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范文
时间:2023-03-20 09:0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中的数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活;数学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26
每个人的学习生涯都少不了数学这门课,但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数学却似乎是数学家们在演算纸上花费心思展开的一场智力游戏,对普通人来说则显得有些高深甚至遥不可及。于是,数学一度几乎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事实上,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因为,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魅力的“死海”!
一、课堂: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虽然每位学生都发有精心编辑的教材,但它是面向大众的,即便最新的版本,所选用的题材也不一定完全切合我们所教的学生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拘一格,选取最贴近孩子生活的题材。比如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身边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着的“数学”点滴,从而经历从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的过程。以一年级学生为例,在教学中有一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标准来分类。其实,这种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只是很多学生不会想到这就是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准备了樱桃、白菜、西红柿、苹果、辣椒、桔子、扁豆、草莓等,让大家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这些东西学生没有不熟悉的,他们的脑子就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似的,讨论起来你争我抢,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分两种,樱桃、苹果、桔子和草莓是水果,西红柿、白菜、辣椒、扁豆是蔬菜。”有的说:“按颜色分,樱桃、苹果、西红柿和草莓都是红的,剩下的是另一类。”还有的说:“我把它们分两种,一个是我喜欢吃的,像樱桃和草莓,还有一类是我都不喜欢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
二、爱好:带着学生跑的“火车头”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好是入门的教师。有爱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聚精会神、积极思考,所学的知识把握得迅速而牢固,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能让学生产生爱好、带着他们跑40分钟的“火车头”。曾经听过一节有关《分数的意义》的公开课,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堂课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人注目的是,讲课教师拿出的事先策划好的两个话题题目。话题一:2008北京奥运――根据申办预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经费为16.25亿美元,除中心政府和北京市政府提供少量补贴外,4/5以上的经费将通过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来实现。话题二:“奇妙”的人体――1. 婴儿体内水的含量占体重的4/5;2. 成年女性体内水分占体重的2/5;3. 成年男性体内水分占体重的1/5。按照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当场自由编组,然后在讨论完题目发表见解。这两个话题一个是国家的大事,一个与人的健康有关,学生都十分感爱好,所以现场的学习讨论气氛就非常热烈,而且大家在学习内容之外还说了许多对这两个题目的更深的熟悉。有的说奥运会需要的钱很多,所以打算拿自己的压岁钱去赞助;有的说,对比一下,婴儿体内水含量比例最多,可见平时要注重及时补充水分等。原本一堂单一的数学课,结果被孩子们用一双双“生活的眼睛”变成了生动活泼的研讨会,自然大家也把有关分数的意义及其应用学在了自己的脑子中。
三、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眼睛”节外生枝
生活是多样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和创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样的,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那么,我们的教学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参照生活的经历大胆地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有这样一道讨论题:“在一个长方体物品的每个面上都捆扎十字包装绳,需用包装绳的长度至少有这个长方作物品棱长总和的长度?”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绝大多数认为包装绳的长度一定超过物品的棱长总和,因为每个面都捆扎成十字包装绳,即物品的棱长之和,再加上打结的,所以超过物品棱长总和。但是也有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不同看法,提出包装绳可能比棱长总和要短一些。究其理由,认为假如这个物品是一块海绵,因为海绵是膨松的,生活实践中都要扎紧,因此就不需要那么长的包装绳。这种不苟同于一般的解答从现实生活出发,并能够对自己的想法充分阐明理由,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赞扬。
四、课堂作业: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学生经常把课堂上的作业视为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而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课堂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另外也可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W络系统。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发动学生拓展设计这样的练习:配制含糖20%的糖水,可以怎样解?这是数学问题,它是科学问题还是化学问题已不再重要,而这正是知识体系系统性的体现。
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并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学习“统计初步”时,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自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自己收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数据;课堂上,让他们根据课本上的例子,自己处理、统计,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从中学到许多统计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了统计数据,从而对以后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2-01
引言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以教科书为标准,老师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按照教材来记忆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难受,无法牢固掌握知识点,只是单纯的靠死记硬背。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真正落实好新课标标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所谓的生活化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孩子的学习以实际生活为基准,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对于数学这一科目而言,它更易于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字,透漏着数学的知识,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通过将小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教与学缺乏趣味性
在我国农村的小学教育普遍的现象就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较差,资源缺乏,而且由于与外界缺少一定的联系,信息不够通畅,所以这里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老师普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所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完全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之下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在这样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动手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木讷,成为学习的工具,同时他们也对知识失去了基本的兴趣。
1.2理论与实践难以统一
现在的教学目标已经不是一味追求知识的累积,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例如,同样类型的应用题,老师讲了学生懂了,但换了地方换个数学,学生就不会了。我们所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具有超强背书能力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发展的需要了。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脱离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环境之下只会让学生实践能力降低,不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对他们学习技能的培养。
1.3学生难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完全是老师根据课本的编排进行的讲解,而且学校对学生的检测都是围绕着课本进行的,所以学生只是不断地要求自己更加熟练的掌握课本里的内容,根本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身创新能力不断降低,他们不会发散思维对课本外的知识进行拓展,只是掌握那些老师教授的纯理论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技能和技巧。小学阶段正是创新精神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引导,就会错失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的必要性
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学生很难在课堂中就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同时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会真正的运用,而现实生活当中又处处都充满了数学知识,如果合理的将两者进行连接,就可以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到数学知识。老师要善于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处理实践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将实际的生活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将更加牢固,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运用,使学生的数学意识将更为强烈。
3.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与实践
3.1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的第一步就是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生活化,打破原来抽象的概念,将所学内容具体化、实际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注意总结经验,同时还要多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和积累,这样老师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就能自然的联系到实际,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善于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数学应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的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所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使用还需要将数学应用生活化。所谓的运用生活化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老师在讲解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求法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运用。老师将基础知识讲明白之后,可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回家丈量自己的家或者自家的地,菜园子等等都可以,测出它们的长度和宽度,得到数字,然后根据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计算,得出它们的面积。又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学生在家收集1张1元、10张1分、1张2分、1张5分的纸币或硬币,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字,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也会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
3.3作业设计生活化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老师在给学生留作业时尽量避免只留纸质作业,这样不仅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倦怠的思想。老师要善于将作业融入生活当中,例如学习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里或周围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而且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学习比例尺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绘制家中各种东西的平面图,把自己画的与实际物体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老师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将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4教学评价生活化
评价的生活化就是摒弃原来的评价模式,以多元化的角度对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不再是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是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的掌握,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还有哪些不足,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小学数学生活化理念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热情。虽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不断努力会让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大范围的使用,使小学数学课堂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活 接轨 验证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仍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是完全可以在生活中应用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以生活实践为例来创设学习情境,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
一、让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解释者和执行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探讨数学知识的合作者,教师身份的转变自然要带动教学内容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内容要与生活接轨,做到更贴近生活。一方面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及渗透理念;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及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把数学引向生活,强调数学跟人类现实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基础,从而带来对数学学习的更大热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并经常在解决问题后的反思中,进一步体验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好处,积极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去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经验。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作为学习者原有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因此,这个研究将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更新。例如:举世瞩目的第二北京奥运会刚刚拉上帷幕,各项精彩、激烈的比赛让人津津乐道。在“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中,笔者就选用了中国女子足球队在小组赛中与阿根廷、加拿大、巴西队,以及半决赛中德国队与巴西队、日本队与美国队,还有决赛中巴西队与美国队共六场比赛的场景,先播放一段精彩的实况录像,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六场比赛的净得分情况(分上、下半场)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其实,像这样的生活信息还有很多,如果有效地选择“数学信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使得数学变成能够确切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在初中的课堂上,有很多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例如:手机消费的计算,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通话消费方式。如:方式一“每月收月租费30元,此外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3元/分加收通话费”;方式二“不收月租费,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4元/分收通话费。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利用方程来解答。所以,在生活化原则的实践过程中,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空讲理沦,而必须按照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使数学知识与方法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发展中大显身手。数学教学要走出封闭的模式,向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开放我们的教学,鼓励学生走出狭隘的个人小天地,在生活里学习数学知识,在实践中锻炼数学思维。
三、到生活中去验证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写数学日记。让他们体会一下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以激发一下他们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一下他们的“数感”。同时,还有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用中学的数学来解决的,例如:去服装店购买衣服,商家就会以优惠购物卡来吸引顾客,如“花200元买这种卡,凭卡可在商店按8折购物。”那么这样的购物方式,真的合算吗?在什么情况下购买优惠卡是合算的呢?这样的生活问题,可以验证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否真的有实际的用处。同学们试着去解决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增长社会阅历,提高能力,而且对增长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认识数学、运用数学为自己的生活和为社会服务。在自己的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新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动力,才会有一种成就感,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好习惯的养成。当然,要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离不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钻研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红,吴菊敏.善待错误[J].中学数学杂志.2009(04).
篇4
因为我很喜欢数学,并且喜欢总结一些规律,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想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和大家交流沟通,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要是学好了,就能在生活中买东西,省下不少钱来呢!比如:当我们买火腿肠时,你是否想过买零售的呢,还是买成包的呢?其实,你如果算一算,一年也能省下不少钱呢。假如买10根零售的话,每根4角,十根就是10×4=40(角),也就等于4元,而成包的十根只要3.7元,比零售的便宜了3角呢!这样算来,一年就是3×365=1095(角),也就是说一年就可能节省109.5元哩!再举个例子吧:一小时要滴3600滴水,那么一天下来就是3600×24=86400(滴),一年就是86400×365=3153600(滴),哇!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地球上水资源逐渐缺乏,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特别是洗衣服的时候,花费的水最多了,同样多的水,有些人能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有些人却不能。为什么会不同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解答:假设一件脏衣服上的污垢是
10克重,有1桶清水为
10升,洗完衣服拧干后,湿衣服里面还有
1升水j将
10升水倒入盆中,这时污垢有
10克,清水有
10升,每升清水溶解1污垢。由于拧干后,衣服上仍有
1升水,这
1升水也含污垢
1克。这就是说洗后的衣服上含有污垢
1克;k将
10升水分成2盆,每盆就是:10÷2=5(升),先用第一盆水洗,污垢
10克,清水
5升,每升含有污垢
2克,再用第二盆冲洗,污垢
2克(第一次拧干后衣服上含有的),清水
5升,衣服上带
1升,共
6升清水,因此每升水含有污垢1/3克,再次拧干后,衣服上仍有
1升水,但是这时衣服上含有的污垢只有1/3克。从上面推断中,我们不难看出,第二种方法清洗出来的衣服更洁净一些,水也节约了不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全国能省下很多很多水,也就不会为没水而担忧了。细心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上也有“数学”,比如我们的手,“一??”是
10厘米,量一量裤子是6??,就是6×10=60(厘米)长了;我们的脚步是
篇5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是的,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的,不信你看!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如果不学好数学,在生活中还会上当受骗,看!
有一天,我和妈妈到公园玩。路上,一些小地摊儿有一些碰运气,赌输赢的玩意儿。有一个摊主在一个固定不动的圆盘上,画上12个扇形区域,并依次编上号:1,2,3……在每个奇数上放着值钱的东西,如香烟,衣服,微波炉……在偶数上放着不值钱的东西,如糖果,铅笔。圆盘中心有一根指针。规则是转到什么数,按顺时针方向向后数这个数,比如这个数是“6”,就向后数6个,数到十二。一些没有念完学的小学生和没有文化的大人纷纷付上1元钱,想碰碰运气,却总是拿到不值钱的东西。我回家想了半天,终于知道了其中的骗局。其实这个骗局就是利用了数的奇偶性: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要是没有数学,我们就都会被这些用数学欺骗人的小贩所欺骗了
篇6
一、创设情境,使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时,本人创设以下情境,教师分别出示:
(1)桂林到深圳的飞机票,飞机航班:CZ8939.
(2)深圳之窗网址:http://www.sz.net.cn.
(3)《深圳晚报》统一刊号:CN44-0149,
《深圳商报》统一刊号:CN44-0031.
(4)木棉湾小学校车的车牌号:粤B/D5022.
师:从这些信息中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上面4个例子,我们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用字母可以表示航班、网址、报纸刊号、车牌号等,除此以外,用字母还可以表示很多东西,例如我们已经学过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今天我就跟同学们一起学习用字母表示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例题生活化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教材中的例题授课. 我们要创造性地联系生活实际,重新设计例题,使例题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例如本人在讲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七册第75~76页“认识几分之一”时,把例5改成“第28届奥运冠军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他跑了全程的十分之一,你能用线段表示出这个分数吗?”通过多媒体电脑课件展示,课件播放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的情景,再把110米跑道抽象成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说出十分之一表示的是哪一部分的线段,这样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再如本人在讲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七册第38页“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把例1“113 + 59”改变如下:
(1)创设情境,课件展示:某商场的营业员原有113元,一位顾客买了59元的商品,顾客付给营业员60元,营业员找给顾客1元,营业员现在有多少钱?
(2)讨论:
①能列出一个算式计算营业员现在手里有多少钱吗?(113 + 59)
②顾客付给营业员60元,营业员为什么要找给顾客1元?谁能把营业员收钱、找钱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113 + 60 - 1)
③能口算出113 + 60 - 1的结果吗?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到简便算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知道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如果一个加数接近整十数,可以把它看作整十数来加,最后把多加的再减去.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的课后练习是为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样设计既使学生感觉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这就是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篇7
一、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要源于生活、始于自然
在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的若干策略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日常生活渗透法、问题解决引导法、提供模型比较法、游戏中感受体验法、互动墙饰操作法。
通过“幼儿生活中数学学习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确立了新的研究方向。
1.更深入、具体地探索在尊重幼儿学习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让幼儿的数学学习更有效的途径。
2.为教师更好地理解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念,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提供系统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和方法。
二、教研文化保证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开展
1.学习中达成共识,建立教学科研的起点。
2.研究中引导教师主动思考,开展科研的灵魂。
(1)搭建研究平台,形成适宜教师需求的学习型组织;(2)运用多种教研方式,引导教师深入研学,体验式教研、案例式教研、“充电”式教研、个别化教研。
3.行动中焕发教育激情是开展科研的关键。
4.制度中促进研究成效是开展科研的保障。注重玩具评价制度和标准的改变。
5.创新中师幼共同成长是开展科研的归宿。
三、发展家园共建孩子喜欢的数学乐园
1.课题研究促进了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2.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3.课题研究带来幼儿园的主动发展。
篇8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实际生活;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99-02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下面我就本人任教小学数学学科两年来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进行交流。
一、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本学期我们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课外书等途径,让学生从以往什么都是“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我的设计”;六年级“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
二、活动过程中,及时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收获!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且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调查访问、翻阅书报、杂志、课外书获得信息,巧妙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
因此,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展现了现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另外,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了解斑斓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悦。
四、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观念更新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能强求一律,厚此薄彼。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学生觉得,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五、综合利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篇9
1. 教师对课堂数学交流认识不足,对交流的形式缺乏正确的指导
数学交流并不是你问我答那么简单,更不能被所谓的正确答案牵着鼻子走,导致整个交流过程都是老师预设好的.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教师心中无数.
2. 学生交流意识淡薄
传统的课堂养成了学生习惯听老师的话,不会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交流观念不强. 其实,新课程标准给数学交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把“会数学交流”定位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交流作为一种学习过程,是以思维为主,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善认知结构,获得情感交流;交流作为一种数学活动,它同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一样,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积累合作交流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交流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自己已有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形成主动学习.
那么,如何改善数学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使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呢?
一、创设和谐氛围,促进师生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一个能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由开展交流的良好的、宽松的氛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最忠实、最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与学生融为一体,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并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真诚地赏识孩子的学习心得.
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可以给设计的问题进行分类:基础性问题留给学困生;拓展性问题留给中等生;探究性问题留给优等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都能得到能力的发展,尝试与别人分享成果的快乐.
二、依据具体内容,确定交流方式
教师一定要潜心备课,对于某一教学内容适合用哪种交流方式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在课堂中进行正确地引导.
1. 主题研究——研讨
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研讨,是数学课堂交流最主要的形式. 研讨的范围可以是同桌之间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甚至全班同学之间. 这样的研讨有助于全体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活动交往的能力.
2. 作品展示——评议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必将得以广泛的应用,这样,学生就有大量的机会进行非常有个性化的实践、探索,并形成独特的发现. 将这些实践、探索、发现展示出来,请学习伙伴共同评议、相互启发,使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因劳动成果得到肯定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然,学生的探索也一定会产生错误的发现,错误实际上是通向理解的自然阶梯,是儿童走向更高理解水平的中间环节. 因此,将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加以评议,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直面质疑——辩论
篇10
关键词 认识数学 学习数学 应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乐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去梳理生活中的数学,洞悉其中的奥秘呢?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数学
社会生活是知识的所在地,是数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的数学也不能称为数学,死嚼课本而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早已落伍,无法满足新教材、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中的数学有机结合在一起,避免了知识体系脱轨的怪现象,真正做到无时无刻都与数学同行,无处不在的数学围绕在你我身边,面对数学也不再出现漠视课本时产生的那种奇怪的陌生感,而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无形中学生的求知欲膨胀起来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内驱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之前,笔者给全班同学布置了课前作业:在你我身边、校园内说出你看到的图形。上课时,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发现说给大家听:甲说:“我发现我们的课桌面是长方形。算厚度的话是长方体。”乙说:“我发现上体育课时我们掷的实心球是几何中的球体,还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丙说:“我发现餐厅里的桌面是正方形的,凳子面是圆形的,还有的窗户是六边形的、八边形的……。”丁说:“我发现粉笔盒是长方体,粉笔是圆柱体,黑板是长方形……。”这样,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认识了很多几何图形,而且发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单单一个校园内学生们就已不胜枚举了,更不要说大千世界了。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不再枯燥乏味,数学问题不再那么高深莫测。
2模拟再现,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同学生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而数学教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太少。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增删和变通教材,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来解释数学,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和“乐趣”,改变数学学习苍白无味的状态,使学生不仅掌握形式上的数学理论,而且了解结论背后的丰富事实,学习活生生的数学。
例如:在教学中,有这样一道实例,两名教师带领30名学生去看电影,A电影院优惠方案为2人全票,其他人全部八折,而B电影院优惠方案为全部九折,A电影院与B电影院原票价一样,问去哪一个电影院较好?有几种解法:
①设原票价为a元A、2a+308a=26aB、329a=28.8a
28.8a26a A电影院合算。
②设原票价为a元A、308a=24a B、309a=27a
27a24a A电影院合算。
③设原票价为a元A、2a+30=242a B、32=288a
288a242a A电影院合算
显然第一种做法是正确的,而②③是错误的。因为总人数这里学生往往忽视教师人数,而只重视学生的人数,对该题的理解不够全面。生活中常见的打折现象,有的学生知道是比原价便宜,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不能理解,八折为原价的0.8的真正含义,因此会出现后两者的错误。
3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
- 上一篇:植树节主题活动
- 下一篇:九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