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自我评价范文

时间:2023-03-21 07:4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毕业生自我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毕业生自我评价

篇1

初中毕业生自我评价200字范文一】

我历任班干部职务,长期为同学们服务,参与组织了各项有益活动,培养了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充分发挥在音乐方面的个性特长,积极参加了校园各项文艺活动,活跃在校内的各种文艺舞台上。此外,擅长打排球等各种球类,担任过长时间的排球队长,参加了历年的班级各种比赛。我关心了解时事,具有国家和民族自豪感,遵纪守法,举止文明,正直守信,有团队精神,热爱劳动,乐于帮助他人,并自觉爱护环境卫生。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勤钻研,肯思考,能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善于摸索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初中毕业生自我评价200字范文二】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初中毕业生自我评价200字范文三】

本人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

【初中毕业生自我评价200字范文四】

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初中阶段的三年时间里,我成长了许多。

在学校里,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爱护公物,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不迟到,不早退。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强进取,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培养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初三毕业生自我评价体育的成绩上,经过锻炼有所进步,但还不是很优异.所以还是要加把劲才行.在家里我会帮助家里人做家务,勤劳节俭。

篇2

无论在什么时候。学生的不断学习就是收获知识一点一点进步的过程,而自我评价就是让自己看清楚自己,有针对的让自己面对自己的优缺,进步随之而来。现在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初中别野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毕业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真正了解到了我自己。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女生,这段时间以来,经过了多次的考试,我的成绩不算很好,而且我也没有班级取得什么荣誉,不过以后我会刻苦认真的学习而且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取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我以后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实我所说的一切,从现在开始,我要刻苦学习,用认真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和老师。

告别了小学,进入中学。心里很烦,没心思听课,成绩下滑。但是以前不爱和同学交流的我,现在和班里同学的关系很好,在进入中学的时期,我还没做过为班级争光的事情,现在想起来真的后悔,我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教训决定以后做到:1,认真听讲,努力把学习成绩提上去。2.尽我的最大努力为班级做些争光的事情。3、努力搞好与同学的关系。 上面的过失,我一定会努力补好 的自开学到现在有3.4个月了,我在班里有了小小的立足之地。我跟同学们的关系也算紧密吧。说实话近期的学习不太好,课也上的马马虎虎,没打好基础。课下没有好好的复习,自己制定了计划,可总是没有毅力去完成,看样,还是我的不扎实引起。回首昨天成绩也不是太突出。在班里也只能占到前15名,成绩总是让薛老师头疼,班级里,同学之间虽然打好了基础,但在学习上总是进步不了.对于这段时间的我,我感觉是差劲极了,让我感觉我都不认识自己了,拿我的成绩来说吧!60.70分还不够丢人的,30.40来分就别说了。纪律上来说,上课说话,违反纪律还不承认。

在这个学期里,我和同学之间相处的还可以,我会努力和同学相处的更好。我有时上课说话,不遵守纪律,影响同学学习,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我要改正。我学习不好,是我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引起 的后果。我应该改正这些不好的习惯。我没有为班级争得荣誉,也没有为自己争得荣誉。以后我要好好学习,改正缺点,我会努力在这个学期我的表现不是很好。希望老师多多原谅。以前的时候还违反纪律。以前的就过去了,以后我打算改变一下自己。要努力的学习,不违反纪律。这个学期马上过去了,即将成为历史,要从新的一天开始,以后我要努力加强我的学习,学习不好什么都不用说 。所以学习是最重要的,以后的文盲是没有学会怎么样学习的方法,所以学习没有方法是不行的。以后我要找一个提高学习方法的速度,不断的超越自己。

在这个学期我的表现不是很好。希望老师多多原谅。以前的时候还违反纪律。以前的就过去了,以后我打算改变一下自己。要努力的学习,不违反纪律。这个学期马上过去了,即将成为历史,要从新的一天开始,以后我要努力加强我的学习,学习不好什么都不用说 。所以学习是最重要的,以后的文盲是没有学会怎么样学习的方法,所以学习没有方法是不行的。以后我要找一个提高学习方法的速度,不断的超越自己。

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自初中的这一段时间我不再像小学生那么不知道学习了。中学的课程紧张了许多,科目也比以前多了许多,让我感到有点不适应。学习的紧张性让我有点跟不上,但是我已经努力了。

我在这段时间里虽然尽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了,但是我的学习成绩依然没有进展,在学校里,在这个充满欢乐的家里我一会绝对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学习上,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

这一学期,是我的成绩下降的最快的时期,我非常后悔,也许是我又变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不太适应,但是我自己也不太相信这个理由。因为我的英语以前和现在相比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的体育现在已经很好了,我希望我的体育运动就保持现在的状态。我下一步打算在学习上加把劲,争取期中考试考个好成绩。我的好朋友很多,并且关系特别好,如姐妹一般。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为了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而感到高兴自豪。我为有许多乐于助人的同学而感到欣慰,我爱我的班集体。

过去的半个学期中,我虽然没有为集体争得荣誉,但是我会自觉遵守并维护集体纪律,认真完成班集体交给的各项任务,努力为集体添光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一定会努力借鉴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期中考试中的,我的成绩并不理想,从现在的这一刻起,我要从零开始,吧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确立目标。争取在期末考试中 考一个理想的成绩,相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回报。

毕业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二我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我在学习方面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对事情认真负责,为人坦诚、自信、乐观、处事冷静,人际关系良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积极参加升旗活动,能尊重国旗、国徽,自觉唱国歌。比较关心时事政事,比较关心家乡发展,能够学好的方教课程。能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法规,能很好爱护公共设施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能做到不说谎,不抄袭及步作弊,认真对待自己。能做到言行举止文明,穿戴朴素大方。我热爱体育,在平时更是注重锻炼身体,体锻达标。我的兴趣广泛,经常与他人一起运动。

毕业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三紧张有序的初中生活即将与我告别。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在老师的启发教导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在政治上,我有坚定正确的立场,热爱祖国,热爱党,认真学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初,爱憎分明,踊跃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量,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 在学习上,我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专心上课并做好笔记,注重理解和掌握,强化练习,学会分类归纳,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知难而进,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及时纠正,同时我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自己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变能力有进一步提初。在课余时间里,我喜欢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还利用假期参加电脑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初三年被评为校级三好生。 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较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 我的兴趣广泛,爱好体育、绘画等,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初中三年生活有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情务实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篇3

(一)中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与目的

中考“指挥棒”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导向素质教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助力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考制度面临着如何正确发挥考试的督导功能,使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导以正确方向;如何有效控制考试关系,使人才评价、甑选的依据准确可靠;如何充分发挥考试的调节功能,借以调控人才的合理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如何突出地为“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服务以适应全民教育时代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要求。

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是:“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其中,“学业考试的成绩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合格标准,提供普通高中录取用的学业成绩应以等级制的形式呈现,等级数和等级标准应由各地根据考试结果,并结合当地优质高中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

教育活动中的考试,是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这对受教育者学业成就、教育效果、教育质量的检验,具有测量和评价的双重性质,测量是考试的基础,评价是考试的目的。新课程改革是中考制度改革的前提,中考制度改革打开束缚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中考制度的性质及功能选择

(1)中考的性质界定。中考的本质是基础教育系统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对调整教育资源所采取的一种自我评价,是基础教育系统调控质量的内部质量管理活动。

(2)中考的功能选择。第一,学生选适合自己教育的功能。第二,初中学校选择自己的方向发展办学特色的功能。第三,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第四,调控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功能。

(三)中考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各地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中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单独命题,命题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了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技能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考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了以考试学科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二是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力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公正。三是普通高中招生以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录取新生。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招收特长生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以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

二、中考制度改革现状分析

全国各地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以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05年2号)为指导,开展中考制度改革,逐步构建立既能发现发展学生多方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科学测量学生学业成绩,科学有效地选拔高一级学校新生的评价体系。

(一)中考命题改革分析

1.命题的依据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教材、《考试说明》以及教学实际,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要求的程度。

2.命题的原则

(1)根据《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从多维度考查学生。

(2)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考查内容与要求。

(3)注重试题素材的选择,加强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体现考试的时代性。

(4)注意试题积极的价值取向,注重中考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引导意义,进而充分挖掘考试的教育价值。

3.命题的主要特点

综观多年以来全面各地中考各科试卷,不能发现,各地的试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在试图努力体现教育部指导意见的精神彰显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性: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重视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情况的考查,其中又以考查学科最重要的主干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学生后续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重点,突出发展性评价。

(2)时代性:新课程强调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群体的原则,试卷注重创新,有生活气息。

(3)应用性:新课程改革不仅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强调学生运用所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中考命题尽量避免出死记硬背的题目,提倡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既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和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又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推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考查。

(4)导向性:命题依据课程标准,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各科各类试题中都有相当一部分的试题信息直接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社会背景中。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许多省区中考命题出现了以能源、环境和物价等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引用当地生产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来命制有区域特色的中考试卷。通过命题引导学校变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考生也通过试题密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考生这种情境的创设能受教育,提高素质。

(5)创新性:主要表现在:第一,题型创新。命题既有传统题型和新颖题型。中考命题重视发散思维的开放型题的设计。传统题型基本上是常规型题,所求的结果是唯一确定的,通常地解题时也有常规方法可循。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方法是多样的,而非单一性,所以中考考查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第二,试题的内定呈现形式是多样的,有文字、图片、数据、函数图像和实验装置等,比较生动活泼,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第三,考试方法创新。由单一的笔试改变为笔试、加试、操作测试、面试、口语及考查相结合。

(6)有效性:表现为试卷的设计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具有合理的内容结构,题型结构和难度结构,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试题能确保大部分考生达到及格标准,并能在核心能力方面区分出各层次学生,既有利于发挥个体水平,又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选拔。

(二)中考成绩等级制评定

2005年,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学业考试的成绩应根据各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合格标准,提供普通高中录取用的学业成绩应以等级制的形式呈现,等级数和等级标准应由各地根据考试结果,并结合当地质高中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为了落实教育部的指导精神,全国中考招生中已经把分数制改为等级制由点到面全部开展。

传统的100分制是将成绩分为100个等级,在考试中,分分都是考生的命根,每一分都能决定着考生的命运。但是,一分之差并不能真正说明学生的实际能力及素质上的差异。等级制模糊同一等级之间的差异,为综合考查考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总的来说,采用等级制,将有利于引导学校特色发展,引导教师自主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更加激发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高中的多样化录取创造条件。

各地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成绩等级制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学业考试成绩按百分制阅卷,等级制呈现。等级的划分或按卷面分按比例确定等级,或根据当地高中教育资源的情况和报考人数来划分每个等级所占的比例,然后将卷面分数转换成相应的等级。第二种是学业考试成绩采用等级附分的形式呈现。即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成绩按原始呈现,其他学科的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

(三)中考制度改革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档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为此,教育部要求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能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标准的重要依据。各学校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领导和仲裁工作,并制定了相关的考查评价制度。

1.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各地不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让评价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并力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和公正。

2.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改变了以往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唯一录取标准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高中录取新生首先考虑综合素质的评定结果,规定在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的最低标准,作为高中录取投档控制线。如广西防城港市中考招生方案规定,综合素质评定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综合素质评价为A等或B等者,示范高中及一级学校方可录取,C等能以上者普通高中方可录取。缺少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或综合素质评价为D考级者,普通高中不得录取。

3.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各初中学校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评价工作委员负责制定评价工作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班单位进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向学生和家长作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评价结果通知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进行调研和处理。评价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三、当前中考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业考试功能定位难以准确把握

初中学业考试如何将促进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学业考试三者有机结合,寻找到最佳结合点,在实践操作中不容易把握。有的地区对考生提高区分度,以满足选拔考试的需要,有的地区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将初中毕业考试与教育质量监测相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检测体系,试题的区分度小,让高中选拔增加一些不确定因素。

(二)考试科目多,各地差异大,学生负担重

有的地区设置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有的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科,还有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和体育共十个学科。考试科目过多,优质高中对考生等级要求高,迫使考生陷进对分数的追求,回归到应试教育的路子。对学生不仅没有“减负”,反而“增负”。

(三)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操作难,结果的准确性受到置疑

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划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级的做法缺乏统一的依据来规范。其评价程序不规范,级各个等级按照一定比例来划分,人为地划分等级,显然十分荒诞的,虽然各地也作出末等级要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但也失公平。其可操作性不强,基本由年级或班主任来定度,缺少公示或申诉制度监督。教师的教育评价能力和教育测量知识水平及方法直接影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个别考生因为不公正的综合素质评价被高中拒绝于校外,常常出现考生或家长的质疑。

四、中考制度改革的展望

(一)创新命题机制,确保命题质量

学业考试的命题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渗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与综合,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明确命题、审题和阅卷的程序和要求,建立命题、审题和阅卷制度,加强命题、审题和阅卷人员的队伍建设,要注意发挥教育统计专业人员的作用。

(二)学业考试的方式要多样化

可根据考试的具体内容采用纸笔测验、听力测试以及口试、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纸笔测验也可采取闭卷、开卷或开闭卷结合等不同形式。研究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使之具有可行性,并力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和公正。

(三)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的教育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坚持以生为本。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激励性、多元性。评价的过程应是开放性的,价值应是多元性的,内容应是全面性的,手段应是多样化的。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是综合性强的工作,其贯穿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之中,因而教师的课堂测量与评价的水平与素养就决定了教学评价结果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的教育评价能力与水平与中考改革要求很不相适应,教师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已成当务之急,以促进基础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实行多样化的招生方式,让优质高中学校自主招生

在统一中考前,优质高中可以依据本校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推荐、保送、自主考试等方式,择优自主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被录取的初中生不用参加中考,直接进入高中就读。从问卷中可发现考生和家长特别在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所以通过学校和考生多途径双向选择,促使高中学校想方设法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办学质量,以吸引到更多优质的学生。

(五)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科学研究

篇4

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闽教基〔2010〕2号)的精神,在总结2015年中考中招改革的基础上,对我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招生制度,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要求与个体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考试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在实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改革、发展与稳定、继承的统一,充分发挥各地与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与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和情意目标考查,改革单纯纸笔测试的考试方法,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在评价中的作用。

(四)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考试和评价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增强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实效性。

二、初中毕业、升学的考试、考查和考核

(一) 实行二考合一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实行二考合一,共用一份试卷。初中毕业、升学的考试、考查和考核遵循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的规定,分为全市统一考试、考查和学校考查、考核两类进行。

(二) 全市统一考试、考查

1.考试科目

思想品德(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

2.考查项目

英语口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信息技术视条件逐步列入统一考查范围。

3.考试形式

思想品德(政治)、历史两科实行开卷考试,体育与健康为实地测试,其它学科均为闭卷考试。

4.考试时间

思想品德(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考试时间安排在九年级结束时进行,即在2016年6月28日下午、29日、30日进行;生物、地理考试时间安排在八年级结束时进行,即在2016年6月28日上午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考查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适当时间进行,体育与健康实地测试、英语口语考查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适当时间进行。语文、数学、英语考试时间各120分钟,思想品德(政治)、物理考试时间各90分钟,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考试时间各60分钟。

5.考试成绩

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试卷卷面分值各为150分,思想品德(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试卷卷面分值各为100分,所有学科按A、B、C、D四个等级记载,除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外,其他学科的原始分不对外公布,缺考、0分的不记等级。各科等级比例按各县(市、区)考生总数的2:3.5:3:1.5划定,如果考生学科卷面分值达到85%以上者,均划为A等级,如果考生学科卷面分值达到70%以上者,划为B等级,如果考生学科卷面分值达60%以上者,该科不划为D等级。

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按原始分记入中考总分,物理、化学两科成绩分别按原始分的60%和40%计入中考总分,以上五科成绩满分为550分。

往届生报考普通高中的,其投档分扣减20分。

体育与健康的三项测试项目总分为100分,其中必考项目(即中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50分,两项选考项目各25分,体育与健康学科中考成绩为三项得分之和。按90 分以上、80分以上、60分以上、60分以下分别以A、B、C、D四个等级记载。

八年级生物、地理中考成绩达不到C等级者,不得在九年级参加中考重考,其生物、地理中考成绩记为D等级,但应参加学籍所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补考。

缺考考生、往届生应参加我市生物、地理考试,考试成绩只记C或D两个等级。

在生物、地理考试的报名结束后转入我市就读的学生,须参加我市生物、地理考试,其考试成绩仍按A、B、C、D四个等级记载。

英语口语考查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的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记载,缺考、0分的不记等级。

6.考试命题

(1) 命题的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部颁《课程标准》和省颁《考试大纲》,并结合本市教学实际命题。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难易适中(基础题、中等题和稍难题的比例为8:1:1),促进高中阶段招生改革和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2) 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的范围按部颁《课程标准》及省颁《考试大纲》的要求,淡化单纯记忆的考查,要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重视考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考查对高中阶段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影响较大的知识与方法。试题应力求体现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教育性,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得到全面体现;试题要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情境性,体现考试的时代性;试题要注意表述规范、设问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楚、专业用语准确,答案应避免出现歧义。

试卷结构应简约合理,题量适当,难度适中。文科类科目要严格控制客观题的题量,英语要加强对听说能力的考查,理科类科目要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三) 学校考查

学校考查科目包含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含劳技、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地方和学校课程等。考查时间安排在该科课程完成时进行。考查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缺考、0分的不记等级。

(四) 考试、考查的组织管理

全市统一考试、考查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管理。统一考试的科目由市教育局组织人员命题,考试由市、县(市、区)教育局、招生办组织实施,考试科目的评卷实行网上阅卷。英语口语考查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由市教育局组织人员命题,由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

学校考查由县(市、区)教育局制定方案实施,也可由学校在考前自主制定方案并报县(市、区)教育局批准后向学生公布实施。考查成绩应在校内公示无争议后报县(市、区)教育局备案。各县(市、区)教育局应加强对学校考查工作的监督检查。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与方法

(一)评定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确定的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确定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六个方面为评定内容。

(二)评定的组织

各县(市、区)教育局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指导学校的评定工作,监控评定过程,接受投诉和举报,纠正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处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及班级评定小组。评定委员会负责落实评定方案,制定实施细则,任免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定工作,认定评定结果,接受和处理投诉、举报。班级评定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等方面人员组成,负责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定工作。评定委员会及评定小组的人员组成必须具有代表性,人数均应在5人以上。

(三)评定的方法

综合素质评定必须坚持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评定小组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评定的信息来源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成长记录;家长和社会评价;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参加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学习情况;学生的爱好特长表现等。评定过程中应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

评定工作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如有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定委员会裁定。学校评定委员会对评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认定。评定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并提交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中的评定领导小组备案。对评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学校评定委员会反映或向县级评定领导小组投诉。评定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如果发现确实有误,应及时处理并记载更改缘由及更改人,同时保存原评定记录备查。

(四)评定结果的表达

应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等级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尚待改进四个等级,对应分值分别为3、2、1、0分,并计入中考投档总分。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应各占一定的比例,其中优秀等级比例以县(市、区)为单位,控制在35%以内,各县(市、区)视市级初中“四率”先进校、素质教育先进校、省(市)课改实验基地校和办学质量等情况,可以调剂各校之间的优秀比例。对学生评定为尚待改进时应特别慎重。往届生综合素质等级评定不计分。

四、初中毕业资格的认定与管理

(一)初中生毕业资格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认定。学生毕业资格应包括:综合素质评定合格;全市统一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10科成绩等级均达C级以上;统一考查成绩合格;学校考查成绩合格。达不到毕业成绩要求的,可由学校组织补考一次,其成绩仅作毕业资格认定。对于确有特长的学生,可适当放宽学科成绩方面的要求。

(二)毕业生所在学校应为考生填报“初中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内容包括初中生在校期间考试、考查、考核的所有学科、项目的成绩,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语,学校综合评价等内容。

(三)学校按照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对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发给初中毕业证书;对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发给初中结业证书。

五、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工作

(一)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青年,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名。具有“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学籍的本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可在学籍所在学校报名亦可在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招生机构指定的地点报名;非本市学籍考生持户籍在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招生机构指定的地点报名;往届生、社会考生在原学籍地县(市、区)招生机构指定的地点报名。

(二)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工作应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并依据考生志愿择优录取。录取的基本条件是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青年。新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包括:综合素质评定合格;体质健康标准合格;全市统一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体育与健康10科的成绩等级均达C级以上;统一考查成绩合格;学校考查成绩合格。以上条件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科中考成绩总分和综合素质等级分值之和相结合。

(三)各类普通高中学校的录取

为了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压力,以进一步推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均衡发展,2016年继续实行把省一级达标学校的部分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含民办初中学校)进行分校录取。综合素质评价合格须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的必备条件之一。

对于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10科考试等级均为A的考生,给予投档总分加5分的奖励。

普通高中录取原则:先按等级切线确定入选考生,切线切到某一等级时,应将该等级考生全部划入投档等级内;再按考生志愿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科成绩和综合素质等级分值以及其他加分的投档总分(下称投档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录取时,按招生计划数1∶1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遇到同分时,单独增加该批次的招生计划,将同分的考生全部录取。

1.省一级达标高中统招生录取

省一级达标高中的招生计划总数扣除保送生、体育艺术特长

生、定向招生计划后,其余计划为统招计划,统一面向本县(市、区)招收考生(以下简称统招生)。

录取办法:按等级切线确定入选考生。根据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体育与健康10科成绩的等级排列情况及该批次的统招生和定向生招生数之和(不含单独录取的保送生和体育、艺术特长学生名额)按1∶1.2切线。等级排列采用“A先”原则,等级按10A,9A1B,9A1C,8A2B,8A1B1C,8A2C,7A3B,7A2B1C,7A1B2C,7A3C ┉┉10C的顺序,依次确定入选考生,并确定该批次录取考生的最低入选等级。

在一级达标高中入选考生中根据统招生的招生总数,按1:1.1的比例划出投档总分的投档线,再按入选考生的投档总分,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以统招生的招生数1∶1的比例投档择优录取统招生。

2.省一级达标高中定向生分校录取

(1)名额分配

从一级达标高中的招生计划中,划出计划总数的50%作为定向生招生计划,直接定向分配到本县(市、区)的各个初中学校(含完全中学初中部),名额分配原则上按2013年各县(市、区)教育局核定该校的七年级招生计划比例分配。若参加中考报名人数少于2013年招生计划的以实际报考人数为基数进行核算,若超过2013年招生计划的按核定计划数为基数进行核算。定向生名额只用于录取本地初级中学的在籍直升生(即学籍在本校且七年级至九年级三个学年均在本校学习的应届毕业生)。

(2)录取办法

根据考生的志愿顺序,按一级达标高中统招生的最低入选等级,在一级达标高中统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下40分以内,从高分到低分按所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名额进行录取,如一些初中学校录不满,可将剩余名额分别按城区初中、农村初中学校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定向资格生。

仍然没有完成计划的初中学校,其定向招生指标调整为一级达标高中统招生指标,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3.省二、三级达标高中的录取

按等级切线确定二、三级达标高中入选考生。根据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体育与健康10科成绩的等级排列情况及同批次达标高中的招生总数(不含单独录取的体育、艺术特长学生名额)按1∶1.5切线。等级排列采用“A先”原则,等级按10A,9A1B,9A1C,8A2B,8A1B1C,8A2C,7A3B,7A2B1C,7A1B2C,7A3C ┉┉10C的顺序,依次确定入选考生,并确定该批次录取考生的最低入选等级。

在二、三级达标高中入选考生中根据同批次招生总数,按1∶1.1的比例划出投档总分的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再按考生的投档总分,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以统招计划数的1∶1的比例划定各学校的最低统招录取分数线,同时投档择优录取统招生。

4.未达标高中、民办高中(实行自主招生的民办高中除外)的录取办法,由各县(市、区)教育局参照达标高中录取办法执行。

(四)中等职业学校及五年制高职学校录取工作

综合素质评定合格的考生,按中等职业学校的分类录取批次,根据志愿,按投档总分择优录取。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录取按省教育厅有关文件执行。

(五)一级达标高中须划出招生总数的3%以内的名额,作为优秀学生保送名额。各县(市、区)根据各中学办学质量综合情况和学生数,下达保送资格生指标,适当向市初中“四率”先进学校、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和省、市课改实验基地学校倾斜。

具有保送资格的学校在公开、公平、公正、客观、合理的前提下实施保送工作。选拔保送资格生应根据综合素质(其中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应达优秀等级)和平时考试成绩,结合教师推荐和学生投票等形式,确定保送资格生,并张榜公布,接受师生、家长、社会的监督,无争议后,再上报县(市、区)教育局审核。

招生学校对经县(市、区)教育局审核的推荐保送生材料进行审查,着重考察推荐保送生的综合素质和平时学习成绩,必要时可以加试,加试不能单纯采用学科笔试形式。加试应以初中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招生学校根据审查和加试的情况,确定保送生名单并报县(市、区)教育局批准后办理录取手续。

接受保送生的学校应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监控,并将跟踪情况上报县(市、区)教育局,作为下一年度下达保送生指标的依据之一。

招收保送生的具体办法由市教育局另文下达。

六、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的组织管理

(一)市、县(市、区)分别成立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考试、招生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市、县(市、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对中学校长、教师的培训,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三)各普通中学要积极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和探索,并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念,消除对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疑虑,使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篇5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困境;校企合作;对策;素养;成效

当前,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里出现了明显变化:①合资企业的比例不断地增大;②电子整机产品加快国产化;③各企业都向专业化发展,以求取得规模效益;④企业为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长,生产方式以自动化为主。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模式的改进必然要求人员能力的变化。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两方面特点,一是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一线管理人员,二是具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初中等职业一线技术人员。企业的用工现状及薪酬待遇对于中职电子专业发展极为不利。

一、中职电子专业的困境----电子类企业对中职毕业生需求现状分析

2009年3月,我们对与学校紧密合作的26家电子类企业做了一次学历及学生素养方面的调研,具体如表1。

1学历调查

从调查来看,企业员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约占13.9%,这些人员主要是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及高层次的生产管理,18%以上员工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人员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一线的生产或管理工作,60%以上员工是初中毕业生,主要从事一线生产操作中。总体来看,一线员工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技能含量相比其它工科类要低,这可能也是目前制约中职电子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但从企业用人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子类企业里中职毕业生在往往在1-2年后均能成为企业骨干或管理人员。

2基本素养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电子类企业最希望员工素养为敬业精神,专业技能要求程度不高,这也是在行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情况下的必然选择。

综合上述二项调查,我们可以看到,电子类中职学生的就业空间总体是广阔的,但是培养的规格要从以前的一线操作工向一线生产管理人员发生的转变。要使中职电子类毕业生适应这一变化,就必须加强综合素养方面培养,我校自2009年起,以校企在教学层面的合作为抓手,努力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二、建立优质的校企合作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对策。

1建设校外专业辅导员制度,提升学生职业意识。

自2009年9月起,我校实施校企合作强校计划,要求每个专业聘请30位企业人士担任专业辅导员,为学生开设专业讲座,讲座主要围绕职业意识培养。我校电子专业以26家企业为核心,聘请人员基本涵盖了电子类企业中高层人才,为学生开设了较为全面的讲座,主要内容如表3。

2引入生产性实训项目,初步实现“岗位承包”教学模式。

2009年,我校与苏州新亚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培养学生。企业与学校共同投资在校内建成一条波峰焊生产线。同时企业为生产线配制专业技术工人和专门的生产项目,包含生产原材料、耗材、检测设备等。中职电子专业学生每周以两天为一个单元进行生产性实习,每个单元中融入了理论教学、工艺编排、上线生产、产品检测、产品返修、技能竞赛等多个环节,促进了学校与企业间的技术(生产)对接。

同时,我们与苏州华兴精密塑料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提供场地和基础生产性设备,企业提供生产专用设备、产品原料、生产技术和技术员。学校按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生产性实习,企业按计件工资标准向学生发放劳动报酬。此项合作主要是针对第三、四学期在校学生,促进其对企业有进一步了解,充分对接顶岗实习,也可以讲是顶岗实习预培训。

3全面建立企业中间实习制度,积累学生社会活动经验。

我们全面落实中间生产性实习制度。学生在校期间每个学期均安排三周在企业进行生产性中间实习。主要从事辅助岗位工作或由师傅指导下的生产性工作。目前我们与亿欧电子、大丰电器、苏尔马电动科技、迪泰科电子等四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互动关系,充分满足学生中间实习的岗位需求。学生在中间实习过程中积累了社会活动、企业环境、人际关系、职业意识等多方面素养。

4完善教师下企业制度,鼓励教师开发产品教学包。

我校全面落实教师下企业任务,自2009年9月起,每个专业教研室每学期至少有一名教师在企业中从事一个月的下企业锻炼。同时,每位教师均需完成企业调查报告、工艺编排、现场管理等生产性工作,并鼓励教师完成企业真实产品典型教学教案,并形成产品教学包。学校、专业部创设条件,将教师研发的产品教学包应用于日常教学过程中。二年来我校电子专业共开发了12个教学包,并完成一定数量生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生产性技能,让学生收获相关经验(见表4)。

5引入企业评价,开展面对面综合评价

在学生中间实习及校企合作教学项目中,我们以企业评价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企业文化氛围。企业评价主要工作效率、工作品质、勤勉、责任感、守纪、忠诚、服从、合群八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分成四个层次,给予具体分数形成考核等递,最终换成具体学分。

我们每学期开展个性化面对面评价工作。所谓"面对面"评价是指在一位学生及其家长,任课教师、企业人士 共同参与的评价工作,主要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内成绩、优点及不足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并为学生指出努力方向。在评价过程中家长、学生、教师的感动场面经常出现,实现很好的现场教育功能。

通过上述二项形成性评价,学生在校期间感受到了除了学业成绩外的其他评价,是对其综合素养的考察,是让其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具体体现。

三、普遍认同感迅速提升----中职电子专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

通过三年努力,我校中职电子专业在社会、企业、家长、学生的普遍认同感有较大提升,通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专业吸引力成效初显。

1学生对口就业率有一定程度提升

从日前完成的2011、2012届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和从事一线骨干工作的学生人数调查来看,毕业生就业状况有所好转,具体如表5、表6。

从表5和表6可见,虽然目前2010届毕业生骨干人员比例不如2009届,但相差一年时间,相信会得到迅速提升。

2企业对我校电类毕业生满意度普遍满意度较高。

2012年5月,我们对电类专业(电子、电控、机电设备维修)三个班级共计134名2012届顶岗实习学生的做工企业做了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调研,从调整情况来看,做工企业满意度整体是不错的,具体如下:

12届毕业生情况调查汇总表(企业方)如表7。

从上表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满意度是较高的,这应该是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效果之一。但对于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方面满意度不足,这也是我们应该下阶段重点考虑的问题。

3呈现出较高的家长满意度和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

对2009级电子班一年级结果前,我们就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做了家长满意度无记名调查,调查结果如表8。

从结果来看,家长满意很高,就也是我们坚定这种校企合作方式的内驱力之一。家长在座谈会上也反映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利于毕业生更具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就2012届电类毕业班的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自我评价做了无记名调查,结果如表9。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于自己在顶岗实习的表现及相关自我评价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新任务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最好,相信这可能与在教学中实现校企合作的过程性教学有一定关联性。

4专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近三年来,电子类专业建设在校企合作的引领下,取得不少成果:《中职电子》专业顺利通过江苏省示范专业验收,并获优秀等级;《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通过江苏省验收,并获优秀等级。《单片机应用》顺利通过苏州市精品课程验收,获高度好评;《港口设备维护》专业荣获苏州市优秀新专业称号。

三年中师资队伍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新增一名江苏省中心教研组成员、新增1名县市级学科带头人、新增3名学校专业带头人,新增6名校级主讲教师,他们都成为践行校企合作的中坚力量。目前该专业共开发项目课程14门(其中产品教学包12门),形成自编教材及讲义11本。

总之,随着我国东部地区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职专业也存在着转型升级的要求。我们着手对电子专业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进行提档改革,虽说有一定效果,但在学生专业理论水平、敬业精神等方面仍存在很大不足,这也是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占军.高职专业建设要素组合的逻辑顺序[J].职教论坛 2008(2)(下)39-40.

篇6

电工电子应用技术是理工类应用型本科(中职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针对目前中职本学生的教学特点,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应用本科;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研究

应用本科(中职本)教育是介于高职和普通本科之间的一种新的教育层次。应用本科(中职本)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实际,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强,知识面较宽、能够适应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专业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核心是“实践能力”的培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本科(中职本)理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基础课,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应用本科(中职本)的招生生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学生与高中起点的高职和普通本科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为此有必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对项目化教学法在应用本科(中职本)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1应用本科(中职本)的教学特点

应用本科(中职本)的招生生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走访相关中职本的生源学校,了解到这些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据调查,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生源主要分为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包括高中已毕业的学生和从高中转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此从总体来看高中毕业生学生的素质较高,而初中毕业生相对素质较低,在学习成绩、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1.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应用本科(中职本)的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经常出现睡觉、讲话、玩手机等厌学现象。通过与学生谈话我们了解到这些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抱着得过且过,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学习专业知识有何用处。

1.3文化课理论基础较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适应一线岗位的工作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学生不爱学理论,愿意动手的特点,着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由于在中职本入学考试中,以专业实践课为主,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分数较低。从而造成中职本学生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成体系,但愿意动手、乐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科类学生尤为突出。

2项目化教学法

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一个项目的完成就是一项实际工作过程的完成,其成果是一件产品的诞生。它将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或者模拟的真实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并把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工程项目和任务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项目设计为多个任务或子任务,每一单元的教学即完成一个或多个子任务,教师在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设计好的任务或企业中的实际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在参与实际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获取知识、经验和实践技能,教学过程实现了人人参与学习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项目化教学法在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和任务的设计、实施项目的器件(材)和设备的准备、整体项目情境的设计、项目计划方案的实施以及项目的教学评价六个阶段。

3.1项目和任务的设计

项目和任务的设计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一个项目可以是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也可以是根据企业实际工作项目模拟的项目。但项目的设计必须要能够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建立课程的知识体系。为此项目教学法必须要设计好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1)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是指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是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上进行,遵循行动导向和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原则。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项目设计、任务设计、情境设计和教学进程设计、课程考核方案设计等。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依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通过引入项目和任务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专业能力。(2)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核心教学文件,单元设计一般以一项完整的学习内容作为对象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授课时间、教学班级、教学地点,单元教学目的、单元教学内涵(其中包含单元训练任务、教学案例等),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包括组织形式、教学次序、教学方案与方法、媒体、器材、材料、工具以及考核等。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当前电工电子新技术的发展,结合电子制造类企业生产实际,电工电子技术的项目主要包括目的、原理、步骤、结论、数据等。包括低压电气控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模块、电动机等模块,每个模块选取综合性强和很有代表性的项目。

3.2项目实训设备的准备

项目化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环境从课堂迁移到了实验实训室或工厂车间,使学生亲身感受实际的工作环境。为此在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充足的设备和实训场地。从目前来看,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电工电子教学做一体室设备需要改进、数量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不断地改造和完善。

3.3创设项目情境

创设项目情境是教师根据项目任务的实际工作为学生营造的较为真实的情境。通过项目情境的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项目任务的具体环境要求以及任务实现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项目情境的导入可以是案例式,也可以播放录像片,还可以是音乐剧等。例如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通过放映视频资料,使学生看到家用电器在每个房间的布置情况,然后通过实际铺设的照明线路图片资料,引出居民家庭用电线路应如何合理设计和安装;放映相应大赛的预决赛影像资料,使学生了解比赛时评委投票时红灯或绿灯亮起,带出举手表决器的设计和制作等问题。

3.4项目计划方案的设计

项目计划方案的设计是项目化教学法的核心和重点。教师可在上节课结束时,布置下次课程预习的知识点和项目任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预习,搜集相关资料,为项目计划方案的设计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教师也可以在本节课布置项目任务,并对项目任务的要求进行分析,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材料支撑。学生在教师对项目任务分析讲解的基础上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项目计划,提交教师进行检查指导。教师如果发现项目计划的不合理之处,提出完善意见,最终确定项目计划。

3.5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阶段是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最重要的环节。项目计划方案确定后,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按项目计划的任务要求和设计思路完成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每组学生可以相互协作,也可以跨组合作。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首先用Multisim10软件对设计好的电路进行仿真分析,然后各小组按照实施方案完成项目制作。在项目实施过程,教师要巡查各组学生自主协作的参与情况,同时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检查指导。对于学生无法完成的操作规范时,教师要进行操作示范,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和纠正,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3.6项目的总结评价,拓展提高学生根据实施方案将项目任务完成后,最终评价至关重要。最终评价多采取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评价贯穿每个项目任务的执行过程,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价。其中教师评价是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合作情况、专业能力及其解决问题情况逐项进行。最终评价依据项目成品演示,如项目报告、模拟仿真演示、PPT报告,不同的项目可同时采用多种形式交互进行。项目结果展示后,教师应根据各小组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总结本单元课项目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以及总结本节课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和重点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清楚努力方向,越来越稳健,一次比一次进步。

4结论

项目化教学法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但项目化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并且由于中职本学生参差不齐,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从而造成项目任务的时间很难把握,出现学时不足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作者:霍艳飞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丽波,杨瑞芳.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5(13):192.

[2]谢碧君.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在通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93-96.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不同学制;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81-03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是,相对于国家发展的新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为提高教育质量,逐步构建了人才培养过程评估与目标评估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高校进行自我评价已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做比较分析的必要性

我国的高职教育自创办发展至今,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比较灵活,办学模式多样。许多高职院校主要采用五年制、三年制和两年制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多学制培养模式同时并存的局面。加强对不同学制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不同学制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不同学制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一方面,有利于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对高职院校招生专业的规模与定位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其中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和学前教育(英语)专业既有五年制高职,也有三年制高职。通过多年的实践,学院的专业特色已逐步形成,在广东省同类院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笔者拟选择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和学前教育(英语)专业的2011届毕业生进行比较分析。

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

竞争力做比较分析的指标选择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自身价值实现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社会和用人单位衡量高校毕业生能否满足岗位需求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的价值观念。因此,在选择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时,笔者通过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确定了以下6个指标,对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比较:

1.初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可直接反映毕业生的质量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程度,统计截止时间在当年的8月31日。

2.就业现状满意度。即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指标,代表着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

3.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是指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值,月收入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月度现金收入。

4.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计算的分子是受雇全职工作并且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人数,分母是受雇全职工作(包括与专业相关及无关)的毕业生人数。

5.职业吻合度。指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百分比,职业吻合度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匹配度。

6.半年内离职率。指从毕业时到2011年12月31日止,有过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产生过离职行为的人数的百分比。

样本说明

2011年,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委托麦可思公司对2011届应届毕业生进行毕业半年后跟踪调研,麦可思团队作为第三方独立完成了《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笔者的研究利用了《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数据,选择2011届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学前教育(英语)三个专业的毕业生数据作为样本,其中,五年制高职音乐教育专业74人,美术教育专业60人,学前教育(英语)专业58人;三年制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106人,美术教育专业88人、学前教育(英语)专业173人。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的6个指标进行比较。

五年制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

就业竞争力指标的对比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从初次就业率来看,我院2011届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9.1%,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9.5%,学院2011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8.68%,可见,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略低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但均高于学院平均水平。从就业现状满意度来看,我院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72.67%,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7.33%,学院2011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4%,可知,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高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且均高于学院总体水平。从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来看,我院2011届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月收入为2705元/月,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月收入为2462元/月,学院2011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2674元/月,可知,五年制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高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月收入,且高于学院总体水平。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来看,我院2011届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4.67%,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5%,学院2011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4%,可见,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相当,且均高于学院总体水平。从职业吻合度来看,我院2011届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吻合度为54%,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吻合度为60.2%,学院2011届毕业生的职业吻合度为53%,可见,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吻合度低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吻合度,但略高于学院总体水平。从半年内的离职率来看,我院2011届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为23.7%,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为31.7%,学院2011届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为35%,可见,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低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

为了便于比较,笔者将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进行了规格化处理。我院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总体水平为2674元/月,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05元/月,则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与学院毕业生总体月收入之比为1.0116∶1,三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462元/月,则三年制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与学院毕业生总体月收入之比为0.9207∶1,通过数据的规格化处理,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几点启示与政策建议

(一)几点启示

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具有明确的专业定位 五年制高职招收的是初中应届毕业生,而三年制高职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生。因此,在专业定位上,五年制高职生比三年制高职生要早。从就业满意度和半年内离职率两个指标对比来看,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是72.67%,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是67.33%,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要高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为23.7%,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为31.7%,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低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半年内离职率。这两个指标“一高一低”,可以充分说明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具有明确的专业定位。

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 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是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拔人才进行专业培养,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在身体和心智发育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有利于专业基本功的训练。这些特点决定了接受教育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毋庸置疑,初中生在可塑性方面要比高中生具有较多优势。因此,通过五年的训练,五年制高职毕业生更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另外,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95%以上的用人单位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从毕业后半年的平均月收入来看,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2705元,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是2462元,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明显高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事实表明,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教师教育专业适合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小学教师要求全科型,即能说会画、能歌善舞,善于和儿童打成一片,能组织各种活动,相对而言,对其基本素质的要求比较全面。因此,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适合小学教师的培养。五年制高职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这些学生对人生和职业的思考刚刚开始,而且报考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农村的环境比较了解,将来比较适应农村的基础教育环境。在长达5年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引导他们形成自愿终身为农村小学教育服务的理想和价值观,比较容易取得成效。从调查数据来看,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4.67%,高于学院毕业生的总体水平,说明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较强。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培养的中师生,大多是从农村初中生中招收的,他们成为坚守农村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为农村教育撑起了一片蓝天。我院多年来的办学实践证明,教师教育专业选择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是十分成功的。

(二)政策建议

加强对三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通过对半年内离职率的分析,三年制高职毕业生的离职率高于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离职率,说明三年制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上的矛盾,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清醒的认识,缺少实际的实施和进一步的了解。不少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这都会影响到高职学生就业及今后的人生发展。因此,帮助三年制高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学生人生教育和就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应从低年级开始,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一年级阶段应注重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及就业去向,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二年级阶段应注重引导学生重视培养职业能力与素质,并根据职业志向拓展个人兴趣;三年级阶段应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总之,要加强对三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他们进行学业规划、开展自我评估和生涯机会评估、设计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的方法,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实现自我发展。

强化三年制高职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习条件及学习能力有限,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得到深入发展,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决定学生能否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能否“零距离”上岗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既是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又是凸显高职特色的优势所在,更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一般是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的。首先,有效开展学生职业实践能力教学的首要前提是对岗位需求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岗位技能需求,才能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其次,要落实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参与职业实践,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加强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适当扩大五年制高职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 对我院2011届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和三年制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表明,教师教育专业采用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我院早在1984年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时期就开始了五年制模式的培养探索,当时实行的是“三·二分段”学制。2002年学院成立后,教育类专业开始实施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2004年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实行五年制高职提前单独招生的高校。我院五年制高职专业的社会声誉良好,历年的提前单独招生录取比保持在3∶1。目前,有8个专业方向招收“五年制高职班”。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为省内外高校实行五年制专科层次的招生和培养提供了经验保障。教师教育特别是英语教师教育是我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之一,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小学教师,通过实证分析,适当扩大五年制高职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符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2]岳昌君,丁小浩,文东茅.从求职和起薪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J].管理世界,2004(11).

[3]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31-38.

[4]徐德明.加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8(6):3-6.

篇8

【关键字】中专;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28-02

通过对中专学校的学生及中专毕业的护士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校中专生及在职护士对未来的护理事业的希冀,从生活、学习、心理状态、个人发展前景以及对护理事业的认识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对中专护理教育及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浅显的分析。

1中专护理教育的现状及潜在问题

1.1中专护理教育的现状

从中专学校的学生生源来看,多数学生因在校成绩不理想,自己又无心学习,无奈之下而选择就读中专;也有一些贫富差异明显的偏远地区中的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因为家境贫寒,大多数也不会选择继续考学,而是选择就读中专学校,以便尽早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从而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如此一来,中专护生的平均年龄在16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完善,心里状态不稳定,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强,进入学校后,由于新鲜事物的诱惑和对未来的过分憧憬,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无法安心学习,有的甚至误入歧途。在跟踪调查我校09级中专护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及就业心态后,发现7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学历、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及生活条件不满意,这大大的暴露了中专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护理事业的发展隐患重重。中专护理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1]

1.2中专护理教育的潜在问题

1.2.1生源年龄小

中专学校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大概在14―16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尚处于青春期,年龄较小,具有心里状态不稳定,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强,适应能力差等特点,对老师的教学及学校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护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护理事业更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职业,因此必须加强中专护理教育。

1.2.2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护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类伟大的事业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灵活性。从事护理工作避免不了的就是与人交流沟通,因此,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个人修养、恰到好处的举止、稳重大方的仪表、张弛有度的处世能力的基本素质。而对一个护生的评判,不仅要通过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来考核,更要对护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提高综合素质要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抓起,虽然现在国内各中、高专学校已开展心理、政治、伦理、就业等方面的课程,确未见得有明显的效果。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应是喊空口号,要脚踏实地,在保证专业课、基础课正常开展的同时,增加这些学科的授课课时,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多的接触专业以外的内容,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这也是提高护生护理水平的基础。

1.2.3师资力量不够权威

若要对中专护理教育进行改革,解决其存在的弊端,防止潜在问题的发生,完备的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蜕变、不停完善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渗透到中专护理教育中。这就要求学校要不断的引进高水准、高素质的权威的师资力量,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和多学科间的融合。要想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首要问题就是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

2.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现今,国家已对医院内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做出调整,但仍未达到国际上的先进比例,所以,护理专业人才的仍是我国紧缺人才专业之一。

2.1课程改革

从中专护理教育所存在的潜在问题来看,课程改革是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对现有的学科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专业、心理、政治、伦理、就业的实践课等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进而调整专业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实现以理论为基础,活学活用的目的,同时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2多方面考核

在过去的护理教育中,对护生的考核无非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两个方面的考核,这样的考核形式固然有其特别的优点,但是现今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护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护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实则是帮助她们更好的提高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可通过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考评、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对护生进行考核。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审核、自我审核和考核他人,让护生亲身参与考核过程的本身,了解各项考核的要求,以便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2]

2.3明确培养方向

近年来,涉外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新的护理形式已慢慢的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新的护理发展趋势下,学校应该明确培养方向,让学生了解当下的形式,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4自我实现

在跟踪调查我校09级中专护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及就业心态后,发现7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学历、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及生活条件不满意。这种现象暴露了中专护生多半不安于现状,心高气傲、追求与实际能力不相符的心态,但是这也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我认为,作为教育者本身应该鼓励、支持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的深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更深层次的投入护理事业的发展当中,了解人类护理的发展的新趋势,努力提高个人修养、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

3小结

通过对我校中专学校的学生及中专毕业的护士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从生活、学习、心理状态、个人发展前景以及对护理事业的认识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中专护理教育日益发展、不断完善,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其发展的进程,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应更加明确,使得护理专业能够良性发展。[3]

参考文献:

[1]甄小鹃,徐淑秀,谢虹.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1):7-9.

篇9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反馈

中图分类号:G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026―0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加快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步伐。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迅猛发展,招生总量逐年增长。这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国民特别是在职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大大缩短了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与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突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特点和可操作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基本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评准,主要体现为以学生课程(论文)成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但对成人教学来说,分别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评价教学质量更为科学合理。因此,要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可以分别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构建监控体系对其进行监控。

一、教的质量监控系统

1. 教学计划制订及执行情况的监控

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是确保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规格的主要环节。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既要体现出学科专业的规格水平及其科学性、规范性的特点,又要体现出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特点。因此,对教学计划的监控,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主要重点工作。我们认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教学质量的功能作用:

(1)教学计划对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出应用性、实用性的特点。具体为:①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②专业课程的设置强调实用性、应用性和前瞻性。③强调知识结构的复合性,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2)教学计划对课程的规格、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这可以从教学的讲授内容、课程规格、学科要求等专业规格、水平方面,限定教师按课程规格教学,在课程规格要求的范围内创新发挥,不随意“缺斤少两”,从而达到保证课程教学质量规定的规格要求。

(3)教学计划对每门课程的面授学时数,都应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这就从课程讲授的时间方面,限定教师授课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讲授,从而在课程的教学时间和内容等方面,保证了课程规格的落实、完成,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规格要求。

(4)教学计划对学生每门课程的自学时数、作业训练、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规定,进而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规格和要求。

要保证教学计划的圆满落实,还必须建立一套与教学实际相一致的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管理办法与措施。这期间,抓好教学计划落实的过程管理尤为重要。

2. 教学过程的监控。

(1)教师的选聘监控。选聘好合格的、适合成人教学的师资,是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组成,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以本校在职教师为主,同时兼聘少数校外教师;第二种是本校教师极少,以聘请校外教师为主。这就需要我们教学管理部门认真负责,从保证教学质量规格的角度把好教师聘用关,严格按规格要求选聘,并逐步建立起成教师资库。

(2)课堂教学的监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他是教学是否按照规定的目的、内容来进行;他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为人师表和授课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课堂教学的监控可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动态地掌握教师教学的过程。常规教学检查包括教师的备课情况,上课情况,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自学的辅导,作业布置及批改,考前辅导等环节。可在学期的各个阶段对以上内容进行检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评教制度掌握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每学期中和期末集中组织各年级各班的全体同学,以无记名的方式对全体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遵守教学纪律情况、是否按成人的特点因材施教等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地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

同时,可建立一套教师教学质量评测与奖惩的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及其质量的管理监督,并严格按规定要求执行。对于那些轻视成人高教教学工作,不认真备课、上课的教师,要坚决实行淘汰制;而对于一些教学认真负责、教书又育人的好教师,则要进行宣传、奖励。

(3)考试环节的监控。考试监控包括考前监控、考试过程监控和考后监控第三个方面。考前监控包括考试形式和内容的确定,试卷的审核、印刷、保密工作;考试过程监控包括监考的培训,考场的纪律,试卷的装订密封;考后监控包括试卷的评阅,成绩的登录、考试情况的分析。

3. 集中性实践环节的监控

集中性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成教生的集中性实践环节大多是在单位完成,学校对学生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的好坏往往是学校监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目前成人高教毕业论文的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和少许教师对毕业论文不怎么重视,教师论文课讲得过于简单,有的只把论文选题写出就完了,而学生则多不到课堂听课;二是很多学生的论文大多是网上下载的或摘抄杂志上的;三是选题简单、雷同、无新意的多,完全没有学生自己的观点;四是论文字数少,没有达到规定的字数。而作为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与水平的毕业论文,如果出现这些疵点,必然反映不出教学质量的真实面貌。因此,做好集中性实践环节的监控工作,也是成人高教教学管理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学的质量监控体系

1. 生源情况的监控

随着成人高校的不断扩招,成人本、专科的录取分数也不断降低。近几年江苏省的录取线本科基本稳定在130分、专科基本稳定在160分左右。对450分的总分而言,录取门槛已很低。同时,近年来成人专科报名取消了毕业证书的审核,从而导致大量的初中毕业生通过成人高考直接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所以对录取生源情况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根据生源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适当地调整上课的内容,以保证这些初中生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学习。

2. 学习过程的监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过程对教学质量的好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利用业余时间来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教学生来说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教得好还要学生学得好。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控包括学生出勤及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习完成情况,学习效果情况,考试情况,毕业作业的完成质量等。

3. 毕业生信息的监控

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最终体现在毕业生的质量上,对毕业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的自我评价等信息的了解和反馈,则因此显得非常必要且极其重要。因此,必须建立定期跟踪制度对毕业生信息进行定期反馈和评价。

三、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处理和反馈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重视监控信息的反馈的重要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对象及有关领导和部门,以改进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并要把处理意见及改进工作的状况及时反馈给监控办公室。对完成教学质量目标好的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励教职员工为达到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对目标完成较差的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并帮助其进行完善和改进。

科学、客观地确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分别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严格完善的监控,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加强教学监控部门与教学组织实施部门的交流、沟通,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这就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继红,试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0,(13).

[2]李桂一,易长发,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篇10

关键词: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教学体系改革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量新知识、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广和应用,社会对中职人才的规格、水平等提出了更新、更高和多样性的要求,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也已由过去的理论型转为以能力为本位,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代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近些年来,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和不同的要求,创造并系统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法或教学模式,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理念,由于这些教学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纷纷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教师所采用。我国现在职业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一方面年龄尚小,不懂各专业的特色与工作岗位的性质,对未来的发展不会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设计和自主安排,相应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律、自控能力较差,表现在学习上就是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文化基础底子差。对于这些学生,要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教学难度非常大,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全面创新。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们应对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采取“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更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

一、“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1.可使操作技艺练习与专业实际相对应,严密衔接,完成实际与实际的亲密结合,到达理性与理性看法同步。

2.这种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只把一个总成部件作为重点看法对象的教学方法,大大延长了教学跨度,防止了传统教学中专业课程间内容的重复,同时又增强了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络,便于学生记忆和快速构成技艺,节省的教学时间又可回归实际教学。

3.添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直观地了解学生把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水平,有利于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打破了专业实际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界限,使得任课老师必需具有足够的专业实际知识,同时又具有专业规范的操作技艺,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业务才干,从而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提高了教学效果。

5.把理论和实操融为一体,变抽象为直观,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人和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帮助的。

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教学体系改革

1.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纲要为根据,合理地设置课程,将汽车专业课划分为:发起机、底盘、电器和汽车新技术四大模块,将故障诊断和维修融入四大模块中去,不再独自开设维修、诊断课。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又可分为若干子模块。如发起机模块,按其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又可分为七个子模块,在每一模块教学进程中,从结构、诊断到维护,一气呵成。

2.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手腕,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加上实际与实际的重复交叉,使得整个教学进程更为直观,延长了认知进程,便于激起学生的兴味,增强了解。这种教学综合运用了感知记忆、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促进记忆的方法,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操作技艺的快速构成。

3.打破以往的将专业课教学联系为实际教学和实习教学的做法,在每一模块教学进程中,从结构、诊断到维护,一气呵成。授课应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各种手腕,同时实际课和实习课交叉停止。比如传动系中主减速器的学习,采用了一体化教学后,教师从传动系的需求引入课题,讲明白减速、增扭、改动传递方向的作用后,经多媒体和实物演示,使学生树立一个理性看法,再进一步运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称号、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渐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引见,从称号作用、结构特点、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停止分解、检验、装合和调整,使学生在入手的进程中,加深印象,不明白之处,及时提问处置,使学生对各机件的看法到达深化透彻的水平,记忆也较为坚固。在一段时间内只以一个效果为目的,将整个教学进程转变为实际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进程。这样既使得教材之间相互协调,教学内容又合理统筹,防止了重复,又增加了学生的留意目的,使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构成对汽车总体结构的完整看法,有利于操作技艺的快速构成。

4.突出汽车缺点诊断内容在教学中的位置,不能像大多数教材一样,教学内容从原理直接转到维护,而无视缺点诊断这一重要的中间环节。否则,学生对汽车结构原理及维修学得再好,但是在实践中面对一台缺点车时也会由于判别不出缺点出在哪个部件而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