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活动游戏范文

时间:2023-04-07 02:2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活动游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集体活动游戏

篇1

关键词:幼儿教学;教学活动;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36-01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作为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知道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喜欢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劳动过程变成游戏,因幼儿年龄小,实际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其学习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操作的需要等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满足,为了处理好幼儿身心发展及其需要在现实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把教学内容游戏化,把教学活动趣味化,从而吸引幼儿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意义

1、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年龄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交流是幼儿的需求,而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特点正符合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需求,通过集体的游戏活动以及充分的情感交流,释放他们的天性,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快乐、积极、轻松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集体游戏能够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问题答疑等方式,了解、认识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知识以及恰当的行为礼貌等,从而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3、有利于幼儿集体意识的增强。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需要多位幼儿在同一规则下共同参与完成,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各有分工,这就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必须与同伴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和协作沟通,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还要帮助同伴共同完成游戏任务,通过这样的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谦让,帮助幼儿树立和提高集体意识。

4、有利于幼儿社会能力的提高。在集体活动中,游戏能够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提高与人之间的交流技巧和社会能力,让幼儿之间建立起友善、亲密、牢固、和谐的良好关系,学会和养成谦逊、友爱、善良的良好品格,锻炼和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社会交往经验。

三、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施

1、语言学习游戏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身心均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真正使幼儿有话敢说。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教室的语言区,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手指玩偶、玩具、卡片等,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借助丰富的物质材料,扩展幼儿的想象,调动幼儿“看”和“说”的积极性。由于每个幼儿的言语发展的背景与基础不同,因此,游戏过程也是具有不同言语活动经验的幼儿伙伴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游戏活动对于幼儿言语以及交际交流能力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不是其他活动所能替代的。

2、生活能力游戏化。幼儿生活能力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像扣扣子、穿衣服这样的日常活动。很多孩子这方面能力欠缺,在家里由家长完成,在幼儿园由老师帮助完成。这样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幼儿尽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比如对于颜色的识别,很多人只能记住大致的主色,像红、绿、黄、蓝,对于玫红、粉红、浅绿这一类颜色容易忘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小飞机,然后教师发口令,让指定的幼儿迅速找出相应颜色的飞机,这样促使他们快速记住不同颜色。

3、基础常识游戏化。在幼儿园教幼儿一些常识性知识时,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效果非常好。如认识小动物时,如果只是教师单一语言描述式的让幼儿认识,孩子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感到单调乏味,比如游戏“请动物宝宝来做客”,让幼儿看着图片,选择自己邀请的动物说说其名称、外形特征,模仿走路、叫声等。这时的幼儿就会情绪活跃、兴趣倍增,会主动、积极地去做,活动便会出现另一种场面,课后孩子记忆牢固。游戏虽然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动手又动脑,既玩得高兴,又复习巩固了概念,发展和锻炼了幼儿立刻做出判断的思维能力,可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学习。

4、礼仪教学游戏化。游戏中的幼儿是自然的、真实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现实生活中人物、事件和环境的情感体验。如在“小小超市”游戏前,教师组织幼儿观察收银员、导购员、顾客等角色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交往礼仪。游戏中幼儿自主扮演收银员、导购员、顾客等,交换模仿不同角色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准则。游戏后幼儿认识了各角色的社会职责,获得了情感体验,了解了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学会了礼貌的称呼语、请求语、致谢语和致歉语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游戏化教学,是能够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并符合幼儿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的实现需要幼儿教师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进行全面的改善,相信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会使幼儿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小田丰.幼教与家长[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篇2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天真活泼,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他们的思维直观形象。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中,鉴此,我将新颖、多变的体育游戏作为改革幼儿体育活动的切入点。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练习变成有趣的、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地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观念 ;游戏 ;主体游戏

1 树立良好的体育教育的观念

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它能促进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除了注重体育游戏对身体的锻炼价值外,还有意识地把体育与其他相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如:在游戏“小兔采蘑菇”的活动中增设了小兔过河,遇到大灰狼等情节,幼儿在这些情节的感受中,学会了团结友爱、机智、勇敢等优良品质。身体素质是衡量幼儿体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的。因此,在组织活动中,我不在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视为最终目的,而是努力把握好练习基本动作与发展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活动中克服动作的单一性练习及组织形式的小学化,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如:在训练小班幼儿双脚向前跳的动作时,让幼儿扮成小兔,我扮成兔哥哥,带领小兔到草地去采“蘑菇”。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争先恐后的向前跳,在愉快的游戏巾学会了双脚向前跳的动作。在类似这种有趣的、有情结的体育游戏中,全面综合地提高了幼儿的灵活、协调、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

2 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器械、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体育游戏的必要条件。丰富多彩的玩具是提高幼儿活动兴趣,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以物代物,一物多玩的体育游戏能始终保持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新奇感。如:在中班的“玩报纸”游戏中就是利用旧报纸,进行多种有趣玩法,可以头顶报纸变速走和单脚站立平衡。铺成小路练习走或跳、报纸张开贴在胸前迎风快跑,报纸揉成团练习投掷或练习踢球,幼儿通过变化无穷的玩“报纸”活动,不仅发展了动作,同时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活动中,我尽量做到在游戏中让幼儿有机会闪现出智慧的亮点,游戏中有意给幼儿留下思考的空间,促使幼儿积极开动脑筋,以最佳方式完成游戏。比如幼儿玩“小小保龄球”游戏前,教师先提供纸板和饮料瓶,然后引导幼儿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当保龄球道。最后经过讨论,决定选择其中的两种方法进行游戏,如:将纸板摆成好,在纸板上方两侧分散摆放饮料瓶,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思维活动,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 引导幼儿探索玩法

体育游戏中,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动作,幼儿依样模仿动作的学习模式,鼓励幼儿边思考边探索玩法。比如,小班在玩“海豚顶球”的游戏中,教师请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海豚顶到皮球。中班幼儿在玩“小矮人和大巨人”的游戏时,请幼儿想一想怎样可以走得更加轻松。在幼儿尝试自己想出来的游戏方法时,幼儿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幼儿思维活跃,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

一个好的体育游戏应既能表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为此,在组织游戏时我注意有意识地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在组织中班幼儿进行“自由移动拍皮球”时,将幼儿分成红、蓝两队进行拍球比赛,这样既让幼儿练习了拍皮球又增强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使幼儿在获得成就感(或失落感)的同时,又能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样更有利于互助观念和集体荣誉的形成。

作为教师,不能一味追求轻松愉快,开发心智,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育游戏,而忽略体育活动的本质属性,随意选择内容,确定目标,不研究如何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和运动发展的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活动,调节活动量,不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幼儿体育活动的多种功能不考虑活动的密度和强度,致使在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偏小或偏大失去了体育活动最本质最核心的强身健体的功能。真正让让游戏成为优化

幼儿体育的基本活动。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与游戏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69

小学体育教学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能够调动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增长、体育锻炼水平的提高、体质的不断增强。但要有机结合,离开有机两个字,则会产生一定或者说是比较严重的偏向。笔者从教小学体育,深感有机结合的重要,倍感有机结合程序的复杂,但办法多于困难。体育教学的实践让我感到有机结合的策略当为这样几点。

一、体育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当思考学生的身心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要求学生具有对本学科课程的积极情感,理想而有实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更主动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但是小学生身心是不完全利于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与游戏的结合。这就需要我们教学与游戏未曾结合就去关心我们小学生的身心问题。有了小学生身心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与游戏才会形成最佳切合点。我们知道小学生是十分好动的,他们体育课堂兴趣一般不建筑在对体育的掌握和增进自己体能的认识,多半因为可以离开那看似枷锁的课堂而欣慰,事实上就是追追玩玩也会感到十足有趣。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住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教学内容与玩比较密切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小学生对规矩的跑是不大感兴趣的,就是单个之间的赛跑谁胜谁负也感到十分的无所谓。如果把单个之间的赛跑更改成分组型的游戏赛跑,小学生会是十分的使劲儿,因为学生与学生谁也不希望因为谁慢而影响整体的成绩,学生不希望因为自己而影响集体的成绩。所以当集体做赛跑的游戏时,所有的学生都会为着一个集体,要么是自己十分的卖力,要么就是在为组员使劲、呐喊、助威,人人俨然成为集体的一个个主人似的,这就是教学与游戏考虑学生身心结合的效应。

二、体育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当思考趣味的有效

小学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我们大都要以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但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即使你使出百般的教学与游戏结合的解数,他们有时要么就是根本不去领教和恭维,要么就是疲软地应付。原因在何?当是我们游戏与教学的结合仅考虑了趣味,没有考虑趣味的实际效果。譬如,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就有着许多武术内容,事实上教学生学习武术,可否与游戏结合?应当说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武术庸俗化、简单化,如果为了迎合学生去把本属于纯真动作的武术当成游戏让学生去玩儿,这样的武术教学虽然学生暂时是感到十分的有趣,但起不到应有的武术锻炼效果。笔者以为,体育教学与游戏结合应当思考趣味的有效性。如教小学生去跳远,我们可以结合的游戏活动有:让学生回忆幼儿园里的兔儿跳游戏,让学生做青蛙跳的游戏。学生在做了这些游戏后,从动物跳跃的表演中,从不同动物不同跳跃方式中体悟出跳跃的真正要领及技能技巧。曾在一次公开教学中,教学投掷内容,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做纸飞机,然后在教学投掷内容前,先让学生尽情地去做比比谁扔得最远的投掷游戏,此时有些学生由于未曾涉猎投掷的方法,便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投掷较远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应当说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边示范边讲解投掷的要领,学生肯定能够近乎烂熟于心,从趣味中所习得的方法应当比任何枯燥的教育都显得更为有效。

篇4

关键词:小班幼儿;激发;体育游戏活动;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29-01

小班是整个幼儿时期的基础,这时的幼儿充满着童真童趣,他们对游戏充满了兴趣,甚至在孩子的生活中大部分是由游戏组成的。游戏充斥着孩子的生活,使他们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由此可见,在小班教学中游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班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游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并能够采取多种方法为孩子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现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

一、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开展游戏活动前,幼儿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且在选择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与体育游戏具有一致性。这样幼儿能够通过情境很快融入到游戏中,并能在游戏中学到很多知识。如小班体育游戏“小兔采蘑菇”、“小猴摘果子”、“小花猫捉老鼠”等,这些游戏都是以简单的情境展开的。例如在引导小班幼儿学习“原地纵跳触物”的动作时,选用小班体育游戏活动“小猴摘果子”。教师这样告诉幼儿:“金色的秋天,树上的苹果、梨、桃子、葡萄等熟透了,农民伯伯都在忙着收获。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农民伯伯摘果子?可小朋友们够不着果子怎么办?对了,我们就学小猴跳起来摘,看谁跳得高,摘得多……”通过情境导入,孩子们热情很高,根据教师的示范,一次又一次地练习双脚原地纵跳的动作。利用这样的游戏情境,幼儿能够迅速地融入到游戏情境中,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进行练习,比起机械的练习效果更佳。同时,幼儿能够以较大的兴致参与接下来的游戏活动。

二、让幼儿充当游戏角色,激发其参与游戏的主动性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尤其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幼儿会努力去学习。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在开展体育游戏过程中应分配好每一个角色,让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每个体育游戏的角色有主次之分,因此在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请那些不喜欢参与游戏的幼儿担任重要的体育游戏角色,促使他们对体育游戏活动发生兴趣以此来刺激幼儿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游戏活动中。如小班体育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小兔拔萝卜”、“狼来了”等。如玩“小兔拔萝卜”的体育游戏活动时,老师扮兔妈妈,幼儿扮兔宝宝,一名能力较强的幼儿扮演大灰狼,操场就是萝卜地。游戏中,小兔子们跟着“妈妈”在萝卜地里蹦蹦跳跳地拔萝卜,练习了双脚并拢向前跳跃的能力。当大灰狼来抓“兔子”时,为了不被大灰狼抓住,每一只兔子必须都要灵活地四散躲闪,在躲闪中幼儿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得到了发展,小兔子们跑啊,叫啊,没想到每一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到了游戏中,没有旁观的小兔子。游戏进行了一遍又一遍,但幼儿百做不厌。在游戏中幼儿亲身体会了便有了参与的主动性,从而会更加主动地参与以后的体育游戏活动。

三、采用儿歌的形式,促进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游戏活动

儿歌是小班幼儿教学中常采用的形式,也是易于幼儿接受的形式。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来辅助教学。因为儿歌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通俗易懂,简单易记,倍受幼儿喜爱,也易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如有:“金鸡独立”、“跳绳”、“放鞭炮”、“吹泡泡”、“冰老人”等。如玩“金鸡独立”体育游戏活动时,为引导幼儿学习“单脚站立”这一动作时,教师可根据幼儿好模仿小动物形象与叫声的特点,让幼儿模仿雄鸡站立姿势,昂首挺胸,双臂后摆,单脚站立,同时念儿歌:“我是大公鸡,喔喔叫,喔喔叫,叫醒小朋友,快来做游戏。”孩子们做起来兴趣盎然。利用游戏儿歌的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也对幼儿的继续学习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四、合理运用游戏教具,调动幼儿参与的情绪

篇5

一、幼儿学习数学积极性差的原因

学习数学积极性培养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外向性格,对幼儿来讲,由于父母比较忙,无法照顾到自己,自身会造成一定心理压力不敢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兴趣。幼儿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部分女生感觉数学不好玩,没有较好地融入其中。如果幼儿对其没有兴趣,就会导致学习不主动等问题。

2.缺乏榜样示范。教师作为活动主体,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因此,教师不能很好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导致幼儿上课没有动力。

3.方法传统。目前幼儿数学教育还是比较传统的教育,老师讲,幼儿在下面听,不习惯自己说,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表达能力是一个抑制。幼儿不能在活动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措施

为了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

1.激发兴趣,创造说的平台。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们都谈到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激发幼儿计算兴趣是尤为重要的。我们要改变幼儿学习动机,激发幼儿计算兴趣,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计算,使幼儿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幼儿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寓教于乐,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富有生机,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白板等。多种形式训练不仅提高幼儿数学兴趣,还培养幼儿良好数学习惯,让幼儿玩乐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平时,我在教学时积极准备数学竞赛以激发幼儿兴趣,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星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师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放在数学教学中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培养起幼儿的数学兴趣,他们愿意学习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故事等都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教学融入形式之中,不断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兴趣。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对开火车、分苹果等形式的兴奋度会降低,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改变教学方式,采取幼儿熟悉的生活进行引导。如学习乘法时,不管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方式,一个方法用久了都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教师要善于不断变换各种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幼儿兴奋点,让幼儿始终处在数学教学兴奋状态之中。

2.言传身教,发挥榜样作用。数学教学中,儿童表达能力受到限制,幼儿由于家庭条件更自卑,这时候需要教师言传身教,通过树立自身良好形象鼓励幼儿加强表达能力,敢于表达。尤其发挥榜样作用,通过鼓励活动中活跃的幼儿回答问题,并加以肯定带动整个活动的教学氛围,使整个课堂都变得活跃,尤其幼儿回答错误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正确方法,首先肯定幼儿积极态度,然后委婉讲述正确的方法以使幼儿不至于有一种回答错误的挫败感,使其下次仍然有动力与勇气回答问题。数学活动答案相对固化并不像语言活动等具有发散性,因此数学老师在肯定幼儿回答的时候要更多注意方式方法,在幼儿回答错误之后看到幼儿好的思路进行表扬。

3.教给方法,让幼儿会说。通过创设情境,主动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幼儿独立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鼓励幼儿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和结对探讨,培养幼儿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真正提升幼儿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幼儿不再仅仅是传授对象,更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活动设计的参与者之一,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迅速提升幼儿的解题能力,直接使用固定模式对幼儿进行培养,使幼儿在短时间内能准确地把握数学活动的要点。但是此种做法牺牲了幼儿思维能力训练,幼儿并未经过自主探索,对知识点也没有深入思考,只是简单的“知其然”,而不是“知其所以然”。因而要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在自主探索之后让幼儿自由表达其想法,小组数学问题讨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幼儿针对数学问题先进行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一个或几个代表在全班发言。

篇6

关键词:游戏活动;教师指导;问题;策略

一、绪论

在建构游戏活动时,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在游戏中,要注重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区域游戏内容的选择及材料的投放可以是累积性的,要从孩子的角度,尽量体现趣味性。

二、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问题一】注重形式,缺乏内涵

【案例描述】在建构游戏《幼儿园的教学楼》中,为给孩子们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我用纸箱做了好几栋漂亮的房子,把整个环境创设的非常完美。一节建构游戏课结束后,我请幼儿来欣赏并点评大家的作品时,一个幼儿马上站起来说:“老师做的我们的教学楼已经很好看了,我们不需要那么好看,做出来就好了啊”……

【策略一】简单构架,师生共建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首先取决于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切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去做。那么,教师可以先抛出环境创设的构思,然后听听孩子们的意见;也可以先听听孩子们的意见,之后给予指导。如:我们在开展建构游戏《美丽的家园》时,我带着孩子们去参观整个社区。在环境创设时,孩子们提出了很多关于环境的意见,你一言我一语地按自己的方式表达感受,共同想象着如何建构这个游戏的环境。

【问题二】想法单一,没有新意

【案例描述】这学期的体育游戏的玩具要求幼儿自己来制作。手工课上,我就让孩子们用白纸揉纸球。每个小朋友发了两张让他们揉。但是,我发现需要四张白纸才能揉成一个纸球,这样也太浪费了。突然有个孩子对我说:“张老师,我发现我们揉的纸球都是白颜色,一点都不好看。”丽丽小朋友就说了:“我妈妈在超市工作的,有许多过期的宣传单,上面有许多漂亮的图片。用宣传单揉出来的纸球一定好看,我明天把宣传单带到学校里来。”这下孩子都开始说了,有的说家里有许多街头拿的废旧杂志,有的家里有许多旧报纸……

【策略二】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1.幼儿园内废旧物品

幼儿园也是一个小世界,所以也会产生许多废旧的物品。如:小朋友画过的纸,可以揉纸球;没有水的笔,可以放到“商店”中买卖;不能用的剪刀,可以装饰主题墙等等。我们不仅做到了废物利用、开源节流,而且我们也可以多抽一点时间用在教学上。

2.家园配合准备材料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学生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重要的资源来帮助我们收集学校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

【问题三】忽视年龄,缺乏层次

【案例描述】我们在中班的教室里也开设了一个小型的大班活动《路》。在活动中,我投放了一些简单的图片,还放了些纸和纸杯,让孩子们制作路边的树和花。前面几天还看到孩子的身影,过了几天这个角落直接变成了冷宫。于是,我拉了几个孩子到我这里来个别谈话。为什么你们都不去建构区玩建构游戏《路》呢?得到的回答都是,光是在那里制作树和花没有意思、不好玩。

【策略三】分析年龄特点,选择材料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表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

儿童处于不同的游戏阶段,各年龄段幼儿表现出的特征和水平是

不同的。因此,各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和玩具应有所区别。另外,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提供材料时,既要考虑“吃不饱”的幼儿,又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提高。

【问题四】独自游戏,缺乏合作

【案例描述】在结构游戏《停车场》中,我要求幼儿运用学过的堆积、加高、对称排列、连接等技能进行建构,来发展幼儿的发现、迁移、组合的创新能力。所以,这里需要幼儿有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在游戏中,幼儿只搭出停车场的,其他的未完成。另外,还有几个孩子在游戏过程为了争抢玩具打了起来。

【策略四】注重材料的投放,创造主动合作的契机;注重幼儿的交往,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注重快乐的合作体验,提高合作的稳定性和自觉性。总之,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大、更多的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有足够的合作机会;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对每个孩子给予正确的评价,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结语

孩子们在一次次游戏中,不仅解决了许多问题,还提高了动手的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做事有条理,养成了收拾游戏玩具材料的好习惯。在游戏中,幼儿的耐心、细心、克服困难等良好的品德都得到了培养,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愉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7

关键词:内容 “趣” 方法 “玩” 材料同伴老师 “帮”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97

新课程倡导幼儿的自主学习,以利于幼儿身心获得自由、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集体舞活动是一种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舞蹈形式。笔者认为,只要充分挖掘集体舞活动内容上的“有趣”、方法上的“好玩”、利用材料、同伴、老师的“帮助”,创设轻松的氛围,就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1 内容的“趣”――创设游戏化情景,让活动生动、有趣

兴趣与经验相结合的内容能够引发幼儿主动参与,同时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孩子喜爱看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熟知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特点,以这个兴趣为活动的起始点,笔者生成和设计了大班集体舞活动《战胜灰太狼》。在整个集体舞活动中,笔者选择了节奏平稳略带调皮的罗马歌曲《颠倒歌》作为活动的主旋律,通过设计特定的游戏情景“战胜灰太狼”作为集体舞流程的主体线索,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表演并创编挖坑、织网等动作,幼儿创编的动作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去理解,去表现。

运用“游戏情景”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孩子们积极设想办法,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游戏情景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动作、创编舞蹈动作,完成了舞蹈的练习,幼儿在集体舞活动中自主快乐地学习,从而进入到审美享受的状态。

2 方法的“玩”――探索创编动作、队形,让活动直观、灵动

2.1 形象化语言,创编动作

大班的孩子的思维还是形象、直观的。在集体舞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动作的过程中采用形象化语言进行提示,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进行“讲述”,如在集体舞《战胜灰太狼》中,笔者说:“灰太狼可狡猾了,他能想出很多办法,小朋友们,我们织的网子,怎样才能又大又结实呢?”这样的语言一下就勾画出灰太狼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所以孩子们在织网的时候,动作特别的用力,在圆圈上边走边织。形象化的语言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基本动作的特点,又便于幼儿自己创编新的动作。幼儿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更有感觉,更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2 探讨式的引导,设计队形

集体舞中有整齐而有秩序的舞蹈队形,而队形的不断流动和变换是集体舞最有趣的地方。在掌握基本队形和基本动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来商量、解决变换队形。如在集体舞《战胜灰太狼》中,第一遍找朋友,幼儿两两结伴跳一遍后,老师就引导幼儿想一想:接下来我们怎么做就可以联合更多的伙伴呢?这时,孩子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想出了很多种办法,通过大家的一起实践、验证,最后大家选择了面对面,两手拉起同时迈出右脚向前一步,错开对方找到新朋友的交换舞伴办法。孩子们用自己设计的方法进行舞伴交换和辨别队形线路,他们跳舞的热情更高了,在享受舞蹈愉悦的同时,促进了孩子们审美、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2.3 游戏化的设计,即兴创造

在集体舞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选取其中某一部分挖掘游戏环节,使幼儿置身于游戏的情景中。教师以自身富有表现力的情绪影响幼儿,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幼儿情趣,提供动作、造型的创编机会,使幼儿主动参与,大胆表现,享受快乐。如:集体舞《战胜灰太狼》中,在乐曲最后一段,有一位教师扮演灰太狼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看见后,将刚才编的网罩在灰太狼的身上,灰太狼的出现使得现实与游戏的精彩契合,孩子们情绪更加高涨,想出不同的动作齐心合力地打败灰太狼。从他们洋溢着快乐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自信和满足。

3 材料、同伴、老师的“帮”――尝试按调控练习,让活动简单、高效

3.1 借助道具标记,辨别空间方位

在《战胜灰太狼》中,笔者借助了一些简单的道具、布景来解决此问题,笔者和孩子们在手腕上的喜羊羊和美羊羊的小贴画,也许它并没那么耀眼,但在活动中它却帮了不少的忙,在圆圈上学习动作时,手上的不同标记(美羊羊和喜羊羊),较好地提醒了幼儿转向不同的方向,按照不同的队列交替舞蹈,较好地解决了圆上辨别方位和交替出列舞蹈的难点,同时也为孩子投入快乐的舞蹈做好了铺垫。对于怎么解决交替向圆心走,在圆上走这个难点,笔者在地上贴了两种点子,一种是小草,一种是小草上面加上黄点点,孩子们对此就很明确了,他们在标记的帮助下,明白了舞蹈队形的变化流程,从而完整地表现舞蹈。

3.2 借助舞谱符号,理解记忆规则

集体舞的舞步、动作、以及流动的队形变化,对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帮助幼儿尽快掌握集体舞队形变化、学习动作要领,笔者在本节活动中引入了舞谱符号。如:地上的小圆点、小草、手臂上的喜羊羊贴花等等,根据旋律有规律的排序,展示与动作相匹配的舞谱,直观地展现了动作、舞步、队形的特点,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在学习集体舞《战胜灰太狼》中,幼儿可以根据舞谱发现队形变化规律和舞步技法,明白什么时候该按顺时针转圈、织网、停顿。舞谱的使用增添了游戏的情趣,增加了舞蹈的气氛,使舞蹈更具美感也让孩子们好记忆,好模仿。

3.3 模仿借鉴同伴,幼儿互相学习

在集体舞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集体舞《战胜灰太狼》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站在同一圆圈上学习舞蹈动作,这样位置处在老师前面的几位幼儿就看不到老师的示范动作,怎么办呢?这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用“折射示范”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看不到老师的幼儿不用回头看老师,而只要看其他幼儿的动作即可,因为他们看到并模仿了老师的动作。通过这样的再次模仿交流,孩子们自主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此,孩子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可贵的是学会了依靠同伴解决学习困难的好方法。

篇8

关键字: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分析;对策

前言:

自时展的步伐逐步提高之际,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大需求。"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这个时代的先锋,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应该先提高教师的质量。教师的专业化不仅仅针对于中小学,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每位幼儿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都是集体教学,设计和组织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是每位幼师必备的基本功。而如何才能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如何运用于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是笔者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现状

什么是集体教学活动?顾名思义,集体教学活动即是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幼儿在同一个时间内做同一件事。在幼儿园里,幼儿园教学活动方式即是教学集体教学活动。所以,集体教学活动在幼儿园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方式。在幼儿园教学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改革对于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些更为重要的要求,其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深入各位在职幼师的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要求,使得当下的教学活动出现许多的问题。如下:

(一)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

制定教学目标的价值在于明确教学活动的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是幼儿正式入学前的一个重要的关卡,一切在幼儿园所学到的东西都会在无意识之中对他们之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明确的教学活动目的,对选定的教育对象有一定良好的教育价值。而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现状是漫无目的,无意义,对于教育活动对象的教育无有效性意义。不知道要求教学对象进行集体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到底是想干什么。所以,一堂成功的教学活动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教学活动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无效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整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意义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许多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后需要选择教学活动的内容,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至于选择的内容无多大的意义,基于一本或者几本活动参考书,照搬照抄,甚至于许多教师凭借自己的想象力胡乱编造教学活动。造成教学活动不分年龄,不分需求的全年龄段的教学对象都在参与。而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幼儿,幼儿的个体也在不断地发展,需要来自外界更大的刺激使他们快速成长。因此,在选择教学活动内容之时,需要幼儿教师时刻关注教育对象的个体发展,认证选择适合该年龄段教育对象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材料单一,无层次性

教学内容之后便是教学材料的挑选。许多幼儿教师图方便、简单、不费力,既不注重材料与主题的关系,也忽略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需求及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在教育活动中出现教学材料与主题无关,教育对象对材料不感冒等情况。而所用材料单一、无层次性,以至于未能达到所制定的教学活动的目标,或与教学目标相偏离。因此,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尽量做到材料充足,与教学目标相符,能引起教学对象的兴趣,教学材料能让教学目标出现层次性。

二、基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现状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何谓教师专业化成长? 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即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强调的是教师的自身及教师群体的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叶澜、白益民教授认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幼儿教师是幼儿集体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指引者,而以上所出现的集体教学活动的问题与教师有相当大的关系。从以上的教学问题中可以得出教师的相关问题。如下:

(一)幼儿教师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

幼儿教师能力不够是由于当下许多幼儿教师都是毕业于中等本科院校或专科院校,自身专业素养不高,知识的储备不够扎实。一些教师由于专业素养理论知识的落后,对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理念仅仅停留在"绘画、唱歌以及跳舞"这些长久以来的传统课程,缺乏一些目的为提高教学对象智力的新颖课程。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于一堂课来说极其重要,教师需要考虑许多问题,如:教学活动可以对教学对象产生怎样的效果、这堂课教师需要准备哪些教具、课堂中出现问题怎样处理,怎样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材料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些大的问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及思考。因此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指引。想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怎样的教学效果,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否则就会造成教学课堂的无目的、散漫、单一,教师讲述的次数就会反复多次,提问也是随机,无目的,不能达到教学目的,不能引起教育对象的深度思考,学习效果低。若能精心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就越好,这需要教师扎实的功底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基础。

(二)幼儿教师工作量大

一般情况下,一个幼儿班会配备两个教师和一个保育员,但是由于所教育的对象年龄层比较小,自我管理能力弱,精力旺盛加上动作及思维的活跃,个人心里活动指引的外部活动受外界的影响小,因此幼儿教师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及精力都比中小学多。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几乎是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观察身体健康情况,还要写观察记录,写反思等等,以至于教师每天要应付许多工作,每天都是经验的重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问题分析和评价。

三、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专业化成长对策

基于以上的集体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而体现出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问题,发现许多集体教学中的问题大多出自教师本身,因此,要解决教学问题应该先从解决教师自身问题开始。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几点针对性对策,如下:

(一)加强自我专业学习

在以上集体教学活动上发现的问题来看,很多都是因为教师自身学术不精,没有专业知识理论做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很多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组织教学观摩,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优秀的教师学习集体教学活动方法,借鉴他人教学方法和经验,从他人的教学当中领悟出适合自己以及自己班级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多看书,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最后,尽可能地参加教学培训。

(二)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课后教学反思,听课反思自我等。可以组织多位教师团队进行听课团队,相互听课,给教学评价,从反馈中得到自己教学的优点和缺点。互相交流讨论解决办法,改正自己不足之处。

结论

集体教学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教学形式,对于幼儿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需要教师的指引。集体教学的质量也带代表着幼儿教学的教学质量,更代表着教师的能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关键,因而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在此研究中也许有许多不足之处,笔者在以后的研究中着力改进。

参考文献

[1]蒲汝玲.幼儿集体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

[2]刘琦.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5,(6):74-75.

[3]连文达.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管理,2014,(8):3-4.

篇9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活动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119.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224-02

一、引言

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组织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实施以来,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进步,活动设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目前还有很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存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存在诸多问题。

二、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目标不够具体,内容单一,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而多样化的,应该尊重幼儿学习特点,而有些教育活动中,教师确定的教育目标过于笼统,不够具体明确,幼儿很难理解,活动目标过于单一,设计的目标也脱离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很多老师以单一的目标为标准,对幼儿的活动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很容易打击幼儿的自信心,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内容不够新奇,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有些教师设计的活动完全依据教材,不够新奇,忽视了幼儿的兴趣,无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新奇的事物、东西总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相反,过于陈旧的东西则会让他们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对教材进行扩充发展,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能力

教师是组织和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对幼儿园活动的影响最大。教师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并最终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念,在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价值。

(二)教育环境资源

幼儿园内的教育环境资源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教育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单靠教师是无法完成的。幼儿园的领导者对于推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

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对象,其自主参与性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应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学习,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四、改善目前幼儿体育教学现状的相关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幼儿的自主参与意识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幼儿为本,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孩子,都应该以幼儿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组织。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设计和组织设计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和活动,寓教于乐,并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参与意识,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健全幼儿园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幼儿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各种培训、开展各类研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善于总结反思,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培养自己准确评价、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可以安排一些家长分享好的教育方法和经验,让其他家长可以学习借鉴。还可以多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与孩子共同成长。教师可以听取家长对该活动的看法与建议,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设计,以便教师在设计下次活动时可以优化改进,丰富教育活动内容,从而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

五、结论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而影响每个幼儿的发展。每一个幼儿园及其教师都应当正视自身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幼儿是学龄前儿童,心智还不成熟,对一切新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组织合适有效的的教学活动,运用合理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幼儿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图1 以Flas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年龄的幼儿认知靠行动,情绪波动大,爱模仿,常把假想当成真实,常把动物或物体当做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行动,他们会“边做边说”或“先做后说”,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成真实的事情。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尝试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或自制教学课件,探索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呈现最佳学习状态。我们挖掘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心理学家特瑞赤拉早年通过大量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1.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94%,可见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运用逼真的形象、清晰的声音、丰富的色彩、运动的画面等刺激幼儿的视听感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活动质量。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中,幼儿面对静态的绘本、图片,难免会感觉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还可以像拉窗帘一样呈现一幅幅变换的图像,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并且还能加入声音,使课件生动有趣。例如在主题活动“可爱的小鸡”中,笔者用录像的形式将幼儿与小鸡一同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播放给幼儿欣赏,唤起幼儿对小鸡的热爱之情,这样把生活经验迁移到了美术活动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还制作了相关主题的多媒体课件,将PPT课件画面设计成拉窗帘式的动态效果,依次呈现母鸡、鸡蛋、小鸡、小草、小花、大树、毛毛虫、蜗牛等各种形象的小动物、植物,幼儿马上被吸引了,聚精会神地观察着鸡妈妈把鸡蛋孵出小鸡的全过程。当播放音乐《母鸡孵蛋》《小鸡出壳》时,视听结合,顿时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所创设的情境及各种形态的小鸡,刺激了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通过观察小鸡,掌握小鸡的身体结构和动态画法,在创作过程中较好地达成了活动目标。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索的欲望很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美术活动“关住灰太狼”中,笔者设计了Flas,以幼儿喜欢的小兔动画形象引入,在活动中运用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大灰狼和小兔动画,配以精彩的故事音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大灰狼要吃掉小兔时,幼儿纷纷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小兔逃脱大灰狼的追捕。丰富的感官刺激、充满童趣的动画故事,较好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导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练习画横线和竖线,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捉住大灰狼的情境,提供水彩笔、油画棒、毛笔以及大小不同的“狼”等丰富的绘画材料,请幼儿自主选择,激发幼儿强烈的作画愿望,进一步体验绘画带来的快乐。

本次活动开展前,幼儿首先欣赏了动物园的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知道凶猛的大型动物住在哪里,并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笼子作为前期铺垫,通过讨论总结出笼子的特征。活动过程中,当大灰狼要伤害小兔时,幼儿能够很好地迁移经验,想出把大灰狼关进笼子里的办法。活动中通过Flash课件很好地帮助幼儿认识了笼子的特征,并且通过课件演示画笼子的过程,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横竖交叉线的绘画方法,突破了活动中的重难点,很好地达成了活动目标。此次活动后,笔者也进行了反思:在完成活动目标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请小班年龄的幼儿尝试计算机操作,增强幼儿的参与性,通过多媒体交互式学习促进师幼互动呢?

图2 幼儿观看课件后自己动手画笼子

三、通过游戏练习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通过多次实践与反思后,笔者认为除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吸引幼儿外,还要考虑如何支持师幼互动,以及如何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为此,笔者设计了数学活动“美丽的项链”。本次活动以游戏和故事情境贯穿,并且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出美羊羊的项链店开业了,激发幼儿帮助美羊羊穿项链的兴趣。通过播放美羊羊的项链,展示AB模式排列的方法,使幼儿直观感知排序的规律,帮助幼儿突破重点,解决活动的难点,并在幼儿理解AB排序模式的基础上,出示项链范例,请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继续将半成品的项链完成。由于受经验和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有的幼儿往往前一个珠子穿得还是正确的,后一个珠子就错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规律用语言表述出来,如“一个大桃心、一个小桃心、一个大桃心、一个小桃心”,并且一边说出规律一边做相应的动作,自然地渗透语言领域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清晰的思路,增强行动的目标性,有效地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达成目标。

课件还具有交互功能,幼儿可通过点击计算机屏幕上的珠子并拖拽到项链线绳上,尝试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序,实现人机互动。当幼儿做对后,教师点击课件中的笑脸播放“你太棒了”的音频,鼓励幼儿大胆操作,有效促进师幼互动。

在幼儿掌握AB模式排序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还设计了难度较大的游戏练习,请幼儿选择小珠子穿整条项链,这就需要幼儿先动脑筋思考想要穿出什么规律的项链。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让幼儿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通过点击屏幕上的珠子进行拖拽,并尝试按照一定的规律穿到线上,发展创造性思维及手眼协调能力。这样的游戏练习巩固了活动中按照AB模式排序的目标,让幼儿既享受操作活动的乐趣,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通过Flash课件理解AB模式排序后,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蝴蝶、珠子及不同颜色的苹果、纸张等丰富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个体需求以及自主发展,使幼儿动手动脑,乐此不疲,发展了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