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育苗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30 14:3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油松育苗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油松育苗技术

篇1

[关键词] 油松 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1.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172-02

一、苗圃育苗技术

1.圃地选择

选地是油松育苗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油松育苗地宜选择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地面土壤以深厚肥沃的中性(PH 值 6.5-7.0)沙壤土或壤土为佳。盐碱地不宜育苗。

2.整地与作床

播种之前一定要做好平整圃地以及碎土、保墒等工作,保证圃地平坦、无石块和土块。

作床前首先要将土地平整,并提前3-5天灌足底水。苗床宽1-1.2m,两边留好排灌水沟及30-40cm宽的步道,苗床长度一般为6-10m。若当地气候湿润或灌溉良好,一般采用高床育苗。苗床高出步道15-20cm,床面宽30-100cm,苗床长度根据圃地情况确定。低床育苗与平川育苗大致相同(注意床面低于步道15-20cm),常用于干旱少雨、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

3.种子处理

饱满、干净的种子对后期幼苗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除去种子中的空粒和杂物。

苗松在苗期易感染病虫害,因此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接下来进入播种阶段。播种在春秋季均可,适当早播。

4.苗期管理

任何一样育苗技术的关键都在于苗期管理。要提高苗木成活率,必须适时施肥和浇水。此外,幼苗在此期间最容易感染立枯病和猝倒病,因此幼苗发芽出土一周后,要每隔一周左右天喷洒一次0.5-1%的硫酸亚铁溶液。

二、容器育苗技术

1.圃地选择

油松耐涝能力较弱,因此育苗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使幼苗免受夏季伏旱侵袭,应保证育苗地有充足且便利的水源。

2.容器选择

容器的选择对于育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选择有利于苗木生长、易得便宜、性能好的容器,生产中采用规格为7*13cm单个株型有底塑料容器袋,规格较小的容器袋能更好地节省土地。

3.整地作床

苗床主要为低床,作床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清除杂物、平整土地。宽度1m-1.2m,长度根据地势和育苗量而定,一般8m-12m,床深12 cm,两床之间留出40 cm宽的工作道。

4.配制营养土

配制营养土时应该尽量选择就近、低成本、不易板结的基质,粘沙、有病原菌的土壤不宜采用。一般取70%-90%的山皮土、,10%-30%的松林腐殖质土以及少量磷酸钙,按土:沙:肥:药=7:0.5:2:0.5比例混合配制。

5.播种

种子处理是培育油松过程中的关键一环。首先要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消除种子上的毒素,然后即可进行催芽。方法是将种子和清水按1:2比例加水混合均匀后,堆放在荫凉处,每天翻动6-8次,浸泡24小时后,种皮变软以后,即可捞出点种。由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在雨季造林,5月上旬播种较好,而南部地区则应提前半个月左右播种。播种时注意用土把苗床周围围严,并覆一定厚度的沙层。

6.苗期管理

6.1出苗期间管理

无论是苗圃育苗还是容器育苗,播种后在出苗期间都必须加强幼苗管理。一方面要控制容器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0度左右为宜;另一方面,要保持土壤湿润,要适时灌水。

6.2遮荫

温度达到29℃以上时必须遮荫,最好采用遮阴网遮荫,遮荫网与地面的高度为60-80cm。

6.3病害防治

立枯病和猝倒病是油松幼苗很容易感染的一种病害,不利于幼苗的健康成长。对立枯病和猝倒病的防治应从育苗的各个环节进行,如一开始的营养土配制、种子处理、出苗期管理等,切不可等到问题出现再采取措施,导致幼苗得不到及时治理。因此洒药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在苗木出齐一周后,每隔一周喷洒0.5%-1%的波尔乐多溶液或0.5%-1.5%硫酸亚铁溶液,喷后用清水洗去苗上的药液。

6.4除草

松土除草的目的是保墒、防旱,是苗期管理期间必不可少的工作,相对简单。但要注意,油松育苗怕淤,因此在降水较多的地区除草后不要松土,否则会影响苗木成活。

6.5浇水、施肥

为不使苗木干旱,出苗后要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在苗木速生期一般3-4天浇水一次。苗木木质化以后,应进行追肥,浓度根据施营养液时间间隔而定,氮:磷:钾比例1:5:1,两周后用2:1:1混合肥液。

三、山地育苗技术

1.圃地选择

育苗地最好选在土层深厚肥沃的造林地的中心。而且要遵循自然规律,选择合适的坡向。

2.整地

整地前最好提前半年以上进行预整地,深度25厘米以上,保证地面平坦、土质松软。方法是沿着水平方向开挖,带面整成1.3 米宽,并成5度反坡,前高后低。

3.土壤消毒

下种前一定要进行消毒,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幼苗感染各种病虫害,促进苗木生长。消毒的最佳时间一般在第二年土壤结冻后或育苗时。消毒一般使用一定量的硫酸亚铁粉或多菌灵撒在土壤表面,即可达到杀菌目的。

4.种子处理

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按照种子:高锰酸钾=100:1的比例将两者混合搅拌。为防止鸟害,每100斤还需要拌入0.5斤磷化锌。

5.播种

7月份气温高、湿度好,是播种的最佳时期。播种沟深1.5厘米,沟宽10-15厘米左右为宜,同时注意苗床高度,一般高出地面1厘米。播种后覆土2.5厘米,播种量一般每亩为18-20公斤。

6.苗期管理

一般播种后10天左右幼苗就会出土,在此期间,期幼苗较脆弱,因此从播种之日到种壳脱落时,都要有专人看守,严防鸟虫、伤冻。

四、结束语

以上三种油松育苗方法各有特点。山地育苗节省用地,便于管理,在技术上则与平地育苗大致相似。油松容器育苗具有技术简单、成本较低、造林成活率高等优势,是一项重要的抗旱造林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林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育苗技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义清. 油松育苗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11,32:279.

篇2

关键词 油松;山地育苗;平地育苗;容器育苗

中图分类号 S791.2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161-01

大力造林,提高树木成活率是造林的关键所在。良好的苗木是造林效率提高的前提,目前我国造林苗木成活率低、苗木质量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造成了财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还延缓了环境改善的进程。油松是我国特有树种,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林业木材,基于其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性,非常适合在北方栽种。目前,北方油松一般采用山地育苗、平地育苗、容器育苗3种育苗方法。其中,山地育苗的优势是育苗地点离造林地近,有利于起苗时带宿土、运苗时防止伤根,可降低苗圃地费用及日常管理费用等。平地育苗的优势是连作效果较好,培育的苗木健壮、抗病能力较好,但是对已罹猝倒病的苗木不宜连作;油松平地育苗可以选择之前种植杨树、柞树的地块作圃地,而前茬为大豆、马铃薯的地块不宜用作育苗地。容器育苗是目前造林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其具有省地省种、出苗快、缓苗时间短、成活率高等优点,但是需要的人力和费用相对较大。本文对北方油松三大育苗技术进行概述,以供绿色工作者参考。

1 山地育苗技术

1.1 育苗地选择

山地育苗的地点一般选在距离油松林区较近的地方,宜选土层较厚、养分条件较好、水分充足的阴坡地段,以未种植过其他树木或作物的地块最好,因为这种土地土壤养分较为充足,苗木不易染病。同时,所选阴坡位置并非完全背光,避开风口,以保持育苗地温度。

1.2 育苗方法

山地育苗播种时间可选择4月或8―9月的雨季。如果选在雨季播种,要选择经过催芽处理具备越冬能力的幼苗。同时,山地育苗处于林区,在秋季播种时应该注意防止鸟兽危害,有条件的可添加防护网防止鸟害;在苗地四周就地取材,围上带刺的枝条,防治兔害和鼠害。冬季,山地苗木容易发生生理干旱,应对苗木添加防寒措施[1]。

1.3 管理措施

种植密度要适宜,种植过密则枝条过细,种植过疏则生长不良,每1 m的垄沟保留数量为120株左右,每年6月初开始间苗。由于油松耐旱怕涝,遇大暴雨时要及时除去苗床多余水分。勤除草,可选用除草剂。及时追肥,第1次追肥施用氮肥,第2次追肥施用磷钾肥。为了防止幼苗发生猝倒病,每隔1周喷洒1次0.5%波尔多液,间苗后1个月停止喷药。油松幼苗生长到2年左右时,苗高15 cm左右、地径0.5 cm左右可以移出苗圃,3年左右的幼苗可以进行造林栽培[2]。

2 平地育苗技术

2.1 育苗地选择

良好的土壤条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虽然油松幼苗具有耐寒、耐旱、耐瘠的特点,但是要获得高质量的苗木,必须做好土壤选择工作。对于平地育苗方法,土质以砂土为宜,要求地势平缓、排灌便利、运输便利,同时土壤的pH值以中性或者弱酸性为宜。育苗前要做好整地工作,先深翻,再耙平。深翻时先施入基肥,最好是厩肥、腐熟有机肥,加入适量过磷酸钙,以满足幼苗的营养所需。施肥时,可混合适量硫酸亚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猝倒病的发生及地下害虫危害。地块处理完成后,做成长10 m、宽1 m的育苗床,起垄,垄宽50 cm左右、垄高20 cm左右,便于灌溉和苗木的透风透光。

2.2 育苗方法

平地育种在4月播种较为适宜。在播种前1个月将种子取出消毒,用0.5%高锰酸钾浸泡1~2 h,然后采用沙埋法或者层积法进行催芽处理,定期翻看,将裂嘴的种子挑选出来后用温水或者化学试剂浸种,洗净后置于恒温密闭容器中催芽,待大部分种子种皮开裂后即可播种。

北方油松平地育苗播种量为225~240 kg/hm2,播种后再覆盖2 cm厚的土层,压实。对新压的土层要浇足水,保证苗期供应,至出苗前不再浇水。浇水方式采用喷灌或者侧灌,有条件的地方可添加保温剂。播种后1周左右,幼苗即可发芽出土,这时要加盖防护网,防止鸟害[3]。

油松幼苗应适当密生,油松苗过稀生长不良,过密则生长纤细,若以一年生苗木产量270万株/hm2左右为目标,则每1 m长的播种沟留苗130株为宜,间苗以6月中旬左右较为适宜。

2.3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与山地育苗相同。

3 容器育苗技术

3.1 育苗地选择

容器育苗应选择朝光背风、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段。

3.2 育苗方法

做床前,需要将土地平整,将土壤中的杂草和沙石筛出。苗床规格为宽1 m左右、高20 cm左右,周边苗床要垂直,围上砖块,防止透风,以保持苗床温度。

育苗基质是经过动物粪便堆沤的农家肥和化学肥料混合的土壤(农家肥占15%,化学肥料占5%),这种土壤不仅养分充足,而且养分结构合理平衡。

育苗基质装钵前还要杀菌消毒,筛出基质中的碎石和杂物。对基质消毒采用1%硫酸亚铁溶液,每100 kg基质喷洒1.5 L试剂,消毒后将基质搅拌均匀后备用。种子也需要用1%硫酸亚铁溶液消毒,然后将种子置于常温条件下用层积法催芽,3 d后取裂嘴的种子播种[4]。

在装钵前先把消毒后的营养基质润湿,然后填土,距离容器上端3 cm左右时停止填土,加入2~3粒筛选好的种子,继续填满后待用。将装好后的土钵紧密整齐地排在苗床上,土钵间的缝隙用细土填充,同时苗床用砖堵住,然后适量灌水。

3.3 管理措施

水分管控是整个育苗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适时适量灌水可加快出苗速度、降低种子染病几率。灌水要采用少量多次方式,灌水时间根据土壤表面干湿程度确定,每次都要浇透。

追肥时,可采用液体肥料,第1次追肥以磷钾肥为主,第2次追肥以氮肥为主。油松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松树介壳虫,其中白粉病可喷洒多菌灵800倍液防治,松树介壳虫可喷洒粉蚧灵1 000倍液防治。

4 参考文献

[1] 中国林学会.林木育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 刘凤祥.油松幼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6):55-56.

篇3

关键词:油松;育苗技术;造林技术

1 育苗方法

1.1 整地与作床

最好选择灌溉方便、地势平坦、土壤疏松、交通便利、排水良好的地块。秋季深翻育苗地,深度为20~25cm,且采取冬灌。来年开春再浅翻、耙平,然后把育苗地制作成长依地形而定,宽为1.0~1.2m,东西并排的苗床,并保持床面平整。

1.2 施肥

在进行地面浅翻时施入基肥,每667m2 施入3500kg腐熟的农家肥。如果农家肥量不够,施入20~30kg的磷酸二铵。

1.3 播种

首先筛选出优良的播种种子,然后,将种子放入0.5%的高锰酸钾溶液里浸泡2小时进行消毒处理,清洗滤干后,将河沙与种子以2:1的比例进行混合,置于温暖处萌芽,每天翻2~3次、洒水保持湿度在60%左右,当30%的种子裂嘴萌芽时立刻播种。4月中下旬开始播种,每667m2播种15~20kg种子,采取人工条播,通常播幅为5cm行距为10cm,覆土1.5cm后覆盖、镇压,播后7天出苗,15天出苗整齐。

2 造林技术

2.1 选择造林地

油松主要是在其自然分布内进行山地造林,其分布区外有其它松树滋生,不适合进行造林。实施油松造林范围主要是干旱的黄土高原沟壑和沙地。进行油松造林,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地形。在西北黄土及低山丘陵干旱地区,充足的土壤水分才能保证油松成长、成活,因此,通常只能在半阴坡、阴坡造林。在低山阳坡培育油松人工林的稳定性差、生长缓慢、害虫还较多,难以长成规格材,还不如改栽培栓皮栎、侧柏等树种。

2.2 整地

整地常用的有鱼鳞坑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水平条整地,水平沟整地和带状整地等五种方法。鱼鳞坑整地多用于华北山区造林,常用中型鱼鳞坑整地,长1~1.2m,宽60~70cm,深30~40cm,每坑仅栽2丛。反坡梯田整地就是沿山坡的高等线从上到下,里切外垫,使用生土石块筑岩,使梯田里低外高,形成一个10~20°的反坡,保证有30~50cm的活土层,宽为1.2~2m,上下反坡梯田间距为0.3~1.2m。水平条整地多用于石质山区,规格为长3m、宽50cm、深30cm,梗高15~20cm,使之沿等高线呈品字形交错排列,条间距1m,上下边距1~ 1.5m。水平沟整地多用于黄土高原地区,规格为长3~4m,上口宽70~80cm。下底宽50~60cm,深40~60cm,每沟栽4~6丛。

2.3 造林密度与时间

油松造林的行距通常为1.5m×2m或2m×2m,而混交林的行距为2m×2m或2m×3m。一般在春季进行植苗造林,而容器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造林时间,例如,春季、秋季或雨季。

2.4 播种造林

油松播种时多采用穴播,每穴播种15~25粒。播种前1天用温水浸泡种子,捞出后拌入10%的甲胺磷,随整地随播种,油松栽培多用穴植法,穴大小为20cm×20cm,最好穴大根舒,采用深埋、深栽。不管使用哪种栽培方法,都得保护好育苗根部,不被风水日晒,这关系到是否成活。栽植时要避免窝根,如果窝根即便成活了,日后也会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从而影响生长,甚至枯死。

2.5 抚育管理

①松土除草:刚造林前几年要加强油松林的抚育管理工作,及时松土除草,良好的土壤蓄水保墒,以防杂草丛生,为幼树的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松土除草至少3年,1年松土除草2~3次,当幼树超过杂草层便可停止。②间苗定株:在生长初期,油松丛生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因子,但是到了一定树龄后,丛生的缺点逐渐暴露,多量的植株会来抢夺土壤营养和光,造成油松生长缓慢,所以,要在丛生不利的时期及时进行间苗定株。③人工修枝:当油松侧枝过于粗壮,高生长缓慢时,要进行人工修枝,但是修枝的强度得适当,不可过量,以免影响生长。修剪树枝一般在冬季,适宜修平,切忌伤皮。④调整密度:油松造林的密度一般比较大,但是,由于立地条件比较差,单位面积上的营养成分只能供应较少植株的生长。第1次渐伐通常在9~10年,每667m2保留250~300株,每隔5~7年渐伐1次,到20年时保留130~180株。

参考文献

篇4

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属松科松属,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荒山造林及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该树种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长,喜强光,适用于干冷气候,它不耐水涝及盐碱,耐干瘠,为荒山造林的先锋首选树种。然而实际的移栽经验表明,油松树苗在移栽之后的成活率比较低。虽然可以采用大量移栽的方法可解决油松移栽成活率较低的问题,但是这样做无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证明,营养钵育苗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油松移栽成活率较低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这几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油松的营养钵育苗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育苗

1.1育苗时间:春季在3月底到4月上旬完成装袋下种,以确保造林时苗木为优质壮苗。

1.2育苗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既靠近水源,又相对靠近造林地,排水良好的地方作为育苗地。苗圃地选好后将其整成若干小畦,作为苗床,床宽1.3米,床长根据地形具体确定,约20米左右,畦面要保持平整。

1.3育苗方法:

1.3.1营养土配制:选用生土,山坡坡度大或非耕地的黄土,此土无病菌。为避免土壤过于粘重,可掺入1/3干净河沙,过筛拣出碎石或植物残体,充分混合后加水。油松容器育苗禁忌采用熟土作原料,更不能加入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另外油松菌根可促进油松生长,所以采用油松林地的土壤作原料更好。

1.3.2装袋:在整好的畦内进行点播。装袋时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装袋必须装满,绝对禁止容器底部窝袋;二是容器排列一定要高低一致,每畦放完后容器顶部成一个平面,这样覆土厚度才能一致,出苗整齐。苗床之间要留出40cm步道便于育苗作业。放杯的方法有两种,即地上式:床整平,将容器袋并排放好,每床周围用土或沙围好即可;地下式:将苗床挖成深与容器袋相同或略大于容器袋的畦,把畦底整平,在畦内并排放袋即可。

1.3.3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1天,捞出后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分钟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7~8天种子裂嘴,即可下种。下种时一是要足墒下种;二是播种穴不能过小过深,播种量每袋5~6粒,否则种子互相挤压,影响出苗,甚至会腐烂;三是覆土不可过厚,如是粘土必须掺河沙,播种后用细土覆盖,厚度超过容器袋1cm。

1.3.4苗期管理:管理可分两个阶段。出土前管理,只浸种不催芽的种子约15~20天出齐,催芽的种子约7~12天出齐,出土前的种子处于萌发期,需要充足水分、一定的温度和空气,喷水调节土壤温度,防止地表温度过高,保证种子顺利出土。如水源缺乏,可采用覆盖的方法,覆盖物最好用谷草,其次为麦秸。地膜覆盖,虽有利增温保湿,但易造成日灼毁苗。开始出苗时,陆续撤除覆盖物,出苗前喷一次1%~3%硫酸亚铁液,幼苗出土后,为促其发育健壮,喷水次数要适当减少,每3~5天喷水一次,适时除草,以利于苗木生长发育。

二、造林

篇5

关键词 油松;遮荫网;容器育苗

中图分类号 S791.254;S723.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165-01

油松(Piuast qeformis carr)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分布广,适应性强,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效果。近年来,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绿色和谐家园建设等工程中成为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被大面积栽植。油松遮荫网容器育苗是通过采取遮荫措施,人为改善苗木生长环境条件的育苗方法。与常规育苗相比,该方法具有遮荫,保湿,防日灼、土壤板结、鸟虫害,出苗快、齐,出苗率高等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中湾林场场部苗圃基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08°34′14″~108°34′16″,北纬35°26′15″~35°36′17″。海拔1 450 m,属温带半湿润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 510.4 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6%,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 074.064 kJ/cm2。区内年平均气温9.2 ℃,月平均气温在10 ℃以上的是4—9月,气温年较差为25.9 ℃,春、秋季温度基本相同,≥10 ℃积温为3 200~3 300 ℃,雨季无酷热。无霜期约180 d,年降水量588.7 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干燥度1.1。灾害性气候主要有:干旱、冻害、暴雨、冰雹。总的气候特点是春旱多风、夏凉多雨、秋涝霜早、冬干寒冷。

1.2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育苗方式不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遮荫网容器育苗、常规容器育苗和大田育苗,在试验地内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或者根据试验内容的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苗床布设样方,样方标准为1 m2(1 m×1 m)和0.5 m2(1.0 m×0.5 m)。

1.3 试验方法

1.3.1 苗圃地选择。苗圃地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质地疏松、水源充足、浇灌方便、排水良好、空气流通、便于管理的地段,切忌选择前茬为菜地和薯地、地势低洼、雨季积水、有病虫害的土地[1]。

1.3.2 种子处理。播种前一年最好将种子进行雪藏处理,催芽前将种子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或用3%硫酸亚铁溶液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再用30 ℃温水浸泡1昼夜后进行水选,将种子与沙子按1∶2的比例混合,堆放于向阳地段,指定专人勤翻动,使其保持均匀的温度和湿度,注意观察,待有40%~50%的种子裂嘴露白即可播种[2]。

1.3.3 营养土的选择与处理。最好在育苗前一年入冬前选理化性状好、具有一定肥力、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无害虫、病源体和杂草种子的森林腐殖质土,用筛子进行筛选,同时1 m3营养土拌硫酸亚铁10 kg和50%辛硫磷10~15 g进行土壤杀菌杀虫,预防立枯病、猝倒病和地下害虫。

1.3.4 育苗。①做床:苗床呈南北走向,床面平整,宽1 m或0.7 m(因苗床相对较窄,便于管理,同时可避免因边行效应而导致苗木生长参差不齐,形成马槽状,苗木质量不高),长10 m(也可因地形而定),床面深度根据容器袋高度,一般采用低床,步道宽40~50 cm。②装袋:选用8 cm×15 cm的聚乙烯封底塑料袋,将筛好的腐殖质土装入容器袋内,整齐地摆放于床内并靠实,床面平整,空隙用细土填满,苗床每隔1.0~1.5 m留出15~20 cm的横行步道,以便于苗木通风透光。③播种:因林区气候和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所以油松遮荫网育苗一定要掌握好育苗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修整床面后灌1次透水,待床面表土松散无淤泥后,将处理好的种子点播于营养袋中(每袋3~5粒),点种后稍加镇压并用土质疏松的腐殖质土覆盖种子,覆土厚度为种子的2~3倍(0.5~1.0 cm),覆土要均匀,以防影响苗木顶土或出现土壤板结[3]。

1.3.5 苗期管理。播种后,用小拱棚的模式覆盖遮荫网,勤观察,严把幼苗出土管理关,出苗期和苗木生长初期,以喷灌的方式适时适量浇水(少量多次),保持床面湿润,切忌采用漫灌,防止土壤板结和冲蚀苗床。同时,加强锄草和病虫害防治,幼苗出土后每5~6 d交替喷洒1次敌克松水剂500倍液、多菌灵、0.5%高锰酸钾或1%硫酸亚铁等药剂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喷后30 min洒清水洗苗),并随时拔除病苗。在幼苗期,选阴天或晴天的早晚撤除遮荫网炼苗,晴天中午高温时段覆盖遮荫网,使苗木逐步适应外界环境后,7月中旬苗木生长基本稳定后,撤除遮荫网[4]。

1.4 调查方法及内容

育苗后注意观察种子的发芽、顶土和出苗等情况,9月下旬或10月上旬采用设样方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成苗率、苗木高度、地径等进行调查后取平均值,在每块样方内选择与样方平均高和平均地径相近的苗木3袋,测量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遮荫网容器育苗的发芽和出苗天数比常规容器育苗、大田育苗少,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成苗率等指标均优于其他2个处理。由此表明,遮荫网容器育苗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育苗方式。

3 结论

(1)油松遮荫网容器育苗相对于常规容器育苗,其成苗率高。

(2)生产管理方便,有利于提高苗木质量。①遮荫网揭盖方便,幼苗期在阴天与晴天的早晚可揭网,晴天中午高温时段覆盖遮荫,苗木生长中期可随时揭网,促进苗木提早木质化;②遮荫网育苗具有遮阳保湿、通风、透光均匀,防日灼和鸟害,出苗快、齐等特点;③苗期管理浇水可直接从网面往下洒水,幼苗期正值春末夏初,由于林区昼夜温差大或者出现晚霜、雷雨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遮荫网可起到保温防霜、截流暴雨冲击和抵挡冰雹对苗木危害等防护作用。

(3)遮荫网容器育苗由于苗木产量高于其他育苗方式,同时遮荫网在第2年的育苗中能继续利用,因而遮荫网育苗成本较低。

4 参考文献

[1] 马仁发.油松育苗繁殖技术要需与重点[J].中国新技术产品,2012(10):240.

[2] 杜延涛,李来祥,王永强.油松容器育苗技术[J].国土绿化,2011(11):44-45.

篇6

关键词:榆林油松;实生苗;培育技术

1 引言

油松为松科,常绿乔木,原产中国,自然分布范围广,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榆林、四川北部等地均有分布。油松为阳性树种,浅根性,喜光、抗瘠薄、抗风,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25℃的气温下均能生长。

2 材料与方法

2.1 圃地选择

圃地应选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临近水源,土层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或中性沙壤土上。

2.2 土壤处理

榆林地区4月底至5月初,在前一年秋季深翻的圃地上施足底肥,有机肥优选,也可采用尿素225~300kg/hm2,配以磷酸二铵150~225kg/hm2施肥。然后用375~450kg/hm2的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拣除土壤中石块、树根、杂物后,进行做床。苗床宽1.2m,步道宽0.3m,高0.2m,床面要求细致平整无杂物,且上松下实。

2.3 种子处理

2.3.1 种子消毒

消毒前,用温水浸泡油松种子2h,每隔20min搅拌一次,捞出漂在水面的空种粒。然后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h进行消毒。

2.3.2 种子催芽

将消毒后的种子放至种箱中,堆积进行催芽,种箱上可覆盖编织物以防止阳光直射,每日洒水3次,保证箱内湿度在70%左右。约7d左右,待种箱内1/3的种子咧嘴发芽,即可播种。

2.4 播种

以五一节前播种为宜,播种前对苗床浇一次透水,待湿度合适后,对苗床进行平整,即可播种。播种量为225kg/hm2,采用横条式宽幅密播,播幅宽10cm,行距15cm,深约2cm。播后用筛过的细沙覆盖,厚度不超过1cm,然后用麦草覆盖。

2.5 幼苗管理

2.5.1 出苗期

15d左右开始出苗,此时要有专人守候,防止鸟类啄食和鼠害。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除草要细致,谨防将幼苗拔出。适时浇水,保证床面湿润。

2.5.2 幼苗期

幼苗大部分出齐后,将覆盖的麦草除去,进行遮阴。可采用高15~20cm的平顶式遮荫棚,棚顶可采用竹竿编制的竹帘,透光度要求在20%左右。此时,浇水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适时浇水。及时除草,防鸟鼠害。

2.5.3 越冬期

11月下旬,土壤结冻之前,进行冬灌,越冬浇水要求浇透,灌足,以防止生理缺水,冻拔和翌年晚霜危害的发生。

2.6 常见病害管理

2.6.1 油松松针锈病

松针病初产生淡绿色小斑,后产生黄褐色丘状突起,常排成一行,这是病原锈菌的性孢子器。春季在丘疹状的性孢子器的对侧,产生由黄白色变为桔黄色的疱囊,即病原菌的锈孢子囊。囊破后,散出黄色粉状的锈孢子,最终只剩下锈孢子囊的包被,白色膜状。待包被失去后,松针常常枯萎变黄褐色并早落,偶遇春旱时,病情虽然发展缓慢,但病树新梢生长受阻,2~3年后病株死亡。

防治时间:7月中下旬油松发病季节。

化学防治:喷洒1∶1∶170的波尔多液、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5%粉锈宁1000倍液,隔半月1次,共喷2次~3次。

生物防治:避免营造油松和黄波萝的混交林。

2.6.2 油松落针病

染病初期针叶上出现淡绿色小斑纹,很快变鲜黄色,后病斑逐渐扩大,变淡褐色及至灰色,后期针叶上产生许多黑色横隔段线和椭圆形病斑,全叶枯黄,病斑上出现很多小黑粒(分生孢子器)。

防治时间:6~7月子囊孢子散发高峰之前。

化学防治: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500~800倍液、70%敌克松500~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45%代森铵200~300倍液等。

生物防治:加强营林措施,多营造混交林,避免纯林;加强幼林管理,及时清除生长重病枝条。

2.6.3 油松毛虫

防治时间:4月下旬~5月上旬,7~8月。

(1)化学防治。阻隔法。秋季幼虫下树前或春季幼虫上树前,用毒纸绳或毒纸环捆绑在树干上,阻杀下树越冬及上树危害的幼虫。喷雾法。用25%灭幼脲3号或高渗苯氧威等喷雾。

(2)生物防治。营造针阔混交林。卵期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其他生物制剂,人工繁育释放赤眼蜂每公顷60万头左右。

2.7 苗木移植

为保障造林成活率和培育优质壮苗,要对留床苗进行换床移植,以三年生移床苗为好,1hm2播种苗可移植10hm2左右,移植时要随挖随植,保证苗正根舒,踏实不透风,移植后立即浇透水。

2.8 苗木出圃

出圃及上山造林更新成苗的苗龄以5~6年生为好。要求为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损伤,杆形挺拔,具有生活力的苗木。3 结语

油松为常绿乔木,黄土高原有大面积的天然林分布和人工成片林。油松耐寒性较强,垂直分布在海拔2400~3500m之间,适合我国西部地区生长。随着西部开发、“天保”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实施,油松已成为榆林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大力发展榆林油松实生苗培育,不仅可以为榆林的绿化工作提供大量优质种苗,解决油松种苗稀缺的现状,同时通过有性繁殖培育出的实生苗,由于分离引起变异,可从中选育优质品种,培养优良的无性系,进一步扩大生产和提高种苗质量,从而保证油松种苗的供应和栽植后的成活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俞 玖.园林苗圃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 尤文忠,刘明国,李宏映.半干旱地区不同油松混交林的油松生长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6).

[3] 张金善,秦莲萍.榆林油松育苗技术[J].中国林业,2010(12).

篇7

【关键词】樟子松;种子;幼苗;培育

樟子松( 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 Litv. )又名海拉尔松,为松科大乔木,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耐旱耐寒,嗜阳光,喜酸性土壤。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但由于樟子松种子较小,幼苗年生长量小且病害严重(主要为立枯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较难培育的树种。长期以来,本地区一直存在育苗人少和小苗苗源不知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多年大量的实践和积累,摸索出一套操作性很强的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供大家参考和应用。

一、采种

天然樟子松林 15-20 年左右开始结实,丰年间隔期 3~4 年,其中有的个别年出现小年。春秋两季均可采种,秋季在 9 月中、下旬至 11 月上、中旬,春季 3 月上旬到 4 月中、下旬。结实中等年份,一般每株母树可采球果9 斤左右,每人每日可采球果 50-80 斤,每斤 40~50 个球果,一个球果中含种子 25~40 粒。但因树龄不同结果量和球果内种粒多少也有差异。因球果坚硬,不易开裂,种子调制较困难。露天凉晒虽简便易行,但脱粒时间过长,最好采用室内烘干法,将选净的球果放入分层木架的种盘上(或帘子上),在室内加温烘干,室内温度要保持在 45~50 ℃ (以上层为准),不宜超过 50 ℃ 以上,经过 3~4 天, 60% 以上的球果开裂,用手摇净种器或敲打振落脱粒。如球果开裂不完全,可放入 40~50 ℃ 的温水中浸泡 5~10 分钟,浸透捞出再烘干,经 2-3 天,球果可大部分开裂脱粒。干燥过程中要注意勤翻动球果(每天 5~6 次)经常检查室温,注意通风换气。一般球果出种率为 1%~2% ,经过动翅筛选,种子纯度可达 90% 以上。

二、育苗

(一)培育裸根苗

1.育苗地的选择: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较多,土壤板结,对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 1 年与 2 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2.施肥: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约 2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3.种子处理: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1)雪埋。在1~3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厚度30~50厘米,然后将种子用3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50厘米 的杂草。播种前3~5天将种子取出,置于向阳处(或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用0.5% 的高锰酸钾消毒2小时,捞出后稍阴干既可播种。亦可将种子置于温暖处进行短期催芽,当有50%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1% 。如冬季无雪亦可将种子混入碎冰中(冰越小越好)进行埋藏。(2)混沙埋藏。播种前10~20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埋藏坑,坑深宽各50厘米,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毒的种子混两倍的湿沙放入坑内,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20天大部分种子即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子中筛出进行播种,发芽率达62.5%。如不能及时播种时,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阴凉处,降低温度,控制发芽。(3)温水浸种。播种5~7天,先将种子消毒后,再用40℃~60℃水浸种一昼夜,捞出后放在室内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二次,到种子有50% 裂口时播种,发芽率达54.5%。

4.作床: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 10 -15 厘米 ,小步道宽 50 厘米 ,床面宽 1 米 ,长10~20米。作床时可先作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并保持床面平坦,以免遭雨或浇水时,种子幼苗被冲淤,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

5.播期:适期播种对促进种子发芽,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根据几年来各地不同播种时期试验证明,平均地表温度达8℃~9℃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四月中、下旬。(1)播种前苗床表土要保持适度温润,如干燥应少量浇水,待床面稍阴干时,用耙将床上面搂起0.5~1厘米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滚,横床条播,播幅宽3~4厘米,行距8~10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以防芽干,覆土约0.5厘米,不宜过厚,否则幼苗出土困难。(2)樟子松种源少,种子珍贵,要节约合理用种。通常每亩播8~10斤。

6.播种地的管理。加强播种后的管理是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关键。(1)风沙严重的地区,如育苗地无防护林或防护林稀疏,则必须在播种区四周及中间设置防沙障,防沙打幼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季风已停,苗径已木质化,即可分期分段分段撤除风障。(2)为防止覆土被风吹失,调节地面温湿度,播种后宜在床面覆一层稻草(或麦草),厚度以不见土为限(每平方米约需草1.5~2斤)。当幼苗出土50%时,把草撤除一部分,全部苗齐后,将覆草全部撤除,撤草时不要损伤苗木。为防止浇水或降雨时冲刷表土,调节床面温湿度以防止土壤表层板结,可保留行间稻草,直到秋后。(3)樟子松幼苗顶壳出土易遭岛类啄食,为防止鸟害,应设专人看护到种壳全部脱落为止。(4)也可在苗床上搭设封闭遮荫网以达到防风、保湿和岛类啄食的效果。

7.苗期管理。在苗木生长期中应着重水肥管理,方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增强抗性,达到丰产。(1)据1971年对樟子松1~2年生苗在生长期的水分测定结果可知,一年生苗茎部含水率70%~80%,2年生苗茎部含水率60%~70% 。因此,在幼苗生长期中必须供给足够水分,苗木才能健壮的生长。但浇水要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适期适量。种子发芽期,从播种到幼苗出齐前,表土必须保持湿润(含水率6%左右)防止芽干,造成缺苗断垄。浇水量不易过大。由于夜间空气湿度较大,上午表土尚能保持一定湿润每天浇水应于午后进行。如果大风天或气温高蒸发量大时,表土易干燥,午前也需要浇水。出苗后到6月末易罹立枯病,由于苗茎细嫩,土表温差较大,又易遭受日灼。因此,浇水宜少量多次,以调节床面温度、湿度,减少立枯病的发生及日灼危害,每次浇水每平方米5~7市斤。一般在上午10~12时进行。(2) 苗木生长旺盛期应及时施肥,保证苗木有足够的养分,一般从6月中、下旬开始,每平方米施硫铵5~10克 ,以后每隔10日左右追肥一次,数量可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酌情增加,但最多1平方米一次不得超过25克,到8月上旬停止追肥,一般每平米施肥100~150克。追肥时应先浇清水湿润苗叶,然后将稀释的肥料水洒在苗床上,后再用清水冲洗苗木。(3)施用除草醚消灭杂草是最经济有效的除草方法。即在播种时把除草醚混拌在覆土中,每平方米土中拌除草醚2克。出齐苗后把除草醚拌上沙土撒到苗床上,然后浇水,一般情况下年施药2次,基本上可以控制杂草。为促进苗木根系发育,于7~8月间,每隔10~15天松土1次,深2~3厘米。(4)樟子松幼苗适宜群生,如播种量掌握适当,播种均匀,就不必间苗,但有时由于下种不匀,出苗密度不均,为调整留苗密度,可于7月间剔除幼小细弱苗木,以每平米留苗600~700株较为合适。

8.二年生苗木的培育。培育2年生苗木的方法有:移植、截根留植、留苗床等方法。从根系发育来看,以移植苗为最好,截根留植次之,留床苗最差。移植苗根系发达,冠根比值小,根系多集中于土壤表层,掘苗时根系损伤较小,有利于幼苗成活,顶芽再次生长现象少,由于苗木分布均匀,光照充足木质化健全,无被压苗;留床苗从外观看健壮根茎粗大,尤其主根更为发达,长可达1米多,但侧根纤细而少,掘苗时主根损伤过多,影响造林成活率。顶芽再次生长现象较多。换床以春季移植为最好,在4月上旬土壤解冻30~40厘米时即可开始。床作的顺行栽8行(指床面宽1米),株距4厘米,行距12厘米。垄作的,在垄面上栽2行苗。株距4厘米,行距16~20厘米。栽苗前土壤充分灌足底水,等水渗下后即栽苗。栽苗深度,以将叶不埋入土中为宜,在栽苗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苗木根系不受风吹日晒。植苗后及时把垄面(或床)及垄侧踏实,在栽苗后浇水一次,利于成活。为促使移植苗的上层根系发育,圃地应保持适度湿润,植苗后每隔10~15天浇水一次,夏季勤松土,保持表层土壤湿度,并于5~6月间根据苗木生长情况 ,适量追肥1~2次。

9.苗木的越冬保护。樟子松耐寒冷,但幼苗期间由于冬季干燥气候的影响,苗木易失水分,导致生理干旱而枯死。因此,在冬季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幼苗才能安全越冬。试验结果证明,冬季采取覆土防寒对幼苗安全过越冬效果好,苗木死亡率仅3%,而采用覆草越冬,苗木死亡率100%。因3月中上旬土壤正式开始解冻,有时白天气温可达20℃左右以上,而夜间又可降到-20℃左右,季风频吹,空气干燥,苗木水分大量损失,这时苗木根系尚未活动,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枯干。埋土时间和方法:在11月中旬左右,土壤即将冻结时,把步道的土掘起粉碎,覆于苗床上,厚度10~15厘米 ,到翌春4月上旬化土层15 -20 厘米时,分2~3次把土撤除,并及时灌水。为了风化育苗地的土壤,消灭病虫害以及减轻春季作业繁忙的局面,也可以秋季掘苗。掘苗后进行假植,根部用土埋实,1年生苗可捆成小把(每把50~100株)。到土地将冻时再把苗梢全部用土埋严,苗木即可安全越冬。但秋掘、假植的苗木,造林或移栽后缓苗迟几天,但并不影响苗木成活及生长。

(二)营养袋苗的培育

樟子松营养袋苗的种子处理、育苗地选择和苗期管理与裸根苗相同,以下主要对作床、装袋和播种技术作以介绍。

1.作床。在选好的苗圃地上开挖苗床,宽度为0.9~1米,长度10~25米,深度25厘米,床垄宽50厘米,将床底整平、踩实,挖床土要合理分配于床中和垄上,留床土每平米为0.18立方米。整床后让留床土晾晒3~5天,将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以每平米30斤均匀摊洒于留床土上,也可适量施家磷肥,用网格1厘米筛过土,将土块和肥块拍碎再过,直至留床土全部过完。

2.装袋。选用9*18的营养袋进行装袋,注意床底的平整和装袋后营养床的平整,每装4~5行要挤压一次,保证袋与袋之间不留空闲。为了营养袋能够装满,营养土要尽量干一些。

3.播种。播种前将营养床浇水一次,第二天便可播种。在每个营养袋中央用手指点压5~8厘米深的,每穴播4~6颗种子,用沙土覆盖,忌用粘性土,然后洒水。为了保持土表湿润,在床垄上搭设遮荫网,以后每两天洒水一次,直到幼苗出齐止。此时去掉遮荫网,浇水一次,喷波尔多液一次,进入幼苗管理期。

(三)幼苗立枯病

此种病害发生在1~2 年生幼苗上,也有发生在3年生大苗上的,但以一年生的发病率最高。病害症状随着苗木生长时日增加而变化,一般表现出以下四种类型:烂芽型立枯病、猝倒型立枯病、茎叶腐烂型立枯病和根腐型立枯病。引起幼苗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一般来说土湿低温时,丝核菌多;土壤干燥,气温高时,镰刀菌多。幼苗被害后,经几小时就发病,因而传染很快。出苗后发病时用药防治:30%苏化911粉,每亩用药量0.75公斤作药土,撒在苗床面上,或每亩用 30% 苏化911乳油720毫升加水250~500公斤;或用新吉尔灭1:5000 倍液喷洒,施药10~30分钟后,喷清水一次,洗掉叶上药液,免去药害;也可用1:800倍的甲基立枯灵喷洒,每6~8天喷一次,根据病害情况喷2~4次。在发病前可用1:10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油松造林;营养杯育苗造林;营养杯育苗

1 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

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的运用,具有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因为营养杯容器中的苗木能够充分吸收营养土中的成分,使得苗木在短期缺水的时间内也能够依靠营养土中的水分进行成长,维持苗木水分的持续供应。同时,使用营养杯育苗,在运输和栽植的过程中不会对苗木的根系产生影响和损伤,栽植后的苗木也能够健康的成长,这样便能够极大的缩短造林的周期,育苗周期的缩短,能够在时间和土地方面降低成本。另外,利用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对育苗地的土壤条件没有较高的要求,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土壤条件进行育苗。营养杯育苗造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程序:

1.1 造林时间

使用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的时间一般以6月下旬到8月上旬所有为宜,一般在降雨较为透彻之后,选择阴天进行栽植。

1.2 苗木出圃

一般在苗木出圃之前需要进行1次透彻的浇水,当水分稍微蒸发后,便可以实施起苗。起苗的顺序需要从苗床的一侧,按照顺序进行起苗,起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杯体的完整性,预防散袋而对苗根产生影响。同时在苗木运输的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应的保湿工作,避免苗木失水。

1.3 栽植

在栽植时一般使用铁锹开定植穴,穴的深度和宽度要比杯体稍大,栽植的深度一般要超过杯体的2~3cm左右。在进行栽植时,要将营养杯底部全部打开,确保苗木的根团完整。在栽植后要对穴面进行平整,形成一个浅碟状的杯体,这样有利于为苗木蓄水。

2 营养杯育苗造林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1 播种中缺苗或者是出苗不整齐

2.1.1 种子质量不过关。对于种子的选择要严把质量关,为了预防立枯病的发生,一般可以提前采用一些方法,比如用0.3%硫酸铜溶液浸种40min;或者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种10min,浸种后用清水洗净种子,用“赛力散”拌种,用量为20~30g/kg。

2.1.2 浇水不及时。播种后的种子如果不发芽,一般是由于杯内的土壤过干所引起的,因此在播种后要及时进行浇水。

2.1.3 覆土不当。油松是一种多子叶的树种,其顶土的能力较差,如果覆土时土层过厚,很容易造成种子被闷在杯内无法出苗。通常覆土的厚度保持在1cm左右为宜。如果使用的育苗杯的规格不统一时,也应当尽量保持背面的平衡和土壤的整齐。

2.2 出苗后死苗

(1)被日晒灼伤是造成死苗的一个主要原因,一般表现为根茎变细、变黄,紧贴地面。因为幼苗的苗木十分稚嫩,当遇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时,会导致地表的温度过高,因此而造成对幼苗的灼伤。因此,一般需要对播种的时间进行控制,可以适当的提前播种时间,同时可以考虑在上午对苗床进行遮挡和浇水等措施,避免强烈的阳光对幼苗的损害。

(2)立枯病感染也容易造成死苗。如果能够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早播,这样在立枯病的多发期苗木便已经生长的十分健壮,能够有效的降低染病的机会。或者是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全面的消毒,在选择土壤时,一般应当选择地势较为平坦而且方便灌溉的地区。如果能够使用生土作为制杯的配料,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染病的作用,应当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播种之后,要适当的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药物防治法,即在幼苗出土7天之后,每隔10天,使用0.5%~l.0%等量式波尔多液对幼苗进行喷洒;如果苗木发病,则需要每隔10天使用l%~2%FeSO4溶液喷淋。对于已经发现的病株要及时进行清理。

2.3 幼苗出土后不扎根

一方面,在制杯使用的土质方面要进行严格的选择,土壤过干或者是粘度过大都不适宜作为制杯土。另一方面,如果杯土料过干,就容易对幼苗的根系发生破坏,使得根系无法向下扎针,因此在装置杯土时不宜过于压紧,应当保持适当的空隙,并且保持土壤湿润。

2.4 造林当年死苗

由于造林时机的选择不够科学,在干旱季节很容易造成杯内的水分流失,进而导致苗木因缺水而死亡。因此在造林时,一般应当在苗木出土1个月以后,选择较为潮湿的季节进行造林,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造林较为合适。在进行栽植时,应当保证杯面与穴面保持一定的平衡,能够极大的提高成活率。

2.5 造林后遇干旱

干旱容易造成幼苗的死亡,一般在造林时应当避免将苗木直接放入穴内,可以选择一手托杯,一手填土,这样在土能够托住杯体时再将杯体放开,能减少苗木遇到干土层而产生的缺水,甚至死亡。

参考文献

1 吴彦强,朱秀娟.油松营养杯容器育苗造林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1(6)

篇9

关键词 容器育苗;方法;管护;问题;发展建议;辽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3.1+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35-01

我国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随着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逐渐转变。大力开展造林活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今后还需要继续大力发展林业,这就需要大量优质苗木,同时对苗木培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育苗方法众多,但是原理都大同小异,其中容器育苗就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高效方法。

1 容器育苗的发展历程

我国20世纪的育苗方式过于落后,大多数是用包装材料将黏土包在一起,创造一个封闭的育苗环境,常用的包装材料有塑料薄膜和纸等。这种育苗方法不仅幼苗成活率低,即使成活也常常会出现树苗卷根、偏根等现象,不利于苗木后期成长。

容器育苗是基于传统方式开发的一种科学的育苗方式,就是将特定容器装上培养土等营养基质,使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可以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改善其生长环境,不仅利于提高成活率,还可提升苗木质量。塑料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容器育苗提供了良好的包装材料,加快了育苗技术发展。20世纪50年代,容器育苗技术就已经在国外造林育苗上广为应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应用此技术来育苗,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和保守思想的阻碍,致使其发展缓慢,直至21世纪初才得到广泛应用[1]。

2 容器育苗方法与管护

2.1 容器育苗方法

2.1.1 土地整理与做床。对育苗场地进行整地,根据育苗地的实际状况,将苗床做成能够排水的低苗床,之后将地面压实后进行消毒。消毒水可用3%硫酸亚铁溶液,喷洒量为0.5 L/m2。一般情况下,将苗床宽度设定在0.9~1.2 m之间,以摆下10个容器为宜[2]。

2.1.2 油松容器规格。针对不同苗木应采用不同规格的育苗容器。根据油松苗木初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的特点,育苗容器的规格最好保持在直径12~15 cm、高15 cm左右。在苗床上的摆放数量维持在80~90个/m2之间

2.1.3 土壤养分配置。营养土的配置要满足植物对养分、酸碱度、透气性的需求,同时还要降低成本,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养分资源,如动物粪便堆沤的农家肥。在此基础上,还要添加磷、钾肥等化学肥料,使养分保持合理的配置,其中农家肥占15%左右,化学肥料占5%左右。

2.1.4 土壤和种子杀菌。在装容器前要对营养土进行过筛,清除碎石和杂物。对筛选过的营养土进行杀菌消毒,100 kg营养土要喷洒1.5 L 1%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消毒,将消毒液和土壤搅拌均匀后备用。种子在播种前用1%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消毒处理,之后在26 ℃常温条件下,采用层积法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处理时间为3 d,之后取裂嘴的种子播种[3]。

2.1.5 播种。将消毒后的营养土均匀喷湿,然后装钵,直至离容器袋口2~3 cm时撒上2~3粒裂嘴的种子,然后将容器填满敦实。将每个容器整齐紧密地排在苗床上,中间的缝隙用细土填充。同时,苗床用砖围住,并用土堵住防止透风,之后用水浇灌,使苗床底部和容器内水分_到最佳。针对北方寒冷的气候,可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保持水分和温度。

2.2 容器苗管护

2.2.1 苗期浇水。为了缩短出苗时间和防止种子腐烂,育苗时一定把握好苗木浇水的度,采用少量多浇的方法。浇水时机要根据土壤表面的干湿程度而定,当土壤表面干燥时浇水,而且要浇透。对于所用的水,最好经蓄水池晾晒,因为通过这种方法处理的水温适宜,浇水后能保持土壤温度,利于出苗。

2.2.2 苗期追肥。由于苗木都在苗床上的容器里,所以追肥都采用液态肥料。第1次追肥喷洒0.25%磷酸二氢钾和0.4%过磷酸钙,以补充磷钾肥。1个月后进行第2次追肥,喷洒0.5%尿素补充氮肥。施肥后要用清水冲刷苗木枝叶上的残留肥料,让养分得到充分利用[4]。

2.2.3 病虫草害防治。育苗期间及时除去容器内的杂草,以降低杂草对幼苗养分的竞争。除草要在浇水后土壤湿润时进行,防止拔草时带出的土和根系伤害苗木。对于油松来说,苗期主要防治白粉病和松树介壳虫,尤其是雨季,发生概率极大。防治白粉病可喷洒多菌灵800倍液,防治松树介壳虫可喷洒粉蚧灵1 000倍液。

2.2.4 间苗。本着苗木除劣保优的原则,除去容器内位置偏、生长状况不好的幼苗,最终保留1株生长良好的幼苗。如发现个别容器中存在死苗或者缺苗的情况,要及时移栽新苗。对于移栽的新苗要进行遮荫、浇水,并及时补充养分,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3 容器育苗存在的问题

虽然容器育苗的方法非常高效,能够很好地代替传统

育苗方法,但是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加上容器育苗技术复杂,营养土配制和苗床制作等步骤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还需要细致的日常管理;而传统的方法虽然效率和质量都不高,但是操作简单。基于这些原因,在我国应用容器育苗方法的基地很少,导致目前大部分林业苗圃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田育苗方法。

4 发展建议

首先,要通过农业推广服务扩大对容器育苗技术的推广,同时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林业技术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的牵头让农业科研机构与当地一些育苗企业和苗圃基地合作,提高企业和育苗基地的技术水平,让容器育苗实现规模化,扩大其在育苗市场的份额。其次,要开展林业技术培训课程,培养具有专业林业生产技术的工作人员和林业管理人员,提升育苗技术的创新和管理能力,发展优质苗木,形成苗木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5 参考文献

[1] 王维举.浅谈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J].林业科学,2014(4):111.

[2] 施红霞.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8):195-197.

篇10

关键词:营养袋容器 育苗方法造林技术

一、容器育苗技术

1、育苗地及容器的选择:

容器育苗大多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因为在这种环境下育苗,能人为控制温、湿度,为苗木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使苗木生长快,缩短育苗时间。如果在野外进行容器育苗,必须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通风、光照条件好的半阳坡或半阴坡,忌选易积水的低洼地、风口处和阴暗角落。

育苗的容器可用黑色聚氯乙烯热压的塑料袋,底部有2个小孔供透水透气,也可用黑色硬质塑料制成的营养钵,容器的大小大约为12厘米×12厘米×30厘米。还有用塑料薄板(板厚0.5厘米、长100~110厘米、宽10厘米)制成的活动方格,每格边长10厘米左右。容器育苗采用的培养土有两种:一种是有加养分、微量元素的培养土,用于培养脱毒苗;一种是在使用中不断补充养分的培养土。

2、营养土配置及消毒

含有营养元素的培养土,以沤制的锯屑、河沙为基质,两者比例为50:50或75:25,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饼肥13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硫酸钾1.25千克、尿素l千克、白云石粉4千克、硫酸亚铁1.5千克,充分拌匀消毒后使用。普通培养土,用1/3的果园培养土、1/3晒干打碎的厩肥和1/3细沙,混匀后即可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补充营养分。应该指出,培养土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可供作培养土的材料很多,如河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腐熟的堆肥、表土等。培养土以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力强的较好。

3、育苗地选择及做床:选择育苗地本着“就近造林、就近取材、就近育苗”的原则进行,选择有水源、土地平整、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便于管理的地方育苗。面积视育苗量而定。灌溉条件好的可采用高床,灌溉条件差的采用低床或平床。苗床宽度1米左右,长度根据地形确定,一般不超过10米,床面必须平整,床与床之间留出50厘米宽空地,作为步道或排灌渠道。

4、装袋及容器袋排列:营养土装入袋内,要装满、装实,直立排放在床上,避免倾斜。袋与袋之间要相互挤紧,无空隙,排成梅花状,并将袋四周用土围起来。袋与袋之间的小缝隙用细土填实。

5、种子催芽和消毒 :种子催芽和消毒采用常规方法进行。

6、播种和小苗移植:培育播种容器苗,播种时间在4月上中旬,一般每袋播种5~7粒,油松、侧柏每500克种子可播1 500个容器袋,覆土厚度1~1.5厘米。

培育营养袋移植小苗,要将容器袋先装少量营养土,然后将小苗放入容器袋正中,装填营养土。要作到苗木根系舒展,栽植深度略超过原土印,移栽过程中要做好苗木保鲜工作,栽后及时浇水。

7、苗期管理

(1) 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以提高地温及保墒,促进种子发芽,种子将要顶土出苗时撤膜。

(2)合理灌水。出苗前和幼苗初期要用细眼喷壶喷水,待幼苗扎根后可侧方漫灌小水。灌溉要掌握在满足苗木对水分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少浇水,防止苗木徒长。

(3)追肥。结合喷水进行根外追肥,前期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浓度为0.2%,后期喷施尿素1次,浓度为0.5%。

(4)防治病害。控制好用水量,保持容器袋有一定的通透性,以防幼苗烂根。为预防立枯病发生,每隔7~10天喷药1次,使用药剂有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2%硫酸亚铁溶液、500倍敌克松药液、0.5%高锰酸钾药液,喷施药液要均匀,以药液渗到苗根为度。

二、营养袋容器苗造林技术

1.造林时间6月下旬至8月上旬适宜造林。在此期间,可于降1~2次透雨后立即造林,栽植后短时间不降雨,不会造成苗木枯死,只要半个月内能降1次透雨仍能获得较高的苗木成活率。

2.苗木出圃播种苗以苗龄达到100天以上,出圃时苗根将要扎出袋孔为好。苗木出圃前如果袋内营养土缺水,应灌1次透水,待水稍干,容器袋内营养土稍硬时起苗。起苗时从苗畦一头按顺序出圃,注意保持袋体完整,防止散袋,损伤苗木根系。运输途中要做好保鲜、保湿,防止风吹、暴晒。

3.栽植定植穴深度和宽度略大于袋体,采用悬空贴壁栽植方法进行栽植。栽植时要将容器袋底部撕开,并保持苗木根团不散,根系完整。栽植后整平穴面,穴面覆一层虚土,以利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

三、营养袋容器苗造林的优缺点

1、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营养袋容器苗能充分发挥营养土中水分与养分的作用,即使短期干旱仍可维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在石质山干旱阳坡造林与裸根苗造林相比提高造林成活率38%~64%。

2、没有明显的缓苗期:由于容器苗在运输和栽植过程中伤不着根系,栽植后不需要缓苗。比裸根苗生长快,郁闭早,能缩短幼林抚育年数,育苗周期短,对育苗技术要求不高。工人易掌握,节省拔草费用,育苗地选择不严,无需肥力较高的土地即可。

3、可以延长造林时间 :可造林时间比裸根苗长的多,便于合理安排劳动力,造林时间容易掌握。

4、缩短育苗、造林周期:容器育苗成苗速度快,培育油松、侧柏播种苗100天即可出圃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