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班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7 00:4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魏书生班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魏书生班级管理

篇1

    在我们认真研究了魏书生一系列教学经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书生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魏书生的教学离不开管理,没有他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他今天的教学奇迹,那么魏书生是怎样进行管理并以此服务于教学的呢?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一.竞赛机制

    竞赛机制是魏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明显特点之一.有一次,学习委员收书费,他要一个一个收,魏书生说,我没有让你这样收,你可以用手表啊.学习委员很聪明,马上拿着手表说,同学们注意了,各小组组长请站在你们小组的左侧,下面我们要开展收书费比赛,各就各位,预备开始.书费很快收起来了.可以想见,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小组分得很细,工作讲求竞赛.这样,既活跃了教室的气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代谢机制

    魏书生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地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同时他要求学生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凡事皆有章可循。这里的临时常务班长制,就是所谓的代谢机制, 班长象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不断的循环,常换常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协调机制

    魏书生首先注意到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协调,通过完善两条渠道,提高了管理的实效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魏书生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他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另外,他让学生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促进了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他管理注意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内外协调,有序运转.由此可以想到,魏书生的"协调小组"在班委的"执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剂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班委的活力。

    四.督导机制

    魏书生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学生民主参与。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他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以及管理潜能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与发挥,又大大密切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巨大的自我约束能量,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可以想象,一个"督导组"在对班委起着规范,监督,制约的作用。

    五.引导机制魏书生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魏书生在报告会上强调学生能干的事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我不干……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篇2

一、教室分布情况

二、教室卫生检查机制

针对艺术设计学部自身特点,卫生检查采取三级管理模式。

第一级:班级落实值日生制度。

学部学生会生活部根据《学院学生会三部联检细则》对所有自用教室进行日检查、周通报制度,并将存在问题的班级通过“年级班级卫生群”第一时间反馈到年级辅导员老师处。

第二级:党员责任区联合保障机制。

针对高年级班级教室卫生情况,根据第一级检查结果,每班由1名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小分队,于当日上下午大课间再次对班级进行打扫并将打扫成果以照片形式汇报给年级辅导员处。

第三级:学务主任、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联动检查机制。

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每日上报班级出勤情况的同时反馈班级卫生情况,学部学务主任带领辅导员一周集中检查班级卫生一次,不定期抽查两次。

三、教室卫生检查标准

1.桌面(10分):物品摆放整洁,不允许有水瓶、书包、衣物等和学习无关的物品。每出现一处问题,扣2分。

2.黑板(5分):板面干净,不能有水印,白印,板槽里不许有粉笔灰。每出现一处问题,扣1分。

3.讲台(10分):不许有灰尘、粉笔灰,物品摆放整洁规整,不许有杂物。每出现一处问题,扣2分。

4.地面(10分):干净透亮,无杂物。每出现一处问题,扣2分;如有烟头,扣5分。

5.窗台(10分):窗台、暖气片不能有灰尘,窗台不允许摆放书本等杂物,暖气片里不能有杂物。每出现一处问题,扣2分。

6.空气(10分):空气清新无异味(饭味、零食味、烟味等)。每出现一处问题,扣2分。

7.卫生角(10分):清洁工具摆放整齐,垃圾桶内无垃圾。每出现一处问题,扣2分。

8.班级无课时锁门关窗。(10分)

9.不能将食物带入教室内。(15分)

10.班级内墙面无小广告。(10分)

备注:卫生清理工作需在上课之前完成,未完成卫生打扫的扣15分,未进行卫生打扫的扣20分;教室、画室地面可放置教学、绘画用具,但须摆放整齐。

四、奖惩办法

1.按照每日检查的结果,进行日检查,周通报;对于扣分超过20分的班级取消评选“优良学风班”的评选资格;根据评分结果,年底前对教室卫生先进班级进行表彰。

1.教室卫生出现严重问题的,当日值日生继续连续清理班级卫生5日。

2.依据《黑龙江东方学院德育学分实施细则》和《黑龙江东方学院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对当日值日生及涉及的班级同学进行扣分。

篇3

魏书生说:“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关于管理,魏书生提倡民主、科学的学生自主管理。

魏书生管理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令人称道。

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篇4

[关键词] 魏书生 教育民主 师生关系 自我教育

魏书生,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0年),“全国十佳师德标兵”(1998年),我国教育界的杰出代表,一生立志从事教育事业,为我国教育的发展贡献了一生。他不但在语文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而且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民主教育”是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民主教育思想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民主、开放的语文教学

民主开放的课堂就是打破教师权威,不搞“一言堂”,积极进行双边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相长,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也甚至没有固定的教案,而是跟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思维变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完全是开放性的课堂。

(一)商量式的自学指导法

魏书生曾说:“课堂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方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去证明多种教法的没道理;也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他应该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白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也就是说教学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做到抛开教长的身份与学生平静地交流,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魏书生做到的就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与学生在“商量”之中达成一致的意见,尊重学生的选择,同时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生动、开阔的语文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老师习惯于讲教材,让学生学教材。现在,则要打破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材的做法。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机械地理解教材,被教材所束缚,应根据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和进行再创造,要善于开发教材外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语文新课改对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提出了新要求。从魏书生的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却发现,他讲完教材中的文章外,还经常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作为教材使用如一些科学知识等等。在《除了教材还讲什么》文章中他论述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一般来说,他引入的文章主要有这五类文章:一是名篇时文,如人物传记,报告文学;二是教育心理方面的资料,介绍教学动态,心理方面的文章;三是学习方法,串讲一些杂志上介绍学习方法的文章;四是国内外科技动态,例如五千年后的地球上等类似的文章;五是相关学科的文章,有的是跨越学科的综合性比较强的他讲的这些知识内容与生活贴近,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又掌握了方法,调动了积极性。。

(三)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魏书生的教学实践中,师生间民主、平等、合作的场景俯拾即是,师生在和谐、诚挚、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尽享学习的乐趣。

反思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宰者,他们总是在尽心训导、竭力传授,呈现出权威无边、积极有为的态势。而学生成了客体和附庸,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或是被强制的逆反者,他们经常体验的是被动、无为、无助和无奈。这种关系导致的后果必然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阻隔乃至对立,教学活动难以高效顺利进行,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只有让学生从课堂中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和信任,才能让他们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也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密切合作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的社会建构的目的。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自我意识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不仅能经常自我评价,而且也非常注意周围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被重视、被表扬,这给自我管理带来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班级是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单位,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领导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又能让班主任在工作中省心、省力,还能培养出一批富有创造力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高效率的班级自我管理,是魏书生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魏书生的教学离不开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没有他成功的班级自我管理就没有他今天的教学奇迹。比如有一次,学习委员收书费,他要一个一个收,魏书生说,我没有让你这样收,你可以用手表啊。学习委员很聪明,马上拿着手表说,同学们注意了,各小组组长请站在你们小组的左侧,下面我们要开展收书费比赛,各就各位,预备开始.书费很快收起来了。可以想见,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小组分得很细,工作讲求竞赛.这样,既活跃了教室的气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魏书生为了培养主人翁意识,他大大强化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学生民主参与意识,他还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魏书生在报告会上强调学生能干的事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我不干……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三)有效“惩罚”制度

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有些是非常新颖的如: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等,他的学生,如果违犯了班级常规,或者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完成,那么,这名学生就要写一份说明书。说明书的字数不固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说明书不同于检讨书,因学生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写的情感及其效果固然不同。魏老师的一个学生说:“我爱淘气,小学时常写检讨书,越写越恨老师;现在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写说明书的目的是说明之所以违犯了班级常规,或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的原因、过程、结果。让同学、老师或家长知道,以得到其了解、理解或谅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写说明书来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写说明书,是让学生做自我心理裁决,让学生心平气和地思考这样做的利弊关系。这样有利于将师生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我矛盾,学生“新我”与“自我”斗争,正是自我教育的最佳方式。

三、小结

从魏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语文教育民主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个细节当中,也正是在他不断地探索、实验和改革中,他的语文教育民主思想才逐步得到完善。虽然他没有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完全是自学成材,但无论是他的新型语文教学方法、教材观还是育人观,他的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世界上没有一条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过对魏书生语文教育民主思想的研究和探讨,我从中悟出了许多东西,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语文教育的无限魅力。

参 考 文 献

[1]于月萍.魏书生评传[M].漓江出版社,2000.

[2]魏书生.语文教学[M].沈阳出版社,2000.

[3]魏书生.魏书生文选 (二卷本)[M].漓江出版社,2002.

篇5

案例呈现的问题在哪里呢?我想对比一下魏书生老师和赖老师的做法:

魏书生老师的班级承包制有一个详细的班级管理细则,由魏老师和学生一起制定,并确定了班级事情人人干的理念,把班级的大小事务都承包给所有学生。其意在将班级繁琐的事务细化分工,让班级的全体学生共同承担管理的任务,自己就可以站在更高的层次去统领班级的发展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自立自强,也学会了肩负责任。可以说魏老师这个细则不仅仅让学生在校能敢于担当、团结合作,而且将来到了新的环境能够很快适应环境、融入集体,自觉承担责任。

而赖老师的班级承包责任制则是用班主任费“诱惑”学生来当“班主任”,然后自己以“领导”的身份出现,惩罚仍由班主任做主,其实班级的格局仍然没有变,两者相似的是班级的日常事务交给学生,不同的是赖老师班只有个别参与。赖老师最终复任后,虽然管理难度大大减小,但是被管理者仅仅是因为推己及人,或者说是一种角色及情感替代导致其行为的改变,实质性的思想转变远小于情感因素。

为什么同样都是承包制,效果会相差甚远呢?我个人觉得是与教育者的初衷有关系的。魏书生老师制定细则的初衷虽然只是在总则里说的:“为加强班级建设,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特制定本班级量化管理条例”,但是魏老师想得要比这个远,因为在营造班级精神及学生发展方面,魏老师关注了学生的未来,“自信、自立、励志、合作、竞争”虽然只有十个字,却处处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着想。

对于案例本身,我们不得不承认老师是为了解决班级日常管理中棘手的问题而想出来的妙招。招虽然妙,但是缺乏了对教育效果的预期以及对教育对象未来发展的考虑,效果大打折扣。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关注未来发展的,一定是受教育者在将来的生活中还会受益的。我们不能只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们还要为孩子的将来负责,社会的将来负责,虽然这不是我们某一个人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大家一起就一定能做到。

篇6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规制定;道德发展

一、用“法治”代替“人治”的进步

魏书生老师推崇“以法治班”,此“法”非彼“法”,指的是班级班规。

魏书生老师的班规非常详细而全面,对班级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明确的规定与说明。这些班规不仅包括了规定每位学生从入校到放学应该如何学习的“一日常规”,还包括了指导每周班级活动应该如何开展的“一周常规”。

魏书生老师依靠班规来管理班级,既将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得班主任能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到学科教学中,又放手让学生自行管理班级,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对以往班级事务全凭班主任说了算的“人治”管理的一大进步。然而,如此密密麻麻、严丝合缝的班规不免带有“应试教育”的痕迹。在这样的班规管理下,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独立自主精神不容易得到发展,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究竟是真心实意地遵守班规,还是迫于权威不得不遵守呢?

二、从制订规则到超越规则

通过班规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规则意识,是对以往教育理念的一大革新。但从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看,此时学生处于“我要遵守规则”阶段,即学生迫于权威的压力,不得不遵守规则。但他们一旦发现权威不再存在时,有可能会毫不留情地抛弃规则。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雷夫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现实中孩子们对“规则”的真实理解。他曾遇到一位利用规则来教孩子说“谢谢你”的老师。这位老师规定,如果老师给学生一个小礼物,但学生在3秒钟内没有对老师的善意表示感谢,那么礼物马上就会被收回。这个方法看起来非常有效,因为从此以后孩子们总是把“谢谢”挂在嘴边。直到某天晚上,雷夫老师带着这群孩子去看戏,他发现这些孩子并不像平时在教室一样有礼貌,他们没有向给他们节目表和帮他们找座的接待人员道谢,也没有对在中场休息时帮他们上饮料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对这些孩子来说,似乎遵守班规是只限于在某间教室对某位老师该有的行为,而一旦离开教室后,班规的“魔力”就消失了。

单纯的制订并执行班规的后果,很可能让孩子们的行为局限于小范围,因为他们并没有将班规内化为他们内心真正的行动准则,自然也就不会时时遵守。有时候学生其实并不是真心实意地遵守班规,很可能只是因为害怕类似像“早晨上学迟到者,罚扫操场45分钟;在教室扔一粒瓜子壳到地上,要写1000字的说明书……”之类严厉的惩罚,而不得不遵守规则。但当他们离开这个班级时,因为不用再担心受到班规的惩罚,很有可能肆无忌惮地扔瓜子壳或者迟到。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些旅游者在旅游景点不顾社会公德与景区规则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甚至破坏古迹……我们在谴责他们道德欠缺、素质不足的同时,是否应该反思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从小被班规约束成长起来的孩子为什么步入社会后反而漠视规则了呢?

用“法治”代替“人治”是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一大进步,但我们对班级管理的探索是不是到此为止了呢?我想不是的。教师应该在教育中着力于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学生从“我要遵守规则”向“我能体贴别人”和“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逐步前进。

一些老师对此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例如,李镇西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中说:“班级‘法治’管理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治理班级本身,从我们长远的教育目的来看,它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受到真正的民主启蒙教育……我的‘法治’管理,正是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为了让学生受到民主启蒙教育,李镇西不仅举行了“是否应该制订班规”的讨论,而且还将班规的制订原则订为:广泛性、可行性以及制约性。特别是制约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本班班规不只是帮助班干部和老师管理同学,而应该约束包括老师、班干部在内的每一个人)是李镇西的一大创新,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规则适用于所有的人,老师也不能例外。雷夫老师则主张孩子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别人并实践自己的行为准则。他说:“服务游民的过程强化了孩子们的同情心,加深了他们对弱者的认识,也改变了他们的姿态、礼仪,以及对真实世界的了解。”除此之外,“使孩子成为模范人物的最佳办法,就是让他们参与帮助他人的各项活动。”

作为一名教师,要循序渐进地一步步带领学生前行,通过点滴小事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最终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信念――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模式;策略;反馈

一、理论依据一脉相承

魏书生在《教学工作漫谈》一书中反复总结阐释了其成功经验的主要理论依据,即: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本书多篇文章屡次谈到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策略措施,屡次谈到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措施。如:《学校管理一要民主二要科学》《班级管理要靠民主与科学》《教学要民主化科学化》。

所谓民主,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科学,就是从管理的角度组织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帮助每位同学都成为管理者。魏书生主要是依靠民主和科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他具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扬民主,善于和学生商量,善于把自己的教学管理对象当作自己的助手;他具有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科学管理的角度组织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帮助每位同学都成为管理者,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坚持不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就是他轻松完成超负荷工作任务、工作效率高的秘诀所在。

二、操作模式一脉相承

高效课堂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五步”: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三查”是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与魏书生探索实践总结出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一脉相承,都包括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都体现了“以学论教、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都发挥了师生两方面的能动作用。

三、教学策略一脉相承

魏书生从五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决策过程多商量;给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通过建立三个系统提高语文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的程度:建立计划系统;建立监督检查系统;建立反馈系统。制订较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计划,并坚决执行,再建立健全检查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这样就基本走上了以法治教的轨道。

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吸收了魏书生的民主科学管理策略精华,主张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提出了高效课堂的五项策略:预习先行,先学后“交”,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教学从“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

魏书生在谈到对今后教育工作的建议时说,静下心来,潜心思考,反复比较,左右权衡,我们仍然认为“民主、科学”4个字是第一重要的。民主治教、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大多数人民群众认可的常识,大多数师生愿意接受的常识,常常就是符合规律的、科学的人间大道。对这些常识,我们一定要坚守、坚守再坚守,绝不动摇,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一定能科学发展。不动摇坚守常识不是目的,往深处扎根,向高处发展才是目的。

我们在“高效课堂建设”这场新的教育革命中,要牢记魏书生“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谆谆告诫,要像魏书生那样,凡是看准的事儿,就说了算,定了干,少说多干,养成习惯,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将“高效课堂建设”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刘力.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J].上海教育,2009(Z2).

篇8

[关键词]魏书生;民主;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09―044―01

魏书生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建立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论体系,探索了教学思想的科学化,指导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人,展开自我教育和自学的两翼,飞向理想的彼岸。探索了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归纳了语文知识结构系统,设计了语文知识树。探索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总结出课堂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探索了学生自学方法的科学化,自学教材的方法:自学六本语文书的方法,自学一册语文书的方法,自学一类课文的方法;三结合的自学方法:听说读写结合,语文科学学习与语文学习结合;学用结合。探索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

民主思想实质上也是科学思想,因为民主是解放生产力、解放人的创造力的科学。民主的方法,就是用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在魏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是“和学生商量”的方法。魏书生说:“和学生商量,就是实行教学民主。”“我觉得,民主化、科学化像语文教学的两翼,它能载着我们从必然王国逐渐飞向自由王国”。

魏书生实施教学民主首先是决策民主。学什么,要先和学生商量,大家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两种意见人数相等,大家再讨论,看谁讲得有道理,然后再表决。老师也参加,但只能投一票。怎样学,用什么方法学,和学生商虽学多少课时,和学生商量。第二是教学过程民主,教学过程变成解放思想的过程,给学生情绪松绑的过程,是唤起学生兴趣、好胜、成功欲的过程。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心心相通,逐步将学生推向课堂主人的地位,让学生自己主宰自己,自我教育,自己动手学习。第三是教师创设民主情境。教师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商量,从内心深处了解学生,成为学生亲人和挚友,使学生愿意,也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各抒已见,民主的方法,离不开法制的方法,一旦大家通过的制度,就必须人人遵守,不能违犯。所以,班级管理,学生自我教育,自学可以自动化运转,班主任在不在一个样,老师在不在一个样。

魏书生教育民主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教书育人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冷静而深刻的思考和实践检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突出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师生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一种“主仆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正是这种传统的观念,使得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尽善尽美地发挥作用,我们培养的学生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少主人翁意识,难以“人尽其才”。魏书生也是经历了这种教育才有了新的感悟。魏书生鉴于我国新时期总任务的目标认为:我们的教育对于如何现代化研究得多一些,而对于民主研究得少一些。不研究教育民主,就不利于把学生培养成自学和自治的主人;实施教学民主,就在于能够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育人目的。魏书生认为:“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施教中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学生特长。这一过程中,发扬民主、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教学民主的目的是什么?魏书生的回答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学生愿学的问题,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魏书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的需要。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世界的丰富多彩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 魏书生教育民主思想的实质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魏书生将民主思想运用于教学中,很好地解决了教与学这对矛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现在看来,运用民主思想能更好地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优化教育过程。

魏书生依靠民主、科学的思想组织教学,排除了学生学习心理的障碍,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民主”成了魏书生通向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民主思想也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思想。

魏书生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以爱生为源头,以尊重为过程,以激励和信任作为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长,把教书变成自学为主,自我涵养、成长,推动每一个人发现、释放自己生命的能量。

篇9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创新

从2005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我就开始担任班主任,现在我班共有56名学生,其中男生12名,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是初中班级里的“后进生”,管理难度相当大。我从刚开始的生涩踏上了漫漫探索路,到一路上品味着当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体会着师生情感的微妙变化,感悟着做好班主任的心得――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一项雕塑工作,当你真正把它当作艺术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件工作很有意思。在这里,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在创新中推进班级管理工作,我简单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了解学生的基础

我曾读过这样一句话,学生好比一个锁上的铁盒子,不是要你去一拳砸扁它,而是要你细细地去找到那把对号的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军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地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

我刚开始接这个班的时候,因为是工作的第一年,总想着一下子做出点成绩来,想让自己的班级脱颖而出。在对待学生时,总想着让他们一下子把所有的坏毛病都改掉,变成我心目中的好学生的样子。可是由于我急于求成,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大了。因为我班学生大多数在初中时就不太遵守纪律,而初中的老师对待他们,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严加管教,天天训斥。他们来到师范之后,发现老师还是那样对待他们,自然会以原来的表现来应付老师。当我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尤其是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后,决定改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真正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接触、了解他们。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特点,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跟他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他真正知道老师是从心底想要帮助他的。这样他才会真正想要改掉自己的缺点。班里有一个学生名叫曾兆元,从军训开始,一直不遵守纪律,不是动作不规范,就是跟教官顶嘴,还动不动就不想军训,开始我整天训他,结果他毫无长进。后来,我多次与他交流,了解到他自己也想改掉缺点,也想学习,只是一学不会就放弃了。针对他这种情况,我跟他一起制订了改正计划,一点一滴地做起,一点一滴地改正。现在,他已经了解了老师的苦心,并且正在一天天改好。

二、要用榜样熏陶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潜伏着某种才能的素质,这种素质犹如火药,为使他燃烧起来,必须有引火星,而教师的榜样就是引火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圣人,得体的语言、文明的举止、高尚的情操、默默的奉献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都会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不仅是班级的教育者,对一个班的工作全面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默默地感染着学生。在班级中,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例如,学校要求学生早7:15到教室,老师就在学生之前7:10到达教室,组织学生阅读古诗词,练习普通话材料;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教师自己每天也写班级日志,并总结每天的得失;要求学生每天锻炼身体,老师的身影也每天出现在操场。无形的教育效果远远大于有形的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润比暴雨的冲刷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一样,教师要把自己的日常行为作为学生的样板和标准,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影响和感染。

三、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在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一视同仁。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灵是很敏感的,班主任如果过分关注某一个学生,就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开学一个多月,我曾做了一个民意调查,让同学们提意见。结果很令人吃惊,有几位同学写到老师偏心、不关心他们。我开始反省自己平时的言行,自己可能是在无意识之间,与班里几个性格比较活泼的学生接触较多一些,所以学生才有那样的反应。通过这件事我了解到,每一个同学都渴望与老师沟通,成为老师的朋友,而老师一方面不要磨灭每位同学的热情,另一方面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无论哪一层面的学生,都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们,让他们增强学习自信心。

四、抓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在班级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学生,他具有其他学生所不具备的“特质”,似乎所有的教育方式都不能适用在他身上,让班主任头疼不已。在我带班主任的这三年中,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学生。他的名字叫薛宝镇,他拥有许多学生所不拥有的优秀品质:爱校如家、待人热情、积极参加一切活动、表现力强,等等,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也同样具有超出一般同学的“特质”:极爱当官、自我情绪约束能力差、容易出现过激行为,等等。由于在初中一直担任班干部工作,一开学,他就向我提出了做班长的要求,但经过观察,考虑到他本身纪律性稍差、在军训中表现不尽如人意等原因,我没有同意。谁知,我的这一决策无形之中成了“导火索”,从此之后,他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与同学打架砸桌子,晚自习跑出教室,四处找人哭诉自己做班干部的历程,等等,严重时甚至出现打自己耳光的自虐行为,在学校造成很坏的影响,在初步教育无效的情况下,我产生了想让他转班的念头。

后来,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我又阅读了一些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重新树立了信心。我开始着手对他、对他的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我发现,薛宝镇特点就是想当官,想通过各种活动使自己成为众人的焦点。针对他这些特点,结合他的一些优点,又跟他进行了几次长谈,我制订了以下措施:他爱当官,就让他在班级担任副班长,负责安全及男生宿舍问题,这样既满足了他当官的要求,发挥了他的能力,又使班级主要工作依然掌握在班长手中。而且,推荐他在学生会中担任相关职务,使他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结合他爱表演的特点,推荐他到学校话剧社及各种文艺活动中表演节目。慢慢的,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逐步走上正轨,他的各种要求基本得到满足,对我也不再敌对,还能帮助我处理一些班级事务。

五、要建立一支好的班干部队伍

要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得力干部。因此,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视班干部的挑选和培养。自军训以来,我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活动观察和分析,并挑选了一批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有责任感,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当班干部选定后,我便加强培养、教育,既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又根据实际加强指导。特别是对班干部的要求要更加严格,要求他们以身作则。

总之,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项工作,又是一门艺术,要求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最后,我想借用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来结束: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事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那段天真年华。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学习方法.北京语言出版社.

[2]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河海大学出版社.

篇10

一、实行团队管理,引导学生自治

在常规的中学班级管理中,一般采取班委会负责制度,即班长带领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生活委员等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班长工作量大,常有顾及不暇之处。过大的工作压力也导致许多优秀学生不愿意当班长;另一方面,班级干部每人独当一面,难以全面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使得班级工作存在若干“死角”。实行团队化班级管理,即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按班级工作类型组建多个管理团队,进行班级管理。团队化管理的优势在于减少了管理层级,改变了以往“班主任——班长——班干部——具体负责同学”这种多层级的工作组织形式,而由某一团队直接负责班级某一方面的工作,扩大了管理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合理设置团队是实行团队化管理的基础。班级纪律团队主要负责学生纪律和常规管理,提醒或强制违反班级纪律的同学改正错误,记录班级的好人好事;体育团队负责每日“三操两课”、运动会和各级体育比赛的参赛和训练,管理好各种集体活动秩序;卫生团队负责组织同学打扫班级卫生、清洁区卫生,组织参加学校劳动;文娱团队负责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选拔参加校及校级以上文化娱乐活动的参加人员。每个团队设置队长一名,由班级竞选产生。队长负责在班级“招兵买马”,组建各自的团队。在此基础上,由各队长竞选产生班级常务班委会,全面负责班级一切事务,协助各团队队长开展工作。

二、分解班级岗位,落实学生自治

在班级管理团队成立后,要真正做到全面负责班级某一方面的事务,就需要按各团队的工作要求进行班级岗位的分解。在学生自治管理中,魏书生老师提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对班级的一些具体用品及各项专门事务,魏书生发动学生进行承包,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人人都在集体中负一定的责任,增强了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将班级的各项工作进行细致的分解,就要设定相应的班级岗位。如,门长、窗长、水长、黑板长、楼道长、考勤长、午餐长、书包长等,这些岗位负责人由各团队队长指定或组织竞争上岗。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确定了负责人后,要把岗位负责人名单和岗位职责张贴上墙,形成班务制度。这样既可以做到工作不出漏洞,又能帮助学生牢记自己的职责,通过这种管理形式,既保证了班级事事有人管,又能避免各团队队长成为“孤家寡人”缺少工作力度。同时,也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严格的制度中,学生的责任心得到增强,把班级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实践证明,请同学做的工作越细,学生完成得会越漂亮。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眼前的学习和生活,更要关心学生的需要、发展和将来。当我们面对学生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这个孩子,还要看到这个孩子的明天和将来。因此,我们要放手让学生管理班级,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了解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真正需求,摆正学生的位置,相信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明确目标后,事事放手,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治管理。

三、共商班级公约,规范学生自治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而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而是大家立法守法”。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指南。我们不少班主任也坚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既活泼又冲动,更需要规则的约束和规范。然而,以往的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制定的那些严密而细致的班级制度,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遵守老师制定的班级公约是“要我做”,而不是“我要做”。在制定班级公约时,如果能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又为班级履行义务。通过学生参与制定班级公约,再由全班民主表决达成共识。对于这样形成的班级公约,学生的心理就会认同,就会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就会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班级公约的制定也可以采取反思实践的做法,反思班级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卫生值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制定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班级公约,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这样的班级公约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比起服从别人制定的班规,更容易接受和认同,所以学生的执行力也会更好。各团队可以根据班级公约来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来进行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