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绩效范文
时间:2023-04-07 03:3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考核绩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绩效考核目的定位偏差的表现
1.以考核作为评薪定级的依据
不少企业的高层领导在谈到绩效考核时,都认为考核即是管理,管理即是考核,把考核摆在了很高的位置。的确,不考核怎么知道员工的工作情况,不考核员工怎么会重视这些工作,考核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引着员工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工作,为了增强考核的牵引力,就必须加大考核使用的力度,在众多的考核结果使用中,诸如末位淘汰、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晋升和发奖金定薪酬等级,众多企业高层都偏爱把薪酬和绩效结合起来。据调查,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被调查企业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把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75.9%);检查工作完成情况(55.4%);培养员工的能力(54.5%)。
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应是用来帮助员工提升绩效,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把薪酬与绩效结合”只应该是绩效管理的副产品,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作用的重要手段,而不应该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但是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发现75.9%的被调查企业把“把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当作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最终为了“薪酬”而不是“绩效”进行绩效管理,从而使绩效管理误入歧途,这一点值得中国企业高度关注。
2.评价员工工作情况,防止员工“偷懒”
这个考核目的是基于对员工愿意主动做好工作的怀疑,在管理理念上,这样的企业持“X”理论,认为员工是懒惰的、不愿意负责任的、只看重物质激励、必须在监督下才能完成工作。但是过于强调这一点,直接导致在实际的绩效考核操作过程中,管理者认为要时刻监督员工,防止其偷懒,员工绩效高低的结果胜于绩效的形成过程,热衷于判断、收集员工绩效好坏的信息,作为年终考核公平、公正的依据,对于员工为什么绩效高和业绩低下,则没有探究和观察的兴趣,更谈不上还要针对问题所在帮助员工改进。
过多的关注如何评价员工,如何让评价结果在员工中平衡,也带来一种效应和风气,就是大家都着眼于已经完成的工作,不断寻求利益的均衡,只顾回头和低头看,如何劝说和说服员工接受考核结果,忘了抬头向前看,应该关注员工未来的发展和改进,给予员工辅导和培训,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进而提升组织的绩效。
3.提高管理的约束力,强调威慑与服从
当考核主要为了评价员工、以考核结果来给员工发薪定资时,不少主管为了提高管理的约束力,增强自己的威信,进而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就在考核上大做文章,如果平时员工听从安排,工作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展开,即使最后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考核时也是网开一面,但是,对于一些喜欢标新立异、在工作中个人主见过多的员工,哪怕最终的业绩结果很好,在主管眼中仍要大打折扣。同时,一些主管对于工作中有想法、喜欢创新的员工表面上会听之任之,甚至以他的经验来看继续这样做下去要出问题时,也不做提醒,只等最后工作果然出了大纰漏了,再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严格的按照考核规定打上很低的考核等级,事后也不做绩效反馈与沟通,最好将该员工连续几次评上最低等级,按照公司规定末位淘汰出局。
这样一来,“杀鸡骇猴”,以公司的考核制度作为约束员工的最好法宝,要求员工绝对的服从主管的安排,不允许任何的“试错”和创新,只有听从主管的思路和方式开展工作,做个听话的员工胜过做个有思想的员工,无形中,主管的地位得到空前巩固,但是,公司的利益可能就在这种因循守旧和绝对服从中逐渐损耗。
二、绩效考核目的定位偏差的影响
1.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正是由于以上绩效考核目的的偏差,很多企业把绩效管理简化成了绩效考核,最终绩效管理不仅没有带来组织绩效的提升,相反成为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负担。
不少企业的绩效考核采用强制分布法来规定考核最终结果的分布状况,以免出现趋中效应和过宽或过严现象。由于考核等次的确定要与职务升降、工资高低挂钩,因此人人关注。有些主管怕伤和气,就采取或默许今年评张三,明年评李四,后年评王五的做法,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形成了“优秀轮流当,合格年年过”的现象,如果公司把考核结果和等级和基本工资的调整挂钩的话,就更需要全面平衡,保证每位员工能获得自动调薪的机会,至少不能因为考核等级上不满足条件而错失加薪的机会。在不少主管和员工眼中,既然公司定了这样的考核制度,就应该尽可能的研究出对每个人都有利的博弈方案。只有皆大欢喜,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至于,“末位淘汰”制度,只要有自动离职者,今年的末尾就非他莫属。
2.忽视绩效改进
当企业的管理者视绩效考核为惩罚和监督员工的“大棒”,自然导致主管和员工过于关注绩效考核的评价过程,不关心考核后绩效的改进,对于员工绩效的高和低,主管只满足于作出评价,并且尽可能让员工接受这个考核结果。实际上,绩效考核的主要着眼点是通过考核让员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个人业绩和组织绩效,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应该随时进行,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做出纠正,从而保证最后考核的时候不出现大的失误和问题,正如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制造原则秉承的理念,“次品是在生产的时候就出现了,而不是等到次品制造出来了再通知员工业绩低下”。
因此,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应该把关注考核结果的重心移到关注绩效改进上,随时观察和提醒员工绩效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纠正。不难看出,此时,主管的辅导、帮助责任高于评价,主管应该是教练而不是法官形象,无形中,员工绩效的高低以及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和余地,紧密地和主管的考核权利挂钩,主管只有先行使好了帮助和教导的职责,才能够对员工做出让员工心服口服的评价结果。只有主管切实的关注绩效的改进,才能让考核这根指挥棒挥舞得虎虎生风,才能保证企业绩效的提升。
3.缺少绩效沟通与反馈
不少企业实施的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沟通。认为考核只是简单地给员工评分,在考核过程中既不找员工谈话,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工作进展情况、所取得的业绩及所遇到的障碍,也不在绩效考评结束后进行绩效反馈沟通,很多员工对于自己为什么得A或D以及别人为什么得A或D莫名其妙,无形中,大家就把绩效考核的高低归为运气或人际关系,自然影响考核的公平公正性,无法确保绩效考核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个绩效考核方案是否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与制定前的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绩效方案制定前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取得需要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公司对各部门的要求是什么,了解员工的状态和想法。并将这些要求转化为相应的指标与目标。在此过程中方案制定者不但要与各部门主管沟通,也要与各级员工沟通。通过沟通收集到了相关信息才能制定出完善的绩效方案。如果缺少了沟通,员工没有参与感,心里有抵触甚至根本不认同单独由管理人员提出来的目标和计划。
三、准确定位绩效考核目的,提高考核效果
1.绩效考核应关注企业的发展
绩效考核应该关注企业的发展,明确企业的真正需求。很多企业的需求不是谈利润和赢利,而是谈客户满意度、员工行为的有效率、管理者管理行为的有效率等,因为这些指标是可以衡量的,也是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资源的配置所能实现的。利润作为企业需求的最终结果,没有哪一个员工可以单独的实现它,必须是每个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并通过所有员工的工作总成果来实现利润。因此,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需要。这就需要对企业的战略、员工的行为标准等,都要给出明确的界定,没有这样的界定,绩效考核就没有依据。绩效考核不应该仅仅是作用于企业管理,它的最高阶段应该是反作用于企业管理。绩效考核不能再局限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而要加大对存在问题的思考,追溯问题存在的根源。同时,要时刻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的进程,权衡考核导向与企业发展战略是否一致,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的过程中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是否适合当前环境和形势,探究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完善、优化和升级。
2.绩效考核应关注员工发展,帮助员工提高绩效
员工的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考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无形中,促使员工和主管双方都认真对待工作和考核。
让绩效考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要求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时必须做足如下工夫:一是绩效考核前的培训,让员工明确绩效考核对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上要关注不同员工的个体差异,注重员工的个人素质的提升;三是重视绩效考核的沟通反馈环节,让员工能迅速改正导致不良绩效的行为;四是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用绩效考核工具把企业战略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绩效考核应单列“适宜擢升和具有较长期发展潜能”的评价,要求主管根据员工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能力,对安排其担任较高的适当职位作出规划,还要进一步区别员工是在目前情况下适宜擢升,还是具有今后擢升的潜能。当员工可能显示有擢升的希望,但因尚未具备必需的正式资格以及限于目前职位的工作经验等而不能保证即时就能擢升时,作出这一区别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企业还应在绩效考核后进行职业发展面谈,由人力资源部门主持,其目的在除考评报告资料外,希望能借此面谈发现员工对事业的抱负、喜好及资质等,并与员工讨论有关事业前途、工作机会、工作计划及训练等,以期更能有效运用人员的才能及发挥其潜能。
3.绩效考核应致力于企业文化的渗透
企业的战略、物质资源和人员素质是绩效考核运转的硬条件,而企业文化则是绩效考核运作的软环境。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和动力作用决定了绩效考核必须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在绩效考核中,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保持并发展公司的企业文化:
一是用企业文化中的非量化因素冲淡考核的量化因素。例如,为员工创造舒适氛围,营造家庭气氛,组织员工的文化活动,尽力解决员工的一些后顾之忧,以缓解绩效考核中的敌对情绪和员工的考评焦虑。
二是对于不能量化的企业文化因素,设置自上而下的统一价值观和原则,防止因为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而产生跨越原则的个人标准,给员工以“干好干坏,考核者说了算”的感觉。也就是用企业文化的力量来管理。比如,阿里巴巴用六大价值观管理和提拔员工。
三是根据企业文化精神,设置绩效考核外激励项目,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如,设置非量化激励的原则,并给予各级管理人员一定的评价空间。各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部门和公司需要,设置无需量化考核的奖励,以塑造员工的良好工作行为。
参考文献:
[1]林筠:《绩效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方振邦:《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佚名:《2004中国企业绩效考核现状调查——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
篇2
企业内部推进绩效考核需要谨慎行事。从考核本身来讲,意味着监督,监督就是不信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相当于我们把被考核者当作工具来对待。从人的本性来讲,没有人愿意被考核、被监督,当被动地纳入到绩效考核的对象中时,就忽略了其他东西。
上世纪90年代中,索尼公司逐渐实行绩效考核,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薪酬。因实行绩效考核,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而实际上,很多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工作、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
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可以说索尼精神的核心,即“挑战精神”消失了。索尼自成立之日起就强调要做先驱者,所以,在井深大、盛田昭夫领导时期,人人争先,个个有奋斗精神、挑战精神。因实行绩效考核,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开始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于是,索尼的员工渐渐地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一个主要原因是实行了绩效考核: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外在的动机增强,自发的动机显然就受到了抑制。
如果总是说“你努力干我就给你加工资”,那么以工作为乐趣这种内在的意识就会受到抑制。索尼创始人井深大的想法与绩效考核的想法恰恰相反,他有一句口头禅:“工作的报酬是工作。”如果你干了件受到好评的工作,下次你还可以再干更好的工作。在井深大的时代,许多人为追求工作的乐趣而埋头苦干。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篇3
这次培训,主要是从绩效考核的意义、绩效考核的方、良好绩效管理符合的五个标准、绩效考核失败的十大原因、绩效考核的类别、及相关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介绍(详见讲义)。
绩效考核,通俗地说,是一个企业的各级主管人员,对其所属成员的员行、工作情况及表现,随时间表予以考核记录,并于届满一定期间,予以评估绩效成果的过程。绩效考核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之一,也是管理实务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一个公司要真正开始推行绩效考核这个管理活动,最短需要三年以上,当一个公司的员工队伍逐渐扩大,绩效管理可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落实到量化指标上,成功的绩效考核,可以作为选任工作的基础、外派调迁的依据、薪资调整的标准、教育训练的参考、研究发展的指标、奖惩回馈的基础及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佐证。
我们公司现在还处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起步阶段,我们现在还没有正规的成文的部门及个个职责的框架及制定,假设我们要真正导入绩效管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或是一个部门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公司同心协力一起完成。很多公司在实行绩效考核算的时候最终的结局是“铩羽而归”,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推行的仓促盲目、缺乏高阶领导的支持、缺乏与工作有关的绩效考核指标,或者表格太多,主管们认为,所费的时间及精力,所得到只是少许益处,或无益处、或者主管们不愿与同仁做面对面的面谈对阵、或者绩效考核时采取法官角色,与协助员工发展的角色相冲突;又或者员工们认为绩效考核不公平等等,这些原因,都将导致绩效考核难以取得真正的成效。
假设公司将要推行绩效考核,那么我们从现在开始需要准备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 慢慢渗入“绩效管理”这个概念,慢慢让员工有个心理承受的过程;我们不说是“绩效考核”,“考核”这两个字眼,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员工的反感,公司可以称之为“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不是要来考核,而是通过可量化的指标,对每个人的工作行为以表格的形式来作评估。绩效管理最终的目的改善每个人的工作状况,使整个公司系统畅通地运转起来。如果能承诺通过绩效管理而产生的效益,提出一部分给予员工分享,这样会稍微容易一点地建立起绩效管理。
2. 部门、个人职责的框架与制定;最重要的是每个岗位每个人的工作说明书的制定,这要切合实际,公司要求的这个岗位的这个人要做哪一些工作,并且细化,而不是笼统地的概念。这需要每个人、每个部门积极对待这项工作,不仅要理出自己的工作内容,,也要理出与同事之间相衔接的工作关系。
3. 在科学地制作出每个人的工作说明书与职责后,对于个人关键项目作抉择,设置个人关键绩效指标的设置,从而制定出绩效考核表。
4. 然后成立考核机构,整合整个领导班子的力量,审查考核表的是否合理,制定考核方案,包括作业流程、适用范围、发展方向、考核的方式,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争议解决的作业流程,及指标的调整。在制定考核方案时,指标的制定一定要量化,要科学化,标准化,要具有要切实可行的操作性,不然制定了也等于没有制定。刚开始进行这项管理,考核的额度应不超过员工总工资的20%。
5. 经整个领导班子讨论、审核、进行为期3-6个月的试运行,并根据差异进行试运行方案的修订。试运行期间,试运行期间如员工工资比原来的工资低,那么“无考核”,相当于发放原来的不考核的员工工资,若是比不考核时工资高,那么发放考核得出的工资。试运行方案推行一版和二版,二版修订后,即为终结版,全面开始推行绩效管理。
真正开展这项工作,遇到的问题会比我们原先设想地要多的多,一定要去着手做了,才会遇到。绩效管理这项管理活动也会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不断地完善。
篇4
[关键词] 部门绩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协调
一、正确协调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绩效考核是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的是在员工价值创造和价值回报之间构建公正合理、适度激励的价值评价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绩效。员工绩效是部门、企业绩效的组成部分,员工绩效的实现有助于部门绩效的完成,但员工绩效的完成并不一定保证部门绩效的达成。因此,需将部门绩效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很好地结合。
1.部分部门工作绩效效益不能从员工工作绩效中反映,而在部门绩效中得到反映,尤其是那些需要部门整体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如果只对员工绩效进行考核,会掩盖部门、组织的工作,员工就会忽视对部门、组织的责任感和缺乏整体观念。所以,如何正确处理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的关系,特别当员工绩效和部门绩效生冲突时,二者绩效的合理评价和密切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因员工素质差异和管理者管理水平差异导致部门之间整体绩效水平的差异,管理者对下属和员工对自身的要求不同将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管理者在绩效考核中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种差异,会影响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产生如下后果:
(1)整体绩效相对优秀的部门主管为了维护本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和相对公平性,可能采取一些方法缩短与部门平均绩效的差距,从而降低对部门员工的工作标准要求,这样会使员工失去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和动力。
(2)部门绩效较差的员工因薪酬水平和部门绩效高的员工无差异,考核结果对其未形成压力,因此就不会主动改进绩效,提高绩效水平。
(3)员工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只从自身利益出发,缺乏大局观念和全局观念。
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员工经常进行“自我-内部”,“自我-别人”,“别人-内部”,“别人-外部”比较,当绩效考核出现外部、自我不公平和内部不公平时,员工会改变投入;或改变自己的产出;或者改变自我认知等。这将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出现员工重新回到“大锅饭”时代,从而阻碍部门、企业绩效的实现。另一方面,在企业,合作、协助是企业成功重要因素。如果员工之间不合作,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就会受到很大损坏。所以在绩效考核时,在对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的同时,必须科学开展部门绩效考核,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二、企业对部门绩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关系处理的现状
1.只有员工绩效考核。大部分企业只有员工绩效考核。这些企业认为,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了,就没有必要对部门绩效进行考核。
2.只有部门绩效考核。部分企业只进行部门绩效考核。这些企业认为员工绩效考核太复杂,每个员工都有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员工、主管要填写很多表格,而考核后又要与员工反馈、沟通,还要根据员工考核情况进行培训,所以特别在人力资源部人手紧张时,不愿意搞员工绩效考核。或者害怕开展员工绩效考核后形成员工间的竞争,引起员工间的争斗,部门协调困难。
3.部门、员工绩效考核都有,但二者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在员工绩效考核时也进行部门绩效考核,但二者关系处理不当。或没有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考核结果结合起来;很多企业因部门考核的差别使考核结果失真,扩大部门之间考核的不平衡。
三、协调部门绩效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的思路
1.正确认识团队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的关系。团队是由两个以上具备互补知识与技能的人所组成的、具有共同目标和具体的、可衡量的绩效目标的群体,团队成员为达到共同的团队目标相互负责、彼此依赖。员工绩效是员工行为和产出的综合结果,是企业绩效的基础。部门绩效是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将组织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形成各个部门有利于组织目标达成的预期的利益和产出。部门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竞争优势、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团队绩效的考核对象是来自各部门的组成团队的团队成员,团队绩效目标是跨部门的;部门绩效目标是各部门对企业整体目标分解所得到的任务,是该部门全体员工奋斗的共同目标。有些人认为,团队绩效强调协作以集体绩效为主,而部门绩效只强调分工以个人绩效为主。本文认为,这是对部门绩效的片面理解。要实现部门绩效,也必须部门的员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完成个人绩效的同时,互相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部门绩效任务。如果过分强调员工绩效,会导致部门内部过度竞争,影响部门整体绩效,甚至牺牲部门利益;如果过分强调部门绩效,忽视员工绩效,则很难确定个体在部门的作用。当绩效考核与员工的薪酬待遇相联系时,容易造成内部不公,影响部门整体凝聚力,也容易造成“搭便车”“大锅饭”,影响部门绩效和组织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正确处理部门、员工二者绩效考核的关系,将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紧密联系,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部门绩效、企业绩效的实现,才能使员工绩效得到肯定。
2.部门、员工绩效关系处理方法
(1)进行员工多纬度绩效考核,协调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的关系。员工绩效考核可以实行季度考核、年度考核。部门考核实行年度考核。员工绩效考核主要从绩效维度、能力维度、态度维度等方面进行。绩效纬度包含任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人员)、周边绩效。周边绩效体现对相关部门服务的结果。主要包括:协作性、响应时间、服务质量等。周边绩效考核员工与有关协助部门和部门员工内部之间的工作协调、配合情况,从而杜绝了部分员工只顾自己的绩效完成而不管部门整体绩效任务完成情况,也倡导了企业积极的绩效文化。
(2)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到员工绩效考核综合评定对应等级比例中。进行部门绩效考核时,对部门绩效进行等级比例限制:优占5%;良占20%;中占40%;基本合格占30%;不合格占5%。部门绩效考核后,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通过员工绩效考核综合评定等级比例联系起来,从而协调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的关系。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综合评定对应等级比例限制见表。
表 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综合评定对应等级比例限制表
(3)部门绩效考核结果计入员工绩效考核结果。部门绩效考核在年底进行,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人力资源部在计算员工年度绩效结果时,部门考核结果可以按50%比例计入中层管理人员年度最终考核结果,按20%比例计入员工年度最终考核结果。
(4)建立积极、协作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性发展寻求一条科学途径,使组织力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取得优异的组织效益。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个体与部门之间的绩效目标并在二者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企业应该建立积极、协作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在完成个体绩效任务的同时,关心部门绩效、组织绩效,员工之间形成协作、互助、友爱的关系,在合理的竞争的同时强调员工之间的配合。
3.部门绩效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关系处理的注意事项。在企业绩效考核时,实行末位淘汰容易造成员工工作的不安定感,使得员工与上级的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导致工作环境的恶化。也会导致员工的不满,挫伤其工作积极性,特别是在员工的考核缺乏客观公正的情况下,淘汰更容易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在对不合格员工淘汰时,应该比较灵活,不要一刀切,不要全部中止或解除合同,而是在绩效考核结果反馈时,与员工认真分析绩效不佳的原因,并结合员工个人不同的情况,采取调换岗位,降低工资或下岗培训等多种形式。
四、总结
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必须将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在对个人任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人员)、能力、态度考核时,也注重考核周边绩效的,并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充分利用到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中,使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均获得明显提升,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价值的创造。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王璞: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篇5
__年各车间、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以来,取得一定成效,也从中得到一定的经验积累。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许多地方急需完善。因此20__年,人力资源部将此目标列为本年度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其目的就是通过完善绩效评价体系,达到绩效考核应有效果,实现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
良好的薪酬制度的实施就需要有良好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来保障。针对去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就今年绩效管理工作如何开展提出一些个人的构想。
1、重新修订绩效管理制度。去年制定的绩效考核管理的一些办法,严格意义上来讲还不能叫绩效管理办法,更多象是绩效考评办法,但在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期初,先从绩效考评来摸索一些经验,其作用是不可抹杀的,通过修订,可尽量从绩效管理的五个环节来完善公司的绩效管理制度。
2、强化绩效的工作职能。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也就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持续沟通的过程。它跨越了个人能力和部门职能,所以需要有一个能够统帅全局的管理机构——绩效管理委员会来指挥、协调绩效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强化其职能也就是应注重建立其有效的工作机制,而不是落实在一张纸上、一颗章上。
3、建立持续的沟通。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意义不言而异,它始终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但我们往往忽视了沟通,让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应借助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建立和谐、畅通的沟通过程。
4、进行绩效管理的培训。要很好的运行绩效管理制度,前提就是应让绩效管理的每一个参与者,正确理解、掌握绩效管理的意义及绩效管理的方法,故此,学习、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5、绩效管理各业务流程的设计构想
绩效管理于90年代后期从西方国家引入我国,经过10多年的国内实践,绩效管理犹如“围城”,没做的企业都想去尝试,而实施了的企业则大多感到困惑,甚至对绩效管理失去信心。面对此尴尬局面,如何结合企业的情况去实施绩效管理,需要有一个探索、逐步完善充实、更加贴近企业实际的过程。力求绩效管理不生搬理论,尽量简单易操作。我们有多年目标管理的实践经验,结合目标管理来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有了基础,就便于实施。
(1)绩效计划。是确定部门或员工在考核期内应该完成什么样工作和达到什么样绩效的过程。绩效计划也是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目标来源于公司目标或部门目标的分解及岗位职责,在没有岗位说明书的情况下,个人的绩效目标确定可以以公司目标或部门目标的分解及应完成的工作任务为基础,有了目标就要设定完成目标的基本标准和优秀标准,实践证明,当人们不需要对他所做的事情负责任时,责任等于零。
(2)绩效实施与管理。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完成绩效目标的关键,这个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绩效管理的成败。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在过去的方针目标管理中,过多强调检查,而忽视持续的沟通,也就失去提高绩效、改进绩效的有效时机。强化沟通及收集员工工作绩效记录,有了绩效记录,考核才有真实的依据,考核结果才会显得公平。这个过程的工作结果产生沟通记录表和绩效记录表。
(3)绩效评估。是对部门或员工在考核期内工作业绩的评价。根据绩效计划的建立方法,结合企业实际,采用目标管理方法,看是否达成期初的目标且达到什么程度。评价采用等级评定法,标准分为五个等级,卓越:工作绩效非常突出,能创造新地解决问题,得到公司内部的一致公认;优秀:工作一贯高质量;大多数方面超出绩效标准;良好:达到工作绩效标准,称职和需改进,在绩效某一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行改进;不足:工作绩效水平总体无法接受,必须立即进行改进。建议今年的评价增加部门满意度评价,部门内员工的评价结果与部门满意度评价结果的一定权重关联。评价人员增加下属人员及外部客户,合理设计设计各类评价人员的评价权重。
这个阶段的工作形成部门绩效评价表、部门满意度评估表、个人绩效评价表等。
(4)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面谈。绩效反馈与面谈的目的是让员工看到自己的成就和优点,了解主管对自己绩效的看法,指出员工有待改进的方面,共同确定下一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在过去的工作中,也往往忽视绩效面谈的工作,如果失去这个环节,绩效改进与提高就没有保障,绩效管理的意义就被弱化。这个过程的工作产生绩效改进计划书。
(5)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绩效评价结果除了用薪酬调整、职位变动外,还要考虑用于培训教育、激活潜力。
企业价值链涵盖了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三个方面,价值评价通过绩效管理和评价来实现,而薪酬管理则体现企业价值分配体系。在价值链的循环中,通过完善、设备合理的评价、分配制度来激发公司员工的最大积极性、创造性,以此获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篇6
一、绩效考核必须具有现实意义
1、以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为导向
首先,要建立“服务”的观念。企业中的任何一项举措都必须服务于企业、造福于员工、服从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而无一例外。其次,有效的绩效考核是以目标为导向,就其目标而言是配合企业的目标而制定的,其所采用的资料应该是一般例行行业中可以得到的,而并非特殊准备的。
2、目标的设定应具有战略性、规划性、可操作性。
其一,人力资源工作是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那么,我们首先就应该在思想意识上提升到战略的高度。绩效考核也是一样,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要站在公司整体战略的高度上,不可只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其二,工作要有规划性,在目标的设定上也是同样。例如一个刚刚进行绩效的企业,那么绩效考核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导入阶段;第二阶段,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完善阶段。导入阶段,其目的多在于让员工了解、认识绩效。推进阶段,其目的多在于让绩效促进增效。发展阶段,其目的则多在于让绩效形成“规则”和“文化”。由此可见,由于目的不同,其目标也必然不同。
其三,首先,绩效考核目标必须是具体和可量化的,这样就使得目标清晰可见、有据可依。其次,绩效考核的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例如绩效考核项目应是在部门或员工个人的控制范围内,而且可以通过部门或个人的努力来达成的。综合以上两点就是指绩效目标的可操作性。
二、考核必须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
要充分地意识到,考核并不是单独地满足某一层面的需求,而是服务于企业中的全体层面。而就企业的高、中、基三个层面而言,其所关注点可以用一个“利”字来代表。也就是说考核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利”。
1、高层之利――效益。
高层是企业中的决策层。企业是一个经济载体,所以说企业最关注的就是“效益”。作为绩效考核是与企业的直接效益紧密相连的。要想首先得到高层的支持,那么就要具有一定的高度,让企业看到其所产生的直接利益。
2、中层之利――管理。
中层是企业中的管理层。作为企业中承上启下的管理层,其所最看中的是你将给他的管理带来怎样的便利。而企业的任何一项管理实施的成败关键则在于中层。那么,考核指标的设定就必须结合日常管理的内容,让中层体会到绩效为其日常管理带来的便利。
3、基层之利――实惠
基层是企业中的操作层。作为基层,在企业的营运中产生直接收益。既然与利益相关联,那么对于利益的增与减反应也就最为直接。在考核过程中,重点是要激发其能动性。如果尺度过低,基层是可得到实惠但企业就要受损失;如果尺度过高,基层根本没有可能达到,没有实惠而只有损失,则会出现一种消极抵触的状况。那么,也就是说尺度一定要设定在员工可达到范围内。
三、考核标准的同一性
1、尺度统一
有效的绩效考核的实质就是要寻找“一把尺子”,正确地使用这把尺子,就需要高、中、基三个层面:手中所持、眼中所见、心中所用的都必须是“同一把尺子”。而正是尺度的统一,才使得评测员工具有准确性和说服力,反之就会因尺度的不一致而导致判断上的偏差,而正是这种偏差恰恰导致了很多绩效考核“负作用”的产生。
2、岗位统一
篇7
绩效考核时间
年 月 日
绩效考核对象(姓名)
绩效考核目的
建立以岗位竞争的绩效考评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司战略发展总目标。
绩效考核项目
以业绩指标、日常行为表现、综合能力等作为考评依据
绩效考核月度
年 月
绩效考核原则
公平、公正
绩效考核方法
KPI与360度相结合考核法(满分100)
考核组织负责人
总经理助理、综合部、裁决小组
考核项目占比
优秀(10分)好(8-9分)良好(6-7分)较差(4-5分)极差(1-2分)
自评
上司评
裁决小组
平均分
Ⅰ、个人工作任务及效率(60%)
根据各广告项目要求制定平面广告制作计划,并组织实施(0—15分)
负责设计人员安排,监督制作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及时纠错(0—15分)
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全面理解广告创意的文案理念和设计要求,力求广告作品满足客户要求(0—15分)
广告文案按时完成率×15
Ⅱ、综合能力
(30%)
领导能力(10%)
善于领导部署提高工作效率,积极达成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和目标(优秀10分)
灵活运用部署顺利达成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好:8-9分)
尚能领导部署勉强达成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良好;6-7分)
不愿部署工作,工作意愿低沉(较差:4-5分)
领导方式不佳,常使属下不服或反抗(极差:1-2分)
工作技能
(10%)
具有极丰富的专业技能,能充分完成本身职责(优秀;10分)
有相当的专业技能,足以应付本身工作(好;8-9分)
专业技能一般,但对完成任务尚无障碍(良好:6-7分)
技能程度稍感不足,执行工作常需请教他人(较差:4-5分)
对工作必需技能不熟悉,日常工作难以完成(极差:1-2分)
工作态度与责任感(10%)
任劳任怨,竭尽所能完成任务(优秀;10分)
工作努力,主动,能较好完成分内工作(好;8-9分)
有责任心,能自动自发(良好:6-7分)
交付工作需要督促方能完成(较差:4-5分)
敷衍了事,无责任心,做事粗心大意(极差:1-2分)
Ⅲ、日常行为规范表现(10%)
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优秀;10分)
能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但需要有人督导(好:8-9分)
偶有迟到,但上班后工作兢兢业业(良好;6-7分)
纪律观念不强,偶尔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较差:4-5分)
经常违反公司制度,被指正时态度傲慢(极差:1-2分)
评价得分
Ⅰ 平均得分= 分
奖惩加/减分
Ⅱ 出勤:迟到、早退 次×2 + 旷工 天×20 +事假 天×2+病假 天×1 = 分
Ⅲ 处罚: 口头指导次×2 + 书面指导 次×5 +决定日次×10 = 分
Ⅳ 奖励: Great job表扬 次×5 = 分
总计本月得分
Ⅰ 分 -Ⅱ 分 -Ⅲ 分 +Ⅳ 分 = 分
评价等级
A B C D
注:1、此表由自评及上司考评相结合进行,填写时务必认真、客观,实事求是;本月考核70分以上者才有资格进入绩效排名;
2、员工自评须于每月5日前完成,上司评价根据当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平均分计算时精确到0.01;
篇8
以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一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下一步建立规范、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做铺垫;为平稳过渡到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机制体系;为消除学校在绩效考核办法未出台而实施绩效工资的矛盾,努力推进学校工作发展。
二、实施范围和对象
学校全体在岗教职工。
三、考核原则
1坚持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原则。
2坚持激励先进、促进发展的原则。
3坚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优绩优酬的原则。
4坚持客观公正、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原则。
四、考核内容标准
1对全体教职工主要考核履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规定的法定职责和《小学内部管理制度》规定。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
2教师绩效考核共计100分。其中职业道德15分、德育工作10分、工作量15分、出勤10分、教育教学工作30分、教科研及教改10分、教师专业发展10分。具体考核按照《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班主任考核及中层岗位绩效考核按细则执行)实施。
3班主任津贴绩效考核共计100分。班级管理90分,学生人数10分。详细指标见附件3.
五、考核方法
1月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月考核项目侧重于工作量和工作实绩;年度考核结合月考核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进行。
2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根据不同岗位分类考核:按学校实际可分为:班主任津贴考核,中层管理人员津贴考核、教育教学绩效、教育教学成果考核四类。主要采取指标要素测评和平时争先活动形式,对教职工作出科学公正的评价。
3民主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考核组集中评议占80%组内互评占10%学生家长评议占10%主要针对年终考核。
六、绩效工资的分配
1绩效工资的组成: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上一年年度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绩、贡献等因素,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额70%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执行相应等级标准。占绩效工资总额30%其中设立班主任津贴、中层管理人员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学校考核的基础上发放。
2基础性绩效工资: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主要作为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本年度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放;上年度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人员,上年度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的人员。本年度基础性绩效工资按80%发放;上年度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人员,本年度基础性绩效工资按60%发放。
3奖励性绩效工资:学校月绩效考核结果主要作为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各项目发放标准的依据。设班主任津贴、中层管理人员津贴、教育教学绩效奖、教育教学成果奖四个子项目。
1班主任津贴:占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20%
2副校长、中层管理人员、组长津贴:依据石大教体发〔〕10号文件精神执行。
40%作为工作绩效,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奖中60%作为工作实绩奖平均发放。按月考核结果发放。规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津贴一年共计发10个月
3教育教学绩效奖:占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70%17月份要提取相应比例的教育教学成果奖金额;月份绩效工资100%均发)
具体兑现办法为月绩效奖系数X教师绩效考核分【月绩效系数=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的80%_副校长、中层、组长津贴–超课时量费_骨干教师待遇等/教师绩效考核分总和】教育教学绩效奖按月依据职业道德、工作量、德育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教科研及教改、教师专业发展、出勤及其它考核结果发放。
4教育教学成果奖:月份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按实际金额提取。
篇9
关键词:金融行业;绩效考核;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开展,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加强金融行业的绩效考核,已成为经营管理当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金融行业所面临的全球环境更为激烈,改变原有财务考核机制,解决当前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可有效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所指的是组织依据相关标准,对组织业绩、效率与效益等完成程度给予衡量。金融行业作为特殊经济组织,对其员工与分支机构进行绩效考核是经营管理当中的重要组成。在金融行业里,绩效考核是种监督控制方法,通过绩效考核,金融企业可对员工与分支机构的价值与经营成果给予核定与考察。由工作结果来看,金融行业的绩效是在特定时间、经营活动与工作职能中所呈现的成果记录;由行为角度看,金融行业绩效所指的是分支机构与员工对组织目标与观测工作的完成情况。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组成部分,并非给予简单打分,还需要对员工与分支机构工作给予总结,并找出员工与分支机构在绩效评价中的工作问题,以提高金融行业的工作效率。绩效考核内容包含考核指标方式、指标内容、绩效反馈与衡量时间等,我国金融行业所应用的绩效考核方式为平衡计分卡,其要素有顾客、财务、业务流程及学习、创新等目标。在金融行业中,绩效考核需要金融企业各分支机构、管理者与全部员工的支持与协作,同时也体现了多数员工与分支机构中的共同利益,加强金融企业中的员工与分支机构有效激励,可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让金融企业经营行为得到改善,促进金融行业有序发展。
二、金融行业中绩效考核所存在问题
1.绩效考核定位与理念缺乏
在金融行业中,绩效考核定位是其工作重点,以明确绩效考核问题与管理目标实现,但在实际绩效考核当中,绩效考核定位比较模糊,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工作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这使得考核工作仅流于表面形式,并未发挥其应有作用。绩效考核多是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负责,而其他部门进行协助配合,在金融行业里,很多企业绩效考核变成了人力部门专门的工作,而其他部门仅是被动接受监督管理,绩效考核实施过程,各部门与员工为保护自身利益,采取各种方法来保护,部门自评时,大多给自身评高分,而部门互评的时候,大多抱成一团或者相互攻击,使得绩效考成效大受影响。
2.绩效考核严肃性不够,评价方法太单一
在金融行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中,一般设计合理性不够,有些企业仅是为了考核才设计的考核体系,一定状况下,考核体系设计还掺入了领导个人的意志,使得考核政策的公正客观受到影响,考核指标设计也存有一刀切现象,指标的任务色彩较重,指标设计太细太多。在评价方法上,又太过单一,绩效考核只限制于业务岗位与业务指标考核,在体力、脑力、简单劳动,以及管理、业务岗位的贡献大小方面,缺乏有效方法来量化与评价,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所作出的决策,并非科学系统,员工与分支机构业务的增长,还有许多不可测与偶然因素存在,在金融行业中,有些企业忽视了共同与变异因素的影响,对企业决策造成影响。
三、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对策
1.绩效考核定位明确,强化组织体系构建
在金融行业当中,绩效考核体系目标应明确,对绩效考核意义与目的要充分了解,不能为了考核进行考核,不可盲目跟风,要提高金融行业绩效,需要将员工与分支机构的工作效率目标有效实现,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当中,不能有领导意志,对考核方法、参数与指标程序等给予确定,不可随意改变。要提高金融行业的管理水平,需要加强组织机构完善,让绩效考核得以有效实施,金融行业的性质较为复杂,这使得绩效考核组织、方法与指标等有所不同,在绩效考核当中,可构建执行、决策与监督等组织体系,以确保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
2.强化信息反馈与沟通交流,实施全面绩效评价
在金融行业当中,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设计应是全员参与的,以保证绩效考核的科学有效性,避免员工误解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整个过程应让全部员工共同参与及监督,让考核结果运用恰当形式向员工反馈,以推动与引导企业的经营发展,确保绩效考核公正合理性,增强金融企业的绩效管理执行力。原来的绩效考核是单一的结果绩效评价,这对员工与分支机构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作用不大,为更有效评价金融行业的工作状况,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金额实施全面绩效评价,让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进行有机结合,摒弃原来的单一结果考核,完善业绩及行为能力的兼顾考核机制。同时,财务指标仅以会计数据作为前提,会计数据当中不合理性,可能就进入财务指标当中,尽管财务指标调整之后,可消除不合理会计信息,不过指标自身也更为复杂,考核指标中的理解性被削弱,而因素非财务性的考核指标,可有效弥补财务指标当中的不足之处,让金融行业中的绩效考核更真实全面反映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
3.全面认识考核结果及奖惩关系
金融行业实施绩效考核,不仅能充分调动分支机构与员工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其工作绩效,还能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有效指导金融行业向正确方向发展,这需要重视考核结果评价,运用考核结果,加强员工激励及约束,并且在绩效考核当中,不带有自身的主观色彩,让金融企业员工与管理者明确自身行为与企业发展方向。绩效考核当中,表现出色的员工应作为重点的培养对象,制定可行培训计划,提供良好机会,给出色员工委以重任,锻炼他们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以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金融行业顺利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我国金融行业所面对竞争形势更为严峻,要促进金融行业持续有效发展,需要加强绩效考核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绩效考核的战略管理作用,适应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形势,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法,促进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保证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萌.浅析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绩效考核管理[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5).
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 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17-02
受现实不完全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在我国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绩效考核的技术和方法不科学。这些问题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最终影响到该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在现实中,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都成了“走过场”,在考核的过程中没有规范做法,从而没有把绩效考核的作用发挥出来,甚至走向其对立面。因此,对我国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企业绩效考核现状进行了一些探究,希望能对企业有所助益。
一、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了企业管理的核心,而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与关键。科学的绩效考核,可以帮助企业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从而维持和提高企业整体效能和绩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昕,在“2006中国杰出人力资源管理者年会”上称,根据多年咨询实践,他发现绩效考核是中国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员工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前多数企业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都有不同的误区并存在一些问题,如:绩效考核与发展战略相脱节,绩效考核时间僵化,考核指标脱离岗位职责,考核未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等。他提出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的绩效改革没有形成改革的基础和依据。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营造能够“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的机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
二、意义
企业实行绩效考核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够帮助员工找出工作中的缺点或不足,便于更好改进,帮助员工成长;另一方面通过帮助员工成长来实现企业成长,二者相互促进,是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系统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加强并促进企业良性沟通,而且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和员工业绩。从组织层面来看,有效的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业绩,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稳定与发展,组织结构的优化;从管理者层面来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从员工层面来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现公平竞争,使员工获得优厚的报酬,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员工个人绩效。[2]
目前,国内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理论研究还不够重视,对现代绩效管理理论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企业的绩效考核还相对简单,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不断提高其整体效能和绩效。[3]
三、国内外绩效考核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企业绩效考核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国军方于1813年开始采用绩效考核,到1842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对政府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关于绩效内涵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同并赞赏的主要是Campbell等人提出的观点:绩效是员工控制自身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
对考核指标进行明确地研究是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C.E.Schneier,R.IN.Beatly,C.S.Baired(1987)等人在论述“如何建构成功的绩效考核系统”时强调指出:最重要的是把握工作的本质,绩效评价的目标是减少评价时的主观性所产生的偏差。为了更加明确地澄清绩效考核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加拿大学者从可测量的角度提出了六条选择考核指标的标准,分别是确定性原则、可能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非污染性原则、排他性原则和可验证性原则。[4]
绩效的内涵决定了绩效考核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管理任务,所以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潜心研究企业的现状并进行有效实施。同时考核方法的选择、指标的选取及其权重的确定、考核的标准和程序等都是影响其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绩效考核的研究总是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不可否认,其理论实践和方法研究在很多具体领域仍然是空白,依然存在着争议,需进一步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绩效考核的发展起步较晚,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了经济建设方面,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考核的标准和收入的分配没有建立科学的匹配关系,在实践和理论上,企业管理工作都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毕竟中国大多数企业缺乏丰富的经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对绩效考核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不少的研究成果也只是局限于国外经验的介绍和国内企业绩效考核的初步研究,其任重而道远。
在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开始制定较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综合考察员工的多个方面,存在指标还不够明确,尺度难以把握,重点也不突出等问题。9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用目标管理进行绩效考核。这种方法强调采用客观、量化的指标进行业绩考核,用预定标准与员工实际工作绩效比较,找出差异,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员工业绩和组织绩效。不足之处在于目标如果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员工个人业绩和公司绩效相脱节现象。
西方绩效考核理论引入中国后,国内的研究方向就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明确各种考核指标的标准,使得考核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多种绩效考核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形成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四、一般研究方法
绩效考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为了使绩效考核研究更具有实际导向性,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具体运用上,根据论文各部分的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总体来说,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调查研究法
对于研究资料的收集,一是到企业及相关部门索取,包括统计资料、文字资料、图表资料以及典型材料等;二是结合研究问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分析,获取第一手资料;三是利用图书报刊和相关文献查询,全面收集与绩效考核相关的资料及材料,了解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
(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研究可以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以及其成果的可信度,可以在指标设计及其权重计算等方面的研究中,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因为研究问题的模糊性和定量指标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仅靠定量方法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因此我们选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6]
(三)比较分析和综合研究相结合
通过研究国内外各种绩效考核理论,对企业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对比分析,从总体上把握目标企业的绩效考核现状。在方法选择与考核内容确定研究中,主要通过比较与综合的方法,密切联系企业绩效管理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实践的基础与核心,也有人称之为核心,在实际具体操作层面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它不仅关系员工评价的公正性,而且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因此是一个值得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五、意义
绩效考核,就是企业根据员工的职务说明或者根据特定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的考察与评估。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其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首先要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制定各部门和员工的目标,成为落实公司战略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可以监测整个企业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并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其次,绩效考核系统应贯彻指导、评价、区分、激励、沟通等管理措施,使考核有效。最后,绩效管理应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员工不断的进步,绩效持续改善。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发挥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人员的优缺点,帮助其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个人的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案,健全绩效考核的制度,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法。充分利用考核的结果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的、动态的实施管理,实现组织绩效的不断提高和组织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绩效考核不只是针对过去做的评估,重点是要解决如何能够达到目标,应该如何改善才能做得更好,如何帮助下属找出瓶颈,并改善缺点。
一个设计和联系都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提高员工的业绩。通过绩效考核评价结果,能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未来招聘选择、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的特定需要。同时,绩效考核系统为薪酬管理提供了基础材料,使企业薪酬管理更具有合理性和公平性。绩效考核也常用于内部员工关系的决策,比如说晋升、解聘和调动等方面的决策。
总之,合理的绩效考核系统对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提高员工的业绩有着深远影响和意义。从形式上看来,绩效考核是对企业员工工作业绩的一种考核,但实质上来看,它也是企业改进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机制,它可以了解到企业中高层到中层人员再到基层员工的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还可以了解到诸如财务管理环境,工作环境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风格、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实际运行情况。
【参考文献】
[1]郇昌英.新汶矿业集团绩效考核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2]王一江,孔繁敏.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3]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4]George,Stephen,Uncommon Sense:Creatyng Busyness Excellence in Your Oranizatiom NewYork:John Wiley,1997.
[5]Ravznond J.C.,Concise Encyclopedia of sychology.John&Wilev and Sons,Inc,1987.
[6]Terence V Neil,Martin H.B.Maximizing your return on investment in human Performance.Outlook Magazine of Anderson Consulting,No.4.2000.