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范文
时间:2023-03-20 18:0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孟子・尽心上》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的三乐之一。但是,有关调查显示,中国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普遍不高,而且,现实中也经常能够听见一些老师抱怨,工作很忙、很累,学生难教,在言语和表情中表现出强烈的职业倦怠。静心想想,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社会竞争压力,教师群体出现这样的情绪现象也是很正常的,然而,情绪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如果教师把这种情绪带入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发展,甚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所以,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关爱。而对于教师本人来说,应该在工作中努力克服职业倦怠,积极寻找职业幸福感。
一、正视本职工作,抛弃职业错觉
一提起教师这个职业,我们会想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一些耀眼的光环,也会看到或听到人们对一些教师有损师德的行为的强烈批判。我想,这恰恰证明了教师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只是各种社会职业中的一种而已,既没有像人们说的那么高大,也没有像个别人想的那样卑微。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中承担着传承文明,推动人类繁衍生息的责任,教师这个群体只是承担这一责任的直接责任群体,就像其他社会群体承担其他社会责任一样。所以,教师既不要在光环下迷失自我,又不要在平凡中失去职业尊严。这样,我们才会平静下来,才不会被外界因素所左右,才不会在距大落差出现时产生职业怀疑,才能守住平常心,坚持不懈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真正接近幸福。
二、全身心投入。钻研业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变得浮躁了,人心变得浮躁了,我们很多教师也融入到社会浮躁的洪流中了。追求物欲、结交社会关系占据了我们的生活,职业倦怠、自满情绪悄然滋生,业务方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在忙乱的生活中,我们失去了自己最应该把握好的东西,在工作中也就没有幸福感可言了。无论做什么工作,如果不能全身心投入,认真去钻研,都将一事无成。作为教师同样要认真研究专业知识,研究教育对象,研究教育方法,让自己忙起来,让工作更富创造性。这样才会真正发现学生心灵的广阔,专业知识的浩瀚,才可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作为,才会最大限度地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而当我们将知识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看见他们成人成才,精神上的满足又会升华为强烈而又真实的幸福感,这是通过其它方式所体会不到的。所以,业务是教师的根本,钻研业务是教师精神升华、获得幸福的源泉。
三、育人为本,关注学生成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始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善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尽管他担任校长,同时兼任两个班的语文课,又经常外出开会,无人代课,但他的学生学习成绩依然很好。语文教学中,他采用课堂教学六步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提高能力。在班级管理中,他坚持不为难学生、不纵容学生的原则,采用激励的办法,让每个学生有事做,班级事情有人管,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又成就了老师自身。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又是怎样对待犯了错的学生的?又是怎样给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扣上差生的帽子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观点早已被教育界所认可。每个学生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问题可能在于我们有没有爱心,有没有耐心,有没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这应该是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多给他们引导,多给他们鼓励,也许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学生会更加健康地成长,我们也能从学生的成长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验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四、加强修养,提升自身魅力
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不见得非要有华丽的辞藻,更无颐指气使的教导,更多的是朴实无华的语言,风趣幽默的举止神态,这绝不是能刻意做到的。而应该源自于其浑厚的学识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活体验,以及对问题深刻的思考。我们很多人在工作中,只满足于眼前的东西。比如,知识讲明白了,学生管住了,就不愿意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思考更深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我们往往很肤浅,在教育教学中底气不足,本能地就对学生拒而远之,而学生也不会在你的知识之外感受更多的吸引力,那么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往往就会变成我喂你吃的机械性活动,这是很可悲的。教师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有阳光的心态,广阔的视野,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兴趣爱好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修养,提升自身魅力,而这绝不是哗众取宠,欺骗学生稚嫩的心灵。而是教师对自身修养的追求,对完美人格的向往。通过自身魅力的提升,更好地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把学生引向健康的成长之路。作为老师,能得到学生的信赖、爱戴、愿意与他一起徜徉知识的海洋,难道他还不幸福吗?
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篇2
关键词: 教师职业幸福感原因建议
英国教育家Elizabeth Holmes在《教师的幸福感》一书中指出,幸福感(Well-being)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主观感受,它要求身心之间的和谐,意味着生活中各个维度所具有的平衡感和舒适感。那么教师的幸福感是什么?陈艳华指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专家学者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幸福进行诠释,因而对教师幸福感的内涵界说也不尽相同。在当下这种充满人性关怀的氛围中,幸福为何与许多教师无缘呢?这就成了我们关心、思考、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的原因探析
影响教师收获幸福的因素颇多,在研究这些影响教师收获幸福因素的研究中,许多心理学工作者采用了自然科学研究物质世界的方法:量化分析。不可否认,得到的相应结果,对我们认识幸福与收获幸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笔者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在相同的环境中,不同人的幸福感也可能不同,而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却有共同的幸福体验。因此,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探讨问题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1.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是因为许多教师缺乏对幸福的正确认识与感悟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的确,这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取决于每个人的幸福观,幸福观是一种理性的认识,通过个体的反思与感悟得以提炼与升华。幸福观与个体的认知取向息息相关,而个体的认知取向受个体的生活实践制约。回答什么是“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生活实践,而且需要有一颗敏锐的洞察之心,时刻对人生的阅历加以反思、提炼,获得感悟。幸福是对生活的感悟,它高于感知,是理性的思考与认识。幸福是一种高级情感,它是人们对工作、生活、家庭、学生、学校这些生活的组成元素的同一认识与完美整合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幸福更是一个过程,个体自身、他人、社会与自然是这个过程发生发展的土壤,四者之间的矛盾是这个过程的动力源泉,个体在处理四者矛盾的实践与反思过程中,幸福观念由模糊到清晰再到形成。与此同时,个体的人格也逐渐完善,从而走向和谐。这正是教师达成心境平衡,收获幸福所必需的。
2.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是因为许多教师缺乏积极的体验
既然幸福是个体对生活深刻的、稳定的体验与感受,那么它自然与个体日常生活的体验紧密相联。因此,幸福感的获得需要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体验和积累,如果个体的日常生活为消极情绪体验充斥,那就很难有所谓的幸福感了。积极的体验需要教师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需要教师有正确地看待问题的观念。
3.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是因为许多教师缺乏获得幸福的途径
布莱希特在他《三个芬尼》的歌剧中有这样一段话:“只是在追逐幸福,殊不知,大家追逐幸福,而幸福却在追逐着你。”的确,每个人终日忙忙碌碌地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幸福在哪儿?笔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可以来自以下途径:(1)教育教学的过程。教育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有的教师仅仅把教育教学当作是工作与任务,就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有的教师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着和学生知识共享、情感交融的过程。(2)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来源于学生的成功,还来源于自己的充实与发展。(3)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幸福,是因为爱和被爱。教师要想幸福,就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在职业中收获快乐,这样,付出也就成了享受。因此,爱是动力,也是获得幸福体验的途径,爱与幸福融为一体。
4.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是因为教师缺乏发现、创造、收获幸福的能力
幸福能力是指人们追求幸福、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一个社会,个体追求幸福的水平越高,这个社会就进步得越快,对教师而言,只有在感知到真正的幸福时,才能体会到创造幸福的价值所在。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够精神焕发,保持青春与活力,而有的教师则牢骚满腹,脸上愁云密布呢?道理很简单,幸福的教师通常有一颗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善于宽容、善于发现与感恩的心。他们具备了从生活中汲取养料与快乐,以及收获幸福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胜任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和创造幸福。
二、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积极的心向
积极的心向是个体主动积极地把外部的信息与追求幸福的观念、信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的确,在教师的生活中充满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工资不高,压力太大,工作重复性太强,学生个性十足,等等。但是当教师具备了这种积极心向的时候,他就会想方设法赋予这些普通的或者消极的事件以积极意义。
2.教师应该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并学会“自我超越”
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职业最高的境界,要想成为一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就要具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使命感、良好的性格特征和持久的职业动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在困境中求进步,在艰难中勇于前行,对自己的工作始终持有一种不懈的追求,是教师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我们常说“超越”。超越现实,超越时空,超越历史,超越别人,其实,人最难超越的是自己。当“愿景”(vision,愿望的景象)与一个清楚的“现况景象”(相对于“愿景”的目前实况景象)同时在脑海中并列时,人们心中便会产生一种“创造性张力”(creative tension),想要把二者合而为一。实践与研究表明,一个人有美好“愿景”的时候,不仅可以激发他的动力,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教师应该善于自我反思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就是“活得有意义”。怎么样才能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自我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找到幸福与意义的标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去评判当下的生活是否幸福。当然,幸福还是一个过程,回想过去的时候,它叫满足;面对现在的时候,它叫幸福;指向未来的时候,它叫乐观。只有反思,我们才能调整状态,形成幸福感,获得幸福能力,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
4.教师应该增强自己的幸福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幸福是一种感受。对于教师而言,不同的幸福能力会有不同的幸福感受,这取决于教师对幸福的认知水平和体会能力。教师以创造为幸福,以学生的进步为幸福,以学校的荣誉为幸福,以自己的奉献为幸福……教师要正确地定位自己的幸福,将幸福建立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基础上,在幸福中寻找教育的真理,在幸福中感受成长的,在幸福中改正自己的错误……那么,教师生活中的幸福将会愈来愈多,教师的内心将会愈加宁静而富足。
5.教师应该找到自己的归属
教师的归属可以是多元的,既可以是自己专业成长的喜悦,又可以是学生的积极的身心变化;既可以是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又可以是同事之间的关心帮助;既可以是对教学自的向往,又可以是对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的攻克。当然,教师的归属也可以是变化的、综合的。
无论怎样,有归属的教师是有目标的教师,有目标才能有反思,有反思才能有感悟,再加上积极的心向与自我超越的能力,幸福将属于每一个教师。教师幸福感是教育事业永恒的追求目标,毕竟教师的幸福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高兆明.幸福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篇3
关键词:教师; 学生; 职业幸福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62-001
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的幸福感是什么呢?这种幸福又该到哪里去寻找呢?笔者是一名小学教师,从教已有十多年,从初走上三尺讲台的满怀激情,到每天两点一线逐渐平淡下来的职业倦怠,再到后来从课堂、从学生身上寻找的那种生活信念,都有着深刻的感受。下面就向大家谈谈自己如何寻找到职业幸福的感受吧。
首先,课堂是老师的主战场,要上好每一节课,享受课堂,享受人生
我认为寻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第一步就是把课上好,让学生迷恋、期待、向往你的课堂。因为评价课堂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看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如果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那么你一定是幸福的,反之你将是不幸福的。所以作为老师要善于去审视自己的课堂,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每一堂都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重要意义的构成部分。我常常告诉学生,你学习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只有是内在的需要转化为动力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希望有一股魔力,让学生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堂。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你就会真心地热爱每一个孩子,就会把每一节课精彩地演绎,就会感到自己生命的闪光点,从中获得职业中的幸福感。
第二,学生是老师的上帝,要善于师生交往,善待差生,从而享受学生对我们的善待
在大多数老师眼中,“差生”的概念已经是根深蒂固,这与应试教育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只有优秀生才能为老师为学校为社会赢得荣誉,而“差生”常常是被遗忘的群体,也是老师们感到头疼、烦恼的源头。笔者认为,我们不能纯粹的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等次,因为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并不代表着他走出社会后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就会成为社会的累赘,孩子是不断变化着的,他现在学习比较差,可能在其他方面会比别人好,而且成绩好坏并不代表着成长以后的好坏,老师不能一棒子就把所谓的“差生”孩子打入了死牢,要善于从差生的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优点,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同时我们也将享受到差生带给我们的幸福。
作为老师,我们要在不断学习中获得技巧,获取解决突发事件的智慧。当孩子很亢奋的时候,我们能否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他归于平静;当孩子沉闷的时候,我们能否用有趣的话语或活动,让他兴奋起来;当孩子不愿意学习时,你能否用充满激励的言行,唤起他的向往,让他获得一些动力,这些就是我们为人师的魅力和幸福。“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孩子的错误,找到了适合的办法,就像是解决了难题一样有幸福感,有成就感,难道我们还能不快乐吗?
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蹲着看学生,与学生目光平视,这是教师应该拥有宽容、信任、理解、等待的情怀。孩子就是孩子,如果他什么都会了就不叫孩子了,每一个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孩子发展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学会乐于帮助别人与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的策略。学校的教育其实应该是生存的教育,教会孩子如何生存,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健身,而这些能力都与孩子的生存息息相关。作为老师要善待学生,那么学生也会善待你,这样你就会有成就感,就会获得幸福感。
第三,要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培训中成长,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幸福
培训是一种福利,是一种最大最好的福利。在学习中成为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知识激烈变化的时代,不断更新的知识,告诉老师要不断去学习,只能不断学习,你才能适应如此快速变化的时代,不学习,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学生淘汰,被学校淘汰,被社会淘汰,如果你不想这样残酷地被淘汰掉,那么只有学习。
老师要精彩,非学习不可。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喜欢而善于读书的教师。他有动力也有能力读书,不断地吸收人类思想和精神,让自己不仅成为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更成为有人格尊严,丰富情感、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的大写的“人”。这样的教师,他的幸福支撑点是非常强大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非常强大的。
第四,要善于生活,注重生活质量,注意形象,加强锻炼身体,享受健康的人生
“事业诚可贵,健康价更高。身体是1,其他都是0,没有1,再多的0也还是0。‘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你热爱你的职业,那么,请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谁会喜欢一个天天带着药罐子的人呢?老师们常常会说没有时间呀,如果你把锻炼身体看作是吃饭一样重要的事,你一定会有时间去锻炼身体的。像现在生活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工资还不是很高,在如此压力下,运动可以减压。身体好,精神爽;精神爽,工作效率高,家庭生活一定幸福。
作为老师还要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对自己的长相负责,倘若一个人能够修“心”养“性”,注重后天内在品质的修养,一样可以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气质”,即使长相一般,甚至很差,依然可以很有品味,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
篇4
关键词:教师 职业幸福感 敬业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其专业性不仅体现在传播知识文明的功能上,不能等同于医生医好病人和工人创造财富。他在发挥其专业性能的同时,更多的表现在他承载着创造社会价值和构建人文思想的基础,即人的塑造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真正把教育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用事业观定位自己的职业,用专业性完善自己的职业。简单说,就是用职业化的工作特点,不断更新和完善全面的有效的专业技能,来打造一生的光辉事业。
一、在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能力的领先等方面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性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教师所传授的只是在性质上属于人类已有的知识,被公认的真理,教师在其间只担负了知识的过渡和引桥作用,因此教师的职业被认为是传递型而非创造型的职业。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教师只把自己的业务发展局限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科常识,甚至于照本宣科、硬灌以提高所谓的教学成绩等方面,不能承担起“授人以渔”和“引人登堂入室”的责任。所谓“教书”是表象,是过程,是手段,“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而且,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离不开教育者本身教育教学知识的渊博和更新,以及教育能力的全面与领先,这也正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所在。
那么,如何实现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能力的领先呢?这首先要解决教育者思想上的问题。教育在今天,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传递旧有知识和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和继承,不思创造、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激发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的人生,推进文化知识向更高层次发展,是我们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真正生命价值所在。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教师本人的必要发展需要。只有当教师自己有了这种思想和需求并朝着这样的目标迈进的时候,只有当教师下意识的参与到专业化发展中来,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实践努力,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高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有望真正实现。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就是一个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过程的问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应是伴随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不断实现的。也就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教师应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途径。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向书本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技能。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迅速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专业特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加以反思,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则更能把握教育实践的根本,更能有的放矢的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充分发展。
二、在职业道德的完善和社会文明的奠基高度上充分展现教师的事业观
教师不仅仅是职业,职业仅是生存的手段。教师也不仅仅是专业,专业重要的是表现出专长。教师还应是事业,是用爱心和责任撑起的灵魂。这是一项特殊的工程,需要这个群体用一生的时间,用心灵深处的东西,用所有的情感去打造的工程。他没有终结,没有顶端,没有最好,只需更好。教师的事业观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使命为幡。使命是一种责任,唯有自强不息,遇难而进这才能不辱使命。教师的使命就是用自己的才识和良知,启迪智慧,传播文明,化融坚冰,改造顽劣,培养和造就能够担负起民族和国家振兴,能够促进文明和进步的下一代。这应是教师不懈的追求,同时愿为实现自己的使命做一生的努力。以师德为魂。任何职业都有其恒定的法则。教师的规则是源于对这种特殊职业的感悟。培养人才不是加工产品,错了可以重来。教育是一种精雕细做的艺术,是一种春风化雨的创造,是心与心的交互,是人与人的认同和感悟。教师只有满含对教育的深情,用自己的事业心、上进心、爱心、关心以及恒心,把教育视作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源生出最为恰切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师爱为源。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活水,一切缘于爱的方法都是有效的。爱是超能量的,它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爱又是相互的,付出爱将收获更大的爱。但爱不是无原则的,只有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用事业观的理念,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爱的真谛。以学生为本。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落脚点还是学生。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身心健康有保障,安身立命有本领,成长发展有成就,一生幸福有准备,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遵照做人的法则,尊重发展的规律,授生以渔,使其终身受用。同时,辩证的对待学生的差异,让各层次的学生能在自己最佳的人生路上到达最高的终点。
总之,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事业观和专业性影响和左右一代人的发展。它应是一剂良药,需要我们以高超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素养做药料,以心灵、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做药引,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心态作药灶盛着,再用爱心的火苗用一生的时间去烹煎,才能迸发出伟大的力量,真正显现教师职业的瑰丽光彩。
参考文献
[1]杨钦芬.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论坛. 2006,(5).
[2]高延春.谈教师幸福的特点及其实现[J].教育与职业. 2006,(14).
[3]宋爱红,蔡永红.教师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研究[J].统计研究. 2005,(5).
篇5
关键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关系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119-01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I)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国外研究大致经历了简单描述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人口统计项目、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跨文化研究和研究方法的探索3个阶段。在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初见成效,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探讨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特点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了解教师生活质量,使他们更好地从事教学、教研、教改,笔者对小学教师328名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运用整群随机取样法,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选取南门外小学、县府街小学和光明路小学240名小学教师作为被试并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3份,回收率为97%。其中小学教师118名,中学教师各115名,男性116名,女性117名。
1.2 研究工具
1.2.1 主观幸福感评定采用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共33个题目'包含6个分量表: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心情忧郁或愉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或紧张。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
1.2.2 采用Maslach编著的教师工作倦怠问卷(MBI),问卷信效度在中国已经得到验证。该问卷由22个问题组成。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采用7点计分法,若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得分越高,同时成就感的得分越低,说明该教师的工作倦怠也就越严重。
1.3 数据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l6,0进行分析与处理。
2、研究结果
2.1 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以上数据表明(见表2-1),小学教师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精力、松弛与紧张上的得分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及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及对健康的担心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2.2 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以上数据表明(见表2-2),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与情感枯竭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P≤0.01);精力与情感枯竭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与情感枯竭、去个性化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
3、分析讨论
3.1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分析
本研究发现,小学教师无论是在主观幸福感的总分上,还是在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精力、松弛与紧张、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上的得分,均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仅在对情感和行为上的得分上,男教师的得分高于女教师,且差异显著,但从总体上看,女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男教师。这可能是由于,在小学教育这个领域,主要还是以女性教师占主体的一个职业领域,男性在这个岗位上属于弱势群体,与其社会所赋予的性别角色不太相符,多少给男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自我价值感得不到体现。
3.2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发现,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其职业倦怠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与情感枯蝎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越强烈、小学教师的情绪情感越不易枯竭,会越丰富;精力与情感枯竭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精力越是充沛,教师的情感也不易枯竭;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与情感枯竭、去个性化存和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是说,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力越强,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越严重。
参考文献:
[1]倪林英,扬勇波,雷良忻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枝卫生,2006(27)1.16-15,
[2]田宝,李灵,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29(1):189-193
篇6
幸福感 职业幸福感 幼师生
职业幸福感,是指个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由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而快乐体验。
幸福是一个古老永恒又与时俱进的话题,对幸福的追求是每个人生活的动力,也是每个人奋斗的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愈来愈强烈。幼教职业是一种长期育人的工作,既是复杂的脑力劳动,也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教师劳动的过程中是否拥有职业幸福感,既是对教师职业的满意程度、忠诚度的体现,又是教师本人生活质量的一个衡量,更是焕发职业激情,创造性的投入职业活动的需要。然而,由于近年教师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压力大等原因,使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幼儿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幸福,厌烦幼儿教师的工作,这种状况势必也会对在校的幼师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据一项对在校生的调查显示,67%的幼专生是出于好找工作或出于无奈而选择了幼儿教育工作,这种无奈的选择怎么会有工作的激情和幸福感呢?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幼儿教师的幸福感是他们在教育儿童的工作中,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等方面需要获得满足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感是幼儿教师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幼儿教育事业取得成绩的坚实基础,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育需要幸福,幸福需要教育。但是,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教师幸福的教师还为数不多,主动去追求教育幸福、创造教育幸福的教师则更少,因此,要提高幼儿教师对幸福的认识,提升幼儿教师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培养教师的幸福感,就要从幼师生开始培养。
要培养幼专生良好的职业幸福感,首先就要提高他们对幼儿教师角色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初专起点的学生对幼儿教育和幼儿的热爱要远远好于高专生,原因就是初专生在初中毕业时由于喜欢、自身特长不愿意接受高中教育、无法上大学等因素而选择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而高专生则是在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更理想的大学,出于无奈而选择了幼儿教师,很多高专生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缺乏正确的理解,对于所学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有的高专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就是看孩子的,是家庭妇女干的事情,不学都会;还有的学生家长认为幼儿教师是女孩子的职业,是吃青春饭的,没有多大的出息等。这些错误的理解多是来源自于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偏见和歧视,但是却严重挫伤了幼专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帮助高专幼师生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定位幼儿教师角色。
在高专幼师生入学教育阶段,就要开始对高专生进行专业教育和专业意识的培养,并且贯穿在校学习的始终,让他们明白自己即将要担负的责任,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幼专生认识到自己将要担任的角色,绝不是保姆和阿姨,也绝不是家庭妇女所能够承担的,而是一个“能使儿童感到温暖和有安全感,能够安排一个适合每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得计划课程,教导儿童和他们建立关系并提供学习的来源,在一天之间,你既是个朋友,又是个母亲、同学、护士、管理人员和教师。”同时,幼儿教师还应该是家长的合作者,要能够积极引导并影响他们,与他们相互交流学习,使家庭教育能与幼教园配合一致,共同担负起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此外,幼儿教师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积极的社会宣传,创造有利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大环境,为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如果能对幸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就算工作再辛苦,他们也一样会感到幸福。因此,在幼专生培养过程中,学校的各位教育者要通过言传身教,在日常与幼专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专业思想观念,通过课内外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指导;另一方面,还要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优秀幼儿教师、校友通过讲座、座谈等方式跟学生交流,以榜样的作用促进这些未来的幼儿教师逐步树立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从单纯的关注物质生活过渡到关注精神生活,逐渐实现职业上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激发幼专生对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不把幼儿教师的职业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当作一种事业来经营,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其次,要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幼师生,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教育他们学会享受学习的快乐。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求的动物,人类的需求主要有五个方面,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构成了一个体系,同时也是有层次的,任何一种需求的出现都是以上一层次需求的满足为前提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期望,当个体的期望与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产生幸福感。幼专生在高中学习的阶段,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导致他们受到了许多歧视和打击,进入幼专院校以后,这种影响往往使他们背上了心理包袱,再加上艺术类课程的开设,使他们在学习舞蹈、声乐、键盘等课程上有难度,因而他们常常很自卑,有许多学生还出现了自暴自弃的念头,反正也学不会,干脆就不学了,要改变幼专生的心理现状,剥去他们自卑的阴影,就要发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及学校的管理者要协同一致,充分的尊重每一位幼专生,给予他们心灵的关怀,关心他们的成长,让学校成为他们积极学习、快乐成长的乐园。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心灵的温暖;要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宽松、和谐、奋进的学习氛围,通过优美的环境、良好的人文关怀,实现环境育人;广泛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幼专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舞蹈、钢琴、美术等单科比赛、摇篮杯综合比赛、学习标兵评比、运动会等活动为每位学生崭露头角提供平台,使每位学生的特长都能被发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给以充分的肯定,使每位学生的进步都能被置于阳光下,满足他们被尊重的需要,满怀幸福地投入到幼儿教育的事业中,为祖国的幼教发展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诠释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说中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处于人需要的最高层,它的实现会给人带来巨大并持久的幸福和快乐感。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幸福感,除了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相关外,更取决于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智慧,进行教育创新,获取学生及社会的积极评价,感受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以及自身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带来的快乐体验。
二、教师缺少职业幸福感的原因
1. 繁重的工作压力。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面临沉重的教学和管理压力与中、高考的升学压力,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很高,家长也将孩子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安全、健康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不敢有丝毫松懈,教师几乎没有时间来调整自己紧张的生活状态。此外,生活、晋级等压力,这些都使得教师紧张、焦躁、劳累。大家尽全力工作,无暇考虑或感觉不到工作的快乐与幸福。这些压力无疑会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降低。
2. 社会对教师的关注度。社会关注教学成绩与升学率,忽视了对教师身体、心理的关注。由于学校工作的封闭性、重复性、单调性,教师更需要被关注、关怀和认可。教师没有时间和机会走出学校,没有机会交流,这种生活对教师成长非常不利。教师感受到了社会的要求、自己的责任、班级或学校之间的竞争压力,却没有感受到教育过程应有的愉悦。
3. 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教师职业肩负着传递文明与文化、发现和保护美的责任,肩负着唤醒学生智慧和心灵的责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和教师。教师的幸福更多是精神层次的愉悦与享受,是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成长的幸福,是看到智慧与美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时所感受的幸福。而许多教师仅仅将教师看成一种谋生的职业,没能完全理解职业的内涵和价值,所以无法获得职业幸福感。若失去了初为人师的理想与激情,不去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想身为教师的骄傲与崇高,不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整体修养,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高尚、没有认识到教师的职业价值,没有真正爱这一职业,就不能感受其中的乐趣和幸福。
三、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必要性
培养阳光健康的学生,首先要有因教师职业而感到幸福的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而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就没有充满生机的下一代。教师对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直接影响他的教育教学状况。可以说,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幸福比关注教师的知识技能及其专业化发展更加重要。
教育是需要激情和爱的活动,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没有教师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四、教师怎样获得职业幸福感 []
篇8
关键词:和谐教育;职校教师;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08-1
在和谐教育的背景下,广大职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缺失的,农村职校教师更是如此。因此,职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建是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理应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一、职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原因探析
1.无奈的驻点招生,师道尊严损。职校招生之难是每一位职校教师都深有体会的,尤其是下乡镇招生驻点的老师,个中艰辛与无奈一言难尽。招生期间,驻点的老师每天都得起早贪黑,一到招生学校,先借一两张学桌,放在室外指定的地方,然后无论烈日或暴雨,就在桌旁或耐心等待,或主动出击,凭三寸不烂之舌,想方设法说服学生填报本校。有时,半天也等不到一个学生,面对那些初中师生和家长的略带同情的目光,招生老师们只得把师道尊严踩在脚下……
2.课变得像厨师烧的菜,愿问津者稀。一位称职的教师不怕对教学内容挑剔的学生,就怕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没有比在课堂上学生没有任何反应更让教师更加身心疲惫的了。另外,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职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缓慢而后劲乏力,缺乏有效的专业发展平台,也使职校教师甘于墨守成规,也就没有成就感,当然也就难有幸福感。
3.职校生心理问题多,教育难度大。职教专家刘景忠先生说:“如果有机会走进职业学校的晚自习教室,你通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远远望去,教学楼灯火通明,但走近却发现,教室内熙熙攘攘,热闹异常——学生们有的看电影,有的听音乐;不少女生专心致志地绣着十字绣,织着围巾;甚至有男女生相拥在一起,旁若无人地卿卿我我……”很多的职校生走在自卑与自负的边缘,处于压抑与放肆的两端,徘徊在空虚和紧张的交界,敢于触摸道德与礼仪的底线,陷入“无爱”与“错爱”的泥潭,面对这样一群不健全心理学生,很多班主任都叫苦不堪,都不大愿意做班主任。
4.难被社会尊重认同,职业声望低。待遇是衡量职业声望和职业魅力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待遇不仅仅是薪水,它是个多元的概念,还应包括平常所津津乐道的福利。薪水的高低对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影响极大。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更是政府的责任。绩效工资推行以后,职校教师的待遇有所改善,但在很多地方,职校教师的待遇还是不理想的,他们很难被社会尊重和认同,职业声望很低。
二、多层面立体化重建职校教师职业幸福感
1.社会层面:职校投入要像重视“211”大学一样。众所周知,发展实体经济、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必须有一流的一线技术工人和技师。在制造业发达的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社会很重视职业教育,对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也非常尊重。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薪酬待遇也并非以是否有大学文凭而见高下,发展前景比较稳定。我国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优秀生源报考职业院校。国家要像重视发展世界一流大学一样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像重视对“211”大学的投入一样重视对职校的投入,像尊重大学毕业生一样尊重职校毕业生。由此,职校教师也必然会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其职业幸福感也必油然而生。
2.学校层面。作为职校管理层面,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重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建,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评价。笔者所在的职校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以教科研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相对而言,职校教师没有升学压力,这为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去年我校的两个国家级课题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创造了数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在“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建设中,我校也有望获得2000多万元的培训经费……凡是参与研究的教师,其成就感与幸福感不言而喻。同时,学校也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努力探索适合职校生的课堂教学。
(2)鼓励教师创业,倡导 “多师型”教师。与其他中小学不同,我校并不反对教师创业,有时甚至还对勇于创业的老师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因为教师业余创业成功,会给学生树立榜样,他们的经验可以为职校生这样一个准就业的群体提供思考,而且可以想见他们的课堂也不会不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校还积极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多师型”的教师,这既是教育教学的需要,又可以成为教师业余创收的途径,教师们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3)利用职校的特点,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职业学校可以对社会进行各类培训,可以校企合作,可以引进创收项目……这些都是职校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在绩效工资实行的背景下,这个区别凸显了职校的优势。比如我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处、培训处,每年都能为学校创收很大的利润,作为参与其中的教师也会有相应的奖励,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待遇,增加了教师的福利。
3.教师层面:爱学生,提升专业素养。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的学生呢?放弃了他们,我们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除非你离开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否则,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学生维系着我们的所有,包括我们生命的价值、做人的尊严和职业的幸福感!职校生的世界原本多彩,他们个性鲜明,可塑性强,教育学生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教育学生以一名合格公民的身份走上社会,就是我们作为职校教师的价值所在。热爱学生,努力探究职校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让课堂教学津贴职校生的实际需要,充分享受工作过程中的乐趣,幸福就在其中!
[参考文献]
篇9
教师心理健康可使学生受益,而若教师出现种种职业倦怠问题,受害最大的自然也是学生。教师的职业倦怠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
(1)在职业规划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了时间、经历,但成绩平平,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学生出成果难,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2)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3)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4)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5)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这种职业倦怠情绪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
1、职业因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必然处于持续的高压力状况之中,从而极易导致教师产生倦怠心理。
首先,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
其次,教师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再次,教师职业的相对封闭性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
2、社会因素
首先,社会期望过高。
其次,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教育事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都偏低,与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并不相称。近些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同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职业倦怠自然是早晚的事。
3、学校因素
首先,人际关系紧张。
其次,不合理的评价机制。
再次,学生品行和学习问题。
4、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个体的认识偏差与个体的人格特征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如教师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降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都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有的教师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当他们觉得自己对工作的投入与从工作中的所得不匹配时,就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首先,个体的人格特质。
其次,一些背景因素也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过高的社会期望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社会应当认识到学校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是都有限的,而教师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逐步引导社会对教师职业角色形成合理的定位,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其次,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
再次,提高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质量。提高是教师素质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在教师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提高,还要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智力品质,还要加强教师的非智力品质的教育;要提高教师承受挫折的能力,教给教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以及人际交往技巧,从而避免因压力无法及时缓解而出现职业倦怠。
(二)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
首先,改善学校管理方式。
其次,改革教师及教学管理体制。
此外,学校还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满足教师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比如,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理论素养;建立“传帮带”的教师培养机制,为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保障;每隔三到五年给予教师脱产或不脱产进修的机会;与兄弟学校建立多项交流关系或者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等。这不仅可以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而且不断接触新知识、新理论有助于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力,预防倦怠感的产生。
(三)个人素养和思想道德方面加以修炼
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1、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
2、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
3、磨练意志,增强个人抗压性。
4、学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从心理期待中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5、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四、学会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
篇10
一、中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繁荣依靠教育的发展,教育受到了社会的空前重视,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把教育放在了第一位,由此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近乎苛刻的要求。学校要求教师抓成绩、管理好班级,家长要求教师教好自己孩子,社会要求教师培养多方面人才。要求提高了,教师的待遇却没有提高,工资基本不涨、工作时间加长。在如此境况下,教师如何还能感到幸福。
1.中年教师面临的压力大
(1)工资低,生计难为。有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政府又时常拖欠教师工资,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又没有额外收入,生计着实困难。而城市则工资水平与消费水平不相等,城市消费高,什么都要钱,而教师的工资相比其他单位或企业而言又比较低,要担负孩子昂贵的教育经费,要买房,要负担几位老人的晚年。在重重压力下,教师的生活苦不堪言。
(2)中年教师工作的繁重性和复杂性日益显著。众所周知,近些年来,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要求给学生“减负”,但同时,社会、家庭和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强调要“减负不减质”。以前不少教师习惯通过加班加点来保证学生的成绩,如今这条路被封死了,如何保证不减质?教师内心承受的紧张和焦虑是不可名状的。此所谓学生“减负”教师“增压”。同时,由于社会不良现象对学校的冲击,外来社会思潮的影响,多元文化的裹挟,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工作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调查表明,百分之百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近一半中年教师觉得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负担太重,一半以上的小学教师感到最苦恼的事情是学生难教。
(3)实行招聘制,教师怕“下课”。近年来,绝大部分学校实行了聘任制,教师的工作不再是铁饭碗,学校实行教师成绩排名制,教学成绩不好,随时都有可能下岗,老师们担心被解聘,丢掉工作,心理压力越来越重,时常生活在恐慌之中,教师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4)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的日益提高。古往今来,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家长往往把上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全面推行,家长普遍对“小皇帝”、“小公主”的安全问题忧心忡忡。这种消极的状态日积月累并且投射到教师身上,往往是教师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中年教师缺乏社会的关怀
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教师也需要他人的关爱。然而,社会和学校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成绩、班级的升学率,对教师的健康、生活、成长却往往忽视了。家长对教师更多的是苛责,学生对教师更多的是抱怨,学校对教师更多的是要求,社会对教师更多的是索取。特别是中年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与其他教师、学校竞争的压力,一直没有感受到教育过程独有的愉悦、舒适感。
二、中年教师幸福感的培养路径
1.改善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各地都缺教师,究其原因是教师认为自身工资太低,还没有一名打工者的工资高,这严重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缺乏幸福感。目前,我国生产力整体水平不高,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甚至一些偏远贫困地区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年教师的基本生活、工作条件还相当困难。当前,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比较低,政府必须认认真真地把“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加快教育立法,从法律上赋予教师足够的必要的权利,真正地把教育事业和教师工作放在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地位,克服急功近利、重物轻人的思想,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减轻教师压力,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的社会大环境。
2.学会倾诉
如果能找到与自己相似状况的人进行倾诉,通常话题会很集中,这时可以一起抱怨生活上的不愉快,倾诉各自的苦衷。然后一起找到商议解决不公、拜托苦衷的方法。这样就会相互启发,找到战胜压力的方法。如果找到倾诉的对象与自己的情况不同,他也许会给你一些安慰和帮助。即使倾诉对象什么也不说,其实当你说出自己的问题时,所承受的压力实际上也减小了一半。因此,当教师的压力达到自身无法承担的时候,一定要找人倾诉,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
3.要学会享受过程
虽然许多教师可能没有值得炫耀的荣誉,但我们所教的学生一天天的成长变化,一个个成了有用之人,这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我们可以透过学生的成长,看到自己劳动的果实,为了学生的将来,教师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而每一次的成功,都会带给他们快乐、喜悦和成就感,才会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教师正是在一次次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培养和加深对职业的情感。
4.通过学习自我减压
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经常学习,坚持学习,会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会增加自己的底蕴与人文素养,会为自己打开通向未来的另一扇门。通过学习,知识丰富了,阅历更广了,也有利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心理品质,如增强意志力和耐挫能力等,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行,化德行为行动。
幸福本身就是一种成就,一种状态,带有非常私人的主观色彩。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并不必然是幸福的,一部分教师没有感受到幸福,它的幸福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创造,追寻职业的幸福与尊严,依赖于教师能否在教育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把与他们相关的主客体内在地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