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生家长会范文
时间:2023-03-29 22:0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新生家长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
我代表xx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热烈欢迎各位新生家长将孩子送入xx幼儿园,为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和健康发展,我们将进行三~四年的合作教育。今天是xx幼儿园新生第一次家长会,从现在开始,幼儿园将与每一个家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携手共同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儿园几年的学习、生活。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幼儿园基本情况介绍
(一)总述
xx幼儿园幼儿园始建于x年。幼儿园现有x个教学班和x个社区亲子活动班。
我园从幼儿发展需要出发,创设优质教育环境,让孩子咱们在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操场设有x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地、三组大型体育活动器械以及中小型运动器械等设施,为孩子们健康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幼儿园教学楼,一楼楼道内布置有教师手工制作的儿童故事图、有孩子们一日生活各环节生活照的“小火车”,有孩子们的作品展;二楼楼道内有幼儿园园本课程图——《幼儿礼仪十六学》,有传统文化样式幼儿优秀作品,同时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配置了计算机网络教学配套设备。
教师们还为孩子们创设了温馨、育人的班级环境,有近期教学活动主题墙饰、有温馨的区域活动环境、还有功能多样的生活环境等等,是孩子们喜爱的乐园。
幼儿园在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提出“xxxxxx”的办园理念,将办园理念渗透到园所建设、课程改革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xxxxxx”的办园特色,努力构建师干相依,师幼互动,家、园、社区共建的园所文化。
(二)教师情况介绍
xx幼儿园拥有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素质高、爱心浓的教师队伍,全部上岗教师大本学历占x%,大专学历教师占x%,其中区级学科带头人x人、校级学科带头人x人。
领导班子成员有:
园长——x园长;
教学主任——x主任;
人事干部——x老师;
卫生保健及食堂管理——x老师。
小班组教师:
教研组长——x老师;
小一班教师——x老师、x老师、x老师;
小二班教师——x老师、x老师、x老师;
小三班教师——x老师、x老师、x老师;
小宝宝班教师——x老师、x老师。
近两年来,教师个人先后获得xxx称号,获得天xxx奖项。另外,全园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获xxx科研奖,获xxx科研先进个人。教师们所撰写的论文、教育案例也荣获各级奖项。
我园以“xxxxxx”为办园宗旨,全体教师将“xxxxxx”作为行为准则,xx幼儿园多年的办园实践,得到了社会与广大家长的认可。非常感谢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和厚爱,我们将以优质的保教质量回报社会、回报家长。
今天是新小班的第一次家长会,也是小班幼儿家长学校第一次研讨会,针对三岁左右幼儿的心理特点,做一下分析,以便于在今后的三、四年幼儿园生活中,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幼儿发展现状分析
*(以下6点为家长们了解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帮助)
幼儿进入3岁以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在循序渐进的发展,进入幼儿园可以说是幼儿一生中进入社会的开始,从这个阶段开始,幼儿将要脱离长辈和家长的呵护,独自一人面对陌生的环境,走向具有个性的人生起点,客观的说,孩子会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与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了解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帮助。那么这个阶段的幼儿心理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况呢?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三岁的幼儿对新鲜事物和喜欢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在这个前提下,大部分幼儿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成人教他做的事情,并且也有试着要做一做的愿望,比如,看见新玩具,愿意动手摆弄,也愿意看成人演示,情绪好的时候也能按成人的要求做事情,这些能力的初步形成是幼儿接受教育的良好前提条件。
同伴关系的发展
三岁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已开始发展,大多数幼儿很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基于幼儿这种社会性发展的趋向,在此时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可以扩大他们的生活空间,为孩子学会与伙伴交往提供机会和条件。实践表明,经过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孩子,在自信心、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动手操作以及合作能力等方面明显地强于没有接受集体生活的孩子们。
由行为和动作引起的心理活动
在观察中我们会发现,三岁的孩子无论参与什么活动,常常是先做后想或者是边做边想,他们还不能做到想好了再做。比如,幼儿进行插塑活动,孩子刚进行游戏时询问孩子想插什么,孩子要么答不上来,要么顺口说出一件物品的名称,以表示应答了;如果孩子插成成品后再问插的是什么,孩子会看看自己的作品,并给作品起个名称,还会伴有相应的解说。这就是明显的由于事先没有目标,而是在过程中发现自己插的物体有点儿像什么,并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伸展的心理活动特点的表现,这就是由动作引起思维认识的活动。幼儿园提倡玩中学,做中学也是基于此原因。
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
一般幼儿只会简单的推理,不会逻辑推理,这一特点表现在三岁幼儿不能理解反话,比如说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你不吃饭我就不带你去奶奶家。”而孩子听了不理解那是反意话,而马上去拿自己的小书包做出要去奶奶家的准备,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尽量不要说反话。因为孩子在理解问题上很直接,我们是这样要求我们的老师们,同时也希望家长坚持对孩子的正面引导。
行为受情绪支配
三岁幼儿的行为活动受情绪支配的作用很明显。比如,幼儿三岁前是与老人在一起生活的,有很强烈的依恋情感,一般在入幼儿园时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虽然他们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但从情感上却舍不得离开家人,这使家长很伤脑筋。我们认为,这种依恋情感的产生是自然的,不应该对孩子有过多的指责,应该通过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也希望家长正确处理幼儿入园环节,举例:幼儿与家长同时哭;(母亲抱着孩子走进幼儿园,孩子并没有哭闹,可母亲看到孩子被老师领走了,眼泪落了下来,孩子此时回头看见了母亲在流泪,也跟着哭闹起来,结果造成幼儿在教室内哭闹,家长在外面哭)中午来探视;(有的家长不放心孩子,中午午睡时扒头探视,结果让孩子看到了,原本没有哭声的午睡室,一时间哭了好几位小朋友——因为孩子容易受情感感染)晚上接孩子往里跑……
喜爱模仿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幼儿模仿的多是一些外部活动和动作,如喜欢模仿成人说话的语气、口气,看到别人玩什么马上放下自己的东西去模仿,他们自己觉得已经长大了,别人做的事情都想尝试一下,我们不可低估孩子的模仿性。幼儿正是通过模仿来学习,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创造出好的模仿榜样,成人的语言、举止、习惯都要注意,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模仿对象。比如,为幼儿创设学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对新小班幼儿的分析
我们与新小班幼儿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幼儿园交费时),同时对我园社区亲子班的孩子也作了一些了解,现将基本情况做如下的分析。
1、大多数幼儿敢于表现自己。
许多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智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水平,这说明广大家长对幼儿的早期培养是十分重视的。
2、孩子比较乐观。
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下接收老师或陌生的成人提出的一些问题及要求。这个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说明幼儿社会化能力已经开始萌芽。
3、突出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幼儿交往能力较差,有些幼儿因为怕生不能主动的回答老师提的一些问题,而且反映出明显的抵触情绪,有的幼儿使怯怯的回答,声音非常小。
二是,个别幼儿任性,通过我们对孩子的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和同伴玩耍时有明显的任性表现,有的幼儿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有的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达不到目的使就大哭大闹等;
三是,个别家长反映幼儿挑食现象很严重,希望幼儿园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孩子们表现各有差异,但这些都不能说是幼儿存在的缺点,而应该理解为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我们需要取得家长的一致配合,我们建议家长配合的具体事项是:
养成幼儿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要求家长早晨7点半至7点40之间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在幼儿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后,开始学做早操,有助于幼儿身体健康,保持较好的食欲,并且加强幼儿意志品质培养(冬天天气很冷也要坚持做操)。
请家长注意两点,一是榜样示范,坚持早起床提示,二是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锻炼。
幼儿独立性培养
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起,要让幼儿懂得我长大了,我是大孩子了,我能做的事情不让父母帮助,如:让幼儿独立从大门口走过来,在门口接受卫生老师的晨检(一周后)。
生活能力培养
逐步教会幼儿学习自己洗手、自己入厕(大小便自理)、自己吃饭、自己学习穿脱衣服、穿脱鞋、系扣子等。
能申述自己要求的能力培养
鼓励幼儿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要求,如需要入厕、喝水、添饭等,并请家长让孩子练习申诉要求的句式,如,老师我还想吃米饭;如果只是告诉孩子多喝水,有问题告诉老师,而不让孩子从自身角度尝试一下的话,孩子不能完全理解和学会做。
正面教育,耐心引导
对待孩子之间的纠纷要合理解决,避免出现因为幼儿同伴之间吵架,家长带有倾向性的训斥。比如,他打你,你就不知道打他。要从小培养孩子宽容、谦让以及合群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不要在周末暴饮暴食
幼儿在幼儿园度过一周后,许多家长会产生一些对幼儿进行补偿的心理,如,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常常造成幼儿消化道疾病,从以往的经历我们总结出,周一幼儿带药的特别多,请家长格外注意。另外对挑食的孩子建议家长采取循序渐进的引导法,逐步改善(营养摄入要全面),尽量避免一味的迁就(例:不喝牛奶)。
有针对性培养幼儿口头叙述能力
在幼儿情绪稳定以后,请家长根据每个班门口黑板的提示,询问幼儿学习的情况,如幼儿不想说,不愿意说可以运用一些引导的方法,如,今天学习小白兔的诗文了吗?(每天各班有具体内容介绍)第一句是不是小白兔很可爱等等。培养幼儿逐步学会记住所学的知识,而不仅仅只注意关注幼儿每天的伙食。如,看食谱询问幼儿等。
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
分析幼儿的反映,及时与教师沟通,帮助幼儿及时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课程介绍
我园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五大领域进行日常教育教学课程安排,使用的是xxx教材。
另外,我们幼儿园还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如:xxxxxx等。
幼儿园组织的大型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春游活动、亲子采摘活动、文艺演出、大班小学生预备队启动仪式、毕业典礼、大班的毕业光盘等,均获得了家长的好评和孩子们的喜爱,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孩子的生活、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技能,大大加强了自信心的提高,也增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和锻炼了幼儿的体能。
三点要求
(一)坚持来园,并按要求、按时间接送幼儿。早7:30—7:50送幼儿,鼓励幼儿接受晨检;晚5:00接幼儿,遵守秩序,不拥挤。
(二)连续两个月幼儿未出勤,我们视为自动离园处理。
(三)家长要衣着整洁、得体,进入幼儿园接送幼儿,禁止将车停留在幼儿园大门口,禁止在幼儿园内吸烟。
篇2
关键词:家长会;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182-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育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系统工程,是家庭、幼儿园及社会教育的综合体。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单方面要求幼儿园教育的效果而忽视了与幼儿园的配合,从而影响到教育效果。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出:有效地组织召开家长会,是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家长会有多种形式,从参加人员上主要分为:新生家长会、小组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年级家长会、全园家长会。受场地、人员等条件限制,前四种形式的家长会在幼儿园居多。
一、新生家长会——让信任从第一次家长会开始
新生家长会是家长在幼儿园参加的第一次家长会,对家长是否有所帮助和指导,将影响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度。
首先,园长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科学的教育理念,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异同,引领家长正确理解和认识幼儿园教育,为实施家园共育做好铺垫。其次,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园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由保教主任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基本情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流程;教师如何照顾幼儿一日生活起居、新入园幼儿心理状况分析等,以此来帮助家长消除幼儿入园带来的焦虑心理,引导家长正确配合教师工作,让幼儿尽快度过适应期。除此之外,在第一次家长会上,还应做好相关的法律宣传工作,让家长明确幼儿园和家长各自的法律责任。在新生家长会上将一些重要的法律观点讲明,对以后幼儿在园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处理会带来帮助。如果能邀请一位司法部门的家长或律师来讲这部分内容,效果会更好。
开好新生家长会,能够让家长对幼儿园有一个初步了解,增进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同时积极配合老师,缩短孩子的“入园焦虑期”,为幼儿园今后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迈出了家园共育的第一步。
二、小组家长会——解决家庭教育和孩子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孩子的遗传基因、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必然导致孩子间的个体差异。小组家长会即在同一年龄段中,找出个性特点比较突出的孩子的家长一起座谈讨论,由班级老师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在园情况,家长介绍孩子在家的情况,然后共同查找问题,针对问题明确教育方向。小组家长会前,老师要确定2~3个主要问题,以及与此问题相符的孩子日常表现的观察记录等,然后通知家长。如:对于攻击性较强的孩子的教育;对肥胖儿的校治;对感觉统合失调孩子的训练等。有的家长起初可能会因为参加此类家长而在心理上有抵触,但往往通过会上老师诚恳负责的态度,以及会后孩子实实在在的进步而转变观念。
在小组家长会中教师是组织引导者,家长是合作者,老师可以向家长提出教育建议,家长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教育观点,在相互切磋中找出教育的结合点,对孩子的教育达成一致。开好小组家长会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最终实现家园共育。
三、班级家长会——取得家长对本班工作支持配合的关键
班级家长会主要由各班老师主持召开,内容是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家园共育工作,组织家长就班级工作进行讨论,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在召开班级家长会之前,各班老师要对本班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总结,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班上每个孩子的情况掌握清楚,全方位的做好应对家长提问的准备。或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的需求,然后根据家长的意见需求,确定家长会内容,真正使家长会解家长之所忧、帮家长之所困。
通过班级家长会,家长可以全方位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的整体情况,了解孩子在班上的表现,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对班级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
四、年级家长会——明确各年龄段的教育目标和培养重点
3~6岁幼儿在心理及身体发育上存在着差异,如果家长不懂幼儿发展规律,在教育中就会出现与幼儿园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相符的偏差,因此年级家长会尤为重要。
年级家长会主要是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向家长明确教育目标及培养重点,提出家长应配合幼儿园教育的要求,让家长明白对各年龄段的幼儿在教育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施教才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如在学期初,保教主任征集整理各班孩子在幼儿园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结合各年龄段的孩子特点和培养目标,确定年级家长会的内容。第二学期,再根据第一学期家园共育的效果,孩子成长进步情况向家长做综合性汇报,并调整部分培养重点,再一次汇报活动安排及家长需配合的事项。这样,在实现了家园双向互动的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篇3
摘要: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家长工作是新时期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充分发挥利用家长这个有效的教育资源,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沟通观念 赏识 互动 亲子实践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是非常的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来做好新时期的幼儿园家长工作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老师应树立正确的家园沟通观念和方法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信任、支持与宣传。一所幼儿园办得好不好光靠幼儿园自己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家长的带动及宣传也很关键,而如今,各个幼儿园的家长与教师甚至园所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对园所、对教师一部分家长是敬而远之的,还有一部分家长甚至抱有敌对心理,那么面对如此形势,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合力的作用下获得更为理想的发展呢?我认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家园沟通观念才能更好地开展家长工作。
(一)要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一种服务行业,只有认识到这点才能将为家长服务的理念深入内心。摆脱以往教师面对家长时永远高高在上的态度,放低身段,真诚地与家长交朋友,坦诚地与家长沟通。充分理解家长的要求;充分理解家长的想法和心态;充分理解家长的误会:充分理解家长的过错。
(二)要认识到幼儿园教育虽是服务行业应本着顾客是上帝的原则为家长服务, 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也是一种教育行为,家长不是上帝,在教育孩子时与教师应该是合作伙伴,所以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就不能无原则地退让,而应该时刻记住我们也是人民教师,为家长服务的同时与家长沟通应始终做到不卑不亢。
(三)肯定孩子的优点,赏识每一个孩子,使家长获得心理的愉悦每一位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句轻轻的赞美,家长都会感到无比高兴,比自己得了大奖还要兴奋。这种肯定幼儿优点的交流,能使家长保持一种轻松、自信、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并主动向老师说孩子在家的表现。他们会告诉老师孩子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样很容易就促进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做好家长工作。
总之,家长与教师是共同教育幼儿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教师对待家长要平等、耐心、真诚,使家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形成融洽的、美好的教育氛围,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工作。
二、通过多种渠道、发挥家园的互动作用
(一)个别方式
1、电话
对于工作繁忙无暇接送孩子的家长,教师可以利用电话和家长联系。教师要记住这类家长的电话,并了解最佳的通话时间,和家长适时联系。
2、书信、便笺
对于长期在外学习或工作的幼儿家长,虽然平时家中有祖辈或亲戚、朋友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教师仍应设法与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一般是采用书信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成长情况。便笺也是幼儿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一般是对临时发生的情况和问题,需及时与家长联系而不能与家长见面时,可让孩子和接送的人转递给家长。
3、家庭访问
家庭访问是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家庭访问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真实情况,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家庭及其周围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针对个别幼儿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幼儿的措施,以及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成绩、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争取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家庭访问体现着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亲切关怀,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对顺利完成教育任务的强烈责任感。
每次家庭访问,事先要有简略的计划,选择适当的时间,有时可以让幼儿在场参加谈话,表示亲切,这时还可以观察幼儿在家的表现和家长对幼儿的态度;有时可利用幼儿不在场的时间,以便和家长认真谈论幼儿的优缺点,研究分析改进教育的途径和交流情感等。
个别方式还有很多,但采取何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幼儿园必须重视采取个别方式与家长取得经常联系,因为这种沟通是密切家园关系、实现家园合作,因人施教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二)集体方式
集体方式是指对家长群体进行工作的方式,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教专门讲座、家教经验交流、各种家教研讨活动、设置家园联系栏、组织面向家长的开放日等等。集体方式的家长工作与个别化的家长工作方式必须结合进行。家长工作的集体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⒈ 家长会
家长会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家长工作方式。根据不同要求,召开不同规模、不同对象的各类家长会,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及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或班级保教工作及幼儿发展情况,听取家长意见。
(1)新生家长会
具体详细介绍教师成员,班级设施,再强调一日作息时间、活动内容,需家长配合的工作。家长会上,教师要化淡妆,服装得体,大方。自我介绍时老教师介绍教龄:可谈经验、谈工作经历;新教师避开工作经历,介绍自己的特长,今后工作的设想,拿出《大纲》以外的东西来让家长信服、满意,告诉他们,年轻是资本,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我爱孩子。
还要告诉他们,孩子在活动中不可避免的抓伤,磕碰情况请家长谅解。也请孩子有攻击的家长配合老师常检查孩子的指甲,孩子受批评时要协助调整孩子的情绪。
(2)全园性的家长会议要求全体家长都参加,一般安排在学年(或学期)初与学年(或学期)末,这种家长会的内容大多是向家长报告幼儿园的工作计划,汇报教育成果及向家长提出要求等。
(3)分班家长会更具有针对性,便于家长与教师双向交流,共同研讨有关孩子的保教问题。家长会的形式不拘一格,主要应注重实效。召开家长会前要有充分的准备,针对本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此外,还有期末总结会、专题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
一次成功的家长会,要求教师要会介绍,会表白,会要求。
⒉ 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普及家教知识的有效渠道,是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重要途径。家长学校以家长为对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家教经验。
(1)新生入园的准备工作及方法
如每年新生报名的时候,通知家长在6月份召开新生家长会,告知家长幼儿园的一日作息时间,常规活动,请家长在假期调节好幼儿的作息时间;让家长在假期中培养幼儿的简单的自理能力,交给家长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幼儿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幼儿的入园焦虑情绪。
(2)传染病高发期的健康讲座
(3)家教经验交流会等等。
⒊ 家园联系栏
大部分幼儿园都设有家园联系栏,有面向全园家长的、有各班自办的。面向全体家长的家园联系栏一般都是介绍有关家教新观念、家教好经验、保健小常识、季节流行病的预防、介绍亲子游戏等等,各班的家园联系栏内容有介绍本班近期教育目标,需要家园合作的教育内容、孩子的发展情况与一些有针对性的家教指导性文章等。家园联系栏应设在家长接送孩子必经之处,内容要经常更新,字迹不可太小。
4. 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是指幼儿园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家长开放,届时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观幼儿园的活动,这也是家长工作的一种好形式。家长观摩或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可以从中具体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可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得知孩子的发展水平及与伙伴交往的状况,特别是可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与同龄幼儿相比较中显示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助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与教师合作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同时,家长在观摩与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到教师教养态度、教养方法、技能。由于幼儿园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一般对幼儿的教育能遵循正确的教育原则,比较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相适应的方法,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实地学习,会有助于改善家长的教养行为。
以上种种家长工作方法,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与家长交流,教师说话一定要有艺术性,可采取先说孩子好的方面,再说到孩子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让家长可接受。或者是,先从其他的教育实例入手,再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行交流。这种交流的方式便于家长接受老师的意见、建议,同时让家长看出教师教育的艺术性和教师的层次水平,更加从小事去了解教师的另一面,从而尊重老师、支持老师、配合老师的教育,达到更好的家园共育,促进儿童的发展。
总之,对于家长工作就是赢得一个家长就等于赢得一百个家长,放弃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一百个家长。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家长工作是新时期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充分发挥利用家长这个有效的教育资源,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
篇4
7月4日上午,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鞍钢第一幼儿园的新生入园家长会,受益匪浅。
作为家长,我们担心最多的是孩子吃的好不好,睡得够不够,生病与否等生活细节问题。在会上园长及各位老师详细地讲述了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食物来源与膳食搭配、安全常识等细节后,让在座的家长们放心了许多。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的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第一,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进园以前,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是由父母包办代替的,动手能力很差,依赖性很强,让孩子从这种散漫的家庭生活走向规律的集体生活,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必要的锻炼。通过老师的介绍,家长熟悉幼儿园的固定作息时间,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明确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让孩子有安全感并能够自主地做事情。
第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影响。我深记老师所讲,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就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孩子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第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提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3-6岁是培养幼儿同伴交往、主动性、自信心的关键时期。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老师讲到,在幼儿园生活中,孩子间的不故意的触碰是常见的,家长应该同老师积极沟通,用正面语言引导事情发展,共同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健康的身心发展。
第四,幼儿园为孩子提供营养搭配、合理均衡、品种多样化的饮食,不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节俭的内涵来。在座的家长们深受感动。
篇5
关键字:新生入园,情绪,适应期
每个新学期,总会迎来新入园孩子哭闹的现象,作为家长们看着孩子焦虑不安的情绪,显得十分担忧。如何减少家长的不安,缩短孩子新入园的适应期是教师们接新班的首要任务。在缩短新生入园适应期方面,我做了多方面的的尝试。
一、分析新生入园不适的原因
(一)心理压力:习惯上我们把幼儿从一入园哭哭闹闹到能够平静的进行集体活动的这段时间叫“入园适应期”。孩子在正式独立地加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最初阶段,会因为突然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亲密的家人,对陌生的环境、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恐惧,在幼儿园里出现暂时性不稳定的情绪,容易出现呱呱大哭,乱发脾气或孤僻独处等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现象”。(二)根据观察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转,金字塔式的教育结构养成孩子从小不会交往和表达,造成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冲突。(三)2-3岁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弱,在生活中常备受大人的过分呵护,到了幼儿园后吃饭、喝水、上厕、午睡都和家里有很大的区别,种种环节迫使他们要快速适应,使他们对上幼儿园产生畏惧的情绪。这些都是带给孩子不适应的原因。
二、解决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2-3岁的孩子正是产生“依赖”之时,他们会对最亲近的人(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产生“分离焦虑”,就像一块橡皮糖似的粘着父母或照顾者,一刻也不想分开,否则会哭闹不休。因此,教育先从家庭着手,家访有利各种工作的开展。
(一).重视入园前的家访工作。
我们通常在新开学前两周,会到每一个孩子家进行家访,这一次家访,对于帮助孩子较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有着十分的重要性。根据我多年的家访工作和从事教育经验,家长们也对老师的家访十分重视。在家访时,我们要向家长了解孩子最基本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及自理能力发展情况,与家长一起商量讨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争取家园共同配合,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尽快适应幼儿园接纳新环境,愉快地开始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家访的时间是短暂的,我们还要积极主动地与孩子交流、接触,例如,主动抱一抱孩子,搂着他们说说悄悄话,又或者交换小礼物,减低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感,同时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欲望和喜欢老师的情感。
(二).召开新生家长会。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发挥新生家长会的优势,共同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家访后,我们收集家长关心的信息进行整理,制定新生家长会的内容(如图1),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如;在家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的作息规律向幼儿园靠拢;不要用上幼儿园来吓唬孩子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加强家园的沟通。
(图1为我园召开新生家长会)
我们还列举一些小事例与家长共同探讨,如孩子刚入园时出现不睡午觉情况该怎么办呢?我们先和家长分析孩子的发育特点,告诉家长午睡对孩子的意义不容忽视。孩子的大脑皮层易兴奋也容易疲劳,在园活动半天后,大脑皮层产生疲劳,需要休息,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完成下午的活动。同时,宝宝的身体正在发育,睡眠时他的脑垂体会分泌生长激素,帮助儿童长身体,还能补充有的孩子夜间睡眠的不足部分,增强机体防护功能的作用。有的宝宝不睡午觉,主要原因有三个,一个原因是早上起床较晚,另一个原因是上午的运动量不充分,导致孩子体能过剩,影响他对午睡的需要;也有个别孩子在家一直没有养成午睡的习惯,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跟不上集体生活的作息制度。然后给家长相关建议:首先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刚入园的宝宝想念爸爸妈妈,晚上回家比较兴奋,想跟家长多玩一会儿,玩得即使困了也忍着不睡,结果第二天起床晚,进而影响午睡。因此家长不要陪孩子玩得太晚、太兴奋,睡前洗个热水澡,有利于催眠。与老师配合,鼓励孩子在园多运动、多锻炼,这样不但吃得香,中午也睡得香,有利于宝宝长高个儿。
经过在与他们深入沟通,大部分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会按照我们给予的意见配合实施,共同对症下药,为孩子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孩子体验“快乐的第一天”。
《纲要》指出,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和谐,愉快而自主地发展。将保教融为一体,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
音乐是最能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我们没有选择欢快的儿童歌曲,而是选择了舒缓的儿歌类形的轻音乐,幼儿在这种音乐的伴随下,心情是轻松的,对老师感觉是亲切的,少了不安与紧张,活跃了整体活动室的紧张氛围,使孩子内心世界得以平静、增添了安全感。
偶尔有哭的孩子,我们就转移他的注意力或带到另一活动室哄劝,以亲切的笑容,和蔼的态度,有力的拥抱,温柔的语调,如我们会直呼孩子的小名,蹲下身子与孩子交谈,多搂搂抱抱,让孩子同样感受着妈妈一样的呵护。
孩子天生爱动好玩,我们还准备了各种有趣的活动,动静交替,如《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体育游戏:小手爬》(如图2)、《手指游戏:我真棒》等,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哭闹的情绪化为参与游戏的动力,在游戏中暂时忘却“回家”。
(图2为小小班的孩子在进行体育游戏: 小手爬)
(四).开展‘以大带小’的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为幼儿提高游戏的条件。
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间的照顾,他们喜欢去模仿比他们年纪大的姐姐、哥哥,喜欢与他们结伴,我尝试在新生中开展‘以大带小’的活动帮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如图3)。在吃饭时邀请姐姐哥哥和新生结对子,进行‘宝宝我来喂你吃’的游戏,因为是同龄人,孩子之间容易沟通,新生很快地将饭菜吃完,还慢慢学会了使用调羹。
(图3为大班姐姐哥哥和小班弟弟妹妹结对子,玩游戏)
(五).运用理论指导工作。
篇6
1
1、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研究幼儿园与家庭如何取得联系,以及需要解决的大问题,由园领导主持。
2、新生入园前,老师要进行家访,了解儿童在家情况(生活习惯、个性)以减少新入园时的哭闹现象。
3、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一天,请家长来园看自己的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组织座谈,留下意见。
4、每学期召开家长会1-2次,可以是全园或年龄组开,内容为专家讲座或园领导汇报工作,宣传幼儿园的教育思想、改革思路。
5、每月填写“家长联系本”一次,介绍儿童在园学习情况及生活情况,并要求家长写上家长意见,以取得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向儿童进行教育。
6、各班定期向家长公布每月目标、周目标的主要活动内容,并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撰写或摘抄宣传文章。
7、儿童生病老师要去家里看望,儿童缺勤老师要去家访或用电话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8、每次接送孩子时,教师要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以便更好的取得配合。
9、设家长意见箱,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10、设园长接待日,接待需要帮助的家长。
幼儿园家园联系制度
2
家长委员会制度
一、各班推荐一名家长代表,组成家委会委员。
二、每学年召开1-2次会议,有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三、发挥家园间的桥梁作用,积极向家长们宣传幼儿园办园思想、目标和主要业绩。
家长代表主动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四、根据情况,每学年增补新的家长委员会委员。
家园联系制度
一、新生入园前后,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幼儿身体健康状况及个性特点。
二、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园的表现。
三、利用家长园地,公布每月教学活动计划、介绍家教方法和保健常识。
四、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一次半日活动,增进家园沟通。
五、每年对新生家长举办一届家长学校,介绍幼儿园一日活动及家教保健方法。
六、对因病缺席的幼儿,要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幼儿健康状况。
七、幼儿在园期间发生异常状况,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配合做好处理工作。
家长开放日制度
一、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别向家长开放一次半日活动。
二、制定开放日活动计划,总结全班幼儿在园表现及其发展情况,开放活动时间向家长全面汇报,主动征求家长意见。
三、做好开放日活动资料收集,按时上报。
四、对个别特殊幼儿的家长,可不定期开放,以便共同配合教育。
家访制度
一、每学年开学前,对招收的新生,逐户走访,了解其家庭状况、幼儿个性特点。
二、对老生,每学年普访一次,了解、交流幼儿在家在园表现,取得家长支持,共同搞好教育。
篇7
一、真诚沟通,使家长情绕园生
有效沟通可以增进感情,凝聚合力,特别是在家长工作中,与家长及时沟通,能够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教育目标、教师素质等,同时每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及时告知家长,从而在情感上家园达成共识,使家长成为教育的伙伴。
(一)随机沟通,保持情感融合
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每天都要接触,与家长的随机交流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每天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教师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园一天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若存在问题,随时切磋,及时处理,家长如有要求,教师随时掌握,工作作到有的放矢。这样的沟通,针对性比较强,便捷通畅,能够及时消除家园之间的误解,同时拉近了家庭和幼儿园的距离,达到情感的交融。
(二)定期交流,保持情感共鸣
幼儿园的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的家长也千差万别,对幼儿园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误差。因此,就全体家长的共性问题,幼儿园采取定期交流的形式,使家长对同一工作保持情感的共鸣。
新生家长会。每学年伊始,幼儿园组织召开全体新生家长会,向家长全面介绍幼儿园的办园理念,管理方式、教育目标和教育特色等,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情况,以便在今后的合作中达成一致。
学期初各班级家长会。每个学期,各个班级要分头召开各班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教师的组成、教学特色等与家长共同指定学期培养目标,使班级和家庭形成联动,让家长和老师完成了情感上的交流。
专题家长会。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幼儿园和班级还专门召开家长会,就活动安排和家长配合等问题与家长进行专门的沟通,如手足口病的预防,随时给家长传达上级要求,及时通报发病情况和家长配合的重点。幼儿园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工作重点召开相关内容的家长会,家园联动效果显著。
(三)其他形式的沟通
对于一些特殊的幼儿家长,则运用书信、短信息等形式,将孩子情况、幼儿园的要求等通报给家长,家长则把孩子及家庭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完成相互之间的沟通,这样的沟通能够收到谈话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全面参与,让家长心随园动
作好家长工作,除了要让家长与幼儿园同心、同步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支持者、参与者,作到家园同进退,使家长成为教育的联盟。
(一)加强宣传,提高参与意识
要想将家长引进幼儿园,就必须使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幼儿园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这是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前提。为此,幼儿园利用小型座谈会、家园联系台等形式,向家长阐述家园配合搞好活动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工作,引起家长的兴趣,同时,给家长发放一些关于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图片资料等,通过他人的带动,乐于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二)创设条件,引导家长参与
要保持家长的参与兴趣,必须要创设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让家长乐此不疲,主动参与。
1、举办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一个有效渠道。在家长学校中,通过幼儿园有针对性的引导,可以帮助家长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园的工作出谋划策,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正确指导,消除了家长与幼儿园唱对台戏,不配合等问题,同时,幼儿园还可以根据在家长学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幼儿园的教学思路,使幼儿园的工作更贴近家长的需求,赢得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2、建立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在每个学期设立专门的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来园半天,跟随自己的孩子进行半天的常规活动,从早上晨检、角区、上课、游戏,全程参与,全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感受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与孩子一起体验童年的快乐,通过开放后的家长反馈,可以看出家长对这种方式非常欢迎,也从中感受到幼儿园优质的教育和良好的师德,从而通过幼儿园的这个窗口反映出整个教育的高效、优质。其次,还根据季节和其他方面的要求,幼儿园还举行“家园亲子联谊”、“两代同乐”、“家园有奖竞赛”等,让家长通过参与班级的活动,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理解教师的甘苦,从而积极的以主人翁的态度配合教师作好保教工作。
3、吸纳家长资源,实行家长带教
幼儿教育所涉及的学科和领域比较宽泛,单凭教师很难将幼儿所有感兴趣的知识融会贯通,借助家长的力量,完成某些活动,可以节省人力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我们探索开展家长带教活动,选取部分对幼儿教育感兴趣且工作适合的家长,作为班级的园外带教老师,定期不定期的参与班级的教学活动,同时利用家长工作的便利为幼儿的活动提供园外场地,使幼儿园的教育扩展到社会,如李想小朋友的妈妈是中学的生物教师,班级请她为小朋友介绍有关知识,她还带来了初中动物教材中的挂图和图像资料。有的家长在农科所工作,带领班上的孩子去参观植物园和花卉培育园,并采集了各种标本送给幼儿园;还有的家长从网络上下载了许多平时我们见不到的珍稀鸟类的图片,丰富孩子的知识。孩子们在家园一致的教育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家长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更了解了幼儿教育,对幼儿园的工作也更加认可和配合。
4、组织专题家长活动
为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为家长解决在家教中遇到的问题,幼儿园还设立家教咨询处,让教师和家教经验丰富的的家长定期接待家长咨询,并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经验谈等交流,让家长相互之间交流育儿经验。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家长在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中有所收获,感受到作为家长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也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更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心随幼儿园而动。
三、家园联动,让家长身随园行
要使幼儿园教育得到社会的认可,首先要得到家长的肯定,在日常工作中,幼儿园力求通过与家长的互动,有效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家长成为教育的朋友。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对幼儿园工作进行监督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能更好地实现家园互动。我们为此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从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到伙食、安全等各项工作全方位让家长参与、监督。同时,我们通过园长信箱、园长接待日等途径,认真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并逐项研究,落实解决。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不仅能使其作为教育主体者的地位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能大大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热情,使家园互动充满活力。
(二)设立互动平台,使家园之间活起来
家园之间只有多交流、多切磋,才能让互动更有成效。幼儿园要尽己所能,为家园之间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家庭、家长和教师能够共同为幼儿园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畅所欲言。幼儿园在每个班级设立了家园联系台,主要栏目有保教之窗、家长有话说、我们的工作和育儿心得等,通过这个平台,家长的疑难得到解决,班级的教学得到公示,家教经验和教学艺术得到交流。另外,每个班级每个月都要开展家园心交心座谈,家长和教师交流心得,探讨对孩子的个性化教育,使家园合作活水长流。
(三)开展“双向评估”,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真正的主人
篇8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幼儿23人,其中21名幼儿都是新生,他们的年龄从2003年10月~2004年11月,只有2名幼儿其他幼儿园上过一个学期,其他都是以前从未上过幼儿园。对于2-3岁的幼儿来说,他们年龄小,上幼儿园时他们第一次离开自己的亲人,第一次自己去面对一个新的环境。他们常以哭闹来发泄离开亲人、离开熟悉环境后的焦虑,针对这一特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二、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们使用的是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实践使用的由台北护理学院师资培育中心指导的教材。
我们选用其中的六个主题活动,分别是:《宝宝来了》、《软软的》、《酸酸甜甜的水果》、《方方圆圆的饼干》、《色彩宝宝》、《暖洋洋》。针对托班幼儿新入园时情绪不稳定而哭闹,稳定幼儿情绪及幼儿生活经验少而设定的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针对班级幼儿的特点,增加了发展幼儿的秩序感和社会规范意图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最基本的集体生活的常规,发展幼儿的秩序感和生活交往能力。以幼儿的发展与需求为主要依托,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对幼儿进行初步、细致而全面地培养,其中包括了生理、情绪、智力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三、环境创设:
1、针对托班幼儿的特点,将环境纳入到教育中,每一主题更换一次主墙饰,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生活空间,使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起来。利用自然角帮助幼儿学会观察身边一些简单的事物的变化。
2、简单的准备一些植物、金鱼布置自然角,并选择适合托班幼儿的观察方法,如给金鱼换水、给植物浇水,引导幼儿进行自然角的观察。
3、结合托班幼儿喜欢独自一人拥有一个(一部分)玩具的特点,将各种操作材料分成许多小筐放在窗台上,并将窗台上垫上垫子,使得幼儿在操作时能独自拥有一份,而且不会因为窗台冷而受凉,同时也美化了窗台。
四、游戏活动
抓住托班幼儿兴趣点,满足幼儿的好奇心,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将为幼儿提供一些诸如扣扣子、串珠子、插板、盖印、喂娃娃、撕贴、搭积木等手部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大肌肉方面安排一些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包括平衡、协调、力量的发展。幼儿通过大肌肉的运动可以获得极大的愉悦,同时渐渐地使幼儿学会控制自我的行为,以免伤害到别人。
为幼儿准备了娃娃家,尽量以幼儿的随意操作开始,使得幼儿对这一活动感兴趣,逐渐将游戏的一些规则告诉幼儿使得幼儿在操作中不知不觉的接受了规则,并能主动的遵守规则,学会游戏方法,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托班的幼儿正处于他们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协助他们的语言发展,成为教学和游戏的主要内容。在游戏活动中,安排了《婴儿画报》的分享阅读活动,使得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学习一些规范的交流的语言,为幼儿之间的交流打下基础。
五、家长工作:
1、在开学前对每一个幼儿进行家访既是我们对幼儿有一个了解的同时,也是家长工作的一个部分,通过家访使得家长对孩子入园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了解。互换育儿信息。
2、新学期家长会使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期结束时召开家长会。
3、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作用,确保随时向家长公示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游戏的情况,使其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请家长配合教学,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
4、树立全心全意为家长、为幼儿服务的意识,做好新生入园情绪稳定。为家长排优解难,切实做好幼儿在园的各项保教工作。严格接送卡制度,提高安全意识 。
5、每月出一期家长园地,介绍近期教学活动及班级情况和一些育儿经验。
6、通过让家长参加半日观摩、家园活动等,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抓住时机与家长进行日常交流。
篇9
关键词:新生入园;适应;准备工作
众所周知,每年的秋季开学各大幼儿园都将迎来一批刚入园的小朋友,这些幼儿因初次来园,因环境、因人员的变化,会产生种种恐惧心理或种种不适应。每年新生入园,特别是小班幼儿入园的哭闹、日常组织工作都是我们小班老师工作的重点内容,如何使孩子能更好适应幼儿园生活,并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呢?我认为,做好各项入园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幼儿园新生入园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开始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研究人员所重视。如何让幼儿有条不紊地适应幼儿的环境、更快地适应幼儿的生活我觉得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正确应对幼儿的入园焦虑
每到新学期入园时,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将再次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帮助幼儿消除分离焦虑一直是一线教师特别是小班教师工作的重点,我们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分析、研究、提出对策,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对个性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不同的幼儿尽早的摆脱分离焦虑。
幼儿来到一个新环境,其心理受到一定的冲击,分离焦虑随之产生,其主要表现在哭闹、身体不适、逃避、紧张、恐慌、对老师又踢又打、紧紧抓住家长的衣服不放手、晚上睡觉做恶梦、早上不起床不穿衣服、中午在幼儿园不睡觉、拒绝吃饭、不说话、不玩玩具等等。常规下,分离焦虑是在一周到一个月。
幼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继继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教师应对的策略:
1.幼儿入园前教师做好对幼儿的了解(请家长填好新生幼儿情况调查表)。
2.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准备幼儿喜欢的玩具、图书、动画片或者是一些小零食,一些幼儿喜欢的小粘贴等等。
3.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有效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4.制定实施合理的一日常规的培养方案。
5.教师的态度:老师要与幼儿建立起感情,使幼儿感受到老师也是朋友,也是亲人,用微笑迎接孩子的到来,用微笑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6.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能力培养:像睡觉、吃饭、穿鞋、入厕等细小环节都要让孩子试一试,鼓励孩子独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睡觉等。
坚持上学:3岁左右的孩子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离开熟悉的家庭,面对一个新的集体和陌生的老师,必然会哭闹、紧张,一定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很快适应集体,如果送两天歇三天,或者中途到园看望孩子,都不利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及时反馈:利用早来园、晚离园、电话、上网等多种形式与幼儿园老师交流,及时得到孩子的信息。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
1.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 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
4.爷爷、奶奶带孩子,觉得孩子做不好,或者是不忍心让孩子自己做;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 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内容。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班级的教学计划中,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我们还特地为每个孩子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小花,小花中有孩子的照片,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即在他的小花上贴上相应的颜色的花瓣,比比谁的小花最漂亮。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不少家长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惯,提高了自理能力。”
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入园焦虑;梯次入园;家园合作;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21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137
幼儿入园焦虑是焦虑的一种,一般为分离焦虑,也是新入园小班幼儿常见的心理表现之一,持续时间不同,有的几周,有的一个月。幼儿入园是离开家长的怀抱,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即进入陌生环境,认识教师、很多新的小朋友,要与他们一起游戏生活,这些都是幼儿以往没有接触过的,重要的是幼儿初次与家长分离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焦虑情绪,如果这种焦虑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且一旦这样的焦虑过重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对幼儿园实际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从操作层面分析幼儿入园初期分离焦虑的成因,提出几点缓解新入园幼儿焦虑的有效策略。
一、新入园幼儿产生焦虑的原因
幼儿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相对陌生的幼儿园,生活方面如吃、喝、大小便、入睡等都开始学着自理,对幼儿来说无疑也是挑战,综合以上因素使幼儿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接受出生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挑战,因在园而造成半天或一天看不到家人使幼儿陷入焦虑中。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也是决定幼儿分离焦虑程度的原因之一
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养方式参差不齐,如对幼儿过分保护、宠爱可能弱化了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影响着幼儿的安全感的建立。其次,幼儿入园前家长是否就幼儿入园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多年实践表明,如果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帮助幼儿在生活能力和情感方面做好相应准备,那么,幼儿入园后的焦虑会较容易缓解,缩短焦虑时间,能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研究表明幼儿入园不仅幼儿存在焦虑,家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如不能专心工作,总担心幼儿在园的情况,到幼儿园接幼儿出现紧紧搂着幼儿甚至掉眼泪的现象,这样的情绪无疑对幼儿是有影响的,强化幼儿入园焦虑的程度。
(二)家庭交往环境的不同
家庭交往环境往往使很多幼儿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入园后,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幼儿要学会分享,要遵守集体生活的一些规则,这些变化和要求也是造成幼儿对幼儿园陌生感产生焦虑的原因;幼儿的个性特征也是影响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之一,如内向、胆小、不喜欢与同伴交往、依赖性较强等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
(三)幼儿园环境因素对幼儿入园焦虑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因素,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设计(如建筑格局、设备设施),班级环境布置(如活动室、寝室、盥洗室的格局)都与家庭存在很大差异,这些都直接会导致幼儿焦虑的产生,使幼儿缺乏安全感,常有“回家”的念头,期望回到熟悉的环境中。实践表明幼儿在园午睡是幼儿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想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现象,就得先理清各方面原因,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的因素,只有做好各方面的入园准备才会减轻入园焦虑程度,缩短入园焦虑持续的时间。
二、缓解新入园幼儿焦虑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分析产生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我们将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来减少入园焦虑时间、缓解焦虑的程度。
(一)先入为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特点
约见幼儿和家长,首先,让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环境,通过交流了解幼儿的一些个性特点。其次,召开家长会,介绍幼儿园工作特点,为家长支招指导家长应该为幼儿做好入园前在生活能力上的培养,锻炼幼儿学习自己独自吃饭,教会幼儿自己大小便,教会幼儿自己如厕、洗手,锻炼幼儿学会自己穿脱外衣,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时间,养成午睡习惯等;指导家长帮助幼儿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用游戏的方式,开始与幼儿渐进地分离,(玩捉迷藏,在没危险的情况下离开幼儿视线一段时间),家长改变关注方式,关注幼儿社会性发展,鼓励自己的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培养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专业引领,为幼儿营造安全温馨的入园环境
幼儿入园后教师将是与幼儿相处时间最长的重要伙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态度在缓解幼儿入园焦虑上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在迎接新生入园前可适当进行家访,初步了解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幼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班级环境布置时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既有童趣又温馨,还具有家的延展感的班级环境;可以收集幼儿在家喜欢的玩具投放在活动区中,或者让玩具短时间成为幼儿在园的依恋物;墙饰中设计“全家福”照片墙,让幼儿能看到自己熟悉的照片,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通过玩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让幼儿感受到在幼儿园的乐趣,培养集体生活的一些常规,让幼儿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完成,增强自信心。
(三)家园共育,共助幼儿迈出走向社会第一步
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长意识到幼儿入园焦虑是很常见的幼儿心理反应,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帮助家长支招,指导家长用恰当方式应对幼儿各种入园焦虑表现,如用“顺毛驴”“戴高帽”“冷处理”的方法。
通过班级QQ群教师及时上传幼儿在园活动图片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通过家长园地展示的幼儿“半日生活小档案”,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园的饮水、进餐、排便情况,让家长对幼儿在园的生活心中有数,也感受到幼儿园在新生入园时把保育放在首要位置,且具有专业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