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规定范文

时间:2023-03-25 00:2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治水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治水规定

篇1

第一条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第五条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七条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健全对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域和江河、湖泊、水库上游地区的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九条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

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流域水体的使用功能以及有关地区的经济、技术条件,确定该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省界水体适用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第十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向已有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或者地方的经济、技术条件,适时修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五条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按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前款规定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根据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编制,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核,报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县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根据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等部门编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经批准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是防治水污染的基本依据,规划的修订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依法批准的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十六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开发、利用和调节、调度水资源时,应当统筹兼顾,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生态功能。

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交通、渔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十八条国家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削减和控制本行政区域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市、县人民政府。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实施总量削减和控制的重点水污染物。

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有关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九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未按照要求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予以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未按照要求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市、县予以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违反本法规定、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予以公布。

第二十条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

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第二十一条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水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登记;其水污染物处理设施应当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当事先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二条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在江河、湖泊设置排污口的,还应当遵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禁止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第二十三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应当对其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

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环境容量、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以及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商同级有关部门确定。

第二十四条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缴纳排污费。

排污费应当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五条国家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水环境监测规范,统一国家水环境状况信息,会同国务院水行政等部门组织监测网络。

第二十六条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机构负责监测其所在流域的省界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有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机构的,应当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机构。

第二十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有义务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在检查中获取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八条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纠纷,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四章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十九条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第三十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规定和标准。

第三十一条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水体的水温符合水环境质量标准。

第三十二条含病原体的污水应当经过消毒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三十三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第三十四条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三十五条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第三十六条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第三十七条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

第三十八条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三十九条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第二节工业水污染防治

第四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工业布局,要求造成水污染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

第四十一条国家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采用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工艺名录和限期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名录。

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或者使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规定的设备名录中的设备。工艺的采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采用列入前款规定的工艺名录中的工艺。

依照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被淘汰的设备,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第四十二条国家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油、电镀、农药、石棉、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第四十三条企业应当采用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

第三节城镇水污染防治

第四十四条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财政预算和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组织编制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建设、经济综合宏观调控、环境保护、水行政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并加强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收取的污水处理费用应当用于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不得挪作他用。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五条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水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缴排污费。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负责。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采取防渗漏等措施,防止造成水污染。

第四节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

第四十七条使用农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

运输、存贮农药和处置过期失效农药,应当加强管理,防止造成水污染。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

第四十九条国家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其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防止污染水环境。

第五十条从事水产养殖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染水环境。

第五十一条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应当保证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利用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进行灌溉,应当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

第五节船舶水污染防治

第五十二条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应当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从事海洋航运的船舶进入内河和港口的,应当遵守内河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船舶的残油、废油应当回收,禁止排入水体。

禁止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

船舶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应当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的措施,防止货物落水造成水污染。

第五十三条船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并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

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

第五十四条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厂应当备有足够的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收设施。从事船舶污染物、废弃物接收作业,或者从事装载油类、污染危害性货物船舱清洗作业的单位,应当具备与其运营规模相适应的接收处理能力。

第五十五条船舶进行下列活动,应当编制作业方案,采取有效的安全和防污染措施,并报作业地海事管理机构批准:

(一)进行残油、含油污水、污染危害性货物残留物的接收作业,或者进行装载油类、污染危害性货物船舱的清洗作业;

(二)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

(三)进行船舶水上拆解、打捞或者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

在渔港水域进行渔业船舶水上拆解活动,应当报作业地渔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章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

第五十六条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跨市、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协商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协商不成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等部门提出划定方案,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划定;协商不成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等部门提出划定方案,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确保饮用水安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五十七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

第五十八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第五十九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第六十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第六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在准保护区内采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湿地、水源涵养林等生态保护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饮用水水体,确保饮用水安全。

第六十二条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停止或者减少排放水污染物等措施。

第六十三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水环境保护的需要,可以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采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化肥、农药以及限制种植养殖等措施。

第六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对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划定保护区,并采取措施,保证保护区的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环境质量标准。

第六十五条在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排污口。在保护区附近新建排污口,应当保证保护区水体不受污染。

第六章水污染事故处置

第六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第六十七条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

第六十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有关部门。

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的渔业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其他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接受调查处理;给渔业造成损害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通知渔业主管部门参与调查处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九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条拒绝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

(二)未按照规定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

第七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第七十五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

除前款规定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或者私设暗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私设暗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整顿。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依照前款规定采取措施、给予处罚。

第七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一)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

(二)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

(三)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

(四)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者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

(五)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

(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标准,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的污水的;

(七)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

(八)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

有前款第三项、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一项、第四项、第八项行为之一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第五项、第七项行为之一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列入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名录中的设备,或者采用列入禁止采用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工艺名录中的工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第七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油、电镀、农药、石棉、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的,由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令关闭。

第七十九条船舶未配置相应的防污染设备和器材,或者未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船舶临时停航。

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未遵守操作规程或者未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记载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造成水污染的,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船舶承担:

(一)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或者排放船舶的残油、废油的;

(二)未经作业地海事管理机构批准,船舶进行残油、含油污水、污染危害性货物残留物的接收作业,或者进行装载油类、污染危害性货物船舱的清洗作业,或者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的;

(三)未经作业地海事管理机构批准,进行船舶水上拆解、打捞或者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的;

(四)未经作业地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在渔港水域进行渔业船舶水上拆解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行为之一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

(二)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

(三)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建设项目增加排污量的。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或者组织进行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二条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的;

(二)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采取有关应急措施的。

第八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处以罚款,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不按要求采取治理措施或者不具备治理能力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可以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二十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

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渔业主管部门进行处罚;其他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进行处罚。

第八十四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期满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十五条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损害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

水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八十六条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八十七条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排污方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第八十八条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可以依法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共同诉讼。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可以依法支持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讼。

国家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和律师为水污染损害诉讼中的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八十九条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当事人可以委托环境监测机构提供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接受委托,如实提供有关监测数据。

第九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九十一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二)水污染物,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的,能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

(三)有毒污染物,是指那些直接或者间接被生物摄入体内后,可能导致该生物或者其后病、行为反常、遗传异变、生理机能失常、机体变形或者死亡的污染物。

篇2

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还需提高

建立和完善大病保险制度,需要提高大病保险的保障水平。《国办文件》亦明确要求,“2015年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实际上,大病保险启动之初,《指导意见》即要求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然而根据2015年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相关政策例行吹风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5年4月,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即实际支付比例,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基础上又提高了10到15个百分点。综观全国31个省份出台的大病保险省级实施方案,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多高于50%,高额医疗费用段的支付比例甚至高达80%。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实际支付比例约为50%,这意味着在上述大病保险制度方案的补充下,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应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基础上提高约25个百分点。

这一政策目标与当前仅提升了15个百分点的实际成效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主要因为大病保险的起付线过高、合规医疗费用过窄和封顶线过低。当前提升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例的一个重要举措,即是扩大合规医疗费用范围。

《国办文件》和《指导意见》均规定,参保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由大病保险对经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国办文件》规定,“合规医疗费用的具体范围由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结合实际分别确定。”《指导意见》则规定,“合规医疗费用,指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医疗费用(可规定不予支付的事项),具体由地方政府确定。”

合规医疗费用范围过窄

大病保险的保障水平受限

从各地方政府省级大病保险实施方案来看,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海南省、重庆市等地区将合规医疗费用明确限定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报销范围,即通常所说的基本药品目录、基本诊疗项目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曾撰文指出,“城乡居民患大病时,在治疗手段和用药种类上一般都会突破政策规定的范围,这些现象客观存在”,因此,《指导意见》中规定,大病保险的报销范围不再局限于政策范围内,而是实际发生的、合理的高额医疗费用。从统计数据来看,如表格所示,随着城镇居民参保患者就医费用的增长,患者自费费用占比(即政策范围外的医疗费用占比)随之增长。

具体来看,当城镇居民参保患者就医费用不超过5000元时,政策范围外医疗费用占比仅为11%,而当就医费用超过50000元时,政策范围外医疗费用占比高达26%。这就意味着,如果大病保险合规医疗费用仅限定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报销范围,那么大病患者超过25%以上的医疗费用是不能获得任何的补偿,并且医疗费用越高,个人实际负担的政策范围外医疗费用越高,这将显著降低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例。

界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

不宜采取“排除法”

与北京等地区不同,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区采取“排除法”,制定了合规医疗费用的“负面清单”。

例如,《山西省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合规医疗费用是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资金不予支付费用以外的项目的费用。”山西省大病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项目范围包括点名手术附加费等服务项目类医疗费用、美容等非疾病治疗项目类医疗费用等医疗费用。客观而言,采用排除特需医疗消费的方法界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极大地拓展了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也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大病保险的实际支付比例。

但由于医疗科技的日新月异和诱导医疗需求,仅采取“排除法”界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难免遇到当医疗费用急剧增长时,一方面大病患者个人支出将显著增加,同时大病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也会陡增的情况。

正因为如此,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经办部门多反对采取“排除法”界定合规医疗费用,各省份亦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部分政策范围外的医疗费用纳入合规医疗费用。

以山东省为例,当大病保险保障对象由新农合参合人员扩展到全体城乡居民,根据山东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印发〈20类重大疾病新农合大病保险合规医疗费用(试行)〉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大病保险的合规医疗费用由“排除法”,回归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报销范围。山东省大病保险合规医疗费用“缩水”,反映了当前不同部门和不同地方对合规医疗费用的不同认识,也反映了简单利用“排除法”界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并非长久之策。

界定范围还需“排除法”

和“准入法”双管齐下

总的来看,大病保险合规医疗费用限定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报销范围,难以提高大病患者的保障水平,也不能实现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的政策目标。但是,过度扩大合规医疗费用范围,又将带来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影响大病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同时又将削弱大病保险的保障效果。为建立健全大病保险制度,提升大病保险的保障水平,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科学界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

从当前来看,界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应坚持“保必需、防诱导、除奢侈”的原则,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范围为基础,同时采用“排除法”和“准入法”。

篇3

关键词:煤矿水害防治;社会角色;内化

1理论依据

1.1社会学相关理论

社会角色(SocialRole)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特定身份人的行为期望。社会角色根据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可分为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自觉的角色指个体非常清楚自己在承担某角色,并按该角色的权利、义务去做以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理解自己的行为。不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只按习惯去做。他们对周围人没有任何要求。内化是文化价值取向和角色期待实际被人格系统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需求意向受文化价值取向与角色期待的引导和塑造。

1.2地勘相关理论

主要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9月21日)及《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3月1日)中关于煤矿防治水的相关规定。为了减少水害造成的损失,国家规定煤矿企业需在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水害防治工作。

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分析

2.1报告梗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首先从位置、交通、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方面说明矿井概况;二是对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进行评述;三是从区域地质简况和矿井地质方面分析地质概况;四是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区域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区域地下水强径流展布规律方面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情况;五是从井田边界及水力性质、主要含水层、隔水层、矿井充水条件、矿井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充水状况方面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六是分析矿井水害影响及评价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最后是说明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情况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2.2防治水难易程度评价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首先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表按就高不就低原则进行划分;其次结合矿井实际情况从经济和技术角度评价矿井的防治水难易程度,概括说会从两方面评价:硬件方面评价相关设备设施资料情况。具体看是否有防治水的相关设备、设施,这些设备、设施是否定期检查、维修;矿井是否建立完善各种水文地质资料台账和档案。软件方面需确定“两看”。一看对引起水害事故的主要因素是否考虑周全。重点看是否查明采空区范围及积水情况并确定清楚程度;是否查明矿井所在地的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带压危险程度;是否查明采空区的垮落带、导水裂缝带高度,评价地面水体与采空区的水力联系;是否查明开采煤层所经过含水层的富水性。二看管理是否到位。就巷道掘进过程中探放水工作、预留保安煤柱情况,对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处理情况、“雨季”三防工作、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及水文地质资料完善处理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上述重点的评定后,对煤矿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作出明确的评价。

3防治水相关措施分析

对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进行确定后需结合煤矿情况制定相关措施。从社会角色理论及内化理论可以看出:要想从根本上防治煤矿水害必须重视人的作用,即使相关人员在承担某种角色时能够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并能将相关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需要从国家、企业及个人三方面入手。从国家层面看,目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制定并颁发了《煤矿防治水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所有煤矿都必须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达到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做的比较好,在政策上已经给予了保障。从企业层面看,需要企业主动认识到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变被动遵守为主动作为。

培养企业的自觉角色,让企业真正认识到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要通过培训、宣传,让企业将防治水的相关规定真正的内化到生产工作中,而不能为了检查为了规定而敷衍了事。企业需要一方面保障“三到位”,即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资金到位,不能因小失大;另一方面必须制定严格的工作规范制度和相关流程。从个人层面看,必须加强对相关煤矿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煤矿从业人员是防治水工作的主力,直接决定着防治水工作的好坏。上岗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和责任感培训,使他们知道企业的财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并将制度内化于心,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地进行正确规范操作。

4结束语

煤矿防治水工作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说难不难,说易不易。“难”是因为防治水工作不能有一点疏忽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必须重视重视再重视,小心小心再小心。“易”是因为煤矿防治水是有章可循的,只要煤矿和相关从业人员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做,按照制度规范做,就能保证安全。从社会学角度看,只要国家、企业及个人在承担属于自己的角色时严格按照相关权利义务行事,并将相关制度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实现国家、企业、个人的和谐发展,煤矿水害事故就能得到很好的遏制。

参考文献:

[1]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煤矿老空水;煤矿防治水;探放;探水钻孔

1 煤矿老空水探放

1.1 技术准备

1.1.1 探水线确定

(1)老窑水:首先,应根据井上、井下物探和钻探资料,分区、分煤层初步确定老窑开采的可能范围。老窑原多以罗盘、皮尺确定巷道位置,精度较差。因此,在利用已有老窑采掘资料时,应注意图纸填绘的精度、填绘图纸有无漏填与错填情况发生,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地方坐标与北京54坐标、西安80坐标间的转换问题(北京54坐标与西安80坐标一般平面位置上差70 多米)。在全面调查老窑基础上做系统分析,并以其中开采最深处作为老窑开采的可能深部界线,并在上述推测的深部界线再往下推垂深30m,即为探水线。

(2)采空区水:受煤层走向、构造形态及煤系地层含水层等影响,采空区在工作面中下部或向斜轴部、小背斜两翼、正断层下盘容易形成积水,特别是下顺槽开切眼处标高较低,工作面收尾位置标高较高的工作面,采后极易造成采空区积水。

正规开采矿井的采空区、已报废井巷等形成的积水区,图纸上也可能存在井巷的位置和标高错误,有的井巷在图中漏填以及图纸坐标换带的问题,情况比较复杂。为此,在分析积水情况时,必须核对老图纸,查找有无漏填、错填等情况。其中,要特别注意核实已采区的边界及其最低点的位置和标高,核查原有巷道的泄水系统、积水区或积水巷道与其它煤岩巷的相互关系、由积水区延伸的各条巷道的最远点位置和标高,以及查明积水区与可能存在的补给水源等的关系,从而确定出可能的积水地区、积水量和影响范围,并根据资料的可靠程度,外推一定距离作为探水警戒线。

1.1.2 资料分析

首先,对采空区及邻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包括采空区及其附近的地质构造、煤层产状、顶底板、走向起伏以及工作面回采情况,并进行系统分析,确定采空区内积水水头高度及其补给量。其次,根据煤层顶板岩性组合特征、开采年限、开采深度、矿山压力以及煤层厚度等,综合确定采空区充水系数。根据积水水位标高,圈定采空区积水范围,利用回采工作面旬、月收尺地质素描资料并结合走向起伏情况,将积水区划分为若干块段,分别计算每一块段体积,累计采空区体积,然后将采空区体积乘充水系数,计算积水量,并绘制水文地质平面图及剖面图。

1.1.3 探放水方案设计

施工技术要求中,包括钻孔定位、设备选型、钻窝规格及要求、孔口承压套管及封闭止水套管深度及固结耐压试验要求、地质、水文地质专门要求、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与其它等。

探放老空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当包括设计中的技术要点、钻机搬运、安装、拆卸、钻进等要求。

1.2 钻孔施工

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背好帮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并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使探放水巷道后路畅通,能够满足泄水通畅及人员安全顺利撤出的要求。

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眼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常状态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此时,现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情况危急,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若钻孔内水压过大,应采用反压和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有防止孔口管和煤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出水后测定水量、水压,并作好记录;遇有水量突然变大,先停止钻进,并立即报告值班人员,听候处理。

2 探放老空水问题探讨

2.1 探水钻孔布设

《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中的第九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探放老空水、陷落柱水和钻孔水时,探水钻孔成组布设,并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3 m为准,厚煤层内各孔终孔的垂距不得超过1.5m。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编《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中进一步对探水钻孔主要参数的确定、探水钻孔的布置方式探放水钻孔的规定进行进一步细化说明。见图1。

图1 探水钻孔布置方式

对于积水区肯定是在巷道一侧的探水地区,如果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的办法施工,探水钻孔可半扇形布置。如果探水钻孔采取半扇形布置方式,在帮距取20 m情况下,工作面迎头也要至少布置8个钻孔。笔者认为,实际施工中,一个地点开孔钻孔过多也不利于安全。对于有准确资料的工作面而言,向采空区施工1~2个钻孔就可以放出积水,没必要一定采取扇形布置方式。

2.2 探放水超前钻距

《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第九十八条第一款:探放老空积水的超前钻距,根据水压、煤(岩)层厚度和强度及安全措施等情况确定,但最小水平钻距不得小于30 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

2011版《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中的第285条第三款也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做了以下修改:探水孔的布置和超前距离,应当根据水压大小、煤(岩)层厚度和硬度以及安全措施等,在探放水设计中作出具体规定。探放老空积水最小超前水平钻距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

对于沿空掘进(阶段煤柱3~8m)的工作面,老空工作面邻近掘进工作面的情况,由于采用钻机探放水时,钻机立轴高度距巷道底板约1.2m,因此,如果老空工作面积水上限高程高于钻机开孔位置,可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中“探放老空积水最小超前水平钻距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 的规定处理,采用钻机正常探水;而在有些老空区积水高度小、积水量少,且积水上限高程比钻机开孔位置低时,如果按《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中“探放老空积水最小超前水平钻距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 的规定进行施工,根本无法采用钻机将积水放出。对于这种情况,应按照经验公式

L=0.5 km,再综合考虑煤柱破坏、岩层移动角等因素,确定出安

全煤柱值,防止掘进工作面受到水害威胁。根据安全煤柱值在承压状态下超前水平钻距少于30m,止水套管长度小于10m进行探放水。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老空积水的探放,只要在安全煤柱可承受水压的范围内进行探放便可。

3 结语

(1)对于资料清楚的采空区,无论积水量多少与积水高度大小,探放水钻孔的布设没必要设计成扇形或者半扇形,而应该依照资料设计出放水效果最好的钻孔即可。为了检验放水效果,也可追加一个检验钻孔,真正保证探放水的顺利完成。

(2)对于积水量多,积水高度大的老空水,应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超前钻距规定进行探放;而对于积水量少,积水高度小的老空水,可考虑安全煤柱承受水压能力,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探放。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版《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

篇5

关键词 东李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装备

中图分类号TD-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70-02

总体而言,煤矿的防治水技术可以分为水患预防技术与水害治理技术两种,前者为预防水害发生的技术,后者为治理已发生水害的技术。预测技术、探测技术、监测技术为水患预防技术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探测技术在查找导水通道和评价充水水源中的应用是确定煤矿矿区水文地质情况的主要手段。查明煤矿的含水层层次结构,富水性情况以及展布范围是煤矿做好防治水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探索实用的防治水技术,研发精密的防治水装备对于煤矿矿区的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矿区概况

东李煤矿(104°37'22"-104°38'29"E,25°42'29"N)位于盘县南部板桥镇赵官屯村境内,属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板桥镇管辖。东李煤矿主要开采龙潭组煤系煤层,主采煤层10层。矿井开采煤层为焦煤、肥煤,煤层赋存稳定。南北倾向,东西走向,矿区面积1.4511km2。煤层顶底板岩性稳定,结构简单。矿区地质为单斜构造,地质构造程度为中等偏复杂,矿区范围大于30米断层有5条。矿井开采煤层为焦煤、肥煤,煤层赋存稳定,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复杂。

2 煤矿的水害类型及其防治水方法

2.1煤矿水害来源及危害分析

东李煤矿主要含隔水层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龙潭组(P2l)、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和第四系(Q)。煤层浅部存在采空及小窑积水,穿过大断层F1和F2的钻孔时均无涌、漏水现象,认为断层不导水。矿区边界附近的F1断层,其上盘为永宁镇组灰岩,该段灰岩有岩溶水,将来煤矿的开采应绝对避免掘穿该断层,严防岩溶水渗入煤矿,影响煤矿的正常开采。矿井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其水害的主要来源有:断层等导水构造、顶板等围岩进水、矿床顶、底板弱含水层、老窑、采空区等,容易形成突水、井下涌水、涌水等,增大水灾危险。

2.2煤矿水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水方法

1)煤矿水害类型。煤矿的水害类型根据通道和水源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根据煤矿导水通道的不同,可将水害分为断层突水、岩体裂隙突水、陷落柱突水;根据煤矿的采掘空间与水源的关系可将水害分为底板水、顶板水、地表水以及老空水等。东李煤矿的水害类型主要分为顶底板裂隙水与老窑及采空区积水两种,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矿井,小煤窑采空区积水是本矿的主要水患;

2)煤矿的防治水方法。不同的水害类型其防治水方法各异,就底板水害而言,就需要查明阻隔水性能、富水性、隔水层厚度以及含水层水压等情况,是做好防治水的基础;对顶板水害来讲,需要查明不同含水层的分布范围、覆岩岩体结构特征、计算冒裂带发育高度等;查清老空水的积水量、积水范围、积水面标高是防治老空水水害的关键。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可将煤矿的防治水方法以及防治水装备大致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1)工作面阶段。这一阶段可采用的防止水方法主要有瞬变电磁探测技术、高密度电法探测技术、放水试验技术等;2)工作面掘进中阶段。这一过程中可采用直流电法探测技术、顺煤层定向钻进技术以及井下瑞利波探测技术等;3)回采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可选择音频电透探测技术、无线电透视技术、弹性波CT层析成像技术等进行防治水工作;4)回采过程中阶段。底板突水监测技术、多含水层地下水压自动监测技术等是可供选择的防治水技术;5)水害治理阶段。底板改造技术、防隔水煤柱留设等技术可有效治理水害。

由于东李煤矿的水害类型主要是顶底板裂隙水与老窑及采空区积水,因此在其防治水过程中主要可选择的防治水实用技术有底板突水监测技术、底板改造技术、电磁辐射及声发射的底板监测技术以及多含水层地下水压自动监测技术,主要底板破坏深度原位观测的技术与顶板冒裂带探查的钻孔冲洗液消耗法、孔间透视法贯穿于该矿区的顶底板裂隙水水害的防治;对于老窑及采空区积水水害,需要调查积水范围与情况,同时加大煤柱尺寸,严禁破坏煤柱。

3 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探析

3.1煤矿顶底板水害防治水技术及装备

1)防治水技术

东李煤矿中(井下),老窿积水、采空区透水以及地表水系等井下水主要来源是本矿区的主要水害危险源之一,因此在本矿区可采用井下放水试验技术。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此技术查明煤矿在采矿条件下的地下水的补给通道、补给来源与补给量,从而了解该煤矿在采矿条件下地下水的控制因素,从而分析煤矿的防治水策略,例如留设防水煤柱或者疏放水降压等。这种放水试验具备技术可靠性高、成本低廉且直观实用的优势,(且)删除符合东李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可在本矿区的顶底板水害中使用此防治水技术。

2)防治水主要装备

在该矿区的顶底板水害的防治水过程中,主要可选择的防治水装备有水质检测仪器、KJ117矿井水情实时监测系统等。

3.2采空区积水水害防治水技术及设备

1)防治水技术

东李煤矿小窑开采区域内地层出露较好,因此在矿区的煤层露头线一带,小窑分布较广,老窑的采空区积水,是矿井充水水源的主要因素之一。受通风、排水等开采技术条件限制,这些小煤窑开采深度一般在100米以内,垂深不超过30米。但是一旦钻透小煤窑采空区或者直接贯通小煤窑,涌水补充来源非常广泛,极易造成淹井事故。例如,2006年11月16日,本矿在布置5号煤首采工作面时,因直接贯穿5号煤小窑而产生透水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对5号煤已形成的所有巷道造成摧毁,并直接造成本矿首采煤层重新变更为开采12号煤层。另外,小煤窑的开采方式均为巷道式采煤,各小煤窑井筒和穿层石门一般采用岩巷掘进,这些巷道采后难于垮落,会形成较多的空洞,积水的危险性较大。针对这一情况,该矿区可从地面采用直流电法探测含水的小煤窑采空区,对小煤窑开口150m范围内进行钻探验证,以圈定采空区范围,避免在盲目掘井中造成的采空区透水情况。

2)防治水主要装备

采空区积水水害的防治水装备主要可采用V8系统以及矿用直流电法仪等。

本文立足于东李煤矿的水害防治情况,探讨了适用于本矿的主要防治水实用技术与防治水装备。煤矿防治水工作,查清煤矿以及采矿区的导水通道以及冲(充)水水源,充分了解煤矿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准确选择针对性防治水技术和装备的关键所在。结合煤矿自身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实用的防治水技术与装备用于煤矿的生产过程中,把握住防治水技术方向与目标,有利于煤矿的防治水安全工作的展开,并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崔燕.就《煤矿防治水规定》颁布实施答记者问[N].经济信息时报,2009-12-09012.

[2]毕杰,张蕾.学习《规定》落实《规程》全面提升煤矿防治水工作水平[N].中华合作时报,2011-08-23C01.

[3]武强,赵苏启,李竞生,傅耀军,尹尚先,刘守强.《煤矿防治水规定》编制背景与要点[J].煤炭学报,2011,No.19601:70-74.

[4]公茂泉,张希平,李振文,刘纯法,王则才,张兆强.山东煤矿防治水技术研究[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13.

篇6

二、进一步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要督促各煤矿企业按规定配备矿井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探放水队伍;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老空水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留足防隔水煤(岩)柱;建立健全矿井地质报告、图件和基础台账,真正做到地质图件与实际相符,为防治水工作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对于新建或技改矿井,凡地质资料不清楚的,一律不予审批,不准开工;新建矿井井筒到底后,应当优先施工永久排水系统,永久排水系统形成前,不得施工三期工程。

三、认真落实井下探放水措施。督促煤矿企业认真做好矿井充水条件分析预报,确定探水警戒线。探放水应当使用专用钻机,由专业人员和专职队伍进行设计、施工。探放老空积水最小超前水平距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不得用煤电钻代替探水钻进行探放水,不得用打钻、掘进出煤代替探放水。井下作业现场发现透水征兆时,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受水害威胁的所有作业人员,认真查明原因,采取有力措施;隐患未排除前,不得再组织生产。

四、严禁在水体下、采空区水淹区域下开采急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开采,极易抽冒、引发事故,今年多起水害事故均与开采急倾斜煤层有关。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要加强水害隐患的排查工作,特别是要排查采空区是否积水、煤层露头是否彻底充填,防止采空区积水、地表水通过裂缝(隙)与井下沟通,引起抽冒,发生事故。

五、严禁违规在井下构筑防水墙。井下需要构筑水闸墙的,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并按照规定进行竣工验收;否则,不得投入使用。原来已建设使用的防水闸墙,应当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逐个检查,有隐患的要立即加固整改并加强日常观测,存在严重隐患的,要立即拆除并制定安全措施,彻底消除隐患。

篇7

关键词:奥灰含水层;区域超前治理;野青工作面;安全回采

中图分类号: TD7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92-2

1 矿井简介

九龙矿井田位于鼓山背斜东翼,平面呈菱形状,南北走向长8km,东西倾斜宽2.5km,面积20.2km2。南部以F26断层地堑与梧桐庄井田相隔,西部以F8正断层与泉头井田相望,北以F9断层与羊东矿相隔,东部以2#煤层-900m等高线为技术边界。矿井主采煤层为2#号煤和4#煤层,2#煤和4#煤的层间距为40~68m,4#煤层距离奥灰顶面110m,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极复杂型,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

2 防治水技术创新

经过20多年的开采,九龙矿浅部煤层已基本开采完毕,矿井生产的重心逐步向深部转移。北翼深部地区大煤赋存较厚(平均为5.5m以上),可采储量占全矿井2/3以上。但是由于北翼深部地区瓦斯赋存量高,且2号煤层具突出危险性,因此开采4号(野青)保护层势在必行。为了解决防治水技术难题,同时解决保护层开采问题,九龙矿决定采用地面区域治理的方法对奥灰含水层进行注浆加固,封堵出水源头,从根本上解决九龙矿深部煤层开采受水威胁的难题。为此确定了“地面区域治理,井下物探佐证、有异钻探查验、注浆加固补强”的矿井防治水技术路线。

3 15445N工作面基本情况

15445N工作面为九龙矿复产以来,开采的首个野青保护层工作面,该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平均厚度为1.6m,可采储量13.9万t。工作面煤层底板最低标高为-770m,奥灰含水层水位近三年最大值为+117m,4号煤层与奥灰含水层间距为100m,计算得T=0.098 MPa/m,根据《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矿井防治水管理规定》第82条:“煤层底板完整块段野青煤回采工作面T值不超过0.1MPa/m”规定的要求,计算值处于临界值状态,因此必须对工作面底板奥灰含水层进行注浆加固改造。

4 15445N工作面防治水技术思路

由于九龙矿属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型的大水矿井,从建矿至今,已经开采了4个野青工作面,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突水,且具有随着开采深度增大,突水频率和突水量有增大的趋势。在开采15423N工作面时曾发生底板奥灰突水淹井事故,充分说明了防范煤层底板奥灰含水层突水的重要性。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及相关规程要求,并与集团公司反复研究研究决定,以深部野青煤底板含导水构造精细探查为中心,提前采取地面施工分支水平注{孔的措施,对工作面范围内底板奥灰含水层顶面和局部大青灰岩,进行了钻探查漏及注浆加固改造。

5 15445N工作面区域治理情况

地面区域治理技术是在地面施工钻孔,到目标层以上一定位置时进行定向造斜,进入目标层位取平,沿层位平行钻进。并利用水平钻孔,对奥灰含水层顶部导含水通道和裂隙进行探查并注浆封堵,从突水源头上进行治理,将奥灰含水层顶部改造为相对隔水层,以减小底板突水概率。(图1)

工作面地面范围内施工两个注浆主孔(注1和注2),分支水平孔11个,合计钻探进尺7997.54米,通过水平钻进探查到明显漏失点25个,合计注水泥67140t,粉煤灰10296t。(见表1和图2)

6 15445N工作面防治水治理效果

通过井上下防治水综合工程治理后,工作面掘进期间没有出现异常突水现象。地面施工分支水平注浆孔对工作面底板奥灰含水层的探查和注浆封堵,浆液在注浆压力作用下,向下沿奥灰水补给通道扩散、沉淀、结石堵塞或缩小导水通道,减少奥灰水对其他含水层的补给,向上沿煤层底板裂隙运动、沉淀、结石,充填隔水层的导水带裂隙,胶结强化底板,有效封堵了煤层底板的导水通道和裂隙,大大降低了工作面底板奥灰突水的概率。工作面于2014年5月1日开始回采,2015年1 月31日安全回采结束,采出煤量116561t,实现了带压安全开采。

篇8

关键词:水文地质;煤矿防治水;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社会的发展之下,煤矿事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对于煤矿生产工作而言,水害是造成巨大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防治水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水方式,才能保障国家财产安全和职工安全,下面就针对水文地质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煤矿防治水工作的任务分析

1、观察工作

在开展煤矿防治水工作时,需要科学的对矿井水文地质进行深入的调查、观测与勘探,分析影响矿井生产安全的各项因素、地下水规律,并根据此写出报告,这就能够为防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好基础。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计划提供详细的水情水害预测预报。

2、水质情况

在分析防治水问题时,还需要对矿井的疏水能力、汇水情况与相关水利工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出降雨量情况,结合具体的条件来建立防水系统、排水系统与疏水系统。

3、建立防排水体系

了解矿井附近与地面的实际汇水情况、水利工程、疏水能力等基础资料,并且根据水文气象部门收集当地降雨量与洪水位资料,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建立系统性的疏水、防排水体系。

4、建立地下水观测系统

在水害高发区域,必须建立完善的地下水观测系统,通过实时动态观测,掌握矿井地下水情况,只要发现疑点必须详细探测,在完成探测确保安全后可以开始采掘。

5、建立强排水设施

根据矿井历史水害事故等级资料,建立高于标准的井下强排水设施,提高水害防治工程的排水能力,在发生水害事故后,可以有效控制灾害的等级。

6、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在收集到全部的水文地质资料后,根据地质结构与煤层条件、围岩性质、岩层移动特征等数据,留设合理宽度的防隔水煤(岩)柱。

7、建立探放水管理体系

煤矿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探放水队伍,探水前,应当确定警戒线、探水线。在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进行掘进、采煤前,应当采用物探、钻探、化探等方法查清工作面前方断层、陷落柱和含水层(体)富水性等水文地质条件。探放水钻孔的布置和超前距离应当根据水头高低、煤(岩)层厚度和硬度及《煤矿防治水规定》布孔原则执行。

8、其他安全设施

为了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需要根据地下水的情况建立好排水设施与动态观测系统,并根据煤层赋存条件、水文环境、地质构造、岩层移动特征、围岩特性来设置防水煤柱。

二、水文地质资料对于煤矿的重要作用

1、对安全的影响

为了提升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必须要对水文地质资料有全方位的了解,准确的记录好各种水文地质的情况,分析出具体的充水规律,以此作为制定防水措施以及开展水害预防工作的基础资料。

2、对布置的影响

煤矿水文地质资料对于工作面、采掘巷道以及采矿区的布置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水文地质资料也会影响到采掘巷道与采区的设计。

3、对调查的影响

水文地质资料也会影响到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成效,为了防止透水问题的发生,就必须要对煤矿周围的废弃矿井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开采年限、井口位置、采空区位置、出水情况、积水情况,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4、对水文预报的影响

在开展煤矿井巷生产与施工工作时,水文预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透水事故发生率,还能够保障矿井生产的安全。

5、对地质储量的影响

如果煤矿实际储存量小,但是资料的储存量大,那么就会影响生产周期,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资源,开展水文地质的调查能够详细的分析出实际的储存情况,能够有效减少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三、煤矿防治水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

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依靠完善的排水系统,以保证防治水工作的可靠性,但是,由于煤矿开采的承包者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其更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因此忽略了国家的标准规定,对于排水系统的建设也不够重视,水仓设计不分主副,而且未在安全出口位置设置密闭门,无法进行有效的防火防水工作。排水系统是煤矿开采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排水系统建设,以满足煤矿开采需求。

2、水灾预防工作不到位

水灾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对于煤矿开采的影响甚大,因此,对于煤矿开采的水灾预防工作也应当重视。但就当前的煤矿水灾预防工作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很多煤矿企业在进行开采过程中并不重视水灾预防,而且即使有开展水灾排查工作,也仅是流于形式,并未落到实处,在进行煤矿开采时,虽然采空区内留有大量积水,但并不能及时处理,对于一些由于自然灾害如暴雨天气造成的积水更不重视。

3、防治水技术人员匮乏

由于煤矿企业对水灾防治工作不够重视,使得这方面的人才较为匮乏,而且在日常的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矿企业也不会配备专业的水灾防治技术人员,及时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水灾防治工作,也只是从其它部门临时调来的,缺乏专业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水灾防治效果。

四、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的措施分析

1、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

在开展煤矿防治水工作时,管理人员必须要发挥出领导效用,做好管理工作,并根据煤矿的生产要求制定好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制度落实到人,由技术人员共同来负责煤矿的防治水工作,在解决问题时,要保障各项细节工作都可以深入的落实到实处。此外,管理人员还要提升自己对于煤矿防治水工作的认识,分配好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水害严重、地质环境复杂的矿井,需要配备好水文技术与地质技术水平过硬的人才,才能更好的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2、制定好完善的规章制度

煤矿管理人员还要根据矿井水害问题制定好科学的规章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要求所有的员工必须要将这些制度深入的落实到实处,严格按照制度来办事,在开采前,需要做好调查工作,根据具体的水文地质情况及时来调整应急预案,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与部门中。同时,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综合水平与责任意识,员工是生产的执行者,只有让他们全面的掌握相关的技术,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3、加强地质调查,做好雨季防范措施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好地质调查工作,健全监测系统,若水文地质条件出现波动,必须要及时来调整应急预案,同时还要科学的分析矿井的水害因素,推广新型防御设备,提升防治能力与抵御能力。在雨季开始前,煤矿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各类准备工作,对排水设施、防水设施、防洪设施进行科学的检查,避免水害问题的发生。

4、增加科技投入,提升工作质量

煤矿企业需要增加资金与科技的投入,推广新型防治措施,增加设备的科技含量,同时,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确保图纸质量,把好审查关,采取科学的措施改善煤矿生产环境,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生产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必须要做好防治水工作,为了提升防治水工作的成效,就需要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与责任意识,增加资金投入,提升设备的科技含量水平,减少人员伤亡与国家资源浪费,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谢经涛.水文地质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 《河南科技》,2013,(13).

篇9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依照《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认真编制审核审查有关设计、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

2、协助总工程师认真编制好长远规划和年度作业计划,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连续。

3、协助总工程师认真抓好地质、水文地质、测量、储量管理等有关方面的安全技术管理。

4、组织全矿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大检查、搞好技术监督,促进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展开。

5、协助总工程师搞好每年一次的矿井水灾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确保演练成功。

6、协助总工程师进行地测防治水重大隐患排查和治理措施的制定。

7、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提高地测防治水科技水平,对井下地质、水文地质、测量、储量等工作进行安全技术管理和业务指导。

8、认真总结在地质、水文地质、测量、储量、“三量”等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

9、积极完成各项安全考核指标,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10、完成上级部门、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1、必须尽职尽责,杜绝“三违”现象。

篇10

关键词:煤矿井下 防治水 方法

煤矿透水是指煤矿在采掘过程中,挖穿洞壁导通地下含水层水或者采空区积水,引发的水害事故。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煤矿防治水工作,且已出台《煤矿防治水规定》等多种有关煤矿防治水的规定。但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其中不乏因煤矿透水事故,煤矿井下透水不但危及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更是阻碍事故发生后的救援速度,因此,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必要专研煤矿防水技术,将煤矿井下防水工作作为煤矿安全预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预防与解决水害的发生,主要有矿井防水煤(岩)柱留设、疏水降压技术、注浆堵水技术等方法。

1 矿井防水煤(岩)柱留设技术

1.1 矿井防水煤(岩)柱留设技术概念及类型

矿井防水煤(岩)柱留设是预防煤矿透水事故的一大重要措施,一般来说,在导水断层、含水层下、水体下或承压含水层上附近进行煤矿开采时,为避免地下水或地表水渗入工作地点,有必要保留一定的高度与宽度的煤(岩)层不予采动,而这部分煤(岩)层即被称为防水煤(岩)柱,又称防隔水煤(岩)柱。根据防水煤(岩)柱所在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六种防水煤(岩)柱类型,分别是:冲积层防水煤(岩)柱、水淹区防水煤(岩)柱、断层防水煤(岩)柱、井田边界煤柱、上下水平(或相邻采区)防水煤(岩)柱、地表水体防水煤(岩)柱[1]。

1.2 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原则

矿井防水煤(岩)柱的留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在对不适宜疏放或疏放成本较大并有突水威胁的区域进行开采时,有必要留设矿井防水煤(岩)柱;其次,矿井防水煤柱不能进行二次或多次利用,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尽量将煤柱的高度与宽度降到最低限度,以此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煤矿资源的利用率;再次,防水煤(岩)柱应与采煤方法、开采强度、支护形式等人为因素相结合,还需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煤层赋存条件、煤层的组合结构方式等多种自然因素相结合;第四,当地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应在煤矿的井下采掘设计中进行确定,也就是说其整体的井巷布局和开采方式应该和各种煤柱的留设相协调,同时多煤层地区还应对各煤层的防水煤(岩)柱进行统一规划,以免整个防水煤(岩)柱失效或对日后煤柱的留设造成困扰,造成二次施工,增加施工成本;第五,如有必要在同一地点留设两种或两种以上煤(岩)柱时,所留设的煤(岩)柱应满足各个留设煤(岩)柱的条件;第六,有必要对防水煤(岩)柱进行严格维护,以保证煤(岩)柱的完整性;第七,应在本地区取得留设防水煤(岩)柱所需要的数据,而异地或邻区的数据则只能供于参考;第八,防水煤(岩)柱要具备隔水作用,其中必须要有达到一定厚度的粘土质隔水岩层,或者有裂隙不发育、含水性极弱的岩层[2]。

1.3 防水煤(岩)柱的留设优缺点

矿井防水煤(岩)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矿井水害的发生,减少井下透水事故,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但留设矿井防水煤(岩)柱要把握高度与宽度,需与整体安排相协调,还需坚持进行维持,因此,对防水煤(岩)柱高宽度的把握以及长期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2 疏水降压技术

2.1 疏水降压技术的概念及内涵

疏水降压技术是以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为基础,利用专业的技术与工程措施,对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山西地区主要针对奥灰水),在人工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疏降水压,对可能发生的矿井水害进行防范和治理的技术。

2.2 疏水降压开采技术原则

煤层顶底板在采掘过程受到破坏后,若其导水裂隙带波及范围存在强含水层时,掘进、回采前有必要对含水层采取疏降措施。承压开采煤层和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厚度,能承受的水头值小于实际水头值,因此要遵循开采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操作:首先,需把承压含水层的水头值降到隔水层能承受的安全水头值以下,且需及时制定相关安全措施;在查清承压含水层的补给边界后,可预先进行帷幕注浆,与水源截断,然后疏水降压开采,但必须编制帷幕注浆设计,按有关规定审批;当承压含水层的补给水源充沛,不具备疏水降压和帷幕注浆条件时,可编制专门的设计,酌情采用改造含水层为隔水层局部或注浆加固底板隔水层的方法,在制定专门的防止井下水害的措施且有充分防范措施的条件下可进行试采[3]。

2.3 疏水降压技术的优缺点

疏水降压防水技术是煤矿井下水害的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水害发生后的弥补和抢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疏水降压防水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要求较高:当水压较高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控制装置,且应将疏水钻孔设置在未受到采掘影响但已受到破坏的地点;在打孔过程中需尽量打斜孔,增加钻进含水层的段距,以免疏水钻孔打不出水;钻孔展布方向要与区域导水的构造节理组方向垂直,必要时应采取孔内爆破,以扩大疏水量。

3 注浆堵水技术

3.1 注浆堵水技术的概念及类型

1955年1月,新汶煤矿张庄二立井井筒施工遇到第一层石灰岩岩溶水,被迫停工,苏联专家提出采用注浆法堵石灰岩水,到6月注浆成功,从而开创了我国井筒预注浆施工先例。注浆堵水技术是防治水害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煤矿防治水害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注浆堵水主要应用于成井后的壁后注浆、井筒掘凿前的预注浆、截源堵水减少矿井涌水、堵大突水点恢复被淹矿井、井巷堵水过含水层或导水断层等六种情况。注浆堵水技术主要分为出水点位置缺乏资料的注浆堵水技术和出水点位置及资料明确的注浆堵水技术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需采用相对应的方法与技术。

3.2 注浆堵水技术的优缺点

注浆堵水技术能在少破坏或不破坏地下水的平衡情况下,实施有效合理的开发的利用;可减轻煤矿井排水负担;有效改善了开采工程的劳动条件,从而提高了质量与工效;能减少突水几率,加固薄弱地带;避免地下水对工程设备的浸泡腐蚀,延长工程设备的使用寿命,但注浆堵水对技术要求较高,存在一定的施工难度。

4 结语

煤矿井底防水技术是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防治底板含水层或煤层上部存在的水 害,要从整体出发,要遵循煤矿井防治水原则,早规划、早准备、早治理,且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用相适应的措施。目前我国的煤矿井下防治水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但为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保证矿井安全高效开采,仍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袁河津.煤矿全员安全素质提高必读丛书[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