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名人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3:3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乡名人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乡名人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安徽省从古到今出过不少家喻户晓的名人,从古代的包公、朱元璋到现代的陶行知、主席等,但其中我最了解的就是包公。

包公,真名叫包拯,字希仁。是北宋庐州合肥(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人。他和范仲淹一样,一生做过许多官,小到县令大到枢密副使。不管是做什么官,他都认真处理政事,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所以在戏剧里,专门给他画了一个大黑脸。

在众多故事中唯有历史记载的有关包拯断案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包拯在天长县任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人,将一名农民告上了县衙,说那名农民杀了一头耕牛,并且把熟牛肉只留下了一点点给自己吃,其它的全部卖了。在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犯法的,但是那个人没有想到这状一告就泄露了自己。原来在前一天那名农民就到县衙向包拯告状了,说有人把他家的牛的舌头割了,当时包拯就意识到这一定是某个仇家有意陷害这个,便让那名农民把牛杀了,来“引蛇出洞”。这件事形象的反映出了包拯的机智。

篇2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三部曲《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及《托尔斯泰传》组成,罗曼﹒罗兰有力地刻画了他们三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复杂心路历程。

其中最令人为之动容的是音乐天才——贝多芬,对音乐有着异乎常人天赋的他却被命运捉弄。他的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他,而他的母亲在他17岁时因病去世,这让贝多芬深受打击。一种对人生莫名的忧郁开始折磨他的肉体与精神。在他对生活充满信心时,命运的天平突然加速倾斜。他的耳朵开始发出轰鸣,听力开始不断下降,而贝多芬并没有被生活所迫而颓然,经过他的努力,也可以开始在维也纳举行音乐会。他的惊人天赋和精彩演出获得了观众的五次掌声,贝多芬在终场结束时感动地昏厥过去。可是,片刻的感动并不能彻底改变世俗的心灵,那只是一针满足人们暂时追求高尚心理的抚慰剂而已。对于贝多芬而言,生活依然没有改变,任何的物质给他带来的都寥寥无几。他的生活依然窘迫,疾病依然折磨着他,他依然是那么孤苦伶仃。可是,命运的苦难让他更加坚毅,他战胜了疾病的痛苦,战胜了世俗的平庸,战胜了命运的悲苦。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坚毅的品格,高尚的道德,还有他为之奋斗终身,奉献一切的精神圣地——音乐。

他说:“牺牲,永远让人生的一切愚昧为你的艺术而去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贝多芬用痛苦谱写的人类与命运抗争的音乐,为后世留下了享受不尽的精神食粮。对于像贝多芬这样不甘于平庸的人来说,他的一生注定要悲惨的,没有光华幸福,仅仅只是孤独斗争的一生,仅此而已。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精神之花最浓艳的花朵:正义和自由。

面对人生的劫难和世间的悲苦,他从来就不会有一丝惶恐和颤抖,他英雄的姿态是那么桀骜不驯,有如波涛,有如飓风,不住地吹响欢快的号角。他从来不说自己的悲苦,而事实上,他的痛苦在常人看来又是难以想象。他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沉沦,他冲破了人生的束缚,下决心决不能羁绊奔腾向前的骏马;当痛苦与日俱增,积聚到他无法忍受的时候,就如潮水般倾泻而出。艰苦的童年,爱情的失败,生活的拮据,孤独无依,可这些都阻挡不了他向音乐的殿堂迈进,扑灭不了他对音乐的理想的熊熊火焰。贝多芬的人生简直可与虚构的伟大悲剧媲美,他用痛苦达到了他理想的高度,换来了他渴望的快乐!

篇3

一、准备素材――搜集相关资料

在指导这类习作时,应该在学生动笔写作前就布置他们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以丰富表象。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资料呢?网络是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途径,可以提倡学生使用。书刊也是必不可少的资料来源途径,学生应充分利用起来。当然还可以通过调查、访问、请教别人等方式。只有让学生搜集到相关资料,他们才会对写作对象渐渐熟悉,作起文章来才能言之有物。例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是《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它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可以先介绍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在进行习作指导前,我带领学生参观食用菌基地、水蜜桃基地(我们家乡素有“食用菌之都”“水果之乡”的美誉)。在学生大饱眼福后,我要求学生快速确定出自己想写的产品。然后,我相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所选产品的外部特征,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及时地记录下来。我还启发学生向有关人员询问一些该产品的问题,也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当参观完后,如果学生还没有详尽地了解该产品,我就鼓励学生回去查阅有关资料,并将查找到的内容制成资料卡片。这样,学生搜集到的资料不仅有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还有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写起作文来,就不愁“没米下锅”了。

二、精心构思――筛选可用资料

教学实践证明,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搜集信息的能力,但处理资料的能力很低,经常是把搜集来的资料一字不漏地搬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当然不会让人满意。而在潜意识中,学生还觉得文章容易完成,久而久之,就助长了他们的惰性和依赖性。所以,指导学生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适当的筛选就显得十分重要。应让学生先通读搜集来的资料,从中确立出符合习作要求的主题或角度,用笔标注出和主题有关的内容。然后,根据筛选出来的资料进行精心构思,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筛选,再删去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经过一层一层的筛选,就可以有效避免资料的滥用、内容的叠加。如,教学习作《介绍家乡的名人》,由于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制约,平时对家乡名人所知并不多,即使知道一两个,了解得也很粗略、肤浅。为此,我比较早进行了启发指导,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家乡名人的事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搜集到许多有用的资料,有的学生带来了厚厚的书,有的学生打印了好几页内容,有的学生甚至还带来了图像资料。面对着如此繁多的资料,我要求学生先认真地读一读资料,并想一想:从这些资料中,你最敬佩哪个名人的什么品质?接着,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资料,画出能体现名人优秀品质的具体事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精心构思,并交流习作构想。由于学生精心搜集资料并进行了适当的筛选,因此本次习作学生笔下的名人特点就比较突出,无关的内容并没有在文中出现。经常进行这样的指导,学生就会逐渐掌握筛选资料的一些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动笔成文――巧妙使用资料

篇4

一、参加校内活动,体验校园生活

学校常开展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拔河比赛、绑腿跑比赛、螃蟹背球比赛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校园气氛,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些比赛是写作的优秀素材,如指导写《记一次乒乓球比赛》,首先是要让学生亲自参加比赛,在写作时就有真情实感。其次是把活动过程摄录下来,让学生反复地看,经过仔细观察、回忆,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这次比赛活动。

二、游览家乡名胜,表达热爱之情

茂名市位于中国南海之滨,风光秀丽,自然山水与人文古迹相辉映,具有不可多得的本土资源。虎头山、中国第一滩旅游区,著名画家关山月的巨作《绿色长城》就取材于此;放鸡岛水下风光奇特周围水下海水能见度达8米,居世界第二、中国第一位。大雾岭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704米,为粤西最高、广东第二高峰。那里峰高林茂,珍稀动植物丰富,被誉为“动植物王国”。 春天的第一丛嫩绿,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秋天的苹果林,冬天的鹅毛雪,无一不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孩子们的诗情。茂名地处华南地质断裂带上,温泉种类多,分布广,有西江温泉、新时代温泉、山阁温泉等十几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风景录像,介绍景点特色,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风光。游览过的同学让他描述旅游的见闻与感受。此后,我让学生进入多重角色,当导游、宣传员、游人、护林专家、摄影师等,从不同角度感受家乡的景点文化。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有感而发,思维特别活跃,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泉涌。这样的习作也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茂名“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在1996年“中华之最”评选活动中,茂名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有“全国水果第一市”的美称,几年前开辟了一条生态旅游线路。高州根子镇,被称为“中国荔枝第一镇”,荔枝种植以面积大、品种齐、成熟早、产量高、质量好、市场广而闻名,镇内水果种植集中连片,茫茫果海,一望无际,每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作为茂名人,我们应好好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写作素材。有条件的学生让他们到果园去看看,随手摘个果子尝尝;没条件的,留意电视新闻,在电视报道中感受丰收的喜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有关照片、录像,让他们感受一望无际的果园,指导他们观察果树的形状、开花、结果时的美景,再现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唤起学生对观察客体的回忆和急于表达的动机。同时我带来时令水果分给同学们尝尝。吃水果时,先让他们观察果子的外形、颜色,然后留意吃法,接着品尝味道,再抒发品尝佳果的感受。最后我让学生谈有关描写这些水果的诗句、对联、散文、广告语、传说与典故等等,把这些内容写进文章中去,会使作文充满生气,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向往。如写荔枝时,杨贵妃爱吃荔枝的故事以及杜牧的绝句《过华清宫》中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让学生兴趣盎然。

篇5

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浙江省督学。出版《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等专著。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孩子成长

真善美,勤劳淳朴,同情弱者,这些都是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核心价值观。家庭教育要引领孩子形成与主流文化相一致的核心价值观。

故事分享:重回公平码头

2007年腊月二十九,我特意带孩子俩来到上海公平码头。我对孩子俩说:“爸爸曾是公平码头的天涯沦落人。”

1989年年底,23岁的我只身赴北京做生意。腊月二十九回到上海,买了到温州的轮船票,身上只剩零花钱。因开船时间未到就到外滩游玩,之后我提早两小时往回走。没想到赶到码头,船却已离岸50米。当时,没有电话,没有信用卡……后来,在一位老人的好心指点下坐火车到金华,最后已身无分文的我在一位司机的帮助下才平安抵家。

公平码头已由原来的海航码头变成了渡江码头,见不到几个人,只见几艘渡船在黄浦江上悠闲地开着。码头周边还是老房子,在远处高楼的映衬下显得有点凄凉。当年的公平码头是通往各沿海城市的交通枢纽,曾经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日子如今一去不复返了,让人不禁有种沧桑感。

我说:“十八年前,如果爸爸想不开了,现在也就不会有你们了。”

儿子说:“挫折能使人有斗志。”

记忆中还有一座天桥,于是我带着孩子俩四处寻找。找了半天无果,只好询问坐在码头边的搬运工。搬运工说:“原来的天桥在东大铭路上,十几年前就已经拆了。”我带孩子俩来到了东大铭路,对孩子说:“记忆中的天桥横跨在宽阔的马路上,感觉气势宏伟,而今天的东大铭路却显得有点窄小。”

我对孩子俩说:“当年爸爸差点流落街头,如果把困难比喻为天桥,当时的天桥显得特别高大。但当后来克服了困难再重新看时,天桥却早已拆了。”

儿子说:“人难免会碰到困难,甚至苦难,但不要怕,要想办法解决。”

我说:“人们都说艺术都是遗憾的艺术,实际上人生也都是遗憾的人生。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是遗憾的事。但人应该成为强者,能不断克服困难的人就是强者。”女儿说:“老师正布置《青春向我们走来》的命题作文,我就写爸爸的创业精神!”

家教建议: 让孩子拥有明辨是非的价值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时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既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影响,也有非主流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因此,家长的引领很重要。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可以突破的,什么是不可容忍的,都要清清楚楚地传递给孩子。

从小接触中华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构成了中国人价值观的根基。从小常读经典文学,对孩子人格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对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分析,对天、地、君、亲、师的敬仰,对温、良、恭、俭、让的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这些传统文化都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

孩子俩幼时,我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2003年,我组织瑞安安阳实小教师编写《经典文学诵读》校本教材,教材配有注音,易于诵读,于是我给孩子俩诵读。杲杲读初中时,班主任娄老师的传统文化功底深厚,对孩子影响很大。初二时,杲杲就开始看《论语别裁》《史记》等经典书籍。杳杳本来语文就强,读初中时恰好也是娄老师当班主任,因此古典文学学得特别好。

我还有意让孩子俩多读历史书,他们从小就看了许多历史题材的书。我曾与杳杳有一段对话。我说:“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他怎么会懂得自己将到哪里去?不懂历史的人思想会不成熟,也不会有远见;政治家如果不懂历史,国家将四面楚歌;科学家如果不懂历史,有可能会使科研成果成为人类的劫难。”杳杳说:“历史老师说,人最可怕的就是失忆,忘记历史就像一个国家失去了记忆。”孩子14岁时,我在上海书店买了一本美国人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孩子俩特别喜欢看。

传承长辈美德

每个家庭都有一本创业史,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艰辛生活的回忆。我曾碰到一位单亲妈妈,生活过得极其艰苦,却不让儿子知道,而孩子却缺乏上进心。我建议她将家里的情况如实告诉孩子,后来孩子了解了妈妈的辛苦,变得相当懂事。

把长辈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会让孩子更好地传承家庭的核心价值观。远的有家族长辈的故事,近的有父母奋斗的成功与挫折。我常给孩子俩讲家族长辈的故事,如我父亲30多岁时曾因家境困难到贵州打工的故事;我20出头时曾只身赴北京推销汽车配件的人生经历。在家族长辈的故事中,向孩子传递的价值观主要是做人要勤劳,身处困境要乐观等。

此外,我还让孩子接触家乡名人的故事。温州是宋代永嘉学派的发源地,深受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影响。改革开放前,温州因地处偏僻,人民生活普遍艰辛。但是,在艰难的岁月,温州人互相关爱,日子过得也幸福。改革开放之后,温州人率先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在历史长河中,温州人形成了特别能吃苦、能合作、能创业的温州精神。我常有意地与孩子俩讨论义利观,讨论温州精神,希望他们能传承家乡先贤以智慧和行动铸就的独特价值观。

学会尊重

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获得尊重会产生愉悦感。懂得尊重他人,拥有包容心,将更有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改革开放后,尊重成为了社会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做世界公民,让孩子学会尊重。自我中心意识太强的孩子,缺乏对他人的尊重,这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我常教育孩子俩,人生而平等。人的职业不同,而人格都是平等的,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我曾出版作文专著《新理念作文》,其中收录了学生的乡土作文,描写了关于打工者、农民的美德故事,这些故事对孩子俩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我告诉孩子俩,与人交往应,希望别人与自己个性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因天性、成长环境、教育经历不同,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因此与人交往应该学会包容。孩子有时会对某人或某事有意见,我会引导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多想想,学习换位思考。2004年,我带杳杳去北京游玩,导游小姐硬带旅客进商店,一些旅客很生气,后来还发生争执。杳杳轻声对我说,“大家没必要这么生气,导游也有难处,就算导游错了,你也可以去投诉。在路上就争吵,犯得着吗?”

不要代替孩子选择

是一种精神风俗。宗教教人求善,使人们在道德践行中体悟到人生的尊严和神圣。宗教文化普遍存在,孩子迟早要接触。我觉得,可以让孩子了解宗教知识。一些家长喜欢带孩子到宗教场所,让孩子感受宗教文化,也未尝不可。

从文化视角看,是比较可取的教育方法。我母亲信仰佛教。一次,孩子俩听到奶奶念经很好奇,我告诉他们,宗教是哲学文化,佛教是释加牟尼创建的哲学文化。孩子俩似懂非懂,我说,“释加牟尼创建佛教,这像老师给学生讲故事,以故事中的道理教育学生。佛经就是故事书。”后来,孩子俩陆续了解世界上并存的几大宗教,对宗教文化开始有所认识。当然,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如果家长把强加给孩子,这是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明智的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自主选择与决定的权利。

核心价值观VS多元价值观

家长要严格把握核心价值观,对于在孩子身上出现的与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行为,绝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孩子贪心而拿他人的东西,攻击他人,浪费珍贵资源等,这些与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行为,一旦出现苗头就要及时给予纠正。

当然,对于一些非核心的价值观,家长没必要干涉过多,或者对孩子要求过高。如幼儿贪吃、贪玩,青春期儿童装扮比较另类,对于这些非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我觉得,还是以宽容对待为好。如果家教过于严酷,会对孩子心灵造成伤害,对孩子成长而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当前一些家长喜欢让孩子学特长,这未尝不可。但我觉得,功利的特长教育不是核心价值观,我们更要重视人格教育。家长不能逼迫孩子学习,并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学习成绩好,并不能完全替代孩子其它方面的发展;如果成绩不佳,只要人格健全,也不见得是坏事。过于功利的目标,如学习成绩、体艺特长,甚至孩子长大后的职业选择,都应以多元价值观分析为好。千万不要只抓学习分数和特长培养而忽视人格教育,也千万不要盯着所谓的好职业而牺牲了孩子的天性。

人生幸福取决于幸福感

教育,不只是将孩子培养成人、成才,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幸福。幸福是由心态决定的,家庭教育要关注、引导、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故事分享:雨水叮咚响

刚搬家到瑞安县城时,因房子质量不好,客厅里常漏雨。一旦下了雨,客厅里就得摆上脸盆、水桶。孩子们倒是喜欢玩,当脸盆、水桶里装满水时,争着倒水。

后来,女儿和儿子的房间都漏雨了。有一次雨水漏滴到床中央,棉被都湿了。于是,我们在天花板上钉上尼龙纸,将雨水引到床边,再用水桶接着。夜深人静,雨水叮咚响。我对孩子俩说:“这是对我们的考验。如果我们认为这是坏事,心情会不好,但雨水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坏心情就停下来。”孩子们问:“那该怎么办?”我说:“调节好心态。”近半年的雨天,孩子俩在漏雨的房间里安然度过。

一次大雨过后,客厅、房间里摆上了好几个脸盆和水桶,叮咚作响。我说:“古代文人都很喜欢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也是文人,我们也喜欢雨水。”于是,我们就按着《泉水叮咚响》的旋律,一起边敲脸盆边唱自己编的歌——“雨水叮咚/雨水叮咚/雨水叮咚响/穿过了屋顶/穿过了墙壁/来到我身旁/雨水呀雨水/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带着我的烦恼/流向他乡……”真有点诗情画意的感觉。

直到第二年暑假,我找人大修屋顶,孩子俩的房间再也不漏雨了。但那些“雨水叮咚响”的场景,却成为了他们幸福的回忆。

家教建议:关注孩子的幸福感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幸福。童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幸福感,而绝不能以成人的观点让孩子“被幸福”。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让孩子有所追求,并在生活中培育孩子的幸福感。

关注孩子真正的需要

孩子的幸福感与成人不同。家长常犯的错误,总是以自己的幸福标准去爱孩子。一些家长认为过去生活艰难,就认为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幸福;一些家长认为过去没有得到关心,就对孩子百般溺爱。可实际情况是,孩子感受不到幸福。于是,家长不断地埋怨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实际上,不是孩子不好,而恰恰是家长应该反思。家长应该与孩子商量,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幸福感。

儿童的幸福感与基本需要相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这些都是孩子的基本需要。孩子的生理需要、人身安全大都为家长所重视,而心理安全需要则常常被忽视。如年幼的孩子都怕黑,因此当孩子分房睡后,房间的布置要温馨,让孩子感受到微光,并且父母的房间尽可能靠近孩子的房间。

孩子喜欢上学,不仅只是学习的乐趣,还因为上学能满足归属的需要。上学后,集体生活让孩子拥有归属感,同伴群体也使孩子获得归属感。当孩子参加如春游、大合唱、朗诵等集体活动时,也会从中获得归属感。随着孩子长大,受尊重的需要慢慢增强,这时候,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专制的作风或将成人意志强加给孩子,都可能会使孩子产生痛苦。

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

一些家长因工作压力重,长期无法陪伴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有些家长把孩子寄养在他人家里,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亲情。一个与父母亲长期隔绝的孩子,有可能会在幸福感上出问题。

传统观念把家庭教育的责任交给母亲,父亲似乎可以不用操心家庭教育,我觉得这非常不妥。被称为“人才魔术师”的家庭教育专家蔡笑晚先生,作为父教的倡导者,培养了五位博士一位硕士。他曾说,“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是失职,更是失败。”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我。孩子俩出生时我在瑞安教育局工作,后来我担任瑞安安阳实小校长一职,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但我总是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如做游戏、参与探究、亲子阅读、讨论问题等。其实,孩子在家里常常看到父母的身影,就会感受到亲情。我觉得,只要看重亲情,不管多忙,陪伴孩子的时间总是有的。

让孩子品尝自由学习的幸福

许多家长在孩子年幼时就要求孩子学特长,如乐器演奏、书法、画画、演讲等。如果孩子多才多艺,不仅会增强自信心,更能从中获得独特的幸福感。但是,学习才艺,孩子有兴趣是前提。如果家长逼迫孩子学才艺,极有可能适得其反。我觉得,才艺并不一定就是钢琴、书法之类,也并不一定都要形成特长。任何一项才艺若要形成特长,需要花大量时间,除非孩子特别有天赋或者具有特别的意志力,不然会使孩子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学特长而谋求以后进名校,这种功利性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教育本质,实在不可取。

孩子上学后,从天性上而言,学习是幸福的事。但是,由于现行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强化记忆,加班加点,横向竞争,使本来幸福的学习变了味。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后,更是紧盯分数,一旦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了些,就外加作业,双休日还送孩子参加培训班,使孩子的学习一开始就烙刻下苦行僧的色彩,致使许多孩子怕学、厌学。

孩子俩幼时,我也尝试着让他们学一些才艺,但他们对音乐、美术、体育项目缺乏兴趣,我也就不勉为其难。记得曾有一位老师说杳杳手指特别修长,适合弹钢琴,但杳杳对此却毫无兴趣。杳杳曾学过一段时间硬笔书法,后来也不了了之。相比而言,孩子俩特别喜欢看书,我就引导他们自由阅读。孩子俩上学后,我大胆尝试,让他们走自主学习之路,因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孩子俩的中小学生涯过得很幸福。

幸福是追求之过程

幸福是追求之过程而非追求之结果,一个人若没有了追求,幸福也就大打折扣。培养孩子的幸福感,要让孩子有追求,并从中培育幸福感。喜欢游戏,希望更丰富的游戏机会,这是每个孩子的追求。希望探究秘密,希望获得玩具,上学后希望取得好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这些也都是孩子的追求。家长应该在了解孩子追求的前提下,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在一个目标达成之后,还要及时引导确立新的目标。

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幸福,既要有高远的志向,又要有恰当定位。志向,使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孩子遭遇挫折时容易灰心丧气,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将志向分解为具体的且适当的追求目标。杳杳读初一时成绩在班级10名左右,我给她定位在班级20名。有时能考到15名,她就很高兴,若考到5名则更高兴,这样的目标,使她享受到了无比的幸福,这样的幸福感继而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把家庭的生活计划告诉孩子,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生活追求,也能培育孩子的幸福感。在瑞安县城通过房贷购房后,我让孩子俩了解什么是贷款,家里计划如何还贷。孩子俩对我说,“爸爸不用担心,我们好好学习,以后会有好工作,就能为您还贷款。”2004年我出版作文专著《新理念作文》,2005年我出版教育理论专著《尊重教育新理念》,孩子俩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我觉得,大人将自己的追求变成孩子们的共同追求,不失为家教的好方法。

幸福由心态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