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宣言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05:3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长宣言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长宣言作文

篇1

我的成长宣言是:1.我要认真学习,争取将来考上大学

2.当我面对困难时,我的成长宣言是:面对苦要接受它,更要不断地奋斗!

3.当我遇到心酸的时候,此刻我的成长宣言是:面对失败不气馁,这只是上帝给你开的一次玩笑,坚持不懈总会有回报!

4。当成长有甘甜时,成长宣言又是:一时的成功并不代表一切。要想得到真正的人生真理,就必须永远不停地向前奋斗!

篇2

看着这本花名册,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早就振聋发聩——全年级的精英啊!听听这7门主课的任课老师,7位战斗在素质教育最前线的英雄,可敬得可怕!

高处不胜寒哪!

语文课上,魏老师收拾起和蔼的笑容;英语课上,MrZhao虽幽默,但口语说得飞快;连惟一的女老师在她的物理课上也忘记了温柔,猛给我们布置作业……我理解他们,这是初三,老师讲课与同学回答的精彩迭出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与落后。

第一次写作文让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那是什么作文啊!扔进废纸篓最好不过。强项也因紧张和畏惧变成了弱项。

几天下来,我筋疲力尽,感觉好像喝了一杯冷水,从里到外都极不舒服,更加深了我的自卑……

“你忘了自己的信念了吗?”镜中人和我面对面,“要坚信自己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谁说的?

对呀!我的信念,我的座右铭,怎么到关键时刻都忘了呢?

花了一个晚上,我整理好了情绪。

当起床铃响起时,我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笑——以微笑面对初三,面对压力。

篇3

金色秋风送走了炎炎夏日,敲开了神小校园新学期的大门。我们又欢聚开始一堂,用勤劳和智慧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每一天,去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甚至失败的痛苦。在此我代表学校首先向我们的新老师、新家长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你们的到来,因为有了你们,神小大家庭将更加团结奋发、朝气蓬勃。一年级120名新同学的到来,让我校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姿。欢迎你们,来自四面八方的棵棵幼苗;祝贺你们,神小新的小主人;希望你们在这里尽情地采撷阳光,茁壮成长!

此时此刻,我们隆重集会,进行新学期的开学典礼。我们听到:全体同学们“脚踏实地,拼搏创新;敢立壮志,燃点激情;自强不息,我要成功”的“神小学子宣言”;我们看到:各班同学以崭新的风姿和激情积极响应,焕发出勇攀学习高峰的斗志。

回顾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是令人喜悦的半年,是丰收的半年。这段激情奋进的岁月,是我们神小全体师生追求梦想、放飞希望、风雨兼程、彼此感知的日子: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各项教学工作改革实现了新跨越;师生综合素质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学校社会声誉和形象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中得到了新提升。回眸看:老师们用信念铸就师魂,爱岗敬业、锐意改革,热心参与教育教学创新实验,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教学策略,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在今年区教研中心举行的数学学具优质课比赛中,第一次参赛的王巍玲老师获一等奖,在网络教学的学科整合优质课比赛中徐黎明老师的数学课获二等奖。在思品、计算机和劳动论文比赛中苗玉华、赛世静、冷建家、王恩江老师获

一、

二、三等奖。在全区习作教学研讨会上,我们做了典型发言,并展示了两节课。在全国刊物上,我们有三篇文章发表。一批批师德高、有激情、善学习、会协作、负责任的活力教师从这里走向教育理想!同学们,你们的笑意写在脸上,正在感受着七彩快乐的童年,正在学会用明亮的眼观察自然的赤橙黄绿,正在用多彩的笔描绘生活的绚丽多姿,正在用灵巧的手奏响童年的华彩乐章!在我校首届“快乐的风”六一活动中,同学们各展风采,张扬个性,放飞希望,追求梦想;在综合素养比赛中,“我与家庭教育”暨第五届当代小学生作文、书画、摄影大奖赛中,50个学生的作文分别获

一、

二、三等奖,15名教师获优秀辅导奖,在区教委办举行的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演讲会上,金玲同学获二等奖,在区篮球赛中,女子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一批批懂礼仪、会处世、爱学习、有修养、勇创新的阳光学子正从这里走向未来!一个人文、书香、快乐、绿色、现代的校园正在形成!

更可贵的是暑假中,舞蹈队的同学克服了种种困难,积极地投身学校舞蹈的排练。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们也积极参加训练。你们表现出来的高度集体主义精神,学校非常满意;你们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学校非常满意;你们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学校非常满意;我们为拥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这项活动的老师们更是表现出了高度的纪律性和奉献精神;同时还要感谢对这些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家长同志们!

当我们陶醉于我们这个书香花香的现代校园中,我想我们同样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神道口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今年暑假,学校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教室里铺上了美观现代的地砖,充分利用空间增设了安全通道,目前正在积极扩建食堂、与各方协调接通大市暖气,全力为师生们营建美观、舒适、洁静的良好环境。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神道口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及所有关心与支持神小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新学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像是手中刚刚拿到的新书一样,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崭新崭新的。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本奇特的书里面讲述什么神奇有趣的故事,但在那整洁的封面上,却已经写满了生活对我们的祝福。只要我们用每一天的真诚和努力,认认真真地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发现一个秘密,这秘密就是:生活可以这样美好。而这种美好的生活,正是经过我们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亲手创造才会出来的。新的征程,让我们带着问题前行,思索行动中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

第一,这学期,你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第二,这学期,你想获得的进步是什么?

第三,这学期,你会为此做出哪些努力?

第四,这学期,你准备怎样让自己更快乐?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只要我们勤奋耕耘,就一定会拥有丰收的喜悦。收获是喜悦的,但它离不开扎实的行动。行动是美丽的,它能让我们由弱变强。它能让我们由小变大,它能让我们由矮变高,它能让我们由无知变聪明。所以,生活在神小的600多名师生们,要坚持树立“爱”的校魂:爱祖国,忠贞不渝;爱学校,细致入微;爱工作,讲究效率;爱学习,勤奋有法;爱他人,宽容合作;爱自己,乐观负责。师生共建爱的平台,把神小变成爱的花园;家校、社校共搭爱的平台,把神小变成爱的海洋。让我们践行神小师生宣言,“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创新创业,追求卓越;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用广博的知识、完美的人格、优雅的风度、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努力使我们学校成为“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的“满意”学校!

篇4

作为老师,你喜欢在什么样的班级上课?(班风正,学风浓,竞争力强。)

怎么样塑造这样一个班集体,让我们所有科任老师都愿意走进去上课、享受上课的乐趣?

诚然,组建这样的班集体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它首先必须具备几个因素:班主任、科任老师、全体同学的共同参与。其次,这个班集体必须有一个魂——班魂。就像一个家庭要有良好的家风、学校有良好的校风一样,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有一种归宿感,有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对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我带过很多班级,每一个班级在接班时,我都会给他们一个基本定位——健康自信(也权当班魂吧)。基本做法是:

班主任自信,带给学生自信,从而增强班级的竞争力。拿破仑说过一句话: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我不认为自己无能,自然就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自信。

1.班主任的自我介绍,要充满自信。

2.要求学生自信:把额头亮出来(心理暗示:我最棒,我能行),把笑脸绽放出来,让彬彬有礼、甜美的声音响起来。

3.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自信。(大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培养学生自信要从扬长开始。)首先利用班会课找优点——藏龙卧虎,谁是我们班的龙,谁是我们班的虎?其次把孩子们推上讲台:每周小结、开班会、课前美文诵读、作文分享、课间一句话、开家长会等。自信的孩子会主动参与竞争,自信的班集体会促进学生更强的竞争力。

4.给班级明确定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推进目标(目标:争取先进班集体)。

(1)班级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教师寄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3)感恩宣言: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老师,教会我们成长;感恩帮助自己的人,他们让我们学会善良;感恩伤害自己的人,他们让我们学会坚强。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融洽师生感情,使班级更加温暖和谐。

(1)校园活动。如六一、教师节、元旦、圣诞、踢毽子等。

(2)校外活动。如母亲节、父亲节、爬山、野炊、风景点游览、观看曹邺读书岩……

6.面对孩子的错误,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宽容处理。

7.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和谐师生、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组建好一个班集体的同时,我也是一位科任老师——语文老师。大家知道,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的学科,今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1.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要树立大语文观的理念,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1)备课。①课前备课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一般采用的方式是:拿到教材,通读教材,掌握主要方向,再认真备好一个单元的课,便于在讲课过程中知识的融会贯通。②学生备课,也就是课前预习工作,包括字、词、句、段、篇、质疑等等。小学生重在习惯的培养,我们都明白: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辈子受用!

(2)上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跟学生有沟通和互动,寓教于乐!我上语文课一般的做法是:①进课堂,精神饱满,面带微笑。②倾听学生的课前诵读,美文分享,并及时鼓励。③每一课都要有一个艺术性的课前导入。记得法国的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④语文课的类型很多,如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方法也不尽一样。

2.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四个步骤:预习、听课、作业巩固、拓展阅读)。

(1)预习。为激发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充满兴趣,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让学生明白不动笔墨不读书、好学深思等理念)。

(2)听课。学生上课不认真,课后将用成倍的时间去补,我向学生说:心者,脑也,要用头脑听课。只听不想,只听不思,其效果不会达到最佳的。

篇5

感恩节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要一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关注身边所有的美好、所有应该感谢的事物和人们,做一个懂得说谢谢、知道表达感恩的人。共同阅读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最新2020,请您阅读!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1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尤其是在老年人保障方面,已取得许多成就,但我国的老年人形势仍很严峻,老年人人口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多数城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人生之路,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尊重老人,敬爱老人,说到底就是尊敬自己,敬爱自己。会懂得孝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打开心胸去接纳敬老院中的慈祥的孤独的老人,给他们欢乐,给他们祝福,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回忆,陪伴他们去寻找年轻的辉煌和对明天的希望。祝福他们安享晚年,老有所乐,老有所爱。

二、活动目的

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弘扬和践行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

三、活动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共建和谐社会,展现当代志愿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意识,以及为了促进点点义工和理工大志愿者们之间的交流,点点义工联合会与理工大志愿者协会联合组织去探沂镇敬老院义务为孤寡老人服务,为老年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为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送上我们对老年人的一份关怀。

四、活动时间

__年11月27号(周六)

五、活动地点

探沂镇敬老院

六、活动主题

牵手夕阳红 温暖老人心

七、活动机构

主办单位:校区团委及学工部 费县点点义工

策划、承办单位: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八、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义工力所能及为老人募集衣物(募集干净衣服:适合老人穿的外套、大衣、毛衣、围巾、鞋子等等,新旧均可,保暖为主。

)准备慰问品;

2、到达目的地后,全体志愿者给老人们问好,并给老人赠送慰问品;

3、志愿者与义工为老人晒被褥,打扫房间,洗衣物,陪他们聊天,包水饺等;

4、志愿者为老人表演文艺节目。

5、饭后,志愿者们与老人话别,并合影留念,活动结束。

九、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期间服从安排,实实在在做事,勿打闹嬉戏。

2、和老人聊天,让他们回忆起美好的往事,使他们心情愉快舒适,注意倾听,不要涉及老人不

高兴的往事。

3、志愿者行为举止要大方得体,注意措辞用语,切忌在敬老院内大声喧哗,注意活动中老人们的情绪变化。

青岛理工大学(费县校区)

青年志愿者协会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2一、活动缘起

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千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发展。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面对一点点挫折,就那么轻易那么马虎的结束自己如花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资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须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天性与感恩之心。于是我们想到了借西方“感恩节”的'机会,在校园内开展“心存感恩,永不言弃”的感恩节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为期一个星期的活动,让孩子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老师,朋友或者对手,快乐或者伤心,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辉煌光耀的阳光。

三、活动时间:20__年11月(11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四、活动地点:学校内。

五、活动前期准备

1、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感恩节的配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集等。

2、各班征集“感恩箴言”,并选送10个好的“感恩箴言”推荐到学校进行评比。

3、打印宣传资料,评分表等。

4、校园环境部署:张贴海报等。

5、与大邹广电站合作,让学生在电台免费点歌送祝福(写好祝福语)。

6、十三周四作文课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4―5年级写作,3年级写一段话,1-2年级说几句话。

7、少先队大队部干部开会分工,深入到各个年级,保证活动的影响力与完整性。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3一、指导思想

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对于今天的广大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为了让广大队员心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地面对生活,学校大队部将组织开展“感恩周”主题教育。

二、活动时间:20__年11月__日——11月__日

三、活动口号: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家庭

四、主要内容及安排:

1、周一国旗下演话:《我成长我感恩》

主题班会:《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每级部上交一份班会设计)

2、周二至周五“心灵氧吧”(感恩故事)

3、周四(感恩节):课间操学生代表宣读《感恩倡议书》,齐唱歌曲《感恩的心》

4、感恩实践活动

A、组织四、五年级给父母、老师或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写一封感恩信。(学校设计格式、每班上交5份)

B、二年级学生开展“护鸡蛋”活动。以个人或小组形式保护一个生鸡蛋一天,使它毫无破损,以此感受妈妈对自己的呵护与养育之恩。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或者写一写活动的体会,回家做一件令父母高兴的事。(学校设计表格、每班上交10份)

C、一年级小学生爱心作业传真情

(a)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b)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c)记住父母的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

(d)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

(e)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D、三年级绘“感恩图”,将生活中感动的情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配以文字抒感。(A4横版、每班上交10份)

E、感恩社会:倡议全体学生周日走进社区为社区做一件好事。

F、后续组织全校学生观看“20__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短片,班会上课展开讨论,谈观后感。

注:各级部作品在11月30日之前保质保量的交到德育处。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4一、活动主题:

心有慈孝 快乐成长

二、活动目的: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祖先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感恩的教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身边的一切,学校决定举办首届感恩节,对全体师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感恩教育活动,以此增进师生家校之间的情感,促进文明礼貌校风的形成,共同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

三、活动时间: __年11月10日——12月3日

四、活动内容(六个“一”系列活动)

1、发起倡议(利用晨间讲话向全校师生)

2、一次主题班会

时间:11月下旬。各年级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围绕感恩主题,按照学生特点,组织一次关于亲情、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具体内容可自行安排。或讨论或演讲或讲述,尤其是对父母、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提示:用比较大的美术字在黑板写上活动主题名。(11月10日最后一节课)

3、一首歌曲(全校性)

感恩节活动期间,学校广播室利用课间时间播放活动主题曲《感恩的心》。

4、一封信

每个学生给父母或施恩于己的人,写一封感恩的信,力求真实生动,事迹感人

5、一枚感恩卡片(全校)

学生自制一枚感恩卡片,送给有恩于自己的人。每班2张。(征集时间:12月2日)

6、为父母洗一次脚活动

要有家长签字和对于此事的意见,学生要有相关的照片或日记。(每班2份,12月下旬)

7、一次感恩自然的环保教育

环境是我们赖于生存的条件,让我们以感恩的心与自然共存。各班开展“争做校园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要求各班产生校园环保的志愿者,12月1日)

五、活动要求:

1、各班参照本方案,结合本班实际,明确活动内容,分工负责,落实到人,使各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2、活动期间,学校校将组织人员到各班检查活动开展情况。

3、活动结束,各班要及时做好总结,报送大队部,将此次活动所有材料归档。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5a、活动名称

happy thanksgiving day!——“感恩你我,真情成长”

小班:亲亲一家人

中班:让爱住我家

大班:感恩的心

b、活动目标:

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

c、活动安排:

开幕式:11月19日(周五)

主题活动:11月22日——11月26日(包括家长半日活动设计)

闭幕式:11月25日(小、大班)11月26日(中班)

方案实施及步骤

一、环境:大展板的制作,18号前完成

1、背景(幕布亦是海报)的制作。

各级部将各自活动的具体安排(必须写清活动名称、目标、准备、时间、地点及参加人员;幼儿园园长联盟,园长好帮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写在2k的铅画纸上。经园部审核后由中班统一布置和装饰。

2、老师每人制作一个自己的感恩小海报,装饰在各年级大海报周围。

3、各班环境:小、中班用水果娃娃制作火鸡,布置在教室;

大班制作感恩海报

二、开幕式

1、时间:11月19日上午10:00

2、参加人员:全园幼儿

3、主持人:(中班)

4、过程:

a、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幕

b、情景剧表演《感恩节的雨来》

c、“爱的语统”:爱心撒播关怀,四叶草传递祝福,黄丝带洋溢真情!

d、感恩宣言:小班——爱自己,爱家人

中班——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

大班——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爱生活

三、主题教育准备

1、各级部按照各自的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并做好过程资料的整理。

2、家长半日活动可以与本次活动相结合。

3、各年级的特色活动

大班年级

(1)护蛋活动:每人从家中带一只生鸡蛋,可以装扮鸡蛋也可以给鸡蛋取名字,扮演鸡蛋的爸妈,一天保护好鸡蛋,不让鸡蛋破碎掉,体验爸妈养育宝宝的辛苦,学会感恩。

(2)大带小活动:大班的孩子到对口小班找一个弟弟或妹妹,照顾弟弟妹妹一天,跟弟弟妹妹一起玩游戏、一起吃饭……体会做哥哥姐姐的自豪。

中班年级

护蛋活动:每人从家中带一只熟鸡蛋,扮演鸡蛋的爸妈,一天保护好鸡蛋,不让鸡蛋破碎掉,体验爸妈养育宝宝的辛苦,学会感恩。

小班年级

火鸡展览:亲子在家用水果娃娃制作火鸡,进行火鸡展览活动。

四、感恩节闭幕式活动准备及分工

1、各班准备一节教学活动。

2、主持人、串词。

3、爱心传递:小班准备好护手霜、信物爱心,

幼儿园园长联盟提示您:中班准备好信物幸运草,

大班准备好黄丝带。

传递后中、小班由家长将信物贴到“爱心墙”上,拍照留念。

作感恩海报

班级活动内容及时间

大班活动时间:

25号上午举行

活动内容:

一、室内:亲子制作海报

二、室外:闭幕式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团队爱的宣言:爱家人、爱朋友、爱自己、爱生活;

让爱心在我们之中传递;感恩你我,真情成长!

2、情景剧表演《感恩节的由来》

3、请一名幼儿介绍“爱的信物”——黄丝带的意义

4、全场“爱的传递”。

5、集体欢庆感恩节:跳火鸡舞。

小班活动时间:

25号下午

活动流程:

(一)、室内

用特殊的方式:幼儿、家长互表示爱意

(二)、室外

1、儿歌表演《我爱家人》。

2、爱的宣言:心中有爱就要说出来: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对彼此的爱。

3、童话剧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4、小手护大手:给爸爸妈妈擦护手霜。

5、歌曲表演《让爱住我家》。

6、爱的传递:家长填写爱心卡,和宝宝一起张贴在海报上;

鼓励宝宝把爱心卡送给老师、父母。

7、集体欢庆感恩节:跳火鸡舞。

中班活动时间:

11月26日上午

活动流程:

(一)、室内

1、语言:猜猜我有多爱你

2、亲子制作:感恩大餐

(二)、室外

1、团队爱的宣言:

爱家人、爱朋友,帮助我们能够帮助的人;

2、情景剧表演《感恩节的由来》

3、请一名幼儿介绍“爱的信物”——幸运草的意义

5、全场“爱的传递”,贴到班级的爱心墙上。

6、集体欢庆感恩节:跳火鸡舞。

后续活动

1、感恩节活动及时上传(信息技术部)。

2、活动各类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优化方略;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235-02

初中的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需要学生用文字对思想、情感、事理、精神集中反映的具体形式,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是内心世界的一种需要。所以作文教学,尽一切可能去挖掘学生内在的真、善、美,并使课堂回归生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促使学生体会欢愉的成就感

强烈的表现欲是学生的天性,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写作更应适合学生心理的健全发展,富有个性的挑战,抓住学生表现自己的动力,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本合订成一册,可让学生创意作品的标题:《花季》、《薰衣草》、《阳光少年》、《同窗岁月》……有绘画兴趣的同学自身设计封面,雅俗无妨,重在创造性。而且在扉页开设有“作者简介”和“写作宣言”等栏目,有的还拟用笔名,让学生尝尝小作家那种风光无限的滋味。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这份美好的憧憬,指引学生细细地去追寻人生的足迹,顿悟作品的珍贵。这样,不言而喻的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树立了学生的写作的信心,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就会为作品的日益完美而必须付诸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事实如此,许多学生甚至在封底标明定价“一百万美金”、“青春无价”等等,足见对作品的钟爱。教师只要学生不任性乱来,完全可以允许个性的存在。

二、促使学生乐于动笔

作文难,难就难在难以下笔,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是最基本的问题。所以,教师除了授以写作技巧以外,最重要的是帮学生找米下锅,也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1.直观演示,丰富生活认知。 写作源于生活,但初中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知往往是局限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教师可以将多彩生活浓缩于三尺讲台,或把大千世界汇聚到斗室之课堂,增加学生的深层形象,丰富内心情感,求得文如泉涌。组织户外活动如春游、参观名胜古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如精品展览、小制作、小实验等,生活的再现和创造如表演小品、绘制图片、讲述故事等等。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2.利用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电话教学手段,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集中利用课堂体现。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引起共鸣,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寻找情境的切入口,导入写作的冲动、灵感乃至震撼!从而捕捉“闪光点”,把握作文的灵魂,达到“乐写”的境界。这样,不仅语言丰富起来了,更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相互交流情感,体会感受,写作如鱼得水,表现淋漓尽致。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探求写作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1.每个学生置备《生活笔记》或《心灵笔记》,每周布置生活、感悟题材,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在班会时间进行交流,相互记载读后感并点评。 2.组织学生有益的课外阅读。规定一期必须阅读十本以上文学名著,并做好读书笔记,修炼写作内功。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广阅的社会去锻炼,了解生活,实践出真知,感悟人生,感悟天下。 4.创办文学社团和作品期刊。做到一所学校一份文学期刊,一个广播室,班班设有创作园地。 5.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报刊投稿,征文活动,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六、扩大课外阅读,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现今中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们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学生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中学生的语言积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基于此,中学阶段能否从语文课中大胆划出一二节作为阅读课呢?同样,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多作些课外阅读讲座,刺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课外阅读如同吃饭、睡觉,不可或缺。当然,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可能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不可能拜读大部的文学名著,只能是见缝插针,只能选择短小精悍的读物,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指导,比如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等。

七、利用精彩点评培养鉴赏能力

篇7

我的小学时光有三年是在闽北的林场度过的。林场小学因地处偏远而缺乏教师,只能聘用代课老师,我很幸运,遇上了两位影响我一生的很好的语文代课老师:一位是来自我母亲祖籍――福州郊区的“老”。这位“老”是个解放前毕业的大学生,被发配到闽北农村劳动改造,后来,村里让他当了代课老师,这位“老”的不幸却成了一代山村孩子的幸运。在他的启蒙教育下,我爱上了读书,走上了寻求知识的人生道路。另一位语文代课老师,原是母亲的工友――一位支援福建建设的上海女青年。她的学识虽比不上“”老师,但她不断带来上海的气息,开启了我们这些山乡孩子向往文明、积极进取的心智。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家搬进了县城,父母在电影院工作,算得上是文化系统,我因此有了出入县图书馆的“特权”;加上自小体弱多病,没有什么业余活动,我就成了小小县城破旧的图书馆中的“馆虫”。大量的阅读,使我的语文成绩很突出,我虽然是农村转学来的孩子,可作文常常是作为范文在班上展读,甚至还多次被推荐到全校展读。我还被老师指定为“语文科代表”,经常帮助语文老师改试卷――冥冥之中,语文教师的缘分已牵定,可我当时并未意识到。在七八十年代,知识分子还脱不了“臭老九”的尾巴,而教师还在“臭老九”之末,我是没有想到当“臭老十”的。但考大学时,我的成绩上了重点线,却阴差阳错地被非重点线的福建师范大学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惊呆了,福建师范大学只是我的候选志愿,怎么被录取了?其间的故事真让年少的我知道了什么叫“命运的捉弄”。我揉碎了录取通知书,试图斩断与语文教师的缘分,可是,缘分是逃不脱的,多少年后,当我变得越来越爱语文时,我却不得不感谢“这一生与语文有缘”。

1988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回母校任中学语文教师。两年的语文教师生涯,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教育的酸甜苦辣,更多的是青春的困惑和迷惘。看到不少能干的同事纷纷“下海淘金”,我的心也不在“语文”上。1990年我以总分全系第一的成绩考回福建师大读研究生,三年后,又以全优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当我手捧沉甸甸的“蓝派司”(硕士文凭),眼看着师姐、师兄或从政、或经商,我的心中充满矛盾。当时有一种说法,读师大中文系是“摸错了大门又摸错了房间”,现在我有了跳离“穷师之门”的资格,该何去何从?望着满架心爱的、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书籍,我又不忍心从此与它们决绝。犹豫再三,我谢绝了福建师大的挽留,去了我认为是既算跳离“师之门”,又还能与书籍有关联的单位――省教育厅教研室,其时,我根本还不了解省教研室是怎样的一个单位。多少年后,当我被别人恭维为“课改专家”“语文命题专家”,我不能不感叹自己“一生与语文有缘”!

在教研室工作至今,我连续做了十年的语文高考、中考的质量分析,发现了一个颇令人沮丧的现象,即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年年何其相似!怪学生,学生的智商是一代胜过一代;怪教材,人教版、沿海版、苏教版、语文版……教材也是一版一版地在改进;怪考试,“三加二”,“三加综”“等级考”……考试改革也是在不断完善中。学生、教材、考试这些都是不断前进的“变数”,为什么就不能带来语文成绩的前进?在每年的分析评价会上,我都要老师们思考这个问题,语文教学的瓶颈究竟在哪?在年年相似的曲线图面前,老师们意识到,原因只能在“教师自己”这个“定数”上找了:同样的教师,因袭的教法,必然导致学生答卷“年年相似”的结果――真理就在浅白处――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

那么,怎样才算是合格的教师?

我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探索。刚开始时,我也是认为,合格的教师就是“书/教好”。我先后发表了《高考古文复习略议》《浅谈现代文阅读的几点看法》《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等文章,力图从教法上提升教师的水平。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认识的提高,我却发现,自己这样做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是在培养“教匠”,而不是在培养“教师”。上下求索,我们这一代教师幸运地赶上了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大改革,多少困惑,多少探索,有了明晰的方向,有了前进的信心。我意识到,真正合格的教师应该是“教/好书”。我先后发表了《语文改革突破点之管见》《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避免陷入误区》《课程改革的观念更新应该落到实处》等文章,这些文章在全省语文教师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在《课程改革的观念更新应该落到实处》一文中,我提出的“三个解放”,被不少教师戏称为“解放宣言”:(1)“解放”教师的头脑,树立新的教学观,是成为合格的教师的关键。“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唐・韩愈语),先贤为教师下的定义束缚住了现代教师的头脑,时代不同了,“现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就明确确立“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新的时代,做一名合格教师就要大胆地突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框架,学会与学生沟通。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质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是奠定每一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形成交互作用,教师和学生是学习共同体。依据这样的教学定义的理解,教师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堂,特别要强调让学生做主,“满堂灌”式的、“条分缕析”式的知识讲解,看似讲了很多知识,实际上不过是让学生接受老师咀嚼过的一口口“饭渣”,学生汲取的知识养分是不足的。而且,老师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己感悟文章的时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思索的空间,学生体验不到语文的美,当然谈不上爱读语文了。(2)“解放”教师的“手脚”,树立新的教材观,是成为合格的教师的重点。以往,教师的手紧紧握着教材,脚是牢牢站在三尺讲台上,教师无形中成了教材和讲台的“奴隶”。所谓教材,从广义上说,它是指教师在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最标准的教科书,也包括了形形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从狭义上说,教材即指教科书,它是在特定目标下,为特定的教师和学生编制的,它的本质应该是由教师自主编制或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根据这样的定义理解,教师难道还不应该挣脱“奴隶的枷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为了大胆鼓励教师解放手脚,我在组织制定《福建省中考考试大纲》时,极力主张指定五六部课外阅读书目为考试内容,且所赋分值不低于十分,这个建议获得了专家组的支持和行政部门的批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老师、学生的眼光引向课外阅读,同时,向社会和家长昭告,读语文就是要读课外书。(3)“解放”教师的心灵,树立新的评价观,是成为合格的教师的动力。许多教师老是担心自己搞课改,学生会考不好。这其实是没有真正理解课改。课程改革与考试构不成矛盾,课改的目标与结果都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不可能出现课改搞好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生却不会考试的情况,如果学生考不好,最本质的原因只能是课改不成功。当然,考试制度的改革可能会滞后于教学改革,但考试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等到考试改革质变了再进行课改。语文学科的考试较其他学科而言,存在更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语文教师既要肯定、鼓励学生的个性、创新,也要注意客观共性的把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只能是哈姆雷特,他不能变成李尔王、奥塞罗。

其实,这个“解放宣言”真不过是给广大教师以呐喊和加油,是教师“教好书”的前提。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还必须达到“好/教书”的境界。要达到“好教书”的境界,除了要有开放的头脑,开放的手脚,还要有“满腹的诗书”“满腔的才情”,这样才能挥洒自如,才能真正吸引住学生。作为教研员,我每年都下校听课不少于七十节,看到老师们满腔热情地搞课改,我感到振奋,看到那些“为课改而课改”或“干涩没有味道”的语文课,我又忧心忡忡。我只能告诉我们的老师――课程改革犹如行船,教师们既要能切实把握住改革前进的“舵”,又要能轻松划动专业知识这只有力的“桨”,课改的航船才能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而专业知识这只“桨”的材料构成就是“书”,一个勤读书、爱思索的老师,他本身就是学生最鲜活、最有影响力的“书”,学生读着这样的“好书”,他怎么会不读好书呢。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心成立“语文新课程推进研究课题组”,我有幸成为核心成员,我为自己确立了“教材与教师专业成长”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继续为教师们加油、服务,为课程改革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篇8

【关键词】习作;童性;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6-0027-03

【作者简介】陈髦瘢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2),一级教师,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园丁。

习作是孕育童年幸福感的绝佳“母体”,提升儿童习作的幸福感应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道德坚守和行为自觉。教师应“平视”儿童,用心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童声”,顺其“天性”,匠心独运地引导其主动投入习作实践,逐步建立“自我”“自信”“自尊”,稳步提升习作的幸福感,在生命的绽放中涵养母语情怀,丰盈精神世界。

一、基于“有意思的场景体验”,引导儿童内化行知,于前期运作中发觉“有我”的语用情感

1.激发“镜头语言”,用本真的感性体验为习作储蓄素材因子。

儿童每天经历的生活场景充满着变数,这些自然演变的生活场景本身就是写作的“富矿”,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中捕捉属于自己的“镜头语言”,用“随记”的形式及时“留影”,使之成为习作中最精彩的“特写”。

一次大风天气下的跑操使学生深有感触,为之谈论不休。笔者及时利用放学前的十分钟,让学生记录下刚才的“镜头语言”,内容尽管有些零散,但很精彩:“伴随着节奏感十足的哨声,大伙儿在风中一片凌乱!”“我们的队伍被瞬间经过的一阵狂风冲散了,大家三五成群,相互搀扶,就像是一批刚过完草地的小。”……由于这些应运而生的现实“镜头”是童眼所见、童耳所闻、童心所想的原创素材,所以,它们源源不断地奔腾而来,待其聚沙成塔之后,便会以喷薄之势驱动儿童一吐为快,从而获取最初的习作乐趣,这正是儿童习作表情达意最主要的动力。

2.掘发“经典语言”,用美妙的知性体验为习作培育文学因子。

儿童时常被表达时的词不达意所困扰,其原因在于语言内存的匮乏,这就需要他们从大量有益的阅读中获取知识,其中,书面的阅读尤其重要。面对海量的阅读文本,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选择、学会阅读、学会提取、学会运用。

苏教版三下《庐山的云雾》一文遍布精彩词句,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采撷自己最喜爱的文字,编辑成短小精悍的散文诗:“那笼罩山谷的M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M那缠绕半山的M是系在山腰间的条条玉带M那弥漫山谷的M是茫茫的大海M那遮挡山峰的M是巨大的天幕……千种姿态M万般风情M是大自然的又一部杰作……”富于变化的事物极易引起儿童的注意,进而使他们自发地趋近和模仿。学生就地取材,任“性”捕捉经典语言中令他们印象最深的文字,在调词遣句的游戏中获得审美体验,使其对文本语言的审美能力实现突破与增值。这样情趣共振的言语实践是儿童习作积聚“颜值”最重要的助力。

3.引发“链梢语言”,用生态的理性体验为习作滋润文路因子。

儿童占有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借助言语表达自我,这种“表达”应是连贯而非断点式的,应是整体而非局部化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其理化存储,建立主题化的“思维链”,在聚零为整的过程中,提升对表现认知及表达情感的整体观照能力。

趣味化和挑战性是令儿童萌生幸福感的核心要素。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自己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原生素材、印象文字、瞬时灵感等以类似于思维导图的形式,按“归整梳理串联丰富管理”的程序建立个性化资源库。有的学生以“成长树”的形式建立了以“爱”为主题的资源库,“树”上四根粗壮的“枝”分别代表:朋友之爱、师长之爱、亲人之爱、社会之爱,生活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它们各自分生出的“叉”,再不断繁殖出典型事件的“梢”、生出细节之“叶”……这种自由调配、图文并茂的链式追逐既可用于分类积累、索引素材,也可用于疏通思路、谋篇布局,集聚主题性、序列性、层级性、生长性和趣味性,是儿童习作选材布局最需要的推力。

二、基于“有意识的自由表达”,辅助儿童活化意趣,于中期创作中启动“本我”的读写实践

1.引导自主“仿生”,在迁移摹创中创生属于“我”的表达图式。

“仿生”意即基于仿作之上的创生。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向往自由表达的同时,依然希望多一份适时出现的辅助力量,尤其是诗歌、游记之类的习作。教师可以借助经典作品的阅读,在儿童与之相遇时,开辟时空,催发言语的创生。

教学苏教版四下《只拣儿童多处行》时,笔者尝试采集文中语言,以诗歌的形式出示:“儿童是小天使M成千盈百地从大魔术匣子里飞涌而出M儿童是春光M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M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再设问:“在你心中,儿童是什么样的?”由此引发了学生意趣勃发的创想:“儿童是一颗小小的种子M从埋进土壤的那一刻M便开始为生根、发芽做准备”“儿童是一捧清澈的水M以纯洁的心M折射出多彩的情”……在言语活动中,儿童“先天的言语潜能得以实现,这是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的联结过程”[1]。笔者以冰心溢于字里行间的对儿童的喜爱触发了每一个儿童“爱的哲学”,用童诗开启了学生“爱的历程”,引导其在“仿生”中实现创作范式的自主转化。

2.鼓励自在“变式”,在创意表达中酿造属于“我”的新鲜语言。

“变式”意即变通语用形式。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亦常采用“变式”增强表达效果,如冰心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中所写的“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孙友田在《月光启蒙》中所描绘的“飘满了芳香的音韵”等。教师应鼓励儿童大胆尝试,绽放言语个性。

一位学生这样描写她的“活宝”妹妹:“妹妹盯着我手中的阿尔卑斯棒棒糖,咽了一下口水,糯糯地说:‘姐姐,我舔一下就还给你,保证不骗人!’”妹妹“糯糯”的娃娃音令人自然联想到甜软细腻,还带着些许黏性的味道,这种感觉性语言生动至极。另一位学生在描写父母表情变化时尝试了形象化的移植:“听着录音机里放出的争执声,爸爸的面容渐渐‘阴转多云’,妈妈的眉毛也从‘八点二十’变成了‘九点一刻’。”令人叫绝!儿童的思维空间广袤得令人吃惊,甚至拥有成人无法获知的言语异能,他们不拘一格的表达最纯净、最新鲜、最弥足珍贵。习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2],在“变式”中促成创作个性的自在变化。

3.支持自由“织梦”,在虚实相间中飞舞属于“我”的律动思维。

“织梦”意即用文字编织梦想中的景象。弗洛伊德认为,从每一个人的梦中,都可以找到梦者所爱的自我,且都表现着自我的愿望。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初目的是表达自我,因而想象类作文是他们的最爱,所以师者应适时抛设“支点”,助其生长梦境。

在一次古文经典诵读活动中,笔者以一首五言:“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引渡出一个个炫彩的童梦:“一个华丽的踮脚起步,雨珠轻盈地从高空跌落。旋转,左右,并脚,踏步,换位……”这是童趣触发的梦;“远处,天如水,水映山,山似画,画成花,阵阵春风拂面,细腻如母亲的双手,耳边回荡着唱晚的渔歌……”这是童韵生发的梦……一旦顺应儿童想象力的自由发展,谛听童梦的心律和足音,便可聆听到石破天惊的童真宣言,领略到儿童文化别样的风情。“梦”是儿童独特的生长方式,习作教学应给予儿童放飞梦想的舞台,令其在“织梦”中获得心智的成长。

三、基于“有意义的开放评价”,协同儿童外化情志,于后期制作中发展“知我”的交流场域

1.开启“第一读者”的能动空间,在“回看”和“取舍”间体验习作的悦纳感。

管建刚老师说,学生的“写作热情来自真诚的回应”[3]。儿童习作的第一读者应是作者本人,教师要发动其“首读者”的身份回看文本,在忠于“本真之我”的叩问、修缮中产生最初的审美认同。

儿童自主修改作文的热情来源于对作品开放的期待。当学生得知作文不再只是“填格、交差、下发、订正”这几个循环进行的规定动作,而是可以公开、推介、评鉴,甚而可以晋级、追评、建档时,他们会自觉主动地以“作者”的身份投入创作中,并在“作品”问世之前,反复斟酌,对比取舍,揣摩修缮,以求尽善尽美,管建刚老师谓之“作品意识”。开放作品更利于作者以读者的身份,于方寸之外进行理性审视,在“自我”和“前我”的博弈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因而,儿童的“创作返读自改”是一个不断发现“本真之我”的过程。

2.开发“显性读者”的互动空间,在“点赞”和“捉虫”间生发习作的振奋感。

“语言是一个媒介,一个载体,‘理解’是发生在文本之内的语言事件,它完全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4]教师要顺应儿童喜欢游戏式交往的天性,借助富于变化的互动形式,助其精神振奋地投入到言语认知活动中去。

笔者曾尝试在教室墙面上开辟出一块习作交流区,并在每篇交流的习作旁设置“点赞区”和“捉虫区”,以供学生进行分类批注并署名。周末,作者参考同伴批注,自主进行二次习作,再次展示。由此,评比出“星级评价师”和“星级作文”。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应关注儿童已有水平及所具潜能,引导其更进一步”[5]。同龄人更了解习作者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水平,这种“伙伴协同、异质交流”的互动,生成的是儿童与儿童之间的“最近理解”,而成人的习作评价则应后置进行。因而,儿童的“开放吸纳复创”是一个不断理解“本真之我”的过程。

3.开放“隐性读者”的联动空间,在“发表”和“比较”间延展习作的成就感。

儿童热爱幻想,一切神秘的事物都会引发他们的关注和探究。如何延续他们在习作中产生的愉悦和振奋感,并逐步放大,形成恒久的习作幸福感呢?笔者以为,最佳路径是将其精心修改的作品即时“发表”,尤其是面向未知的读者群。

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笔者曾尝试借助三类媒介予以发表:各级相关报刊、校园网专栏、个人博客。其中,博客平台因用稿率高、互动性强而最受学生关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当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和名字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出现在互联网上时,那份激动、满足和成就感会铭刻在心,成为永恒的记忆。未知的世界最为高深莫测,隐性的读者群和不断生长的交互信息加速了儿童潜能的内驱式喷发,写作成为他们表达自我、建立自信的一方乐土。此外,儿童在横向群比和纵向自比中,深化了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因而,儿童的“关注化用”是一个不断丰盈“本真之我”的过程。

马克思・范梅南说:“面对儿童就是面对可能性。”理解儿童的可能性,理解儿童心中的需要、眼中的生活、笔下的世界,追随儿童的本真性情,这便是顺应“童性”的真义。教师的姿态是一种自然的融入和自觉的守望,以帮助儿童成为“儿童”,在生活中学会发现,在习作中释放发现,在交往中拓展发现,在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发觉自我、发动自我、发展自我,过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2.

[4]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中国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76-77.

篇9

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有一个即品学兼优,又可爱乖巧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张鸣鸣。在学校她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在家里她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曾荣获过许多荣誉。在老师的眼中,她是好学生;在家人的眼中,她是好女儿;在同学的眼中,她是好榜样。我真的很羡慕张鸣鸣。可后来,我又为张鸣鸣感到悲伤。因为,一个突发事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个沉重的打击:张鸣鸣的父亲因病去世了。这就好比房子塌了——失去了顶梁柱。这个打击使张鸣鸣的妈妈旧病复发。一连串的变故让任何人都无法接受。一个个沉重的负担都压在张鸣鸣的身上。她每天放学后,不但要照顾妈妈,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复习功课。她从一个连梳头都不会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要完成各种家务的“家庭小保姆”。这一连串的变故,使我不得不惊讶——她毕竟还是一个8、9岁的小女孩呀!她的这种精神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一种对亲情的渴望和一种对爱的奉献。

我们和她同在一片蓝天下成长。但是,我们和张鸣鸣比起来,过的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但我们在过这种“神仙般的日子”时,我们的表现又是怎样呢?说到这里,我真是感到无地自容了。

鸣鸣的妈妈已失去了劳动的能力,鸣鸣的学费也以不能在拖了。但是鸣鸣并没有让她的妈妈操心,而是把自己平时攒的积蓄拿了出来。她交的学费都是一些零钱,有一元的,有一角的,有一分的……这不仅仅代表鸣鸣长大了,懂事了,这还代表着命鸣自立的宣言。而我们呢?我们只会伸手向父母要钱。我们的每一食,每一穿都要依赖父母。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一点点虚荣心,就和同学们比吃比穿,随便花父母的血汗钱。我的心也感到无地自容了。以前,我经常拿家长给我的零花钱上学校旁边的小买部买东西。现在想想看,我的品质还不及张鸣鸣品质的三分之一呢!我真后悔!不过,现在我偶尔也会写作文投稿,偶尔也会得二、三十元的稿费。我自己舍不得花,时不时的也会体会到“花钱容易挣钱难”。

鸣鸣为了给妈妈增加营养,上市场去买鸡。但她的钱不够,想买半只鸡。可谁又能卖半只鸡呢?鸣鸣数了数钱,可还是不够。无奈,鸣鸣回到家里。此时此刻,她一定很难过。因为,我看到了鸣鸣让隔壁的赵爷爷杀了毛毛——一只曾带给鸣鸣许多快乐的小鸡。再来看看我们。在家里哪个不是小皇帝、小公主?全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为了给我们增加营养,家长变着花样做饭。我们有时还挑食,竟惹家长生气!

鸣鸣生日那天,妈妈给鸣鸣二十元钱,让她买一个蛋糕为她过生日。但是鸣鸣为了省钱给妈妈治病,故意撒谎跟妈妈说那些蛋糕怎么怎么不好,过期了,会吃坏肚子的……她只是为妈妈买了一些包子。和妈妈一个病房的人都知道鸣鸣是个好姑娘,是为了省钱才不买蛋糕的。都纷纷拿出了家人给自己带的食品,为鸣鸣过生日。鸣鸣的眼中充满了激动的泪水……电影演到这,我在一次落泪了。只是比前几次落的液体要多。整个电影院都响起了哽咽声。除了感动,我还有一些惭愧。我们每次过生日,都吵着要父母买多少层多少层的蛋糕。不买就哭。买回来还不吃,用来“打仗”。更有甚者,自以为家庭条件好,买回蛋糕后,一口不吃。放的时间久了,蛋糕也就放坏了。直接就扔了。现在想想……哎,我们实在是太浪费了!

一次,鸣鸣放学后,回到家里找不到妈妈,心急如焚。拼命向医院跑去。到了医院,问医生,她妈妈哪去了。医生说她妈妈在抢救室抢救。鸣鸣飞奔到抢救室,企图冲进抢救室。医生好不容易才把她拦住。妈妈本来已经不行了。但是,鸣鸣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品格,在加上她对温暖的家的渴望,硬是把妈妈从死神的手里给拽了回来。上帝夺走了她慈善的父亲,还给她一个和蔼的母亲,也算公平了。

篇10

一、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认识历史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用历史意识考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用历史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复制者,而应该认识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起着主导作用的。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学习的社会,新课程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在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着自身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构成了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历史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即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如果我们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那么教给学生的知识和认识也必然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我们这些老教师,知识老化,更要不断提高和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才能把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学科历史文化璀璨夺目,人文特点突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如在讲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长生不老的故事,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再如,在讲授司马迁、范缜、李时珍、曹雪芹、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或充满激情的叙述,把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就史学巨篇《史记》、范缜为坚持真理不畏权贵著《神灭论》、李时珍脚踏实地苦干二十七个春秋完成《本草纲目》、曹雪芹在贫病饥寒交加中创作文学巨著《红楼梦》、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请命的史实和精神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养成高贵的品质,树立以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的远大理想。

三、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