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4-06 11:2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二物理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二物理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传统理论性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弊端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学习保持持久性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物理小实验的重要价值,并探索全新、高效的小实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物理小实验的优越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夯实知识基础,提升学习质量。

一、初中物理小实验的特点及重要性分析

(一)特点

与正常实验相比,物理小实验规模小,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实验演示,又可以在课后同学之间互动交流和探讨[1]。其所用的实验道具也相对简单和常见,对实验场地的要求不严格,实验用时较短,成本较低,难度低,可操作性强。同时,物理小实验的灵活性较高,在课堂上及课后都可以操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方便了学生进行实验时间的安排。学生在课后完成物理小实验,对实验现象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并且可以对实验现象深入思考后产生的疑问进行进一步探究,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多思考、多动脑、勤动手,增强物理知识的可操作性。

(二)重要性

为研究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选取我校初二1 班和初二2 班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个班级学生的各科成绩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无明显差距。初二1 班共计50 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小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初二2 班共计48 人,教师采用传统理论性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之后,笔者对初二1 班的学生和初二2 班的学生实验前后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物理文本信息的了解情况等进行了对比,并根据八上期中考试的成绩与八下期末考试的成绩“三率”(及格率、优秀率、高分率)的分析对比,对实验效果进行判断(见表1 )。从八上期中考试两个班的“三率”对比的结果中看出,经过应用半个学期不同的教学模式,初二1 班的“三率”已经比初二2 班有一定的优势。而从八下期末考试两个班的三率对比可以看出,初二1 班已经具有绝对优势了。可见,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动情绪,强化自主性。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借助小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立体和形象地观察到物理现象的变化,让枯燥无味的物理概念变得有趣,从而使学生体会与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妙之处[2]。例如,在教学“惯性”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惯性小实验,将惯性知识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实验过程:将放置一个鸡蛋的硬纸片放置在装有半杯水的水杯口上,之后迅速抽走硬纸片。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鸡蛋安全地掉进水杯中,并没有随硬纸片飞出。通过这个物理小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惯性的存在,进一步降低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有更加具体和生动的了解。同时,在物理小实验中,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做,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的自主性,不但可以感受到玩中学的乐趣,而且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第二,营造环境,活跃氛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小实验具有便利性和趣味性,可以使物理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环境更加良好,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效率更高。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多了,距离自然就近了,学生也就不再恐惧教师和物理学习,学习效果也就高了。此外,初中物理小实验也适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探索、相互帮助,不仅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分析物理知识的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初中物理小实验的应用策略

(一)凸显物理小实验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感受实验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凸显物理小实验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有针对性地适时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小实验促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内容,真正实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例如,在教学“浮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过程:将割掉底部的矿泉水瓶倒置,在瓶颈处放一个乒乓球并向瓶内注水。此时,学生可以观察到,乒乓球并不会浮起来。之后,教师用瓶盖盖在瓶口处,学生观察可以发现,乒乓球出现上浮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浮力产生的原因,对浮力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也使实验的趣味性更强,使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更大。

(二)优化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物理小实验的应用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在实验开展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调动学生的实验自主性。例如,在教学“大气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有同学设计了一个“无法吸走的牛奶”实验。实验过程:准备一个试管,装上牛奶,橡皮塞封好口,并在橡皮塞中插入细玻璃管,用力吸玻璃管,无论如何用力,牛奶就是吸不上来。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大气压的作用,试管中的饮料吸不上来。这个实验能够很好地刺激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学生敢于大胆尝试和创新,既可以在物理学习中习得知识,又能够增长才能。

(三)将实验生活化,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物理的生动性与实验性是非常强的,实验是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小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生活的作用,拉近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可以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例如,在教学“折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与开展一个“位置升高的硬币”的实验,将折射与生活现象相联系。实验过程:选择一个半透明的水杯,将硬币放在这个水杯中,将杯子不断地移动,观察发现无法看见硬币,此时向杯子中加水,观察可以发现又能够重新看到硬币。能够重新看到硬币,主要是因为光的折射,使硬币的“位置”逐渐升高。这个物理小实验可以生动地解释折射现象,而学生在设计、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物理小实验的重要性,积极引导与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小实验,发挥物理小实验的优越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知。同时,物理小实验的开展,可以使物理课堂更加轻松和愉悦,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思考、自主反思、自主动手、自我发展,这对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物理思维的培养、物理综合素养的形成等都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一 .基本情况:

从上期末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生人数少,差生面广。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优生率和及格率。

二. 具体措施

1、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优化教学管理,真正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 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

3、 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双向交流法,使得受教育的学生:逐步做到独学、对学、组学、群学。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做到共同提高,全面发展。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模拟考试,及时讲评,及时反思,及时查漏补缺

初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二

新的学期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为此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 业务学习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为不被时代所淘汰,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一个学期的基础之上,要利用业余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有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尝试着把学习渗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融合到备课和讲课上来。把学习使终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才会有不断的创新,才会不断的发展,我将继续不懈地努力,刻苦专研,成为新型教师,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促进自身的转变

1.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做到“放”“活”“趣”“新”“实”。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打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们乐学、勤学、会学。我要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注意总结经验,在课堂常规训练上有自己的特色。

2.教案的编写是作为教师必做的一项工作。但如何使教案的编写更具科学性、实用性,我将尝试着冲破传统备课的清规戒律,编写实用、新颖、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案。

三.加强备课

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还不要忘记对希望生的辅导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希望生,最重要的是有成效,让每个希望生都能在学期末的时候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上要多动脑筋,多留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有创新能力培养的作业,让每个学生不再为作业而苦恼。

四、积极参加教研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守纪与工作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七、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物理素质,能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形成扎实的物理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高等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培养一批物理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年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物理 教学工作 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新的物理教学大纲,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 , 根据学校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育教学计划与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二、教学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要认识到学生能力培养与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有极大的相关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 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出路在于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如下两个关系:

( 1 )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物理教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物理学科要培养的能力主要有:观察和实验能力;抽象和概括、推理和判断、分析和综合等思维能力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内,是物理学科要培养的重要能力。

( 2 )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关系:物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和提高实验能力也是物理学科本身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三、学生分析

本学年我担任初二年级196班和199班的物理教学工作。 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基本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就班级整体而言,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使每一个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四、课时计划:

内容 课时 周次

第7章:力 8课时 1-3周

第8章:运动和力 10课时 4-7周

第9章:压强 14课时 7-12周

第10章:浮力 13课时 12-15周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79-01

一、概述

探究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某些已知条件下对未知事物主动探索,从而产生新收获的意识及能力。具有较强探究能力的人,能够不满足于既得知识,乐于开展新的尝试及探索,对未知充满好奇与向往,并能够开展合理的探索、尝试,并最终取得有价值的收获。在如今这个重视创新、重视自主探究的时代,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对于当代青少年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随着国内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内容。探究能力不但是教师的培养目标,同时以融合在教学过程之中,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起探究学习的习惯,同时又在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

2.1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初中物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在教师进行教学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即可以创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通过描绘其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利用自己学过的物理知识对现象进行解释,从而达到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声、电的传播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像风雨夜打雷闪电的情形,为什么总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打雷声?二者之间的时间差又意味着什么?能否通过这些信息计算出打雷处与自己的距离?教师可结合课本内知识点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当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对问题进行力解决后,往往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也会增强其对学习的兴趣。

2.2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设置探究条件

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实验探究内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其中最常见的为设计控制变量实验探究相关性质。例如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由教师来设计实验方法,规定实验物距、像距。这种模式下实验效率较高,但学生往往扮演的是执行者的角色,缺少力自主思考的机会。为启发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师可选择仅告诉学生透镜的焦距,随后请学生自主选择物距、像距进行实验,并从中总结规律。又如在学习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时,由学生来思考哪些因素可能会造成影响。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假设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帮助学生在亲自的尝试过程中体会哪些因素是有影响的。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总结,对于正确的探究结论进行归纳,同时补充学生的遗漏点并做出进一步的分析、解释。

2.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反思意识

探究能力是一种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素质,但是,在重视探索过程的同时,也应避免陷入"只重过程,结果完全无所谓"的怪圈,而是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作为同等重要的两部分。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则探究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及探究后的反思便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分小组的方法进行知识探究,并规定相应的探究时间,给学生以适当的压力,从而达到提升探究效率的目的。分组探究时间结束后,各组可选派一名代表就自己组内得到的结论进行阐述,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终所有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共同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并积极学习其他小组的思路、探究模式,进而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彼此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己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开展的探究过程或所得结论为什么是合理的,如果错的话问题出在哪里,其他小组的思路又是如何展开的。这个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三、初中物理中探究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自新课改以来,广东省各初中加强了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组织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在探究中学知识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下文将以广州市某初中教学实践为例进行分析。

课堂设置:初二(2)班(实验班)

学生人数组:36人

探究课题:二力合成

探究内容:

首先,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大体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用在同一条作用线上的力是可以合成的,且力是矢量,具有方向性等基本概念。此后,教师提出了"如何理解力的矢量性,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反映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抵消现象"的探究主题,将学生合理分为6个小组,每组6人,规定以一个课时及课下时间进行自主探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上课之前,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的方法完成小组内关于"二力合成"知识点的学习,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三道题目;此外,还应选择生活中的一种常见力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力的分解,依据自己的分析对该现象发生的原因,且总结形成小组成果,在下一节物理课上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两天后物理课上,教师首先对上节课所提出的三道题目进行讲解,讲解完成后,由各小组同学对小组内问题做出汇报。汇报结束后由教师进行分析、评价,并组织学生展开谈论,最终得到相应结论。

探究成果:

通过此次探究实践,学生充分发挥力自主学习能力,对“二力合成”这一知识点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小组式的探究学习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帮助他们初步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优势,为日后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探究过程中亦存在效率相对较低,部分学生探究方向偏差严重的现象,仍需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控制,从而实现探究学习过程效果的不断优化。

四、结语

初中阶段,十几岁的青少年正处在探究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物理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应将培养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科学设置教学过程,积极开展探究活动,耐心引导学生探究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在探究中学习知识、复习知识的目标,同时断提升学习效率,并进而完成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聂正良.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探讨[D].重庆师范大学,2008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新 学生 是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31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教学相对困难的一门学科。物理教学的困难之处有两点:首先是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因此没有创新性思维很难将其学好。其次是物理教学不是纯粹的理论教学,还需要一定的实验教学来进行辅助,实验教学不佳,物理教学成绩也会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必须要走创新教育道路。

一、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发挥主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运动图像时,曾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试画出该人的s_t时间图像,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这样画的理由,在请大家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认为不妥,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项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让灵感为集体共享,然问题为大家借鉴。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老师。以欧姆定律为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科学猜想。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这样就是确定研究方向。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以帮助。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反思应用迁移。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清理思维线索。

三、设计物理实验,进行教学活动

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学科,而这些都是通过物理实验来进行的,处在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是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理,以惊奇的眼光看世界,求知欲极强,也极易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新奇的物理实验正好满足他们的要求。通过一次小小的物理活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物理学的大门已对准备进入的求知者敞开。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就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兴趣的高度了,而要在好奇和有趣的基础上将学生对实验和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并明确观察的目的,积极思考、加深理解,由现象看本质,才是作实验的真正目的。

1.设计物理实验,纠正以前的错觉。由于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对于一些即将进行的实验学生往往会产生与结果相反的认识。这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先进行实验纠正学生的认识,再进行分析与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例如:①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实验前学生认为水和塑料卡片都会掉下来,但实验结果正好相反。②探究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的影响实验:从漏斗口中间向下吹气,漏斗口下方的乒乓球将会怎样?学生认为乒乓球将会掉下来,但实验结果也正好相反。③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光屏上产生实像时,如果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将怎样变化?学生认为光屏上的是残缺的像,但实验结果是仍然可以得到完整的像,但显得暗些。同时,如要光屏上的像向上运动,则烛焰需要向上还是向下运动?凸透镜又需要向上还是向下运动?借助具体的实验,要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既简单又直观。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实验,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可能是错误的;同时,老师的抽象性解释也不太容易使学生马上理解。

2.设计物理实验,化抽象为具体。对于一些抽象物理概念、规律,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这时,我就大胆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获得具体化的印象,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将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例如:电学中关于短路后可能产生的若干个现象:①电路中电灯两端被短路后,电灯由亮变为灭(即灯丝中无电流)、同时电灯两端的电压为0;②电源被短路后电流很大等知识点的阐述都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实验来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认识和记忆。

四、充实课外活动 ,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篇5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61-02

首先,高中教师对初中学生特点要有一定的认识。

一、心理特点

(一)、凭兴趣办事。

他们缺少理性,还建立不起来稳定的理想和志向。这种特点有利有弊:好奇心很强。尽管这之中也有与学习无关的好奇心,但对学习,引导好了,确实是学习的动力。但是,学习的动力,应该更高层次的建立在理想和志向之上。我们虽然提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旦滑到极端的“兴趣主义”之上,学生的学习会是不稳定的、不全面的

(二)、依赖性强。

初中学生缺乏自制力,他们非常强烈的依赖于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周围环境给与支撑和推动。他们强烈的依赖于老师和家长、检查、奖惩,在他们身上是明显见效的。这方面特点,也是利弊均有的: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严要求,效果明显,但这些做法只是个外力,带来的效果又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依赖性在初一、初二明显些。进入初三,也可能好转,也可能没转变,但也可能转向其反面──“不听说、不服管”的叛逆性格。

(三)、叛逆性格与依赖性的冲突。

一方面,什么事情做的都不如意,需要别人来管,另一方面,还烦别人的管。这种现象,有的孩子一直延续到高一甚至到高二才逐渐消失。但在初三与高一时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尤其严重。

(四)、抽象能力初见端倪。

初中学生正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初三归纳能力稍好,而演绎能力还是很差,他们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还很明显。

(五)、有一定讨论问题的能力。

初中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很高,也具有一定的能力。对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程序性问题,通过讨论还能解决老师讲授所起不到的作用。

二、习惯特点

(一)、主动性差。

学生在初三阶段的厌学现象达到了顶峰,中考过后,认知需要几乎被扼杀。他们几乎没有学习的规划习惯,做的都是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事情。

(二)、自主性差。

由于初中学生的诸多特点决定,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呵护的多,在自主性的培养上没有做多少文章,初中学生是没有达到我们高中教师预期的水平的。习惯什么事情都等着别人安排。

(三)、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没建立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的习惯。

初中的物理问题(习题)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比较直接、直观、浅显的挂钩。初中的问题在深刻性、复杂性上大大低于高中。形成了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定式──理解问题表层化。这种习惯到了高中,学生当然会普遍出现“懂了,但就是不会做题”的现象。

其次,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几个落差点。从初、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来看,确实存在如下几个台阶,大批学生被这台阶所绊倒。

(一)、模型工具运用的突然性

初中教材强调直观性,而高中,学生面临着使用大量的抽象物理模型问题。初中针对的是一些要学习的“知识”,而到了高中,要针对的是很多的学习知识的“工具”,或者说是“思想方法”。这些“理想化”了的模型,学生在理解上,是个难点,在应用上,则更是个难点。

(二)、矢量问题的量和难度加大

初中也涉及到矢量的概念,但只限于知道和了解层次。但进入高中,矢量的问题,成了物理内容的一个体系问题,要分析、要运算。矢量已经成为了物理知识中的一大专题,或者说成是物理知识的重要分支。

(三)、图像法成为重要的思想方法

初中涉及的不多,就是涉及到,也只是应用它形象、生动的一面,避开它深刻、抽象的一面。而高中在研究物理规律,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时出现了大量的图像问题。初中应用图像的目的是“由抽象向形象”过渡,而高中则需要“由形象向抽象”的过渡。

(四)、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是初、高中的一个跳跃

初中讨论的变化问题,也都是形象、直观的,所进行的变量的讨论与分析,与“函数”结合的不紧密,主要是静态的。而到高中,“公式”已经演变为“函数式”了,“量”、“数”演变为“变数”、“变量”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工具大量的用于物理问题之中。

(五)、程序性知识更加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

高中的物理,是又“从头开始”的学习。然而这种学习却在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上明显高出个层次。

(六)、物理思想、物理哲学的“应用”,要远比“理解”它难度大

进入高中,要“真学物理”,要打造出个“物理的头脑”。高中物理要涉及到一些物理思想和物理哲学问题,这些思想,在理解上似乎简单,但在应用上难度很大。

篇6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知识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往往对重点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者误将“难点”的知识当“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准确流畅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就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水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得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1、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意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提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已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地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

1、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篇7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工作总结(范本)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了初二、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下面就是本人的工作总结

一、教学工作

备课:首先要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哪些地方要详讲,哪些地方可少讲,都要认真思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根据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外,还应该注意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等,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课: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上课应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上课时,应根据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物理教学中,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记忆,每讲完一章都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过关。在习题讲析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都应进行反思,注意下次上课时修正不妥的地方。这样才能积累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才有改善和提高。

作业: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要结合知识考点进行练习。同时要求学生多看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讲完一章后都要对该章知识进行一次知识检测。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对后进生的辅导,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三、在自身素质方面

认真落实学校教务处的一些要求,多听课,通过听课可以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补充自己的不足,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平时多和其他老师交流,沟通,不断提高、完善自已。

四、加强反思

反思本学期来的工作,不足之外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在教学时,多提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和鼓励,并适当地讲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技巧与方法。

3、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而应该多鼓励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及时给予讲解。

5、上课时要求学生多做笔记,把归纳的知识作好记录,复习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这学期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只有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改正缺点,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篇8

[教学评价]

两节课听下来,在大家看来,城里老师的教学中由学生进行了自主的探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目前像这样的课比较多。但这节课在我们农村显然是不成功的。而农村老师的这节课,更多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一步一步进行,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进行分析,而且将实验改成了验证性实验,最后诱导成功。

[教学反思]

两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很好,为什么放在不同的地方上,效果有如此的差别呢?以此为戒,告诉我们老师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的同时还要备学生。笔者由此对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教学产生了具体思考:

一、探究实验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探究被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以下一些误区:

(1)对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中出现的问题都探究,这样就导致有的探究课堂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程;另一种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上述第一节课。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是低层次的,探究能力也较低,对于探究能力要求较高的课题,教师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铺设阶梯,降低难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上述第二节课,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否则,学生探究时会不知所措,思路混乱,效果低下。

(2)科学探究的模式过于机械。科学探究的模式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要是探究,就机械地从七个环节开展,做得面面俱到,这样必然淡化了重点,难点得不到突破。

二、正确理解探究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

在物理教学中,要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首先要有感性认识。而学生通过感性材料建立正确的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是比较困难的。此时的物理实验可以提供简化的、纯化的、经过精心筛选的素材,便于学生对物理事实产生准确的、简明的认识。例如,我们在讲到“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时,以前没有实验器材是无法建立规律的,而现在有了探究的实验器材,课进行得非常顺利。所以正确掌控好探究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良好环境。那么如何正确掌控探究实验,使其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1)发展学生好奇心,孕育学生丰富的实验情感。心理学表明:当新奇事物出现时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而接近,了解事物,尝试解释“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时探索、发现、发明和创造的行为就可能相继发生。八年级物理是学生的一门启蒙学科,这里蕴涵着趣味无穷、千变万化的科学知识,对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初二学生来说,他们肯定会有强烈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进取心,形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实验是一种有目的的操作行为,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能引发新思维,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完善学生的人格。当学生取得实验成功的时候,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经常取得成功,即使是自卑的学生也能说“我能行”。

(4)老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在一学期中教师要有选择地计划好两三个完整的探究,如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学生实验等,在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对实验精心计划,重点该突出时就突出,难点该点拨时就点拨;需要合作时就合作,需要独立完成就独立完成,需要讨论、交流时就讨论、交流;需要老师主导就主导,简单点需要放手时就放手。总之一句话,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三、训练动手的同时,更要训练动脑

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学生的体会才会深,收益才会大。教师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些理论探究,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这样,不仅让学生动手,更让学生动脑,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这才是我们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结束语

篇9

新教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特别注重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让学生无时不在感受物理学的趣味性(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身边的问题)、实用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物理学的内在价值(利用科学方法动手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进行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现物理的人文价值,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在初二接受了物理这门新课程,我们要在学生接受新事物时就有一种亲切感,一种温馨感,从心理上不让学生排斥这门课程。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力,热,电,磁,光等方面的规律。是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及物质基本结构的一门科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上好一堂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要让他们的心里有这样的一个意识,是 “我想学”,而不是“要我学”。让他们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而不能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反而会使学生觉得上课没有意思,太累了,从而失去了学生的兴趣,于是,备课时重视备学生。在课堂上慢慢学会观察学生的反映,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老师上课要有激情,有耐心,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二者结合,工作才能做到最好,这是做位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兴趣在于培养,例如:上课时可以用故事引入课题,请同学用物理思维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等等,课堂上尽量多安排实验,也尽量让学生上讲台来演示,调动学生的个体积极性,也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这样,师生之间慢慢地有了交流,课堂气氛慢慢地活跃起来,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尽量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集体面前想表现、敢表现、喜欢表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尽量精讲,节省出时间给学生精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掌握,一是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二是可以促进学生提高上课效率,有时效性。另外适时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可以深化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并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递进式教学。

三、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后,物理课堂日显丰富与动态,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非常需要教师课后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地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的素材。如: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为教学服务,这正是课堂成功之所在。《平面镜》这节课,课堂上应多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物理。因而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提问为起点,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物理是有用的。

篇10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物理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知道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成为一种必然。

物理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基础课。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终解决问题的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顺应时展要求

顺应时展要求,“研究性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以十分快的速度发展起来。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知道下,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培养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文摘周报》2000第44期的文章《研究性学习要换脑》指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

1、教师不是把知识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问题或提供线索,让学生一步步自己去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获得结论。

2、研究性学习不太在乎知识本身,而在乎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本领。

3、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了解和探究过程中科学观念及科学精神的形成,不十分在乎探究的具体结果。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要改变学习方式:变原来的“接受型”学习为研究型学习,要改变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怀疑的传统习惯,在探究过程中要向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提出疑问,用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

2、要变“怕”为“敢”:不要怕自己知识少,基础不扎实,更不要怕在探究中出错。

二、“研究性学习”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由于物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很难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学习和研究探索,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一段时间“研究性学习”法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教学思路是: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的方向,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目标和做法如下:

目标一: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分析。

“读书”是学生的基本任务。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每进行一个新的教学课题,都应当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通过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理解定义、概念。通过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学习者的阅读,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的活动中接受知识。教师在这个阶段中的作用是准确地把握课题内容的深度广度、知识点、组织学生掌握知识及其学习方法。

方法:例如,在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明白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交代给学生阅读的内容,同时设计一些思考题,布置给学生,例如:

[摘要]在当今信息时代,新知识不断膨胀,人民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从大量的知识信息中,去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学习和掌握自己需要的新知识,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其主渠道之一的课堂教学方法。目前初中物理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迫在眉睫,研究性学习方法,正是适应了这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物理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知道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成为一种必然。

物理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基础课。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终解决问题的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顺应时展要求

顺应时展要求,“研究性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以十分快的速度发展起来。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知道下,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培养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文摘周报》2000第44期的文章《研究性学习要换脑》指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

1、教师不是把知识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问题或提供线索,让学生一步步自己去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获得结论。

2、研究性学习不太在乎知识本身,而在乎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本领。

3、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了解和探究过程中科学观念及科学精神的形成,不十分在乎探究的具体结果。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要改变学习方式:变原来的“接受型”学习为研究型学习,要改变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怀疑的传统习惯,在探究过程中要向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提出疑问,用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

2、要变“怕”为“敢”:不要怕自己知识少,基础不扎实,更不要怕在探究中出错。

二、“研究性学习”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由于物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很难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学习和研究探索,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一段时间“研究性学习”法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教学思路是: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的方向,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目标和做法如下:

目标一: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分析。

“读书”是学生的基本任务。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每进行一个新的教学课题,都应当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通过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理解定义、概念。通过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学习者的阅读,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的活动中接受知识。教师在这个阶段中的作用是准确地把握课题内容的深度广度、知识点、组织学生掌握知识及其学习方法。

方法:例如,在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明白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交代给学生阅读的内容,同时设计一些思考题,布置给学生,例如:

总之,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希望达到培养学习方法的目的,进而希望把这种良好的习惯引入到其它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要适当地指引学生,而不急于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让学生进行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最后才由教师帮助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我想,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简单地对教材中既定知识结论的接受和记忆,课程知识成为学生反思、批判、运用并促进学生重新理解的材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研究性学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了这种趋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时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物理学科、物理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由于目前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成功经验和突破性进展还比较少,实际困难也很多,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