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教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24 13:2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依法治教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依法治教意见

篇1

*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对于进一步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总书记重要谈话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依法治省决定和司法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司发通[*)036号),就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盲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依法治国,关键在法治,基础是教育。法制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制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育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整体布局中,并切实予以加强。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思想,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学校领导、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推进依法治教,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经过三个五年普法,我省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事业取得较大成就,但在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削弱思想品德和政治法纪教育工作,有的学生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法制教育时间、课时落实不够,针对性、系统性不够强;师资缺乏系统培训,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各级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出发,抓住机遇,真抓实干。要改变法制教育零打碎敲的局面,整体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和教师整体法律素质,使我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探索有效途径,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抓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强化教师法律素质。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计划,并和普法办共同对各级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进行分期分级法制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管理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普法教育讲师团。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员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并把此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省教委和省司法厅要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教师的法制教育培训教材。力争从20*年起,中小学法制课教师实行持证上岗,上岗证书由省教委和省司法厅统一制发。

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法制教育计划,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想品德、公民、政治课中加大法制教育份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法制教育,切实解决法制教育进课堂问题。教育内容要密切结合青少年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适合其年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既要避免抽象,又能使学生懂得基本法律知识和基本法律原理。

不断探索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把课堂教育与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法制文艺晚会、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征文和“学生带法回家”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反面典型教育与正面教育、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自学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达标、依法治校结合起来,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重视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在法制实践中受教育。要继续通过团队活动、校外活动,“青年志愿者”、“大中学生社会实践”、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形式,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要加强对学生组织和学生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指导,使青少年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继续重视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配备法制副校长、聘请法制辅导员、建立法制学校、家长学校、警校共建、社区法制教育中心、结对帮教,开展社区教育等载体和制度,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法制教育网络,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法制观念。

(三)进一步深化依法治校工作,促进学校依法管理

大力宣传宪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规、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依法治校领导机构,制定规划,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规范学生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带头学法用法,做到为人师表。加大依法治校考核力度,使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力度。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侵害青少年权益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篇2

一、大力推进执法机制创新,在提升公平交易执法效能上实现新突破

(一)加强执法协作,确保上下联动、内外协调

1.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后,公平交易执法条线要健全组织管理体系,着力加强条线的工作统筹、业务引领和执法协同,增强公平交易执法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2.加强条线上下沟通协调,建立完善跨区域联办协办、大要案件挂牌督办、重大案件报告等内部联动协作机制,形成执法办案的整体合力。

3.加强与纪委、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协作,通过联席会议或研讨会等形式,畅通执法信息互通渠道,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破解执法办案难题。

(二)明晰执法事权,加强业务指导

4.明确省、市、县三级执法办案机构事权,建立分工协作办案体系,规范执法办案行为。

5.清理历年来公平交易执法相关制度,制订适应新形势的公平交易执法相关规范性文件。

6.建立健全公平交易执法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定期编发简报,为各地相互交流、学习借鉴提供平台。

7.加强对条线竞争执法工作的指导,建立切实可行的竞争执法办案指导体系,强化对重大案件的指挥、指导、协调和督办。

(三)严格监督考核,激励创先争优

8.进一步加强执法办案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建立切实可行的竞争执法绩效考评机制,对各地的案件查办数量、种类、案件质量、执法规范、执法办案创新等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建立完善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9.开展竞争执法案件案卷评查,组织年度“优秀案例”评选。制定相关类型案件取证指引。

10.结合上级和省局布置的任务适时开展行政执法检查、督查工作,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奖励,对敷衍塞责、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

11.配合做好竞争环境指数指标体系的相关工作。

(四)强化信息化建设,促进执法规范化

12.结合基层“三合一”改革实际情况,推进案件软件整合,设计开发流程简单、方便操作的新版执法办案软件,在全省推广应用。

13.构建行政处罚信息录入和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促进行政处罚信息录入工作及时完备、准确规范。抓好行政处罚信息补录工作。

14.配合做好工商行政管理案件信息情报中心建设相关工作,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监管工作打牢基础。

二、加强“双反”、“打传规直”执法,在查办大要案、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上实现新突破

(一)扎实推进反垄断执法工作

15.加强《反垄断法》及配套规章的学习宣传,提高反垄断执法工作积极性。

16.积极拓宽反垄断案件线索来源,加强信息搜集和情况初核,及时报送总局取得授权和指导,扎实推进反垄断案件的查办工作。

17.注重对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及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摸排相关情况,争取在反垄断领域取得新突破。

(二)围绕重点领域,深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

18.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水、电、气、广电、电信等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行业限制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医疗、教育、旅游、建设工程等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

19.组织开展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治理工作,营造公平有序的互联网市场竞争环境。

20.推广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有益探索和做法,加强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查处。

(三)严厉打击传销,严格规范直销

21.继续开展“无传销城市”、“无传销社区(村)”创建活动,加强对基层打击传销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打传禁传长效机制。

22.创新直销监管方式方法,加大行政指导力度,督促直销企业规范经营、诚信经营。加强对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录入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继续做好网上信息报送、信息交流和投诉举报转办、处理工作,推动直销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

23.加强对传销、直销违法案件的分析研究,加大传销、直销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实时与公安机关信息互通共享,提高打击传销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同时,按照总局要求,积极做好直销协查审核工作,认真组织开展调查核实,及时上报核查情况。

(四)全力打造公平交易执法示范品牌

24.认真调研各地在竞争执法领域以及“打传规直”方面的经验做法,选树培养典型,研究总结典型,复制运用典型,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予以推广,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效果。

25.加大新闻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及时报道各级工商(市场监管)机关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方面的工作措施和成效,展示执法形象,树立执法权威,营造良好执法氛围。

三、狠抓执法能力提高,在公平交易执法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积极开展竞争执法人才库建设

26.强化专业化执法人才的发现、储备、培养和使用,对省级执法人才库进行调整、更新,建立专门的执法人才档案。

27.组织人才库成员参与专业化执法课题集中攻关,开展专题调研、研讨重大疑难案件、参与执法业务培训等工作。

(二)切实加强竞争执法基层联系点建设

28.完善竞争执法基层联系点的设立条件和管理机制,明确其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29.加强对联系点工作的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基层联系点“试验田”作用,促进竞争执法工作创新。

(三)全面强化执法办案人员业务能力建设

30.加强竞争执法业务培训。创新执法培训形式,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今年,拟组织各地竞争执法业务骨干开展一至两次培训。

篇3

[案例一]外出兼职延误本职工作

2004年3月19日下午,某地一家区医院接诊了一位突发胸闷、心痛的急诊病人。经心超等检查,患者被确诊为心脏主动脉瘤样扩张,主动脉夹层分离可能性大,主动脉根部内径超过正常值一倍多。患者随时有主动脉破裂出血致死的可能。医院限于条件,立即将患者转到了某市医院。不巧,正逢这家医院能做该手术的医师外出行医,患者被告知需要等待。3月21日上午11时,患者家属接到医院的通知,告知患者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突然破裂,导致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此时,到外地行医的医师也返回了医院,但一切均为时已晚。

本案诉至法院后,上海市医学会做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认定该医疗行为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责任。鉴定专家的分析意见认为,患者已明确诊断为已分离的夹层动脉瘤,按照相关医疗常规规定,具有急诊手术的适应症,应尽早施行手术。但由于医方在术前因人员准备不足,一定程度上使患者丧失了可能抢救成功的时机,导致患者因动脉瘤破裂而猝死,医疗过失行为存在,并与患者的死亡后果之间存在相当的因果关系。

法院在审理中据此鉴定结论,作出该医院承担赔偿责任的判决。

[案例二]兼职医院不具相应条件

2004年9月12日,患者徐某因突发四肢抽搐、伴头痛4小时到一家二级医院急诊就诊。经CT等检查,提示为“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怀疑动脉瘤破裂出血”。医院立即为徐某施行了两侧脑室前角钻孔引流手术。术后,徐某的病情明显好转。第二天,医院拟请某三级医院的医师为徐某施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9月15日上午,该手术所需要的器材运至该院,外院的手术医师也同时到达,“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正式开始。术前,医师告知家属该手术需4个小时,但手术到了第二天凌晨3时还没有做完。医师告知家属,手术中在放置第四个弹簧圈时,弹簧圈与导丝脱离,有一截弹簧丝挂在了血管内,不但没有勾出来,连钩弹簧的钩子也断在了里面,而且位置不明。早晨6时许,患者被推出了手术室,脸色苍白,深度昏迷。3天后,患者死亡。

本案经法医学、法医病理学鉴定,结论为:“徐某脑动脉瘤瘤体内线团状金属异物伴血栓形成;左颈内动脉至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瘤体‘间’线状金属异物。”

本案诉至法院后,医院考虑自己存在明显的医疗条件欠缺,与原告调解解决了争议。

分析:依法管理不能仅靠“审批”

医师兼职行为出现问题主要集中在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的冲突;兼职医疗行为不符合诊疗常规;兼职医院的医疗条件不规范等方面。由于兼职医疗行为具有临时性、救济性、短暂性等特点,不仅影响执业医疗机构和兼职医疗机构医患双方的利益,也造成医师外出兼职具有巨大的风险隐患,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兼职医师无疑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为规范医疗机构之间医师会诊行为,卫生主管部门已出台了《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将医师外出会诊的审批权,交给了兼职医师所在的执业医疗机构,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设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一规定对现阶段较为混乱的医师外出兼职行为做了一定的约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对医师外出兼职的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审批,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医疗安全管理、医院人事管理、国家税收管理等,应该将其正式、全面地纳入法治的轨道中。

指导:多角度全方位实施监管

首先,医疗安全是医疗行为的终极目标,也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指标。由于医师兼职的行为,可以造成兼职医师与执业医院、兼职医师与兼职医院、兼职医师与执业医院患者、兼职医师与兼职医院患者之间的多重法律关系,仅靠执业医院进行审批把关,是无法调整这些关系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专门的兼职医师资质评估认定机构参与,由他们对兼职医师的认定及准入标准、兼职记录、质量控制、合同管理等作出约定,记录在案,以此确定兼职医师是否有继续兼职的资格,同时对相关的违法行为作出处理。

如果能够建立并充分发挥资质评估机构的上述功能,不仅能够减少因医师不规范的兼职行为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还可以将医师外出兼职行为合法化、规范化,从而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使医疗资源效益最大化。

其次,提倡医院人事管理人性化、法制化。医院如何对医务人员实行人性化、法制化的人事管理,是目前面临的一门深刻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就医师兼职行为的管理而言,则必须适度。在这方面,国外的办法值得借鉴。执业医院可以和兼职医师资质认定机构共同确定医师兼职的时间、地点、内容等标准,同时要求兼职医师必须完成本职工作后才可进行兼职工作。

篇4

一、履职尽责,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一)加大对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以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日用品、保健品、家用电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为重点,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抓好流通领域中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结合“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违法行为。

(二)进一步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一是严厉查处各类仿冒、商标侵权案件。进一步加大对市场各类以“傍名牌”行为为主的侵犯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对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保护,加大对侵犯商标专用权、仿冒包装、装潢、侵犯商业秘密、网络盗版等各类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树立工商部门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权威和良好形象。二是继续开展严厉打击各类商业欺诈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各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虚假促销、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误导消费者的商业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业欺诈行为;严厉查处无证照开发房地产、“两虚一抽”以及在房地产销售活动中虚假宣传、合同欺诈等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中介服务业商业欺诈、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对公共服务行业的监督检查,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四是进一步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重点查处大型零售商不公平交易行为和妨碍公平竞争行为。

(三)根据省市局工作部署,突出执法重点,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继续加大对公共服务行业违法行为、傍名牌行为、评估认证机构违法行为以及房地产领域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各执法单位要按照区局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监管,实现案件突破,争取在省局专项执法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四)继续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好“扫黄打非”工作,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协同相关部门做好治理超限超载、查禁毒、反洗钱和反假币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进一步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一)强化对商业贿赂重大案件的查处。结合本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际,及时梳理确定一批大要案件,以巩固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成果。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拓宽案源,严格依法查办医药购销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

(二)进一步加强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协作,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坚持商业贿赂“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工作,建立治理商业贿赂案件通报、协查、移送的工作机制。加强与纪检、检察、公安、法院和上级条线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密切协作和配合,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效率。

(三)继续充分运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一是对查处的商业贿赂案件,一经立案就对涉案市场主体实施警示管理,锁定并限制该企业的工商登记行为。二是对因商业贿赂行为被立案查处的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三是与相关部门联合实施信用警示。

三、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传销行为的打击力度,深挖案件线索,抓上线、打头目,严惩传销骨干分子,震慑传销违法行为。二是继续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活动和“防止传销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和学生识别传销、防范传销、抵制传销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建立联合打击工作机制,加强工商与公安的部门合作,对传销活动重点地区要加强区域协作,合力打击传销。

四、进一步推进执法办案规范化建设

一是强化执法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执法办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流程,严格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办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依法、公正、廉洁执法。二是强化案件管理规范。严格按照执法办案程序,明确案件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案件管理,及时分类归档,统一装订存放,提高案件管理水平。三是强化执法标准规范。做到同一违法行为的管辖、定性、处罚、执行等各个环节的相对统一,进一步提高执法办案的统一性。四是强化执法数据规范。进一步强化执法办案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全系统公平交易执法办案数据统一。

五、强化案件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立、销案行为和案件软件使用

(一)加强案件立、销案的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对执法办案工作中立、销案行为的管理,确保规范执法、依法办案,杜绝执法办案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随意立案和弃案,防止交叉执法、重复检查情况的发生,对重点行业、特殊领域、大要案件的案源实行统一管理。根据《立案备案通告规范》、《执法办案检查规范》的有关规定,区局对下列案件实行案源集中管理,立案、销案报公平交易科备案后,由分管局长审批。

1.属于省、市、区局规定,实行挂牌督办的案件;

2.以区局名义查处且已超出委托办案权限的案件;

3.外商投资企业、公用企事业单位、新闻单位、拍卖公司、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国有资产主体、中国驰名商标企业等涉嫌违法的案件;

4.部属、省属企业及市属企业登记类案件;

5.房地产企业违法行为、傍名牌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传销行为、两虚一抽行为等类型的案件。

6.以区局以上机关(不含区局)名义查处的案件按规定逐级审批。

(二)加强案件数据质量管理,正确使用案件软件。要按照谁实施谁录入,核审意见由办案机构录入的原则,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录入案件数据。使用案件软件人员要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学习,不

断提高业务水平,各分局和有关单位也要明确专人负责,按月对案件数据进行检查把关。

(三)进一步提高案件文书质量、卷宗质量。一是所有一般程序案件一律使用说理式处罚决定书;二是推广使用电脑制作法律文书,除现场笔录外,其他笔录、文书等尽可能使用电脑制作,案件结案后

卷宗要按统一格式和统一标准及时装订。

(四)加强对案件查处工作的督查检查。重点围绕由区局领导或上级机关审批的立案、销案、备案的案件及局领导指定的案件实施督查,按季度对执法办案工作进行检查。督查检查工作由公平交易科牵

头负责,督查检查情况要向局领导汇报或在全系统通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分别不同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强化行政指导,加强执法办案风险点管理

(一)开展好经济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中的行政指导。在案件查处工作中推行行政指导,要按照市局、区局的行政指导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重点围绕经济检查类行政提示、警示事项和《案后帮扶制度》开展好行政指导工作。

(二)加强执法办案风险点管理。开展“规范执法行为,预防职务犯罪”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执法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和执法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从思想上构筑防线。针对执法办案工作特点,全面、深入、准确排查风险点,加强执法办案风险点管理。

七、创新激励机制,狠抓大案、要案、新型案件的查处

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新类型、新领域案件的研究。要通过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对依法成功查办大、要、新案件的办案机构和办案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以提高查办大、要、新案件的积极性。

1、局成立大、要、新案件考核办公室,分管局长为办公室主任,公平交易科、法制科、经检大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局党组的领导下负责对该项工作的考核和认定。

2、大要新案件标准:(1)大案标准:罚没款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为市局大案,5万元以上至10万元为区局大案;(2)要案标准:引起群体性投诉,或者政府或者上级部门挂牌督办案件为要案,要案由考核小组认定。(3)新案标准:指在新领域有所突破或者具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对条线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包括被上级推广或者被上级认为不宜查办的)新型案件和典型案件,如直销案件、传销案件、大型零售商不公平交易行为和妨碍公平竞争行为案件等,新型案件由考核办公室认定。

3、激励措施。对依法成功查办大、要、新案件的办案机构和办案人员给予一定形式的表彰,并分别不同情况给予其它奖励,以提高查办大、要、新案件的积极性。(1)查结罚没款5—10万元的,考核加0.5分/件,并奖励办案单位办案经费1500元;10—20万元的,考核加1分/件,并奖励办案单位办案经费3000元;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的,考核加2分/件,并奖励办案单位办案经费6000元。(2)按要案标准查结案件的,考核加1分,并奖励办案单位办案经费2000元。(3)按新案标准查结案件的,考核加1分/件,并奖励办案单位办案经费1000元,如果新型案件罚没款达万元以上的,考核加2分/件,并奖励办案单位办案经费2000元。(4)所办结的案件,如在上级机关组织的评比中获奖的,分别不同情况奖励办案单位办案经费:县级(含市局)1000元;市级(含省局)2000元。

4、奖励程序:由办案单位申报,考核办公室组织认定,局党组研究决定。

各执法办案单位要加强执法研究,拓宽查处新类型、新领域案件的思路;突出执法重点,加大对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按照《绩效考核细则》的要求完成好各类典型案件的执法任务。

八、开展执法调研、破解执法难题,强化执法研究

今年将在全系统公平交易条线干部中广泛开展学好法、用好法活动,使全条线干部熟练掌握有关行政处罚、反不正当竞争、直销监管、禁止传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创新工作思路,提倡研究型执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执法调研活动,切实提高执法实践能力。争取在某类违法行为上深入调研,形成经验做法,查处批量案件。

今年执法调研的重点:商标侵权、傍名牌、房地产、商业贿赂、公共企业不正当竞争等热点、难点;直销案件、传销案件、大型零售商不公平交易行为和妨碍公平竞争行为案件等新类型案件。

区局计划从五月份开始至十一月份,组织开展执法调研工作。各执法办案单位要围绕执法调研的重点,结合自身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执法调研,要选择两个以上的调研课题,理论联系实际,形成有一定质量的调研文章。区局将执法调研工作列入年终目标任务,并组织督查和考核。

九、积极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强化执法工作宣传

篇5

(一)提高对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提升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落实“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组建县职业教育中心,统筹全县职教资源。实行职教中心统一管理下的分校独立办学体制。以县民族职业高中为依托,以农广校为重点,以青华等民办职校为补充,延伸到初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形成大职业教育网络,使之成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推广和扶贫开发的重要基地。并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成省级重点职业教育中心。同时要全力争取三峡库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县劳动技能就业训练中心建设步伐。

(四)努力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十一五”期间,职业高中阶段年招生能力达到2000人以上,在校生达到6000人以上,每年参加高职对口考试人数达到500人以上;普高与职高生比例在“十一五”期末基本达到1:1。实行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技能人才2000名;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年培训8000人以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12000人次;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工程,培训在岗职工1000人次以上,培训失业人员1000人次以上。全县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95%以上都接受到职业教育。

(五)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合格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40%以上。

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机制创新

(六)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实现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到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办学向公办民办共同发展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拓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体系。推动职业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七)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实行弹性学制,逐步实行学分制和课程选修制,增加技能操作的培训时间。

(八)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实训和实践活动,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重视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质量的同时,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内容实用、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的各种技能性短期培训。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职业介绍所,对所培养的学生进行职业介绍。

(九)实施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强化政府统筹职能,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县内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专业教师互聘机制。统筹县内职教资源,重点向具有竞争优势、招生就业两旺的示范性职业学校集中,加快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打造面向现代工业、农业、旅游业、建筑业、服务业的特色专业,形成一批品牌专业。

(十)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制度,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资格、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指标。

(十一)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好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评价及证书颁发工作。中等职业学校以确保质量为前提,争取一批“职业资格免试认证专业”;争取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在颁发职业学校学历证书的同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未获准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中等职业学校,其毕业生参加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试。

(十二)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凡属国家和省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和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院校学历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和工种,应优先录用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劳动保障、人事、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录用未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处罚,并责令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十三)激活公办职业教育学校用人机制。县编委每年根据秋季学期在校学生数按师生比例分类核定教师编制,县财政按核定编制数拨付相应经费,学校在编制内自主用人。

(十四)拓宽职教师资的来源渠道。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在编制限额内按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专业技术教师或优秀毕业生要优先录用。

(十五)积极推行教师聘用制度改革。建立“待遇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教师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拓宽经费渠道,增加职业教育投入

(十六)改革公办职业学校基础建设投资模式。充分利用财政、金融手段提高教育融资能力,发挥政府资本的扩张效应。财政资金、上级项目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主要用于教学用房和设施配套。教师住房根据经济适用住房和教师住宅小区政策建设;学生宿舍吸纳民间资本建设,学校对吸纳的民间资本,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经营,确保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投资人自己经营的,学校要加强安全卫生和服务质量监管。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职业学校进行捐赠,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十七)提供一定经费,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四大计划”和“工程”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通过立项、对口支援、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十八)设立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城市教育“三税”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农村成人教育经费按每个农业人口人均不低于0.5元,进入财政预算。职业学校用于教学和师生生活的用地、基建免征水电增容、人防工程、城市配套费。企业要按照职工核定工资总额的1.5%至2.5%的比例,安排职教经费,对职工进行培训,列入成本核算。

四、切实加强领导,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篇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3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41号)和《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绍政发[20*]15号)精神,大力发展我市职业教育,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在建设和谐*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一)职业教育是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基础工程;是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优势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全市上下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我市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展职业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十一五”期间,我市要逐步健全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进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沟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教育思想端正,与就业和服务紧密结合,以培养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能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办学条件、办学规模、质量效益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二、围绕打造省一流技工培养基地的目标,推进我市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四)统筹普职教育协调发展,继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1:1左右。制订出台全市职业教育及专业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切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到“十一五”末,市职业中专创建成国家级重点建设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市职教中心创建成国家级重点职校;扩大职业教育资源,通过社会力量建设以化工专业为主的学历与培训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中心,并利用现有普高教育资源发展职业教育;建成3个省级以上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创建省级及以上示范专业4—5个,年招生100人以上的专业均达到绍兴市示范专业。

(五)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办学,开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强化企业“投资职业教育就是经营人才”的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更新、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等提供支持和帮助。推广“工学结合”、“企业冠名班招生”、“订单式培养”、“项目化教学”和跨省“招训用”相结合等培养模式,倡导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结合、学校课堂教育与企业实践操作相交替、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相互动的教学形式。建立顶岗实习制度,有条件的企业要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开设教学车间或提供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并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安全教育等工作,为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报酬。建立20个职业学校校外实习基地,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校外实习基地和优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表彰、奖励活动。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宗旨,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学制、教材、教育模式上有新的突破。加强与行业及高等院校在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加大校内实训工场建设力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技能训练重点,做到文化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实用,培养人才有用。实施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和多证制教学,实现有70%以上的毕业生达到中级工以上技能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产教结合,支持职业学校利用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和教育服务。对职业学校服务各产业所取得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和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或劳动就业而出资开办、自主经营企业所取得的收入,给予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七)坚持外引内育的方针,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保证职业学校的教师编制,职业学校师生比例不低于普通高中。在额定的编制范围内,可以公开招录职业教育紧缺专业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鼓励企事业单位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参与学校课堂改革。对真正符合职业教育急需人才,有关部门可按人才引进相关规定落实好相应待遇。要有计划地选派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攻读相关专业在职硕士,安排教师进行专业骨干及专业负责人培养,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及赴国(境)外考察学习,鼓励专业教师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及参加社会行业活动,着力培养一批名优教师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到2010年,全市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以上,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占80%以上。

三、增强职业教育工作合力,努力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

(八)认真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市级有关部门单位、乡镇(街道)要充分发挥市职业学校、部门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乡镇(街道)化技术学校的优势,积极开展农民转移培训和各类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主动承担各类委培任务,并不断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对应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进行6个月到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具备就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建立健全以乡镇(街道)化技术学校为骨干,以村、厂教学点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努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九)推进劳动力培训工程,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构建全社会终身教育的大职教体系。劳动社保、农林渔牧、质监、经贸、建设、安监等部门,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本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制订、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颁发工作。要切实抓好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各职业学校和乡镇(街道)化技术培训基地要发挥特色,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各类工种的技能培训。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必须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

(十)积极鼓励、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大力扶持,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进一步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要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在招生、创建示范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受同样的扶持政策,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困难家庭学生,可以享受公办学校同样的助学奖学政策。

四、加大对职业教育工作的保障措施,确保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十一)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劳动社保、财政、教体、农林渔牧、经贸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职业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在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督查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在职业教育中的计划落实、经费到位和任务完成情况。其中,市农转办、市农办负责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包括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市劳动和社保局负责企业职工培训、农民工培训、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市经贸局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作;市教体局要充分发挥职技校、职业中专的资源优势,主动参与和承担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预备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并指导乡镇(街道)化技术学校和社会办学(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把职业教育纳入年度对市级有关部门、乡镇(街道)的岗位目标考核内容,实施职业教育年度督查考核制度。

(十二)实施“*市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附后),重点解决目前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十三)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市财政用于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逐年增加,每年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附加不低于地方可用部分的30%。其中,对省级及以上财政支持的职业学校基地建设和示范专业建设,给予不低于1︰1的资金配套;设立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备资金及专业教学专项经费,每年投入25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专项用于职业学校专业设备设施建设;每年投入50万元用于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竞赛工作经费;职业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普通高中学校。加大财政对职业学校开展实习实训的支持力度,每年按生均200元的标准安排实习实训专项经费,用于实习实训中的材料和能源损耗补贴、支付向社会聘用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薪酬补贴。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或出资办学,对通过行政机关或非赢利社会团体向职业教育资助和捐赠,可在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同时,职业学校的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发展和教学,任何部门不得把职业学校的学费收入统筹、截流或挪作他用。在学校建设中需要征用土地的,优先给予解决土地指标,其土地费用按政府划拨价结算。

(十四)实施助学奖学行动,落实紧缺专业免费教学政策。为帮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年秋季起,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规模,具体按“职业学校助学奖学行动计划”实施。为加大对社会急需和艰苦工种的专业建设力度,鼓励初中毕业生就读此类专业,可对紧缺专业试行开设免费教学班,所需费用通过财政补贴、学校自筹、用人单位补助及学生半工半读的办法解决。

(十五)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结合,把发展职业教育与推行持证上岗、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紧密结合起来,劳动社保等部门要在职业学校设立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特殊工种上岗培训机构。各用人单位招录职工要逐步实行《技能等级证书》优先于《毕业证书》的用人制度,并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合格证书人员中优先录用职工的规定。要加大就业准入制度和劳动监察制度的执行力度,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要定期组织全市职工技能比武活动,推行“首席工人”制度,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等。

篇7

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

纵观10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历程,研究的深度、广度和西方现代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若干理论问题都没有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分门别类的研究,完善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西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人云亦云,在多篇研究文献中,在同一层次上阐述同一个问题,并不罕见。例如,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文章介绍其内涵和几种典型的教学方法,论述的深浅程度基本一致,没有新意。②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③某些基本概念认识模糊,甚至出现歧义。例如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在一些研究文献中可见将教学模式混同为教学方法的现象。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亟待健全

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起步已有20多年,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方的探索,但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合理的分类是构建、完善教学方法体系的基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对象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标准,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教育对象,包括教育对象的规模、参与程度等等。(2)内部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的教学方法没能有机地融入我国职业教育方法体系之中,教学方法的内容显得陈旧。教学方法分类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的行为,也即教师能否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程度。

(三)教学方法改革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近年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专业建设、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长足进展。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相继颁布了统一的专业目录或指导性的专业目录。近年教育部建构了中等职业学校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将传统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变成模块化课程结构,增强了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柔性化,同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改变了按原有学科体系构建教材的定势,实现了教材内容体系综合化、模块化。相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展很慢,在全国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的行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短期利益,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从而忽视了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因此,教学方法改革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而日常的教学方法改革往往是任课教师自发地进行摸索,进行局部、点滴的方法革新,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四)我国职业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

(五)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

我国职业教育大多是由普通教育改制而来,城市与县级职教中心目前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这些学校一般是由城镇或农村的普通中学转制而来,而高等职业学校多是“三改一补”或是普通高等院校的二级学院、职教系。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六)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影响了职业教育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采取高考制,而且近年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困难,学生、家长、学校都把焦点集中到了升学率上。“3+X”或“3+综合”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考核只是附加项目。高考的方向、模式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的运用。为了提高升学率,怎么考,就怎么讲;考什么,就讲什么。如果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以知识教育为主转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轨道,将会导致学生整体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升学率降低,这样不仅影响学校的生存,也影响学生的前途。基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高考制的实施,任何一所职业学校也不敢放手大胆地对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彻底的革新,只能在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局部的试验,以渗透新的教学理念。

(七)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弱点,阻碍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①我国职教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②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常常是一体化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例如行为导向教学法既教理论,又教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过程展开。

(八)学科本位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制约了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学方法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教育的价值观决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此同时也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此外,教学内容及教材与教学方法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没有完全摆脱学科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尽管改革力度较大,但在课程内容构建以及整体结构上仍然带有学科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基本是本科课程的压缩,课程改革没有明显的进展。学科体系的课程与教材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思想观念上就给新教学法的引进带来很大的障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上普遍缺乏对新教学法的适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实施新教学法需要应付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工作。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一)加强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从理论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展开深入研究,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理论体系,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及时更新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使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新成果能够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巩固。另外,我国有着悠久的教学理论研究历史,从春秋战国到两汉,以至唐宋,出现了许多知名教育家和享誉中外的教育理论家,研究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财富,并注意将这些理论与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结合起来,构建符合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需要的教学理论体系。

(二)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类,完善教学方法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重新分类的依据要突出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教育类型的特殊性。职业教育以传授技术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环节,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学科教育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要目标,而实践教学主要目的是验证理论。不同的教育类型需要建构不同性质的教学方法分类体系。职业教育方法分类要充分考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方法应该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学科教育教学方法应突出知识传授教学方法的重要地位。(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某个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普通教育的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强,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以被动接受学科知识为主,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比普通教育更为丰富多彩,更为灵活多样,以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行监控和统筹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尽早把教学方法改革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一同纳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轨道,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改革试点提供倾斜政策,鼓励在教学中运用新方法。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开发研制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把教学方法改革纳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轨道,巩固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突出两点:①提高教师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参照国外的做法,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外聘的兼职教师等必须经过一年以上严格的专业训练,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并经过统一的考试考核才能够上岗。②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永远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发达国家职业院校一般不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教师,都是选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到学校任教。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兼职教师除外),一般都直接来自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在教学中自由地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构建教育立交桥,改变原有的职业教育升学考试制度

改革教学方法也要建立在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基础之上,逐渐取消高考制,实行开放制或证书制,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上述两种入学制度,宽进严出,比如英国的开发大学、美国的社区学院等。实行开放制或证书制,教师不再为应付高考而集中全部精力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也会从枯燥的课本中走出来,拓宽学习的空间,丰富学习内涵,教师将集中更多的精力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技巧。

(六)转变传统的办学形式,创造适宜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环境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建立在整体办学形式转变的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存在于同一统一体内部。职业教育应尽早建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转变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出课堂,转变师生角色,为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比如,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典型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教育,摆脱书本、课堂的制约,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是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因此,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原有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都需要发生结构的性的转变,否则难以运行。

教学方法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学的其他环节构成了相辅相成的整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所以教学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方法体系的建立不单是教学论自身的问题,而是需要牵动教育教学的整体。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职教论坛,2001,(9).

[2]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00,(22).

篇8

A.电动势E=φ/t B.磁感应强度B=F/IL

C.电场强度E=kQ/r2 D.电阻R=U/I

考试下来,这道题得分率很低,近一半的学生选错或选不全。看似没有任何问题的题目,学生答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槽糕的结果呢?考后的试卷讲评,和大多数教师一样,笔者是这样给学生解释的:选项A、C不是比值法定义式, A是感应电动势的决定式,电动势的定义式是E=W/q;C是真空中点电荷场强的决定式,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是E=F/q。选项B、D都是相应物理量的比值定义式。比值法定义,就是用两个容易测量的物理量(往往是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该物理量反映的是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比值中所用的物理量的改变而改变。讲解看似很明白,很详细,但是这样的讲评,实际上并没有讲清楚比值法定义的本质。例如,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量,如何对它们进行辨析?这些问题学生似懂非懂。有个胆大的学生就感叹:“长得都一样,叫我如何分辨啊!”我也有点无奈,就尝试着把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所有比值定义法罗列给学生,让学生都背下来。这样的做法虽然在应试中很奏效,但它却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如何才能真正讲好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呢?笔者思考了很久,查阅了很多资料,其中包括近30年来我们用过的课本,并向同行和前辈们请教,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思考和实践,笔者得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笔者认为,比值定义法是用单纯的语言“讲”不好的,换句话说,如果单用语言能讲好,那课本早就用我们丰富的语言“讲”清楚了,而根本不需要举那么多的例子来说明,却不给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中学物理中,比值法定义一般用于物质属性、物体运动特征的物理量,由于这些物理量在与外界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利用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从而间接地表达该物理量。所以笔者认为,讲授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时,应该先让学生经历这个物理量是在怎样的情景下提出来的, 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研究它有何作用和物理意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下去探索、思考、发现,自然而然形成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过程。

下面以讲授高中物理中电容器的电容为例。在讲授完前面电容器的正常程序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表征电容器存储电荷量本领大小的物理量,然后让学生讨论发现没有这样现成的物理量,那就要我们自己来定义这个新的物理量。学生就会思考:它由什么物理量决定,是否能找到它的关系式?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到平行板电容器跟其中的绝缘材料、平行板面积、平行板间距等物理量有关,那就可能找得出电容的关系式。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结论后,教师提问:电容器有多少种?学生肯定知道,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都可以是电容器,那将是无数种啊!而很多电容器根本就没有平行板面积、平行板间距之说。哪又该怎样来决定它的物理量呢?

篇9

一、开展法制教育是医护人员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社会要求的实践者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随着人民对健康高度关注,必然带来对医疗行业过高的社会期望,也将更多的压力赋予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因此大型医疗机构不仅要面临承担社会对医疗的需求,还要承担对青年医疗工作者素质培养的压力。医护人员要面临长时间的工作,严格的职业要求的压力,长期的压力必然导致医生的身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挑战。目前,很多医学院的法制教育(除法律及相关专业外)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未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许多都流于形式。虽然有些学校重视法制教育,但这样的教育住往缺乏实践操作意义,大部分学生仅仅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而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当有涉及医护人员的医疗纠纷发生时,许多人往往求助的是科主任,上级行政领导,而很少有人能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当这些现象用单纯的道德尺度难以加以衡量和制止时,那么我们就只能通过法律和规章,通过让他们懂得去学习制度的规律性去体现医疗的人性化。

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的评定与体验决定情绪,过度思虑与忧、悲、愁等消极情绪相通,它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常为:情绪低落、表情悲戚、自卑自责、忧郁不乐、对周围的人与事不感兴趣、行为退缩回避等。长期超负荷必然引起种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失衡,从而在医疗行为中引发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医护工作人员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其有一个宣泄内心压抑的机会,另一方面更要教育他们从法律上懂得尊重患者,懂得尊重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把负性情绪变成正性情绪,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中恢复平衡。

二、开展法制教育可以使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能依法行医,更好履行“治病救人”医疗宗旨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六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大多数时候学校和医院教育都在强调“动手能力”、“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大多数临床医生缺乏对法律和制度的深刻理解,有的对此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认为这些都无关紧要。实际上,“能力”是一个人接受训练以从事一项所必需的所有品质的综合。临床医学既包括技术因素,如获取详尽的病史、进行鉴别诊断等;也包括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交流技能和人际关系。

通过临床教学培训,可以让临床医生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提高实践循证医学的能力,不断地实现知识更新。通过法制教育,则可以预防并减少医护人员中的职业违法,同时也鄙视一些职业道德低下的人与事。例如《执业医师法》从立法宗旨、医师的神圣职责、医师的义务、医师的考核和培训等多层次、多方位地提出法定要求,并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写入执业医师法总则,使“关爱人的生命,关爱生命的始终,关爱生命的身与心”从法律角度上升为一种职责。

三、开展法制教育应着重注意的方面

第一,医疗机构本身要努力营造成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医疗职业环境。如严格制订并执行本院的医疗规章制度,对出现不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当利益等的现象进行严肃的审察并处理。

第二,在法制教育中,聘请专业的律师、高年资的医师、护师及其他相关技术部门人员进行讲座,进行模拟的医疗事故预处理等。使我们的职工在工作中能时刻学法、守法,提高规范执业依法治医的自觉性。同时,也能懂得运用法律依法保障自身的权益。

第三,医疗机构内部建立一个针对医患关系的法律咨询点,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些关于医疗纠纷的知识,提供预防、处理、赔偿的知识,并能及时帮助和解决青年职工在工作中碰到的疑惑和难题。

综上所述,我们在临床医疗和临床教学中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是顺应国家“以法治国”、“依法行医”趋势的必然,是医院、科室乃至个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10

1、偏载

质量比较仪与电子天平的检测有较大的不同,因为质量比较仪是通过一个已知质量的砝码与一个未知质量的砝码进行比较的称量模式,故针对此测量特性选择了ABA的计算方式,其中A代表中心位置,B代表其它4个位置。对于含悬挂盘或定心盘的质量比较仪,为确保仪器设备和标准砝码的安全性,无需偏载测量。

电子天平进行偏载测量时,标准砝码的放置方式与质量比较仪偏载测量时,砝码的放置方式大致相同,但电子天平中心位置与其它4个位置的数据是直接读取的,并且数值不能超过相应载荷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

2、重复性

对于质量比较仪和电子天平而言,其重复性检测的定义是相同的,也就是在相同的环境下,同一人员使用同一砝码在同一台被测仪器上多次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计量差值。进而通过实验标准偏差来考量被测量仪器的该项计量性能指标,但质量比较仪和电子天平所选择的方法及测试步骤则存在以下异同:

(1)质量比较仪在检测前,必须把零点跟踪功能关闭,而电子天平是一直保持零点跟踪功能开启的;

(2)两者测量次数是相同的,一般不少于6次;

(3)质量比较仪是采用ABA 或ABBA的循环方法来读取数据的,A和B都是同一个砝码。而电子天平是直接读数并且在每次都加载前置零。

(4)数据处理的方式两者也是不同的。电子天平是直接把6次或6次以上的测量结果直接带入贝塞尔公式进行计算。而质量比较仪对数据处理要相对繁琐一些,它是把ABA或ABBA的一次循环通过公式计算出一个差值,把这6或6次以上的差值代入贝塞尔公式进行计算,从而获得实验标准偏差。

3、标准砝码

a)质量比较仪对标准砝码的要求如下表:

(2)电子天平对标准砝码的要求时其扩展不确定度(k=2)不得大于被检天平在该载荷下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

4、环境条件

(1)质量比较仪

实际分读数为5*10 以上的,温度应在18℃-23℃,温度变化每4小时最大变化1℃;相对湿度应在30%--70%,相对湿度每4小时最大变化10%。其它比较仪,温度变化每4小时最大变化2℃。相对湿度应在30%--70%,相对湿度每4小时最大变化15%。

b)电子天平

在测量期间所记录的最大温差,不超过天平温度范围的1/5,即对于Ⅰ级天平不大于1℃,相对湿度不大于80%;对于Ⅱ级及以下天平不大于5℃,相对湿度不大于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