积水坑报警水位处理
为防止积水坑报警水位造成积水坑内水产生倒灌至盲沟,经设计同意将积水坑报警水位降至基础底板顶标高以下100mm。
施工方法
地下室已经完成部位室内回填,盲沟施工分已经回填和未回填两种情况进行施工。
已经完成回填部位处理
本工程已经完成部分“三七”灰土回填。此部分盲沟布置需将回填土用150挖机开挖至基础底板顶面,然后铺一层无纺布,无纺布在盲沟两侧高于盲沟高度,再用碎石回填高度300mm。盲沟上表面铺设一层无纺布,并与盲沟两侧无纺布搭接。再采用灰土回填至设计标高。
未回填部位处理
未回填灰土部位需在基础底板顶铺一层50mm滤水层,然后进行灰土回填,再按已回填部位施工方法施工。
积水坑盲沟施工
积水坑壁与基础底板顶标高相交处,按间距1m在积水坑壁用水钻钻孔,直径100mm。钻孔从积水坑内向外钻。
无纺布保护
无纺布铺上以后,需先虚铺一层300mm灰土,然后再进行碾压,防止无纺布被压坏而致使灰土进入盲沟和滤水层。
积水坑钻孔处理
对未回填灰土积水坑,在钻孔外处侧设置密目防钢丝网后再固定无纺布,然后铺设积水坑四周盲沟碎石。
对已经回填灰土盲沟,先开挖出盲沟位置,再进行钻孔,防止钻孔时灰土和可能存在的水通过钻孔进入积水坑。
积水坑钻孔处防水材料应从坑内侧延伸至孔不小于50mm。
篇10
【关键词】软基处理;公路工程;软土地基
1 引言
软基是指内聚力小,抗剪强度低,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的淤泥、淤泥质土及其它高压缩性土。软基具有强度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小等特点。软土地基的强度、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规律与土的类别、性质、边界排水条件、受荷载形式、时间等诸多因素有关,要了解软土地基的强度、变形规律就必须了解以上因素。因此修建在软土路基上的公路、桥梁等工程必须重视实地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及适宜的处理方法。
软土加固技术从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改良土质;(2)换置;(3)补强。现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经常应用以下方法:置换法、固结法、降低应力法、反压护道、挤密法、土的加劲(土工布、加筋土、土工格栅),以及化学加固法等。从以上软基处理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对其效果评价不一。在如此多的软基处理方法中,究竟哪种情况需要哪种方法,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何。下面对这几种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2 软基的几种处理方法
正是因为软基存在着种种不足,因此在施工时才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下面以某工程软基路段的施工技术为例,对如何做好工程施工进行说明。
2.1 深层搅拌桩法
深层搅拌桩的处理范围:(1)桥台(包括桥形通道)台背附近20米以内;(2)管涵基底及基础边缘外延3米左右;(3)箱涵、盖板涵及箱形通道基底及基础外延5米左右。搅拌桩桩长设计以经济合理,满足沉降量及承载力要求为原则,当软基不太厚时。考虑到现有桩基的施工能力及桩身的质量保证,设计桩长不宜大于15米。施工时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理地表障碍物。
施工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深层搅拌桩机械就位;(2)预搅下沉;(3)喷灰(或喷浆)搅拌提升;(4)重复搅拌下沉;(5)重复搅拌提升至孔口;(6)关闭搅拌机械。
深层搅拌桩是一种快速处理软基,减少工后沉降较为理想的方法,可用于结构物处如涵洞、通道、桥台的软基处理,它一般比排水固结方法节省工期,但应注意它的造价约是排水固结法的3~5倍(石灰搅拌桩约为3倍,水泥搅拌桩约为5倍)。由于经深层搅拌桩处理的软基沉降量很小这为公路上软土路段常见的桥台跳车问题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
2.2 排水固结法
在软土地基中打入砂井,经过预压加速地基土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美国在30年代首次在加州公路上应用砂井预压法,获得满意效果。随着其应用及发展,后又分成几种新的方法如袋装砂井法、塑料芯极排水法、真空排水预压法及降水预压法。
2.3 轻型填料法
即用密度小的煤渣等重量轻的填料为原料,尽量减少地基沉降保持填土稳定。近年来,国外很多国家采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填方材料使用。如挪威和美国采用超轻量材料的抱沫聚苯乙烯作为道路填方材料及软基桥台引道填方。对于改善地基沉降有良好效果。此后法国、日本也相继将该法用于具体工程中。
3 复合地基法的应用
按一定间距和分布,在软土层中打设许多桩柱以形成复合土层,由复合土层组成的地基即为复合地基。
桩一网复合地基,就是桩和网的组合,这种地基是指天然地基经过处理,下部土体得到竖直向“桩”的加强,然后在该区上部铺设水平向“网”(土工合成材料)。由此形成加筋土复合地基加固区,使网一桩一土协同作用,共同承担荷载。桩一网复合地基体系从上到下由三部分组成:(1)上部加筋土(路堤);(2)中部加筋褥垫层;(3)下部桩土加固区。其中(2)、(3)两部分对荷载应力具有较明显的扩散作用,可有效减小地基沉降量。
桩一网复合地基中的加筋褥垫层具有应力扩散作用,但当底部较宽时,这种扩散衰减效果不明显,即存在所谓的“尺寸效应”。
水泥深层搅拌桩法加固软土路基,不需预压期,受自然因素影响小,再配以上部铺网,工艺简单,兼有多种效能,可在处理淤泥等软土地基的工程中应用。
3.1 适用路段
3.1.1 高填方桥头路段,对桥头高路堤下的厚层软土地基,若采用排水方案,即使预压期较长,也难以达到工后沉降标准,易形成台阶,路面要随着沉降的持续发生不断整修。采用复合地基方案并结合搭板过渡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处理范围以沿路线方向台背附近20~50米为宜,具体视桥梁规模、路堤高度和软土厚度确定。
3.1.2 横穿公路构造物段,主要是箱涵、盖板涵路段。
3.2 技术要求
3.2.1 工后沉降。经复合地基处理后的工后沉降。桥头路段不大于5cm,涵洞与通道基础不大于10cm。
3.2.2 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各段高速公路原设计要求。③地基稳定性。复合地基稳定性应满足设计填土高以及路面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3.3 设计要点
3.3.1 桩长设计以经济合理,满足沉降量和承载要求为原则,但软土不太厚时(约10m)可穿透软基。桩体的平面布置通常有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两种,粉喷桩的设计为50cm.碎石桩设计为80cm,桩间距可通过计算确定。
3.3.2 不同结构物和路段处理方案,①桥头软基:桥台台后路段复合地基的设计应注意主次分明均匀过渡,沿路线方向设计可分为两部分,桥台搭板区是对不均匀沉降最为敏感的部位,应采用较小的桩间距,这一部分设计长度应包括整个搭板,并不宜小于10m;紧接后面的路段为过渡区。可采用中等的间距。另外路肩外侧路基部分,其桩柱间距以相应于内侧适当加大,桩长也可以适当减少。②涵洞与通道:涵洞与通道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由其基底平均压应力大小确定。箱形涵洞和箱形通道为整体性好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刚度大,基底压力较小,因此对软基的适应性较强。
3.4 计算方法与施工技术
关于桩柱的单桩承载力以及网的拉力计算可参阅国标《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和有关地基处理手册。不同地区软土地基有各自的特点,在选定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法前,应做详细的地质勘察、计算、经济分析和一些试验段进行现场测试,多种因素影响着处理方法的选择,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法无一定的模式但却有一定的原则,这就要依据土力学基本原理,以及根据地基特点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法,达到如下基本要求:地基须满足施工期稳定、侧向变形和差异沉降尽可能小、工后沉降满足规范要求、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经济合理、满足环保等要求。
4 结论
对于软基的处理是公路软基路段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既是线路的主体,也是路面工程的质量基础,在进行软基路段的施工时,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不仅无法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也会对路基的质量造成影响。目前,对于软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但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在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本着科学的态度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采用最适的方法来对软基进行处理,以便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公路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留俊.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丁建奇.高速公路超软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9.
[3]杨仲元.软土地基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7.
[4]李彰明.软土地基加固的理论、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