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范文
时间:2023-03-16 20:3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语法的地位:有增无减
通过分析新教材对语法的要求和当前学生薄弱环节对教学的需求,不难发现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有增无减。教材更替期间。学生学习任务更加繁重,更应把语法学习放在突出位置,以语法为突破口抓好衔接段的英语教学工作。
1 教材的要求
在老教材中,英语教学普遍强调听说和交际,通过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进而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忽视了语法学习,对语言规则模糊不清,就犹如起万丈高楼未打牢地基,使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成为空中楼阁。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新教材中语法地位得以强化。以五、六年级新教材为例,新教材增加了名为Grammar time的新环节,通过直观易懂的表格和语言提示的方式,对单元语法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的语言规则,引起学生们对语言现象的关注,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入。
不仅如此,新教材还更加注重提升学生对语法灵活运用的能力。以旧教材6A Unit 5 On the farm和新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为例,这两个单元重点的语法知识都是过去时态,但旧教材只进行了简单的句子操练,而新教材把整个过去时态融入了《皇帝的新装》故事当中,要求学生自己去体会时态变化;Checkout time中的Read and write环节又换成了《美女与野兽》的故事。意图检测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语法知识;Circle and say环节,要求学生继续创编故事,意图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过去时态并能够完整地表述出来。
所以不难看出,新教材对学生语法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投入更多精力训练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意图形成语法输入、输出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2 学生的需求
笔者在所带六年级的两个班级就“你觉得英语学习最困难的是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备选选项有语法、词汇、听力、阅读等。经过调查,75.8%的学生认为语法是他们英语学习中的最难点。这一观点同样在试卷分析中得到印证。笔者认真分析了14次(三年级2次。四年级3次,五年级4次,六年级5次)抽测试卷数据,制成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语法失分排在学生考试失分环节的首位。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法的失分率与学生的年级呈正相关,年级越高,语法失分比重越大(特别是五、六年级起,考试增加了写作环节,学生因写作中语法错误会造成失分较多)。就这一现象,笔者也与其他教师交流了意见,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语法属于理解性知识点,具有累积效应,一旦基础没有打好,极易产生恶性循环,其结果将持续影响小学阶段甚至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应引起高度重视。
为提升衔接段语法教学的针对性,笔者对衔接段语法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发现共有23个知识点发生变化,笔者对其中部分重要知识点的失分率进行了统计制成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部分衔接段语法知识点教学时间前置,同时这部分知识点也正是原来学生考试中的易错题和理解难点。应作为衔接段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予以重视。
综上所述,强化衔接段语法教学不仅是教材的指导要求,更是学生切实的学习需求,已成为能否抓好衔接段英语教学的胜负手,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教学的策略:有的放矢
新老教材更替期间教学有其显著特点,一方面教师要补充教新教材中有但旧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学习量较大:另一方面,学生要逐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重点和教法。语法作为教材更替中教学的重点,更应针对该期间教学和学习的特点,有的放矢地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成效。
1 在情景、任务中领悟语法
(1)巧设情景。新教材中强化了情景教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更应恰如其分地设置合适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在设计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能力,最好能以学生的身边事、身边人等最为熟悉的事情模拟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时,为帮助学生了解名词单复数的区别,我利用本单元Story time的挂图以及单词图片,在教学课文中句型“What are these?They’re pigs.”时,带领学生一起来数猪的数量。Look,one pig,two pigs,three pigs…(边说边把小猪贴到挂图上),在之后的句型中提到cows、apples、pears时,我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数一数并观察学生有没有在单词后加上“s”,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单词的后面要加上“s”呢?这样,在直观并贴近生活的情景中,学生迅速掌握语法知识点并灵活运用,为之后四年级上册Unit 3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设任务。当前提倡“学为主导”。在新老教材衔接段教学中更应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布置一些小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是操练巩固语法知识的有效举措。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任务的互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4 My family时,我要求学生在家里画出自己、兄弟姐妹、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句型“This is…He’s/She’s my…”来介绍自己的family,并画出family tree。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语言的输出的过程。操练了“This is…He’s/She’s my…”句型,巩固了语法知识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2 在分层、协作中掌握语法
(1)合理分层。衔接段英语知识学习量大、面广,可通过分层设计梯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语法知识点。在分层设计方案时,要注意合理设置分层梯度的难度,既不能过难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能过于容易进而失去分层意义。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s这一课的一般现在时态时。我先自己举出几个例子:I like reading,He likes reading,She likes reading,They like reading,We like reading…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组句子,对比一下,有什么发现?学生会说有的like加了s,有的没有加。我进行提示,看看主语,哪些主语后面的like会加s呢?学生说he、she。这时。我进行总结: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时候。后面的动词要变化。接着我板书Liu Tao_____(like/likes)reading.这个句子填什么呢?可以进行提示:Liu Tao可以用哪个人称代词来替换呢?学生答:he。因此这个句子的横线上填likes。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会再继续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来做一做。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语法规则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律,达到预期的效果。
(2)鼓励协作。衔接段教学内容较多。会导致部分困难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要合理搭配学习小组,通过小组结对协作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在分组协作中,要注意合理搭配不同水平的学生。避免优等生、困难生扎堆的现象。
我教授的每个班级都分有英语学习小组。四个人为单位,其中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每次的考核我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困难生的学习成绩有进步的小组,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加分:困难生学习成绩有退步的小组,优等生的成绩也会相应地进行减分。优等生在学有余力的同时指导帮助困难生,在帮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困难生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逐步提升成绩,树立了自信心。
3 在对比、归纳中学透语法
(1)强化对比。在衔接段教学中。学生在单元时间内接受信息较多,容易混淆相似的语法知识点,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此问题,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和对比,启发他们找出其中的差异。
例如,在学习正在进行时后,再学习将来时态的时候(be+v.ing表将来时态),多数学生很难理解两个时态之间的区别。于是我举了两个例句:①I am reading a book now.②My birthday is coming soon.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句子,找到关键词语。学生很快就发现两个句子中有不同的表示时间的状语:now和soon。句①表示正在进行时态,句②表示将来时态。经过对比,看似复杂的语法知识很快“化难为易”。学生就能够轻松掌握语法规则。
(2)注重归纳。教师要认真梳理并总结衔接段语法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以顺口溜、歌谣等便于学生记忆的方式,将归纳总结的语法规律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be动词的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的时候,我总结了用法口诀给学生:我用am。你用are,is跟着他、她、它;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全用aye;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莫丢弃: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莫忘记:疑问否定任你变,句首大写莫迟疑。
通过简单易懂的顺口溜,节省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时间。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归纳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活化语法规则,构建清晰而完整的语法知识。
4 在阅读、写作中运用语法
(1)扩大阅读。扩大阅读是学习英语最好的途径。新教材中也适当加大了阅读的比重。为使学生迅速掌握并运用衔接段的重点、难点语法知识。我会结合教学要求。寻找或者创编一段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探究语法规律。
篇2
一、 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英语
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时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的、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农村的小孩子比较害羞,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参与,逐步引导学生英语课上敢讲、敢练、敢演、敢用。另外,爱看动画片,喜爱小动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可以利用娱乐的多种表现形式,增加儿童对英语的接触,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英语,如看一些原版的英语动画片,唱一些简单的英语歌曲,用英语来说出小动物的名字、家庭成员的称呼、经常吃的食物的名字,布置作业―用英语来模仿原版动画片中的某一个片段等。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好习惯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英国的著名作家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农村的孩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比较胆小,不敢大胆表达自己,怕说错了老师批评,也没有什么英语环境,加上上学路途遥远,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和习惯,学生学习英语就会十分吃力,所以只有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农村的孩子学习英语更加轻松,更加有效,也让孩子受益
终身。
1.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细心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怎样听?上课时,要求学生安静听老师说、听同学说、听录音内容,有些学生上课容易分神,可以采取多提问的方法让其思想集中,也可以让学生重复别人的话,每节课坚持并及时表扬专心听讲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上课就不分神了,课堂效率也就高了。除了课堂上听之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家听读磁带,但内容应该比较具体,这样便于家长监督反馈,虽然农村学生留守儿童比较多,但还是有少数家长能够配合好的,不能因为留守儿童而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发展。对于留守儿童,听读的作业利用在校的时间多听,并和其交流回家听读的重要性,经常表扬做得好的,在家听读的同学就会多起来,上课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如何让学生说?英语是一种语言,只有进行表达才能体现学习英语的价值。农村的孩子大多不敢表达自己,没有自信,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孩子,用老师的亲和力感染学生,耐心等待,让不敢说的学生能够勇敢站起来,说错了不批评反而要表扬他的勇敢,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学生就敢尝试,最终说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也会养成上课举手发言的习惯。除了让农村学生敢说,还要让他们大声说,多和同学说甚至上台来说,老师多给学生课堂上说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熟练表达所学,课后就会更加轻松。
指导读和写。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一个学生如果能够认真读书和写字,那么他做任何事都会很认真的。所以,我们英语老师要从细节上严格要求学生。上课时学生的读书姿势怎样、读的语调应该怎样、读书的语速和正确率如何、写字的姿势、字母怎样书写、四线格和横线怎样写、怎样完成每项作业高效等等,都需要老师把要求和方法指导到位,并且渗透在每天中,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越来越心细,态度端正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2.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和提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的复习和预习习惯对于农村的孩子十分重要,因为他们的家长大部分不会指导他们学习英语,要靠学生自己,但这个习惯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养成。农村的家长有的说自己不懂英语,所以从不检查英语作业。有的家长的工作在外,有的家长是早出晚归,和孩子碰面的时间少。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告诉他们怎样来指导监督学生在家学习,并要求家长签字反馈情况,教师在学校检查预习和复习的效果,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和其家长,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实践证明,家长基本能够配合老师完成,学生也通过复习和预习的方法更加快速掌握所学的内容,也变得更加有信心了,知道预习和复习的好处,大部分也会慢慢地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了。
三、 因材施教,让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在农村的英语教学中,最困难的就是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不配合老师,学生缺乏自信,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感,学习英语吃力。对于这群特殊的学生老师就不能对其高标准要求,而是应该根据他们的能力来布置作业。比如,其他学生整体表演对话,这些学生就可以分图表演;其他学生默写全部单词,这些学生选择性、分次进行过关等等,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样他们才会小步迈开,大步前进。
另外,农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距比较大,应该调动全班同学互帮互助,缩小差距,共同进步。给学困生安排小师傅,指导帮助他们的学习,鼓励中等学生来当师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颇多。教师对于做得好的师徒及时鼓励和表扬,努力在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这样农村孩子的英语也能够学得很好。
篇3
摘要:目前市场上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教材种类较多,但较少能与高职院校多层次生源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特点、未来职场需求等有效对接。高职院校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英语校本教材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开发应以市场调研为前提,遵循教材编写规律,以学生未来职场环境为背景,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关键词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
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已不必赘述。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将大学英语列为必修课程,并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高职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由此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教材出版市场。现在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的教材较多,各种教材虽然都是专家编写并由大型出版机构出版,但教材质量良莠不齐,且不能较好地与高职院校多层次生源的英语水平对接。有些教材虽推出新的版本,但只是版面设计做了改变,内容多年没有更新,相当数量的教材出现文章陈旧过时、实用性不强、词汇量不当、练习题设计单一不实用、听力训练完全朗读腔调、口语训练话题脱离现实等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出现了同一本教材,全国各地学校、各专业通用的现象,未考虑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学生的专业及职业需求。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已经迫在眉睫。
一、开发高职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意义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业务能力、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等多方面决定的。在英语教学中,教材不能对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但编写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突出高职院校专业特色、满足学生毕业后学习和工作需求的大学英语教材对高职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为真正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第二,由于校本教材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背景和专业特色以及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可以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每一节课更有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光盘、教案也齐备的教科书,上课的思路受到限制甚至被固化,缺乏创造力。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给教师们提出新的挑战,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教师更全面、更有高度地把握英语教学。
二、高职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建议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以提高本校英语课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目标,教材开发的主体必须是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教材的开发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核心。高职院校开发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做好调研
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论证,校本教材开发前对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习水平及需求、专业设置及专业课开设情况、毕业生英语使用需求、人才市场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按教材编写规律,制定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设计思路、构建教材结构、选取教学内容,包含教学时数、词汇量、语法、章节结构、应用能力训练方式与内容、总体难度、社会文化拓展等方面,以此解决学生和英语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材以及怎样编写的问题,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做好理论及实施的准备工作。
2.英语校本内容应以学生未来职场环境为背景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内容应以学生未来职场环境为背景。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的部分应基于职场环境,贴近工作、生活,确保听力和口语训练的素材是工作生活中真正使用的语言,尤其是录音部分,不应不分文体、环境,一律以朗读腔调呈现。同时,语言素材要新颖,兼顾思想性。
3.做好与学生入学前英语水平的衔接
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有五年一贯制学生,中专技校对口招考的学生,也有通过全国春季夏季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中农村生源学生占大多数。生源的复杂性使得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在所有学科中差异最大。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发现,高职学生中大部分只可以进行简单日常交流,对英语国家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知识了解不多。所以,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应根据本校生源状况分层次进行,同一个地区或同一专业群的教材也应有所差异。
4.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
不要照搬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的模式,使之成为本科英语教材的压缩版或简化版。高职英语教学有不同于本科英语教学的特点,应注重实用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不必对学生要求过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满足职场和生活的基本沟通需要、达到正确顺畅交流即可。
5.信息化教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面对的学生是相对高智商、高知识水平的群体,由于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多渠道快速地获取知识、信息,他们思维更加活跃,个性更强,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去创新,教学工作必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材不是简单的一本书,英语教师在开发英语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应打破传统教材模式的束缚,更新观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库,便于学生课余自主学习。
三、小结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职院校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特别提出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还要求英语教学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专业特色结合。上述要求的满足需要有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作保证。高职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有特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陈丽云.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制[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
[4]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5(26).
[5]于丽燕.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和策略研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6]朱容影.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开发:系统论视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
篇4
支架式教学法主要来源是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1],应用支架式教学法进行英语翻译教学要求教师应通过对观察法的运用以了解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要求教师应设法创造出一种问题情境,同时给学生搭建起一种“预期”支架[2];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来获取新知识;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要进行总结和拓展,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多模态辅助支架式教学法
支架式教学的提出基于原苏联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指出,人在认知上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即“最邻近发展区”[3]。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建构主义教学原则,通过解构意义达到建构意义的目的,整个教学的过程强调意义的内化与提升,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探索能力。
“多模态教学”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该方法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模态刺激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其记忆,最终实现多元能力的提高。多模态教学的应用研究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相关的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还比较少,且多集中于口译方向,如《英语口译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
2.支架式教学法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实施
2.1 寻找“最邻近发展区”
教师在教学时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得出的认识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科技英语长句的特点和对之进行翻译的翻译原则以及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教学中“预期”支架的搭建围绕以下两个教学目标来进行: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搭建起一个“预期”的支架,二是找到学生学习的“最邻近发展区”。对比观察法可以帮助教师找到学生学习的“最邻近发展区”。采用对比观察法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比原文和参考译文,仔细观察英汉两个语篇中的长句的特点及其句式之间存在的差异[4]。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回答这些问题,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来判断学生对相关知识认知的程度,以及学生已有知识和本次课要求要掌握的知识之间存在的差距。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将原文与参考译文进行对比,找出英汉两种语言间的异同,再组织学生对之进行讨论。根据学生讨论中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就能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是存在差距的,这个差距就是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
2.2 搭建“预期”的支架
找到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以后,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借此将学生学习的思路引导到本节课的预期教学目标上来。根据设计问题的回答能把学生的认识逐渐地引到本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上来。而相关问题的设置就犹如是一个个支架,借助这一个个支架,会使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得新的进步。
2.3 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应急于向学生公布答案,相反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支架式教学法强调学习者应对所学进行主动探索[5],应自主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针对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借助小组讨论来弄明白。具体说,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英语重“形和”和汉语重“意合”这样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翻译英语长句时常会出现的句子的数量会“一变多”的现象,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和掌握“化整为零”的翻译原则。
2.4 学习效果评价
在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将本节课的教学加以总结,以使看似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在作这种总结时,教师应结合翻译理论把教学中遇到的翻译现象与翻译方法向学生讲清楚,应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的意义建构。此外,在作这种总结时,教师还应对本节课上学生遇到的难点一一加以讲解[6]。学生无法自行理解的问题,教师在总结阶段就一定要向学生讲解清楚,要让学生明白。教师在作总结时,还应根据教学的实际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可适当补充一些本节课中尚未提及的翻译方法。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情况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最后,教师还应给学生布置必要的作业,以使学生能巩固所学新知识。这类作业,可以是相关练习,也可以是要求学生翻译一些科技英语的长句或者定语从句。对学生来说,这样的练习主要应采取模仿翻译的方式进行。仿译较之原创相对简单了许多,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这种仿译,可以较真切地从中感悟翻译的技巧、翻译的原则和翻译的思想。
篇5
一、校本教材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英语校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诸如不能体现校本特色、难易程度把握不准等。其中,编写目标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尤为突出,现举例详述如下:
例如,前言中这样描述了开发校本教材的目的:This document is intend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ideas for speak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And this book is based on broad-ening the students’ horizon and satisfying their basic needs…The aim i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instruct them how tobehave properly in general public.What’s more, our students’ can accumulate a lot of knowledge from the colorful life, learn a great deal and form a good habit of thinking carefully and performing everything freely.
显然,这样的目的设置与国家统编教材的教学目标没有根本区别。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而慈济高中是一所农村高中。作为校本教材,其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特色。
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这些校本教材具体章节的内容并没有体现上面前言中所说的教学目标,而是分别谈了慈济高中所在的固始县县城地理位置、固始县现有的酒店、公园和大型超市,好像是写给外来游客看的。在《Festivals》一节内容中则介绍了西方感恩节、圣诞节和情人节等传统节日,而对固始县固有的文化节日却没有提及。以上这些,显然偏离了校本教材开发的宗旨和出发点。
二、现象学视域下农村高中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策略
在现象学视域下,英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挖掘学生的语言智慧,而不单是知识的积累,应该注重教育过程中思维方式、洞察力、理解力、判断力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
(一)兼顾中西方文化,挖掘地方特色
慈济高中英语校本教材大多是关于西方文化的推介,如Part4、Part7和Part9都是介绍西方社会的文化和民俗的,教材中涉及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的内容不是很多。介绍西方社会生活固然也可以起到扩宽学生视野的作用,但笔者认为作为校本教材,更应该兼顾中西方文化,挖掘地方特色。
(二)整合取材之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校本教材只有取材于学生熟悉的话题、感兴趣的事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象学视域下,作为农村校本教材,应取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有话可说。按照现象学的观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是理性思维。选取学生熟知的、来自本土的、不带偏见的讨论话题,能够克服英语教材在价值导向上的偏差,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反思,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篇6
【关键词】小学与初中 英语教学 衔接 问题 对策
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至今仍值得研究。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影响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顺利衔接的一些问题,并试从初中教学的角度探讨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策略。
一、影响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
1.偏离大纲目标,学练要求拔高
初中教师通常对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了解得不够清楚,就教学目标而言,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语法和词汇目标,对于技能目标、运用目标、策略目标等不甚了解,因而擅自拔高学练要求,导致初中普遍对于写、译等技能目标设计(尤其是写的语法复杂性目标)与小学的出口要求差距过大。由于学练要求过高,初中教师往往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尤其在初一起始阶段表现突出。
2.疏于内容统整,双基传授无序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教学内容才逐渐复杂,词汇、句型、语法等增多,难度也随之增大。但是存在初中教师不研究小学英语教材,使得初一年级教师在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与传授学生“双基”方面难免显得有些盲目和无序。
3.淡漠教法交流,认知通道梗阻
初中教师不清楚如何处理小学课文中的语法现象、歌曲、歌谣等;小学教师不清楚如何处理初中课文中的听说训练、阅读理解、应试技巧等。这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缺乏沟通交流造成的。学生从小学升入到初中,由原来的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培养听说能力的阶段过渡到理解语言材料,培养听说读写全面能力的阶段,学生一下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就显得不太适应,这就需要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加强教研,进行教法交流。然而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长期处于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状态,教师之间几乎没有教研往来,加上初中教师对小学的偏见,致使小学与初中英语教法的衔接脱节,学生进入初中后很难适应初中教师的教法。
4.忽视学生研究,学法指导缺失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身心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初一教师易忽略对学生特点的研究,缺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关注,对学生原来的做法未加以及时修正和规范,教师几乎不进行学法指导,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困难增大。
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直接导致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后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科素质的培养。
二、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确保教学衔接目标坡度合理
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通过听与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到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因此,作为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研究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了解各阶段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循序渐进、过渡自然,确保教学衔接目标坡度合理,采取适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解决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
2.认真梳理和整合教材知识点,切实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
初中英语教师要熟悉和研究小学英语教材及教法,要经常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通过梳理和整合小学、初中英语教材知识点,找出教材知识体系的异同之处、找准衔接点,避免教学的重复,为初中英语起始阶段的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使初一新生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与教学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以利教师有的放矢的传授“双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3.加强教学交流,深入研究课堂,促成教学方法的顺利衔接
小学英语一般以口语教学为主,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初中英语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教与学就会脱离。
4.研究学生特点,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一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学习外语具有许多成人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等。针对这些特点,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仅应有所不同,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需要教师作相应的调整和指导,以利培养和规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平衡过渡和衔接。
篇7
摘 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语法的意义和用法,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的表意功能是英语语法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结合语法教学实例,阐述如何通过情景素材引导学生在感悟、提炼、操练和运用相关语法知识的过程中,将相关语法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进而说明情景素材对语法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关键词:情景素材;英语语法教学;趣味活动
译林教材在五、六年级每个单元中增设了语法教学板块。在实际语法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关注语法的结构形式,忽视语法的意义和功能;脱离语境地讲解语法的条条框框;偏重支离破碎的单句式操练,或是让学生通过背记语法条例的方法学习语法。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语法教学,认清并准确把握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情景素材所营造的具体情境中理解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体现英语教学的自主、探究性。
本文将结合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中第二课时的语法教学活动,阐述如何通过情景素材引导学生在感悟、提炼、操练和运用相关语法知识。现将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一、回顾故事文本,感悟语法知识
本单元第一课时学习了四位同学的宠物。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本单元语法项目。这一语法项目学生在第一课时有了初步了解,为第二课时教学打下了基础。课一开始,教师由复习story time入手,引导学生对Nancy等四位同学的宠物进行描述,这不仅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与检测,更是为此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过程如下:
T:Look at the children,who are they?What are their animal friends?Describe the animals.
S1:Nancy has 2 fish. They have ...
S2:Mike has a dog. It has ...
S3:Liu Tao has a rabbit. It has ...
S4:Su Hai has a parrot. It has ...
教师用PPT呈现以上描述。动画效果将不含有have,has的句子去除,剩下的句子中都含有have或has。
教师利用情境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了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突破本课的语法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此情境中能够轻松地感知并理解have,has的意思和用法。
二、聚焦素材细节,提炼语言规则
苏格拉底“催产式”教学理论提出:不要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引导他们去探索真知,并在可能产生的一筹莫展的“思”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独特的判断力,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一定语境中,通过探索和思考逐步提炼语法规则。
教师请学生小组内朗读PPT上的句子,并尝试说出更多含有have,has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提炼出have,has的用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共同得出have,has的用法,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生成板书。
三、开展趣味活动,模仿学习语法
根据学生年级特征和现有认知水平,教师自主创编了一首适于教授have,has的英文小歌曲作为语法教学情景素材。基于这个情景素材,教师完成以下教学:
1.教师用PPT呈现自编歌词,引导学生完成相应填空练习,并逐句教会学生唱出歌曲。如下:
I have a rabbit.She has a dog.
He has a parrot.
It can talk.
We all have an animal friend.
Do you have one?Do you have one?
教师通过自编的歌词引导学生使用单词have,has。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表达。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脱离语境去教语法,更没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语法条目来学习语法,而是充分利用小学生爱唱、爱跳、爱趣味活动的特点,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打破枯燥无味的低效教学。
2.感知与理解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基础,要让学生多在语境中接触语法现象,提高对语法现象的识别力和理解力。教师在教学Do/Does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时,没有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单向灌输,而是通过yes,yes,yes,no,no,no的快速反应游戏引导学生感知将要学习的语法知识。教师出示了有关story time的几个判断题,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的过程中,感知一般疑问句的语法。
学生在快速反应的游戏中学会了用Yes/No作合适的回答。在一片兴趣盎然中自然接触了由Do/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并学习了如何问答。
四、深入归纳小结,明确语法知识
1.教师呈现快速反应游戏中的问句和答句,引导学生初步体验相关语法并自主归纳知识点,从而发现Do/Does的不同用法。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语法规则,让学生充分明确和内化了语言规则,并使他们逐步构建起清晰且完备的语法知识图式。
2.教师将以上问、答句创编成一首chant,作为语法教学的情景素材。
学生在明确了语法规则的基础上,一遍遍与教师chant互动,加强记忆,增加巩固。
五、强化说写训练,运用语法知识
教师由句到篇,由说到写,层层递进,接下来设计的三个活动Do asurvey,report in your group,write it down则是将练习层次由单句上升到了篇章,由口头落实到了书面,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完整的语境中体会并运用本课所学语法知识,以加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操练和巩固。
六、总结思考
语法学习本身不是Z言学习的目的,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言、掌握语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可以用贴切的情景素材作为语法教学的切入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接触目标语法去理解语法的表意功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的状态,真正落实语言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西部 中小学英语 问题 对策
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按照教育部的决定,自2001年秋季开始逐步开设英语课程,这一举措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县城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中小学生在强大的师资队伍的教育和带领下,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为自己的英语交流能力打下基础。与此相反的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教师缺口特别大,教育质量远远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等等原因,导致教育部做出的规定在西部一直没办法顺利进行,造成西部中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与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的中小学生英语水平相去甚远。不过,对于西部中小学英语课程也有其自身的资源特点。
一、西部中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及其特点
1.英语课程资源较为缺乏
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滞后于发达地区,这对于西部英语课程教学物质条件的提供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用资金聘请足够的优质英语老师更是难上加难,这样,英语课程资源本来就较为缺乏,西部地区中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就更为缺乏。
2.更新步伐缓慢
西部地区教学资金缺乏,这就为中小学生的英语教材、相关教学设备的购买难以提供物质保障。在西部出了大学和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之外,许多中小学,特别是占学生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水平。
3.开发程度和水平不高
西部的英语课程过分依赖教材,没有注重英语的交流活动,这样既限制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阻碍了中小学生英语知识和交流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西部中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十分薄弱
由于西部经济长期落后,很少有教师愿意到西部支教,英语教师更是稀缺,在农村,有些中小学甚至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在为数不多的英语教师中,又有一大部分是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师,他们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英语训练,英语水平普遍不高。比如,发音不标准,听说能力有限等,这些都造成教师无法有效地组织和带动英语课堂的交流活动和气氛,更加无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眼下西部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中小学生在启蒙阶段就没得到良好的英语课程教育,更无法满足有质量地学习英语的需要。
2.学校和家长的观念意识不正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部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导致西部的教育理念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也是西部的英语课程教学没法跟进国家的政策的原因之一。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关联性不大的英语课程,没有对西部的教师和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大缩减英语课程在教学课程中的比例,使得学生对英语接触的机会更少,更加不利于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同时,西部好多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很少愿意主动朗读英语、用英语交流,加上西部一些农村孩子的家长还有着“学习不如打工”的观念,很自然地影响到孩子的言行,对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大。
3.教学设施的落后和教学方法的单一
西部相对落后的经济造成无法向学生提供较好的教学设施作为物质保障,同时,英语课程教育缺少对中小学生必要的训练,仅仅让学生牢记课程内容,没有注重其灵活性和主动性。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语言学科,需要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但是在西部缺少必要的英语学习的硬件设施。比如,语音室、录音机、电视机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室了。配备的严重缺少加上大多教师除了领读单词和句子,对学生提出一些提问之外,好像就没有别的方法了,这些都对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西部中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1.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英语教师在英语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西部中小学英语教师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住相关的英语知识,为提高学生的口语、写作、听力等各方面英语能力打下件事的基础。第二,多组织英语交流活动,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与老师、与其他同学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纠正,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第三,教师应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会更加有自信,在教师的就正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2.充分利用英语教材资源
充分开发和利用英语教材资源,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到国外的先进文化。学生从英语教材中学习到较为规范的英语单词、句型、语法,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这些都是学生跳出教材的框框去学习更多的英语课程资源的前提。作为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的英语教材,为教师、学生等广泛认可,成为实现英语课程资源的活化、人格化的基础。
3.努力实现英语课程与日常生活的接轨
将英语课程与日常生活接轨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了更多学习英语的空间和氛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实现。比如,通过播放英语歌曲、电影,举行英语诗歌朗诵、歌唱等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设置讲英语故事、情境对话、朗诵、演讲等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通过布置英语作文、写英语日记、出英语黑板报等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通过训练学生口头翻译或者笔写对英语短文、小说等的翻译,提高学生的口译和笔译能力。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
[3]段亚芳.我国农村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08,(7).
[4]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忉.课程教材教法,2003,(3).
篇9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大学英语教师 转型发展
一、前言
为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理工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重大,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举措。应用型人才的大力培养,一方面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特色教育体系的建设,满足特色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英语水平高低也成为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传统大学英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而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创新的主体,要高度关注其自身定位与转型发展,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走向。
二、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及要求
1.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发展必要性。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中,不同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发展支撑。但受到行业价值层面的影响,对不同的人才需求也存在显著的差异。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快速发展对于理工院校大学英语实用性层面已经提出较高的要求,并且约束标准也已经得到明确,英语语用能力受到重视。但想要充分实现这种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准确定位与全面评估。大学英语作为理工院校重要基础学科,要与时代的步伐保持高度一致,则要求整个培养环境、培养体系以及培养模式做到全面更新,融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曾有研究结果指出,教师已经从传统逐渐走入到现代的教育体系当中,需要在观念、角色、行动以及学习等多角度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完成传统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整个教学环境发挥实效的关键,对全面素质教育的质量提升价值显著。总而言之,在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以及企业人才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大学英语教师转型升级已经十分迫切,这关系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2.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发展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理工院校大学英语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其不得不开设多种英语课程以满足不同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看似是英语课程改革,但对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大学英语单一的语言基础课程性质向着多元课程体系转换,由此对教师转型发展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知识结构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更新作用显著,传统单一知识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迫切面临知识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大学英语知识结构的要求提升,对大学英语教师具有挑战性。在这一要求和背景下,教师需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心理学以及哲学等多层面的学科体系,做到学科融合,增强教育实效性。
其二,职业定位要求。职位定位需要以教师为核心,即在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当中,教师处于何种地位。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师是具备英语教学能力的专业型教师。而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教师职业定位则是具备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教学过程也已经从传统的静态环境中解脱出来,以动态化的实践能力为依托。
其三,能力结构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较而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对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质量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水准,在广博的知识结构与环境当中,注重多专业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全新的教师能力结构,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完成转型发展。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发展策略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理工院校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的核心。教师转型发展,需要在具体策略的指导下进行。笔者经过研究与总结,得出以下教师转型发展策略及途径。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是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的基础,要求其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先进理念。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师通常将重点放在语法、词汇、句型等讲解方面,注重英语基础性知识的传授。但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将重点放在英语的语用能力方面,强调英语的应用价值。作为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适应英语教学转型的基础性目标,最终确定“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传统衡量学生的大学英语能力通常以英语四、六级作为衡量依据。但这种衡量方法及标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可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并开展行业英语词汇教学,运用ESP的教学方法去实践与探索,增强学生行业英语的应用能力。结合不同的教学语言与教学价值,更深入的感受教学观念转变所带来的冲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转型发展,要求教师做好定位,以思想观念为引导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推动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2.开展多样职后培训。营造ESP教学环境,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弥补传统英语知识结构当中的不足之处。该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其能够具备多元知识结构,将行业的基本知识与传统知识结构融合,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完成知识的累积,增强教师行业经验。职后培训策略如下:
第一,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和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开展ESP教学。两者相互借鉴经验,实现共同备课。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环境中,也应该注重不同专业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以便于发挥语言挖掘的优势。发挥专业教师的英语语言运用便捷性,提炼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性,做到双赢。
第二,学校为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创设良好的进修环境。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或申请去重点大学进修,完成校内外的培训工作,将学术多元化的价值充分展现,从而增强自身教学能力及水平。除此以外,还可积极与本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良好的交流活动,使得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与心得体会,借鉴不同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以便于增强本校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多元化的职后培训工作,是推动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走向成熟、走向专业化的关键因素。其在促进教学改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方面不失为一种高效方法。
3.组织教师企业“顶岗学习”。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准确定位,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填补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应用型人才缺口。理工院校教学目标要求以及社会人才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而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为满足这一人才与企业缺口之间的均衡性关系,大学英语教师面临转型发展与升级。“顶岗学习”的方式是让教师进入到企业当中,投入到整个生产环境当中,感受企业对于人才的本质要求。亲自从事该行业生产,掌握生产规律以及基本流程,注重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全面融合,增强大学英语教师的自身实践能力。单纯形式主义无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学校可制定相关的引导政策,包括年终考核、评先表优、职称晋升等多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去参与其中,投身到“顶岗学习”中,这样做的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特备是企业对于行业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而在总结经验基础之上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完成授课;另一方面,教师身在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并掌握行业英语特点,为提高自身实践以及大学英语课程优化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4.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理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如下:首先,学校应该制定良好的政策环境,引进具备ESP实践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师,为理工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并注重教学价值的全新探索,营造全新教学环境;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总结行业特点,更好的将英语知识与实践全面融合,探索两者的结合途径,为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最后,结合ESP教学实践要求,可积极聘请一线的企业员工进行指导,与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进而为“双师型”教师培养转型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一条转型捷径。
总之,依据理工院校发展的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转型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师的必由之路。它符合理工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其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行业英语能力,将大学英语基础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内容,与实践融合后更注重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玲玲.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转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2:132-133.
[2]利洁红,翟子惠.大学英语教师转型发展探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J].钦州学院学报,2014,04:64-67.
[3]屈社明,栾宏.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2,02:102-104.
[4]吕绍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职业技术,2012,06:24-25.
[5]李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77-79.
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
小学和中学英语教学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因此,如何使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自然过渡是防止两极分化、提高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农村各小学普及英语课程已好几年了,小学生在毕业时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英语知识。但从本地区近年使用的英语教材看,不管是哪种版本的教材,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都呈“初始”状态,即七年级英语教学内容安排几乎是将小学阶段所学英语再进行一遍。因此,应该说中小学英语衔接是很轻松顺利的,但是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进入七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事实上已经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明显。笔者通过试卷来检测其能力水平,发现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学习困难集中在“音标”和“作文”上。
我时常发现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在教材内容几乎无任何难度的情况下,学习并学写英语范文,按要求能达到作文字数的学生有90%,但是内容无语法错误的学生却达不到10%。这一现象表明,学生积累的英语词汇量大,却不会正确运用语法;另一问题是很多学生抱怨单词记不住。的确如此,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学生,每周新单词的识记量不到十个,而时间仅隔半年,七年级学生每周单词的识记量大约是四十个左右。由于七年级教学内容较六年级多,教师没有时间反复领读新单词并机械操练,学生自己没有掌握音标,所以识记单词难度很大。我认为这是中小学英语衔接点上的脱节现象,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谈这一问题。
一、问题形成的原因
1.师资力量的制约
农村小学至今英语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专业英语教师寥寥无几,聘请英语代课教师占一定数量(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为初中或高中)。有的学校是一部分非英语专业教师超课时兼职上英语课,他们自身存在英语发音不准、语调不正确和语法知识不扎实等问题,这样无论这些教师是在能力还是精力上进行教学,农村小学英语课的正常开展都会受到影响。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难点“音标”和“作文”问题,在教学中时常被忽略。
2.试题原因及其造就的教学观念
新课标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但地方由于迎合家长和学生对“成绩”需求,教师自己出的小学英语试题检测内容极其简单,有难度的教学内容“音标”和“作文”所占比例甚少,中低年级没有这一内容的测试,五年级试题中开始检测音标,最多达到10%,六年级试题中开始出现作文,音标和作文二者合计所占检测比例最多不超过15%,并且这两部分内容的检测事先都能猜得到。这一现象造成的误区是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小学英语很简单,只要背会老师要求的课本内容,考试及格不成问题,并且多数学生会得高分甚至满分。
九年义务教育是一个整体,中小学衔接问题是这一整体的重点。而“音标”和“作文”问题则是中小学英语衔接点上的盲点,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要靠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合力解决,各教师应认真各司其职,努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英语教师要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地通过专业知识培训、观摩课的参与以及网络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能使学生在启蒙英语学习阶段受到良好的教育,打好英语基础。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更要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不能把小学生的毕业看作自己任务的完成。以英语教学难点“音标”和“作文”问题为例,教师应在小学阶段就将这一问题认真实施,使学生逐步消化并接受。如音标教学可由字母音标开始教学,每天少量进行,循序渐进,逐步学完其余的音标。作文教学可由单词造句――句子接龙――对话改写――改换短文人称等方式逐一进行练习,消化难点。
初中英语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师应该熟悉小学英语教学教法,认识到他们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难点。在学生进入七年级时,教师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音标”和“作文”系统地进行复习教学以及再教学,使学生英语基础得以巩固,稳步进展。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能够学会运用小学阶段时常采用的浅显易懂的教学法,如图片、游戏、歌曲、画画、谜语、表演等直观教学法循序渐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减轻学生由于环境和教师教法的差异而带来的压力,逐步渗入初中英语教法及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