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16 14:4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统计工作能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渐淡化,基层统计工作中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明显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当务之急是落实基层基础的统计工作,全面提高统计质量,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个人及单位的统计意识淡薄。基层统计工作宣传不到位,很多个人和单位并不知道什么是统计、如何统计、为什么统计,导致工作人员在采集原始数据时困难重重,需要工作人员给个人和单位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和解释,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和顾虑,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但存在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统计概念和意识,思想顽固,对统计工作和统计人员不屑一顾,不配合甚至拒绝提供数据,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统计成本。2.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础薄弱。调查发现,部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观念陈旧,并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受利益诱惑虚报或者瞒报,更有一部分村干部向乡镇上报的数据属于临时编造,没有连续的数据和相关的资料,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同时统计工作受到当地条件的限制,基层统计力量薄弱,少数的工作人员担任艰巨的统计任务,既要完成数据的统计、审核,又要承担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人员数量悬殊较大,而大多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的统计人员,缺乏懂法律、统计、计算机熟练的复合型人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基层统计机构存在的问题
1.薪资缺乏。薪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基层统计人员薪资低,缺乏相关的奖罚制度,统计人员积极性和重视度不够,对本职工作应付或者蒙混过关;另一方面主要是目前基层统计工作中各项报表、抽样、普查的经费实行原则是分级负担,而乡村公共财政资金短缺,统计基础设施和设备缺乏,使得各项统计工作的开展难度加大,制约基层统计事业的发展。2.政策缺陷。基层统计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思想重视度较低,很多政策不能及时落实,各部门重视度和执行力度不够,使得政府的政策在传达过程中依次递减,又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监督而落实不到位,同时对一些违法行为不能严格查处,只进行简单的警告或处罚,导致社会配合氛围较差。
三、建设基层统计基础的可行性措施
1.提高领导的认识。领导的重视度和思维方向是下层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领导必须从全局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考察清楚各个统计点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抓住重点,制定战略部署,扩大宣传力度,多组织开展基层统计人员会议,强化统计人员的思维重视意识,做好领导和指导工作,与各乡镇、各村密切联系,监督各点统计人员的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展,确保基层统计工作的如期开展。2.整合统计资源。统计工作业务繁琐,对资料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要求较高,因此为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明确统计人员工作职责,设立专职统计员,专门负责基础的统计,可在乡镇或农村基点增加兼职统计员,辅助专职统计员和基础的宣传、收集工作,加强各地方的组织协调;第二,在各村、乡镇设立专门的统计台账,将纸质台账与电子台账分开管理,明确类别,对统计数据进行连续记录,按照年度存档,专室存放、专员管理,确保准确性和公开性。3.健全基层统计网络。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以县、乡、村三级为网络部署的统计队伍建设,构建一个面向政府部门、统计人员、社会公众、统计对象的全面化信息系统,实现统计工作网络化、电子化。4.开展统计培训。作为统计工作的主体,统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技能和工作素质,纠正以往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掌握现行的趋势、核心和发展重点,掌握基本的统计技能和工作方法。上级部门可在培训方面加大技术、资金、人力投入,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活动,组织统计人员深入学习相关的统计知识,提高现有的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性,强化其职业道德;其次可与高校联合建立培训机构,高校按统计人员要求标准培养相关专业学生,严格统计人员毕业条件和从业资格,把好统计部门人员进口关。5.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薪资。统计工作任务量大,调查范围广,尤其是在进行普查时,工作琐碎涉及面广,加之统计对象的不配合和宣传力度不到位,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导致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身心疲惫甚至内心被动,建议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允许的范围内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薪资标准,建立薪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奖罚并存的方式,收入与业绩挂钩,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解决工作人员在基层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幸福度和信心。
四、结束语
基层统计工作是国家和政府考察民情、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和参考,因此必须严谨、严厉、落到实处,虽然现阶段基层统计工作存在人员素质、法律、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但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重视力度,提高领导的认识,完善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加强统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专业技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满足统计业务发展需要,进而改观基层基础建设。
作者:高长山 单位:河南省邓州市裴营乡人民政府
篇2
【关键词】统计基层基础;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统计工作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项,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所以统计工作历来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基层统计工作对政府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从某种意义上看,统计的重要性类似于军事情报,它常常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当前中国统计工作取得重大发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也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所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将会有助于我国基层统计工作的发展。
一、当前中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
(一)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条件有所改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统计部门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基本上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办公设备。现代是网络化时代,电脑是办公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基层经济发展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每一个统计工作人员都能使用电脑,实现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
(二)统计机构得到完善,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
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统计工作,基本上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统计部门,较发达的乡镇也会设立统计机构,这就充分说明了全国基层的统计机构是比较完善,能基本满足当地政府的统计需要。现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基层统计部门也非常重视统计人员的素质,为了提高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水平,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基层统计部门对统计人员都会进行专门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三)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制度得到加强和完善
基层统计部门为了能保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顺利地进行,都会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基层统计部门一般都会建立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制度、业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责任制度,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能够在制度的管理下顺利地进行。另外,特别注意的是法律制度。基层统计部门十分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法律制度,只有通过法律的管理才能使统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制度完善,有利于统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复合型人才稀少
虽然现在基层统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复合型人才依然比较稀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除了要进行大量统计数据的搜集外,还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复合型人才一般都会集中到上级统计部门,在基层统计部门的人才少之又少,所以导致现在基层统计部门人员的统计能力不高。基层统计部门虽然是最底层的统计单位,但是仍然需要懂法律、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复合型人才的缺少制约着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发展。
(二)统计模式的不合理
现在许多人认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部门一个单位的事情,所以现在统计部门都是自己单兵作战,力量不足。许多政府部门只是把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交给统计部门一个单位,这样会导致统计部门的工作难度加大,统计工作的任务量加大。
(三)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问题
基层统计部门是最接近群众的统计部门。上级统计部门的统计工作基本上要靠各个基层统计单位的统计工作来支撑。基层统计部门通常都要进行广范围的普查和调查,需要大量的统计经费,但是由于统计部门是双层领导体制,一方面要受上级统计部门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受本级政府的领导,所以基层统计部门的统计经费也是分级负担的。但是一般基层单位的财政收入比较薄弱,因此分摊给统计部门的统计经费也就更少,所以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受到统计经费的制约。
(四)统计环境复杂,工作进展困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个基层单位会出现许多利益集团,它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会千方百计地阻止统计部门的工作,包括政府为了自己利益也会烦扰统计部门的工作。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企业、单位或者个人会阻碍统计部门的工作,隐瞒相关的统计数据,这就导致了统计数据的不真实。由此可见,现在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
三、完善统计基层基础建筑的对策
(一)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
基层统计部门复合型人才的缺少严重影响着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只有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解决基层统计部门人才缺少的现状,才能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上级统计部门要帮助基层统计部门人才的培养,向基层统计部门输送具有综合素质的统计人才。基层统计部门自身也要加强本机构统计部门人才的培养,对一些缺乏专业素质的人才进行专门的统计培训,培养他们的统计技巧。人才是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根本要素,所以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复合型人才是现在基层统计部门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二)创新统计模式,充实统计力量
统计工作首先要明确一个观念,即统计工作不单单是统计部门自己的工作,是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基层统计部门要以自身为基础,联合政府和其他部门,形成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合力,避免单兵作战。另外,各个乡镇的主要领导要提高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视,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大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资金投入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经费的缺少直接制约着基层统计部门工作的进展,所以加大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资金投入有助于完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在资金方面应该以上级统计部门拨付为主,乡镇政府财政支持为辅,保证统计资金的充足和专项性。基层统计部门有了资金的保障,就会更广泛的进行数据普查和抽样调查,得到的统计数据会更加的准确。
(四)坚持依法统计,完善统计制度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许多利益在阻挠着统计工作的实施。中国是法制社会,法律是各项制度实行的保障,所以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也要运用法律武器,坚持依法统计的原则。在法律制度下,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要坚持依法统计,做到有报必查,有案必查的宗旨,使统计工作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独立行使。另外,还要完善统计制度,特别是统计监督制度,确保统计工作的公平公正。
(五)提升统计工作的服务质量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既是政府的智能,又是服务工作。统计部门在收集和整理数据后要为政府的决策服务。因此不管是上级统计部门还是乡镇政府部门都要积极地完善基层统计部门的服务质量,主动帮助基层部门做好统计工作。同时,基层统计部门也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归纳,保证数据服务的质量。
四、结论
当前中国统计工作取得重大发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也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现实统计工作中,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才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所以基层统计部门要站在提高统计水平,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高度上,加强和完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改变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保障我国基层统计工作的公信力,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信息化 基层卫生统计 信息技术 统计分析
当前,基层卫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地方越来越广泛,要想让医院管理科学化、服务系统化,医院统计工作就必须进行变革。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为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只有坚持不懈地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其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才能适应现代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模式下卫生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统计数据失真
验证统计数据的方法太少,这造成医院统计数据严重失真。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是统计工作必须要做到的,而医疗数据的不准确,会使医院管理决策不具有科学性。各部门每天定期报送数据,统计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仔细认真的汇总、整理产生统计报表,这是传统模式的统计流程。由于时间跨度大、数据来源多,数据准确性的校验往往存在很大难度,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使统计数据失去可信度,不具备参考价值,或是引起管理决策失误,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
(二)统计软件落后
统计软件落后,数据很难得到利用,时效性不强是传统模式下卫生统计工作的突出不足。很多医院还在沿用很多年前的统计软件、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无法对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研究,无法准确的反应医院的运行状态,更不能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再加上统计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兼职统计工作的人比较多,对于统计工作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法规并不是很熟悉,甚至有时都不能按时的完成统计最基本的工作,那就更无法对统计信息进行更深度的研究和分析。这样不利于医院统计向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更无法满足医院管理的需求。
(三)统计信息管理观念不强
为医院管理、政策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是医院统计工作的目的。但当前,部分医院没有认识到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医院领导在潜意识里对医院统计信息管理不重视,认为医院的统计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辅工作。领导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也就使统计人员的地位相对于其他工作人员比较低下,在人力物力方面不得到足够的支持,致使其工作热情不高,更难以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同时,这也导致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无法得到保证,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不能为医院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这样的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发展。
二、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革新统计观念,提高人员素质
医院领导要对医院的管理以及医院以后的发展方向有充分地了解,创建一套与医院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疗指标体系,使统计工作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医院更好地迈向现代化,实现更稳定的发展。医院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使其将专业知识要熟记于心,并且有着高尚的职业素养,有明确的自我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态度,这样才可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适应信息化的需求,统计人员还要熟练掌握几种统计软件和数据库查询语言,还要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一定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还要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最后,统计人员一定要在工作中得到培养主动服务意识,并且切实增强这种意识,善于从大量数据中寻找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也需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改变旧观念,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代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需求。
(二)发挥信息优势,确保数据真实
医院统计工作不可以只停留在医疗数据统计上,统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关于统计数据、资料,对医院中出现的意外状况以及医院发展的新动态进行合理的研究与分析,并且要及时提出有效的建议,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增强统计信息的时效性,有规律的利用网络医疗数据写出高质量的、内容更加丰富的、有深度的统计分析报告,不定期的对医院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对比、分析,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与原因,让领导决策者有意见可听。统计工作人员也应该摒弃原有旧的工作模式,围绕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模式,让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的脚步,增强服务和效益意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高效管理,确保数据真实。
(三)加强综合监管,做好统计服务
严格把守环节数据质量,加强综合监管,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性,做好统计服务。医院的管理服务与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国家统计局政法司颁布的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该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同级监督职权,统计人员不仅要收集数据,还必须实行统计监督职权,切实负责,不能敷衍,出现错误一定查明原因,实事求是。其次,统计人员可通过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录入质量预警与防范系统,完善数据审核功能和错误提示功能,将错误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数据服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医院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院的各项医疗工作逐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在新时期,网络环境让医院管理迈向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阶段。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基层卫生的统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基层卫生的统计人员要努力完善自身,不断学习知识,提升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增强分析能力,让统计工作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育德.办好杂志,促进卫生统计学科与卫生统计事业的新发展─―纪念《中国卫生统计[J].中国卫生统计,2014(05).
[2]田凤调,接令仪,胡琳,李福田,陈科,薛禾生,徐勇勇,金水高.建国以来我国卫生统计事业发展过程的回顾[J].中国卫生统计,2014(05).
[3]祝闻华.实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中国卫生统计,2012(01).
[4]刘明山.如何保证现成卫生统计资料的可靠性[J].中国卫生统计,2013(03).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排烟;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热量,如果消防排烟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有毒烟气肆意蔓延,容易引起被困人员恐慌失措,搜救人员困难重重,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消防排烟系统,及时排除烟气,才能为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扑救工作提供安全条件和宝贵时间。
1、 烟雾危害性影响
高层建筑火灾中产生的烟雾是一种混合物质形态,主要由固态、液态以及气态等杂质组成。影响烟雾危害性的主要因素在于烟雾的成分与多少。烟雾的多少又与燃烧物的供给条件如燃烧物质质量、温度、氧气等是否充足有关,当各方面条件越充足,烟雾量就越多,对人的身体健康损害就越大。当燃烧物处于全面燃烧状态时,会与各种外界物质混合,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等生成物和有毒气体。当燃烧物没有充分燃烧时,不仅会生成上述生成物,还能产生醚、醇等有机物质。通过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有毒气体作用于人体,出现呼吸道感染灼伤、脏腑受到刺激、窒息等危害,容易消磨人的意识,严重者直接导致死亡悲剧的发生。此外,影响消防工作进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烟雾蔓延的流动速度。当发生火灾时,烟气水平方向流动速度为每秒0.3~0.8m,垂直方向扩散速度为每秒3~4m,即当烟气自由流动时,只需1min左右就可扩散到几十层高的大楼。
排烟口远离散口示意图
2、 存在问题
(1)自然排烟不符合要求。单从自然排烟的效果考虑,最好将排烟窗设置在靠近墙的上部位置。而在目前高层建筑中,有很多自然排烟窗都违背了这一规范要求,直接将自然排烟窗设置在墙的下部,这样使得排烟窗与吊顶、顶板的距离扩大,影响自然排烟效果。
(2)自然排烟窗开窗面积不符合标准要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2.2条,明确规定了自然排烟窗的开窗面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设计人员并没有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仔细计算开窗面积,有的将固定窗的面积与排烟窗面积重合计算,导致排烟窗面积与规范要求相背离,导致排烟效果大打折扣。
(3)送风道阻力过大。在高层建筑的实际验收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工程设置的送风口的尺寸大小、风机风量以及风压能等都富恶化规范要求,而实际对送风口进行测量时,发现其实际风速比设计的小的多,或者距风机较近的送风口的风速较大,离得越远则风速越小甚至出现无风等状况,难以达到门洞风速以及产生余压的规定要求。
3、高层建筑消防排烟系统设计
3.1确定消防排烟部位
高层建筑防排烟部位在高层民用建筑相关的防火设计规范中有着明确的规定,除了剧院、体育馆等高于24米的单层主体建筑的其他所有不低于十层的民用建筑或居住建筑等,都应该在其相应的前室、楼梯以及电梯等部位装置防排烟系统。此外,在高层建筑中人员密集频繁来往的场所、中庭闭封的避难层、易燃物较多的地下室面积高于一百平方米的房间等也应设置完备的防排烟系统。
3.2划分防烟分区
按面积划分、按用途划分、按方向划分是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分区划分的三种主要方法。按照面积划分是指在建筑内部进行面积的划分,根据划分面积设置基准防烟分区。但是由于每层防烟分区的用途与形状都存在差异,而它们具有相同的面积。按用途划分是根据建筑物各个部分的不同功能划分防排烟分区,在各个功能不同部分如卫生间、办公室、客房、起居室等的不同划分,既方便又合理。按方向划分是根据高层建筑的上层、底层部分功能用途的不同,分别从楼层、面积角度进行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防烟分区划分。
3.3确定防排烟方式
(1)自然防排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2.1条规定:“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此方式是在不具备机械通风设备的前提下,主要依靠自然力产生的作用实现,避免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受到火灾烟气入侵。其具有经济实用、造价低、不受电源控制等特点。但是其防排烟效果直接与外界风俗、风向、气温等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设计者在进行自然防排烟设计时应正确处理,增强其对建筑排烟的积极作用。
(2)机械加压送风防排烟。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3.1条规定了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的两种情形,一是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二是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此设置主要是避免在火灾发生后受到烟气的干扰和影响,让相关被困人员及时疏散、远离事故现场。在进行此消防排烟系统设计时,必须与具体的建筑物构造形态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此设计的原理是采取机械加压的方式使现场周围的空气压强增大,最终比火灾区域内空气压力高,使得烟雾的蔓延、扩散进一步降低,与消防工作积极配合,起到控制火势的作用。根据加压送风量计算公式计算
Qj=KAjP1/n
在此公式中,正压送风系数为K,Aj是指在此系统中全部气流通路的流通面积,正压与非正压之间的压力差为P,数系数以n表示。目前国内在高层建筑防烟设计计算中使用较普遍的两个公式为基本计算公式。
1、安保持疏散通道需要有一定的正压值,俗称压差法公式:
L=0.827*A*P1/n*1.25
其中,L为加压送风量,0.827为漏风系数,A为总有效漏风面积,P为压力值,n为指数,一般取2,1.25为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2、按开启着火层疏散通道时要相对保持该门洞处的风速,又称流速法公式:
L=f、v、n……(7.2)
其中,L为加压送风量,f为每档开启门的断面积,v为门洞断面风速,n为同时开启门的数量。
4、结语
防排烟系统设计以及相关的控制技术对高层建筑消防排烟系统应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设计要求,完善和落实防排烟系统设计,辅助火灾消防工作,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2]陈颖,薛慧平,曹强,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J].陕西建筑,2008(9) .
[3]邓慧勇,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方式[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9).
[4]魏林喜,谭磊,高洁,大型商业通风与防排烟系统设计刍议[J].陕西建筑,
2009(6).
[5]张勇,张宁,杨孝鹏,建筑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工程与建设,
2009(1).
[6]李福,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2010(24).
篇5
关键词:课程体系;项目驱动;模块化;系统化
作者简介:韩素敏(1979-),女,河南宜阳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艾永乐(1963-),男,河南辉县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河南 焦作 4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JG037);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课题编号:[2011]-JKGHAD-0292);河南理工大学“三电”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号:教高函[2009]18号);河南理工大学“三电”基础课程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号:教高[2009]483号);河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2JG0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52-03
河南理工大学“三电”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于2009年6月获教育部立项建设,团队始终坚持以“面向工程、夯实基础、注重实践、不断创新”为人才培养目标,把教学体系的改革和优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长期持续研究。“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和“电机学”(简称“三电”)是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衔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性课程。该课程作为工程教育重要环节的“三电”课程,面临着“大工程教育”理念的冲击,尤其是于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更加强调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我国国情的原因,目前的“三电”课程体系只重理论推导,不重实际应用;只重课堂教学,不重实验和动手;只重考试成绩,不重知识应用;只重本课程知识;不重知识的系统衔接;只重经典知识,不重前沿发展。因此,改革和优化目前的“三电”基础课程体系,使其更好地融入工程背景,使课程之间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环节融会贯通、“三电”课程与后续课程有效衔接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1,2,4]
一、面向工程的“三电”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三电”课程除包含“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还延伸至“电子系统仿真”、“CAD、EDA技术与实践”等辅助课程。体系内的课程在理论上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本课题根据课程的基本内涵和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在模块化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优化,从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出发,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成“三电”课程体系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形成了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新型课程体系。“三电”课程体系设置遵循以下原则和主旨。[1]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而不是教师或教材为中心,学生的角色定位从传统意义上“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能力的主动建构者。“三电”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认识到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及动力来自于就业前景和社会的认同感,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非常重视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构筑工程背景,挖掘、激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内在驱动力,重视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团队合作的意识、完成项目和建构知识的成就感。教师的作用从传统上的绝对中心地位转变到主导地位,即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主要引导教学向特定方面发展,从而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必要的探索、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等环节来建构知识。
2.以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为主线
一种精神即工程精神,一种意识即创新意识。这与工科院校的定位——培养具有工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人才相一致。工程精神是以工程实践为基础的知、情、意的统一,是工程文化的灵魂,其核心是实践精神。工程是改造自然、创造新的人工自然物的实践活动,创新是其另一个重要精神。工程精神的培育首先要通过学校教育这个途径,尤其是高等工科院校更是培育工程精神的摇篮。工科院校必须根据不同的工程专业特点,凝练出相应的工程精神,并把工程精神的教育贯穿于工学教育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坚持以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为主线,通过在教学内容上设置工程背景,开发工程项目来建构学习理论知识,合理设置理论和实践环节,采用与企业合作等方式优化课程体系。[2]
3.以项目为基本的教学要素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执行过程设计教学思路,这不仅使学生主动建构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方法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教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如何贯彻工程精神和创新意识,设置、开发合适的项目是关键环节。项目可以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来源于日常生活、或将现有实验再设计、将电子竞赛的题目合理分解和编排,在课程体系优化中要坚持项目贯穿、工程覆盖的思想来设置内容,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3,4]
二、分层互联—同心互联,项目驱动的“三电”基础课程体系的特色
该课程体系服务于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学科基础和工程基础教育,以培养学生系统化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充分体现课程之间的联系,强化基础理论与后续专业、前沿科技的衔接,并且积极探索综合的实践性环节,将相应内容更加有效地融合。
1.分层次、模块化、多角度课程内容设置
教学内容上分为三个层次,即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每一层次即每一课程应根据内容和前后关联情况划分为若干模块,模块之间、层次之间、多个角度互相联系。如图1所示,以电路课程模块化内容设置为例简述。电路理论内容体系根据电路类型、分析方法、内容层次递进可分为四个模块: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线性电路暂态分析和二端口网络。直流电路作第一个模块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分析方法是整个线性电路分析的基础。交流电路的分析思路为相量法,基础仍是直流电路中的一般分析法,此外互感、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也可归入交流电路模块。前两模块均属于线性电路的稳态分析,仍然进一步应用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暂态分析是电路理论的另一研究内容,可采用时域分析法和复频域分析法,而复频域分析法还可以转化为相量分析法,或者说相量法是它的一个特例。二端口网络和非线性电阻模块描述了简单电路和复杂电路的关系,复杂电路采用系统化方法建立矩阵形式的方程,本模块内容起承前启后的作用。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是“模拟电子”、“电机学”和后续课程的基础,交流电路的分析是必要工具,暂态分析过程除了可以产生波形外必须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可见将内容分层次模块化可以使彼此的联系更加清晰紧密,其出处和应用更为明确,对加强学生的系统化学习和多角度应用将大有裨益。
2.小项目遍布、大项目首尾的项目驱动式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设置合适的项目,可选取来自现实工程项目或现实项目的案例,创造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程环境,每个项目中往往包含了工程实际的典型问题,一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和合作,综合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并考虑约束条件来解决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实践应用、团队合作、主动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有所提高。在课程教学开始时布置大项目,使其能够涵盖课程大部分重要理论。大项目要难易适中、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兴趣,并且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紧密联系课程内容,此即小项目遍布、大项目首尾。
3.分层互联—同心互联的课程体系
首先,课程体系体现分层互联,每一层次即每一课程应根据内容和前后关联情况划分为若干模块,模块之间多个角度互相联系,形成了分层次、模块化、多角度的教学内容,内容注重层次之间的联系、课程之间的联系、“三电”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其次,课程体系体现同心互联,以项目为中心,以分析实际问题为动力,注重理论与实际电路的联系,理论与工程项目的联系,并且通过课内实验、课外实验、项目、课程设计、电子竞赛相互串接、有机融合、多方位互动,即实现了围绕工程项目的同心互联的课程体系。
4.课内、课外实验互补,课程设计、电子竞赛相得益彰
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设置基础类实验,包括仪器仪表使用、元器件识别、安全用电知识、基本验证类实验、基本测试类实验,同时穿插设置创新类实验,包括以设计的思路进行基础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仿真实验、实物制作与焊接类实验。在“三电”课程结束之后设置涵盖主要内容的课程设计,包括方案确定、仿真模拟、实物焊接、调试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各级各类电子竞赛,即课内课外实验互补,课程设计、电子竞赛相得益彰的课程体系。
三、结论
分层互联—同心互联、项目驱动的“三电”基础课程体系服务于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学科基础和工程基础教育,以培养学生系统化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充分体现课程之间的联系,基础理论与后续专业、前沿科技的衔接,并且围绕项目教学和项目设计将相应内容更加有效地融合。然而特色鲜明、优点突出的课程体系是否能真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至少还需加强以下几个环节:完善的、公平的、动态的考核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教师工程能力的提高问题和企业深入融合的问题;优质便捷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新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7):27-30.
[2]徐长山,梁权,赵艳斌.工程精神论纲[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26(9):35-39.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群众路线为统领,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为目标,以加强规范化管理和强化制度建设为重点,深入贯彻落实“企业一套表”制度,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基层统计队伍,使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为全县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总体目标
从9月份开始到12月底,通过4个月的时间,使全县基层统计工作达到统计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信息畅通、数据真实、工作高效,实现“六有六化”目标,即在硬件建设方面要达到有机构、有人员、有资格、有台帐、有场地、有设备,在软件建设方面要实现统计人员专职化、统计工作规范化、报表台账标准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调查法制化、统计手段现代化,力争年内各乡镇全面通过验收达标。
三、主要内容
(一)完善统计工作网络。乡镇要明确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设置统计工作岗位,落实办公场所,配备统计人员。乡镇应配备1—2名专职统计人员。各村(居)委会至少要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负责统计工作,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类统计调查任务。
(二)加强统计人员管理。要选调热爱统计工作,事业心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乡镇统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的,应征求县统计部门的意见后方可调整。要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实现乡镇统计人员持证上岗。
(三)强化统计制度建设。各乡(镇)统计办要建立《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统计报表报送和审核制度》、《统计原始记录台帐制度》、《统计资料使用与提供制度》、《统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并进行公开公示。
(四)加强统计台帐、原始记录基础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乡镇、村委会、“四上”企业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原始纪录要完整齐全,切实做到“数出有源、有据可查”。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电子版台账,实现统计台帐的信息化、标准化。
(五)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依法组织开展统计调查。
(六)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确保乡镇和“四上”企业每个统计人员有一台能满足工作需要的专用电脑,并完成与县统计部门统计信息网的连接。
(七)加强统计资料管理。乡镇对外提供的统计资料,需经分管领导审核把关签字,由乡镇统计办负责统一对外提供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确保数出一门。乡镇和“四上”企业统计资料要装订成册,要有资料专柜,立卷归档。档案资料登记齐全,建立索引目录,以便于查阅。进度统计资料保管期限至少为3年,年度统计资料永久保存。建立和完善统计档案交接和管理制度,如遇人员调整,对所保管的统计资料要办理交接手续,确保统计档案资料连续完整。
四、实施办法与步骤
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考评验收,按照未达标、达标、良好、优秀四个档次评定,每年底由乡镇自行申报,并实行“规范一个,考评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由县统计局进行考评验收。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要根据每个年度的工作重点,分阶段组织实施。
1.自查整改。各乡镇和“四上”企业于9月14日前查漏补缺,纠正存在的问题,部署安排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各项工作。重点查看统计岗位是否明确健全;统计网络是否健全完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是否齐全,能否保证工作需要;统计记录、台帐是否建立;统计资料管理是否规范。
2.检查验收。9月15日—25日在全县各乡镇、“四上”企业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县统计部门根据各乡镇和“四上”企业申报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工作。抽查6个乡(镇)和4个“四上”企业(原则上按:工业1个、商贸1个、服务1个、建筑业和房地产1个)。
3.总结表彰。年底全面总结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要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全力推进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此项专项整治工作牵头领导:胡省春;责任股室:统计执法大队、工交股、农业股;完成时限:2014年9月底。
篇7
统计基础建设直接关系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是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决策施政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抓好基础建设,就是要改善统计工作条件、完善统计基层网络、健全统计基层机构、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强化统计在经济建设中的参谋决策作用。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对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态势,反映我县富民强县建设进程,全面实现我县“十二五”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统计基础建设,认真研究解决统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统计工作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渠道畅通、工作落实。
二、强化数据研判,大力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不断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努力使工作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要,符合县情实际,准确反映发展水平。
(一)加强宏观预警工作,强化统计服务水平。统计部门要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对全县经济的影响,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监测,提升统计快速反应水平,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二)继续深化统计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加快统计调查方法改革,推行和改进抽样调查。适应国家GDP统一核算和各项专业方法制度改革的要求,做好GDP统一核算。要适应宏观管理需要,逐步增加反映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体现科学发展观精神的统计调查内容。
(三)坚持依法统计,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各镇、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坚决贯彻《统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统计职责,大力支持统计机构依法行使独立调查、独立报告职权,法制、纪检、监察、宣传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统计部门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统计部门要认真履行管理和监审职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强化数据研判和分析能力,为领导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准确依据。各镇、各部门和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增强统计法律意识,带头执行《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统计法律法规,对本镇、本部门、本单位的统计数据质量负责,严重失实的要实施行政问责。要建立健全统计数据的与使用制度,规范统计数据的与使用。各镇、各部门和各单位使用的统计数据,必须以县统计部门核定和的数据为准;对外统计数据必须以上一级政府统计部门评估核定的数据为准。
三、夯实工作源头,确保统计基础扎实牢靠
基层基础建设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道防线,是统计事业长远发展的根基。各镇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大力加以推动。
(一)加强工作网络建设。各镇要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及时成立镇统计工作站,挂靠镇社会管理办公室。要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乡镇统计机构“八有八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践统计管理体制新模式,不断充实统计力量,建立健全由镇长兼站长,专职统计人员任副站长的统计工作站,确保设施齐全、经费保障,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各村、社区居委会要设置能胜任统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负责统计工作,保证统计队伍的总体素质。
(二)加强城镇、农村住户调查工作。县统计局、各镇要进一步加强城镇住户及农村住户调查工作,逐步适时提高记账户与辅调员的补贴标准,确保城乡住户调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确保调查工作扎实深入开展。要加强指导培训,确保记帐户及时规范如实地做好记帐工作。
(三)强化企事业单位统计建设。各企事业单位要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明确分管领导,设立统计机构或专兼职统计人员,负责本单位统计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制度,确保数出有据,确保各类报表及时、高质量地完成。
(四)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县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领导、管理和保障,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落实统计人员,加强统计人员的学习培训,做到持证上岗。要严格执行统计数据报送和制度,及时主动向县统计局提供各种资料,按规定报送应当由统计部门审核的综合数据,杜绝数出多门现象。要服从县统计局的业务管理,坚决执行统计有关制度和规定,确保统计工作统一规范。县统计局要切实负责,进一步加强对各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按照“整体设计、集中管理、分散实施”的原则,加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分工合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互补和共享机制,加强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利用。
(五)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统计信息网络向各镇及政府各部门和重点事企业单位延伸,建设能够满足统计资料报送要求的信息化系统。各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要求,保证必要的投入,确保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篇8
一、深化统计普法宣传
(一)大力抓好基层单位统计普法教育。按照全省统计普法教育安排,今年统计普法重点对象是基层统计单位有关人员。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结合统计基础建设、统计稽查、统计年报会、统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统计继续教育等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抓好基层统计单位有关人员的统计普法教育,把统计普法教育融入统计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单位有关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律素质,增强其依法统计的自觉性。市局(队)将通过统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统计继续教育开展基层统计单位有关人员统计普法教育;组织举办乡镇(街道)统计员培训班,开展乡镇(街道)统计人员统计普法教育。
(二)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统计普法。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以国家《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出台为契机,进一步争取当地党委、人大、党委组织部门、普法办的重视和支持,将依法统计知识纳入今年当地党委(组)中心组集体学法、人大法制讲座、领导干部培训班及公务员普法考试的内容之中,并积极做好有关工作,努力扩大对领导干部的统计普法宣传面。市局(队)今年将统计普法内容列入到市委组织部在党校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的课程中,以进一步推动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统计普法工作。
(三)深入开展机关干部学法活动。按照依法行政的工作要求,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充分利用法制培训、法制讲座、法制报告、普法考试等形式,深入组织开展机关干部学习通用法律知识与依法行政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活动,做到学法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市局(队)将以处室集体学法与个人学法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通用法律知识与依法行政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
(四)认真组织统计法制宣传活动。以《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统计违法违纪行政处分规定》出台及“浙江法治宣传月”、“12·4”全国法制宣传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为契机,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精心策划,敢于创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面向全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统计法制宣传活动,努力营造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法治氛围。市局(队)将制作一批统计法制宣传挂图,制作一部统计法制宣传动漫短片,大力推进向机关、乡镇、街道、企业、社会统计法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五)认真做好统计普法验收准备工作。统计“五五”普法工作已进入后期阶段,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在抓好本地区统计普法教育宣传的同时,要认真做好统计“五五”普法考核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市局(队)将在今年出台《*市统计“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办法》,为明年全市统计“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工作作好准备。
二、强化统计监督检查
(六)继续开展统计工作巡查。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围绕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针对一些地方、部门、单位统计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经济普查等工作的开展,加强统计监督检查,对乡镇、街道及部门的统计基础建设、数据质量情况进行巡查,充分发挥统计巡查在组织和监督本地区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市局(队)今年将抽取3个区、县(市)、3至5个市级部门进行统计巡查,进一步强化对区、县(市)和部门的统计监督管理。
(七)不断深化统计稽查工作。2009年省统计局下达我市统计稽查计划为500个单位,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制定并实施年度统计稽查计划。抓住经济普查数据上报、处理、质量抽查等关键环节,开展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统计稽查;继续开展以乡镇有否虚报、伪造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服务业、能源统计单位有否瞒报、拒报统计数据,统计单位有无任用无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等为重点内容的统计稽查,使统计稽查的实施能更好地与中心业务工作相结合,更好地为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服务。在实施统计稽查中,要更加注重统计稽查的规范性,更加注重事前预防、事中稽查和事后整改、教育、指导与处罚的结合运用。市局(队)今年将制定全市统计稽查计划,并抽取一批统计单位进行统计稽查,并将启动调查队系统统计稽查工作。
(八)依法组织统计调查工作。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和《浙江省统计调查表布置与催报暂行规定》规定的工作流程,精心组织实施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特别要抓好统计调查表布置与催报环节,切实使统计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规范性化、制度化。市局(队)将结合统计巡查对各地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九)认真做好违法案件查处。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注重把握查案法律依据、查案方式、查案时机、查案效果,努力实现查案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要开展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尤其是对统计违法举报案件,要做到有告必理、有案必查,涉及到领导干部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案件,要会同当地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查办。市局(队)将加强对各地查办统计违法案件的监督与指导。
(十)切实落实案件管理有关规定。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认真执行《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落实重要统计违法案件立案报告和结案备案制度,规范案件查办情况通报制度。市局(队)将继续开展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以进一步规范各地统计违法案件查处行为。
(十一)健全统计执法监管制度。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及时将对被监督检查过的统计单位加载在统计执法监管信息库中,要选择典型案件进行曝光,提高政府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对有统计违法记录的单位实行统计监督检查回访制度,对屡查屡犯的,一定要依法严肃查处。市局(队)将在原有统计违法案件信息库的基础上,建立全市统计稽查单位信息库,进一步加强对统计执法工作的监管。
三、规范统计行政行为
(十二)积极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与当地法制等部门的联系与协调,积极开展本部门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及时按要求做好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的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和监督机制明示图的编制,并及时将经核准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项目及其依据、行使程序和相应责任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载体向社会公布。市局(队)在做好自身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各地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指导与督促工作。
(十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积极开展有关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强化部门统计工作管理、统计资料管理及统计数据公布等与依法统计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完善工作,要根据《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及时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管理工作。市局(队)今年将对现有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审查、修改及重新备案。
(十四)依法规范统计部门自身行为。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统计行政决策和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统计监督制约机制,严格依法规范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审批或备案、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统计行政处罚等统计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对违法行政的责任追究力度。市局(队)将修改完善《*市统计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
(十五)配合做好有关统计法规规章的修改工作。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会同市局(队)根据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的要求,积极做好《统计法(修订草案)》的征求意见工作,并配合国家统计局开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统计法实施细则(修订草案)》的调研、起草、论证、修改工作。
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
(十六)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在“三年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本地区统计基础建设长效管理办法,完善对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考核的内容,积极配合做好村级统计网上直报改革工作,要把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纳入经常性统计稽查之中,实行长效管理与监督。市局(队)今年将以政府购买城区社区统计服务的方式,解决6个老城区社区统计人员及经费,明确社区统计工作职能,建立和完善社区统计网络,开展村级统计网上直报改革。并将对其他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统计工作现状进行摸底调研,为下一步加强全市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打好基础。
(十七)积极探索统计中介服务形式。各区、县(市)统计局(调查队)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义乌、温岭等地统计中介机构发展的经验,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中介机构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探索发展本地区统计中介机构,有条件的区、县(市)可先行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行。市局(队)将对发展统计中介机构进行调研。
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篇9
一、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推进依法统计。坚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法制意识,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一是学法用法更加普及。把《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读本作为局机关人员必学书籍。通过学法、知法、懂法,做到在统计工作中不说外行话、不做违法事。二是法制宣传更加深入。把宣传贯彻统计法律法规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每年制订普法宣传工作要点,确定普法宣传周。通过悬挂横幅、下发纸质宣传单和开通普法专栏等方式,做到统计法制知识进课堂、上媒体、下企业,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执法检查更加到位。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执法大检查,重点对统计台帐不完善、迟报、漏报、错报等行为进行检查与纠正。20__年度不断扩大统计稽查范围,特别是把统计数据质量低的乡镇(街道)和企业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共稽查32家单位,立案20家,罚款7000元,统计法律法规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牢固树立“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促进,监督就是帮助”的观念,积极主动地接受人大监督,进一步规范统计行为。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高度负责地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会议纪要,确保我局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三、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履行统计职责,提供优质统计服务。按照“用数据说话,为发展服务”的要求,不断加强统计基层基础,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整体水平明显增强。
一、充分发挥“参谋”作用,全力服务经济发展。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监测,及时编撰统计信息。加强主要经济指标监测和分析预警,及时反映经济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20__年度有六篇分析获县领导批示,两篇刊登在县政府《参阅信息》上。《今年我县经济开局严峻》获__批示,《我县小升规家数或出现负增长亟需引起重视》获徐淼批示,《我县在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粮食生产”指标落后的原因分析》获__批示,《我县前三季度GDP仅增长7.8%形势不容乐观》获__和__批示,《__县人均GDP比较分析》获__批示,《一季度GDP增速:__、__、三门之不同》获__批示。二是建立四项会议制度,获县长批示。针对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加强对经济运行的预测研判,建立了四项会议制度。出台的文件《__县统计局关于印发〈周一工作例会制度〉等四项会议制度的通知》获徐淼批示。三是加强调研出精品,提高统计服务质量。调研分析着重放在选好题、出精品上,拓宽课题调研渠道,丰富课题调研内容,落实课题调研力量。20__年度调研报告《服务业发展:__与__比较分析》刊登在《__政研》第__期上;调查分析《关于__县近几年企业外迁情况的调查分析》刊登在《__政研》第24期上,并获__批示;《__县企业发展环境调查报告》刊登在《__信息》第18期上。四是加强与经信、发改、商务等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发挥统计部门信息、分析、咨询和监督职能,运用相关数据分析指导、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市定发展目标考核工作,协助召开相关协调会,共同研讨解决方案。四是及时对月度、季度和年度全县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运行特点和关注问题做好分析,为县经济分析会提供优质统计资料,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二、积极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事关统计的效率和质量,市局统计巡查后,针对我县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几点意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县统计工作会议,对全县统计基层基础进行了具体部署、落实。建立了__统计分局,成立了统计中介机构;落实了村居(社区)统计人员的报酬。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局关于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要求,专门制定了《__县乡镇(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量化标准》__的配套政策,对每一个细项进行细分量化,使乡镇街道和企业、村居做统计工作有方向、有目标,对基层的督查有标准、有依据。
三是精心谋划、有效推进第三次经济普查。全力以赴做好PDA上门登记、数据处理、数据评估等各阶段任务,高质量完成三经普各项工作任务。技术论文《提高经济普查宣传工作实效性的若干思考》获市二等奖,《对单位基础信息规范化工作的一些思考》和《PDA在第三次经济普查使用中的思考》获市三等奖。
同时,配合县政府加强与各责任单位的沟通协调,抓好数据评估认定工作,推动为民办实事和县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工作的全面完成,认真办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重视人民群众对统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虚心听取对统计工作
的建议。来信来访及[文秘站:]时组织查办,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使人民群众对统计工作更加了解和信任。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工作的职能越来越多,各级领导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对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基层基础比较薄弱。工作任务重,局机关人员偏少,压力大;基层统计人员不够稳定,专业素养不高。二是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周期性大型普查几乎年年都有,单项调查逐年增多,20__年“平安三率”调查就开展了4次,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三是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少数统计数据失真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实施“企业一套表”,实行联网直报工作以来,我局只能在网上监管,对数据的审核、质量的提升压力很大。四是统计协调难度大。目前,统计工作实行下算一级核算办法,县里各项报数均由市掌控,同时市对各县市区的绩效考核按指标增幅来排位,工作压力非常大。
为有效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按照省市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要求,有计划、分批次搞好建设。积极开展多形式教育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建立、完善基层单位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制定数据审核评估办法,严格规范统计数据报送程序,提升统计数据公信力。
二是深入践行统计为民理念。及时数据信息,实事求是地反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加强统计调研、分析工作,挖掘数据背后规律,为县委和县政府当好参谋。
三是完善企业联网直报工作。进一步推进网上直报工作,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数据质量。
篇10
一、调研目的
(一)强化工作落实。通过调研及时掌握各地统计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困难和成功经验;及时发现统计工作薄弱环节,并加强工作督导,强化工作落实,是持续贯彻“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深化“走基层”活动的重要举措。
(二)掌握经济形势。通过调研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基本特征、运行质量、主要问题,有助于更加准确、清楚地发现经济运行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是全面提升统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重要保障。
二、调研内容
(一)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深入基层一线掌握了解经济运行实况,弄清制约发展的机制制度障碍。坚持经济形势调研与“百千万”企业调研走访活动相结合,与统计反映实际需求相结合,切实摸清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变化特征。
(二)掌握工作落实情况。全面掌握基层贯彻落实川府发〔2015〕22号文件和重大统计任务部署情况,重点掌握基层在推进统计法治建设、重点统计改革、质量体系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智库建设、部门统计管理、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等方面的实效。(具体见附件一)
(三)帮助基层营造环境。针对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调研督查的方式,敦促和帮助基层采取有效举措化解统计工作难题,努力为基层营造良好的统计工作环境。
三、调研方式
(一)实地考察。深入企业调研,实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厘清制约企业发展因素,听取企业对当前政策环境的建议和感受,对政策的有关期盼,了解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各项指标落实情况,在推进企业统计过程时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深入市县乡实地查看基层统计机构、日常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统计服务等基层基础建设情况。
(二)听取汇报。与地方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听取基层和相关部门工作汇报,既要了解基层经济运行情况和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也要了解统计法律、统计制度、工作要求和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基层和部门在推进统计工作所面临的困难问题。
(三)交换意见。根据调研了解的情况,与地方政府分管领导和统计部门负责同志及时交换意见。重点是针对法律法规、政府文件和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争取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支持,做好统计重点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调研。按照局领导分片联系市(州)工作机制,由局领导确定具体调研重点、调研时间和调研对象,带领分管处室同志深入一线调研。调研工作原则上应覆盖政府文件要求、覆盖重点工作要求、覆盖各个领域和相关部门。
(二)强化责任落实。调研应把握重点,提高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按调研督查内容逐项开展,具体时间和主题由分管局领导根据工作需要自行安排,原则上工作督导方面的调研应于10月底前,经济形势方面的调研根据需要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